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规章制度

2024-09-07

规划规章制度(精选8篇)

规划规章制度 篇1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 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 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 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 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 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8. 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

规划规章制度 篇2

1.1 分区规划的产生

19世纪末的美国城市快速发展, 人口的密集和城市中心地价的攀升, 促进了城市中心区高层建筑的发展。1870年后, 美国许多城市通过制定建筑条例, 对建筑的防火安全、建筑高度、街区建筑的用途等提出了限制, 如洛杉矶市。1916年纽约市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分区条例《纽约分区条例》, 其意图是控制摩天大楼高度的无序增长, 由于这些摩天大楼往往铺满整个基地, 遮挡了相邻建筑和街道的阳光, 引起租户大批地搬走, 纽约市为此损失了超过100万美元的税收[1]。纽约的五个行政区于是被划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和混合区这三区, 彼此间限制土地用途。条例还通过控制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等方式来使相邻建筑及街道获得足够阳光。该区划条例通过政府对建筑及功能问题的控制, 保证了土地及物业的升值, 从而稳定了政府税收和城市经济发展。

1.2 分区规划的发展

其后, 分区被广泛传播运用, 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了“分区高潮”, 约有二百多个城市进行了区划。1924年, 当赫伯特·胡佛掌管美国商业部时, 出台了一个分区授权法的模式———《州的标准分区授权法》, 导致了分区运动的加速发展[2]。1926年, 欧几里德村分区条例阻止了安布勒公司将商场建设于居住区内, 并在与开发商的诉讼中取得胜利。这标志着最高法院确立了区划的合法性, 区划保护公众安全、健康和福利的地位和作用由此确定。

随着区划的不断发展, 引入了“容积率”的概念来控制地块上最大允许建筑的面积。后又出现了土地混合使用、滨水区及特别意图区等针对特殊地区设定的条例。此外, 区划的的灵活性问题日渐被重视, 由此产生了大批各式技术, 如开发权转移、奖励性分区、组群分区、开发协议、额外收费等方法。

1.3 分区规划的作用

分区规划作为一种土地管制工具, 对经济利益的保护有很大作用。区划管理可以保护已开发物业不受其他类型用地的入侵而而变变质质, , 可可以以稳稳定定建建设设环环境境, , 规规范范市市场场, , 防防止止开开发发投投机机与与腐腐败败。。区区划直接影响房产所有者的经济利益, 通过房产税收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自身利益。因此, 区划的制定、修改和变更极为敏感, 必须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进行。

2 分区规划的管理体系

2.1 分区条例的内容

分区条例是地方政府对土地用途和开发强度进行控制的最为常规的规划立法。分区条例内容分图纸与文本两部分。规划图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不同用途区域 (zones) ;而文本则用于对各区域用途及开发建设强度进行标准化规定。鉴于分区条例由各行政单位自行制定和通过, 所以各地之间往往没有统一的分区原则和用途分类。

2.2 分区规划的行政体系

分区规划作为地方立法, 从规划的编制、立法及实施均由地方机构自行设立及处理。地方主管机构、规划委员会、调解和上诉委员会和规划管理部门是行政体系的四个职能部门。分区规划的编制单位由规划委员, 专业城市规划师组成。委员会组织公众听证会, 调查并获得相关的信息, 制定分区条例, 并提出修订计划。条例编制后, 由市政厅等地方主管机构 (立法机构) 通过后, 方可成为法令。主管机构对分区条例的通过及修改都具有最终的裁决权, 是区划决策中最有职权和责任的机构。如果开发项目需要修改或调整分区图或分区文本条例, 则必须依照法律程序进行, 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公开听证会。如果有人对主管机构在听证会上的决议 (否决或批准) 不满, 可向独立的调解和上诉委员会提出上诉。对于符合现有规划的开发申请, 则不需要启动该程序, 可直接申请建筑许可证。分区规划的管理和执行则是由规划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管理部门是实施规划中唯一的专职和全职部门。此外, 它还要通过提供信息和对项目做出评价, 来协助其他三个机构完成工作及做出决策[3]。

3 美国分区规划实施中所产生的问题

分区规划的实施对城市的发展功不可没, 但从其产生的100多多年年到到现现在在, , 由由于于其其处处于于美美国国特特定定的的经经济济、、政政治治、、文文化化等等情情况况下下, , 也出现各种问题。

3.1 分区规划的严格性导致土地利用的分离孤立

适当规模的分区可以将同种产业集聚一起, 产生集聚效应, 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但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发展, 大面积土地分区就会出现问题。如公服设施缺乏, 基础设施与土地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在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美国出现的城市郊区化中, 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小汽车的迅速普及使得分区规划运用远离城市中心的住宅区时, 就出现了大片的低密度、低容积率住宅区。这些城郊居住区缺乏步行道路, 社区商业匮乏。大型购物中心需要通过汽车才能到达, 公服设施外围围绕着巨大的停车场地。过多的机动车交通道路及停车设施, 浪费了大量土地资源;频繁使用汽车也使得燃料大量消耗。

3.2 分区规划加剧美国社会分化和社会问题

为了保证一个区域房地产价值的保值升值、防止衰败, 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分区条例, 对区内物业的面积、户型、容积率等因素进行控制。这使得一些社会阶层无法入住该区域。这种法定性的分区, 无形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分化, 不同阶层的居住空间分异非常明显。这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各阶层贫富差距矛盾加大与种族矛盾升级。美国的联邦政府也在建造公共住宅上大下功夫, 但不管住宅的建筑设计如何, 由于分区规划以及美国的社会文化, 低下阶层往往还是与同一阶层居住在一起, 形成一个居住片区。这也加速了低下阶层居住区域物业破败, 治安情况糟糕。

3.3 分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

美国的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其核心是为公众利益服务。但因规划各层次需处理的事务不同、目标及程序不一, 涉及利益不同, 美国城市规划与分区规划存在一定矛盾。如何界定“公共利益”已成为一颇具争议性的话题。事实上, 地方政府常常为了地方税收等地方利益, 保证高收入阶层的利益但忽视低收入阶层的利益。此外, 城市规划在法定上并不能够控制分区规划。虽然许多州法案中, 要求分区规划“必须依据综合规划”而编制, 但实际上, 并没有对其作什么实际的限制。尤其是对两者一致的程度、总体规划如何具体控制分区规划并没有具体的控制。所以, 至今, 城市规划对分区规划的控制依然是规划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4 美国分区规划对我国规划工作的启示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目前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管理最直接的工具, 其做法与内容上吸收了美国分区规划的很多内容, 但仍有许多方面可借鉴。

4.1 各种技术的灵活借鉴

美国的分区规划中, 针对特殊地段规划, 往往采用特殊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条例的灵活性。如转让开发权可运用于保护历史文物古迹, 限制生态脆弱地的开发或者保留和保护开敞空间的情况。容积率补偿的做法可使得私人业主为市民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空间。规划单元开发的办法可留给开发商一小块自留地, 自主选择用途, 可产生混合用途的规划单元, 补充提供公服设施。我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在这些公益性用途土地上, 手法相对单一, 不够灵活。道路周边的绿地供应, 建筑的退让, 历史建筑的保留, 城郊住区用地配套上均可强化以上技术, 保证公众利益。

4.2 控规编制中注重利益公平与经济规律

美国分区规划强调各地块指标控制的均衡和统一, 以求减少诉讼, 维系公平。而我国控规的编制中, 在体现城市设计构想上着墨较多, 视觉效果成为一个重要考核因素。有时为了体现建筑群体视野通廊、天际线要求与体量的变化, 使得各地块密度与容量指标差异较大, 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经济规律。

4.3 控规的行政体系应增加第三方监管

美国分区规划的编制、调整、立法、监督和实施都是由不同的独立机构执行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维持分区规划的公平性, 防止政府的寻租行为, 平衡各方利益。

我国控规的组织编制单位、实施与监督单位是同一部门, 缺乏监督机制。为了增加城市规划与开发中的透明度, 保证公正性, 有必要借鉴美国分区规划的控制方式, 设立独立于规划管理部门的第三方监督机构。

4.4 公众参与的广泛性

在政府运作过程中, 美国有比较充分的公众参与过程, 在重大开发项目审查、分区规划更改、环境影响审查以及设计审查等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公众听审, 有时甚至进行电视现场直播, 公众参与方式直接, 在经过公众听审后, 规划委员会或其他相关委员会才作出相应改变。我国的规划是政府的行为, 公众参与程度很低, 缺乏对公众权利的维护[6]。

4.5 美国分区规划面临问题对我国规划的启示

城市用地应为多功能的, 城市的活力也体现在功能的混合与多样性上, 美国严格的功能分区, 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凸显。这对我国规划与建设的启发是:保证用地功能合理的分区同时应减少城市过分蔓延。此外, 美国分区所造成的人口居住空间分异, 阶层分离等现象, 同样值得我们思考。目前新加坡采用混合用地功能, 各阶层人群混合居住的方式来处理公共住宅入住人群,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莉.美国区划的尴尬[J].城市规划汇刊, 2004 (4) :58-60.

[2]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42.

[3]黄艳.美国的区划[J].北京规划建设, 1998 (5) :53-55.

[4]Selmi, Daniel P.Kushner, James A.Land Use Regulation: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Law&Business, Gaithersburg, 1999:41-42.

[5]Cullingworth, J.B.Planning in the USA:policies, issues, and processes.Routledge, London, New York, 1997:65.

市场经理制度建设与规划 篇3

一、理清关系,明确定位

(一)市场与编辑

编辑的工作重心在于生产产品,而图书产品的生产有两个面向:一是面向作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专业的编校当然是核心内容);二是面向读者,提供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市场部的工作重心在于以图书产品的生产为核心,提供有力的支持服务。在面向作者的服务方面,市场经理需要提供的支持服务主要以图书的营销推广为主(旨在通过作品提升作者的社会影响力);在面向读者方面,市场经理需要向编辑部门提供的支持服务以提供市场调研报告为主。

(二)市场与发行

发行经理的工作重心在于如何把产品送到客户面前,并成功收回资金,实现商品的价值。主要涉及物流、资金流和销售渠道的建设与管理。市场经理的工作重心在于树立出版品牌、产品品牌,给客户提供购买产品的理由和刺激。

(三)以服务定位自身

总的来看,编辑主要关注产品内容及其形式,市场经理主要关注产品市场,并把市场信息提供给编辑,为编辑服务;发行经理主要关注渠道及资金回收,市场经理主要关注客户(终端),通过各种方式有力触动客户的产品购买,为发行经理成功实现渠道销售服务。

二、功能定位与主要职责

从图1来看,市场经理的功能定位通过编辑、发行(渠道)、产品与客户四个维度分成了四个部分(或者说象限)。

首先,看第四象限,它是由编辑和产品两个维度合成的区域。编辑是产品生产的主导者,但是编辑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市场面向。这个面向是由客户和发行(渠道)两个维度的介入所造成的。简单的说,市场经理在这个区域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发行(渠道)的需求和客户需求引入到编辑制作产品的过程中来。

在此模块的工作内容上,市场经理向编辑提供的服务如下:

其次,看第三象限。它是产品和发行(渠道)两个维度合成的区域。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发行渠道,只有适合产品销售的发行渠道,才能够实现资金的流转。但是产品对于渠道的影响又受到编辑对于产品的设计规划及其所面对的客户(终端)影响。简单来说,市场经理在这一区域所做的工作就是把编辑对于产品的设计规划和客户(终端)的需求引入到发行渠道的设置中来。

在此模块的工作内容上,市场经理向发行经理(渠道)提供的服务如下:

第三,看第二象限。它是发行(渠道)和客户两个维度合成的区域。

客户是发行(渠道)的终端,客户能否在现有的渠道上购买产品将决定整个发行(渠道)的成败。而编辑在产品的规划设计上已经考虑了客户需求。换句话说,市场经理在这一模块所做的工作就是产品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对接,并刺激客户(终端),从而使得客户通过发行渠道的购买满足需求。

第四,看第一象限。它是客户和编辑两个维度合成的区域。

从整个出版过程来看,编辑是除去作者之外的起始点,而客户(终端)则是终点。但是客户所接触的不是编辑,而是产品和渠道,他们从渠道中购买产品。市场经理在这一模块中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客户对于产品的反馈(包括产品销量)和渠道的诉求反馈给编辑。

三、职责细分与工作流程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市场经理的功能和职责可以细分为四个模块。这四个模块在执行层面可以按照如下流程操作。

以上通过编辑、产品、发行(渠道)、客户四个维度对市场经理功能定位及需要开展的工作模块进行了具体的细分,可以说是一个总体性的概括。然而,从目前的市场经理的人员配备和工作经验来看,还远不能满足以上四大模块中所提出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但是,随着市场经理团队工作经验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应的培训的配套,相信市场经理业务团队能够快速发展,为出版社实现下一个辉煌贡献力量。

免疫规划科工作制度 篇4

1、认真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集中精力做好工作。

2、工作时间内不得干私事,因公外出要向科长报告。

3、上班着装整齐、清洁,文明办公,礼貌待人。

4、先办急事,后办缓事,杜绝拖拉作风。

5、服从科长安排,积极完成本职工作。

6、发生有疫情、差错事故要立即向科长或中心领导报告。

7、科室贵重器材、生物制品等要专人专库保管,进库、贮存、领用、领发都要有明细账目,要帐物相符。定期检查,防止丢失、积压、霉坏。

8、科室资料要专人专柜保管,定期收集归档,外单位借阅须经科长同意,办理借阅手续,方可借阅。

免疫规划科科长工作职责

1、在卫生院的领导下,负责本科室业务、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制定年工作计划与方案,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实施,参加主要业务的实践,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按时总结向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进行汇报。

3、组织科室的政治、业务学习,定期进行考核。

4、主持召开科务会议,检查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5、督促检查科室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6、做好本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随时向院领导反映工作人员的思想和工作表现。

新生儿月报管理制度

1、为及时掌握全乡新生儿出生情况,全乡实行新生儿月报制度及流动人口儿童主动搜索制度。

2、新生儿月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准弄虚作假。

3、承担计划免疫工作的每位村医在每个月28日前必须把区域内当月发现的新生儿和流动人口儿童填好报告卡,交到防保组,由防保组进行登记并统计上报。

4、防保组在每月5日前把上月全乡的新生儿数上报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新生儿和流动儿童报告登记制度

1、专人负责。由专人负责新生儿报告、登记工作。每月定期到所管辖区内,收集辖区内新生儿及流动儿童相关资料,及时掌握辖区内适龄儿童的流入流出情况。

2、例会制度。指定辖区内的村(居)负责卫生等有关人员作为计划免疫联络员,定其召开例会。联络员负责上报本区域每月新生儿及流动儿童资料,核对本月门诊收集的新生儿及流动儿童资料。

3、及时查访。主动搜索辖区内新生儿及流动儿童。非本辖区儿童,及时转卡,并做好登记注明,以备核查。

4、登记入册。属本地段辖区内的新生儿和流动儿童,工作人员应及时登记,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并按照计划免疫的程序,及时发放有关疫苗接种的通知书,督促家长及时来医院接种相关疫苗。

5、资料保存。新生儿和流动儿童相关资料入册妥善保存,以备核查。

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制度

1、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2、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3、指定专人作为联络员,每月定期召开例会一次,联络员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7岁以下儿童资料。

4、每月组织计划免疫人员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开展流动儿童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通知其接受预防接种。

5、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收集7岁以下新入学的儿童预防接种证,并进行查验,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及时补种疫苗。

6、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性宣传动员,提高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计划免疫监测制度

1、接种率的监测:实行平时监测与定期监测相结合。在每次运转结束后,对两个行政村20名24月龄内儿童进行上卡、“五苗”接种率、接种通知单送达情况监测。每半年对各村进行一次接种率监测,以了解和评价工作现状。

2、冷链设备的监测与安全注射的监测:每天要对冰箱、速冻器进行两次温度记录,每年要对各村的冷链设备进行一次监测。每次运转要对村医进行安全注射监测。

3、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监测:要系统收集传染病资料,开展计划免疫相应疾病的监测,制定和规范相应的疾病的监测,制定和规范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计划免疫考核制度

1、为了解和评价本乡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实行计划免疫考核制度。

2、计划免疫工作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形式。

3、卫生院防疫负责人在每次运转结束后,与辖区各村医人员对两个行政村20名24月龄内儿童进行上卡、“五苗”接种率、接种通知单送达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4、每年年终进行考核一次,以了解和评价本乡计划免疫工作的现状。

5、年终根据年初卫生院与村医签订的卫生防疫工作目标管理内容进行一次年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罚挂钩。

资料归档管理制度

1、凡业务活动形成的调查资料,录音、录像、事故处理文件、科研材料以及上级来文、贵重仪器说明书等,均应收集归档,统一管理。

2、资料档案要固定专人收集、登记、积累、整理,资料至年终或专题工作结束时应立卷归档。

3、资料档案划分为:绝密、机密和一般三类,永久保管和限期保管三种,属限期保管的,到保管期限时重新审定。

4、参加会议带回的资料,应专门立卷,集中统一保管。

5、查阅业务技术资料,应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借阅时,须经科长或中心领导批准;索取资料时,应收工本费。

6、调动工作时,应办清交接手续,不得个人带走。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1、各级医务卫生人员(包括个体开业医生)是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报告时间: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于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或网络报告;其他乙丙类传染病应于诊断后24小时内网络报告或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2、疫情报告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后方可上报。

3、疫情报告的时间性和质量列入年终考核评比。

4、对白喉、脊髓灰质炎(包括AFP病例)、麻疹、甲肝、新破、乙脑、百日咳病例要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理,必要时进行血清学诊断和病原学诊断,对确诊有困难者可上送标本。

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定点接种或上门接种相结合的形式。

2、使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

3、及时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要求本地儿童出生1个月、外来儿童寄居3个月以上建立预防接种卡、证。

4、预防接种卡、证保管:接种卡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儿童居住地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转卡或注销手续。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实行查验接种证制度,未按规定程序进行接种的儿童必须到所属接种门诊补种。

5、预防接种人员必须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工作。接种时要穿戴要工作衣服、帽、口罩,佩戴胸卡,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尚未完成基础免疫且连续通知两次均未前来接种的儿童,及时进行随访。

6、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发放接种通知,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7、接种时及时将接种情况记入预防接种卡证并预约下一次接种时间,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疫苗和冷链接种器材管理制度

1、及时制订疫苗计划,并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疫苗注射器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购置疫苗。

3、疫苗、注射器的出入要有登记,帐物相符,登记必须有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报废数量、领取人签名等。

4、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并做好温度记录。

5、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6、冷链设备要有专室专人管理,建档建帐。要求有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厂地、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损坏情况等。

7、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冰箱冷冻室和冷藏室内分别放置温度计,每天定时记录温度两次,做好停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冷藏箱和冷藏背包每次使用后,及时取出冰排。

8、冷链设备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按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冰箱门内不得放置疫苗。

预防接种体检与登记制度

1、核对受种者免疫卡证、姓名、出生年月日,以及既往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某种疫苗的接种对象。

2、询问受种者近期健康状况,以及既往疾病史、过敏史、接种反应史等。经询问无疾患,再检查体温和其他有关体征,确定可否接种。凡患有接种禁忌症的不得注射或暂缓注射相应疫苗,并在卡证上做好记录。

3、接种前通知家长本次接种何种疫苗,预防何种疾病,接种后的正常反应,可能出现的异常和必要的注意事项等。

4、按照《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统计上报工作。

5、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接种日期、疫苗批号、接种者签名等项目的登记。

6、离开接种门诊前应做好下次接种疫苗的预约工作。

安全接种制度

1、预防接种统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注射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

2、接种室于每天下班后须用300-500mg/L含氯消毒液对各种物体表面和接种工作台面进行擦拭,用湿拖把拖地。接种室安装紫外线灯用来空气消毒,消毒照射1次/天,并做好记录。

3、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目前健康状况和既往过敏史等。

4、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有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5、接种时核对姓名、疫苗名称。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有效期。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卡介苗要分桌接种。

6、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不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内。

7、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接种人姓名。

8、接种后须观察15-30分钟后方可离开。

9、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10、医疗垃圾应由正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统一收集处理。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故处理制度

1、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小组由卫生行政部门、药监部门、医院的神经科、内科、儿科、传染科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医师和检验技师组成。

2、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接种单位及其个人发现异常反应的,要按规定的时限内向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药监部门报告。

3、接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后,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负责人要组织进行调查讲座确定诊断并作出明确结论和处理意见,报上级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备案。凡非经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诊断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律无效。

4、凡确因预防接种引起的异常反应所用去医疗费用,在卫生行政事业费中开支。

计划免疫培训管理制度

1、为了提高计划免疫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认真抓好培训工作。

2、积极培训村基层防疫人员。按计划举办培训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业务水平。

3、卫生院防疫人员积极参与上级培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

4、认真做好村医的带教工作,提高村医业务水平使防疫事业做的更好。

计划免疫卡、证管理制度

1、计划免疫卡由防保组保存,如人员调动,必须输移交手续。

2、接种证使用一人一证,由儿童家长保存,遗失时必须补发,接种时必须带接种证。

3、计划免疫卡、证一律用钢笔正楷填写,填写时间用公历。

4、防疫医师或村医生根据接种卡填发接种通知单,通知家长带儿童到指定的接种点进行接种。接种完后,及时将接种情况统计上报。

5、每次接种前,村医生及时进行补卡、转卡、剔卡,并逐级上报,对患有过敏史、接种禁忌症,应在卡、证注明。

6、对新迁入的儿童应摸清以往接种情况,及时作好登记,按免疫程序进行接种。迁出的儿童要做好转卡工作。

7、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好新生儿登记,对死亡儿童要及时剔卡。

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1、接种人员必须规范穿戴工作衣帽,勤剪指甲。工作前须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戴好口罩后方可进行接种工作。

2、保持登记体检室、侯种室、接种室等环境整洁卫生,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做好预防接种室空气消毒。

3、皮肤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的消毒液须每周更换2次,盛装的容器每周消毒2次。

4、局部皮肤消毒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疫苗接种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及其它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严禁出售或随意丢弃。

6、保持工作台面及其他物体表面的洁净,每个工作日前用清水擦拭,工作后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7、地面采取湿式清扫,有明显污染时用300-500mg/L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消毒液湿拖地面。

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

1、接种人员须经过业务培训,熟悉各种生物制品的接种对象、用法、用量、禁忌和注意事项,接种过程中要进行“三查七对”。

2、接种前要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过敏史)。严格掌握禁忌症。

3、接种时严格按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4、接种卡介苗的注射器、针头必须专用,不得用于其它制品的接种。

5、接种人员明确职责(组织、登记接种等),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6、接种统计报告必须有原始依据可查,不得弄虚作假,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签名后方可上报。

7、每次接种后必须及时清点制品、器械等并如期逐级上报接种率,全程接种率、疫苗损耗率。

规划规章制度 篇5

规章制度

为了激励先进,惩治落后,进一步调动全体成员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监督管理,做好会员管理工作、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一、例会是本协会工作组织和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会议可以及时的制定安排和总结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的工作安排和有关通知精神.例会或者会议参加者必须履行好的职责:

1、提前五分钟到会,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

2、请假必须得到批准,不得由他人代请。

3、按会议通知内容的要求,积极准备,会上踊跃发言,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

4、出席会议时全体到会成员必须自带笔记本和笔,并做好会议记录。

二、会员考核分日常记录与期末考评两部分。日常记录主要包括会员例会情况、值班情况、提意见或建议情况等,期末考评在日常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为会员考评的主要组成部分。实行积分制。协会所有成员考核制度实行“百分制”考核。成员总分为100分,其中基本分为50分,奖罚分为50分,按一学年累计总分计分。协会各部门部员考核工作由协会各部门负责人(部长)负责,由办公室做统计工作。考核工作受办公室监督。各部门负责人考核工作由会长完成。考核结果作为对协会干部任免、奖罚的重要依据,一学期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60分以上的为合格,60分以下的将免去其职务。评优评先,每部人数的30%,安积分评选。※ 有以下情况的者给予扣分:

1、各种会议、活动均由会长及部长统一安排,因故不能参加者,应事先向会长、部长提出书面申请。假条由办公室存稿,以备考查。无故缺席者一次扣3分;无故迟到者每次扣2分,累计3次请假者扣3分,3次无故缺席者扣12分(三次依次扣3分4分5分),超过三次者,予以除名处理。

2、无故不参加协会组织的活动者,扣3分;连续2次或累计3次者,予以除名。

3、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者,每次扣1—5分;

4、无故阻碍协会工作者,轻者扣5—20分,造成一定影响者予以除名,并通报批评!

5、部门成员开展工作时搞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或不服从合理安排等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扣1—15分;严重者予以除名,并通报批评!

6、对日常行为影响协会形象者,视情节轻重扣2—10分,严重者给予辞退。

7、任何个人或部门有假报帐目或贪污公款的行为,立即开除;

8、违反组织纪律,泄露机密的视情节轻重扣3—15分。※ 有以下情况的者给予加分:

1、积极参加协会各项活动,学期末出勤率达到85%以上的,加5分 ;

2、提出有意义的活动,开展后调查反映满意度60%以上的,加3—5分;

3、主动帮助其它部门开展活动的 加1—5分;

4、为协会提出合理建设性意见的加1分,意见被采纳者加3分;

5、圆满及时完成协会交付的任务。每一次1分 ;

6、一学期例会出勤率达到80%者加3分;

7、因意见分歧或其他原因产生内部矛盾者,每人扣2—5分,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又不能及时悔改者予以除名,情节严重者,予以除名,甚至全院通报;

8、凡对协会组织的活动写策划者加2分,被采用者加3分。

考核方法:日常记录由各部门部长根据以上两方面进行考核,并记录会员个人档案,每两周上交办公室整理存档,以备期末考核时参考之用。

期末考评由各部门部长组织进行,其中会议、活动、值班三项按缺席次数扣分(一次扣一分),部门内各成员实行无记名评分及部门部长评价相结合:

会员得分 = 会员间互评分(平均分)×50% +部长及副部评分(平均分)×50% 考核结果:

1、考核结果将作为评选优秀会员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培养协会干部的依据之一;

2、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会员,由所在部门视情况予以解聘; 以上规定,部长及副部若有违反,一律从重,唯有赏,从众。且一切会议部长和副部应提前5—10分钟,以防紧急事件,并做好准备工作!

注: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协会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会

规划建设局工作制度 篇6

工作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科室岗位设臵按我委“三定”方案所设定的科室、单位职能和人员编制,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定岗位、定职责,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加强跟踪考核,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一)局系统全体人员必须共同遵循的岗位责任内容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章党规、法律法规、经济、现代科技等知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理解和执行党务工作有关规定。

2、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3、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有效提高,公开承诺和限时办结等制度得到落实。

4、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银川市规划管理局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违法行政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纠正和查处,确保公正执法。

5、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审批、审核管理和监督检查中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腐败行为,各项廉政建设措施得到落实,并取得实质性成效,确保廉洁执法。

6、全面完成市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部署的各项任务。

7、按时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责任考核

按我委效能考评制度的内容,对全体人员落实岗位责任进行考核;按失职追究制度追究失职人员责任。

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一)政治坚定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

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忠于国家

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保证政令畅通。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人格尊严,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三)勤政为民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甘于奉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自觉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

(四)依法行政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

(五)务实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踏实肯干。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六)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秉公办事,遵守纪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惜国家资财,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七)团结协作

坚持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不搞自由主义。认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服从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八)品行端正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学习先进,助人为乐,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健康向上。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讲普通话。

三、服务承诺制

(一)承诺内容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2、严格遵守公务人员行为规范,工作中做到不渎职、不越权、不推诿、不循私舞弊。

3、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大事小事认真办,能办的事马上办;手续不完整的,一次讲明如何办;不能办的事耐心解释清楚;要热情为广大群众服务。

4、提高效率,在报送材料完备、手续齐全的情况下,认真审查、审批,限时办结。

5、廉洁奉公。在公务活动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

(二)违诺处理

1、在执行公务中、态度粗暴、言行不文明的,由科室负责人给予诫勉,并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与当事人发生争吵的,给予效能告诫。

2、没有按办事期限办完手续的,责令向当事人道歉,情节严重的,给予效能告诫。

3、故意刁难,以权谋私,有“吃、拿、卡、要”行为的,给予效能告诫,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按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

4、其他违诺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

四、首问责任制

(一)首问责任制是指有关人员到本局办事,第一位被问到的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要热情接待,并负有为其服务责任的制度。

(二)办事人到我局办理相关事宜,在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凡手续齐全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及时处理,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热情耐心地解答对方的询问;对不能立即办结的业务,应向对方交代清楚办结时间,并送达业务办理时限通知单。

(三)办事人提出办理的事项,如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应当热情接待,介绍经办科室和责任人引导办事人至有关科室,不能简单地避而不答或一推了之。

(四)办事人所提问题比较复杂,本部门难以解决,责任人又不明确的,应及时报请领导批办。

(五)办事人提出办理的事项,如不属于本局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当耐心解释,并尽自己所知给予指导帮助。

(六)首问责任人接待办事时,应文明礼貌、热情大方;要为被服务人着想,不得推诿搪塞。

(七)对来访人员要以诚相待、热情周到,使办事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八)对到本局办事的人员,工作人员应做到“三个一样”、“六个不准”即:生人、熟人一样热情,身份不同一样尊重,新老客人一样耐心;不准与服务对象争吵,不准使用不礼貌的语言,不准对服务对象耍威风和故意刁难,不准超时限办事,不准提供不真实信息,不准故意推诿扯皮或拖着不办、顶着不办。

(九)违反本制度被投诉查有实据者,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五、AB岗位工作制

(一)AB岗工作制度指在工作日内,A岗责任人因各种事由不在岗,B岗责任人应顶岗的工作制度。

(二)实行AB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的有效落实,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

(三)局机关和下属赋予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应根据其职能要求,定人、定岗、定责。

(四)A岗责任人应明确清楚自己担负的工作任务,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办公制度和请销假等制度,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勤、随意替、换班。

(五)A岗责任人因工作或特殊情况需离岗外出,应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并在单位指定B岗责任人到位后方能离岗。

(六)B岗责任人在顶岗期间应做好本职工作,并享有A岗责任人的职责权利,对A岗的工作认真负责。

(七)A岗责任人因事由不在岗,必须提前一天做好工作的移交,因特殊原因来不及移交的,B岗责任人要主动顶岗。

(八)AB岗责任人间应做好工作衔接,不得推诿、扯皮,更不得缺岗。

(九)未履行同岗替代责任的,按效能建设有关奖惩规定处理。

六、公开公示制度

政务公示制度指行政机关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大众公开履行行政职能的标准、要求、程序等的机关效能建设制度。除国家规定以及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凡与群众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原则上都应予以公开。

(一)对外公开的内容

1、公开本局的行政职能、性质、管理方式、行政执法范围、岗位职责范围和权限;

2、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及其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3、公开办理事项的审批周期、时限、环节及具体承办部门和负责人;

4、事前公布申请条件,事中定期公布申报办理情况,事后公布审批结果;

5、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行政处罚项目及其收费标准、收费和处罚依据;

6、公开办事对象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以及应办理的手续;

7、公开本局办事指南、办事时限、办事程序、社会服务承诺事项、服务标准、为民办实事项目及执行落实情况;

8、公开办事纪律、责任追究内容及举报电话;

9、公开已批准的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0、公开群众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二)对内公开内容

1、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

2、公开干部人事管理情况;

3、公开干部选拔任用、录用、评选先进、考核奖惩的情况;

4、公开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5、公示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政务大厅,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咨询电话,制作模型,汇编行政办事手册、小折页等。七、一次性告知制度

(一)一次性告知制度是指当事人到我局办理有关事务或咨询有关事项因手续、材料不完备需退回补充的或不完全具备条件暂不予受理的,首问受理人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补办的材料、手续和不予受理的理由。

(二)责任人对当事人需办理的有关事务或咨询的有关事项负有一次性告知的责任。能办理的事项应及时办理;条件不符或手续不全的,应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相关的要求、条件和应提交的材料;条件不完全具备的,要说明暂不予受理的理由等。

(三)责任人对当事人需办理有关事务应负有负责到底的责任。在当事人补齐手续或材料后,应予受理,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

(四)对当事人所办事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不很明确的,或情况比较特殊的,责任人应当在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及时请示部门领导,共同研究确定应提交哪些材料,并在5日内告知当事人。

(五)责任人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对没有做到一次性告知,造成当事人反复多次上门咨询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诫勉教育、责令检讨处理。

眉山金象化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局

基于权限的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分析 篇7

一、矿产资源规划的内涵

矿产资源规划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经济中长期规划、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 对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等,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作为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之前的一种活动, 矿产资源规划本质上是国家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各类矿产资源在勘探开采的空间和时间上所做的一种配置, 包括品种规划、矿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矿业权规划等。作为人类计划活动的一种, 一项完整有效的矿产资源规划包括所针对的目标以及如何做、谁做、何时做、在何地做、需投入多少资源等基本问题。除此之外, 要明确在实施过程中什么情况下需修改规划, 即该项计划有效的前提条件;为了增强规划的适应性, 要注明当实际情况与规划前提条件不符时应采取的措施;为便于在情况发生较大变化、规划实施条件不具备时, 能够判断是应该放弃该项规划还是要竭尽全力、创造条件上, 规划书还应说明进行这项工作或实现相应目标的意义或重要性。综上所述, 一项完整的矿产资源规划应包括的要素如表1所示。 (表1)

矿产资源规划的最终结果是对矿业未来发展的行动方针作出预测和安排, 有效的规划通过清楚地明确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 为整个矿产资源产业的未来行动提供路径图, 减少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先的分析和规划有助于对有限的矿产资源禀赋做出合理的配置, 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目标、任务、责任明确的各类规划, 可以清楚地说明目标和任务的关系, 制定出指导整个矿产资源勘探开采日常决策的原则;同时, 矿产资源规划通过事先的目标制定, 为整个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确定了事中、事后各类活动控制的标准, 从而提高各类活动的有效性。

二、矿产资源规划的体系构成

根据《矿产资源法》及《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批复》 (国函[2001]39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1999年)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1]39号) 、《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南》 (国土资发[2001]39号)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 (国土资发[2002]152号) 等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法规、政策,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由全国性矿产资源规划、地区性矿产资源规划和行业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构成, 全国性矿产资源规划包括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其中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 地区性矿产资源规划包括省级、市 (地) 级、县级和跨行政区域的矿产资源规划。行业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指有关矿产资源开发产业行业管理部门编制的相关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规划体系内各层次、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是:下级矿产资源规划服从上级矿产资源规划, 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 行业性规划和地区性规划服从全国性规划。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从制度上看, 同级的专项规划与行业规划之间关系模糊不清, 在矿产资源规划的实践中表现为矿产资源规划与其他规划如工业规划、旅游区规划矛盾等问题十分突出。现实中同类各层次规划冲突、打架, 无规划盲目开采, 区域间难协调, 规划执行力差等现象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 与同级的专项规划与行业规划矛盾、分歧一样, 首先在于制度安排本身在规划体系中各层次、各类规划功能定位上不准确、不清晰, 相应的指标化的目标体系细化、整合不充分。

三、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权限划分

造成规划体系不统一、区域难协调、规划冲突、执行力差、无规划盲目开采等问题的原因, 除了制度中各规划功能定位不准确、关系不明确外, 还有就是制度安排中各规划的编制、审批权限划分不当以及矿产资源规划的权限关系与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法定职权关系不匹配。根据《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上级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下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 地方各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编制本区域内相应层级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编制本区域内相应级别的行业规划。矿产资源规划自上而下编制, 下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必须以上级矿产资源规划为依据, 并与上级相关规划相一致, 与同级相关规划相衔接。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由国务院批准;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由市政府审查同意后, 报省政府批准, 县级矿产资源规划则由县政府报市政府审核同意后, 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各级各类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权限划分和审批权限划分如表2、表3所示。 (表2、表3)

矿产资源规划制度中按中央、省、市、县分层次划分规划编制权、审批权的安排, 权限明确、权力主体间关系清晰, 但这样的权限划分却不能保证规划体系 (目标体系、指标体系) 的协调性、一致性, 也不能保障矿产资源规划各项功能、目标、任务的实现, 矿产资源勘探开采的现实是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盲目开采、采富弃贫、快速耗竭、环境污染等无序混乱状态。分析其原因:其一, 在编制权限的划分中, 各级规划都是上级职能部门指导、本级政府领导、本级职能部门编制的格局, 突出的是本级政府的意志, 而作为上级规划的代言者作用有限, 无法承担落实上级规划对下级规划制约的职责, 因而也就不能保证规划体系的一致性;同时各级政府则可以充分发挥各级规划领导者的作用, 尽可能地将地方局部利益、地方意志通过规划条例合法化, 为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中各自为政的诸侯经济支起制度上的保护伞;其二, 在审批权限的划分中, 省级、县级的综合规划权、各级专项的规划权都在国家、省级政府的国土资源职能部门, 而非政令的中枢系统——各级政府, 削弱了各规划的权威性,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执行难的局面;其三, 行业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权限、审批权限分属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两个自成体系的职能系统, 无上下位关系, 两个系列规划的协调和统一更难以实现。

规划编制中应该是上级国土矿产主管部门领导, 本级政府组织、国土矿产主管部门编写, 以确保上级规划在下级规划中的约束性和指导性, 实现规划体系的协调统一。同时, 省级规划审批权限应收归国务院、市县级规划审批权收归省政府, 以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以及相关政令的统一性和执行力。

四、矿产资源规划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内各规划之间、各规划指标之间的关系决定于各层次、各类别规划制定权、审批权的划分, 决定于相应各层次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不难理解, 各类规划编制、审批权限归属的权力主体所拥有的行政资源包括行政权力等的多寡、大小, 决定着各类规划的权威性的高低、执行力的大小;各权力主体在整个行政管理系统权力配置中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各类规划之间的关系。我国的行政权力配置是以国务院和省、市、县各级政府为主线、各级政府所属职能部门为辅助的系统。各级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责任者拥有与之级别和责任相匹配的近乎绝对的行政资源和权力, 上下级之间关系明确且不容挑战。发改委、国土资源主管机关等各级政府所属职能部门作为各归口业务的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提出业务领域内的参谋建议, 少有行政资源, 其相关政令的颁布实施需要得到同级政府的授权, 因而权力也受到同级政府的制约;上下级职能部门之间虽有上下位的关系, 但属归口管理, 专业指导性强、行政指令性弱, 是弱化了的上下级关系。各职能部门之间是平行关系, 但各职能部门影响政府决策的能力不同, 出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法规之间的关系也就不是简单的平行。

考虑各类、各级规划编制、审批权限的责任主体以及责任主体在权力配置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如图1所示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及其相互关系就演变为如图2所示的状态。弱化了的各级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弱化了的行业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弱化了的上级专项规划、行业规划对下级总体规划的约束, 使得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中的主要领域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等目标难以细化、落实, 各行业总体规划被虚置, 整个矿产资源规划沿各级政府的综合规划被条状分割, 协调性、统一性不能实现, 而大大小小的诸侯经济依靠各级政府对所属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的约束成为现实。 (图2)

五、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制度的分析, 借鉴其他规划制度的优点长处, 我国矿产资源的规划制度应做以下方面的调整:一是简化体系构成, 减少规划的部门、层次;二是调整规划编制权限、审批权限, 加强上级规划部门在下级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的作用;三是规划审批权收归国务院和省级政府, 增强规划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四是注意权限划分与各权力主体在权力配置系统中相互关系的匹配;五是考虑采用更为严格的规划许可制度, 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法律约束地位。

摘要:矿产资源规划制度中各类规划功能定位不清晰, 编制、审批权限划分不当是现实世界规划体系中相互关系不明确、难实现以及一体性差、执行力不够的诱因, 矿产资源规划的权限划分应与其权力主体在权力配置中的地位相匹配。简化规划体系构成、调整权限划分、实施规划许可制度是提高矿产资源规划科学性、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权限划分,制度分析

参考文献

[1]宋顺等.矿产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资源经济, 2006.2.

[2]吴巧生, 王华.区域矿产资源规划的定位与定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4.

[3]王来峰等.中国土地与矿产资源规划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矿业, 2007.3.

规划规章制度 篇8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村庄规划;三规合一;公众参与

引 言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目标下,继2009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改革方向,并提出了“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政策方向。改革的实质是让市场机制在土地資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的流转。

土地制度改革从制度层面指出了解决农村现状问题的方向,同时也对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界定村庄土地的初始权利是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和村庄规划的基础

一直以来规划领域特别是村庄规划对土地产权不够重视,对土地利用程序与政策不了解,造成规划与土地权属主体脱节,未意识到规划的实施是对土地权属和土地资产的干涉,编制的规划不能适应土地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导致规划无法实施,村庄规划最终只能成为村民口中的“纸上谈兵”。

实质上,城乡规划对土地用途和利用方式的管制,直接影响了每个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于集体建设用地而言,村庄规划的基础是界定规划对象的初始权利。这需要尽快明确农村土地的权利主体、空间边界和用途,同时,国土部门应把土地权属基础数据向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部门的全面开放。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包括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土地权属的界定是村庄规划的基础,也是集体土地改革的基础。

2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实现农地整合、流转、产生更大效益的关键

据统计,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而村庄建设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总量的59%,全国2.4亿亩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老宅基地闲置面积占宅基地总数的10~15%,部分地区宅基地空置率超过30%。在新型城市化的背景下,进城打工农民在持续增加,农民工面临着农村住房长期空置,子女成为留守儿童的普遍现象,但因城镇定居成本高,又缺乏相应的政策帮扶,农民工仍需保护其原有的农村土地权益(耕地和宅基地),导致农村用地仍按户籍分配,造成土地实际利用率低,土地浪费明显。村庄规划中若仍按新增分户落实宅基地将与实际使用不符,城镇化发展阶段村庄建设用地本应“缩减”或“转移”的,却反而需要增加。

现阶段,解决农民工问题成为实现农地整合、流转,并让土地产生更大效益的关键。要解决农民工问题,应从保障农民工权益、促进退出动力考虑,制定相应政策,赋予农民工财产权利和城乡资产置换的选择权,赋予农民工子女有与城镇儿童相同的受教育权利,使农民可以通过退出农村土地、宅基地和住房,获得在城镇定居的资本。退出的农村土地、宅基地和住房让村庄规划有可规划的空间,更有利于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和提高土地效益。

3 建立土地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制”,在保障农民土地产权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土地整合

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总量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土地整合,将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到土地价值更高的地方,适应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同时实现统一集中建设新村,完善配套,节约出来的土地返还给村发展经济。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籍着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之机,希望在充分征得村民同意的前提下,对土规中的建设用地位置进行调整,然而,想对农民既有利益进行调整,如果没有足够威信的领导推动,基本无法协调。

面对这个困境,广州可参考“南海模式”,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折算为股份,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土地,统一按规划管理和经营,农民个人按照股权比例分红;同时参考武汉村庄改造的方法,在村庄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原村集体的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原村集体资产从村民名义上的“共同所有”改变为现在实际上的“按份共有”,将村民转股民,将股份量化,使村民个人利益与村集体利益捆绑。在此基础上,村民利益受到保护,并且可以享受土地开发获得的收益,激发村民整合土地的积极性,使规划目标与村民利益合一,则规划转移建设用地指标,将指标化整为零集中建设,将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集体资产改造提供了可能。

4 进行“三规合一”,形成“一张图”的管理平台

“三规合一”就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充分协调统一,“三规合一”成果具有三个层面规划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同时避免了三个层面规划的脱节。宏观层面的规划优势和作用是通过总量控制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确定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规模,避免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城乡的可持续发展,“三规合一”成果将宏观层面规划控制总量落实到空间和用地,修正了传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调研不足的问题,同时充分考虑土地权属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避免传统城乡规划过于理想化的弊端,保证村庄规划建设项目与土规一致,有效落实规划并对土地进行用途和开发强度的管制。

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尝试将村庄规划成果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整合,形成“一张图”的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张图”可全面掌握村庄各类用地的矢量数据和规划控制信息,首次将规划控制要求和用地权属界线相对应,成为土地规划管理部门的管理审批依据,为广州市颁发《乡村规划许可证》奠定基础。

5 将“村民参与”制度化,让村民当家作主,规划师充当技术支持的角色

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于农民所有,村庄规划的实施和农民的意愿及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城乡规划法》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因此,村庄规划必须将“村民参与”制度化,并贯穿规划编制、实施、监督全过程。村庄规划工作必须注重与农村、村集体的沟通、动员、引导和协调,规划必须成为整合资源、协调利益、凝聚共识的“沟通性规划”和“参与式规划”。规划师在村庄规划中应充当技术支持的角色,让村民自己成为推动规划和村庄建设的主导者。

6 结 语

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不仅是对集体建设用地制度的改革,同时提出了要完善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保障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的改革方向,而且将拉开农用地转建设用地、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等制度规范化和深化改革的序幕。广州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将借助改革的春风,在保障村民利益的同时实现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通过创新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规划的可实施性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公权”与“私权”共赢。

参考文献

[1]曹荣林.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经济地理,2001(5).

[2]赵之风.城市化加速时期集体土地制度下的乡村规划研究.规划师,2013(4).

[3]何子张.“农地入市”背景下城市地区的农村政策设计与规划策略.规划师,2014(2).

[4]陈振华.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规划应对.规划师,2014(2).

上一篇:保险公司保全岗竞聘稿下一篇:公司租赁个人车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