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精选12篇)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1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 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也在尽力尝试构建轻松、民主、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可理想与现实总有距离,有的课上让学生多动、多想、多说、多表演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了,学习的气氛活起来了, 可学习的效果却不甚理想;有的课上秩序井然,教师与学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讲授学习知识,学习的效果倒不多,但学生的学习能力未得到培养, 课堂死气沉沉. 如何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构建活而有序的新课堂,在“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指导方法,让课堂活起来———活而不乱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工作就是听,然后做练习, 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 我们追求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就要解放学生的口、手、脑,让他们除了听以外,还会思考、会动手、会表达,这就需要指导他们学会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有能力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这些学习的方式并不是教师一声令下学生便能自由高效地进行, 事实上,我们的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不会实践、不会合作、不会交流,这就需要发挥我们教师的指导作用,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学习新知时,当学生的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探索新知时,就需要合作. 例如“观察物体”一课,学生要从不同位置去观察同一物体. 这一活动就可以安排小组合作, 四人小组每个学生轮流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体验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对于怎么走, 在什么位置观察,在活动前教师应先做说明和指导. 如“克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用天平称出不同物体的质量, 去感受克.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合理分工,一人拿砝码,一人看天平,一人做记录,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课堂上常用的方式,未经指导的小组合作是乱哄哄的,不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经过指导的小组合作是热闹的,有条理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我们指导学生的合作,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与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 二是小组内成员要合理分工, 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才干;三是教师要参与小组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人人有事干,个个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课堂能不活吗?
“ 活 ” 课堂应该是指学生思维形式 、 学习方式的活 ,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才能让课堂活起来,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一定的指导和规范,才能让课堂活而不乱.
二、循序渐进,创设有效情景———活而有序
新课改下的课堂,学习的方式多了,学生“活”起来了,教师和学生便可能“乱”了. 乱课堂大多乱在教学内容上的凌乱无序以及教师对课堂秩序没有产生的新规范. 教育学中有一条“循序渐进”原则,课堂上要把握两个“序”,一是知识的有序,二是教育情景的有序.
1. 把握好知识的 “序 ”. 在课堂教学知识线的对流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 把握教材知识前后间的联系,真正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关键所在,在“学”上进行改革,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知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
例如“年、月、日”一课,先交流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然后提供各年的年历卡,在年历卡中探究大小月的知识,交流记的方法,重点讨论二月的天数,进一步研究闰年、平年的知识. 这样的安排重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尊重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有合作探究,也有教师讲授,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 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在这节课后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制作月历,这样就能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2.把握好情景的 “序 ”. 组织有序的教学情景是促进学生学会、学好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能把一堂课的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 如“圆的周长”一课,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情景:1猜测,你认为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与直径、半径有关)2怎样去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去观察)3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4根据你的发现,怎样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用圆的直径×圆周率)整堂课,学生紧紧围绕着层层递进的问题情景,有序地展开学习探究活动,学得灵活,掌握得扎实.
教师只有做到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规范课堂秩序,才能使课堂动静有度,张弛结合,使课堂活而有序.
三、落实“双基”,提高教学艺术———活而有效
此处的“双基”并非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双方“教”与“学”的基本素质. 师生素质的提高是促进课堂高效的重要基础. 叶澜教授说:“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形散而神不散,这样的课堂不叫乱. ”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同时, 让课堂规范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调控策略,灵活运用教育机智,才能使课堂活得有效.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根说过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在学习的问题上,具有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学有所成的重要因素. 因此, 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 重点要培养学生三种学习习惯:
1听的习惯. 在课堂上,学生要静得下,专心致志地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 教师要用儿语化、趣味性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说的习惯. 让学生敢于说,提出疑问,发表看法,并能说好,思路清晰,声音响亮. 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有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3问的习惯. 让学生勤思,思考知识是怎样获得的,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疑难处提出质疑.
2. 提高教育机智 ,以情促学 . 教师的 “教育机智 ” 是指教师面临新的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而正确作出判断,并因势利导地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具有艺术才华, 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艺术,像如何巧妙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兴趣,什么时候讨论,该花多少时间,探索什么问题,以何种方式去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从步入课堂开始,教师就必须精神焕发,情绪饱满,从言语到动作到眼神,教师要充满对学生的信任、对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表现将会感染学生,引领他们建立学好数学的良好心态. 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眼神, 细微有致的动作,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赞语,都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从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敢说、敢想、敢问、敢做,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立,动得起、静得下,教师教育机智的完善,课堂驾驭水平的提高,并能注重与学生情感线的对流、对话,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活而有效.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以新课程的新理念为指导,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活而不乱———活而有效,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2
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知识经济时代,是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才全面素质相互竞争的时代,一方面,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所接受的必要的学校教育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到了今天,却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积累着和更新着,造成了受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变性之间的日趋尖锐的矛盾;另一方面,教学培养的目标,随着人们对教育作用和未来社会需要的认识深化,不断丰富着内涵,由过去的“知识型”、“智能型”向“个性全面发展型”方向发展,其水准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高质量的人才,是现代教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政治课堂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人们关注的往往是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失衡现象违背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自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一方面现代教学要加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从认知角度单线突进,使教学潜力的发掘受到限制,而学生厌学、学习效率下降、身心健康受损、个性片面发展等副作用日趋势严重,所以构建情感课堂,将情感教育运用于课堂之上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情感课堂呢?笔者通过实践认为:。
一、认真研究教材,展示教学中的显性情感因素
对于含有显性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内含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这是体现教学艺术性的一个极为突出、显著而典型的方面。教师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必须把握好四个环节:
首先要深入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看剧本的过程。演员拿到剧本,开始准备角色的时候,需要根据剧本中的描述,去分析角色的行为表现,把握角色的思想脉络,体会角色的情绪感受。只有自己体验深刻,才能表演入微。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其中的情感,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这可以说是情感教学中的备课与传统教学中的备课的不同之处。后者注重备认知因素方面的课,即注重备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内容的课,而前者既要备体验性、表情性内容的课。在备情感性因素方面的课中,牢记一个要点:要使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
其次要用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一环节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掌握角色言语的过程。不过在这过程中,演员的角色言语是由剧本提供的,而教师的讲课言语,则必须由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己组织。一般的教学要求比较强调教学言语的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以便在讲授学科内容时做到准确、明晰。而在情商教学中,还要强调教学言语不仅能传知,也能传情,获得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做到:第一、教师本身要在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基础上不断提高言语修养水平,真正做到遣词造句传情达
意。第二、教师言语表达的情感要真挚感人,而不是无病呻吟,故作多性。
再次要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即老师必须具备激情,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演员在舞台上运用表情的过程。在舞台表演中,表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演员对角色情感、角色言语、角色行为的把握,最终都必须凭借其对表情的娴熟、精湛、高超的运用,而获得在观众面前淋漓尽致,丝丝入扣的展示,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要用情境来烘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气氛。演员表演需要用各种面景、灯光、音响、道具来创设一定的场景,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也可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某种教学情境,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这其实也就是情境教学有目的地自觉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境气氛的感染,从而帮助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表情来引发学生相应的情绪反应,是在运用以情生情的机制,而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来促进学生生产相应的情绪反应,则是在运用心境生情的机制。因此,教师若能“双管齐下”,则能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具体方法。
例如:《公民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保卫祖国安全的义务》,这一课本身就蕴涵深刻的情感因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联系与之有关联的事件,而“海空卫士”王伟的英雄事迹正好与本课相吻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王伟作为一条主线,利用朗诵、图片、音乐等教学,鼓励同学们向“海空卫士”王伟学习,整堂课都可以沉浸在一种高昂的爱国主义情感之中,师生情感均十分饱满,寓教于乐,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二、深刻分析教材,挖掘教学中的非情感因素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含情感因素,对这些教学内容怎么处理呢?从情商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科学性很可能从外部赋予它以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在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时,也会感受到某些情趣,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将学生的有关情感迁移到这类教学内容上。在初二政治课上,教师教授的有关方面的内容和大量法律概念,不伴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收效很差。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课,教师用“可怜的童工”作为新课的导入语,激起学生对童工的一片怜惜,并将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迁移到该课的知识上,使学生面前出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和数学,而是牵系着学生情感的描述,令他们激动和愤怒。于是,学习这些文字和概念,也就变得格外有劲,有意思,课后的检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学生不仅仅是接受了有关知识,还使他们学会了怎样保护自己。
其次将教学内容中的物拟人化。看过中央电视台《动物界》专题节目的人,一定会对该节目主持人赵忠祥的娓娓动听的解说留下深刻印象吧。这是因为他在解说动物习性、特点和活动时,往往采用拟人化的口吻,似乎在他主持的节目里,动物也和人一样,有情有感,有嬉戏玩耍的乐趣,有哺育后代的欢心,恋爱求偶的真情,有献身护幼的精神,有拼死搏斗的勇气……使这在收视这一节目时,获得声、情、图并茂的感受。
再次揭示教学内容背后隐存着的人物轶事。这一点十分重要。出现在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知识,大多冠以概念、原则、法则等名称和类似的形式,给人以“庄严”、“神圣”甚至“神秘”的感觉。似乎它们一开始就是以这种完美无缺的样子,被供奉在教学的殿堂里,不断接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实不然,在我们教科书中出现的科学知识,也都是人类在长期征服科学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反复琢磨、探索后所取得的,甚至经历数代人的努力才逐渐趋于完善的。内中不仅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华,也凝聚着他们对真理、对科学执着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热忱和献身精神。在这些科学知识背后往往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将这些科学知识与人的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无疑会赋予这些内容以情感色彩,使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揭示:第一,通过介绍我国科学有的有关轶事,以弘扬民族精神,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通过介绍科学家在取得成果后不为个人名利的轶事,以发扬他们的高风亮节,配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通过介绍科学家锲而不舍、刻苦钻研、不怕挫折、坚定执着的轶事,以宣扬他们的个性品质,配合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第四,通过介绍科学家在探索科学征程,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灵感方面的轶事,传扬他们的科研方法,配合进行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等。
例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课本身蕴涵的情感因素可能不十分明显,但我们可以深刻分析教材中的隐含因素,从触犯法律受到处罚这一点入手,引用邓小平的一句话:“你要说话不走火,宪法多熟悉一下,那你的话就不容易走火。”如果走了火,那么就要失去自由,而从诗词“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中我们引出自由与法律的关系,通过情感教育,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分析,让学生明白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重要性,要说话不走火,要自由,那么你就好好学习宪法,老老实实遵守宪法吧
1三、注重情感交流,形成师生和谐友爱关系。
能否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师生之间和谐友爱关系的形成,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
首先教师应注意角色的变换。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而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当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其次教师应用晚辈式的“尊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的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每上完一节政治课,我都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有那些不足,下一节课中去弥补,这既有利于教学相长,又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那么,如何转变和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和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只有蹲下来,你们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只有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主动、参与。
再次教师应充满爱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教师不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维护班级的荣誉。举个例子,我刚刚大学毕业给学生上课时,有的学生看我年轻,故意捣乱,我训斥了他们几次,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改变了训斥学生的做法,课后经常和一些调皮的学生谈心,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和他们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从此,学生们上课纪律特别好,如果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他们还自觉帮助我维持纪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践行新理念 构建和谐新课堂 篇3
一、和谐的语文课堂要有和谐的教学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层面上。”从这一点上看,重视语文课堂的人际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的课堂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学习信息,而且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首先,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實施与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观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如何构筑课堂新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笔者认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与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作为独立的鲜活的个体,学生们有自我的观念、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即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一切课堂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又以学生发展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做到这点,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有新的角色定位。因此,重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首要任务,也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亲近学生,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探究,相互切磋,做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
其次,主导平等互助的生生关系。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80%的时间都是在学科课堂中度过的。因此,营造和谐课堂的第二关键是:主导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在自信、平等、互助、团结的氛围中培养参与意识、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记得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搭建一个能让他们体味快乐、体验成就感的平台,让学生在这平台上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和谐发展。
二、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语文教学是一门特殊的美学,因其是借助于一篇篇熔生活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炉的文学作品而表现出来的,所以说语文课堂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是感情价值的独特体现。
笔者认为:一个语文教师优美的语言除了源自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知识外,还必须有得体的肢体语言、情感的魅力以及人格的魅力,这些都是和谐课堂所必须具备的。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独角戏,这样的课堂就逊色多了。因为“课堂是学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正是课改的需要。教学的整个对话过程,学生语言的规范,真情的表达正是和谐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此,教师应十分珍视,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甚至呵护。陶行知先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请牢记陶老的忠告吧,时刻唤醒学生的自信,这自信源自于你对学生的赏识。那么,就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拥有自信,有了自信就能生成和谐课堂。
三、和谐的语文课堂应有师生情感“共振效应”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凝聚的内化与升华。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大的篇幅。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如何发掘作品的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就是情感教育的设计者、主导者和迁移者。教师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不难想象,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情感,思维、记忆等认知机能将会受到压抑阻碍。无论教学内容是直观或抽象的,没有情感这个因素都是不行的。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我要学”的状态中。这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以情感作为突破口,以情击情,扣击学生的心灵。
实践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4
一、赋予真挚情感,为数学课谱写和谐的旋律
情感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音符,富有情感因素的课堂无疑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在教学中,要架构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教师要始终充满爱心、童心,真诚地面对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孩子们的“闪光”之处,做学生学习上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朋友。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让他们体验到师爱的魅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送他们一句温暖的话语,激励每一个幼小的心灵做不懈的努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像这样,通过师生间真诚的心灵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引导学生伴随着情感的和谐旋律,尽情地舒展灵性,展示生命的力量,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二、联系现实生活为数学课开掘丰富的源泉
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应源于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丰富的内容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避免把数学的面孔搞得那么严肃,与生活那么格格不入,还数学一个真实的面目,让数学“返璞归真”。教师要更多地观察生活,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使书本世界的“知识流”涌入现实生活这个浩瀚的大海中,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学生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知识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同时,教师还应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践作业,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生活中的数学,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求解决方案,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
三、提倡多样活动,为数学课演绎优美的舞蹈
活动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活动和实践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为主的方式,它应当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活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励他们经过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主体性活动,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再创造”,从而实现人人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现、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创新,真正让学生成为认知过程的探索者、学习活动的小主人。
四、注重真诚交往,为数学课搭建对话的平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盲从地步入课堂,学生也并非“空着脑袋”走进课堂,师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个性化认知方式,通过意见的交换、思维的碰撞、智慧的沟通、心灵的契合,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个性的张扬。课堂已不再单纯是教师自导自演的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输的知识回收站,而是焕发精神和生成创意的智慧乐园,是生机勃勃的生命活动的广阔天地。在这样的课堂中,别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灵感被别人所唤起,不同的观点在碰撞中相互同化,使知识在交往中生成、在对话中重组、在共享中升华。同时,教师以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引导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一个“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走进学生群体,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的学生和学生的教师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对整个成长过程负责,彼此分享成长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教学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的交往,才是一种生命间的对话。
五、鼓励不断创新,为数学课注入新鲜的活力
所谓创新,就是打破旧有的程式化的东西。如果以刻板的行为替代多样化的行为,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新课程的实践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始终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程”。同时,教师还要以自己的创新引发学生的创新,尽可能地把较多地时间用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上,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激励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引导他们克服思维定势,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求“开放式”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的课堂,才是创新的课堂。
立足五个层面,打造育人新理念 篇5
新课程为我们带来新理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翅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全国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我联系自己多年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实践,总结出育人的“五个层面”,坚持做到“三心二意”,即在学习上给学生“信心”,在生活上给学生“爱心”,在困难上给学生“决心”;多“留意”学生思想上的细微变化,多“在意”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学习上给学生“信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学习上玩性大,有时候还有畏难情绪;生活上不太会照顾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强。所以在学习方面,我对他们要求比较严,凡是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不能打一丝一毫的折扣,但在监督、指导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培养他们的信心。因为只有信心才能带给他们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生活上给学生“爱心”。学生离开父母在学校参加集体生活,特别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把许多不良习惯都带到学校和班级,如偏食、不爱锻炼、不会维护人个卫生等等,这些方面,我没少为他们操心。初中学生正在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其身体和学习,我当然不敢怠慢。学生感受到老师给了他们“家”的温暖,他们也会去关爱身边的人,爱心在他们心中发芽、长大。
课余时间,我和学生经常在进行着朋友似的交流。我会听他们讲他们感兴趣的事,或者听他们诉说心中的烦恼,还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偶而也给他们出出主意,当然包括玩电脑游戏。我认为电脑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并非毫无益处,而且纯粹禁止,是禁不住的,关键是要引导好。班上大多数同学都电脑迷,“热血传奇、天龙八部、三国群侠”等游戏玩得烂熟。我建议他们只在周末玩,前提是高质量完成所有学习任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并给他一些关于保护视力和颈椎的方法和忠告。
困难上给学生“决心”。因为年龄小,面对困难的时候,学生往往很脆弱。上次班上组织演讲比赛,班上有个同学很害怕,说自己根本不敢上台,发言也会不流畅。看他一脸的困惑与不安,我决心帮他:放学时,我陪他走了一段路,一路说说笑笑,并有意识地把话题引向演讲,提及一些名人的演讲由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末了,我告诉他,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迎难而上,渐渐地,他忘记了害怕,开始和我一起构思演讲主题和内容。他回家理了一个提纲,就自觉动笔去写了。第二天,这个同学由于准备充分,演讲得了全班第三名!他说原来演讲并不是那么可怕!
“留意”学生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人的成长过程中,内因的作用往往比外因的影响要大。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其内心深处的变化,教师如果不多留意这些方面的细微变化,有时候会失去驾驭和调控班级的能力。防微杜渐的效果,远远比亡羊补牢的收获要大得多。很早以前,日本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者就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们发现,当一个学生走路开始不成直线、经常独自关在房间里、不愿与人勾通、衣着发型怪异时,表明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质变”,这时老师应该采取恰当的办法帮助他“回归”。犯错误的学生不是“敌人”,而是“弱者”,他们需要我们的热心关怀和帮助。
“在意”学生每一个小小的进步。电视上有一则广告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把用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上来,就是一种新理念。我们要的是每个学生不同程度的进步,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当然这方面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
这个记录袋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见证,教师把学生平时每一次取得的成果如日记、作业、小报、剪贴、手工制作、小发明创造、小
运用新理念,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策略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效课堂呢?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了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个有趣的导入会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的冲动,情感与情境交融,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我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采用了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提问。红猫蓝兔分西瓜,红猫说:“我分给蓝兔1/3个西瓜,分给老鼠2/6个西瓜……”红猫的话还未说完,蓝兔就大叫起来:“红猫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评评理:“红猫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蓝兔分的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是设置悬念、直观操作、基础训练、强化感知、开展竞赛、寓教于乐及以旧带新。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形象和层层推进。问题设计得形象生动,总能激起学生的无限兴趣,使他们乐于回答,而问题设计得具有层递性就像一个个小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例如在教学毫升和升时,分别出示以毫升为单位、以升为单位的量杯的画片,问学生:“你们看到量杯上有什么?”“为什么这些刻度没有从杯底开始标出?”“ML、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一提出,实际上就为学生这一节课的学习定了目标,接着学生通过操作解决这些问题,清晰地体验到毫升和升的知识。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课堂中可以这样问学生:(1)第一次看到百分数时有想法没?(2)现在你对百分数有什么想法?(或想知道些什么?)(3)为什么要先研究意义?(4)你觉得这些同学的定义方式哪个好?(5)分数已经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了,为什么还要产生百分数呢?等问题。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促使知识有效内化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学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不仅缩短了学生学习的周期,也有利于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地吸收,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认识负数”这一单元,在学生认识了正数和负数之后,我通过网络查找了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相关资料,利用课件动态地演示海拔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并通过网络搜集更多有关负数的资料,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的表示、存折和电梯上的负数等。这不仅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了负数,认识了负数,也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掌握了更多关于负数的知识。
四、拓展思维,让数学课堂“生动有效”起来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为了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异求新。如在解决问题“一段布长144米,需8天织完,那么6天织了全长的几分之几?”时,多数学生可能列出(144÷8×6)÷144=3/4,但常常也会有个别学生列出6÷8=3/4这样一个简单的算式。教师此时可以采取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讨论的策略,经过学生讨论得出第2种解法更简便、更独特。讨论所留出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是学生内化知识形成自己认知结构所必要的阶段。上述小学数学学习的三个阶段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在连续中呈现阶段性特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深深感到,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三阶段落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逐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中改变过来,让数学课堂“生动有效”起来。
总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千方百计搭建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自己只做这个平台的一块砖、一片瓦。课堂教学中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要把更多的表演机会留给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那么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高亚莉.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J].网络科技时代,2008(04)
[2]杨平平.合作与探究教学的有效性[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8(03)
新课程理念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7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前苏联教育专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时, 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难以得到发现, 没有发现与创造性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的创新。数学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由于教师本身经历过传统教学模式, 因此传统教学的方式以及理念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 所在教师难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获得突破。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这一点需要逐步推进。观念影响行为, 在数学课堂中首先应当减少教师在课堂讲述过多而引起的学生参与少引发的需要学生做大量课后作业完成教学任务的后果。解决教师忽视学生情感、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学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探究, 或者组建小组讨论问题, 而不是一手包办, 让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比如:已知a≥0, b≥0, 且a+b=1, 求证: (a+2) (a+2) 十 (b+2) (b+2) ≥25/2。该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很多, 可以作为课堂讨论教材供学生参考。教师可以讲述该题的基本证明方法, 其次建立讨论小组, 并提供小组讨论的方向比如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小组在讨论中发散思维, 这样学生就不会局限于题目的唯一解答方式的固定思维当中。对于学生来说, 掌握题目的思考方式远比掌握题目的解答方式重要的多。俗话说的好,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数学的思考方式与理念, 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中走的更远更久。
二、数学教师要大胆的探究学法指导的规律
21世纪竞争依托的更多是团队的竞争, 当前单打独斗以及个人英雄主义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变迁。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学校建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个人, 不过这些人应当将为社会服务作为自身发展的做高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中, 我们不难看到之所以课堂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时间占用的过长, 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独立思考以及行动的缺失, 使得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数学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归纳与总结, 该方法的学习同样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行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 次数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知识划分过于宽泛则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 教师需要对范围进行划分, 并在学生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加以指导, 对学生卡住的地方进行指引, 帮助学生进步。数学知识的归纳与总结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对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能够建立清晰的轮廓, 是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教材, 了解数学。
三、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更要让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意见》中说到: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 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 学习的愿望就越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到:求知欲望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引起, 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以及热情, 就要让学生发扬自我个性, 展示自我情怀。当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与探索者, 自身内在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 成功的荣誉感与成就感就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是学生主观意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动力。例如, 学校要建设操场, 但是够买多少材料需要对操场建设面积以及操场中其他设备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操场的建设当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操场进行面积测量, 在图纸上画出各种运动场地所需的面积, 进而对所需的建筑材料继续计算。学生在操场的建设过程中, 既掌握图形的绘画以及设计, 又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同学之间的合作建立了友谊, 这些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助益的。
四、建立实战课堂,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作者认为, 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实战中的动手能力, 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加强班级团结。此外, 学生在进行交流合作的过程中, 能够有效的减少学习的压力, 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身数学水平。安排实战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 安排的实战课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水平、基础等进行分析, 合理分组, 最好能够将每组中优秀与较差的同学都具备。实战课前, 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述课程任务, 以及活动流程, 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能力。在活动开始后, 教师要适当参与到活动课程中, 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以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五、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 教师要减少参与到学生活动的过程中, 客观因素上减少学生依赖的心理, 加强学生主观能动精神。其次, 对教学方式多元化适量而用, 过度重视教学方式的改变而忽视课堂内容是不正确的。教师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 以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加强学习氛围。但是不论是教学方式以什么样的形式改变, 其服务的核心应当围绕着教学内容开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指导, 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尊重,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 初中数学建立高效课堂需要革新教育理念, 在现有教学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的水平以及教学模式,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理念, 是我国教育走在国际教育的道路上。通过对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改善、教学兴趣提升训练等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完成教学目标。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教师想要建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有必要对数学课堂进行改革。加入新理念教学是必要条件, 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状况, 即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本文主要阐述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种方法, 希望对有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吉莉.初中数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 2014, 12, (36) :198-203.
[2]卢瑞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23, (35) :65-66.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8
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本身就是《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教学目标, 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学习情感是实现《品德与社会》学习的前提,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保证思想教育有成效的关键。科学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使学生的身心朝着学校、老师以及家长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品德与社会”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分支, 作为以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为目标的特殊学科, 更应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因为它本身就是课堂目标的一部分。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去参加一些与《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相关的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 在切身的体验中激发自身的情感,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内化课程内容, 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课堂情境, 激发学习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生活中的情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 就是通过亲和的人际交往情境和互动的学习情境来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 让课堂教学在学生、教师、情境诸因素的互动过程中开展, 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达到最佳状态, 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教学中, 要通过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 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活场景融合, 从而培养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的积极情感, 保证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品德与社会》学习中。课堂情境是实际生活的微缩, 实质上也是在实践着教育生活化的理念。这样, 所谓的掌握知识、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就会轻松从容地走入学生的内心, 并且此刻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在实际的情境活动中获得的, 是来源于实践的, 是第一位的, 更有科学价值, 更有利于理解以及记忆、储存。这样的课堂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并把热爱《品德与社会》提升为自身的素质需要, 这样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情感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也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 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彰显其学习主动性。新课标提倡的课堂应是人的活动场所, 是养育人的乐园。人都是有情感的, 如果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成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将得到强化。例如, 我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热心公益劳动》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公益事业的热情和参加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让他们懂得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 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是一种高尚的行为, 在刚开始, 我出示了十三陵水库的图片, 我问学生:“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十三陵水库是为了解决首都人民吃水、用水而修建的。这个水库当时是由40万人不顾隆冬的严寒和盛夏的酷热, 不计报酬完成的, 只用了160天就修工完毕。”接下来, 我讲述了许多与修建十三陵水库相关的动人故事, 由此引入新课。学生兴趣大增, 热情高涨, 由原来的厌学变成乐学, 热爱《品德与社会》的情感得到了强化。
三、联系实际生活, 升华学生情感
儿童的品德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杜威说过:“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 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 也没有什么目的。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实践中体验社会和人生。”学生只有在他们感受到的生活基础上才会受到教育。我在教学《绿色小卫士》第二课时, 我把当日教室后面的垃圾桶拎到讲台上, 从垃圾桶里找出一张张废纸, 然后把一张张废纸抹平叠好, 足足有三十多张, 我严肃地说:“上节课, 通过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我国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也知道这一张张纸都是由一棵棵大树制作而成, 可为什么还是干这种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的事呢?”学生一个个面带愧色, 惭愧地低下了头。学生纷纷提议要“变废为宝”———把用完的废纸扔在箱子里, 积攒一箱后卖掉, 所得的钱物可以捐赠给灾区贫困学生, 也可以买文具作为奖品, 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 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在回顾生活的过程中, 深化道德认识, 升华道德情感。《品德与社会》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提出了一个个新的教育理念,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是其中之一。因此,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的认知因素, 更要培养学生热爱《品德与社会》的积极情感, 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被学生接纳和内化, 让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情感的体验”两者兼得, 促进学生知情同步, 全面发展。
摘要:“课程标准”指引着我们课堂改革的方向, 决定着课堂改革永远走在前进的路上且永不止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意识、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知情同步, 品德升华, 全面发展!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9
《师说》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站在这个角度, 也许老师便是好的引路人。政治课以往总是以一副枯燥无味的面孔出现, 老师的作用就更显得重要。老师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 让课堂有生命, 给思维发散的空间, 构建政治“生命”课堂便是本文的旨要。
一、“生命”课堂是什么
生命的涵义是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课堂: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 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为阵地, 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的交流活动, 通过人文化的教学缩短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提高课堂质量。
二、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弊端
高中政治的重点慢慢地趋向多角度, 多元化发展, 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 那么对教育方法的改革尤为重要, 了解传统高中教育的弊端就成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一) 灌输式被动学习, 学生没有主动性。
政治学是一门以研究政治行为、政治体制及政治相关领域为主的社会科学学科。在西方, 政治学在学术领域里的研究也被称为政治研究或只有“政治”二字。政治学意味着在学术上的研究领域, 政治研究则代表了更广泛的研究领域。政治课便是老师教授政治学的课程, 从定义和理论的角度, 应是丰富生动的内容。
然而, 目前政治教学常常以灌输式的教育表现, 教师和学生都无比痛苦, 完全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 慢慢演变成一堆生硬无感情的需要背诵应试的文字, 老师要求, 学生执行。教学因此变得没有价值和效果, 政治的灵魂———理论联系实际未被贯穿,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没有达到。
(二) 理性抽象教育, 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政治本身便是被抽象的理性的认识, 而高级的政治也被认为是精准的、谨慎的政治, 所以感性认识在政治教学里一直是被唾弃和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火不容, 无法互相接纳, 导致完美追求教学理性的抽象化, 学生不易理解难接受, 而且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对原理、定理一知半解、囫囵吞枣。
(三) 学生教师位置颠倒,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教学统一, 而重在学, 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服务的。然而在政治课的教授中, 存在着老师说什么, 学生听什么或者老师要背什么, 学生就背什么的本末倒置的问题。明明是应该互动的双簧, 却生生地成了独角戏。课堂上, 老师口若悬河, 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意识;学生呆若木鸡, 没有问题意识, 缺乏思考、提问的主动性。长此以往,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被抑制, 个人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生命”课堂的优势
(一) 消除了传统政治教学模式的弊端。
从被动式灌输式的学习模式转化为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彻底告别一张嘴说话, 整个课堂听讲的满堂贯穿式教学。“生命”课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启发的方法, 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主动思维;运用探索、提问、探究的办法讨论解决教学问题, 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自由的教学环境下有积极参与互动的意识;轻松掌握被认为枯燥的原理定理, 提高学习兴趣, 让课堂呼吸, 让政治呼吸。
(二) 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让课堂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让“生命”的课堂具备生命力和创造力将不再成为神话。学生在一个自由的不被压制的环境下, 可以自由思维, 自由创意, 充分调动创造因子。这个时候, 政治也许不是政治, 而是贯穿政治思维的头脑风暴, 是激烈的前所未有的讨论, 然而它的结果会和过程一样让人兴致勃勃,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自身的生长力。从内因着手, 改变被动式学习中老师的尴尬境地, 让课堂变成生长的地方, 产生智慧。
四、“生命”课堂如何构建
(一) 用心备课, 注重细节, 用知识创造智慧。
对老师来说最熟悉的事情就是备课, 备课是为正式上课教学所做的所有准备。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了解高考大纲的变化, 将课本知识与真题结合, 钻研教学大纲, 总结教学经验, 熟悉教科书的变动, 了解时事动向, 编写教学教案, 在教课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循序渐进地安排备课活动, 从简到繁、深入浅出, 从细节出发, 想尽课堂可能应用的技巧, 注意所有应该注意的问题, 并提前做好准备。
注意将教学目的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程序, 使其贯穿整个课堂。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多样化教学手段配合应用, 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配合政治教学,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循序渐进的授课过程, 可通过课时分段达到目的, 按照知识点合理分段, 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 学生容易把握重点。比如导言、第一节、第二节、结语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课程脉络, 达到教学效果。
“以道理让学生认可”、“以启发让学生学到”, 在备课环节就要让课堂变得有生命, 对课时的用心准备和课程的合理安排筹划都是生命的发生。
(二) 用爱上课, 感受真诚, 开阔视野。
用爱上课, 把学生当成主人翁, 给他们一个舞台, 让学生尽情地舞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 自己探讨、寻找、发现问题, 并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用爱上课,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给每个学生关爱。外向的学生外向对待, 内向的学生鼓励、肯定、启发,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深刻的重视。变苦学为巧学, 让枯燥变得有意思, 也许只是别出心裁的小故事, 课堂就会因为这份用心而幻化无穷。
用爱上课, 教学形式多样, 设法让教学妙趣横生。课堂竞赛、即时抢答、学生讲课、分组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开心的课堂里开心地学习政治, 在具体感性的范围里培养学生最朴素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真正地理解政治, 做好应试教育的准备,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三) 尊重学生、肯定创意、给思维插上翅膀。
随着素质教育被重视, 学生的人格尊重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既关乎人格, 也关乎教学质量。政治教学更是如此, 培养中学生的健康的价值观、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学习应试同等重要。学校教育应该从认识和观念上做大的变革, 让尊重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从“后进生”到“学困生”, 只改变了两个字, 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感受到了人情味。尊重学生, 我们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做起, 帮助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步, 取得良好的成绩, 不歧视不特殊对待, 便是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 有成就感, 相信每个人都很重要, 每个人都可以改变, 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 并给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
师者不但要传道, 而且要解惑。我认为教师先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然后才是智慧。容忍错误是一种大度, 也是博大, 对学生也是正面的影响。让体罚、忍无可忍、恶语中伤、暴跳如雷消失在传统教育里吧, 有修养的教学从尊重学生开始。
教授知识是一门艺术, 而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净化灵魂的政治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每个人的环境不同, 阅历不同, 经历不同。错误也许幼稚可笑, 也许千不该万不该, 然而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老师应该认真了解起因, 冷静分析问题, 帮助学生处理和改正, 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改变, 给予极大的鼓励和关爱, 让学生摆脱阴影和自责, 健康地学习。
当学生做错了事情, 遇到了难题, 理解和帮助才是最大的尊重。引导学生走回正确的路, 也是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一次原谅、一次帮助也许就成就了学生的一生, 于老师, 这是骄傲;于学生, 这便是拯救。一个具备健康思想的学生, 一定具备有呼吸、有生命的人生。“生命”课堂, 从尊重开始。错误降低到越来越少, 便是成长, 这也是政治所承载的使命。
除了理解、尊重、欣赏、赞美之外, 还要给孩子勇气和信心。
没有自主性的回归, 便没有学习的欲望, 教学的百花齐放便是奢望。运用一句政治术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让政治教学改革的步伐快些、再快些, 让学生的热情快回来, 这才是政治要教给学生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李荣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吉林教育, 2010, (02) .
[2]李念平.制定有效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0, (01) .
[3]林瑞燕.精心预设把握生成夯实有效教学基础[J].小学时代 (教师版) , 2010, (02) .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10
一、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心理情绪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 外界主、客观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 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教学情境, 使相对枯燥的英语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 给学生以认知方面的启迪和暗示, 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 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 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掌握英语知识。七年级 (下) “Unit 2 Where’s the post office?”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式。在课堂教学前, 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有关问路和指路的短剧。上课伊始, 我问学生想去什么地方, 有的学生说:“I want to go to a bookstore.”还有的学生说:“I want to go to a supermarket.”我进一步问学生:“如果你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如何走, 你该怎么问路, 或者遇到一个问路者, 你该如何回答?”学生们一听, 情绪马上高涨起来, 急切地想知道怎样用英语进行问路和指路。于是我轻点鼠标, 屏幕上便播放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问路和指路的短剧。生动、直观、富有感染力的画面, 将语言符号幻化为具体的情境展示给学生, 实现了语言与形象的结合、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的结合, 增强了学习内容的新鲜感, 有效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基础上实施新课教学, 学生自然处于主动学习的心理情绪中, 气氛异常活跃, 既让学生在轻松的语境中掌握了知识, 又减少了学生利用母语进行心译的过程, 从而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二、调动英语学习的情感因素, 发展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情感态度
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 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策略: (1) 实行教学民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 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 关心学生的发展,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 以富有激情、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 以英语歌曲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引领新知识的学习, 活跃课堂气氛。在教数字时教学生唱“Ten little Indians”, 教颜色时教学生唱“Who is wearing yellow today”, 教“there be”结构时教学生唱“there are seven days”。教学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这一单元时, 利用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歌曲、明星和电影展示目标语言 (学习定语从句) , 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朗朗上口的歌曲不仅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紧张感, 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还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3) 对于有较强故事情节的课文, 引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 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教学八年级 (上)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 让学生自己编排一个关于邀请同学参加集会的小品, 分角色表演, 这种方式学生很感兴趣, 非常乐于参与。在快乐的时光里学生很自然地学会了受到邀请时的回答方式 (Sure, I’d love to;sorry, I can’t.I have to do sth.等) 。 (4) 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诸如抢答、竞猜、挑错等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富有情感韵味的初中英语课堂, 拉近了师生距离, 沟通了师生感情,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 深化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情感投入
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因此, 要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进知识”, 潜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迁移性和求异性的教学问题, 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 给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在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中, 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不同点产生正面交锋, 使得学生在反复的讨论与辨析中深化独立学习英语的情感投入。在学习九年级“Unit 1 Reading”时, 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假如你遇到车祸、暴雨、地震、火灾等不可预测的问题时, “How will you deal with the problems when you meet them?”并就此组织学生发挥想象, 分组讨论, 得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问题解决方案。这样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将“讲堂”变成“学堂”, 促进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既培养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又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四、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 愉悦学生自信学习英语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成功是欢乐, 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 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教师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 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 给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的机会,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欢快。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 教师要实施“Very good!”“Wonderful!”“Well done!”“Good job!”“Good!Not bad!”“Good work!”等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 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在愉悦学生自信学习英语的情感体验, 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动力去更好地学习英语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 强化教学效益观念, 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实现初中英语课堂教师高效的“教”与学生高效的“学”的完美统一。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英语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英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等策略, 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以此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深化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投入, 在调动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过程中, 使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到渠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永安.论初中英语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学文摘:上, 2011 (05) .
[2]陈启煌.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 2011 (08) .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11
【关键词】地理教学;课堂;创新;高效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地理教育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地理教师应积极参与教育的创新,选准突破口,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师生多种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尝试和体会:
一、摒弃注入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一成不变地讲授,学生也一成不变地听取、记忆,这种模式根本无法启发学生思维,更谈不上创新。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和谐、协调、默契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模式对课堂双边互动和教学效益影响很大。
曾听过一节课,教师展示了5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图片,让学生选一个环境来设计房屋。有学生在北极地区建了个宫殿,还配有全方位的防御系统;有学生在沙漠地区设计的房子,还有太阳能吸收系统……或许因为教师不甚了解各种系统,教师只是简单评价了他们的想法有创意,就转回了自己的思路。教师如果能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回家查资料,了解其设计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不仅真正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还可培养学生有了疑问和好奇就追根究底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我们提倡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
二、实施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
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营造—个群体交流的良好氛围,变信息的单向性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在合作讨论中引发学生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我们需要洁净的大气》一课,我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给一个污染空气的案例分析,请同学想办法还大气以洁净。学生分析讨论气氛热烈,畅所欲言,答案不胜其多。其次要以大地理教育观、全球化为指导,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国内外联网、学科间融合的全球化的地理教育体系,从而大大拓宽创新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渠道等,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问。第三,要从培养兴趣出发,变封闭的课堂为开放的课堂。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到“地震”,可通过对学校、家庭等场所如何避震展开讨论,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诸如此类,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不是学生坐在教室中,被动接受或死记硬背得来的,必须走出去,实践操作。所以,教学要提供充足的时空,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创新的情感,领悟创新的策略,健全创新人格,培养创新能力。
三、改变单一性课堂问答模式
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此时老师是主体,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他们被迫去思考前面的知识,被迫去思考老师要求回答的内容。由于所有的过程都在被动中进行,这样很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可以由老师提出问题或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讲到“城市化”这一知识点时,提出问题:城市和农村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由于班里城市籍和农村籍的学生都有,学生往往会很认真的思考,教师再引导学生上讲台展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变成了主体,所有的被动会变成主动: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讨论,主动寻求答案。这会比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收到更好的效果。
改革课堂教学的问答方式,就是要变知识传授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把合作、讨论、探究、创新贯穿于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但由于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不加以引导,就会出现问题肤浅或过于繁杂等情况,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的问答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不但善问,还要会问。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进行具体指导和训练。
如讲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时,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小鸟的悲哀”,动画中一只小鸟唱着悲哀的歌,飞到树桩上,对砍伐者说“请把我带走吧!” 观看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动画说明了什么?通过创设情境,因势利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事实证明,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将更加活跃,他们会主动和老师一起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地得到发挥和培养。
四、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在完成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腾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创新。多媒体教学已逐渐地进入课堂,为改变落后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1.创设教学情境。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固沙等事迹时,选用一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同时又要让学生明确科学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2.播放影音文件。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这个栏目中有对于太阳系、银河系中的天体的新的探究;旅游卫视中的“玩转地球”、“边疆行”、“国宝档案”等栏目能够了解许多的地理知识、人文知识;“经济半小时”有关于拒绝“白色污染”的,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切若用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地理科学知识,又领略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还使学生意识到了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 篇12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政治,兴趣课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不断的与世界接轨, 为的就是整体提高国民的素质, 从而带动经济的不断的发展。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教育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在古代有孔子、孟子等代表人物, 对于我们后世的教育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外界的多方面的因素在不断的向我们袭来, 对于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的进行控制, 进而提升人们整体的思想观念。高中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是我们走向成年的第一阶段, 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是非常的关键。高中的政治课在开展多个视角对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教育, 为学生们今后之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希望本文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1 创设生动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有效注意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把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 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 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有限, 对事物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表面, 教学环境是否对感官有较强的刺激性对高中生的有效注意的强弱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构建高中政治兴趣课堂, 教师必须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 适时创设新颖而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教材的文字描述渲染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片段, 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 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施教学情感策略, 增强课堂教学韵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是两条相互依存的主线,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构建兴趣课堂的基础和催化剂。高中政治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构建政治兴趣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施情感策略, 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用课堂充盈着的情致和韵味促使学生树立积极态度、畅快心情和活跃思维, 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课堂活动。首先, 教师要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授课的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 讲课的过程中更多的融入真情实感, 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减少课堂的枯燥乏味与紧张。其次, 用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歌曲渲染课堂气氛, 调节课堂节奏, 让课堂高潮迭起。再次, 应用网络多媒体手段穿越教学时空, 将枯燥的叙述和说教衍化为直观、生动视频或画面, 给予学生真切的客观认识, 增强学习的愉悦性和趣味性。最后, 在课堂上开展政治知识竞赛, 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大家投入学习的热情, 其实学习的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自觉的去学习, 这样才能更好的领悟我们学习的意义, 学生在这个时期学要的就是老师们的认可与鼓励, 我们要从这点出发。
3 引导自主合作探究, 促进课堂互动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 是突出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行为诠释。高中政治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把“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水平”作为构建兴趣课堂的切入点。通过艺术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潜心引导学生就具体政治问题展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学生在我们授课的过程中的接受能力是非常关键, 我们应该更多的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他们, 这样他们能够更好的从自身的视角出发进行问题的考虑, 通过互动的形式提高整体能力, 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沟通与交流来自于多方位的, 对于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4 实施恰当激励评价,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充满激励和鼓舞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好办法之一, 这会让学生在自信的暗示下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高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都有喜欢被肯定、被鼓励的天性, 教师的课堂评价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投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 全面掌握和分析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状态、特长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从发展的角度看待每个学生, 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以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 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获得成功的感受, 在强化学生学习信心的过程中推动兴趣课堂的构建。
5 教师团队的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在这一领域的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在之前人们总是认为政治教育是一门公开的课程, 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一门放松的活动课。正是因为这样, 我们的教师团队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 很多的地方出现了其他学科老师兼职的现象, 我们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能够有多大的效果呢, 今天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任课教师必须要求持证上岗,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质量才会有很好的提升。对于教师的再教育是非常的关键, 高中政治很多的地方有实事政治, 我们的老师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学习, 未来我们的这门学科还会有更多的新部分组成, 对于我们的家是团队来说是非常严觉得挑战, 我们一定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未来更好的调动教工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更多的组织一些竞赛, 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的学习的动力。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我们教学的整体的情况。
6 结束语
教育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基础, 教育包括的方面非常的多。彼此之间联系的非常的紧密, 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形式。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高中政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其重要性认识的越来越深刻, 正是这样, 我们必须要进行很好的研究授课。上文的介绍对于大家来说一定会有很多的新认识, 在我们的今后的工作与学习一定会去的很多的帮组。我相信高中政治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新理念被运用。
参考文献
【立足新理念构建新课堂】推荐阅读: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07-08
数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05-12
立足三农调研新农村建设10-04
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论文10-16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05-25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新课堂09-27
立足岗位长本事 争做四有新军人09-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07-20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与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