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不孕

2024-06-21

不明原因不孕(共9篇)

不明原因不孕 篇1

近年来, 不育症发病率呈现全球性增高趋势, 约有10%~30%的不育夫妇为不明原因不孕。促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首要而关键的一步, 而有好的优势卵泡数和排卵率, 同时避免并发症发生的促排卵方案一直是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期望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 (LE) 可作为生育调节剂用于促进人和动物模型卵泡的发育, 同时发现其副作用小、促排卵效果好, 并可能替代克罗米芬成为一线促排卵药物。LE的促排卵作用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2]。然而, 国内尚没有关于使用LE促排卵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报道, 而且LE用于促排卵的最佳方案尚不明确。本文拟就LE用于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的促排卵效果进行探讨, 为寻找LE最佳的促排卵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不孕妇女47例, 年龄 (30.3±3.9) 岁, 不孕年限 (4.2±2.6) 年。病例纳入标准:经输卵管造影或宫腔及腹腔镜检查, 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且通畅侧排卵;3个月内未用任何激素类药物或促排卵治疗, 无全身性疾病及传染病。并且男方精液检查正常;双方无生殖系统急性炎症。

1.2 方法

将所选患者47例随机分成3组, A组 (对照组) 15例, 于月经周期的第3天给予来曲唑5.0 mg/d, 连服5 d;B组12例, 于月经周期的第3天一次性顿服来曲唑20 mg;C组20例, 于月经周期的第3天予来曲唑5.0 mg/d, 连服5 d, 同时于月经第8天加用尿促性腺素 (HMG) 75 IU每日肌注1次, 根据宫颈黏液评分及卵泡直径大小停用HMG。所有患者均月经第10天起进行B超监测, 当至少有1个卵泡直径≥18 mm时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10 000 IU。并指导同房或者人工授精。于排卵后14 d~16 d查血HCG, 若HCG≥20 IU/L提示生化妊娠;30 d~35 d超声检查宫腔内有无胎心搏动确诊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组较其他2组有更好的优势卵泡率、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 但差异并不显著 (P>0.05) ;3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单卵泡发生率和宫颈黏液评分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见表1、表2。3组患者均无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

注:t、P为A组与B组比较检验值;t1、P1为A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t2、P2为B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

注:χ2、P为A组与B组比较检验值;χ21、P1为A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χ22、P2为B组与C组比较检验值。

3 讨论

在不孕症门诊临床工作中, 促排卵药物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随着对LE作用机制认识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 来曲唑是有效的促排卵药物[1]。LE能够选择性抑制雌激素的生物合成, 有效阻断雄烯二酮及睾酮向雌激素转化, 大幅度降低雌激素水平, 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3]。在月经早期服用可以解除雌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抑制, 刺激垂体促卵泡激素分泌增多, 诱发卵泡生长发育与排卵, 当雌激素分泌增多时, 可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促卵泡激素分泌, 从而抑制非优势卵泡生长, 诱导单个优势卵泡并降低多胎率[4]。同时, 来曲唑半衰期 (T1/2) 短, 不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可以避免半衰期 (T1/2) 较长的克罗米芬抗雌激素样作用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使子宫内膜具有较好的容受性, 不影响精子穿过宫颈黏液及受精卵, 能顺利植入子宫内膜[5,6]。

LE在临床上促排卵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有多种, 目前尚未有一种公认的标准方法, 同时LE的最佳剂量尚不明确。本文结果显示, 在月经周期第3天一次性次口服LE 20 mg促排卵方案的HCG日优势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单卵泡发生率、排卵率、临床妊娠率和宫颈黏液评分与5.0 mg/d×5 d和LE+HMG方案相比较, 差异并不显著。基于胎儿安全性以及药物副作用方面, 月经周期第3天一次性次口服LE方案可以作为首选。这是由于LE的半衰期非常短, 单次服药的机体药物清除速度快, 使其在排卵期和胚胎发育早期可以更完全地从体内代谢排出, 残留水平更低, 副作用更小, 而且服用经济、方便、安全;同时使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浓度在早卵泡期更高, 可以在月经早期最大限度地抑制雌二醇的浓度。

卵泡的正常发育需要促卵泡激素 (FSH) 和黄体生成素 (LH) 的共同作用。HMG中既有FSH也有LH。当卵巢储备欠佳时, 在LE的基础上给予HMG治疗, 可以提高优势卵泡率及妊娠率。卵泡的发育需要一定水平的雄激素来维持, 而LH作用于卵泡膜细胞, 阻止其凋亡, 维持雄激素水平的稳定。LE联合HMG可刺激内源性FSH的释放, 减少促性腺激素 (Gn) 的用量, 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 同时可减少多个卵泡同时发育, 从而避免多胎妊娠及OHSS发生。由于LE的半衰期较短, 随着卵泡的生长发育, 其对雌激素的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 使得卵泡发育后期有足够水平的雌激素能够作用于子宫内膜, 使其生长, 为精子穿行、胚胎着床创造了较为合适的内环境, 从而提高妊娠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 LE联合HMG促排卵较其他2组有更好的优势卵泡率及妊娠率, 但差异并不显著;并且无1例多胎妊娠及OHSS发生。本组结果与韩斌等[8]的研究结果相符。我们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口服5.0 mg比2.5 mg的来曲唑会有更多的卵泡和更高的妊娠率[9], 这可能是单用来曲唑2.5 mg/d×5 d所用剂量偏小, 需加大剂量或加用HMG。文献报道, 增加LE用量有增加优势卵泡数目的趋势, 与Gn合用可减少Gn用量, 不影响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等[10,11]。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一次性口服LE方案, 可能是不孕患者促排卵更好的选择。当卵巢储备欠佳时, 在LE的基础上给予HMG治疗,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用LE治性不孕症可提高成功率, 增加了可供选择的方法, 作为其补充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使用。由于本文的样本量有限, 因此对于LE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症过程中的最佳用法用量、毒副作用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蔚蓉, 谈勇.2种治疗方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排卵结局的分析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 (3) :101-102.

[2]Usama M, Ahmed M.Extended letrozole regimen versus clomiphene citrate for superov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infertility undergo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J].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11, 21 (9) :84-90.

[3]Abu Hashim H, Shokeir T, Badawy A.Letrozole versus combined metformin and clomiphene citrat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in clomiphene-resistant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Fertil Steril, 2010, 94 (4) :1405-1409.

[4]Pritts EA.Letrozol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 and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J].Curr Opin Obstet Gynecol, 2010, 22 (4) :289-294.

[5]Badawy A, Abdel Aal I, Abulatta M.Clomiphene citrate or letrozol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Fertil Steril, 2009, 92 (3) :849-852.

[6]Montville CP, Khabbaz M, Aubuchon M, et al.Luteal support with intravaginal progesterone increases clinical pregnancy rates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using letrozole for ovulation induction[J].Fertil Steril, 2010, 94 (2) :678-683.

[7]Wallace KL, Johnson V, Sopelak V, et al.Clomiphene citrate versus letrozole:molecular analysis of the endometrium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 Steril, 2011, 96 (4) :1051-1056.

[8]韩斌, 林津, 黄平, 等.来曲唑促排卵的个体化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9) :1356-1359.

[9]林春莲, 刘继龙, 蒙钟明, 等.两种剂量来曲唑促排卵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14) :19.

[10]Noriega-Portella L, Noriega-Hoces L, Delgado A, et al.Effect of letrozole at 2.5 mg or 5.0 mg/day on ovarian stimulation with gonadotropins in women undergo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J].Fertil Steril, 2008, 90 (5) :1818.

[11]郑志群.来曲唑的促排卵及胚胎毒性的研究进展[J].生殖与避孕, 2009, 29 (2) :120-124.

不明原因不孕 篇2

2头顶挤压式头疼,压力或紧张通常是引起这种头疼的原因,有50%—70%的人每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夜间磨牙也会引发这种头疼。道森博士指出,有磨牙习惯的人夜间睡觉时可戴上牙托;感到紧张或压迫时,大口呼吸新鲜空气和服用止痛药可以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此外,印度学者还发现,练习瑜伽能让这种头疼症状减轻71%。

3头部爆裂式疼痛,头部前侧钝痛或抽痛,有压迫感,通常伴有眼睛流泪、红肿。导致这一切的可能是眼部、鼻部或脸颊后方的窦道堵塞。

4头晕式头疼,常伴有恶心、反胃、呕吐和焦躁不安。经常喝咖啡或大量喝可乐的人如果突然停喝,会有这种情况。道森博士建议,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不要超过300毫克,相当于3大杯速溶咖啡或4杯茶,而一罐可乐含有的咖啡因通常少于50毫克。

注意事项:

不孕因不明 测测“糖耐量” 篇3

张女士与胡先生结婚八年,头三年一直不孕,反复做了好几次检查,都没找到原因。后来,她们求助试管婴儿技术,但三次均以失败告终:一次生化妊娠(精卵结合了,但未能成功着床,也叫亚临床流产),两次胎停流产。长期以来,为了要个孩子,他们夫妻双方互相指责,生活痛苦不堪,婚姻也濒临崩溃。

辗转就医后,张女士接受了一系列针对生殖内分泌-代谢-免疫的检查,结果表明她存在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原来,身高158厘米、体重68千克的她,几乎从不吃早饭,经常吃自助餐,喜欢喝饮料,为了减肥晚上不吃主食却吃大量水果和蛋糕。在医生的指导下,张女士对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一一认真纠正,每天按时吃饭,不再喝含糖饮料,食物以粗粮、高蛋白低脂肪的为主,少食多餐,每天坚持有氧锻炼一小时以上。经过一年的治疗和饮食、运动调整,张女士体重减到了54千克,糖耐量和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均恢复了正常。

最近,张女士和胡先生终于成功诞下一子,圆了多年的心愿。

近年来,医院里排队看不孕不育的队伍越来越长。而30年前,妇产科小手术室外,人工流产和放环的队伍是最长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不孕不育的患病率非常高,为15%~20%,比30年前增长了3倍多。

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已知的病因可归结为遗传因素(如夫妻染色体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因素(如黄体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免疫性因素(如封闭抗体缺乏、磷脂抗体阳性等)、感染因素(如弓形虫、风疹病毒感染等)、解剖因素(如子宫畸形、宫颈功能不全、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或合并有内科疾病。在排除了上述所有的因素之外,仍有20%~40%的患者不孕或不育的原因不明。

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可致不孕不育

最近,许多研究发现,不孕或不育患者体内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较正常生育夫妇明显增加。为什么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会引起不孕不育呢?

首先,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会严重影响卵母细胞质量,引起卵子受精率下降。质量不佳的卵子受精后,胚胎质量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流产。

其次,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异常和功能缺陷,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胚胎难以着床。

第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会引起肥胖,肥胖反过来又会促进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是不孕和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之一。

第四,高胰岛素血症与高雄激素之间还存在微妙的关系:高胰岛素可导致高雄激素,从而引起不孕或流产。

哪些人易发生糖耐量异常

对于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这一人群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发生率较高。

但是,有些非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存在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从而生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如: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病家族史,肥胖或存在不良饮食习惯等。

如有以上情况,应进行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等,以明确有无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改变生活方式,增加“好孕”机会

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该怎么办才能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呢?

首先,要控制体重,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每天按时吃饭,不喝含糖饮料,低热量饮食,食物以粗粮、高蛋白低脂肪的为主,少食多餐,每天坚持有氧耗能锻炼一小时以上。这样做,可以显著提高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患者的怀孕成功率,降低流产率。

此外,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等,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雄激素状态,从而改善卵巢局部生殖内分泌-代谢-免疫环境,提高卵子质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利于胚胎种植和继续发育。

不明原因不孕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01年1月至2007年6月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双侧输卵管通水或造影双侧输卵管均无阻塞;月经正常;排卵正常;性激素检查正常;抗精子抗体阴性;无明显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男方精液正常者)患者自愿行腹腔镜手术探查共323例,年龄范围在28~40岁,其中继发不孕209例(占64.7%),原发不孕114例(占35.3%),不孕年限在2~8年。

1.2 方法

腹腔镜检查观察盆腔内异位病灶分布情况及腹腔液情况,在腹腔镜检查的同时,对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下盆腔腹膜或内生殖器浆膜层肉眼可见紫蓝色、棕褐色、红色出血病灶)进行异位病灶内凝术后,均变为黑色或棕褐色;用平衡液灌洗腹腔直至洗液清亮为止;如有盆腔粘连则行粘连分离术。

1.3 效果观察

①治疗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6个月不服药;治疗组术后给予达那唑口服6个月停药,比较2组不服药内6个月内妊娠情况,妊娠率;②对照组6个月内未受孕者再分为2组:继续观察6个月受孕情况;口服达那唑6个月,停药6个月内妊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腹腔镜检查结果

323例输卵管美兰通液均为输卵管通畅,子宫内膜盆腔腹膜异位274例(占84.8%),其中合并有盆腔粘连48例(占17.5%)。

2.2 各组受孕情况

①对照组167例中妊娠例数为136例(占81.4%),治疗组107例妊娠例数为80例(占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9 P>0.05);②对照组中未妊娠者31例(占19.6%),口服达那唑19例中妊娠13例,继续观察6个月12例中妊娠3例,两组中药物治疗妊娠率有明显提高(χ2=5.55,P=0.013)。

3讨论

近年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基础研究聚集在内异症患者腹腔内微环境的变化方面,而这些内环境(腹腔功能的转变)的改变,有可能是造成不孕的重要原因,子宫内膜盆腔异位种植使巨噬细胞介质炎性渗出的腹水量增多,同时盆腔液内的前列腺素、IL、TNF和蛋白酶也有增多,从而造成腹膜功能的转变,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有明显抑制精子的活动,阻碍受精,亦可削弱输卵管伞部拾卵作用,同时可影响卵泡发育,抑制排卵并促黄体溶解从而导致不孕[2]。文献报道[3]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机制可能是患者腹腔液中改变而干预生殖过程,本文研究中在323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均为输卵管通畅,而274例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占总数的84.8%,采用病灶内凝固去除内异症病灶以及清除腹腔液(即清除腹腔液中细胞有形成分和各种有害因子)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进一步说明内异症病灶及腹腔液中细胞的各种有害因子,是内异症引起不孕的生物学机制。故应重视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明原因不孕症中的地位。

对于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尤其是可疑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是首先的检查[4]。本文中323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术前均没有依据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检查后诊断为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高达84.8%,说明腹腔镜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尤其是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确诊的金标准。对于不孕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提高其妊娠率是其治疗的主要目的,而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对于提高妊娠率是极其重要的,腹腔镜不仅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准,同时也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手段。腹腔镜不仅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还有利于手术操作方法的使用,如术中可行输卵管通液,粘连分离及内凝固病变病位,这是开腹手术所不能替代的。本文2组妊娠率无差异,说明药物对盆腔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妊娠率无明显提高作用,同时也说明手术联合激素治疗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妊娠率也无明显的提高,这与文献报道相符[4],对照组妊娠率81.4%,进一步证明术后半年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育的“黄金时期”。本研究中,对照组中6个月内未受孕者口服达那唑停药6个月内妊娠率比未用药继续观察6个月妊娠率明显提高,考虑有内异症复发的可能,用药物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不明原因的不孕症患者,应尽早行腹腔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妊娠率,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盲目诊治;对于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中对病灶应采用病灶内凝固术及清除腹腔液的方法一方面有效的破坏病灶,另一方面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液的功能,从而有效提高妊娠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应提倡术后半年内妊娠,如半年后不孕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如治疗后仍不孕者,要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不孕因素的存在,应及时采取进一步人工助孕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不孕症中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323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诊断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采用病灶内凝固术及腹腔冲洗方法,术后分2组观察妊娠情况:对照组为术后6个月内妊娠情况,治疗组为术后口服达那唑6个月,停药后6个月内妊娠情况,比较2组妊娠率。结果323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为274例占84.8%,对照组妊娠率81.4%,治疗组妊娠率为76.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的不孕患者应尽早行腹腔镜检查,对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内凝固术及腹腔冲洗可有效提高妊娠率,提倡术后半年内妊娠,如半年后不孕者可考虑药物治疗。

关键词:不孕症,盆腔腹膜子宫内膜异位,腹腔镜手术

参考文献

[1]Birmingham A.Endometriosisandinfertility.Fertil Steril,2004,82(1):40-45.

[2]Fascini AD,Ambrogio G,Bocci G,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terleukin-8in ovarian cystic pathology.Fertil Steril,2001,75(6):1218-1221.

[3]罗丽兰.不孕与不育.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0-317.

不明原因不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生殖中心因不明原因不孕行IUI助孕的60个周期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 (31.4±3.35) 岁, 不孕年限 (5.3±3.09) 年。入选患者黄体成熟期血清孕酮 (P) 在正常范围, 血清催乳素 (PRL) 正常, 近3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诊断标准为: (1) 夫妻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 超过1年未怀孕。 (2) 患者有排卵证据。 (3) 精液检查在正常范围。 (4) 腹腔镜证实无盆腔异常。将人工授精周期按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两组, 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男方精液质量、人工授精时机无统计学差异。A组共30个周期, 于月经周期的2~5 d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直至妊娠, 为观察组, B组为对照组共30个周期, 未口服阿司匹林。

1.2 方法

(1) 促排卵方法及卵泡监测:促排卵方法为CC+尿促性腺激激素 (HMG, 丽珠公司) +EV, 用药方法为月经第3~5天起CC 50~100 mg/d×5 d, 月经第8天起加用EV 2 mg/d。HMG自月经第4天起75 IU/d, 隔日注射。自月经第10天起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内膜情况直至排卵。 (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珠海丽珠医药) 的应用:当主导卵泡平均直径达18 mm时, 肌内注射HCG 5000~10000 U。若尿LH弱阳性, 于注射后36 h左右行IUI;尿LH阳性, 则于注射后24 h左右行IUI;尿LH强阳性, 注射后数小时行IUI。记录HCG注射日阴道B超检测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形态 (按Goden等阴道超声子宫内膜形态学分A、B、C型)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 。并记录HCG注射日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 (3) 精液的处理:用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 授精量为0.3~0.5 m L。 (4) 授精方法:患者膀胱截石位, 生理盐水擦洗阴道、宫颈, 人工授精管按宫颈方向缓慢推注精液入宫腔 (勿损伤子宫内膜) , 然后将人工授精管缓慢退出。术毕臀高位休息30~60 min, 离院。 (5) 黄体支持:对受术者均行黄体支持, 使增生期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 于确定排卵日起, 予口服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记录排卵后7 d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 (6) 妊娠观察:IUI后14~16 d若血/尿HCG阳性, 诊断为生化妊娠, IUI后4周, 阴道B, 超下见原始心管搏动, 确定为临床妊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均数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及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所占比例及RI、妊娠情况比较

观察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较对照组厚,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组临床结果显示HCG日A组中A型内膜所占比例明显优于B组 (P<0.05) , 有显著性差异, 且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 (P<0.05) 。见表1。

2.2 血清中E2、P水平

血清中E2、P水平, A、B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对于不明原因不孕一般认为可能存在以下两大原因, 一是患者夫妇并无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只是生育能力较为低下, 在完全不治疗的情况下仍有可能自然妊娠。二是这组患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如精子和卵母细胞功能异常, 受精、植入和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等, 但常规的不孕检查方法难以发现。虽然某些不明原因性不孕夫妇不治而孕, 但其自然妊娠率较正常妇女明显降低, 故仍应积极治疗。我们将不明原因不孕的治疗步骤归纳为“三步曲”:诱导排卵、宫腔内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在诱导排卵治疗无效后, COS+IUI治疗成为不明原因不孕的首选治疗。其原因可能是使用药物诱导排卵可克服潜在的卵泡发育或排卵异常, 同时也可增加每周期中可受精卵泡的数目, 从而增加了获得正常胚胎的可能性。而IUI治疗将精液洗涤、优选精子后越过宫颈直接放入宫腔, 避免了宫颈因素和部分免疫因素对受孕的影响, 并提高了精子密度和运动质量, 从多途径为增加受孕机会提供条件。但其治疗后妊娠率仍较低, 其原因可能与促排卵药物在促进卵泡发育同时, 影响子宫内膜的发育, 降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有关。因此, 如何改善促排卵过程中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以提高妊娠成功率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关小剂量阿司匹林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国外已有报道, 其作用得到了肯定。

阿司匹林不可逆地结合环氧合酶 (C O X) , 抑制血栓素 (TXA2) 及前列腺素 (PGs) 的合成, 由于血小板环氧化酶对aspirin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血管内皮细胞环氧化酶[3], 小剂量阿司匹林 (50~150 mg/d) 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TXA的合成, 不影响血管壁PGI的合成, 使TXA2/PGI2平衡趋向于PGI占优势。小剂量阿司匹林 (50~150 mg/d) 能获得更好的TXA/PGI比值, 更能降低血管紧张度, 改善组织灌流, 从而增加子宫内膜的血供, 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4]。Hsieh等观察到[5], 在枸橼酸氯米芬周期中, 从月经第1日开始应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100 mg) 的患者, 其子宫内膜形态呈明显三线征, 且具有较高的妊娠率。郭玉琪等[6]通过小剂量阿司匹林在促排卵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发育的研究, 认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调节TXA PGI:平衡, 从而使子宫血流供应增加, 通过增加子宫血流供应使内膜腺体数量以及整个腺体面积及间质面积均增大, 腺体与间质之比也增加, 有利于子宫内膜发育。改善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但有些学者认为阿司匹林对妊娠率无影响。如梁琳琳等则认为[7], 低剂量阿司匹林不能提高妊娠率, 在促排卵过程中仅能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 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本研究结果观察到在不明原因不孕行宫腔内授精的同时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妊娠率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许多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的厚度和类型对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较大意义, 认为A型子宫内膜的着床率显著高于B型和C型[8]。子宫内膜厚度与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尤其是雌激素水平。本研究中显示在促排卵同时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100 mg) , 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及排卵后7 d雌激素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的子宫内膜的厚度更厚, A型内膜所占比例增加显著, 与用药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是由于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后明显增加了子宫动脉血流量, 提高了子宫内膜的血流灌注, 从而促进子宫内膜发育。本研究中排卵后7 d孕酮水平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黄林功能无明显影响。而Souka研究了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对妇女黄体功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以阿司匹林每天3 g口服后半数以上对象出现黄体期缩短, 周期中期LH蜂较低, 周期缩短, 黄体缺陷的表现。因此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是否影响黄体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在不明原因不孕行宫腔内授精的同时加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可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 增加子宫内膜血流, 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类型, 提高其容受性, 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因不明原因不孕而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60个周期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分析。按是否服用阿司匹林分为2组, 对两组患者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 进行统计, 于HCG注射日及排卵后7天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 比较2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与未服用组比较, 服用阿司匹林组RI显著降低 (P<0.01) , 子宫内膜明显增厚 (P<0.01) 。服用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内膜中A型内膜所占比例、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未服用组 (P<0.05) 。而2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行IUI时, 加服低剂量阿司匹林, 能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

关键词:阿司匹林,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

参考文献

[1]Bagis T, Haydardedeoglu B.Single versus double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n multi-follicular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ycles:A randomized trial[J].Hum Reprod, 2010, 25 (7) :1684-1690.

[2]Hsieh YY, TsaiHD, C hang CC, et a1.Low-dose aspirin for infertilew om an with thinendometrium Receiving in trauterine insemination:a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A ssist Reprod Genet, 2000, 17 (3) :174.

[3]Sibai BM, M irro R, Chesney CM, et a1.Low-dose aspirin inpregnaney[J].Obstet Gynecol, 1989, 74 (3) :551-557.

[4]Ozturk O, Greaves M, Templeton A.Aspirin dilemma:Remodeling the hypothesis from a fertility perspective[J].Hum Rep Rod, 2002, 17 (5) :1146-1148.

[5]Hsieh YY, Tsai HD, Chang CC, et al.Low-dose aspirin for infertile women with thin endometrium receiv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J Assist Reprod Genet, 2000, 17 (3) :174-7.

[6]郭玉琪, 刘义, 丁玉莲, 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诱发排卵中对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J].生殖内分泌杂志, 2002, 11 (4) :203.

[7]梁琳琳, 朱桂金.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的作用[J].生殖医学杂志, 2008, 17 (6) :460-464.

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临床诊治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5~76岁, 平均 (47.56±2.45) 岁, 本组所有患者主要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 且经过胸部影像学检查没有异常现象, 并且本组所有患者临床没有使用ACEI药物, 没有吸烟史, 其中轻度咳嗽28例, 中度咳嗽14例, 重度咳嗽8例, 患者病程3~8周, 平均 (4.4±1.5) 周。

1.2 病因诊断

在临床诊断时, 对于本组50例慢性咳嗽患者通过进行检查鼻窦、副鼻窦及胸部进行X线、消化道X钡剂检查、CT检查、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胃镜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以及肺炎衣原体抗体测定、耳鼻咽喉专科等能够诱发咳嗽的各种部位进行检查。

1.3 治疗方法

(1) 在临床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耐得气雾剂进行治疗, 每天吸入两次, 一次200~400 mg, 临床治疗4周以上。 (2) 鼻后滴流综合征主要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每天2次口服, 每次4 mg, 伪麻黄碱片每次30 mg, 每天3次口服, 治疗3周, 并且还应该布地奈德气雾剂每天吸入2次, 每次100μg, 治疗2周后改为每天1次, 治疗3个月[2]。 (3) 胃食道反流病在临床治疗时主要以抗食管反流治疗为主, 临床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 并给予高枕卧位, 睡觉前禁食物2~3 h, 患者禁食咖啡、巧克力及饮酒等, 在治疗时给予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 对于部分患者给予氢氧化铝和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 治疗8周以上。 (4) 慢性支气管炎采用有效抗生素, 并给予化痰平喘、吸氧等治疗。

2 结果

通过临床诊断发现, 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病、鼻后滴漏综合征等, 占总数的78.0%。5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有48例明确病因, 占96.0%。确诊疾病等情况详见表1。

对本组确诊的48例患者临床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后咳嗽消失或者明显改善有43例, 占86.0%。有2例不明病因的患者治疗前诊断没有阳性提示。在临床对于2例咳嗽原因不明确者给予喷托维林和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进行治疗, 并对2例患者经过随访发现咳嗽症状有所好转。

3 讨论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机制, 所以在临床治疗时, 应注意清除呼吸道多余的液体、分泌物和呼吸道内的异物, 并且咳嗽具有防御功能, 但是如果长期咳嗽将会造成胃肠道、泌尿生殖、心血管以及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对于慢性咳嗽临床应该早期诊断出病因,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对患者的身体危害[3]。临床上对于慢性咳嗽常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体格检查以及胸片等检查来进行诊断, 通常情况下无法得到明确的诊断而造成误诊的情况发生, 所以正确认识慢性咳嗽病因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在临床对不明原因咳嗽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不仅应该充分考虑效率的原则, 而且还应该考虑费用的原则, 临床采用全部检查, 再进行治疗是一种有效获得病因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但是由于全部检查很容易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所以笔者对于不明咳嗽病因检查应遵循常见到非常见、简单到服复杂的诊治原则,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诊断出咳嗽病因, 而且对节约医疗资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4,5]。

据有关学者报道说明, 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病、鼻后滴漏综合征[6]。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也是诱发慢性咳嗽的重要的原因, 目前没有真正有效且非特异性的止咳药, 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咳嗽没有明显的好转, 应注意诊断是否存在其他病因, 这样才能有效治疗不明原因慢性咳嗽。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以及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本组50例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通过X线胸片检查等进行检查明确病因, 并根据病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诊断发现, 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主要有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道反流病、鼻后滴漏综合征等, 其中48例慢性咳嗽患者明确病因, 占96.0%。对本组确诊的48例患者临床进行有针对性治疗后咳嗽消失或者明显改善有43例, 占86.0%。有2例不明病因的患者治疗前诊断没有阳性提示, 给予喷托维林和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进行治疗后有所好转。结论:临床加强试验性诊断以及有针对性治疗对确诊病因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慢性咳嗽,不明原因,诊治

参考文献

[1]Gibson P G, Fujimura M, Niimi A.EoBinophilic bronchitis:clinical maIlifestations and impIications for treatment[J].Thorax, 2002, 57 (1) :178-l82.

[2]赖克方.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病因的诊断思路[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08, 7 (6) :400-402.

[3]Fujimura M, Ogawa H, Yasui M, et al.Eosinophilic tracheobronchitis and cough hypersensitivity in chronic non productive cough[J].Clin Exp Allergy, 2000, 30 (1) :41-47.

[4]王湘雨.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 (5) :480-482.

[5]文芳静, 肖锦秀, 胡克.百日咳杆菌感染与成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相关性研究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 2012, 17 (8) :75-76.

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方法进展 篇7

关键词:腹水,诊断方法,发展现状

腹水的发病有全身性和局部性, 全身性如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钠潴留、内分泌障碍等, 局部性的如液体静水压增高、淋巴流量增多、回流受阻、腹膜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腔内脏破裂等均可导致腹水的产生。一般腹水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叩诊的移动性浊音, 临床中不明原因的腹水的鉴别诊断很多时候都十分困难, 常用的检查有腹水常规、生化、脱落细胞、腹水培养、腹水淀粉酶和脂肪酶等实验室检查[1,2]。漏出液多为淡黄色, 稀薄透明, 渗出液可呈不同颜色或混浊, 不同病因的腹水可呈现不同的外观, 如化脓性感染呈黄色脓性或脓血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腹水呈绿色;黄疸时呈黄色;血性腹水见于急性结核性腹膜炎、恶性肿瘤;乳糜性腹水呈乳白色可自凝, 因为属非炎性产物故仍属漏出液。生化检查黏蛋白定性试验漏出液为阴性, 渗出液为阳性[3]。定量漏出液小于0.25 g/L, 渗出液大于0.25 g/L, 胰性腹水淀粉酶升高[4]。细菌学及组织细胞学检查, 腹水离心后涂片染色可查到细菌, 抗酸染色可查到结核杆菌, 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 可在腹水中检查瘤细胞, 对腹腔肿瘤的诊断非常必要, 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达90%[5]。由于可能引起腹水的疾病非常多, 并且实验室检查存在很多局限性, 检出灵敏度比较低, 漏诊的现象时常发生, 而一旦漏诊或误诊就会引起疾病后期治疗根本性的障碍。近年来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出引起腹水的病因, 临床上采用了多种新的检查方法如腹腔镜影像学检查、腹膜活检等, 另外还有肿瘤标志物检测。

1 腹腔镜影像学检查

腹腔镜技术很早就已经产生, 但在外科腹部的检查中的应用还较少, 因此发展相对缓慢。有专家做过相关研究, 在患者出现腹水症状且并不能判断发病原因时, 特别是对于结核和肿瘤类疾病, 依靠常规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检查方法无法准确判断时, 采用诊断性腹腔镜检查的准确率高达85%, 被视为最好的方法之一[6]。

1.1 腹腔镜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确诊率很高, 相较于传统实验室检查, 如腹水穿刺活检, 细胞学检查等方法, 它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有创、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点。腹腔镜影像学检查能够较清楚地探及病灶的良恶性质, 也可以辨别腹内有无其他脏器引起的肿瘤细胞转移和浸润, 而这些都难以在常规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得到有效诊断。

根据相关研究及文献报道, 单纯运用腹腔镜检查确诊率可达到75.2%, 腹腔镜结合病理活检对于不明原因的腹水确诊率可高达84.8%, 显著高于其他一般临床检查方法 (P<0.01) [7]。而对于某些腹膜间质瘤和转移性肿瘤, 常规检查手段很难检出, 极易造成漏诊, 延误病情, 而在此类疾病中, 腹腔镜检查往往可以发挥独特的价值[8]。

1.2 腹腔镜的手术方法

手术前对患者施行全麻, 并进行气管插管,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体位先取仰卧位, 后续检查中视情况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转换体位, 通过建立气腹, 而后将腹水吸出800~1 000 m L, (注意不可吸取过量, 要保持气腹压力) , 同时向腹腔内通CO2气体。之后进行腹壁穿刺, 对于穿刺的孔数无硬性要求, 一般可依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穿刺1~3孔, 穿刺完毕后进行止血和腹水止漏的操作[9]。

1.3 腹腔镜技术的利与弊

腹腔镜虽相较于一般实验室活检方法具有创伤小的优点, 但目前仍无法做到无创检查, 因此也会存在一些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故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也会因有创而造成一些并发症, 如某些禁忌证[10]。并且腹腔镜诊断学检查对手术地点要求较高, 一般只能在手术室中进行, 因此, 患者家庭所承担的医疗费用也较为昂贵[11]。若患者病情特殊, 为实质或空腔脏器的内部病变, 采用腹腔镜诊断就存在一定困难, 基于这些缺点,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 腹膜活检

腹水包括渗出性和漏出性, 通过腹膜活检, 对渗出液的性质判断十分准确, 有助于对病因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此同时, 如果患者体内确定有肿瘤病变, 腹膜活检可清楚地确定其组织分型, 为后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12]。

2.1 腹膜活检的临床应用

根据一些研究和调查结果可知, 腹膜活检的阳性率可以达到83.7%, 其灵敏度很高, 特异性强[13]。腹膜结核是腹水的一种常见病因但又极其不易检出, 而运用腹膜活检可简单明了地做鉴别诊断[14]。它操作很简单, 对设备的要求也不高, 在各个等级的医院均可以进行。所以被更多的医生和患者接受。受检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腹水外漏和腹壁下积水、术后感染或出血的概率很小, 即使有出现也能够耐受。

2.2 腹膜活检的方法

活检之前须对患者进行常规身体状况检查, 特别是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对指标异常者应先予以纠正再进行穿刺。穿刺点为脐与左或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 穿刺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要测好进针深度, 用12号粗针扩皮, 然后根据腹水的多少及腹壁厚度进行穿刺。待切割刀切下所需腹膜组织, 便可浸泡在甲醛溶液中固定, 做3~5次后送检[15]。

2.3 腹膜活检的优势与劣势

腹膜活检是一种对患者来说非常安全, 对医生来说简单易操作的检查方法, 微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较少, 其检出率高, 为临床上无法判断病因的腹水病症的进一步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价格也比较低廉, 不会造成一般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对于肿瘤或者结核的分型也能清楚明了地诊断出来,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3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鉴别诊断腹水是否与肿瘤有关的另一个有说服力的指标是肿瘤标志物的含量, 它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 通过进入体液及血液参与循环并保持活性。肿瘤标志物检测能够准确诊断肿瘤的类型及腹水的病因, 对后期的治疗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16]。

3.1 标志物端粒酶

负责端粒延长的酶称为端粒酶。它通过填补DNA复制中的缺陷, 把端粒修复延长, 弥补细胞分裂时端粒的损耗, 从而增加细胞分裂的次数。国际上大量学者做出研究, 腹水的性质诊断可依据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来判断, 诊断结果可知腹水的良恶性。恶性腹水中的端粒酶活性会明显高于良性腹水, 故这一指标的敏感性较好。其原因可能是腹膜炎症时有白细胞浸润和不典型性增生, 细胞增殖活跃时端粒酶则有低水平阳性表达[17]。

3.2 其他肿瘤标志物

目前临床中多用的肿瘤标志物有CA125、CA199、AFP、CEA等十种指标, 并且经国内外研究证实, 血常规、腹水常规、生化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运用对一些影像学无法检查出来的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4 结语

腹水是由腹腔内游离液体的过量积聚而引起, 常见腹水病患者病态体征表现相当明显, 但不能因此就草率地判断和确诊为腹水。出现腹水的疾病非常多, 上文提到由于实验室检查的局限性, 可能造成漏诊和误诊, 这样会引起后期治疗的根本性障碍, 近年来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出腹水的病因, 采用了多种新的方法, 如腹腔镜影像学检查、腹膜活检等, 另外还有肿瘤标志物检测, 虽然一些指标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腹水, 但迄今为止, 尚无一种检测方法可达到100%的准确, 且某些检测方法很难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故应强调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应用, 以提高对腹水鉴别的准确性[18]。在临床上确诊恶性腹水还应结合其他方法, 如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腹腔镜技术的产生提高了诊断腹水的准确率, 但还不能做到100%无创检查, 因此也会有一些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故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也会因有创而发生一些并发症, 如某些禁忌证。并且腹腔镜诊断学检查对手术地点的要求较高, 费用因此也随之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影响了后续治疗。若患者病情特殊, 为实质或空腔脏器的内部病变, 用腹腔镜诊断就有一定困难, 基于这些缺点,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19]。

前文报道提到腹膜活检能够检出腹水包括渗出性和漏出性的特性, 从而为后期治疗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一点突出了腹膜活检的明显优势, 其既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又能提高医生的操作灵活性, 同时在微创的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并发症较少, 检出率相对较高, 为临床上判断不明病因腹水提供重要依据。价格上的低廉为患者及其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 让患者无更多的后顾之忧, 精神上能够得到相应的支持, 从而利于患者后期治疗和恢复。

鉴别诊断腹水是否与肿瘤有关最重要的指标是肿瘤标志物的含量, 其中包括标志物端粒酶的活性高低, 同时其他肿瘤标志物有CA125、CA199、AFP、CEA等十种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能够正确地判断肿瘤的存在, 是否和腹水发生相关, 为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20]。

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急诊168例不明原因发热成人患者, 男95例, 女73例, 年龄19~85岁, 平均年龄 (55.98±7.25) 岁, 其中60岁以下患者92例, 60岁以上患者76例, 患者均主诉发热, 均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体温>38.3℃, 发热超过3周, 经体格检查、病史询问、常规实验室检查而无法明确病因患者。

1.2 方法

经病理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等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 患者入院后对其病史进行询问, 均进行全面查体, 对于检查结果阳性者可给予特异性检查, 同时给予尿培养、肝功能、电解质、血细胞技术、血培养、血沉、胸片等检查, 若诊断不确定, 则辅助盆腔及腹腔CT检查并对疾病进行分类。比较观察老年与非老年组患者组间。

1.3 统计方法

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诊断情况

经多种手段进行检查, 168例患者中确诊146例 (86.9%) , 其中经细菌学检查确诊39例 (26.7%) ,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50例 (34.2%) , 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0例 (20.5%) , 经临床治疗确诊27例 (18.6%) 。

2.2 病因分布

其中感染性疾病85例 (58.2%) , 非感染类疾病61 (41.8%) , 见表1;结缔组织疾病中成人斯蒂尔病21例, 占52.5%, 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 占15%, 系统性血管炎5例, 占12.5%, 韦格纳肉芽肿4例, 占10%, 结节病2例, 占5%, 大动脉炎2例, 占5%。恶性肿瘤患者中淋巴瘤7例, 占53.8%, 肺癌3例, 占23.1% (肺癌所有确诊为肺癌患者均伴随阻塞性肺炎) , 肠癌1例, 占7.7%, 原发性肝癌2例, 占15.4%。出院时未确诊22例, 占13.1%。

2.3 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组间比较

确诊患者中60岁以下患者60例, 60岁以上患者86例, 其中85例感染性患者中, 60岁以下患者38例, 60岁以上患者47例, P<0.05;结缔组织40例患者中60岁以下患者25例, 60岁以上患者15例, P<0.05;恶性肿瘤13例患者中, 60岁以下患者4例, 60岁以上患者9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发热是临床常见病症, 是人体对于各类刺激性因素出现的非特异性反应。而不明原因发热则是较为复杂的发热类型, 是临床研究的难题之一, 急诊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病症较为严重, 多器官、系统受累, 因此快速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大部分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经体格检查、病史询问、CT扫描、超声心动等均可确诊, 然而部分患者需综合细菌学、血清免疫学、浆膜液、骨髓细胞学、组织活检、B超、X线等检查确诊, 对于病程较长患者或者淋巴瘤患者, 热程长、病情复杂, 经多种手段诊断难度较大, 需多次淋巴活检、骨穿等检查确诊[2], 而部分医生盲目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退热药物等, 导致患者病情治疗被耽搁, 干扰临床诊治, 因此在临床诊断时, 医生要规范诊断流程, 综合多种手段进行确诊。遇到诊断困难时, 可采用活组织病理检查, 尤其是肝活检、骨髓活检、淋巴结活检等阳性检出率较高[3], 反复对收集的标本进行病原菌涂片及培养, 在诊断时, 部分患者经已有方法不能确诊, 不愿接受有创伤检查的高度疑诊患者, 可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等, 若仍无法确诊可结合引流及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进行术后病理检查[4]。该次研究中, 患者主要经过病理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性治疗等手段明确诊断, 其中诊断性治疗诊断患者最少。

临床研究中对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诊断研究不断增加, 在病因研究中发现, 各类病因发病构成比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男性感染性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 而男性患者肿瘤及未诊断患者明显多于女性 (P<0.05) ;临床研究显示, 60~80岁患者是急诊不明原因发热高发段, 而3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较低, 该次研究中, 60岁以下患者92例, 60岁以上患者76例, 与临床报道基本一致, 这是因为老年患者机体衰弱、机体免疫力降低, 系统容易受到累及, 而老年患者多伴随多种基础性疾病, 不明原因发热发生率较高, 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原因中, 感染是主要原因, 肺部感染、结核感染、败血症、肝脓肿、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是重要原因, 而肿瘤及免疫系统疾病亦是不明原因发热发生的重要原因。该次研究中, 确诊患者中, 感染性疾病85例, 占58.2%。

综上, 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及表现各异, 临床诊断难度较大, 因此临床医生要保证熟练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保证扎实的基础, 丰富的临床经验, 不断更新自身知识, 熟悉并熟练掌握现代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提高自身综合诊断能力, 综合使用多种诊断手段, 保证患者尽快确诊及诊断准确性,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观察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病因、特点、诊断等。方法 对该院急诊2010年5月—2012年5月168例不明原因发热成人患者, 总结分析患者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及诊断方法等。结果 168例患者中确诊146例 (86.9%) , 其中感染性疾病85例, 占58.2%, 其中细菌感染56例, 占65.9%, 结核感染18例, 占21.2%;非感染类疾病61例, 占41.8%, 其中结缔组织疾病40例, 占65.6% (40/61) 。其中结核感染、成人斯蒂尔病、淋巴瘤所占比例较大, 出院时未确诊22例, 占13.1%。老年患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发生比例明显大于非老年患者, 而结缔组织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患者 (P<0.05) 。结论 多数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经全面检查及分析均可确诊, 其中感染性疾病是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及结缔组织发病分别是感染及肺感染患者发病率最高病症, 前者多见老年患者, 对患者发病原因、表现、特征及规律等进行熟练掌握有助于病情早期确诊, 实现治疗。

关键词: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结核病,结缔组织

参考文献

[1]钟昌潘.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分析及急诊处治[J].黑龙江医药, 2013, 26 (3) :501-502.

[2]刘文操, 冯建宏, 逯林欣, 等.大型综合型医院急诊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 (12) :2251-2253.

[3]韩喜琴, 高微微, 黄学锐.成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202例临床及影像分析[J].中国防涝杂志, 2009, 31 (7) :425-429.

[4]韩红, 于学忠.成人不明原因发热急诊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 (6) :647-649.

不明原因不孕 篇9

1 病例资料

病例一, 男, 12岁, 学生。1999年7月10日15时放学回家途中自觉腿脚酸软, 回到家中目睹其姐不明原因猝死, 突然发生口唇青紫, 呼吸困难, 经人工呼吸后, 症状缓解, 到村卫生所治疗 (用药不详) 未见好转。7月12日送界头卫生院治疗, 查:T36℃, BP 85/60mmHg, P 110次/分, R 30次/分, 急性病容, 双肺呼吸音正常, 心率快, 心音低, 叩诊心界扩大, X光摄片检查提示心界扩大, 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 S-T段改变。经治疗, 痊愈出院, 追踪随访检查无异常。

病例二, 女, 18岁, 学生。2001年7月23日其母不明原因猝死, 中午自觉恶心、头昏。7月24日出现呕吐, 立即送界头卫生院就诊, 入院检查:T 36.5℃, P 100次/分, BP 90/70 mm Hg, R 25次/分, 心电图、X光胸片检查无异常, 经抗感染、营养心肌补充能量, 对症处理, 好转出院。7月28日无诱因突发心悸、胸闷、气促, 并伴恶心、呕吐, 再次入院, 入院检查:T 37.1℃, P 110次/分, BP 90/70 mm Hg, R 25次/分, 焦虑面容, 急性病貌, 神志清楚, 双肺呼吸音粗糙, 心音低钝, 频发期前收缩。心电图检查心房性心动过速, 多发性心室性期外收缩, PR短缩,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T波倒置。

2 治疗情况

病例入院后, 根据病例临床表现, 心电图检查及流行病学史, 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炎, 并按急性心肌炎处理:给予低流量吸氧, 强心利尿, 抗感染, 抗病毒治疗, 活血化疗, 心肌细胞激活剂, 对症支持治疗, 经治疗病情逐渐好。病例一于1999年7月18日出院, 病例二于2001年8月9日治愈出院。追踪随访2病例, 内科体检, 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2病例发病前家庭内均有突发猝死病例, 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 具有心率快的体征, 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伤, 因此认为与腾冲县报告的不明原因猝死病例类似, 为续发病例。

腾冲县云南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多发生边远山区农村, 且该病前驱期症状轻微未引起病人及家属重视, 延误诊治, 病情突然加重时, 只能就近在村内就诊, 但村卫生所检查设备缺乏, 人员技术力量不足, 病例无法得到及时抢救, 导致病死率较高。而报告的2病例由于家庭内发生猝死病例, 发病后得到高度重视, 及时送往乡卫生院住院, 在县级医疗队指导下组织抢救, 得于治愈。因此认为该病虽然病因还不清楚, 但是只要及时发现, 抓住抢救时机及时对症支持治疗, 是可以降低病死率的。

上一篇:耦合谐振下一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