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100”构建诚信消费新环境

2024-09-14

“满意100”构建诚信消费新环境(精选3篇)

“满意100”构建诚信消费新环境 篇1

“满意100”构建诚信消费新环境

公司简介

【概况】1999年7月电信分营,移动通信业务独立运营,成立*****营业部。2000年4月更名为*****分公司,2003年3月设立为****东至分公司,2006年10月更名为中国移动******分公司。内设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建设维护部三个二级部门,下辖****营业部及****中心厅,从业员工***人。2006年至2010年获得安徽省消费者协会“消费环境与维权服务满意承诺单位”、“诚信单位”、“安徽省消费者协会第八届诚信单位”;***市委、市政府第四届—第五届“文明单位”;市级“青年文明号”、“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省妇联、省移动公司“巾帼文明岗”称号。

企业感言

为树立企业新形象,着力打造诚信企业,追求用户更加满意的服务。****移动分公司始终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的战略重点,把满足客户需求、提供优质服务看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力求通过诚信服务的竞争来实现业务的发展。

满意100 引导互动消费

营业厅是展示公司形象、服务客户的重要窗口。为了给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营业厅按功能划分了“业务受理区”、“自助服务区、“新业务体验区”等功能专区。同时,厅内安装了自助话单打印、查询机、自助缴费机,设臵了客户意见箱、爱心雨伞、客户休息区等。在做好一般服务的同时,给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环境,让客户享受更贴心的服务。

3.15期间,公司与消协联合开展了以“消费和谐 诚信经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推出由客户参与的有奖知识问答、服务金点子征集及客户体验活动,通过现场接受客户咨询,解答客户疑问,主动与客户协调沟通,全面实现与客户之间的零距离服务。这种开言纳谏、广征民意的服务态度和走近客户、贴心服务的切实行动,不仅有效地提升客户感知,也营造出开放、互动消费的新环境。

用心服务客户,树立企业崭新形象。

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企业在消费者中的诚信度,树立企业新形象。自去年以来,公司围绕这一主题,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开通了绿色通道,明确了处理用户投诉的责权人,要求受理用户投诉部门在第一时间内向服务督导部门反馈投诉信息,并明确指出一般投诉24小时内答复用户,特殊投诉72小时答复用户。二是建立首问负责制,要求各 级营业前台,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待的任何用户第一责任人要全程跟踪处理并答复,直至用户满意离开为止。三是实行月度服务检查制度,每月组织服务管理人员对各个营业厅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各营业部绩效挂钩。通过以上具体措施,用户投诉现象明显减少,拉近了移动公司与用户的距离。

透明经营,取信社会。

全面向社会公开公司八项服务承诺。围绕“公正、透明、便捷、责任”为重点,一是在自办营业厅内推行“一台清”服务,客户只需在一个台席即可办理所有相关业务,组织全员开展各项劳动服务竞赛,通过营业人员业务技能的提升来减少客户在厅等待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组织开展资费套餐清理专项检查活动,通过自查自纠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流程,弥补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使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作风、敬业态度、窗口服务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服务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三是规范自、代办渠道营销服务行为,对用户订购的各种包月类移动信息服务,免费体验新业务类,提供了营业厅、网站、短信、语音多种途径退定方式,从以相关业务规则为基础,统一服务宣传解释口径,重点推行多问一句、多查一遍、多笑一点的“三多服务”;四是严格规范自有渠道短信群发流程,加强信息内容及合作方的管理与监督。向社会层面公布了10086999不良短信举报热线,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管色情、赌博等非法信息,确保合法经营。通过营造一个消费更公正、资费更透明、服务更便捷的消费环境来赢得消费者信赖,取信于社会。

企业文化篇——建立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

根据省公司“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企业理念及市公司“和”文化精神为总体思路,积极提炼符合县公司特色的文化因子。针对公司年轻员工多、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通过动员、学习、参与、讨论、激励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推动了员工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努力培育关爱、和谐、温馨、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员工精神面貌和企业凝聚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擎作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案例——移动信息专家 助建和谐*** 2011年5月份,石先生为神州行套餐用户,因工作需要至江苏省出差回来后发现该手机主被叫语音系统提示均为”关机”,出此情况后,石先生到***营业厅反映情况时情绪非常激动,不由分说指出公司限制该SIM卡服务导致不能正常通话,要求移动公司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要不然追究法律责任。

面对情绪异常激动的石先生,营业厅值班经理一边耐心的安抚用户一边询问原由,经过认真仔细的分析与查找,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石先生的手机是由于自己操作失误通过限制软件屏蔽了所有呼出及呼入功能。最后石先生对移动工作人员认真热情的服务表示感谢,并对自己之前的过份激动行为、话语及对***移动的误解表示了深深歉意,并表示:“移动的服务真的是满意100,太谢谢你们了。”

在这个投诉出现之后,值班经理在组织班组成员进行案例分析和专项培训工作中提出,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机软件,作为代表移动窗口的一线员工,我们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处理问题的技巧,才能更全面地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做一名真正的移动信息专家。

“满意100”构建诚信消费新环境 篇2

持续推进纠风工作着力解决行业热点问题

2014年,我省电信行业在近几年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以解决广大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问题为导向,围绕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垃圾短信、服务协议、恶意软件、流量收费等四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全省行业纠风工作,认真践行落实2014年服务大会提出的各项举措,纠风工作成效显著。在垃圾短信治理方面,组织全省基础电信企业和SP企业,以“垃圾短信治理、打击伪基站”为重点,开展“深入治理垃圾短信.净屏2014”专项行动。全省累计处理违规滥发垃圾短信行业端口162个,拦截垃圾短信1.76亿条;发现伪基站线索243起,成功破获案件136起,扣押车载设备112台,固定设备24台,抓获不法分子共170人。同时我们强力推行垃圾短信一键退订机制,对电信、移动、联通端口类短信退订方式做出统一规定,目前我省已全面实现“00000”键退订。在整治不良手机应用软件方面,选取热点软件进行拨测,指导电信企业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全年对10家重点应用商店进行安全检测,对37个不良手机应用软件进行下架处理。在规范服务协议方面,全年处理并规范电信企业协议问题837件;对全省146家自办厅、专营店、代办点,以及网上营业厅业务办理协议进行了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省通报,要求相关责任企业认真落实整改;同时联合工商等部门修改或新增企业协议格式条款166条。在规范流量收费方面,要求电信企业做好流量消费提醒,扩展流量查询渠道,目前我省电信企业均已实现流量/费用双封顶。在网络建设方面,全省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达1984万户,居全国第二位;TD-LTE基站建成站点4.9万个,全省所有地市、县城主要城区实现全覆盖;4M、8M、20M以上宽带用户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20.5和10.4个百分点。此外,我们还完成了全省宽带测速平台部署,对各地市固定宽带接入速率进行周期性探测,制定了我省宽带测速友好用户发展计划,目前,我省已注册宽带测速友好用户2243个。

扎实推进电信服务监管工作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2014年我省电信行业服务监管工作通过对重点地区、重点问题以及新型业务的专项调研、实地检查等方式,扎实推进电信服务监管工作,全面提升电信行业服务质量。

一是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提升。结合用户举报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开展了规范服务协议、资费套餐公示、垃圾短信治理等多个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二是加大对增值业务的服务监管。持续开展增值业务不预告拨测和消费提醒专题拨测,2014年全年开展9次不预告拨测,对322项业务进行拨测检查,对15家违规增值企业诫勉约谈。同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对电信业务多个项目进行用户满意度测评,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督促企业查找不足,提高用户满意度。

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2014年,省市通信行业协会、互联网协会在地市层面主动对接工商、物价、纠风、放心消费创建办等相关部门,牵头行业各项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我们还充分发挥省电信用户委员会作用,全年组织委员对我省电信服务情况开展3次监督检查,开展移动互联网知识讲座,2014年首次聘请了10位江苏省电信行业行风监督员。我们还走进省政风热线直播室,与全省电信用户进行现场互动,解决他们的各种诉求。我们还联合零距离、扬子晚报等省内知名媒体和栏目,深入南京、连云港、宿迁等地市,对用户举报的企业违规行为进行跟踪报道和曝光,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四是深入调查研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深入研究4G和移动通信转售等新兴业务对市场竞争和服务格局带来的变化,评估各项新业务可能给服务工作带来的影响和风险,防止新业务推广引发服务质量问题。开展了对电子渠道、电话实名制、校园市场等专题基层调研,提出相关工作指导意见。

加强电信资费监管确保用户透明消费

2014年5月,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放开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取消电信资费的政府备案和审批,将决定权交给市场、为进一步加强对电信资费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确保用户透明消费,更好保障用户权益不受侵害,省通信管理局结合省内实际,联合省物价局下发了《关于规范电信业务资费市场调节价行为的通知》,一是要求企业自主制定电信业务资费方案时,应当遵循合法、公平、诚信原则,考虑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业制打包等多种资费方案供用户选择。资费方案结构应科学合理、简单清晰,方案中需列明资费标准、计费方式、对应服务等内容。对涉及用户基本通信需求的固定语音、移动语音、短信息、宽带等业务,电信企业进行打包销售时,必须另外提供包内单项业务单独的资费方案。二是要求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资费透明度,建立资费方案公示制度,通过营业厅、代理代办点、网站等公布所有面向公众市场的在售资费方案。在业务宣传推广时应全面、准确,对资费方案限制性条件及其他需引起用户注意的事项,应履行提醒义务,不得片面夸大资费优惠幅度或作容易引起用户误解的虚假宣传。三是对强制服务收费、资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我们将联合物价部门一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严肃查处。

开展行业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电信行业服务创新

2014年,我省电信行业全面开展电信行业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注重研究互联网时代对服务行业带来的变化,引导各电信企业在服务人员能力提升、服务渠道拓展、服务结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创新。

一是畅通用户诉求处理渠道。2014年,全省电信行业继续做好用户咨询与投诉处理工作,四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全年客服热线受理咨询1.4亿件、投诉347.2万件;省通信管理局申诉平台全年受理并处理全省用户申诉咨询21282件,接待用户上门来访138人次,结案率100%,满意率94.74%,收到用户来电来函表扬1000余次。

二是提升全省电信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一方面加强行业服务技能培训,举办第二届江苏省电信服务质量提高培训班;另一方面注重评优帮差工作开展,推动电信行业形成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的职业风尚。组织开展了“江苏省电信服务先进个人”、“江苏省用户满意电信服务明星”、“江苏省用户满意电信服务明星班组”评选活动,并择优向工信部推荐为全国用户满意电信服务明星(个人、班组),向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推荐我省电信行业省级优质服务品牌。全省1个服务品牌、7个班组、17位个人获得部、省级表彰。

三是引导行业服务创新。针对电信服务新变化,引导行业加强对市场和用户的细分,有针对性地推进服务创新。江苏电信开展了“即时客户满意度测评”,通过三个方面对服务六个触点进行即时满意度调查,提升用户感知。江苏移动加强灵活授权,初步建立省市两级服务授权管理体系,简化合理退费审批流程,合理退费效率提升11.1%。江苏联通开展了“重点区域、服务攻坚”活动,通过网络质量、窗口服务、流量计费、宽带装维四个方面强化支撑,提升整体服务保障能力,并在热线开展”即时承诺”服务,推动内部工作效率提升,提高用户满意度。江苏铁通完成全省10050客服平台集中化管理,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

推行六项服务举措构建消费满意新常态

2015年,我省电信行业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六项服务举措为主要内容,持续开展我省电信行业纠风工作;顺应行业转型趋势,提高对非传统电信服务领域和新兴业务的服务质量监督管理水平;加强对前瞻性问题的调研力度,有针对性的指导企业解决4G服务、流量收费服务协议等突出问题;同时加大与工商、消协、物价等部门的交流学习,建立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形成全方位的电信服务监督体系。

一是实施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强化电话“黑卡”源头防范加大黑卡发现力度,从严处理电话“黑卡”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电话实名登记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督促企业完善二代身份识别设备配备,确保新增用户实现100%电话实名登记,所有用户电话实名登记率达到90%。二是整治不明扣费。深入治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落实应用商店管理责任,强化增值业务收费管理,查处违反协议多收费等违规行为,要求企业严格执行业务订制“二次确认”,杜绝不明扣费。三是开展不良网络信息综合治理。加大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不良网络信息的整治力度,落实企业责任,完善技术手段;会同相关部门,形成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并拓展举报渠道,提升监测和处置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提升通信服务能力。实现全省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800万户,新增WLAN接入点3万个,4G基站规模达到14万个,实现对全省城市、县城城区、乡镇中心区和部分农村热点地区的全面覆盖。五是鼓励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我省电信业。2014年,苏宁云商、苏州蜗牛、无锡红豆等三家江苏省内企业获得工信部颁发的虚拟运营商牌照,另全国还有22家企业具备在江苏开展转售业务的经营权,南京也是首批“开放宽带接入市场”试点城市,今年我们将出台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我省电信市场的实施意见,旨在倡导个性经营、促进公平竞争、推动资源共享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规范和多样化的通信服务。六是进一步拓展服务手段的互联网化转型。拓宽行业服务渠道,完善互联网等在线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争先创优活动,弘扬诚实守信的服务文化。

“满意100”构建诚信消费新环境 篇3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诚信教育 大学生

诚信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倡导的,是当代大学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道德支撑力量,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媒体技术在我国不同领域广泛应用。截止到2010年,我国网民达到4.2亿人,其中大学生占主要部分。新媒体技术结合了一些网络客户端的使用,如微信、微博、QQ等技术,为人们的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数量非常庞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借助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可以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诚信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特征,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他们遵守诚信的意识,使大学生坚定信念,不能为自身的利益而做出有损道德的事情。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让他们在社会上立足。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媒体指的是为人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和媒介,是一种传播信息的途径,也是一类新的工具。新媒体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提出的,最初意思是电子录像的意思,经过长期演变后,成为一个新的词汇,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可以实现广为传播的媒介,可以针对大众的个性化需求,为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媒介,实现不同交流者之间的信息传递。

新媒体这一概念是在技术范畴提出的,是借助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形成的一类新的技术,必须以技术为依托,代替传统媒体,如搜索引擎、网络、博客等都可以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而且新媒体是一个时间上的范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多样化,实现了数字化的传递方式,而且实现了立体化的信息传播。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

1.实时性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递方式上,更具有时效性,让人们可以更及时地获取信息,人们可以将身边刚刚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然后传播到网络上,新媒体的反馈机制是及时的,借助新媒体技术,信息传递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边的移动终端,实现信息传递。

2.交互性

在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中,信息传播具有单向性特征,在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中,传播形式更多元化,而且实现互动,信息的发布者和接收者实现双向互动,大众可以借助新媒体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声,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得到充分发挥。

3.共享性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实现了共享性,不论是任何年龄、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实现交流,信息的传递具有开放性,人们可以通过下载和分享的方式,传播各类信息,信息传递更便利。

二、新媒体环境对学术诚信的冲击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进入信息化时代,他们在学术分析中常常借助网络查找各类资料,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各类资源,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导致大学生治学方式转变。大学生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研究课题后,缺乏学术的诚信教育,导致过多地引用他人的文献,甚至出现剽窃的问题。新媒体为大学生学术研究提供便利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学术失信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新媒体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采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各类有效的传播途径,使大学生实现良性发展。大学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学术性特点非常突出,诚信建设是推进学术教育的重点。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建设的措施

(一)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提高媒体素养。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中,应该树立有为的理念,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是高校的责任,面对网络技术时,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诚信环境教育的优势和挑战。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核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发展的支撑,大学生是未来发展的支柱,所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对祖国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老师和学校都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合理运用网络资源,实现以德树人。高校是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点,积极参与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和技术理念,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各类需求,建设以新媒体为阵营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新媒体运用产生的影响是多面的,网络上也有一些不良信息传递,对大学生身心造成侵蚀,因此,学校组织领导应该实现主动有为,结合新媒体进行正向能量传递。

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特征,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这些平台,如QQ、微信等,达到良好的网络交互效果。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不断学习构建的,所以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以合作为方式,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实现可持续的互动学习环节,借助智能化的网络互动手段,实现实时交流,在相互交流经验的基础上,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新媒体交互性的理念和特征,掌握新媒体环境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诚信教育环境的建设会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节中,新媒体环境的交互性可以充分发挥其辐射性作用,让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接受诚信教育,可以受到感染。而且新媒体环境的改善需要诚信教育实现,在诚信教育的实效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环境。

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中,应该充分分析多媒体的双向沟通机制,通过声音、影像等元素,使诚信教育更生动形象,改变原有单一说教的气氛。借助传统媒体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其宣传的时效性比较差,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而且传统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是单向的,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是比较被动的。借助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在接受诚信教育中可以畅所欲言,对诚信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形成良性的沟通机制。

(二)践行诚信规范,提高诚信自律能力。

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时应该结合社会、政府等层面进行系统建设。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立诚实守信的原则,在良好氛围和机制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才更具有凝聚力。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诚信教育环境在新媒体环境下发生很大的改变,随着这些改变的发生,一方面对大学生诚信品质带来一定的冲击,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诚信教育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我国市场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合理市场机制的形成有待发展,这就对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形成产生削弱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社会上带有功利化的倾向,很多人由于利益驱使出现道德观念扭曲的问题,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诚信风气,投机取巧行为时有发生。而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各项制度在建立中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这就导致诚信机制的建设存在局限性,在很多不良道德观念下,大学生会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新媒体环境下,还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辐射的作用,对绿色诚信教育环境建设还没有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功利化,甚至具有享乐主义思想,过于追求安逸和财富。面对一些负面的社会情绪,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的诱惑,推动绿色教育机制的传导,政府和社会等应该不断制定规范,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提供一定的基础。

(三)强化高校诚信教育建设。

新媒体作为一些社会信息化的主要载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特征,是一类新型的技术,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迎合大学生崇尚平等的价值观念,大学生的生活一直被新媒体技术包围。在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构建中,可以将共青团作为牵引,完善正能量的辐射功能,增长新媒体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起到主要作用,所以高校领导应该分析学生的心态,对他们使用新媒体的趋势进行分析,广泛运用信息平台宣传诚信教育的内容,定期为学生发送手机报的形式,在实名认证的人人网、QQ群等平台上进行积极引导,通过互动方式,让大学生处在诚信大环境中,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共青团系统的方式,在共青团系统中,实现对新媒体的宣传工作,请专业人员对新媒体环境中的诚信环境建设进行评估,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诚信教育环境构建进行整体指导,然后领导全校进行诚信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尽管效率比较高,但还是需要人管理,如果高校领导可以准确把握大学生在使用网络中的心态,可以及时收集有效的信息,并且及时反馈这些信息,对于涉及诚信问题的时事加以总结,作为案例引导大学生。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应该实现共青团与大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诚信教育的深层次传播,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努力学习新媒体方面的知识,强化新媒体的互动效果和服务的多样化,完善诚信教育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深入实际行动中,大学生如果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认识到新媒体的便捷性,便会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认同感,自觉采用新媒体技术接受诚信教育。在对高校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中,大学生在新媒体技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但是各类网络资源分散,因此,高校应该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各类资源的整合,节约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搜索各类内容的时间。

(四)强化高校诚信制度的建设。

考场的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大学生考试中,作弊现象屡见不鲜,对学校校风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考试作弊最基本地反映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比较差,因此,高校应该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标准化考场建设,强化诚信教育效果。

高校应该建立相关诚信机制,积极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各类考场建设的标准,将其作为标准,然后在校园中实现校园一卡通的信息化管理,完善信息化服务方案,防止徇私舞弊现象发生。高校在考场标准化监控应该采用实名制刷卡的方式,完善考试信息一体化制度建设。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应该完善诚信评价的体系,使诚信作为大学生生活的常态。

(五)强化社会诚信环境建设。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可以提高其素质,完善大学生的自我形象。高校应该通过各类政策,促进新媒体具体运用,积极创造和谐的环境,为大学生提高自我形象提供良好的软件、硬件和文化的烘托,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提供技术支持。高校应该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让学生明确网络文明规范。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多数大学生是可以明辨是非、公正分析社会热点的,但是还存在少数大学生迷失方向的现象。高校应该让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让他们通过解读案例的方式,了解在网络上宣传虚假信息的严重性。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递具有时效性,而且受众可以互动,避免单向的信息传递,使信息的传递更有效。与此同时,新媒体具有开放性特征,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这就导致很多虚假信息,或者很多不良风气的传播,对大学生产生侵蚀作用。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建设,应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卫国,梅贞.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的构建[J].高校教育管理,2014,03:110-115.

[2]杨敏.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诚信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2:182.

上一篇:考后心理健康课活动下一篇: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校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