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2024-09-19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共6篇)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篇1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是指在公司厂区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群体职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群体职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提高广大在职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在职员工的公共卫生水平和防范意识,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等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地区卫生局、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我公司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厂区内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公司成立由总经理负责的厂内突发群体不明原因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并落实厂内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厂内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的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度,督促并定期检查厂内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有效地开展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在职员工的科学防治能力。

4、建立日常员工缺勤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例检制度。及时掌握员工的身体状况,发现有突发性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早期症状的员工,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经常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积极参加厂区环境整治工作,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办公楼、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员工喝安全饮用水,吃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公司的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分级 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Ⅲ级)黄色

1、公司发生在职员工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2、公司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区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一个区域内的厂矿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厂区内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不良反应。

6、因厂内化学设备及化学品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之内,或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

7、因厂区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职工人数在10~~49人之内,或死亡人数在4人以下。

8、发生在厂区内的,经市、区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一般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Ⅳ级)蓝色

1、厂内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

2、厂内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标准。

3、因厂内化学设备及化学品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因厂区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员工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5、发生在厂区内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

五、应急处臵措施

(一)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发生后,现场的职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公司后勤主任及公司领导。后勤主任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通知本厂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2、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3、后勤主任应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情况,做好家长或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4、积极配合地区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5、对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中公司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厂区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职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6、严格执行进出入厂门的管理制度。

(二)较大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Ⅲ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七、应急保障 公司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厂内卫生基础设施,尤其是改善职工食堂、厕所、宿舍卫生环境,为职工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厂内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八、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应急处臵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和职工日常的生活秩序。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部门,依法追究责任。

2、根据突发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事件的性质及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公司和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主管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针对突发事件中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及主管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尽快恢复公司正常的工作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导致的暂时集体停工,必须对工作现场、会议室、食堂、厕所及宿舍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继续使用;因传染病暂时停工的职工,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工;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区域,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三、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讲义 细菌性痢疾讲义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症状: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频繁腹泻、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感染。

预防措施:

预防的关键是防止“病从口入”。禁止痢疾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有健康查询制度,身体不适时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喝开水不喝生水。自来水龙头有可能被痢疾杆菌污染,进而污染自来水,若喝下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就会被感染而发病。

生吃瓜果确保用自来水洗净,最好能用开水烫一下,确保其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处理垃圾后要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门把手,水龙头,公交车扶手,地面等都可能会带有痢疾杆菌,从而使手上带菌,如果再用手接触食物,污染的食物将造成人体发病。经常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吃熟食不吃凉拌菜,熟食有加热的过程,而且在食用时有相对较高的温度,经过加热到70度的食品,基本不会含有病原微生物,包括痢疾杆菌等细菌,而凉拌菜,凉粉,凉面,其制作过程中没有加热的环节,往往因为数量多,造成销售时间过长,在经营过程中,人员手不卫生、器具不洁、环境温度达25度适合较细菌大量滋生,容易造成肠道疾病发生。

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剩饭菜因为有营养,适合细菌繁殖,加上繁殖时间较长,有可能产生致病因子,如果直接入口,容易发生肠道疾病,吃之前烧熟煮透,高温杀灭细菌,使食品安全卫生。

防止苍蝇叮爬食物,苍蝇的活动场所多在垃圾场,厕所等处,使苍蝇的腿上带有各种细菌,一旦叮爬到食品上,其细菌也转移到食品上,食品营养丰富,适合细菌生长,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就能繁殖到致病的数量和毒性。所以,食物要加盖或纱罩,门窗要有防蝇设施。

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及时就医,尽快明确诊断,针对性治疗,减少对自身和他人的危害,利人利己。

积极灭蝇、灭蚊、灭鼠,消除蚊蝇滋生场所,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以减少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讲义

概念: 俗称的“红眼病”。是传染性的结膜炎症,属于介水传染病。症状: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传染源:患者眼部的分泌物,常通过患者揉眼睛又不注意手的卫生而分布到各种物体表面。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的传播。另外接触病人用过的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电子游戏机、电脑的键盘、水龙头、门把手等,或用病人用过的脸盆洗脸,到病人接触过的泳池、浴池等地方游泳、洗浴,都有可能感染此病。与红眼病人对视不会传染,没有科学依据。

预防措施

避免用手揉擦眼睛十分重要。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在日常生活中,如接触门把手,水龙头,公交车扶手,地面等都可能会带有致病细菌,从而使手上带菌,如果再用手揉眼睛,有可能将细菌带入粘膜,将造成人体发病。经常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可以清除手上绝大部分细菌

春夏为易流行季节,最好去正规并且消毒条件完善的游泳池游泳,这样的泳池有禁止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预防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卫生保障。

同学之间不共用毛巾、手帕、化妆品、粉扑等洗脸或者接触皮肤的物品,防止细菌感染。肺结核讲义

概念: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症状:

周身无力,疲倦,发懒,不愿活动。

手足发热,不思饮食,白天有低烧,下午面颊潮红,夜间有盗汗。发烧,体力下降,双肩酸痛,女性月经不调或闭经。咳嗽超过三周,但痰却不多,有时痰中带有血丝。胸背疼痛。

传染源: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

传播途径:1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2经消化道传播;3经皮肤传播。

肺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因肺结核排菌病人随地吐痰,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发病。

结核菌的传播主要在夜间,和排菌病人同住在一个房间内的儿童和青年最容易受感染。

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经呼吸道或消化道初次侵入人体的结核菌,容易造成感染。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也不一定发生结核。结核的发病主要受到即感染结核病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影响,如果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差则容易发生结核病。规范治疗,按时服药,增加营养,保存乐观情绪,能较快(三周)恢复至不排菌不传染状态。不影响学习。

六、预防措施:

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的通风。

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及时洗手。纸巾包好放入垃圾箱

定期进行学生体检。

发现患者,立即隔离,要求其回家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减少对家中人员及其他人的传染机会,有益于学校,也有益于同学。

患者居住的宿舍所有同学立即组织体检,确定感染情况。宿舍进行消毒,被褥衣物进行暴晒,墙壁地面用消毒液拖。

流行性腮腺炎讲义

概念:简称流腮,亦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症状:主要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其具有高度危害的并发症,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治疗。

三、传染源:患者。

四、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五、预防措施:

立即隔离患者,要求其回家休息治疗,一般两周可以痊愈返校。教室、宿舍、图书馆、餐厅、礼堂等场所保证通风。

注意休息,增加营养,保持乐观情绪,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能力。

已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针对性接种减毒活疫苗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讲义

概念: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甲流属于流感的一种。

症状: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传染源:患者。

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带有病毒气溶胶的空气、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被传染者吸入这些带有病毒的空气而感染。

预防措施

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洁净,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

在咳嗽、打喷嚏时必须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及时洗手。纸巾包好放入垃圾箱

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老年人、儿童、病人等易感者等戴口罩、勤洗手,减少接触病毒机会。

患者尽量休息治疗,单独一间房间,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已有病例发生的班级,在知情自愿原则下,针对性接种灭活疫苗流感疫苗预防。

药物预防,如板蓝根冲剂、金刚烷胺等,对有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有效,只对部分流感有效。

四、常用消毒方式 空气消毒

进入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各种细菌病毒是以气溶胶形式悬浮于空气中的,如果开窗通风,能迅速降低空气中细菌、病毒的浓度,降低致病风险。教室要求每节课间门窗全部打开,通风,宿舍在上课时间窗户全部打开,窗帘卷起,保证通风效果。

如阴雨天气,扬尘天气不适合开窗通风时,可以选择紫外线消毒方式

紫外线具有消毒空气和物表的消毒功能,教室,宿舍如果不需要对桌面,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以选择吸顶安装,如需物表消毒,可悬挂安装在物表上方2米处,或者使用移动式紫外线灯,紫外线对人角膜及皮肤有损害作用,消毒时人不能在室内,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其灯管使用寿命不超过1000小时,紫外辐照强度低于70uW时更换灯管,每周用酒精对灯管进行擦拭。防止灯管积尘对消毒效果影响。安照每平米不少于1.5w的公式计算教室需要的紫外灯管数量。开关与照明开关分开并标示明确。

消毒剂喷雾消毒对于适合喷雾消毒的房间,关闭门窗后进行喷雾,消毒后30分钟开窗通风。

教室、宿舍要每两周清洗一次空调隔尘网。地面、墙面消毒

自来水湿拖,每日2次,有病原菌污染情况时,用1:200的84液湿拖并保持5分钟有效时间

座椅、门把手、水龙头、电话机、台面消毒

湿抹布擦抹,有病原菌污染情况时,戴橡胶手套用1:200的84液擦抹并保持5分钟有效时间,再用自来水清洗抹干,防止对物品的腐蚀。

厕所消毒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篇2

始于2004年的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 至今将近10年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在筛查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监测方案曾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 但是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 还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单位、疾控机构不易操作、无所适从, 存在主观规避的现象。本文通过探讨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试图寻找出真正切合实际的、易于操作的方法, 使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报告、疫情处置更加常态化、程序化、制度化, 尤其是去政治化, 从而更有利于早期识别、发现和报告病例, 为疫情处置赢得时间。

1 目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疾病政治化, 轻监测, 重处置

由于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按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管理, 无论是公众还是医务人员在思想上都非常重视, 但是在防控知识方面又相对匮乏, 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对“不明原因肺炎”通常存在这样的误区:把不明原因肺炎等同于SARS或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疑似病例。事实上根据《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诊断为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只是一个“医学筛查病例”, 大多数病例甚至只具有感染性而没有传染病性的一般性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在日常的临床诊疗治疗过程中按照病例定义判断的所谓“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该很多, 无需兴师动众, 只需按照方案按部就班的报告、采样、排查就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一旦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如临大敌, 蜂拥而至;病例排除后, 虚惊一场, 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长此以往, 人们对疾病过度关注[1]、政治化, 整天喊狼来了狼来了, 狼一直没来, 临床医师和管理部门就会放松警惕、懈怠麻痹, 甚至规避报告。

1.2 临床医师传染病知识匮乏, 忽视重要环节

总体来说, 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常常流于形式、发热门诊形同虚设的现象很普遍。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过不明原因肺炎的全员培训, 但是效果不佳。【传染病控制管理】

从多次深入医疗机构进行现场测试的结果来看, 询问发热门诊、呼吸科等相关科室的当班医师, 能够准确完整地回答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定义者非常少。这说明落实没有到位。在日常临床诊疗时, 首诊医师很少就发热、腹泻、皮疹等这些具有传染病特征的临床症状, 进行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史询问 (职业史、外出史、接触史、接种史) 。

1.3 检测缺位, 经验治疗, 经验判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病原的组成和耐药特性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 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迁。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 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国内外的CAP诊断和治疗指南都指出:门诊治疗的轻、中度CAP患者直接给予经验性的抗菌素治疗, 而不必普遍进行病原学检查, 只有当初始经验性抗菌素治疗无效时才需进行病原学检查[2、3]。细菌、病毒的单独感染或二者的混合感染可能产生各种胸部放射线检查改变, 这些改变只有借助于特定病原体的诊断。而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具有快速、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特点, 可以同时检测12~15种病毒, 成为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标准方法[4、5]。但是目前临床实践中均不进行这样的检测, 而是采取经验治疗、经验性判断, 由于医师的个人专业背景不同, 会导致诊断治疗的差异。

2 对策

2.1 改变观念, 常态管理, 一举多得

需要对临床、疾控、卫生行政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 尤其要改变监测观念, 坚持工作常态化, 改变形式化、情绪化的工作方式, 比如某地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后, 将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抓一阵, 过后又放松了。《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不仅仅是筛查SARS和人禽流感病例, 同时还可以筛查其他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1], 这也是方案实施的目的所在。当前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尤其大多数以发热、咳嗽、肺炎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出现, 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 更加显得筛查、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将监测工作进行常态化管理是目前传染病防控工作形势的要求。必要时也可以根据既往医院的就诊资料制定搜索发现病例数, 下达监测任务, 逐步过渡到常规监测报告。

2.2 扭转困境, 加强检测, 提升能力《全国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附件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的培养与血清学检测方法时间较长,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意义不大, 甚至只是回顾性调查, 所以检测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高, 效果也不好。而甲流期间全国建立了强大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 市级疾控中心基本都具备核酸检测的能力, 可以借助流感监测工作的平台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日常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能力, 逐步过渡到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对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病例、住院病例进行的一种常规检测手段。因为这种检测方法快捷、准确, 且能够及时指导诊断和治疗, 所以医师患者都会乐于接受。通过日常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工作, 将相关的监测系统进行有机结合[6], 例如:弥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 (SARI) 监测工作所需,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 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扭转当前的经验性诊断、治疗的局面。同时有助于及时发现新发传染病, 更有利于做好监测预警工作。2.3修订方案, 突出重点, 分层处置重点强调临床医师对流行病学史的问诊[7]。可以对现行的《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中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分层处置, 对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例按照现行方案处置;对流行病学史不明确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一般性的隔离、留观治疗, 结合检测结果再做进一步处置。

采取综合措施, 促使医疗机构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工作作为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来做, 报告的病例会增加, 检测的病例也会增加, 得到的效益是患者、医师、科研和监测预警工作的多赢局面。

(本文编辑:道书润)

【传染病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立冬, 陈长, 曾舸, 等.湖南省2004-2007年30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信息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08, 15 (5) :1408-1410.

[2]Mandell LA, Wunderink RG, Anzueto A, et al.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consensus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adults[J].Clin Infect Dis, 2007, 44 (suppl2) :S27-7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 29 (10) :651-655.

[4]Arens MQ, Buller RS, Rankin A, et al.Comparison of the Eragen mul-ti-code respiratory virus panel with conventional viral testing and re-al-time multiplex PCR assays for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es[J].J Clin Microbiol, 2010, 48:2387-95

[5][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24754.htm

[6]李媛, 牟瑾, 梅书江, 等.2006年深圳市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8, 9 (8) :739-741.

不明原因肺炎应急预案 篇3

针对4月份发生的几起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教育部表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公安机关迅速落实校园安全防范各项工作。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经针对学校安全工作部署开展有关工作,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建设好中小学安全防控体系。教育部还要求各地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制定专门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值班和信息通报制度,妥善处置与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维护中小学校安全稳定。

在此前召开的中小学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做到安全常识人人皆知,每所学校都要有各类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使学生掌握基本自救自护技能。他还提出了中小学安全防范措施的一些措施: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人防方面,教育部门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保安人员,落实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的交接制度,严格学生外出登记请销假制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加强夜间值班和巡逻;物防方面,在学校建设中,要特别突出校舍安全性能,配备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安装警示标志;技防方面,要在学校门口和重点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设施。

中国青基会:希望工程365爱心行动启动

5月8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网易共同主办的“网聚爱·希望工程365爱心行动”正式启动,捐款365元便可结对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据介绍,该活动将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捐赠善款,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有募集到的捐款都将进入“希望工程·网聚爱基金”,由中国青基会统一安排资助。此次行动倡导“一天捐一元,爱在每一天”的公益理念,捐款多多益善。如果一次性捐款365元,便可结对资助一名小学生并建立通信联系。

北京:中小学生用创意打造低碳校园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组委会主办的北京市“阳光校园”节能活动暨第四届中国尚德创意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于2010年5月29日举行。“阳光校园”节能活动暨第四届中国尚德创意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通过太阳能知识竞赛答卷、太阳能水路两栖小车竞速比赛、太阳能组件校园应用模型制作等形式向北京市青少年普及太阳能清洁能源应用知识,在推广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北京市18个区县的近百所中小学将参与选拔赛,优秀代表队将于7月27日参加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举行的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

河南:“环境教育”纳入郑州中小学课程

4月20日,郑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会议要求郑州中小学将环境教育课程纳入地方课程,每学年不少于12个课时,确保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实现郑州市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中公众知晓率在85%以上的目标。

据了解,环境教育课时安排比较灵活,12个课时既包括地方课程,也可以把环保培训、讲座和环保实践活动计入。此外,郑州市环保和教育部门今年5月下旬还举行“小学生环保手抄报大赛”“中小学生环保绘画大赛”,以提高青少年环保理念,增强青少年环境意识,使学生养成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他们良好的行为带动家庭、带动社会,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78%的家长反对随意给孩子做智商测试

给孩子做智商测试在很多地方有愈来愈盛行的趋势。就此,5月11日第三方调查在化龙巷、食色苏州网、梦溪论坛、都市圈圈网展开调查。根据720位参与投票的网友家长意见统计,78%的家长反对随意给孩子做智商测试。

在“你赞成给孩子测智商吗?”这个问题上,78%的网友认为,这种做法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不要随便给孩子做智商测试;选择“赞成,是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科学观察”这一项的网友仅占12%;而10%的网友选择了“无所谓”。

有专家认为,青少年时期智商是不断变化的,一次智商测试只能说明他此时此刻的智力状态,而不能作为预测将来的指南。测智商能不能对孩子的未来一锤定音?4%的网友选择了“能,先天智力很重要”;82%的网友认为“不能一测定终身,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很重要”;14%的网友选择了“不好说”。

国外中小学生抑郁的团体干预方案研究

抑郁涉及抑郁心境、抑郁症状和抑郁症三个不同层次的内涵。近年来中小学生抑郁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4%未满18岁的澳大利亚青少年、7.8%的日本小学生和22.8%的中学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抑郁倾向。抑郁不仅会造成学习倦怠、适应不良、社会动机和活动水平低下、睡眠和饮食障碍、物质滥用、自杀等心理和行为问题,而且日后发展成抑郁症的概率也非常高。开展针对中小学生抑郁的干预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针对一般对象的全员性预防介入和针对高于平均水平的高风险者的选择性预防介入两个方面介绍国外有代表性的干预方案。

一、全员性干预方案简介

1.RAP干预方案。RAP(Resourceful AdolescentProgram)是由Shochet等开发的全员性抑郁干预模式。该模式包括导入、自身优势确认、自我放松训练、认知重构、问题解决指导、心理支持的获取方法、家庭关系的协调和冲突预防、巩固和总结8个环节,12个单元。2.LISA-T干预方案。LHSA-T(Ease of Handing Social Aspects in Everyday Life-Training)是由Possel等开发的中学生抑郁干预方案,包括认知的重构、主张性训练、应对技能训练三方面的内容。3.PSE干预方案。PSE(Promoting Self-Efficacy)干预模式是Oikawa和Sakamoto开发的以认知改善和自我效能感提升为主的抑郁干预方案。该方案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主要根据自编教材对被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调整对消极事件的关注点、消极思维方式的调整、扩大视野和多维思考、乐观和压力的应对、中期总结、自我表露和自我主张训练、最终总结7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指导讲授、讨论、家庭作业构成,每周1个单元,需90分钟。

二、选择性干预方案简介

1.PPP干预方案。PPP(Penn Prevention Program)模式由Jaycox等开发,包括自由交流、干预程序导入、认知和体验的关系、认知偏差标定及原因分析、认知偏差后果分析、认知偏差指导和改进、应对策略指导、情绪调节和制定问题解决计划、社会问题解决指导、问题解决策略的巩固、测验和考核、复习并颁发证书12单元,需要12周,24个小时。2.CWD-A干预方案。CWD-A(Adolescent Coping With Depression)由Clarke等开发,包括压力感评定、社会技能训练、娱乐性活动、放松方法指导、面向未来思考、相互倾诉、问题解决指导、效果巩固8个环节,16个单元,活动时间40课时。3.PGC干预方案。PGC(Personal Growth Class)是由Thompson等开发预防青少年自杀的方案。该模式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负责实施,其要点是同学和教师提供社会支持;活动记录和感受评定;以自尊心改善、冲突中的决策、愤怒和压力缓解、深度沟通为中心的生活技能训练。此模式包括PGCⅠ和Ⅱ,前者共18个单元,每单元1课时;后者也有18个单元,是PGCⅠ应用能力的拓展。

新型肺炎防控应急预案 篇4

新型肺炎防控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切实有效控制传染病,保障公众和职工的身体健康,履行社会责任,维持必要的正常生产经营,根据政府相关防控要求,结合我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疫情防控工作组

(一)成员

总指挥:韦显恒

副总指挥:郭志强

办公室:李霞

专项应对工作小组:

安全管理部:

严飞龙

人事部:庄海琼

餐饮部:

郭志强

生产部:韦志林

旅游部:陈倩昌

财务部:张璇

后勤部:韦敏

保安部:姜天亮

设备部:黄强

(二)职责

1、总指挥、副总指挥:

a)决定预案的启动;

b)组织联络各职能部门,部署相关事务;

c)调用公司人员、各类物资和场地等资源;

.d)配合_上级部门进行工作协调;

e)负责稳定生产秩序和伤亡人员善后处置工作;

f)必要时向政府部门请求援助。.2、办公室:做好应急预案启动前后相关准备;传达、监督落实指挥部相关决定。

3、人事部:把控人员信息和动向,确认病例或疑似情况,联系医院,报告指挥部。

4、后勤部:做好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的卫生和人员管控,应急用品准备。

5、保安部:负责维持区域内治安,做好人员、车辆进出管理,部分应急物资准备。

6、设备部:负责公司动力、通风设施的正常运行,正常可用。

(三)应急工作程序

序号

应急工作

具体事项

宣传通知

1.复工及相关事项的通知;

2.防控内容的宣传.2

人员管理

1.部门确认,疫区职工推迟返回;

2.有接触史职工,14

日居家观察;

3.返回途中全程戴口罩,尽量避免外出;

4.进入宿舍前领取体温计、口罩,自测体温;

5.之后进出宿舍内早晚各测一次;

6.其他人员进入营业场所,使用红外测温枪测体温.询问接触史,有异常情况,保安做好记录并马上报告;

7.每日统计人员动向、体温,进行排查;

8.食堂就餐少接触、不交谈;

9.对摸排出的重点观察者、体温异常或有相关症状者,报告后迅速安排至预设的观察室观察确认,后续采取进一步对策。

应急物资准备

住宿职工入宿舍时领用口罩、体温计

红外线测温枪,人员进入营业场所时使用

观察室(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整间数)

公共场所管理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处消毒

设置手喷雾消毒装

置设置

食堂座位调整,避免面对面就坐

取消集体早会等大型会议

二、疫情分级防控策略

(一)疫情分类

1、未发现病例。指单位职工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2、发现疑似病例。指单位职工出现1例疑似病例,尚未确诊。

3、出现确诊病例。指单位职工出现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二)疫情防控策略

类别

疫情防控策略

防控措施

未发现病例

外防输入

1.组织管理;

2.摸底调查;

3.宣传教育与培训;

4.体温检测;

5.医学观察与信息报告;

6.环境卫生治理;

7.工作场所通风与消毒;

8.个人卫生与防护。

发现疑似病例

内防扩散

上述1-8措施;

9.对所有接触者按规定实施隔离;

10.采取消毒、管控措施。

出现确诊病例

内防蔓延

上述1-10措施;

11.营业场所(疫点、疫区)封锁;

外防输出

12.所有区域或工作场所按有关规定实

施停业停产。

三、具体措施

(一)防控措施

1、返邕入宿

职工返回宿舍进入大门前,询问旅行史、接触史,测体温,本建立一人一档。

领取体温计、口罩,此后每天2次自测体温,报告到部门。各口设置体温测量点,分层级负责,实现网格化管理。

2、进入公司

进入公司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公司,并洗手消毒。若体温超过37.3°

C,不得进入公司工作,并及时上报,按照当地疫情管控要求采取措施。3、食堂管理(食堂防控措施见附件)

3、提倡供应盒饭;

食堂就餐的:采用定餐定量,避免人员挑选、接触。餐厅每日消毒,餐桌椅使用后消毒,餐具高温消毒。以部门为群体就餐,不面对面就坐,就餐期间少交流、不交谈。

4、出勤车辆

出勤车辆内部及门把手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5、后勤人员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职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拒绝发热和敏感地点来客入内。

6、宿舍管理

强化按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立体温检测点、定时消毒、垃圾分类处置点。

(二)应急预案

1、遇到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配合门诊医院送指定治疗医院,报政府主管部门;

3、接触人员确认范围、采取隔离措施;

4、患者所在生产现场、生活环境消毒;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预案 篇5

1总则

1.1

编制目的加强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复学后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避免或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保障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和学校正常经营稳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对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1.4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采取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

风险描述

2.1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具有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2.2

临床表现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轻微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2.3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2.4新冠肺炎和普通疾病

(1)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并会出现肺炎。但早期肺炎可能不发热,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但CT会显示有肺炎现象。

(2)流感以高热、咳嗽、咽痛及肌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有时也可引起肺炎,但不常见。

(3)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

通过以上分析,该病隐蔽期长,具有传染性,发病症状和普通感冒有共同处,不易鉴别,需要14天的观察和医学检测,症状变化因人而异,严重威胁学校师生人员生命健康和生产经营稳定。

组织机构及职责

学校应急组织机构由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防控应急办公室及防控应急专业组组成。

3.1

防控领导小组

长:校长

副组长:常务副校长

成员:各处室负责人

主要工作职责:

(1)研究部署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高效的领导指挥机制。

(2)保障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所需的各类资源;

(3)研究解决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审批对外报送学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情况资料;

(5)落实政府及上级单位有关疫情应急工作的重要指令;

(6)负责组建应急专业组人员到现场进行应急抢险工作,对应急抢险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7)负责审定下达和解除预警信息,负责下达应急响应程序的启动和终止指令;

(8)应急响应结束后,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事件调查、评估和总结。

3.2

防控应急办公室

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简称疫情防控应急办),疫情防控应急办设在总务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工作职责:

(1)

组织开展学校疫情防控工作;

(2)

协调各部门进行疫情防控,实施资源保障;

(3)

组织疫情防控期间的生产工作;

(4)

跟踪学校内外部疫情,建议疫情沟通渠道,采取有效措施群防群控;

(5)

及时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进展;

(6)负责传达、贯彻落实上级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和本单位应急领导小组的会议决议、有关要求等;

(7)负责24

小时应急值守,接收突发事件的报告,跟踪事件的处置状况,收集相关信息并做好上报工作;

(8)负责督促应急物资的落实到位;

(9)负责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计划等;

(10)组织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应急物资和抢险救援队伍等。

3.3

应急防控专业组

应急防控专业组由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主要包括疫情防控综合组、防疫物资组、防疫安全组、防疫人力组、防疫后勤组、善后处理组。

(一)疫情防控综合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设置体温检测防控点,开展进入学校人员体温检测工作;收集统计人员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其他疫情异常情况及按照地方政府要求上报:设置人员疫情异常情况隔离区(场所);

2、负责建立疫情内外沟通渠道;

3、组织开展群防群控工作,并组织落实疫情防控办安排的其他事宜;

4、负责制订防疫综合保障方案,内容应包括体温检测防控、疫情异常信息收集与处置、群防群控措施等,于复学前报疫情防控办,在复学后实施。

5、实施现场防控方案确定的各项措施以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件损失;负责现场感染人群的救护,设置隔离区域;负责协助外部救援和医疗队伍开展工作。

(二)防疫物资组

组长:

成员:

1、负责学校防疫工作资金和防疫物资采购保障;

2、负责学校复学后运营资金和生产物资采购保障;

3、负责制定防疫物资保障方案,内容包括防疫与复学生产方面的资金和物资采购的计划、预算,面临困难、解决办法,以及防疫防护用品满足学校复学需要的程度等,于复学前报疫情防控办,在复学后实施。

(三)防疫安全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贵:

1、负责宣导防疫知识: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检查防疫消毒工作,并开展防疫消毒人员培训;

2、负责组织春节后复学前安全检查:在复学后安全工作中落实“生产安全与防疫安全相结合,职业防护与抗疫防护相结合”;

3、负责制定防疫安全保障方案,内容应包括复学前安全检查防疫消毒对象与方法、抗疫防护、防疫安全应急预案等,于复学前报疫情防控办,在复学后实施。

(四)防疫人力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1、负责防疫人力保障,统计疫情期间上学情况,进行复学后生产人员保障;

2、协助排查人员春节假期期间的外出流动信息,协助进行防疫知识宣传;

3、负责制订防疫人力保障方案,内容应包括防疫工作的人力资源保障、复学生产后的人员保障、防疫知识宣传安排等,于复学前报疫情防控办,在复学后实施。

(五)防疫后勤组

组长:

成员:

1、负责防疫物资的统一管理与发放;

2、负责统计防疫材料储备情况,为复学后连续提供信息;

3、负资制订防疫后勤保障方案,内容应包括防疫物资仓储管理、其他物资储备、复学应对措施等。

(六)善后处理组

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协调患者的后续医疗救治;负责核实患病人员情况及其亲属的接待、安抚、住宿及日常生活工作。

预防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预防预警

4.1.2

体温监测

1、检测防控点设置在学校门卫处,日上午上学前和下午上学前,体温检测工作人员佩戴个人防护,做好秩序维护,要求人员佩戴好防护口罩排队检测体温,排队时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间隔,体温检测工作人员逐个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及相关询问,并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所在单位、姓名、年龄、检测时间、体温检测结果、本人有无疫情异常症状、家人有无疫情异常症状等,如本人体温37.2℃以上或者家人有疫情异常症状的,严禁进入学校。

2、学校要求每位人员自觉接受体温检测防控点进行体温测量和情况问询,学校对未经过体温测量防控点体温检测擅自进入学校或工作场所的学校人员,视情节严重予以处罚。

3、来人员体温检测,每人必测,体温检测工作人员核对身份证后,进行体温检测及相关询问,并做好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所在单位、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检测时间、体温检测结果、本人有无疫情异常症状、家人有无疫情异常症状等。如本人体温37.2℃以上或者家人有疫情异常症状的,严禁进入学校工作。

4.1.2

学校内各单位应定期开展体温监测,主动发现发热、气促等症状的人员,各位单位发现疑似病例后,疑似病例所在部门负责人立即向应急办公室人员汇报,应急办公室根据疑似病例、是否有发热病人或疫情接触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发布预警通报,通知各部门作好应急准备。

4.2

信息报告

应急办公室接到发热或疑似病人的预警信息后,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结合医院诊断结果,研判可能造成的后果,综合判断情况的紧急程度。由应急办公室采用电话或规范文本报告等方式发布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事件时间、地点、可能影响的范围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应急领导小组视情形报告社区居委会及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1)Ⅰ级:重大新冠肺炎事件

学校内人员有1名及以上人员确诊病例,与其接触人员被隔离,造成停工,学校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Ⅱ级:较大新冠肺炎事件

学校内人员出现1例疑似病例,部分人员有与其接触史,确诊病例人员区域工作停止。

(3)Ⅲ级:一般新冠肺炎事件

学校内部人员发现新冠肺炎疫情症状时,疫情控制尚可,学校现场工作未受到影响。

5.2响应程序

5.2.1

当学校发生一般新冠肺炎事件后,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学校应急办公室报告,应急办公室向疫情防疫领导小组报告,防控综合组应立即安排单位负责人将病人送往附近医疗机构治疗,并密切跟踪治疗结果。

5.2.2

当发生较大及重大新冠肺炎事件时,应急办公室需按规定向学校疫情防疫领导小组报告。各防疫应急组在防疫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按照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指挥的应急行动,各专业组在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应积极配合。

5.2.3

扩大响应

在当前应急措施难以应对、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学校疫情防疫领导小组应向上级政府单位请求支援。

5.3处置措施

5.3.1对发现疑似病人外,除将患者本人送医外,学校各单位人员应严格遵守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中人员防疫行为规范。

1、学生到校时,应当按学校相关规定有序报到,入校前接受体温检测,合格后方可入校;无特殊情况,尽量避免家长进入校区。

2、在校期间,自觉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健康监测,每天保持适量运动,选择人员较为稀疏的空旷开放空间进行室外运动。

3、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得出校,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场所。如必须出校,须严格履行请假程序,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去人口较为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等必须正确佩戴口罩。

4、做好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5、宿舍定期清洁,并做好个人卫生。被褥及个人衣物要定期晾晒、定期洗涤。如需消毒处理,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常规清洗。

5、3.2较大及重大新冠肺炎事件应急处置措施

1、教职人员或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2、教职人员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3、对共同生活、学习的一般接触者进行风险告知,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4、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人员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5.4 应急结束

在学校范围内,已隔离病员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者生活、工作场所已消毒;且未发生新增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宣布本次新冠肺炎事件应急响应结束。

信息公开

疫情防控综合组按照视情形按照有关要求经学校疫情领导小组批准后,发布学校疫情信息。

7 后期处置

7.1

应急响应结束后,按照把事件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则,及时做好学习、生活恢复学作。

7.2

应急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各部门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存档。

8 应急保障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学校各单位移动电话由校办编制提供,若有变动及时更新。凡本预案涉及到的人员联络电话作为附件列入本预案,并保持24小时畅通。

8.2

应急队伍保障

各应急专业组组长负责成立防疫应急专业组,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疫情防疫需要,各单位储备充足相应物资,如测温仪、防护口罩、消毒液等,并实行定置管理,保持良好有效状态。

8.4

经费保障

财务部负责保证防疫应急物资器材等应急经费保障。

8.5

医疗救护保障

应急办公室始终保持人员值班,确保一旦疑似发生病例,应迅速拨打120,由120送至市内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附件

9.1有关应急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应急预案 篇6

第一条:为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实现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目标,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依法防控、常态常备、科学精准、防线前移、关口内置等举措,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分级负责、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四方责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具体负责疫情防控的领导、指挥、组织、协调等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哨点信息部、“四个口袋”管控部、卫生防控部、社会管控指导部、信息系统平台及技术保障部,落实会商调度、风险研判、培训指导、联防联动、应急演练、信息发布、督查督导、提示提醒等工作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健全触发机制、应急响应机制、扁平化指挥机制,提升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医疗救治、免疫能力,科学配备各方力量,始终保持应急状态,加强各类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各相关环节协调联动,确保指挥系统反应灵敏、指挥有力、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属地责任,科学研判形势,加强工作调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政策,健全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第五条: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海关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当落实行业监管责任,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工作方案等,增强防控措施针对性,指导行业单位依法依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第六条:机关、企事业单位应当落实主体责任,服从属地管理,严格执行所在地疫情防控规定,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场所消毒、门禁管理、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分类防护、流行病学调查配合、异常信息上报等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第七条: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应当严格遵守所在地疫情防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主动配合落实疫苗接种、测温扫码、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隔离管控、治疗等疫情防控措施,如实提供相关情况,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第八条:卫生健康部门应当加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宣传力度,优化便民服务措施,合理增设临时接种点,鼓励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应种尽种。

第九条:民航、铁路、海关、边检等单位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商务、市场监管、邮政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筑牢外防输入防线,坚持人、物、环境“三链同防”,筑牢基层、数字防线,扎紧国际航班入xx、进口货物以及国际邮件入xx、其他口岸经第三地入xx、中高风险地区流动入xx“四个口袋”,有效防范疫情输入传播风险。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数据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落实健康码管理制度,依托全省统一的健康码数据系统,对处于不同疫情防控风险状态的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依法依规精准赋予绿色、黄色或者红色健康码,并完善转码服务机制,符合转码条件的,及时予以转码。健康码仅用于疫情防控。

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各类公共场所、经营场所、住宅小区、建筑工地、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场所的管理者、经营者,应当主动申领并在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场所码,做到应设尽设、逢进必扫、一门一码、一店一码、一场所一码。对无法使用场所码的老年人、未成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群体,相关场所应当提供纸质登记等替代服务。

省交通运输、卫生健康、数据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设置和使用电子卡口,做好数据安全保障、运行规则优化等工作,满足保通保畅和疫情防控需要。

第十一条: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建立健全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因时因势动态调整核酸检测频次,并按照区域人口密度、群众需要、功能定位等,科学合理设置便民核酸采样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健康、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数据管理等部门应当坚持关口内置,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发挥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村)、网格、酒店、口岸、机场、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公共交通工具等哨点的监测预警作用,落实来(返)xx人员信息报备制度,加强重点人员、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物品和环境、重要时段监测。

各哨点发现可疑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初筛阳性人员、确诊病例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第十三条:出现首发阳性病例(含初筛阳性)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实行省、市、县级扁平化一体指挥,在24小时内迅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公安、通信管理、数据管理等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快速核查、精确定位,组织开展传播风险评估,综合研判病毒来源、传播途径和风险人群,落实相应处置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及时划定、公布高中低风险区域,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实施动态调整,实现精准防控,切断传播链条,防止疫情扩散外溢。

第十五条: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期间“足不出户、上门服务”,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物资供应。

中风险区实行管控措施,期间“人不出区、错峰取物”,原则上居家,每户每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指定区域购买或者无接触式领取网购物资。

低风险区强化社会面管控,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人员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严格落实进入室内公共场所预约、错峰、限流、测温、扫码、戴口罩等措施,倡导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离开所在城市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第十六条:卫生健康、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以及社区(村)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管控转运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开展中西医协同隔离治疗或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并按照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应当按照规定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或者居家健康监测。

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应当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医学观察期间本人及共同居住人员不得外出。

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外出,如遇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须外出时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第十七条:社区(村)应当组织做好宣教、排查、管控、服务工作,落实健康宣教、环境整治、人员排查、居家管理、生活保障、心理疏导、关爱服务等网格化管理措施,紧盯流动人员、管好重点场所、严控聚集活动、加强应急准备,配合落实信息报备、核酸筛查、人员转运、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第十八条: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重点人群应当落实日常防护措施,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加强健康监测,按照要求接受核酸筛查和疫苗接种。

车站、地铁站、机场、物流园区、农贸市场、商场、酒店、餐饮、娱乐等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场所和汽车、地铁、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以及学校、医疗机构、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等单位,应当根据当地风险级别,强化防控措施,控制人员密度,避免聚集性活动,做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健康监测等工作。

冷链食品生产、运输、贮存、经营等场所应当落实清洁消毒和从业人员日常防护、健康监测、核酸筛查等防控措施,降低疫情发生和传播风险。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对不同风险人员实行分类筛查,适时启动全员核酸筛查和重点人群核酸筛查,根据流调溯源、社区封控范围、核酸筛查结果等情况,科学确定筛查范围和频次,查清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及分布等情况,按照疫情发展变化规律,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抢抓时间实现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准确发布疫情有关信息,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热点问题。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和监督,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倡导公民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第二十一条: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大对涉及疫情谣言的打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谎报疫情以及编造、传播有关疫情发展或者应急处置虚假信息等造谣传谣行为。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体育场馆、会展场馆、市民活动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强羁押、监管、隔离和强制医疗等场所建设和改造,为疫情应急医疗救治和患者隔离预留应急需求转换设施设备,健全日常运营维护和应急管理制度,保障常态化防控与应急状态快速衔接转换。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定点医院建设,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感染防控基础好的医院作为疫情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并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和方舱医院设置要求,加强方舱医院建设。

第二十三条:公安部门应当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和医疗、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依法采取强制隔离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暴力伤害医护和防疫人员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疫情防控工作正常秩序。

第二十四条:数据管理、通信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科学运用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一体化疫情防控管理平台建设,提升可视管理、态势感知、疫情预警、人物同防等全周期全流程疫情防控功能,优化完善全省统一的核酸检测、来(返)xx报备、健康码(场所码)、阳性快报、自动筛查、购药登记、区域协查等系统,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为疫情风险研判、防控措施制定和资源统筹调配等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统筹做好医疗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工作,协调解决物资供需、生产、储备、流通、社区配送等相关事宜,保障水电气暖正常供应。

商务部门应当强化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市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等价格违法行为。

第二十六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正常生产秩序,提供线上政务事项办理服务,做好企业纾困帮扶工作,确保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实行闭环管理,不停产、不停工。

第二十七条:交通运输、民航、铁路、公安、邮政管理等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实行运输应急通行证制度,合理设置运输中转站,保障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运输畅通。

第二十八条: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保障疫情期间人民群众正常就医需求,畅通急危重症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等急救“绿色”通道,督促医疗机构落实首诊负责制,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拒绝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应当加大对医务工作者、人民警察、基层干部群众、志愿者等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爱力度,按照国家和本省相关规定,落实补助、津贴等相关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侵犯他人隐私,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疫情防控工作中知悉的个人隐私。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健康、教育、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应当加强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建立健全全方位、可持续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防止不落实、推诿落实“四方责任”和防控措施或者层层加码、过度防疫,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督促整改,保障疫情防控政策有效落实。

第三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未依法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上一篇:“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工作总结4月下一篇:国外探亲邀请函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