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的作文

2024-07-16

爱与恨的作文(通用8篇)

爱与恨的作文 篇1

“爱”,是一个漂亮的花季少女,她来无影,去无踪。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她,却已经被迷得无法自拔,即使你的智商再高也无用。

“恨”,是一个丑陋的普通少女,她就像过街老鼠一样,整天被人厌恶。

“爱”同情“恨”,“恨”讨厌“爱”。两人井水不犯河水,关系很僵。于是人们熟悉了她们,变得“爱”“恨”分明起来。可是有一天,当人们又在欺辱“恨”时,“爱”偷偷帮“恨”解围,两人很快成了朋友,形影不离。可是人们就遭了殃,有些人感觉自己对另一个人有“爱”有“恨”,但又分不清是“爱”多还是“恨”多,因此做了许多后悔的事。

许多人想拆散“爱”与“恨”,结果就只有一个DD失败。于是便有了没有“爱”哪来的“恨”这类说法。其实,“爱”就是“恨”,“恨”就是“爱”,只是人们硬要用自己的心情来给她们取名字罢了……

爱与恨的作文 篇2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卓越成就。直至看过不少鲁迅的书,看过不少评价鲁迅的书,才渐渐地对其有一定了解。虽没作深刻的研究,就我所观所感,不管国家给他怎样的头衔、名号、荣誉,作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的鲁迅,在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况味,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封建道德的虚伪后,他变得有爱也有恨,是个爱恨分明的人。现就鲁迅对国家及亲人的爱与恨感情的人性角度来浅析。

一、对于自己的祖国,又爱又“恨”

1904年,鲁迅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改学医学,欲“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1]。然而不久,在“幻灯片事件”过后,他毅然弃医从文,希望通过文学来改变国人的劣根本性,唤醒民众早已麻痹的神经,从而改变整个民族败落屈辱的命运。不管鲁迅选择的是学医,还是之后的弃医从文,都是为了救他深爱着的但是已经病危了的祖国。有人评论说鲁迅卖国,因为每次遇到危难时,他首先想到的反而是我们的死敌——日本。其实这并不能说明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在他一生的活动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用他的笔为整个民族,为革命而斗争。“他写下了大量锋芒犀利的杂文,像匕首、像投枪一样直刺一切反动政府的心脏”[1],以不留任何余地的决绝姿态,向所有黑暗势力发起猛攻。尽管国民党政府公开要通缉“反动文人鲁迅”,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追求,依旧口诛笔伐,爱恨分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爱这个国家,他只是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唤起民众一起来挽救中国,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鲁迅他观察社会,观察人性是那样的透彻。《祥林嫂》中深受地主阶级、封建礼教迫害和摧残的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孔乙己》中人性之间的冷漠以及孔乙己的悲惨命运,《狂人日记》中描述的到处都是吃人的这样一个社会,所有的一切都令人瞠目结舌。在他朦胧的文章中我们不得不感叹他洞悉事物的能力,也能体会到他对这个被封建礼教世俗糟蹋不堪的社会的一种无奈和感慨。他爱他的国家,但是也“恨”,这里的“恨”更多的是种无奈之情吧!夜是黑的,但中国的夜似乎更黑。政府杀害革命者,在《药》中更是无情地揭露了百姓的无知,无知到用革命者的鲜血来治疗痨病。政府开枪射杀手无寸铁的学生,他感到惊讶,他不理解这样的行为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后他只能发出悲亢的声音“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于他的祖国,他爱恨交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先生的爱与恨。

二、对于自己的母亲,又爱又“憎”

母亲,一个伟大的名字。母爱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也是最无私的爱。如果说鲁迅对国家的那份爱是出于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是份大爱,那么鲁迅对他的母亲的爱是发自内心深处,是份深沉的爱。

在鲁迅十几岁的时候,父亲便病逝了。在家境困顿的情况下,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兄弟三人养大成人的,自然而然,鲁迅深爱着他的母亲。但正是他所深爱的人给他指腹为婚,送给他一个根本不爱的妻子——朱安。这种无爱的婚姻往往注定是场悲剧。虽然鲁迅是观念的激进主义者,但是他当初在行动上却有点偏向保守主义。正当鲁迅的母亲及亲戚开始做好了他不顾一切反抗的准备,出人意料的结果却出现了,鲁迅因不忍伤害自己的母亲接受了这无爱的婚姻。朱安这份礼物无疑是他母亲给他误进的毒药。母亲与自己之间的巨大隔膜让他痛苦,让他失落,让他绝望。因此鲁迅说道:“死于敌手的锋刃,不是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战友乱发的流弹,病菌的并无恶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3]结婚时,正值青春的盛期,没有喜悦可言,更多是痛心,这一刻,他感觉到突然衰老了许多。“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四千年的旧账”[4],这就是鲁迅内心深处的呐喊。“子失母则强”,这是他对母与子关系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隐含了长达几十年的内心创痛。他爱他的母亲,因此尊重她,尊重她所安排的一切,但他的母亲却让他如此的痛苦,他不知道应不应该憎恨她,又一次的,他在这爱与恨中挣扎,挣扎地令人怜惜。

三、对于自己的爱人,又爱又“愧”

他虽有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朱安,但是他真正爱的人却是无名无分的许广平,同时是他的学生。

感情这东西的确是无法分析,无法真正理解的,爱情更是如此。爱情是敞开的,是自由的,是心灵的一种默契,但爱本身就具有种偶然性,是瞬间的发现,谁都不知道丘比特之箭会何时射向你,又不知道箭的另一头会射向谁。在人生的某一个驿站,他和她突然相遇了,相爱了。正是许广平的执着,正是许广平对他的理解,对他的温柔之情,终于虏获了鲁迅的心灵,鲁迅自己也终于说出了:“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的绝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我可以爱。”[5]“我可以爱”,在这里,爱是一种权利,“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6]鲁迅在他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中以子君之口说出,同样是爱的权利。就这样,鲁迅冲破了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与许广平生活在一起,成为了一位行为上的激进者。就像子君和涓生相爱以后,他们义无反顾地同居了,即使有世人世俗的目光,可是爱情是美好的,在相爱的两个人眼里,这些世俗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这里,我只能说鲁迅是爱许广平的,没有恨,如果有恨,那也只是恨那场不幸的婚姻,只是恨自己没有早点遇上许广平。但是在爱的过程中,苏轼《红梅》那份愧疚,那份自责也一直伴随着他,毕竟这违背了母亲的意愿,更是对不起家中的那位结发之妻。朱安没有错,她也只是个逆来顺受深受丈夫的弱女子,可她却守了一辈子的活寡,成为了这场婚姻中最大的牺牲品。对于这点,我相信鲁迅他自己是知道的,所以他和许广平生活一起之后,心灵上仍然处在爱与恨,爱与自责的矛盾当中,这是何种尴尬的境地。

鲁迅,在新中国建立的很长时间里,他被当作了“宣传”工具,同时也一直被“神化”,“坚强、激进”这些代名词总是放在他的头上,但事实上,真正了解他的人,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也是一个家庭中的儿子,一个是家庭中的丈夫及父亲,他有爱也有恨,而且爱恨分明。他深爱那个沉默已久一直处于黑夜之中的国家,他爱那个给了他生命却又给了他无爱婚姻的母亲,他爱那个心甘情愿没名没分却与他同处一室的许广平。在他的生活中,他似乎一直都处于爱与恨的挣扎中,挣扎地令人痛惜。研究鲁迅,你会情不自禁地对鲁迅极其丰富又极其复杂的人性底蕴和性情表现,平添了几分亲切之感,情不自禁地为他内心的挣扎而感叹,因为表面的坚强与执着,内心却是如此的波涛汹涌,这就是我们熟悉但又不熟悉的鲁迅。

参考文献

[1][2][5]洪治纲.《鲁迅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3]鲁迅.《华盖集·杂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4]林贤治.《一个人的爱与死》[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

爱与恨的交织 篇3

关键词:奥尼尔;家庭悲剧;爱与恨;交织

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曾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奥尼尔一生执著于创作,先后共写作了44部戏剧,其中绝大多数是悲剧,而在这些悲剧中最有价值和份量的是其所写的家庭悲剧。这些家庭悲剧“不仅富有生命力,而且感情诚挚而强烈,同时还烙有原始悲剧的色彩。” [1 ]

(一)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2 ]是的,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家人的和睦,生活的美满;而所有不幸家庭的不幸却是千差万别的,几乎没有半点相同。

奥尼尔出生在一个不幸的家庭,而这种家庭的不幸主要在于缺乏温暖。奥尼尔在回忆自己的生平时曾悲哀地说过这样的话:“我生为人,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生为一只海鸥或一条鱼会更成功些。事实上,我将永远是个陌生人,没有感受到家的温馨,真正不想家同时被家抛弃,从来没有归宿感。我注定与死亡相伴。” [3 ]在世界文学史上或许没有一位作家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家庭表露出如此悲观的看法。因此,与托尔斯泰相比,奥尼尔似乎更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悲剧性的,或者说悲剧性就应该是生活的常态。奥尼尔说过“对我来说,只有悲剧才是真实的,才有意义,才算是美。悲剧是人生的意义,生活的希望。” [4 ]奥尼尔这种悲剧观念是来自他亲身经历过的生活。

奥尼尔的父亲是靠自学成为一名演员,他一生只演《基督山伯爵》一出戏而且以此出名。虽然成了一位名演员,但苦难的生活使奥尼尔的父亲变得无比悭吝,对妻子和子女非常苛刻。奥尼尔的母亲本是出身名门的闺秀,因爱慕演员才嫁给了奥尼尔的父亲。但是,婚后奥尼尔的母亲所体验到的并不是爱情的甜美,而是演员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段不幸的婚姻留给她的只有无限的悔恨和无尽的唠叨。因而奥尼尔也没有感受到母爱,所以在奥尼尔日后的作品中母爱一直是缺失的。奥尼尔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不好,这种兄弟之间的缺失影响了奥尼尔一生 [5 ]。

由于对家庭悲剧有着切身的体会,奥尼尔很早就开始了对家庭悲剧的书写。奥尼尔这几部著名的悲剧所反映的都是家庭问题,而在这些悲剧中爱与恨是交织在一处的,由此,显示出了家庭问题的复杂性。值得一提的是,在奥尼尔的这些家庭悲剧中,所有的矛盾并不是来自外在的压力,而是来自于其家庭成员内部在情感上的隔阂,来自于其家庭成员之间的猜忌。甚至,很多矛盾是来自于其家庭中的细枝末节的小事,而这类细枝末节的小事却使一个本应幸福的家庭永远也找寻不到幸福。

(二)

《天边外》是奥尼尔最早的剧作,也是其成名作,这出剧就有一种残酷的悲剧性。剧中的罗伯特一直向往着穷困家乡之外的地方——天边外,当他终于有机会可以成为一名水手而离开自己的家乡时,露丝这个他一直暗恋的女子向他表露了自己的爱情。为了爱情,罗伯特放弃了离开自己家乡的机会,而留在家里当了一名农场主。但是,罗伯特天生就不是经营农场的料,在他的经营之下,农场濒于破产。这种极度贫困的生活使露丝对自己的婚姻选择后悔不已。

在奥尼尔看来,爱与恨就像是人的命运,一旦你选择了爱或恨,它都将驱赶着你一直走下去。奥尼尔曾说:“在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是在命运的道路上被推赶向前。古希腊悲剧家在动笔开始创作时,他笔下的人物就永远不会离开那条受命运驱赶的道路。生活本身也是这样一条路。你一上了路,不管你如何动作,也不管你如何设法去改变或修正你的生活,你都无能为力,因为命运,或说天机,或随便你怎么称呼它,都将驱赶你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6 ]

由于把爱与恨交织看做是人的一种宿命,因此,奥尼尔的家庭悲剧往往带有一种浓厚的古希腊的悲剧气息。《悲悼》所写的是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个家中的妻子不满自己的丈夫,暗中与丈夫的表弟私通。当她的丈夫从战场上归来时,妻子毒杀了自己的丈夫。而这个家的女儿和儿子发现了这个秘密之后,联合起来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她的情人。这出戏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古希腊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三联悲剧《俄瑞斯忒亚》。

《榆树下的欲望》更是一部爱和恨交织的悲剧,剧中的伊本恨着自己的父亲凯勃特,因为他的母亲也就是凯勃特的第二任妻子死在艰难的生活中。凯勃特虽然年迈,依旧娶回一个年轻的妇人爱壁。伊本恨着爱壁,把她看成是自己财产的争夺者。但是,年轻而情欲旺盛的爱壁吸引了伊本,欲望的燃烧使伊本和爱壁产生了乱伦之恋,并产下一子。伊本喜欢这个孩子,但一想到这个孩子将要与自己争夺凯勃特的财产,马上就对爱壁产生了怀疑。爱壁为证明自己对伊本的爱,竟然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在这出剧中,本能和欲望、爱与恨是交织在一起的,而其间的转换是如此地迅速,容易使人产生眩晕之感,这不能不让我们惊叹人之情感的复杂性,人之情感的不可思议。

(三)

自古以来,文学创作总是离不开对家庭和家庭矛盾的描写,这种家庭矛盾的书写往往多是带有悲剧性的。其实,所有对家庭不幸的描写都是一种对家庭问题的研究,在其中潜在着一种对解决家庭矛盾的期待和诉求。奥尼尔的家庭悲剧也不例外,它们也是奥尼尔对家庭问题的思索。由于奥尼尔亲身经历过家庭的不幸,因而这种思索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在奥尼尔的笔下,家庭的悲剧主要来源于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上的爱与恨的交织,这种交织往往类似于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当爱缺失或减少的时候,恨就自然而然地增多了。而恨实际上也是潜在地对爱的呼唤,这就是家庭悲剧的特殊性。也正是这种爱和恨的交织,使家庭成员之间有互相的联系。奥尼尔说:“有人说我是悲观主义者,我知道你是不会受这种说法影响的。我是说,你能透过我的作品的表面看到实质,这远远不是什么悲观主义。我认为生活是一场混乱,但它是个了不起的反讽,它正大光明,从不偏袒,它的痛苦也很壮丽,生活的悲剧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7 ]

奥尼尔是用戏剧来描写家庭悲剧的大师,是他把家庭中的矛盾戏剧化和陌生化,从而使我们对家庭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家庭是社會中最小的一个组织结构,由夫妻、子女所构成。但这个看起来简单的社会结构却包含着人类社会的一切情感因素,其中有本能的欲望、血脉的连接、物质的基础、爱恨和情仇。家庭的事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属于形而下的事情。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研究正是现代哲学、美学、文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奥尼尔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家庭和日常生活这些形而下的问题。这并不是说明奥尼尔的剧作缺少形而上的深意,反而说明奥尼尔在对家庭悲剧的研究方面已经步入到了细致入微的境地。而奥尼尔认为所有的家庭悲剧都是爱与恨交织的结果,恰恰在于他说出了生活的真谛,而这正是奥尼尔家庭悲剧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美]奥尼尔.天边外[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1.

[2][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宁娜[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

[3]肖启芬.人生入戏,戏如人生——奥尼尔的家庭悲剧与其早中期剧作中的“家”主题[J].名作欣赏,2011(3):147—148.

[4] [美]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6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20.

[5]名作欣赏,2011,(3):147—148.

[6] [美]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07.

[7] [美]奥尼尔.奥尼尔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36.

爱与恨的极端,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4

——《呼啸山庄》读后感

对于爱的理解,我仅限于对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爱的理解,对于爱人之间的那种爱,我并不是很理解,但看完《呼啸山庄》之后,我感受到了那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感情,因为我感受到了主人公希刺客厉夫对凯瑟琳的那种深沉的爱。

因为希刺客厉夫是流浪儿的缘故,他的性格有点孤僻,但是凯瑟琳的天真开朗,让他渐渐打开心扉,他接受了凯瑟琳这个玩伴,甚至在长大一些后,他发现自己对凯瑟琳的深深的爱,并且毫无疑问,凯瑟琳也同样爱着希刺客厉夫,他们一起度过一段相当愉快的日子,当然要在辛德雷·恩萧不捣乱的情况下,这种愉快才能成立。辛德雷是凯瑟琳的哥哥,他讨厌希刺客厉夫,因为他觉得希刺客厉夫夺走了他父亲的爱,所以他欺压他,处处找他的麻烦,而就是这些点点滴滴,让希刺客厉夫对他产生了恨意,并且随着他的长大而一发不可收拾……

他为自己的身份地位感到懊恼,羞耻甚至是痛苦,因为他因为这个而失去凯瑟琳,虽然没有失去她的爱,他依然是凯瑟琳最爱的人,但是他却得不到凯瑟琳,娶不到她,因为凯瑟琳那可悲可怜的虚荣心,因为她顾及到当时社会强烈的等级观念,使她放弃了真爱,转而选择了画眉山庄的少主埃德加·林惇,她发誓她爱埃德加,我也相信她是爱他的,但是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明白,她违背了她的心,她背叛

了她的最爱——希刺客厉夫。希刺客厉夫为她的这个决定感到悲痛,所以他选择离开三年,用这三年的时间,他变了一个样,他变成一个带着绅士面具的恶魔,并且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计……

希刺客厉夫,他像魔鬼一样,伤害了几乎每一个人:他使辛德雷变得一无所有,使他失去了呼啸山庄,自己则取而代之地成为了山庄的新主人,使辛德雷在痛苦和悔恨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他不顾凯瑟琳的坚决反对,热烈地追求已对他产生强烈爱慕之情的伊莎贝拉·林惇,并且带着她私奔了,但并不是爱她,而是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而伊莎贝拉则可怜地成为了希刺客厉夫手中的棋子,当她发现时,已为时已晚,最后可想而知,他毁了一个原本可以在家过舒适生活的贵族小姐,让她变成了一个要为生活拼命工作的劳作妇女,让她也在悔恨和恐惧中度过余生;他不计后果地一次又一次地见凯瑟琳,让凯瑟琳原本已经平稳的病情,出现了恶化,就这样,他的出现间接地导致了凯瑟琳的离去,终于在生下女儿凯瑟琳·林惇后,就永逝长辞了;他使埃德加失去了最爱凯瑟琳和亲人伊莎贝拉,甚至伤害了他唯一的亲人凯瑟琳·林惇,使他的性情变得阴郁而不再开朗;他残忍地利用了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儿子林惇·希刺客厉夫,逼凯瑟琳嫁给林惇,为的只是得到画眉山庄,但当他的儿子死后,他却一点也不难过;他使凯瑟琳度过了一段痛苦难捱的日子,并且对她拳打脚踢;他甚至害了辛德雷的儿子哈里顿,让他从一个绅士变成满嘴脏话的粗人……希刺客厉夫的恨很极端,他将恶魔的手伸向了所有人,即使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无辜的。而他的爱同样也是极端,我想他的恨与他的爱是成正比的。他在凯瑟琳死后以及在他自己快要死的时候,他说他看到了凯瑟琳,并且在他的房客洛克乌德先生说做梦时看到了凯瑟琳时,他居然对着打开着的窗,哭着呼喊着凯瑟琳的名字,可想而知,他对凯瑟琳的爱已经深入骨髓,是任何情感都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的时候那么孤单,没有人敢亲近他,因为他拒绝了所有人,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凯瑟琳,虽然凯瑟琳已经离他而去了……希刺客厉夫将爱与恨当成了他的全部,但可悲的是,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他得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他让他恨的人都得到了悲惨的代价,但是那一刻他却觉得空虚,他没有了恨,他失去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他的心中存在的应该就只有对凯瑟琳无尽的爱,所以他选择去找凯瑟琳,当他的生命开始倒数的时候,那四天有时他会展现出真心的笑容,也许那一刻他想到并且看到了他的最爱凯瑟琳,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希刺客厉夫停止了呼吸……

希刺客厉夫的爱是极端的,他的恨也是极端的,而这两种感情都是折磨他的源头,折磨了他一生,但是我觉得作者是仁慈的,在最后的时候,将希刺客厉夫和凯瑟琳葬在一起,这也算是对希刺客厉夫最后的安慰与救赎吧……虽然或许有很多人都会说,希刺客厉夫最后的下场是他的自食其果,但是我想没人能否认他对凯瑟琳的爱的执着,这也许就是他身上惟一的闪光点,虽然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它是真实存在过的,这也成为了希刺客厉夫黑暗苦涩人生中的唯一亮点了……当然在这本书中,除了希刺客厉夫和凯瑟琳苦涩爱情外,还有几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爱:埃德加终生爱着凯瑟琳,但是他的可悲之处就

是永远得不到凯瑟琳完整的爱;哈里顿和小凯瑟琳之间那种年轻人之间简单的爱;以及在听完丁耐莉叙述的故事之后,对小凯瑟琳产生爱慕之情的洛克乌德先生的这种隐密之爱……

全文由见证所有事发生的老家丁耐莉之口来讲述,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叙述,而听众就是房客洛克乌德先生,以一种讲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展现这个跌宕起伏,情感复杂的陈年旧事,整件事发生在几十年中,但是每一件事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一段感情都让人为之唏嘘,这种细致的写作手法也许就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魅力所在。

爱与恨作文500字 篇5

每天晚上让我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靠在床头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段段有趣的故事。而此时我却在对着窗外的黑夜发呆,手里的书早就没有了感觉。

“咚咚咚”,敲门声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最不想看到的身影,在门缝里挤进我的视线,那是带给我愤恨的爸爸。“时间不早了,我们该休息了。”爸爸眯着眼睛,面带微笑的说。我不情愿地放下手中的书,背对着爸爸缩进了被窝。他慢慢地俯下身体,半躺在床上,弯曲的臂膀枕着我的头颈,将我搂的紧紧的。一只手轻轻地抚捋着我的头发,柔柔地拨弄着我的耳垂。撅起的嘴巴慢慢地凑近我的脸颊,热热的吻和坚硬的胡茬带来的刺痛,一同让我的睡意插上了翅膀。

窗帘缓缓地落下,在“晚安”声中熄灭了所有的灯光。我躺在床上想着先前写数学练习时,求助爸爸教我一道不会的难题。当他一脸和蔼地和我分析,说了半天我还是一脸的茫然。急得他睁圆的眼睛,突出的眼球都快要跳出来了,满脸憋的通红。提高了嗓门又大声说了一遍,可战战兢兢的我还是不懂。气得爸爸睁着更大的眼睛,紧紧咬着的腮帮让他的脸都变了形,头发似乎都要被一身的怒气冲的站起来。我感到非常的紧张和害怕,根本没有办法使自己平静地听他的讲解。

生与死爱与恨作文 篇6

风像一位少女的手,轻轻划过我的脸颊,雨是一位肇事者,无情的淋漓在我的身上,在成长的路上经历过太多挫折,那些挫折一次一次的摧残着我的信心,我想过放弃,但我那天生不服输的性格驾驭着我的信心不断奔向那胜利的终点。

从一个人出世的那一天数起,那些困难像一群庞大蚂蚁军团,密密麻麻叫人头疼,也许我太小,不懂这是爱还是恨,可是大人们总说,我不小了,要懂事了。

在我心里那些恨,无非就是跟一些人过不去或者与其发生纠纷,而爱在我心里更加简单,谁对我好,我就爱谁。

直到那一天,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含义,二零一四年七月三十号凌晨四点五十分,我感冒很严重,迫不得已只好连夜赶去医院,刚进医院就看到一群人跟在一辆车 的身后哭哭啼啼的,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知道有人去世了,没想到还是真的,那车一出门,那些人就哭的更大声,我听到一位阿姨在说:老天哪,为什么你要这样折磨 人,儿子不孝吸毒被抓,女儿跟人跑,没想到我最后的依靠也没……………了………….呀说完便晕倒在地,后来听说那位阿姨紧张过度,猝死了。

爱与恨的作文 篇7

今年26岁的窦玲原是吉林省四平市一家企业的工人。2002年2月,窦玲下岗了。同年4月,窦玲来到长春市开始了打工生活。幸运的是,窦玲打工单位的女老板祁敏非常喜欢她。在祁敏的撮合下,窦玲认识了祁敏的儿子张冬,很快,两个人相爱了。2003年5月1日,窦玲和张冬举行了热闹而隆重的婚礼。

新婚燕尔,窦玲沉浸在幸福之中。婆婆祁敏对漂亮贤惠的儿媳更是喜欢得不得了。今年50岁的祁敏原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干部,心地善良且精明能干。不幸的是,在祁敏40岁那年,丈夫张厚德病逝了。后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祁敏毅然辞职下海做了一名外贸商人。凭借着从前的社会关系和灵活的头脑,祁敏的生意做得很顺利,业务量和收入蒸蒸日上。

然而,生活的变故有时让人难以预料。2003年8月,祁敏因炒期货暴仓,在一夜之间赔光了全部积蓄。听到这个消息,窦玲的心里顿时像结了冰一般。

这场沉重的打击使祁敏变得十分抑郁,常常坐在窗前发呆,不愿出门,不愿与别人交往,与家人都不怎么说话,心情烦躁,经常乱发脾气。见昔日干练的婆婆变得如此颓废,窦玲怎么劝说都不见效果,只能在一旁偷偷地流泪。

更让窦玲没有想到的是,丈夫张冬也因母亲的破产变得痛苦不堪,经常喝得烂醉如泥。张冬从小便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花钱大手大脚惯了,现在家境一下变得如此窘迫,他根本无法适应。对生活灰心失望的张冬开始破罐子破摔,整天无所事事地闷在家里唉声叹气。

看着忧伤的婆婆和痛苦的丈夫,窦玲心如刀绞,今后家中的生活该怎么过?以婆婆和丈夫目前的精神状态,根本不能出去工作,要想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只有靠她了。祁敏破产后,家里已经一贫如洗,就连窦玲的2万元私房钱也拿出来给婆婆还了债。如果再没有收入来源,一家人吃饭都会成问题。

一番思考过后,窦玲决定出去工作支撑这个家,不让它在生活的风雨中倒下。不久,她在一家酒店找了一份做服务员的工作。

可没想到的是,干了一周后,由于工作的一点失误,窦玲被老板炒了鱿鱼,一时间她的心情十分沮丧。那天回到家中,见丈夫张冬又在酗酒,窦玲于是劝他振作起来,重新去找一份工作。没想到张冬不但不听从劝告,反而对窦玲大吼大叫。从此,张冬变得更颓废了,整天只知道喝酒,钱花光了便向窦玲伸手要,有时窦玲不给他,他竟动手打窦玲。窦玲痛苦地忍受着生活的煎熬,她用自己的宽容一次次原谅了丈夫,并期望他和婆婆能早一天振作起来。

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为了挣一点生活费,在朋友的建议下,窦玲骑车到郊区进了100串冰糖葫芦,回来后顶风冒雪卖了3天,可不但没挣到钱,还差一点赔了。

后来得知开三轮车载客可以挣钱,窦玲又借钱买了一辆三轮车,每天下班后开始跑运输,这样一天可以挣到30元左右的收入。为了多挣一点钱,让家里的生活宽裕一些,窦玲每天都忙到很晚才收车。

一天晚上,窦玲的车子突然坏在了路上,刺骨的寒风中,她吃力地推着车子往回走着。路很漫长,上坡一个接一个,正当她筋疲力尽之时,她感到车子一下轻了许多,回头一看,有一个人正帮她推车,原来是婆婆来接她了。顿时,一股暖流涌遍了窦玲的全身,她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感到已疲惫不堪的身子又有了无穷的力量。婆婆看到辛苦的儿媳,也伤心地哭了。那天晚上,婆媳俩聊了很久。在窦玲的开导和鼓励下,祁敏的精神振作了许多。

见婆婆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窦玲的心中无比高兴,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然而,不幸却又降临了。2004年1月的一天下午,窦玲正开车行驶在一条巷路上,突然从胡同里冲出一辆出租车,撞在了窦玲的身上,窦玲觉得胸口有一股温热的液体猛地涌上来,顿时,一汪鲜血从嘴里喷出去……幸好路人发现,及时把窦玲送进了医院。

窦玲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但从此左腿却落下了残疾。

窦玲不幸遭遇车祸,让张冬很难过,更让婆婆祁敏很受触动。她来医院看窦玲,止不住老泪纵横。她哭着对窦玲说:“可怜的孩子,妈妈一定要重新站起来,把这个家支撑下去!”听了婆婆的话,窦玲也激动得哭了,因为她看到了家庭生活的希望。

忘恩负义,变心的翅膀越飞越远

在儿媳窦玲的感召下,祁敏发誓一定不辜负善良儿媳的期望,要重振家业。二次创业的祁敏到处求朋友、找关系,终于筹集到30万元资金,开始做服装批发生意。也许是老天照应,祁敏的第一单生意便赚了一大笔钱。生意开门红让祁敏更有了劲头,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忘我地工作着,搞市场分析,研究对策,在认真分析市场行情的基础上,她又大胆出击,接连成功地做成了几单大生意,净赚了50多万元钱。到2005年9月,祁敏靠做服装批发生意共赚了150余万元,她又成了人人羡慕的富婆。

事业成功的祁敏不忘儿媳窦玲曾经的鼓励和付出,家里有钱后,她便不让窦玲再做任何工作,让她在家休养。

家境的好转让窦玲很高兴,可也让她很担心,因为丈夫张冬越来越冷落她。

母亲有钱后,张冬的精神也一下子好了。他每天游手好闲,从头到脚全是名牌,说话办事也俨然一副阔少姿态。虽然祁敏对儿子经常说教,但张冬还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这也让祁敏很失望。

生活条件好了,祁敏盼孙心切,便天天催促着窦玲和张冬尽快要孩子。虽然小两口也很心急,但窦玲肚子就是不见有什么反应。急于抱儿子的张冬便显得不耐烦起来,经常给窦玲脸色看。

开始,窦玲只是含着眼泪默默地忍受着,偶尔和丈夫倾诉一下心中的苦闷,但张冬的态度还是不冷不热。这让窦玲更加心凉起来。一天,窦玲实在无法忍受张冬的脸色与唠叨,与他大吵起来,谁知恼羞成怒的张冬冲上去便对窦玲一顿拳脚相加。窦玲被打得昏死过去。

对于儿子的恶劣表现,母亲祁敏在说教不见效果的情况下,向儿子张冬发出了最后警告:不准再欺负和伤害窦玲,否则断绝母子关系!

母亲的警告并没有唤回张冬对妻子的感恩和真爱,他开始更加冷漠地对待窦玲。每当看到窦玲一瘸一拐地从他身边走过,张冬便感到厌恶。

从冷战到夜不归宿,张冬已经完全不顾及窦玲的感受了。2005年10月15日晚上,祁敏忙完工作回到家,发现张冬不在家,而窦玲一个人躺在家里正发着高烧。见儿子如此薄情寡义,祁敏非常气愤,她急忙把窦玲送进医院,然后给儿子张冬打手机。让祁敏没有想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声在电话那头得意而猖狂地说:“你是谁?真是烦死了。”

“你是谁?”祁敏问。

“我是张冬的女朋友,确切地说是同居女友。”

祁敏的头顶像炸开了一个响雷,她气得肺都快炸了。

对方肆无忌惮地说:“张冬现在就在我旁边,你要不要和他说几句?”

“混账的东西你回来,我要和你好好谈一谈!”祁敏冲着电话喊道。

“我们完了!”在一旁的窦玲哭着对婆婆说。

那天晚上,窦玲不敢闭眼睛,因为一闭上眼睛,眼泪就会流出来。

凛然抉择,母爱的圣洁

与光芒照亮天空

儿子的冷酷无情让祁敏非常痛心。这种悲痛她在破产时都没有感受过。在祁敏的心中,窦玲是她和儿子的恩人,应该受到善待,她决不允许儿子伤害她。然而儿子的行为让她彻底失望了。在对儿子多次说教都无济于事的情况下,祁敏的心也凉了。每次看见受到委屈的窦玲那伤心落泪的样子,祁敏都感到非常揪心和愧疚。

直到第二天中午,张冬才回到家。祁敏强忍怒火对张冬说:“窦玲知道了你所做的一切,如果你还有良心,就立刻结束那些不道德的事情,否则,我就和你断绝母子关系!我一直相信你是个听话的儿子,也希望你能做一个好丈夫……”那天,祁敏和儿子谈了很久很久,可张冬就是没有回心转意的意思。而且在祁敏的逼问下,张冬承认自己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看着坐在面前的儿子,祁敏心中满是痛苦和困惑,她真没想到儿子会这样花心和堕落,竟然背叛与妻子患难与共的爱情。想想儿媳曾为家里的生活日夜地忙碌,再想想儿媳残疾了的腿,祁敏的心直滴血。她不敢想象窦玲是否能承受住这种巨大的精神打击。望着躺在床上落泪的窦玲,祁敏在心中做出了一个辛酸的决定。

“你太让我失望了!从现在起,我决定与你断绝母子关系,从今以后,我不再承认有你这个儿子,你也不要再叫我妈妈,今天你就从我的家中搬出去!”祁敏悲痛地说道。

听了祁敏的话,张冬和窦玲都惊呆了。尤其是张冬,他没有想到妈妈会真的做出这样的决定。他想向祁敏解释什么,但被祁敏制止了。

“窦玲,对于已经死亡了的婚姻,与其固守,不如离婚,这样对你也很公平。如果你愿意,妈妈支持你与张冬离婚!同时,妈妈希望你离婚后还和我住在一起,我想正式认你做妈妈的女儿。”祁敏紧握着窦玲的手哭着说道。

“妈妈,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妈妈,我永远都是你的好女儿。”窦玲像受了委屈的孩子,哭着扑到了祁敏的怀里。

爱与恨的作文 篇8

——白岩松

时隔七年,《岩松看日本》再次以文字形式重现,然而,七年的时间,沙漏倒流了一次又一次,世界早已物是人非,有些过去再也回不去了。但是,《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却带我们于文字中窥探过去点滴,为中国寻找更好的明天!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的电视访谈节目《岩松看日本》的文字版本,节目策划初衷,就是真正全面的了解日本,知己知彼,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加强大。

中日关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一水相隔的邻邦,国仇家恨的敌人,合作共赢的朋友……日本之于中国,注定身份复杂。中日的往来,几经波折,几度温暖。白岩松就是在这样一个日本与中国即将陷入冷战的状态下,选择穿梭在日本的大街小巷,去了解一个我们所看不到的不一样的日本!从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去看这个邻国用短短百年时间,如何创造出如此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只有当我们能在冷静中悟出日本的强大,中国才能更上一层楼。

日本如今留给我们的最大问题,就是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看法和态度。从靖国神社到和平博物馆,迥然不同的声音此起彼伏。供奉日本二战战犯的靖国神社,许多扭曲二战历史的解说蒙蔽游人的世界观,右翼分子的频繁参拜,更加体现出神社的特殊性。尽管我们很愤怒,各种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但是,我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更加强大,用实力去说话!都说,爱与恨同时存在。在京都,就有着一家与靖国神社历史观截然不同的纪念馆。它是由立命馆大学创立的国际和平博物馆,里面整理了许多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罪行,对那段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是啊,即使身处日本,你也能找到与你共鸣的同行者,他们相信,人间需要爱,人类需要和平!

看一个国家,先看民众的日常生活。走进日本,你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舒心。因为日本的街道都十分干净,日本的环保做得让人拍案叫绝。日本的垃圾处理厂随处可见,而且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舞洲工厂就是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垃圾处理中心。既可以进行垃圾处理变废为宝,还会开放给人们参观,并且有许多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介绍环保之前的大屏幕。日本环保教育从孩子抓起真的值得中国好好学习。日本人民对于垃圾分类都是十分自觉的,一周两三次,每次都会有家庭自发整理垃圾站。垃圾分类十分细致,不会存在随便乱放的现象。透过日本,审视中国,国人的素质教育还有待提高。也许,只有每个人都把这件事视为自己的责任,中国环境才能有所突破。

即使芥蒂颇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在某些领悟确实比中国出色。白岩松抛开自己的国家情节,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行走在爱恨之间”,用客观的眼光,一分为二看日本。正是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极端右翼分子的二战史观,听到了日本多数民众理性的支持和平的心声,感受到日本引领亚洲的时尚潮流,体验到日本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白岩松是一个理智的人,他用专业的眼光看日本,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闻人的敬业与责任。没错,不管我们身处哪一行业,只有用理性的眼光,才能看到正确的方向。

上一篇:关于建设生猪养殖基地的用地协议书下一篇:目标与理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