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2024-09-22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共12篇)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篇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定西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乡村集体经济体制和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日益成为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推进定西市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理顺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体制,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对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专项调研。

1 管理状况

定西市辖7县(区)、119个乡(镇)、1829个行政村、12687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264.99万人,农业劳力88.47万人,耕地面积51.40万hm2,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19hm2。近年来,定西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面向市场培育和发展以马铃薯、中医药、蔬菜、畜草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使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1 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较快

2012年全市现价农牧渔业总产值1103423.27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856863.48万元,林业产值9196.47万元,牧业产值194465.59万元,渔业总产值1442.66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455.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12元,比上年增加538元,增长18%。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77067.12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增加值521635.03万元,林业增加值4399.63万元,牧业增加值138924.65万元,渔业增加值1329.49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778.32万元。

1.2 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据农经统计:2012年全市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资产总额63357.36万元,比上年的21136.15万元增加42221.2万元,增长199.8%,人均拥有集体资产239元,其中:流动资产6181.96万元,农业资产2957.47万元,长期资产54217.93万元;所有者权益60021.81万元。全市村级合作经济组织负债总额3335.55万元,资产负债率5%,其中:流动负债2355.28万元,长期负债980.27万元。

1.3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逐步规范

为了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规范化管理进程,全市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展工作内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了村财乡管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完善了管理档案、强化了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加大了监管力度,实现了从抓资金管理向全面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转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农村财务管理逐步跨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目前全市乡镇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托代理主体主要有三类:一是乡镇农经部门代理的有临洮、陇西、岷县3个县的53个乡镇、838个村 ;二是乡镇财政部门代理的有通渭、渭源、漳县3个县的47个乡镇685个村;三是乡镇政府会计代理的有安定区的19个乡镇306个村。

1.4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效明显

全市深入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据清产核资统计:目前全市7县(区)、119个乡镇、1829个村“清产核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资金5269.6万元,资产67424.6万元,资源153.65万hm2。同时,通过微机平台实现了“清产核资”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建立了陇西、通渭、漳县等3县的巩昌、文峰、福星、陇阳、鸡川、四族6个乡镇农村集体资产网上监管平台示范点,将农村集体资产划分为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3个类型,积极探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新的方式。

1.5 农村集体资产监督机制趋于完善

全市全面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截至2012年底,全市1829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实行了财务公开,建立了村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的乡镇103个,其中:涉及村1612个;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村50个。2012年底全市已审计单位612个,较上年的552个增加60个,增长10.9%;已审计单位资金总额1943.17万元,较上年的1673.8万元增加269.4万元,增长16.1%。

2 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底子相对薄弱

2012年全市1829个村,当年675个村无集体经营收益,占到总村数的37 %;而当年有集体经营收益的1154个村中,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为1072个,占到92.89%;收益在5~10万元的村55个,占4.76%;收益在10~50万元以上的村21个,占1.81%;收益在50~100万元的村3个,占0.26%;收益在100万元以上的村3个,占0.26%。

2.2 管理机构有待加强

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集体资产委托受权监管机构,目前市、县两级农经机构虽然健全,乡镇级农经机构在农村税费改(乡镇机构改革)后基本名存实亡,而乡镇级农经部门恰恰是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主力军,机构得不到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将流于形式。从机构的性质看,市、县两级农经管理机构都是事业单位,行使政府委托行政职能,如行政执法、行政监督、行政管理、行政指导,单位性质与行使的职能不对应,权威性不强,从而导致工作经费与机构所承担的工作不匹配,县(区)、乡两级经费普遍短缺,工作手段落后,影响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管理水平上差异较大

全市大多数乡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整体上比较规范,账务设置齐全,会计核算全面、完整,村集体固定资产及财产物资由村级建立台账,一并移交代理主体管理;而个别乡镇的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甚至于没有村集体资产台账,管理人员一问三不知,业务素质较低等严重影响着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的管理水平。

2.4 产权权属关系不明确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中产权特别是最重要的土地产权模糊,虽然法律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在集体所有真正拥有土地,实际上并不明晰。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国家建设与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集体资产管理主体和农民利益之间的矛盾、农民与农民之间利益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资产预期收益不明确、资产可能流失的情况下,多数村民以维护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要求将多年的积累“分光吃光”,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壮大,也给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带来了重重困难。

2.5 内部审计监督不给力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体制不顺,总体上讲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是薄弱的,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无论是审计的覆盖面,审计的领域,审计的深度来看都是不全面的,主要以抽查或“救火队”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查出的一些问题又无力处理,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体制上的问题,未建立专职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机构,从而弱化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

3 措施和建议

3.1 切实强化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机构

各级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主管部门,负有监督、管理、指导、审计、培训等职能。根据甘肃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牧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意见》的通知,甘政办发[2013]5号文件精神,更进一步要求:“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委托代理机构、全面实行委托代理制、明确资产产权归属、建立网络监管体系强化经济审计监督、加强监管队伍建设、突出民主管理的主导地位、创新经营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保障管理工作经费、加强组织领导”等措施,及时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工作。要巩固完善市、县区农经站,建立健全乡镇农经站,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村财务及资产管理体系。同时,还应当赋予农经管理部门执法主体地位,目前从市到县、乡各级农经管理部门虽然都承担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任务,但因其是事业单位而只能接受农业行政部门的委托代行之,其地位、权威、作用明显受到制约,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也难免大打折扣,将市、县两级农经机构改为行政机构,乡镇经管机构作为县一级农村集体经济管理部门的直属单位,直接管理,这样才能依法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和资产。

3.2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和资产管理,实际上是对农村集体资金和资产运营的监督、控制和管理,集体资产登记制度,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有两项:一是集体资产登记。各地按照1998年农业部、财政部下发的《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登记,明晰产权。在产权登记中,应注意处理好乡村组三级、乡村与集体企业、乡村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产权关系,划清农村集体资产与国有资产、城镇集体资产的界限,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二是建立健全资产台账。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资产台帐,如实反映集体账内外资产的数量,价值及其变动情况,确保集体资产真实可靠。

3.3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效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基层管理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农村财务与集体资产管理模式:

1)村组账乡代管;

2)会计委派制;

3)下管一级;

4)会计委托代理制;

5)农村股份合作制。

在城郊结合部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按照“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的思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集体资产的经营机制;也可按“土地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经营形式,把农民应分得的土地以经营权入股,实现对土地的集中统一规模经营。现阶段为适应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变化,逐渐调整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把注意力从集体资产的物质形态管理转到价值形态管理,从资产管理转到资本运营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3.4 不断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和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

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是一种双层监督,是群众的民主监督和职能部门的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一是财务公开,这是民主监督的有效办法。财务公开工作要使其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真正公开、经常公开。二是审计监督,财务管理的有效监督形式就是审计监督,虽说国务院授权农业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有责无权,没有处罚权,影响了执法力度。

3.5 重新认识当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目前,随着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单个农户分散、单户经营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农户参与市场经济的程度、提高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发挥致富能人作用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扶持一批种、养、加、销能人和大户,发展和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培养致富能人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服务,大力支持、保护、培育和发展壮大农村致富能人队伍,实行“致富一带一”活动,使他们不断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专业化程度、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缩短农户与市场的距离,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篇2

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运行机制的建议与对策

摘要:随着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农村集体财务步入了规范化管理。但一些地区在实施代理服务中,没有贯彻落实好相关政策,致使代理质量不高,工作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得不到实质性规范。为此,文章从当前一些乡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手,对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村财乡镇代管工作运行机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完善;代理;机制;对策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的合法权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对巩固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一些地区在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的情况上看,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乡镇代理核算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探讨。

一、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情况

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以来,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特别是长期以来缺乏专业会计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债权、债务不清,缺乏可靠会计信息等的问题基本得到了

解决。以笔者所在的乡镇为例,2009年开始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实施代理工作中,镇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以镇农经部门为主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核算中心,设置总会计、代理会计、出纳、审核等多个独立工作岗位,明确核算中心工作职责及各个岗位职责,同时,配备相关的财务电算化设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到2010年末,全镇辖15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居委会中,有16个村(社区)签订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协议书,经清理完成委托代管资产873.27万元的移交工作,并以各村(社区)为单位分设账务、独立会计核算进行代管。在会计核算与处理上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及有关财经制度,使用省统一印制的收据票据;规范了开支票据,杜绝了“白条”抵库的不良行径;明晰产权,健立资产产权台账,进行登记管理;规范债权债务管理,有效地管理债权债务不清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不良债务的发生;编制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以往无会计信息或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队伍涣散

目前,各乡镇都已建立起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可有的只是一种摆设,缺财会人员或财会人员极为不稳定,甚至,存在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只有一个人的现象,代理工作难于开展好。财会人员绝大多数属兼职的,而且没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农村财务管

理工作经验不足。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现金管理中,规定村委会备用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难于运作;二是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管理中,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清产核资工作滞后;三是欠缺村级“一事一议”筹料管理制度,筹料管理工作难于规范。

(三)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监督不力

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文化低、为群众维权意识不强,难于履行好其职能。民主监督发挥不了作用,特别是对开支的合理性、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等的问题没能把好关。

(四)法律意识淡薄,私设小金库的现象严重

在实施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中,有的村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视规章制度,总是抓住村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经济收入和不经财政的捐赠、扶持等的收入不放,私设小金库。对小金库的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五)经费短缺,运转难

由于种种原因,代理中心的工作经费不到位,经费短缺成了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核算中心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费短缺业务人员培训工作难于启动,村、组报账员报酬也就难于落实。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是新形势下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村级财务公开水平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把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提到关系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组织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中,要统一安排部署,强化管理部门职能,组建好代理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对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核算中心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认识

农村财务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处理不好这问题会直接影响干群关系。然而,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能有效地解决农村财务问题,为此,要给予大力宣传。在推动委托代理工作中,要召开村干部参加的动员会议,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主体地位,强调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依法代理,进行独立核算,代理机构的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共同愿望、维护农村稳定需要的认识;要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对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的认识。

(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

制度建设是规范代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能有效地约束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行为,促进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核算中心的顺利运行。

1、强化管理监督体系建设。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是实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其作用的发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纪检组织部门的组织领导,需要各级农经工作部门的积极努力,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积极配合,广大群众的监督认可,形成思想认识统一、机构人员到位、工作措施具体、责任明确的村级财务监控网络体系,为村级财务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机制保证。

2、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来落实农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以此保证农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建立“一事一议”筹料制度。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沙石料,兴起公益性事业较为常见,而且比起筹资方便了大多数群众,是广大农民较为乐意接受的方式。但目前尚未建立或完善这项管理制度,来规范筹集沙石料等的活动。目前,在一事一议”筹集料管理中,只有参照“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然而,所筹到的材料其计价标准问题,限度标准问题却没有统一的口径,给资产核算管理及代理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此,建议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以规范管理。

4、完善现金管理制度。双江县现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管理制度》的现金管理制度中规定:村委会库存现金控制在500元以内,村民小组备用金控制在200元以内的,已不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要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不违规又便利受托和委托双方的运作。

5、完善产权登记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村级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账目混乱,集体资产产权管理滞后,因此,要以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为契机,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进行资产产权登记规范管理。鉴于,资产产权登记缺乏统一完善的操作程序,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此项管理制度。

(四)加强票据管理,治理“白条”问题

加强票据管理,对票据实行领用、回收的登记制度,领用时按编号登记,回收时注销登记。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收入票据的稽查工作力度,治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捐赠性的划拨业务中不规范的问题。在发生扶持、捐赠、兑付奖金等业务时,会计主体双方要落实相关票据管理办法,尤其是拨出方要严格以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作为核销入账原始凭证,不能绕过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票据,经办此类业务,这样,可从源头上杜绝集体经济组织收受捐赠等收入不入账的行为,有效地遏制农村财务中的“白条”问题。

(五)实行财务公开

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要以村为单位,按财务公开制度要求,将编制的各村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表交村委会审议通过后,及时在村财务公开栏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强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的素质高低是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质量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决定因素。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其充实人员队伍,解决人员编制问题,并保持委托代理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得随意撤换。同时,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委托代理服务机构财会人员、村级报账员和民主理财小组长的业务培训,特别是人员上岗培训,要采取定期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民主监督及财务公开制度、村级“一事一议”制度、计算机操作及网络化管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切实提高委托代理服务机构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七)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问题是关系到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机构工作运转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将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提供代理工作经费保障。省、州(市)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县乡开展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人员培训、报账员报酬、设备购置等项费用补助,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省、州(市)农业、财政部门每年要联合对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县进行检查考核,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县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对村级会计代理服务机构及其会计人员进行评比考核。

(九)实行会计电算化,提高工作效力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重,要按照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手段电算化的目标,加大投入,使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机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不断地提高代管质量和工作效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县、乡、村三级网络化管理,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篇3

关键词:现代农村;经济管理;核心内容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4.028

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农村建设不仅密切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而且还关系到民生安全。而农村经济管理作为现代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其贯穿着整个农村建设过程,对现代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客观经济规律所引发的竞争驱使农村经济管理者在加强管理现代农村经济管理这一方面下足功夫,因为它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1]。因此,农村经济管理者应在国家经济管理总体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环境,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掌握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对现代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信息等进行优化,以全力推进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1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1.1 制定完善的且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农村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健全。而健全的农业和农村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能起到明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因此,当地政府应根据现代农村的经济发展需要,运用宏观调控并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着重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农产品交易、粮食管理、农药管理、农村批发市场管理以及农村物流等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还要控制对耕地的征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格,健全对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通。另外,为确保农业的顺利发展,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水利、交通、通讯等领域的投入。还可通过税收优惠、继续执行粮食生产的奖励政策等措施扶植、促进农产品加工值,增加中央财政对粮食生产的奖励基金,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2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效敬业的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是推进现代农村向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至关重要[2]。为此,政府应定期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学员安排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趋势、农村专业合作社法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解读、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农村金融改革与生产经营融资、经济组织背部治理结构建设等课程。同时,还可组织学员赴市社所属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地考察,深入农产品种植基地、农贸市场、农资经营网点等地参观,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济管理方法。通过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在实际的管理中游刃有余,以达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农村建设步伐的目的。

1.3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为让农民享受到安全、便利、高效及多样的公共服务,我国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农村覆盖。建立以区域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通讯、就业保障、卫生体育、金融保险、文化基础以及应急救助等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开展后,紧接而来就是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的管理问题,根据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当地政府用建立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如媒体、网络、健康咨询、发放资料等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内容和免费政策的知晓率[3]。同时,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和宣传教育来充分调动城乡居民自觉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受益者得到政策惠及,从根本上确保农民的利益。另外,当地政府应初步建立经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并积极配合做好经济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试点工作,梳理经济管理的工作流程,明确关键环节和权利运行的依据,以维持每一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之间的持续结合。

2 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对促进村集体整体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4]。因此,我们应提高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经济管理核心内容的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按照法律法规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使我国的农村经济建设得到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付远.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395.

[2]马纯.基于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13.

[3]任艳.抓好农村经济管理,加速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J].现代商业,2013(09):108.

[4]王瑛.论当前时期下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2(01):11.

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4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前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 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所谓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对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 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对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 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工程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务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 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在实践中, 各地不断探索, 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和成效的提升, 并影响到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 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 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 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真正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农村改革的重要节点。

二、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及管理实践

(一)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包括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集体资产的结构、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及保值增值等。从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来看, 账面资产 (不包括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 总额为18480.8亿元, 比2005年增长55.5%, 年均递增11.1%。从农村集体“三资”的结构来看, 流动资产占到40%多, 其中, 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0%多。从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来看, 东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 东部地区的资产总额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其中, 广东、山东、浙江、北京、江苏等的农村集体“三资”占全国总资产的比例超过60%, 区域分布失衡可见一斑。从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来看, 收益有所增加, 但是, 相当一部分村是靠财政补贴或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才能够维持基本运转。农村集体“三资”中的资产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的增值,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增幅更明显, 而货币资金的保值就不尽如人意;土地资源 (荒山, 山塘, 湖泊等) 管理问题更多体现在农村绝大多数的耕地还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权属证明, 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隐患和社会安定隐患。农村集体“三资”的基本状况, 整体形势良好, 并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但是, 隐藏的区域分布不均、收益不均, 及货币资金的保值, 土地资源管理等问题意味着必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二)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践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在不断探索中, 摸索出了一些做法, 比如开展清产核资、实行网络监管、村级 (包括生产小组) 财务实行乡、镇 (街) 代理及电算化等。在清产核资方面, 义乌市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 农村经管部门具体实施, 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通过清理, 摸清了家底截至2012年6月全市集体资产总额 (不包括土地, 山林等) 80.6466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34.86亿元, 占总资产的43.23%, 货币资金45.32亿元, 占总资产的56.2%;在监督方面:义乌市2012年6月底内已经完成农村“三资”清理工作,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并实行电子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建立村务公开、乡镇代理 (全村组全部纳入代理) 、财务收支两条线和市预警监督三位一体网络监管平台。通过实践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累了经验, 打下了根基, 是进一步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进一步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要从已有的管理实践中汲取经验。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视不够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思想认识误区。这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改革与发展, 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一项大事。但是, 在实践中, 有的人认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 没有农村集体资产需要管理, 或者只有很少的农村集体资产, 因此, 不需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有的人认为, 当前我国基层实行的是村民自治, 不能去管理, 也不需要去管理。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复杂, 涉及面广, 管理难度极大。基于以上原因, 在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对此不够重视的问题, 思想上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二)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基础工作薄弱, 基础不扎实, “三资”管理失去根基。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表现在:因为种种原因, 会计人员更换频繁, 在岗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 并且年龄偏大, 不能胜任三资管理工作;登记台账的不完善、不全面, 会计账务不全;很多地方对集体“三资”家底不清, 对资金、资产的登记还好些, 而对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不善, 有的没有台账登记, 更没有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在一些落后的地区, 对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也没有档案保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后果是到底有多少农村集体“三资”摸不清楚, 在管理的过程中各项工作不能准确有效地开展, 很难做到资产心中有数, 自然难以做到清晰地衡量农村集体“三资”的收益。

(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存在着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的问题, 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民主管理程度不高、村务公开不规范、合同签订不规范、招投标制度不完善, 导致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强占集体资产时有发生等。村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则是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背景下, 一些农村不公开集体“三资”信息;不征求村民意见, 甚至在有的时候自由处置农村集体“三资”, 这种单凭个别人的意志而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的做法置村民的集体利益于不顾, 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都损害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影响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 从而影响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 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要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首先就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我国农村整体改革的走向, 事关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 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 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因而不论哪级的政府相关部门都要提高认识, 把它当作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工作来抓, 同时国家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 夯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

1. 切实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农村财务人员队伍不稳, 业务水平不高, 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村委会换届等各种原因人员变动很大, 新任财务人员要么是文化水平不高, 要么就是年龄较大, 无法胜任财务岗位。因此首先要化大力气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要尽可能地稳定财务人员, 在换届中尽量不要撤换能胜任工作的财务人员, 确需撤换的要选用能胜任工作并持有上岗证的人员, 从而为农村的“三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2. 加强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建设。

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是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 它从农村财务代理中心的基础上增加对资源的管理职能, 因而其可以较规范地进行财务核算及资产、资源的管理并及时用统一格式、统一时间和相对固定的地点进行公开, 接受村民监督。

3. 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

对货币资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 即镇街“三资”代理中心开一个专户, 所有纳入代理的单位所有的收入及时足额存入专户, 各单位需用正常的使用资金按有关程序向代理中心申请再拔入申请单位的支出户, 如需使用巨额资全还需要村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进行公示才可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的杜绝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 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义乌市从2000年10月开始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 现已基本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情况的发生, 效果十分明显。

4. 资产管理。

先通过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家底, 在此基础上建好台账等基础资料, 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对增加或减少的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做到账实相符。

5. 资源的管理。

农村集体资源中除山林外的其他的资源基本上还没有发放相关的权属证明, 因此村组并不知道自己所有的土地等资源准确的数据及准确的四至,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或纠纷的发生。因而村组必需组织对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员对面积进行丈量、对四至设立相关标志, 并会同相邻村组进行确认, 并建立台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紧对集体土地等资源尽早进行登记发证。确保村组等集体组织拥有合法权属证明, 保障其合法权益。

6.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档案管理。

由“三资”代理中心设立档案室, 专人管理。

(三)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度

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还要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 以此提高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 强化管理。具体来说, 要在“三资”清查的基础上, 制定登记台账制度, 民主公开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年度检查制度、增值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有了相应的制度, 就要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来进行管理。以监督制度为例, 当前要充分地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 构建网络化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制度, 全方位地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督。

五、结束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要搞好这一工作就要深刻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 厘清这一工作当前开展的情况, 特别是要掌握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这些情况, 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夯实管理的基础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这一工作带有长期性, 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因此, 这一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N].农民日报, 2012-02-25.

[2].周小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8) .

[3].余葵.有的放矢强化“三资”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 2012 (4) .

[4].黄凤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 2011 (1) .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 篇5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巩固基层党组织执政地位,意义十分特殊。为此,我们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了解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县情实际提出几点对策。

一、发展现状

(一)实力很弱、发展不稳、信心不足。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整体较弱,一些乡镇的行政村基本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运转只有县财政每年拨付的工作经费,特别困难的还要乡财政给予补助。达通玛片区的大德乡虫草资源富集,每年吸引县内及周边县群众采挖虫草,该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制定专门方案,限定采挖范围,在做好安全管理的同时,探索资源开发利用共享模式,按人头收取一定的资源开发费用,由乡、村、户按比例分配资源开发费用,每年该乡各村平均可支配的集体经济收入在2万元左右。但是,由于牧区草场保护、疫病防治等任务重、工作面广,加之牧民贫困程度深,一些应该由牧民承担的费用也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支出,该乡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基本“用完”,导致基数不稳,村级可支配和经营资金十分有限,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二)刚刚起步、发展受阻、等待观望。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如:2009年,斯俄乡二村群众在县委农办、县农 1 机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农机专合组织,采取股份制经营模式,吸纳全村每户以拖拉机、收割机等折价入股,对外开展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每季度结算分红,据2010年统计数据,该专合组织当年实现集体经营收入45万元,净利润20万元左右,带动户均增收6000余元。

(三)有名无实、举步维艰、迷茫失望。主要集中在土地连片开发较好的农村。2006年,呷拉乡自贡村、甘孜镇河坝村、拖坝乡九村结合村内经济实际,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多种经营协会和运输协会,但由于县、乡引导不到位、政策支持不足、业务指导不力,至2009年已有名无实。由于过去集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发展充满期望,具有较强紧迫感,但基础相对薄弱,经验相对缺乏,规划意识相对淡薄,急功近利、短视行为在一定程度存在。比如:拖坝乡九村原为移民新村,没有产业支撑,没有项目载体,不敢动用资金,也不再产生效益,农民非但不能持续增收,生活质量反而大幅下降,陷入“居住条件好了、农民钱包瘪了”的被动局面。对于未来,群众迷茫失望。

二、对策措施

(一)大力拓展土地资源,突破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瓶颈。一是着眼集体经济性质,集体经济是集体所有制,属于公有制范畴,只要土地仍为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就能够作为集体土地的合法建设主体,就可以建设大项目、好项目。这种项目搞得越大、做得越强,土地资源拓展也就越广阔。二是着眼县内土地资源,积极向上级争取土地政策,在拓展 2 县城征地时预留部分土地发展集体经济;积极实施土地整理和宅基地臵换,为集体经济发展腾出空间;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土地实施集中连片开展,避免分散经营,提高土地效率。

(二)坚持市场资源配臵,筑实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统筹考虑位臵分布、项目优势、城市规划等因素,制定覆盖全面、相对集中、错位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城郊结合部,积极发展仓储物流、专业市场和商贸服务业;在生态保护的东谷、达通玛等区域,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业;在县城积极发展社区服务、房屋租赁业。二是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坚持市场化运作手段,着力引进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将有形土地资源转变为升值空间较大的企业股份,借助引进企业市场竞争力强、收益回报高的优势,获取较高利润。另一方面,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经营,着力延长企业配套产业链条,为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各种服务,变企业需求为支柱产业。同时,还可增加就业岗位。三是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资产组并、股份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共赢互利,增强项目运作水平。

(三)持续深化股份改革,健全集体经济发展的分配机制。一是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集体资产不流失、集体经济不萎缩、社会秩序不混乱”的目标原则,统筹处理好村级资产与利益分配的关系,创新管理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收益持续增加;统筹处理好分配 3 与积累的关系,切实避免集体资产流失和新的分配不公。二是加大对涉农公益事业的投入,真正使城市文明延伸到农牧区,将集体经济组织从繁重的公益事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发展集体经济的“刀刃上”。三是大胆破除传统思想观念,积极探索资金参股、技术参股等增量扩股新渠道,不仅吸纳社会资金和技术入股,增加股本总额,实现扩大再生产,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有效遏制资金外流态势,缓解资金短缺困难。

(四)提升政策配套能力,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高度重视项目的合法与规划问题,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协调,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促进上级规划、国土等审批尽快落到实处,从而确保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合法地位,降低风险。坚持以规范化服务新政府建设为抓手,整合部门职能,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明确规划、设计、报建等方面的规定,加快项目报建、审批等程序,切实增强部门联动性、服务主动性。二是要求相关部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寻找集体经济与配套政策的矛盾症结,及时调整不便操作、不切实际的政策措施。比如,财政扶持要不仅为基础好、实力强的集体经济锦上添花,更要为起步晚、发展慢的集体经济雪中送炭,切实扩大优惠覆盖面,充分体现政策公平性。三是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

(五)激发干部创造潜能,夯实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基础。一是基层干部存在风险顾虑,表明其驾驭市场经济的能 4 力较弱,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不清、底气不足、办法不多、机制不活,应该加强教育培训,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借脑借智”,选派优秀基层干部到对口援藏区、市、县进行专门培训,强化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增强对基层干部艰难处境的理解支持,在政策支撑、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帮扶,让他们干事业后顾无忧、勇往直前。二是健全激励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层,可采取“增加股份、预留股份”的方式,适当增加管理层的股份占有比例,但每年年底只能取得与普通村民相同的股份,剩余部分留在集体经济实体作为规模扩张、追加投资之用。这种方式不仅将管理层的实际利益与盈亏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在“看得见”和“摸得着”之间设臵一定距离,有效激发管理层的干事激情和创造潜能。三是加强涉农干部选任。在用好大学生村官的基础上,打破封闭的地域观念和狭隘的用人观,按照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积极选派一批熟悉农村情况的机关优秀人才,以人才“输血”激活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中共甘孜县委农办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6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符合要求,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

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到“四清四防”

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四清四防”。

1.1家产要清,防产权模糊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形成由农经部门牵头,镇(街道)农经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在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每年底还要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因涉及征地拆迁、资产出售和土地复垦、中心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等因素形成的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年底前与民主理财结果一起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2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

镇村两级应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取消村级行政招待,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照标准执行村干部工资报酬及各项补贴,健全“三资”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承包合同,做到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扎实抓好民主理财,民选产生理财人员,在理财结果的公布上既要有财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突出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充分体现客观全面、真实可信,努力使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3资产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

个别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过程中,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搞招投标,只凭个别人说了算,让少数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而个别干部则借机牟利。有的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为缓一时资金所缺,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应对村级招投标事宜进行规范运作。村在制定“三资”处置方案时,首先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后,交由乡镇招投标中心,统一向社会竞价,进行招投标。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这样可有效减少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机会。

1.4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主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力度,在保障其村务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忌个人独断,一意孤行,凡事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村财乡管”,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年度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4.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将“三资”管理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四、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 篇7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即对村集体所拥有的资金、资产、资源性资产实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长期以来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资源管理无序的现象时时困扰并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据笔者统计1995~2004年间村民上访案件中因“三资”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上访件约占60%, 随着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村民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 “三资”管理成为村民关注的热点, 矛盾纠纷排除的难点, 也是农村基层组织防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区域, 为彻底改变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 遏制固定资产流失, 扭转资源性资产权属不清、家底不明的状况, 我街自2005年起对村集体“三资“管理进行探索和实践。

2 探索“三资”管理工作的历程

(1) 破解难题财务先行。为管好、用好村集体资金改变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 在坚持所有权、审批权、收益权、分配权、监督权五权不变的原则下, 2005年7月我街实行村集体财务委托代理记账, 2007年1月进一步对村集体银行帐户实行集中管理, 分户核算的双代管制度, 街道会计核算中心 (后改由“三资”监管中心) 与各村集体鉴订《村集体财务托管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村集体制定《村集体报账员工作职责》规范报账员选拔、任免程序, 提高报账员的业务素质, 明确工作职责, 增强责任意识。

(2) 循序渐进盘实资产。随着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日益深入, 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缺失日益显现, 由于量大面广,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我街将固定资产划分为四类进行清理: (1) 帐物相符的资产以账面净值为基础核实登帐, (2) 有物无账的按实际盘存数量并评估出净值后登记入记账, (3) 有帐无物的由村集体查明原因填写《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核销表》公示后上报“三资”监管中心核消备案, (4) 村集体应收账款由“三资”监管中心发出函证逐笔核实确实形成坏账无法回收的由村集体填写《债权核销申报表》报“三资”监管中心审核后调整账务。

(3) 攻坚克难盘活资源。2010年在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后对村集体所有的水域、公益林、荒山、荒地等资源性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由于历史的沿革部分资源性资产存在着“权属不清、四至 (地界) 不清、价值不清”的三不清现象, 按照尊重历史、结合现状的总体原则, 首先各村集体对归村、归组或其他权属进行定性, 对权属有争议的暂挂村集体名下今后逐步解决, 其次根据实际使用状况参照山脉走向、流域面积等因素重新确认四至, 确认四至时会同街道国土资源所、林业站、水利工作站等业务部门调阅相关地籍资料逐一地块实地勘查后确定实有面积划清四至, 最后各村集体参照历年发包合同金额对所属水域、公益林、荒山、荒地等资源性资产逐一分出等级重新进行价值评估, 确定价值后造册登记。

(4) 完善机制强化监督。做好“三资”管理重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及村民的监督制约机制, 在村集体财务管理上除用村集体制定的《村集体报账员工作职责》、《村集体财务管理规定》、《村集体财务预、决算制度》等“三项”制度来保证村集体财务有效运作外, 同时扎实做好“一月一报账, 一月一结账, 一月一公开”的“三个一”监督机制, 在固定资产及资源性资产的清查中以南平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五要”工程》为契机将监管的每个环节落实到村民手中, 做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村民都“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 同时规范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承包租赁、转让开发招、投标过程, “三资”监管中心规定标的在1万元以上的由“三资”监管中心组织实行公开竞标, 纪检、监察部门和招标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共同参与招、投标全过程, 标的在1万元以下的可由村集体自行组织招、投标, 但须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及部分村民代表共同参与, 其结果均须现场公布并在街、村公示栏公示, 以有效遏制资产发包、受让过程中恶意围标、串标压低中标价的行为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最大限度的进行开发利用, 所有资产的评估程序为:村集体提出评估值→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村务公示栏公示。

3 实施“三资”管理的成效

(1) 增收节支发展经济。6年来“三资”监管中心共拒付不合理支出金额38.60万元, 退回不合规单据1853张。管理固定资产5600万元比清理前增加1800万元, 清理资源性资产7000万元, 举办招、投标会178场, 合同金额8646万元履约率96%, 节约资金324万元, 增加村集体收入308.76万元。

(2)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推动和实施“三资”管理工作重在制度建设, 用制度约束人, 循规章去办事, 6年中街道办事处先后下发6份“三资”管理规范性文件, 村集体制定或修订管理制度5项, 建立起一套针对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街、村两级“三资”管理制度。

4 实践“三资”管理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 资产评估缺乏科学性。目前资产评估主要以村集体自行组织评估为主, 评估方法不一, 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由于该业务量大面广且专业性较强, 县 (市) 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乡 (镇) 很难提出系统、科学、完整的评估方法, 全部聘请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费用太高村集体难以承受, 因此农业主管部门应尽快会同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制定村集体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或暂行办法, 并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以规范村集体资产评估方法让评估值更具有科学性。

(2) “三资”监管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尽管“三资”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目前“三资”管理存在监管部门多、文件多、统计表多而业务培训少、上级拔付工作经费少、专业人员配备少的“三多三少”现象。

(3) “三资”管理的权限难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层自治组织, 县、乡 (镇) 两级政府监管的权限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治的权责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较难确定, 如何做到政府依法监管到位不越位, 村集体依法管理到位不缺位, 建议县 (市) 级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可先行制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地方法规及操作细则使“三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待条件成熟再由省、地立法机关修订完善全面推广。

通过数年的努力, 我街“三资”管理稳步推进, 初步建立起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公开透明、监督民主、运作规范的长效机制, 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 村民对民主管理要求不断提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遇到更多的新课题、新挑战, 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共同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监管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农村基层组织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长期保值、增值, 充分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促进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环境。

摘要: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必要性入手, 回顾“三资”管理探索的历程, 总结实践的成效,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 (2009) 4号.

[2]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建议 篇8

1“三资”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监管模式, 规范处置行为, 有效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清产核资不彻底, 个别地方工作进展缓慢, 导致“三资”管理无从下手;有的地方工作机构不健全, 责任主体不明, 工作力量薄弱, 管理乏力;有些地方会计委托代理事项不全, 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缺乏有效监管, 特别是建立农廉网后少数干部认为“三资”管理都在平台上操作, 村财务工作被“阳光化”, 放松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少数村组干部在“三资”管理方面存在违纪违法的行为。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经历, 就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2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2.1 清产核资夯实“三资”管理基础

2.1.1 全面完成清产核资

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的要进行“回头看”, 进一步巩固成果, 查缺补漏, 及时更新相关情况;还未完成的要集中力量完成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 全面摸清村组集体所有的“三资”存量、结构和管理使用状况, 达到账账、账款、账物相符;通过界定所有权, 把应归集体所有的“三资”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理顺产权关系;通过建立台账, 及时反映“三资”变动情况,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动态化管理。

2.1.2 建立定期清理机制

要建立定期财务清理、资产清查、资源登记的长效工作机制, 原则上一年一次, 做到账账、账证、账物相符。要强化农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的管理, 认真组织对各类合同进行清理, 依法规范完善合同条款, 加强签订履行合同的管理和监督, 纠正不规范的合同行为。

2.2 健全工作机制推进管理规范

2.2.1 明确监管职责

县乡政府及农经部门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负有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责;乡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做好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机构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和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2.2.2 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构

要依托乡镇农经站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 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代理工作。已经开展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业务的机构, 如果运转规范, 有承担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意愿的, 可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业务, 代理工作要接受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署委托代理协议, 按照程序合法、手续齐全、服务规范的要求, 将农村集体“三资”全面纳入委托代理服务的内容。要以村组为单位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资产管理台账和资源管理台账,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属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纳入账内管理。

2.2.3 强化工作队伍建设

乡镇农经站具体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没有单独组建乡镇农经站的, 受乡镇政府委托,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职能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 要加挂农经站牌子, 保留公章, 并配好农经干部, 保持农经干部的相对稳定, 不再随意调换或抽调;既没有组建乡镇农经站, 也没有纳入乡镇农业综合站的, 要尽快建立乡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机构, 配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职人员。

2.3 强化资产、资源管理

2.3.1 推进产权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充分合理有效利用农村集体“三资”,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 采取入股、合作、租赁、专业承包等方式, 经营集体资金、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 增加村集体财产性收入。

2.3.2 明晰资产界定

将集体房屋、建筑物、工具设备、公益设施、无形资产等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对国家投资、社会捐赠、集体和农民筹资筹劳等多渠道筹资建设形成的产权不清的资产, 按照有利于管理维护、有利于发挥效益、有利于维护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原则明晰产权。国家无偿投资形成的由村级管理使用的资产, 原则上界定为农村集体资产。

2.3.3 强化资源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资源登记簿, 对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 要按规定进行登记。二是建立健全公开招投标拍卖制度。一次性出让集体资产、资源金额超过3 000元的, 实行出让前公告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招投标方案、招标公告、招标合同和相关资料等要由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把关, 并报乡镇农经站备案, 必须在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站进行交易。三是建立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应当签订书面协议, 并由乡镇农经站鉴证。

2.4 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管理工作水平

2.4.1 推进“三资”监管网络建设

要制定建设计划, 落实建设资金措施, 全面启动农廉网建设工作。县乡农廉网监管中心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实时查询、实时预警、实时分析、实时监管功能, 创新网络公开和即时答疑、远程指导监督、网络管理等方法,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

2.4.2 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 县经管站要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 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 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

2.4.3 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

县乡农经站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要结合本地实际, 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 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常规审计的基础上, 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 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有取得财政资金的村、对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2.4.4 完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

凡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的重大事项, 要决策民主, 实施结果公开。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定期公布“三资”运营情况, 认真听取其成员对“三资”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成员的监督。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 明确监督职责, 创新工作机制, 实行村财务公开, 村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征收土地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

2.4.5 建立联动督查机制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措施 篇9

村级要建立和完善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的主体作用, 按照民主管理原则, 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公开、资产台账、档案管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和资产清查等制度。健全全体成员或者成员代表大会制度, 涉及集体资产的重大事项, 必须经过民主议定。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组织、评估机构, 通过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代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拥有资产所有权的机构, 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健全资产报告制度, 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资产处置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2. 清产核资

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 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的前提。任务是清查资产, 界定资产的所有权, 重估价值, 核实资金, 进行资产登记, 建章立制, 合理量化村级集体资产。

3. 资产处置

成立资产处置领导小组, 制定处置方案。处置方案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决定, 按照“四议, 一审, 两公开”原则操作, 四议即村党组织提议、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决议, 一审即上级党委政府审批, 两公开是指形成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同时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在同等条件下, 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具有优先购买权。

4. 依法维权

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该权属单位的成员集体所有, 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截留、平调, 不准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不得擅自干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资产管理和处置。

5. 加强审计监督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 篇10

1 建立健全内部负债管理制度,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行为

1.1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基本原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集体企业、生产公益事业负债筹资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二是量力而行、群众收益的原则;三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照顾村集体、村民的当前利益, 又要兼顾村集体、村民的长远利益, 充分考虑村集体、村民的负担承受能力。

1.2 严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审批程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负债筹资, 必须依法按程序办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筹资事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群众要求提出, 并编制项目预算草案, 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会议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半数参加, 或者有本村2/3以上村民代表参加, 所做决定应经到会半数以上村民通过, 负债筹资项目决定通过后,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负债筹资决定报乡镇经管部门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县级经管部门备案[1]。经批准的负债筹资事项及预算草案,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 积极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1.3 严格负债筹资的管理与使用

(1)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筹资事项的管理、严格按预算办事, 精打细算, 勤俭节约, 充分利用好所筹资金, 严禁挪作他用。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集的资金实行乡管村用, 专户存储, 专款专用, 乡镇经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预算确定的开支项目、数额和规定用途, 提出拨款或报销申请, 经乡镇经管部门审核后, 从专户中拨款或报销。

(2)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采取切实措施, 建立负债资金偿还保障制度, 必要时可设置专户, 确保按期偿还债务, 防止增加新的不良债务。

1.4 健全民主监督管理制度[2]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民主理财小组, 定期将负债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提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议, 并张榜公布, 重大开支事项要及时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终要根据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 编制年度决算,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报乡镇经管部门审核后, 在村内张榜公布, 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1.5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实施的负债筹资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 事关村集体和村民的切身利益, 必须认真对待, 出现问题要严肃查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 要按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不按规定程序, 盲目大量举债, 加重集体经济负担,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2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 农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同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举债, 进行负债经营,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的不顾农村经济实际状况, 超过自身承受能力, 盲目向单位、个人举债, 营造所谓的“政绩”或借 (贷) 款交纳各种规费, 大量用于非生产性开支, 甚至挥霍浪费, 使村级不良债务大量增加, 债务包袱沉重, 加重了村集体经济负担, 损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利益, 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如任其蔓延, 不仅会拖垮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重农民负担, 而且会扰乱农村经济秩序, 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工作, 这不仅是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 对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的运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积极妥善处理好已形成的不良债务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中, 对确实已形成的不良债务, 要在彻底搞好清查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理, 逐步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风险。

3.1 分类处理, 化解债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村企不分, 权责不明, 盲目兴办企业举债;有的是搞“达标”, 讲“政绩”, 迫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债;有的是借集体之名大量举债, 而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此, 对化解已形成的不良债务也不能搞一刀切, 应在认真查清底子的基础上, 分类处理, 采取多种渠道逐步解决:一是收欠还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债权, 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和借助行政手段催收单位和个人所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款项, 用收回的欠款偿还债务。二是核销减债, 对债权单位已撤消或债权人主动放弃追债要求、已无法落实债权人等的债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按有关程序, 经查实核准, 予以核销, 以减少债务。三是拍卖还债, 主要是原以村集体名义为企业贷款或直接兴办的企业关停破产的, 要积极做好企业资产的善后处理工作, 通过转让、拍卖等, 用以抵债还帐。四是划转债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性事业及其他事物性工作要与集体企业分离, 原以村集体名义借 (贷) 款形成之债务, 要划转企业, 由企业负责偿还,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脱债务。五是增收还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各种资产和资源, 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门路,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管好用好集体的资产、财务, 开发农业资源,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加集体收益[3], 以发展促进不良债务的化解。六是节支还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减少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 特别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增强还债能力[4]。

3.2 依法办事, 维护群众利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偿还债务时要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偿还债务, 严禁向农民转嫁、摊派债务和借还款之名向农民收费, 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对农民欠缴村集体款项, 要坚决取消不合理的项目, 不准再催缴;对合理的项目, 应帮助群众发展生产, 制订计划, 逐步催缴, 防止因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而激化矛盾。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坚决杜绝新增用于达标升级活动、完成摊派任务、发放干部工资和上缴税费的贷款项目, 自觉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4 大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监督管理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和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的审计监督, 以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工作规范化。县级计划、财政、检察、审计、农业、乡镇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对村级提出的新建和村改项目、贷款申请和其他融资计划, 要严格审核。对不顾农村实际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的贷款项目, 要坚决制止和拒绝。乡镇经管部门要加强村级负债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的离任审计, 加强对集体负债项目开支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同时, 政府部门要规范政府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 不能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借款缴纳各种税费, 更不能以“奖励”、“回扣”等手段借 (贷) 款代缴。对于政府及部门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生产、建设性项目, 不得强迫村和农民提供配套资金, 给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新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在刚, 王秋兵, 石水莲.新农村建设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 :269-270.

[2]刘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的思考[J].绿色财会, 2007 (12) :41-43.

[3]韩东林.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投资行为分析[J].南都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8 (3) :124-128.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篇11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组织管理

农村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工作是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受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影响,村级财务受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程度远大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现行的农村会计人员的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由财务引发的上访、村干部的违法违纪等问题,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为进一步管好用好集体资金,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持农村的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管理,进行农村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法人地位

目前,全国人大尚未制定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获得法人地位,限制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无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无法开具符合市场要求的税票,限制了其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据统计,全国60%以上的村存在这种情况。

1.2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不清晰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成员的构成不清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没有设立成员名册,没有为其成员颁发证书。二是成员资格的获得不清晰。新增农嫁女、新生子女、政策性移民等新增人口的成员资格得不到权威的确认。三是成员资格的退出不清晰。生产生活都已经脱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特别是举家进城落户的农民工,没有合法、规范的方式能够变现其成员资格所具有的经济利益,退出集体经济组织。四是成员的权益不清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只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笼统的、抽象的所有人,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具体实现方式不甚清晰。

1.3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自上世纪80年代初解散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在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运营管理方面,一直没有立法和政策上的突破,也未出台指导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的示范章程。在具体实践中,推行的是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粗线条管理方式,公开内容不全面、不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中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集体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异化成了村干部经济。

2.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政策建议

2.1 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体制

2.1.1村委会行使公共权利。作为基层的行政组织,村委会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主要负责执行国家的各种政策、发放补贴、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等,其成员经村民选举后再经上级政府认可,应作为国家的工作人员,其报酬由国家支付。村委会行使公共权力时发生的各项收支,由乡(镇)代管,并由乡(镇)监督村委会干部。

2.1.2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化。虽然贫困地区没有什么真正的企业,但应将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化运作。应由村民自己选举村委会班子成员和党支部成员以外的独立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实行企业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报酬视集体经济组织的效益决定,其聘用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决定,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干扰。而村委会则代表国家监督村集体资产的安全。

當然,独立于村委会行使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有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实行承包制后,贫困地区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上没有什么自身可用的资源,因此更需要管理人员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内各成员将各自单个的资源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实现早日脱贫。

2.2 规范村集体资产管理

村集体资产管理较混乱,产权不明晰,资产流失严重。因此必须要明晰产权、摸清家底,搞好集体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和产权登记,明确哪些是村民资产,哪些是集体资产,并建立集体资产台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流失,保护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村集体的土地、森林、山岭、荒地、滩涂等发生产权转移或使用权改变时,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按照市场原则确定价格。

2.3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

一是加大立法调研力度,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等基础上,提出并完善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基本原则和框架意见。二是在法律未出台之前,积极鼓励各地出台地方规章条例或规范性文件,为解决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地位和成员资格问题作出探索。三是深入开展可行性研究,探索以出台部委规章或政策的形式,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备案制度,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为全国统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条例出台打下基础。

2.4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加大对关键问题的指导力度,指导各地规范开展集体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创新农村集体股权管理方式,探索股权的内部流转、继承,保障集体成员权益;指导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建立健全成员大会或者股东大会、理事会或者董事会、监事会或者民主理财小组的“三会”制度,逐步形成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指导各地加快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选择有条件的地方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流转服务中心或者集体“三资”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

2.5 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新模式

进一步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提出的14项制度,着重加强招投标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程序和档案管理;增强村级民主管理、乡级会计代理、部门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之间的联系,构建上下联动、监督有效的工作机制;把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扩展,加快乡镇委托代理中心建设,规范委托代理程序,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度;加强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力度,探索构建网络监管平台,增强监督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谭红领.浅谈农村会计管理体制的问题和对策[J].河南农业,2007 (7).

[2]李爱新.浅谈农村财务管理中会计代理现状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8(6).

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篇12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

前言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面积辽阔,农村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

1 腾越镇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腾越镇为腾冲市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和流通中心。位于腾冲市中南部,2015年末,全镇总人口34990户118565人,其中:男58389人,女60176人;农业16452户46061人,非农业18538户72504人。截止2015年12月底已全部消除无经营性收入的“空壳村”,其中: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社区有14个,占全镇社区总数的43.7%;3~5万元的社区2个,占6.3%;5~10万元的社区9个,占28%;10~20万元的社区2个(下勐连、观音塘),占6.3%;20~30万元的社区1个(文星),占3.1%;30~60万元的社区有2个(山源、满邑),占6.3%;100万元以上的社区有2个(秀峰、火山),占6.3%。

2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相应措施

2.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腾越镇党委政府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落实发展。镇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调研,探讨经济发展薄弱缓慢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对比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行至有效的发展政策和思路。

2.2 强化管理,提升集体经济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实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的“村财组财镇管”制度,改进管理手段,严格执行并落实好包括财务收支预决算、开支审批、财务公开、收益分配以及管理费、接待费定项限额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收支行为,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着力推进基层民主议事决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2.3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2.3.1 加大培训力度,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

深入实施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个培养”工程,从根本上强化对村干部来源群体的培训力度。广泛开展针对在职村干部的能力提升培训,创造条件组织到经济发达地方参观学习,增强发展意识,拓宽发展思路,借鉴先进方法,因地制宜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

2.3.2 搞活集体土地经营

大力推广“山邑模式”,对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社区,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开发经营分享收益,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2.3.3 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围绕高原特色农业6大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通过提供机耕、机播、种苗、肥料、技术指导、营销等,在信息、技术、农资等方面提供低价有偿服务,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推进农村产业建设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3.4 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盘活壮大村集体资产

对村集体的各种农业资源,采取统一经营、专业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开发经营,增加集体收入。对村集体生产要素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配置,通过转让、出租、入股经营等方式,引导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资本增值保值。支持和引导村“两委”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致富和村集体增收。

参考文献

[1]杨秋海.由农民收入结构寻求的农民收入增长对策分析——基于河南农民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7(6):140-142.

[2]姜红云.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11-15.

上一篇:旅游资源评估方法论文下一篇:新型专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