亮眼看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2024-06-11

亮眼看中国主题活动方案(精选3篇)

亮眼看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篇1

亮眼看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收集自己或者爸爸妈妈旅游的照片和当地的特产,大胆描述旅行见闻。

2、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体会中国的地大物博,了解各地物产。

活动准备:

1、将幼儿或父母旅行的照片、旅游的纪念品等布置成“我是旅行家”展览。

2、将幼儿熟悉的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产等制作成卡片。

3、幼儿用书第3~4页。

活动过程:

一、我是旅行家。

1、教师和幼儿一起参观“我是旅行家”展览。

教师: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物产,现在我们就跟随小朋友们收集的.照片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教师:你对哪站照片感兴趣?为什么?

二、亮眼看中国。

1、我是小导游。

教师:参观了展览后,我发现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现在就由你们来做导游,给小朋友们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在旅行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吃了什么,带回来什么。(请部分幼儿做导游,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其他去过这些地方的幼儿可以补充说明。)

2、旅游讨论会。

教师:听了小导游的介绍,好像我们也去过了这些地方,真美!你觉得哪里最好玩呢?如果小朋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小导游再次介绍哦!(幼儿互相讨论交流。)

3、旅游:坐着火车去旅游。

三、引入游戏:

教师:中国很大,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和不同的物产。今天我们开着火车去不同的地方旅行,看看今天我们火车会开到哪里,会看到什么。

幼儿游戏。

教师:火车开过的地方会有许多站,请几个小朋友来做站员,每个站员代表一个城市或景点。怎么样才能让大家知道你是什么站呢?(幼儿讨论,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城市或景点的标志照片或代表物产的卡片举起来代表某站。)

教师:现在老师做火车头,请几个小朋友和老师一组,排成一列纵队,后面的小朋友要双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膀上。(火车头戴上头饰,双手在胸前做轮状循环。)

教师:小火车呀呜呜开,轰隆轰隆轰隆隆,小朋友们看窗外,来到站点停下了。看看到了什么站?快快一起去旅行!(站员举起自己的卡片,火车头和后面的小朋友讨论说出是什么地方后,站员放行并跟随火车继续往前开。)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做火车头,换一组继续游戏。(游戏可以循环进行2~3次,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参与。)

四、活动延伸:

请个别经常外出旅游或者出差的家长带一些旅行的照片或当地的特产,来幼儿园开展家长助教活动,讲讲他外出的见闻,拓展幼儿的视野。

可以到超市或小吃街去收集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和点心,在班里举行品尝会。

亮眼看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篇2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前身为苏州丝绸工学院, 1989年开设时装表演专业, 培养了第一代服装表演学生, 填补了当时国内服装表演教育的空白, 为“第一夫人”彭丽媛设计出访礼服的设计师马可就是其中一位, 此外知名校友中还有如国际超模孙菲菲, 名模熊黛林等。在这些优秀学姐们的榜样引领下, 在校同学们充分利用暑假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将T台延伸到社区、乡镇的大街小巷, 同时更是结合苏州大学“惠寒”与“手绘T恤”品牌, 掀起了一场形体礼仪与时尚文明的大众风。

模特业社会认可程度的不断提升, 时装表演活动的逐渐下沉, 都表明随着中国经济腾飞,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时装表演文化在现今受到了更多关注并兴旺发展。

1846年, 英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C.F.沃斯在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作品时灵机一动, 让女店员玛丽·威意娜小姐穿上作品进行现场展示, 由此开创了服装设计表演业的先河;至20世纪世纪上半叶, 服装表演从一种偶然的促销行为发展到相对独立的一门职业, 在欧美各国确立了一定的地位, 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事业雏形, 并以欧美为中心向全球扩展, 波及到东南亚、前苏联及中国上海等地。

20世纪30年代, 上海等租界城市出现了时装表演。其中影响较大的, 是由美国留学归来的美亚丝绸厂总经理蔡声汉先生为庆祝美亚丝绸厂建厂十周年, 于1930年10月9日在上海著名的大华饭店筹办的时装表演, 主要展示该厂的丝绸面料, 许多著名的政商要人及社会名流前往观摩, 观众达2000多人, 上海《申报》对此作了连续3天的报道。此后, 在上海第三届国货展览会、广州市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以及当时上海著名的游乐场所, 都有不同形式的服装展示活动举办。

新中国成立后, 一直到70年代末期, 在所谓全民“蓝灰黑”的语境里, 时装表演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名词。直到1979年初春, 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带领8名法国模特儿和4名日本模特儿分别在上海、北京举办了指定“内部观摩”的时装展示会。这场有着诸多诸多限制和硬性规定的展示会促成了中国第一批专业时装模特的诞生。1980年, 上海时装公司率先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 并于第二年在上海友谊会堂正式登台亮相。1983年4月,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时装表演队为配合全国五省市服装鞋帽展销会进京演出, 表演非常成功, 一举轰动全国。《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打破宣传禁区, 对此予以热情赞扬, 海外媒体更是将这场演出看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5月13日, 上海时装表演队被邀请到中南海小礼堂演出了两场, 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鼓励与肯定。中国第一支时装表演队所获得的荣誉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此后时装表演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起来。中国时装表演也开始走出国门, 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风采, 如1986年中国模特石凯在第六届国际模特大赛获特别奖, 成为法国时装舞台上第一位东方名模;1987年中国时装表演队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时装节上以震撼的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享誉世界时装界;1988年19岁的彭莉在意大利举行的“今日新模特国际大奖赛”中摘冠并荣获国际奖, 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名模。中国的时装表演业也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1989年首届新丝路中国模特大赛成功举办之后的第三年, 中国第一家模特代理机构——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在北京成立。此外时装表演教育也渐趋向高层次发展, 除卡丹模特艺术学校、大连市时装模特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外, 苏州丝绸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纺织大学、郑州纺织工学院、武汉纺织工学院、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大专院校相继开办了服装表演系或专业。1996年, 中国纺织总会、国家劳动部联合颁发《服装模特职业技能标准 (试行) 》文件, 中国时装表演业向着正规化、职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

可见, 虽然如今的时装表演已经渐渐进入公众视野, 但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 很长时间仅仅是处于小众层面。这也集中反映了这一新事物在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背景条件下所凝结的时代印记。然而我们也不难预见, 在国际交流合作空前密切, 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大行其道, 高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时装表演必然会同影视业、音像业、运动业一样, 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及时尚文明产生重要影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超德教授指出:“只有抓住了时代的脉搏, 才能抓住美学的脉搏。”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彰显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的中国表达已正式成为国家文艺事业发展战略,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环境臻于成熟。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更是以“勤绘青春故事, 致敬中国精神”为主题, 倡导文艺向中国精神致敬, 树立起了时装表演前进的正确方向。如何通过中国文化加强国际竞争力, 以文化影响力增强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 将是中国时装表演接下来需要探索的命题。

摘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 将“时装表演”与“文艺下乡”结合起来, 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掀起了一场时尚风潮。时装表演活动的逐渐下沉, 表明随着中国经济腾飞, 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时装表演文化在现今受到了更多关注并兴旺发展。

关键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社会实践,时装表演

参考文献

亮眼看中国主题活动方案 篇3

关键词:社会学;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影响

社会学是对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以及人类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而文学翻译主要是指将外文的文学著作利用母语进行解释、阐述,使外国的文学通过母语表达出来。二者从表面上看,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性,但是如果对翻译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后就会发现,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人的社会活动,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文学翻译活动进行阐释。不同的文学翻译者所翻译的内容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水平的差距,但是更多的是由于翻译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人脉圈的影响,从而使得不同的翻译者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释和翻译。接下来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对我国现代文学翻译活动进行分析。

一、中国近代文学作品翻译的社会机制

社会学角度下文学翻译者的身份、地位等都能够影响其对文学作用的翻译角度。翻译者作为文学作品的阅读者、品鉴者、阐释者和译作者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意识,同时翻译者对译本的选择、美学的理解程度以及形态意识等也都会影响到作品的翻译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翻译的過程实则是一种社会的现象,它强调的是社会现象的文艺性,也就是将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价值来进行创造[1]。

从翻译的社会学角度来看,社会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系统,而文学翻译活动则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由文学的生产、传播以及消费来组成,而翻译的价值同样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翻译活动中会产生很多的社会关系,翻译的过程需要社会人翻译者的文化水平和翻译能力;翻译的传播需要有阅读者的赏鉴;同时翻译译本的出版需要有出版社、图书馆以及报刊杂志等多方面的支持。

在文学的翻译中,翻译者的翻译角度不仅与语言和生活经验的积累、翻译技巧的应用以及创作灵感的支持有关,同时还与翻译者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环境以及物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作品的完成实质上就是翻译者利用语言的技巧以及物质材料的开发来对原作的艺术进行物态化的转换。翻译的作品终将会在市场上进行流通,而其以商品形式的流通并被消费者购买需要一个物质文化的载体。翻译作品在出品、传播和购买等一系列的工作间存在层次上的差异,这也使得翻译作品的传播形成不同的模式,这些模式对翻译事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二、翻译符号资本的传递

符号资本是一种通过认可而产生的资本,不是习得的,如果作家的作品在文坛上能够取得一定的地位,那么其所代表的符号资本也就得到了稳定,但是翻译者的翻译活动却并非如此。翻译者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来对文学作品在文学领域中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和认可,其从事的活动是对原作者的资本积累。如果翻译的作品能够符合文学场域的形式,那么其符号资本在转移的过程中将会减少损失,能够保留与语域中相同的符号资本。但是如果目的语域的标准发生改变,那么其符号资本也会随之增加或减少[2]。

以我国近代文学的新月派诗歌翻译为例,新月派诗歌的翻译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其选择的诗歌以及诗人也各不相同。新月派诗人在前一阶段中主要的翻译作品都属于浪漫派和唯美派。比如徐志摩翻译的C.Rossetti的诗歌《Song》、闻一多翻译的《白朗宁夫人的情诗》等,这个时期新月派受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特点影响,在选择翻译的诗歌中都是以形式格律的诗歌为主,这与我国文学的场域逻辑相符,因此他们翻译的诗歌更容易受到读者的认可,使得符号资本迁移中损失较少。而徐志摩翻译的Baudelaire的《A dead body》,由于其缺乏浪漫主义情怀,所以其译本与当时我国诗歌目的场域不符,因此无法得到读者的认可,其在符号资本的获得中损失较大。

三、中国近代翻译中文学场域的自主化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文学翻译自主化也难以摆脱场域的影响,但是中国文学的场域却不是翻译自主化的唯一作用条件。中国新诗的发展不但是自身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世界趋势的推动,中国的诗歌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探寻新的发展方式。我国近代的诗人和译者不但具有对诗歌的创造能力,同时还有较强吸收和消化能力,从而在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和翻译中更加容易。

在近代文学翻译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为朱湘的翻译诗歌,比如朱湘翻译的Shakespeare的诗歌《Cymbeline》,“天门外有云雀歌唱,日神举首东山,方龙马在百花坪上,吸引金色流泉??①”在翻译的过程中朱湘从两种语言的审美、韵律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其翻译的诗歌符合中西文化的审美和脉动,开辟了我国近代文学诗歌场域的自主化新篇。

结语:综上所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我国近代的文学翻译中,社会的各种因素与文学翻译活动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文学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符合社会的机制,明确翻译活动中接触到的社会关系、社会内容。同时在翻译作品的选择中需要能够符合我国的文学场域,这样翻译的作品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最后在文学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文学场域的自主化,翻译者需要将中西文化进行融合,从综合的角度来分析完成文学翻译,使翻译的作品能够符合中西的文化场域,进而在我国的文学翻译中创造出自主的翻译体系和翻译风格。

注释

① 朱湘翻译的莎士比亚的《辛白林—晨歌》

参考文献

[1]刘立胜.翻译规范与译者行为关系研究的社会学途径——以晚清与建国后十七年间文学翻译为例[[]D].山东大学,2012.

[2]刘立胜.文学翻译系统规范与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社会学途径[J].中州大学学报,2012,29(1):91-94.

上一篇:我要安全我能安全心得体会下一篇:转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