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劳模先进事迹

2024-06-01

厂劳模先进事迹(精选6篇)

厂劳模先进事迹 篇1

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XX同志1976年参加工作,在XXXX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锅炉检修工作已经24载,作为一名老员工,在安全生产技术方面都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6炉电除尘器安装、#

4、5炉燃烧器改造、#

4、5炉电除尘器安装,都留下他深厚的背影,面对新投入的两台300MW机组,为了缓解新机组水除渣系统给原灰浆泵房带来的压力,经厂部决定,在原双排灰管路的基础上,新增加一条φ530mm×10mm、长11.5公里至新灰厂的的输灰管路。两台机组双投在既,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为了克服这些困难,XX领着十位同志,带着图纸和有关资料,在大坝上整整工作了45天,当时正值夏季,野外作业环境很艰苦,连一块遮荫的地方都没有,生活物品由车辆专门送来,送东西的同志开玩笑的说:“我们这是看望非洲难民来了”。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他们按期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并且管路水压试验一次合格。

XX同志知道电力工作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他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着中强调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全年的生产工作中,实现了工作票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做到了杜绝习惯性违章,并且有效的利用班组的安全活动时间,强化了安全意识。

他必须严于律己,这样才会在工作中让大家信服,自身的工作才能顺利展开。所以他身先士卒,无论大活小活,他都先去现场看看,琢磨一下该怎样干,每一天他都是一早来了就进现场检查设备,做到

心中有数,下班后他又是全班最后一个离开的人,常常他到家时已经很晚了。在工作中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成员一切工作严格遵守规程,在工作中强化各种制度的落实。

时至今日,面对新机组检修任务,XX同志不但自己刻苦专研业务,还带动身边的同志认真学习300MW机组知识。2009年在#8炉小修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受热面检修、电除尘器检修、干灰系统检修、风箱检修等多项检修工作,并且在各项检修工作评比中达到全优。

在#7炉大修期间,受热面检修尤为重要,XX同志在检查过程中发现#7炉后屏再热器冷夹管变形严重,及时汇报车间领导,并带领施工组成员圆满完成更换任务,充分表现了老师傅在技术和业务方面的过硬本领。

2009年12月29日,#7炉因过热器爆管被迫停炉,XX同志带领施工组成员,克服六七十度的高温,努力工作。他的汗水在高温的环境下被蒸发,但工作的热情不减,经过三天三夜奋战,终于完成抢修任务,为哈热冬季供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为一名班组施工负责人、生产骨干,工作中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以安全为前提、优质为基础,努力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勤奋学习各种理论、技术知识来武装自己,坚定信念,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为我们哈热公司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做出最大贡献。

厂劳模先进事迹 篇2

“你看, 这泵房里有40多个蒸汽阀门, 以前都是开到最大, 现在, 我们把阀门开度调到能保持装置生产的最低水平, 半年就能为企业节省近200万元成本!”5月5日, 在吉林石化染料厂苯酚车间, 化工三班班长、公司劳模刘玉, 饶有兴致地带记者参观了他最新的节能创效小成果。“最轻不过麻袋毛, 蔚为精神力千钧。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可是几代吉化人留下的‘传家宝’!”刘玉说。

提到麻袋毛, 得从吉化第一代优秀工人于德泉说起。1952年, 吉化染料厂老工人于德泉, 到处捡废旧零件, 为装这些破铜烂铁, 他甚至用捡来的木板头钉了个仓库, 支上一张床, 住到了里面。日复一日地捡, 年复一年地修, 几年下来, 他回收废铁80吨, 修复各种部件1600多件, 补好麻袋5000余条, 不能再缝补的便铡成麻刀用于和泥, 累计积攒麻袋毛2000余公斤……吉化的“麻袋毛精神”, 就在这个大名鼎鼎的“于老仓库”里形成了雏形。

进一步将“麻袋毛精神”发扬光大的, 是劳模李云山。1977年, 李云山被吉化染料厂分配到麻袋库工作。看到这里麻袋堆积如山, 李云山带领库里的“娘子军”业余时间忙开了, 不出3年, 就回收麻袋毛200多公斤, 落地料24吨, 回收缝补麻袋90792条, 回收的价值可换回4辆解放牌大汽车。1980年, 李云山光荣出席全国物质战线劳模会, 领回了“红色管家人”的锦旗。从此, “麻袋毛精神”在吉化生根开花。

被评为吉林市劳动模范、化工部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的丁占茹, 是吉化“麻袋毛精神”的女传人。1988年末, 丁占茹发现, 车间里装过原料的废旧塑料袋里沾存着残余染料。“粒米成箩, 滴水成河, 这点点滴滴的染料积攒起来, 就是一笔财富啊!”丁占茹决定带领身边工友回收塑料袋里的残存染料, 结果6年下来, 总计回收染料6416公斤, 价值73.8万元。

“麻袋毛精神, 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传承与发展, 是吉化人‘勤俭创业, 艰苦奋斗, 爱厂如家, 从我做起’的精神写照”, 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孙树祯告诉记者, 1990年5月, 《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报道《“麻袋毛精神”的连锁反应……》, 从此, “麻袋毛精神”随着“全国学吉化”活动名扬四海, 成为吉化人奉献给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 激励了更多各行各业的产业工人。

时光荏苒, 跨入21世纪后, 很多人认为“麻袋毛”精神早就过时了, 但在吉林石化, 一批新劳模又接过了“麻袋毛”精神的接力棒。

就说刘玉吧——2008年的一个夏夜, 值零点班的刘玉, 凌晨4点多到装置区巡检, 偶然发现几十个物料桶内剩有余料。“这桶里装的是进口己二胺, 一吨要5万多块钱呢, 如果把这些‘挂壁’料收集起来, 再用到生产上, 也是一种节约呀!”下班后, 刘玉戴着防毒面具, 把这些物料桶挨个翻倒干净, 忙活了近两个小时, 回收己二胺160公斤, 价值1万元。闻讯, 车间工友纷纷效仿, 如今该车间每年可回收价值5万余元的己二胺。

不只这, 刘玉还像于德泉一样, 四处收集废旧小零件, 喷嘴、螺丝、阀门、过滤器……这些收集来的“宝贝”现在都存放在“刘玉工作室”内5个2米多高的大铁柜里, 被大家称为“百宝箱”。“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 关键时候, 没它设备也转不起来。装置24小时生产, 停工一天就得损失240多万。每遇突发情况, 刘玉的‘宝贝’就能发挥大作用了!”

和刘玉一样, 吉林石化2012年度劳动模范黄柏峰, 也是“麻袋毛精神”的新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名工人技师, 为尽可能降本增效, 他主动参与了多项技术改造, 他提出的“将装置单线运行时的过剩凝液回收至闭式回收装置”的建议, 实施后有效降低了装置综合能耗, 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100多万元。在工厂2013年降本增效劳动竞赛中, 他率领班组成员累计创效775.6万元。

“2013年初,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讲话, 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 ‘麻袋毛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也具有恒久的传承价值。作为一名工人, 在岗位上, 就绝不能浪费企业的一滴水、一度电、一滴原料!”黄柏峰说。

在一批批劳模的辐射带动作用下, 在吉林石化近年来大力开展的“四种精神”再提炼、再学习活动的推动下, 员工们“爱厂如家、勤俭节约”的小举措、小创意, 随处可见, 厂区内遍布“万宝库”、“百宝箱”, 一张纸, 一块抹布都成了金贵的东西。吉林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物业公司保洁员饶红, 利用休息时间自制了几十把铁耙子, 每把成本才几元钱, 比市场上71块钱一把的耙子还结实耐用。一年多时间, 仅该物业公司员工自制和改造的绿化保洁工具就有5万余件, 节约价值30多万元。

“麻袋毛精神”激发的不仅仅是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意志, 更催发了吉化人依靠科技优化结构、节能降耗、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管理思维。如今, “麻袋毛精神”已经被精细化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技术指标、每一项工艺操作。

克难求进勇创新, “矛盾乐”精神永放光

今年五一前夕, 吉林石化特等劳模、“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李永翔, 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提起他, 吉林石化员工无不竖起大拇指:“他可是我们公司当代‘矛盾乐’精神的杰出代表!”

“矛盾乐精神”, 由全国劳模、原吉化建设公司管道加工班班长李国才创造。这个名字, 上点儿岁数的国人都耳熟能详——他的事迹曾被拍成电影, 震动全国!那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 苏联撕毁合同, 撤走专家, 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李国才率领班组迎难而上, 自力更生大搞发明创造, 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成功完成189项技术革新, 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乐观进取、勇于探索、求实创新、敢于突破”的榜样。《人民日报》为此发表文章《革命就是解决矛盾》, 李国才从此享有了“矛盾乐”的美誉。

全国劳模侯德武, 也是吉化“矛盾乐精神”的代表人物。他刻苦钻研生产技术, 带领班组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关键设备, 实现技术革新170多项, 有4项填补了我国化学工业的空白, 在20世纪70年代被授予“又红又专的工人工程师”称号, 曾14次见到毛主席。

斗转星移, “矛盾乐”精神被一批批劳模不断发扬光大, 同时又孕育出一代代新劳模。20世纪90年代, 吉化化肥厂从日本引进了7台溶液泵, 可还没用一年, 就基本全趴窝了, 停车一次, 便造成十几万元损失。“有矛就有盾。是人造的, 就不信修不了!”厂里“革新大腕”张贞泉, 在设备旁蹲了大半年, 终于妙手回春, 医好了这批洋设备。十几年来, 张贞泉以破解生产难题为乐, 先后完成革新项目30多项, 成为吉化涌现出的又一位全国劳模。

“以求实创新、迎难而上、乐观进取、大胆实践为核心的‘矛盾乐精神’, 是吉化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石油精神宝库中的一笔重要财富。进入21世纪,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矛盾乐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后, 在吉化更加枝繁叶茂。”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处长冯立波说。

不错, 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吉林石化公司到处闪烁着各级劳模革新创造、敢于突破的智慧异彩:有机合成厂“技改大王”苏东江, 潜心研究丁苯橡胶生产装置, 实施小改小革200多项, 创效近千万元;“状元360”超级钳工大赛冠军高彦峰, 凭借一身过硬技能, 屡屡向“问题设备”叫板, 完成技术创新成果122项, 为企业创效940万元, 在2010年当选全国劳模, 2013年, 他还作为优秀劳模代表, 在全国庆“五一”大会上向我国亿万职工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倡议……

劳模是吉化精神的孵化器, 反过来, 吉化精神又成为劳模的催生剂。“你不压倒困难, 困难就压倒你”, 说这话的, 是吉林石化电石厂分析车间80后女将张澜澜。两年前, 电石厂为抢占新型醇醚产品市场, 需进口一台分析仪, 国外专家要求至少提供该产品50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 供分析仪器建立基础数据模型。但当时电石厂根本无法生产出50种浓度的产品, 怎么办?张澜澜废寝忘食琢磨, 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将厂里现有两个型号的产品按不同比例混合, 配制出不同浓度样品!经过反复试验, 她迅速拿出了50组标准样品, 外国专家简直不敢相信, 大赞她是“了不起的分析专家”。

“其实, 张澜澜在学校学的根本不是化工分析, 可她硬是靠刻苦自学, 考取了公司分析‘状元’, 从‘门外汉’变成了‘领军人’, 一次又一次成功应对挑战, 不仅被公司评为劳模, 2012年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友们告诉记者, 去年, 张澜澜又带领班组历经4个多月摸爬滚打, 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分析标准, 为优化氯磺化聚乙烯产品的工艺提供了可靠数据, 仅此一项便节约创效近600万元。这套分析方法还被写进了最新的国家标准, 一举填补了行业空白。

继张澜澜之后, 吉林石化“矛盾乐”精神的新传人、建修公司钳工李永翔, 今年又喜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技校毕业的李永翔, 二十年如一日, 学技术精益求精、解难题如醉如痴。2009年, 炼油厂一台美国进口设备出现故障, 厂商派人来修了好几天, 也不好使。李永翔主动请缨, 带领班组人员挑灯夜战, 一天三餐吃在工厂, 经过半个多月奋战, 到底把这个“洋玩意儿”给制服了。

熟悉李永翔的人都知道, 他有很多泛黄的, 带着油渍的小本子, 上面记满了他准备攻克的技术难题。2010年7月17日, 他记下这样一句话:“设备不转, 再昂贵也是废铁。”原来, 那段时间, 公司一套进口压缩机组发生故障, 李永翔跟着了魔似的, 一有时间就蹲在这台机器旁, 拆检、测量、计算, 愣是找出了28个故障点。接着, 他又带领班组用1个月时间, 对机组进行了“开膛手术”……参加工作以来, 李永翔组织技术攻关70余项, 提合理化建议100余条, 完成进口设备关键部件国产化改造20余项, 为企业创效1000余万元。

“今年是吉化开工60周年,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对吉化的老前辈们说, 我们会带着对企业的无限热爱, 全身心投入到吉林石化新一轮建设大潮中, 用我们的知识、智慧和激情, 续写新时代的‘矛盾乐’精神, 让它永放光芒!”李永翔说。

为国为民敢担当, “背山”精神耀神州

4月28日, 曾蝉联吉林石化公司4届劳模称号的张殿波, 一大早就开始围着乙烯厂的脱碳九塔和五塔苦思冥想。“这两个塔每天产生很多热量, 白白排进大气浪费掉, 怎样才能回收利用?我琢磨了一年, 已提交了相关改造方案, 现在我还要再考虑一下实施细节……”作为吉林石化“背山精神”的传承人, 张殿波语气坚定:“节能减排, 国之所需、时代所唤, 脱碳两塔的环保改造就是再难, 我也得想办法攻下来!”

“背山精神”, 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化的发展和延伸。秉持这一精神, 一代代吉化人为国分忧, 勇于担当, 牢记责任, 埋头苦干, 谱写出一曲曲令人肃然起敬的产业工人之歌。

“背山精神”最早源起于吉化第一位全国劳模王亚洲。1948年, 吉林石化的前身——吉林化工厂, 在一片废墟上破土动工, 面对没有搬运工具、没有吊装设备等种种难题, 电石车间工人王亚洲, 向党组织立下铿锵誓言:“天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克服掉!就是头拱地、累弯腰, 也要把厂建起来, 为党争气、为国争光!”没有运料的平车, 王亚洲就带领工友自己造;没有变压器油, 他们先用豆油来代替……靠着这种精神, 他们成功建设出新中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 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炉电石、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 为国家解了“化工产品极缺”的燃眉之急。

吉化化肥厂厂长、全国劳模王芝牛, 将“背山精神”进一步“定型”。1966年, 化工部把吉化化肥厂年产28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计划调整为30万吨, 闻讯, 许多人直摇头:“设备能力不足, 不可能完成!”王芝牛斩钉截铁:“我们背30万吨大山有困难, 可我们不背, 国家就更难。咱绝不能让国家作难, 就是头拱地, 也要把这座山背起来!”为此, 王芝牛身先士卒, 带领全厂职工“革命加拼命”, 1966年11月6日, 化肥厂攻破日产千吨合成氨的大关, 当年提前7天完成了增产任务。

进入九十年代, 国企改革轰轰烈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化集体企业北方公司工会主席李贺, 为“背山精神”注入了新内涵——他背的是一座为民解难、扶贫帮困、维护稳定的大山。为帮助下岗困难职工安居乐业, 李贺带领机关党员干部从拆迁的旧房上扒下15万块旧砖瓦, 并“化缘”来万余吨水泥, 让27户无房职工住上了新平房。接着, 他又筹措资金120万元、征用土地2157平方米建房, 使63户困难职工住上了“扶贫楼”。他还先后扶持下岗职工建立再就业基地8个, 帮助70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被人们动情地称为“扶贫主席”。

21世纪以来, 吉林石化进入新的科学发展阶段, 又一批劳模传承“背山”精神, 成为企业的中流砥柱。2003年, 该公司建设第二套10.6万吨/年丙烯腈装置,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得主翟高岭, 带领同伴夜以继日战斗在现场, 45天没脱衣服睡过囫囵觉, 鞋跟都磨没了, 脚上血泡破了一个又一个, 仅用8个月时间就圆满完工, 创造出丙烯腈建设史上的奇迹;7年后, 第三套丙烯腈装置试车, 翟高岭再次率工友勇除“拦路虎”, 使这套曾被公认为不可能顺利开车的装置, 一次开车成功, 令吉林石化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丙烯腈生产基地。

2009年, 吉林石化炼油厂面临一个巨大挑战——按国家要求, 2010年起, 所有汽油出厂将执行国Ⅲ标准, 但当时该厂根本不具备这个生产条件。身为分析车间的技术大拿, 公司劳模于建红, 废寝忘食地采样、试验, 找出了最佳调合方案, 使工厂提前产出了国Ⅲ汽油。2010年, 该厂千万吨炼油改扩建项目六套主装置及配套项目全部一次开车成功, 然而, 新装置开车期间产生的7000吨不合格污油, 成了一个棘手难题, 如处理不当, 将导致全厂停工。于建红主动请缨, 一天之内就找出了最佳回炼办法, 终使全部污油在调合合格后出厂。于建红被评为新时期“四种精神”代表人物。

“千难万难, 决不让工厂作难!”化肥厂丁辛醇装置, 是吉林石化的主要生产装置, 有一次, 其300A单元要更换催化剂, 可足有70多立方米的老催化剂因粘连板结, 坚如磐石。见状, 劳模丛强带领工友, 用钢钎砸、用铁镐刨, 在漫天粉尘中连续奋战20个小时, 直到胳膊肿胀, 发如白雪, 双眼充血, 才及时搬掉了这块“绊脚石”。丁辛醇装置600A单元缩合反应器的设计收率是94.5%, 可实际收率只有93.8%。“差7‰也不行, 头拱地也要消灭它!”丛强带领班组成员一点点调试, 半年内积累工艺数据3600多个, 终于摸索出了最佳控制点, 使收率提高到96.8%, 竟超过了设计值, 每年因此多创效益20余万元。几年来, 丛强带领班组积极攻关, 累计为企业增创效益1000余万元, 其所在班组, 不仅被中油命名为“丛强班”, 并获评“中央企业红旗班组标杆”。

“在国家需要时, 在企业需要时, 总有劳模挺身而出, 用实际行动诠释那种敢于担当的背山精神, 受此熏陶, 我有幸成长为班组里又一位劳模”, 1979年出生的赵成浩, 如今已接过丛强的接力棒, 成为“丛强班”班长。技校毕业的赵成浩, 曾被选送到齐鲁石化实习, 实习5个月, 他连附近的泰山景区都没去过, 却写下了近10万字的学习笔记, 后来, 他还在职考取了北大本科。立足于理论与技术水平的精进, 赵成浩参与完成了多个技改项目, 并为保障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屡立战功。一次, 蒸馏单元蒸汽调节阀突然关闭, 系统压力剧烈波动, 赵成浩临危不惧, 指挥若定, 从容避免了装置停车。还有一次, 装置联锁突然报警, 丙烯流量急剧下降, 他在第一时间找到症结, 果断处置, 再显英雄本色。迄今为止, 他累计避免各类生产事故18起, 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同样因深受“背山精神”影响, 乙烯厂的张殿波, 一步步成长为市劳模、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石油优秀共产党员。“问题来了, 大家都看我, 我只能看墙”, 张殿波不乏幽默地告诉记者, 仅2012年以来, 他就及时发现处理安全隐患83项。“他还积极攻关, 使乙烯装置综合能耗大幅下降, 降低成本6000万元”, 厂技术员公茂松对记者说:“厂里曾调查谁是最敬业的人, 大家异口同声:张殿波!他每天早来晚走, 节假日也不叫自来, 无论工作态度, 亦或工作能力, 都让我们打心眼里佩服, 他这种精神, 现在把我们也都给‘传染’了……”

时代变了, 环境变了, 但作为吉化最珍贵的历史财富之一, 在一代代劳模的自觉传承下, “背山精神”非但没有变, 还被不断发扬光大, 鼓舞、感染着更多员工奋勇向前。有了这种精神支撑, 有了这样一群敢于“背山”的员工, 吉林石化“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的梦想, 定会实现。

敢为人先勇攻坚, “登天”精神克万难

“这是我刚整理好的苯酚丙酮装置副产物α-甲基苯乙烯的产品质量改造方案, 实际应用后, 可使产品达到美国ASTM质量标准, 每年为企业增加500~1000万元利润。”4月29日, 在吉林石化研究院, 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程延华, 向记者介绍了他新近完成的科研项目。就在日前, 程延华以10663张的总得票数, 荣获吉林石化公司“登天精神”红旗手荣誉称号。

“登天精神”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吉林石化的浓缩和实践, 是60年来吉化几代科研人员“敢为人先、不畏艰难、合力攻坚、忘我奉献”的精神写照。

1950年, 我国急需一种特殊硅橡胶材料用于飞机维修维护。吉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宝英, 带领实验组自己动手造设备, 争分夺秒搞科研, 克服重重困难, 不到半年时间, 就把祖国的银鹰送上了蓝天, 为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 也开启了吉化人的登天梦想。

为实现这个梦想, 吉化女工程师桂纯, 一生没有结婚成家, 把所有时间与精力, 都用在了科研上。20世纪60年代, 我国航天事业急需“201”产品, 桂纯整天吃住在车间, 不舍昼夜地和同事们完成了几十项技术改造, 仅用半个月, 就生产出神奇的“201”。70年代, 这位化工系统劳模标兵, 又和大家闯过了绝热处理、触媒研制等一道道难关, 按时生产出国家急需的另一尖端产品“741”, 再度填补了我国化工领域的空白, 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通报嘉奖。

“国家需要这种产品, 我们就必须做出来!”1963年, 国家急需火箭推进器的氧化剂“910”、“901”, 和桂纯一样, 凭借“登天精神”, 从没接触过这两种产品的吉化工程师白凤春、张志成等人, 开始了艰难的摸索和试验。当时工艺条件简陋, 而这两种产品又腐蚀性强, 烧皮肤、伤呼吸道, 白凤春等人不畏险阻, 跨越道道难关, 从小试, 到中试, 再到实现工业化生产, 终于不辱使命, 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

把镜头切换到21世纪, 蔡小平博士和他的团队, 用“宁可黑发变白发, 也要让白丝变黑丝”的无悔奉献, 将“登天精神”再度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为研究生产出国家航天事业所需的碳纤维产品, 蔡小平吃住在试验室, 每天只在沙发上眯几个小时, 早、晚餐都是饼干和方便面。面对一无技术、二无装备的困境, 他带领团队自己设计制作设备, 经过数以万计的数据演算和开发试验, 终使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吉林石化与航空航天事业有着不解之缘, 怀抱登天精神, 一代代吉化科研人员为我国成为航天大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 传承登天精神, 一批批吉化科研精英也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吉林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处处长冯立波说。

丁苯橡胶是吉林石化的主导产品, 原有转化率只有62%。如能提高到70%, 将使产量增加13%。吉林石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书来, 自我加压, 自觉攻关, 不出两年, 就把这件“别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儿”变成了现实, 为企业年增创效近亿元。随着时代发展, 化工产品环保化已是大势所趋, 陆书来又把目光投向了环保型丁苯橡胶的开发, 经过近两年时间、几百次的失败, 他终于带领团队填补了公司自有技术环保型丁苯橡胶1500E的空白, 为公司赢得了巨大市场, 也为下游轮胎企业出口创汇提供了保证。2009年, 陆书来还成功开发出“双峰分布ABS合成技术”, 为公司20万吨/年ABS通用料装置建设奠定了基础。

“我床头有个本儿, 拴着笔, 夜里, 为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我不开灯就马上写下来, 字很草, 像天书, 只有我自己认识。第二天一早, 我再将‘天书’翻译过来。”陆书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为实现产、销、研一体化, 他还成了公司第一个全国各地走市场的博士。

“瞧, 这就是我紧盯市场需求开发出的新产品”, 陆书来拿出一袋又黑又亮的东西, 兴奋地对记者说:“通过对通用ABS材料进行改性染色, 客户就能直接用它加工电器塑壳, 从而使我们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多出一个战胜对手的筹码。”

据了解, 参加工作23年来, 陆书来已主持完成重点项目11项, 实现工业化6项, 申请专利19项, 授权13项, 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 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吉林石化“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 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3年当选公司劳模, 并斩获吉林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程延华, 是“登天精神”的又一传承人。2012年, 吉林石化将建设东北地区碳四、碳五资源集聚加工基地的龙头项目——开发碳五分离技术的重担, 交给了程延华。“责任如天!”程延华经过疯狂学习, 大胆提出了一条与文献报道不同的技术路线。为尽快开展试验, 装置建设他全程参与, 试漏期间, 他24小时没合眼, 最后竟坐着睡着了。

“实验开起来后, 问题接踵而至, 首先让人头疼的是——塔釜液位计不好用!”程延华告诉记者, 因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他胰腺炎的老毛病恰好此时又犯了, 他只好背着同事偷偷到医院打针, 偶然间看到输液管中的液滴仿佛连成一串, 他一下来了灵感, “对呀!将液位计串起来!”他立即拔下针头, 跑回单位验证, 这一招果然奏效。

试验过程, 也步步是坎。比如, 炔烃分离试验一般最多耗时3个小时, 而程延华试验到第3天, 分析结果仍不合格。别人都觉得彻底没戏了, 几近崩溃的程延华, 把反复计算过多遍的数据, 又验证了一遍, 选择了“坚持”, 终于在第3天使试验奇迹般合格了!之后, 程延华又率同事经过4500多个小时的各种实验, 终于使自主碳五分离技术综合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厂劳模先进事迹 篇3

向他们致敬,向工匠精神致敬!

胡石林,全国劳模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总设计师

有“拼命三郎”之称,节假日经常在实验室度过。2000年担任项目总工程师以来,在多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掌握了某项目的核心技术,确保了我国在该项目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

王 强,全国劳模

216大队钻探公司经理

夏斗酷暑、冬战严寒,他带领公司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钻探施工队伍,近5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00余万米,为单位创造产值近10亿元,形成了年50余万米的钻探能力。

王多明,全国劳模

中核四〇四公司第一分公司维修中心副主任

加班练习焊接技术,“巧学”别人的焊接绝活,啃理论,他的技能一次次有了质的飞跃。对自己严之又严,做事有预见性,能够未雨绸缪,提前发现解决问题,为公司创造价值数百万元。

陈维民,全国劳模

中核北方公司总会计师

他是“本土”总会计师,经历过公司的辉煌与低谷,但始终保持自己的闪光点。曾争取优惠政策为公司节约资金约5亿元,创新财务制度,寻找创效途径,仅2014年实现降本增效上千万元,对外创收近800万元。

沈赤枫,全国劳模

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

长期从事高、精、尖、复杂产品零件的加工,尤其擅长复杂、精密零件的加工。她参与开发的各种阀门,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件和实用新型专利23件,申请并已进入实审期的发明专利8件。

粟 建,全国劳模

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台山项目部管道队RX分队长

虚心、主动、好学、吃苦是他的品质,曾是最年轻的班组长。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缜密的施工逻辑,使得很多核电工程既节省了周期,又节约了成本。以敢打硬仗出名,多项工程因他名声在外。

高凤林,全国劳模

一院211厂14车间组长,国家高级技师

2006年,被美国宇航局(NASA)委任为特派专家,监督项目实施;2014年,在奖项高含金量的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位中国男士一举将3个创新发明项目金奖收入囊中,震惊四座。他就是“金手天焊”高凤林。

杨 峰,全国劳模

六院7103厂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

扎根三尺钳台20多年,他手上诞生了数千台火箭发动机阀门,型号多达数十种,攻克了斜孔、小孔、相交孔、特殊材料等加工难题,探索一套精、巧、快、好的绝技。在他眼里,“颗颗螺钉与民族尊严息息相关,道道工序与航天事业紧紧相连”。

李 兵,全国劳模

七院7102厂“李兵工作室”负责人,国家高级技师

已到“知天命”的他,荣誉越来越多,名号越来越响,但相比于荣誉,他似乎更在乎手里焊枪那团“火”的未来。传道授业解惑,分享多年的工作笔记,他希望焊工后继有人,未来焊枪的火成燎原之势。

鄧建华,全国劳模

九院高级工程师,289厂视频首席设计师兼研发中心视频室主任

从中专文凭起点的设计人员,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学术带头人、技术创新能手,邓建华凭的是对持续创新的“猛劲”。他说,做研发看着光鲜,但要坐得住冷板凳,作为基层研发者,要顶得住压力,下得了功夫,撑得起门面,拿得出产品。

李华锋,全国劳模

中国乐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背板破垄断”说的就是他。主持研发成功3个系列10个型号的太阳能背板,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优化配方后,成品率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90%左右,当年创造价值千万元。

史平彦,全国先进工作者

五院西安分院院长,总装备部、航天科技有效载荷专业组专家

最让他感到高兴的事,看到航天员在太空中利用他们主导建设的天基测控网络与地面进行天地通信,人机界面愉悦工作,顺利收到地面发来的邮件……他的工作的专有名词叫做——“空间信息链路”。

徐洪青,全国先进工作者

八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型号总指挥

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和雷达系统的研制和科研管理工作,自从“双肩挑”后,每天如履薄冰,带领八院“弯道超车”抢先机。他说自己是一个“拿得起,放不下的人,如果事情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自己就放不下心”。

马季军,全国先进工作者

八院811所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参加了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及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研发、研制和飞行试验任务,电源分系统被认为是飞行器的“心脏”和“翅膀”,他带领团队,刻苦攻关,是飞天造“心”人。

戴天方,全国劳模

二三九厂首席技师、机加车间职工

人们称他为捣鼓出来的“机械控”,学出来的“万事通”,是因为他能把难事干成干好,让产品成为艺术品,他的“强迫症”就是“把活做得精致”。所以设计总师觉得“把活交给戴师傅,晚上睡得踏实”。

阎 敏,全国劳模

三江集团江北公司数控车工,高级技术

劳模个人先进事迹 篇4

xx同志2010年大学毕业同时进入辉山乳业集团(xx)有限公司。现任xx工厂液奶车间工艺工程师。6年来从普通员工到技术骨干他兢兢业业,尽心尽责。在工艺操作上精益求精。2015年他所带领的自主改善团队,技术品质改善300多项项,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量消耗,为公司降低成本500多万元。他的努力付出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赞誉,多次获得省、市、开放区及公司,“先进工作者”“积极分子”“创新十佳标兵”“优秀员工”等荣誉称号。

他认为:“好的指导思想、就有好的行为,好的行为就有好的结果“好的思想来源于他在乳品工艺理论学习上。他一边理论自学,一边车间现场实践。并将理论+实践形成结果,完成了《天巴uht作业指导书》、《中控员作业指导书》、等百余本指导性岗位操作手册。15年他主导的2项“关于心情工坊产品取消换品cip的改善”、“关于优化常温待装罐清洗周期的改善”为公司节省百万元,改善所在团队获得“2015优秀团队”称号。

参加工作以来,xx同志为了铸造自己的事业,苦干实干、无私奉献,他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执着敬业的精神,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员工,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他只是公司普通的一员,他的事迹也并非惊天动地,但平凡孕育高尚、细小昭示博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篇二】

xx同志系为xx稀土xx冶炼分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任工会主席,身为公司领导,主管生产及企业工会的领头人。他尽心尽责,带领员工以“创高效、抓质量、率技能、降耗能”的宗旨,为公司运行付出了心血,公司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足印,特别是以“关爱员工”为美名,职工们称他是xx稀土班里的带头人——“生产队长”。

一、爱岗敬业,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xx同志作为公司生产副总,在工作中谦虚谨慎,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认真抓好职工专业技术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每天上班,身体力行先到车间走访,对各部门提出未能处理的疑难问题亲临指导,并作出解决方法。善于与带班人及员工感情交流,分析探讨,每天不少于两趟到生产车间,每个重点岗位亲临督导,为公司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亲历生产中不断改良工艺,使生产耗能降到最低。他的口头禅就是——“我是生产队长,企业的正常动作就是我的全部!”

二、狠抓员工素质教育,扎实工作,严格要求。

xx同志每时每刻都注重安全生产,把安全生产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组织召开每周例会,要求每位新员工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新老员工每半年都要学习。为公司制定了《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危险品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并组织了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按要求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由于他重视安全生产坚持不懈,对员工的工序操作规范及相关制度执行到位,使公司车间从未出现安全事故,确保了公司的安全正常生产。

三、关爱员工,乐于助人,做员工的贴心人。

xx同志作为工会主席,工作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对员工视为兄弟姐妹看待。在职期间,向公司领导提出了对妇女要关爱,“三八”妇女节对每位妇女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受到了大家的好评。遇到职工家庭困难,慷慨解囊并开展了献爱心活动,每年都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他的善举,感动了每位困难职工,他的宗旨是“要让每位员工安心工作,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质量”,充分体现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任工会主席期间,推出了“五一”、“十一”、“元旦”、“厂庆”活动,工会组织了员工生日聚会及文娱活动,使工会生活气氛热烈,达到了良好效果。

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得益于公司领导的决策和管理到位,也有赖于广大员工勤奋努力。xx同志乐于助人,积极工作,激励员工的奉献精神,深受广大员工的良好赞誉。他就是我们的——“职工之友”。

【篇三】

xx,女,xx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2年毕业于赣南师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3年。

13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让她深知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学生的成材需要感情、时间、精力浇灌。李老师是在用“心”教书,她对工作的无限热爱主要表现在“师表、师能、师品、师爱”等几个方面。

首先她具有“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通过他们的眼睛在心灵底片上留下影象,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树起了前进的旗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课堂成为她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不仅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教会了学生很多做人的道理。2013年,她成为xx县“道德讲堂”成员,为全县各单位代表和学校师生开展道德讲座,宣传道德的力量。2014年教师节前夕,xx县县委宣传部联合xx广播电视台对xx老师进行了专题报道。

其次她具有“师能”。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德要求,她经过不懈的努力,不断地获得科学的施教知识。

她在课堂教学方面方法多样、形式灵活,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带头作用,受到同行和学生们的欢迎。13年来,任教班级学生成绩一直在同年级同层次中名列前茅,2010年,任教班级学生刘城淋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她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教研方面不断探索,真正成为学校语文学科的一面“旗帜”。她连续多年被评为xx中学“优秀教师”。2012-2013学被评为xx县“学科名师”。2012年被评为xx市中学语文学科骨干老师。

2009年以来,她担任xx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统筹规划学校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培养新人,在教育教学做人方面积极指导年轻教师廖菁、钟齐,与之亦师亦友,使其快速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并于2012-2013均被评为xx县“教坛新秀”,钟齐老师在2013-2014学被评为xx中学“优秀教师”。

再次她具有“师品”。她深知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付出全部的心血。这种付出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

她不选择教育的土壤,在哪都是教书育人。2002年毕业找工作时,本可以回到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家乡宜春任教的她选择了留在赣南,这块红土地深深吸引了她,让她打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在这里。2010年8月,她又主动申请到更为偏远的农村中学南亨中学支教。尽管教学和生活条件都非常简陋,但她仍然甘之如饴。

正是有着对教育的强烈的使命感,才使得她在现实的重重困难前坦然面对,欣然接受。

第四她具有“师爱”。她的学生说,“李老师是在用心教书,用她的灵魂在教书”。和学生在一起,她感觉到非常快乐。她经常用她最细腻的情感去体会学生,关心学生。她关注他们的学习为什么会退步,情绪为什么不稳定,为什么对老师有抵触情绪。只有走进他们,了解他们,才能找到解决这一切问题的钥匙。

参加工作最初两年,她接触到这样一位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弱,看见老师视若路人,也很少和班上其他同学交流,总是一副很漠然,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后来,她得知,这个孩子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他的父亲经常对其母亲家暴,家庭对他影响很大。作为老师,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找过他很多次,做了许多苦口婆心、细致入微的工作,但收获不大。但是她一直都没有放弃,每次都微笑地面对他,从不把他当成异类,一样地点名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出来,也会为他解围。在教他第二年的时候,这个孩子写了一封信给她,她永远都记得其中的一句话,他说,他在她身上看到了母爱的光辉,以后他会做得更好的。他的话让她非常感动。总算看到了这个孩子眼里心里的阳光,她终于化解了他内心的坚冰!美好的未来,还会远吗?其实,那时的她,参加工作才一年多,还是个小女孩。可正是他这句话,更坚定了她献身教育的决心。

她更认识到,教育之路是艰难而崎岖的,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问题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希望自己进步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得到集体的温暖,但常常得到的是教师、家长、同学的冷遇,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以真挚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凭着这番感悟,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了用鼓励和微笑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师爱和师德为双翼,去实践自己一生的教育梦。

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只有昨天,今天,明天。回首昨天,青春已经不在;

展望明天,天下桃李满园。13年来,教育的这片沃土上,承载了她太多的喜怒哀乐,虽然自己的青春都奉献在了这片土地上,但是她从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因为,清晨,当她推开窗子遥望远处那美丽而又飘渺的大花园时,一朵朵带着露珠的娇艳无比的玫瑰花正悄然在她的窗前开放。只要微微俯身,她就能感觉到那怡人的芬芳……

【篇四】

如果把一家银行比作一艘渡船,那么行长就是这艘渡船的船长。任凭潮涨潮落,风来雨往,这位中流击水的船长都会凭借她的爱岗敬业,凭借她的无私奉献,把这艘渡船打造成特别能战斗的旗舰,去劈波斩浪……

xx银行星汇园支行行长xx,就是这中流击水的“船长”,一位敬业奉献的巾帼“女侠”。

一、用孜孜以求的学习展现爱岗情怀

xx是从一名普通的储蓄员一步步的成长为星汇园支行负责人的。她深谙xx银行“家”文化的深刻内涵,她懂得“好好工作、乐于奉献”意味着什么,所以,她时时刻刻把“三爱三懂”融入自己的工作实践,而这一切都源起于她“干一行,爱一行”朴素思想。她从踏踏实实地学习各项银行业务做起。

xx曾暗下过这样的决心——既然选择了银行这一职业,就争取成为这一行的“状元”。后来她领军星汇园支行,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在一项又一项基本业务轻车熟路的基础上,她充分利用工作之余,如饥似渴地学习保险资格证书、理财规划师证书,银行从业全科,证券从业全科……走上管理岗位,她意识到要想把团队带好、带精,就要不断的学习,她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一次次“充电”,使她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日益开阔,为其适应现代银行业发展的需要备下了一副厚实的文化“防弹衣”,也为她日后走上星汇园支行的领衔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无怨无悔的奉献抒发敬业情怀

大凡敬业奉献者,几乎都有任劳任怨、坚强如铁的品格,都有求真务实、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2009年6月,xx被任命为星汇园支行副行长,2014年3月升格为二级行行长。自担任星汇园支行行长以来,xx沐浴着xx银行“家”文化的阳光雨露,把支行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孜孜以求,不懈奋斗。为了支行的崛起和振兴,她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习惯去引领员工、感染员工,凭借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员工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赢得了员工的信赖,获得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星汇园支行迁址之初艰辛和忙碌的一幕一幕,对于xx来说,仿佛就在昨天。上级领导要求加班加点做好星汇园支行选址前的准备,当时星汇园支行仅有员工五名,每天她早上五点半就从家里出发,一切家务只能都交给丈夫,作为母亲、妻子和儿媳,她的心情百味杂陈。但由于要迁址,时间紧迫,可她还是选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更好地开展市场调查,她设计了市场调查问卷,撰写了市场分析报告,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营销问卷。她每天6点开始走访营销,晚上10点下班。装修期间她反复走访周边早市、步行桥、古塔公园、120家商户和十个小区,三个月下来体重下了二十斤,她与员工一起打扫筹备直至凌晨2点。通过两个月的努力,星汇园支行迁址当天存款余额就上升1000万元。

三、用不断刷新的业绩书写对xx银行矢志不渝的情怀

自星汇园支行2015年8月迁址以来,xx经常走访街道、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带领员工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小企业客户204户。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服务,支行增设贵宾窗口,扩大了业务范围,改造了自助服务区,安排了双大堂经理制。她带领全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走访周边商户369户,制作客户档案,绘制店铺分管图,制定“客户分管制”,每天她穿梭在学校、商户、小区物业和业主之间。商户变化,业主动态她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她带领员工持之以恒的真诚服务,换来了客户们的极大认可和信任,许多客户都主动找她帮助理财。通过努力,星汇园支行存款上升5000万,基本客户群57849户,拥有贵宾客户487户,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递增的好成绩,为xx银行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徜若把xx银行“家乡银行,服务家乡人民”的宏图伟业比喻一棵参天大树的根,那么,xx就是这棵大树的一片绿叶。是叶对根的情愫,塑造了她敬业奉献的优秀品格,实现了“星汇园支行优质服务”的服务宗旨。在xx银行建设发展道路上,坚定如铁,书写着自己对xx银行的情怀!

【篇五】

xx同志,女,汉族,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现任xx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工会办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xx省绵阳建材工业学校,同年9月参加工作。

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以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政治坚定、思想进步,遵纪守法、道德高尚,爱岗敬业、努力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党性强、作风正、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赋予她的各项工作任务。因成绩突出,曾多次评为公司十佳职工、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一、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工作业绩突出

对待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她都是精益求精,反复研究,力求“事事做到完美”。朋友常劝她,女孩子应“家庭第一、工作第二”,不要过多地投入事业。但她认为,这不是事业不事业的问题,而是责任所在,义不容辞,既然单位和领导信任,把工作交给她,就应该全心全意,尽量做好,不辜负这份工作和把工作交给她的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深深地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成熟,政治上才能坚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要不断学习,更新新观念,增强新意识,建立新机制,把握新动向,在创新中求得工作的进取和发展。为此,她在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自觉坚持对时事政治、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党性的修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做到了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公司党政保持高度一致。紧密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工作实际,把学习作为把握工作主动权、谋求新发展的基本方法,不断探索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实践,为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贡献。

xx同志作为工会办主任,平时总是象关心亲人一样关心职工,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如谁家有什么困难,她总是挺身而出,全力相助,尽最大努力为他们解决问题;

对待职工、党员也是如此,她常说,公司是职工之家,工会办就是职工的娘家,也就必须履行好当“家长”的义务。因此,她一旦听说有职工病了或要退休了,都会与工会主席一起亲自去看望。该同志为人服务的心境和友善态度,深受公司职工及离退休职工的好评。

二、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严格要求自己

xx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层干部,在平时的工作中,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对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尤其是在公司创国网一流企业工作中,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了榜样。面对安全生产、创建一流、优质服务、行风建设、企业稳定等工作重点和难点,主动、及时地提出做好职工思想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融合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招法。经常同机关各部室沟通工作,深入基层单位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使企业的工作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工作落实到位。

三、致力团队建设,带领团队共同进步

身为女性,她没因为性别的差异而降低工作标准,而是怀着对工作的热爱,用满腔热情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尊重和肯定。全公司上下是一个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团队,作为这个团队的一分子,她和全体同事一样,每当遇到难题,都会积极出谋献策,力求妥善地解决问题;

在她的感染和带动下,单位的女职工大都以她为榜样,在工作中处处争先创优,无私奉献,取得了优秀的工作业绩。

她始终牢记一个工会干部的职责,把自己的工作真正当成一项事业,一种追求,从行动上把做好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把平凡的岗位作为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作为奉献自己的智慧,力量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最佳位置;把当好一名工会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作为自己毕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煤矿劳模先进事迹 篇5

*****,*****人,现任****煤矿生产调度室主任,大学本科文化.从事井下工作**年,先后在****煤矿综掘*队担任**队长,综采二队担任队长职务,现担任生产调度室主任。

他先后被集团公司、****煤矿授予“安全先进个人”、“安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2007被评为甘肃省煤炭安全先进个人、2007年、2010年分别在集团公司“双文明”劳动竞赛中被授予了“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一步一个脚印,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足迹。他常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实、做好”。如何算爱岗敬业?怎样才是干好本职工作?****同志以他的实践给人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一、努力学习,争作管理骨干

参加工作以来,***同志一直都勤于学习,刻苦学习,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耻下问,一方面在努力学习学习煤矿开采、煤矿机械设备方面的知识同时,又积极学习煤矿精细化管理理论知识的,提高自己的理论业务技能,为自己在担任基层管理人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方面是虚心的向领导、同事学习实践知识,并能够经常下井跟班,解决现场实际问题,为自己在设备管理、现场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第三方面是努力向老同志、同事学习工作做法和工作思路,学习“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风建设年以及集团公司的各类文件、会议精神,使自己在工作上政治素质过硬,经的起考验。通过勤奋学习,使他的政治素质、业务技能、理论基础更为扎实;使他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管理人员。

二、勤奋扎实,干工作就是要干到最好

2012年,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及各科室、区队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下,他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矿领导的安排布署,服从、服务于全矿的安全生产部署,认真抓好了全矿井的生产指挥、调度协调工作。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充分发挥生产调度指挥职能,抓好全矿生产管理,抓好组织协调,紧盯现场,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年生产安排合理有序,原煤生产作业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实施。截止11月25日,全矿原煤生产累计完成429.8万吨,完成了年计划476万吨的90.3%,除九、十两月停产及放假外,平均月产量保持在40万吨以上,日产最高达到2.4万吨,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三、创新管理,确保全矿生产有序

在生产管理方面,首先他严抓了生产组织,确保原煤生产任务的完成。对采煤工作面,运输系统,洗选和销售环节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协调组织,紧密安排,认真布署,充分利用好全矿的人员,利用好生产时间,做到生产组织工作科学合理。其次,抓好日检、月检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检修时间,合理安排检修项目,落实检修质量,在突发设备故障时,积极组织抢修,协调人力、物力。全年内,对矿井各个环节出现的紧急情况,安排合理,处理得当,为矿井的生产争取了时间。第三,狠抓了煤质管理,对煤质灰份、水份常抓不懈,督促采煤两个队严格放煤工艺,采取严厉的奖罚制度,控制灰份。五月份,针对煤质水份居高不下的局面,对全矿煤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摸排整改,督促各队采取引水截流、施工截水墙、设置防水棚、合理喷雾等方法,改善了煤质,改变了用户对***煤质的看法。第四,针对后半年煤炭销售运输不畅,制约矿井产量的不利局面,他积极与集困、销售、铁运处联系,协调铁路装车及地销车辆,并积极督促产品科的翻煤工作,调度员早中夜三班在煤厂跟班,各位主任与主管矿领导一起,常常在夜间进行巡查,使日翻煤量由原来的两千多吨增加到五千吨,为生产创造了条件。

四、积极协调,充分发挥生产调度职能

2012年内,我矿生产作业任务相当繁杂,矿井三个采区同时作业,点多、线长、面广,存在的问题多,面对的困难大。他在抓好矿井原煤生产工作的同时,认真抓了全矿其它各个生产环节的组织协调工作。

首先抓了矿井皮带、轨道运输两条主线的管理,确保运输环节畅通无阻,为六个掘进队、生产服务队的出煤、出矸奠定基础。全年内,加强煤流系统的管理,制定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在后半年销售不畅频繁影响生产的情况下,明确了保证掘进的主导思路,坚持为掘进留出仓位。同时,加强了矿车循环管理,实行矿车供应签字、考核制度,确保了1502采区、南回风井、1171轨道大巷维修等多处施工点的车辆供应。其次,针对1301采区岩巷掘进期间的具体情况,采取了利用主煤流系统运输矸石的方式,9月份,针对矸石运输过程存在的问题,成立了运矸领导小组,制定了运输方案,划分了责任,对水患进行治理,改造了101螺旋溜槽等问题,极大的缓解了1301采区掘进的瓶颈问题。第三,抓了月度停产检修工作及9月份停产期间的组织工作。对每月的停产检修工作合理安排,对重点检修工作跟班进行协调、督促,确保质量,保证了矿井的正常作业。九月份矿井全月停产时,工作内容多,我科室对全矿井的人力合理进行安排,避免安排不到位,严防赶急图快而相互影响,对全月的掘进、维修及专项工程进行详细的安排布署,制定了任务进度控制图表,紧盯现场,精心安排,确保每项工作按计划,按步骤实施,全月完成各项掘进任务和检修项目的同时,协调人员完成了1050轨道大巷起底,南进风井巷道维修、起底调道,主扇更换,地面材料库、煤厂设备整理等多项工作,在国庆放假期间,组织人员在煤厂内安装运输皮带,完成了回煤任务。第四,在日常工作中,按照“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文明调度,安全生产”的方针组织全矿的生产工作,对矿井生产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不放过,不放松,积极解决,减少影响,提高效率,争取时间,做到工作不偏不倚,做到忙而不乱、杂而不漏。正是牢固树立了全矿一盘棋的思想,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全矿的各项工作顺利的得以落实,截止11月25日,各类掘进进尺累计达到8186.9米,完成了年计划的90.6%,巷修等各项工作开展有序。年初,顺利完成了150208工作面的回撤及150209工作面的安装工作。

五、六两个月,克服了矿井掘进头多、运输压力大等诸多困难,安排生产服务队对一、二水平的水仓进行了认真、快速的清理,保障了矿井安全。

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落实了调度管理责任制度。

在科室内部的管理上,一是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煤矿生产组织流程》及《****煤矿煤质及块碳率管理及考核办法》等管理制度,针对全矿采掘生产形势制定了《****煤矿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及《****煤矿矸石运输管理办法》等,按质量标准化要求规范了调度室各项专题记录、报表、台帐等共40余项。二是大力加强本科室职工素质提升工作,夯实生产调度工作基础。为了抓好调度工作,争创一流业绩,我科室开展班组劳动竞赛,坚持开展业务能力培训,认真组织学习《*****煤矿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等知识,十月份对调度员业务能力进行了书面考试,取得了良好效果。不断加强调度员责任心教育,要求全科室人员深入采掘一线,及时掌握井下生产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增强个人素质的基础上提升业务能力,为更好的做好生产调度打好了基础。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篇6

李海涛是北京市普仁医院的内科主任。从踏上医生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下定决心做一个有真才实学、有赤诚爱心、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的白衣天使。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他潜心研究医疗技术,曾先后在北京协和医院、韩国仁川吉病院心脏中心学习。期间,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参与实践的机会,掌握了心血管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回国后,作为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他开始了冠心病介入检查及治疗,至今已独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多例,介入治疗近1000例,平均每年收治心血管患者600余人次,并多次指导完成危重病人的抢救。

一所医院,病人门诊量的多寡取决于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信誉度等品牌效应。李海涛任内科主任的6年,也是普仁医院内科发展壮大的6年。以病人数量为例,的内科门诊量是14万人次,而到了,这一数字已达22万人次,增长幅度为64%。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李海涛的病人经常对他说:“看到你就如同吃了定心丸,心里踏实。”曾有一名患者来京做手术,术后出现了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那几天,李海涛始终没回家,困了就在病人床前打个盹,饿了就吃包方便面,对患者进行全天候观察,找准病因,对症治疗。虽然很累,但当他看到患者的病情日渐平稳,最终康复出院,他觉得再辛苦也值。

上一篇:中考模拟试题下一篇:六年级英语名词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