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2024-07-01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精选6篇)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篇1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测绘活动的监督管理,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维护测绘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

个人和未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不得从事测绘活动。第三条 国家测绘局负责全国测绘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测绘资质的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测绘资质许可应当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

第五条 测绘资质的专业范围划分为: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海洋测绘、测绘项目设计、境外测绘。

测绘资质各个专业范围的等级划分及其考核条件由《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

第二章 资质许可

第六条 国家测绘局负责甲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审查和颁发《测绘资质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甲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和初审。

驻京中央国家机关所属测绘单位甲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审查、颁证工作由国家测绘局负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审查和颁发《测绘资质证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设区的市(州)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和初审本行政区域内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

国家测绘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办公场所和政府网站公示测绘资质许可的依据、条件、程序和期限。

第七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二)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三)有与申请从事测绘活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

(四)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五)具备申请从事测绘生产相适应的保密条件;

(六)有固定的住所和满足测绘生产需要的办公设施。第八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设立保密工作机构,配备保密管理人员。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采取安全保密防护措施,在涉及国家秘密的部位设置保密防护设施。

第九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填写《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内容,以数据电文方式在国家测绘局网站或者省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网站上进行在线申请。

第十条 初次申请测绘资质和申请测绘资质升级、增加业务范围以及测绘单位因实行部分转制、结构调整、合并重组形成新的测绘单位需要重新申请测绘资质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符合国家测绘局规定样式的《测绘资质申请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四)符合规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国家职业资格和任职资格证书、任命或聘用文件、社会劳动保险、劳动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等证明材料;

(五)当年单位在职测绘从业人员名册;

(六)符合规定的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测绘仪器检定单位出具的检定证书、购物发票等其他证明材料;

(七)测绘质量保证体系、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等证明材料;

(八)单位住所及办公设施证明;

(九)可以反映本单位技术水平的测绘业绩证明材料;

(十)《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要求的其他材料。第十一条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测绘资质受理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单位按要求补正全部材料的,应当受理其申请。否则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由测绘资质审查机关或其上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十三条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测绘资质审查机关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依据本规定,测绘资质申请经下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初审的,初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并将初审结果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 申请单位符合法定条件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作出准予批准的书面决定,并于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测绘资质证书》。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将通过测绘资质审查的决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根据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国家测绘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有关专业的资质许可实行数量限制。

第十六条 《测绘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为4年。编号形式为:等级+测资字+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顺序号。

第十七条 测绘单位申请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变更申请文件;

(二)变更事项的证明材料;

(三)相关主管部门对变更事项的批准文件;

(四)测绘资质证书正、副本。

(五)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第十八条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测绘单位应当在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对在《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信用档案无不良行为记录且继续符合测绘资质条件的,经测绘资质发证机关批准,有效期延续4年。第十九条 测绘单位自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之日起,一般2年后方可申请升级。

初次申请测绘资质最高不得超过乙级,且不考核其测绘业绩。

申请的测绘专业只设甲级的,不受前款规定限制。第二十条

申请升级的测绘单位在申请之日前2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批准升级和增加测绘业务范围:

(一)采用不正当手段承接测绘项目的;

(二)将承接的测绘项目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三)一个测绘项目成果质量批不合格的;

(四)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测绘资质证书的;

(五)允许其他单位、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测绘项目的;

(六)不良信用记录未修复的;

(七)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测绘单位在领取新的《测绘资质证书》的同时,须将原《测绘资质证书》交回发证机关。

测绘单位遗失《测绘资质证书》,应当及时在公众媒体上刊登遗失声明,并持单位介绍信、公告副本、补证申请等到发证机关办理补证手续。发证机关应当在2日内办理完毕。

第三章 注册

第二十二条 测绘资质注册时间为每年的第一季度。测绘单位应当在注册期内按本规定的要求向负责测绘资质审查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材料,进行注册。

注册是指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按对测绘单位进行书面形式的核查,确认其是否继续符合现有测绘资质的基本条件,以及对违反测绘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做出的处理。

取得测绘资质未满一年的单位,不参加注册。第二十三条 测绘资质注册核查的主要内容:

(一)单位性质、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及主要技术负责人变更情况;

(二)相应测绘资质标准符合情况;

(三)完成的主要测绘项目及测绘成果质量情况;

(四)测绘单位信用情况;

(五)违法测绘行为被依法处罚情况。第二十四条 测绘资质注册程序:

(一)测绘单位上网登录《测绘资质管理信息系统》,按规定填写《测绘资质注册报告书》有关内容,准备有关材料,并在注册期内按规定报送相应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核查有关材料;

(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注册条件的,予以注册;对缓期注册或不予注册的,应当向测绘单位书面说明理由;

(四)统计汇总注册情况,并及时将注册结果报上一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五)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公布注册结果。《测绘资质注册报告书》、测绘资质注册专用标识样式由国家测绘局统一规定。

第二十五条 测绘单位进行注册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测绘资质注册报告书》(一式三份);

(二)《测绘资质证书》全部副本;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缓期注册:

(一)未按时报送注册材料的、注册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应当变更的事项未变更的;

(三)未按规定登记测绘项目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注册:

(一)注册材料弄虚作假的;

(二)不符合相应测绘资质标准条件的;

(三)单位信用不良,被投诉且造成较大影响,并经核查属实的;

(四)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给用户造成损失且情节严重的;

(五)缓期注册的测绘单位逾期未整改的;

(六)有严重违反测绘法律法规行为的。

第二十八条 缓期注册的期限为3个月。缓期注册期间,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测绘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符合规定的,予以注册。

缓期注册和不予注册期间,测绘单位不得承揽测绘业务。

第二十九条 测绘资质发证机关对1年内未参加注册的测绘单位予以公告;对2年内未参加注册的测绘单位,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测绘资质监督检查职责,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测绘单位提供从业人员名册及工资表、测绘仪器的购买发票及检定证书、测绘项目合同、测绘成果验收报告、保密管理制度、测绘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等有关材料;

(二)纠正测绘单位违反测绘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

测绘资质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测绘单位从事测绘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应当将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归档。

第三十一条 测绘资质监督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测绘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测绘单位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应当协助与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挠。

测绘资质监督检查机关应当将监督检查的处理结果向被检查单位和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测绘单位违法从事测绘活动的,其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将测绘单位的违法事实、处理结果或建议告知该单位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

第三十三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测绘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将测绘单位的信用信息纳入测绘资质监督管理。

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测绘资质审查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单位信用信息。

测绘单位信用信息的征集、评价、公布和使用等办法由国家测绘局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 测绘单位实施测绘项目前,应当根据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对测绘项目进行登记或者备案。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拖延或者拒绝测绘单位进行测绘项目登记或者备案。

未按规定进行测绘项目登记或者备案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测绘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作为不良信息记入信用档案。

第三十五条 任何部门、任何地方不得对已经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重复进行测绘资质审查发证。

已经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在当地或者异地重复申请《测绘资质证书》。

第三十六条 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与承担测绘生产任务的涉及国家秘密人员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明确岗位保密责任,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培训。

涉及国家秘密人员应当熟悉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岗位保密责任书的要求,履行保密义务。

第三十七条 取得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保密测绘成果,健全测绘活动中的保密管理制度,第五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测绘单位违法从事测绘活动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测绘资质发证机关应当注销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证书》:

(一)《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测绘单位依法终止的;

(三)测绘资质审查决定依法被撤销、撤回的;

(四)《测绘资质证书》依法被吊销的;

(五)测绘单位在2年内未承担测绘项目的;

(六)测绘单位连续2年不予注册的;

(七)测绘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参加注册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注销《测绘资质证书》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测绘单位不再符合相应测绘专业范围或者资质等级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降低其测绘资质等级或者注销其《测绘资质证书》。

第四十一条 取得测绘资质许可的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三十六、三十七条的,责令改正,并由发证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测绘资质的申请、受理和审查另行规定。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二○○八年 月 日起施行。国家测绘局二○○四年二月十六日发布的《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和二○○五年六月十五日发布的《测绘资质监督检查办法》同时废止。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篇2

一、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的必要性

肉食品是我国居民的传统食品, 在食品消费中具有特殊性。肉类产品产业链涉及养殖、屠宰、加工、运输、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 屠宰是这一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 是连接养殖和消费的重要纽带, 直接关系到肉类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将畜禽屠宰纳入统一规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保障广大消费者食用安全放心肉食品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肉食品消费量大幅增加, 201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8 387.24万t, 人均占有量61.9 kg, 是1990年人均占有量的两倍半。在数量增长的同时, 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却始终存在隐患, 一方面, 基于利益驱使, 生猪私屠滥宰现象屡禁不绝;另一方面, 由于在国家层面对牛、羊、禽屠宰没有统一要求, 对牛、羊饲喂“瘦肉精”、注水、掺假等违法行为和交易市场宰杀活禽带来的疫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从屠宰行业发展的实践来看, 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以来, 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老百姓食用安全放心猪肉食品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将牛羊禽纳入统一管理的地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相对较高。当前, 猪牛羊禽产品的产量已经占到肉类总产量的98%, 保证猪牛羊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就基本确保了肉类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 应当通过立法形式, 尽快将牛羊禽的屠宰纳入定点制度统一管理, 更好保障肉食品质量安全。

2. 规范提高畜禽屠宰行业发展秩序和水平的需要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以来, 国家始终把生猪屠宰厂场审核清理、整合压点作为重中之重, 集中力量清理整顿生猪屠宰行业, 全国生猪屠宰厂场数量从高峰期的10多万家减少到目前的1.5万多家, 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但是, 屠宰行业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例如屠宰场点“多、乱、小、散”并存、私屠滥宰严重, 屠宰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代宰现象仍然普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 严重制约了屠宰行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 目前全国共有畜禽屠宰厂场3.5万家, 大部分中小规模屠宰厂场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缺乏专业的肉品品质检验设备设施, 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难以保证。为从根本上消除行业积弊, 必须通过畜禽屠宰管理立法建立全面严格的畜禽屠宰管理制度, 进一步规范屠宰厂场准入门槛、生产控制、质量安全和监督管理, 促进屠宰企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发展, 推动屠宰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标准接轨, 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3. 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 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生产水平决定了屠宰行业的发展方式和生产水平。目前, 我国畜牧业仍然处在由低水平分散养殖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过渡期, 大量散养畜禽为中小规模屠宰场点和代宰经营方式提供了生存土壤。据统计, 我国生猪屠宰中代宰比例高达75%, 一方面, 代宰使得那些条件设施落后、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中小屠宰场点获得利润来源, 长期存活下来;另一方面, 由于代宰的生猪产品所有权不属于屠宰场点, 一旦超出流通范围或造成质量安全事件, 责任追究和惩处也面临法律上的困难。而尚未纳入定点管理的牛羊禽的屠宰活动更加难以规范。当前,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形成猪牛羊禽统一的屠宰管理制度, 将对畜牧业发展形成倒逼压力, 要求养殖者更加规范地组织生产, 提供更加健康、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 从而进一步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

4. 适应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需要

目前, 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能已由商务部划入农业部, 各地屠宰监管职能也正在划转过程中。根据国务院要求, 各级畜牧兽医部门承担畜禽屠宰行业管理和畜禽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能, 监管职责范围比单独管理生猪屠宰时大幅扩大。为确保畜牧兽医部门依法履职尽责, 应当通过专门的畜禽屠宰管理立法, 对屠宰行业主管部门屠宰监管种类等予以明确, 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国务院简政放权有关要求, 对现行屠宰管理中涉及行政许可、工商登记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进行调整。

随着畜禽监管职能的划转, 今年“两会”期间,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各种形式建议抓紧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法律法规, 加大对畜禽以外其他畜禽屠宰的监管力度。目前制定畜禽屠宰管理条例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草案) 》的基本内容

本次起草的《畜禽屠宰管理条例 (草案) 》, 分总则、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设立、畜禽屠宰、兽医食品卫生检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七章, 共五十七条。草案紧紧围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这一中心, 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的责任, 加大对屠宰厂 (场) 的监管力度和对畜禽屠宰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草案遵循“保持稳定、继承发展”的基本原则, 对现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确立的定点屠宰、检验检疫等基本制度予以坚持并调整完善, 对当前屠宰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予以确认, 建立了一整套畜禽屠宰管理制度。草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

第一,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 明确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屠宰的行业管理。第二, 整合屠宰环节监督管理执法职能, 授权县级以上人民。第三, 根据调整后确立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将畜禽产品加工、经营、流通、餐饮环节违法行为的查处主体明确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第四, 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关要求, 取消了《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中屠宰厂 (场) “应当持生猪定点屠宰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的规定。

2. 强化各方面责任落实

第一, 强化地方政府畜禽屠宰属地管理责任。草案中提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屠宰管理工作”, 并对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能力建设、条件保障等作出了规定;针对在边远和交通不便农村地区设置的小型畜禽定点屠宰场点, 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小型畜禽定点屠宰场点进行综合治理”等。第二, 强化相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草案中明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环境保护、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与畜禽屠宰活动相关的管理工作”。第三, 强化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主体责任。草案中提出, 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应当对畜禽屠宰活动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负责, 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 “明确要求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建立”畜禽收购、屠宰、加工、贮存、运输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 建立健全畜禽屠宰管理制度

第一, 建立畜禽定点屠宰和分级管理制度。一是将猪、牛、羊、鸡等主要畜禽的屠宰全部纳入定点管理;二是对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推行分级管理、鼓励、引导、扶持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完善定点屠宰许可条件和程序, 实行定点屠宰动态管理, 建立定点屠宰厂 (场) 退出机制;四是要求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按照畜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五是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 对不同规模的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第二, 实行畜禽屠宰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制度。在完善现行肉品品质检验和屠宰检疫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制度, 实施畜禽屠宰兽医食品卫生风险评估和屠宰环节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年度抽检制度, 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在兽医食品卫生检验过程中的权责和监督机制。第三, 建立畜禽屠宰质量追溯制度。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要如实记录其屠宰的畜禽来源、畜禽产品流向、兽医食品卫生检验和无害化处理等内容, 做到全程可追溯。第四, 建立畜禽问题产品召回制度。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畜禽产品应当采取召回措施, 防止问题产品流向餐桌。第五, 建立畜禽屠宰统计监测制度。明确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报送畜禽收购、屠宰、销售等信息, 以便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及时掌握畜禽行业发展实际情况, 及时应对畜禽市场波动。

4. 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

第一, 为合理配置行政管理资源和监督执法力量,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对畜禽定点屠宰厂 (场) 实施风险分级管理, 根据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确定屠宰监管的重点、方式和频次。第二,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制定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年度抽检计划, 并组织实施。第三, 为加强部门间屠宰监督执法的配合和支持, 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与公安部门建立畜禽屠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衔接机制。第四, 参照《食品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加大了对畜禽屠宰相关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第五, 确立违法行为人禁止从业制度, 规定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判罚的人员在规定期限内不得从事畜禽屠宰活动。

5. 其他内容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篇3

总则

1.1 为贯彻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63号局长令),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资质认定技术评审活动应遵守本准则。

1.3资质认定评审工作应遵循统一规范、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公平公开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1.4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所提交书面申请和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1.5本准则的“资质认定基本条件”是资质认定评审的必查条款。“管理体系诚信规范”中带有号的条款,检验检测机构在复查评审时,可自我承诺满足条款要求,现场评审时无须考核,资质认定部门将在后续监管中抽查自我承诺的真实性。检验检测机构作出不实承诺的,资质认定部门将相关情况记入诚信记录,并作为分类管理的评价依据,情节严重的,可取消检验检测机构下次评审时自我承诺的权利。

1.6 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主管部门可制定“资质认定评审补充要求”,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后,与本准则一并作为技术评审依据。

1.7资质认定评审结论根据以下情形给出:

符合:所查条款符合项达到90%以上的,予以推荐审批;

基本符合:所查条款符合项达到80%至90%之间,且检验检测机构承诺按期完成整改,经确认已达到体系合格的,予以推荐审批;

基本符合需现场确认:所查条款符合项达到80%至70%之间,且检验检测机构承诺按期完成整改,经现场确认已达到体系合格的,予以推荐审批;

不符合:所查条款符合项未达到70%的,不予以推荐审批。2 参考文件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63号局长令)《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号)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资质认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 11 3.2检验检测机构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3资质认定评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及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组织专家对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资质认定条件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3.4 本准则中其他术语和定义引自下列文件最新版本: GB/T 27000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GB/T 27020 检查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 GB/T 29467 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 4资质认定基本条件 4.1 组织

4.1.1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检验检测机构是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非独立法人的检验检测机构需经上级法人单位授权,独立开展第三方公正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实施体系管理,法律责任由上级法人单位承担。

4.1.2检验检测公正性承诺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独立于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因素的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

4.2人力资源

4.2.1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与其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得临时借用人员申请资质认定。

4.2.2检验检测人员数量和能力应满足申请开展检验检测工作的要求。

4.2.3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含两个)检验检测机构从业。4.2.4检验检测机构技术主管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熟悉业务。

/ 11 4.2.5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熟悉业务,经考核合格。以下情况可视为同等能力:

(一)博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1年以上;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3年以上;

(二)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5年以上;

(三)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相关专业检验检测活动8年以上。

4.2.6从事国家规定的特定产品、项目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有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资格。

4.3工作场所

4.3.1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不得临时借用场所申请资质认定。4.3.2检验检测工作环境应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检验检测标准要求。

4.3.3环境条件对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在非固定场所进行检测时应特别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

4.4 仪器设备

4.4.1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申请的检验检测能力所必需的固定、临时或可移动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4.2对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有影响的设备设施经检定/校准、验证、确认,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不得临时借用仪器设备申请资质认定。

4.5 检验检测方法

4.5.1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据现行有效标准申请检验检测能力。4.5.2检验检测机构申请的项目、参数须与所依据的标准一致。4.5.3检验检测人员能够依据标准正确开展检验检测活动。4.6 管理体系

4.6.1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6.2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其官方网站或者以其他公开方式,公布其遵守法律法规、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情况的自我声明,并对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5管理体系诚信规范 5.1 文件化体系

/ 11 5.1.1检验检测机构应将机构诚信基本要求纳入本组织的管理体系,识别质量管理过程及检验检测过程的诚信要素,建立自身诚信保障机制。确保履行对社会、客户及相关组织的承诺。

5.1.2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5.1.3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管理结构及其职责、以及质量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绘制组织机构方框图(在法人组织中的地位,适用时)。

5.1.4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技术管理者、质量主管及各部门主管应有任命文件。5.1.5检验检测机构应规定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所有管理、操作和核查人员的职责、权力和相互关系。必要时,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5.1.6检验检测机构应由熟悉各项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

5.1.7检验检测机构应由技术管理者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5.1.8检验检测机构应指定一名质量主管,赋予其能够保证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职责和权力。

5.1.9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5.1.10办理变更

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向资质认定部门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a)机构名称、地址、法人性质发生变更的;

b)法定代表人、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检验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发生变更的; c)资质认定检验检测项目取消的;

d)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检验检测方法发生变更的; e)依法需要办理变更的其他事项。5.1.11 信息统计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定期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括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的报告,以及统计数据等相关信息。

5.2文件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的控制程序,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5.3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 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选择、购买、验收和储存等的程序,以确保服务和供应品的质量。

5.4合同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5.5分包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需要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可以将其获得资质认定的项目分包给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分包检验检测应取得检验检测委托方的同意,并在检验检测报告中标注分包情况。

5.6申诉和投诉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验检测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5.7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程序,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不符合及时妥善处理。5.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检验检测机构在确认了不符合工作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在确定了潜在不符合的原因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类似不符合工作发生的可能性。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持续改进其管理体系。

5.9记录

5.9.1检验检测机构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标识、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规范进行。

5.9.2所有记录清晰明了,存放设施能够便于记录的存取和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对所有记录安全保护和保密。

5.9.3以电子方式储存的记录应有程序保护和备份,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或修改。5.9.4每项检验检测记录包含充分的信息,确保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来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记录能按照特定任务分类识别。记录包括负责抽样、检验检测人员和结果校核的人员的标识。检验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在产生的当时予以记录。

5.9.5 对记录的任何修改,应在确保修改前内容清晰可辨的情况下进行,并清晰填写正确内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对电子存储的记录是否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丢失或改动。

/ 11 5.9.6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行业主管部门、法律法规对原始记录和报告的保存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5.10 内部审核

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地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每的内部审核活动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所有活动。审核人员应经过培训并确认其资格,只要资源允许,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5.11管理评审

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应考虑到: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5.12人员

5.12.1制定人员管理程序,确保人员的录用、培训、管理等规范进行。

使用关键支持人员及培训中的员工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要求工作。

5.12.2对所有从事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操作设备等工作的人员,应按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并持证上岗。

5.12.3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培训需求,建立并实施人员培训计划。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任务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

5.12.4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人员的资格、培训、技能和经历等的档案。

5.1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13.1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安全作业管理程序,确保化学危险品、毒品、有害生物、电离辐射、高温、高电压、撞击、以及水、气、火、电等危及安全的因素和环境得以有效控制,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 11 5.13.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保持环境保护程序,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确保检验检测产生的废气、废液、粉尘、噪声、固废物等的处理符合环境和健康的要求,并有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5.13.3区域间的工作相互之间有不利影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5.13.4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效控制并正确标识。5.14检验检测方法

5.14.1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使用适合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检验检测活动。如果缺少指导书可能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5.14.2检验检测机构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5.14.3现场在用的与检验检测工作有关的标准、手册、说明书、作业指导书等都应现行有效并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5.14.4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国际标准时,可以使用检验检测机构自行制订的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

5.14.5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须经验证其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由检验检测机构负责人批准和客户接受,并将该方法偏离进行文件规定。

5.14.6检验检测机构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5.14.7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并实施数据保护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输入或采集、数据存储、数据转移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5.15设备和标准物质

5.15.1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正确进行检验检测(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使用、维护。

5.15.2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检验检测机构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验检测所造成的影响。

5.15.3如果检验检测机构对已经资质认定的项目实施现场检验检测,需要临时租用、借用、或使用客户的设备时,仅限于某些固定的、或不得搬动的设备。

/ 11 5.15.4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5.15.5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5.15.6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确认标识来表明其使用状态。5.15.7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5.15.8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5.15.9当检定/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信息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5.16 量值溯源

5.16.1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相关检验检测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应制定和实施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验证、确认的相关文件;确保在用的仪器设备量值符合计量法制规定。对于自行校准,应绘制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量值方框图。

5.16.2检验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到国家基标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应提供设备比对、能力验结果的满意证据。

5.16.3对检验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检验检测设备,应制定其检定/校准的计划。在使用之前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进行检定/校准,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5.16.4检验检测机构开展自行校准,应符合我国计量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开展自行校准应该有固定的人员和相应的方法,对所使用的参考标准应实施强制检定。参考标准应妥善保管,在任何调整之后均应校准。检验检测机构持有的参考标准应仅用于校准而不用于其他目的,除非能证明作为参考标准的性能不会失效。

5.16.5可能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没有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时,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量值的准确性。

5.16.6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对参考标准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其校准状态的置信度。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应严格按照使用有效期的要求,按规定条件存储和使用。如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污染和损坏,需要进行期间核查。

5.16.7检验检测机构应有程序来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参考标准和有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

5.17抽样

/ 11 5.17.1检验检测机构在为后续检验检测而对物质、材料或产品抽样时制定抽样计划和程序。

5.17.2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5.17.3检验检测机构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所用抽样程序、抽样计划、抽样人的识别、环境条件、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抽样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5.17.4检验检测机构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程序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

5.18样品处置

5.18.1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相关程序、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的要求,对其检验检测的样品进行管理。

5.18.2检验检测机构应记录接收检验检测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5.18.3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检验检测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5.18.4检验检测机构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5.18.5检验检测机构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5.19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保证

5.19.1验检测机构应有检验检测结果的质量监控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以监控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5.19.2 检验检测机构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将要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断依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5.19.3能力验证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资质认定部门的要求,参加其组织开展的能力验证或者比对,以保证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

5.20结果报告

5.20.1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和保持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的报告程序,及时出具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5.20.2 检验检测机构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时,应当注明检验检测依据,并使用符合资质认定基本规范、评审准则规定的用语进行表述。

/ 11 检验检测机构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接受委托送检的,其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仅证明样品所检验检测项目的符合性情况。5.20.3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应当在其检验检测报告上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并标注资质认定标志。5.20.4检验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所有以下内容: a)标题;

b)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进行检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检验检测机构的地址不同);

c)检验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验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验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e)所用方法的识别;

f)检验检测项目或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g)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验检测项目或样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

h)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检验检测机构或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i)检验检测的结果,适用时,带有测量单位;

j)检验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效的标识;

k)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人送样检验检测的,其针对样品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仅证明对样品检验检测项目的符合性情况。

5.20.5需对检验检测结果做出说明的,报告中还可包括下列内容: a)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定检测检测条件信息; b)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当不确定度与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有要求,或不确定度影响到对结果符合性的判定时,报告中还需要包括不确定度的信息;

d)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5.20.6对含抽样的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样日期;

b)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 11 c)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抽样人;

e)列出所用的抽样计划;

f)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5.20.7当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包含分包方提供的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清晰标明。5.20.8对已发出报告的实质性修改,应以追加文件或更换报告的形式实施;并应包括如下声明:“对报告的补充,系列号„„(或其他标识)”,或其他等效的文字形式。报告修改应满足本准则的所有要求,若有必要发新报告时,应有唯一性标识,并注明所替代的原件。

6.附件:《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合格判定细则》(李雨田提供的修改稿)《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63号)

学生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学生管理行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 41 号),以及学校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高职学生(以下称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 学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坚持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将管理与育人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四条 学生应当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

范,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增进身心健康,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审美情趣。第五条 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第二章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文娱体育及科技文化创新等活动,获得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科学、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以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与学生权益相关事务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六)对学校给予的处理或者处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七)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七条 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三)尊重

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引文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及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学籍管理第一节入学与注册第八条 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必须持《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和《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新生入学须知》要求的证件:一、按照规定要求、日期和程序,到指定地点报到入学。

二、因故不能按时报到者,须事先以书面形式向招生就业处请假,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 2 周。三、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 2 周不报到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九条 学校在新生报到时,对新生入学资格进行初步审查,审查合格的办理入学手续,予以注册学籍。审查发现新生的录取通知、考生信息等证明材料,与本人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有其他违反国家招生考试规定情形的,取消入学资格。第十条 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入学资格期间不具有学籍。一、保留入学资格的条件 1.应征入伍:学生持有我校录取通知书、应征入伍通知书。2.身体健康原因: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正常报到入学,需持二级甲等及以上级别的医院证明。3.创新创业:学生持有我校录取通知书、创新创业营业执照、审批手续等相关证明。4.家里发生意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二、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 1.应征入伍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至该生退役后的 2 年。2.因身体健康原因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原则上保留 1 年,如需继续办理保留入学资格则最多可再延续 1 年。3.因创新创业原因保留入学资格的期限最多不超过 5 年。4.因家里发生意外、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需保留入学资格的,可保留 1 年。三、保留入学资格的办理程序 1.新生在报到期限内持录取通知书、相关证明、保留入学资格申请书等到学校进行审批,经学校同意并到学生处备案后,方可保留入学资格。2.新生本人填写《保留入学资格申请表》,并附佐证材料。3.新生所在的二级学院领导签字,加盖公章后,报送学生处审核。4.学生处审核通过后,报送校长办公会议决议。5.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批准后,学生处发放《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保留入学资格证明》。第十一条 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申请入学的要求一、在新生保留入学资格期满的前 1 周内应向所在的二级学院提交书面入学申请,二级学院审核后,报送学生处。二、经学生处审查合格后,携带《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保留入学资格证明》,在新生报到时间办理入学手续。三、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入学资格。四、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且未有因不可抗力延迟等正当理由的,视为放弃入学资格。第十二条 学生入学后,学校在 3 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进行复查。一、复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录取手续及程

序等是否合乎国家招生规定。

2.所获得的录取资格是否真实、合乎相关规定。

3.本人及身份证明与录取通知、考生档案等是否一致。

4.身心健康状况是否符合报考专业或者专业类别体检要求,能否保证在校正常学习、生活。

5.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录取学生专业水平是否符合录取要求。二、复查的程序和办法:1.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辅导员依据录取新生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信息认真核对每个新生报到时所提供各项材料,包括入学通知书、高考准考证、身份证、户籍证明等证件材料。2.利用录取新生电子档案中的考生照片与新生本人进行对照:对学生档案中所载高考报名、体检及党团关系材料中所载信息、照片与录取新生电子档案信息和新生本人逐一核对,及时查找并处理报名顶替、弄虚作假等行为。3.在复查工作中,发现电子档案、学生档案和学生本人信息、照片有疑似不相符等情况而又无法确认的,及时逐级上报到学校。必要时由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向省招生考试院调阅考生高考试卷,利用学生本人笔迹进行核查。

复查中发现学生存在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情形的,确定为复查不合格,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复查中发现学生身心状况不适宜在校学习,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需要在家休养的,可以按照第十条的规定保留入学资格。第十三条 新生在入学体检复查中发现患有疾病的(包括新患疾病):一、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由本人申请并填写“保留入学资格申请书”。二、由二级学院报送到学生处审批,可以保留入学资格 1 年。1 年内没有治愈可以继续延期保留入学资格 1 年。因体检复检保留入学资格最多为 2 年。三、保留入学资格的新生应立即办理离校手续,回家疗养,1 周内无故不办理离校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四、因疾病保留入学资格者,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在下一学年新生开学前 1 周内,持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向原录取二级学院提交入学申请。五、由二级学院报送到学生处,经核实并在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的,按当年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六、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七、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不享受在校生和休学生待遇。第十四条 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在学校规定报到日期的两周内办理注册手续。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

1.不能如期注册,不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

2.无正当事由不按规定缴纳学费和住宿费的。3.经批准休学不按期履行复学手续的。4.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未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批准入学。5.超过规定的最长修读年限(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二、未请假或请假未准逾期两周以上不注册的,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四、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教育救助,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第二节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五条 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学籍档案。

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取得学分。成绩不合格,不能取得学分。考核不合格的课程可以参加补考、重修考试,重修仍不及格者,不能颁发毕业证书,需在毕业后参加清考,学生必须在毕业后三年内完成学业(国家特殊规定除外),否则只能颁发肄业证书。补考、重修、毕业前一次性补考学校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以本规定第四条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

学生体育成绩评定要突出过程管理,可以根据考勤、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活动和体质健康等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七条 补考结束后,学生每学年未达到当年总学分半数以上者应予以留级、降级。

第十八条 学生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可以申请辅修校内其他专业或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可以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学生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学校教务处审核同意后,予以承认。

第十九条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发表论文、获得专利授权等与专业学习、学业要求相关的经历、成果,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具体办

法学校另行规定。

学校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第二十条 学校健全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真实、完整地记载、出具学生学业成绩,对通过补考、重修获得的成绩,在成绩档案中予以标注。

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及留校察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可以对该课程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学生因退学等情况中止学业,其在校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及已获得学分,予以记录。

第二十一条 学生应当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不能按时参加的,应当事先书面请假并获得批准。无故缺席的,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二十二条 学校开展学生诚信教育,以适当方式记录学生学业、学术、品行等方面的诚信信息,建立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违背学术诚信的,对其获得学位及学术称号、荣誉等作出限制。第三节转专业与转学第二十三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专业完成学业。学生转专业由学校批准,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

一、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二、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

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三、学生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原因,无法继续在原专业学习的,可以申请转专业。

四、学生转专业工作每学年办理一次。

五、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六、休学创业或退役后复学的学生,因自身情况需要转专业的,学校优先考虑。

第二十四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转专业:

1.学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或者毕业前一年的。

2.高考总分低于转入专业当年公布的最低录取线的。

3.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不得转专业。

4.高考时文史类考生转入理工类专业者。5.五年一贯制学生不能转专业。6.正在休学、保留学籍的。

7.应予退学的。

8.无其他正当理由的。第二十五条 学生因学校培养条件改变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转学的,学校应当出具证明,由相关部门协调转学到同层次学校。第二十六条 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1.新生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2.由招生时生源地的下一批次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次学校的,或由非国家重点建设学校转入国家重点建设学校的,或由低学历层次转入高学历层次的。

3.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4.应予退学的。

5.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七条 申请转专业、转学的学生,应在每学期结束前五周内,提出书面申请,并按下列办法办理:

1.学生在本校范围内转专业,需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转入二级学院同意,由拟转入二级学院组织业务考核,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办理有关手续。在本二级学院内转专业,经本二级学院领导同意,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办理有关手续。

2.学生在本省范围内申请转学的,须由我校审核同意,必要时也可由我校推荐,并经转入学校审核同意,发函通知我校,由我校报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3.学生跨省(市、自治区)申请转学的,须由我校审核同意,必要时也可由我校推荐,并报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和送拟转入学校审核同意后,由拟转入学校报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由转入省(市、自治区)通知黑龙江教育厅和我校,我校接到批准通知后,方能为学生办理转学手续。

4.转专业、转学的学生应学完转入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环节。第二十八条转专业、转学后,须修满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和学分要求方可毕业。转专业、转学以前已取得学分的必修课程,如果不低于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有关课程要求的,学分和成绩有效,否则应重修。第二十九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学情况应当及时进行公示,并在转学完成后 3 个月内,由转入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六节 休学与复学第三十条

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一般应当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保

留入学资格、休学和保留学籍)内完成学业。

第三十一条 学校三年制高职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为 6 年,五年制高职最长学习年限为 8 年。第三十二条 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休学的,经学校批准,可以休学。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请休学,学校也可以认定其应当休学:

1.因伤、病经指定医院诊断,须停课治疗、休养占一学期总学时三分之一以上的。

2.因请假缺课超过该学期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的。3.申请休学创业者第三十三条 休学学生的有关问题,按照下列规定办理:1.休学学生应按规定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予以保留学籍。2.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不享受规定的补贴和奖学金、助学金。3.因病休学的学生,应回家疗养。学校不对学生休学期间发生事故承担任何责任。医疗费报销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国寿学生医疗保险条款处理。4.休学期间不能申请转专业、转学,不得参加学校考核。擅自参加考核者其成绩无效。5.休学的学生不得住在学校,不得随班听课或考试。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而拒不办理或办理休学手续后拒不离校的,自学校明确其应办理休学日期或应离校日期起,无故逾期两周的,视为放弃学籍,按自动退学处理。6.学生休学,由本人填写《学生休学审批表》,并提交有关证明,经二级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办理休学手续。7.学生休学期满,一般于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复查合格,方可复学,编

入原专业相应班级学习。

8.休学期满逾期不办理复学手续的,由所在二级学院出具情况说明,保送到学生处学籍科。学籍科按自动退学办理退学手续,取消学籍。7.因病休学学生申请复学时,须持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康复证明,由学校指定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经二级学院领导签署意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复学。伪造诊断证明及复查不合格者不得复学。第三十四条 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学生休学不受次数限制。休学一年及以上的,复学后应当降级继续完成学业。第三十五条 学校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学校简化休学批准程序。因病休学次数不能超过 2 次,每次期限为 1 年。新生和在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保留其入学资格或者学籍至退役后 2 年。创新创业等原因办理休学的,一次不能超过 3 年。休学手续按如下程序办理:(一)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写明休学原因,并填写休学申请表。(二)学生(或家长)持申请表与相关佐证材料,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学生管理负责人审核、学院主管领导审定同意后,到学生处办理备案手续。第三十六条 休学学生应当办理手续离校。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但不享受在校学习学生待遇。因病休学或休学期间学生患病,参加保险的学生由保险公司按相关规定处理。第三十七条 休学期间,可不交学费、宿费等费用。第三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满前,应持学生证、身份证、复学申请等有关材料,向学生处申请复学。超过应办理复学手续时间 2 周者按自动退学处理。第三十九条

学院对要求复学的学生,进行复学核查。如休学期间有严重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复学资格,做退学处理。第四十条

因病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必须有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书,证明确已治愈并能坚持正常学习,经复查合格,方可复学。第四十一条

学生复学后,学院将根据学生已修读课程情况编入原专业下一年级进行学习(如无原专业则编入相近专业学习)。第五节退学

第四十二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给予退学处理: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

(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

学生本人申请退学的,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退学手续。

第四十三条退学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退学学生的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第六节毕业与结业

第四十四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

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在离校前发给毕业证书。

第四十五条

学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但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可向学校申请重修不合格课程,成绩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

对退学学生,学校发给肄业证书。第七节学业证书管理

第四十六条学校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学类型和学习形式,以及学生招生录取时填报的个人信息,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及其他资格证书。

学生在校期间变更姓名、出生日期等证书需填写的个人信息的,应当有合理、充分的理由,并提供有法定效力的相应证明文件。学校进行审查,根据需要可向学生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核查。第四十七条学校执行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电子注册管理制度,完善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办法,按相关规定及时完成学生学籍学历电子注册。

第四十八条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取得入学资格或者学籍的,学校取消其学籍,不发给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学校依法予以撤销。对以作弊、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得学历证书、资格证书的,学校依法予以撤销。

第四十九条被撤销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已注册的,学校予以注销,并报黑龙江省教育厅学籍部门,宣布学历证书、资格证书无效。第五十条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遗失或者

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章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五十一条学校、学生应当共同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校环境安全、稳定,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第五十二条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依章程参与学校管理。

第五十三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树立安全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五十四条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法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学校声誉、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

学校发现学生在校内有违法行为或者严重精神疾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有关规定采取或者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

第五十五条学校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五十六条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为学生会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支持其在学生管理中发挥作用。学生可以在校内成立、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并施行登记

和年检制度,具体按照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学生团体邀请校外组织、人员到校举办讲座等活动,需经学校批准,具体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七条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成长成才的学术、科研、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

第五十八条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五十九条学生应当遵守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和传播非法文字、音频、视频资料等,不得编造或者传播虚假、有害信息。不得攻击、侵入他人计算机和移动通讯网络系统。第六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制定宿舍管理公约,实施自我管理。第五章奖励与处分

第六十一条 学院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六十二条 学院对学生的表彰和奖励包括学生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三好学生评比等。)学校对学生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及确定推荐国家奖学金等赋予学生利益的行为,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履行选拔程序和规定,遵守公示等制度。第六十三条

各类奖学金及学生先进个人获得者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奋发向上。(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愿意为同学服务,爱护公共财物,尊敬师长,关心集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三)勤奋学习。努力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实习、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学习成绩达到所规定的要求。(四)模范遵守国家法令,遵守校纪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院的良好风气和安定团结的局面。(五)坚持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军事训练,做到身心健康。第六十四条

凡评奖、评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取消各类评奖、评优资格:(一)保留入学资格的。(二)休学或保留学籍的。(三)违反法律或校纪,受到法律制裁或学院通报批评、纪律处分或团内处分的。(四)体育成绩不合格的。第六十五条

各类奖学金、学生先进个人获得者必须同时具备基本条件和有关评比办法的要求。第六十六

各类奖学金、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均每学年评定一次。第六十七条

奖学金的评定(按照哈尔滨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奖学金评比办法相关规定执行)。第六十八条

先进班级、优秀个人的评定(按照哈尔滨科学技术学院先进班级、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办法相关规定执行)。第六十九条 对有违反法律法规、本规定以及学校纪律行为的学生,学校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情节轻重,给予如下纪律处分: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第七十条

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但情节轻微尚不够纪律处分的,应由学生所在班级、二级学院给予批评教育,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督促其改正错误。第七十一条 学校给予学生处分,应当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与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定性准确、程序正当、处分适当。

第七十二条 在对学生作出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决定之前,学校应当告知学生作出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

第七十三条 处理、处分决定以及处分告知书等,应当直接送达学生本人,学生拒绝签收的,可以以留置方式送达;已离校的,可以采取邮寄方式送达;难于联系的,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新闻媒体等以公告方式送达。

第七十四条 对学生作出取消入学资格、取消学籍、退学、开除学

籍或者其他涉及学生重大利益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的,应当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校长授权的专门会议研究决定,并应当事先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七十五条 除开除学籍处分以外,给予学生处分一般应当设置 6 到 12 个月期限,到期按学校规定程序予以解除。解除处分后,学生获得表彰、奖励及其他权益,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第七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理、处分及解除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七十七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由学校退回其家庭所在地,户口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迁回原户籍地或者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章学生申诉第七十八条学校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由学校分管校领导、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纪检监察事、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和校法律顾问、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根据情况可临时增聘教育等方面专家及校内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制定学生申诉的具体办法,健全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与工作规则,提供必要条件,保证其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第七十九条学生对学校的处理或者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学校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书之日起 10 日内,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八十条

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 15 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限期内作出结论的,经学校负责人批准,可延长 15 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认为必要的,可以建议学校暂缓执行有关决定。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经复查,认为做出处理或者处分的事实、依据、程序等存在不当,可以作出建议撤销或变更的复查意见,要求相关职能部门予以研究,重新提交校长办公会或者专门会议作出决定。

第八十一条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 15 日内,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第八十二条自处理、处分或者复查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学生在申诉期内未提出申诉的视为放弃申诉,学校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八十三条处理、处分或者复查决定书未告知学生申诉期限的,申诉期限自学生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处理或者处分决定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 6 个月。第八十四条

学生认为学校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 41 号令)抵触的,可以向学校教育主管行政部门投诉。

第七章 附则

第八十五条 学校对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的管理,按照本规定执行。第八十六条 本规定自 2017 年 9 月 1日起施行。原《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同时废止。学校其他学

学校管理制度征求意见稿 篇5

(二)岗位职责

上编 岗位职责

一、校长职责

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全权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统一领导学校的行政工作、教学工作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校长的主要职责是:

1、领导组织教职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人事、总务和勤工俭学等工作,协调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力量,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3、负责制订与组织实施全校的工作计划,全面规划和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主持校长办公会议、行政会和校务会,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检查和总结工作。

4、负责组织和领导学校的教务工作,全面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改革试验,不断总结和推广教学先进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负责和组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经常与政教主任、班主任及有关人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内容、方法、规律等,不断改进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支持学校团总支、工会、少先队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发扬他们的积极作用,树立优良的校风。

6、抓好学校的艺术、体育、卫生和安全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文娱、体育活动。

7、管好用好学校的教育经费,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负责,组织勤工俭学活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职工福利。

8、加强学校干部的管理,妥善任免学校的干部和安排学校的人事,领导和组织教职工的政治、文化和业务学习,抓好教师的进修,考查干部、教工的工作,并进行奖惩,树立优良的教风和工作作风。

二、党总支书记职责

1、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在本校贯彻落实。

2、深入研究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3、维护和保证校长充分行使职权。

4、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校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研究党内外群众的思想政治状况,组织全校教职工的政治学习。

5、领导共青团、学校工会及其他群众组织,引导并支持他们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6、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学校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

7、负责做好党务工作,抓好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8、做好统战工作。

三、德育副校长职责

1、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学校德育管理规章制度,构筑德育工作网络,建立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立体化的格局。

2、制订学期思想教育工作计划,推动和检查计划落实,做好学期政治思想工作总结,负责组织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试验。

3、负责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了解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指导政教处把学生政治思想工作落到实处,并能准确把握动态,提出提高教育工作质量的意见。

4、领导政教处的工作,负责学生的政审工作。

5、指导团总支、少先队的工作,协调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6、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7、协助校长选聘政教处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负责对政教主任、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及政教处职员的考核工作。

四、教学副校长职责

1、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制订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并负责实施,使之不断完善、配套。

2、制订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教务处和教研室制订具体实施计划,并负责指导计划的实施和教学检查工作,做好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负责组织学校教学改革的试验。

3、协助校长做好教学人员的选聘工作。

4、领导教务处工作。

5、协助校长做好一年级新生和插班生的招收工作。

6、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和教研组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并进行质量分析,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意见及措施,并负责改进意见的实施。

7、指导和督促教务处建立教师的业务档案,指导和推动教师的业务进修活动,负责制订和修改各项教学工作制度。

8、协助校长选聘教务主任,指导教务主任对教研组长和本部门的职员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9、组织教师学习和贯彻国家有关教学指示、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制订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以保证教学计划的执行。

10、协助校长选配教研组长,指导教研组制订教研计划,领导各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11、全面掌握教师的思想、业务专长和教学水平,每学期、学年开学前,妥善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

12、对拟新调进的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向校长提出报告。

13、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每学期分年级召开学生座谈会一次,切实掌握教学第一手材料,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14、组织和领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试验,定期组织教师举行教学观摩课,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拟出以老带新方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5、协助校长提出图书、仪器、电化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设备添置计划,审批订书购物计划。

16、每学期、学年初向校长提出教学方面经费开支预算计划,报主管学校财经的副校长审批。

17、直接领导教务处。每学期考核教务处主任、副主任一次,做好记录,向校长报告考核结果。

18、管理审批学生的转出、转入、借读、退学等学籍工作。

19、接待各科教学检查活动和外单位教学方面的听课等活动。安排骨干教师的开门课向校内外开放。

五、财务副校长职责

1、指导总务处、勤管处制订和实施学校后期工作计划,建立和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和检查总务处、勤管处的工作,做好学校财务工作总结。

2、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各项制度,审查学校的经费预算,管好学校经费和设施。

3、负责学校的校舍和环境的基本建设及教学设施添置的计划和经费的筹措。负责学校食堂的管理,推动勤工俭学活动。

4、负责全校教职工的福利工作。

5、协助校长选聘总务处、勤管处主任。负责对总务处、勤管处主任的考核。指导总务主任、勤管处对财务部门的职员工作进行考核。

6、负责全校教职工的考核和职改工作。

六、艺体卫副校长职责

1、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学校艺体卫管理规章制度,构筑艺体卫工作网络,建立艺体卫工作队伍,形成艺体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立体化的格局。

2、领导和检查学校艺术、体育、卫生工作。

3、贯彻国家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协助校长认真制定学校艺术、体育、卫生工作计划,确立艺体卫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4、抓好教研组的建设,关心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政治思想的提高,创造学习、进修、研讨的机会和条件,关心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协调教务、政教、总务部门及团、队组织,为开展学校艺体卫工作提供时间、人员和财务等方面的保证。

6、发挥卫生室的作用,做好师生保健工作和日常卫生管理工作,抓好学生的健康教育。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组织好课间操和眼保健操。

7、深入教研组、卫生室,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检查各项工作的质量。

8、检查指导教研组完成艺术、体育成绩考核评定,组织艺术、体育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做好期末工作总结。

9、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艺术、体育教育研究活动,并力争各科教学渗透艺术、体育教育。组织好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

10、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组织和指导艺术、体育教育活动,组织和开展竞赛评比活动。

七、校长助理职责

校长助理是协助校长处理日常校务和协调各职能部门关系的,其岗位职责如下:

1、支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校长正确的集中统一指挥,保证校长工作目标的实现及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2、协助校长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令、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的指示和行政决议,了解、收集、掌握、分析执行情况,向校长提供报告和建议。

3、深入进行对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关心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生活,搞好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4、全面负责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负责学校宣传工作,办好校报,指导各有关部门做好工作。

5、负责贯彻落实校长办公会议和行政办公会议的决议。

6、负责起草学校综合性行政工作报告,决议以及以学校名义发布有关事项的布告通知。

7、负责对来校检查、视察、参观的上级领导和其他人员的接待工作。

8、对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处理学校日常对内、对外事务性工作,协助校长抓校风校纪管理。

9、在校长的领导下,起草、修改有关文件及会议材料,执行《公文处理实施细则》等有关公文规定,认真做好文书处理工作。

10、负责重大节日的宣传庆典的组织工作。

11、协助校长做好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教职工的考核工作。

八、工会主席职责

1、组织会员积极开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师德教育活动。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同心同德,办好学校。

2、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关心会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力所能及地解决会员实际困难。

3、维护和支持校长行使职权,积极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

4、在党总支领导下,主持工会委员会工作,组织召开教代会,执行教代会决议,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5、积极协助学校开办少儿艺术学校,增加学校的经济收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会员福利待遇。

6、具体负责有关教职工福利的安排工作。

7、负责全校的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好育龄妇女的孕检工作。

8、在党总支和行政的领导下,负责学校校务公开工作。

9、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主席不在岗时,副主席履行主席职责。

九、办公室主任职责

1、按照学校办公室职责范围,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加强办公室业务建设、督促检查各岗位职责的执行情况。

2、协助校长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安排全校的工作日程计划。协调各处室的工作。负责学校重大工作的文字记录工作。

3、在党总支和行政领导下,负责组织起草全校性的工作报告、总结、规划和决议等文件,负责全校公文的审核工作,做好文字综合和处理工作,把好文字关和政策关。

4、负责并组织安排全校各种会议、学习及重要活动,做好校党总支和学校各项决议、决定、通报、通知等的传达、贯彻及检查、督办落实工作。

5、负责全校教职工的考勤汇总和校务日志的记载等工作。

6、根据学校有关会议决定,组织草拟和发布通告、通知、会议纪要及其它文;及时处理各类上报下发、传阅的文件。搞好学校的统计,负责学校行政的各类报表,7、负责和指导学校外事、档案、统计、收发工作,组织接待来宾的参观访问和校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8、根据校领导的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党政各职能部门共同办理的综合性工作,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9、注意调查研究,掌握校内外信息,主动了解与全局有关的情况和问题,积极为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10、关心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会同党总支抓好办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11、领导图书室、阅览室、档案室、文印室的工作。

12、认真完成校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3、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主任不在岗时,副主任履行主任职责。

十、政教主任职责

在分管校长直接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负责组织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分管校长贯彻“小学德育大纲”,制订学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与阶段工作安排,并负责实施。

2、负责各项德育工作的布置、检查、考评,及时召开有关方面的工作会议,相互交流工作情况及动态。

3、参与选聘班主任工作。主动关心、指导班主任工作,定期召开会议, 布置阶段工作内容,听取班级情况汇报,研究学生思想动态,拟定教育措施,负责对班主任工作的检查、考评。

4、组织校级学生大型活动,注意把握方向,措施落实,精心安排学生的社会活动。指导班主任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会,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检查。

5、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树立“勤奋、健体、和谐、进取”的优良校风。平时对常规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评估,有结论。

6、抓好少先队、班委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培养干部自治、自理的独立工作能力,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

7、负责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先进班级的评选工作及布置学生操行评定工作,表扬和奖励优秀学生,批评犯错误的学生。

8、建立健全联系社会、家庭制度,负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9、了解并掌握全校教育管理秩序,协助处理学生之间的纠纷,调查了解事情真相,提出解决意见。

10、做好班级目标管理实施的检查、指导工作,并收集整理班级目标管理材料,完成班级档案的记录,向政务主任提供考评数据。并负责数据的统计、公布工作。

11、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12、负责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普法工作,抓好校内学生安全保卫工作。

13、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上述各项工作。主任不在岗时,副主任履行主任职责。

十一、教务主任工作职责

1、在分管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

2、制订学校教学工作具体实施计划和有关教学的规章制度,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建立正常教学秩序。

3、和政教处一起,协助校长选配好年级组长,并负责对各年级教学工作的布置、检查和考评。

4、协助分管校长选配好教研组长,督促教研组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活跃学校学术气氛。

5、制订学校教学改革方案,经学校审批后负责组织实施。

6、制订教学各环节的要求和标准,经常检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负责教学质量的评估。

7、负责教师业务的考核,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负责平时调课、临时代课的安排。并记录教师受表彰和获奖的情况。负责制订师资业务培训计划,注重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组织在职教师业务进修。

8、协助校长做好一年级新生和插班生的招收工作、负责审批学生转学、休学、退学、复学和结业、毕业。

9、领导实验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的工作。

10、负责组织学校各类考试工作,认真抓好考务工作。

11、领导和组织各学科的兴趣小组和竞赛活动。并负责学生各类获奖情况的登记、统计工作。

12、组织教学、教育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的确定、落实等工作,及时总结提高,拿出成果。

13、负责组织、指导教研组的公开课。督促、检查教师相互听课。负责教研组外出听课的联系工作和外来教学交流的接待工作。

14、抓好各类教学资科的收集、整理、交流、归档工作,建立资科信息交流网络。

15、副主任协助主任完成上述各项工作。主任不在岗时,副主任履行主任职责。

十二、总务主任工作职责

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贯彻勤俭办学原则,负责学校财务后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在分管校长的指导下,负责制订学校后勤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

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总务工作具体实施计划,经常进行检查。负责学校经费预算,并负责预算的实施。做好学期总务工作总结。

3、管好学校财会工作,督促会计、出纳及时结账,根据财务制度及学校有关规定把好审批关。

4、做好学生学杂费等收缴工作,在财务制度允许范围内,根据面向教学,为师生服务的原则,负责组织教学用品、课本的采购、供应和管理。合理使用经费,做好民主理财。

5、建立健全的学校财产总册和总账,对学校的财产做到家底清去向明,心中有数,分析审核资金使用效益,总结经验,提出建议。接受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财务清帐小组的检查和监督。

6、做好校舍安全检查和建设、维修、管理工作,建立并配合档案室管好校舍档案(学校现状平面图、分幢、分层解剖图、建筑图张、预算决算会审验收记录和土地房屋产权证)。

7、掌握学校设备情况,做到逐步完善和充实,督促检查有关处、室建立和健全固定财产附设账,按规定手续办理固定资产报废,做到账实相符。并负责校产的添置、登记、管理、检查及维修,督促师生执行校产的使用和保管制度,与师生签订校产保管合同。每学期组织二次以上的校产检查,并负责实施校产保管制度。

8、组织有关人员绿化校园,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整理校容,改善教学和学习环境。

9、管理好实物保管室、传达室,协助有关处室做好学校的卫生保健和安全保卫工作。

10、负责总务部门职工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所属职工的考察与奖惩。

十三、勤管处主任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勤工俭学管理学期和学年工作计划,并做好学期和学年总结工作。

2、勤俭节约,开源节流,积累资金,努力为改善办学条件、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服务,为改善教职工福利、教职工物质生活服务。

3、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和健康,办好师生食堂,保证生产卫生安全。

4、认真抓好学校食堂、经销店等的工作,科学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学校经济收入。

5、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建立健全勤工俭学财务制度。

6、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为学校增资创收。

7、组织和领导勤工俭学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学习。

8、科学合理地编制勤工俭学财务预算。

9、组织和领导勤工俭学人员做好阶段性、突击性工作,做好学校领导安排的临时性工作。

10、除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外,凡遇有重大事件或问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请示或汇报。

11、建立健全勤工俭学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勤工俭学管理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和量化考核办法,并负责执行落实。

12、在贯彻执行勤工俭学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过程中,既要以身作则,又要指导和帮助工作上有困难的同志搞好工作,还要大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始终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思想。

13、负责经销店面出租,租金收取工作。

十四、团总支书记工作职责

1、在校党总支领导下,全面负责学校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并负责制订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每学期的工作计划。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与领会形势要求, 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并认真考虑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中心工作上来,使学生思想工作始终富有生气,跟上形势。特别要搞好节日庆祝活动。

3、做好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及时贯彻执行学校各项工作意图和政教处一起完成学校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经常了解学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思想状况,汇报学校并提出团员的解决意见。

4、建设一个先进、优秀的团组织,发挥团员的先进作用,争取团的工作走在前面。团员在学校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5、维护团员的利益,听取团员的呼声,及时反馈到学校各有关方面,并配合解决。

6、搞好团的自身建设,办好校园电视台,普及团的基础知识。建立健全支部的建设。

7、指导少先队的活动,积极培养先进青年、优秀少先队员加入共青团组织。

8、建立一个有效率、工作作风好、多办实事的团总支。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布置、有检查。

十五、少先队总部辅导员职责

1、在学校党政领导下,在学校团总支的指导下,根据党总支和学校中心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

2、拟定少先队总部工作计划,帮助少先队大队委员会定好工作计划,组织开展队的活动和经常性的工作,并及时检查,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

3、主动向学校行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宣传少先队的性质、作用和任务,同他们密切合作,共同搞好少先队工作,坚决向一切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4、要经常了解各大、中队辅导员思想、工作情况,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讨论工作,交流经验,组织学习,随时检查。

5、积极协助政教处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6、协助校长组织课外、校外教育工作。

十六、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职责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协助政教处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理解、落实总队工作精神,结合少先大队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

3、围绕少先队工作发展和现实定专题开展研究工作。

4、帮助少先队员组建大队委员会,指导小干部自主完成队务。

5、不断完善建设活动阵地。

6、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设计新颖的活动方案。

7、定期组织辅导员和小干部培训。

8、落实“六个一”工作。即:一学期一份调查报告;一学期一次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一学期一次主题大队会;一年一篇工作论文;一个月三篇活动信息;一个月小结一次工作。

9、完成交办的其它任务。

十七、少先队中队辅导员职责

1、辅导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中队辅导员要团结全体队员,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引导队员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据少先队工作计划,结合中队实际制定中队活动计划。

3、热爱少先队事业,熟悉《章程》,帮助队员建立中队委员会。

4、培训、指导小干部,实现队员自主管理。

5、按照计划落实每次中队活动。

6、加强组织建设,指导队员完成任务。

7、向少先大队推荐大队干部候选人,六年级辅导员要向团总支推荐优秀队员要求他们积极进步,加入团组织。

8、与家长密切联系,搞好少先队的校外教育。

9、按时参加少先大队的活动,完成交办的任务。

10、完成交办的其它任务。

十八、年级组长工作职责

1、年级组长受校长委托,全面负责年级组的工作,是年级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要与分管领导定期召开年级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本年级的各项工作。

2、组织本年级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两全”方针。及时组织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研究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开学初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本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推动计划的落实,期末向学校写出工作总结报告。

4、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指导和督促班主任的工作,抓好校风和班风的建设,发现问题作及时处理。

5、组织本年级开展各种课余活动、文体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好本年级学生和家长的各种集会活动。

6、协助教务处做好编班、升留级、奖惩等学籍管理工作。

7、组织和领导好本年级的学生干部开展工作,配合少先队,开展好本年级少先队的活动。

8、配合政教处做好本年级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优秀班主任”工作。

9、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总结教育经验,提高教育工作水平,特别是帮助班主任提高班级工作水平。

10、协助教务处安排好教师的任课任务,遇有教师因故不能上课,及时指派本组教师代理。

11、认真执行学校各项决议,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关心本年级教师的思想、生活和身体健康,搞好教师的团结。

十九、教研组长职责

1、教研组长受校长委托,在教务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教研组的工作。

2、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和执行《课程标准》,妥善安排教学进度,切实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把好教学质量关。

3、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订本组具体的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每学期末向学校写出工作总结报告。

4、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确定教学研究课题,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推动教学改革。

5、组织好本组教师按教学要求每周搞好一次集体备课,研究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作业布置和课余辅导等。

6、积极组织和开展学生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和学科竞赛活动。

7、通过听课,听取学生反映等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督促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加强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协助学校考察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

8、领导和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校内外业务活动,通过业务学习、示范课,实验课,以老带新、学习外单位的教学经验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

9、协助教务处做好期中、期末质量检测的命题、评卷、质量分析工作,组织教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0、协助教务处、年级组长安排好教师的任课任务,遇有教师因故不能上课,及时指派本组教师代理。

11、协助教务处做好校内外兄弟单位的教学方面来访接待工作。

12、认真执行学校的各项决议,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关心教师的思想、生活、身体健康,搞好本组教师的团结。

二十、班主任职责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教育学生遵守“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每学期要根据学校和政教处的工作部署,制订好班务工作计划,并负责计划的实施。期末要做好班级工作总结。

3、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会同各科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4、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项劳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上好“两课两操”,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5、关心学生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6、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的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自治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7、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写好学生的操行评语和等级评定。

9、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处理本班学生的偶发事件。

10、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完成上述各项工作。班主任不在岗时,副班主任履行班主任职责。

二十一、教师工作职责

1、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守师德。

2、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及时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进行辅导,重视“拔尖”和“补差”工作,切实完成教学任务。

3、主动协助班主任搞好学生的管理,做好课堂的组织工作,对学生上课中出现的问题,应承担教育责任,并及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互通情况,不把问题推给班主任和学校。

4、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总结自已的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5、按时上课、下课,不迟到、不拖堂,未经教务处同意,不得随意停课、调课、加课、改课,上课期间不得无故离开课堂。

6、做好期中、期末和平时考查的命题及阅卷评分工作,搞好学期和学年总评,并向学校提出质量分折报告,每学期必须写出书面教学工作总结。

7、积极开展各种学科小组活动,承担科技辅导任务,音、体、美等老师还应组织辅导学生开展课外文娱、体育、美术、科技制作等活动,搞好各类竞赛工作。

8、爱护学生,教学相长。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

9、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互助,发扬协作精神,遇有教师因病因事请假,应主动帮助代课。

10、关心集体、爱护学校,积极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十二、会计工作职责

会计人员在总务主任领导下,认真切实做好后勤的内当家。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执行会计制度,及时做好记账、算账、报账工作。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如实地全面反映本校资金活动情况。

2、协助总务主任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核算和管理。对资金来龙去脉应清楚,心中有数。要严格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

3、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册、档案材料,及时整理、装订、保存,及时准确上报月报表。

4、做好借读费、店面租金等收支做账工作。

5、定期检查,分析费用开支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汇报,并提出处理建议。

6、做好教职工奖励、加班等计算、审查和编报工作。

7、负责全校的财产账,及时准确做好有关财产报表。

8、完成总务主任委办的其他工作。

二十三、出纳工作职责

出纳人员在总务主任领导下,负责学校的出纳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管好学校的现金和各种支票,并做好收付工作。

2、努力熟悉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仔细审核收付时的每一张单据凭证,做到经手的每一笔收付都应合标准,不合标准的不予报销。

3、认真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不得私自挪用,擅自出借,每天结账,对暂付的现金、支票要按规定催促有关人员报销、结账。

4、认真做好学校各项应收款工作,每月按时给教职工发放奖励、加班工资。

5、与有关人员一起做好学校的学杂费、借读费等收缴工作。

6、完成总务主任委办的临时性工作和本室卫生工作。

二十四、图书、阅览室管理员职责

1、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好图书出借、管理工作。积极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每月统计图书的出借情况,上报办公室。

2、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图书的采购工作,及时进行登记、分类、编目、上架并推荐给师生借阅。

3、认真执行学校图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妥善保藏图书、杂志等,防止丢失,做好防尘、防火、防潮、防蛀、防高温工作。每学期对藏书进行一次清查,并将情况上报办公室。

4、配合学校宣传工作,做好宣传橱窗的图片陈列等工作。

5、对待师生主动、热情、耐心和周到,通过师生接触及读者统计工作,了解师生需要,掌握阅读动向,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

6、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爱护图书教育。

7、忠于职守,严格上、下班制度,开放时间做到门开人在。

8、负责教师、学生、学校各科室报刊杂志的征订工作,积极做好师生的信件、邮件的管理工作。

二十五、实验室管理员(教师)职责

1、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标准》和教材。刻苦钻研业务,熟悉仪器,能维修一般仪器。

2、积极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学期初主动向有关教师了解实验计划,统一安排、及早准备,帮助教师准备实验仪器和组织分组实验,积极帮助课外小组活动。每学期向教务处书面汇报实验的开出情况。

3、严格执行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仪器的添置、验收、登记、领发、回收、清点、保管、维修保养和报废工作。

4、及时向有关教师介绍新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5、及时向教务处主任汇报仪器管理,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意见。

6、经常向师生进行爱护仪器,遵守管理制度的教育,制止一切违反操作规程和损坏仪器、浪费国家财产等不良行为发生。并具体负责有关追索、赔偿工作。

7、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工作。

二十六、电教工作人员职责

1、树立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逐步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努力在全校推广电化教学,协助教研组、教师用电教手段改进教学。每学期初要制订出电教工作计划,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电教指标。

2、督促检查教师按教材要求使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每月向教务处书面报告电教课的开出情况。

3、协同教师上好多媒体、录象、幻灯、语音等电教课,提前一天做好仪器设备、资料软件等准备工作,并负责有关技术咨询和电教器材使用的培训工作。

4、熟练掌握有关电教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及技术,能排除机件的一般故障。

5、熟悉与教学有关的软件,能适当制作必要的教学软件,向教师推广新软件。

6、认真做好设备软件的添置、验收、登记、回收、清点、保管、索赔等工作。设备和软件外借,须经分管校长批准。

7、每学期做一次工作总结,清点设备、软件,维修保养,结算经费,预报下学期开支,总结工作经验,并向教务处主任报告。

8、为师生复制教学录音磁带提供方便和服务,做好必要的对外接待工作。

9、保持工作场所的整洁,防火、防盗,做好保卫工作。

二十七、医疗保健员工作职责

1、关心学生的健康,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健康卡,经常向分管校长汇报学生的健康状况。

2、坚持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经常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耻辱的风尚,按时完成各种预防接种工作。

3、教育学生做好眼保健操,努力降低近视发病率。

4、负责全校的卫生检查工作,发动师生搞好学校的环境卫生。组织好各班卫生员每天对班级的卫生进行检查。定期公布各班的卫生情况。

5、切实做好偶发性的救护工作和学生疾病的防治工作。

6、及时采购药品,妥善保管药物。

7、配合学校积极宣传并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关心教工的健康状况,做好可能的医疗服务。

8、做好学生青春期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协助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工作条例。

10、开展卫生宣传教育,定期举行卫生讲座,做好对班级卫生员的培训工作。

十八、文印室工作人员职责

1、认真负责地打印学校各种资料和讲义,力求做到字迹清楚,布局合理,内容无误,打印及时,并做好保密工作。

2、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水平,妥善保养(并能一般维修)自己使用的工具。

3、节约用纸、蜡纸、油墨。打印、纸张等进出,须做好登记、签名、验收入册工作。

4、工作主动热情,严肃认真。上班时不擅离岗位,不干私活。外来文印加工,必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并结算收费。

二十九、体育器具保管员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体育室规章制度,遵守学校上下班制度,按时开放体育器具室。

2、清理、保管、维修好体育器具。分门别类、放置有序,常翻晒、修补,尽量延长使用时间,及时登记消耗(注明损坏时间、地点、班级、姓名、原因及处理意见),增添重要器具,做好登记、编号,建立体育器具实物账,做到账物相符。器具出借有登记,归还有注销,严防器具的流失。

3、经常与体育教师联系,按教学计划进度供给体育运动器具。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合理安排课外活动轮流使用的运动器具,按时出借收回。教育学生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问清情况酌情赔偿,不得向校外私人出借,外借及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收取租用折旧费。

4、每天打扫卫生一次,每学期接受总务处一至两次清点检查。

十、外勤、水电工职责

1、电工负责学生教学照明的供电工作,一定要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不得擅自离岗。

2、负责各处室组的灯光、电风扇、电炉、空调的检查、维修工作。做到线路设施规范,安装标准及时,确保教学用电。

3、注意有关用电设备器材的检查和维修。延长使用年限。每学期初和期中要全面检查线路、吊扇装置是否安全,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物品必须先交保管人员凭票验收、入库, 发票由验收人签名交有关领导审批后才可报销。

5、完成校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外勤工作。

十一、档案管理员职责

1、贯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具体负责学校档案的管理工作, 并对本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2、认真学习档案专业知识,熟悉室藏档案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档案的作用, 热情接待查阅人员,及时提供利用。

3、及时收集本校处理完毕的文件和学校活动形成的资料,认真做好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4、忠于职守,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保证档案的安全。

5、为学校办学提供各种档案材料。

6、完成学校委办的有关文档的临时性、突击性工作。

十二、实物保管员职责

1、负责师生日常工作、生活用品的有计划分发、保管。每月结算统计消耗情况,做到精打细算,修旧利废,坚持原则,维护制度。力争送货上门,并做好必要的宣传解释工作。

2、负责学校各种实物的验收、发放工作,建立收付帐,严格做好实物进出登记、签名、验收入册工作。每月汇总一次,学期末清理一次,年终大清理一次,做到帐物相符。

3、负责全校的办公用品保管工作。对新添置的办公用品、教具做好验收、编号、登帐工作,做到每学期清查一次,并负责处理办公用品的分配、调度、回收等事项。

4、配合政教处、总务处、班主任做好学校教室、实验室课桌凳的登记工作,经常检查使用情况。如有损坏,及时组织木工维修,及时查明赔偿,与有关部门合作进行爱护公物教育。

5、负责物品的翻晒工作,防止物品霉蛀。仓库保持整洁卫生,物品排放有序。

6、固定资产的增减,每季度汇总后交会计入帐。

7、服从处内统一安排,主动参加突击性工作,积极完成任务。

十三、采购员工作职责

1、不断钻研业务,逐步提高采购的业务水平,掌握国家的政策法令,了解市场行情。

2、负责学校需要的各种教学设备及各教学用品的采购和运输工作。

3、负责学校需用的各种办公用品的采购和运输工作。

4、负责学校基建和维修需用的各种材料的采购和运输工作。

5、负责学校师生需用的生活设备、生活物资的采购和运输工作。

6、负责其他方面需用的物资和用品的采购工作。

7、采购物品,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急用急买。采购物品,要勤跑多问,尽量做到物美价廉。必须按照规定的规格、型号、质量要求和数量采购。如买回物品规格型号不符、质量低劣、价格偏高、数量过多,均应采购员负责退还。

8、在采购工作中,决不搞不正之风,更不得以学校名义干不正当的事,不得收取任何回扣。

9、主动做好偶发性、临时性和突击性工作。

十四、传达室(门卫)人员职责

传达室门卫工作人员在政教处主任领导下,切实做好传达门卫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和治安保卫常识,服从学校政教处、总务处的领导。

2、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到人不离室,室中有人。

3、严格按作息时间准时开关校门。学生在校期间因特殊情况外出,必须验收班主任签发的证明。

4、做好来客的传呼、登记工作,对外单位来人要热情,要讲文明,讲礼貌。

5、树立爱校如家的思想,物资出校时,应严格查验出门手续,发现问题,立即扣留并向有关领导汇报。协助值日老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6、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校内秩序,对社会上闲散人员有权谢绝进校,对坏人坏事敢于展开斗争,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7、严格控制外来机动车辆进校行驶和停放。

8、保持门卫室整洁卫生,做好包干区的卫生工作。

9、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

十五、体育教练(教师)职责

1、搞好科学选材。招生选材是整个训练工作的第一步。因此,要严格选材,尽可能选那些思想品德好,勤奋学习,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素质符合某项运动选材标准的学生,经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测验,由体育组决定,把名单抄送教务处备查。

2、制定训练大纲和训练计划。每位教练员(教师)都必须制定多年、和阶段教学训练计划,并在训练实践中严肃、认真、全面地实施,定期检查,修订,同时要根据阶段计划认真制定课时计划。

3、努力实现训练的科学化。为使学生打好意志品质、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四项基本功,在掌握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运用各项科技新成果,使之与运动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训练的科学化。

4、保证训练时间。训练队每周必须保证10次以上训练,每次不得少于60分钟,年训练日要保证在200——250天。

5、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文化学习是学生的重点,文化学习成绩不好势必造成其他课程教师的不满,因此将给训练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应对受训学生的文化学习予以关注。

6、加强生活管理。要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顺利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饮水和早餐等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医疗、卫生、器材和场地使用的管理工作。建立各种制度,保证训练的顺利进行。

7、加强训练工作的考核。根据运动队的实际情况,对训练效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训练的各项指标(指标:即在训练计划中预定的目标);运动员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指标;各种基本技术参数;各阶段运动成绩的水平;参加比赛的专项成绩,等等。

8、建立健全运动员的学习、技术档案,做好运动员的技术分析和跟踪调查。

9、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格管理队伍,抓思想、抓作风、抓学习,对运动员的管理一定要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勤学苦练、坚忍不拔的精神。

十六、工会小组长职责

1、配合学校组织教职工参加政治学习和有关政治活动。

2、关心和了解小组成员的工作、思想、生活和家庭情况,注意做思想工作。

3、配合行政,动员教职工教书育人,优质服务,为人师表,搞好业务学习、安全教育和劳动保护,完成工作任务。

4、听取教职工对学校和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有关处室和学校工会反映,并督促做出答复。

5、参加同级行政核心有关会议,协助和支持组长做好工作,发挥纽带和群众监督作用。

6、关心教职工生活,尽可能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7、组织教职工开展文体活动。

8、发展会员,收缴会费。

9、做好学校工会布置的其它工作。

十七、园林工岗位职责

1、负责全校绿化工作,执行学校园林绿化的规划,遵守政府有关园林绿化的各项法规。

2、负责全校行道树木、花草的培养、修剪、浇水、施肥和管理维护工作。

3、有计划地栽植新树、养新花、种新草,更换被淘汰或死亡的树木花草,清除杂物,保持花坛、树木整洁卫生。

4、努力学习养花种树知识,精心培育幼苗,争取自种、自养,节约开支。

5、为学校重要会议的全场布置提供花木盆景,不得以学校的花木盆景送人情。

6、严格管理制度,对破坏花草树木的行为实行赔偿罚款制度。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篇6

物流企业成了“唐僧肉”

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围绕收费公路管理问题, 对2004年版《条例》提出了23条修改意见。那么, 物流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份征求意见稿的呢?

本刊记者采访的某物流公司车管部负责人认为, 修改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是一件好事, 但是不能把物流企业当做“唐僧肉”, 节假日免除过路费与物流业没有半点关系, 可是规定中通过延长收费年限方式给予收费公路补偿, 这让未享受政策优惠的物流企业来承担, 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 很是不公平啊!比如, 原本从北京到长春的公路运输, 路桥费成本每月为25.3%, 原本收费到期, 我们以为可以省去这项开支的, 但是现在这项物流成本没减反增。比如高速公路可按满足基本养护管理支出需求的原则收取通行费, 收费年限可按照公路的两个大修周期进行核准。我们北京的所有车队每月企业成本费用总支出为225万左右, 燃油费用为每月100万左右, 占到30%以上, 这样企业物流成本无形中都在增加。

即将上市的某物流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国外高速公路基本都不收费, 可是我们却拿它当做“摇钱树”, 而且国内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并不统一, 北方地区低, 南方地区高, 比如北方高速公路每公里收费1.1元左右, 而南方高速公路收费最高已经达到每公里2.5。同样是高速公路修路, 建设成本怎么会差距这么大。而路桥费没有办法抵扣, 也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我们呼吁路桥费也能够开增值税发票, 可以进行抵扣。特别是超载超限车辆的随意罚款也让物流企业难以接受。

中物联上报修改意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的国内的物流与采购综合行业管理组织, 对《征求意见稿》非常重视, 提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 并将其进行发布与上报。为了解该修改建议, 记者特意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贺登才及其他相关负责人。

2012年国务院下发《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 要求各省份针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在春节等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实行免费通行。《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第二款提出, 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 可通过延长收费年限等方式予以补偿。

对此, 贺登才告诉记者, 中物联多方听取物流企业的心声, 大家普遍认为该条款明显不合理。国家出台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带来的政策损失, 即使应予补偿, 也不应由使用者承担。特别是物流企业的货运车辆并没有享受到免费的优惠, 却也要承担延长收费年限的负担, 这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因此建议将《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实施免费政策给经营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响的, 由公共财政予以补偿, 具体补偿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或者取消免费政策, 删除此部分内容。

《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延续了2004年版《条例》对收费公路收费期限的规定, 并增加了第三款:“ (三) 高速公路因改建扩容增加投资需调整收费年限的, 可依据本条例有关规定重新核定。”中物联表示, 该条款没有明确是否可以突破收费公路最长收费期限, 也没有明确延长收费年限的核定方法和最终期限, 这将导致收费公路可以不断延长收费年限, 取消收费变得遥遥无期。对于收费公路权益转让, 第二十一条规定, “转让政府还贷公路权益中的收费权, 不得提高车辆通行费标准, 但可以申请延长收费期限, 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5年。”这也将导致政府还贷公路通过权益转让不断延长收费年限。而且, 《条例》第十四条第一和第二款, 已经明确规定了收费公路的收费期限, 并有最长不得超过“××年”的表述。在已经规定了“最长”的基础上还要延长, 是说不过去的。而因改建扩建和权益转让而延长收费年限的, 核算办法和最终期限的相关调整方案, 应纳入信息公开范围, 接受社会监督。

因此, 中物联建议第十四条第三款后增加:“具体核定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如超过收费期限, 政府还贷公路不得超过××年, 经营性公路不得超过××年”。建议第四十六条中增加“延长收费期限情况”作为信息公开项目。

针对《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新增第四款规定:“还贷、经营期满后, 除由公共财政承担养护费用的以外, 高速公路可按满足基本养护管理支出需求的原则收取通行费, 收费年限可按照公路的两个大修周期进行核准”, 中物联特举2008年《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用新增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的支出, 也就是说使用者已经通过缴纳燃油税的方式, 支付了公路的养护费用, 公路还贷、经营期满后的养护费不应再由使用者负担。因此, 建议删除第十四条新增第四款规定, 或明确“还贷、经营期满后, 高速公路养护费用由收取的燃油税中支出。”

《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维持2004年版《条例》, 继续鼓励收费公路“统贷统还”投融资模式, 并就此删除了第三十七条第二款“政府还贷公路在批准的收费期限届满前已经还清贷款、还清有偿集资款的, 必须终止收费”。中物联认为, “统贷统还”模式为解决省市公路建设资金缺口提供了思路, 但应加以限制和约束, 否则极易导致所有政府还贷收费公路都采取最长收费年限和最高收费标准, 并以各种理由超期收费。这种以“好路”补贴“差路”, 以“老路”补贴“新路”的办法不符合“谁使用、谁收费”的基本原则, 侵占了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 这种大包大揽的投融资模式混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不利于民间资本进入公路领域。因此, 建议删除第十一条第二款, 不作为鼓励条款。建议第十一条最后增加一款“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收费公路领域, 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议恢复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中物联直言, 目前, 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由各地制定, 导致水平差异较大, 不利于全国路网统一运营。《征求意见稿》第十六条虽然对两种收费公路收费标准的计算依据作了规定, 但是没有具体的计算方法, 不利于规范各地标准的制定。为维护路网统一运营、建议国家上收公路收费标准制定和调整的权限, 并提议第十六条最后增加一款:“收费公路的收费标准制定和调整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最后, 中物联表示, 2011年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 从最后公布的调研数据看, 收费公路还贷比例低, 资金被大量挪用, 成为地方预算外资金的重要来源。主要原因是收费公路收支和还贷情况不公开, 缺乏社会监督, 这是公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征求意见稿》关于公路收支情况基本延续了2004年版《条例》规定, 仅在信息公开部分将“通行费收支情况”列入向社会公布范围, 信息公开的范围还不够全面, 社会监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行政惩罚机制有待强化。建议将第四十六条修改为:“收费公路及收费站名称、收费单位、收费标准、收费期限、通行费收支、延长收费期限以及养护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信息应当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价格听证制度和价格审计制度, 接受社会监督。收费公路信息公开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制定。”建议在法律责任部分增加一款“收费公路管理实施地方领导人负责制, 公路收支情况纳入年度审计。”

上一篇:PS合成唯美水墨人物签名下一篇:抚宁县中医院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