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导尿管(精选5篇)
球囊导尿管 篇1
由于额窦引流通道狭窄且多变, 气房较多, 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额手术被认为是内镜手术中的难点。本科2010—2013年间共行鼻内镜下小儿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慢性额窦炎34例, 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至2 01 3年9月, 本科共收治34例 (63侧) 经CT确诊为慢性额窦炎, 门诊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黏膜促排剂治疗3个月以上, 但效果欠佳的患者。其中男23例, 女11例;年龄21~68岁, 平均34岁;临床主要表现为额部及头部疼痛、鼻塞、流脓涕, 伴或不伴嗅觉减退。
1.2 术前鼻窦CT检查
用德国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 骨窗宽度1500Hu, 窗位150Hu, 分别进行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 层厚2mm, 层间距5mm, 明确钩突根部附着部位, 鼻丘气房、额筛气房的发育情况, 及与周边重要器官的毗邻关系, 判断额窦开口部位及引流途径。
1.3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全身麻醉, 麻醉后用1%利多卡因或生理盐水20ml加6滴肾上腺素收缩鼻腔, 术中麻醉控制性低血压, 减少术中出血。对于单纯的额窦病变, 手术范围仅限于额隐窝及前筛。对于额窦炎伴息肉及其他的鼻窦病变, 采用Messklinger术式, 切除钩突, 保留钩突根部作为额隐窝的解剖标志, 切除前筛, 开放其他病变鼻窦, 止血。70°鼻内镜电视显影下鼻探针探查额窦开口, 对于钩突根部附着于眶纸板者, 通常能直接探寻到额窦开口。对于钩突附着于颅底或中鼻甲根部者, 常需切除钩突根部及开放鼻丘气房, 内镜下探寻到并部分打开额窦开口后, 吸引器吸尽额窦内分泌物, 取直径1ml直头型双腔无菌小儿导尿管从开口处置入额窦内, 助手将气囊充盈, 保持3分钟后抽空气囊, 连续3次。术毕鼻腔填入浸泡有糖皮质激素的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周, 鼻喷糖皮质激素及黏膜促排剂。
1.4 术后随访
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复查1次, 后5个月每2~3周复查1次, 复诊时鼻内镜下清理鼻腔分泌物及痂皮, 观察窦口黏膜, 直至完全上皮化。
2 结果
术中出血少, 术后均未出现眼眶瘀青、肿胀, 以及视力下降、嗅觉减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 患者主诉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均明显改善, 鼻内镜下检查见额窦口开放良好, 引流通畅, 术腔完全上皮化33例 (62侧) , 有1例出现瘢痕狭窄, 门诊内窥镜下再次予导尿管球囊扩张, 随访后见额窦口开放良好。
3 讨论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 手术是治疗额窦病变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额窦引流通道狭窄, 周围毗邻眼、脑等重要器官, 即使技术日渐成熟, 额窦手术仍被认为是鼻内镜手术中最难, 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球囊扩张治疗慢性额窦炎的基本原理是, 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可以承受一定压力的未充盈气囊置于待开放的额窦口, 给予一定的压力使之膨胀, 并持续一定时间, 从而对窦口结构施压并扩张, 无弹性的骨性结构发生骨折并扩展, 有弹性回缩力的黏膜组织受压并塑形, 扩大了相应的鼻窦口, 从而形成鼻窦持续的通气和引流通畅[1]。
由于额隐窝局部结构复杂, 上邻颅底, 外邻筛骨纸样板, 后界毗邻筛前动脉, 给该部位的手术带来困难, 术中危险性大, 容易造成严重并发症, 并且不恰当的手术可能带来继发的额窦病变[2]。既往的传统手术中, 因额隐窝解剖结构复杂, 为避免损伤颅底、眶纸板等结构, 通常会出现额窦口开放不彻底或额窦口黏膜损伤过多, 术后出现瘢痕狭窄、引流不通畅等情况。而小儿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较传统的手术具有黏膜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等优点。
体会: (1) 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局部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全身使用抗生素、黏膜促排剂等, 可减轻局部炎症, 改善术中视野, 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2) 术前仔细阅片。鼻内镜额窦开放术的难点主要是额隐窝解剖结构复杂, 额窦引流通道多变, 正确找到额窦口开放至足够大, 并保持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有研究认为, 额窦口开放术后要大于6mm, 方能有效避免术后再次闭锁或狭窄[3]。Landsberg等[4]报道, 行鼻额骨区域解剖, 测量额窦口前后径约7.2mm, 横径约8.9mm, 平均面积约5 0.5mm2。术前予冠状位及矢状位CT检查, 必要时加做水平位CT。在CT片上明确钩突附着处、鼻丘气房及额筛气房等发育情况, 找寻引起额窦炎的病因, 明确额窦引流通道及额窦开口。在CT片上测量额窦开口的大小, 估算出术中球囊充盈大小, 通常气囊充盈直径不小于6mm。但也不能过度充盈, 否则易损伤眶纸板致术后眶周瘀青肿胀, 所以气囊充盈时术者需观察患者术侧眼球是否有挤压膨出等情况。 (3) 术中操作要轻柔, 尽量使用咬切钳准确地去除导致阻塞的病灶及气房, 避免从额隐窝撕扯黏膜。保证额窦口黏膜完整及引流通畅, 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5]。否则局部瘢痕形成或瘢痕挛缩后, 易导致窦口再次狭窄。 (4) 术后扩张窦口通畅程度直接决定了鼻内镜鼻窦球囊扩张术的成败。所以术后需定期随访, 清理鼻腔血痂、囊泡等, 促进引流, 内镜下观察窦口通畅程度。一般在术后1个月内窦口会因黏膜肿胀看起来较小, 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缩短黏膜肿胀时间, 减少囊泡形成, 随着水肿消退, 窦口会逐渐扩大, 通常3个月后窦口直径趋于稳定。
小儿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额窦炎较传统手术具有操伤简单、安全, 出血少, 避免损伤较多的窦口黏膜, 且较鼻窦球囊扩张器械 (球囊导管、发光导丝、鼻窦引导管和冲洗管) 治疗慢性额窦炎更经济。
参考文献
[1]赖银妍, 许庚, 史剑波.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9, 44 (1) :73.
[2]Wormald PJ.The axillary flap approach to the frontal recess[J].Laryngoscope, 2002, 112 (3) :494.
[3]Metson R.Symposium:masters in otolaryngology-update in rhinology[J].Laryngoscope, 2003, 113 (9) :1466.
[4]Landsberg R, Friedman M.A computer-assisted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nasofrontal region[J].Laryngoscope, 2001, 111 (12) :2125.
[5]周兵, 韩德民, 刘华超, 等.鼻内镜下额隐窝解剖特征与额窦开放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3, 38 (5) :367.
球囊导尿管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2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 其中3例为发病1周之内的急性期患者, 2例为发病超过4周的恢复期患者。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 符合脑梗死诊断, 并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延髓梗死。
1.2.2 中医证型诊断
证型量化诊断采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计划) “缺血性中风病证结合的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制定的《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5例患者均辨识为痰热证。
1.2.3 临床吞咽功能的评价
包括唇、舌、软腭的肌力与运动, 咽反射、吞咽反射、咳嗽反射, 摄食吞咽过程评价等。环咽肌失迟缓以重度咽期吞咽障碍为表现, 患者感到喉部有食物或液体黏着, 常有食物反流入口或鼻, 并可有吸入症状, 表现为吞咽后咳嗽, 甚至不能吞咽唾液。
1.2.4 吞咽X线荧光透视 (动态造影) 检查
环咽肌失弛缓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咽造影表现为吞咽时环咽段不开放或狭窄, 咽食管运动不协调。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5例患者均接受内科基础治疗, 抗血小板, 控制血压、血糖, 降脂, 控制感染,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1.3.2 口颜面运动训练
按常规小组工作模式[3], 对患者进行口颜面功能训练, 包括唇、舌、下颌、软腭运动训练;呼吸、咳嗽训练;感觉刺激训练, 如冷、热、挤压、拍打刺激等。
1.3.3 中药汤剂鼻饲或口服
根据中医辨证, 中药以化痰开窍立法。方药组成:法半夏12 g, 胆南星6 g, 天竺黄12 g, 石菖蒲12 g, 橘红10 g, 竹茹8 g, 炙枇杷叶8 g, 旋复花10 g, 枳实10 g, 茯苓15 g, 赤芍10 g。水煎服, 日1剂。
1.3.4 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4]
由医生及护士各1名配合操作。在导尿管插入前, 先将水注入其内使球囊充盈, 检查球囊是否完好无损, 待确认无问题后则将水抽出。由护士遵循插鼻饲管操作常规, 将14号乳胶导尿管经鼻孔插入食道中, 确定进入食道并完全通过环咽肌后 (长度28 cm~30 cm) , 将导尿管交给医生原位保持;护士将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与导尿管相连接, 向导尿管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约6 mL~8 mL, 使球囊扩张, 期间须注意保持顶住针栓防止生理盐水逆流回针管。医生此时将导尿管缓慢向外拉出, 直到有卡住感觉或拉不动时, 提示失迟缓的环咽肌下缘所处位置即在此处, 用记号笔在鼻孔远端约2 cm位置处作出标记, 以作为下次扩张时的参考点;嘱护士抽出约2 mL~3 mL生理盐水, 医生根据患者环咽肌紧张程度进行导管位置调整, 即感觉球囊拉出时能通过环咽肌、但又有一定阻力时为适度, 此时球囊恰好位于环咽肌处, 保持2 min或医生反复轻柔向外提拉及交替放松导尿管, 一旦有滑过感觉或拉出时阻力锐减, 即表明球囊已滑过环咽肌, 此时嘱护士迅速抽出球囊中的生理盐水, 避免窒息, 保证安全。医生再将导尿管从咽腔插入食道中, 重复上述操作4~5遍, 自下而上的缓慢移动球囊, 通过狭窄的环咽肌, 充分扩张环咽肌, 降低肌张力。治疗频度:每日1次, 每周5 d, 每次操作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球囊内生理盐水容积每天增加0.5 mL~1 mL, 最大不超过8 mL。术后给予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雾化吸入, 以防止黏膜水肿并减少黏液分泌。
1.3.5 治疗终点
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
1.4 评定方法
1.4.1 环咽肌失迟缓改善情况评价
比较治疗前后通过环咽肌球囊内注水量。
1.4.2 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评定
比较治疗前后饮水试验及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结果, 了解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改善情况。饮水实验, 采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分级标准[5], 其评定结果划分为Ⅰ级~Ⅴ级。吞咽障碍分级, 采用藤岛一郎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标准[5], 将吞咽障碍分为Ⅰ级 (重度障碍) 、Ⅱ级 (中度障碍) 、Ⅲ级 (轻度障碍) 及Ⅳ级 (正常)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治疗前后通过环咽肌球囊内注水量采用配对t检验, 治疗前后吞咽障碍及吞咽功能评定结果采用非参数Wilcoxon配对检验。
2 结 果
2.1 球囊扩张治疗前后通过环咽肌球囊内注水量比较
治疗后通过环咽肌的球囊内注水量较治疗前增加 (P<0.01) , 提示扩张治疗后环咽肌失迟缓明显改善。详见表1。
2.2 球囊扩张治疗前后饮水试验及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比较
经非参数Wilcoxon配对检验, 治疗后饮水试验及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结果较治疗前改善, Z值分别为2.785、2.739, P值分别为0.005、0.006。提示球囊扩张治疗后, 患者吞咽障碍及摄食-吞咽功能有效改善。详见表2。
3 讨 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 与喑痱、喉痹、噎膈相类似。中风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有于风、火、痰、瘀、虚, 瘀血和痰浊在中风病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贯穿于中风病的始终[6]。自朱丹溪明确提出, 湿热生痰理论以来, 痰浊为患在中风病中的作用越来越为广大医家认识和重视, 其后中风诸方, 多有化痰之品。近来, 豁痰开窍, 成为中风病的治疗大法之一[6]。
咽喉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与肺、胃、脾有着密切关系。《重楼玉钥》记载:“喉者……为肺之系”、“咽者……为胃之系”、“咽主地气, 属脾土”。经络循行亦提示它们关系密切, “手太阴肺经, 入肺脏, 上循咽中”、“足阳明胃经, 其支者, 从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咙入缺盆”、“足太阴脾经, 从脾脏上络于胃, 横过膈, 上行挟于食道两旁, 循经咽喉连于舌根”。肺、脾生理功能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 遊溢精气, 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肺脾功能异常, 痰湿内生, 闭阻窍道, 咽喉部功能失于协调, 而出现吞咽及言语困难。延髓麻痹的吞咽障碍主要发生在咽期, 与以上论述契合。
依据以上理论认识, 以化痰开窍法治疗中风引起的吞咽障碍, 自拟方以涤痰汤为基本方。涤痰汤出自明·方贤《奇效良方》,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 舌强不能言。《医方集解》中论其:“此手太阴、足太阴药也。心脾不足, 风邪乘之, 而痰与火塞其经络, 故舌本强而难言也。人参、茯苓、甘草补心益脾而泻火;陈皮、胆南星、半夏利气燥湿而祛痰;菖蒲开窍通心, 枳实破痰利膈, 竹茹清燥开郁, 使痰消火降, 则经通而舌柔矣”。其病机契合对中风吞咽障碍的理论认识。加炙枇杷叶清肺和胃, 降气化痰;旋复花消痰下气, 软坚行水。两药可缓解咳嗽、呃逆症状。赤芍泻肝火、泻脾火, 清经中蕴热。本症表现呛咳, 多伴呃逆,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 皆属于火”, 故用赤芍以清热降逆。
环咽肌是一组保持张力性收缩的括约肌, 分隔咽和食管。休息状态, 环咽肌可产生20 mmHg~60 mmHg的静止压, 防止食物反流到咽部, 吸气时阻止空气吸入胃部。环咽肌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这两种功能相反的自主神经从中枢到环咽肌末梢的传导途径上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均有可能导致吞咽困难[7]。造成的吞咽障碍以环咽肌不能松弛, 或者不以协调方式顺序松弛为病理特征。延髓梗死导致环咽肌失迟缓及吞咽障碍可能与梗死病灶损害迷走神经有关。有国外文献报道[8,9], 球囊扩张术能有效治疗环咽肌失迟缓引起的吞咽困难。我们采用注水方式, 进行分级多次球囊导尿管扩张治疗, 结果显示, 扩张球囊的平均注水量由开始时的 (2.2±0.3) mL增加至 (8.0±0.7) mL, 环咽肌开放功能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饮水试验分级及摄食-吞咽功能分级改善, 5例患者均能完全经口自主进食。
综上所述, 采用中药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延髓麻痹导致的吞咽困难,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是一种可行、安全、疗效确切的综合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中, 要扩大病例数量, 进行有针对性的试验设计及随访调查。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延髓梗死所致环咽肌失迟缓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5例延髓梗死吞咽障碍患者, 经吞咽X线荧光透视 (动态造影) 检查证实为环咽肌失迟缓症。给予化痰开窍中药鼻饲或口服, 并采用14号导尿管, 采用注水方式, 进行分级多次球囊扩张治疗, 辅以口颜面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6周 (每周治疗5次)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终点评价环咽肌失迟缓改善情况和吞咽功能。结果 延髓梗死后环咽肌失迟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接受中药及球囊扩张治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球囊扩张治疗后, 扩张球囊的平均注水量由 (2.2±0.3) mL增加至 (8.0±0.7) mL, 提示环咽肌失迟缓改善 (P<0.01) ;患者吞咽障碍及摄食-吞咽功能改善 (P<0.01) 。结论 延髓梗死所导致环咽肌失迟缓症患者给予中药及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 能有效缓解环咽肌失迟缓, 改善吞咽功能。
关键词:延髓梗死,环咽肌失迟缓症,吞咽障碍,球囊扩张术,化痰开窍中药
参考文献
[1]窦祖林, 万桂芳, 王小红, 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症2例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28 (3) :166-170.
[2]中华神经科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380.
[3]Barbieru F, Condello S, Dapalo A, et al.Role of videofluoroscophyswallow study in management of dysphagia in neurologically com-promised patients[J].Radiol Med, 2006, 111 (6) :818-827.
[4]李胜利.语音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6.
[5]大西幸子, 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43-44;58-59.
[6]杨利, 黄燕, 蔡业峰, 等.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04, 31 (6) :459-460.
[7]Goldenberg RA.Hydroxylapatite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es:A four-year experience[J].Otolaryngology Head&NeckSurgery, 1992, 106 (3) :261-269.
[8]Katoh J, Hayakawa M, Ishihara K, et al.Swallowing rehabilitationusing ballon catheter treatment evaluated by videofluoroscophy inan elderly patient with Wallenberg’s syndrome[J].Noppon RonenIgakkai Zasshi, 2000, 37 (6) :490-494.
球囊导尿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治疗的84例I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选的84例患者均经宫腔镜检查, 且在检查后确诊为重度IUA, 重度IUA的判定依据为AFS标准, AFS评分为9~12分, 粘连范围在宫腔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超过50%。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试验组患者的年龄为23~41岁, 平均 (32.7±2.5) 岁;症状表现月经过少9例, 继发闭经24例, 原发闭经7例;继发不孕7例, 原发不孕10例, 腹痛21例。宫腔术后发生IUA35例, 其中取环术7例, 刮宫术4例, 钳刮术10例, 清宫术9例, 人工流产术5例;其中35例患者接受宫腔术的次数为2~8次, 平均 (5.1±0.4) 次;组内所有患者的孕次为1~5次, 平均 (2.2±0.4) 次。对照组的年龄为24~43岁, 平均 (32.9±2.2) 岁;症状表现月经过少11例, 继发闭经22例, 原发闭经8例;继发不孕5例, 原发不孕11例, 腹痛23例。宫腔术后发生IUA37例, 其中取环术9例, 刮宫术6例, 钳刮术8例, 清宫术10例, 人工流产术4例;其中37例患者接受宫腔术的次数为1~8次, 平均 (5.3±0.1) 次;组内所有患者的孕次为2~5次, 平均 (2.1±0.3) 次。两组IUA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84例患者确诊为重度IUA后立即实施宫腔镜术, 术前检查凝血功能、白带常规、妇科常规, 同时行生化检查、腹腔彩超检查, 确认无宫腔术禁忌证。在月经干净之后的2~7 d实施宫腔镜术, 对于闭经患者可根据情况随时实施手术;术前3 d需要擦洗阴道, 手术前晚给予清洁灌肠, 并告知患者禁水、禁食6~8 h。术前0.5 h肌内注射间苯三酚, 以缓解宫颈水肿及痉挛症状, 同时软化宫颈, 以便于顺利置入宫腔镜。在分离宫腔时采用了Olympus 27F灌流式电切镜, 在B超监护与硬膜外阻滞下完成手术操作。在分离粘连部位的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损伤正常的子宫内膜, 确保内膜平整, 分离后应尽量使输卵管的开口与子宫底充分暴露, 以便可以使宫腔形态恢复正常;如患者有生育要求, 则采用通液术对输卵管进行处理。对照组患者在完成宫腔镜手术后, 将3 ml玻璃酸钠溶液注入到宫腔中, 随后置入宫内节育器 (IUD) , 术后5 d常规应用抗菌药物, 以预防感染。同时行人工周期治疗, 即服用甲羟孕酮及补佳乐, 口服剂量分别为10 mg/d、3 mg/d;术后第1~21天服用补佳乐, 术后第22~30天服用甲羟孕酮。试验组患者在分离粘连后将球囊导尿管置入到宫腔中, 置入后注入3 ml玻璃酸钠及4 ml生理盐水, 术后每隔1~2 d将1~2 ml水注入患者的宫腔中, 注水量与注水次数视患者的耐受性而定, 尿管留置的时间为7 d。拔除尿管后利用宫腔镜复查粘连部位, 如在复查中发现宫腔再次粘连, 则将3 ml玻璃酸钠注入宫腔中, 同时放置IUD。术后服用甲羟孕酮及补佳乐, 口服剂量、服用方法均与对照组相同, 同时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在两组IUA患者月经干净之后的3~7 d利用腹腔镜对宫腔形态进行评估, 对于再次发生IUA的患者, 则进行重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IUA患者术后的出血量情况,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 了解其月经量、宫颈形态、宫颈内膜的变化情况, 以比较两组IU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判定对照组IUA患者、试验组IUA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时均采用以下标准:如治疗后月经量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或月经由无到有、月经量由少到多, 下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经宫腔镜检查后可见宫腔形态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子宫内膜表面较为光滑, 输卵管及双侧宫角均清晰可见, 判定为显效。如治疗后IUA患者的月经量明显增加, 但少于正常月经量, 月经周期基本恢复正常, 腹痛等其他临床体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宫腔镜检查后可见宫腔形态接近正常, 但可见部分粘连, 且仅可见输卵管, 双侧宫角处于模糊状态, 评估为有效。如治疗后月经量未明显增加, 月经周期紊乱, 下腹痛等症状无有效缓解;经宫腔镜检查后发现宫腔形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粘连症状无缓解, 评估为无效[2,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出血量为104~367 ml, 平均 (207.6±4.2) ml, 试验组为87~296 ml, 平均 (168.9±4.5) ml, 试验组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临床疗效方面,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 试验组为92.86%,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治疗IUA的传统方法包括经腹切开子宫粘连、采用探针或扩宫器分离粘连等, 在治疗IUA时如采用传统方法, 不但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还可能对子宫造成较大的创伤[4]。对此, 可以在治疗时应用宫腔镜, 利用宫腔镜分离处于粘连状态的宫腔, 无需在腹部做手术切口, 直接将阴道作为手术的自然通道, 因此具有直观化操作、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另一方面, 在宫腔镜的引导下实施分离手术能够保证子宫肌壁处于完整状态, 这就有助于加快术后子宫形态的复原。目前宫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IUA的首选术式, 但在实施宫腔镜手术之后, 复发IUA的概率较高, 这就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5]。对此, 为了改善宫腔镜术对于IUA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中需要应用有效的术后辅助措施预防形成新的粘连, 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子宫内膜的修复、覆盖速度。在术后置入IUD是预防术后发生IUA的常用方法, 目前有研究指出IUD分离宫腔的面积有限, 在置入宫腔后难以完全分隔IUA患者的子宫前壁、后壁, 因此在术后可能造成子宫前壁与后壁之间再次发生IUA现象。另一方面, 在置入IUD与取出IUD的过程中可对宫腔造成一定的创伤, 这也会明显增加IUA的复发率。对此, 在临床中应重视寻找更为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复发IUA[6]。本研究在应用宫腔镜术治疗84例IUA患者后, 为对照组置入了IUD, 同时为试验组患者置入了球囊导尿管, 经过随访后发现试验组IUA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92.76%, 对照组仅为73.81%, 因此可以认为在宫腔镜手术后应用球囊导尿管可以有效预防IUA复发。
在实施宫腔镜手术之后将球囊导尿管置入宫腔中, 能够使子宫前壁、后壁处于分离状态, 且导尿管可以在宫腔中发挥支架作用, 因此能有效加快子宫内膜创面的修复、增殖速度;球囊还能够确保子宫的各侧壁处于均匀受压状态, 因此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的出血量[7]。本研究中试验组IUA患者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 可以预防宫腔大面积结痂及确保子宫内膜处于完整状态, 因此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再次发生IUA。另一方面, 在实施宫腔镜手术后置入导尿管, 能够及时将宫腔中的炎性物质、积血等引流出体外, 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在治疗两组IUA患者的过程中还应用了雌激素, 在雌激素的作用下, IUA患者的内膜修复速度可明显加快, 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IUA复发。此外, 有研究指出置入宫腔中的球囊容易引发上行感染问题, 因此在术后要适当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一般以7~14 d为宜[8]。综上, 采用宫腔镜术对IUA患者进行治疗后, 在患者的宫腔内置入球囊导尿管可以有效改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曼萍, 何援利, 乔琳, 等.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2/3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 2014, 35 (12) :1844-1847.
[2]李超, 尉敏龄, 林小娜, 等.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复查期限对宫腔形态恢复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 (45) :3617-3619.
[3]池余刚, 雷丽, 刘禄斌, 等.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于重度宫腔粘连电切术后子宫内膜的影响[J].重庆医学, 2015, 44 (28) :3944-3946.
[4]黎成林, 胡金甫.宫腔镜定期检查及大剂量戊酸雌二醇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 (18) :41-43.
[5]王利明, 沈芳华, 张蕾.B超监护下宫腔镜子宫粘连机械性分离术诊治宫腔粘连98例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4, 24 (1) :101-104.
[6]孙冬岩, 郎雁, 王燕, 等.透明质酸钠宫腔注入及优思明口服对稽留流产患者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J].山东医药, 2014, 54 (31) :55-57.
[7]吴琼蔚, 谢晖亮.辅助生殖患者宫腔粘连术后应用人工周期促内膜修复的疗效及对生育结局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 2014, 23 (2) :136-139.
球囊导尿管 篇4
关键词:痔疮,导尿管,肛门排气,引流
临床上痔疮病人术后多用油纱条填塞伤口, 以达到压迫止血及引流的作用, 但同时病人腹胀、便意感、排便困难等不适感明显, 严重的情况是个别病人伤口出血不能及时被发现并给予处理, 给病人带来危险, 给术后护理观察带来不便。而以一次性废弃输液管制成的简易肛管应经第2次消毒[1], 且肛管头端剪成开放型的两面弧形, 会对伤口造成摩擦及刺激;传统一次性简易肛管的管径太粗、质地较硬, 适于术前灌肠使用, 不利于术后肛门留置, 病人异物感明显, 留置时间短, 达不到预期效果。2007年3月—2007年12月我科采用一次性无球囊导尿管用于痔疮病人术后肛门持续排气及引流,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3月—2007年12月在我科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病人200例, 男105例, 女95例;平均年龄53.68岁;经详细询问病史、术前实验室检查及护理查体均排除重大心身疾病, 适宜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术者于术毕用油纱条覆盖伤口的同时放置扬州华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6号一次性无球囊导尿管, 圆弧带侧孔的一端约10 cm插入病人肛管内 (放置前先将此导尿管弃去尾端, 留下弧形头端约18 cm~20 cm的管子, 并在头端有侧孔的旁边约4 cm内加剪2个或3个侧孔) 。余管顺臀沟安置, 肛门口以无菌棉球衬垫, 再以无菌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正常情况下于术后第1天上午换药时取下, 如伤口有明显渗血或出血情况时, 可适当延长取管时间以便护理观察。
1.2.2 评价方法
病人由推车送至病房后, 由值班护士严密观察其肛门持续排气及引流的效果, 并做好记录。显效:病人术后无腹胀、无排尿困难、无便意感, 且利于早期发现切口出血;有效:病人稍感轻微腹胀、排尿困难及便意感, 但能忍受, 不影响情绪及睡眠, 且有利于早期发现切口出血;无效:病人术后腹胀、排尿困难、便意感明显, 护士不能及时发现病人切口出血情况。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
2 结果
本组200例痔疮术后病人肛门留置一次性无球囊导尿管后显效160例, 有效28例, 无效12例, 总有效率为94%。
3 小结
采用16号一次性无球囊导尿管用于痔疮病人术后伤口留置, 能达到持续排气及引流的效果。本方法取材、使用方便, 造价低廉, 管径合适, 质地适宜, 既能及时减轻术后病人腹胀、便意感、排尿困难等症状, 又能保持肛门持续排气, 及时发现病人伤口出血等情况, 以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 避免了以一次性废弃输液管制成的简易肛管及传统肛管存在的弊端, 不影响病人日常活动, 安全有效, 病人感觉舒适、易于接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球囊导尿管 篇5
1 临床资料
21例中男9例, 女12例;年龄21~62岁;发现狭窄症状为临床治疗后的1~13个月。狭窄部位:右侧13例 (61.9%) , 左侧8例 (38.1%) ;位于输尿管中上段10例 (47.6%) , 中下段11例 (52.4%) 。狭窄长度:≤0.5cm6例 (28.6%) , >0.5~1cm 9例 (42.9%) , >1~2cm6例 (2 8.6%) 。狭窄原因:输尿管镜碎石术损伤6例 (28.6%) ,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例 (23.8%) , 肾盂切开取石术、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狭窄各3例 (各14.3%) , 盆腔肿瘤术后行放疗后出现狭窄2例 (9.5%) , 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术后、剖宫产时大出血行子宫全切术后各1例 (各4.8%) 。
肾积水:2~4cm 14例 (66.7%) , >4~6cm 6例 (28.6%) , >6cm 1例 (4.8%) 。所有病例均无以下情况: (1) 肾功能严重减退, 或肾皮质厚度<0.5cm, 肾核素显像提示肾功能明显减退; (2) 合并严重感染, 且经抗感染治疗无效; (3) 狭窄段长度≥2.0cm。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
21例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 行B超、静脉尿路造影 (IVU) 或CT尿路造影 (CTU) 。其中6例因IVU及CTU检查狭窄段显示不清, 故行输尿管逆行插管造影。7例存在尿路感染者, 术前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10例狭窄位于输尿管中上段患者, 予经皮肾镜下球囊扩张。常规给予经皮肾穿刺建立手术通道, 伸入肾镜探查至输尿管狭窄处, 置入超滑导丝, 沿导丝置入巴德肾球囊扩张导管, 在肾镜直视下球囊通过狭窄部位。向球囊内注水同时监视压力表, 将球囊内部压力控制在25cm H2O (1cm H2O=0.09 8k Pa) , 保持球囊扩张状态5 min, 放松球囊2min。根据扩张情况, 可再次重复球囊扩张3min, 退出球囊。在导丝引导下, 肾镜能顺利通过狭窄段, 并于输尿管狭窄处可见均匀裂痕, 长度超过输尿管狭窄段, 深达脂肪层。肾镜向下进入正常输尿管内, 在导丝引导下顺行插入7F+4.7F两根D-J管。
11例狭窄位于输尿管中下段者, 行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输尿管镜检查至输尿管狭窄处, 置入超滑导丝, 估算出球囊管进入深度, 退出输尿管镜, 置入巴德输尿管球囊扩张导管。在C臂机下确认球囊头端标志已通过狭窄段, 如前述方法行球囊扩张后退出球囊。再次伸入输尿管镜能顺利通过狭窄段, 并于输尿管狭窄处可见均匀裂痕, 长度超过输尿管狭窄段, 深达脂肪层, 在导丝引导下插入7F+4.7F两根D-J管。
术后2~3个月给予更换D-J管, 同时内镜下观察狭窄段输尿管的愈合情况。总留置时间3~6个月。拔管后每3~6个月随访复查B超、IVU或CTU, 了解输尿管狭窄及肾积水情况。
2.2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影像学检查示肾积水明显减轻, 尿路连续性恢复, 腰部胀痛等症状缓解;好转:影像学检查示肾积水轻度减轻, 尿路连续性稍恢复, 腰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无效:影像学检查示肾积水无变化或加重, 尿路连续性无恢复, 腰部胀痛等症状无缓解, 或虽缓解很快又重新出现。
3 结果
21例手术均顺利, 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手术时间35~110min, 平均60min;术中无需输血;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3~24个月 (平均12个月) , 治愈15例 (71.4%) , 好转、无效各3例 (各14.3%) 。好转中1例首次术后随访发现狭窄复发, 肾积水加重, 故又再次行输尿管镜下球囊扩张并留置双D-J管, 9个月后随访复查CTU示肾积水较前减轻。
4 讨论
医源性输尿管狭窄常继发于腹腔、盆腔外科手术中对输尿管的误伤。另有体外震波碎石术、放射治疗等致输尿管狭窄的报道, 而且近年来随着腔镜手术的发展,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致狭窄有增加趋势[1]。泌尿系开放手术后由于创伤及尿液刺激, 在切口处可造成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 从而形成炎性狭窄, 导致尿路梗阻以及肾积水的发生, 也给接下来治疗方案的确立增加了难度。
应用腔内技术解除医源性输尿管狭窄, 已经被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可。因其避免了开放手术治疗的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等弊端, 即使首次手术失败, 还可以反复进行并且不增加再次开放手术的难度。目前较常用的有输尿管镜硬性扩张、激光内切开等手段。应用输尿管镜硬性扩张时要求充分、彻底扩张开白色狭窄环的全层, 需要输尿管镜的完全通过, 对术者技术要求高;当遇到明显困难的狭窄时若蛮力扩张, 较易出现输尿管假道、穿孔、脱套等严重并发症。应用腔内激光内切开时虽切割精确, 止血效果确切, 但存在热损伤, 往往会于输尿管狭窄处产生新的瘢痕。因此, 更多学者倾向于选择球囊扩张术[2,3]。
应用球囊扩张输尿管狭窄, 因其为非热损伤, 扩张力度均匀, 采用合理的压力使狭窄处瘢痕彻底扩张, 并能尽量保持输尿管血供, 术中行注水球囊扩张输尿管狭窄处, 压力达到25cm H2O, 扩张直径可达0.8cm。通过内镜可观察到狭窄部分输尿管裂开至脂肪层, 放置双D-J管3~6个月, 拔管后瘢痕扩张后再生组织结构已处于稳定状态。
目前认为, 狭窄段长度是影响狭窄腔内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4]。Koukouras等[5]回顾性分析16例医源性输尿管狭窄微创治疗后提示:狭窄段在2cm内, 肾功能保留在25%以上;狭窄发生时间在术后6个月以内的患者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例狭窄段均在2cm以下。Y ates等[6]研究证实, 医源性输尿管狭窄所致的梗阻合并有明显感染者, 时间越长肾功能损伤越严重, 影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故建议手术应在初步控制感染后尽早进行。
本组病例术中均同时置入两根7F+4.7F不同型号D-J管, 使输尿管管腔最小内径保持在4mm以上, 同时由于两根双J管管径粗细不同, 加大了两管壁间、D-J管与输尿管间的间隙, 以充分引流尿液。而且两根D-J管还可以起到更好的支撑及扩张作用, 防止输尿管再次狭窄[7]。考虑到术后需要长期留置双J管, 笔者根据患者术前实际情况选择双J管的长短,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术后的不适症状。笔者认为, 在选择合适病例、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基础上, 采用球囊扩张联合置入双D-J管内引流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Palaniappa NC, Telem DA, Ranasinghe NE, et a1.Incidence of iatrogenic ureteral injury after laparoscopic colectomy[J].Arch Surg, 2012, l47 (3) :267.
[2]Boylu U, Oommen M, Raynor M, et a1.Ureteroenteric anastomotic stricture:novel use of a cutting balloon dilator[J].J Endourol, 2010, 24 (7) :1175.
[3]Sofer M, Binyamini J, Ekstein PM, et a1.Holmium laser ureteroscopic treatment of various pathologic features in pediatrics[J].Urology, 2007, 69 (3) :566.
[4]Seseke F, Heuser M, Z?ller G, et a1.Treatment of iatrogenic postoperative ureteral strictures with Acucise endoureterotomy[J].Eur Urol, 2002, 42 (4) :370.
[5]Koukouras D, Petsas T, Liatsikos E, et a1.Percutaneous minimally invasive management of iatrogenic ureteral injuries[J].J Endouro1, 2010, 24 (12) :1921.
[6]Yates DR, Mehta SS, Spencer PA, et a1.Combin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endoscopic retroperitoneal bypass of ureteric strictures:a modification of the ‘rendezvous’ procedure[J].BJU Int, 2010, 105 (7) :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