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烟案件查处技巧(共3篇)
涉烟案件查处技巧 篇1
XX公安局、XX烟草专卖局关于印发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的通知
各部门:
《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已经XX公安局、XX烟草专卖局共同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XX公安局 XX烟草专卖局
XX年XX月X日
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
为加强对涉烟案件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沟通信息,规范案件移送,建立长期的监督协调机制,加大对涉烟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顺畅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XX公安局、XX烟草专卖局共同研究,特制定本工作机制。
一、指导思想 建立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机制是实现及时、准确、有力打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的重大举措,涉烟违法犯罪案件行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查处难度大,加强公安机关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有效衔接,有利于统一认识和排除干扰,有利于提高办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县公安局、县烟草专卖局成立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局长)
副组长:XX(X)、XXX(XX)、成员: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负责人;县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科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烟草专卖局,XX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联络员三名(XXX)。联络员责任如下:
(一)根据工作需要和单位领导安排,加强与其他单位联络员的沟通和联系。
(二)负责联系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查处涉烟违法犯罪案件的协作及案件移送工作。
(三)具体负责信息通报工作。
(四)就本部门查处涉烟案件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向其他部门及时进行咨询。
三、联合执法
(一)对案情复杂,影响重大的涉烟违法案件,公安机关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案发当日组成联合调查组,按照各自的职权立案调查、落实。
(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案情复杂、疑难,性质难以认定的案件,可以书面向公安机关提出咨询,公安机关应当认真研究,在7日内书面答复意见。
(三)公安机关或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单独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有涉烟案件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商请对方执法部门提前介入,被通知到的执法部门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员赶到案发现场开展联合调查取证工作,城区在接到通知后XX分钟内到达现场,城乡结合部在接到通知后XX分钟内到达现场,乡镇在接到通知后XX分钟内到达现场,边远乡镇在接到通知后在与联络员约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但不超过XX分钟)。
(四)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机关认为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采取扣押、传讯等措施,并依法立案侦查;认为违法数额小,也应当对违法人员、涉案物品进行适当控制后,当场移交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
四、案件移送
(一)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10号)办理。
(二)公安机关对所发现的涉嫌涉烟违法犯罪案件,经审查,认为不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条件,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相应退回案卷材料。
五、其他规定
本机制在实施过程中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机关规定不一致时,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规定为准。
关于涉烟犯罪案件问题的思考 篇2
[摘要]:某市人民检察院2004年至2007年6月,办理了15起涉烟刑事犯罪案件。在办理这些涉烟刑事犯罪案件中,因法律规定不明确,分歧意见较大,遇到的问题较多。针对该市检察院办理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特点、办理中的分歧意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检察院
涉烟刑事犯罪 分歧 建议
涉烟刑事犯罪案件是指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发现违法事实涉及的金额,违法事实的情节,违法事实造成的后果等,根据《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必须按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2005年至2008年6月,某市烟草专卖局按规定向该市公安局移送符合上述规定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44件。该市公安局立案侦查后提请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15件33人。经该市人民检察院审查,66.67%的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并获刑。本文拟就该市检察院办理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特点、办理中的分歧意见,研究该市办理涉烟刑事犯罪案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特点
经调查,某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无证、跨省运输走私卷烟或烟叶。
2、伪装运输,特种车辆运输,逃避检查。
3、走私卷烟渠道不明。
4、线索明朗,但深究不力。
5、奸诈狡猾,逃避打击。
6、幕后操纵、遥控指挥。
7、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运输工具、通讯工具均没有被依法处理。
二、分歧意见
无证运输卷烟、烟叶的行为是否应该由《刑法》调整问题,是否应该作为犯罪处理,法律规定并不是很明确,因此,虽然某市在2005年初就建立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工作机制,要求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此类案件,但一直到2005年底才开始按非法经营罪处理此类案件,而在办理这些案件的过程中,公、检、法三家对如何确定行为人实施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涉案数额应如何认定,涉案人应如何处理的问题争议比较大,存在不同意见,主要分歧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明知是烟草制品而运输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的问题有二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的行为不是非法经营行为,不涉嫌犯罪。理由是:《烟草专卖法》第31条只规定“承运人明知是烟草专卖品而为无准运证的单位、个人运输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并没有规定要追究刑事责任,不符合《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罪规定的要以违反国家规定,需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条件,且非法运输不属于非法经营范围,不应以非法经营罪定罪。
另一种意见认为,无证运输烟草专卖品的行为涉嫌非法经营罪。理由是: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第四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认定为共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对于明知他人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运输服务的,根据《刑法》总则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应成立共同犯罪,运输者是相关犯罪的帮助犯或者实行犯。
⑶明知他人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而为他人提供运输服务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关键是看烟草制品的直接非法经营者是否构成该罪。
2、对非法经营数额应该如何认定的问题有二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共同犯罪,那么其非法经营数额应该与直接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者一致,涉案烟草制品的数额即是非法经营的数额;另一种意见认为,无证运输行为与一般的非法经营行为不同,运费才是其经营收入及违法所得,非法经营额应以所得运费来认定。
3、对非车辆提供者应该如何处理的问题有二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虽然司机与押车人不是车辆的提供者,但他们是车主一方的人,如果他们明知货主方是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而承运或押运,根据《刑法》总则共同犯罪的有关规定,对于明知他人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为其提供服务的,应以共同犯罪认,即与车主一样是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犯罪的帮助犯或者实行犯;另一种意见认为,按《座谈会纪要》第三条、第四条的规定,提供车辆用于帮助非法经营烟草制品的行为认定为共同犯罪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案中,不负责联系货源,没有承运决定权的司机和押车人,都不是车辆的提供者,按照《座谈会纪要》的规定,按照共同犯罪的理论去理解,他们只是从犯的从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四条关于“对运输人,一般追究运输工具的负责人或者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追究运输工具的负责人或者主要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即可,不负责联系货源,没有承运决定权的司机和押车人不应作为犯罪追究,避免打击面过大。
4、量刑尺度较难把握。在审判环节,有些案件案值虽然很大,但因到案的都不是直接非法经营烟草制品者,都是从犯,因此法院对他们的量刑普遍偏轻,甚至被告人在案中的身份、作用不同,量刑也没有多大加区别。已经判刑的12件案件,涉案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3件9人,在10万元至20万元之间的5件5人,在7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4件6人。而20名被告人中,判处6个月徒刑的11人,占55%,判处7个月至9个月有期徒刑的8人,占40%,判处1年有期徒刑的1人,只占5%.罚金额则在2000元至30000元之间不等。有1名被告人除涉嫌非法经营罪外,还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二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如邹某非法经营案,邹某是车主兼司机,其无证运输走私香烟案值300590元,法院对其只判有期徒刑九个月罚金25000元;劳某等三人非法经营案,所运输的走私香烟案值239714元,劳某与案中的唐某是车主兼司机,法院对劳和唐判刑,前者判有期徒刑6个月,后者则判拘役6个月,罚金均为2万元。对于这样的量刑,公、检两家以及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意见颇大,认为法院量刑偏轻或畸轻。
三、办案中遇到的问题
某市在办理涉烟刑事犯罪案件中,还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烟草制品的封存、质量鉴定等工作欠规范,不能确保办案质量。
2、未结涉烟刑事犯罪案件作案工具尤其是运输工具成了烟草专卖部门的累赘。
明显应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或已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但没有结案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工具尤其是运输工具,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无据。
3、办案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案件质量不高。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对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缺乏专门知识,在查扣、封存、抽检、收集言词证据过程中很多不符合刑事案件取证要求。
四、结论
涉烟非法经营行为严重扰乱烟草专卖市场秩序,为了维护烟草专卖市场秩序,并使之健康发展,应对涉烟非法经营行为予以整治和严厉打击,以有效遏制涉烟犯罪案件的蔓延,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1、在法律规定上进一步明确对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处理。
2、出台相关规定,严格规范稽查烟草制品过程中的查扣、封存、抽检、计量等环节的工作,规范办案,确保办案质量。
3、进入审判程序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作案工具应视情况区别对待,该没收的应依法予以没收,并在判决书中载明。
4、已达到移送标准但未能进入审判程序的涉烟刑事犯罪案件运输工具及通讯工具,明确授予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处理权。
5、加大查处力度及打击力度,深究无证运输烟草制品犯罪后面的幕后操纵者。
6、注意总结查办的成功大案,以侦查、经营、取证为重点,将典型案件查处的全过程整理、汇编,指导办案。
7、加强对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查办涉烟刑事犯罪案件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案件质量。
8、进一步加强司法宣传,改革司法宣传仅停留在文字宣传报道层面的模式,形成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多层次立体宣传格局,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宣传媒体,为打击涉烟刑事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
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
3、管友军《非法经营罪实务问题研究》中国法院网
涉烟案件查处技巧 篇3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实施涉烟违法犯罪行为进行研究探讨,对此类涉烟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手段、显著特征以及对此类案件侦办中存在的要点难点一一解析,为侦办此类案件总结归纳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新领域 烟草 违法犯罪
2011年3月29日,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了2010年10大制售假烟犯罪案件。其中,吉林“京华烟云”网站销售假烟案尤为引人注目,该案是目前国内破获的首例利用互联网开设门户网站销售假冒伪劣卷烟案件。笔者作为专卖管理队伍的一员,对新领域中层出不穷的涉烟犯罪新手段表示极大的担忧,随即对此类案件的主要特征及具体适用法律法规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提炼总结,务求在今后的专卖管理工作中形成一定的借鉴参考。
一、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概述
近年来,互联网因其隐蔽性以及庞大的覆盖面积、巨大的市场潜力,成为涉烟违法犯罪分子销售非法卷烟的重要交易平台,并逐渐取代以往的涉烟违法模式。同时,借助邮政服务安全系数较高以及邮政有其独有的行业法律法规保护①,给予涉烟违法犯罪分子可趁之机。“网上交易订货,邮政配送”的现象,正成为涉烟违法犯罪分子的首选交易渠道。从而对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打击涉烟犯罪造成极大困扰。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涉烟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了公民健康,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打击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涉烟违法犯罪成当前治理卷烟市场秩序的当务之急。
二、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在主流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依次查证,发现多数网页以及网络交易平台大量存在假冒卷烟的销售信息,且假冒卷烟的销售广告信息在互联网上已经处于公开状态,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笔者的调查,一方面是针对主流的互联网交易平台;另一方面注重较为明确的违法情况。以淘宝网为例②,笔者查证了苏烟一个卷烟牌号,在弹出的苏烟销售信息达到21页,按每页20条计算,共有400余条苏烟信息,且销售价格平均仅100余元,与正品卷烟价格相差3倍,可见必然是假冒卷烟。而此类信息在淘宝网中被归类于烟标商品,货物图片也均为苏烟外壳,以此来逃避互联网禁止销售卷烟的规定。淘宝网曾发布《商品发布管理规则》,其中第一部分“禁止和限制发布物品管理规则”第19项明确规定不得发售“香烟等烟草制品,香烟形式出现的烟盒烟标等”,但是其不监管、不作为的做法给涉烟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温床,使其日益壮大。笔者还查看了中华、三五等重点牌号,在淘宝网的销售情况与苏烟相差不多,甚至犹有过之。
而通过查看交易记录,大部分购买者均为匿名购买,交易量仅苏烟每天就达到上千条。以上,仅仅是淘宝网一家主流交易网站,互联网涉烟违法现象还存在于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博客、贴吧、QQ等平台上。由此可见,目前在对网络交易平台等领域专卖管理力度还较为薄弱。互联网已经不再是新形势下新的违法活动手段,而是在整个违法犯罪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
三、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从事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特征
1、隐蔽性强。互联网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虚拟性,涉烟违法分子在发布涉烟信息时,可以匿名、隐藏IP地址等多种方式躲避来自互联网的追查和监管,其实,互联网相关内容的监管,不论是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是文化、宣传等政府机构,均无法有效的进行控制和管理,其中涉及的技术性问题和立法监督问题都不是当前状况下能够轻易解决的。要想掌握有用的实质信息,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联网信息所覆盖的面积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是目前任何通讯设备、器材所无法比拟的,通过公共网络就可涉及各地,涉烟违法信息瞬间可传到各地。如果在网络终端使用特殊的软件及硬件设施,跨国实现即时沟通和交易也极为便捷,尤其是目前部分不法涉烟违法犯罪分子,为逃避国内监管,在境外国家设立服务器等开办交易平台,更为烟草专卖行政部门确定案源带来极大的困难。
3、运输载体的便利。“网上交易订货,邮政配送”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邮政企业有其特有的货运便利条件,国家也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对其进行保护,由于邮政企业受其行业法律法规的保护,对外部执法检查一直处封闭状态,遇烟草专卖执法检查往往以邮件包裹受法律保护为由而拒绝甚至阻挠。目前来说,烟草、邮政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有待高级层面来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同时,比较常见的运输载体还包括航空、铁路、水运等等,均游离于烟草专卖监管的范围之外或是监管力度薄弱的环节。
四、打击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涉烟违法犯罪活动的难点
利用互联网等新领域涉烟违法犯罪,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技术进步条件下的一种新的涉烟违法犯罪形式。主要的涉烟违法犯罪分子往往是高智商犯罪,更为烟草专卖管理增添了难度。从调查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打击互联网、邮政等领域涉烟违法犯罪行为主要存在以下难点。
1、调查取证难。行政机关开展执法必须依托真实准确的证据以及相关事实。而互联网因其在时间、空间的不确定性,使搜集证据成为一大难点。涉烟违法交易往往通过在线聊天工具等进行达成,具体的违法事实无法掌握。而从交易记录或交易明细来入手,因买卖双方常隐匿真实的用户信息,如果不借助相应的技术部门,单纯依靠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从网络收集相关证据信息是无法完成的,导致行政执法人员很难依法取证或者证据不充分。
2、跨区管辖难。由于互联网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的主要特性,涉烟源头在调查清楚后,追查下线的涉案人员又成为难题。互联网涉烟交易往往销售单笔量少但笔数多而分散,地域管辖、职能管辖等问题使执法机关取证、固证查处时协调难。如吉林“京华烟云”网站销售假烟案就是如此,此案共涉及全国大部分省(市、区),涉案人员达到上百名。如此大的地域跨度要与极多的地区、县市进行协调沟通,严重阻碍了案件的具体侦办。
3、网络监管难。互联网每时每刻发布的信息可以以海量计算,而且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均可以通过网络来散发各类信息,要想做到通过网络有针对性的对涉烟违法信息进行监管难度较大,如同“大海捞针”。另外一些网络交易或者商务网站,片面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涉烟违法信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触碰“非法销售烟草专卖品”的底线,比如淘宝网就玩出了“烟标”花样,从而为各类涉烟违法信息提供发布的平台,也为网络监管制造了困扰。
4、运输查处难。2008年邮政系统实行改制,省级以下的邮政系统政企分离后不再设立邮政管理局,由省级邮政管理局对下级单位进行行政管理。改制后,地市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要想对该地区邮政企业涉嫌非法运销卷烟的包裹进行检查,就必须要获得该地省级以上的邮政管理局批准配合相关检查。或者是由公安机关立案后,开具检查证进行检查。因此,地市级以下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要想对邮政包裹中涉嫌非法运销卷烟的包裹进行检查,难度较大。
五、互联网、邮政等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适用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烟草作为特殊商品须取得许可证才能进行经营③。2009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明确规定,禁止为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行为。这些法律法规均明确了利用互联网从事违法烟草制品经营活动的违法性。
此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管理互联网内容及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也有相应的效力。主要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等。其中大都规定有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禁止性规定,禁止用户发布违法信息,对发现的信息要及时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等。
除以上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还有几个重要的专门司法解释:包括《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外,对于涉烟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四家主管部门还印发《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该条款明确赋予了行政机关将其原有管理领域拓展至网络的权限,也有助于成为烟草专卖执法部门开展“网络执法”的重要法律依据。
六、打击互联网、邮政等涉烟违法犯罪的对策及建议
打击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涉烟违法犯罪还任重而道远。违法分子的犯罪手段逐渐走向高科技化和低风险化。特别是通过网络交易和邮政物流配送的方式有效规避了违法分子被查处的风险。另外,对于查处侦办互联网、邮政等涉烟违法活动的相应法律法规制定滞后,导致近几年来这方面的大要案件较少。
然而,正是面对困难,我们越要迎难而上。在网络的大环境下,我们与涉烟违法犯罪分子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在互联网的隐匿之下,违法犯罪分子对于烟草专卖行政机关侦查的敏感性同样较差,而我们可以从网络资金流向、银行交易账号等其他方面作为切入点来侦办调查案件,或是通过邮政的高层渠道追查线索,吉林“京华烟云”网站销售假烟案的成功侦办就是明证。有挑战才有机遇,侦办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的涉烟违法案件,必将会对烟草专卖执法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最后,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遏制互联网等新领域涉烟违法活动。
1、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网络运营服务商以及邮政企业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以发放公函形式明确网络售烟的违法性,督促其严格执行《关于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通告》及邮政寄送卷烟相关规定,发现有利用网络平台非法从事烟草专卖品经营业务的,应立即采取措施,删除违法信息,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当地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切断违法分子交易平台。对于采取邮政等运输渠道进行非法运输的,及时查处并追查根源。
2、建立协作机制。由于互联网以及邮政均是涉烟违法活动辐射范围广的平台或是机构,建议成立覆盖范围大的统一监测监管平台,囊括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的流动性信息,实现大面积的跨部门、跨区域、跨省市协调配合机制,及时对各环节发现的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涉烟违法信息转交相应部门进行处理,加强此类案件的及时查处能力。
3、提升监管水平。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提升专卖执法人员对于互联网、邮政等涉烟违法行为监管的能力,抽调熟悉互联网业务的人员负责监控,突出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时保存有关页面、记录,综合分析,锁定犯罪嫌疑人。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反馈、沟通,向电信部门及时通报掌握的信息,便于其按照规定及时关闭违法网站,屏蔽、删除有关违法信息。
4、加强讨论研究。利用互联网、邮政等新领域实施涉烟违法活动是依托互联网、邮政等特点应运而生的产物,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针对不断发展变
化的工作情况加强研究探讨,进一步转变观念和思路,有针对性的开展案件侦办。这就需要加强与通信、公安、工商、邮政等部门的合作和协调沟通,建立健全研讨分析的长效机制,并认真加以落实。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三条:“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检查、扣留邮件、汇款。”
②淘宝网。详情搜索烟标类商品。
③参见《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第41条第二款之规定:“除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或者特种烟草专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依法销售烟草专卖品外,任何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
【涉烟案件查处技巧】推荐阅读:
互联网涉烟案件查处的思考07-12
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指南08-13
网络违法案件报告和协助查处制度08-15
对治安案件查处的基本原则的看法05-26
涉烟案件08-16
查处违法建筑11-06
茂名违法建设查处办法07-16
统计执法检查查处案例07-22
泄密事件报告查处制度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