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2024-08-27

规章制度(共12篇)

规章制度 篇1

对于社会来说, 高校已经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之一, 是社会前进的动力站和加速器, 而对于个人来说, 接受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种必需、一次重要的人生成长经历。因此, 高校的管理已经是社会注目的焦点和公共话题, 而对高校的规章制度进行考察则显得迫切而具有现实意义。

一、合法性: 制定高校规章制度的前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 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就是一种“立法行为”, 它的运行过程应当纳入法制视野下操作, 因为二者在目标旨趣与技术规程上本无二致。它又与立法行为间隔着无法跨越的距离, 这种距离起码目前无法看清终点在何方, 因为规章制度的第一属性应是合法性, 决定它与法律法规的本质上的地位差别。高校规章制度的合法性涉及两个问题, 即形式的合法和内容的合法。形式的合法性包括高校有无权利制定规章制度、有权制定哪些规章、按何种途径来制定规章制度等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已经形成共识, 即高校在进行内部管理过程中可以在法律法规授权或允许、或无明文禁止的条件下制定一些必要的规章制度。内容的合法性则包含两层涵义: 一是高校的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法规的内容相抵触。我国高校的规章制度大部分都能以法律法规为前提, 但也存在许多相抵触的现象。如在校大学生有无结婚权的问题, 教育部原来的部门规章中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禁止结婚, 但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逐步提高和高考年龄的放宽, 这一规定明显不合理, 并且与《婚姻法》相抵触, 属于典型的下位法与上位法相冲突, 应属无效的部门规章。教育部审时度势, 将在校大学生有无婚权的管理权下放给各高校, 只有武汉大学率先推出新规定, 允许在校学生结婚, 其他大部分院校的学生管理条例依然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如上海某大学大二学生向校方提出申请结婚, 遭到了校方拒绝, 校方提出了“要结婚就退学”的处理意见, 这就是高校规章制度不合法性的体现。二是高校规章制度不能与法律精神相抵触。社会生活的内容是复杂多变的, 最完备的法律体系都不能穷尽, 在法律法规不能进行明确规定的领域, 法律精神的作用尤为重要, 高校的规章制度同样不能与其相抵触。法律精神的核心就是公开、公平、公正, 这也是现代法制的核心, 其宗旨在于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 高校的规章制度概莫能外。在实际管理中, 有的高校的一些规章制度与法律精神相违背, 如果因此引发纠纷, 高校败诉的可能性极大。

二、制定高校规章制度的三条原则

事实上, 规章制度对于高校的作用是巨大的, 它是高校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 是高校良性运转的保证, 是高校提高效率的手段。因此在制定规章制度时, 应该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科学原则。具有科学性是规章制度的基本前提, 失去科学性的规章制度其价值是不存在的, 这就促使高校在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时要加强调查研究, 广泛征求意见, 再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决策。二是民主原则。目前高校规章制度的民主内涵是不全面的, 体现在制定程序、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等方面。最主要的制定方式还是“首长意志”, 包括高校党委谋划相当重要的规章制度, 党委书记或校长的意见往往是风向标, 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广大师生对于规章制度并没有本质的影响力和决定权, 甚至于教 ( 工) 代会对于许多规章制度的制定也只是起到陪衬作用。可以说, 高校规章制度内在缺陷或不够全面与其民主内涵的缺乏也有关。三是稳定原则。稳定性要求高校规章制度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而非朝令夕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习惯, 许多新到任者为为了了展展示示自自己己的的魅魅力力、、能能力力与与前前任任不不同同, , 上上任任伊伊始始便便大刀阔斧地革旧立新。高校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尤其是伴随人事变动, 作为管理依据的规章制度往往面目全非, 而非萧规曹随。不利于学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当然要废弃, 但大多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证明为正确的一定要保持其延续性、稳定性, 因为规章制度的魅力和作用必须借助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三、高校章程: 特殊的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 高等学校设置和办学都应有自己的章程。高校章程属于高校规章制度范畴, 又不同于一般的内部规章制度, 是高校的“根本大法”。高校章程目前基本上还是个空白, 最多流于形式, 如各高校都拥有寥瘳数语的章程, 不能起到其作为“高校根本大法”应有的作用。随着法制的完善和高校事业的不断前进, 人们愈来愈多地开始探讨高校章程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对于章程至少可以作以下理解: 其一, 章程一方面保障高校遵循国家法律,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另一方面又规范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 明确全体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是学校的“根本大法”。其二, 章程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从方向上加以保证和指引。高校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怎么定位、走什么样的路、取得什么样的目标, 都依据于章程的具体规定和章程所渗透出来的精神。其三, 章程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部分, 高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具体缩影, 也是高校在行进过程中的一种必然选择。章程明确界定高校与社会和政府的关系, 集中表现高校内部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是对高校的法律定位, 帮助高校法制化迈过了第一道有意义的门槛。第四, 高校章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高等教育法》规定, 章程应包括十个方面的事项: 学校名称、校址; 办学宗旨; 办学规模; 学科门类的设置; 教育形式; 内部管理体制; 经费来源, 财产和财务制度; 举办者与学校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章程修改程序; 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可以发现, 章程的内容涵盖了高校内外管理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是讨论高校法律问题甚至社会法律问题都必须涉及的内容。

四、高校规章制度中法、理、情及其相互关系

如前所述, 高校规章制度合法性是第一属性, 但只具备合法性的规章制度并非就是最好的规章制度, 它依然面临合理与合情的诘难, 若不能妥善地处理高校规章制度的法、理、情关系, 高校内部管理的价值就会失色不少。从理论上讲, 法、理、情最恰当的关系应是合法、合理又合情, 这是一种理想状态,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做到。高校管理的实践表明, 不合法、不合理、不合情的规章制度依然大量存在。合法与否的规章制度前文已有论述, 不再赘言。下面来讨论一下后两种情况。

合理指合乎道理, 合乎常理, 合乎事物的发展规律之理。有人说, “存在即合理”, 存在的高校规章制度都是合理的吗? 这是对黑格尔一种庸俗的理解, 存在的未必合理, 但追求合理是高校管理者不懈的追求。比如有的高校在日常管理中提出对学生的德育进行量化管理, 这种管理倾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广泛地应用着。这种量化的评定德育的管理制度就明显的不合理。九十几分同学的思想品德就一定比六十几分的同学要高尚吗? 即便真的高尚, 能用二者之间的分差来衡量吗? 一分又代表什么样的差距呢? 显然, 这是不合理的, 思想道德是抽象的, 用具体的分值来衡量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这样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却在高校存在并被广泛应用, 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事实, 也是我们要改正的。

合情则指合乎人之常情。中国社会有讲究人情的传统。一味的讲人情, 以人情为根本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完全排斥人情, 纯粹从理性出发亦不妥, 因为割裂了与现实环境的联系, 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效果也不能让人满意。高校的规章制度应该合情而不唯情, 在理性与唯情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才是实事求是研究中国高校规章制度的科学态度。现在有些高校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倾向于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过分强调完美和严厉, 有悖常情。如许多高校对于学生考试的管理, 明文规定, 凡考试作弊者, 勒令退学。做出这样的规定加强学生考试管理, 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使高校学生宽进严出, 好处自不待言。但这样的规定似有不近人情之嫌。首先它有违一定的教育规律, 高等教育的价值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 学习知识与技能以报效社会, 只是因为考试作弊就断送了这一机会, 似乎让人惋惜之余, 又觉得规章太过严厉了。另外, 这样的严厉规定也未必能达到其预定的目的, 考虑到抓学生作弊会导致学生被开除的严重后果, 监考人员一般会比较矛盾, 大多数人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作弊行为故意不闻不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放纵了学生的作弊心理: 反正老师不好意思抓, 大胆地作弊吧。这又是过于严厉的规章制度未曾预见到的负面效应之一。

参考文献

[1]朱卫国, 陈韶峰.教育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冒荣, 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陈立鹏, 刘新丽.中国教育法律解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钟华.谈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J].北京成人教育, 2000, (8) .

[5]殷爱荪, 许庆豫.试论我国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J].苏州大学学报, 1997, (4) .

规章制度 篇2

办公场所是员工从事经营管理的劳动场所,公司努力创造一个安

全、舒适、健康的办公环境,员工应自觉维护良好的办公环境.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办公室规章制度,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篇 办公室规章制度篇 1

1.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有事必须事先请假;

2.当天值班人员要提前 10 分钟上班;

3.对领导安排的重要、紧急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向主任汇报;

4.办公室事务处理要及时、准确,当日事当日毕,不得无故拖延;

5.工作时间不准闲聊;

6.不得私自套、配办公室钥匙(包括门钥匙、抽屉钥匙等);

7.及时将电脑内的资料分类整理交资料管理员汇总归档(半月一次);

8.尽职尽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不得相互推脱工作;

9.工作中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严格遵守行政办事程序;

10.对同事及办公室工作安排有意见,应先向主任反映,不得越级向分管领导汇报;对主任有意见或建议应当面提出或直接向分管领导反映;

11.到市内办事原则上只能乘坐公共汽车,特殊情况须经主任同意后才能派车或坐的士。

后勤处印章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办公室和各部门各类印章的管理,明确印章使用权限,保证印章的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印章的刻制、启用与废止

1、印章的刻制应严格按程序办理。后勤处党政公章由学校统一刻制;后勤各部门的公章必须经后勤处批准,报院长办公室审批后,方可刻制。

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刻制本部门公章。自行刻制公章一经发现,必须追究其责任,由此造成的民事、经济、法律纠纷和后果,由当事人自行承担。

3、印章的启用或废止均由院长办公室验印登记发文后方能生效。作废印章必须由后勤处办公室登记后统一上交院长办公室封存或销毁。

二、印章使用程序和权限

1、以后勤处名义发出的文件,一律凭文稿上的处长或副处长签字用印。

2、以后勤处名义对外签署的各类合同、协议,必须凭处长或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使用后勤处印章。

3、以后勤处名义向校领导和机关各部、处上交的报告、请示和文书材料、凭处长、副处长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使用印章。

4、各部门对外签署各类合同、协议、若需加盖印章,必须先由各部门负责人签字,经处长或分管领导签字后,方可用印。

5、后勤处各部门印章只限校内使用,使用本部门印章,一律凭各部门负责人签字用印。

三、印章的管理

1、后勤处及各部门各类印章必须指定专人保管和按规定用印,保管人员因事离岗,应由单位负责人指定人员暂代管。

2、印章管理人员如工作变动,应及时上缴公章,并在单位负责人指导下,与重新确定的印章管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

3、印章管理人员要坚持原则,严格照章用印。用印前要核实签发人姓名,用印内容与落款,盖印端正清晰。

4、印章要严格妥善保管,严禁携带印章离开办公地点,用印后,应将印章存放安全处。

5、严格用印登记,凡使用后勤处印章,对印用人、用印单位、用印时间和用印内容均需进行登记,对外签署的各类合同、协议和向院领导、院机关提交的报告、请示、材料,使用后勤处印章后,一律由后勤处办公室复印留底归档。

6、凡用印章使用或保管不当而出现事故者,将追究保管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会议室管理制度

为管理好会议室,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职责,理顺管理职能,搞好会议服务保障,特制定本规定。

一、会议室的管理

1、会议室由办公室管理并统一安排使用。

2、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内容包括开门、保管室内配备的各种设施用具,打扫卫生,操作有关设备(如空调、电灯、饮水机等)。

3、会议室桌椅必须摆放整齐,开水瓶、茶杯、烟缸放置有序。

4、会议室常备茶叶、开水,逢春节和重要会议,经领导同意适当摆设水果、点心。对外来人员参加会议由管理人员负责接待,服务要求做到热情、周到,态度和蔼、有礼貌,召开会议时负责供水。

5、会后应及时清理、打扫卫生,发现遗忘的茶杯、笔记、书本等物,须及时交还失主或送交办公室。

二、会议室的使用

1、启用会议室后,为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安静、舒适,严禁擅自动用室内电器、乱张贴标语、广告,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乱丢果皮、纸屑,未经许可小孩不得进入室内追逐吵闹。

2、凡使用会议室的部门不允许随意挪动和搬走会议室的设施,会议结束,应负责关门窗,关闭电源等,要保持会议室的卫生清洁和安全。

三、会议室的使用程序

1、各部门需使用会议室开会,必须预先通知综合办公室,然后由综合办公室部统一安排。未经同意不 得使用会议室。

2、会议结束后应通知综合办公室。

办公设备使用管理规定

1.爱护公物,使用计算机、复印机等必须按规程进行操作。

2.注意节约使用办公易耗品,降低管理费用。

3.不得使用办公设备准备私人资料或与工作无关的资料。

4.不得使用电脑玩电子游戏或上网聊天。

5.复印机使用需登记。

6.保持办公设备的清洁,下班时切断办公设备的电源。

7.若出现故障,及时报综合办公室维修。

8.各办公室使用的设备均需登记造册,并明确设备管理负责人。

后勤处办公室安全保密制度

1、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泄露机密。

2、认真做好各类文件的立卷归档工作;妥善保管好上级部门下发的各类文件;密级文件传阅后应及时归还,不得截留;绝密文件要专门管理,用完后及时归还保密部门。

3、打字室闲人免入。工作人员打印文件内容不准外泄;不准给私人打印文件;不得打印未经批准的打印文件;不准将打印的秘密等级以上文件截留。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借用公司文件。

四、妥善保管印鉴、支票、收款收据等。

五、做好后勤处的防火、防盗工作,对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安全学习。

六、严禁违章用电,经常检查水、电设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下班做到随手关灯;检查门窗扦销、搭钩。

七、严格节假日值班制度,工作人员值班期间不准脱岗。

八、定期对后勤处所属部门进行生产安全检查。

篇 办公室规章制度篇 2

为完善公司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制度。

文件收发规定

一、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拟稿。文件形成后,属董事会的由董事长签发,属公司的由总经理签发,属党内的由党支部书记签发。

业务文件由有关部门拟稿,分管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审核、签发。

属于秘密的文件,核稿人应该注“秘密”字样,并确定报送范围。秘密文件按保密规定,由专人印制、报送。

二、已签发的文件由核稿人登记,并按不同类别编号后,按文印规定处理。

文件由拟稿人校对,审核后方能复英盖章。

三、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报告报送结果。

秘密文件由专人按核定的范围报送。

四、经签发的文件原稿送办公室存档。

五、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文书负责签收,并于接件当日填写阅办单,按领导批示的要求送达有关部门,办好文件阅办;属急件的,应在接件后即时报送。

六、文件阅办部门或个人,对有阅办要求的文件,应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情况反馈至办公室。三日内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向办公室说明原因。

文印管理规定

七、所有文印人员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公司保密事项。

八、打印正式文件,必须按文件签发规定由总经理签署意见,送信息中心打樱各部门草拟的文件、合同、资料等,由各部门自行打樱打印文件、发传真均需逐项登记,以备查验。

九、文印人员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打字、传真、复印任务,不得积压延误。工作任务繁忙时,应加班完成。办理中如遇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有关人员校对清楚。

十、文件、传真等应及时发送给有关人员。因积压延误而致工作失误或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十一、严禁擅自为私人打英复印材料,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

办公用品购置领用规定

十二、公司领导及未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部门所需的办公用品,由办公室填写《资金使用审批表》,报总经理审批后购置。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部门所需购置办公用品,到办公室领用,办理出入库手续,明确金额。需购置的,由部门负责人填写《资金使用审批表》,报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购置。大额资金的使用,由总经理审核并报董事长批准后办理。

十三、办公用品购置后,须持总经理审批的《资金使用审批表》和购货发票、清单,到办理出入库手续。未办理出入库手续的,财务部不予报销。

十四、各部门所用的专用表格等印刷品,由部门自行制定格式,按规定报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印制。

十五、办公用品只能用于办公,不得移作他用或私用。

十六、所有员工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努力降低消耗和办公费用。

电话使用规定

十七、公司各部门电话费均按月包干使用。具体标准如下:办公室 120 元/月,投资发展部 100 元/月,财务部 60 元/月,城建资产部 100 元/月,市场营销部 200 元/月,项目技术部 130 元/月,会议中心 50 元/月。

十八、若有超出当月包干标准的,从超额部门的工资中扣出。当月节余部分累计到本部门下月话费中使用。

篇 办公室规章制度篇 3

为进一步改善大家工作环境,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12 月 24 日公司搬迁至双铁城,大家的办公环境有了质的改变。好的环境还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以下几点请大家务必遵守:

1、工号牌:上班请佩戴好工号牌,桌位/桌位牌安排好、张贴好后请不要移动。

2、空调:空调开启时间段 9:00-18:00,开启温度冬天建议在 26-27 摄氏度。下班后请关闭,极少数人员加班请尽量不开启空调。

3、灯光:请做到人走灯关。晴朗天气请不开启。

4、绿植:自己桌位上的绿萝自行浇水,公共区域上的每周五人事安排人负责。

5、卫生:自己桌面请及时整理,公共地面请保持干净整洁。垃圾桶卫生每组自行倒至洗手间大垃圾桶内。饮水机地面请看到有积水就清理。

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请检查所有的电源并关闭。

篇 办公室规章制度篇 4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劳动纪律和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包括考勤制度、电话制度、行政办公制度、卫生制度。

3.本制度使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二、考勤制度

1.公司上班时间为 冬季:7:40~11:40,13:30~17:30

夏季:7:40~11:40,14:00~18:00

2.考勤范围

(1)公司除经理外,均需在考勤之列。

(2)特殊员工不考勤须经经理批准。

3.考勤办法

(1)任何员工不得委托或代他人签到。

(2)员工忘记签到时,须说明情况,并留存说明记录。

4.考勤设置种类

(1)迟到。比预定上班时间晚到。

(2)早退。比预定下班时间早走。

(3)旷工。无故缺勤。

(4)请假。(请假需写假条,请假一天由部门主管签字,一天以上(不含一天)

由经理签字)。

(5)外勤。全天在外办事。

(6)出差。

(7)休班。

5.迟到一次扣工资 20 元,早退一次扣工资 20 元,旷工一次日扣当日工资的两倍,月矿工三日以上辞退处理。

三、电话制度

1.本公司的电话,主要是作为方便与外界沟通、方便开展业务之用,不允许员工在公司内打私人电话。

2.员工打电话,用语应尽量简洁、明确,以减少通话时间。

3.员工接听外线电话的标准用语为:“您好,______公司”等。总的要求是规范、简洁、礼貌。

4.公司不允许员工在公司挂私人长途电话。员工不经同意即私挂国内长途电话,视情节给予罚款。.员工接听外来公事电话,应做好电话记录,并及时落实。

四、行政办公制度

为使公司企业管理及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现制定以下办公制度。

1.本公司员工上班要带配胸卡;

2.坚守工作岗位不要串岗;

3.上班时间不要玩电脑游戏、打瞌睡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4.办公桌上应保持整洁并注意办公室的安静;

5.不经批准不得随意上网;

6.打印材料要及时记录;

7.吸烟应到卫生间,否则给予罚款;

8.凡出远勤达 1 天以上者,须先填报经领导批准的出差证明单;

9、因故临时外出,必须请示部门主管;各部门全体外出,必须给综合办打招呼;

10.不得将公司烟缸、茶杯、文具等公物带回家私用;

11.无工作需要不要进入经理办公室、财务室等。

五、卫生制度

为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整洁的工作环境,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制定本制度。

1.每天上班后首先打扫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

2.保持室内清洁、湿润、窗明几净,书籍、文件、资料摆放整齐;痰盂、纸篓干净清洁,地面无碎纸、烟头等杂物,确保良好舒适的工作卫生环境。

3.卫生管理的范围:公司各部门、厕所、花坛、绿地及走廊、门窗等 办公场所及其设施的卫生。

4.

卫生清理的标准是:门窗(玻璃、窗台、窗棂)上无浮尘;地面无污物、污水、浮土;四周墙壁及其附属物、装饰品无蜘蛛网、浮尘;照明灯、电风扇、空调上无浮尘;书橱、镜子上无浮尘、污迹,书橱、档案橱内各类书籍资料排列整齐,无灰尘,橱顶无乱堆乱放现象;办公桌上无浮尘,物品摆放整齐,水具无茶锈、水垢;桌椅摆放端正,各类座套干净整洁;微机、打印机等设备保养良好,无灰尘、浮土;厕所墙面、地面、便池清洁干净,无杂物、无异味;花坛、绿地内无杂草、杂物。

5.每周集中进行一次大扫除,经理等负责人将不定时的检查卫生工作。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当年不享受年休假:上考核不合格;当年事假累计超过 20 天;当年病假累计超过 30 天;当年病事假累计超过 40 天。如当年已经享受年休假以后,其病事假假期超过上述条款期限的,则下的年休假不再享受。

三、上下班规定为加强公司行政事务管理,理顺公司内部关系,使各项管理工作,标准化、制度化、提高办事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总则:

1、进入办公室必须着装整洁。

2、在办公室自觉讲普通话,禁止喧哗、说笑、打闹,说粗话、脏话。

3、爱护办公室的各项设施,随时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4、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5、办公室工作由办公室人员全面负责,其他部门予以配合。

6、本规定适用于全体办公室工作人员。

(一)、严格作息制度,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无故迟到、早退、擅离职守。

公司人员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工作时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1、上班时间每周五个工作日,周六、周日休息,每天工作 8 小时,必要时自觉加班。

2、上午工作时间段为 8:30——12:00

下午工作时间段为 13:00——17:30

3、迟到者,第一次扣 10 元,第二次扣 20 元,第三次 40 元,依此类推扣除奖金;早退者,第一次扣 30 元,第二次扣 60 元,第三次扣 90 元,依此类推扣除奖金。迟到、早退 1 个小时以上作旷工计。除有特殊原因外,迟到、早退不得临时请假或调休。

4、职工旷工:按天扣发基本工资,旷工 1 天全额扣除当月的奖金;旷工 2 天,扣发半年奖金;旷工 3 天及以上者,扣发全年奖金。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旷工者纪律处分。

5、提倡文明向上的业余活动,但要有节制,不可沉迷影响工作。

(二)、考勤、卫生、生活制度

①考勤

1、建立考勤制度,实行不定时查岗,工作人员需到办公室考勤签到,办公室按时收存签到表,考勤结果每月公布一次。

2、请事、病假,必须由主管领导批准并办理审批手续,交办公室留存,不能事先办理手续的应事先口头或电话请假并及时补办手续。

3、员工因各种原因,必须请假时,公司可酌情批予无薪事假。事假原则上一次不得超过 3 天,一年请事假天数总计不得超过 15 天。

4、若员工未请假而缺勤,则按旷工处理。

②卫生 1、工作人员要自觉维护办公室清洁卫生,做到场净室洁,无杂物垃圾,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并落实到个人。

2、每天上班前 5 分钟为室内卫生打扫时间。

四、会议与培训管理

1、总经理办公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办公室人员参加,必要时总经理可批准其他人员列席会议。

2、会议时间原则上定于每月 3 日,可由总经理决定是否延期。

3、专题会议只在必要时召开,由部门经理以上人员发起,由相关人员参加,会议时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会议议题须事先经总经理同意。

五、外勤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并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2、以企业为自己的事业,做一名自信、自强、自律、诚实、勇于开拓创新的人。

3.、服从公司调派,在外要以公司利益为重,同时兼顾投资人的利益。

4、外勤人员要维护好所负责区域内的市场工作,尽一切努力提升业绩。

5、讲究仪表仪容整洁,举止稳重大方,语言富有感染力,行为讲究礼仪,热情礼貌待客,时刻维护公司形象、名誉、利益。

6、合理编制工作计划,

7、深入调查研究市场动向,关注同业同行,把握销售趋势,具备编写年、季、月的销售计划。

8、弘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说一不二,掷地有声的工作精神,形成真抓实干、多出业绩、贯彻有力具有震慑的良好作风。

六、本制度之未尽事宜,由办公室先关负责人给予解释,具有最终调处权。

七、本制度于颁布之日起施行。

篇 办公室规章制度篇 5

为完善公司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制度。

文件收发规定

一、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拟稿。文件形成后,属董事会的由董事长签发,属公司的由总经理签发,属党内的由党支部书记签发。

业务文件由有关部门拟稿,分管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审核、签发。

属于秘密的文件,核稿人应该注“秘密”字样,并确定报送范围。秘密文件按保密规定,由专人印制、报送。

二、已签发的文件由核稿人登记,并按不同类别编号后,按文印规定处理。

文件由拟稿人校对,审核后方能复英盖章。

三、董事会和公司的文件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接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报告报送结果。

秘密文件由专人按核定的范围报送。

四、经签发的文件原稿送办公室存档。

五、外来的文件由办公室文书负责签收,并于接件当日填写阅办单,按领导批示的要求送达有关部门,办好文件阅办;属急件的,应在接件后即时报送。

六、文件阅办部门或个人,对有阅办要求的文件,应在三日内办理完毕,并将办理情况反馈至办公室。三日内不能办理完毕的,应向办公室说明原因。

文印管理规定

七、所有文印人员应遵守公司的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工作中接触的公司保密事项。

八、打印正式文件,必须按文件签发规定由总经理签署意见,送信息中心打樱各部门草拟的文件、合同、资料等,由各部门自行打樱打印文件、发传真均需逐项登记,以备查验。

九、文印人员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各项打字、传真、复印任务,不得积压延误。工作任务繁忙时,应加班完成。办理中如遇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有关人员校对清楚。

十、文件、传真等应及时发送给有关人员。因积压延误而致工作失误或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十一、严禁擅自为私人打英复印材料,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

办公用品购置领用规定

十二、公司领导及未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部门所需的办公用品,由办公室填写《资金使用审批表》,报总经理审批后购置。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部门所需购置办公用品,到办公室领用,办理出入库手续,明确金额。需购置的,由部门负责人填写《资金使用审批表》,报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购置。大额资金的使用,由总经理审核并报董事长批准后办理。

十三、办公用品购置后,须持总经理审批的《资金使用审批表》和购货发票、清单,到办理出入库手续。未办理出入库手续的,财务部不予报销。

十四、各部门所用的专用表格等印刷品,由部门自行制定格式,按规定报总经理审批后,由办公室统一印制。

十五、办公用品只能用于办公,不得移作他用或私用。

十六、所有员工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努力降低消耗和办公费用。

电话使用规定

十七、公司各部门电话费均按月包干使用。具体标准如下:办公室 120 元/月,投资发展部 100 元/月,财务部 60 元/月,城建资产部 100 元/月,市场营销部 200 元/月,项目技术部 130 元/月,会议中心 50 元/月。

十八、若有超出当月包干标准的,从超额部门的工资中扣出。当月节余部分累计到本部门下月话费中使用。

办公室规章制度 2020 员工规章制度大全相关文章:

★ 2020 年最新人员规章制度范文

★ 公司规章制度 2020 精编汇总

★ 工厂规章制度 2020 最新合集

★ 2020 年最新公司管理制度范本

★ 公司员工手册 2020 最新汇总

★ 2020 年最新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 2020 最低规章制度合集

★ 2020 年服务员规章制度范文

★ 2020 年经典的幼儿园规章制度范文

单位规章制度没备案,是否有效? 篇3

杨学友,锦州市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

刘先生系某建筑公司高级技术员兼部门副经理。2010年3月中旬,他与公司签订了3年期的劳动合同。2011年4月,公司发现刘先生在任职期间,私自对外承接施工工程,造成该公司正在施工中的某工程工期严重延误,给公司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此间,刘先生还擅自离职,并单方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对此,公司依据内部制度规定,要求刘先生赔偿经济损失。刘先生拒绝赔偿损失,理由是公司制度并未报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当属于无效。刘先生的说法有法律依据吗?

A:刘先生的说法没有法律根据,公司完全可以要求刘先生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制度是否有效,报劳动监察部门备案并非必备要件。《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经过三个重要程序:一要经“两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大会)讨论;二要协商确定;三是公示或告知劳动者。如果该公司制度的制定在程序上符合上述规定,又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应当是合法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9条也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4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勞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11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规章制度进行审查。但该项规定并非是要求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必须报请备案的硬性要求。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3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如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担赔偿责任。所以,公司有权要求刘先生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公司规章制度浅议 篇4

公司制度就是公司经济运行中制定的规定、规程、行为规则等。公司的所有活动都要有制度可循, 制度应当无处不在, 无处不有, 并且相互有衔接, 构成一个严密的规章制度网。公司制度是公司有序运行的体制框架, 也是员工的行为准则。公司制度有公司章程和一般性公司规章制度之分, 前者为概括性、总体性的, 后者为细化性的活动规则。公司有许多规章制度, 内容涉及行政方面、人事方面、财务方面、生产方面、安全方面、技术方面、市场营销方面等。大的制度下面又有若干具体的制度, 比如财务方面又有会计制度、出纳制度、支票制度、现金制度、印鉴制度、会计档案制度等。

二、公司制度的重要性

古语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这句古语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问题, 就是制度的重要性。公司制度是公司永恒的主题。制度可以带出一支强硬的队伍来、制度可以增加公司效益、制度可以增强公司对外的竞争性。周亚夫, 西汉时期著名将军, 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以治军闻名。一次, 文帝去边关慰问军队, 到了周亚夫附近的几处别的将军营地时, 他的随行部队都可以直接驱车而入, 营地将军和他下面的官兵赶忙迎进送出。去周亚夫的军营时, 却见营中将士个个披坚持锐, 刀出鞘, 箭上弦, 弓拉满, 处于战备状态。文帝的先行人马来到军营前, 把门士兵不让进。先行人员说:“天子就要到了!”把门的都尉说:“将军有令, 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 不听天子的诏。”一会儿, 天子到了, 也不得进入。于是天子派人持符节诏告将军,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守卫的士兵对天子随从人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弛。”于是天子的车便控着缰绳, 慢慢走。到了营中, 周亚夫手持兵器向天子拱手说:“身著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 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天子深受感动, 改换了姿态, 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军队行礼。仪式结束后, 出了营门, 群臣都非常惊讶。文帝赞扬到:“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呢!以前过霸上和棘门的时候, 那边的军队好象小孩子做游戏。那里的将军遇到袭击就可能被敌人俘获, 至于周亚夫, 敌人能有时机冒犯他吗?”

所以说国家要有法制, 公司要有制度。公司的所有员工, 特别是高管人员如果不遵守公司的制度, 这个公司肯定会被社会所淘汰。公司制度是由公司章程和其他公司制度等组成。公司章程是公司设置的前提条件之一。公司章程不仅是公司设置的形式要件, 更主要的是公司的“母法”, 是公司的“宪法”。公司的所有人员及活动都必须在公司章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如果没有公司章程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存在及有效运行, 就谈不到公司的存在。

三、公司制度的现状

公司制度的制定情况无非三种:一是没有制定, 二是制定的不健全完整。三是健全完整的制度体系。第一种情况基本没有, 现在大多数公司的情况都属于第二种。制度不健全完整, 势必产生多种不好的结果。有的是在公司层面缺乏统一规划, 部门各自为政。这样的话, 势必在部门规则之间存在制度的盲区。有的因为制度不全, 造成公司上下职责不清、权限不分、分工不明、责任心不强等。有的公司重“人治”, 而轻“规章制度”。制度不执行或不认真执行, 最后造成公司有禁不止、有章不循、内部人情化严重, 面子文化盛行的种种不好结果。究其原因, 是公司没有一套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 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 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

四、公司制度的制定、公示

公司制度的制定应以“实用管用”为出发点, 以“制度管事、制度管人”为原则, 以人为本。公司制定规章制度时, 应明确其适用范围, 比如对哪些人有效, 在哪些场合有效, 适用于哪些事情, 什么时候生效等。首先要做到:1.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要适格。2.规章制度的内容要合法, 即内容要不违反国家的法规及政策。实践当中, 很多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违法或违反政策的地方。所有不合法的规章制度都是无效的。

规章制度内容不仅要合法, 而且要健全、完整。比如说用工制度吧, 完善的的用工规章制度, 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用工的规范化, 不规范的规章制度会成为公司与员工发生争议的诱因, 甚至成为公司在仲裁或诉讼案件中败诉的关键。比如, 很多用人单位严重缺失与员工有关的规章制度, 这直接导致用工规范中缺失明确的依据, 从而使公司在与员工的纠纷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制度也要合情。所谓合情, 就是合乎人之常情。制度不合情, 是不符合国家提倡的和谐的政策的。对员工的错误与过失, 应先以批评教育为主, 后以惩罚为辅。处罚也应当坚持“错罚相当”、“一视同仁”的原则, 克服和杜绝人为因素的影响。

公司制度在制定时, 不仅要结合过去、现在的公司经营状况, 也要放眼以后的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公司制度不仅即有处罚, 也要有奖赏。只有赏罚分明, 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只有罚而无奖, 或罚多奖少, 说明这个规章制度是有缺陷的。另外, 公司规章制度制定后, 必须以一定的形式向员工公示, 要让员工充分知情, 这样的规章制度才够完整、合法、有效。

所以说公司规章制度的合法有效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度的制定必须经过民主程序, 二是制度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三是制度必须向员工进行公示。

五、公司规章制度的执行、反馈、修改、完善

公司制度制定不难, 难的是遵守和执行。制度制定以后, 剩下就执行的问题了。如果没有有效执行或干脆不执行, 再科学和健全完整的制度, 如同束之高阁的东西, 就跟没制定一样。海尔集团的张瑞敏用锤子砸冰箱, 看似砸的冰箱, 实际砸的人们的品行。第一次员工不守纪, 给他开个整改单;第二次不守纪, 给他开个罚单。开上几次罚单, 大家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有了各种制度规范, 员工就会知道在公司中什么事可以做, 什么事不可以做, 自然就改掉了坏习惯而养成了好习惯。而遵守和执行制度的关键首先是企业的负责人及高管人员。制度就是要事事有章可循, 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专责, 办事有程序, 工作有标准, 检查有制度, 问题有解决, 解决有结果。在制度执行上, 要人人平等, 努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切实提高制度的约束性和执行性。坚持做到对事不对人, 事前有要求, 事中有控制, 事后有处置的原则。一个好的规章制度必须要在执行中得到检验, 在检验中形成回馈, 在回馈中进行修改、调整, 在调整中再执行的一个反复过程。

六、公司制度的创新

规章制度 篇5

一、基本守则: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

2、遵守饭店一切规章及工作守则,严守纪律,尽忠职守,服从领导,不越权行事,不得有阳奉阴违或敷衍塞责的行为。

3、部门之间,员工之间应相互尊重,团结合作,构建和谐氛围。

4、顾大局,识大体,保持饭店信誉,不作任何有损饭店信誉和权益的行为。5不私自经营与饭店业务有关的商业或兼任饭店以外的职业。

二、职业道德守则:

1、崇尚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积极进取且努力不懈。

2、不断学习,增广知识,以求进步,做一个称职的员工。对所从事的业务,应以专业标准为尺度,从严要求,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3、一切从饭店利益出发,做好本职工作,切忌因个人原因影响工作。

4、诚信、正直。对饭店各方面的工作,应主动通过正常途径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对有损饭店形象等消积行为,应予以制止。

5、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员工不得以饭店名义考察、谈判、签约;不得以饭店名义提供担保证明,不得代表饭店出席公众活动。

6、在工作交往中,不准向客人索取小费、礼品。严谨操守,不得收受与饭店业务有关人士或单位的馈赠、贿赂或向其挪借款项。

7、本饭店员工因过失或故意使饭店遭受损害时,应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

8、尊重顾客、尊重同行;注意本身品德修养,戒除不良嗜好。在与顾客交往中,做到有礼有节,不亢不卑。

9、尽忠职守,保守饭店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妥善保管饭店文件,合同及内部资料。

10、对饭店资金状况、法律事务、市场营销策略、客户情况、业务合同、员工薪酬、分红奖励等情况,除已公开通报的外,不得打听,不得泄露。

11、辞职者须提前一个月向公司人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妥善交待工作,处理好善后事宜。否则,由辞职者本人承担一切不良后果和经济损失。

三、日常行为守则:

1、按时上、下班,由本人打卡;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对所担负的工作争取时效,不拖延、不积压。

2、上班时间仪表整洁,态度严肃;着装大方、得体。

3、工作时间不串岗、不聊天、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如须离开应向主管人员请准后始得离开。

4、文明工作,禁止在上班时间大声喧哗、打闹,自觉做到语言文明,举止得体。

5、不在上班时间接待因私事来访的亲友,不把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带入饭店。

6、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每位员工应保持饭店及宿舍环境清洁。

7、爱护本饭店财物,不浪费,不损公利己。饭店设施在固定位置摆放,如有移动及时复位。桌面要求整洁,不摆放任何无关物品。

8、下班后,饭店员工应检查窗户,电灯、电扇、空调等用电设备的电源是否关好,无遗留问题后,方可离去。

9、真实、认真填写本人档案或个人资料,并及时向公司通报相应变更。服从上级指挥,如有不同意见,应婉转相告或以书面陈述,一经上级主管决定,应立即遵照执行。

11、值班人员除外,本饭店工作时间,每天为10小时,每月公休2天,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当月加公休一天。

12、管理部门的每日上、下班时间,可依季节的变化事先制定,公告实行。

13、上、下班应亲自签到或打卡,不得委托他人代签或代打,如有代签或代打情况发生,双方均以旷工论处。

14、根据工作需要,饭店有权在内部调整员工岗位。

15、值班人员除外,本饭店每日工作时间订为10小时,如因工作需要,可依照政府有关规定延长工作时间至2小时,所延长时数为加班。

16、除前项规定外,因天灾事变,季节关系,依照政策有关规定,可延长工作时间,但每日总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其延长之总时间,每月不得超过60小时。其加班费根据情况适当情况给予补偿。

四、工作态度:

1、按饭店操作规程,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工作。

2、员工对上司的安排有不同意见但不能说服上司,一般情况下应先服从执行。

3、员工对直属上司答复不满意时,可以越级向上一级领导反映。

4、工作认真,待客热情,说话和气,谦虚谨慎,举止稳重。

5、对待顾客的投诉和批评时应冷静倾听,耐心解释,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与客人争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报告直属上司。

6、员工应在规定上班时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前到达岗位作好准备工作。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或早退。在下一班员工尚未接班前,当班员工不得离岗。员工下班后,无公事,应在30分钟内离开饭店。

7、员工不得在饭店内任何场所接待亲友来访。未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员工不得使用饭店电话。外线打入私人电话不予接通,紧急事情可打电话到各部门办公室。

8、上班时严禁串岗、闲聊、吃零食。禁止在餐厅、厨房、等公共场所吸烟,不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9、热情待客,站立服务,使用礼貌语言。

10、工作时间内,不剪指甲、抠鼻、剔牙、打哈欠、喷嚏应用手遮掩。

11、工作时间内保持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

12、员工进出饭店,保安人员保留随时检查随带物品的权利。

13、饭店物品(包括发给员工使用的物品)均为饭店财产,无论疏忽或有意损坏,当事人都必须酌情赔偿。员工如犯有盗窃行为,饭店将立即予以开除,并视情节轻重交由公安部门处理。

五、仪容仪表:

1、着装整洁、无破损、穿饭店统一工服,要勤洗勤换,鞋袜一致。

2、男员工:发前不过眉、侧不过耳、后不过领,发型发式大方,不留须。

3、女员工:不披发、不涂有色指甲油,除结婚戒指,不佩戴其他饰物。

4、所有员工应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指甲修剪整齐。

六、拾遗:

1、在饭店任何场所拾到钱或遗留物品应立即上缴相关部门作好详细的记录。

2、如物品保管三个月无人认领,则由饭店管理当局决定处理方法。

3、拾遗不报将被视为偷窃处理。

餐饮食品采购规章制度

一、采购人员的基本要求

1、采购员必须熟悉我厂所用的各种食品与原料的品种及其相关的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规,了解各种原辅材料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

2、采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必须仔细查看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是否按《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标出了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防止购进假、冒、伪、劣产品。

3、采购各种食品、食品原辅料,必须向供货方索取同批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索证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看出证单位出具的证件原件和影印件是否有效,有无伪造、涂改等破绽;(2)看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与产品的名称、商标、批号或生产日期是否一致;(3)发现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卫生检验合格证不符合食品卫生有关规定,应拒绝采购或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也可以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重新提供卫生检验合格证。

4、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财务制度要求及膳食科的相应规定,规范采购、廉洁奉公、依法办事、执行制度、增强责任心、对就餐师生负责,对食堂负责、对膳食科负责。

5、增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食堂服务,相方设法降低伙食成本,保证食堂所需各种原材料按时保质保量送货上门,质量不合格的包退、包换、包损失。

6、主动拓宽采购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新鲜,扩大价差,提高效益,使采购的原材料物品质优价廉。

如何认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 篇6

甲系某化妆品公司的专柜销售,在工作期间擅自将公司的化妆品小样赠送给朋友,后被公司发现,公司随后以甲违反规章制度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将其辞退。甲不服将公司诉诸仲裁,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该公司提供自己单位的规章制度,即,“若发现本单位职工有偷盗、擅自赠送产品等行为的,一律解除劳动合同。”那么本案中甲某应否被开除,单位的该项规定是否有效,成为本案焦点。本文结合此案例,着重探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如何认定。

案例评析

一、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概念及类型

各个用人单位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本单位的正常经营秩序。这些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书面形式公布表达、非针对个别事务的处理的规范总称。合法、合理,科学有效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可以保障用人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违法、不合理的的规章制度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最终会使用人单位蒙受损失。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分类较广,本文主要阐述关于劳动关系调整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方面的规章制度,该类规章制度在实践中最容易引发纠纷。其主要特征如下。

1.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企业中关于劳动关系调整方面的制度,一般是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如工资报酬、开除辞退、劳动合同签订等。

2.具有很强的单方利益性。此类制度大部分是厂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单独制定的。

3.具有格式合同的特征,不会随意修改。

二、一些不合理企业规章制度

现实中的企业规章制度,明显违法的较少,尤其是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大部分企业都依据新的法律修改了不合法的企业规章制度。但是为了规避责任,使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有不公平、不合理之处,但是又看不出违法之处,使得劳动争议纠纷频发,以下介绍几种在实践中遇到的情况。

(一)存在隐形不公平、不合理之处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可是现实中用人单位只规定了框性条款,未制定详细的制度,实施时由用人单位再做具体解释。例如,用人单位规定了提供正常的休假、实行同工同酬等制度,但事实上并未向职工提供正常的休假制度,也没有做到同工同酬,发生纠纷后用人单位找各种理由予以解释,并称规章制度中有规定即解释权归单位。

(二)存在显性的不公平、不合理之处

在实践中,显失公平的企业规章制度比较普遍,如某企业关于加班费支付的规定:“职工根据工作情况进行加班,不另算加班费,年终统一结算发放一定补助”。再如,“单位只和职工签订两次劳动合同,每次有效期限为4年,期满不再续聘”等。类似这样的规定明显不公平;另如本文所述的案件中所提到的条款,即为显性的不公平条款,因为,情节轻微的违规行为就要受到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处分,显然有失公平。

(三)规章制度制定程序方面的不公平、不合理之处

程序不合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没有经历民主程序,即规章制度的只是领导层面的决定,未经过职代会通过、公示等程序;二是拒绝听取职工提出的修改意见。三是未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

很多职工对部分企业规章制度并不了解,只是在发生纠纷后才知道有此制度。根据我国宪法第53条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规章制度内容制定、修改的必经程序,履行告知的法律义务,是规章制度生效的基本要件,缺一不可。

本文所提到的案例中原告对被告提出的规章制度并不知情,被告也未提出关于已经公示的证据。

三、如何认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效力

(一)依法制定 内容合法

1.制定主体权。劳动规章制度制定主体应是用人单位有权机关统一制定,并以用人单位名义颁布实施。用人单位不具有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资格,以其名义发布的劳动规章制度不应视为整体有效的规章制度。

2.内容合法。规章制度内容合法,就是指其内容不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这里的“法”应作广义理解,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部门及地方规章等。

3.诚实守信。一些法律没有详细规定的内容,需要用人单位在劳动规章制度中予以具体规定。如《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或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何谓“严重违章”、 “严重失职”、“重大损害”,法律没有做出具体规定,需要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一般来说,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正常的常规判断标准,应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4.不得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是民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渗透所有法律。《劳动合同法》也贯穿着“公序良俗”基本原则。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违反公序良俗,职工可向劳动行政部门主张该规章制度无效。

(二)制定程序合法有效

所谓程序合法有效是指规章制度要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所谓的民主程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合法的程序包括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充分讨论,与工会、职工代表充分协商确定、履行有效的告知义务等。

(三)规章制度公平合理

一是公平。所谓公平是指同类工种,无差别对待,不可出现特权、歧视现象,不存在隐形的不合理之处。如不能做出对临时工和人事代理人员有不同工同酬的规定,用人单位也不得在对规章条款具体解释运用时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合理。所谓合理,即规章制度不得有苛刻条款,过于严格、超乎常理的条款即为苛刻条款,在审判实践中此类条款较为常见,本文中所提到的案例即为此类现象。

四、在审判实践中对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的运用与处理

(一)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下列规章制度可以直接参照处理,但不能在判决书中直接引用

1.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有效,至于效力如何认定,本文之前已论述。

2.适用范围明确。规章制度的适用范围必须明确,例如适用的人员范围、时间范围、内容范围等。

3.内容全面、细化。涉及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不仅要全面且应该细化,例如在规定的处罚制度上,应明确处罚对象、处罚等级、处罚事宜、处罚程序等。

4.相互一致,前后不矛盾、不冲突。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得出现歧义,不得有模糊性语言,不得前后不一致,否则法院不应参照,法院无解释权力和义务。

5.注意有可操作性。法律调整的是普遍性的问题,用人单位应将法律法规具体化,最好规定到具体的行为、程度,而过于原则、宽泛,操作性较差的原则法院无法参照。

(二)对于违法 显失公平的单位规章制度做出如下处理

1.企业承担相应的责任。《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劳动者可因企业劳动规章制度违法并损害自身权益而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探析 篇7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概念,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1959年国际劳工组织(ILO)特别委员会报告书中将劳动规章制度定义为:“企业界对Works rules,Company rules,work shop rules,rules of employment,standing order之称号,供企业之全体从业员或大部分从业员适用,专对或主要对就业中从业员之行动有关的各种规则。”王全兴教授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仅在本单位内部实施的、关于如何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但可以确认的是,第一,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第二,劳动规章制度约束用人单位内的劳动者,不约束用人单位外的劳动者。第三,劳动规章制度是对劳动中的劳动者有效。因为劳动规章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劳动过程中的生产经营秩序。

劳动规章制度的形成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就为了简化劳动合同的契约过程。正是因为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需办理繁杂的手续,用人单位才将劳动合同中的共有条款加以体系化。这样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只需要把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告知劳动者即可,由劳动者自己决定是否接受劳动规章制度的约束。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劳动规章制度的形成还是为了维持用人单位内部生产经营秩序。由于现在用人单位的规模日益扩大,劳动的集约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规制劳动者的劳动行为,促使劳动者互相合作,促使劳动有序进行,从而能维护生产经营的秩序。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有学者称之为“劳动法上永远的难题”。对此,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其中主要有契约说、法规说、集体合意说、根据二分说这四种学说,下面就主要介绍这四种学说。

1.1 契约说

契约说主张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是因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规章制度内容带成了合意。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单方制定与变更的,这本来只是一种单纯企业内部的规范,之后经劳动者同意成为契约内容时,得以规制劳动关系。

根据对劳动者意思自治程度的轻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纯粹规范说、事实规范说和事实习惯说。其中“纯粹规范说”充分尊重了意思自治的原则,认为经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劳动规章制度才能由事实上的存在转变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的一部分。但其实这一学说和劳动用工实践并不相符,很多劳动者是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并不知道劳动规章制度的存在,更谈不上所谓的协商一致。故此学说忽略了用人单位的强势地位以及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中意思表示的不自由。“事实规范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则,只有得到劳动者的同意之后才会发生法律效力。但实际上劳动规章制度只是一种社会规范,只能取得约束劳动者的效力。“事实习惯说”又称定型化契约,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对劳动合同中的共性条件加以系统化,只要劳动者未明确反对劳动规章制度的条款,就推定劳动规章制度对其发生法律约束力。但是对于劳动者是否知道劳动规章制度和是否知道这一事实习惯都没有提及,也没有规定用人单位有向劳动者告知劳动规章的义务,所以人们可以看出,这无疑是提高了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很容易出现将劳动者的沉默推定为同意的情形,会为侵害本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权利大开方便之门。

综上所述,契约说强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处于一个平等地位,要求劳动规章制度是两者之间的平等协商,集体合意的结果,更倾向于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但是,也不能忽略其缺陷,首先,此学说不利于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因为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变更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和每一个劳动者协商同意,这势必会加大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困难。再次,此学说虽然强调劳资平等,但是在用工过程中,是很难实现双方真正的平等的。

1.2 法规说

法规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规范的特征,不管劳动者是否同意劳动规章制度的具体条款,劳动规章制度都对他们具有法律效力。

依据对劳动规章制度效力来源的不同,此学说可分为以下几种主张。

第一,是经营权说。该说主张,用人单位对其内部的人事物均具有经营自主权,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基于其所有权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无需经过劳动者同意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很明显,这里把劳动规章制度定位为法律规范是有严重错误的,法律规范必须是由国家制定的,用人单位没有权力制定或者认可法律规范。

第二,是习惯法说。该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约束劳动者的行为规范,用人单位以其经营自主权来保障其执行。而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也是企业的习惯,劳动者对劳动规章制度具有法的确信,因此劳动规章制度具有习惯法的特性。但其实该说没有区分劳动规章制度与习惯法,更没有明确说明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

第三,是授权法说。该说主张,法律基于保护劳动者的需要而赋予劳动规章制度以法的效力。其缺陷同上述经营权说的缺陷相同,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和国家制定的法律当然不可能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

综上所述,法规说虽然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能促使企业有效率的进行经营管理,同时有助于劳资双方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但是却忽略了劳动者的权利,与当前主张保护劳动者权利的趋势不相符合。而且该说忽略了劳动双方的平等地位,保留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色彩。

1.3 集体合意说

集体合意说就是介于契约说和法规说之间的中间学说。该说认为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是劳资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但是由于用人单位基于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劳动规章制度统一规范了内部劳动条件,由劳动者的集体意思表示同意后方能发生法律效力。此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坚持契约说的基础上,将劳动规章制度中重要的内容和集体合同相联系,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变更等都需要集体意思的表示同意后方能生效,用劳动者集体的力量防止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的利益。但是这里的劳动规章制度又和集体合同是不一样的。因为正如前述,劳动规章制度是由用人单位单方面制定的,而集体合同则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合意的结果。集体合意说体现了劳资双方的共同意志,也体现了用人单位的民主管理为最理想的学说。

1.4“根据二分说”

“根据二分说”根据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是否直接涉及劳动者的重大利益为标准,可以将劳动规章制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劳动时间等劳动条件的制度,对于这部分必须经过劳动者的同意才能发生法律约束力,另一部分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则,对于这一部分只需告知劳动者即为有效。很明显,这里把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扩大化了,将不属于劳动规章制度的劳动条件包括在内,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退一步讲,如果把劳动条件放到劳动规章制度之中,如何区分是否涉及劳动者重大利益的劳动条件和不直接涉及劳动者重大利益的工作条件也是一大难题,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用人单位很可能会在此处大做文章,侵害劳动者的利益。

因此,在分析了这四种主流学说后,笔者认为“集体合意说”更能反映出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而且最能体现现代劳动法律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劳动规章制度是集体合意的产物

明确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问题,首先应明确劳动规章制度目的和内容。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的目的具有双重性,这就决定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说,其制定劳动规章的目的是规范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保证其经营目的的实现。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其承认企业拥有制定劳动规章的权利,并明确劳动规章具有约束劳资双方的法律效力,其目的是规范企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在确保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也保护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利。以上两方面的目的也决定了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劳动者的义务为主,具体包括规范用人单位生产秩序为重点的行为规范与劳动纪律制度。二是以劳动者的权利为中心,主要包括是有关劳动条件及劳动标准的规定。这里可以参考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内容的规定。基于此,人们得知,契约说和法规说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内容的认识上都存在简单化的问题,忽略了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在内容上的广泛性。而集体合意说则既能体现劳动规章制度是集体规范,又能反映出劳动规章的契约性,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纳入了民主管理。

再次,现代劳动法中贯彻保护劳资平等的原则,而且基于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在司法实践中更强调侧重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基于此,人们得知,契约说和法规说都忽略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的关系,只关注了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而忽视了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不免过于极端。契约说则仅从劳动者利益出发,机械照搬了民法上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根本不考虑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的需要;法规说则仅从用人的单位的角度出发,忽视了劳动者权利保护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劳动规章与法律规范的区别,扭曲了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地位。而集体合意说则综合反映了劳资双方的意思,既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又有利于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实际上,关于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的争议,应直接归因为企业的经营主体地位与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之间的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用人单位为了生产经营的需要独立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片面决定劳动条件,不可能彻底遵循劳动法中劳资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不可能从劳动者的角度出发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所以,集体合意说不但能兼顾契约说和法规说的基本观点,而且能避免它们的缺点,是最有优势的学说。而且从劳动关系的发展看,劳资双方集体合意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也是大势所趋。不过也有学者认为集体合意说要求劳动者有民主参与的意识,这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会制度、劳动者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尤其是成熟的工会制度,而这些恰恰是目前中国所没有的,因此,集体合意说并不现实。人们当然不能忽略其缺陷的存在,但是不能因为现在的不现实就否定掉一个最理想的制度,对于此,人们可以对症下药,采取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工会组织,逐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具体措施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力求发挥出劳动规章制度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立峰.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之“法律规范说”检讨[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5).

[2]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及相关制度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浅析规章制度 赢在执行 篇8

1、执行力的理解

对于执行力的具体概念, 在管理学上有上百种解释,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即执行力决定成败。美国现代管理师罗伯特曾指出, 一个成功的典范30%赢在战略的正确, 70%赢在执行。战略是指出“要做什么”, 而执行是代表着“做得怎么样”。一个指出目标, 一个是实现目标。然而, 好的战略往往死在执行之中。正如“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织网”的道理一样, 以复杂的战略做竞争壁垒, 不如以执行壁垒打造竞争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历程, 但不同的企业可以有相同的战略, 而对战略的执行却不可能复制。执行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是落实和完成, 就是不折不扣地贯彻, 就是一丝不苟地落实计划, 就是目标实现的过程, 就是行动。

2、执行力不够的主要表现

2.1 随意性。

主要表现在执行上级政策时, 符合自己意愿或利益的政策就积极执行;反之, 就拖延或不认真执行, 没有持续地跟进, 有效监督。

2.2 简单化。

认为不做“绊脚石”就是执行。由于这种错误认识, 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有始无终”的现象, 即对工作有要求无检查、有安排无结果、有制度无奖惩, 使工作无创新、无突破, 停留在表面化和一般化水平上。

2.3 片面性。

简单地认为执行力就是一种个人能力, 是素质能力, 没有意识到执行力更重要的是服从意识和落实能力, 甚至把执行能力等同于学历, 缺少良好的协调方法, 与各级领导的沟通交流不足、协调不好, 技术与业务脱节, 没有有效构筑团队执行力, 大家各自为政。

2.4 找借口。

这是反映在执行力上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执行找借口、执行不力找借口、出了问题找借口, 把自己游离于责任之外, 最终使政令不能畅通, 团队丧失斗志, 创业不能做强。

3、如何才能赢在执行?

员工缺乏执行力, 企业丧失竞争力, 只有引导员工去适应规章制度, 才能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3.1 把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

各个环节, 要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要理解员工在明知建立规章制度是为了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了才能提高自身收入的前提下还对某些规章制度有抵触行为这种微妙的心态, 要把强制执行化为一种潜意识。

3.2 切实提高执行力, 要运用规章制度

的“烫壶原理”, 让规章制度这把“烫壶”真正热起来, 谁碰着就烫谁, 没有丝毫的通融与商量。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绝不是对违规违章熟视无睹, 更不是违规违章的代名词。

3.3 认识到位。

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体现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问题, 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抓好执行力的意识, 可以直接决定制度的执行力。管理者主要的工作就是执行企业的决定。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就是企业的执行力。

3.4 状态到位。

必须有完成任务的意愿,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执行力。执行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根本。强调主动地执行、忠实地执行、创造性地执行。实践证明, 有怎样的精神状态, 就有怎样的执行力效果。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压力, 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 又要看到优势和有利条件, 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 特别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更要处变不惊, 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积极进取的姿态, 想办法、拿对策、使工作得以推进。

3.5 细节到位。

细节决定成败。项目要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必须设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进行统领, 将各项任务按照轻、重、缓、急列出计划表, 逐一落实;目标一定要可衡量、可检查, 不能含糊空洞, 要层层分解落实, 认真是执行的关键。在执行过程中切忌“抓大放小”的做法, 要从抓细节着手, 从工作的具体环节抓起, 以细节求深入, 以细节促落实, 以细节求完善。

3.6 合力到位。

协调力不仅体现在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 也包括与开发商、供应商、关系单位、第三方之间的利益协调, 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绩效。对于具体工作来说, 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做到、做好的。善于抓执行力, 就是善于整合、善于“搭车”、善于借势, 互相合作, 实现共赢。各级领导进一步强化政治、大局、民主和协作意识, 切实做到思想上相互理解, 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补位, 不断增强总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和抓大事、议大事、干大事的能力, 不断增强整体合力。自觉地站在对工作负责的高度, 尽心尽力地抓好各自分管的工作, 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7 作风到位。

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执行力, 强调求真务实, 绝不是照抄照搬、照传照转, 更不能满足于会议召开、精神传达、文件下发、工作布置, 而是要把上级对工作的要求和精神融入到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实际工作之中, 在解决现实问题、完成具体任务上下工夫。做到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 要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对定了的事情要抓住不放, 采取的措施要付诸行动、见到实效。特别是对那些影响安全文明生产、员工队伍稳定、经济效益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 要抓住不执行的事, 追究不执行的人, 努力促成一个上下狠抓执行力的良好局面。

3.8 办法到位。

要想尽方法抓执行力。执行以结果为导向, 员工对工作结果负责, 管理者对团队的绩效负责。要提倡创新方法抓执行力, 注重创新渠道抓执行力, 重视创新思维、强调创新效果抓执行力。社会在发展, 情况在变化, 执行工作的办法要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执行力的效果才会逐步显现。每一件工作的目的能否达到, 办法只是手段, 关键就看执行力的效果。

3.9 执行到位。

有了规章制度, 重要的是员工如何遵守制度, 完成工作要求。同样的制度, 同样员工, 因为执行力的强弱不同, 使企业有了不同的命运。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解决企业规章制度落实难, 切实提高执行力是企业面临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企业的高速发展才会有可靠的保障。执行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规章制度家家都有, 家家都在执行, 但企业要想赢得市场、独树一帜就必须赢在执行。

摘要:本文通过对执行力的理解、执行力不够的主要表现以及如何才能赢在执行这三个方面论述, 分析规章制度赢在执行。

关键词:规章制度,赢在,执行

参考文献

[1]余世维.赢在执行 (第一版) .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06月1-165

[2]拉里博西迪 (Larry Bossidy) , 拉姆查兰 (RamCharan) .执行 (第一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年1月

[3]舒化鲁.管理学新原理——卓越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版)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7年12月

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刍议 篇9

一、国内外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现状

美国图书馆基于系统和完备的图书馆规章, 保障了图书馆建设资金, 确立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有效保护图书馆及用户的权益;英国图书馆界也与时俱进出台了一系列规章, 涵盖了图书馆的一切业务活动和网络背景下的创新服务, 同时依赖规章制度, 维护和保障了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部分特殊读者群体的需求;日本图书馆法根据教育法的精神, 确定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并明确定位图书馆的经营功能, 以求其健全的发展, 并以致力于国民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目的 (1) 。纵观发达国家的图书馆规章, 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在渊源上, 图书馆规章大多由国家立法机关拟定, 并以国家层面的法律形式发布, 保障了图书馆规章的最高执行效力。2.在内容上, 发达国家的规章在充分反映图书馆共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 结合本国馆情和现状, 又做了特色性规定, 彰显本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特点。3.在体系上, 基于图书馆是社会重要教育基地的认识, 图书馆事业与教育事业密不可分, 图书馆规章与教育规章紧密关联, 图书馆规章制度同国家的教育、科技和文化规章相互关联, 成为科学合理的规章体系。

目前, 国内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费支持、馆员教育、公众支持与社会监督等方面仍较薄弱, 为了改变不足,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十年来, 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有关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规章政策, 这些地方性图书馆条例和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先后出台, 为我国图书馆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

二、国内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策略

为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 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规章和制度涉及图书馆内、外部两方面, 在外部应通过章程为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内部则应该不断优化图书馆自身制度设计, 采取柔性化的管理方式 (2) , 优化图书馆管理环境。

(一) 强化图书馆规章理念

图书馆规章的制定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家和立法者对图书馆的认识, 对图书馆事业的性质、目的和需求了解的越多, 图书馆章程就越充分和深刻。发达国家先进的图书馆规章归功于其政治家的图书馆意识。同时, 社会公众的图书馆规章理念也极大影响着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开展, 为了顺利推进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 普及规章制度理念, 加强宣传和组织工作, 确立依章程管理图书馆的新秩序非常必要 (3) 。

(二) 加强图书馆章程制定专项研究

由于图书馆章程建设的薄弱, 图书馆章程建设经验不足, 因此需要针对章程建设开展专项研究,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章程适用范围、章程体系和实施细则, 并对章程制定流程进行探讨, 章程制定应体现国内图书馆的发展特点和现状, 只有通过专项研究, 才能构建完整、科学的章程体系。

(三) 协调统一图书馆章程

在市场经济建设时期, 我国围绕经济建设出台了系列章程, 而文化事业领域的章程相对滞后, 尤其在图书馆建设领域, 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随着国家及省市围绕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制定出台了若干行政章程 (4) , 诸如国家层面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各省市颁布的图书馆管理办法和图书馆管理条例等, 但这些法规更多类似行业协会文件, 缺乏法律效力, 同时与图书馆发展现状已不再适应, 因此当务之急, 是呼吁统一的图书馆章程体系, 国家层面出台图书馆制度作为顶层设计, 各省市和区域结合馆情实际和发展现状, 协调统一章程原则和体系, 实现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 建设图书馆人本制度

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支持, 如果说章程作为硬保障的话, 那么人性化的制度设计则是图书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软支持。读者是图书馆事业存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与服务者, 更需要从需求者的视角进行制度设计与制度优化, 将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图书馆制度设计之中, 是实现当前科学化管理的必然 (5) 。信息化时代, 图书馆网络化也逐渐得到普及, 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传统图书馆迎来了变革式的发展, 但是图书馆决策管理者在注重硬件发展 (物的发展) 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对“人的发展”的考虑。而“人的发展”是图书馆存在的最根本目的, 不仅是要促进读者的发展, 还应该包括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发展。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围绕人这一主题来协调图书馆内工作人员之间、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为构建和谐的图书馆管理氛围提供保障。图书馆制度设计的人本转向也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实践需要。图书馆管理的实践要求注定了其管理的人本转向, 也只有如此, 才能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因此, 在图书馆不断完善自身硬件设备, 实现“物的发展”的同时, 还应该实时兼顾“人的发展”理念, 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

(五) 强调制度设计的价值实现

随着当前科技的快速发展, 文献资料也在成倍增加, 海量的图书资源使得图书馆在对图书进行选择与评价时所承担的时间成本增加, 即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来决定文献资料的采购, 图书馆管理者往往会采取大批量采购的方式, 从而致使图书资料的品质良莠不齐。这种的采购方式虽然使图书馆在资料拥有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证明了图书馆的价值存在, 却忽视了图书馆的“价值实现”, 即将有价值的图书服务于读者的自身发展。这就需要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密切合作, 强调用户的主动参与, 将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向图书馆加以反馈, 从制度上保障这种行为的常态化, 为图书馆的“价值实现”奠定基础。另外,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节点, 图书馆制度的出台和建立要兼顾文化目标体系的实现, 只有将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到文化体系的总体发展规划中, 才能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六) 强调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用户获取信息途径变得多样, 图书馆传统信息中心的地位被不断弱化, 用户的信息需求越发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2004年, 谷歌搜索引擎开始筹建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 拟将已出版的图书扫描、编写索引, 并永久存放在服务器上, 供互联网用户搜索查询, 被纳入扫描计划的图书, 不仅包括已经失去版权保护的图书, 还包括仍在版权保护范围内的图书。同时, 关于该书的相关信息, 包括作者、版权、网上书店以及书籍来源会在左侧显示。在版权允许的范围内。读者或者可以阅读全文 (6) 。或者只能看到部分节录。数字图书馆计划的推出, 使人们有机会接触许多本来无法接触到的孤本和珍贵史料, 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 也为发挥史料的科研价值和史料的永久保存作出了重要贡献。谷歌的这一做法被视为传统图书馆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开展图书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 应注重制度与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和信息技术发展程度相匹配, 随着虚拟社区、SNS、云计算、智慧图书馆等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 除了传统的服务领域应由法制规范外, 诸如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物联网下的图书馆建设等新兴发展趋势也应出台相应的远瞻性制度, 规范其发展。

三、结束语

任何事业的持续发展都离不开自身内部条件的完善与外部环境的支持, 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有机体, 与社会其他组织一样, 也离不开组织内部管理以及外部保障, 而图书馆自身的角色定位就注定了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与信息交换的高频度, 这种“高频度”的“交换”使得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这种交换也同样离不开图书馆自身与外界的相互协调。就图书馆建设而已, 章程和制度建设是其稳步发展的两翼, 图书馆只有加强章程和制度建设, 才能获取外部的硬保障和内部的软支持, 只有内外兼修, 才能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促进事业可持续发展。随着图书馆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和服务流程的变革, 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制度规定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 这需要图书馆本着用户至上的服务原则, 重新定位图书馆功能, 确立创新服务方式, 促进图书馆事业稳步发展, 为文化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摘要:图书馆规章和制度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两翼, 阐述国内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现状, 并针对性探讨了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指出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也应基于用户需求和所处的环境而与时俱进。

关键词:图书馆规章,图书馆制度,制度建设

注释

1于晓冬.试论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 2010 (1) :2-4.

2韩小亚.美国图书馆法律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 2009 (3) :40-43.

3符露.从公共管理视角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河北科技图苑, 2010 (2) :18-20.

4王志阳.浅议图书馆立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4) :23-24.

5谭恺.论图书馆的协调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 (12) :115-117.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立法问题初探 篇10

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指企业依法建立的组织劳动和进行劳动管理、在企业内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由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不同于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 是由企业单方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是企业行使劳动用工自主权, 对劳动者实施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一种手段;二是其内容是关于企业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三是在企业内部具有普遍约束力。

关于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有多种不同的主张, 如契约说、法规说、事实说、二分说和集体合意说等。笔者认为, 组织劳动生产、管理劳动者是企业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作为劳动关系一方主体所固有的权利, 而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则是企业这种组织、管理权力规范化、制度化的一种手段。首先, 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团队协作, 企业是社会协作体系的建立、维护者, 其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 (包括劳动规章制度) , 才能实现企业的正常运作, 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因此, 组织劳动生产、管理劳动者是企业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固有的权利。其次, 劳动力是人体的一种机能, 在自然状态上与人的身体不可分离, 企业行使劳动力使用权必须通过管理劳动者才能实现。因此, 劳动关系中, 劳动者负有对企业忠诚的义务, 包括服从企业的领导和指挥、遵守企业劳动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接受企业管理的义务, 如接受处分、赔偿损失等。而企业则享有组织劳动生产、对劳动者领导、指挥, 以及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进行奖惩的权利。

由于管理劳动者是企业固有的权利, 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防止企业滥用其权利侵害劳动者利益, 不少国家的劳动法规定企业必须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因此, 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不仅是企业的权利, 往往又表现为企业的义务。并且, 由于企业和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 而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制定的, 为保证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合理性, 《劳动法》一般又对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加以限制。

二、我国立法关于企业规章制度的规定及存在问题

(一) 我国相关立法关于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规定

1. 劳动者必须遵守劳动规章制度, 企业必须制定劳动规章制度。

《宪法》第5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守国家秘密, 爱护公共财产, 遵守劳动纪律, 尊重社会公德。”《劳动法》第3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提高职业技能,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第4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1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2. 劳动规章制度不得违法。

《劳动法》第89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原劳动部1994年《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3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企业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应予以警告, 并责令期限改正;逾期不改的, 应予以通报批评”。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 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 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 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3. 劳动规章制度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向劳动者公示。

如上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9条的规定。《公司法》第56, 第122条规定:“公司研究决定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 应当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第3、第4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 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 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 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

4. 劳动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根据原劳动部1997年《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第2条的规定, 劳动规章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 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劳动合同法》第4条第2款也规定,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5. 劳动规章制度须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与监督检查。

原劳动部1997年《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第2条规定:“新开办用人单位应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管理、工资管理、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工时休假、职工奖惩, 以及其他劳动管理规定) , 并在正式开业后半年内将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报送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以及上述《劳动法》第89条、原劳动部1994年《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3条的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11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 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劳动合同法》第74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 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劳动合同法》第80条规定:“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 我国关于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1. 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地位未定。

劳动规章制度在劳动法制与实务中, “地位是非常奇特而且常常引起争议的。”我国《劳动法》仅在第4条和第89条中对劳动规章制度进行原则性规定, 包括何谓劳动规章制度、其内容应如何界定、其制定程序如何等方面的规定都付之阙如。这些相关规定的缺失, 不但导致劳动法学界对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性质在理论上难以厘清, 而且实践中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劳动执法部门也深感困惑。《劳动合同法》虽然对劳动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制定程序等进行了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 但仍然较多地延续了《劳动法》的稳重性格, 不但有关劳动规章制度的范畴界定悬而未决, 而且, 连与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密切相关的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程序等问题, 也因语焉不详而显得抽象而模糊。

由于《劳动合同法》没有对何谓劳动规章制度加以明确, 因此只能从第4条关于劳动规章制度制定和修改的程序规定中管窥一斑。该条规定, 劳动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据权威文本透露, 这一规定的出台, 乃是源于立法过程中对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单决权”还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共决权”的争论;由于无法确定到底是“单决权”还是“共决权”更好, 因而立法采取了平衡技巧, 综合两种主张做出了上述规定。这种状况, 使人们难以判断《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所持的基本立场。

2.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内涵和外延不明确。

各种法律文件中, 有不少与劳动规章制度相关的概念, 如《宪法》中的“劳动纪律”、《劳动法》中的“劳动纪律”、“规章制度”、“劳动规章制度”、原劳动部文件中的“内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合同法》中的“规章制度”, 造成了适用上的困难。如“规章制度”从字面上理解, 范围应大于“劳动规章制度”, 应包括劳动规章制度之外的内容如企业组织规则等, 而不仅限于同劳动相关的内容, 劳动规章制度只是单位规章制度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企业如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劳动者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 企业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违反交通法规与履行劳动义务并无直接联系, 显然不属于“劳动规章制度”, 但它作为“规章制度”的内容却并无不可。企业按该规定对劳动者做出处理虽不太合理却也并不违法。

3. 对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程序性规定可操作性差。

关于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简单规定了, “通过民主程序”及“公示”;《公司法》规定的“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的“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而这些规定如何具体操作, 相关立法未作进一步明确。司法实践中, 企业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 只要能证明已告知了劳动者, 其依据该劳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做出的处理一般会被认定有效。由于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单方制定、用来管理劳动者的, 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层面上, 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是对立的, 企业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难免有失公允。因此, 通过立法在程序上赋予劳动者对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行为加以适当制约的权利是十分必要的。事实上, 由于立法的缺位, 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缺少必要约束, 不少企业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极其苛刻、不合理, 侵害劳动者利益, 加剧劳动者的对立情绪, 造成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4. 劳动行政部门对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处理力度不足。

《劳动法》把制定劳动规章制度规定为企业的义务, 但对于企业违反法定义务、未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相关法律却未作规定, 使该规定难以落实。劳动行政部门对企业劳动规章制度的检查处罚力度有限。对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 责令改正, 对企业拒绝改正的, 缺乏强制措施。原劳动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规定“逾期不改的, 应予以通报批评”, 根据《行政处罚法》, “通报批评”并不是法定的行政处罚类型, 该“办法”的规定已过时, 且“通报批评”能起到什么作用令人怀疑。劳动行政部门对企业劳动规章制度是否报备缺乏约束。原劳动部1997年《关于对新开办用人单位实行劳动规章制度备案制度的通知》只是个文件, 对企业并没有约束力。

三、关于企业劳动规章立法的建议

(一) 明确界定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内涵和外延

为防止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随意性, 各法律文件应统一使用“劳动规章制度”这一概念, 并对劳动规章制度做出明确的性质和内涵界定。在内容方面可借鉴外国立法, 如《日本劳动标准法》采用列举兼兜底条款的方式, 它明确规定雇佣规则应当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 即:上下班时间、休息时间、休息日、休假以及有两组以上工人轮班时有关换班的事项;工资的决定、计算及支付方法, 工资的发放日期及截止计算日期, 以及有关增加工资的事项;有关退职职工的事项;与规定退职津贴及其他津贴、分红、最低工资等有关的事项;与规定工人负担膳费、工作用品及其他开支有关的事项;与规定事故补偿、非因工负伤和疾病的救济有关的事项;与规定奖惩的办法、种类及程度有关的事项;在上述各项之外, 与适用于该企业个体工人的规定有关的事项。法国劳动法典规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定排除条款:“内部劳动规则不得包括违反法律、法规以及集体合同、集体协议的条款, 也不得对雇员个人性的、集体性的权利和自由做出不能为雇员承担的任务性质所证明的、或者与雇主所要追求的目标不成比例的限制;也不得含有对具有同等职业能力的雇员, 只因性别、习俗、家庭状况、出身、观点或信仰、或者残疾等因素不同, 而侵害其劳动权益的条款。”

(二) 细化对企业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程序性规定, 增强法律条文的可操作性

1. 完善关于企业制度劳动规章的“民主程序”的可操作性规定。

对于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民主程序”的理解, 比较统一的看法是职工的参与。可参照日本的做法:劳动规章制度的制定或变更应该听取职工代表大会、工会或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参加的意见。在企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规章制度备案时, 应附带提交经职工代表大会、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署名盖章的意见书。只要企业履行了征求意见程序, 即使职工代表大会、工会或劳动者反对该项规章制度, 该项规章制度在形式上仍为有效。

2. 细化规定劳动规章制度的公示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明确规定了“公示”作为劳动规章制度生效的要件, 司法实践中, “公示”也是劳动仲裁机构和法院认定劳动规章制度效力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往往是唯一的形式要件。但对于如何“公示”法律并未做出具体规定, 造成操作上的困难。可参照《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 工作规则必须张贴在各车间部门及食堂、休息室等明显的位置, 以保证有关人员认真执行, 互相监督。并借鉴法国的规定, 即从公布之日起经过两周才能在本单位范围内生效。此外, 劳动规章制度还必须由用人单位以经其法定代表人签署和加盖公章的正式文件公布。

(三) 明确未建立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律责任, 完善对劳动规章制度的政府审查监督规定

一是劳动规章制度报备。可参照台湾劳动基准法, 作以下规定:企业订立劳动规章制度, 应于30日内报请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备案;企业的分支机构分散于各地的, 订立适用于其全部劳动者的劳动规章制度应向企业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备, 订立适用于各分支机构的劳动规章制度, 应分别向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备;企业未依法将劳动规章制度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备案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处以罚款;报备不作为劳动规章制度生效的要件。二是行政性监督。劳动行政部门要检查是否建立劳动规章制度、劳动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内容是否合法、是否违反集体合同的约定, 有权责令企业限期改正, 企业未改正的, 有权给予处罚。三是司法性监督。劳动仲裁机构或法院通过对雇主针对雇员所实施的惩罚进行是否合法的认定而进一步判断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某项内容是否合法。认定不合法的, 可提交劳动监察机构责令企业限期改正。

参考文献

[1].黄越钦:《劳动法新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138

[2].颜雅伦, 蔡淑娟:《知识经济下之劳雇关系与企业竞争力》[M].台北:台北思益科技法律事务所, 2002.148

[3].杨景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12

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篇11

摘 要: 高校可以在自主权的范围内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不与宪法、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相抵触的内部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要体现理性、正义和致善,而且要符合法律所限定的权利(力)边界。贯彻依法治校的精神,考量高校规章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落实责任制,激活救济制度,进一步解放思想等都是高校规章制度施行、实现高教法治所必须坚持的。

中图分类号: D92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6070206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Intern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PENG Fenglia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Key word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establish; implement

Abstract:

Universities can make some regulations in autonomy that would not disagree with constitu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embody rationality, justice and goodness. In order to practice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spirit of governing an university by law should be put into effect; the actual effect of practical rules should be checked, th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carried out; relief rules activated, the mind further emancipated.

高教法治、依法治校是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2003年7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过程中,高校内部规章制度是实行依法治教、高教法治的重要环节。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以学校名义对学校各方面重要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内容上看,它是对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所作的具体的和执行性的规定;从作用上看,它是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有益补充。[1]本文拟从法学角度探讨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一、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

(一)制定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法律依据

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它从整体利益出发制定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全体教职工学生共同遵守,有其宪法和法律依据。

1.宪法依据。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发展高等教育;国家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各种专业人才,扩大知识分子的队伍;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第19条、第23条、第24条)。宪法还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第46条、第47条)。上述规定表明,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阵地,为了保障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与进行各种文化活动自由的实现,各高校可以建章立制,如“学生守则”、科研奖励办法。

2.法律依据。首先,《高等教育法》 第30条规定,“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因此,高等学校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从其被批准设立之日起就与其它法人组织一样,享有相应的权利,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在本高校内部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对高校内部进行管理,就是其权利之一。《高等教育法》第39条进一步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的领导职责之一就是 “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同时,第41条还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有权“拟订发展规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可见,现行法律赋予高等学校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2]

(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德性要求

传统高校规章制度对制度规范比较重视,强调效率和秩序在管理中的作用,忽视甚至有意回避规章制度伦理方面的内容,在具体制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往往将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否定师生作为独立主体人格的正常需要,往往把规章制度当作“管、卡、压”的工具,忽视规章制度目的性价值“平等、自由”的追求。[1]其实,一切技术,一切规划以及一切实践和抉择,都应以致善为目标。[3]作为保障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校规章制度当然要以善为目标,体现理性、正义和求善。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曾致力寻求并论证法治的德性要求。他们强调,法治不仅意味着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且法律本身必须是“良法”,法治即“良法之治”。亚里士多德最早对良法的标准作了论述,认为形式上要具有稳定性、适时性,实质上要体现理性、正义和求善。近代的法学家则明确提出了良法在于维护个人权利、自由的主张,如英国的洛克指出,良法以维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为目的。[4]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法之善也有精辟的论述,一方面要看某种正义观念是不是和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相符,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果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是善的;如果相反,就是恶的。另一方面,要根据历史沉淀下来的稳定的价值追求来判断某种正义观念,在一定的领域内,我们又能够运用相对确定的价值标准衡量事物的善恶。[5] 299据此,有学者指出:良法可从法的真善美三维角度去界定。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为法之真,促进社会进步为人民谋福祉为法之善,语言、结构、德性彰显美学质素为法之美。[5]28,265,400.这里所说的法、良法可以从广义上理解,可以泛指各种规则,高校规章制度就是高校的“法”,它不能违背法的德性要求。

法律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为了扩大自由。推而广之,高校规章制度不是限制教职员工的发展、不是限制学生的成长,而是从学校整体事业出发鼓励师生员工的成长、发展,激发大家潜能。所以,高校规章制度要彰显理性、正义和求善。善有双重含义,“一者就其自身就是善,另者,通过它们而达到善。”[6]这要求:首先,高校规章制度本身就是善的而不是恶的,其次,通过善的规章制度达到更高更好的目标。

然而,目前高校规章制度,有的教条主义严重,刚性有余,柔性不够。如最近有位教育行政官员说:“现在大学评职称不是评出来的,而是用尺子量出来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考问我们高校职称制度的科学性。而这是目前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教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发现人才,职称评定等规章制度的内容在设计时要有一定的弹性限度,不能使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成为束缚自己发展的桎梏。“弹性”的设定不是为不正之风开方便之门,而是让规章制度能更好地适应纷繁复杂的情形。高校规章制度此德性诉求的目的就是“以人为本”。这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要求,它强调的是在各项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中以人的发展和利益为首要考虑,反对用外在价值尺度来衡量和评估人们活动的价值意义。“以人为本”是学校规章制度之合法合理性得以维系和巩固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考察学校规章制度系统是否为善的一个基本价值标准。

(三)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权利(力)边界

《高等教育法》对高校自主权予以明确规定,旨在排除其他组织对高校权利(力)的不正当干预,从而保障大学的自主管理;同时,也为高校自主管理划定了权利(力)边界,从而保障大学不逾越权利(力)边界。自主管理并非指大学的所有事务均由大学自主处理,而是指为了实现根本法、基本法规定的科学自由和其他各种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保障大学自主安排教学科研活动和其他内部事务。大学自主管理的核心是学术自由,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学术自由不受侵犯。因此,这决定了大学自主权的范围不是无限的,而必须限定在与学术自由相关的范围内。

关于高校自主权,在我国的《教育法》(第28条)和《高等教育法》(第32-38条)中均有与之相关的规定。《教育法》规定学校享有下列权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高校作为学校的一个类别,同样享有上述权利。《高等教育法》规定的高校自主权有: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财产、国家财政性资助、受捐赠财产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

从上述法律规定看,我国的高校自主权有两种不同性质:一是行政性权力,如对受教育者的学籍管理权、处分权、颁发学业证书权以及对教职员工的奖励或处分权。高校藉此可以成为行政执法的主体并进而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主体。另一是民事性权利,如对高校财产使用权、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权、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权。对这两大类权利(力),在自主权的范围内可以且必须制定规章制度。

可见,高校规章制度的权(利)力边界即是高校自主权的边界。由此边界所决定,高校规章制度的内容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相抵触。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案情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8)海行初字第142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9)一中行终字第73号。、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

案情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9)海行初字第103号、第104号,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0)一中行终字第43号、第45号。等类似案件在这方面起到了促动作用。法院判决过程中将大学本身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纳入审查范围,这不仅仅引起与案件有关的大学,而且包括其他学校对有关管理制度以及程序方面的重视与检讨。一些大学要求相关部门清理其所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的做法进行必要的修改。而且这类案件让大学知道法院也可以对学校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审查。由此,我认为这些里程碑式的案件往往能够对我们的相关制度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张先著诉芜湖市人事局案(2003.11.10)改变了上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命运。2005年1月19日,全国《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乙肝病原携带者,经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

二、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施行

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制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其实施了。就国家层面而言,在恢复法制建设初期曾有一个倾向:即非常重视国家法律体系的构建,但法律制度的实践相对被忽视;非常重视具体法律条文的设计,但正确适用法律相对被忽视。在高校,情形大致相似,很重视各领域的建章立制,但在规章制度出台后有没有起到作用,起了多大作用,则往往无人过问或很少有人过问,这种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要着力加以改变。在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实施上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贯彻依法治校的精神

“依法治国”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方略已十余年,但是一些部门、单位对法治的倡导常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依法治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能否真正允许法律逻辑的张扬。许多国家法治都经历过从不发达到发达的阶段,而法治的发达总是体现为法律的逻辑突破政治的逻辑,体现为法律职业者以他们的专业化知识去调整社会的正当性。目前我们也正在经历这一阶段。当然,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与贯彻有利于推动依法治校的进程,但不是有了规章制度,就表明我们在依法治校、实现了高教法治,关键在于法治的精神、法律的思维、法律的逻辑有没有得到彰显。现实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中国的问题绝不能单靠白纸上的黑字就能解决”的现象,[6]因为除了问题复杂之外,还存在着花样繁多的潜规则,所以依法治校的精神必须强调。在高校,校级领导成员、中层管理成员,各行政单位、教学科研单位等都必须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一切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一切符合规章制度的奖励行为也必须予以兑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规章制度的特权。

(二)考量高校内部规章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

法律贵在运行,否则不如无法,这是法制的一条公理。法律的目的不是存在,而是发挥作用,法律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是法律的运行过程。如果国家颁布的所有法律均合乎善(good)的原则,同时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遵守的话,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完全的法治社会。这满足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从,而公民所遵从的法律又是制订的良好法律。虽然像完全的法治社会那样理想的法律运行状态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通过研究法律运行的规律,寻求适当的方式来改善、控制法律运行,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却是有可能的。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运行同样如此。就目前各高校而言,经过一轮由教育部主导的大规模的评建之后,规范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怎样让学校规章制度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术品位、争创一流大学中持续发挥作用而不是束之高阁?这就要注重各项规章制度运行效果的考量,要注重过程建设,不是有了规章制度就可以大功告成的。例如,在即将进行的高校绩效工资的改革中,在明确高校以及高校员工的绩效由谁考核之后,就要进一步落实如何考核了。在此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考虑:第一是对高校本身,除了教育行政部门是考核的主体之外,还要不要把学生、社会的反馈也纳进来,如何纳进来。第二是对教职员工,应建立单位内部的考核领导小组,由领导、职工代表等共同组成考核小组。但具体怎么操作,尚需进一步研究、细化。第三,要建立绩效考核结果反馈机制,让被考核单位和人员知道自己绩效的完成情况,以便让他们知道如何调整或改进工作,从而实现绩效工资改革的目的。

同时,也要规范制度的执行程序,避免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问题或现象,如高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权,运用规章制度对违规的教师、学生作出处罚决定时,应包括被处罚者的解释和申诉程序,学校管理部门的调查程序,专门委员会听证并作出处罚建议的程序,校长裁决及作出行政决定的程序,具体实施处罚的程序等;告知被处罚者程序性权利并允许他们行使程序性权利。缺乏其中的一项程序, 都有可能造成对师生的侵权,也因而把自己置于不利的诉讼地位。

因此,加大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实施的督查工作力度应是一个趋势。督查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是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确保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维护制度权威,同时有利于对确已不适应高教发展的规章制度有的放矢地提请修改或废止。近些年来,国家成立有各种执法检查小组或法律实施督查小组,以督查一部法律的实际运行效果,同时通过调研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法律的修改提供实证性依据。建议高校仿此做法,成立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督查小组,以检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的运行效果,并为内部规章制度适时的“立、改、废”积累实证性资料。

(三)落实责任制

近年来行政问责制在我国发展迅猛。2001年广西南丹矿井透水致81人死亡,县委书记被免职;2003年因非典事件卫生部部长和北京市长被免职;2008年以山西省省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为代表的多位高官因为工作失职或工作不力被行政问责,掀起了问责风暴。行政问责的关键则是责任制的落实问题,一个学校如何创造一个责任机制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对教育的发展也很重要。高校的教授、行政管理人员经常参加学校重大事项的会议决策、投票选举,这是在行使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同时也是在考验其作为教职员工的责任心。

高校与国家机关相类似,其民主审议、民主决策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记名投票,一种是记名投票。在某些场合比如推举校级领导,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是合适的,但在某些场合记名投票的方式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个大法官判决案件时便是记名投票,而且投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大法官都必须给出详尽的理由。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在决定某个教师是否能晋升职称的时候,学位委员会在决定是否颁发某个学生学位证书的时候,最好是记名投票,因为根据所记名的投票行为可以对他进行监督,判断他到底是否适合做这样一种尊贵的角色。但是现在高校普遍实行无记名投票,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没有办法去确定特定人的责任,无从判断他到底称职不称职,也无法调动委员们的责任心。所谓集体负责往往是集体不负责。此外,个别委员个人的好恶,往往能决定当事人的命运,这是个偶然性很大的决策方式。在审议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因素,例如有人为某人登高一呼,或者相反说出一句貌似不经意而实际上暗藏杀伤力的点评,就会彻底改变某人的命运。高校规章制度如何减少这种偶然性是需要考虑的。应对的策略是在高校内部定编定岗,实行工作责任制,建立问责制。校内党政机关要经常保持同各院系的联系,倾听各院系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努力为师生员工服务。在制度内容的设计上,既要有保障权利如何实现的内容,又要有违反义务和规定如何惩处的条款。实践中很多制度很原则,有的只作出了正面规定,却没有跟进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致使制度的操作性、实效性不强,损害了规章制度应有的严肃性和权威性。[8]高校在后勤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建立问责制。但现代问责制反对封建式的株连,以追究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宜。

(四)激活救济制度

目前,在我国的高教领域,已经逐步确立了申诉、复议、诉讼三种救济途径,而且均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如随着2005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公布与实施,学生对高校的处分不服的申诉制度在程序、申诉委员会的组成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其第5条第5款规定:“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第60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第61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而近年来高教领域的诉讼案件的频频出现,不仅意味着高教领域是“法治禁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而且对于促进高教法治的发展具有非同小可的意义。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1998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1999年)等开创了历史先河,宣示高校的某些行为被纳入了行政诉讼的范围,这对于规范高校的行政管理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均具有重要的作用。救济制度的设立也昭示着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的初步确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高校在具体的制度设计方面,对于教师权利、学生权利的保障和救济则相当薄弱,对国家法律法规已有的救济制度缺乏相应的细化规定与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笔者认为,应充分考虑高校与教师、学生关系的特殊性和高校日常事务的复杂性,在高校自主权的范围内,针对不同的事项确定不同的救济方式与途径,既给予高校以相当的自主管理权,又能对教师、学生的权利予以充分有效的保障。申诉权作为一种程序性宪法权利,是程序正当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体现。现代高教管理领域中,高校更应充分尊重师生的申诉权。[7]但这一点,在高校的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很严重。例如,高校的职称评定、硕士研究生推免、职务升迁等都有一个公示期,在公示期内相关的当事人如认为权利被侵害者有权提出申诉,学校应该给当事人提供一个申辩的机会,并应给予适当形式的答复。如果是口头申诉,则可以口头答复;如果是书面申诉,则应该是书面答复。申诉的最终结果如何不是特别重要,特别重要的是要给当事人一个救济的方式或途径,以彰显法治的精神,程序正义为保障实体正义所必需。

法不禁止即自由,这是法治的精髓,但高等教育在法不禁止即自由的领域总体说来作为不大,创新不够,学生培养质量、师生学术道德、学生就业、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较多。因此,在高教领域,同样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根据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特点、新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高教法治。

参考文献:

[1] 杨际军.高等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构建路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2] 张光慧.论高校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J].管理科学文摘,2005,(7).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论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4] 洛克.政府论:下篇[M].瞿菊农,叶启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5] 吕世伦.法的真善美——法美学初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 张仁善.法律社会史的视野[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5-6.

[7] 马志忠.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建设问题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1).

论如何制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篇12

关键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合情,合理

管理咨询

论如何制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李泽忠

(重庆文理学院)

摘要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用来约束单位和员工及相关方的内部规则或规范的总和。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用人单位有权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目前,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程序, 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导致用人单位滥用规章制度的制定权, 霸王条款盛行, 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导致劳动纠纷和诉讼风险。如何制定合法、合理、合情和有效地规章制度是值得探讨的热点法律现象, 对于建立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合法合情合理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规章制度既是一项权利, 又是一项义务。《劳动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对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规定了制定程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提出意见—公示或者告知。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原则、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许多用人单位滥用制定规章制度制定权, 霸王条款和强迫劳动的现象突出, 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如何建立健全合法、合理、合情和有效的规章制度呢?

1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基本涵义

所谓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用来约束单位和员工及相关方的内部规则或规范的总和。任何单位都有权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

2 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 应综合考虑劳动条件和环境、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工作任务和要求等因素, 遵照“管用、能用和好用”的原则, 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2.1 管用原则, 建立数量适宜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越少越好。规章制度太多, 劳动者不敢越雷池一步, 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规章制度太少, 会出现管理“真空”现象, 往往会影响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 甚至会产生事故事件。

所谓管用原则是指遵照管得住、管得了和管得好的要求, 废除失效、过时的规章制度, 整合同类规章制度, 精简繁杂的规章制度, 综合考虑劳动者的素质、劳动条件和环境、劳动质量、法纪要求等因素, 建立健全数量适宜的规章制度体系。

作者简介:

李泽忠, 男, 法学本科, 讲师, 重庆文理学院教师, 执业律师, 研究方向:法学和教育管理学。

2.2 能用原则, 建立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

所谓能用的原则是指制定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 才能贯彻执行。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合法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主体、内容、程序合法。

2.3 好用原则, 建立易于执行的规章制度

劳动规章制度是用来遵守执行的, 只有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易懂的合情的规章制度, 员工才能易于接受、愿意执行。所谓合情的规章制度是指规章制度包含人情味, 员工乐意执行。

3 制定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

制定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合法、合情合理、规范、准确。

3.1 合法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合法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主体、内容、程序三个方面。

3.1.1 主体合法

根据《劳动法》第二条和《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 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主体资格是用人单位或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3.1.2 内容合法

内容合法是指规章制度的条文、条款, 即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劳动权利是指法律法规和劳动规章等规定的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的权利。比如:劳动权、获得报酬的权利、休息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等。劳动义务是指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规章等规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职责。比如: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 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 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3.1.3 程序合法

程序合法是指用人单位必须根据我国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规定的程序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 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劳动规章制度时必须严格遵照程序。一是协商讨论程序。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讨论。二是接受工会监督程序。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 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 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三是公示或告知程序。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 或者告知劳动者。

3.2 合情合理

合情合理就是合乎道理、事理或情理。只有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才能提高执行力, 员工乐易于自觉遵守。主要包括:一是合乎情理, 考虑特殊情形。比如:在请假制度中规定:“员工因事因病请假必须书面请假 (口头请假无效) , 待批准后方能离开工作岗位”。对于这样的规章制度就不符合情理, 难以执行。员工突发急病、昏迷等特殊情况下, 员工是难以书面请假的。二是一视同仁, 体现公平。有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领导享有特权, 没有体现公平原则。据调查, 许多单位的规章制度只管员工, 不管领导, 领导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 丧失了公平原则。三是以人为本, 赋予人情味。要制定和完善激励办法和措施, 体现效率优先, 激发先进, 鼓励上进, 鞭策后进。

3.3 规范

规范就是指规章制度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要规范化。应参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编制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参照该办法中的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五章 (发文办理) 等有关规定, 编印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3.4 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语言表达准确, 具体要求:准确 (真实准确不说假话) 、简洁 (简明扼要不说废话) 、质朴 (通俗易懂不说古话) 、得体 (鲜明生动不说套话) 。

4 制定规章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4.1 民主协商, 废除霸王条款

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度”, 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 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民主协商废除霸王条款, 确保规章制度合理合情。《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 提出方案和意见, 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 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2 废除强迫劳动条款, 提升幸福指数

《劳动合同法》明确了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的四类情况: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 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

用人单位有以上四类情形, 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 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 以人为本, 废除强迫劳动的条款, 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刘四元.《论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J].《法制与社会》, 2010, 20.

上一篇:氧化反应下一篇:文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