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精选8篇)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 篇1
《健康评估》教学模式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现状,提出了对课程进行教学大纲的调整与模式整合,建议优化教学内容,结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综合考核的方法与优势,旨在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更好地为护理专业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效果评价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应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培养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精神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1]。也就是说,培养的学生除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更要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还应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医学护理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能在一线岗位从事各类护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人才。针对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需求所设置的课程有《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等。《健康评估》精选和整合了基础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2],是医学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学科[3],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对《健康评估》的教学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紧扣职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能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现状
(一)教学现状
《健康评估》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之间存在脱节情况,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缺乏交流平台,导致教学内容跟不上专业课程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现状
高职高专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增加实习、实训的教学时数,理论课时相应减少。在教学时间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护理专业对学生的有关人体解剖[4]、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5],教学内容日益增多,后续专业课程的要求日益提高。
(三)学情现状
各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学生整体素质下降,生源地也不同,各班级学生化学知识基础差异大。
(四)教材现状
不适合护理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的要求。
三、教学模式设计
为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特提出几点:围绕临床护理需求,调整教学重点与实训课的教学内容,适应专业的实际需要;教学方法有所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加强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骨干教师交流,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探讨交流,使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显示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
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的原则,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压缩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的心电图原理知识、临床检验等内容,强化与专业关系联系紧密的护理学基础和临床操作技能,对实训内容有所调整,着重一般状态检查、身体评估等临床操作,对心肺听诊的内容适当压缩,有效整合学习资源,课程体系更为精炼完整。精心筛选和组织教学内容,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的基本原则,对现有教材进行重点内容的调整和整合。
(二)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会用心一些;而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弱的学生则相对松散一些。针对这种情况,可引入“翻转课堂”的概念,发挥学生主动性,设计某些知识点先由学生自学,后上台讲解,与教师换位,体味如何讲授一个知识点,再由教师讲授指导,让学生时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侧重于引导和启发,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对待能力有差异的小组,处理方式随机应变,最终达到护理专业学生有效实现对《健康评估》该门课程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多种教学方法齐头并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的主角。
(三)教学设计创新,创建网络学习的平台
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可引入“慕课”理念,教师将各部分重点章节内容制作成微课程,并将网络教学资料进行汇聚和重组,结合测评试题和反馈模型,在校方网络学习的平台上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网络微课系列,使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灵活进行复习和有针对的练习。在慕课设计时,遵循人本化原则,掌握学习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有重点地自我分配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并试图探索其他的学习的平台。
(四)与专业对接,为专业核心服务
要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发展趋势就业方向,紧扣护士资格考试大纲,结合考试对《健康评估》的需求情况,让学生明确基础与专业的关系,重视基础课。与专业系部、教务处沟通,落实调整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大纲,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更好地为专业核心服务。根据教学实施情况,突出实训内容的侧重点,并随时与护理专业课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对实训操作进行调整,实时监测教学效果,加强系部之间的紧密联系。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每一章?后进行目标检测练习,将每次阶段性的随堂小测计入最终考核。改革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评定方式,避免其片面性、单一性以及作弊现象。
(一)启发式、探究式教学
课堂教学中少讲多问,针对每一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教师要预先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只讲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自学式教学
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以多数学生感到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为度;针对自学内容,教师要预先编写出详尽的问题式学习提纲,以便学生较顺利地掌握自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知识的逻辑性,并通过对这些问题提纲式的回答获得较完整的知识;要及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做好辅导答疑工作。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强的自学,对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充分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景式教学
包括情景描述、情景小结、目标检测和学习方法概要等。情景必须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将情景融入实训课程中,充分体现加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器械使用训练的宗旨,体现护理专业对《健康评估》教学的要求,尽量多选择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实训内容,比如一般状态检查、体格检查、心电图的基本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具?w、鲜明、形象地入手,用眼看,动脑想,亲手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课题式教学
在教学进度安排中,每一单元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理论课均应安排在相近的时间,每一个针对性的实训内容都设计成小课题的形式,由学生预习,查找相关资料,事先了解本模块实验所需掌握的背景,然后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小课题研究时,学生都能经过思维的发散和聚敛训练,加强理论学习。
(五)综合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法则可采用阶段考核综合评价制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强实训课考核,将实训成绩计入总成绩中。每一次的实训操作都由教师在一旁进行观察和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实验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加大实验结果分析和思考题的考核比重,对学生在对待实验态度上有刺激和促进作用,通过实际技能的加强,反过来影响和加强理论的学习。
五、总结
在学期结束的时候,综合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在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以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与后续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学情跟踪,实时监测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完整的专业渗透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专业渗透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改变以往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教学相分离的状况,合理整合和重组《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为高职高专类学校护理专业课程服务,改变以往职业岗位要求与基础课程教学无关的局面,以岗位操作技能需求为导向,更好地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曹延华,崔爽.“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整合实践与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10): 159-160.[2]皇甫?S,赵洋.健康评估课程建设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23(04):486-488.[3]张坤玲,卜欣立,李瑞珍.高职化学系列基础课程整合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4): 41-42.[4]郭丽光,马景丽.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建设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3):261.[5]汪全.高职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16.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 篇2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 是目前被国外医学教育部门认可的应用广泛、客观性强的一种临床能力评价方法[1]。OSCE于1975年首次在英国提出, 它通过创设一系列考站、制订相应的评分标准来评估考生系统化的临床应用能力。如何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员是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我校内科教研室尝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运用OSCE来进行教学评价, 以促进健康评估的教学改革,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1级助产班3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 (17.30±1.21) 岁。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等与其他专业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OSCE考站设计
考站任务的提出主要遵循健康评估教学大纲, 结合中职助产专业学生的特点, 根据临床实际情景, 由内科教研室教师通过小组讨论而定。考站设计以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 共设计了5个考站:健康史评估 (考站1) 、心理社会评估 (考站2) 、身体评估 (考站3) 、常用实验室检查 (考站4) 、心电图和X线检查 (考站5) 。其中考站4为笔试考站, 其他考站为SSP (学生标准化病人) 考站。
1.2.2 OSCE考站内容及评分标准
健康史评估考站设立9个考试项目, 主要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 共12分;心理社会评估考站让学生协助患者填写量表, 考查学生的护理协助能力, 共14分;身体评估考站设立8个考试项目, 考查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 共50分;常用实验室检查考站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 肝功能检查和肾功能检查, 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 共12分;心电图和X线检查考站考查学生对心电图及X线的判断能力, 共12分。评分项目涵盖了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OSCE满分为100分。
1.2.3 SSP培训
SSP是从高年级学习过健康评估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中选出4名, 以自愿的原则参与, 严格按照场景需要及评分标准进行培训, 先经过集中培训、演练, 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考核, 以保证SSP完全掌握所扮演角色的要求。
1.2.4 组织实施
将学生分成5组, 每组6~7名学生。5组学生分别到5个考站, 一名学生进行考试, 组内其他学生进入该考站的待考区。当第一轮考试全部结束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换考站。每进入一个考站前, 学生先在测量评分量化表上填写姓名、学号和班级, 进入考站后, 先把量化表交给评分教师。各考站相互独立, 并且贴有明显标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考试结果及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指标有OSCE结果一般描述、难度、区分度、效度、信度, 以评估OSCE在健康评估教学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对OSCE的满意度。
2 结果
2.1 OSCE结果一般描述
本次OSCE学生平均得分为 (60.45±29.39) 分, 成绩呈正态分布, 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情况。区分度的计算:考站4的笔试成绩采用等级相关分析, 在此使用斯皮尔曼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 其他考站的成绩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 并且样本数量大于30, 采用皮尔逊 (Pearson) 相关分析。各考站平均得分及难度与区分度情况见表1。
2.2 OSCE的信度和效度
本测验中包括非0~1分计分的题目, 选用克伦巴赫Alpha系数来计算OSCE的一致性信度系数。经计算, 本次克伦巴赫系数α=0.833。本次考试利用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效度分析的校对标准, 利用积差相关法求校对标准效度, 得到结果为0.856。
2.3 学生对OSCE的满意度
调查问卷有8个条目, 满意为1分, 不满意为0分, 平均31名学生的得分, 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OSCE考站设计的科学性
本次OSCE学生平均成绩为 (60.45±29.39) 分, 呈正态分布, 信度和效度较高, 表明考试的内部一致性较好, 考站设置较为合理。但标准差较大, 说明考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在具体教学时,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成绩差的学生, 也可能是学生对OSCE的认识不够或过于紧张。从难度分析可以看出, 考站4和考站5的难度最大, 分别是0.61和0.63, 而考站1的难度最小, 为0.27, 一般难度在0.3~0.8之间比较适合, 因此可以认为考站1的内容过于简单或者是学生对考站1的内容掌握比较好。从区分度来看, OSCE考站最低区分度是考站5, 为0.879, 教育理论认为区分度范围最好大于0.3, OSCE各站点都有较好的区分作用。从信度分析得到健康评估OSCE的信度是0.833, 大于0.8, 说明OSCE考站测试的质量较好。通过效度分析得到本次OSCE考站的效度为0.856, 说明OSCE考站与平时成绩相关性较高, 即平时成绩好的学生OSCE考站测试成绩亦较好, 平时成绩差的学生OSCE考站测试成绩亦较差, 说明OSCE考站测试反映了学生的真实能力。
OSCE考站内容涵盖了健康评估的主要知识点, 考站设计以整体护理理论为依据, 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健康评估内容的掌握情况。在考站设计中, 不同考站对考查目标既有所侧重又兼顾综合性, 都涉及考生的礼仪、态度、评估能力方面的考核。由于参加本次考试的考生尚未完成临床专业课的学习, 可以考虑在学生毕业之前再次进行OSCE, 以期更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 借此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 在学生回校进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培训之时,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 学生对OSCE各考站的总体满意度都较高 (P<0.01) , 满意度最低的是考站4和考站5。在今后的教学中, 应该寻找更好的教学策略, 提高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X线检查的教学效果。OSCE考站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这与张爱荣[2]的研究结果一致, 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缩短了学校教育和临床实际的距离。
3.2 OSCE考站前景
李玉红[3]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发现, 我国护理教育界对于OSCE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评价作用的层面, 对于OSCE教学功能的研究不够深入。OSCE考站的设立目前还处于宏观阶段, 对于具体学科各考站的量化指标更是缺少深入的研究;各考站的主考教师必须是本专业的教师, 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阻碍OSCE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SSP的训练模式及内容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 应增加专业技术教师的人员比例, 细化各专业课OSCE的量化评分指标, 确立有效的SSP或者SP (标准化病人) 的训练方法, 并且实现SSP或者SP长久使用的目标, 以上3个方面是OSCE顺利实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程利, 袁杰, 何平先, 等.护理专业开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研究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1) :33-35.
[2]张爱荣.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576-577.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 篇3
一、对县教育工作评估设置应当遵循的原则
1.体现政府行为原则
县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实行的是政府办学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办学管理体制。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县政府在教育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包括:制定教育施展规划、设置充足的学校、确保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提供足量合格的师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并接受完规定年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政府对发展教育事业应承担哪些职责尚不完全明确,认识还不完全到位。因此,在设置县教育工作评估时,应先突出政府行为原则,依法将政府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应当履行的职责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其中,以让各级政府明确职责,从而主动履行职责。从目前法律规定和工作实际看,至少应将教育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师资建设、校舍建设、设施配备、财政拨款、经费筹措、社区教育、综合改革、少年儿童入学保障等内容作为考核政府的直接目标,以促使政府千方百计解决困扰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2.体现阶段性目标原则
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督导指导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发展教育,保障教育事业各项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教育工作评估体系须设置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既要促进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又要促进某一阶段政府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一般说来,目标设置要体现教育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对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范,又要把近阶段的教育发展具体目标分解到各项日程内,化解为下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具体工作,全部赋予评估,以确保目标贴近工作实际。以笔者之见,借鉴国家推行五年计划和县政府任期五年制,以五年的教育发展目标为一阶段目标为宜。
3.体现重点评估的原则
督导评估如果对一个县教育工作覆盖不全面,就不可能在评估中准确反映被评估单位的教育整体工作面貌和水平,但突出重点的评估,就会违背教育督导工作的根本目的。既失去了教育督导工作的正确导向,也会冲淡甚至妨碍县教育发展重点项目的实现。因此,作为县教育工作评估的设置,既应当覆盖全面工作,以体现整体工作面貌,又要根据实际,确定重点评估,加重赋值,以体现工作导向。如“两基”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督导评估设置中必须予以重点突出,加重赋值,以确保“两基”的“重中之重”地位的落实。
4.体现分类要求原则
由于经济、教育基础的不平衡,同一县内教育事业发展也会不平衡。因此,设置教育工作评估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一刀切”,在确保县教育整体目标的前提下,确保经济、教育基础,予以分类要求。如果不加区别地统一要求,即不体现政策导向性激发积极性,也会限制甚至阻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可采用两种办法来体现分类要求原则:一是“区别要求,分类考评”,直接按经济、教育的发展基础,对不同地方分别提出同类指标的不同要求,实行分类考核;二是采用“统一指标,分类加权”的办法,在同一评估中,根据不同地方赋予不同的权利系统进行考核。
二、对县教育工作的评估方式,应当采用“两级考核、综合评价、统一奖惩”的方法
1.要实行对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和政府教育工作的“两级”考核
以往教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往往把范围对象定位在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工作上,而忽视了政府教育行为的考核和评价。建立对县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机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对政府教育行为到位情况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检查、评估,促其到位,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是政府管理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既是政府对县教育工作领导和决策的参谋部门,又是实施政府决策的具体执行部门,还是有关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协调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主管部门。所以,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地方的教育事业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对其职责履行情况,必须予以考核。然而,很多事情特别是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必须解决。
2.要实行教育水平的综合评估
一个县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整体效能的综合指数,既包含政府强有力的行政行为,又有教育部门的积极参谋、协调和实施行为,还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具体实施行为和积极参与。因此,对县教育工作的评价,为了突出可操作性,可在对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教育行为分别考核的基础上,把两者的分值相加,作为县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评价依据、予以奖惩。
3.要统一奖惩
考核的目的是要对教育工作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并予以奖惩,从而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的目的。对教育工作考核之后,可以分为先进、良好、一般三类。
(作者单位 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教育局督导室)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 篇4
左晶,周探伟,刘丽君,康徐伟,钟辉
(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高校的逐步实施和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趋向精准化、全面化、科学化。基于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机制的专业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以及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常态监测成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学评价;持续改进;监控机制;跟踪反馈
基金项目:西安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基于毕业生跟踪服务体系的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GJY--PY-1)和西安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Access数据库的本科毕业论文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现”(JG128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左晶(1977-),女,陕西铜川人,西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近年来,高等教育迅速而广泛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质量受到学校、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内部质量评价、教学评估、专业评估与认证已经成为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就目前情况看,以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条件、教师水平、教学方法为指标的教育教学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以新的内容被诠释,以新的形式呈现。科学的教育评价是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评价对象要体现多元化,要对学习质量、教育质量、管理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考核考查,并注重把对学的评价转向对教与学的共同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的评价。以客观反映情况,发现问题,为今后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高等教育内部以及高等教育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是高校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学术价值的重要力量。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由于高等教育历史短、受教育人群庞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认识、方法、路径、实施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第二期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会上,教育部评估中心主任、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岩指出,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专业认证是“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教育保障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贯穿持续改进和自我提高理念的专业认证以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为机制,结合其他评估手段,正在逐步引导教育教学评价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
一、传统的教学评价成为教学质量提高与发展的桎梏
1.传统教学评价制度、内容未能涉及教学过程的微观机制。目前,各高校都有一套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是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行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和其他评教活动。评价方法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较为成熟的定量研究方法有方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主要评价内容,包括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指标的课堂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试卷分析为观测点的课程评价;以问卷调查、座谈访谈为形式的教风、学风调查、以实验报告、设计说明书、论文(设计)的抽查、现场巡视为手段的实践教学评价。虽然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秩序和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发挥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但是随着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学习本质认识的深入,传统的高等学校教学及其评估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2.实践教学内容的质量评价体系薄弱。长期以来,教学评价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实践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主要依靠单一的实验、实训报告,实训教师的评分等。随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加强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实践教学模式因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而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本来是可以互相印证和互相促进的,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他们却受不到同等的关注,变成了轻重不一、高低不平的关系。
3.缺乏教学质量的信息反馈途径和机制。尽管存在着一系列的教育评价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严重的“有法不依”现象。教学评价流于形式,学生座谈会和信息反馈制度对学校教育教学评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问题和意见的深入调查和反馈解决却无人问津。作为教学管理者和执行者,他们未能将受教育者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改革建设中,更关注于评估结果的成绩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所带来的社会声誉和经济资源。教学质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被赋予了工具性的价值,进行质量建设的目的不在于教学质量本身,而是质量建设所带来的附加意义。
二、专业认证和评估促进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
1.形成教学评价的跟踪反馈和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不断在变化,所以任何一个专业需要持续改进。高校开展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推动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满足注册工程师的实际发展需要,为工程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职业领域提供资格保证。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本身贯穿了这种质量持续提高与改进的基本理念。专业必须对自身在标准要求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信息获取的途径,有明确的改进机制和措施,在进行跟踪反馈之后用于持续改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从机制、制度、评价到结果、反馈、改进这一螺旋式的持续上升。
2.市场环境和和社会需求成为教育评价重要的组成内容。认证标准强调所设置的工程专业必须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跟踪与评估,以保证学生毕业时具有一定的社会竞争力,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明确要求专业要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和市场评价成为评判其培养目标达成度的指标之一。毕业生离校后在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思想品质、综合素质是对专业教育水平的印证和检验,因此,教育评价的过程应该延伸到学生离开学校在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质量是一种市场表现,忽略学生、社会需求,脱离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考察教学质量问题,特别是教学质量评价问题,很可能出现教学质量评价偏误。
三、评价结果反馈与提升的具体措施
1. 科学易操控的评价指标提升教学效果的根本。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合格评估,强调被认证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所谓“说”,即说明,认证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做”即实行,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进程式评估措施与做法。“证”即证明,是专业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概念性表述要转换成可以判断的指标点,并将指标点逐项落实到教学活动并记录在案。专业应该具有的各种机制、制度、措施,最终都聚焦到执行和落实情况,所以科学易操控的指标是跟踪、评价与改进的根本。对于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应能进行信息采集和评价,进而得出明确结论,或者能给出符合实际的评价。
2.教育信息化是保证教育教学评价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目前,教育部已经启动了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的填报,该系统涵盖了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基本条件、学科专业、教师信息、人才培养、学生信息、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7大类内容。除此之外,专业信息也十分翔实,如专业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有实验的课程门数、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数、实验开出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数、毕业设计(论文)中依托科研项目的比例、工程设计比例这些以往较为微观的指标数据,均已纳入到基本状态数据库中,该系统将成为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的重要依据。
3.发挥评价结果对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用。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诊断和激励、调节和改进教学活动,促进被评价者的自身发展。诊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并丰富学习经验;促进教师教学的专业化与学术研究的职业化;依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节教学行为;改进管理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透明性”和“可问责性”。
四、结语
以坚持以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目标导向的教育取向、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三个方面为抓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正在推动和完善大学自身建立起来的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教育人才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同时也在促进教育评价科学化、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延伸。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带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和管理的变革,人才培养从过去的知识本位转为能力本位,从能力本位转向发展健康人格与个性的全人教育。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理念的转变,教育不止是获取生存技能的一种手段,更成为提升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石华敏。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
[2]刘小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新方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的微观深层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10):89-91.
[3]宋银玲。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4]张迪功,马赞甫。市场关系对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133-136.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 篇5
为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精神,省爱卫办督导评估组于2007年11月19日—20日对我市贯彻落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十一五”规划的情况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看现场等方式进行了督导评估。在充分肯定我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所取得成绩的同时,针对督导评估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省督导评估组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现将督导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取得的成绩
1、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基本建立。督导评估组认为,我市的全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已基本建立,体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极为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工作有计划,指标有分解,制定下发了《仙桃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6—2010年)》。特别是工作指标具体分解到了各相关部门,建立了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市健康教育所作为全市健康教育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机构健全,配备了相应的专业工作人员,全市市、镇(办)、村三级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初步健全,能够经常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2、开展了防治艾滋病、禽流感、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工作。督导评估组认为我市防治艾滋病、禽流感、结核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工作成效明显,制定了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预案,并在实际中按照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开展了健康教育工作,表现在预防霍乱的演练中、预防禽流感的预案中,体现了健康教育的宣传作用。
3、重点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有特色。督导评估组充分肯定了我市重点场所的健康教育工作: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普及改水改厕卫生知识,开展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进行了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效果评估;学校有健康教育课本,有任课老师和教案;企业健康教育把普及预防职业病卫生知识与企业提高生产力紧密结合;公共场所控烟氛围浓厚,开展了“无吸烟单位”的创建活动;医院健康教育工作结合防病治病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手段丰富,特色明显,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的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达到了省级健康教育示范医院要求。
4、媒体健康教育工作有亮点。督导评估组认为我市在借助新闻媒体宣传卫生知识、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工作措施明显,富有特色,市电视台每周播放卫生知识电视科普宣传片,《仙桃日报》开辟《卫生与健康》栏目,每日刊登卫生科普稿件,能够长期坚持进行,表明了我市的媒体健康教育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评估组在检查中发现我市在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健康教育经费欠缺。督导评估检查中发现,我市各级机构在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中经费难以保证,市健康教育所全年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不足2万元,全市医院、企业、城市、社区、学校、农村等部门健康教育工作经费达不到全年卫生事业经费5%的比例要求,影响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2、工作设备不齐。市健康教育所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没有电脑、打印机、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电子扫描仪等基本工作设备,开展工作主要靠从其它科室调剂,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3、专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我市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评价报告 篇6
(一)顶层设计坚强有力
首先是在全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火如荼之际,学校先后接受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调研活动,江宁区委文明办来上元中学进行“学生身心健康督查”的工作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从事心育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学校的常态化心育工作课程化,体系化开展。正如区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员在质量分析后指出:秉承学校心育之传统,继续以心育开启教育。充分看到了心育对学生学习成长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及其深远。
(二)日常心育服务有力
一是心理健康课是心健教育的有力抓手。学校初一年级每个班按照两周一次的频率开展心理健康课。开学以来,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求,为同学们准备了自我探索类、人际关系类、学习类课程。在课堂中,学生们觉察问题,体会问题的“去特殊化”过程,减轻焦虑,并共同寻求解决方式。“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大师”,心育教师鼓励学生按照实际情况,集思广益,讨论与分享解决方案。日常工作中,除了积极落实省编教材课程以外,也结合学生当下实际心理需求设计相应课程,以“一对多”的方式关照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期中考试后,同学们看着自己半个学期的劳动成果,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同学拿到成绩后沉浸于喜悦中,从而得意忘形,致使导致成绩下降的“危险因素”趁虚而入;有些同学备受打击,妄自菲薄,进而失去对自己的信心。此时,心理老师于期中考试后开展了《合理归因》的汇报课,师生通过问卷调查、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的方式一起探讨怎样解释成功和失败才是有利于个人进步和建立信心的。此外,在区第六届“健心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中,陈咏老师荣获一等奖。
二是个体咨询服务的常态化开放。
第一,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室持续、正常地对学生开放。针对学生的亲子沟通问题,秉持“家校协同”的原则,心育中心邀请了相应学生的家长展开交流。家校共同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通过心理绘画将内心世界以可视化的形式抒发出来,作者达到正视、接纳、宣泄的疗愈效果。
第三,是宣传册与展板为打开学生的自助及求助意识,心育教师在平时的心育课程中会渗透学校心理咨询辅导室及陶老师工作站的宣传。学校制作了与该热线相关的宣传册,发放至各个班级中,在每位同学间相互传阅,以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另外,还有考前心理疏导;心育公众号文章推送;国旗下讲话等形式的教育引导以缓解考试焦虑、情绪调节等目的。
(三)创新学习持久发力
学校除了积极展开校内心育活动外,教师队伍中的王情、李婵老师均为陶老师工作站江宁分站的志愿者,定期接听心理热线、接待面询来访者,以尊重、共情的态度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学校以江宁大教育的视眼坚持参加区陶老师工作站热心公益活动。在南京市教科所举行的校本心育课程中荣获二等奖,注重校本心育的课程研究与实践硕果累累。日常工作中,学校还十分注重提升心育教师服务力的心育工作素养。一是培训学习,诸如心理委员培训;二是教研活动以期达到认同自我、重建信心的目标。近期,通过测试发现学校学生普遍相信自己有价值,有较强的自信心;挫折来源主要来源于学习,且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为内部、可控制的原因,如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对等;在情绪处理方式方面,绝大部分学生愿意积极面对,采取向外求助、写日记等方式。综合本次调查结果,学校初一年级学生心理普遍健康、阳光,愿意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
某医院冠心病知识健康教育评估 篇7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择某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及家属,以及某医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各种慢性病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对在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在进行各类的健康教育前,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采取集体多媒体健康宣教讲座、发放相关知识资料和进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给予综合健康教育方式,以口头、书面问卷、填写评价表方式评价教育目标是否达到。根据医院社区居民的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居委会共同在进行健康讲座前下发自行设计的预防冠心病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在社区由医院的心血管主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进行冠心病预防及干预知识的健教知识讲座,并结合答卷中的问题答案重点讲解,对参加健康讲座的居民下发问卷,进行答题。对收回的问卷进行打分,按照调查前和调查后分为两组,并在调查前后分别按不同的年龄、职业、患者和家属和答题得分进行分组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用χ2检验、P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组和职业分布
本次健康教育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3份。调查103人中,年龄在22~82岁之间,以50岁以上居多,占调查人数的58.82%;40岁以下21人,占20.59%,多为患者家属。在调查对象中工人53人,占调查人数的51.5%;干部15人,占14.6%;教师5人占4.9%;技术人员8人,占7.7%;个体人员11人,占10.7%;退休人员11人,占10.7%。见表1。
2.2知晓率的调查结果
对调查对象采取多媒体健康宣教讲座、发放相关知识资料和进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给予综合健康教育方式,其知晓率由86.4%提高到92.2%,健康教育前后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P<0.01)。答题得分100分的由健教前的10人提高到45人,比进行健康教育前提高了33.9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6,P<0.01),即健康教育后对冠心病知识的理解正确率提高有显著效果。见表2。
2.3健教问卷调查结果
2.3.1各年龄组健康教育结果比较
各年龄组在健康教育前后30岁~至60岁~4个年龄组经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后,成绩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3。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aP<0.05,bP<0.01。
2.4不同职业组的健康教育结果比较
从表4得知,进行健康教育前调查103人中,各职业人群中以工人居多,占调查人数的51.9%;其他人群所占比例较少。对入院冠心患者及家属和社区慢性患者群的各职业分组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工人组、干部组、教师组、技术人员组和个体人员组的答题结果,均值比健康教育前分别提高了10.9~17.7分,平均提高11.3分,经统计学处理,除退休组外,其余各组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各职业人群经过健康教育后健康知识和预防冠心病的知识有显著提高。
注:与健康教育前比较,aP<0.05,bP<0.01。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居民更加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并且希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自我维护健康的能力。做好健康教育的工作,不仅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同时也增进了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也是老年人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已经引起了WHO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平均每5 000人中就有1人患病,治疗和预防冠心病也倍受人们关注。因此,关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教育问题,系统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控制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使人们能够自觉地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通过科学饮食、合理运动、保持健康心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健康意识和生存质量,也进一步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2]。激发患者改变其不良行为的动机和愿望,提高其遵医行为,增加其主动性,逐渐形成了稳定持久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3]。
本次健康教育通过从事健康宣教的营养师以及主任医师,进行冠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病房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床位的护士和医师利用护理、治疗、巡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和陪护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介绍冠心病的有关知识,让其认识本病病因,使患者知道有病早治,积极参与预防保健,有疾病先兆时积极治疗的重要性。本文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前后住院患者及家属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教育前显著增加,其知晓率由86.40%提高到知晓率为92.23%。即健康教育后对冠心病知识的理解正确率提高有显著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意识,从而长期有效地控制诱发因素,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应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个性化进行健康宣教,同时还应对病人陪护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冠心病知识的认识和护理常识,这对患者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关心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吕慧.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全科医学,2005,3(6):502.
[2]张凤英,朱学莲,李广兰.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2):53-54.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 篇8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饰系的意义
一所中学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不好,需要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有量化的标准。事物的某种性质或属性要通过一定的数量来表现。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必须注意量化的科学性问题。现在只有极少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目前的形势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以此检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科学体系不仅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课题之一。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目的
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是指对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及其效果作出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原则、环境、设备、内容、方法、途径、工作队伍及其成效等一系列因素的事实分析和价值判断,既要对教育过程,也要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终实现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教育科研专业机构和学校自身是学校德育工作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对象是学校。
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为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合乎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与实施方案,这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新形势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特点
——评价实践综合化:注重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综合功能;
——评价技术信息化:运用信息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评价;
——评价范围全面化:对学校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管理、队伍、效果诸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对象主体化:增加自评和互评,充分调动评价对象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教育作用。
三、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各省、市、区县以及中小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使行政部门乃至社会公众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和分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水平,加强教育系统的社会责任感,取得社会公众对教育的理解、支持和监督。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并切实应用于实践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构成及其依据
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一级指标应为三个: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
一、组织领导,管理落实(一级指标,30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管理操作系统,提供教育的条件,这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校管理是学校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学校工作的过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有利于提供教育条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中小学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
1.健全领导体制,明确各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组织和研究组织的负责人(二级指标,10分)。
实践证明,这些是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得以实现的保证。只有落实组织领导和负责人,才能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包括:领导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工作流程;工作职责。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二级指标,10分)。
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对学校的有关人员提出要求,落实计划。
3.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落实工作经费(二级指标,10分)。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境和落实的工作经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力保证,应列为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基地、场所、设备及教育手段,学校的校园文化、心理氛围、校风等都是这个指标下的内容,例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情况等。
二、寻求方法。任务落实(一级指标,30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活动中进行的,是借各种形式来完成的。没有一定的工作过程,效果也无从谈起。虽然过程并不等同于效果,但它却可以透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般状况,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因此,评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如何,应对其过程进行考察,并把过程评价与效果评价结合起来,得出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
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符合社会要求和学生实际(二级指标,10分)。
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就学生的文化学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升学就业等问题进行有效辅导,争取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并成为校本课程的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应生动活泼,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受学生欢迎(二级指标,10分)。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和内容的手段,只有受学生欢迎的形式方法,才能入理、人脑、入心,才能有实效。故此,笔者认为,此点应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二级指标。
3.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在落实时应具体,有渠道、有时间、有负责人、有场合(二级指标,10分)。
这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具体体现,也应成为一个二级指标。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要进行检查,以保证计划的执行不发生偏差。因此,应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何时完成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尽量做到定人、定量、定质、定时。
三、重在实效。成果落实(一级指标,40分)
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最根本的是效果,即对学生产生了多大积极影响。不论教育内容多么无可挑剔,但如果在实践中没有多大作用,这项教育就是不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精神世界和心理品质的变化上,可通过言论和行为表现出来。
1.各方反映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有具体数据(二级指标,20分)。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项评价指标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关键,包括社会、家长、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反映,可作为具体数据进入评价系统。
2.学校教育者以身作则,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如何(二级指标,10分)。
教育者体罚学生,对学生心灵施暴,撕学生作业本,偷看学生信件或日记,散布学生隐私,随意压堂,随意补课,随意将体音美课变为语文课等都是不对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师源性心理困扰。
学生不仅看教育者怎样说,而且看教育者怎样做。教育者如自觉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学生师源性心理困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自然事半功倍。教育者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的重要指标。
3.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是否顺利,教育工作者发表论文及获奖人次数量如何(二级指标,10分)。
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探索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教育效果。科研与中小学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科研搞得好,抓住了规律,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通常是指正式发表的、被有关部门采纳应用的和为社会承认的研究产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应该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创新性、学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生命所在。不仅是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索的结果,而且是学术讨论与交锋的结果。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内容、方法、师资、途径、评价等应该有新的内容,防止人云亦云。
——学术性是对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一切论点和结论都应当建立在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之上,实事求是,言之有据,符合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规范。作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方面深厚的功底的话,将行之不远。没有资料、经验的积累和分析,难以形成真正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实践性是学术研究的根本归宿。学术研究不意味着远离实际,它应当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吸取生活的养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实验研究,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在普及中研究。
——综合性针对的是画地为牢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应倾听不同学科的声音,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更加深入、广阔,更加富于活力。
今后的研究课题
1.本文提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一、二级指标,应通过进一步调研来完善;
2.要研究更具体的指标;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评价】推荐阅读:
特色评估工作报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0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10-21
心理健康c证面试评价10-07
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07-24
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11-11
健康心理教育09-24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报告07-30
推崇健康教育评估方案09-21
军校心理健康教育07-22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