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共11篇)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 篇1
市农村集体聚餐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情况总结
市被国家定为第批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之一,为此,对农村集体聚餐卫生监督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通过大半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今后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打下了基础。现将有关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农村卫生监督现状:
(一)基本情况:市共辖个镇乡,常住总人口万,其中农村人口近万。
(二)过往农村聚餐卫生状况:每到农闲或农村各类节日,农户即举办各类宴席,宴请人数少则 几十人,多则几百人,酒席多在自家举办,厨房为临时搭建,厨具及餐具多是向邻居借用,厨师为临时聘请。由于客多餐具少,且清洗设施简陋,餐具的清洗往往仅有两道工序,即一洗二冲,有的甚至来不及清洗就直接盛菜上桌。食品原料没有定点购买,生活饮用水没有卫生保障等。
二、开展农村集体聚餐制度,落实50人以上聚餐备案: 年月起,我市结合实际,对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探讨工作: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5月份,由市卫生局起草,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名义向各镇乡发出了《市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对镇乡政府、村委、卫生院及卫生监督所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确定了报告方式即是:聚餐举办农户提前3天将备案表一式三份(内容包括聚餐时间、地点、宴请人数、采购食物、采购地点、厨师姓名、健康状况等)→乡村医生将备案表报送→镇政府、卫生院(两份),由卫生院将备案表(自存1份)→卫生监督所。同时,卫生系统成立了以局局长为组长,卫生监督所及各镇乡卫生院领导为成员的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深入宣传农村集体聚餐备案制度,我们印制了一批宣传资料发放到各村委,向广大农户宣传集体聚餐备案的目的、意义,促使广大农户支持配合该项工作。
(二)开展培训,提高素质。
为了提高各级责任人的食品卫生知识,卫生监督所对全市个卫生院防保医生、乡村医生、各村委选定的厨师分期分批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并且对农村厨师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发放《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从而提高各级责任人的卫生素质。
三、成效:
年至月全市个镇乡各农户共举办50人以上聚餐429次,聚餐人数达到3760人,通过农村集体聚餐备案,使家庭式聚餐的食品卫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有效地防范了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也使各级政府及村民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提高了认识。
四、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一是卫生监督员紧缺,现阶段仅能做到备案,无法落实监督员到现场监督检查。建议争加卫生监督员编制。二是经费紧缺,备案工作涉及到有关人力物力(最基本的是备案表制作),因现时我卫生监督所还时靠自身筹集资金发放工资福利,无力长期承担该项工作。建议政府落实各类卫生监督经费。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 篇2
农村学校要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意见》指出,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建立以县为监管中心, 以乡 (镇) 为监管前沿, 向村辐射延伸的县、乡 (镇) 、村3级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网。县要加快推进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接和队伍组建, 加快提升监管队伍能力和素质;乡 (镇) 要明确地方政府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 对监管任务繁重的乡 (镇) , 鼓励设立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站, 配备餐饮食品安全协管员, 负责协助县餐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监管。
鼓励村设立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联系点, 配备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员, 负责本村餐饮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和报送。鼓励地方依托村委会、村卫生所等机构, 不断延伸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触角, 拓展餐饮食品安全监管视野, 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逐步实现农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
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与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合作, 督促农村各类学校全面落实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制, 签订餐饮食品安全承诺书, 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针对关键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品种, 要加强农村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和监督抽验,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加强对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 严防假劣、过期或“三无”食品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督促各类学校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 确保采购、贮存、加工、消费等关键环节安全可控;要严查学校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 违规采购、贮存和使用亚硝酸盐, 违规加工制作豆角;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严格供餐准入, 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
提高对“农家乐”监管频次
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于2012年底前出台本地区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指导意见, 确定农村集体聚餐报告的范围、内容、时限等要求, 并明确农村集体聚餐的环境与设施、食品采购和贮存、加工过程控制、厨师管理、饮用水管理等基本要求。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的备案和指导, 加强农村厨师的培训和管理。
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应将菜单、举办地点、参加人数等内容提前向本村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员报告, 并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餐饮食品安全信息员应及时向乡镇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站报告。餐饮食品安全协管员可视情况到现场进行指导, 必要时可由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派人进行现场指导。
《意见》强调, 严格许可审核, 确保小餐饮和“农家乐”满足餐饮食品安全基本条件和要求。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结合地方实际, 进一步明确农村小餐饮和“农家乐”餐饮的准入条件和标准。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针对农村小餐饮和“农家乐”餐饮食品安全的特点, 强化分类监管, 提高监管频次, 严格从业人员健康、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以及就餐场所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监管, 严格食品安全加工操作行为, 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 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
售假劣酒水、饮料将被公告
农村集体聚餐注意事项 篇3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辄上百人的“流水席”在我镇农村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农家宴”是我们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谁家有喜事,都会在家热闹一翻。但农家宴目前还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在管理手段上还是一个新鲜事物,一个新模式。为切实加强我镇农村集体性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我镇农村集体性聚餐行为,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我镇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乡村厨师流动性大,没有接受过从业体检等情况,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宴席食品安全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及时组织展开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确保我镇、乡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什么是集体聚餐?
集体聚餐俗称一条龙,是指城乡居民(村民)在非经营性场所举办的各种集体集餐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1)流动餐桌(主家采购原材料,流动厨师提供棚、桌椅、碗筷等);(2)家庭自办;(3)饭店等级餐饮单位送餐。
农村集体聚餐第一责任人是谁?
农村聚餐的举办者和承办厨师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举办集体聚餐活动注意的事项:
1、农村集体聚餐申报时间。在举办集体聚餐活动48小时前,宴席举办者或承办厨师,应填写《集体聚餐活动申报表》,向所在食品监督管所或村(社区)备案。
2、填写《集体聚餐登记表》。城乡居民(村民)无论举办何种宴席,一次性聚餐人数超过50人的必须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村委会、社区)申报登记,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村委会、社区)登记备案并与宴请户和操办厨师签订《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之后方能举办。
3、报告基本情况。向本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及时、如实报告聚餐基本情况。
4、接受指导。集体聚餐人数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原则上由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可报告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派人进行现场指导。集体聚餐活动人数100人以上,原则上由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管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必要时可报告县(市)区食品药监管部门派人进行现场指导。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诺书 篇4
为确保农村集体聚餐人员的饮食安全,本次聚餐举办者和承办厨师特作出如下承诺:
一、本人已完全知晓《举办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的相关内容。
二、在承办集体聚餐的过程中,本人将认真遵守《举办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的相关规定。
三、若违反上述规定,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及其他食源性疾患,本人愿意配合监管部门的调查,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聚餐举办人签名:
承办厨师签名:
****年**月**日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 篇5
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聚餐是指农村(含城乡结合部)居民因婚丧嫁娶等事宜,在家庭或非经营性场所举办的一次就餐人数在50人以上(含50人),主要由流动厨师或举办者自行加工烹饪的集体聚餐活动。
凡在甘肃省行政区域内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坚持地方政府负总责、属地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原则,实行报告登记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第四条 鼓励和支持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管理水平较高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建设专业化主食厨房和流动餐车等,从事农村集体聚餐服务活动。
鼓励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积极参加甘肃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第二章 报告与登记
第五条 农村集体聚餐实行双报告制度。由举办者和承办者实行双报告,原则上提前3天向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报告,自行举办的集体聚餐活动由举办者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举办者、承办者和帮厨者基本情况、聚餐时间、地点、人数和主要原料来源、聚餐菜谱和是否为清真聚餐等。
第六条 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负责农村集体聚餐的登记管理工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接到报告或获得信息后,应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填写《甘肃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报告登记表》(见附件1),发放《甘肃省举办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书》(见附件2),与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签订《甘肃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见附件3),并及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第七条 农村集体聚餐按规模大小实行分类指导。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下(含200人)的聚餐活动,由本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在200人以上(不含200人)、500人以下(含500人)的,由所在地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就餐人数500人以上(不含500人)的,由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指导。第八条 监督指导人员负责实施现场检查指导。接到报告后应对聚餐活动所用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加工以及厨师健康状况、环境卫生、加工设施等进行现场检查,填写《甘肃省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检查指导意见书》(见附件4),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发现聚餐加工场所卫生条件较差或设施设备不能满足食品安全需要的,应督促指导整改。
第九条 有下列情况的,禁止或限制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活动:
(一)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禁止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活动;
(二)申报地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禁止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活动;
(三)申报地邻近有传染病正在流行的,限制举办农村集体聚餐活动。
第三章 流动厨师要求
第十条 实行流动厨师登记制度。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负责对辖区内的流动厨师进行登记,填写《甘肃省流动厨师登记表》(见附件5),建立流动厨师档案,并将清真流动厨师管理信息报县级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第十一条 实行流动厨师健康体检和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派出机构负责监督指导流动厨师按要求参加健康体检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对健康体检和教育培训合格的流动厨师发放健康体检和教育培训合格证(以下简称“健康证”),流动厨师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 流动厨师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换发健康证。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承办农村集体聚餐。
第十三条 流动厨师应定期参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原则上每年不少于1次。
第十四条 流动厨师和帮厨人员基本卫生要求:
(一)有发热、腹泻症状或患有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帮厨;
(二)操作时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外露,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佩戴饰物;
(三)操作过程中应保持手部清洁,手部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清洗;
(四)不得有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的行为。
第十五条 流动厨师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承担主体责任,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履行聚餐活动报告义务,对采购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查验收,对帮厨人员的健康体检及身体状况进行审查核实,对加工环境和设施设备进行现场勘验,对食品贮存和加工操作进行规范管理,积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食品留样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第四章 环境与设施
第十六条 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应提供符合要求的聚餐加工和就餐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附近无开放式厕所、化粪池、污水池、家禽家畜圈(舍)、垃圾场(站)等污染源。
第十七条 聚餐活动举办场所应事先进行环境清扫,消除老鼠、蟑螂、蚊蝇及其孳生条件,保持环境清洁。
加工场所布局合理,按流程划分相对独立的原料清洗整理、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烹调、备餐、贮存区域等。
第十八条 宴席厨房应符合卫生及安全要求,配备必要的照明、通风和冷冻冷藏、清洗水池等设施。
因原料清洗、整理、餐饮具清洗消毒需要临时搭建的简易棚,应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地面平坦、硬化,四周设围护,并设防蝇、防尘、防鼠等设施。
第十九条 用于加工的刀、墩、板、桶、盒、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应当按原料、半成品、成品区分开使用,用后洗净,保持清洁。第二十条 采取自行清洗消毒的聚餐活动,使用的餐饮具必须按规定洗净、消毒、保洁。工用具消毒应尽可能使用高温消毒方式。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食品要求和标准。第二十一条 无法满足清洗消毒要求的聚餐活动,原则上应使用合格的集中消毒餐饮具或一次性餐饮具。
承办厨师自备餐饮具在存放、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用的密闭保洁柜,餐饮具保洁设施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第二十二条 集体聚餐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第五章 采购与贮存
第二十三条 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应从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市场采购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的食品,并索取有效购货凭证。
第二十四条 禁止采购和使用下列食品:
(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二)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三)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以及无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食品;
(四)超过保质期食品或者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五)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六)使用后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的食品,如发芽的土豆、野蘑菇、鲜黄花菜、四季豆类等;
(七)清真聚餐所需食材原料不得含有穆斯林禁忌的成份;
(八)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使用自产食品的,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第二十五条 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加工烹调食品,禁止使用亚硝酸盐加工食品。
第二十六条 食品应分类存放于清洁、干燥的室内场所,需冷藏条件下保存的食品应当及时冷藏。
贮存食品(含食品原料,下同)的场所、设施应保持清洁,实行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贮存食品的场所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第六章 加工与留样
第二十七条 承办厨师必须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及原料,发现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使用。
第二十八条 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肉类、水产品应分类清洗。第二十九条 热食类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应及时冷藏,凡隔餐或隔夜的热食类食品必须再次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原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
第三十条 农村集体聚餐自办宴席不得提供冷食类食品和生食类食品。
第三十一条 聚餐的食品应在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的监督指导下按品种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容器内,冷藏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并记录留样食品名称、留样量、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
使用非统一供应居民生活用水的,应对用水进行留样。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此办法制定辖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规定,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聚餐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强化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
第三十三条 乡(镇、街道)政府负责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乡(镇、街道)政府要将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纳入当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大力支持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工作;每村应至少确定一名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具体承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登记报告和指导工作;统筹解决协管员或信息员的工作报酬;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工作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
第三十四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具体承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登记管理、业务指导、教育培训等工作,并负责对辖区协管员或信息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建立协管员或信息员及流动厨师管理档案,做好应急处置各项工作。
第三十五条 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要求举办聚餐活动,保证食品安全,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承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承接农村集体聚餐活动的餐饮服务单位应依法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履行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第三十六条 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监督指导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及时报告聚餐活动。对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食品安全职责的举办者和承办者,采取适当方式在当地予以通报或依法予以处置,并取消举办者流动厨师资格,禁止其承担农村集体聚餐活动。
第三十七条 实行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聚餐人员出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举办者或承办者应及时将患者送往就近的医疗机构就诊,并迅速报告所在村食品安全协管员或信息员,由协管员或信息员向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报告。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采取措施,并及时向乡(镇、街道)政府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隐瞒、谎报、缓报食品安全事故,不得毁灭有关证据。
第三十八条 乡(镇、街道)政府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应按照《甘肃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全力做好应急响应和调查处置工作。
第三十九条 对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对不按规定办理申报手续举办农村集体聚餐,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的举办者和流动厨师,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对接到农村集体聚餐申报后不履行登记、报告、指导和签订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职责,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协管员或信息员,由乡(镇、街道)政府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对不履行管理职责和监督指导职责,造成农村集体聚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病的乡(镇、街道)政府相关责任人和食品安全监督人员,依照《甘肃省食品安全监管责任问责办法(试行)》追究有关责任;
对举办者和流动厨师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情节严重的,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农村集体聚餐活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第四十一条 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报告登记和现场指导一律免费。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试行期2年。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解释。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 篇6
关于举办员工集体聚餐、文艺晚会活动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为了丰富公司员工的娱乐生活,加强公司的文化建设,提高公司凝聚力,公司决定借“博白县恒源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开业之际,组织一次全体员工的集体聚餐、文艺晚会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暂定2011年10月22日下午五点整开始
二、地点:博白县恒源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地址
三、参与单位(部门):董事会、办公室、财务部、工程部、采购部与验收组、广西汇邦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恒源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润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部门)全体员工,欢迎各位员工携带家属参加;
四、要求:
1、各单位(部门)须于10月20日前将参加活动的人员名单、家属名单报到办公室石容姿处;
2、每个单位(部门)要求至少出两个节目,没有上限;
3、员工表演节目采取自愿报名形式;
4、于10月15日前将节目名称、表演者姓名提交给办公室石容姿;
五、形式:唱歌、跳舞、吹笛子、拉二胡、武术、小品、相声、讲故事、讲笑话、朗诵等等,无表演形式限制;
六、节目评比:
1、设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鼓励奖数名;
2、评委:黄副总、邹总监、凌经理、谢经理、李助理、徐主任、邹厂长、卜经理;
3、评分:以十分制计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份,取平均分为得分;
七、奖励:
各奖项均颁发奖状1张,同时各奖项的参与者均有奖金: 一等奖 500元 二等奖 300元 三等奖 200元 鼓励奖 100元
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积极参与,更期待有表演才能的员工踊跃参加,以自己善长的各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才艺。
广西泽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十月十三日
主题词: 聚餐 文艺晚会 通知
2011年10月13日印发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 篇7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令第169号
《石家庄市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已经二○○九年九月九日市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二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二○一○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聚餐是指村民因婚丧嫁娶、乔迁、做寿、升学、节日庆典等在非餐饮服务场所举办的群体性用餐活动。
第四条 举办农村聚餐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健康饮食方式。第五条 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实行报告登记和分级技术指导服务制度。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制定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工作方案,完善、落实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制,做好农村聚餐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工作。
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所需费用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第七条 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各级卫生、农业、畜牧兽医、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监督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农村聚餐食品及其原料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农村聚餐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公益宣传,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落实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做好辖区农村聚餐报告登记工作以及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置工作。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应加强农村聚餐管理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村民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落实厨师健康管理制度,负责农村聚餐报告登记,协助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工作。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应当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农村聚餐登记,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协助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置。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食品安全管理员进行培训。
第十一条 农村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者应当遵守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农村聚餐食品及原料的卫生安全。
承办农村聚餐的红白理事会应当引导举办者依法对农村聚餐进行报告,主动接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技术指导,按照食品安全要求采购和制作食品,依法报告食品安全事故。
第十二条 从事农村聚餐食品加工的厨师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农村聚餐食品加工工作。
农村聚餐食品加工的厨师健康检查应当免费,所需费用纳入农村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费用。
第十三条 农村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者应提前三天或决定举办聚餐时向村民委员会进行报告,超过300人的聚餐村民委员会还应向乡(镇)人民政府进行报告。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对聚餐时间、地点、人数等进行登记,并提供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服务。
农村聚餐的举办者或承办者未及时报告的,村民委员会应主动上门服务,确定聚餐时间、地点、人数等,并进行登记和提供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服务。
第十四条 农村聚餐由村食品安全管理员到现场进行食品安全技术指导和服务。乡(镇)食品安全管理员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随机对农村聚餐活动进行抽查和提供食品安全技术指导服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食品安全管理员提供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五条 农村聚餐场所应保持内外环境整洁,原料储存、清洗整理、烹调加工、餐饮具消毒等应相对分区,做到生熟分开。
第十六条 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洗净、消毒。第十七条 农村聚餐举办者或承办者应采购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原料,并索取购物凭证。
使用自产食品及食品原料的,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八条 农村聚餐禁止采购和使用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加工烹调食品,现场加工食品禁止使用亚硝酸盐。
第十九条 农村聚餐每餐应按品种留样,盛放于洁净的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不少于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第二十条 农村聚餐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举办者或承办者应当立即予以处置,防止事故扩大。举办者或承办者、村民委员会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对食品安全事故隐瞒、谎报、缓报,不得毁灭有关证据。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治,并会同乡(镇)人民政府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处理,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或者减轻社会危害。涉及其他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二十二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责任调查,除了查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还应当查明负有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职责的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情况,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事故责任调查处理报告。
第二十三条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方案 篇8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开展以“清理确权,代理服务,动态管理,全程监督,盘活增效,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为促进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分级办点、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认真遴选,确定乡(镇)、村两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在办好示范点的同时,指导面上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原则,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重点地开展创建活动,突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坚持创新实践、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工作中,要突出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两大主题,力求创建工作出经验、创特色、求实效,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建内容和标准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主要包括组织领导、机构设施、管理制度、委托代理、运行管理、档案资料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创建标准为:
1、组织领导落实。县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点创建活动,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示范点创建工作。
2、机构设施健全。示范点创建活动机构健全,具体业务人员充实,岗位职责明确;相关业务场所建设到位,办公设施设备配置齐全。
3、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规范,代理服务工作制度、工作职责、操作流程健全完善;集体产权交易组织机构、代理范围、方式、程序、规则、监督机制、评审办法、信息公开等操作流程规定具体实用。
4、监管代理规范。委托代理协议签订规范,会计代理业务运行流畅,业务处理准确及时,审核衔接合理,运行程序合法有效,“三资”监管信息系统数据录入全面准确、更新及时,及时开展相关业务的.指导、检查、督促。
5、日常管理有效。村级预决算管理执行到位;财务收支管理严格,审签准确;经济合同、财产物资、往来结算管理严密;产权交易方案合理,实施程序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工作有效开展;村办实体财务监管措施落实。
6、档案资料齐全。账薄凭证、文书资料、财务报表、经济合同、财务公开等档案资料严格按照“一村一柜”要求收集整理、存放有序、安全完整。
三、方法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上旬)。各乡镇、村按照本《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创建活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落实相关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6月中旬至9月中旬)。各乡镇要按照本《工作方案》要求和各自制定的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县直相关部门及时开展检查指导和督办。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公开栏等多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为创建活动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总结提高阶段(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乡村两级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及时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以书面材料于10月10日前上报县纪委监察局和县财政局(经管局)。
(四)检查验收阶段(10月下旬)。10月下旬,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县财政局(经管局)等单位组织专班,对全县示范点创建项目开展检查考核,准备迎接省市考核验收准备。
四、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有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示范点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县财政局(经管局),下设督导检查组和业务指导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办检查等项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示范点创建工作,必须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建工作专班,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及时检查督办。县乡纪检监察机关和财政(经管)部门要及时沟通协调,采取实地调研、现场交流、会议督办等形式加强对示范点建设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年度集体经济的工作总结 篇9
根据县、镇党委政府的指导,xx村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目标,结合本村实际,依托优势资源,努力发展壮大我村集体经济,通过多措并举,取得了一定得成效。现将我村20xx年上半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基本情况)+自20xx年以来,村支两委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共发展经济果林xxx亩,种养殖大户xx余户。20xx年,我村人均纯达7128元。
二、具体做法
xx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大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为目标,不断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为加快xxx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1、(村办合作社)使我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并每年以xx万元的速度递增。
2、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葡萄、辣椒、黑木耳(特色)种植,(成效)
3、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积极争取养殖项目,涌现xx户养殖大户,其中,xxxx。
4、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近年来,村成立了村级财务理财小组,制定了项财务方面的制度,为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村里的财务账目每季度公开一次,村里花一分钱,都要召开村“两委”会议通过,理财小组对账目进行核对、监督,确保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5、认真组织开展了村民“说事”、“四议两公开”制度,对重大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时召开村“两委”会、村民大会等,做到村内事务透明化、公开化。
三、取得的成效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报告 篇10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保障此次专项整改的效果,我镇明确了“三资”监管办公室统筹协调职责,强调了农经部门对村集体“三资”的监管职能。明确各村的三资监管负责人,由专人负责专项整改工作,进一步落实人员职责,加快镇村两级联动,在组织上保障了此次专项整治任务有效有序推进。
二、加强培训、提高业务
在江阴市召开三资监管专项整治业务会议之后,我镇紧跟上级部门步伐,于11月13日召集各村会计开展了三资监管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会上,农经部门向各村传达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和具体的整改要求,并和各村会计分享学习了市里的培训ppt及下发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政策汇编。提高了各村三资监管人员的思想认识及业务能力,在人员上保障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成效。
三、问题导向、突出实效
本次三资监管专项整治以巡查整改问题为导向,要求各村对巡查出来的问题仔细清理,尤其对涉及到农村集体三资的问题逐个分析整理。根据问题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目前整改报告和整改清单已初步形成,后期我们会根据各村整改方案,重点督促落实整改。
除了巡查整改,我们对两项清理进行了回头看工作,对20xx年的两项清理情况进行了排查,将整改情况填表上报。对20xx年的资金出借、资产资源出租情况进行清理。
四、下一步工作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 篇11
为进一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和区政府印发的《x区全面深化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结合实际,我街道于xxxx年x月开始,在街道xx个涉农社区、xxx个居民小组全面开展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
为顺利推进我辖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街道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王孟为组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和街道办事处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科长、社区组代理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以及涉农社区书记、主任为成员的文家街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指导小组。同时,各社区、居民小组也分别成立了工作小组。
二、精心组织实施。
(一)、按阶段、分层次搞好宣传动员。
街道按工作阶段、分层次对社区负责人、报账员进行了培训。分别对市、区有关文件进行了讲解,对街道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
为将有关政策原原本本的交给干部和农民群众,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社区对居民小组长、议事会、监事会和居民代表以及参与工作的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了宣传动员。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因清产核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我们在全面分析街道的实际情况、并充分听取各社区、各居民小组及部分村民代表意见后,按照全区进度要求,指导各社区及各居民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三)、全面进行清产核资。
1、账内资产清理。
按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我街道首先安排对辖区所有村、组的帐内资产进行了清理。
首先,街道核算中心配合各社区对集体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进行清查,并形成了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在建工程、应收款项、固定资产、短期借款及应付款项和长期借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明细表等xx张村组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细表。
其次,各社区按照村、组两级召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分别对各类资产进行逐项核对,对无异议的资产现场签字确认,对账实不符或不确定的资产,由清理小组集体讨论提出建议,提交社区或组议事会通过后进行处理。
第三,对经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签字确认无异议后的资产进行了公示。
2、账外资源性资产清理。
根据辖区实际,我街道同时对清理账外资源性资产进行了工作安排。在xxxx年清理结果的基础上,各社区对未整组拆迁的组,分别召集清理小组成员,对近年来各组耕地、园地、林地、农田水利设施用地等农用地及宅基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和水利设施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并形成资源性资产清查登记结果确认表。
三、取得成效
(一)、通过清产核资小组对村组集体资产的清理核实,使广大群众对集体资产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化解了不必要的矛盾。使村组集体资产使用、保管、增值更加明朗。
【农村集体聚餐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11-20
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总结08-10
农村集体建设06-10
农村集体财务08-21
农村集体财产09-30
农村集体资产11-04
喜德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05-27
如何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08-18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08-28
农村集体土地登记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