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2024-09-10

思想道德建设案例(通用11篇)

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篇1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西滨小学五年一班班主任:朱晓晖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有个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同时还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雕刻家。他雕刻了一个少女像,因为是按照自己所期望所想象的来雕塑,所以他就深深地爱上了她。日久生情,结果奇迹发生了。雕塑被他的真心所感动,少女据然复活了。这是什么?这是“爱心”的结果。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故事一直放在我的脑子里,一直到我选择了老师这个行业,带了一个年段三个班级的英语加一个班级的班主任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这个故事的巨大魅力。对待自己的学生,只要你像那个雕塑家一样对于雕刻出来的像热爱,学生们从心里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怀,你对他们的欣赏,你的赞美,他们也会反过来爱你,爱班级。

因为是第一次做班主任,而且是从半途才接手的,对于整个班级,和他们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够多,刚开始接班的时候,觉得很疲惫,每次走进班级都是乱哄哄的,语文老师,美术老师每次上完课后总是告状:你们班的某某某又怎么样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也是采取以前从书上看来的一些老套路,把问题学生当场在班级批评,叫家长过来,叫到办公室站。。。很多方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当我决定破罐子破摔的时候,有一天,我去集美二小听课的时候,路过一个班级,他们班的老师也去听课了,班级里没有老师,可是班级里静得一根针掉下去都听得见。我在他们班观察了很久,我发现,他们班有一本《我要说。。》,上面记录着学生的烦恼,快乐,同学的一些建议,也记录着老师对他们的鼓励和理解。我跟那个老师聊了很久,发现那个老师和别人不同的是,她每周都会在班级中挑出五个人,好学生和学习比较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的父母写信,信上充满了鼓励和一些善意的批评和小建议。学生完全没有反感而是很喜欢。因为这个老师不是一味的告状,体罚。回来后,我想了很久,我也像她一样,每星期给五个学生家长写信?行不通!我有三个班150个学生,平常备课,听课,改作业要用掉很多时间。这件事情就这样放下了,没有实施起来。我们班有一个学生,海霞,她很喜欢哭,很喜欢告状,为此同学们很讨厌她,坐在后排的一个大个子男生,陈林,特别老是欺负她,经常把她的东西藏起来,扔掉,打她。我很生气,打陈林父亲的电话,没打通,打通了也总是按掉,可能他父亲太忙了,不方便接电话,所以我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这样他父亲也在回家后用短信和我联系起来。联系多了,我也从告状慢慢变成鼓励,有时候他爸爸有空就给我发短信,我们通过短信联系,他的家长了解了他的孩子的行踪和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陈林打人的事情慢慢变少,我对海霞的关注也比以前多了,她也许感觉到了我们大家的善意和爱心,也不怎么告状了。

以后我通过短信和很多家长建立了联系,和家长联系多了,对学生的关心多了,学生也变得很乖了,我想自己的一点小小的措施,会改变一个班级,只要老师对学生多关注,多找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方法来改变他们,我想每个孩子不是天生就是让你头疼的坏孩子。刚接手一个班级,案例不多,谈谈自己在这些当班主任的日子里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希望有经验的老师能多给我们这些新班主任一些好的建议。

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篇2

关注阅读———让书做童年的朋友

为保证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读书活动。学校在图书室和阅览室专门开设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并主动同管理人员交流阅读心得。学校还专门安排了值班教师对周末和假期有读书需要的儿童进行指导。为使留守儿童能读到好书,真正体现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学校鼓励和组织了读书结对活动,由老师或其他学生家长和留守儿童读书结对,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我为留守儿童赠送一本图书”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所有成员都必须有选择性地为结对留守儿童赠送一本有意义、有价值的读物,并做好登记,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指导留守儿童阅读方法并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学期末还会举行一次留守儿童读书笔记评比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留守儿童读书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和家长的热情,全校的读书热潮在这类活动中一再高涨。

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学校及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图书漂流计划及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率先在高年级开展了“生活因阅读而美丽,阅读因漂流而精彩”的“图书漂流活动”的动员工作。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等,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橱窗、标语等形式,营造浓浓的读书气氛,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强势宣传营造出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图书漂流活动”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书漂流———让感情随书去旅行

为确保“图书漂流”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学校鼓励全校师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天然的图书馆。师生随时可以捐出自己认为可读性强的图书(可多本),贴上学校专门印制的“图书漂流”专用书签,将书放到专设的漂流书架,或随意放在公共场合或直接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图书漂流。受漂者在漂流标签上填写姓名,并写上留言或读书心得;看完书后,继续把带有漂流标签的书投放到漂流书架上或公共场所,或推荐、转交给下一位书友。漂流结束,图书将归还给主人。学生带来的图书的选择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各班分组成立漂流小组,推选出组长,由组长填写好漂流书籍名称,保管并认真填写漂流记录卡。这张卡片上有以下几项内容:阅读人、阅读时间、阅读评星。这个卡片给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当哪个孩子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去填写这个漂流记录卡,在填写的过程中,他会去看,谁曾经读过这本书。如果有要好的朋友的话,他必定会与他的朋友去交流,这样不仅给初读这本书的孩子一个“本土”引领,而且也给了曾读过这本书的孩子一个温习的机会。这张漂流卡也是一个力量的源泉。如果有哪本书上的读者比较多,那么就会给初读这本书的孩子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他就会觉得这本书有这么多读者光顾,一定是一本可读的书。如果哪本书上的阅读者比较少,初读者会感到自己能捷足先登也是一种光荣。所以每本书上有这么一张小小的漂流记录卡,来记录访问的人次和对阅读内容的评价,的确是一种激励孩子读书的好方法。

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学校在每周例会中安排十分钟“好书推荐会”。每个班级都创设了“读书留言墙”,师生共同将“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内容张贴在“留言墙”上。每月月底,进行信息汇总和评奖活动,评出“漂流之星”“读书之星”“优秀组织奖”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师生均有收获与成长。

活动纷呈———让书籍为成长导航

1. 坚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早晨10分钟,全校师生一起朗诵美文;中午30分钟,师生进行个性阅读;晚上15分钟,以日记的形式自省自警。

晨诵:每天早上学生做完早操之后的10分钟,确定为我们学校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诵读的时间。全校学生集中在一起,挑选比较美的文章和段落由学生集中诵读或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聆听共享;有的时候可以是学生回到自己的教室里,自由诵读自己比较喜欢的文章和段落;有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学生全员参与,每天早晨10分钟,每一个学生都来读好这10分钟,师生同读,生生同读。

午读: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利用好中午的时间,让时间过得有意义,有收获,我们安排了每天中午30分钟作为师生的个性阅读。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发挥学生在学校的最大效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3~6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读书心得,写写读书日记和读书笔记,由教师每周抽取时间作点评,从而不断激励学生的阅读精神和意志。

暮省:学生一天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他每天回到家之后需要对自己在校一天的阅读和学习有个自省、反思、体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暮省”。我们要求学生能够把在学校阅读的内容和感受,给自己的父母讲一讲,表演一下,或者和父母共读一本书,然后家长在家校阅读卡上签字,带回学校交给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2. 每年10月份定期举行“金秋美文诵读”活动。

每年3、4月和10、11月为我校的经典诵读月,每个班级准备适合学生的美文,精心准备,在早操结束后为全体学生朗诵。

3. 成立书友小队。

在学校的3~6年级,每个班级成立5~7个“书友小队”,每个书友队人数以5~7人为宜。每个书友队设队长1名,负责小队的事务。每个书友队都有一个记录小队读书的小本子,就是这个本子记录了每个小队的成员在读书方面的所思所想。在这个本子的封面上设有小队的标签,在本子的第一页上面都记录着每个小队的队名,读书口号,小队长,小队成员一些信息。这个小本子是一种累积,只要孩子在读,本子上的书写内容就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就越大,让每个小队的孩子在拿到自己队的本子开始记忆自己所读的书时,总是爱不释手地翻翻前面的,品味自己走在书中的日子,感受丰收的喜悦。

4. 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感受读书乐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营造‘书香家庭’,不在于家庭书房的有无,也不在于家庭书橱的大小,甚至也不在于家庭藏书的多少。营造‘书香家庭’的关键在于培植家庭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学校身处农村,一部分孩子留守在家,但是我们会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孩子与家长见面或电话交流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读书能改变人生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此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通过书信的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安排的必读书目介绍,介绍自己的阅读生活。有些家长会及时地给孩子寄来要读的书,有的甚至自己也捧起了书。因为他们要和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的读书活动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让我和孩子都得到了进步孩子。”家长感慨地说。

5. 建立学生个人读书档案。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篇3

学生基本情况:李欣一,年龄15周岁,家住石牌街道,父母离异,随母生活,家庭为个体户,由钟祥五中转回石牌初中就读。

一、主要问题

1.行为习惯较差。该生喜欢乱说话,做各种各样的怪事以吸引他人注意力,令人难以忍受。卫生习惯差、上课时常接话、插嘴,甚是不敬,影响老师讲课,他还喜欢打他人,但欺软怕硬,有许多次班内打闹现象,都有他的份,皆是为了表现自我。

2.思想意识偏差。该生行为基本上以自我为中心,极力表现自我,不顾及班级学校及其他任何人。

3.喜欢耍小聪明。该生反应快,思维敏捷,却不爱学习,更不用说做作业。考试爱抄袭,经常不听监考教师的规劝。

二、诊断分析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蓝,父母离异后,原本幸福温暖之家,倾刻变成破碎的家。环境是改变人、影响人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利于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的,出现心理等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该生智能素质与成绩差别较大,在班级里聪明排在前几名,而成绩排在后几名。究其原因最重要是其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有偏差,学习方法不恰当。遇事好冲动,内心的要求、欲望和感情一经产生便表露在外,并立即采取行动。有干劲、又热情,积极性高,能当机立断,但不善于体察外界的情形以制约自己的行动,头脑很容易发热,有时不顾社会舆论和规章制度,做出后果不良的事情来。喜欢出头露面、引人注目。

综上所述,该生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个性较为突出者。我多次到他家里家访,了解在家中母亲很宠爱,以前他即使有错,也有母亲挡着。现在虽然母亲也教育,但已经没有效果,常常和母亲顶嘴。在学习上自恃聪明,在课上好显示自己。有些一知半解便坐不住了,开起小差。课后,又不认真完成作业,不能及时巩固,以至成绩只在30-40分之间徘徊。另外,他一直以来不很受人欢迎,觉得他人有意针对他,此种环境下,其心态自觉自己在班级的地位不高,图表现而博得他人注意、重视,但因其自私利己,故往往事与愿违,反使自己越发不受人喜爱与接受,地位自然每况愈下,故成绩不高,在班级排在后面。

三、教育措施

“马无笼头不听话,地不勤作长荒草,车无刹锁出问题。”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生活上疏于关心,情感上得不到呵护沟通,教育上又欠缺方法,监护责任不到位。他们身心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难以健康茁壮成长。有心结不能解,有困难无人问,遇到挫折就会缺乏承受力,易产生想不开而离家出走的行为,或走极端,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危害。我们应想办法、找对策,进行预防、进行教育、进行反思、进行校正、进行拯救,具体对策如下:

1.先整顿班风,创造良好的大环境以规范影响其行为习惯;

2.依据具体事件进行教育;

3.我多次家访,亲进感情,同时与家长共同分析对策,共同教育;

4.发挥其自身优势,以改善其在班级中的印象;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该生自恃聪明,上课总是一知半解就开始开小差,且主要是课后作业不能认真及时完成,只注重听而忽视课后的动手动脑,使知识不能得以巩固,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严格检查作业的收交与订正,并及时处理:要求科代表每日向我汇报作业收交与订正情况并及时处理,决不拖欠到明日。如利用放学时机的归心似箭心态,我便将其留下补上今天作业,直到我满意为止,逐渐逼其养成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二是该生欺软怕硬,我便对其严以要求:对其上课随意接话、插嘴现象,我请班委监督,下课及时汇报,我便找其了解情况。并制定了行为约定,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

三是奖罚有理有据,公正及时,使其信服。

四、教育结果

通过本学期教育,该生有一定的进步。不过,他做事不长久,虚心踏实程度不够,故常不断予以提示、警告、鞭策,以巩固,增强自我意识及自控能力;逐步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人际关系。依其资智,成绩还可再上一步。经过一学期的教育,该生基本上能规规矩矩的在校学习,不再违反纪律。

反思对该生的教育,只要多接触,个别深入了解、谈心,注重家校结合,困难学生是可以教育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做他们学习上的辅导者,生活上的关心者,前进途中的呐喊者,人生十字路口的指路明灯,成为他们的贴心人。给他们爱的同时,要及时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现实。坚定不移地做到:冷暖有人问,困难有人帮,生活有人管,迷途有人拉,问题有人纠。没有天生的不良学生,只有后天的不幸孩子,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合力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单亲家庭的学困生就一定会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成为合格的“四有”接班人。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案例 篇4

(一)案例简介

王某,23岁,会计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某市一国债服务部工作,担任柜台出纳兼任金库保管员。5月11日,王某偷偷从金库中取出国库券30万元,4个月后,王某见无人知晓,胆子开始大了起来,又取出50万元,通过证券公司融资回购方法,拆借人民币89.91万元用来炒股,没想到赔了钱。王某在无力返还单位证券的情况下,索性于月14、15日,将金库里剩余的14.03万元国库券和股市上所有的73.7万元人民币全部取出后潜逃,用化名在市一处民房租住隐匿。至此,王某共贪污19国库券94.03万元,折合人民币118.51万元。案发后,当地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王某迫于各种压力,于1月8日投案自首,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二)案例分析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王某年轻,有学历,刚毕业就被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工作,但其非但不勤恳敬业,反而贪欲膨胀,胆大妄为。从学校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犯罪,说明其在学校缺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丝毫法制观念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内心深处没有构筑道德防线,或者说道德防线十分脆弱,不堪一击。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分析,违背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此案例也说明了建立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三)案例启示

目前会计类专业学校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一是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应有地位上,大多院校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单独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二是重视专业技能培养,忽视给学生灌输职业道德观念、风险意识、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导致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和技能,但会计法制和会计职业道德观念相对缺乏。

有鉴于此,既要充分认识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重要性,认真开展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是他们的会计职业情感、道德观念、是非善恶判断标准初步形成时期,开展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促使会计队伍预备人员将会计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变成未来执业活动中遵循的信念和标准,从而对潜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基础性保障作用。

目前会计犯罪有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关。因此,加强会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

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篇5

2005-02-28

来源: 中央文明办秘书组

近日,中央文明办评选出60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这是中央文明办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经验,鼓励创新,推广典型的具体举措。

这次创新案例评选的一个特色,是网上评选和专家评审相结合。2004年下半年,中央文明办面向全国征集创新案例,从各地各部门推荐的近千个案例中筛选出120个,分两批在中国精神文明网上进行公开评选。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有近430万人次参与了投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改进创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情关心和支持。根据网上得票确定了一批候选案例,经专家评审,最后评出北京“新童谣伴我快乐成长”等10个案例为一等奖,福建“校园心理剧”等20个案例为二等奖,广西“我是小主人”等30个案例为三等奖。这些获奖案例集中反映了各地和有关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创造的新经验、新成果,贴近未成年人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生活现实、贴近未成年人群体,体现了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的可贵探索,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新”又“实”,便于学习借鉴和推广普及。

中央文明办发出通知,要求获奖单位珍惜荣誉,巩固成果,再接再厉,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绩。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获奖案例的经验,结合实际,举一反三,注意总结基层和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创新内容、创新方式、创新体制和机制,在总结经验中探索规律,在创新工作中开拓局面,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完)

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奖获奖案例名单

一等奖(10个):

1、新童谣伴我快乐成长(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教委、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2、游戏棋里学“交规”(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委、区政府)

3、评选“新三好”(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

4、快乐双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南马路街道党工委)

5、专职教师进社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委、区政府)

6、乡村体验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拉堡小学)

7、“留守孩”身边留守的爱(江西省于都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教育局)8、红领巾小书房进万家(江苏省江阴市委宣传部、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9、德育导师制(浙江省长兴县长兴中学)

10、“文文”、“明明”进校园(上海市卢湾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二等奖(20个):

1、校园心理剧(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

2、一日社区小主任(天津市和平区崇仁里社区)

3、22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

4、争当“五星”小公民(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中心小学)

5、走近“校园名人”(江苏省江阴市澄江中心小学)

6、师生书信情感互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十中学)

7、百名“成长顾问”进家庭(辽宁省鞍山市妇联、市教育局)

8、“E知识”学习体验月(海南团省委、省少工委)

9、青少年热线(浙江省杭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杭州团市委)

10、新概念“三好学生”(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文明办)

11、“十个一”亲情体验(陕西省西安市育英小学)

12、生存训练(上海市曹杨二中)

13、义务监督员进网吧(海南省文化市场稽查总队)

14、“一连一品”假期实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九十团)

15、“代管家长”制(湖南省新宁县教育局)

16、壮苗工程(山东省莱阳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

17、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湖南省常德市文明办)

18、家庭教育互助协作小组(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

19、“六德”育少年(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街道党工委)

20、“十社百校”青春文化派对(上海市世纪出版集团)

三等奖(30个):

1、我是“小主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领导小组、自治区妇联)2、文明动画30秒(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北京市电视台青少频道)3、“135”育人行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第三小学)

4、志愿者社区援助(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团委)

5、手机文明学校(河南省济源市文明办)

6、茶乡少年自强体验教育(贵州省余庆县实验小学)

7、“一袋四卡”育文明(湖北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

8、开办公益课堂(山西省图书馆少儿部)

9、老少活动站(甘肃省兰州铁路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10、爱心“三帮教”(云南省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案件审判庭)

11、网络家教新阵地(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安徽省马鞍山电视大学)12、铸“红岩魂”德育阵地品牌(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革命纪念馆)13、“金不换”工程(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少年刑事审判合议庭)

14、家访新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局)

15、青春一封信(北京市石景山区京源学校)

16、家庭教育宣传周(上海市妇联)

17、体验教育铸品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一二八团第一小学)

18、国学启蒙教育(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

19、绿色承诺行动(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20、小学生牵手大院士(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21、儒学美德进校园(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委宣传部)

22、少年卫生督查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巩留县文明办、阿尕尔森乡党委政府)23、璞玉计划(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办事处)

24、“八个一”敬老活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市教育局)

25、单亲家庭俱乐部(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日新街道党工委)

26、家教格言进万家(江西省宜春市妇联)

27、创建“星级团员”(吉林省集安市职业教育中心)

28、“十杰教师”师德团(青海省文明办、省教育厅)

29、中华传统美德展(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案例 篇6

——“知心信箱”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

一、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我们的学生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心理上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如何来教育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培养怎样的世纪人才,已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分析当今学生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许多是应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如果还是用以往那种单一以教师为主、一味的说教、灌输、浮于表面不深入了解学生内在需求的教育形式来教育学生,看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要充分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只有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成为新世纪人才。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是需要人性关怀的成长者,班主任就是学生情绪的调控者,所以要科学适时地调控每一位学生成长着的心灵。知心信箱,就给学生提供倾诉的空间,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或教育氛围,使德育“入心”、“入脑”,为教师打造出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让自信、自尊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使生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所谓“知心信箱”就是在班里放一个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家庭、心理等方面所碰到的疑难问题写一封信放到信箱中,然后周末老师打开信箱,拿出信,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通过笔谈、面谈或者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给予解答的一种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法的提出基于这样两点考虑:

1、对教育的交互性和对话性的考虑。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交流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能得以实现。而教育是要有对话的,这种对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两方面。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教育。

2、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渴望长大,渴望友情,渴望探求未知世界。面对复杂的社会、未知的人生、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矛盾、朦胧的情感,他们常常感到困惑、矛盾、甚至苦闷。这时的他们非常需要一个人——既是良师更是诤友,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但现实中,很多学生或含蓄、或腼腆、或胆怯、或因没有合适的场合和时间,而羞于开口或失去了开口的机会。这时,书面交往的优越性便显现出来。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将“知心信箱”作为我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班主任与学生建立知心朋友的关系,与学生进行心语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将自身有益经验告诉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指正学生的某些缺点,使学生少走歪路,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案例描述

在“知心信箱”中,学生们写下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提出了他们的问题和烦恼,寻求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每一封信都能让我发现一些存在于学生身上但表面不易被觉察的问题,这就为我更细致深入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面对每一封信我都以至诚的态度,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认真细致地阅读每一封信,分析其中的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解答指导,或给出建议,或提出我的观点,或写下我的感受。对个别学生比较重要的问题,在进行笔谈之后,再面谈,必要时再家访。如遇到一些有共性的问题,就将其展开,在班级中引导学生进行专题讨论或举行主题班会,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教育和启迪。例如,我班唐铭同学在信中写道:“老师,我知道自己平时经常犯错,但这次您真的错怪了我”,这句话促使我重新去调查了解已经处理过的事件,在澄清事实之后,我立即给予回应:“对不起,是老师错怪了你。原谅我,好吗?谢谢你!”

还有一次,一个平时极少开口的女生,给我写了两行信。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平时上课您让我发言,我总不说话,每次都惹您生气,其实我心里也很难过,不过就是不敢说,我也不知怎么办。看了这封信后,我想孩子怕开口一定有某些原因,于是我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包括进行家访、向其认识的同学询问、向各位老师请教,我确认该生有一种退缩心理,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

1、最大的原因:家庭因素。该生虽然有一个健全的家庭,但是父母忙于工作,无暇与孩子进行像说说心里话这样的方式去了解孩子心中的感受,只知料理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就行了。再则,据孩子的爷爷阐述,孩子的爸妈属于比较内向的性格,平时回到父母家(孩子的爷爷家)就很少和父母聊天、沟通。以上父母的行为,不仅阻止了孩子跟爸妈讲心里话的欲望,想说又不知如何开口,而且父母的“榜样作用”也给孩子一个信息,不与人交谈,久而久之,便造成了今天孩子这种退缩行为的形成,想说但不知怎样去表达。

2、孩子自身的原因:性格比较内向,平时由于不善表达,因而朋友较少,对外交流的机会很少,家长对此也不闻不问,未加开导,所以她有些自闭,一遇到人多或某些公共场合便退缩了,觉得无法开口。

这样的种种的退缩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会影响将来的学习效果,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为有退缩行为的学生由于胆怯、害羞等消极情绪的影响而在课堂学习中处处自设藩篱,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精神,不敢想,不敢问,不敢说。从长远看,长期处于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会束缚学生智力尤其是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学习、工作、交往中的态度和行为比较消极,容易受到“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等消极的评价和指责,因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加重了原有的退缩行为,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学生长期处在这种矛盾、紧张、焦虑的心境中,很容易影响身心的发展。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改变学生这一状况,首先,我给她回了信,跟她说:“孩子,老师对你有信心,试着和我们大家说说话,相信你一定能交到好多朋友的,你愿意吗?老师期待着!”

当然,主要突破点就是要让家长和孩子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主要做法如下:

1、让家长和孩子每天说话半小时。这半小时中可以谈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可以谈谈孩子今天在学校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新鲜事,还可以谈谈孩子对爸妈有什么意见、要求等。目的是让家长打开孩子的心扉,让孩子能很自然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2、让父母和孩子共同养育一只小动物。养的小动物可以是一只小乌龟、小狗、小猫等,但必须是和孩子一起养育。目的是让家长更接近孩子,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也能让孩子在父母不在家时寻找到亲切的事物宣泄一下情绪。

3、父母多为孩子做一些好的榜样。比如,父母回到家、离开家时和孩子及长辈打招呼;主动和朋友聊天,不要见到人就转身离去等。目的是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转变自己的退缩行为。

4、睡前让孩子看一个小故事,看完后和妈妈、爸爸说说故事的大概内容。一方面可以积累孩子的语言,不再那么苍白,另一方面可以在家里练练孩子的胆子。

5、对于孩子有的不同程度的进步,家长和老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让他信心百倍。

6、老师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必要地引导,如何是好的,怎样是不对的,要给孩子一些鲜明而形象的样子。并指导孩子一些主动和父母交往的方法,比如放学回家,爸妈还没回来,在他们回来时在门口迎接爸妈,给他们放好拖鞋,并问好;适当和妈妈撒撒娇等等。

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孩子又了明显的进步。走进校门会向老师问好了,而且是看着老师的眼睛,认真的说出口的;上课发言不再那么支支吾吾了,虽然声音还有点轻,但已经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看见同学学习用品没带,还会主动借给其他同学呢!孩子的变化感动了家长,感动了我这个老师,我们的班也更和谐了,我希望孩子能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下继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案例分析

纵观几年来,从学生们“信”的内容中,我发觉学生们其实很不简单。大到地球社会宇宙空间,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他们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虽然很多还很稚嫩,甚至不够正确,却涉及到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职业选择、时事政治、社会风气、环境保护、家庭矛盾、自我评价、男女情感等诸多方面。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没想到我们的学生,小小年纪竟有如此的视野,如此的观察力,能有那么多的思考,提出那么多的问题,真不得不让为人师者刮目相看啊!这让我们在更真实地看到学生的多个侧面、更深刻地了解到学生们丰富的情感世界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甚至现行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问题,从而促使我们不断地去思索、去学习,不断地去改进、去提高。

四、反思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要以亲切、自然、耐心、不厌其烦的态度接待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讲话,以促进他(她)愿意在你面前敞开心扉,并以此为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突破点,要一步一步地改变受导学生的问题,尽量给受导学生提供各种成功的机会,使其对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除此之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严格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能侵害学生的隐私权。

思想道德建设案例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选择,使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 帮助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从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来看, 具有鲜明的育人性质和实践性特点, 是一门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 这就为案例教学的实施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因此, 如何将现实案例的选择和使用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对于增强课程的实效性、针对性、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意义重大。

一案例的意义

1. 必要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贴近学生实际,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要研究分析社会热点。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 活跃教学气氛, 启发学生思考, 增强教学效果。”“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认真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作为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课程, 一方面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引导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 又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正确处理好大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关系, 如友谊和爱情、社会兼职和学习、个人生活习惯与学院规章制度等等。因此, 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实效性, 更加有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多引入反映社会热点的案例, 反映时代发展的案例, 反映大学生典型的案例, 反映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案例。

2. 重要性

第一,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国统一使用的新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理论系统性强, 内容宏观抽象, 如果空讲理论, 不联系实际, 很多学生不喜欢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采用大量真实具体的案例作为教育内容, 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 又可使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把握,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又在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 增强了求知欲, 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第二,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点不在于强调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把握, 而在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要设计提出问题, 学生是主体, 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 运用发散性思维, 联系所学理论、观点和方法, 对案例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 发表见解, 通过交流提升认识。同时吸取案例中值得学习和引以为戒的东西, 调整思想观念, 明确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 提升综合素养。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 锻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 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案例教学综合了传统教育中讲授讲解、集体讨论、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功能, 促使教师加强对理论的学习研究, 对案例认真选择、有效组织使用, 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洞察对象、随机应变等能力及其他方面的教学艺术, 使教师的自身水平和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案例的选择

选择案例时, 要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 总体原则是“贴近大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具体来说, 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 真实性

案例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 而不应是道听途说或随意杜撰的, 这样才会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为此, 可以选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的案例以及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的成功案例等。

2. 典型性

课程教学应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因此要选择那些备受社会关注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典型案例可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 能震撼人的心灵, 起到启发、导向、矫正、警示等作用。典型分为正面和反面典型, 要注意多用正面典型, 如感动中国人物和全国道德模范, 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社会主流价值的教育, 传递正能量。同时适当运用好反面例子, 让人们引以为戒。

3. 新颖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法制社会的不断进步, 新的法律法规不断颁布, 部分旧法被废除, 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调整, 都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变化。因此, “基础”课中的案例要根据新形势、新政策、新法律及时调整和补充, 确保新颖性和正确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视野紧跟时代脉搏, 与时俱进。

4. 专业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公共课, 往往一个老师带很多专业的学生, 如果不考虑教学对象, 一个案例反复使用, 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 降低效果。因此, 选用案例时应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 对于护理医学专业的学生, 尽量选取医疗方面的案例, 如用华益慰事迹加强他们的职业素养;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尽量选取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案例, 如熊猫烧香案和网络诈骗案来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三案例的使用

1. 以案说理

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原理和法学基本理论的重点和难点时, 尽可能用案例加以说明, 使理论变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避免深奥和枯燥性。如在讲道德的基本内涵时, 引入“2011年深圳不孝公务员事件”, 让学生既了解社会热点, 又认识到道德对人们行为起作用的方式, 进一步提升道德意识。此方法可对案例进行适当的介绍和说明, 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主要是辅助理论教学, 否则可能喧宾夺主。

2. 以案求理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问题设计, 深入挖掘其深层教育意义, 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多角度思考讨论, 再由老师点评和总结, 寻求对所学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新的理论认知。如对马加爵案件的深入剖析, 使学生认识到培养健康心理树立良好心态的重要性、有理想有追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为人处世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此方法可采取分组讨论、自由讨论和辩论式讨论, 因对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较高, 参与面大, 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气氛浓厚, 容易受学生喜爱, 教学效果较好。

3. 作业提高

将案例题目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 由他们在课下单独思考, 查阅资料, 撰写小论文、心得体会、小报告等, 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 结合2008年的“家乐福事件”谈谈如何爱国。

总之,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案例进行教学, 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抽象的理论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 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意识,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支娜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 2012 (1)

[2]高巍.案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0 (31)

试谈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讨论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那么如何开展案例教学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作为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经典案例,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教师伴我成长》这一课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小强是班级的副班长,但其身旁的几个学生总是在课堂上捣蛋说话,在一堂数学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再一次提出警告,同时要求小强坐到班级最后一排的空位上去,一向听话的小强这一次却坐在座位上没有动,而且还很生气,看到这一幕,同学们都意识到情况的反常,情况可能会不受控制。以案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分别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和小强的位置上思考为什么会发挥这种情况,如果是自己接下来会怎样处理,怎样做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实施案例教学

例如,在学习《我与父母做朋友》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无私的

爱与关怀,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再如,在课前为学生播放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回忆幸福生活,体会生活中的欢乐和趣味,就在学生沉浸在快乐时光的回忆中时,话锋一转,利用生活案例向学生揭示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丰富學生的法律常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搜集生活案例,可以通过上网、报刊、电视等途径搜集鲜活事例。另外也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心灵,强化思想感悟。

三、自主编写案例开展针对性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自主编写案例,注意案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这样通过自主编写案例,不仅可以避免因复杂带来的困扰,而且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案例教学是经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蒙春燕.关于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第二中学)

网络道德案例 篇9

如果猫族能记录历史的话,2006年3月绝对值得大书一笔!近日,因虐猫引起网友愤怒的当事人黑龙江萝北县广播局部门主任李跃军、萝北县人民医院药剂师王珏,分别被免除职务,并且在Go vern ment网站发布公开道歉信。紧接着,萝北县Go vern ment网站公布了王珏《踩猫女致广大网民及市民的一封公开道歉信》。至此,这起引发上万网友参与的虐猫事件暂时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思考远未结束。在这起事件中起主要作用的互联网,到底该如何看待它所扮演的角色?

一只猫引发的网络大搜捕

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一名时髦女子用漂亮高跟鞋踩踏一只小猫,直至将其脑袋踩爆。此图片迅速引起网友们愤怒,并

在网络上被广为转发。

一些网民将踩猫女子照片制成“宇宙**通缉令”发在网上,“通缉令”上注明:“人渣,犯恶意虐杀小动物罪,情节特别严重!若在街上看见此人,可将其扭送屠

宰场或当街乱棒打死!”

愤怒的网民们开始自发调查虐猫地点及虐猫女子身份,甚至有网民高价悬赏“抓捕”虐猫女子,悬赏金额从1000元涨到5000元,天涯网、猫扑网发起万人签

名,要求缉拿虐猫女子。

3月3日,网上出现一个帖子公布:虐猫拍摄地点是黑龙江省萝北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虐猫女子是该县人民医院的护士王某,拍摄者是该县广播电视局李某,并公布了相关人物的地址、邮箱、QQ、电话、手机、车牌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

此帖被网友们疯狂转帖,半个月后在百度上仍能搜到相关网页2000篇。

两个被网络剥光的人

在网络舆论压力下,3月8日,黑龙江省萝北县Go vern ment召开紧急专题协调会议,听取各部门对虐猫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确认虐猫视频拍摄地点是该县名山镇名山岛公园,并决定对该事件参与者王某、李跃军停职调查。3月9日,萝北广播电视局宣布立即停止虐猫参与者李跃军的工作,同时免去其部门主任职务。

同日,李跃军检讨书在萝北县Go vern ment网上公布。

3月10日,在萝北县Go vern ment网站虐猫专题分别公布了《县广播局对虐猫事件当事人处理意见》、《县人民医院关于虐猫事件的态度和处理意见》和李跃军本人向所在单位及广大网民的检讨书《关于虐猫事件的内幕及我的检讨》。

据了解,虐猫者子女曾因各方面压力过大,停学在家。

网络到底扮演了何种角色

一只猫为什么会让众多网民投入近乎疯狂的热情?社会学家周孝正认为,网民们对虐猫事件的高度热情,某种意义上表明网络正在成为一种发泄渠道,网民可以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而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另外,网络渠道相对宽松也是一个原

因。

知名时评家莫林浩指出,虐猫事件清晰地展示出互联网的强大:在这个“视通万里”的网络时代,仅凭着网上的一幅照片,就可以从茫茫人海中毫不困难地找出某个人来。他分析说,一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起眼的事情,在网上像雪崩一样急遽扩大。网民的语言暴力以及由此造成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影响,大有对当事人形成灭

顶之灾的架势。

但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夏学銮教授认为,从虐猫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对虐猫者进行了一场道德审判,既促使了当事人

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约束。

对于这一观点,也有人持反对态度。有人认为,一个人不管犯什么错误,都不应该这样在网上被剥光,这侵犯了个人隐私。网民在网上发布通缉令,实际上滥用

了原本属于国家司法部门的权力。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龙卫球分析认为,没有授权随意公开他人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纯属个人的信息,只有征得本人同意、或有必要公开时,比如说为了正当的使用公共资讯时,以合理的方式公开和使用才是正当的。“有的时候,由于虚拟的特点,网民发言包括对公共事件的评论具有很大随意性。这种情况不利于网络空间的成长。”龙卫球教授说。但他同时认为,在网络这样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有一点出格是应该被宽容的,尤其在对某种公共事件进行评论时,只要本身不是恶意的,比如侮辱、诽谤或故意放大,社会或Go vern ment应给其一定

容忍度。

思想政治教育案例 篇10

《武汉晨报》有这样一份报道,江汉大学应届毕业生陈某参加招聘会的那天早上,不慎碰翻了水杯,将放在桌上的简历浸湿了。为尽快赶到会场,小陈将简历简单地晾了一下,便和其它东西一起,匆匆塞进背包。

在招聘现场。轮到小陈时,招聘人员问了小陈三个问题后,便向他要简历。小陈掏出简历时才发现,简历上不光有一大片水渍,而且放在包里一抒,再加上钥匙等东西划痕,已经不成样子了。小陈努力将它弄平整,递了过去。招聘人员皱着眉头收下了。

三天后,小陈参加了面试,表现非常活跃,无论是现场操作,还是为虚拟的产品做口头推介,他都完成的不错。当他结束面试走出办公室时,一位负责的小姐对他说:“你是今天面试者中最出色的一个。”

然而,面试过去一周后,小陈依然没有得到回复。他急了,忍不住打电话向那位小姐询问情况。小姐沉默了一会,告诉他:“其实招聘负责人对你是很满意的,但你败在了简历上。老总说,一个连简历都保管不好的人,是管理不好一个部门的。”

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

[案例分析]地毯上的纸团

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可结果却都未被录取,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位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了地毯上有一个纸团。地毯很干净,那个纸团显得很不协调。这位应聘者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

这个故事说明:细节总容易为人所忽视,所以往往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素养。正因为如此,透过小事看人,日渐成为衡量、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方式之一。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做人、做事、做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件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于小事和事情的细节,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们要想比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功夫。

[案例分析]未开始而结束的面试

北京某外交企业招工,报酬丰厚,要求严格。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就要如愿以偿了。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在到了面试时间之后,总经理突然说:“我有点急事,请等我十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们围住了老板的大办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来信,没一人闲着。十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宣布说:“面试已经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年轻人惊惑不已:“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期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本公司不能录取随便翻阅领导人文件的人。”年轻人全傻了。

案例说明,细节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未经允许即翻看经理的文件的年轻人,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案例分析]】 大学生被谁抛弃?

中国就业形势面临一个最严峻的危机,大学生就业市场寒流暗涌。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以及各网站上挂着的招聘通告栏里,近80%的职位只针对有工作经验者,而求职者中却有60%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有的用人单位旗帜鲜明――应届生免谈!应届毕业生到底怎么了?用人单位招不到优秀学生可以选择,可大学生毕业了不能不就业。

大学生被谁抛弃?听听企业、用人单位的声音,揭示“我为什么不招应届毕业生?”这个社会热点现象的因由。

1、我这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太少了。

2、让玩得起的企业先去磨炼他们吧。

3、满翅乱羽的飞翔鸟。

4、昂首见天不是路。

5、不谋其事者难守其位。

6、跳、跳、跳――受惑于外面的世界。

他们不知道,每个风光无限的背后有许多业外人难以知晓的辛劳!

2004年11月9、10、11日三天,华人首席心理学家、台湾当代最负盛名的励志大师吴静吉教授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三所高校以“追寻青年的四个大梦”为题,就大学生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心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演讲。同学们在对吴教授的观点兴趣浓厚的同时,也将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求职时乃至走上职场之后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拿出来与吴教授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求职时要“放下身段”。不少大学生现在都面临求职的压力,“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寻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吴教授表示,“放下身段”是顺利找到第一份工作的要诀。

吴教授说,在第一份工作很难“一步到位”的情况下,不妨把它当作自己职场生涯的入口,用它来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经验。他说,在大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为将来求职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这其中包括参加社团活动、各种竞赛,帮助老师完成各种工作,所有的这些将来都会成为求职的“筹码”。

吴教授把一个人才的综合素质比作一个“T”字形,其中那一竖表示自己的专长和能力,这是整个素质的支撑;而那一横则是各种各样工作的经验。这“一横一竖”越长,其所能覆盖的领域就越大,求职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能够发挥人才的优点、专业特长、能力倾向并有兴趣的工作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刚刚踏入职场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甚至想要放弃,吴教授

认为他们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首先,如果第一份工作不能使自己产生兴趣的话,应该告诫自己“天下没有白做的事”,尽量使自己在第一份工作中实践自己从前在各方面所学的知识、积累的经验,并且在这份工作中积累一些今后有用的资源。

初探思想品德课堂的案例运用艺术 篇11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案例运用;艺术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运用到大量的案例,这些案例的运用可以使知识的讲解变得更容易、更深刻。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很多案例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案例的运用是要讲究方法的,生活中与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产生联系的事件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事件都适合作为案例被引入教学过程中,案例运用得恰当,是锦上添花,而案例运用得不恰当,不但是画蛇添足,而且还事倍功半。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引用什么样的案例,怎样运用这个案例都是具有一定的技巧与方法的,在此,我们将这种技巧与方法统称为案例运用艺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的角色。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要具有鲜明的立场与观点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的案例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联系紧密,运用案例就是为了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讲解的知识点相契合的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直观、更深刻一些。选为课堂教学案例的事件必须具有鲜明的立场与观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与一些理科不同,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尤其是一些社会热点的问题,更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案例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起来支持某一观点的,这一观点是已经存在的,案例会使这一观点更饱满、更具有说服力,如果案例的立场不鲜明,案例的观点不明确,就会使知识点变得模糊,反而让学生对一些既有的观点产生质疑。

二、案例要保持与时俱进

同样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以运用的案例有很多,教师也会从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曾经运用了很多不同的案例。但是,面对“90后”的中学生,面对新鲜事物敏锐的今天,教师选用的案例应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学生最关心的、最近发生的事件。案例保持与时俱进会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其对知识点的支持也会更有力。例如,利用近些年频繁发生的同窗投毒案,还向学生进行人格与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关心身边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同学。例如,利用“叔侄被冤得国家赔偿”的案例,来向学生讲解法律知识中国家赔偿的相关知识。案例要保持与时俱进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社会信息的敏锐性,会发现最近发生的一些引起社会轰动的话题用作教学案例。其次是敬业精神,经常思考如何提高案例使用的效果与方法,在备课时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案例的选择上。

三、案例要被运用得恰到好处

案例能否被运用得恰到好处,直接影响到案例的运用效果,也是评价案例的运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案例被运用的恰到好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与教师要讲授的知识点相吻合,不可牵强附用。一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喜欢在课堂上穿插着讲一些时事政治,但是,与课堂的知识点联系不紧密。虽然思想品德课堂上时事政治的讲解是被提倡的,但是如果与知识点的联系不紧密,则建议单独成为一部分内容,不要穿插到讲解别的知识点的过程中。(2)案例运用的时机要恰当。案例是用来支持某个教学观点的,那么,是用于观点讲解之前,还是用于观点讲解之后,一切以更好的教学效果为评判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案例讲解所占用的时间要适当。案例的运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占用多少时间也是备课期间就认真设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时间。很多教师讲解起案例来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案例的讲述占用了很多时间,讲解案例时却没有时间了,这样教学效果就受到了影响。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案例运用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这些案例只有运用得好,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如果运用得不好,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如何将课堂案例运用得具有艺术性,就要求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课堂案例运用的经验,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宗廷.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引导的艺术.教育艺术,1999(12).

[2]尤琦.案例教学的组织与方式.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06.

[4]杨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9.

上一篇:爸爸给考上大学的孩子的祝贺短信下一篇:“周总理读书故事”心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