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精选8篇)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篇1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课题:作文专题:怎样写景、状物、抒情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主备人:赵荣刚
审核:初三语文组
上课时间:2009-9-5 教学目标:
1、学会怎样写景、状物、抒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评析例文的优劣并提出修改建议。
3、学习审题。
4、快速作文,在45分钟内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写作导航:学会怎样写景、状物、抒情。
对于我们,雨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本单元的写作主题:雨的诉说,应该是非常诗意的诉说。这种诗意从何而来?可以来自你的阅读积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雨的优美诗文可谓数不胜数,“雨”作为一个抒情意象,浸润着文人墨客们多情多意的心,他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雨丰富的暗示性和广博的代表性。可以来自你的心灵感悟。
读一读课本上“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中提示你去观察雨景、倾听雨声的优美语句,你的心灵是否有了某种雨情;做一做课本建议你做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是否又感受到了某种雨趣。有了这些,你可以动笔写作了:状雨景,抒雨情。那么,又该怎样来写景、状物、抒情呢?
写景、状物和抒情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写景、状物离不开抒情,而抒情又往往需要借助景和物。这就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如《诗经》中以一个戍边征人的口吻吟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征人在连绵的阴雨中回到家乡,这场景或许是写实的,但这儿的“雨雪”明显投影上了征人垂暮之年才返回家乡,一切都“物是人非”的阴霾心境。
当然写景、状物和抒情在具体的一篇文章中,视其倾向性不同有时可以有所侧重:或以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抒情只是投影在具体景物上的某种感受,即作者既尊重所写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描写,又在景物描写的同时带上“我”此时此地的主观感受。如:朱自清《春》中描绘的春雨图。既写出了江南春雨连绵不断的特征,同时江南雨景中田园牧歌般情味又是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主观感受。或以抒发某种感情为主线,景物只是借以寄托的一种比拟和象征。如本单元的《雨说》。下面的一篇学生习作《听雨》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的思考。也有许多文章将这两者很好地揉合在一起。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借景抒情”前,用大量饱含感情的笔触去写景状物,景物的描写细致生动,最后的抒情议论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怎样来用好运用这两种方法呢?前者的关键是以物传情,描写景物时应抓住景物的特征,带上你的心中情,写出你的眼中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要在字里行间能加上自己的感觉,并在语言形式上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把这些感觉写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与其说“春雨又多、又细、又密”,不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说“像花针、像细丝、像牛毛”;与其说“春雨把我淋湿了”,不如像下面罗兰文章中写的那样:“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后者的关 键就是观物思理,如何做到这一点?学会思辨,并对这种思辨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例如:张晓风在观察“立在城市飞扬的尘土里德行道树身上”思考联想到了奉献精神;宗璞在“紫藤萝瀑布”前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借对花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辨;又如下面的小作者,在春雨的韧劲这一特点中,进行思考,联想到了自己在小小的挫折面前应不气馁,文章就有了比较深刻的中心。
二、[范文评析一]
听雨(蒋炜弢)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春雨绵绵地下着。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也如这雨天一般阴冷。百无聊赖中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雨。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所以每一个春天才会有草木的勃发,百花的争艳。这坚韧的春雨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论处于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总有了希望,总有了等待。
这便让我想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的处境也是困难的,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只要不放弃,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美的春雨;哪怕是最平凡的努力,平凡如每年的春雨,我们也总会有希望,也总会有等待。
窗外的雨依旧下着,可我的心情分明已经晴朗了起来:不再哀叹自身的渺小,不再惧怕学习的困境,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亦如,雨后会有更绿的草,更红的花。
三、[点评]
这是一篇学生习作,就像小作者说的那样“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春雨很平凡,但不平凡的可以是我们“听雨”的思考,雨有什么样的特点?不仅用我们的眼睛却观察,更要用我们的心灵去感悟。这感悟便成了文章虽不巧妙,较为深刻的立意。文章到这儿已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是语言的表达功夫,小作者的笔还很稚嫩,但尽量地模仿引用课文原句,尽量用一些整句表达,使语言流畅起来。当然文中对雨的描写略显单薄了一点,使内容不够不够充实,抒情言志略显牵强。
四、[文题集萃]
1、听雨
2、在雨中(雨中情)
3、雨天,我想起了„„
4、选择一个季节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
五、[审题思路] 第3题:本作文题如果写人叙事,可以将叙事部分淡化处理,雨要作为主要载体出现,以雨为主的景物描写最好要贯穿全文,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有机融合起来:或烘托人物心情,或推动情节发展。不要把“雨”作为一个机械的场景,像标签一样贴在故事上,所写故事与雨没有有机的联系,给人穿靴戴帽的感觉。要使雨景成为故事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写人叙事淡化处理,使文章意境优美,情味深沉。所以在语言表达上,写景要清新、淡雅;如有对话,则要简洁、隽永,写出抒情味。第4题:朱自清散文《春》里,就有一段写春雨的文字,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写雨中的景物,写得细腻、生动,给人感觉是一副淡雅的水墨山水,是一副很具特色的“江南春雨图”。本题的关键就在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季节”的“一种突出感觉”,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真实而独特的感觉体验。这就要学会观察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观察和感知时可以由此及彼地进行一些联想与想象。然后运用修辞、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等把你对景物的感觉表达出来。内容上还应该写一些人的活动,写眼前的雨景,还可以写“雨前”和“雨后”的情景。构思立意上可以以物传情,如范文一;可以观物思理,如范文二。
第二课时
【45分钟作文】:请在以上题目中自选一个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篇2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培养构建
(一) 因升学带来的测试效果
在我国的小学中, 学生步入高年级时普遍先体会到的就是升学的压力。同时升学的压力也促使教师为了得到好的绩效评价, 将高年级语文中的知识点作为授课目标, 把让学生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作为自身的任务。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忽视了语文教材中人文特征的内容, 把应试当做了关键点。现在普遍的教学都是这样的流程, 使得语文素养的培育有了相对较大的阻碍。
(二) 固定的教材内容设计对语文素养的培养产生了限制的效果
小学的语文教材, 在一定程度上很少推陈出新, 基本维持不变, 这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 这让教师逐渐拥有较多的经验, 在固有的课程内容上, 也可以教学顺畅;可是另一方面, 在教学顺畅的同时, 也意味着教师不会去发散思维拓展其他的内容, 创新不能够得到很好的表现。在稳固的情况下, 内容和形式一成不变, 这对于语文素养的培养来说是没有作用的。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存在意义
(一) 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递人类的文化是我国教育的本质, 同时文化还可以促进人的社会化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人, 并且教学人。语文素养密切关注全方位的发展, 追求的是获得价值和知识的能力。可想而知, 语文素养在人的生活和进程中散发着重要的光环, 在小学时期就贯彻落实语文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最基础的举动。在我们成长的进程中, 语文的素养有着核心的作用, 它可以使得小学生从基础出发, 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让终身的教育能够落实。
(二) 语文的人文价值是语文素养重点强调的
当今时代, 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技能, 已经不足以表现语文对于人们带来的好处了。语文的素养在我们一生中都是产生正能量的, 在人类生命中是始终存在着的。现在是竞争激烈的时代, 是高科技与多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 语文的素养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拥有幸福和归属的感觉。小学语文教学中添加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是小学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 给小学生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三) 学生的生命历程和语文素养息息相关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主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语文素质, 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 充分显示出了学生的成长历程。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成长历程, 让经典的语文作品灌输到学生心灵, 展开与智者、与生命的对话。
三、学生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以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 教师要深刻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是教育界观念的突出改变, 也是为语文素养能够得到完善的必要措施。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 课堂教学是以他们为中心的, 从而促使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主动性。
(二) 要把学生的全体素养培养上去
语文是我们刚踏进校园首先接触的学科, 在很大程度上来看, 是特别重要的文化载体和进行交际的工具。所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全体的学生的素养, 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在全体的学生中进行教学, 将学生内在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出来。
(三) 要与生活联系起来
学习语文最先要掌握的就是课本中的文章。在学习文章时, 最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则是结合生活, 将学生带入情景。所以, 教师在语文的授课中要将文章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将文章的局限性拓宽, 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更广, 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良好的把握、创造、认识和了解生活的基础。
四、怎样的途径可以培养出语文的素养
(一) 灌输现代的教育思想
在持续发展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应该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性的教育。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基本, 让学生的智慧得到激发;要以全面发展为基本的动力, 让学生都能拥有健全的性格;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要以全体的学生为教学的对象, 让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公民;要以美好的未来为基本的目标, 将学生成为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的公民。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设立趣味性浓厚的问题, 引导学生去深究、去解答, 以带入情景的模式, 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兴趣, 进行主动探究。
(二) 改善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的流程中, 最为基本的是学会语言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促进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在于: (1) 在语言知识中附加值的传授产生。 (2) 让文章能够顺畅地解读出来。 (3) 实践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4) 让语文的交际能力展现在现代的生活中。
(三) 让学生的语文视野能够拓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坚持贯彻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有很多种, 包含: (1) 让学生一起观看新闻联播等时事新闻。 (2) 引导学生走入图书馆, 去了解课堂上不能学习的知识。 (3) 以科技工业园和人文的景观为基础, 带领学生去参观。 (4) 在假期带领学生进行良好的社会体验。 (5) 让学生注重观察, 把父母和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总结, 并区分利与弊。
五、总结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采用科学的途径, 要注重细节, 这样就会使小学生的素养得到提升, 那么学生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会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摘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内在品质就是语文的素养。内在的品质包含很多的方面, 包括民族的文化素质、个性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的道德素质。本文分析了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培养构建, 探讨了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的存在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指出了教育思想、教学模式、语文视野等在培养语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国秀玲.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2) .
[2]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33) .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篇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影响,语文教学中把促进学生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一度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内在品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用五个方面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良好审美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接受新事物以及与运用的综合能力,以实现释放学生的智慧潜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为目的。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现状
1.升学压力导致语文素养培养被忽视
学生随着进入小学高年级学习,升学压力也随之而来,而学校为了提升升学率,满足学生和家长考高分的愿望,语文教师在授课中以课本知识点为主,将促进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因此忽视了语文课本上关于人文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中仅仅局限于知识点的传授,这给学生丰富文化知识、扩展知识视野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教材内容的固定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虽然每过几年都会进行一次课程改革,但是教材内容的更新很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逐渐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固定的教学内容中,会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不会创新,而且大部分教师也很难将教材内容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都不利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将游戏教学渗入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游戏,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从游戏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古文《学弈》时,这篇古文的现实意义是学习不能三心二意,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好。可能单纯地将这个道理传授给学生,很多学生表示认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做不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老师本人和两组学生进行一场实地演练,老师再讲授一个新的知识点,让一组学生在下面做作业或干自己的事,另一组学生认真听课,老师讲完之后,布置几道练习题,测测两组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显而易见。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更实际、更直观地体会到学习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通过实践,更能引起学生对一些道理的重视,学生只有重视了才会运用于生活中。游戏可将枯燥的课文知识变得有趣,有利于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加深印象,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2.倡导课堂中的合作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六年级上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对这个综合性学习,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诗歌,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所收集的诗歌,并共同合作将这些诗歌按照诗歌的分类原则进行归类整理。小组整理完毕,老师将每组的成果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来,之后让学生从中找出出现的问题,如归类不当,并解决问题。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最后选择一两首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一两位学生朗诵,朗诵完后,请全班学生进行自由点评,老师做适当补充。在收集、交流、合作整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提高收集、整理的能力,并且丰富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在朗诵和点评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情感。总之,倡导课堂中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基地的学校必须担负起重任,语文教学是人文学科之一,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果学生在小学就拥有了较好的语文素养,就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必须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点的同时,注意从课本内容中跳出来进入现实生活小学生对课本中反映的生活处于无知状态,理解起来也有困难,老师将课本展现的生活联系实际,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目标设计一些游戏,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刘娇梅.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J].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1(06):92.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篇4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学反思
科任教师:何建江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多媒体教学,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
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黄毅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黄毅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假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篇5
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发语文资源。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此,当上完《黄山奇石》这课时,我决定在今天的语文活动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画一画“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来体会文章的情感,惊叹黄山的神奇,也惊叹大自然的伟大。体会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但我细想一下,学生会不会就只画狗、狮子,完全没有石头的横迹。那样不是一点效果都没有吗?学生是最好的潜在资源,嗨,试一下吧!
于是,我说道:“同学们,你们画之前好好看看书,好好看看图。”我带着几分不安,等待着结果。没想到画一出来,虽有学生果真就只画只狗,或画只狮子,但却有不少的学生画的却是几块石头拼成的,那“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也很逼真。我故意问:“你这怎么是一块一块拼的呀?”“因为它是石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欣慰。是呀,语文课堂是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自由纵横驰骋的天地。语文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要善于挖掘课本的潜在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开发语文资源,这样的课堂没有终结,语文课堂便不断丰富、延伸。语文课堂实现着与生活的通联,可以说,语文课堂因生活而丰富,学生的生活因语文课堂而精彩!而我们则要不但地应用开发语文资源。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教案 篇6
精读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利用创设情境,抓注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1)自读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
景色秀丽神奇
尤其
(3)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2学习2——6自然段
读文,同桌画找:文介绍了哪些怪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再读一读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提问:哪些怪石是具体介绍的?哪些怪石是简单介绍的?(教师板书怪石的名字)
(3)学习内容
(注:按学生的回答,选择一种怪石进行精读指导,总结方法,其他几种怪石按此方法学习)(此环节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如:名字:猴子观海
样子: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想象:猴子在干什么,看到什么?把你想象的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演示:猴子观海
小结方法:名字
样子
想象(师生共同完成)
(2)演示:(拓展内容)
(有名字的怪石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发挥你的想象给他起名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当教学到“仙桃石”时,出示仙桃石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聚光灯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顶的巨石就像一个大桃子,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结合看过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等,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出示猴子观海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图片,以此解决心中的疑团。
当教学到“仙人指路”时,出示仙人指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仙人指路的动作,加深对文的理解。同时,在讲过程中穿插着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要读出对仙桃石来历的一种猜想。读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观海的有趣,声音可以轻一点,仿佛怕惊动了正在观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则要读出仙人指路这个传说的神秘感。朗读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有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将描写“金鸡叫天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理解什么是“金光闪闪的雄鸡”、“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金鸡叫天都”,再选几幅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
最后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在文中勾出文还写了那几种怪石。(利用批注功能批注还有那些怪石)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四、扩展想象
然后让学生欣赏黄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文练习说话,如:天鹅孵蛋,它好像……最后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让孩子试着给起名字,看看谁起的名字好,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有趣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九年级语文) 篇7
一、创设情境, 诱发创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有了兴趣, 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 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因此,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情景交融”的产物, 但对于学生来说, 它是一个未知领域。在教学中, 如果教师能依据教材特点运用艺术的手段巧妙地创设特定情境, 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来。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这篇课文时, 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将荒岛“搬”到了屏幕上, 把绿叶成荫的小岛“移”到了学生面前, 再现了教材内容的相关情境, 使情境直接诉诸学生的感官, 使他们对教材由“近”感到“真”, 由“真”感到“亲”, 从而引发学生共鸣, 使其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且与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相协调,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 使他们跃跃欲试, 积极倾吐自己的感受, 释放自己的情感, 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鼓励探究, 引导创新
一谈到探究性学习, 人们总以为是高年级学生的事, 其实不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低年级学生同样渴望自己是探究者。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适时引导学生学会探究, 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 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 培养创新精神。
在识字教学中, 我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 发现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如在教学“鸟”字时, 我并不急于讲解, 而是巧设疑问, 对学生说:“下面, 老师来比一比谁最会开动自己的小脑筋, 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大家来记住这个鸟字?”问题一出, 小朋友通过仔细观察范字, 结合图画, 不难发现鸟字的一些特点。有的说:“鸟的一撇就像是小鸟头上的羽毛。”还有的说:“鸟中间一点就像是小鸟的眼睛。”又如在学习“土”时, 有的同学说“十加横就土”;在学习“丰”字, 有的学生说“三横一竖就是丰”……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形, 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运用自己发现的识记方法, 记起生字来, 简单有效, 学习生字变得轻松自如。
三、联系生活, 培养创新
教材是众多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于学生来说, 它仍然是一种间接经验, 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处理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矛盾, 莫过于让学生自己感知和实践, 再现“生活”。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 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 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一课时, 我在课的最后安排了一个迁移练习,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看到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的?由于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 因此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学生以课文为例, 纷纷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有的学生说:“雨点落在花朵上, 在花朵上玩耍。”有的说:“雨点落在草丛中, 在草丛中打滚。”有的说:“雨点落在树叶上, 在树叶上滑滑梯。”……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生活的训练, 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实现了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分类评价, 激励创新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充分说明,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 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 学生就会受到鼓舞, 从而更加信赖老师, 并给予积极反馈。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加喜欢他人或老师能给予其积极肯定的评价。教师肯定的评价, 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生水平千差万别, 他们创新的积极性、自觉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深刻性都有所不同。为此, 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类评价。如对后进生, 只要有一点点微小的亮点, 我就给予表扬鼓励:“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回答对我很有启发!”……这些评价给他们带来无比的喜悦, 能够鼓励其努力创新。对于优等生, 除了肯定表扬外, 我还提出高一点的要求, 鼓励其创新更准确、科学、深刻。如:“你有独特的见解!还有别的说法吗?”“老师还没有想出来, 你就想到了, 还有更好的吗?”这样既表扬了他们, 又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创造,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 分类评价, 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起步 篇8
【关键词】低年级 培养 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808-02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几年的教学,我认为,低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半独立性写作实践,引导孩子摸索作文的一般规律,从而引导低年级学生写作起步。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写作兴趣一旦被培养起来,他们就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那么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呢?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教师要告诉孩子们,你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这才能写好作文。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课文《识字8》时,我会让孩子们观察课文中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说:我看到了荷花、荷叶;我还看到了蜻蜓、青蛙;我也看到了小鸟……是呀,小朋友看到了很多很多,那我们能给你看到的这些东西前面加上一个形容词吗?孩子们会说:大大的荷叶;粉红的荷花;飞来飞去的蜻蜓;蹦蹦跳跳的小青蛙;自由自在的小鸟。小朋友说的真好,那你能用比喻或拟人的句子来说说吗?大大的荷叶像一把大伞;碧绿的荷叶像一个大圆盘;青蛙在荷叶上跳来跳去玩耍。小朋友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要把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就会给你惊喜。
瞧!夏天来了,天气晴朗,池塘里的荷花开放了,粉红的荷花非常漂亮。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个个大圆盘。小蜻蜓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忙着捉蚊虫,大大的眼睛转来转去,真是灵活。小青蛙们在荷塘里游玩,有的跳到荷叶上,有的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小鱼儿在荷叶下伴着歌声跳起了舞,夏日的荷塘,真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二、读写结合
(一)阅读积累
低年级阅读,《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孩来说,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更依赖于多种多样的阅读形式。
低年级的孩子虽然认字少,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拼读音节的能力,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拼读音节的速度,又可以认识许多常用的汉字,所以,我注重引导孩子多看书,多读书,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看!我会带孩子们去图书馆参观,让她们看一看那些内容丰富的图书,听一听图书管理员饶有趣味的介绍,使学生在书的海洋中感受书香。
讲!在学生看的基础上,给学生讲一些好看的书,如《一千零一夜》,国王山努亚十分厌恶妇女,他每天都娶一位女子,过一夜后就杀掉她,就这样过了三年,这天,国王娶了宰相的女儿桑鲁卓,桑鲁卓每天都给王国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千千万万,一个比一个精彩,她一直讲到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国王决定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一千零一夜》的这本书。小朋友很好奇,她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呢?于是,孩子们就有了阅读的兴趣。
听!低年级的孩子存在较多的阅读障碍,孩子们要借助“听”的力量,我会给孩子们读一些生动有趣的儿歌、童话、寓言故事等,我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故事读给其它小朋友听。
(二)仿写积累
低年级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许多课文都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其中,感受课文的美。
如:一年级课文《鲜花和星星》,这是一首儿童诗,描写了地上的鲜花多和天上的星星多,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和向往。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通过“这里一朵”、“那里一朵”、“满地”感受夏天到处开满鲜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读“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句话,把花朵与星星连起来想象,在脑海中展现出“鲜花满地,数不胜数”的情景。教学第二节时,我抓住“漫天”、“这里一颗”、“那里一颗”,让学生想象繁星满天的情景。最后,我让孩子们模仿课文中的诗句,仿写:
我最喜欢,秋天_______ ,这里_________,那里_______,真比________________。
瞧!我最喜欢秋天满地的枫叶,这里一片,那里一片。真比天上的云儿还多。到了晚上,秋风停了,我数着满天的云儿,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树上的枫叶还多。
三、积极鼓励
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展现了“表扬”的魅力。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都会成为我们一生温馨的回忆。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的写话,努力将学生习作中的亮点找出来,用符号标出,然后在班内读给学生听。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精彩的题目,一个漂亮的开头,一个出色的结尾,一个独特的构思……都给予孩子大力肯定,使其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兴趣。如:夏天的夜晚,繁星亮晶晶的。院子里爷爷坐在竹椅上手里拿着蒲扇,脸上笑眯眯的,奶奶也笑眯眯的。猜猜爷爷在给小丁丁讲什么故事呢?原来是牵牛和织女的故事,还有北斗星的故事呢,小丁丁侧着头听的可认真了。不一会儿,一群萤火虫飞过来在花丛旁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像也在听爷爷讲故事呢!
我班孩子写的这段话中,他用了“亮晶晶”、“笑眯眯”、“认真”等好词,把夏天的夜晚写的十分有趣,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把萤火虫写得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