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2024-09-14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共8篇)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篇1

浅析商品批发市场的火灾预防及隐患整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市场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个体经商户为主的商品批发市场逐渐增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商品批发市场普遍存在着老建筑物先天不足、防火间距不足、占用消防救火通道、可燃易燃物多、店铺集中、人员密集、监管机制薄弱等诸多问题。商品批发市场因物美价廉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顾客,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大部分商品批发市场集商品销售和短时货物储存于一体,具有占地大、跨度大、人员流动量大、货物多等特点。由于商品批发市场内的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加之各项防火措施落实不到位,此类场所的火灾危险性较大,易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结合实际经验总结,对于商品批发市场的消防隐患整治工作,相关部门应刻不容缓进行整治。

一、商品批发市场的火灾隐患

(一)建筑物防火等级差。我国的商品批发市场除了喜欢兴建大型市场之外,还普遍存在棚顶市场、临街市场、地下市场等,这些批发市场都存在建筑物耐火等级偏低、建筑简陋易燃、防火间距不足、缺乏防火分隔、安全疏散通道和出口宽度不够等各种消防安全问题,有的甚至是占用消防车通道、居民住宅或公共建筑防火间距的拦街断路的违章市场,严重威胁周围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若遇到火灾,往往会造成“火烧连营”。

(二)可燃物品多。批发市场批发的货物大部分都是可燃货品,比如鞋帽、衣服、塑料制品、文具、工艺美术、家具等,均属可燃商品。一些商品本身虽然属于非燃烧材料制成,但其包装箱、包装盒却都是可燃物品。还有的商品,如指甲油、摩丝和小包装的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及丁烷气体(打火机用)等则属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有些市场甚至还经营烟花爆竹,绝大部分市场设有设臵专用仓库,商品储存管理混乱,火灾隐患比较严重。

(三)人员密集场所。市场商品云集且经营的商品大都以居民群众生活中吃、穿、用不可缺少的商品为主,是男女老少摩肩接踵,在我国已成为公共场所人员密度最高、流动量最大的场所。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许多市场的顾客流量远远超过市场的承受能力,一旦发生火灾,疏散非常困难。

(四)火源、电源使用不当。批发市场内的商店,除日常照明、夏季排风等用电外,商店内的吊灯、壁灯、台灯,节日或展销期间的彩灯,以及住店人员烧水煮饭用的电热器具,都离不开用电;有的市场店户还在店内使用液化石油气灶具;不少市场都是前面是铺面,后面则设为仓库,店中有店,生活起居混于一室,用火、用电、用气点多量大,加上许多市场用火、用电、燃气用具的安装和使用没有统一规划和管理,都是经营者自行安排,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五)商家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根据《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发市场的消防安全应由其主办单位负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协助。但不少批发市场由于主办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不落实,有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不够,没有成立防火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建立健全防火安全管理制度,防火安全管理失控。导致商户们对于消防安全,大都停留在浅意识中,普遍认为自家店铺一直有人看管,不会着火;另外很多商户不懂火灾自救逃生常识,不懂得如何使用灭火器等。

(六)缺乏消防器材且使用不当。商铺的经营者普遍都是注重眼前的利益,往往忽视了消防安全问题,不按照法律规定,购臵消防器材。有的经营者甚至觉得灭火器放在店里占地方,干脆收起来,一旦发生火灾,根本没办法发挥灭火器的作用,有些经营者甚至不会使用灭火器。

二、火灾隐患的整治对策

客观上讲,火灾隐患的整改对策的执行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要根据各批发市场的大小、规模等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火灾隐患整改方案,才能有效开展整治工作。

(一)设立督导小组,加强对市场消防安全问题进行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各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设立督导小组,对商品批发市场的消防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督促,对商场每天上班人员的到位情况、整治进度进行统计,制定详细的表格给予通报,落实相关问题。全面入户进行整治。要联合安监、公安、消防、城管、街道等部门,统一行动,合力攻坚。督导小组还应该对监督的批发市场制定科学的工作任务依据,并且对各小组的整改项目进行验收,以确保整改工作的有效性。

(二)落实整改责任,与经营者签订安全责任书。批发市场的经营者对市场的消防安全是有责任的,排查整治的人员要跟搞经营者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和承诺书,层层落实整改责任。排查整治人员要对各经营者进行解说,结合实际情况发放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书面通知整改的隐患内容和时间。整改人员要采取灵活机动的工作方式,着重解决批发市场各经营者的思想问题。

(三)拆除违章搭盖,打通消防通道。通过强行拆掉楼下门面店铺占道经营;楼上伸出楼面以外的悬楼及用于堆放物品的防盗网;楼顶乱搭乱盖的违法建设。商铺内部住人与经营部分的防火分隔要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逃离起火建筑,所以要求每家商户的楼梯间必须通顶或开设应急逃生天窗,楼梯间一层部分用实体防火墙与店铺完全分隔;相邻店铺之间原先用木板、卷帘门、铁丝网等分隔的位臵,统一改用实体防火墙砌筑,确保批发市场内楼与楼之间的防火间距达到规定要求,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才能够迅速到达火灾现场将火扑灭。

(四)对旧用电线路的改造。用电线路老化是一个引发火灾很严重的问题,而批发市场的线路老化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当地政府应该全力协调当地的电力部门,完成对市场户外线路的改造。市场的经营者也要对电路改造付出一定的责任,从根本上消除了电气线路陈旧老化和私拉乱接等火灾隐患。

(五)实行小区式的商业管理模式。根据批发市场主要经营服装、鞋子、箱包、五金交电,塑料制品等日用百货,可燃物堆放较多的实际,批发市场的管理层应该提出小区式商业管理模式。要求所有经营者晚上不得在商铺内过夜,由市场的警务室统一负责安保工作,确保万一发生火灾至少不会有人员伤亡。

(六)加强经营者的保险意识。根据实际调查,至少90%以上的的市场经营者完全没有没有购买任何保险,有的经营者即使购买了财产保险,其他方面的保险也没有完全买齐。整治人员应该对经营者进行教育,加强经营者对保险知识的了解。

(七)加大社会宣传和监督。充分利用固定宣传栏、广播、报纸、电视台等媒体,深入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提高市场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引导经营者主动配合,完成消防整改。消防部门以《消防法》宣传为主线,向广大经营者阐明市场内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危险性。同时,通过设立消防咨询热线,及时解决经营者心中的疑问,推进整改工作进度。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篇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分别对2011年9月至2 01 2年9月 (实施风险管理前) 的2977台次手术和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 (实施风险管理后) 的3008台次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风险管理前手术者中男1621例, 女1356例, 年龄22~68岁, 平均 (37.4±13.0) 岁;风险管理后手术者中男1643例, 女1365例, 年龄19~66岁, 平均 (38.6±13.2) 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安全事件发生率0.4% (12/3008) , 明显低于护理安全措施实施前的1.5% (45/2977) 。

1.2 护理风险事件分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共实施手术5985台次, 发生围术期护理风险事件57起 (0.9%) , 其中风险管理前45起 (78.9%) , 包括护士职业疲劳13起,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问题10起, 患者局部充血压疮9起, 术前准备工作不到位、记录不及时7起, 仪器使用不熟练、操作不当6起;风险管理后12起, 包括护士职业疲劳5起, 与患者或家属沟通问题3起, 患者局部充血压疮4起。

1.3原因分析

①护士疲劳工作, 注意力难以保持长时间集中, 易出现差错。如精神不集中导致准备物品、书写记录有误, 不良情绪导致对患者态度不佳、对工作有抵触情绪等;②服务态度生硬, 对患者情绪、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如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质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担心术后治疗效果差等;③患者体位摆放不合理、约束带缠绑过紧导致局部充血、皮肤压疮;④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准备手术所需物品、药品数量有误, 手术记录不及时;⑤专业知识不扎实, 仪器操作不熟练, 导致手术时间有所延长, 术中出血量相应增加。

1.4 预防措施

(1) 优化人员配置, 适当增加科室护士, 合理排班, 将经验丰富的护士与经验不足的进行搭配; (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护士不应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 术前耐心为患者答疑解惑,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解除患者及家属术前紧张情绪; (3) 管理人员督促护士加强工作责任心, 每日工作完成后进行总结, 如物品是否放置妥当、各项工作有无遗漏、交接班是否清楚等; (4)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定期考核; (5) 提高入职培训质量,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临床工作, 初期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带教, 熟悉科室工作内容及流程后再次考核, 合格后可安排独立工作。加强日常培训, 针对科室内常见问题做专项培训。

2 讨论

手术室工作复杂、危险性高, 稍有不慎就很可能出现医疗纠纷, 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 医院更应提高自身的医疗、管理水平, 为患者创造优质医疗环境。

本文将手术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1) 护士职业疲劳占比最重, 说明护士短缺, 工作负荷较大, 现有人员难以在保证手术治疗的前提下认真细致地完成手术护理工作。根据科室护士情况及时增加配置, 对新入职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及考核, 制定合理的排班制度, 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 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 (2) 与患者沟通问题也是手术室护士值得重视的问题。患者手术前易紧张, 故手术室护士在转运患者时要做到态度和蔼, 使患者放松;手术进行时, 不要谈论与本次手术无关的话题, 以免使患者认为医务人员态度不认真, 而产生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手术结束后转运患者时动作要轻, 并细心告知家属术后注意事项。 (3) 术前、术中、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 避免因体位不当、约束带缠绑过紧、管路压迫局部皮肤造成的局部皮肤充血、破溃等。护士长应多与护士沟通, 及时了解护士的思想动态, 发现懈怠及时督促, 贯彻慎独精神, 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 术前准备工作不到位、记录不及时的问题不容忽视, 本观察在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有7起出现药物标签不清、器械数量短缺等情况, 说明护士在准备时对各项管理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落实不严, 操作中未认真贯彻三查八对一注意的制度。 (5) 护士入职或常规培训中, 应重点强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护理操作技能的实际操作。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我院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由1.5%降至0.3%, 已初见成效。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 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2,3]。医院应最大限度地消除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 为患者提供最为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从而减少手术室安全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热孜古丽·库尔班.手术室常见护理隐患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8) :63.

[2]程慧梅.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30) :268.

电梯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处理方案 篇3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处理方法

0 引言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日常的生活质量安全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中,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之一,在服务和方便人民生活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伴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公众事故的发生也屡屡见诸报端,因此如何做好电梯的安全性检测检验工作不仅有利于降低电梯安全事故,更可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9年12月4日颁布实施了《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检规)[2],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电梯验收和定期检验行为,提高检验技术工作质量,检规出台后效果显著。

本文通过对电梯检验工作实践的总结,汇总了部分较为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与广大同行交流。

1 安全隐患

隐患1:电梯溜梯。电梯溜梯事故是近年来时有发生且后果较为严重。常见原因一是电梯严重超载导致溜梯,另一方面则是制动器故障所致。这里所说的“溜梯”是指电梯在失去电力驱动和控制的情况下,由于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质量差产生的位势能引起轿厢(或对重)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隐患2:轿厢内应急灯亮度不满足要求。检规要求正常照明中断时,能够紧急接通应急照明电源,该电源能够自动再充电,并且能够至少提供1W灯泡用1h[3]。现场检验中发现大部分电梯均能设置应急照明装置,但轿厢应急灯的亮度通常达不到要求,有的亮度甚至无法看清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

隐患3:土建进度滞后与电梯安装进度不匹配。此处的土建进度滞后主要针对新装电梯而言。众所周知,电梯应设置五方对讲或五方通话系统。五方通话指的是电梯对讲系统中管理中心主机(设置于值班室)、电梯轿厢分机、电梯机房机房分机、电梯顶部机房分机、电梯底部机房分机五方之间进行的通话。一旦发生电梯困人,用户可通过五方对讲系统与救援服务者取得联系。但在新装电梯验收检验时常出现电梯施工单位已经完成了电梯调试并能够正常运行,但土建部门却没有完成值班室的构建或五方对讲系统未通。

隐患4:自检报告填写有误。自检报告是验证电梯施工的书面性材料,从中也可反映出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但是实际检验中发现部分自检报告项目填写与实际完全不符,如耗能型缓冲器动作后,完全复位的时间,检规规定不大于120s,正常情况下的回复时间约不到10s,而有些施工单位填写119s,这明显是闭门造车。还有很多错填和漏填的情况在此不一一叙述。

隐患5:维保人员未按规范操作。此隐患主要表现在短接门锁。而这种隐患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媒体所报道的电梯事故也常归因于此。当门锁短接后,一旦有人走入电梯,若此时人一半在轿内,一半在轿门外,电梯快车启动,则发生剪切。

2 处理方法

针对上述安全隐患,总结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对于隐患1,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文明乘梯制度,从源头上避免超载发生。另外,维保单位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维保。日常维保过程中,注意检查电梯曳引轮槽以避免严重磨损引起曳引机曳引力不足的溜车。另外,要注意制动器的运行状态,注意检查闸瓦等部件以防止制动力不足导致溜车。

对于隐患2,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本身亮度不够,应更换大功率应急灯,这其中LED灯常见、稳定、可靠且耗能低,可在实践中使用。另一种情况是应急灯的安装位置不当,可通过调整位置达到相关要求。

对于隐患3,建议施工单位与土建单位事先做好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施工过程中,土建单位应多参考施工方意见。除了电梯井道、机房等设施,值班室的构建也要跟上施工进度。对于五方对讲系统,也可采用较为方便的无线对讲或物联网系统。

对于隐患4,建议承担填写电梯自检报告任务的质检员多加强自身知识水平,对自检报告所述内容要有所了解并能够积极参加监检机构组织的质检员课程培训。多去施工现场了解电梯状况,对于应填写数据的项目,应进行实地测量,不能闭门造车。

对于隐患5:建议电梯维保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能够严格规范维保人员的维保行为。尽量避免维保过程中短接门锁及其他安全保护装置。特殊情况需要短接门锁须制定提醒措施以防止离开后门锁依然被短接。

3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检验实践汇总了常见安全隐患,并对隐患进行针对性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对今后电梯安全性能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

GT7001-2009).

[3]孟闯.电梯安全隐患浅析及解决方案[J].装备制造技术,2011,

4:199-200.

9大常见的家庭安全隐患 篇4

床铺、沙发椅

如果宝宝已经可以自己翻身了,那么不能让宝宝一个人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宝宝在翻身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掉落,最好是把宝宝放在有围栏的婴儿床里。另外当孩子在床铺、沙发上跑跳的时候,家长要陪在旁边保护,必要的时候予以阻止,以免造成跌伤。

插座

看到插座,宝宝会因为好奇把手或者细的东西插入插座,就造成触电或短路,所以,家中最好是购买安全开关的插座和插座挡板。

门、窗

从小教育宝宝,手不要放在门窗能够夹到人的`地方,不可以在窗户周围玩耍,不可以把头探出窗户外。为防止磕伤,在开关门时一定要先看看门把在哪里,有条件的话可以安装安全挡门器。

楼梯

避免宝宝独自爬楼梯,一旦宝宝自己爬到了楼梯上,万一不当心就会滚落下来,所以在楼梯上最好是装上栏杆,防止小婴儿攀爬。

厨房

在宝宝3岁以前,最好不要让宝宝进入厨房。尤其在大人做饭的时候,宝宝不能在厨房里玩耍。

桌子

家里的桌子最好套上边角防护套,能够有效保护家具的角,防止宝宝撞伤或擦伤。有时候宝宝拿不到桌子上的东西时,会拉桌布。因此在家里面最好不要在桌上铺桌布。

抽屉、柜子

宝宝会因为好奇或是好玩,总是翻抽屉和柜子里的东西,一定要注意宝宝在打开的过程中一不当心不要被玻璃门夹手。因此,柜子最好是锁上,不让宝宝轻松打开。

玄关

如果家里面有玄关的话,不能让宝宝爬过去,有时宝宝会从那一格小小的楼梯上摔下而撞到头部。

阳台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篇5

为了保障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防止触电和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明确了25条“强制性条文”。但从笔者在监理过程中对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情况看,部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少,仍存在着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容易引发触电和电气火灾的隐患。笔者通过对临时用电安全存在的重大用电安全隐患的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在监理过程中加强监控的措施建议,与大家共同交流。临时用电安全存在重大用电安全隐患的原因

1.1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的编制内容不规范,与现场实际不相符合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有一些施工现场未配备专业电气技术人员,对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和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编制工作不重视。一般安排施工员、安全员编制;或者是安排现场电工从网上下载多篇内容后,直接引用或进行东拼西凑组成,其内容根本不符合现场临时用电的实际,更不能指导现场临时用电的组织施工。《规范》规定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应包括8项内容。但是有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仅编制了2~3项;有的无完整、真实的设备用电负荷统计数据,计算时将有功功率(kW)与视在功率(kVA)相混淆,或将Kx随意取值,就直接引用公式,其额定电流计算过程、结果,电气元器件、电缆规格型号选择之间无相互联系、无真实依据,甚至无任何计算过程就突然出现选用的电缆、断路器规格型号结果;有的施工现场周边未涉及架空线路和外电防护的安全问题,也将规范中的相应规定直接摘录了下来。1.2 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缺乏必须的安全技术档案,内容不真实

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的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有些施工单位在临时用电工程施工时,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和漏电断路器等检查项目未做必须的检查,正式使用前未组织编制、审核、批准部门进行验收;缺乏设备、线路安装、巡检、维修、拆除工作记录等安全技术档案;项目部专职电工未配备绝缘电阻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常用工具。因故障维修处理确需检查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时,往往是请项目机电工程安装队伍人员代为测试,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其记录表的测试数据基本上是随意编造或从网上下载的不真实内容。

1.3 配电室、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不到位,存在重大触电事故安全隐患 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应挂接地线,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严禁带电作业。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但是,有的总配电柜(箱)的安装高度、安全距离或操作间距不够,配电室内堆放杂物,未配置砂箱和干粉灭火器,更不能自然通风;电缆进户处未进行防火封堵,无防止小动物进入措施,周边无排水措施,极易使设备、线路受潮、短路和触电事故安全隐患。

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深度不应小于0.7m。但是多数施工现场是直接放在地面上,乱拉、乱接,或直接缠绕在钢管上,或压在钢筋、模板下方,其电缆经过处无保护措施,即使进行很浅的埋地,经过反复车轧重压,也使电缆绝缘破损,甚至在拆除施工脚手架、模板时,工人将钢管、模板随意从上往下扔,将正在通电使用的电缆砸坏,造成电缆短路,引起电气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的恶性事故发生。露天冒雨电焊作业时,电焊机的二次线应采用长度不应大于30m的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但是在实际作业时,采用长度大于30m的BLV铝芯线作焊接线,并用角钢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焊接地线等违章操作的现象到处可见;电焊工焊接时也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还有些安装在塔吊作业半径范围之内的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没有任何防护措施;配电柜(箱)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未设置安全防护栏,未挂接地线,未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并将前一级电源切断,更不用说停送电由专人负责。甚至还有个别“胆子大”的电工违章冒险带电作业,成为发生重大触电事故的安全隐患。

在施工过程中,梁、柱和楼板大多数都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振动棒使用率高。但是大部分施工现场未设置移动式开关箱,或开关箱的安装位置未随时调整;振动棒电源线未采用橡皮护套铜芯绝缘电缆,而是使用RVS双绞线;特别是在浇注混凝土时,较长的电源线在钢筋上拖来拖去,很容易将绝缘层挂伤磨破后引起短路或漏电,造成人员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相当数量的塔吊用控制箱未采用防水型箱体,塔吊基础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形成一个小坑且无排水设施,下雨时雨水积在坑内,雨水直接流入箱内;由于控制电缆放在地面,电缆直接浸泡在水里,极易造成控制箱内断路器等元器件和电缆受潮漏电、短路,成为严重人员触电伤亡或电气火灾事故的隐患。

1.4 建筑机械设备和线路的接零保护、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不规范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应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但是这一混乱现象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主要原因是:由于临时用电电工未将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相互的保护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线路结构的概念及主要优、缺点区别清楚,将其相互混淆造成的。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气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气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在安全检查中发现:施工现场的塔吊、施工升降机等大型、重要的机械设备未按《规范》要求做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不能保证设备金属结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或虽然已做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但经测试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情况较普遍。

按照《规范》规定:电机、变压器、电器、照明器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配电柜(箱)的金属箱体、框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和金属门等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连接。但在安全检查中发现:多数施工现场各种类型的钢筋加工机械、木工电锯、砂轮切割机、搅拌机等建筑机具,并没有可靠的接零保护措施;多数总包单位安装的380/36V照明变压器的二次线圈、铁芯、金属外壳,均无可靠的保护接零措施;镝灯、碘钨灯等照明灯具普遍使用二芯电缆,根本无法做到金属外壳与PE线连接。

1.5 配电线路、配电箱及开关箱不规范

需要三相四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绝缘芯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分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

但是,有相当多的施工现场的配电柜(箱)电源线采用的是四芯电缆附加一根BV或BLV线作PE线;有的即使采用五芯电缆,也把绿/黄双色专用芯线(PE)当作N线使用;或是将配电箱中的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与电缆PE线与N线混接等,形成严重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安全隐患。

多数配电柜(箱)是从其他工地使用后直接转运到本施工现场使用的。未更换损坏的元器件;配电柜(箱)门已损坏、脱落,未重新修复;其箱体变形、锈迹斑斑、十分破旧。有的是施工单位采购空箱体、元器件,自行加工制作;有的直接从市场上采购一些未经安全监督部门备案,也未进行3C认证的廉价产品,其元器件质量、参数配置、绝缘处理、线缆连接、电气间隙、安装方式等根本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有的柜(箱)内前级总断路器容量小于后级分断路器容量,或总断路器容量小于其控制的各分断路器容量总和,造成发生故障时,总是出现越级跳闸的不正常现象;末级配电箱、开关箱无安装支架,直接放在地面使用现象普遍存在;还有极个别施工现场仍在使用早已淘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木质配电箱和开关箱。

有的施工现场使用的配电箱和开关箱周围堆满钢筋加工成品、木方、模板和钢管等材料,无正常操作空间和安全通道,且未配置灭火器;有的甚至在配电柜(箱)旁堆放易燃易爆的氧气瓶和乙炔瓶。违反了“配电箱、开关箱周围应有足够2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电气设备现场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污源和腐蚀介质”的规定,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1.6 电工专业知识匮乏、管理人员电气安全管理意识不到位

《规范》规定:“电工必须经过按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其“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虽然大部分电工都能做到持证上岗,但多数电工的专业技术知识匮乏,处理各种技术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不足,平时也不注重对电气安全技术知识、《规范》的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普遍存在工作责任心差、得过且过的心理,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用电安全隐患的处理(包括必须更换的元器件)采取能拖就拖的工作态度。施工单位用人以电工是否持有电工操作上岗证为前提,而对电工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未作考核,更不会重视对电工安全知识的培训。有相当多的施工单位只重视土建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未配备电气技术专职安全人员,对临时用电可能酿成人身触电伤亡、电气设备损坏和电气火灾等事故的危险性和严重性认识不到位,总存在侥幸心理。虽然在临时用电上也有投入,效果却不明显。每次安全检查,同样的安全隐患总是反复发生,得不到彻底整改。由此造成同样的安全隐患整改之后又不断出现的怪现象。还有些施工现场为降低成本,根本未配备临时用电专职电工,直接将临时用电工作全部承包给项目机电安装工程队伍,按每平方米的取费方式支付费用。临时用电只是机电安装工程队伍的附带工作,其安全隐患的严重性、危险性可想而知。监理过程中加强监控的措施

针对施工临时用电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以及安全隐患的危险性和严重性,笔者建议:为防止电气事故和消除事故隐患,应在监理过程中加强以下监控措施。(1)由专职电气工程安全技术人员组织编制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绘制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其内容必须符合《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临时用电工程施工完成后,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的共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完善电气安全检查记录及电气安全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存档备查。

(2)配电柜(箱)应是经安全监督部门备案和3C认证的产品。配电柜(箱)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TN-S接零保护系统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置,即分别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最后从开关箱到各用电设备,设置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和末端开关箱漏电保护,对其控制回路进行编号管理;每台设备都按“一机一箱一闸一漏”设置固定的开关箱,严禁同一个开关箱同时控制2台及2台以上用电设备。(3)临时用电线路采用五芯电缆。严禁采用四芯电缆附加1根BV线或BLV线作PE线;电缆截面积及配电箱内元器件容量必须与所控制的负荷容量相匹配,严禁设置“小马拉大车”的配电设备和线路;严禁BLV线用作PE线或焊接线。(4)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塔吊和施工升降机等大型、重要的机电设备的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装置的检查;定期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特别是雷雨季节,必须确保塔吊和施工升降机等大型、重要机电设备防雷接地装置的可靠。(5)加强各级施工人员对临时用电可能酿成人身触电伤亡、设备损坏和电气火灾等事故的危险性和严重性的安全意识。在安全文明施工费中,增加必要的电气安全投入,及时报废和淘汰已严重损坏、无修复价值的用电设备;配备较强专业技能、有良好职业素质的电气安全人员进行管理。从事临时用电安装和维修等工作的专职电工,必须熟悉《规范》条文,增强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及时处理电气设备受潮、和漏电故障,防止短路、火灾及人员触电伤亡等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结 语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篇6

【摘要】目的杜绝或减少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方法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完善及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隐患,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护理管理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一、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工作一旦发生差错,轻者影响患者治疗、延误手术、导致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手术部位错误、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医疗护理事故。手术室护理常见潜在安全隐患有:

1,接错患者,因接待患者的护工查对错误,或患者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等,易发生接错患者或将患者错放手术间等。

2,碰伤、摔伤或坠床在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未保护好患者头部及手足,或移动患者至平车或手术台时,因固定不当、无人协助,或担架车、手术床未保持功能完好,而导致患者出现碰伤、摔伤、坠床等意外。

3,手术部位安置错误因术前未标识、安置体位前未仔细核对病历、X线片、CT、MRI结果等,而导致手术部位安置方向错误。

4,用药、输血错误输血、用药时核对错误;药物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执行口头医嘱有误等。

5,神经功能受损在手术过程中因约束带过紧或双上肢过度外展,导致局部神经长时间受压而影响神经功能。

6,电灼伤因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部件直接接触或电极板处潮湿,在使用电刀时造成电灼伤。

7,冻伤某些手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体表降温,因保护措施不当可导致患者冻伤。8,压疮因手术体位安置不科学导致局部组织或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9,异物遗留因器械、物品清点有误或操作不当,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导致异物遗留。

10,导管脱落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手术患者护送不当等发生管道脱落。

11,病理标本错放、错送甚至遗失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失误导致手术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

12,手术室安全隐患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清点单的填写标准等。

13,人员管理不到位。实习学生控制不严,参观人员过多,手术医生串科学习,一名护士巡回多台手术。

14,体位不当造成意外伤害。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循环、呼吸,约束带过紧或两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受压,衬垫不当导致褥疮发生。15,患者或手术部位出现差误。手术部位术前无标识或无腕带识别。接患者入室时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或因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6,器械准备不足或性能不良造成意外。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器械性能不良,术中再次准备延长手术时间,手术器械核对和管理不规范导致器械敷料等残留体内。

17,设备管理使用不当。设备性能掌握不好,增加手术风险。接送车固定不稳,滑落患者造成意外。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一次性电刀极板多次使用造成皮肤灼伤。

18,不认真履职。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

19,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患者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脱落。术后患者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防范对策和措施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科内不定期组织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习,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易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强化护士责任心。

抓好落实各项制度和规程,如消毒隔离制度,接送患者制度,安全核查制度,清点制度等,勤练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中人员的活动可使大量细菌与空气中的尘埃悬浮于空气中,造成消毒后的空气污染。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内人员的数量和活动。一般40m的房间安排参观人员2名,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禁实习医生串科学习。合理安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一人负责一台手术。

合理安置体位:为全麻插管俯卧位患者翻身、头颈、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柱同步移动,保持功能位,避免脊髓损伤。俯卧位手术时手术膜平整覆盖患者前额至鼻尖处,减轻头托对面部损伤。侧卧位手术时固定,避免约束过紧导致股骨头移位,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摆放俯卧位时可采用马蹄形头托(凝胶垫),预防面部压伤,摆放截石位时以小腿腓肠肌承重,避免神经损伤。若固定膝部,则缝制套筒状约束带,不可缠绕膝部,以免腓总神经损伤。双上肢处于功能位,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即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效果好。

加强手术患者及手术部位的核查。术前做到三确、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三确即正确的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方式。六查即接患者时查(病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诊断、术前准备、前用药及过敏性情况),患者手术问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查,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即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问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n.手术室护士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某些大手术及术中需要变换体位时,巡回护士要及时查看负极板位置有无改变,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使用一次性负极板。使用空气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并及时提醒手术者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患者肢体的功能障碍或损伤。洗手护士上台前应将手术所需器械、物品准备齐全,保证器械性能良好,力求避免临时增加器械,术中传递器械按无菌技术进行。所有手术器械医疗用品原则上用高压蒸汽灭菌。此外,护士长要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设专人管理,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引起医疗事故。电凝器不能直接与患者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严密观察,认真履职。①巡回护士认真观察如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出血的情况,吸引器的通畅,仪器的安全运转等。坚守岗位尽可能减少术中外出取物、取药时间,避免延误手术及抢救时间。遇有大手术需要交接时,巡回护士要仔细交接手术情况、纱布器械使用情况,各种管道是否通畅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②加强标本管理,一般的病理标本应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留,手术完毕交于主管医师,并在“病理送检本”上详细登记,签字确认,后者将标本放人固定液容器内,贴上标签,同时病理标本应专人送检,登记齐全,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③严格用血、用药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即麻醉医生开据取血单,巡回护士持取血单与病例核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血型,取血时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将配血单与血袋进行查对,查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将血取回。输血查对即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再次查对病历、配血单及血袋共同核对以上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人,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血袋应保留手术结束后24h.用药时严格三查七对,安瓿保留至手术结束。④护送患者时站在患者头部,防止患者摔伤、碰伤,防止各种管道脱落,术中情况及x线片、CT片和患者的其他物品分别与病房护士交接清楚。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 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 也是临床教学、科研必不可少的资料提供单位。手术室工作具有专业知识要求高、反应敏锐、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特点, 很容易发生差错, 而一旦发生差错, 轻者影响患者的合理治疗, 同时导致医院手术资源浪费;重者发生误治或致残、致死而酿成重大的甚至无法弥补的医疗事故。本文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1], 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1 手术室护理常见隐患

1.1 接送隐患

(1) 接错患者。这是由于查对不认真而出现的错误。手术患者术前一般都存在紧张、恐惧心理, 特别是已注射术前针的患者, 往往问答不切题、回答不正确、随意问答, 所以接错患者时有发生。

(2) 接送途中碰伤、摔伤患者。这主要是因为出入病房时患者的四肢没有正确、合理安放而被碰伤;摔伤常发生在由病床到接送车或由接送车到手术床的转送过程中, 特别易发生在年龄小不能合作或烦躁不能配合的患者身上。

(3) 坠床。坠床的发生多在麻醉开始前, 由于患者情绪紧张, 对手术床宽窄不了解, 或烦躁患者未及时固定, 也可能发生在麻醉苏醒前, 因抬送过程中的失手、配合不当而发生意外坠床。

1.2 摆放隐患

(1) 手术间摆放错误。由于术前查对不认真, 没有仔细核对手术部位标识而出现手术间的安放错误, 或将患者的病历、X线片、CT片、MRI片等错误放置。

(2) 体位摆放错误。手术体位摆放不正确, 如将右侧卧位摆放为左侧卧位, 造成误治, 容易被卡、压的部位没有加垫保护, 造成骨隆突部位长时间受压而诱发压疮, 甚至由于长时间压迫而影响神经功能。

1.3 治疗及操作隐患

(1) 用药、输血错误。由于用药时未认真核对, 将标识不清的药物误用, 或执行口头医嘱时没有口头重复而出现误用。输血错误是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造成错误输血。

(2) 输液隐患。手术室输液往往是为了抢救而大量、快速增加血容量, 在液体更换中容易发生空气栓塞, 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3) 设备使用不当。如因电刀负极片接触处不严、潮湿或与金属物相碰而导致局部烧灼伤。另外, 患者随手术床升降时由于肢体被固定容易因卡、压、碰撞而致伤。

(4) 异物残 (遗) 留。主要由于未按规定进行查对、放置或操作不当, 导致异物残 (遗) 留, 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 而且处理起来也十分棘手。

(5) 导管堵塞或脱落。因手术中导管固定不妥、搬动中保护不当而发生导管脱落或堵塞。有些导管脱落不仅影响治疗, 而且影响预后。

(6) 病理标本错放、遗失。病理标本决定着术后明确诊断、合理治疗, 错送甚至遗失是不可弥补的失误, 多因责任心不强或查对不认真导致。

2 隐患防范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 强化服务理念

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不仅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而且用法律保护患者的权益, 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尊重、爱护患者, 培养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2 增强忧患意识, 落实核心制度

(1) 接患者时应认真核对手术通知单、手术接送卡, 与病房护士一起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标识, 并对术前用药、病历及X线片等需带入手术室的物品逐项核对, 防止接错患者。

(2) 患者安放于手术床后要再次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等, 核对患者腕带、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确认无误后即可开始进行体位摆放、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 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

(3) 认真检查手术中使用无菌物品的消毒日期, 确定其在有效期内 (包括一次性耗材的生产、消毒日期) , 包装的完整性, 术中器械是否齐全, 摆放是否到位, 各种用物的类别、规格是否符合手术要求, 手术开始前完成所有用品的清点、记录工作。

(4) 凡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 器械护士要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防止异物残留或便于清点, 对于进入颅内、胸腔、腹腔的敷料要有特殊标记, 比如带有尾、色等标记, 在手术结束缝合伤口前或关闭体腔前必须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二人仔细清点核对敷料和器械, 做到与手术前核对的数字相符, 并登记签名。

(5) 手术中途因特殊情况换人时, 交接人员应现场交接手术进程, 清点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数目, 共同签名确认。

(6) 手术完毕要将患者小心抬放并妥善固定在接送车上, 送回病房后应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皮肤完整情况、导管固定情况、目前生命体征及手术室带出液体的药物、剂量, 简单交代术中大致情况等, 使病房护士心中有数。

2.3 增强责任心, 防患于未然

(1) 防止接错患者。有的患者由于术前紧张及使用镇静剂的原因, 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的情况。在核对时应注意询问的方式, 必要时请家属帮忙协助核对。

(2) 妥善保护, 防止受伤。要始终有人陪伴患者, 不让其独处一室, 保持各种平车、对接车、床功能完好, 常规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接送患者出入房门时应注意保护头、肘、足部;术中需体表降温使用冰袋时, 应用毛巾包裹冰袋, 避免冻伤;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应使用专用插座, 负极板放置正确, 避免患者身体直接接触手术床的金属部件而造成电灼伤。

(3) 保持体位正确舒适。在协助医生摆放手术体位时要正确使用减压垫, 避免血管、神经受压, 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 防止过度牵拉、过分外展, 避免损伤血管、神经、肌肉, 避免因体位不当而出现并发症。对压疮高危患者应在术前做好防护措施, 如在压疮高危部位粘贴减压贴等。

(4) 防止手术部位错误。术前一日, 主管医生应在手术部位做好标记, 对脑、肾、肢体等对称性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左右侧。

(5) 防止用药错误。药物应摆放有序、标识醒目, 以免混淆;在抢救患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大声复述一遍, 经麻醉医生核对无误后再执行, 并将安瓿、药瓶保留备查。

(6) 防止输血错误。术中如需输血, 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输血前要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单、血制品类别、血量, 检查血袋的完整性, 有无凝块、溶血及污染等, 确认无误后方可输注。输血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输血完毕, 血袋需冷藏保留, 待手术完毕后归还血库备查。

(7) 防止导管脱落。全麻诱导期、复苏期以及术后送回患者时[2], 所有导管要妥善固定, 包括气管导管, 口咽通气道, 动、静脉置管及各种引流管, 防止脱落、返折等。

(8) 严格管理病理标本。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应妥善保管, 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容器内, 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与标本送检登记本是否一致, 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三方签名确认, 及时送病理科, 防止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2.4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 认真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是防止或杜绝伤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对进出手术室的人员应严格管理和限制。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 绝不允许穿常服进入。对参观手术的人员不仅要限制, 而且不允许其乱窜手术间。器械应集中于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 确保灭菌合格率100%。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范与刷手制度。实施特殊感染手术时, 要严格按照特殊感染手术术后要求处理相关物品[3]。

(2) 收到供应中心送来的无菌物品, 应按无菌物品管理要求分类放置、标识, 定期检查消毒日期, 对较少使用的必用物品及器械应定期消毒灭菌, 以应急备用。

3 总结

手术室和其他临床科室一样, 是医院一个高风险而又不可缺少的医疗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可以反映医院管理质量, 手术室护理与手术患者的安全密切相关, 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护理学科的发展使手术室护士的职责由单纯配合手术扩大到对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也就是说术前要访视, 术中要配合, 术后要随访。只有认真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才可以防范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要做好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有很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 严格执行手术室规章制度, 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高度的责任心。 (3) 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 (4) 有团结协作精神, 始终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 才能提供安全的手术环境, 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从而杜绝护理差错或事故发生,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梁文静.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分析与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21) :267-268.

[2]姚龙, 王明.预防误吸与麻醉前禁食新概念[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5, 20 (4) :255.

商品市场常见安全隐患 篇8

【关键词】社区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75-01

社区妇产科是社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妇产科患者的安全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于婷(2011)认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风险较大,极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主要原因是由于妇产科护理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护理人员数量有限、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缺少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等[1]。所以,必须在充分了解妇产科护理现状的基础上,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防范,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护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

1社区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

社区医院护理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必须强化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李小倩(2014)认为护理安全是指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和流程,进行准确无误的医疗护理,保障患者的身心安全[2]。她的研究表明,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或责任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在护理过程中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威胁患者的健康,必须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规范,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1.1社区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医院建立的目的是为患者解除病痛,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患者的立场,不能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患者,经常忽视患者的需求,留下安全隐患。社区妇产科护理工作十分繁忙,很多护理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长期的超长工作状态使得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下降,对待工作不能认真负责,玩忽职守甚至忽视患者的病情。

1.2社区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

妇产科护理的工作量繁重,并且需要十分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社区护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十分有限,不能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也不能对患者出现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及时的处理,经常会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比如产妇血压异常会引起产妇子痫的发生,在临床护理时,医护人员由于业务不熟练,不能对血压进行及时的监测,对孕妇的病症进行准确的判断,都将为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1.3缺乏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很多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护理义务以及产妇权力方面的规定了解甚少,在工作过程中不注重对证据的保留,使得发生护理纠纷时无证可查。大部分社区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社区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估计不足,在工作过程中随意涂改护理记录或者说话随意,使患者产生误解,都可能引发护理纠纷。

1.4患者和家属不配合

很多孕产妇及家属对医疗知识一知半解,在医院待产过程中,出现生理异常情况情绪容易激动,对于医嘱不能很好的遵从,为患者护理留下安全隐患。不同的患者对医疗风险的理解和认识不足,不能充分估计医疗过程中的风险,并且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不同,存在的危险性也具有较大差异,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具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防范。患者家属缺乏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不能配合醫护人员的工作,加剧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2.社区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社区妇产科护理工作不但工作量巨大,而且十分琐碎,与母婴安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古志红(2014)的研究表明,正确的妇产科护理工作可以帮助女性患者快速的康复,并且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必须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3]。

2.1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正确认识护理工作的作用和性质,摆正护理人员的心态,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并且亲切、耐心的为患者提供帮助。

2.2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充分、熟练的掌握护理相关知识和技术,提升从业人员的护理水平。对社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给予充分的重视,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再教育,鼓励经验丰富的社区护理人员对年轻的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经验传授,提升社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在护理工作中及时准确的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判断,避免由于操作失误留下的安全隐患。

2.3强化社区护理人员的法律和风险意识

必须对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专门的风险防范教育,使其对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强化社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社区护理人员不但要在实际工作中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预估,避免危及患者安全的事件发生,还要在发生护理纠纷之时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事态的恶化。

2.4增加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

在社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中,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避免误会和纠纷的产生。社区妇产科护理人员可以采取微笑式服务,细心、全面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及需求,也要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结语

社区妇产科护理工作与产妇和婴儿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必须对护理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确保患者的安全。在妇产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由于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风险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在护理过程中留下安全隐患,必须在此基础上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排除安全隐患,提升基层社区妇产科护理水平,保障妇婴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于婷.妇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外妇儿健康,2011,08(12):403.

[2]古志红.县级基层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现代养生,2014,10(04):177.

上一篇:政务公开半年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下一篇:新华保险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