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路径新蓝图

2024-06-10

新理念新路径新蓝图(共10篇)

新理念新路径新蓝图 篇1

近年来, 因新老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本性等因素客观存在, 影响着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 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特点, 认真分析教学路径运行现状, 制定发挥新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功能的有效措施, 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清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运行现状

(一) 理念转变待深入

新课标正式实施以来, 一方面, 在当前形势下, 教师需要敢于担当, 善于攻坚, 切实抓好新课程的末端落实。另一方面, 部分师生满足于已有的认识程度, 停留于当前研究现状, 裹足于教学路径的实践步伐。

(二) 应用空间需拓展

当前, 一些学校未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激励、评价、奖惩机制, 现有运行模式较为零散, 系统性、规范性、逻辑性不强;部分教师任务意识、高升学率意识潜在, 将应用教学归类于“附属产品”, 有意规避或无意忽略数学应用问题;学生为学而学, 片面追求分值, 教学模式的衔接力、数学应用的落实力不强。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对其运行路径、施教方法、配合活动已经进行了明确。如果片面追求教学模式的转变, 即使思路再新、内容再多、方法再活, 不与学生需求、教学实际相结合, 实现新课程目标路径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 评价机制未建立

新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信息和数学课的结合, 在相关内容中纳入相关算法和思想, 这是对评价子系统的一个创新。然而在教学中, 问题却层出不穷。如在进行二分法求方程计算时, 人为生成数据, 虚假信息存在, 借助载体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加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日益临近, 种种新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同步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评价机制。

二、准确把握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的结合点

(一) 知识与技能融通渗透

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渗透结合, 高中数学教学也当如此。比如, 在教学“空间微量与立体几何”时, 要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 讲清直线及其夹角的量值范畴, 让学生理解运用空间向量计算夹角的功能, 掌握对比分析基本技能, 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保学生数学素养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

(二) 过程与方法相辅相成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 而在于转换师生角色, 通过生本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 及时调控“适教”能力, 引导和启发学生认清高中数学特点, 促使预习、审题、解题、反思、交流、总结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 贵在过程与方法的结合,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支撑, 内促推进。

(三) 情感与价值内促发展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 难度、思维度和抽象度都有所增加, 许多学生遇难而退, 失去了学习与研究兴趣。比如, 在求解值域过程中, 如果x∈[-1, 1], 设定x=sinα, sinα∈[-1, 1], 利用局部换元的方法, 将根号去掉, 无理式变成了有理式, 三角函数值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教学这类问题时, 教师通过引进新的变量, 化超越式为代数式, 为学生讲清显示隐含条件的重要性, 主动探索值域的内在关系及消除根号的必要性。为此, 教师要以“质感”为基点, 抓住心理、情感的教育引导, 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高次的问题低次化,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数学的育人价值。

三、拓展创新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的基本方法

(一) 夯实基础“大锅炖”

“大锅炖”是指根据人的营养需求, 精心选择食材, 适当加以辅料,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做法, 逐步“下锅炖制”。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 大众普遍喜爱。将其理念运用至高中数学教学, 意在以班级为主体, 不分学生成绩好坏、接受能力强弱, 将数学基础知识融于其中, 通过延续、补充方法, 打牢数学基础, 提高整体受益率, 达到新课程目标基本要求。另外, 教师要对所授的学生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 明确学情, 因人而教, 切实将“大锅炖”式的基础知识教育方法, 渗透至知识、能力、题型板块的教学, 融于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 进而优化“学理论—记图像—用性质—提技能”教学路径, 提升教学实效。

(二) 微课辅助“烹小鲜”

微课辅助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生事物, 贯彻新课程“改进教学方式”理念, 转换“师本位”角色, 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状况, 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自身特点, 从微观层面入手, 关注小问题, 运用小载体, 实施小教学, 形成小路径。“烹小鲜”语出老子的《道德经》, 通过“做菜要讲究火候, 佐料多少要适宜”生活常识, 意寓做事要把握一定的技巧, 做到精心、细心、耐心, 力求出精品、出实效。微课辅助与“烹小鲜”脉络相通, 内涵一致, 客观要求我们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时, 真正懂得微课辅助是什么、从哪来、重点解决什么的基本道理, 利用好高中数学教学微视频、微课题、微教案、微设计等有效载体, 实现由小形式到大效果的转变。

(三) 塑造路径“生成树”

从STP方面分析, 要使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就要树立科学的施教理念,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 减少教学主客体最小权重的消耗, 促使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生成森林”的生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发展表明, 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持续不断的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教育教学的正确发展之路。虽然高中数学施教策略较多, 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但其核心要素还是要坚守数学价值不放松。当前要着眼教学改革形势, 立足学生学习实际, 跨越传统教育观念的羁绊, 突破制约路径发展的藩篱, 固化培育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使当前教师参与、支配、组织者角色转变到底, 进而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路径拓展的“压舱石”, 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数学“三基”不动摇, 价值体现不缺失, 切实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摘要:课程目标作为整合教学资源, 改进学习方法, 增强教学功能, 促进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实践的有效载体, 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中,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整、导向和驱动作用。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为视角, 着眼教育改革形势, 立足教学现状, 准确查找施教路径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讨解决办法, 促使课程目标高质量实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

参考文献

[1]薛寅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 2014 (2) :29-30.

[2]王胜.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路径分析[J].广东造船, 2011 (7) :10-13.

[3]姜国栋.高中新课程实施制度跟进及其理念内化探析——基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 2011 (2) :62-63.

新理念新路径新蓝图 篇2

关键词 绿色管理;高校就业;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80-02

随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我国各个高等院校逐渐进入两难局面:一方面,高校为劳动力市场培养了大量的具备高素质的劳动人才;另一方面又使得市场中劳动力过剩,导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根本上讲,对学生就业造成限制是由于高校中就业管理方面的工作缺失了较为完善的大学就业制度文化。这就要求高校改变其传统的就业管理方式,并在绿色管理的理念指导下开辟就业管理新路径。

1 绿色管理理念

绿色管理理念是以管理控制论作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大学制度文化,同时,该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促使管理者具有主动的意识来完成制度的建设。相较于传统的就业管理方法,绿色管理理念所具有的优势之一是更重视学校方面制度文化的建立和树立,通过对相关领导人进行绿色管理理念的培训,来促进毕业学生就业效率,从而发挥其作用。

绿色管理理念中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对高校就业管理进行一定的监督,并将其纳入体系化的监督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监督来使管理行为规范,修复当前高校中就业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绿色管理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改革之处,即管理理念的“无污染”“以人为本”和“主动意识”。

首先,“无污染”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要求能尽可能地避免人为主观地处理事物的现象,甚至因此而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问题。

其次,“以人为本”要求管理工作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以解决学生具有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不能单纯地追求较高的就业率。

最后,“主动意识”应当是就业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和素质。这是由于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而其就业过程也是不同的,管理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主动地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给出相对应的有针对性的意见,来帮助学生充分地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该理念在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中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并提高管理观念中的民主化程度,有效解决高校就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 高校就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制度文化淡漠 许多高校对于就业管理的制度文化并不重视,这是由于就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观念薄弱现象导致管理不足。例如,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即到固定的时间将毕业生安全地送走,在管理观念和意识上就存在薄弱的源头环节。因此,管理决策执行者便按照这一理念来开展学生的就业管理,导致其后的工作环节也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整个就业管理各个环节和整体工作都处于制度文化淡漠的影响潮流中。

受严重的行政化影响 部分高校中就业管理有着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这是由于就业管理工作中存在小团体意识以及主客体的缺失。当前,就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小团体意识对就业管理工作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导致就业管理部门和其他的学院部门等缺乏沟通。例如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从就业率等方面得知企业对某些专业的需求量不高,却并未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教务处以及相关学院,影响了就业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

就业管理方式不够细致 就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依然是传统方式,只有发现问题之后才开始解决问题,导致高校就业管理的制度文化不够细致。高校中管理决策者是管理工作的根源,但部分高校的决策者对就业管理工作并未进行完善周全的考虑,就制定了管理措施,而执行者也并没有将这些问题存在的隐患及时地察觉并上报。

另外,某些高校开展就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只注重表面工作,并没有切实了解学校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个人素质,对于企业、学生以及就业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并未有全面的掌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就业管理工作信息的缺失。

3 绿色管理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就业管理

构建绿色的就业管理体系

首先,构建校级的就业管理体系。对于各高校就业管理工作来说,校领导是其决策者以及领导者,要求校领导具备高远的视野和英明的决断,避免感性决策造成源头上的管理污染。开展就业管理的新思维相关培训工作,并不断地完善管理工作的标准,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绿色理念强调的是工作环节中的反馈机制,校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学院就业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汇总,为就业管理的下一步决策提供有效可靠的信息支持。

其次,绿色管理的中心在于学院就业管理体系,学院应当增强民主服务的意识以及主动管理的态度。可以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会议制度等来提高学院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

就业管理相关工作改革 就业管理相关的工作改革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招生工作、市场调研以及专业调整。

首先,高校招生工作应当控制好生源数量、质量以及招生专业种类。在开展就业工作时,充分考虑岗位需求的数量、类型以及技术含量等因素,以作为调整高校招生工作的依据。

其次,市场调研应当从就业前景、毕业生追踪以及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分别进行,精确掌握各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信息,对就业市场具有开阔的视野,并及时将调研结果反馈至学院以及就业部门。明确毕业生就业情况,总结其可持续发展经验,可以在调研工作完成后,将信息整理成校友信息库,成为鲜活的就业管理资料和教材。一、二年级的大学生应积极地在就业管理者的相应指导下,积极参加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企业以及毕业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鼓励大学生调整好心态并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

最后,就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专业的发展方向,做到与时俱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开展校内的绿色就业管理工作 校内绿色就业管理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是就业见习、就业服务以及就业指导。

首先,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就业见习,加强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直观了解,加深学生对企业需求的认识。高校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的见习态度和质量等。

其次,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就业规划以及求职培训这两个方面进行,确定阶段的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以及年度就业率是否完成等。

最后,根据绿色管理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就业信息平台以及做好信息档案等服务措施。

4 结束语

高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工作内容,与学生的未来息息相关,因此,如何保证学生就业管理工作顺利并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途径等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绿色管理是高校就业管理的新路径,通过构建和完善就业管理体系,开展相应的绿色就业管理工作改革,以及开展校内的绿色就业管理工作等,提高就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开辟了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叶颖蕊.绿色管理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就业管理新路径[J].管理世界,2015(3):172-173.

[2]梁旭光,杨树成,陈志娟.对绿色管理理念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6):

152-153.

[3]张皓,刘海军.新形势下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东北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2):3-7.

新常态如何规划新蓝图 篇3

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分析国际大布局和当代中国发展阶段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的基础上, 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工商领导人会议上作了最新的诠释: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以下几组数字也证明了上述三个特点, 2014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 是近年来最低的;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48.5%, 超过投资的贡献率41.3%, 改变了近些年来投资贡献率一直居高的不合理状况;单位GDP能耗下降4.6%, 说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显效。

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常态, 理性和淡定的认识“由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因为我们的体量已经大不同, GDP总量已经连续几年列世界第二, 很多工业基础产品产能产量已连续多年列世界第一位。2013年一年我国经济的增量 (4.98万亿元人民币, 即8100亿美元) 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 (4.67万亿元) , 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另一方面,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不仅是现实不可能 (环境、资源已经达到、甚至超出了承受极限) , 也是不可持续的 (水污染、空气污染已经难见碧水蓝天) ;不仅是不合理的, 也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以化学工业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为例, 据统计, 2008年 (3万亿) 同比增长24.21%、2009年 (3.2万亿) 5.86%、2010年 (4.27万亿) 33.15%、2011年 (6万亿) 33.34%、2012年 (6.67万亿) 12.34%、2013年 (8.1万亿) 12.7%;可见只有金融危机发生后的第一年增长速度低一些, 可是随着4万亿投资的拉动, 出现了连续两年的超高速增长, 使得刚刚见到初效的结构调整戛然而止, 也使得产能过剩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近两年增长都在十二点几, 基本趋于理性, 2014年前三季度 (6.37万亿) 同比9.9%, 略高于GDP增长, 化学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新常态。

直面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总体上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巨大的, 成绩显著。但是站在今天、站在规划“十三五”的这个时点, 很多行业、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很多挑战, 这些也是今天的我们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我们只有直面这些挑战, 所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才能出自实际, 也才能符合实际。一是产能严重过剩, 已经不仅仅是大宗基础产品 (如钢铁、水泥、冰箱、彩电等) , 而且铝合金、有色金属、计算机、手机等也都大量过剩;已经不仅仅是化肥、硫酸、纯碱、烧碱、甲醇、聚氯乙烯等基础化学品, 而且聚甲醛、有机硅、PBT、1, 4-丁二醇、金红石型钛白粉等化工新材料或高端化学品产能也都出现过剩。二是创新能力不足, 很多企业的发展都可以说是惊人的, 但与跨国公司相比, 国内很多企业大而不强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 不掌握核心技术的状况在工程塑料、专用化学品以及电子信息产品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 一边是基础产品、通用产品产能的严重过剩, 一边却是高技术和高端产品的大量进口, 这些都是创新能力不足造成的。三是减排压力日增, 尤其是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产品。四是页岩气产能形成, 美国的页岩气已经实现产业化, 又加上近期石油价格的大幅下跌, 恐怕对热度一直不减的煤化工带来不小的挑战。再有就是企业效益的下滑。石化全行业2014年的利润总额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 利润总额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8%, 据统计1~10份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到2.6%;库存的上升, 9月末石化全行业产成品占用资金, 同比大幅上升了9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大幅上升, 化工行业的财务费用同比增加22.3%, 比2013年同期大幅上升了17个百分点。据统计2014年截至10月份, 全国国有企业总成本中财务费用上升最快, 增速达18%。

把握新机遇

立足于“十二五”这个基础, 在新常态下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但也同样面临着许多机遇。深化改革《决定》的公布及其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等这些都是大的层面的大机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对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或行业都会有很多新的机遇。以化学工业为例, 一是《能源战略行动计划 (2014-2020) 》提出, 到2020年总能耗控在48亿吨标煤、一次原煤消耗控制在42亿吨、能源自给率85%;将“节约优先”放在了四大战略之首, 对于节能降耗来说, 化工与钢铁、建材等被列为四大耗能大户, 在认识到形势严峻的同时, 更要看到机遇就在眼前, 耗能高说明节能降耗的空间就会大, 就要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耗, 就说明一定会大力发展新能源, 新能源的发展就一定为化工新材料提供更加广阔的需求, 新能源的转换、储存和使用必须依靠化工新材料提供配套。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网民已超6.3亿, 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中, 中国占4家, 2013年网购交易额超过1.85万亿元。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有其负面性, 但更多的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高效和便利, 不论我们是否欢迎, 实际上我们早已置身于网络与信息的海洋, 而且我们正深陷其中且越来越深。我们的企业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化学工业不仅为信息网络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新材料配套, 而且还通过自身的信息化逐步向智能化迈进。有的企业已经在管理信息化、生产集散控制优化以及电商销售等方面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 化工集团在这些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做好信息化建设基础上, 进一步提升各企业DCS应用率, 2014年主抓的电商销售截至10月新增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30亿元。三是上市注册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融资带来了机遇, 不仅为企业节省大量财务费用, 更为企业创造社会财富创造了条件。四是对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的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到,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来自于人, 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 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 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总书记讲话给予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如此的高度还是第一次。

破解新格局

格局也分大格局或小格局, 按照发展阶段讲, 全球可分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从地域上看, 门罗主义始终还在主导着美国的美洲政策, 马歇尔计划的遗留仍然还在影响着美欧关系;从当前来看, 因乌克兰危机造成的俄美关系一时还难以缓和, 造成的俄欧关系多少带有点中式“太极”的味道, 以及中东、北非和“伊斯兰国”问题的持续, 美国的重返亚太, 东海、南海的诸多不平静以及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等, 这些都是近一个时期、甚至是整个“十三五”面临的大格局。就我们国家自身而言, 在“中国梦”和“两个百年梦”的指引下, 东部和西部的差别、东北的振兴、中部的崛起,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互联互通的构想、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中韩和中澳自贸协议实质性谈判已完成、中海 (中国和海湾地区) 自贸谈判一直在推进中等等, 这些格局也是我们在规划“十三五”时必须要予以重视的因素。对于化学工业来说, 重点发展七大石化基地的布局已定、石油对外依存度2014年将达60%、页岩气页岩油产能的形成、中东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谈化色变”的氛围未改、精细化工率只有40%、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只有40% (这两个代表化工行业技术水平的数值, 发达国家都在70%以上) , 这些是在做行业或企业规划时必须认真分析和需要正视的。因为在产能严重过剩的状况下, “十三五”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思路, 以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与布局, 都会深受这些格局的影响。如果不能科学的、比较准确的预测这些格局带来的影响, 如果不能正视这些格局的存在及其变化, 很有可能建成的生产装置, 产品从投放市场始就失去了竞争力, 今天规划的美好蓝图在五年之后却难如愿。为了应对这纷呈的格局, 最为重要的还是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在“量”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因为我们的存量已经很大, 无论是总产能、总产量, 还是具体到单个产品的产能产量, 只要是基础产品、只要是通用型号就几乎没有不过剩的!自“十五”以来, 我们在解决“量”的问题上, 成绩可以用巨大来形容, 可是“量”与“质”的问题却没有解决好, 过分的追求了“量”, 却忽视了“质”。当然, 在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先解决“量”、先保障供应, 也是一种必然选择;但是, 在解决了“量”的今天、在规划“十三五”的这个起点上, 应当把“质”放在首位,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今天不仅是认识到了“质”与“量”的辩证关系, 更是已经具备了在“量”的基础上, 来解决“质”的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 在规划“十三五”的时候, 一定要紧紧握住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条主线, 在认真分析大格局与小格局的前提下, 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或自己单位的基础, 突出自己的优势, 统筹布局, 很好研究并确立“十三五”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思路, 制定具体的措施, 通过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推动管理的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质”的飞跃。

二是向创新谋求新动力。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创新驱动战略时, 把创新定位为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定位为点火器。要解决“量”的问题、实现“质”的飞跃, 必须依靠创新;要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 也必须依靠创新;要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清洁生产, 离开了创新几乎是不可能;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百年企业, 更要依靠创新。所以“十三五”规划一定要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向创新谋求新动力。我们身边不乏忽视创新、不能把握趋势被时代淘汰的教训, 有的甚至是当时竞争力很强的国际性公司, 柯达、诺基亚就是典型的案例。过去我们很多时候对创新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创新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考核体系与激励措施上, 也存在单纯追求“量”的问题。现在无论是专利数量、还是发表论文的数量, 都居世界第一位。可是无论是整体技术水平、还是哪个行业 (航天、高铁似乎可以除外) , 都与发达国家有不少于十年的差距, 就是国内很多500强的企业, 与跨国公司相比其技术差距也不少于十年;要是不存在大的差距的话, 为什么近几年的世界创新100强当中始终未见中国公司的身影?如果“十三五”任其继续下去、没有实质性改变的话, “十三五”结束的时候即使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也缺乏强力的支撑。所以“十三五”规划一定要更加突出创新, 既要注重管理创新, 更要注重科技创新, 也要注重观念和模式创新。尤其是要把企业打造成创新的主体和主战场, 通过创新促进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在创新方面, 不仅是可以大有作为, 而且会直接获益, 昊华骏化、华鲁恒升、德州实华、沈阳化工以及华为等一批企业就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昊华骏化和华鲁恒升都是通过技术创新, 使得20万吨/年的醋酸装置提升到40~50万吨/年;德州实华通过创新掌握了聚氯乙烯生产无汞新工艺, 若在行业内推广将彻底解决汞污染的世界难题;沈阳化工不仅在国内首家实现了CPP新技术的工业化, 还攻克了国内首套茂金属聚乙烯新工艺, 不仅为石化工业技术革命提供了工业示范, 还为国内市场提供了高端产品。这些都为企业做好“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环保新蓝图 篇4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提出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五大环保新理念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20世纪80年代就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致力于解决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环境问题。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环境保护督察等一系列改革方案,颁布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用硬措施应对硬挑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十二五”环保成绩单

1. 污染治理。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25亿吨增加到1.82亿吨,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安装脱硫设施的煤电基础设施由5.8亿千瓦增加到了8.9亿千瓦,安装率由83%增加到99%以上。安装脱硝设施的煤电基础设施由0.8亿千瓦增加到了8.3亿千瓦,安装率由12%增加到92%,累计有1.6亿千瓦的燃煤电厂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随着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煤电行业将取得革命性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

2. 绿化。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发展空间布局。全国基本都划定了生态红线,加强战略和规划评估,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对发展“定底线、画框子”。过去五年,在国家层面相继完成了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完成了3000多项规划环评审查;加强标准引导,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现行有效国家环保标准达到了1700多项。

3. 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炼铁产能8920万吨、炼钢9000万吨、水泥6.5亿吨、电解铝205万吨、平板玻璃1.6亿重量箱。火电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47%和50%,单位工业增加值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氨氮排放强度分别下降42%和48%。

4. 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0.36%提高到了现在的21.66%。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成自然保护区2740个,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部分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正在逐步恢复,大熊猫受威胁等级已从濒危降为易危,猪獾从极危降为濒危,藏羚羊已不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国有7.8万个村庄完成整治任务,1.4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通过上述措施,2015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2.9%、13%、18%和18.6%,“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减排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中国的酸雨面积已经回落到20世纪90年代水平,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好。在2015年首批实施新环境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中,PM2.5的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1%,比2013年下降了23.6%。2015年全国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比2010年提高了14.6%,重污染的劣Ⅴ类水质下降了8.6%,大川大河干流水质稳定改善。这些进步增加了我们解决环境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此外,在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同时,中国也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在《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协议》的框架下,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50%以上,成为全球对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我们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南南合作,分享中国经验,帮助它们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和能力。“十二五”时期,中国环保部举办了36期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培训班,来自48个国家的900多名环境保护官员和专家接受了培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同。

“十三五”环保仍大有作为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环境保护正经历既大有作为又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攻坚期。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要加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环境问题与我们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中国依托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以及后发优势,走的是压缩型、追赶型的快速工业化道路,各种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是在一两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并解决的。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在相同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的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中国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中,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这么快的发展速度、这么短的赶超时间,环境压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大。而且,中国是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上解决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

美国提出对PM2.5控制是在1996年,其人均GDP已经达到2.8万美元,煤炭、工业能耗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20%和7%左右。中国2011年提出控制PM2.5时,人均GDP为5400美元,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68.4%,工业能耗占到70%。中美能源和经济发展阶段差距较大,中国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很大。

还要看到,中国是在发展中来解决环境问题,难度极大。发达国家实现小康时,已基本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中国到2020年工业化和城镇化仍然在进行。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由低端迈向中高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模式粗放等因素,仍然使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具有锁定效应,经济总量和增量仍然持续上升,污染物新增量依然处于高位。特别是伴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在某些地方,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和动力会削弱。面对这样的形势和要求,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又要全力攻坚、扎实作为。

“十三五”时期,中国环保工作要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三大防治战役,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联动协调,不断提高环境管理法制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环保工作新转变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关键是加快推动环保工作实现三方面转变:从主要抓污染物数量减排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从以治理有毒有害气体为主向既抓毒气治理又抓毒症诊治转变;从自下而上为主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转变。重中之重是在体制机制上,要更好地解决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建立推动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

1. 严格落实政府环保责任。开展中央环保督查巡视,落实省级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上收环境监测事权,三年内完成国家级大气、水、土壤监测点位的建设和事权上收,为保障监测数据质量、强化环境质量指标的硬约束提供支撑。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2016年在一些省开展试点,力争2018年政府换届前基本完成此项改革。推动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产负债表编制等改革措施的落实。

2. 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实施好新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推进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税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通过对环境法律的完善和执行,使守法常态化,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处罚。使企业环境行为的外部性内部化,促进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的排放计划,督促企业落实达标排放责任。整合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环保标准等制度,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将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成为固定点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开展环境损害赔偿相关试点,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纳入司法鉴定管理体系建设,改变“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状况。

3. 健全环境保护市场体系。推广绿色信贷,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推进PPP、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治理等,鼓励各类投资进入环保市场。建立健全排污权初始分配制度和交易市场,推行环保标志管理。实施环保领跑者制度,打造绿色供应链,鼓励发展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培育环保品牌企业,推动治污减排监测监控等核心环保技术,鼓励产品、装备、设备研发,加强环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分析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4. 倡导全民参与。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全面推进大气和水等环境质量信息公开,以及排污单位和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完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业排污行为进行监督。环保部门将坚持改革创新,完善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理念新路径新蓝图 篇5

古典诗歌教学的成败, 取决于教师能否正确、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欣赏作品中的意境。所谓“意境”是作者抒发感情时创设的一个空灵的境界, 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观察、想象或描绘的物象、画面融合的产物。在赏析诗歌时, 如能引导学生进入此境, 必能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和审美享受。然而要引导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的意境, 教师必须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修养, 正因为如此, 古典诗歌教学对于语文老师来说常常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古典诗歌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和体验、欣赏其中的意境呢?我认为可以分三步来引导学生。

一、把握诗中之“象”, 组合画面, 引发冥想与体验

大凡作者写诗, 都是因情而作, 情感的流露一般要寄托于现实可感之物。注入了诗人特定情感的可感之物, 就是所谓“象” (在诗歌理论中通常称之为“意象”) 。因为不同的“象”的采用, 诗歌可按内容分为田园、山水、边塞、咏物、咏史等。作者将自己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寄托于山水、田园、史物等抒发出来。学生在诵读诗歌时, 首先应关注这些景、事、物, 即“象”, 然后调动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画面。这一幅幅图景正是作者情感驰骋之地。作者或写景, 如崔颢的《黄鹤楼》, 写登楼远眺, 一空楼, 一人, 空旷的天空独有白云, 在此环境中, 人自然会生出寂寞孤独之感;或写事, 如杜甫的《石壕吏》向我们展现了安史之乱时百姓家园生活破碎的悲惨图景;或以“物”为象, 如杜牧的《赤壁》, 作者只写深埋地下的折戟, 由此读者联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情景, 在此历史背景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当然, 也有些诗歌作者将景事物都融入诗中, 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画面, 表达自己深沉复杂的情感。如辛弃疾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了大雪飘飞的塞北, 军营士兵的生活情景及与朋友饯别的场面, 茫茫远去的雪山路。学生借助想象呈现出一幅幅画面, 不能不说给了我们一种极美的享受。有了这些画面, 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容易多了。

二、扣住绘象之辞, 深入意境, 体会思想与情感

诗歌的意境包括“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对于“有我之境”, 诗中的绘象之词, 就是作者为情感流露遣词炼句的结果。如李白的《宣城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作者无穷愁绪涌上心头, 坠入不称意的苦闷中, 以散发归隐表示和黑暗社会决裂之情, 极度宣泄的思想可见一般。有些诗歌在选词当中伴随修辞方式的使用。如曹操的《龟虽寿》, 以“老骥”、“烈士”自喻, 表明自己志在千里, 壮心未已的壮志豪情。还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采用夸张修辞表达自己心中愁绪的深长。

“无我之境”则是作者将自己隐去, 含蓄深远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此学生较难理会, 须有切身的感受。当读者在想象与感受中让画面萦绕于心之时, 自可借助绘象之词将自己置身其中, 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那是一个, 群山环绕的幽静的山间, 在此采菊, 远望山峰, 视野宽阔, 空灵而飘渺。这是一个虚、空、远的境界。对此热爱之人, 必有宁静超脱, 纯洁淡雅, 鄙弃污浊尘世的心灵。其人性美对后人的启迪可谓深远。诗之美即在此, 领会品尝到它的精髓, 想不受其感染恐怕也难了。

三、潜入意境之美, 内化入心, 提升人生境界与品位

借助意境的解读和品味, 深入理解了诗歌之情、之思、之义, 这还不是古典诗歌阅读欣赏的全部。在此基础上潜入意境之美, 于人生的体味和感怀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才是古典诗歌阅读欣赏的最高境界。如此, 则能真正切入和凸显语文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超越语文工具性和功利性的目标, 实现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效。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七言古诗, 诗人笔下的塞外风雪奇丽雄浑, 色彩浪漫夺目, 内涵丰富宽广, 意境鲜明独特。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等诗句, 将学生从对奇特景观的好奇与感叹的表层体验中拔出, 引导他们把大自然的奇丽景致与作者的壮逸情怀及浪漫理想联系起来, 上升到对人生情怀和崇高境界的感悟与冥思。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此前还应当相机叙事陈情, 让学生知晓岑参两度出塞任职, 六年戎马边疆, 渴望建功立业, 饱经雨雪风霜的人生经历和壮怀理想。

宏伟蓝图引领新蒲县跨越发展 篇6

群山环抱中的山西蒲县,就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开阔通达的绿色画卷中,处处洋溢着自然风光的旖旎优美。

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蒲县老百姓奔小康的精神劲头十足,对未来充满了自信。

作为工业经济强县的蒲县,在临汾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发展同时,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确定“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蒲县”奋斗目标。

这就是,尽快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突出抓好两个重点,引深推进五大战略,努力做好十件大事,全县建设百项工程的“12511”总体思路。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机械化让土豆成了“大气候”

在蒲县红道乡牛旺头村,农机大户韩根义正在驾着播种铺膜机种土豆。他很兴奋地对记者说:“我有100亩土豆田,如果用人工种要半个月的时间,人不仅累而且技术把握不准,现在用上农机具两三天功夫就能种完,既省力又高效,还能腾出时间搞其他创收”。

据了解,蒲县各种土豆生产机械拥有量已达到186台,机械化生产规模达到2万亩,与传统作业相比,亩省工3个到5个,工效提高近10倍,亩增收节支150元左右,已成为山西临汾最大的土豆良种基地、商品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现在正向“叫响全省,冲刺全国”目标挺进。日前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山西省唯一的土豆机械化生产示范县。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蒲县土豆”这个响当当的品牌。凡是品尝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其以口感好、营养高、个头大、耐储存等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土豆生产一直是促进该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大头”产业,种植总面积达到5万亩,每年总产值实现5000万元。但土豆生产主要集中在地多人少的垣面地区,劳动强度大,尤其是播种和收获环节费时费力,落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着该县土豆产业的发展。

县委书记乔建军、县长闫建国深有感触地说,土豆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鲜活载体,它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引领作用。我们更加坚定信心,一定要把土豆生产机械化这项工程做成做好。县委、县政府为把这一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立足实际,科学决策,确定全力普及土豆机械化生产,让“铁牛”发威使“神力”。为真正能使土豆生产实现机械化,他们做了大量打基础、蓄后劲、利长远、惠民生等卓有成效的工作。

山中乡山中村农机户尚天保买回了一台4S—5A型土豆收获机,享受到了2000余元的补贴,他逢人便说:“国家的政策就是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真给咱实惠呀!”他们以政策激励作“驱动”,对购买土豆播种机、收获机的农户在国家购机补贴30%的基础上,还每年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累加补贴,使补贴比率达到50%左右,并奖励在土豆生产农机化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引进良种添“精神”。为彻底打消一些土豆生产者关于“投入机械不划算”的顾虑,他们专门引进了丰产“克新一号”优质脱毒土豆进行全方位推广,使亩产大大增加,土豆生产者购买农机具的热情空前高涨,年初仅山中乡山中村就买回了13台产自山东的崭新土豆播种、收获机。示范带动活“全盘”。建立了三个示范区,高标准示范田规模达到5000亩。

这几天古县乡农机管理员张小明特别忙碌,他进张家田,走出李家地,为土豆农机户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了20余起土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农机具技术问题。先后举办了农机户技术培训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召开不同规模、不同层面的机具操作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30余次。县农机局局长申刘根介绍说:“在土豆产业发展中,不但要在土豆种收方面让机械化‘唱主角’,而且还要让其在土豆加工转化上‘唱红火’,中间我们架设了一座‘金桥’,就是延伸产业链条。”

“有了销路解了难,打通了心上‘牛角尖’,机器一转就挣钱,看来‘铁牛’越多越沾光”,这句顺口溜成为当地土豆生产者发展机械化的肺腑之言。

科学发展拓展腾飞的空间

县委书记乔建军说:“坚定不移地把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蒲县作为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生殷实、环境优美的新蒲县是今年的大思路。”

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两个重点。安全生产上,做到“三个到位”,即责任落实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机制保障到位,逐步形成一套健全的有效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走出一条本质安全型路子。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模范县为目标,持续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年内完成环城绿化、城区柏山景区荒山绿化2000亩,完成20个重点企业绿化、20个重点村环村绿化,完成临大线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和50个新农村通村路绿化;以“一川三垣”核桃林建设为重点,新栽植优质核桃2万亩,古县垣发展苹果5千亩;实施好2.5万亩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造林任务;加快东川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步伐;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对煤矿、洗煤、焦化等企业重点监控;大力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扩大县城集中供热面积,实施好天然气集中供气工程,全面控制二次扬尘污染,不断改善县城环境质量。

县长闫建国告诉记者:“引深推进工业强县、农民增收、教育振兴、城市创建、民生改善五大战略,将极大地拓展蒲县发展的空间。”

工业强县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建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矿井,力争全年煤炭产量达到500万吨;积极发展铸造集群,加快30万吨铸造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落实整合后23座煤矿建设非煤项目的承诺,努力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

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争取启动实施东岳庙维修工程和五鹿山、梅洞山生态旅游开发规划项目。帮扶支持发展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倡导鼓励二次创业,制定优惠政策,争取更多的资金和好项目落户蒲县。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年内完成2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建设任务,通过2年到3年的不懈努力,全县核桃发展到10万亩,人均1亩,成为全省核桃种植大县。

突出抓好临大线沿线村、镇提档升级工程,建成新农村建设的亮点村、示范村、“窗口”村;争取“五个全覆盖”全面完成,实施好扶贫片区开发和沼气扶贫项目,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争取资金,重点抓好节水农业、四沟水库、水利坝系、土地开发整理等工程,完成土地整理开发7300亩,新增耕地3800亩,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保持。

改善民生是夯实发展的基础

教育振兴战略,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布局,投资1.2亿元新建高级中学,投资1900万元新建克城中学,新建荆坡小学、山中小学,完成薛关中学扫尾工程,改扩建黑龙关中学、古县小学等4所学校,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在短时期内,把蒲县教育的硬件基础打牢。大力提升师资素质,再公开招聘150名二本B类以上优秀大学生,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决落实教师待遇,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兑现。继续重奖贡献突出的优秀教师,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

年内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设计编制工作,城市建设要大力度、大投入,紧紧围绕翠屏、迎宾、桃湾、荆嘉四个新区建设,年度完成投资3.5亿元,实施好锦绣大道、翠屏山森林公园、城区河道治理、蒲伊南街贯通、荆嘉路景观工程、体育馆、蒲子文化中心、县医院、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十项城建重点工程,使城市面貌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变化。品位形象要大改善,大提升。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增加绿地面积,建设休闲花园。深入开展县城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安全的城市环境,使县城更具魅力。加快交通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个亿的向南临吉高速连接线工程,力争向北霍永高速连接线尽快开工建设。投资400万元,实施罗克线路面加固工程,完成好9条通村公路路面铺油工程,实现村村通全覆盖,打通北唐侯至下刘村,马茹河至槐树,分别实现薛关至古县,太林至乔家湾的循环。全力抓好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使农民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全力做好集中供热供气工程,完善机制,扩大面积,加强管理,惠及更多县城居民。投资5000万元,实施集中供气工程,年内实现入户供气。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化管理,提高农民受益面。不断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天眼”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郭台铭擘画鸿海集团未来新蓝图 篇7

鸿海集团未来采取“邦联制”

“我上有高堂、下有妻小, 还需要钱, 不能退休啦。”每次遇到董事长郭台铭出席的公开场合, 他都会这样讲。然而在今年鸿海集团股东大会上, 郭台铭首次将自己的接班问题搬上台面, 透露鸿海集团未来将采取“邦联制”, 并擘画出未来企业发展八大生活圈的新蓝图。

还记得两年前, 郭台铭曾抛出“第七舰队”的概念, 即依照鸿海的子集团, 分划出一艘又一艘的“小船”;有些“小船”的规模够大, 就独立出去上市, 臻鼎、乙盛、荣创等子公司都是这样的例子。

今年适逢鸿海集团成立4 0周年, 面对接班问题, 郭台铭再提“邦联制”。他更为了建立这个庞大的邦联, 将大把时间花在培训年轻主管, 因为未来富士康营收要挑战10万亿元新台币目标, 年营收增长率要达15%, 都要依靠这些年轻主管。

郭台铭原本就十分信任身边的老将, 出入重要场合都有富士康集团总财务长黄秋莲跟随, 戴正吴、卢松青, 游象富等副总裁都是超过20年以上的资历, 也是跟着郭台铭征战多年的大将。

兄弟企业既合作又竞争

近年来, 鸿海集团事业版图不断扩大与重新布局, 逐渐划出12个子集团的架构, 更招揽了不少得力干将进来。鸿海内部人员透露, 虽然12个子集团同属鸿海, 但彼此的关系是既合作又竞争, 有时去客户那里报价会遇到集团内部其它子公司的人, 怎么办, 当然大家各凭本事啊。

就拿这次在贵州工厂大为亮相的碳纳米管触控技术来说, 鸿海集团内部同样做液晶触控面板生意的就有群创和业成两家公司, 加上采用新技术的富纳创源, 三家企业都在逐鹿触控面板市场。

但说兄弟企业之间只有竞争也太过头, 有时集团内的公司接单太多做不来, 就内包给另一家也是常有的事。鸿海内部人员直言, 说来说去就是一起把市场拿下来。

鸿海近期在电信、大数据领域布局动作频频, 鸿海集团副总裁吕芳铭和吴惠锋自然也成了媒体瞩目焦点。以后4G是影像的时代, 信息眼球化、沟通无纸化, 所以电信很重要, 数据中心也很重要。郭台铭时时把4G挂在嘴边, 直言这是鸿海不能错过的机会。

会计师出身的吕芳铭, 原本就掌管鸿海的网通事业群, 从惠普转到鸿海之后, 一做就是10年, 近年来鸿海集团合并岛内网通大厂台扬公司, 主导权都交由吕芳铭来负责;后来鸿海集团旗下的国碁公司出面投标台湾4G频谱、入主亚太电信, 甚至与台当局通讯传播委员会 (NCC) 的设备采购争议, 都是吕芳铭在奔走处理;因此, 吕芳铭接手亚太电信公司董事长, 自然不令人意外。

同样也让郭台铭时时刻刻耳提面命的还有大数据、物联网和云端计算, 由吴惠锋负责。

吴惠锋出身于台湾老牌电脑公司迪吉多, 从两年前被郭台铭点名负责鸿海“专利云”事业后, 一路担起鸿海发展数据中心的大任。今年鸿海集团与美国惠普公司合作建立云端服务器, 就是吴惠锋谈下来的生意。这次挑战贵州的隧道型云计算数据中心, 连大客户看了都满意, 立下汗马功劳。

今年郭台铭在股东会上喊出“十一屏、三网, 二云”的目标, 要抢攻八大生活圈, 从工作、教育, 娱乐、家庭、安全、健康、电子商务到环保, 擘画出鸿海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消费电子、教育事业大点将

其中, 原本就负责资讯系统整合事业群、主导鸿海台式电脑产品的简宜彬, 无疑就是工作生活圈的关键操盘手。健康则由永龄生技董事长吴良襄负责, 管辖食品安全实验室、康联生医健检、台大癌症医学研究中心等新事业。

除了原本就负责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戴正吴、主导连接器事业群的卢松青、肩负代工苹果产品重任的徐牧基, 教育生活圈则交给了鸿海集团内素有“四川王”美称、负责平板电脑产品的陈振国。

原本陈振国就负责管辖富士康集团的四川产业园区, 他曾是美国德州大学泛美分校理工学院院长, 一手在鸿海集团内建立起负责培养创新、创意人才的IE学院。陈振国还因此被郭台铭戏称为“校长”, 由他负责教育生活圈, 再自然不过。

由于郭台铭相当重视鸿海的教育事业发展, 因为台湾的教育已经太落后, 现在大陆的教育都在讲究无纸化。原本负责生产平板电脑的陈振国就在四川厂区里, 挑选了三座厂房发展教育类产品。

陈振国甚至在其中一座厂房里, 利用最近添置的大电视、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 搭配鸿海自行开发的教育软件, 打造最先进的学习环境, 并将其开放给四川的所有学校免费使用。陈振国就打趣地说:“今年暑假期间, 我们厂区都在办夏令营, 让我们那些‘富二代’ (指富士康员工的孩子) 来上课。”

信息无纸化还有一大推手, 那就是智能手机。原本富士康集团旗下就有负责手机代工生产的富智康公司, 2012年富智康行政总裁程天纵辞职, 转由池育阳接手, 2005年富智康购并奇美通讯公司, 池育阳因而从奇美通讯加入鸿海集团。

他接手富智康后, 成功带领富智康由亏转盈, 走过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客户倒下的阵痛期, 拿下小米机、黑莓机等订单, 功劳自然不在话下。

积极抢进电子商务领域

至于近年备受瞩目的通路事业群 (台湾习称销售渠道为“通路”) , 随着鸿海投资的销售企业赛博数码公司缩编, 通路事业也进入重整期。原本的赛博数码划入陈振国管区后, 预计将会改名并重整。倒是当红发烧的电子商务领域, 在原本鸿海电商企业飞虎乐购公司董事长杜家滨离职后, 日前已经交由鸿海副总裁蒋浩良出掌, 能否做出成绩, 值得观察。

12个“邦联”都有大将掌管, 个个无不积极任事, 肩上都有交出好成绩的压力。随着鸿海集团进入下一阶段增长期, 营收能否挑战10万亿元新台币目标, 势必将是郭台铭交棒前外界检视这12位大将的最好指标。

今年在台湾股市, 鸿海已成为海外投资者齐力点赞的对象, 在苹果i Phone 6手机代工订单站稳获利脚步后, 郭台铭更将靠着三大新事业布局, 让目前近4万亿元营收的鸿海集团, 能够进一步达成10万亿元“帝国”的目标。

如今当台湾电子业普遍面临增长停滞与利润萎缩时,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却越干越起劲, 不断朝创新领域发展, 让鸿海成为台股上看万点的中流砥柱。

根据多家外资分析师评估, 由于看好鸿海今年在i Phone 6手机的接单, 以及明年起在机器人、汽车电子、电信和云端等投资即将发酵, 预估今年及明年的税后EPS (每股纯益) 将落在9元及10元新台币附近, 对于鸿海股价也都乐观预期, 目标价最高上看120元。

事实上, 截至7月14日, 鸿海今年股价已经大涨超过四成。投资人之所以如此捧场, 主要是因为鸿海今年获利表现令人惊艳, 而且对于未来具发展潜力的新产业, 更已领先投入布局。

不过, 鸿海如何做到郭台铭的10万亿元新台币营收目标, 仍然引起大家的质疑与讨论。10万亿元的营收是鸿海去年营收3.95万亿元的2.5倍, 等于是要新增6万亿元才能实现。这6万亿元新台币的营收相当于目前韩国三星电子的营业规模, 鸿海要从哪里取得这么大的营收?

除了扩大原有事业的规模外, 鸿海集团最大的增长来源必须依赖新事业布局。目前鸿海锁定的三大产业, 从机器人、汽车电子到云端电信产业, 都是规模达数万亿元的产业, 也成为推动鸿海营收增长的关键力量。

软银、谷歌都找鸿海合作

例如, 近来很热的机器人产业就是鸿海的新增长动能之一, 而且由于已投资布局多年, 今年起将有明显订单挹注。

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两大指标性企业, 一家是6月才发布“Pepper” (也称“胡椒粉”) 机器人的日本软银公司;另一家则是去年大举收购8家机器人公司, 以发展机器人操作系统ROS为目标的美国谷歌。如今这两大企业都选择鸿海作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合作伙伴。

机器人产业已发展三、四十年, 鸿海早期也投入研发, 但近几年大陆工资上涨, 工业自动化需求大幅提升, 鸿海的开发脚步才开始加快, 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在最近加紧赶工出货的苹果i Phone 6手机生产线上, 已有部分装配工作用到名为Foxboot (也称“鸿海机器人”) 的设备。也因此, 当软银公司董事长孙正义想推出Pepper机器人时, 很自然地找到他的老朋友郭台铭帮忙。

Pepper机器人瞄准老龄化社会, 是一种可以陪伴老人的家庭照护型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拥有可通过Wi Fi连接云端的人工智能系统, 并内置摄影机和麦克风, 可录制老人的表情和语调, 传送到数据中心分析整理, 通过云计算及软件的运作, 让Pepper拥有学习对人类情绪进行判读的能力。此外, Pepper的手指可灵活操作, 相关的机构件与开模都由鸿海负责。

Pepper计划明年2月推出, 定价为19.8万日元 (约合新台币6万元) , 比过去的家用照护型机器人售价便宜许多, 市场相当看好在日本市场的销售前景。软银公司的Pepper机器人之所以受到重视, 主要是为商业用途的机器人又打开另一扇大门。

过去大家对机器人的发展主要都集中在工业用途, 但实际上商业用机器人种类更多, 而且市场更大。例如去年全球工业用机器人总需求量为17万台, 但光是家庭用扫地机器人的销售量就高达500余万台, 而且预计今年数量会再增长两成以上。

机器人产业的另一大巨擘谷歌公司, 其雄心更不容小觑。谷歌去年将原本负责智能手机Android平台的鲁宾 (Andy Rubin) 调至机器人部门, 同时过去几年也通过购并整合软硬件技术, 推出机器人操作系统ROS, 目标就是要成为全球机器人的标准平台, 让全世界众多软硬件开发商都以ROS为标准, 一统全球机器人江山。

研究并开发机器人30年的台湾新竹交通大学电机系教授宋开泰说:软银与谷歌正好代表两大商业模式, 软银会在自己的平台上建立垂直的系统与应用, 谷歌则希望建立一个开放平台供大家选择, 这种竞争模式与过去苹果和谷歌在智能手机上的较劲非常像, 应该密切注意未来这两大厂商的动作与布局。

30年前宋开泰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 就是以机器人作为研究课题, 如今他在交大的实验室已成功开发出工业用及服务用等十余种机器人。对于近来机器人产业的进展, 宋开泰相当兴奋, 他预计今年将是机器人产业大幅起飞的关键年, 尤其是工业与商业市场同步起飞, 会带动新一波的产业大幅增长。

鸿海布局的另一大产业就是汽车电子业。在这个全球产值已将近2300亿美元 (约新台币6.9万亿元) 、足以与电子业媲美的超级大产业中, 鸿海已经投入十余年。不过, 近来鸿海在汽车电子的进展已有加快迹象, 包括传统的汽车电子零部件行业, 鸿海在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及驱动器等领域都已扎下不错的根基, 也打进不少大陆及欧美日等车厂;至于在更新的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 更是卯足力争取, 投资效益逐步显现。

积极争取特斯拉订单

在电动车部分, 鸿海目前已切入电动汽车领域的开发, 初期以定点路线为主的大客车为发展目标, 借此培养集团在整车系统的设计与零部件发展能力, 达到练兵的效果。

至于在全球最大电动车企业特斯拉的供应链部分, 鸿海集团则早在5年前就已积极切入, 从连接器、机构件到面板 (由旗下群创公司供应) , 都有鸿海提供的产品, 而且供应项目越来越多。郭台铭积极抢攻特斯拉订单, 另一个目的当然是要打击他的头号对手, 也就是比亚迪的创办人王传福。

此外, 在谷歌推出的无人驾驶车部分, 郭台铭也尽全力争取卡位。根据谷歌的评估, 由于无人驾驶车受限于法规及市场接受度, 真正上路时间可能要在五、六年后, 也就是大约2020年, 但初期仍可能先应用到企业内部、超市、仓储或工厂等专业领域。

据了解, 郭台铭曾应谷歌共同创办人布林之邀, 到谷歌公司美国总部试乘无人驾驶车, 相对其他许多企业主担心无人车安全性, 犹豫要不要试乘, 郭台铭二话不说, 立刻跳上去, 让众多谷歌主管印象深刻。

谷歌的无人驾驶车虽然仍在概念车阶段, 但今年底就会有上百辆原型车出来测试。由于无人驾驶车具有革命性的冲击力量, 对现行汽车产业极具破坏力, 也成为过去难以打入传统汽车产业的鸿海集团积极参与并寻求翻身的项目。

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鸿海布局的第三大事业是电信及云端产业。其中, 进军4G领域, 竞标并收购台湾亚太电信公司只是鸿海跻身电信运营商的第一步。郭台铭很清楚, 鸿海集团很难在既有电信运营基础上与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或远传电信等企业竞争。因此整合鸿海在电信、云计算数据中心、连接器及服务器等众多优势, 进而跨入国际电信服务市场, 将是鸿海在电信事业最重要的差异化策略。

例如在服务器处理资料中心等云计算产业领域, 鸿海近几年就已积累不少经验, 并与美国惠普公司各出资一半成立服务器事业群, 让鸿海拥有制造与销售权, 积累在全球云计算与资料中心的经营知识与能力, 构建未来数字汇流 (大陆称“三网合一”, 即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互通) 的基础, 这对鸿海跨足电信运营将产生重大增值作用。

今年6月底, 鸿海宣布投资新台币112亿元, 入股韩国S K C&C。SK是韩国仅次于三星与LG的第三大科技企业集团, 旗下拥有韩国第一大电信公司SK Telecom, 以及全球第三大存储器厂海力士 (Hynix) 。

不过, 相比于三星及LG在全球3C产业的绵密布局, SK集团仍然有一大段差距, 这也成为SK与鸿海结盟的关键原因, 希望通过鸿海快速拉近与前两大集团的差距。

至于鸿海通过投资SK C&C, 快速进入IT服务和云端资料中心两大领域, 并且也埋下未来两大集团在电信、网络等领域合作的伏笔。通过这项结盟, 让鸿海集团国际化的路线越来越清楚, 也让鸿海电信事业与网内其他业者有所区隔。

其实, 郭台铭在布局电信产业时, 就已确定不会只满足于发展台湾市场而已, 亚太地区是其布局的第一步;但以鸿海拥有各种产品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未来必然可以在全球电信服务市场上, 为客户量身订做出不一样的产品与服务。

郭台铭说, 4G时代就是影像时代, 所有讯息都要眼球化, 全世界只有鸿海拥有连接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多重优势, 这将是鸿海跨入电信事业的最大利基。

建立经营型模式描绘天脊新蓝图 篇8

国际国内市场环境的演变, 使企业在日益严酷的竞争环境中别无选择。长期以来, 天脊集团和全国的所有企业一样, 在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 企业只需埋头扩大生产能力, 产品有国家经营, 投资饥渴和扩张欲望经久不衰, 从而形成了传统企业特有的经营和发展方式, 在九九年结束了卖方市场, 转瞬间出现的供过于求使我公司在产品质量提高, 产品结构改善、节能降耗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为改善产品销售市场停滞而赋予改革的阵痛中。走向市场, 已经不由我们愿意或不愿意所决定, 而是涉及企业优胜劣汰生存与发展的现实。

2. 天脊集团面对的市场情况分析

2.1 从全国化肥生产总量看

我国现有大型氮肥生产企业30余家, 年产高浓度氮肥约二千万吨, 磷肥企业438家, 年产磷肥663万吨, 加上成百上千家小氮肥小磷肥年产量也在二千万吨左右, 加上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各种优质化肥, 市场总供给量约在五千万吨左右。

2.2 我国土地对化肥的需求

九十年代中期化肥的专营, 造成了化肥的紧缺。化肥价格的攀升造成了大量资源涌入化肥生产行业。供给的增加, 又导致了需求价格的下降。目前, 大量低价劣质磷肥的生产和进口磷二铵的进入市场构成了对天脊公司硝酸磷肥市场的严重威胁。作为广大的农民来讲, 作为化肥的消费者多年来的粮食丰收, 供给急剧增加, 需求量变化不大, 加上粮食体制的改革不到位, 粮价大跌, 且不能敞开收购, 形成了谷贱伤农的局面, 再加上公司内部销售机制的不顺, 形成了硝酸磷肥市场的急剧萎缩。

3. 我公司生产经营政策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天脊公司生产经营政策历经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7年~1990年

为我公司在计划经济下的试生产阶段。政府对化肥市场设立最高限价规定的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政府严格限制进口, 产品发生短缺, 政府实行计划配额供应。由于我公司设备及操作技术等存在不协调, 提高产量成了主要矛盾, 企业围绕稳产高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第二阶段:1991年~1993年7月

这个时期, 在企业没有任何思想和组织的情况下, 国家调整了部分生产资料统购统销政策, 取消了对化肥的专营。由于销售渠道不畅, 就在产量远远未达标的情况下, 产品却出现了滞销。经过近几年的努力, 我们陆续建立了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二十几处, 销售出现旺季的情况。国家又于九三年下半年取消了放开政策, 对化肥实行了专营。山化厂对初步建立的营销网络进行了收缩。生产经营又进入了类似于第一阶段期。时间为95年8月至98年8月。所不同的是, 山化厂改制为公司, 公司党政领导提出了“管理迈大步, 大力反事故, 苦练硬功夫, 从严带队伍”的二十字治厂方针, 加强了企业基础管理, 设备、操作、技术、技改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生产经营政策上加大了吨产提奖、超产重奖的力度, 苦抓连运, 至98年底产品产量突破了60万吨大关。

第三阶段:1998年8月~2011年

这一阶段鉴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所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的改造。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取消了化肥专营, 由于经历了第二阶段的阵痛和一些经验, 公司党政领导审时度势, 迅速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 推出了代理制、联销制, 农资公司等营销手段并采取了一系列降价、限产措施, 但滞销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好转, 这一阶段影响销售的主要因素, 我公司内部销售管理也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干部、职工对营销理念的不适应。 (2) 营销机制和队伍的不适应。 (3) 成本管理上的不适应。 (4) 销售政策的不适应。 (5) 产品结构存在的不适应。

4. 因对策略

4.1 构筑良好的经营战略, 提高全体员工对营销理念的认识。

确立现代营销观念, 同时还要克服战术营销的短视, 如:降价促销、特价销售等商战手法。我们应着眼于长远战略, 通过各种公益活动, 树立以品牌为代表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 从而实现长远促销产品的营销目标, 走出传统的“商品促销”战术谋划阶段的误区, 进入战略营销的高层次营销阶段。如将特别设计、印刷精美的“农民使用手册”直接赠送给农民, 每年的产品订货会, 邀请农民代表来厂参观生产过程, 建立区域化农资公司等, 都会在农民这个最大的消费群中, 留下无穷的商机。目前, 天脊公司采取的面向顾客的直销战略、联合依附战略, 均有其长处, 今后只要加大力度, 在竞争中加以改进, 在依附中坚持自我均不失为是好的战略决策。

4.2 推行有效的营销方法、营销渠道构建和营销沟通, 促进销售队伍的建设

目前, 我公司26个销售分公司的建立, 以地域成立农资公司, 可以说涵盖了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地区, 打入了安徽、东北、西北, 在“直售铺市”的基础上, 建立“逐级分销”的方式, 形成“公司——销售代理分公司——零售终端——顾客”的渠道和网络打开市场, 通过相互沟通, 合作对话, 信息反馈, 重塑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样既利用了专业化分工的长处, 降低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交易效率, 又更具有针对性, 从而对经销商进行更有效的激励和控制, 可以为共同利益减少矛盾和摩擦, 是协调各成员间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经济中, 严格的管理和用人制度, 是建立一支富有凝聚力、富有挑战性的营销队伍的前提, 也是企业长期战略计划的重要环境。可喜的是, 公司从全体员工中按照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招聘了80余名精干的人员充实营销队伍, 着重从“能力、廉洁、性格”方面选才, 将会极大地推动公司营销网络的完善和正常运作, 赋之于严格的有效的规章制度。

4.3 找到企业效益的增长点, 切实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

对一个企业而言, 它可以不用降价, 按市场价格出售的任意数量的产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没有控制自己产品价格的能力, 企业不能通过价格升降来改变自己的经营状况, 只能依靠产量的调整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然而, 买方市场的形成, 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企业无力或因各种未知或已知的因素一时不能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时, 产品价格无疑成为制约企业开拓市场的瓶颈, 为此:第一, 健全科学管理制度是降低成本的重要保证。第二, 苦练内功, 降低内耗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邯钢经验的要害就在于抓住了成本核算的这个牛鼻子, 取得了显著成效。

绘制北方“花城”新蓝图 篇9

自2006年以来,社区从实际出发,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旅游为支撑,走出一条发展社区经济的新路子。2006年,社区投资2000余万元兴建了“青岛张村花卉大世界”。

“青岛张村花卉大世界”座落于青岛市崂山区景观大道——滨海大道以东、李宅路以北,与青岛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隔街相望,近临青银高速和香港东路。花卉大世界占地45亩,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花卉及相关产业项目展示交易区16000平方米,花房温室、停车服务、餐饮娱乐等设施齐全,是集产业信息交流、花卉观赏、花卉销售、娱乐休闲、旅游综合购物、生态餐饮和大型会展于一体的综合性花卉产业交易中心。

花繁花似锦的花卉交易区。近10000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区拥有各种花卉、乔木、时令花近1000余种,主要有唐菖蒲、兰花等数百种名贵花木、年盆景花卉类商品销售额近亿元。张村花卉大世界依托交通便利优势,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花卉的多种功能。结合崂山旅游资源规划,设立有3000余平米的旅游农特产品交易区,这将是目前岛城规模最大、商品规格品种最全的专业化特色旅游商场,年销售额预计过千万元。目前,滨海大道张村至枯桃段已成为青岛市花卉产业的核心区域,张村社区将进一步增加花卉生产规模、提高花卉产量、产值和科技含量,尽快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花农”的产业化格局,并形成全国有势力的花卉集散中心。

雕巧夺天工的根雕奇石休闲区。该区域分室内、室外两处,室内有5000余平方米、室外有15000余平方米,有各种根雕、奇石、盆景,还有十分珍贵的玉石等,奇石、根雕品种多样,栩栩如生,适宜室内外布局欣赏。结合中国城乡和谐游,走进崂山的主题思想,社区长年开设嘉年华活动,推出根雕、奇石、盆景展,让参观者在花的海洋中感受到奇石、根雕、盆景巧夺天工的独特匠心所带来的奇妙的体验。

新理念新路径新蓝图 篇10

镜头一:对杭州市民来说, 看到纯电动公交车在街头穿梭, 早已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新能源公交车在给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让杭州这座城市变得更加迷人。据悉, 截至今年9月底, 杭州公交集团在主城区投入使用的4967辆运营车辆中, 各类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已达4483辆, 占运营车辆总数的90.26%。预计到今年底, 杭州主城区绿色公交覆盖率将达到100%。

镜头二:自2015年8月开始, 青岛公交集团相继在46条公交线路推出多种运行模式的“互联网+公交快车”。这些线路通过互联网出行数据分析, 在每天早晚高峰时段采取定时、定点发车和标准化运行, 日均客运量达7000余人次, 同比速度提升18.9%, 节省时间15.24%, 可以有效满足高密度出行中不同规模客群的出行需求。这在全国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是首创之举。

以上场景折射的正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两大趋势—绿色公交与智慧公交。在公交都市已成为全球大都市发展方向的当下, 在确立公共交通为城市交通系统主体地位的同时, 如何实现城市公交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转型, 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命题。

发展绿色交通, 新能源担纲

作为全国公交都市创建示范试点城市之一, 深圳这几年的蓝天白云给人印象很深。这与深圳长期以来践行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密不可分, 尤其是在新能源公交的应用上, 可谓不遗余力。

在第六届公交都市发展论坛上,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钢在发言指出, 当前我国城市公交正面临四大困境:一是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剧烈冲击着常规公交;二是‘互联网+’交通出行新业态强势挤压出租车和常规公交;三是常规公交营运收入与营运成本倒挂现象眼中;四是公交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难以良好平衡。

如何找出路?深圳巴士集团给出的答案之一是:抓住新能源车推广的发展机遇, 在公交领域先行先试。余钢介绍说, 深圳巴士集团在新能源公交车推广上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示范运行阶段 (2009-2012年) , 当时新能源公交车的保有量为216台, 以混动动力车型为主, 其中纯电动公交车是101台;第二是规模推广阶段 (2013-2015年) , 新能源公交车的保有量已增至2816台, 其中纯电动公交为2101台, 约占新能源公交总数的75%;第三是全面推进阶段 (2015年至今) , 为响应深圳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之内实现公交的全面电动化”号召, 2016年深圳巴士集团新采购了3573台纯电动公交车, 届时深圳巴士集团纯电动公交车辆总量将达到5674辆, 基本实现公交车全面电动化, 2017年将确保完成全面电动化, 成为全国第一家大型的全电动化公交车的运营企业。

纯电动公交车充电配套设施不足的窘境怎么破?余钢表示, 深圳巴士集团通过构建多种方式共存的能源补给体系, 探索柔性充电堆、一桩多充等多种充电技术来化解“充电难”的问题。尤其是探索出“网式快捷充电模式”, 通过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桩利用率, 解决场站资源紧张、充电成本高的问题。

杭州街头行驶的纯电动公交车, 在为乘客提供更舒适体验的同时, 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迷人

此外, 在运营管理上, 深圳巴士集团以精细化管理来提高使用效率, 包括实施“一线一营运方案”;采取“夜间充满电, 白天快补电”策略;构建新能源公交技术保障体系;狠抓新能源公交安全管理等。

相比深圳巴士集团的“大而全”, 生态古城湖州的新能源推广策略显得小而精。此次论坛上, 据湖州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陆建忠介绍说, 近两年, 作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绿色交通创建城市, 湖州市从规划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线网运力优化、服务水平提升、财政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 全面推进公交优先发展, 加大绿色装备投入, 持续为推进城市的绿色出行努力着。2015年, 湖州市推出“绿色守时公交示范线”, 全线配备LNG公交车, 公众想乘坐公交, 只要看准时间, 按时出行即可。“守时公交”不仅是改善公交出行品质, 也成为湖州推行城市绿色出行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期间, 湖州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 截至2015年年底, 市区内“绿色”车辆占城市公交总车辆数的68.2%, 占比优势明显。同时, 湖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涵盖整车生产、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 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想让新能源公交“跑”得更远, 必须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湖州市按照充电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 逐步形成比较完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服务网络, 来解决充电难题。同时依托“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的运营模式, 其在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上也已步入正轨。

翻看国家37家“公交都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不难发现, 北京、杭州、南京等一批试点城市无一例外都是新能源公交推广较好的城市。从这些城市追逐绿色交通梦的脚步中, 一座座城市的努力与远见正清晰可见。

智助低碳出行, 节能减排导航

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使得交通节能减排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难题。难在哪里?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副主任刘莹认为, 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统计监测能力的缺失上。大数据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给交通节能减排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 通过完善系统的智能化监测分析技术, 可以消除城市交通在节能减排领域决策判断的模糊性, 全面实现交通领域能耗排放特征分析、发展态势判别、调控效果预判和评估。”刘莹说。

具体来说, 宏、中、微观的交通节能减排工作都需要精细化的统计监测体系支撑。第一, 宏观需求方面主要包括绿色交通发展目标制定、交通能耗排放总量与增速控制、绿色导向的交通规划与策略等;第二, 中观需求方面主要包括车辆能源结构优化、排放结构优化、车龄结构优化、治污治堵一体化政策制定、绿色导向的交通行业升级转型等;第三, 微观需求方面具体表现在驾驶行为矫正、绿色导向的缓堵改造工程建设等。

刘莹介绍说, 尽管一些地区在交通领域能耗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及分析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尝试, 但总体看仍有三大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大数据难以服务于宏观决策。当前能够全面、系统反映交通能耗排放水平与强度等特征的宏观数据难以获得, 同时未得到相关部门认可, 难以对宏观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二是难以有效服务治理措施的制定与评估。现有的监测体系架构更多地注重环保方面的应用, 而面向交通治理的影响机理、关键算法、关键参数的缺失, 导致难以有效支撑交通政策措施的制定及效果评估。

三是尚未建立持续性的本地化数据体系。

“基于这些现存问题, 我们提出一种交通节能减排智能化分析技术, 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车辆能耗排放多维感知和质量控制技术, 基于交通能耗排放高分辨率仿真技术和多尺度评估技术, 高时效性、高扩展性的海量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刘莹表示。

同时, 她指出, 正是基于交通节能减排智能化分析技术, 北京市2011年开始率先着手在交通领域建立覆盖“能耗、燃油、污染物排放、碳排放”, 能够实现“可分析可追溯、可分解可考核、可预测可预警”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该体系通过分析北京市能耗排放的长期监测及变化趋势, 分析交通节能减排规划的综合情境多因素, 为宏观决策和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该体系正在向京津冀领域推广。

创新行业模式, 互联网破局

对于越来越多加入到公交都市创建示范的城市来说, 要想做到公交优先, 公交必须优秀。要做到公交优秀, 则需要强大的智能化系统发挥作用, 如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无疑为锻造“优秀”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实现路径。

作为公交领域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深圳巴士集团除了牢握新能源公交这只“抓手”外, 从2005年起启动公交智能调度平台建设工作。从初期探索到2014年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历经十年摸索,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领先全国。不仅搭建了包括公交基础信息管理、实时智能调度、综合监控等10个子系统涉及110个项目的智能调度平台, 还结合集团实际情况, 建立了“集团-分公司-车队”的三级监控管理系统, 明确了以“中心调度, 分级监控, 现场协管”模式为最终发展目标。2015年到2016年间, 深圳巴士集团编制了16个智能调度模式下的制度流程, 填补了新模式下的制度空白。目前, 智能调度系统已在服务提升、强化安全技防手段、规范运营组织以及对接行业监管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除了智能调度系统, 深圳巴士集团还积极探索借鉴网约车的需求端管理模式, 开展“互联网+定制公交”业务, 今年九月推出的优点巴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余钢表示, 优点巴士是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建设“公交都市”、“智慧城市”的号召, 也是落实市交委开展多元化公交理念而推出的一项新的公交服务模式。“公交互联网化、智能化是行业大势所趋, 未来我们将以‘新能源、新形象、心服务’为目标, 让市民充分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高品质公交服务。”

如今, 像深圳巴士集团这样深耕公交智能化领域的企业和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多:上海市全力推进“互联网+公交”发展, 完成1700块具有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的太阳能电子站牌, 在4635个公交站点设置了二维码标识, 并推出覆盖950多条线路、1.4万辆公交车的“上海公交”手机APP;广州市则推出“如约巴士”平台, 开展“定制公交”试点工作, 不仅全面支持支付宝、微信支付、网银支付等网上支付渠道, 企业还可以通过“如约巴士”平台实现乘客需求征集、线路规划、线路预订等智能化管理。截至今年10月, 如约巴士累计开行线路446条, 线路类型主要包括通勤线、校园线、商务线、旅游线、夜间线等, 线路平均购票率为70%-80%, 市民乘坐共84万次……这些城市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 不断创新公交服务模式, 让出行变得更美好。

今年7月, 交通运输部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 提出“十三五”期将开展“公交都市”建设专项行动。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 实现中心城区500米上车, 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在“公交都市”建设过程中, 还将积极推进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推广应用, 推动利用“互联网+城市公交”发展, 创新发展各类新型服务模式。作为指导性文件, 《纲要》中“绿色、低碳、互联网化”等热词正成为架构未来“公交都市”庞大体系的强力“支点”, 而通过这些“支点”的连接, 一幅城市公交发展的新蓝图跃然眼前。

在确立公共交通为城市交通系统主体地位的同时, 如何实现城市公交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转型, 已成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命题。

Windows.视窗

无论是新能源城市公交车的推广应用, 还是互联网+定制公交的逐渐普及, 着力提升城市客运服务的内涵价值, 才能实现真正的集约化、绿色化、便捷化的城市交通。

Windows.视窗

上一篇:美术专业英语教学下一篇:水电站中的机电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