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企业管理策略

2024-09-19

集体企业管理策略(共12篇)

集体企业管理策略 篇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 短时期内实现了经济的繁荣发展。集体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获得了一次又一次新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从企业制度、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发展等方面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转型。但是, 集体企业在内部与外部管理上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不仅影响了集体企业自身的发展, 也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 创新集体企业管理策略, 提高集体企业管理水平尤为重要。

一、集体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是确保企业正常、有序运营, 合理分配企业各种资源, 获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当前, 企业间面临的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 新时期实施规范、科学化管理对集体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随着国家经济体质的变革, 原来的多种经营体质企业逐渐消失, 集体经济出现, 吸收了多种经营体质企业, 并且增加了不少劳动就业机会, 妥善安置了一大批集体职工。从根本上来讲, 对集体企业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能够节约和合理分配、利用企业各种资源, 减少企业资源浪费, 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集体企业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 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集体企业已经着手探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 但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管理制度问题是我国集体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前提。在制度体系建设上, 由于之前存在诸多因素, 集体企业逐步被边缘化, 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 电力集体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去规范企业投资决策、安全生产、财务资产管理和人力资源规划等活动。

(二) 考核体系不健全

从整体上来看, 电力企业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存在概念上的模糊不清问题, 极大的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详细来讲, 首先考核指标模糊。对于实际考核主要通过员工的品德、能力以及勤劳来衡量, 而这些指标在评价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并且不可量化, 概念模糊导致考核标准缺乏公平、公正性, 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其次, 薪酬与绩效相分离。企业员工最关注的莫过于薪酬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价值, 然而在绩效考核中绩效不与薪酬相挂钩, 并且员工的资历、贡献以及能力等被独立在薪酬考核之外, 严重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

(三) 财务管理有待完善

集体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系列问题, 为集体企业经营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随着集体企业发展越来越庞大,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真实经营状况等了解不清楚, 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部分不良资产, 造成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 并且财务监督与管理不力, 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集体企业的有序经营, 严重的还会导致企业决策失误, 为集体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三、集体企业规范管理策略探讨

(一) 优化管理制度

目前, 集体企业应该理顺管理体制和重建制度体系, 提升主办单位对集体企业的管理和监管水平, 同时在现行的法律和政策下, 加强对制度体系的建设, 全面优化集体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用工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 建立一套符合集体企业优化管理的企业管理制度, 提升电力集体企业的自我管理水平。

(二) 规范劳动用工管理

劳动用工管理为企业职工提供优质的用工环境和条件, 有利于深层次挖掘集体企业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 从而把实现自身价值与集体企业目标结合起来。因此, 集体企业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强规范劳动用工管理、防范潜在威胁的发生。其一, 严格办理集体企业全民职工借工和借调手续;其二, 规范管理集体企业外聘人员劳动合同;其三, 适当减少集体企业全民职工用工数量, 提高集体企业员工自身素质和水平。

(三) 加强集体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

加强对集体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 及时了解集体企业经营现状, 有利于减少集体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 对于科学防控风险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集体企业加强财务管理, 首先,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确立起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减少或避免集体企业重大资产损失。其次,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对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科学规范。最后, 加强集体企业财务管理监督, 集体企业中心财务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集体企业的资产、财务状况, 认真履行财务预警和监督职能, 切实防范集体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 创新集体企业绩效经营考核机制

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是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力和积极性, 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鉴于当前集体企业考核机制的不科学性, 提出了新的考核方案。其一, 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把员工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参与到绩效考核中来, 遵循多劳多得原则, 尊重和承认员工的劳动成果, 给予员工额外的奖励和报酬。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员工, 则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 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和督促员工, 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其二, 建立员工等级制度。通过实践和理论知识考试以及学历、能力等情况, 综合评定员工的等级, 并且等级与薪酬直接相挂钩, 来激励员工不断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己, 把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

(五) 为集体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招聘渠道, 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在人才招聘上要遵循择优录取原则, 尽量选择学历较高的专业性人才, 并且要求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 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在培训方式上, 进行分组培训, 并且培训结束后小组之间展开培训结果评分比较, 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内容上, 创新培训内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培训内容, 把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穿插到培训课堂上, 活跃培训课堂气氛。

结语

综上所述, 集体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对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十分关键, 也获得集体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新时期, 在企业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 为了促进集体企业的科学管理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们要认清集体企业当前发展形式, 认真分析集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而转变观念, 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找到适合集体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型管理策略。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集体企业管理的问题, 从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 并说明了集体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集体企业,企业管理,问题,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宋恺.江西省电力公司集体企业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云南大学学报, 2013 (12) :213-215.

集体企业管理策略 篇2

李中华

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王主任和曹主任布置我一个作业,让我介绍一下励才初一年级语文组的集体备课情况。如何让这个老话题有新鲜感呢?正好今年我们初一年级使用人教版的新教材,通常说法叫部编教材,现在又有一个新的说法,叫做统编教材,就是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还含有大一统的意思。那么,我就把励才实验学校初一语文组集体备课的情况,结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把这次交流命题为“统编教材视域下集体备课策略”。谈到集体备课,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倡导,很多老师也都认可,因为集体备课有其一定的意义: 提高教学效果:集体备课集中多人的智慧与经验于一体,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

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营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营造教研氛围:集体备课是一种“行动研究”,所解决的是教学中最直接、最实际、最实用的问题,主要任务是完善课堂教学、完善教学工作。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加深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

集体备课的意义不用多说,但是,目前集体备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1.集体备课=轮流备课

轮流备课是在一个备课组中形成一种值日式或值周式备课机制——备课组成员循环轮流备课,写出教案供全体成员照本宣科,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玩忽职守的集体备课,这种方式比个人备课效果只会差不会好。

2.集体备课=分头备课

分头备课方式的运作过程是指备课组在规定的某一时间集中起来,在备课组长的简单组织下,草草地讨论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时数、重难点、处理步骤等等。然后,给各个教师预先设置一个统一的框架,剩下的事,就由各个教师分头作业,这种作法虽有了一些集体备课的样子,但力度不够,很粗糙,大有作表面文章的嫌疑。

3.集体备课=组长备课

组长备课是指在活动前由备课组长一人进行初备,然后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由组长说了算,组长唱“独角戏”。其他教师大凡“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备课由组长一人把持和“垄断”,组长“包办”了其他成员的思想,个人意志代替了集体意见,抹杀了其他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智慧,集体备课名存实亡,不利于教学质量的优化,不利于备课组成员(包括备课组长本人)的发展和提高。当然,也就使备课组失去了一个必须具备的一个功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功能。

4.集体备课=统一教案

统一教案虽在统一教学思想、统一重点难点、统一基本教法、统一训练检测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对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在使用统一教案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差,出现了部分老师“空手套白狼”,依赖集体,惰性增强、教学能力退步,教学效果不彰的现象。

集体备课有效实施策略 篇3

【关键词】集体备课 组织 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20-01

任何一种好的方法,仅有先进的理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科学的策略和合理的行动去支撑,好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实施并能发挥出它的作用。本文将从集体备课意义和价值、组织实施、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介绍的三个方面都是我们在实践中付诸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实践总结,而非闭门造车的幻想。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和价值。

1.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而言,其效果更为显著。

2.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同时,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

二、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

1.成立备课组,一般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一个备课组,在一些小的学校,教师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相同学科不同年级老师组成一个备课组。定时间、定地点、定期开展集体备课,一般一周必须进行一次,如果条件允许,同备课组老师在同一办公室办公则随时可开展集体备课。

2.备课要求

“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

“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

“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3.备课步骤

(1)主备先行

备课组长要提前明确主备课的任务,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主备教师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谋划,写好教案, 制好课件,并按本组人数打印好教案份数,于授课前一至两周交由备课组长审查,然后及时分发给本组成员,并要求各 成员熟悉、钻研本部分内容,以便下周集体讨论。

(2)集体讨论

每周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下集体讨论。内容及程序为:反馈上周所教内容,讨论下周要教的内容,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自学指导,自学检测,当堂训练,板书设计、周周清,作业等方面讨论,程序为:先由主备概括教材内容、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再由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最后备课组长总结。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各成员把整改意见写在导学导教课案留空处,主备事后还要根据整改意见对电子教案作详细修改。

(3)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主要是体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备课组成员在规范的教学设计上,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班上的学生情况以及自己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等方面重新形成自己的導学导教课案。

4.过程监控

(1)备课组长在开学初要制定好备课组活动计划,学期末还要写出集体备课的总结,同时将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上交教研室。

(2)对主备课的教案、课件质量检查考核。

(3)对集体备课的情况教研室、教务处加强巡查并做好记载。

(4)督查观摩督促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集体备课有效实施的几个关注点。

1.反思要精练:课后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水平提升非常重要,我校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在集体备课上的反思主要是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经过大家讨论后定稿的课件或教学设计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反思不在乎内容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关键是记录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及时修改。

2.集体备课与做教学设计协同进行。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剧本”,它不仅反应出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反应出如何达成目标,要体现出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文本性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大家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3.主备说课要到位:说课是一名老师的基本素质,在集体备课中主备人先说课,然后大家再对课件或教学设计进行讨论,为了是在讨论环节大家能充分的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主备人可以把所做的课件或教学设计提前发给各位老师,以便同备课组老师有时间提前思考。其他老师在看课件或设计时,要有一个详细的说课。说清一节课的目标定位、重难点的确定,为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进行了怎样的设计,采用了什么样的教法、学法等等。

4.要营造一个积极自由的氛围。在大家听了主备人的说课后,备课组成员要积极主动的展开讨论。所有备课组成员是集体备课活动的主体,集体备课过程中必须人人积极参与,不能别人讨论你是局外人。

班集体管理“六字”策略 篇4

关键词:班集体,管理策略,核心,管理目标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担负着完成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任务的重大职责。班集体管理的重担现实地落到了班主任肩上。如何管理好班集体?应该说方法很多,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 拟就了班集体管理“六字”策略, 旨在引发班集体管理者的讨论交流, 以期望达到互相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班集体管理“六字”策略:即“勤、听、思、谈、规、归”。

一、勤

勤就是要勤到位。班主任要抓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亲自督促, 勤到位去发现问题。应当清楚地看到学生中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 不以我们的好恶为转移。我们不能无视问题的存在, 必须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这样, 管理才有的放矢, 否则就会务虚。其实, 班主任勤到位不仅能督促学生, 而且以身作则、“言教不如身教”能够在学生中形成威望。这种威望能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杜绝懒散作风。

二、听

听就是要多听学生、任课教师及家长的想法、建议。所谓“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学生觉悟是多层次的, 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样的。要形成对自己学生的真实把握态势, 就必须重视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学生不同侧面特点的方法。

首先, 班主任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这时班主任不要摆“师道尊严”的架子, 应当真诚地允许学生自由诉说真正的想法, 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不要轻易评判学生诉说的对错以免打断学生的倾诉。要有耐心, 尤其对后进生不能忽视更不能歧视, 他 (她) 们更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倾听, 才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障碍。

其次, 要多听任课教师的看法和建议。学生面对自己喜好程度不同的任课老师, 往往会表露出不同的却非常真实的一面。因而, 通过任课老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品德及心理变化等方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作为班主任要与家长积极主动地多作一些认识上的沟通, 采取或家访、或电话联系、或家长会等方式, 努力达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管理上的某些共识。这往往能够形成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的“双管齐下”、“两面夹击”之势, 对学生产生一种必要的约束力。实践证明, 班主任多听各方面意见、多了解学生, 的确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特殊性, 有利于在班级管理和德育过程中掌握主动并呈现更多的胜算, 防患于未然。

三、思

思就是要思考学生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预测结果、寻找对策。随着当前学校教育所处的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化, 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也不同程序受到冲击, 并且, 学生始终是较容易受到不良行为侵害的弱势群体。这种严峻的现状迫使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中必须学会思考。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反常现象, 要及时把握, 思考成因, 找到症结, 不可掉以轻心;要未雨绸缪, 预测其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 努力寻找得当措施, 防止事态的恶化。多思考是保证良好的教育、管理效果的关键。

四、谈

谈就是要找学生谈心, 进行师生思想情感交流, 在交流中进一步疏通学生思想。我们应该看到学生是具有生动情感的个体, 同样也想寻求人格的平等与尊严, 因此, “谈心”不能是“训话”。班主任一定不要以一种先知先觉居高临下的形象出现, 要尝试以平等的朋友式的商讨的口吻展开谈心, 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谈心若动之以情能使班主任对学生产生一种教育的“吸引力”, 谈心若晓之以理更能使班主任对学生产生一种教育的“推动力”。

具体地说, 谈心得作用表现在:一是可以对学生好的方面加以肯定和激励, 对不够的方面加以指正和预防;二是可以化解学生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过激言行甚至心理障碍等;三是可以拓宽学生思维, 开阔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四是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天下大事, 明白做人道理, 如谈谈时事热点、当代高科技发展、环保问题、经济危机等, 通过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规

规就是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要依靠制度规范来约束全班同学的言行。实现班集体管理目标化和制度化, 以期达到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首先, 班集体管理目标化。针对不同学期学生具体的情况, 提出不同的管理目标。比如, 高一新生刚进校环境陌生、心情不安, 我提出第一学期的目标:“主动适应环境, 改变自我创新自我”。学生经过努力基本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后, 第二学期提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进入高二要面对多门技能证书的考证, 于是提出目标“学知识, 抓考证”。进入高三, 全体学生进入工厂实训, 提出目标“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有了班集体管理目标, 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其次, 班集体管理要制度化。如制定班干部组建原则和职责、班务承包制度、班级互助组制度、值周班长制度、值日班长制度、主题班会制度等, 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班干部的用人制度上, 不能忽视后进生有乐于为班集体奉献的潜能。只要用人得当, 不要将其置身于班干部队伍的核心位置, 后进生担当班干部同样可以干得出色。此外, 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确保针对性、可操作性、激励性与惩罚性并举。让学生努力将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自主行为, 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从而使班集体呈现:“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时做, 时时有事做”的有序化局面。

六、归

归就是要归纳总结阶段性的管理经验和成果。对此, 应该形成阶段性必要的文字反思或心得体会, 进行查漏补缺。同时, 更是为形成构建下一阶段班集体管理的新思路和策略。这样, 就能够推动班集体建设不断地完善。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 篇5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行动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实施:(负责人):冀 东 课题指导人:

提高集体备课实效性策略研究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竞争和机遇,我们每一所学校都在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纵观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形势,无论是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学生的发展,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切相关。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如何使教师的专业水平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学校而言,应当从抓好校本教研活动做起,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以研促改、以研带教、以研育师、以研兴校”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学校开展好集体备课,则是校本教研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集体备课的现状分析(或存在的问题)

(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

(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

(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

(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二、下面是对上述问题的具体分析:

回想我们开展集体备课过程,不难发现在教师中对集体备课存在着不少的模糊认识,从而使集体备课丧失了本来价值,流于形式。一是集体备课内容单一化。一些教研组把精力集中用于设计教案,局限于某一个教学内容、某一课时如何教。不可否认,准备教案是集体备课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集体备课不能仅限于此。除了进行教案设计以外,集体备课既可以反思教学,也可以总结经验;既可以剖析案例,也可以探讨方法。这些都需要教师资源共享。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设计教案,就会导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难以进入集体备课的视野。二是集体备课形式淡泛化。有些教师认为如今是信息时代,网络上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教师只要通过相关链接访问专业网站,就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的课例。集体备课只要发动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优秀课例”、“优秀教案”就行。大多数教师认为,这些教案都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何不直接采用,何苦再去自己设计呢?显然,教师们之所以觉得集体备课没有必要。三是集体备课主体错位。形式上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备课,实质上是单兵作战,往往年龄大的教师靠年龄小的教师,没有把同行间的一些教学疑问,拿出来讨论而,没有思想碰撞,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四是研究力度不够 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然后再不 加思索的复印、剪贴,这样的集体备课于事无补,于人无补,不过是走走过场,装装样子罢了。没有真正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

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解决的对策及目标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价值是前提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教研组或者年级单位进行的集体活动。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更需要老师们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通过教研组和同年级组学科组的活动,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学校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老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中,大家各抒已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心得。和谐融洽的讨论氛围能更好的提高教师阅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可以博采众长,开阔思路,去创新的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尤其新、老教师一起切磋,互相学习,新教师能从老教师那里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教师能从新教师身上阅读到新的思想、见解。而且教师们上好课后,仔细地回顾教学思路,总结优劣得失,可以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互相交流、启发,讨论出解决方案,尤其是新教师受益匪浅,获取了宝贵而实用的教学技巧,这样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共同进步。

(二)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是基础

为了保证集体备课质量,充分发挥出集体备课应有的作用,建立科学的备课制度很有必要。一是学期初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和可行的备课活动安排。个年级同学科组按照教材内容将重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一览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明确每次备课的章节、单元、格式要求,以提高备课质量。二是建立过程跟踪管理机制,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应有详细的记载,对集体备课的各个环节应有详细的记录。三是要做好反思。教师们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反思教案,做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及时总结。四是建立表彰机制,激励先进。每学期对集体备课好的年级组、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表彰。五是完善组织管理。集体备课由教务处实施管理。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集体备课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

(三)落实集体备课程序是关键

集体备课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应有下列环节:

1.个人初备。教师初备时要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特别是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及其他相关材料,要抓住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做好教学前侧、摸清学情,以便掌握学生基础,教学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准备把握教学的起 5 点。在此基础上必须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认知、情感目标),写出教学预案,以便资源共享。同时,初备时要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在整理定稿时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2.集体研讨。整体备课,纵横联系,第一次集体备课时,一定要对本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简要地写出学期的计划,并制定好单元计划。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形式,进行比较,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组可以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对中心发言人的选择,不能老是老教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工作。老教师要带好青年教师,但不能越俎代庖,尤其要想办法让青年教师担任中心发言人,使得他们能广泛收集材料,大胆钻研业务,这样才能迅速成长起来。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标,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集体备课时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

在集体备课时,有时也可邀请备课组以外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组内老师进行交流指导,以扩大交流的空间。

3、完善教案。在集体备课中,中心发言人说课,老师们共同探讨、相互补充,使得教案内容更加充实、完善。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教学设计)。此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的前提下,各位科任教师在这一教案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最终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4、效果反馈。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还有待于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进行检验,以便得到总结、提高,备课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5、课后反思。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有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总结阶段。教师应重视通过教学行为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写教学后记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对集体备课后的教学方案付诸课堂实践,并进行评判性反思、研究、总结而得出的材料为教师日后教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为后继教学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课后反思,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四)“集体备课”工作需要强调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不得迟到或缺席。若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进行集体备课,必须提前到教导处请假,并安排好补备时间。

2、集体备课期间,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情,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

3、集体备课结束前,备课组长要将下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和中心发言人确定好,以便提前作好准备。

引领班集体风气的策略研究 篇6

【关键词】风气 班集体 正能量

一、概念的界定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正能量,指正面能量、正向能量,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简单解释就是积极的情感或者理想。

二、例谈用正能量形成班集体风气的策略

风气是一个班级体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各方面性情的一种无形的体现。每个班集体都有自己的特征,自然风气都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风俗,而风俗都是不相同的,可能大体上都有着相同的一面,但细分还是有很多差异的。这就正如那句俗语说的“世界上没有哪两片叶子是一样的”。

既然风气不是固有的,就易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作为班主任,可以引领班集体具有正能量的风气,让班级中的许多学生看起来都有“类似的正能量的想法”。

1.用氛围熏陶,形成正能量

每一所优秀的学校,都有着自己的校园文化,每一个班集体同样如此。而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基础,整个学校的文化又通过具体的班集体来展现。班主任只有营造好班集体的氛围,才能更好的推进班级的建设。具有正能量的氛围,对形成班集体良好的风气具有耳濡目染的作用。

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将教室内、外墙做成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化长廊,也让整个校园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同时,教室前、后黑板可根据学生特点,让学生自己设计张贴标语。比如,“学习不仅是兴趣,更是责任和希望”、“顶峰属于有志之人,困难欺无能之辈”等。

每一条标语、每一幅图片、每一次板报,不一定要学生一次就能感悟、理解。但是,长期的熏陶,会使学生不仅受到教育,也能深刻理解并执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熏陶和享受。像这样营造具有正能量的氛围,形成班集体的风气,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2.用活动引领,凝聚正能量

在家庭中,一个孩子就代表一个家庭的形象;在学校中,一个孩子就代表一个班级的形象。作为班主任,我们可能都想让每个孩子感觉到他是班级的一员,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玩中学”,也就是精心设计有助于形成班集体良好风气的活动,从而凝聚正能量。

然而,有爱才有家。所以在选择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爱好等,以生为本。比如,爱的最好表达莫过于孩子们最在乎的生日。班级张贴生日榜;或是在某位同学过生日那天,其他同学给过生日同学的家长打电话说“谢谢您给了我们一个好兄弟,今天是他的生日,我们在给他过生日。”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孩子的想法、家长的想法可想而知。此外,利用班会课开展集体生日会也是不错的表达方式。毕竟班会课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生日是连动生命的纽带,而生日会是连动感情的纽带。在这样的活动中促友情的建立,让每一位同学都过一个感动终生的生日。让孩子感动,让孩子感悟,让孩子发言、体会。让其他同学为过生日的学生送蛋糕、送祝福、送节目、送贴心话。试想一个被集体感动的学生能不遵守纪律,不好好学习吗?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发展、感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像这样具有正能量的活动,来形成班集体的良好风气,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3.用视频教育,提升正能量

如果说“氛围的熏陶”和“活动的引领”是在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的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达到班主任的教育目的,从而形成具有正能量的班集体风气。有组织、有目的的观看视频,就是最直观、最快速、最有针对性的提升正能量的方式。

通常很多具有正能量的励志视频,时间都在5到8分钟,制作精致。这些视频往往都在短时间内讲述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或是震撼、或是感动、或是发人深省。比如,鼓励学生面对困难、不退缩,可以观看《献给正在迷路的你》;鞭策学生挖掘潜能、更加自信,可以观看《永不放弃》;探讨人生的意义时,可以观看《人为什么活着》;引导学生体谅父母、感恩父母,可以观看《老了你还养我吗》等等。

当然,也可针对特别的话题来观看电影,虽然用时较长,同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遇到青春期异性交往问题时,可以看《初恋这件小事》。并组织学生探讨男孩儿心目中的优质女孩儿,以及女孩儿心目中的优质男孩儿的形象,进而提升品位。此外,再进一步根据电影情节,与学生探讨早恋的利与弊,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教育与引导。

如果说教师是职业,那么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无疑就是一项育人的事业。虽然班主任不是医生,但是每一个孩子的思想都离不开班主任的引导。我们也常常思考如何引导,正如古人治水,堵,水害加剧;疏,变害为利。同样是水,同样在治,功过不在于水,而在于治水之人采取怎样的方法治水。虽然每个孩子的习惯、能力、家庭等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关注到“班集体风气易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便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工作。通过激发正能量,形成为班主任所用的班集体风气,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班集体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篇7

为此, 班主任应当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实行“愿景管理”。一是指导学生确立个人愿景, 明确个人发展目标。个人愿景是确立和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 因此, 必须引导学生确立和实现个人愿景。二是从促进班集体发展和每个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 把班集体共同愿景和学生的个人愿景结合起来。共同愿景的确立应尊重和体现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发掘每个学生的才能和潜力;应有助于提升学生个人愿景的层次, 促进学生个人愿景的实现。同时, 应吸纳个人愿景中有价值的内容, 以丰富和发展班集体共同愿景。三是倡导团队精神。实现共同愿景, 必须靠群策群力来完成。四是强化责任意识。实现共同愿景的主体是班主任、任课教师, 更是全班学生。因此, 要激发学生学习、发展的动机和使命感, 引导他们承担起实现共同愿景、进行自我教育的责任。五是鼓励开展正当的竞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实现班集体共同愿景的根本途径, 而学生间的合作又是与正当、理性的竞争分不开的, 即所谓“竞合”。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六是坚持理想, 坚定信念。共同愿景的实现体现为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复杂过程。无论道路多么曲折漫长, 班主任和全班学生都不能动摇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念和意志。

二、完善日常制度

班集体管理的成功运作不能过分依赖班主任和班干部, 而是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优化班集体管理的前提, 是班集体健康有序发展的保证。科学完善的班集体管理制度是实施依法治班、依法治教的关键, 是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自觉的必然要求。

要使班集体管理工作达到优质和规范化、科学化, 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化基本规范。要求学生认真遵守《中 (小) 学生守则》和《中 (小)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是要求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规范学生的行为。三是建立健全班集体各项制度。以常规管理为切入点, 从小事入手, 从细节入手, 关注学生的品德、思想、纪律、学习、文体、劳动等各个方面, 酌情订立书面的规定或不成文的约定, 形成完善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四是严格执行班集体制度, 让制度规范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学生违反了制度就应受到惩罚, 否则会降低制度的效力。五是惩罚要适度。过度的惩罚不但有悖于管理制度的规范化要求, 而且极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

三、健全决策机制

西方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 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 决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基本的职能。班集体管理要得到完善和优化, 就离不开科学、民主的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是不可分割的, 科学决策是根本, 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本要求, 没有民主决策就谈不上科学决策。

要实现班集体决策的民主化, 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平等观念。班主任必须承认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尊重他们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的权利。二是在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有效的班集体管理、评价与监督体系。三是建立健全集体决策制度。班主任应制订班集体发展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如, 大型集体活动的举办以及树立优秀学生典型、选拔班干部等班集体重大事项, 须经全班学生讨论决定, 属于局部问题的可以在局部范围内解决。四是设立“合理化建议箱”。鼓励学生提出有关班集体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五是重视学生家长参与决策的权利。班主任应通过举办班集体工作征求意见会、召开学生家长会或采取个别联系等方式, 向学生家长了解情况、虚心请教, 并报告班集体管理的有关事项及决策过程, 聆听学生家长提出的批评和建议, 为班集体管理工作赢得必要的支持。

促进班集体决策的科学化, 则应遵循以下几点。一是多方收集决策所需的各类信息。二是在有效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和满意度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决策活动。三是遵照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试验论证、具体实施、决策修正、追踪效果等一系列科学程序, 关注细节,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树立决策中的“成本意识”。在决策过程中密切关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力图提高决策的根本效益。五是鉴别决策问题的类型, 善于进行非程序化决策。六是要“沉下去”, 走近学生。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 关注和了解学生的需求, 不断反思和改进管理。

四、抓好“典型工程”

优秀学生典型的榜样教育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了, 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一是学生乐于接近、模仿、效法先进典型。二是这些先进典型来自学生身边, 学生觉得他们“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三是将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树为先进典型, 是对这些学生的积极肯定, 又能使他们产生进一步提高、完善自我的压力和动力, 鼓舞并激励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取得更大的进步。

要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及辐射作用, 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各个方面、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逐步形成并扩大榜样性的群体, 以点带面, 影响和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二是让典型引路。请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介绍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验, 实现经验共享, 引导其他学生对照反思, 取长补短。三是正确评价先进典型。班主任应通过点评, 指出先进典型身上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 帮助他们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 进一步发掘他们的潜能。四是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五是纠正个别学生的认识偏差。在树立先进典型的同时, 要注意消解个别学生的逆反心理, 减少管理过程中的“内耗”和“运行成本”, 形成团结前进的合力, 提高管理效益。六是动态管理先进典型。根据先进典型的发展情况, 及时对取得更大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 巩固和扩大先进典型的积极影响。

五、保护表现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L·S·温德指出:“表现自己是人性的主要需要。”威廉·温特尔也说:“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 处在发展过程中的学生, 自我表现欲望更为强烈, 自我表现心理更为突出。自我表现心理是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不竭源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我们什么时候保护和利用了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 什么时候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在班集体管理过程中产生实现个人理想和共同愿景的合力, 形成安定团结、生动活泼、勤学上进的大好局面。

集体企业管理策略 篇8

一、当前电力集体企业经营分析

电力是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 党和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近年来, 电力集体企业经营和管理得到长足发展, 但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上未能及时转变,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进步, 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仍有一定差距。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存在这样的特征:

首先, 它属于行政机构附属单位。在经营和管理上会受政府的影响较为明显, 内部管理结构、职能部门及人员安排均以行政管理为主。在实际运行中, 通常采取多级管理、经济责任考核及预算管理等财务体制, 主要从事电力相关业务。

其次, 产权存在不合理性。虽有规定电力集体企业的一切资产为国有, 但因投资源较为复杂使得产权分割上较为混乱, 且在实际经营和管理中未能建立民主决策等机制, 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不够严谨。

最后, 受宏观调控影响明显。一直以来, 我国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处于宏观调控的垄断性地位, 同时电力集体企业特有的产权制度, 使得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无法把内部资源予以统筹, 其主要负责电力主业、后勤保障等项目, 相对单一,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弊端。

二、新时期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管理措施与策略

1.积极引入及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在新时期, 为顺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电力集体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重视人才建设, 要积极引入及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 并将此作为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对于电力集体企业而言, 其所要求的管理人才并非仅仅依靠院校专业教育培养的, 因为院校中所学的管理知识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理论性较强, 很难通过高等教育来获得电力集体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所要求的管理人才, 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经验及社会关系, 如此才可确保电力集体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电力集体企业在经营发展中, 应充分认识到新型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形势下, 只有专业型复合型管理人才才可具备他人很难企及的发展观和全局观, 才可通过科学、灵活、高效的方式方法促进企业顺利达到经营目标。另外, 电力集体企业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中, 不但要把电力业务相关知识纳入到培训内容中, 还应要求他们能进入电力集体企业或相关机构开展实习, 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进而培养出与时俱进, 满足电力集体企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2.加强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中的一个核心力量, 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灵魂所在。为实现电力集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建设企业文化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因而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4]。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 企业文化是提升和强化企业市场核心竞争的主要路径, 所以电力集体企业在战略发展中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置于经营和管理同等地位, 以帮助企业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战略。当前, 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安全, 这也是其经营和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需要每个职工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清楚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意义, 不管是哪项电力工程建设, 均应以“安全生产”为理念。此外, 质量同样是电力集体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点, 在经营发展中只有积极改进和提升电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才可保证电力集体企业在市场及用户中有良好口碑, 进而使电力企业文化能够渗透到每个员工心中, 使电力集体企业的产品、服务及经营得当国家及社会的认可。另外, 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听取基层员工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意见或建议, 如此不但体现了民主管理, 还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经营和管理中的问题,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3.推进信息化经营和管理建设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对现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的模式、思想等有着重大影响。传统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 这就要求电力集体企业顺应时代发展, 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高经营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如此才可不断强化企业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沟通。电力集体企业信息化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建设可以借鉴和学习其他优秀行业的经验, 但并非照搬照抄, 需要电力集体企业在实际建设中明确制定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发展战略目标, 企业管理者必须围绕此目标,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使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信息化中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确保电力集体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保持良好的竞争优势, 进而使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朝着战略目标前进。

三、结语

总之, 电力集体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 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要重视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给予人才支持, 同时要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凝聚内部力量, 提升整体实力, 并要重视信息化建设, 如此才可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电力集体企业是基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产物, 也是由诸多类经营的电力企业发展形成的。新时期, 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经营管理成为电力集体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电力集体企业经营状况基础上, 探讨其经营管控及策略, 以期为电力集体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给予一定参考。

关键词:电力集体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廖春惠.基于电力集体企业规范管理的优化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12, 23 (6) :144-146.

[2]黄佳.加强电力集体企业规范管理[J].中外企业家, 2014, 11 (7) :201-202.

[3]钱进.对县级供电公司集体企业经营管理及发展思路的探讨[J].中华民居, 2013, 25 (11) :169-171.

集体企业管理策略 篇9

在商品林的采伐过程中,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涉及到林木的采伐方式、采伐数量、采伐的地域限制, 林区的经营权、天然林和人工林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在商品林的采伐过程中, 应管理采伐的行为和过程, 保证采伐行为的有效性和继续性。对于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 随着采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品林种植的不断扩大, 在逐渐地演变过程中,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

1.1 商品林的采伐控制

现代的商品林采伐讲究一个原则, 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 就是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 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制定年采伐限额, 每5年制定1次;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在商品林采伐的过程中, 往往会事先通过精确地计算, 以合理全面的统计, 对于林区的面积, 树木的种植数量、树木的生长情况, 可以采伐的林木和正在生长的林木等数据都会提前做出分析和统计, 这样就能在整体上把握对于商品林区的采伐的控制。现代的环保和生态理念教育人们,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保证后续跟进的基础之上, 在商品林区里有选择性的采伐, 所以对于商品林的采伐要求有一定的控制量, 以5年为一个时期, 对于商品林的采伐管理进行一个总量的控制。在5年以内, 采伐的控制量必须保证年的商品林生长量和产量基本持平, 这样在保证后续资源的基础之上, 对于采伐量有了基本的控制。在采伐量控制的过程中, 要根据林木生长环境和林木的生长习性, 及时补种采伐所造成的空地, 保证林木的生长周期, 在采伐好生长的过程中实现交接期连续性和衔接性。

1.2 人工林和天然林分开管理

在商品林中有一部分是人工林, 有一部分是天然林。人工林是在人工的种植之下形成的林木资源, 人工种植的林木最初的目标就是作为以后的商业林木用材, 所以在人工林的种植过程中, 树种的选择一般首选优良树种, 而且多是一些高大的乔木, 生长周期短, 种植效率比较高的树种, 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好, 在种植生长的过程中, 能够保证林农基本的经济收益, 也能保证商业用材的及时性。天然林是原始形成的林业资源, 我国山势地貌复杂, 多高山的地区会有很多的天然林, 我国有30%左右的国土面积都被森林所覆盖, 总体来说森林资源很丰富, 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 所以林木需求量就比较大, 过往的教训让我们铭记, 要有节制地采伐森林, 否则会破坏整个森林的自然环境平衡。所以在采伐的过程中, 针对商品林和自然林不同的生长环境, 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 人工林在种植生长的过程中, 就要通过林木采伐关系系统来对于林区基本的情况作出预测,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林区的林木生长;天然林是天然生长起来的, 但是在采伐的过程中, 要经过实地的勘察, 确保采伐的地理位置和运输方式, 保证天然林的整体生态环境维护和保护。

1.3 采伐制度的适用性原则

在采伐的过程中, 不断的制度改革就是要采伐制度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与社会现实发展相适应, 在采伐的管理方式和采伐技术的运用上, 要体现时代性的特征, 森林采伐实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制度、林木采伐许可证制度、木材运输证制度、木材检疫制度等。在采伐管理的制度中, 不仅是对于采伐量的控制、整体数量的把握, 还要对于商品林的开发价值有所了解和合理使用。一般情况下, 商品林的种植都是采用材林木和经济林木混种的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是考虑混种可以提高林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而且全面规划土地的开发和使用, 所以在采伐的过程中, 注意保护和共同开发经济林木, 主要就是实现开发商品林中的经济林的经济价值, 这样可以节省人力, 也能提高采伐的效率。在采伐技术的使用过程中, 注意采伐用材林木, 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一般用材林木使用是树身和主干的粗壮部分, 对于树根和树枝的需求量不大, 所以在采伐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树根切割法, 将树身的粗壮枝条提前清理干净, 保证在采伐过程中林木运输的便捷性。需要注意的是, 在采伐的过程中要有选择的采伐即择伐、有间隔性地采取即渐伐, 不能大面积的一次性皆伐, 这样会损害林区的林木生长环境, 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1.4 商品林的自主经营权

商品林的开发、管理、采伐是由法律规定的, 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 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对于基本的林业管理制度和条款都是政策性文件, 所以在商品林的采伐过程中, 要根据商品林的自主经营权的管理和使用来进行采伐。比如说, 采伐商品林要经过商品林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同意, 而且采伐的数量和采伐队伍组成人员所代表的采伐企业要有政府的管理文件, 只有出示这些管理文件, 才能采伐商品林林区, 否则就是违法的行为, 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严惩。在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中重视商品林自主经营权, 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保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林农的经济效益。只有利用政策和法律文件对于商品林的自主经营权落到实处, 才能促进林农对于商品林种植和开发保护的责任心, 同时对于农业发展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商品林的自主经营权主要是商品林的承包者和土地所有者对于林木资源的自主开发和管理, 这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而且也是中国商品林林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制度改革的策略

在对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通过对制度改革系统的论述, 可以总结出2条重要的建议。第一是建立完善的采伐管理制度, 通过全面统一的采伐管理制度能够对于中国商品林的开发管理实现重要的控制, 以统一的标准和制度将整个商品林资源开发结合在一起, 保证中国商品林开发管理的不同。第二是要有法律的保障, 前面虽然提过有政府文件可以作为依据, 但是文件有不确定性, 所以只有规范和明确文字的法律才能真正保证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

2.1 建立完善的采伐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采伐管理制度主要是2个方面, (1) 以系统合理的规范对于商品林采伐管理的工作细节实现整理和规划, 以完善管理制度对于采伐工作实现统一控制。在建立完善的采伐管理制度过程中, 以采伐的目标、采伐的需求、采伐的原则、采伐的问题、采伐的措施、采伐的管理工作等等方面, 有条理性的对于采伐管理制度实现分层次的总结和归纳说明。 (2) 重视网上采伐管理系统的建设, 通过程序设计将商品林林区的基本信息建构模型, 利用模型实现对于采伐和开发的管理, 及时更新模型里的数据, 增加模型的实用性。在网上采伐管理系统的辅助之下, 能够合理实施采伐的范围和面积, 并且通过互联网上的采伐管理交流网络, 实现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交流和融合, 为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献言献策。

2.2 有关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法律的保障是维护采伐管理制度的重要保证, 不管是林区自主经营权的红头文件, 还是采伐证明这些都要经过政府部门的审批和管理, 有了法律的借鉴以后, 政府的审批管理就能够有依据性的进行, 而且在商品林采伐管理的过程中, 能够合法地开发和经营, 维护林农的经济效益。在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法律建设过程中, 主要是林业部和司法机关合作, 针对采伐管理制度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土地经营权的问题还有开发管理的权利等问题进行探讨和协商, 从法律的层面上为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实现一层基本的保障。有了法律的保障, 就能够对于采伐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和违法的现象实现司法的管理和惩戒, 保护基本权利的使用。

3 结语

本文主要对于商品林采伐管理的制度改革提出意见与建议, 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总结, 希望能够对于制度改革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在林业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商品林的采伐管理成为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商品林采伐对于林业和林农有重要的作用, 如何做好商品林采伐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围绕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展开分析论述, 在对管理制度的系统分析过程中, 总结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策略, 对于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 欧阳勋志, 谢传金, 吴自荣.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江西科学, 2008 (6)

[2]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富裕农民激活林业繁荣生态——《关于改革和完善集体林采伐管理的意见》政策评述[J].林业资源管理, 2009 (4)

浅谈优秀班集体建设策略 篇10

一、班主任应提高自身修养

优秀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老师的教导是密不可分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导者, 他的态度决定了他所带班级学生的精神风貌。班主任只有爱和包容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时刻记着“坚持”这两个字。教育是一项反复的工作, 对孩子的教育, 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你前脚批评完了他, 后脚他走出办公室就“记恨”你了。这时只有你的爱心、宽容心、坚持之心齐头并进, 才能继续对这个孩子的教育工作。总而言之,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少不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一个班主任的优秀关键在于他自身的修养, 班主任身上的优秀品质在日常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 不知不觉之中你的学生成为了你。所以优秀班集体的前提是要有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二、班主任要改变对学生的评判标准

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是单一的, 很多时候仅仅是以考试的成绩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在这种非常陈旧的观念下, 很多孩子的特长得不到展示。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 7岁才会写字, 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 思维不合逻辑, 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还曾经遭遇退学的命运。如果不想让这些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学生身上,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评价标准, 多角度地来欣赏每一位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抓住学生的一个个闪光点, 带着赏识把这个学生的优点放大, 从而唤起他对其他事情的信心, 也许这可以改变他人生的轨迹。孩子们身上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但是每个孩子又都不是完人, 他们身上的缺点和优点并存着, 其实正是这些优点和缺点构成了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 很多优秀的班主任正是用他们的点睛之笔, 把这些特点一一转化为了优点。

三、班主任要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

建设优秀的班集体, 班主任老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 还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 课前每一个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人生格言, 班会课上可以互赠, 可以采用朗诵、讨论等形式加深对格言的领悟。还可以开展名著传递活动, 组织学生捐出自己的优秀读物, 形成班级中的小图书馆, 并且推选出图书管理员, 制定具体的借还书政策, 让优秀的读物创造一种良好的班级风貌, 鼓励班级学生读优秀作品, 做优秀孩子。借助这个活动, 提高学生的读书和学习的积极性, 让书文化成为一种班级精神。由此可见班级文化形成的关键在于让某一种正面的因素对班级的成员起一种正面的引导作用, 形成一种独特的、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染缸”, 班级的成员天天在这个“染缸”中生活, 他们的生命中必然带上这个“染缸”的气息, 所以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四、班主任应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

优秀的班集体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班级凝聚力和班级向心力超强。那么怎样把一个班级的成员联结在一起呢?哪些方法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首先必须给班级制定目标, 让全班同学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在劲往一处使的过程中, 既能获得班级荣誉, 又把全班同学的心聚拢到了一起。当然, 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合理。打篮球有个“篮球架效应”, 如果球架设得太低, 很容易就投进, 玩的人就会失去兴趣;但若设得太高, 不容易投中, 玩的人也会失去信心, 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游戏者的动力。班集体建设也是一样的, 没有目标的班集体是一盘散沙, 太高的目标对一个班集体来说也只不过是海市蜃楼, 形同虚设。这个效应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制定的目标和动力不能相差太远。班主任和全班同学一起商讨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制定的第一个班级目标尤 为重要, 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这个目标, 必然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鼓起全班同学的自信心, 为以后开展的班级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 班级的凝聚力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的主人意识上的。只有当学生把班级荣誉看成是自己的荣誉时, 他们才会为自己的班级献策献力。因此班级中的大大小小的事都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分担。

五、班主任要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 培养

印度女孩卡玛拉是一个狼孩, 1920年被解救时她只有八岁, 之后经过九年的训练, 她的智力也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二战时在大森林里迷路的日本士兵横井庄一, 在经历了28年的野人生活后, 只经过82天的训练, 就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习惯。可见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在他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卡玛拉错过了习惯养成的黄金 期, 所以后期的训练效果微乎其微。作为班主任老师, 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只有当学生养成了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级才会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行动养成习惯, 习惯形成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师要从道德、学习、生活等多处着手, 抓细节,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高职院校和谐班集体建设策略 篇11

1.高职院校的特点

高职院校在教学、科研、生产和实训活动中重视学生的生产和实训教学,“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亮点。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年龄小,中考成绩处于底层,行为习惯不理想。但是他们未来的就业方向清晰,学习的目的性明确。

2.和谐班集体的涵义

和谐班集体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自身建设理念主导下的一种安定有序、民主公正、温馨和谐、充满活力、文化氛围浓厚、精神孕育充盈以及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团队。在这个团队里,以和谐为真、以和谐为善、以和谐为美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团队成员体现出和谐共存的精神、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善自律的情操。

3.六大“有氧运动”

3.1“有氧运动”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新接一个班级,从何做起?当然是了解每一个学生。班主任必须将学生作为对手,深入地去了解并研究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等。具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比如:你当初报考我们学校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是本班的班主任,你应该怎样建设班级,你的方法在班级里行得通吗?你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等等。

二、通过走访了解学生。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背景等,并做好记录。

三、利用信息技术掌握学生情况。比如利用QQ或微信进行师生互动,这种方法既保护了学生的隐私,又能督促学生多做好事,少犯错误,班主任也能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3.2“有氧运动”二:建立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将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

一个班级之所以难管理,很有可能是因为学生们在被动地接受管理,缺乏主人翁意识。因此,班主任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通过学生们民主选举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组建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工作胆大的班干部队伍。通过“周班主任”制,带领全体班干部各司其职开展工作,而班干部工作则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这样能给每位同学提供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当然,班主任必须掌控全局,适时地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3.3“有氧运动”三: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是为了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小到不乱扔纸屑、随便吐痰、践踏草坪,大到不迟到早退旷课、聚众滋事等。让全体学生参与制定奖励和处罚规则,并尽可能的细化这些规则,对每位同学进行量化考核,并定期公布学生的分数,每学期根据学生的总得分进行“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优奖励。通过管理制度的约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时学生为了弥补因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扣分,不仅能积极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完成一些额外工作。

3.4“有氧运动”四:设定班级目标。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学习和生活目标。班级目标可分为短期目标(学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目的是让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充实生活。通常根据一个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和授课计划,制定每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如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以及拿到哪些证书和其他目标,如校或市运动会的参赛项目和预期成绩,文明宿舍的评比及名次等,从而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内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力争达到什么目标。

3.5“有氧运动”五: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好班队活动。

主题班会是建设和谐班集体的一种手段,班队活动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开展好班队活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和自我展现的机会。主题班会应有针对性,要能够起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如在三月份,可以召开一次题为“雷锋精神的意义”的主题班会;六月份召开一次题为“诚信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等。

3.6“有氧运动”六:开展有益的活动,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

丰富的校园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更为广阔的社会天地也同样可以给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巨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常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比如勤工助学、社会服务、体育比赛活动等等。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被忽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被代劳了,经历磨练的机会被剥夺了。“有氧运动”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班级主人公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和自我管理。如此,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自然就轻松愉快了!

集体阅读活动游戏化策略的探索 篇12

一、游戏与阅读的融合

游戏与阅读的融合是指将阅读内容和目标,贯穿在一个游戏情境,将阅读核心经验隐含在游戏目标或游戏规则中,将阅读内容与游戏情境对接,在游戏情境中完成阅读,激发幼儿内在的游戏精神,达到阅读与游戏的完全融合。

1. 游戏目标与阅读核心经验的统一

在阅读游戏化的过程中,游戏目标不能背离教育目标而是要将教育目标隐含在游戏目标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达成阅读核心经验。下表以绘本阅读活动“点点点”为例进行核心经验和游戏目标的比对:

2. 游戏情境与阅读内容的对接

角色形象与游戏主角的对接。阅读活动“点点点”中,书中的主角有红点、黄点和蓝点,教师在设计游戏情境时,将幼儿变成红点、黄点、蓝点,幼儿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会把自己当成游戏中的主角,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想象,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阅读背景与游戏场景的对接。阅读活动“点点点”中,为了让幼儿感受点点的多变性,教师设计这样一个情境:这次我对这本小书施了魔法,把它变成了一本大书,并画在了地板上。瞧!大书上紫色的边框就是小书上的边框,大书上的中心线就是小书上的中心线,你们就是书上的点点,点点们,请你们像这样有规律地变一变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图画书中的背景转换成现实中的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现场感受阅读情境,小班幼儿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这样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想象中开展现实的阅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游戏提问与阅读要点的对接。在整个游戏情境中,教师扮演某种角色身份提出问题,将教师的引导作用隐化在游戏中及时点拨幼儿,自然完成教育目标。如教师为了激发幼儿在画面中找点点规律的兴趣,以魔术师的身份进入游戏,并设计了以下的提问:

3. 激发游戏精神,升华阅读创意

由于前面有了很多游戏情境的铺垫,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精神,并使其获得了游戏经验,在自主阅读环节中,幼儿自然会运用游戏的方式去阅读,玩出各种创意。如在“点点点”的活动中,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开心地和图书玩各种互动游戏,按一下会变多、摸一摸会变色、摇一摇还会跑得到处都是……最后,他们观察到画面中点点不断变大,上升,他们甚至会想象这是点点在玩吹泡泡的游戏。

二、阅读中插入游戏

阅读中插入游戏是游戏对阅读活动的支持、辅助与补充。采用这种策略,要注意插入过程要自然、不生硬,要坚决避免因游戏因素的“堆砌”而造成活动的形式化和低效能,更要以有益于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保持幼儿游戏的自主自发性为前提。

1. 辩论式

辩论式是指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更多的是迁移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阅读中,体验角色的心理。如绘本《我当姐姐了》探讨了孩子在当了哥哥姐姐后的心理变化,当故事主人公有了小弟弟后产生心理矛盾的时候,教师适时插入辩论游戏,“如果你的家里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你自己想有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吗?为什么?”

2. 操作式

操作式是指在阅读活动中运用操作游戏,让幼儿除了用眼睛阅读之外,还能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升阅读经验,并且将自己的理解以操作的形式得以体现。对绘本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让幼儿直观、具体地了解阅读内容,并激发他们主动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小老鼠和大老虎》中可转动的表情图(见图三),借助一个“可分可合”的爱心图(见图四),在自主阅读环节让幼儿转动表情图对应幼儿自己认为的小老鼠和大老虎的表情,能更加直观地体验到故事中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内心情感波折。

3. 体验式

体验式是指在阅读活动中让幼儿通过具体活动参与对图画书中的重点情节、画面进行亲身实践的过程。如绘本《你不知道的三个朋友》是科学知识类,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让幼儿了解人的身体中脑、胃和心的主要功能。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大脑的功能,设置体验式情景游戏,请幼儿现场开展体验大脑的记忆游戏。这样,幼儿从绘本画面阅读过渡到在亲身经历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绘本中“脑先生”的感知也就更深刻了。

4. 模仿式

幼儿好动爱模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有时,我们可以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幼儿通过模仿来感受故事情节,理解画面内容,并且享受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如图画书《过生日》,故事画面充满了强烈的动作感,幼儿通过动作的模仿暗示,就能理解故事即将展开的情节。由此,在理解画面的过程中,我们在每次翻页前都会请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运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共同模仿小猴子的身体动作,幼儿的阅读兴趣也很高涨,不用教师提醒,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下一画面的情节。

5. 交往式

探索、体验、交往及表达等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幼儿来说,集体共同阅读的游戏环节,是在与教师及同伴的互动交往中完成的。有时,我们可以把整个阅读环节设置成一个交往游戏,画面阅读只是作为一种背景提示。如图画书《换一换》讲述的是一只小鸡不停地与别的动物交换声音的故事。我们按照阅读顺序,把整个阅读活动变成了一个交换游戏,请教师和全体幼儿扮演小鸡,出门去换声音,配班教师则扮演其他几种动物,与小鸡交换声音。在交换的游戏中,幼儿不仅对整个故事内容有了深刻的体会,而且还从中进行了语言的模仿学习,如各种动物的叫声,句式“我们换一换,好吗”,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强化。

6. 情境式

很多绘本,要在阅读的最后才知道故事的结局。如果按照阅读的正常顺序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对猜想活动不感兴趣的情况。我们可以把结局前置,引导幼儿进入到书中所描述的情境中,借游戏引起幼儿经验的共鸣,再按正常顺序去阅读,这也是让幼儿阅读理解的关键。如图画书《吧嗒》讲述的是关于友谊的故事,一只小老鼠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和长颈鹿亲到一起。《吧嗒》故事本身充满趣味,可是在画面表现上,14页的单幅画面直到最后才出现长颈鹿,一切才真相大白,之前小老鼠跑来跑去,请朋友来一层一层叠加的结果,是为了和长颈鹿亲嘴。对于托班的幼儿来说,这是难以通过观察与推理想象得到的。由此,我们可以在结局前置观察后,创设情境:请幼儿扮演小老鼠,教师扮演长颈鹿,设置难题——小老鼠宝宝如何亲到长颈鹿教师。通过情境的铺垫体验让幼儿明白,有困难可以动脑筋想办法,个不高可以请朋友们帮忙。这样,再重返阅读,幼儿对于画面的理解将要轻松许多。

7. 迁移式

迁移式是指在阅读活动中将幼儿的游戏经验进行迁移,可以是先导迁移,即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在阅读活动中;也可以是后续迁移,即在阅读的最后设计一些游戏,将阅读中习得的经验在游戏中运用,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阅读内容。

(1)先导迁移

在阅读的导入活动中插入游戏,让幼儿将游戏的经验迁移到阅读中。如绘本《小黑捉迷藏》,在活动开始导入捉迷藏游戏,让幼儿回顾捉迷藏中躲和藏的生活经验,将幼儿更好地带入到捉迷藏的情境中。又如《一园蔬菜成了精》,在阅读前导入“蔬菜蹲”的游戏,让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蔬菜名称迁移到阅读中。

(2)后续迁移

绘本的多元价值在于一个绘本中存在多种核心经验,在阅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有意识地根据幼儿兴趣开展延伸游戏,有助于幼儿将阅读中习得的各种经验加以迁移,在游戏中延伸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结构经验迁移

在活动最后利用故事中重复的故事结构创设一个新的游戏情境最能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将故事的主题进一步升华。如《鼠小弟的小背心》是一个重复的问题情境的故事结构,在阅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重复出现问题的游戏情境:用纸做帽子送给鼠小弟,帽子太大了怎么办?他们会说没关系,再折小一点。小纸船被吹破了怎么办?他们说没关系,再想一想……幼儿在游戏中再次感受到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情节经验迁移

将绘本中的角色参照原来的文本线索,更换人物形象,进行相似的游戏创编,有助于幼儿更深入地理解绘本中的形象与情节。如“好饿的毛毛虫”阅读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入游戏情境,幼儿扮演毛毛虫去活动室寻找各种吃的东西,星期一它吃了一个……星期二它吃了两个……将故事中的日期与数字对应的情节经验进行迁移和练习。

画面经验迁移

绘本中很多画面会说故事,画面中体现的游戏经验也是幼儿感兴趣的。如绘本《两朵白云》,画面中白云的变化和想象是此绘本的核心经验之一,幼儿对于画面中两朵白云的不断变化游戏非常感兴趣。在活动的最后,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开展两朵白云的创意想象游戏,白白和茫茫又会怎么变呢?幼儿可以用白色的棉花创编变化的白云游戏;也可以用白色的颜料泼在蓝色的纸上,想象自己是风儿把云吹出各种造型;还可以准备白色的手套戴在手上,变化各种造型,想象自己是白白和茫茫。

上一篇:爆破方式下一篇:球囊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