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使用管理规定

2024-08-05

资质使用管理规定(通用9篇)

资质使用管理规定 篇1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管理规定

资质晋级申请单位还需提交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第十条 申请单位应当首先申请乙级资质,取得乙级资质证书3年后,方可提出资质晋级申请。

第十一条 资质申请材料在申报前,应当按隶属关系由申报单位直接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第十二条 资质申请材料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的资质申请材料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后,报国家海洋局审批。

第十三条 国家海洋局组织成立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审定委员会,定期召开资质审定会议,评审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申请。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申请经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国家海洋局审批,颁发《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单位持有。

第十四条 国家海洋局或者国家海洋局委托的技术单位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海域使用论证资质业务培训班。

资质单位或者资质申请单位应当组织参与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技术人员参加培训,领取培训证书。培训证书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过后,应当重新参加培训。

第四章 资质年审

第十五条 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实行年审制度。

国家海洋局或者国家海洋局委托的机关(以下简称年审机关)负责每年定期审查资质单位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是否存在论证质量问题,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等。

第十六条 资质单位应当在每年3月份向年审机关提交以下年审材料:

(一)海域使用论证资质年审表;

(二)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正、副本;

(三)当年完成的海域使用论证项目名录及评审意见复印件;

(四)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五)海域使用论证资质业务培训证书复印件;

(六)其他涉及资质等级标准的变动情况及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年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年审材料进行审查,并根据需要对提交年审材料的资质单位进行实地调查,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年审结论。

第十八条 资质单位符合资质等级标准,没有论证质量问题,没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年审结论为合格。

资质单位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有1项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或者出现较轻的论证质量问题,没有造成严重损失的,年审结论为基本合格。

资质单位连续两年基本合格,或者技术力量、仪器设备、管理水平有2项或者2项以上未达到资质等级标准,或者出现重大论证质量问题,造成严重损失的,或者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年审结论为不合格。

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予以降低资质等级处罚的行为,年审中不再重复追究。

第十九条 年审结论不合格的,由国家海洋局给予暂停执业、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理。

第二十条 在每年3月31日前,没有参加年审的资质单位,其资质证书自行失效,且1年内不得申请海域使用论证资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应当注明承担单位、资质证书等级和编号,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字。

第二十二条 资质单位应当对论证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遗失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资质单位应当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并到国家海洋局办理补发手续。

第二十四条 资质单位变更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或者破产、倒闭、撤销、歇业等,应当在30日内,到国家海洋局办理证书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扣压、没收《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

第二十六条 资质证书失效后,由原资质单位在30日内上缴国家海洋局。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所称资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以下内容:

(一)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取得资质证书;

(二)越级或超越证书规定范围承担论证项目;

(三)涂改、伪造、出借、转让资质证书,或者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担论证项目;

(四)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造成论证报告失实;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有上述行为之一的,由国家海洋局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者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吊销资质证书的单位,自吊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海域使用论证资质。

第二十八条 无证、或者借用他人资质证书,违法承担海域使用论证项目的,其论证报告无效,由国家海洋局没收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论证报告质量低劣或者失实,给国家或者用户造成损失的,资质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赔偿。

第三十条 从事资质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资质审批和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规定由国家海洋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9年国家海洋局颁布《海域使用可行性论证资格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资质使用管理规定 篇2

信息系统服务是以满足企业和机构的业务发展所带来的信息化需求为目的, 基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理念而提供的专业信息技术咨询、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工作。其中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是信息系统服务的前端环节, 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解决方案。而根据信息化建设方案选择合适的软硬件产品搭建信息化平台, 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进行软件和应用开发, 以及系统建成后的长期维护和升级换代等, 属于信息系统服务的中间及下游环节, 是信息系统服务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覆盖了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系统深入到社会各阶层。这些年来, 我国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方面也相应取得了巨大成绩, 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 信息系统服务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主要有:

(1) 系统质量不能满足应用的基本需求;

(2) 工程进度拖后延期;

(3) 项目资金使用不合理或严重超出预算;

(4) 项目文档不全甚至严重缺失;

(5)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业务需求一变再变;

(6)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推诿现象;

(7) 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和隐患;

(8) 重硬件轻软件, 重开发轻维护, 重建设轻使用。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着信息化建设进程, 甚至产生了令人痛心的豆腐渣工程。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1) 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乱系统集成市场;

(2) 部分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

(3) 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4) 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对信息系统服务的引导和管理, 逐渐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刻不容缓的大事,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 形成我国自己的信息服务管理体系。

2 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的内容

我国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和领导机构, 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问题予以密切关注并且逐步采取了有效措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地方政府的信息产业及信息化主管部门也积极参与并且发挥创造性,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投资、质量、进度及效果各方面处于良好的可控状态, 在针对出现的问题不断采取相应措施的探索过程中, 逐步形成了我国的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目前, 我国在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上主要有如下的管理内容:

(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管理;

(2) 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

(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3 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的推进

我国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体系的形成, 可以说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产生的, 在此对我国现行几种信息系统服务资质认证管理内容的形成和推进过程进行梳理。

3.1 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3.1.1 推荐优秀系统集成商

针对1993年以后开展“金”系列工程中出现的少数单位鱼目混珠、搅乱信息系统集成市场的问题, 1996年7月, 由原电子工业部“金”系列工程办公室主办开展了“全国优秀系统集成商推荐活动”。这次共评选出内资优秀系统集成企业、外资优秀系统集成企业、技术最强系统集成企业、最佳增值服务系统集成企业、最受用户欢迎系统集成企业、最佳经营系统集成企业、最佳售后服务系统集成企业七大类40家优秀系统集成企业, 共收集这些公司及另外一些公司的系统集成案例125个。这次活动架起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桥梁, 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选择承建单位创造了条件, 为产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也为后来开展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认证工作积累了经验。

3.1.2 对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进行资质认证

1998年原信息产业部成立后, 便开始酝酿推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 并将其列为1999年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将近一年的调查研究、文件起草等筹备过程, 1999年11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 (信部规[1999]1047号文, 简称1047号文) , 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1047号文明确界定: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指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和网络系统工程的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 包括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四级。

与此同时,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试行) 》也已完成起草工作, 并且在首批申请资质的21个企业中试行, 经修改后于2000年9月发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的通知》信部规[2000]821号文 (简称821号文) 。

经过三年多的评审实践证明, 821号文所发布的等级条件是切实可行的。但是, 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需要对821号文规定的等级条件进行相应调整。为此, 原信息产业部于2003年10月颁布了《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修订版) 的通知》 (信部规[2003]440号文, 简称440号文) 。

自2000年9月11日公布首批获得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名单 (共21家企业) 开始, 至2011年上半年, 已有3 742家企业获得相应资质证书, 其中:一级239家;二级588家;三级2 309家;四级606家。

3.1.3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成果

(1) 认证工作及结果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同, 例如:

2000年12月28日发布的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67号) 第十条规定:“未经资质认证的单位, 不得承揽或者以其他单位名义承揽信息化工程”;第十一条规定:“建设单位不得将信息化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等级的单位”。

2001年9月12日, 国家保密局发出的《关于印发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 的通知》中, 把“具有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证书》 (一级或二级) ”作为“涉密系统集成单位”的必要条件。

2002年9月18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通知》 (国办发[2002]47号文) 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在该行动纲要中要求:“对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实行招标制、工程监理制, 承担单位实行资质认证”;而且, 行动纲要明确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 用于购买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总投资的30%”。这就进一步加大了821号文中关于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关于“软件费用应占工程项目总值的30%以上”这一要求的贯彻力度。

现在, 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已成为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在选择承建单位时的重要依据, 或者说成为系统集成企业承揽信息系统工程特别是重大信息系统工程的必要条件。

(2) 资质认证过程中要对企业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的人员队伍、环境设备、质保体系、服务体系、培训体系、软件成果及所占比例、注册资本及财务状况、营业规模及业绩、项目质量、单位信誉等各方面进行严格审查, 还要进行每年一次监督检查、现场抽查、每三年一次换证等监督工作。这一方面使系统集成企业受到严格的社会监督, 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3) 有效地规范了信息系统集成市场, 使皮包商钻空子和搅乱市场秩序的状况得到控制。

(4)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显著提高。

(5) 对于广大用户为支持软件与系统集成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起到引导作用。例如, 过去普遍重视硬件轻视软件, 现在逐步提高了对软件价值、系统集成价值和服务价值的认识。

3.2 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建设单位, 不仅关心信息系统承建单位的资质等级, 还关心企业最终委派哪些人投入到该项目, 特别是由哪一位出任项目经理。因为, 有可能项目承包单位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 但是, 由于各种原因, 没能把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人员安排到项目中。尤其需要强调的是, 如果项目经理不够格, 用户还是难于对该项目的完成建立信心, 当然也难于对承建单位放心满意。所以, 实行项目经理制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深入开展的必然结果, 是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的必要措施。

为此, 原信息产业部从2001年初就开始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制进行调研和相关文件起草的工作。2001年8月, 举办了软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研讨会, 并且出版了《软件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文集》。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对加快推进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制度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2年8月28日, 原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发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信部规[2002]382号文, 简称为《项目经理管理办法》) , 决定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项目经理管理办法》首先界定了项目经理的含义, 指出: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业务的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的代表人, 是受系统集成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托对系统集成项目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

《项目经理管理办法》将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分为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和资深项目经理三个级别, 并且分别列出了这三个级别的评定条件。并对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的职责和职业范围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其资质的申请及审批流程做出了明确规定, 并且就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的监督管理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具体规定。

为进一步规范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和高级项目经理人员的资质评定及相关管理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7年12月7日颁发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高级项目经理资质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信计资[2007]8号文) , 2008年6月3日补充颁发了《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资质申报的补充通知》 (信计资[2008]7号文) , 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 申报高级项目经理资质, 原需提交高级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 现改为须提交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证书——《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从2008年5月30日起, 申报项目经理资质, 原需提交项目经理培训合格证, 现改为须提交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证书——《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3.3 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3.3.1 在实施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以质量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管理工作是由三方—建设单位 (主建方) 、集成单位 (承建单位) 和监理单位—分工合作实施的。这三方的能力和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等。1999年, 原信息产业部开始酝酿推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同时, 也明确地把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有关筹备工作作为1999年的重点工作。但是, 考虑到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不仅对提高系统集成企业的核心能力、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 而且是实施工程监理制的一项基础性、前提性工作, 于是原信息产业部还是从行业自律入手, 首先抓好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的实施。

系统工程监理与系统集成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业务, 所以, 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与系统集成资质管理有很大差别。例如, 当1999年筹划推行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制度时, 我国的系统集成业已经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并且正在迅速成长的行业, 而当时我国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说还没有真正形成, 我们在筹划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的同时也肩负着培育这个行业的艰巨任务, 这就决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管理的难度较大;但是, 另一方面, 只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 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就能使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这个行业在它起步和发育成长期就处在规范化的良好的环境中。

3.3.2 确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体系框架

在进行了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和文件起草等项工作之后, 原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11月28日发出《关于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信部信[2002]570号) 。该暂行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确保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原信息产业部主要职责是: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的职能, 加强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行业管理。该暂行规定:初步确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体系的框架。

原信息产业部2003年3月26日发出《关于印发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 的通知》 (信部信[2003]142号文) , 所发布的这两个管理办法与信部信[2002]570号文相配套, 自此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开始驶入规范健康发展的轨道。

3.3.3 发布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条件

信部信[2003]142号文件所发布的《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的“第二章资质等级条件”, 阐明了甲、乙、丙各级监理单位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对于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为了使监理企业资质认证更具可操作性, 使监理企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和更具体的奋斗目标和促进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原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于2004年5月11日发出《关于印发<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评定条件 (试行) >的通知》 (信计资[2004]010号文) 。010号文件从综合条件、业绩、监理能力、人才实力四个方面共计18条描述了甲、乙级监理企业的等级条件;对于丙级监理企业, 其条件虽然也覆盖了上述四个方面, 但简化为10条。

但是, 鉴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申请监理资质的企业与《评定条件》的要求尚存一定差距, 为使这项工作稳步推进, 经原信息产业部资质认证管理委员会的同意, 2004年5月11日, 又发布了《关于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评审中设立临时资质的通知》 (信计资[2004]011号) , 决定设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临时资质进行过渡。申请省市临时资质, 按照丙级资质申请审批程序办理;申请部临时资质, 按照甲、乙级资质申请审批程序办理。对于临时资质的评审和审批原则上依据《评定条件》, 对其中部分条件在评审时适当进行了放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是加强“引导、规范、监管、服务”, 而信息系统工程的突出特点是投资和风险都很巨大, 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合理规范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但是,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制度需要与时俱进, 同时也要考虑发挥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力量, 因此, 研究与探讨国际上IT治理与管理的先进经验,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工程监审制度, 规范信息化建设市场的秩序, 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 降低风险, 提高信息系统工程的效率与效益, 培育高素质的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 是加快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铁路货车资质管理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铁路货车;资质;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推入,铁路货车工业对于我国铁路运输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相应的铁路货车的管理也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其中资质管理是铁路货车管理中一个重要方面。

一、铁路货车资质管理现状

(一)资质标准较为陈旧,资质门槛较低

首先,目前很铁路货车的制造厂家较多,不同厂家在规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厂家在注册资金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例如四级资质的厂家只需要100万元就能进行生产注册。其次,由于铁路货车制造的特殊性,相应的高级管理人才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但是一些铁路资质管理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个人素质上很难满足要求。

(二)各地铁路货车缺乏统一的管理

由于我国铁路运输按照分段进行管理,各个省份在铁路货车的制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在技术标准还是在运行管理上都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导致了各地铁路货车的资质管理非常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外地企业的资质核定和管理往往和本地政策相冲突,导致了在实际生产和制造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矛盾,其次目前的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有利于外商的投资,而外商的投资需要相应的法律自持,往往给资质管理的实用性带来了冲击。

(三)资质管理方式较为单调,动态管理、信誉管理相对缺乏

目前行政主管部门都是采用资质年检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这种监督体制本身缺乏科学性。这种管理体制不利于解决在实际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现场问题,因此无论是国家的年检还是地方的年检,在资质检查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甚至资质年检和动态管理完全没有关系,对于企业的信用管理完全做不到把握,企业的资质检查几乎无法和现场检查相结合,导致了企业在信用评估无法开展,因此资质管理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企业。

二、提高铁路货车资质管理措施

(一)资质核定、资质升级实行专家预审、公开公示

根据我国相应的行政许可相关的法律,相应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对资质核定、资质升级的材料需要聘请相关的专家进行核实,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公示。专家的评审时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的范围内,但是申请人有权知道专家评审需要的时间。另外,在进行资质核定、升级评定出相应的结果后,其结果需要对社会进行公示。如果在公示期间,有群众或者相关的部门发现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的企业,不予进行升级,并做出相应的惩罚。

(二)加强资质的动态管理

对铁路货车企业进行日常的动态管理是今后资质管理的趋势,目前对企业动态管理依然存在人员不够,资金不够等问题,但是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尽量的实现铁路货车企业的动态管理。笔者认为,动态管理的形式较多,例如资质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的对企业的报表、项目手册、信誉度和现场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突击检查。铁路货车生产企业必须定期的向资质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报表、项目手册以及信用文件等等,资质管理的主管部门针对企业的生产现状进行评定,如果符合相应的业绩和信用情况,可以向社会进行公示,如果不符合相应的实际情况,取消企业资质升级的资格。

(三)妥善解决吊销资质企业的遗留问题

为了解决被吊销的铁路货车资质企业留下的问题,需要保证在铁路货车企业运行完毕以后,将其处罚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另外,针对铁路货车企业而言,如果高级管理人员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违法或者是违规经营现象时,不能忽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惩罚。为了行业能够更长远的发展,对于吊销资质的铁路货车生产企业,相应的企业人员,主要包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不能进入本行业当担高级管理人员,从而提升行业内的信誉,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货车生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已经备受重视,针对目前在资质标准较低,各个地方标准存在不统一以及管理相对较为被动的现状本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提高铁路货车资质管理的措施进行介绍,目的是提升铁路或者资质管理质量,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娥.铁路危险货物自备罐车安全运输条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吴天园.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国内铁路货车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3]朱自海,陈雷.铁路货车提速暨120km/h提速改造技术研究与实施[J].铁道车辆,2006.

[4]陈雷.谈铁路货车各级规章的编制思路和构成[J].铁道车辆,2012,04.

[5]贾翠娟.第三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物流公司运营管理与投资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资质使用管理规定 篇4

【实施日期】2004/03/24【颁布单位】建办市[2004]18号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规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总后基建营房部工程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行业协会、中央管理企业:

按照《关于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单位资质换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建设[2001]18号)和《关于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换证工作的补充通知》(建设[2001]179号)的有关规定,从2001年底,我部按照新的资质标准对原具有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证书(不包括专项工程设计证书)的企业审核换证,对符合标准的企业核发了新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证书(竖版,证书编号为六位)。目前,换证工作已经结束。现将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原有旧资质证书有关使用效力问题通知如下:

一、自2004年5月1日起,原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勘察证书、工程设计证书(横版,证书编号为七位)一律失效,停止使用。

二、自2004年5月1日起,除建筑装饰、建筑智能化、轻型房屋钢结构、建筑幕墙、消防设施、环境工程六个专项工程设计证书外,其他专项工程设计证书一律失效,停止使用。

三、1998年以前,我部曾批准了少量从事特定行业设计活动的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并颁发了工程设计证书或专项工程设计证书(横版)。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经研究决定,自2004年5月1日起,所有原试点单位具有的旧工程设计证书、专项工程设计证书(横版)一律失效,停止使用。

请你们对本地区、本部门及本单位所属企业是否仍有旧工程勘察设计证书的情况进行核查,并于2004年5月20日前收回所属企业已失效的旧资质证书上交原发证机关处理。本通知颁发后,企业仍持失效的旧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证书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一经发现,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办公厅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篇5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发布时间: 2004.11.25 20:54:45】

测绘资质管理规定

(1995年1月14日国家测绘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测绘资格审查认证管理规定》,同日以国家测绘局第1号令发布;2000年8月8日国家测绘局常务会议修订通过《测绘资格审查认证管理规定》,同日以国家测绘局第8号令发布;2004年2月5日国家测绘局局务会议修订通过《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同年2月16日以国测法字[2004]4号发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规范测绘资质管理,维护测绘市场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从事测绘活动的单位,必须取得《测绘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测绘活动。

第三条 测绘资质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其中,甲级测绘资质包括甲(特)级和甲级。

各等级测绘资质的具体条件和作业限额由《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见附件)。

第四条 测绘资质审查实行分级管理。

国家测绘局为甲级测绘资质审查机关,负责甲级测绘资质的受理、审查和颁发《测绘资质证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为乙、丙、丁级测绘资质审查机关,负责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的受理、审查和颁发《测绘资质证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委托市(地)级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申请的受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测绘资质的监督和管理。

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军事测绘单位的测绘资质审查。

第五条

测绘业务划分为: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海洋测绘(含港口和内陆水域测量)。

第六条 申请测绘资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中规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有《测绘资质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相应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三)有健全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四)独立的法人单位,并有固定的住所。

第七条

申请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国家测绘局提出申请,也可以由申请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申请转报国家测绘局。

申请乙、丙、丁级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向申请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也可以由申请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市(地)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将其申请转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第八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一)符合国家测绘局规定样式的《测绘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三)法定代表人的简历及任命或聘任文件;

(四)符合规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证书、任命或聘用文件、合同、毕业证书、身份证;

(五)当年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名册;

(六)符合规定数量的仪器设备的证明材料;

(七)测绘技术、质量保证体系和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的证明文件;

(八)单位住所证明;

(九)可以反映本单位技术水平的测绘成果证明材料;

(十)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其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受理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或者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其申请。否则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对申请单位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由测绘资质审查机关或其委托的下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核查。

第十二条

对申请测绘资质的单位,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测绘资质审查机关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

申请单位符合法定条件的,测绘资质审查机关应当作出予以批准的书面决定,并于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测绘资质证书》。

测绘资质审查机关作出不予批准的决定,应当向申请单位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测绘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其式样由国家测绘局统一规定,正、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测绘资质证书》编号形式为:等级+测资字+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号+顺序号。

第十四条

《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满30日前,测绘单位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期申请,依照本规定办理测绘资质延期手续。

第十五条 测绘单位自取得《测绘资质证书》之日起,一般2年后方可申请升级。新成立测绘单位初次申请测绘资质,一般不能申请甲级测绘资质。

第十六条 测绘单位申请升级或变更业务范围的,依照本规定重新办理资质审查手续。

申请升级的测绘单位在申请之日前2年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批准升级和增加测绘业务范围:

(一)采用不正当手段承接测绘项目的;

(二)将承接的测绘项目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三)测绘成果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失且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十七条

测绘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等,应当在变更后的3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更换《测绘资质证书》,并提交有关的变更文件,由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测绘单位在领取新的《测绘资质证书》的同时,须将原《测绘资质证书》交回发证机关。

第十八条 申请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测绘资质的,应当予以撤销,并依法给予处罚,并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测绘资质。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测绘资质发证机关或者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测绘资质审查决定:

(一)测绘资质发证机关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测绘资质审查决定的;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测绘资质审查决定的;

(三)违反测绘资质审查程序作出审查决定的;

(四)依法可以撤销测绘资质审查决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应当注销《测绘资质证书》:

(一)《测绘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测绘单位依法终止的;

(三)测绘资质审查决定依法被撤销、撤回的;

(四)《测绘资质证书》依法被吊销的;

(五)测绘单位在2年内未承担测绘项目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测绘资质证书》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任何部门、任何地方不得对已经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重复进行测绘资质审查发证。

已经取得《测绘资质证书》的单位不得在当地或者异地重复申请《测绘资质证书》。

第二十二条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测绘资质监督制度,履行监督责任。上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测绘资质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测绘单位遗失《测绘资质证书》,应当及时向发证机关报告并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

第二十四条 测绘单位从事测绘活动违反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测绘资质管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

人防监理资质管理规定 篇6

(一)制定全国人防工程监理的政策法规;

(二)组织编制人防工程监理标准规范;

(三)负责全国人防工程和其他人防防护设施监理甲级许可资质的监督管理;

(四)组织检查人防工程监理各项政策法规执行情况;

(五)组织开展人防工程监理技术人员职业培训;

(六)建立健全许可资质档案管理制度;

(七)建立许可企业诚信评价评估办法及指标体系,并组织指导实施;

(八)建立向社会公布取得许可资质的企业情况制度。

第二十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人防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人防工程监理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人防工程监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人防工程和其他人防防护设施监理乙级和丙级许可资质的监督管理;

(三)组织开展企业日常监督检查、量化考核和资质年检,发现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企业,要依法依规处理。

第二十七条 地市级人防主管部门按照国家人防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本行政区域人防工程监理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防主管部门有关人防工程监理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二)负责本行政区域人防工程监理的监督检查;

(三)负责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防主管部门报告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第二十八条 人防协会根据人防主管部门的授权或委托,分别履行人防工程监理监督相关职能任务,主要包括:

(一)协助开展人防工程监理专业培训;

(二)协助开展企业诚信评估工作;

(三)协助开展人防工程监理监督检查;

(四)完成人防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九条 人防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人防工程和其他人防防护设施监理许可资质证书、注册执业人员的注册执业证书,有关工程监理业务的文档,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文件;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进行检查,查阅相关资料;

(三)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及有关标准规范的行为;

(四)记录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 人防工程监理资质实行年检制度。资质年检的主要内容:检查企业资质条件是否符合资质等级标准,检查企业市场行为是否规范,抽查企业监理过的工程有无质量问题,听取建设单位意见等。年检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不合格的取消其监理资质。

(一)合格

1.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资质年检合格;

2.符合本办法第五、六、七条规定;

3.监理企业无违法违规监理行为。

(二)不合格

1.房屋建筑工程监理资质年检不合格;

2.人防工程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低于资质等级标准;

3.监理企业有违法违规监理行为。

第三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防主管部门在收到人防工程监理单位年检资料后,对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年检作出结论,并在《人防工程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副本的年检记录栏内注记。

第三十二条 人防工程监理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一经发现,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许可资质。

第三十三条 人防主管部门按照权限对申请注销许可资质的监理单位,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并对外公示。

第三十四条 人防主管部门应掌握监理单位信用档案信息,对监理单位受到处理、处罚等情况作为不良行为记入其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示。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优化措施 篇7

一、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一) 资质管理有助于优化建筑企业自身结构

近年来, 虽然建筑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但是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建筑企业仍然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 生存发展举步维艰。究其原因, 是某些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所能够承揽的业务范围十分有限, 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通过资质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打破行业壁垒, 改变当前单一平板型的业务结构, 从而不断扩大企业业务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1]。

(二) 资质管理有助于提高建筑综合竞争实力

虽然资质代表的是建筑企业的能力和资格, 但是在划分资质等级时不能仅仅考虑这一个因素, 应当将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同时列入参考范围, 这样才能对建筑企业资质作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建筑企业在承接工程时, 资质成为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代表,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通过资质管理可以促使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标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信誉度, 从而获得更高等级的资质[2]。因此, 资质管理是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提升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建议

广大建筑企业在意识到资质管理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之后, 下一步就是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优化资质管理, 不断提高资质管理水平。本文将从资质类别、服务范围、信用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以期为建筑企业资质管理优化提供参考。

(一) 合并资质类别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3]按照施工性质及技术特点将建筑施工承包企业划分为十二个资质类别, 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等、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等。《规定》中过于细致的资质划分办法不仅给建筑企业资质认定带来了困难, 而且还直接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因此, 应当对现有的资质类别进行适当的合并, 降低建筑企业的准入门槛, 为企业自主选择承揽工程业务创造更多的空间, 从而不断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资质类别的合并有助于实现建筑施工市场的公平竞争, 避免因政府的强制性规定造成不平等现象, 使企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此外, 一些资质等级较高的建筑企业仍可充分发挥其优势, 避免出现不同资质等级企业过分竞争的情况。合并资质类别对低等级资质企业来讲具有鼓舞激励作用, 可以充分激发其竞争、创新意识, 最终实现整个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

(二) 扩大服务范围

我国目前的资质管理模式仍然以政府主导为主, 政府在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都有干预及管理权力。政府主管部门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出发制定了严格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 这种情况限制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使某些建筑企业被排斥在准入门槛之外[4]。市场竞争应当是公平、公正的, 不应当为了保护某一方的利益而随意抬高门槛, 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获得竞争机会。建筑企业之间的壁垒不应当由政府部门强制催生, 而应当由市场自身调节功能产生, 因此, 政府不应当以行政手段进行过度的干预和划分, 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不断降低市场准入标准, 鼓励企业扩大业务服务范围。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第二大产业, 应当跳出第二产业的格局限制, 将业务范围伸向其他产业领域。第三产业即不生产物质产品的服务业, 与第一、第二产业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建筑企业应当抓住市场机遇, 努力向第三产业进军, 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在扩大服务范围的同时尽快实现现代化建筑企业转型[5]。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帮助建筑企业联合其他产业发挥竞争优势, 在经营好主业的基础上拓宽服务范围, 向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行业挺进, 从而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三) 强化信用和品牌建设

建筑企业的信用建设离不开政府、企业自身、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努力,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政府主管部门作为主体应当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宣传和统一的管理, 此外, 还需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法制监督和管理。建筑企业的信用建设管理可以参考银行信用体系, 合理划分企业信用等级并在互联网平台上统一公示, 以此督促企业不断强化自身信用建设。对于出现信用问题的建筑企业也应当加强惩戒, 督促其尽快整改, 最终实现建筑企业的规范和信息化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行业有一个良好的秩序, 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品牌作为建筑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市场竞争的一部分, 知名品牌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建筑企业应当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形象, 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关键是诚实守信, 途径是强化信用建设, 由此可见, 信用和品牌建设不仅是提高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更是实现企业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结语:

建筑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才能有效应当激烈的市场竞争, 资质作为企业实力的一种表现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建筑企业自身, 都应当意识到资质管理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强化资质管理, 提高资质管理水平,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这样才能使整个建筑行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秋明.如何优化建筑业资质结构——山西省建筑企业资质结构状况调查[J].施工企业管理, 2013, 02:78-80.

[2]孙申基, 刘科军.要与时俱进地搞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浅谈学习2007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体会[J].甘肃科技, 2013, 01:88-92.

[3]刘哲生.建筑劳务企业资质及从业资格的思考与修订建议——基于建筑业和劳务企业发展的视角[J].建筑经济, 2013, 03:5-8.

[4]李百吉, 郭正权.中国建筑业市场发展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基于SCP范式视角的中国市场建筑业发展现状与优化措施研究[J].前沿, 2010, 19:81-85.

以“特级资质”为目标 篇8

近年来,我们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统计保障体系,有效地满足了方方面面的數据需求,统计工作也因此获得了从企业管理层到政府统计部门的认可,曾荣获2009~2010年度房山区“标兵统计单位”称号。笔者对我单位开展统计工作的经验试做总结,希望对广大企业同仁有所帮助。

完善工作体系,畅通统计渠道

中铁建工集团下属包含多个子、分公司,所有子、分公司又分为若干个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公司、机械加工公司、物资公司等单位,每个施工企业下面还有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不等的项目部,管理层次多、幅度宽、难度大。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统计数据汇总方面实行三级管理体系,即先由基层项目部上报到子、分公司,再由各子、分公司汇总上报到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整理、审核确认无误后,最终报送到政府统计部门。同样,统计部门的统计报表要求及指标体系也是由集团公司到子、分公司,再到项目部,这样层层下达,直至基层统计人员。

我们深知,统计工作的具体组织落实,上传下达尤为重要。只有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管理体系,才能为做好统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中铁建工集团根据《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企业统计规章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企业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做到不管机构如何变化,统计岗位、统计职能始终存在,从而保证了企业的统计工作渠道畅通,也就为各种统计报表的布置、收集、整理和汇总创造了有利的工作环境。

规范基础管理,落实统计报表

统计工作的质量取决于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办法就是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入手,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近年来,中铁建工集团围绕集团《统计工作管理办法》,从统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统计培训、人员管理、统计制度、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原始凭证、统计论文、统计分析、统计服务、工作交接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管理,不断夯实统计基础工作。在统计工作的日常管理上,中铁建工集团各级组织都能做到有人负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奖有罚。

具体到专业统计方面,中铁建工集团根据统计部门发布的报表要求,结合本企业统计要求和基层工作的特点,制定了分别适用于各子、分公司和项目部的电子台账。考虑到项目部统计人员大多兼职,在其使用的电子台账中,尽量做到指标精简,简便易填。像劳资统计,项目部只需填写当月的各类人员数和工资总额中所包含的分项数据,其余部分均按预先设置的公式自动计算生成,避免了统计人员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的数据失真,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质量,确保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狠抓定期报表,确保统计质量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要正确领会统计部门的总体要求。中铁建工集团历来都能做到按时按要求参加政府统计系统召开的专题报表会议,及时传达会议精神,并将统计指标或报表变更情况做好记录,有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沟通,做到对统计报表各项指标概念、填报范围、填报要求吃透吃准。其次,中铁建工集团及时根据报表变更,结合本企业统计报表特点,修改完善本企业的报表和台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子、分公司。在基层统计人员报表填报的过程中,集团层面主动与他们沟通,针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立即解决,遇到自己也不能解答的就及时请教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

在具体工作中集团层面对于基层统计人员上报的报表认真审查,把好数据质量关。审查从统计数据的平衡关系、逻辑关系、表内表间关系三方面来看,同时要看本期统计数据与上期及同期数据相比是否有较大变动,了解产生变动的原因,并附加说明,之后再进行全集团公司的报表汇总,在报表完成后交由主管领导审核无误后,及时报送到政府统计部门。

通过专业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理解,统计工作若没有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善于思考的统计人员,统计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层次和水平就不会取得重大突破。目前中铁建工集团本部由2名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具体负责统计工作。

针对建筑行业基层统计队伍人员不稳定、更新快的特点,中铁建工集团定期举办统计业务培训班,采用“过筛子”的方法,逐张报表、逐个数据一一讲解,对所属各单位的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分专业组织考试。每年底举行的年报会也是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为基层统计人员全面、系统地梳理统计基础知识,排查疑难问题,规范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和促进基层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有效地提高了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注重检查工作,深化管理效果

为全面贯彻落实《统计法》精神,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准确性,中铁建工集团每年都成立以集团总经济师为组长的统计检查组,对年度统计检查工作进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同时要求所有分、子公司定时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自查率必须达到100%,抽查率不低于30%,并于每年二季度末完成自查和抽查工作。各基层单位自查完成后,集团统计检查组要对子、分公司的机关及项目部统计情况进行抽查,每年抽查率都超过30%,并在检查后对每一个受检单位都反馈详细的书面检查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有效地发挥了集团层面监督、检查、指导的职能。

及时传递信息,优化服务职能

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每月定期报表的同时,中铁建工集团每年都要编制《统计资料汇编》,汇编里涵盖了本企业当年施工生产、劳动工资、财务情况、安全质量、创优获奖等各方面的综合信息,方便了企业统计数据资料的查询工作以及历史资料的延续和留存。同时每月按时编发《统计信息简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全面实时反映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指标,为集团领导掌握经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组织生产发挥了服务功能。

为了调动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中铁建工集团还根据统计报表上报情况、统计执法检查情况以及统计分析开展情况等多方面综合考评,在每年末评选出统计先进单位。同时要求先进单位进行资料展示和经验交流,做到先进带落后,形成统计工作“比帮赶超”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中铁建工集团的统计工作多次荣获政府统计部门和中国中铁的表彰,在今后的工作中,中铁建工集团会积极响应政府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继续提高企业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做好基础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再建新功。

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篇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2年08月01日

《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已于****年六月二十二日经建设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 林汉雄

****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施工企业的资质管理,保障企业依法承包和经营工程建设任务,维护建设市场的经济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从事各种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活动的施工企业,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企业资质系指企业的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数量、承包能力和建设业绩。

第四条 建设部归口管理全国施工企业的资质;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管理所属施工企业的资质,业务上接受归口管理部门的指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施工企业的资质进行归口管理。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五条 下列施工企业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资质审查: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施工活动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四、联营企业;

五、私营企业;

六、需要办理资质审查的其他企业。

第六条 施工企业按资质条件分为等级企业和非等级企业。等级企业的资质标准由建设部审定发布,非等级企业的资质条件和经营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七条 申请资质等级的企业应当提交下列证明文件:

一、企业资质等级申报表;

二、企业法人代表和经济、技术负责人的职称证件;

三、企业统计年报资料;

四、其他有关文件、证明。

第八条 等级企业的资质等级实行分级审批。一级施工企业由建设部审批。二、三、四级施工企业,属于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属于地方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经资质审查合格的企业,由资质审批部门发给《资质等级证书》。

第九条 非等级企业的资质条件和营业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审定。经审查合格的企业,由资质审批部门发给《资质审查证书》。

第十条 《资质等级证书》由建设部统一制定;《资质审查证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资质等级证书》和《资质审查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资质审批部门根据企业开展工程承包活动的需要,可以核发《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副本若干份。

第十一条 新开办施工企业,应当在审定资质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开业登记。

新开办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为暂定等级,两年内承包工程的质量全部达到国家验收标准,未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由企业审报,经原资质审批部门核定后,转为正式等级。

第十二条 企业资质审定四年后,方可提出晋升企业资质等级的申请。在工程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资质条件有明显提高的企业,其申请晋升资质等级的年限可以不受本条的限制。

第十三条 企业发生分立、合并,应当在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三十日内,向原资质审批部门办理资质等级注销手续,并重新申请企业资质等级。

第十四条 企业变更法人代表和经济、技术负责人,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向原资质审批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第十五条 实行企业资质检查制度,企业应当向资质审批部门提交企业资质条件的资料。经检查企业达不到原资质标准的,按实际达到的标准重新定级。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和复印《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

第十七条 企业遗失《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的,必须在报纸上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领。

第三章 工程承包管理

第十八条 等级施工企业必须按照 《资质等级证书》规定的工程承包范围进行承包活动,不得越级承包工程。等级企业的年承包工程量,要与企业的施工能力、管理水平相适应。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非等级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工程分包和提供劳务。

第十九条 施工企业承包工程,必须依照有关合同法规的规定签订合同,并严格履行。任何企业都不得采用行贿、回扣等不正当手段获取工程任务。

第二十条 一、二、三级施工企业承包的工程根据需要可以分包;四级施工企业承包的工程不得分包。第二十一条 禁止施工企业倒手转包工程。

本条所称倒手转包系指工程承包者将工程转交其他单位,只收取管理费,不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不承担技术、经济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一、二级施工企业可以跨省独立承包工程;

三、四级施工企业和持有《资质审查证书》的企业可以跨省向总包企业分包工程或者提供劳务。

第二十三条 经济特区、边远地区和建设任务多而施工力量不足的地区,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允许外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三、四级施工企业进入本地区独立承包工程。

第二十四条 跨省承包、分包或者提供劳务的企业,应当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出据的外出施工证明。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承包该项工程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

第二十六条 设立《营业管理手册》,记录施工企业的承包业绩、经营活动、违纪行为等。

《营业管理手册》的内容和管理办法由建设部统一制定。

第四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申请资质等级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不按规定办理资质等级注销手续或者年检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质量事故,情节特别严重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由该企业原资质审批部门予以警告或者降低资质等级。

降低资质等级的企业,一年后企业管理工作有明显改善或者工程质量水平有明显提高的,可以申请恢复原资质等级。

第二十八条 擅自超越《资质等级证书》和《资质审查证书》规定范围承包工程的;无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从事工程承包活动的;不按规定擅自跨省承包工程的;在承揽工程任务或参加工程投标中有行贿等行为的;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由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停止施工、责令限期返回原地并可处以罚款。

第二十九条 倒手转包工程的;伪造、涂改、出租、转让、出卖或复印《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的;由企业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并可处以罚款。

倒手转包工程的款项全部依法没收;因倒手转包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由转包单位负责处理质量事故并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

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的,由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令其停

止施工并可处以罚款。

第三十一条 罚款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二条 施工企业违反本规定,对其主要负责人员或者法人代表,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失职、索贿、受贿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不服地方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罚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施工企业对外承包工程的资质管理办法另定。

第三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并报建设部备案。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辩论赛决赛现场主持稿下一篇:五个动作美化你的背部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