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困难

2024-10-02

集体企业困难(共9篇)

集体企业困难 篇1

沈阳市关于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补充通知

通知 [沈劳社发[2005]38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委、办、局(公司、集团),中央、省驻沈单位:

为积极、稳妥地解决我市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关于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沈劳社发[2004]34号)文件精神,按照《关于研究解决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会议纪要》(2005年第167号)要求,现就关于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参加医疗保险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2001年8月31日前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

1.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原则上由破产企业、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各承担40%。主管部门确无筹资能力的,经认定批准财政可适当增加承担比例。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2.市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参保的相关审批、核定及信息变更等手续,应由原破产操作部门或资产接收单位负责;因机构变动原破产操作部门撒并的,由并入部门负责;区属破产企业由区政府指定责任部门负责。

二、国有困难企业参保问题

1.市属国有困难企业2005年底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其参保资金由市财政承担50%,企业和其主管部门承担30%,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2.市转属国有困难企业2005年底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其参保资金由市财政承担50%,区财政和企业共同承担30%,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3.区属国有困难企业2005年底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其参保资金由区财政承担50%,企业及主管部门共同承担30%,其余2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4.国有困难企业可以上年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次性为退休人员趸缴10年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费。

三、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年内基本上解决国有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单独统筹区、县(市),参照本通知精神,研究解决其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

四、本通知自2005年9月1日起执行。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财政局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关于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 [沈劳社发〔2004〕34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委、办、局(公司、集团),中央、省驻沈单位:

为解决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辽政发〔2002〕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将市级统筹范围内未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1年8月31日前破产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按照《沈阳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沈劳社发〔2002〕47号)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以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5.6%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0年的医疗保险费,同时缴纳10年的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所需资金采取配比办法,即由主管部门(行办)承担50%,同级财政配比补助50%。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退休人员和主管部门(行办)各承担一半。财政补助资金来源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或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主管部门(行办)一次性缴纳医疗保险费确有困难的,可与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签订分期缴费协议书,分两次缴纳所承担的费用。

二、不具备缴费能力未参保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1.不具备缴纳能力的未参保困难企业,可提出退休人员参保申请,经企业主管部门(行办)同意后,每年由同级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进行认定核准。

2.经认定核准为困难企业的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按规定每年核定一次退休人员人数、缴费金额。参保所需资金采取配比办法,即由单位或主管部门(行办)承担50%,同级财政借款50%,按年缴费。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退休人员和单位或主管部门(行办)各承担一半,按年缴纳。

3.核定年度内因退休人员增加所需费用,由单位或主管部门(行办)全额承担。

三、参保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从缴纳次月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企业、主管部门(行办)应积极筹措参保资金,并按时足额缴纳,如不按时、足额缴纳,从欠费次月起停止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

四、本通知自2004年9月1日起执行。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财政局

沈阳市关于解决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的通知

通知 [沈劳社发[2006]28号]

各区、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市直委、办、局(公司、集团),中央、省驻沈单位:

为妥善解决我市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研究解决破产、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的会议纪要》(2006年第139号)精神,现就市级统筹范围内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1年8月31日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前集体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1.按照《沈阳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统筹管理暂行办法》(沈劳社发[2002]47号)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按上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5.6%的比例,一次性缴纳10年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费和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

2.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同级财政承担30%,破产企业、主管部门承担40%,其余3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破产企业(或主管部门)和退休人员各承担50%。

3.市属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办理参保的相关审批、核定及信息变更等手续,应由原破产操作部门或资产接收单位负责;因机构变动原破产操作部门撒并的,由并入部门负责;区属破产企业由区政府指定责任部门负责。

二、未参保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保办法

1.集体困难企业每年由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进行认定核准。经认定核准的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同时参加大额补助医疗保险。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由企业(或主管部门)和退休人员各承担50%。

2.市属及市转属困难企业2006年办理参保手续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其参保资金由市财政承担30%,企业、主管部门承担40%,其余3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3.区属困难企业2006年办理参保手续前退休人员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其参保资金由区财政承担30%,企业、主管部门承担40%,其余30%部分经市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缓缴。

4.集体困难企业参保每年核定、缴费,也可一次性为退休人员趸缴10年的住院统筹医疗保险费和大额补助医疗保险费。

三、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申请财政补助及参保程序,原则上按照《关于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参加住院医疗保险统筹享受财政补助及参保程序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沈财社[2005]361号)操作。

四、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制,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密切配合,确保年内基本上解决集体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单独统筹区、县(市)要参照本通知精神,研究解决破产、困难企业参保问题。

五、本通知自2006年7月1日起执行。

沈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沈阳市财政局

二OO六年六月十二日

集体企业困难 篇2

武汉市在集体企业改革中,参照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政策。从2001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的通知》以来,全市集体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集体企业以明晰产权、转变企业体制机制和转变职工身份为重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发展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增强了企业活力。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仍有部分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比较突出,处境十分艰难,至今难以启动改制。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精神,努力推进集体经济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武汉市工业合作联社通过对全市集体、合作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提出了支持困难集体企业改革的政策建议,于2008年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市工业合作联社关于解决未参加医保职工困难问题报告》和《关于进一步推进联社所属集体工业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联社的报告和建议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是市领导主持召开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困难集体企业职工医保问题,并形成会议《签报》,市长阮成发和分管副市长孙亚分别在《签报》上作了批示,确定由市国资委和市工业联社牵头,组成市困难集体企业工作专班,起草市属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的暂行办法。二是市委常委、副市长岳勇到联社进行专题调研困难集体企业改制问题,市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将联社企业改革的政策待遇问题列入议题,并原则通过联社的意见。

市联社注重发挥在集体经济政策协调中的重要作用,使集体企业的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一是更加关注困难企业的改制问题,强调在推进困难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将联社所属困难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纳入市国有困难企业改制工作范围,享受相关政策待遇。二是更加关注集体企业职工民生问题,在企业改制中,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解决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待遇问题,加大对困难集体企业社保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职工社会保障。三是更加关注维护职工在集体企业改制中的合法权益,强调在制订企业改制方案、资产处置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中,要严格履行职代会审议程序,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在资产审计和评估、资产转让和处置、产权交易等重要环节,强调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公开、公平、公正操作。

集体企业困难 篇3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对策

1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状

我国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第153条明确规定:“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在这里,该种对集体土地的使用权流转可以看作是农民对集体土地行使的处分权,即:农民有权对其集体土地及其附属的房屋进行出让。一般来说,农民的该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住房紧张的问题,因此在法律上是准许的。不过目前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范围不够宽泛,法律上还是有几点约束。具体而言有如下三点:

(1)《土地管理法》中明确指出:“转让、出租住宅的,不得再申请集体土地。”这是为了防止农民或房地产开发商随意建筑住宅,确保合理使用耕地和集体土地的公平分配。其中有一种情况除外,即:在两户的集体土地尚未达标而进行调剂,其中一户的住房因此减少或失去,在通过村民会议表决认同再申请集体土地的。

(2)在房屋及集体土地的转让方面也有严格限制。权利人在转让时,选择的受让人应该是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如果不在此列,至少受让人也要满足拥有本集体户口同时具备集体土地的申请条件。由于在我国,农民对集体土地具有无偿使用权,这样来确保了村民具有了必要的居住条件。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分配和转让集体土地时对受让人的条件要有所制约。

(3)集体土地在进行转让后,使用主体也随之有所改变,此时,受让人应当及时办理集体土地转让登记手续。可是现实中,这一环节的处理却不尽人意。当集体土地或房屋转让时,权利人和受让人双方认为只需到房管部门进行产权过户的登记就可以,就是合法的。其实不然,此时还应当进行土地使用权的变更登记,否则受让人的相关权利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2 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存在的困难

目前,我国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在流转时,由于房地产开发商等不严格遵守法律,而相关部门又监管不到位,出现了混乱的情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房地违法交易在农村存在已久。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步伐逐渐加快,城市的土地不够用,必然得向农村发展,更多的农村土地被占用。根据规定,用地单位在占用农村土地时,首先要到当地政府办理土地征用手续,同时也要向被征地的农民集体支付补偿金。如此过程,增加了用地单位占用土地的成本。因此,为了减少占地成本,用地单位会进行一些暗箱操作,如贿赂村干部等。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农村集体土地的转让收益,也会影响社会的廉正之风,牵引出更多的社会问题。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我国关于土地开发方面开展了大搞开发区的活动事宜,其中最高时期的开发区曾达到800多个,而全国在当时平均每年流失的土地大约为1000万亩以上,人为征占的土地面积大约为500万亩。如果按照2亩的人均土地计算的话,在13年间我国失去土地的农民数量能在6500万人次。我国东部的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数量更高,其人均耕地只能划到几分。

(2)现实中房地是连为一体的,但法律法规中对房地的规定却不一致,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农民不遵守法规,政府监管费力不到位的问题。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出租与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法律上明确指出“房随地走,地随房走,房地一致”,但实际中农民却并没有严格遵守,而是随意出租、转让住房。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可以发现:在一些农村中超过一半的房屋已用来出租,出租户在20户以上的村子高达20%,而且出卖住宅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3)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继承方面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全国也没有一致的处理方法。根据“法未禁止便自由”的原则,集体土地是可以继承的,不过在继承的时候也存在不少问题。在农村,依据传统的继承方法,一般是由身份来决定。可是问题就出现在,如果继承人的户籍不在本集体内,就会失去继承的机会,而如果在本集体内又会违背“一户一宅”的原则,这时由于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难免会出现两难的处境。在农村,当该种情况出现时,一般会有三种处理方法:①准许继承人继承,不过该使用权随着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自行消灭而消失,在此期间房屋不得重建;②集体经济组织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住房,然后进行拍卖,拍卖之后的所得用于补偿继承人;③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和住房,也不给予继承人相关补偿。以上是农村长久延续下来的一惯做法,在法律上没有具体的规定。而且,当继承人把户口农转非,转变为城市户口后,是否可以继续使用集体土地,也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

(1)明确界定“集体”的内涵

在坚持集体所有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代表集体行使农村土地所有权,明确界定“集体”内涵。笔者认为,应在立法中统一对集体层次的规定。因为村民小组的范围过小,不利于有效集中经营,而乡(镇)范围过大,不利于管理。另外,当前乡(镇)和村小组的功能正在丧失或已经丧失,因此要严格界定“集体”为村一级,明确规定农村村委会拥有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这样就可以消除我国土地流转过程中集体土地主体、产权模糊的问题。

(2)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承包人虽然拥有对流转土地进行出租、转包、互换、入股、转让的权利,但权利的行使过程中仍受到严格的限制。现实中很难判定“承包方是否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其他收入来源”,因此该条规定实际执行起来很难,甚至还有可能发生发包方利用此条规定阻止农地承包权转让。此外,农地承包权转让需经发包方同意的规定不仅违背流转过程中效率优先的原则,也不符合集体土地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的支配权的精神。因此,笔者认为不应该强行规定集体土地转让需得到发包方的同意,但可以规定发包方拥有请求人民法院裁定集体土地转让行为无效的权利,并列举转让行为无效所包括的情形。这一做法是可行的,因为转让无效的情形在法律中完全可以明确地一一列举出来 [6]。

(3)建立科学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

集体土地的流转市场问题敏感且复杂,如果将科学发展与土地规范相结合实施,即重视土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那么农民在集体土地使用中,如“用地自由、没有制度、乱用、毫无章法”的现象就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其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就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实施开放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的法律、法规,尤其中介机构更要做好宏观调控,并严格执行。第一要推行合同制。土地流转中的流转形式、数量、年限、条件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问题必须要以书面合同的形式得以明确。同时为了切实维护土地流转的秩序和农户的合法权益,流转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要得到有关部门的鉴定。第二要从申报和登记制度上规范土地流转。第三要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为了防范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无法履约的情况,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受让人每年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保证金。

参考文献

[1]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郑景骥.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方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版出社,2009.

集体企业困难 篇4

讷河市总工会

讷河市总工会按照全总、省、市总工会提出的工资集体合同全覆盖的具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抓了落实工作。下面我把讷河市总工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具体做法,向市总工会领导及在座的各位同仁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为更好地推进工资集体合同这项工作,我们制定了《讷河市总工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实施方案》。一是我们成了以工会主席为组长,主管主席为副组长的工资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管法律部负责工资集体合同的日常工作,确定了组织机构,使工资集体合同这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二是领导分片包干,一把手负责乡镇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主管主席负责两个街道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三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方法。在年初召开全市委员扩大会议的同时,把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这项工作部署下去,并明确提出此项工作作为年底考核重要内容,要求各 1 级系统工会主席抓好此项工作。按照工资集体合同程序去做。四是每年初对全市各系统工会的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的内容,工资集体合同的操作程序都进行了检查指导,确保了工资集体合同的质量。

二、选树典型抓好落实

讷河市总工会现有各类企业150家。在这些企业中特别是私营企业工作难度大,工资集体合同比较难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工作措施。一是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为了开展好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我们在黑龙江港进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中储粮讷河直属库、博城北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做为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的试典单位。这三家企业都按照我们的要求认真推选工会方,企业方代表,在工资集体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了双方谈判,工资集体合同达到了程序化、规范化。在典型单位的引导下推动了全市工资集体合同的开展。二是抓好各系统工会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我们抓了全市10个系统的各类企业的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阻力,如讷河市供销系统下属的市第七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拒签工资集体合同,他认为不签工资集体合同我们也照发工人工资。针 2 对这种情况我们市总工会和供销系统工会主席多次找法人讲解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必要性,经过反复工作,该企业法人被我们说服了,最后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目前全市10个系统工会共45家企业都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做到了应签必签。三是抓了教育系统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全市35家学校,通过召开教代会与校方在教育活化工资方面,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结合建会双重并举

面对全市组建工会和工资集体合同双覆盖的双重任务。我们在努力完成企业组建工会和发展会员任务的同时,重点抓了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一是建会和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相结合。讷河市总工会领导班子在研究部署今年企业组建工会、发展会员和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这两项工作时,成立了两个工作组。要求工作小组深入企业工作时,一边抓企业建会,一边抓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工作。二是克服困难,完成私企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工作。在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阻力是私营企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难。主要是私营企业老板,不重视工会工作。他们认为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后,一旦兑现不了,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 3 下去组建工会时,与具备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私营企业老板反复宣传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对加强企业管理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的益处,并收到了实际效果。这样我们与一些开明企业的老板签订了部分工资集体合同。

企业春节慰问困难职工简报 篇5

18日,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党委工作部部长何明海,工会工作部干事丁艺一行莅临公司,代表集团公司同广大职工亲切交流,慰问困难职工,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何主席一行真诚地祝福一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职工富足、越来越好,并鼓励病困职工热爱生活、勇敢战胜困难。

10月,公司工会专门下发《困难调研摸底通知》。随后,8个基层单位的工会组织全面展开调研、上报、审核、公示等一系列工作。经过摸底排查和严格把控,公司工会最终从基层上报的45户中确定困难户38户,其中特困5户,重困22户,一般11户。按照公司《三不让帮扶实施细则》,以特困每户8000元、重困每户5000元、一般每户元的标准进行慰问,累计发放慰问金172000元。

集体企业困难 篇6

一、目前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1. 集体林地家底不清、基本情况不明, 制定的村组改革方案不科学、不具体, 可操作性不强。

2.外出打工人员多, 全县有20多万农民常年在外打工, 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儿童, 有的家庭甚至举家外出务工, 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难以保障。

3. 南部林区林缘区乡村与国营林场接壤地方, 由于历史缘故界线不清, 给林改工作增加了难度。

4. 国社合作造林成效初步显现, 承包后收益分配问题大。

5.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特别是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 积极鼓励扶持群众承包造林, 有十多万亩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荒山被造林大户承包造林, 取得显著成效。个别村出现了无林可分的现象。

6.荒山荒坡面积大, 占集体林地面积的80%, 群众承包后, 短期内经济利益难以保障、且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群众承包积极性不高。

7.部分成林的集体林地, 群众承包意愿强烈, 分林后, 管理问题引起干部群众的担忧。

二、针对上述问题, 特提出以下七项对策

1. 组织县乡林改工作组、村民代表以村组为单位, 对全县范围内的集体林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分类登记造册, 按程序张榜公示。

(1) 摸清各村民小组农户数、人口数和参与林改的户数人口数、登记户主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2) 搜集林业“三定”以来的有关表册, 林权证、合同等, 分别林地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自留山和以“均山均人到户”家庭承包经营的, 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确认, 具体登记内容包括宗地数、林地面积、林木状况、林权证发放情况、林地经营类型等。

其他方式承包或流转的林地, 以业主为单位登记确认, 具体内容包括宗地数、有无林权证、林权证记载面积和估算面积, 林地经营类型等。

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地, 主要登记林地面积和林木状况、林地分类、经营方式、经营情况及利益分配等。

国营单位经营使用的林地要专门登记, 逐步明晰产权。

(3) 林业部门组织专门的实地勘界工作队伍, 选派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指导村组对宗地使用权界线、所有权界线临山进行核实, 确保不漏、不重。

(4) 在调查摸底临山勘界无异议的基础上, 制作《林地使用权现状公示表》, 对各村林地使用权现状进行张榜公示。

2.为充分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对在外打工的农民要寄发林改工作通知单、林改明白卡;对不能及时返乡参加林改工作的, 要寄回委托书及相关证件, 由被委托人代理参加林改, 分林后无人看管的可暂由村委会代为管理, 待外出人员返乡后及时交接。

3.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国营林场与集体林地界限不清的, 林业部门要选配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参加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技术人员, 深入改革第一线与国社相邻权利人一道进行实地勘界, 做到四至边界清楚、界定明确、标志明显、双方签字认可。

4.国营合作造林暂没有收益的, 暂缓承包, 对有了一定收益、群众呼声较高的, 国有林场可按协议规定分成, 也可采取地租方式按年支付林地使用费, 使用费的大头归村民, 以确保村民能够从中受益。积极探索集体以土地入股、林场负责经营的合作方式, 建立利益共同体;坚持以民为本, 不断调整双方利益, 化解矛盾、实现双赢。

5. 对于一些在林改前集体山林已经承包经营的, 要通过开展改革“回头看”, 按技术规程进行准确认定, 区别对待。

(1) 对依法流转、山林产权明晰、签订合同执行较好的, 进行林权登记发证。

(2) 对合同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合理的, 在承认和维护承包者合法权益的同时, 进一步调整分配关系, 重新完善合同。

(3) 对群众意见大的无效合同, 依法取消并落实均山到户的林改政策;对承包后并未造林经营而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 通过家庭承包或其他承包方式, 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 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 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业经营管理新体制。

6. 改革中不搞一刀切, 可根据渭河南北两岸及各乡镇村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一村一策、一组一策, 具体如何改, 由群众说了算。

(1) 对立地条件好, 群众积极性高的南部乡村, 实行均人均山, 实现“耕者有其山”, 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2) 对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渭北山区, 群众没有承包意愿或积极性不高的荒坡荒沟, 本着先村内、后村外的原则, 采用公开竞争的方式发包, 发包收入补偿给没有承包意愿的村民, 保证村民实现货币形式的耕者有其山。

(3) 将荒山造林补助款、公益林补偿费发放农户;同时按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原则, 积极指导群众进行林草兼作、林药兼作, 以解决群众短期内的投资增收问题。

7. 渭河两岸的有林地承包后重点公益林的管护及群众收益问题可区别对待, 分类指导。

(1) 林业主管部门与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与村组、村组与个人层层签订管护合同, 按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 承担管护责任。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建立信访制度、健全检查监督机制, 确保公益林林地林木不受破坏。

对公益林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 也就是“按户承包, 按人分地”的,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直接落实到户。

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的, 确定管护主体,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 然后分配到管护主体和农户。

实行联户承包经营的,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落实到联户, 由联户共同商定管护方式和资金分配办法。

(2) 为了保障公益林经营者的经济利益, 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 在林下种植药材和种植饲草圈养牛羊, 放养散养鸡;利用森林景观, 兴建农家乐等, 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怎样搞好困难企业党建工作 篇7

[内容提要]:文章选择了困难企业这个特殊领域探讨怎样搞好企业党建。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眼前几种认识误区,对怎样提高企业党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困难企业;党建;工作

[作者]:高国舫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副教授。

[邮编]:31000

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企业由于其经营体制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陷入了困境。困难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困难企业党建工作,已成为企业党组织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困难企业毕竟不同于其他正常运作的企业。它是近年来对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必须冷静思考,弄清困难企业的个性,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思路。

一、廓清几个认识问题。

1、关于“很难”之说。大谈困难企业党建工作难搞,在调研中很普遍。不少人还言之确确地例举困难企业搞党建工作有诸多困难:下岗职工多;年龄偏大和退休的党员多;思想问题多„„;而与此同时,党务工作人员少;党建工作活动经费少;党建工作活动时间少„„,诚然,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面。事实上,在困难企业搞党建工作还有许多优势:大多数困难企业原都是老牌的国有、集体企业,虽在经济上陷入困难,但这些企业的党的基层组织一般都比较健全。党的工作虽有困难,但也都能坚持正常进行;党员职工虽有不满和牢骚,但基本素质一般都比较好。所以,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廓清第一个认识:即相比较其他行业,困难企业党建工作可谓是优劣两势并存,如能善于发挥优势,避开劣势。则困难企业之党建工作说不定会很顺利。

2、关于“不应”之说。这个说法也很普遍。认为对困难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帮助职工走上生活安康之路。而在目前企业如此困难的时候,动用大量人力时间在企业内搞党建工作是离开了企业中心工作,是不务正业,认为在困难企业中,不应搞党建工作,至多形式一下也就行了。但是困难企业之所以陷入困难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由于外界的市场,市场对谁都是公平的。而是缘于自身对市场的不适应:诸如党组织在市场经济下发挥不了政治核心作用,党员的思想观念老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转不了弯;党员队伍起不了带头作用等。而当代企业党建工作所针 1

对的恰恰是这些长期存在于老企业中的种种顽疾。是想探索解决企业走出困境的良方。所以,我们要廓清第二个认识,即越是困难企业,越要重视搞好党建工作。这种党建活动表面上似乎与企业、职工脱困无甚关联,但确能助企业、职工走出困境,是企业正业而非闲事。

3、关于“没用”之说。这种说法在困难企业听得颇多。因为老牌国企、集体企业中在建国后搞过无数次党建活动,由于以往多次党建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使得企业每次党建活动常常雷声很大却收效甚微。这种记忆使得目前困难企业对党建工作的信心普遍缺乏,很多人认为不过是老瓶装新醋,是认认真真在走过场。客观地说这种说法也不无根据。但是为了保证党建工作的开展,这种说法又必须纠正,否则党建工作尚未正式开展便已失其信心,如何得了?可是在廓清这第三个认识时,我们绝不能空鼓几句劲了事。我们必须要向教育对象阐述明白以往类似活动失败的原因,以及现代企业党建工作与以往历次活动的区别。让教育对象真诚相信现代企业党建工作非同一般,从而以巨大的热情投身其中。

4、关于“没兴趣”之说。此种说法其意主要是指今日困难企业、职工之兴趣大都在经济方面,对政治工作,思想工作一般来说不会有兴趣,至多也是迫于大势或某种压力应付而已。应该说,从观察到的表象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在当今困难企业中,党员长期脱离组织,不参加党组织活动,党员发牢骚讲怪话;政工干部自己看不起自己,另谋他就等等现象确实很普遍。但若凭此表象就断言困难企业职工不会喜欢党建工作不免有肤浅之嫌。重要的是要搞清为什么不喜欢。在我们对困难企业所作的调查和问卷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困难企业中蕴含着在其他行业所难以见到的政治热情,工人们十分乐意与我们探讨诸如“工人主人翁体现在那里?”“怎样看待新兴阶层”?“如何理解差距拉大”?等纯理论问题。显然,老牌国企、集体企业中党多年教育所形成的政治热情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稍有减退,但总体未变。工人们所表露出来的对近年来党建工作的不满,其主要只是因为近年来党建工作不能针对困难企业特点,不能回答近年来党建工作面临之难题,不能解答困难企业职工之惑。所以,我们要廓清第四个认识,即近年来,困难企业对党建工作所表现出的冷漠,并非表明真的不喜欢党建工作,而实是不喜欢那些拿腔拿调形式主义的、脱离困难企业实际的党建活动。弄清这点,对反躬自省,探索适合困难企业的党建工作形式至关重要。

二、在困难企业搞党建工作要注意针对性。

1、要围绕困难企业党员思想观念开展党建工作。

企业党建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党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当前,困难企业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在时代的变化面前,许多困难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难以与时俱进。近年来,正是由于观念滞后产生的思想障碍,阻碍了企业走出困境的步伐,常常使企业错过一次又一次大好的机遇。为

此,困难企业党建工作,第一,要教育职工克服一味关注狭隘利益的思想观念。而是要把目光放远一些,少在一些狭隘利益上斤斤计较,要多在厂的共同利益处着眼,“厂兴才能我兴”。第二,要教育职工克服“端着铁饭碗,不愁没饭吃”的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第三,要教育职工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观念。对多劳多得者,要从正面理解,积极工作以求跟进,而少发怨言,更不能暗中给多劳多得者使绊。第四,要教育职工克服“等、靠、要”的陈旧观念,鼓励职工尤其是党员职工自立自强,带头致富,而且努力争取带领别的下岗职工致富。

2、要围绕解决困难企业种种矛盾来开展党建工作。困难企业是种种矛盾的集中地,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种种矛盾在困难企业中纠结在一起,才使得企业一步一步陷入了困境。要想在困难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关键一条是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如果避开矛盾来搞党建工作,那不但会遭到困难企业职工的质疑和诘问,也很难使党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至多是一个党建的形式主义罢了。所以在困难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围绕困难企业种种矛盾来进行,更进一步说,是要把党建工作贯穿在解决困难企业矛盾过程之中。为此,第一,党建工作要帮助处理好党委会和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矛盾,使企业在管理层面齐心合力,共渡难关;第二,要帮助处理好厂方和下岗分流职工之间的矛盾,促进厂方和下岗分流职工之间的交流,增进双方的情感,从而使双方互谅互让。第三,要帮助处理好困难企业发展和稳定的矛盾。如果一味求稳,不作大改,则企业发展无望。如为发展想而改革动作过大,则恐又损及企业稳定,这就需要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困难企业力争取得各方尽可能多的支持和理解,稳定一步,发展一步,再稳定一步,再发展一步,逐步摆脱自身的困难。第四,要帮助解决股东和职工的矛盾。股东和职工利益相左,难免发生利益冲突。所以,企业党组织要教育股东和职工都要兼顾自己、他人双方利益。即从股东方面想,只有保证职工权益,才能促发其生产积极性,而后得其股东利益。而职工也须明白,只有保证股东得利,才能促使更多的股东投资企业,发展企业,而后才能有职工之利。

3、要围绕凝聚困难企业人心来开展党建工作。困难企业一个突出问题是人心四散。人心看似无形,但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这个东西又是一个致命的因素,看眼下困难企业,一批批精英纷纷被外单位挖走,一些稍有门路的,纷纷托关系想办法调走。一些人员身在困难企业,但对企业前景颇为失望,身在其中心却已走,如此种种情况不进行解决,困难企业必将进一步沦为破产企业。为此,企业党建工作要围绕人心问题,着力作一番凝聚工夫。第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动员企业领导层深入职工实际,改进自身工作方法,从了解职工、关心职工入手,以先进思想教育人,以发展前景鼓舞人,以榜样示范引导人,以生活关心温暖人,即用“四以”凝聚人心。第二,要通过党建的一系列活动点亮群众之中的希望之火。即教育党员干部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增强信心,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迎接挑战。如果党员干部有了这种希望和信心,然后再辐射于广大职工群众。则可望留住人心。第三,要善于发挥企业党员网络体系的作用。即借助各班组的党员网络,把党组织的各种声音传达给职工,把企业解困的意志化为职工的行动。通过党员的纽带,把党组织与职工群众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困难难不到、困境压不垮的战斗集体。

4、要围绕困难企业脱困开展党建工作。党建工作在困难企业中其最终必须落脚到帮助困难企业脱困这个题目上。如果党建工作不能帮助困难企业实现脱困这个目的,那么无论党建工作在形式上多么完善都将失去存在的根本价值。为此,第一,要通过党建工作,讲清困难企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宣传党关于困难企业的方针和政策,把改革的动力和压力真正传递到每个职工身上,激发其脱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二,要通过党建工作,推动企业管理层去多倾听职工呼声,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从而促进企业发展。第三,困难企业要摆脱困境,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而党建工作则要为困难企业深化改革作超前引导。即在重大改革方案、措施出台前,企业党组织如果能有针对性地搞好宣传教育,帮助职工转变观念,为困难企业推进改革奠定思想基础,则接下来的困难企业改革便会顺利多了,脱困的希望也更大了。第四,在党建工作中,要发动广大党员共同讨论企业陷入困难的原因,讨论怎样为企业脱困作贡献,讨论怎样寻找企业脱困的具体路子,通过这种由党组织引导的大讨论,弄清困难企业问题症结,深刻认识各自肩负之任务,明白努力和前进之方向,诚如此,困难企业脱困则不远矣。

围绕困难企业上述这四个针对性问题开展党建工作。我们将实现以下功效。第一,增加了困难企业和党组织的契合度。即从“二张皮”、各自排斥的状况一变为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融合。第二,增加了党建工作推进的顺利度。如果困难企业党建工作能围绕这些针对性问题进行,则必会获得困难企业的接纳、欢迎,有了困难企业方面的热忱配合,其党建工作才能顺利开展。第三,增加了党建工作的效用度。以往也曾多次报道企业党建如何成功,但其所据之证、之理总有空泛之嫌。而如能让困难企业所面临之问题大有起色,则党建工作之功效便获得了无可辩驳的坚实证明。第四,增加了企业党建的信誉度。不必讳言,以往企业党建,由于不能抓住面临的一些针对性问题而陷入形式主义窠臼。变成空对空导弹,这种状况的普遍存在对各种党的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声誉伤害。而党建工作如能围绕针对性问题,则会使人们对党建工作感到耳目一新,自然便赠与赞美之词。

三、要注意困难企业党建工作中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关于怎样搞好困难企业党建工作,不少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已提出了不少对策措施。给我们以很大启发。但是综观这些对策措施,总有空泛、主观的感觉,在有效性方面似应完善。为此:

1、要抓住健全困难企业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来开展党建工作。这样做理由有三,其一,在困

难企业搞党建工作,只能借助于企业党组织之手,所以企业党组织是否健全,事关企业党建工作之成效。其二,每一项党建工作只是一时之举,要想保持长效,只能依赖于健全的企业党组织。其三,上级指导搞党建工作,只能提供一些原则指导,具体如何细化仍须健全的企业党组织主动去探索。那么怎样健全困难企业党组织建设呢?针对困难企业党组织建设现状,第一,要健全组织建设,即把企业内各类党员都纳入管理范围之内,严明党纪,使组织生活正规化。同时还要理清与上级的归属关系,或属地、或属主管局党委。第二,要健全政治建设,要提高党组织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辅以“进入企业决策层”的制度保证,使困难企业党组织能真正在企业中居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第三,要健全思想建设,即企业党组织要带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引领困难企业全体职工迎接市场的挑战。

2、要积极培养困难企业职工党员主动参加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在困难企业,如果真的用下命令的方式发动一场党建活动,搞也是搞得起来的,因为这都是些老企业,党员基本党性还在,但是这样一来,其党建活动的深度及效度必然大打折扣。所以,为了搞好困难企业党建工作,我们要尽量选择走职工、党员“自愿、自觉”之路。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第一,要深入调查现在之职工、党员关心那些理论问题、现实问题,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拿出来作为党建工作的主要话题。以吸引职工、党员参与兴趣。第二,要让党员、职工对现今比较通行的教育形式作一比较选择,而后,用大家普遍比较认同、喜欢的形式作为困难企业党建工作形式。第三,要让党员职工在党建工作中唱主角,发动职工、党员“自己教育自己”。而上级党组织作配角,只作宏观控制、指导。从而以“参与深度”激发其参与热情。

3、要注意党建工作的对策、措施与困难企业现有条件的契合。不少现行的党建工作对策、措施其主观愿望、出发点很是不错,但是却往往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条件,离开条件讲对策、措施,那么到头来终究仍是空想。因此,要科学制定困难企业党建工作对策、措施。第一,要认清困难企业党建工作的物质条件。在困难企业中,能配给党建工作的专职人员不会太多,能给企业党建活动提供的资金、时间也定是有限,这是现实,不喜欢也得承认。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这个现实,从现实物质条件出发来策划党建活动,比如活动能否搞得简单些?时间安排上能否尽量少占用一些工作时间,而选择在工余时间进行?在活动安排上能否分散一些,以便少量党务人员也能分别应付?第二,要认清困难企业党员现实状况。困难企业党员生活都比较困难,谋生的问题异常重要,加上其身处企业之中,要更多地关注企业经营,所以对党建工作注意力难免会分散一些,其中不少人难以保证自始至终参加每一项党建活动。对此,党组织要有“换位思维”,要理解他们的难处,而后根据党员现实设计党建工作要求,切忌过高过严的对策、措施出台。第三,要认清困难企业的制度现实。

在企业中,党建工作等活动,在安排上,要注意维护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规定,党的任何活动不能违背企业的规章制度,更不能影响企业获取经济效益这个主旨。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解决对策 篇8

【摘要】随着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融资难、赍全短缺一直束缚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经济主体中的弱势群体;从经济体制、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入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对策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意义

1.3研究内容和采用的方法

2.中小企业贷款的背景、原因及现状

2.1中小企业贷款的背景环境

2.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3.中小企业信用问题

3.1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信用确实的主要原因

3.2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

4.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4.1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4.2推进信用体系的建设

4.3健全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结论

致谢

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篇9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1 中小企业自身不足

国家法律边缘上产生的我国中小企业, 由于起步晚, 以劳动密集型、家族式企业、加工修理为主要经营方式, 生产经营权和决策权都集中在企业主手中, 企业主与雇佣工人的关系是地缘、血缘的关系, 这样的经营管理方式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相差甚远。由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 导致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混乱, 没有相应的制度, 从而使企业财务不规范、信息不对称, 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要求。

1.2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在我国中小企业对国家的GDP有一定的贡献, 同时也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是他们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仍受到很多限制。所以,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个人积蓄和家族集资。在我国货币市场比较发达的今天, 货币市场只对大企业开放, 允许大企业在货币市场上交易, 但是对中小企业呢?由于国家相应的法律制度, 制约了中小企业在货币市场上的发展, 使中小企业不能在货币市场上融资。由于融资渠道狭小, 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失去了优势, 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

1.3 信息不对称

由于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 企业想要获取信息, 就必然要付出代价, 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 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全面。金融机构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投资项目和风险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又因为,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利润少、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有限、会计信息质量差等问题, 能够给金融机构的信息都是“软信息”, 金融机构难以对中小企业的前景作出有效的判断, 正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中小企业难以在金融机构中获得融资。

1.4 国有商业银行的落后经营模式

1.4.1 国有商业银行与大企业有紧密的联系

一直以来, 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大部分国有银行都与国有大企业、上市公司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对于中小企业呢?存在一种态度, 那就是“歧视”。特别是国家监管部门对银行提出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 这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更是雪上加霜, 把中小企业看成是高风险客户, 不愿意放款给中小企业。

1.4.2 信贷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自从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统一授信制度以来, 对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都采取统一标准的信贷准入管理。这种授信制度对不同规模的企业采取“一刀切”政策, 对不同的企业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导致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混乱、产权不明晰等问题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同时, 各商业银行为控制信用风险, 将信贷权限进行高度集中管理, 即各商业银行总行收回了贷款审批权限, 各地方支行的贷款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这使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急、小、频”的特点, 这样的信贷管理、审批流程, 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更难。

1.4.3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缺乏技术管理手段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财务制度混乱、可抵押的资产少等原因, 导致其在贷款时, 被商业银行拒之门外。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和违约风险在中小企业中时有发生, 使商业银行认为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另外, 由于我国目前没有信用管理机构, 信息采集过程只能由贷款银行独立完成, 对银行的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 并且效率低, 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没有提高, 无法使用风险评分方法。

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 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分析

2.1.1 从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分析

在我国,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是传统的经营方式, 属于“家族式管理”, 企业的老板与员工存在着“血源”关系, 导致内部治理结构混乱。这样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中小企业的体制不健全、生产经营混乱、产权不明晰, 企业主拥有高度的决策权。从而导致道德规范超越了法律制度, 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1.2 从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分析

由于法人治理结构混乱, 使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许多违法违规的行为, 例如会计造假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技术水平低下, 财务制度混乱, 账簿报表不明晰, 存在假账, 又缺乏监督部门, 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另外, 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受传统经营思想影响, 害怕信息公开会影响自身的经营利益, 由此带来的利益问题。所以, 部分中小企业不愿意公开信息。

2.1.3 从中小企业内部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中小企业具有员工数量少、资产少、可抵押的资产更少、管理不完善、产量少、科技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等弱点。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 中小企业属于经营风险比较大的企业。在我国有近35%的中小企业在3年内消失, 55%的中小企业在5年内倒闭。在这样的高倒闭风险情况下, 就造成了中小企业难以在金融机构获得资金融通的根本原因。

2.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金融制度中, 市场的力量无法促使资金配置到中小企业中。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 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然而, 中小企业呢?由于经营规模小、可抵押的资产少、财务制度混乱、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金融机构认为对中小企业融资是风险大、成本高、收益少, 因此中小企业无法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另外, 由于中小企业知名度不高、财务制度混乱、科研能力低、法人治理结构混乱等原因达不到证监会的要求, 不能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等。因此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在这种金融制度中, 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 中小企业都难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金。

2.3 从商业银行角度分析

2.3.1 所有制歧视

在我国银行业当中, 主要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他们的工作目标是扶持国民经济发展。在这样的金融体制下, 银行业的贷款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给予不同的待遇, 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 因此, 即便是近年来国家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但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条件苛刻, 中小企业还是难以获得资金融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应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受到所有制的惯性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更愿意把资金贷给国有企业, 而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存在所有制歧视现象。

2.3.2 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金融市场上由于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 导致银行会出现“逆向”选择。银行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借款人的道德、诚信、风险与收益等, 借款人比银行知道更多, 更具有信息优势。这种形势下银行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 银行就有可能放弃信贷资金。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银行可以付出较少的代价获得信息, 但中小企业呢?银行只能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获得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而中小企业, 其信息基本上是不公开的, 有时是虚假的财务信息, 银行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所以中小企业在融资时, 无法向银行提供令人信服的信息。因此,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时, 需是付出较大的人力、物力获得信息, 这样使银行付出较大的交易成本。

3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3.1 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解决

3.1.1 加强内部管理,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把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众所周知, 目前中小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 员工与企业都有血源关系, 由于员工职责不明确, 内部管理不善, 目标没有落实, 导致内部管理混乱, 经济效益欠佳。因此, 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把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 明确经营者的权利与义务。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在企业内部形成各种制度。例如形成生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 把这些的工作落到实处。

3.1.2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石, 诚信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诚信”是企业的短板。诚信缺失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 再加上中小企业可以押抵的资产又少, 所以, 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 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诚信体系的建设, 中小企业可以借此机会, 加强诚信体系的建设, 弥补自身的不足。

3.2 从政府角度解决

3.2.1 建立相应的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国家应全面落实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消除各种障碍, 建立完善的市场竞争制度, 放宽市场准入, 积极鼓励大众创业,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允许的行业和领域。同时, 加大财税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突出重点, 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成立基金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简化纳税申报流程, 提高纳税服务质量。各级地方政府应简化办事程序, 减少行政事业收费和各种经营服务收费, 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3.2.2 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各级地方政府应成立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授予其明确的职能, 为中小企业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及财务方面的咨询, 发放国家经济状况、法律、统计等资料。在特殊情况下, 直接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一般情况下不直接融资, 而是为中小企业服务, 提供各种担保。

3.2.3 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

国家证券监会要依照相关的管理规定和业务规则, 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资本市场, 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方式, 丰富其资本市场的产品和机制, 推进改革创新, 提供有效率的资本市场, 让中小企业也参与到资本市场的进程中。

3.3 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角度解决

3.3.1 完善民间资本的合理发展, 组建民间小额信贷公司

众所周知, 由于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货款, 但是我国民间资本充足, 因此, 民间信贷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应从法律的地位认可民间金融, 促进民间资金的合理发展, 保护民间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 引导其合法化。同时, 应放宽市场准入, 允许成立民间小额信贷公司, 培育小额信贷公司对金融市场的风险识别、应对能力, 维护金融市场有秩序的发展。

3.3.2 发展小银行

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行逐级授信制度, 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资金, 但是国家可以放宽银行业准入制度, 允许成立小银行, 可以在全国各地成立乡镇银行。根据国际上大量研究发现, 小银行更加倾向于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因为小银行属于地方性的银行, 小银行与地方的中小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血源关系。根据“小银行优势论”的理论, 地方的小银行能够有效地解决资金融通的问题。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歧视”, 特别是在资金的融通方面。本文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进行了描述, 然后分析了其融资难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解决融资难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颖.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53) .

上一篇:《信任的力量》阅读答案下一篇:材料员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