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2024-06-10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精选8篇)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1

医疗纠纷法律制度研讨会会议专报

2007年10月26日下午,由上海市律师协会民事法律研究委员会与上海市黄浦区医学会共同举办的“医疗纠纷法律制度研讨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五周年回顾”在市律协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除研究会主任鲍培伦、副主任沈伟民和该研究会医疗卫生法律研究组的律师外,还有来自市区两级卫生局和医学会的领导、部分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负责人、保险公司医责险负责人、政法学院专家以及部分医院代表,此外还有五十余位律师参加此次研讨。会议由市律协民事法律研究会副主任、医疗卫生法律研究组组长黄宜辰律师主持。大会围绕如何进一步完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以及医疗事故侵权赔偿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现将大会主要观点整理如下: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副教授、康昕律师事务所张滨律师就医疗事故的赔偿问题谈了个人看法。第一、认为医疗行业的高风险主要体现在因果关系的责任程度的认定上面,而不应当体现在人的生命的不同价值上面;第二、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应当体现在政府的投入以及相应税收的减免的优惠上面,而不应体现在由于医疗行为的过错造成生命损害的时候的两种标准;第三、保护医疗事业发展也是同样道理,我们应当保护正确而不应当保护错误。他建议:第一、医疗事故要建立一个死亡赔偿金制度是大势所趋;第二、要相应地完善医学会鉴定制度的因果关系和责任程度,这一制度的完善,对保护医疗行业的高风险,保护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和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方从医院角度谈了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的体会。他介绍说,五年来,全国以及上海的医疗事故纠纷呈上升的趋势,上海大概以30%的速度在上升,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认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降低医疗纠纷的根本途径,如果有一个保障制度,可以说70%到80%的纠纷都可以不通过司法也不需要通过调解就可以解决。他谈到,在上海,分管医疗纠纷的院长是弱势群体,成为社会泄愤的工具,希望司法行政部门及律师进行讨论。他还谈到,通过协商解决纠纷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占了医院医疗纠纷的绝对多数,以二院为例,33起医疗纠纷,其中法院判决的1起,鉴定的1起,法院调解的1起,其他30起都是和医院私了的。另外来自《联合早报》的报道,2006年杨浦区124起医疗纠纷,通过司法解决的是14起,占8.9%,所以真正能够得到司法界关注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他希望医疗纠纷能够通过正规渠道特别是司法渠道解决,希望通过文明的手段解决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当对患者家属或代理人的身份进行确认,现在没有相关的身份确认制度,导致很多无关人员甚至是社会闲散人员参与到医疗纠纷的协商处理之中,导致医疗纠纷成为谋财的工具,“医闹”成了医务界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

上海市海达律师事务所卢意光律师发言的主题是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有助于解决医疗纠纷。他认为,现在医患双方在相互的“妖魔化”,实际上,大部分的患者还是讲道理的。纠纷的症结在我们的救济途径。他认为,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有助于解决医疗纠纷。第一、目前医疗纠纷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是医患双方缺乏沟通的平台,由于患方医疗专业知识的不足,导致医方存在的过错患方很难得知,所以患方常常被认为是无理指责,而患方当然不能接受“无理指责”的说法,这样,矛盾就容易激化;第二、如果有专家辅助人设身处地的为患方分析医疗过程是否存在差错,则更容易取得患方的信任,不仅可以为患方充分维权,同时,如果医疗过程不存在什么问题,患者的损害后果完全是疾病的自然转归或完全无法避免的并发症,专家辅助人也可以说服患方放弃毫无理由的指控;第三、专家辅助人可以为当事人及法官解读医疗鉴定,如果鉴定的确存在错误,专家辅助人的说服力自然比当事人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鉴定作为证据的地位,纠正法官过分依赖鉴定的情形。他认为,可以由医学会将专家库中的专家推荐给当事人或代理律师。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周礼明的发言主题是医院对医疗纠纷处理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他建议:第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应当上升为法律,提高《条例》的权威性;第二、建立更加权威的医疗事故处理机构,实际上现在处理的机构已经很多了,但这些机构在病人眼里都是代表医方的,都不够权威,借鉴外地的经验,建立中立机构,主动承担医疗纠纷的协调处理,引入专家辅助人制度,这样可能对医疗纠纷处理更容易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

上海市中天阳律师事务所栾晓丽律师的发言主题是关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一点思考。第一、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鉴定前双方提交陈述意见和答辩意见,双方交齐后安排随机抽签,举行鉴定会,由医患双方陈述意见,最终专家评议得出结论。表面看来,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但实质上,该鉴定缺乏公开和透明度,缺乏社会和舆论的监督;第二、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结论应当有鉴定人的签名,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上,上海无论区或者市的鉴定书都没有鉴定人的签名或盖章,只盖有鉴定机构的公章,该鉴定书显然从形式上就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第三、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很平常,但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出庭却很鲜见。其实,公平、公正的鉴定是经得起考验,专家出庭无论对医方还是患方都是公平的;第四、在鉴定的实践中会遇到一些不按照规定鉴定的事例,如对于医院中让没有执业资质的实习医师独立从事临床诊疗活动及没有相应专业执业资质的人员从事该专业的执业行为是一种违反《执业医师法》的非法行医行为说成是不是该鉴定的范畴;如对于诊断错误将女性患者的双侧卵巢切除造成伤残,仅因为此患者52岁就认为没有违反诊疗常规等做法,这些不能不让人怀疑鉴定的水平。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医院管理处处长丁国伟的发言主题是有关医疗鉴定和赔偿中的热点问题。第一、在医改以前,对医院存在很多过失,老百姓都是能够接受的,医改以后,把医疗关系变成了买卖关系,老百姓“我花了钱,你医院就一定给我治好”的观念存在;第二、对于法院来说,审理医疗案件也是一个难点,法律适用方面存在二元化的现象,又由于法官医学知识的有限,往往依赖于鉴定,鉴定机构到底是选司法鉴定还是医学会鉴定,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关于赔偿的问题,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导致司法适用方面出现问题。虽然梁彗星教授撰文认为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适用《条例》,但也有很多反对意见。所以,应当提高《条例》的地位。第三、现在处理医疗机制紊乱,认为应当废除现在的多个处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处理机制,如台湾地区,建立一个医疗事故监察处理制度,不要有什么调解,这样也体现鉴定的权威性,不像现在还是老子鉴定儿子的鉴定制度;建立财产赔偿限额制度。第四、建立一个规范的职业保险制度,现在的保险制度不是很完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不仅医疗机构,患者也应当承担风险,对于医疗过错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损害,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来分担风险。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沈涛律师的发言主题为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他谈到,实践中关于审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观点各不相同。一种意见认为,尽管应当优先适用《条例》,但在适用《条例》引起明显的不公正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适用《民法通则》。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当优先适用《民法

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只有在《民法通则》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就某一赔偿问题未作规定而《条例》作出规定的情况下,才应当适用《条例》的规定。他认为应当选择后一种意见,选择该意见将缓解现行法律适用原则所引起的种种严重问题;有利于充分保障医疗侵权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我国权利保障和权利救济的水准;有利于充分发挥民事赔偿制度的制裁、教育和预防作用,促使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加强责任感、努力钻研医疗技术、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有助于促使卫生行政部门强化对医疗行业的监督,努力提高医疗投资的效益,进一步增加对医疗事业的投入;有助于使广大患者享受到较好的医疗服务;有助于催促机能比较健全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使医疗责任风险得到合理分散,缓解可能出现的高额赔偿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形成的过度压力,而且使受害患者的权益救济获得比较切实的保障;有利于真正缓解因赔偿范围过窄、赔偿标准过低以及赔偿的不公正所产生的社会不满情绪,促使医患关系和政府与患者群众的关系的改善,促进社会的稳定。

上海市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处理中心第一分中心主任戈戎的发言主题是医疗责任保险处理若干问题探讨。从02年开始,在市政府的推动下,上海有98%的医疗机构参与了医疗机构保险,目前中心共受理6150起保险案例,结案5466起,结案率达到88.88%,医疗执业责任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医务人员的风险大大增加,由以前的补偿变为现在的赔偿,数额也大大增加,所以推出医疗责任保险势在必行。按照市卫生局制定的相关文件,完全责任百分之百,主要责任百分之七十,次要责任百分之三十,轻微责任百分之十的标准进行赔偿。但是,对于法院判决的案例,有时候法院判决次要责任承担40%-50%,这与我们的规定有些冲突,这是司法界朋友值得探讨的问题,怎么把双元的问题变成一元的问题?由于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有90%是非医疗事故,只有不到10%为医疗事故,所以有必要将非医疗事故纳入保险范围。非医疗事故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过失无损害后果,第二种是有过失无损害后果,第三种是有过失有损害后果,对于第三种情况,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不用赔偿,而根据民法通则则需要赔偿,基于这样一个情况,所以保险公司推出了非医疗事故的责任保险,这给医院的非医疗事故纠纷减轻了很多压力。

上海市康正律师事务所主任童剑云认为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赔偿的依据,到底是适用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还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际上这个问题法律上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曾经发文按照《医疗事故按照条例》来赔偿,医疗事故以外的赔偿适用《民法通则》,非医疗事故主要是故意行为,比如医院里面故意使用没有资质的人员行医造成人身损害,或者使用一些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和药物;第二,鉴定的问题,当时在《条例》出台之前,上海就开始讨论由哪些机构来鉴定,现在仍然有人提出司法鉴定和医学会鉴定是两个概念,实际上所谓司法鉴定,凡是法院委托的鉴定都是司法鉴定。而且,医疗鉴定也只能由医学会来进行,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法医已经参加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也就是说,医学会的鉴定已经包含了法医类鉴定,在医学会鉴定之外再谈法医类鉴定是多余的。浦东新区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主任娄继权的发言从民事调解谈起。他介绍说,从2006年8月份开始,到目前一年的时间,在市政法委,司法局卫生局的推动下,全市先后有六个区成立了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成立一年来,来信来访总共接待210起左右,其中比较突出的矛盾71起,签署人民调解协议书46份,浦东新区调解委员会属于第三方调解,这一制度有

几个优势,第一,服务是免费的;第二,公信力很高,设在市民中心具有中立性,又有专业性,19位工作人员中包括法律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另外,具有保密性,我们调解充分保护双方的隐私,背对背的调解,效果很好。希望将人民调解制度和保险制度相结合,探索出一种全新的医疗纠纷解决模式。

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主任谭鸣认为医疗鉴定是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只有医学专家才可以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它有别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常识,有别于一般的社会逻辑推理。为了提高医疗事故鉴定的公信力,中心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2004年7月,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医学会进行司法鉴定共同起草了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了异地鉴定制度,还增加了人民陪审员和法官来旁听鉴定。现在上海市二十个鉴定中心都实行了医患双方同时进场的鉴定程序,这样事实认定将更清楚。但是,现在鉴定专家出庭作证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鉴定是合议制,少数服从多数,所以中心现在要求鉴定报告的书写尽可能通俗、科普,尽可能回答医患双方的争议要点,另外,如果委托单位对于鉴定单位还有疑问,中心会要求鉴定专家重新讨论并书面答复委托单位。

上海市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杨兰馥介绍说,根据统计,医疗纠纷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也难以保障。为了做好这些工作,他们做了很多尝试,和复旦大学共同搞了一个医疗质量安全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在预警、统计、分析等方面为医院提供服务,另外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先在普陀和浦东两个区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具备专业性,而且可以降低诉讼的成本,及时将医疗纠纷引出医疗机构,减轻医疗机构的压力,当然,它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比如经费的问题,比如化解标准的问题,这些意见已经被送往上海市卫生局以及相关领导,以其得到政策的支持。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傅鼎生的发言主题是医疗伤害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根据他的观察,目前我国医疗纠纷案件主要以侵权为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与我国的制度有关系,比如说提起违约之诉,没有精神损害的赔偿,而提起侵权之诉有精神损害赔偿,那当事人可不可以提起违约之诉之后再提起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侵权之诉?这在理解上碰到一些障碍,傅教授详细分析了竞合和聚合。他认为,患者提起医疗事故违约之诉,当他得到财产性赔偿之后还可以再提起侵权之诉要求精神损害赔偿,因为权利是要得到救济的,不能因为竞合就排除当事人在提起违约之诉之后得到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作为法律工作者,特别是律师,应当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当一种规则不能完全满足当事人的请求,就应当考虑适用另外的规则,他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认识的误区,把竞合当作了聚合。

除上述代表发言外,市律协民事法律研究委员会主任鲍培伦、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局副局长章绳正也对目前医疗纠纷的现状及解决思路进行了总结发言。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2

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王英杰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授致辞,并对此次聚焦高等学校招生政策的国际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了充分肯定。除国外九大顶尖教育学院的学者代表之外,还有来自墨西哥、日本、瑞典、葡萄牙、芬兰、中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会议围绕“高等学校招生政策”主题,就高校招生政策的理论研究;高校招生政策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学生资助的关系;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生招生政策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关于教育公平的国际高校招生政策:经验与做法

高校招生政策不仅影响个体今后的社会流动、职业前景,对重塑与再造大学的学术声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以及大学在一个国家及世界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具有调节社会分层、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与会专家学者就目前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一些经验“良方”发表了深刻见解,从经济社会的现实角度和哲学理性的理论角度对高等教育未来的招生政策提出了看法。

关于财政资助。墨尔本大学副校长詹姆斯·理查德(James Richard)讲述了澳大利亚不同经济社会背景学生的入学差异,在梳理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四段发展史的基础上,认为富裕阶层的子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要大于中低了收入阶层子女。为了提高社会贫寒子女受教育机会,澳大利亚政府通过国家层面为大学设定了低收入阶层子女入学比例和指标、扩大入学机会、拨付高校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学生上学、设定奖励标准鼓励大学为实现公平入学的指标而竞争并多样化发展等多重手段,助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能尽最大可能共享优质高等教育,尤其是通过扶持低收入群体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和代际公平互补。巴西圣保罗大学利维亚·罗杰斯(Lívia de Araújo Donnini Rodrigues)教授介绍了巴西的INCLUSP奖学金系统,目的是为了针对高中教育阶段取得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提供不同比例和额度的奖学金。北京大学的博士生杨守涛详细梳理了中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其政策演化历程可以概括为政策形成、政策微调与巨变、政策融汇与扩展三个时期。整个演化历程具有始终关切实际政策问题、一向注重政策目标群体的受惠性、总是兼顾助学贷款的商业性以及助学贷款的风险性、一直强调对贷款工作本身的监督管理等一系列鲜明特征。

关于法律法规。美国教师教育学院协会主席雪瑞·罗宾森教授强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主要是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促进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如莫雷尔赠地法案、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平权法等。通过政府立法资助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是美国的一贯传统做法。尽管如此,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和学业完成率仍然低于中高收入群体。南非开普敦大学南伊德(Nan Yeld)教授主要讲述了南非高等教育的调整和计划框架,南非宪法大纲宣告了人们想革除过去不公平规则的需求,后又出台了诸如《101 高等教育法案》在内的一系列法规,对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做出了权利和义务的规制。北京师范大学葡萄牙留学生路易斯·卡瓦和(Luis Carvalho) 介绍了葡萄牙为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而出台的平权法案,法案的目的是增加那些受歧视社会群体人们的受教育机会,它包括补偿模式、实践模式、多元化模式和综合模式四个模式。

关于市场调节。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教授大卫·特纳(David Turner)教授就“收费与英国高等教育入学政策”问题,介绍了随着社会逐渐发展,英国政府在面对高等教育扩大入学率和提高公平性的要求下所实施的相应政策。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入学费用上让大学根据市场的要求自己决定收费标准。但是绝大多数大学所收取的1,000英镑左右学费,远低于政府预期估算的大约6,000英镑的费用。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每一所大学和拨款委员会之间达成了一份协议,大学的学费由在校学生数和政府补助经费所决定,并最终确定了高等教育的收费标准以及奖学金和其他奖励事项。

关于规划项目。有学者表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整体高等教育长远可持续发展,南非从国家层面制定了高等教育国家计划、后续学校教育计划绿色文件和国家发展计划等,通过特别项目和通道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学生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北京大学的文东茅教授介绍了中国大学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一系列特别项目和计划,如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北京大学的“圆梦计划”等,都是高校为贫困学生提供的帮扶活动。

关于考试制度。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家勇教授主要对日本大学招生考试体制进行了介绍与阐述。日本大学考试招生体现综合性、自主性和适切性,专业机构服务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和效能化,政府管理服务实现原则化、弹性化和基准化,审议会政策调研审议实现科学化和程序化。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汉密斯·考特(Hamish Bennett Coate)教授以澳大利亚为案例进行研究,提出使用能力测验来增加高等教育新生多元化。他从能力测验的全球使用情况、逐年膨胀的中介机构、新生入学标准的重构、进入大学的途径、在艺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进行的基础改革、能力测试的内容及其对新生录取多样化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并对现有的能力测试提出更多其他选择的探索。来自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凯瑟琳·霍恩(Catherine Horn)副教授和邹亚丽(Yali Zou)教授共同介绍了德克萨斯州影响深远的大学自动入学政策,其内容是德州每所高中前10%的学生可以自动进入州立大学学习,这也是为了促进德州不同阶层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的公平性。沈阳师范大学孙河川教授分析了英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和问责制。英国作为实行教育问责制的代表国家,实行的高考制度包括标准化的国家考试制度和国家督导评价制度,使英国通过高考制度选拔高质量的人才,也相应提高了全国范围的基础教育质量。

二、平衡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高校招生政策:问题与争议

教育中最重要的且备受社会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公平,二是质量,两者密不可分。如何能使高等教育在公平与质量中间取得平衡,如何通过招生制度和体系来促进两者良性互动是各国不断探索的重大命题。同时,对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应进行反思,公平是否仅仅是提高低收入群体学生的入学机会和学业资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否仅仅是高等教育的“分内之事”?针对这些问题和争议,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深刻的见解。

关于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反思。与会代表就“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学生的入学资助是否‘伤害了’其他社会群体学生的公平”展开了激烈讨论。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杰夫(Geoff Whitty)教授研究了社会文化资本对英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的持续性影响,家庭背景具有较高社会文化资本的学生进入英国顶尖大学或是名校的概率更大;相反,丧失社会文化资本优势的社会下层子弟在高等教育机会获取方面表现出了劣势。这种影响不仅是历史性的,也是社会性的,这种代际资本直接传承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和人类的公平价值追求。墨尔本大学詹姆斯教授戳穿了四个传统的“良方”谎言:一是扩大入学人数等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二是免学费或低学费可以促进公平;三是大学本身可以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四是扩大弱势群体入学人数可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詹姆斯教授认为上述观点都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肤浅观点。真正的高等教育公平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背景与其本科阶段学术表现之间的关系,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学业指导才是公平的内核,而不是仅仅给钱资助或给名额入学那么简单。美国乔治亚大学戴安娜·南皮尔教授重点阐释了南非的高等教育政策,受历史上殖民因素影响,后殖民问题普遍存在于高等教育中,包括殖民制度的残留,种族、文化、语言与身份问题等,这对于南非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公平发展都是重要阻力。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格朗瑞·兰德森(Gloria LdsonBillings)教授以“美国梦”为背景和切入点,对美国“谁能上大学”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发现影响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因素根植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因此政府要从整体的社会制度设计出发,把教育问题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去解决,才能找到系统且有效的方法。

关于政府“高压”政策的困境。詹姆斯教授描述了澳大利亚政府首次在国家层面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公平推出的大学使命计划(M-BC),即为全国的大学设定吸收低收入群体学生的人数和比例,拨付资金给以支持和奖励。但是其成效却并不显著,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很多大学无法为实现这一目标买单,支付不起高额的成本。另外,一味地追求高等教育入学率,会损害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国家整体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也不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

关于大学角色责任的定位。雪瑞·罗宾森教授分析了传统的大学角色,即为社会流动提供公平机会、促进社会经济增长、促进知识积累。但是高等教育的入学者是由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所以一定程度上,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影响着大学入学机会的获取和本科学业成就的表现。因此,提高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不应单纯从高等教育入手,要注重教育的系统性和衔接性。在某种程度上,大学要承担培养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高质量师资的责任,同时要加强与社区的互动,通过社区的力量来促进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找出学生学业失败和差距的缘由,对症下药方可取得良效。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与问责。雪瑞·罗宾森教授分析了美国的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转型和变化,由一直以来的重视少数种族学生入学优先或优惠、需求导向型的拨款,转向进一步加强入学录取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减少需求导向型的拨款,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在大学阶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缩小不同背景学生之间的差距,进而根据学业成就来实施资助,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兼顾公平。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林静(Lin Jing)从研究美国名牌大学中华裔学生的高录取率及这些大学对于华/ 亚裔学生的招生政策入手,分析了导致父母对教育过度热切和对学生造成压制的中国文化及这种文化的利与弊。

关于高等教育入学制度。南伊德教授探讨了南非高等教育入学筛选标准的复杂性,包括国家高级证书计划、国家基准考试计划,基准考试的标准级别含熟练、中等和基础三级;影响教育者教育准备的因素包括学校质量、语言背景、父母或祖父母的教育水平等。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主要对中国的有关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高考政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指出在国家入学考试中,我国存在着双重结构系统和歧视政策。北京大学的文东茅教授表示中国大学录取制度在“配额制”、“加分制”、“录取比例分配”上应做如何的调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三、知识社会经济背景下的高校招生政策:趋势与走向

从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社会对促进和提升高等教育的公平与质量措施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通过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来助推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来反哺教育公平始终是高等教育的价值主流和追求。在价值追求过程中,政府、市场、大学、社会等多位一体、通盘考虑、共同协作是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瓶颈和困境的不二选择。

在政府层面。张家勇教授认为,要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大学考试招生自主权,提高专业考试机构服务能力,建立有效的社会参与合作机制。加拿大的格伦·琼斯(Glen.Jones)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不同国家社会与经济政策的关键因素,各国政府在培养高科技人才、从对高学历的人群的投资中获得公共收益等的过程中,都把增加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目标。虽然学校都在积极地增加入学机会,但是政府依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加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刘宝存教授认为,高考政策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基于省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名额应该得到修改,平衡本地和迁移学生的高考很重要,随迁子女高考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急需要出台统一的国家政策。

在大学层面。关于大学的录取方式和途径,大卫·特纳教授分析了按照常模参考还是按照标准参考进行录取的各自特点。常模参考的录取方式适用于限制入学人数的地方,将学生进行优劣筛选,择优录取。但是如果按照每个人的需要,最大程度发挥个人潜能的话,更应该选择标准参考进行录取。在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的劳伦·密斯扎克(Lauren Misiaszek)教授强调要关注教育中的男性、女性以及其他社会差异,这些因素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经验。日本广岛大学的野村朋(Tomoe Nomure)教授针对高等教育机构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有限的资源分配,提出了国际联合学位课程,主张通过引入双学位(DD)和联合学位(JD)、训练专业和国际化标准、吸引海外优秀的学生和培养国际性研究人员,来增加国际竞争力以及大学教育的吸引力,促进协作研究,促进对外国社会和环境的研究。大学层面要发展组织体系,促进信息的流通,建立国际交流系统,同时要注重组织文化的重要性和发展新的大学文化。

关于考试制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教授梳理了中国不同时代大学入学考试的变迁和特点,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结合当下国内不同地区开展的高考制度改革实践,认为未来的高考制度将更加人性化、更具选择性、更有甄别性。首都师范大学王寰安教授认为,中国大学入学机会的稀缺性意味着竞争和淘汰,竞争和淘汰就需要规则。所以,从制度的角度而言,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机制,或是大学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我国高考制度的转变要从扩大高校自主招考权力,增加考试灵活性,下放中央权力,调整高考录取方式、内容、科目等几方面入手。同时,我国高考制度转变是有条件的:如政策环境、社会评价及用人机制、多元化学生评价机制、高校自主办学、完善的办学竞争市场等。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处长宋宝和教授主要探讨了影响我国高考科目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考试自身的因素、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和录取方式,认为中国的高考科目不能太少,其科目设置要与大学录取方式相适应,两者要同步。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3

关键词:检察官选任 检察官惩戒 检察官晋升 检察官辅助人员 检察官办案机制

2015年6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国家检察官学院和法国国家司法官学校联合主办的检察官制度比较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法国、比利时、韩国的四十余名相关领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如林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就各国检察官选任与养成制度、检察官惩戒制度、检察官等级、晋升及工资保障制度、检察官辅助人员制度及检察官办案机制等议题展开、研讨交流。现将会议研讨内容综述如下:

一、检察官的选任与养成制度

法国检察官的选任渠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通过传统的选拔考试或职业资格遴选选拔出需要在司法官学校参加预备教育的“预备司法官”,在其完成预备教育并通过评审之后任命为法官或检察官;二是由专门的委员会通过职业资格遴选直接选任司法官;三是通过补充性选任考试选任司法官序列中的一等或二等司法官。其中第一种选任方式为主要的选任方式。传统的选拔考试每年组织三次,分别针对符合一定年龄、学历或一定领域从业年限的学生、公务员及其他人员。通过传统的选拨性考试和职业资格遴选的“预备司法官”们需要接受由司法官学校组织的为期31个月的预备培训。这一培训由教学和实习交替进行。培训结束后,学员们需要参加一系列的考试,并由学校的独立评委会对学员进行评审。最终,通过评审的学员可在司法部根据其考试排名而建议的工作列表中选择其第一份职务,担任检察官或法官。法国司法官的继续教育由司法官学校设计和组织,可以集中在司法官学校进行,也可以分散到各地方进行。学校每年提供超过500种的各类培训活动,其中250种是实习。司法官们可以选择他所感兴趣的、希望参加的培训。所有司法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5天。

比利时检察官的选任模式是考试加预备教育。其中,考试分为三种:一是针对至少有一年职业经验的青年法学者的司法实习选拔考试;二是针对有经验的法学者的职业能力考试;三是针对有经验的律师的口试与评估考试。预备教育则分为两种:一是针对所有通过司法实习选拔考试的青年法学者所进行的预备教育,由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两部分组成;二是针对根据职业能力考试或口试与评估考试的结果被任命的司法官的预备教育。除了预备教育,比利时司法培训学院还提供一系列针对司法官和法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培训,司法官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必要时需征得上级的同意。

韩国检察官的选任可分为三种:一是一般性的选任。传统上从通过司法考试并在司法研修院完成为期2年的相关实务学习的人员中任命检察官,自2012年起,开始向毕业或即将毕业于法学专业大学院的人员提供参加律师资格考试的资格,并从通过考试的人员中面试任命检察官。自2020年起,则只采后一种选任方式。而想通过后种方式成为检察官的人在法学专业大学院的在校期间须到检察厅接受检察实务教育,通过在法务研修院进行为期1年的集合教育完成检察实务研修后才能到各地方检察厅工作。新任命的检察官在获得任命后还要在法务研修院接受为期1个月的集体住宿教育,并要在有经验的检察官办公室工作3个月,接受有经验的检察官的指导和教育。二是任命从事一定年限律师工作的资深法律人为高等检察厅检察官。三是为了在特定的案件中保障检察官的独立地位,经国会特别检察官候选人推荐委员会的推荐,由总统任命特别检察官。法务研修院开设了各种面向检察官的专项教育课程,并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进行网络教育,设置了一系列检察官所必需的进修课程。

中国检察官的选任条件是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具备相应的学历、法律专业知识或法律工作经历,且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自2004年起,中国检察官的录用一律实行省级统一招考制度。自2010年起开始推行检察官遴选制度改革,上级检察院的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检察院的优秀检察官中遴选。检察官在任职前和任职期间均须接受有计划的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检察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是其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甚至必要条件。

二、检察官的惩戒制度

在法国,对司法官的惩戒程序包括行政程序和最高司法官委员会惩戒程序两种。行政程序是指,任何法院领导得知某位司法官有过错行为,都可以在经过必要的核实,包括听取该司法官及其辩护人的意见后,向其下达一个口头或书面的警告,形成文件纪要,载入司法官档案,为期三年。该警告本身并非惩戒措施,而是某种司法官档案中的污点,三年内不可有任何晋升。最高司法委员会惩戒程序是指,最高司法委员会可受理诉讼当事人直接提起的、或法院领导提起的、或司法部长提起的纪律惩戒诉讼,并指派一名成员进行调查和撰写调查报告,之后组建法官或检察官审判组,以类似于传统司法审判程序的方式进行庭审,并作出决议。一旦最高司法委员会受理相关诉讼,被指控的司法官就有权调阅自己的职业档案及纪律档案,并享有辩护人支援的权利。司法官可能面临的惩戒包括记过处分,载入档案;正式调离;撤销部分职务;最长为期5年内禁止被任命或指派为单一法官职位;降级;临时解除职务,最长1年,全部或部分取消待遇;降职;正式退休,如果是不够退休条件的司法官,则准许其停止职务;撤职。司法官对惩戒决议不服,可以向国家最高行政法院申请救济。

在中国,人民检察院的监察部门是对检察官进行监察和惩戒的专门机构。对检察官的惩戒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分别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违纪或违法行为。对实施犯罪的检察官应分别予以刑事处罚和相应的纪律处分,二者不可相互替代。惩戒程序包括受理举报、初步审查、立案、调查取证、听取申辩、审理、作出处理决定等环节。检察官对纪律处分不服的,可以向作出处分决定的监察部门提出申诉及向上一级监察部门申请复核。

三、检察官的等级、晋升及工资保障制度

法国检察官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只有具有7年工作经验且在进入司法队伍后至少有5年业务岗位工作经历并被列入晋升名单的二级检察官方可晋升为一级检察官,二级检察官晋升名单及其排序由驻上诉法院检察长根据共和国检察官的提名并依据其工作业绩作出。只有在担任一级检察官期间担任过两个不同职务的检察官才有可能晋升为特级检察官。如果这两个职务均是具有裁判权的职务,那么他应该是在两个不同的法院中担任这两个职务。法国检察官的工资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和值班津贴三部分构成,远高于法国人的平均工资,任职6年以上的检察官属于法国工资最高的10%的人群。

比利时检察官系统最高等级的检察官是司法部长。每个司法专区中均设有由国王检察官领导的检察院,其检察官等级依降序分别为国王检察官、国王检察官第一代理检察官和国王检察官代理检察官。在劳动法庭中的检察官等级依降序分别为劳动检察官、第一代理劳动检察官和代理劳动检察官。国王检察官和劳动检察官受其所在辖区检察长的领导和监督。驻上诉法院检察院检察长下设一名副检察长、总检察官和代理总检察官若干。驻最高法院总检察院在检察院体系中单列。首席联邦检察官与检察长,同级联邦检察官与总检察官同级。检察官可根据各级检察院负责人的提名获得等级上的晋升。有一定资历的检察官可以申请检察机关负责人的职位和联邦检察官等“特别岗位”。检察官还可能被派遣到另一检察机关或更高级别的岗位工作,派遣决定由司法部长根据相关检察机关负责人的意见作出。检察官的基本工资因职级而异,每年的工资指数根据国王令所确定的指数确定,另有津贴和其他补助,也远高于比利时人平均工资。

韩国检察官没有固定级别,只有检察总长和检察官两个分类。但实际上有检察总长、大检察厅检察官级别检察长、高等法院检察官级别副检察长、部长检察官、副部长检察官及一般检察官等称谓。每年每个厅检察长对检察官进行包括平时业务成绩和诚实度、清廉性、亲切度等在内的服务评价,然后把材料送给大检察厅和法务部,法务部把这个资料和除此之外的特别的业务成绩当做人事评价的基础,由设立在法务部的监察人事委员会进行人事审查决定是否晋升。检察官的薪水高于普通公务员,分17个阶段,大概每两年涨一次。

中国检察官设四等十二级,分别为首席大检察官;大检察官:一级、二级;高级检察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检察官: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11年出台的《检察官职务序列暂行规定》及《检察官等级和级别升降办法》对检察官的等级及晋升作出了规定。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在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探索建立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包括检察官单独职务等级设置及晋升制度。在工资保障方面,检察官目前按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管理,执行与其他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相同的基本工资,但享受一些特殊津贴补贴。当前检察官工资保障方面存在整体水平偏低、工资评定标准行政化、工资激励机制乏力、地区差异过大等问题。

四、检察官辅助人员制度

法国检察官的行政管理、秘书事务和其他辅助工作一般是由介入刑事程序各环节的书记官来完成的。书记官负责记录刑事庭辩内容、发出传唤和通知、确保文书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成书记室的行政管理工作。在书记官们的领导下,行政文员负责刑事程序记录、计算机录入、档案管理等日常的行政管理事务。随着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加和复杂化,法国检察系统为了应对由此产生的各方面压力,开始招募司法助理、检察官代表和调解人、签约协会组织、检察官助理书记官、各类专业助理员等新型工作人员。司法助理的主要职责是查阅判例、起草案卷摘要、起草判决书或裁定书。检察官代表由检察官授权负责在检察官的监督下实施替代追诉的措施,例如法制教育、医疗和社会矫治等。检察官调解人由检察官授权在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之间建立联系,方便他们达成关于损失赔偿的协议,同时采取措施避免犯罪嫌疑人再犯。签约协会组织按检察官的授权承担一些诸如帮助受害人、调解、调查犯罪分子人格和实施某些替代诉讼措施的非诉讼任务。司法官助理书记官负责帮助检察官进行诸如处理邮件、安排时间、建立卷宗、准备文件、调研、提出方向性建议等辅助工作。专业助理员是具备各类专业背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检察官履行职务的人员。

韩国检察官的侦查辅助人员统称检察侦查官,负责检察官指示的有关侦查事务、刑事记录的制作与保存、协助在以国家为当事人或参与人的诉讼与行政诉讼中被指定为执行人的检察官处理并制作相关记录、制作和保存其他文书以及其他有关检察行政的事务。在检察厅工作的检察侦查官也参与检察官对于嫌疑人的讯问且对于该讯问笔录以参与人的身份确认并签字盖章,并且有权以检察侦查官自己的名义制作陈述笔录、侦查报告等。检察侦查官作为国家公务员,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性的考试而录取、任命。

中国正在进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根据2013年出台的《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意见》,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将被划分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其中,检察辅助人员是协助检察官履行检察职责的工作人员,包括检察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察、检察技术人员等。检察官助理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对法律规定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进行侦查、协助检察官审查各类案件、对案件进行补充侦查、草拟案件审查报告及有关法律文书等职责。书记员承担案件的记录工作,负责案件的收转登记、归档和法律文书的收发转递以及检察官交办的其他事项。司法警察办理传唤、押解、看管等强制性事项,参与搜查,执行拘传,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预防、制止妨碍检察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检察工作秩序,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检察技术人员接受指派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或者检查,对检察官承办案件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出具鉴定结论。

五、检察官的办案机制

随着简单的、大众化的诉讼大幅增加,法国检察官办案机制逐渐从传统的分阶段刑事诉讼程序转向多元的快速刑事回应程序。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中,检察官收到调查机关的信函后要分析程序,如果需要补充调查,要提出要求,当他认为可以起诉的时候,才可将传唤手续交给司法执达官,传唤犯罪行为人到庭。如果这个案件需要开放司法信息,则只有在预审法官指导调查结束后,检察官才可能提起诉讼。这是一个非常长的程序,适合困难的案件,但对日益增多的简单的、大众化的诉讼并不适合。在多元快速回应程序中,值班检察院全天候24小时值班,通过电话或电邮随时听取调查员的汇报,对于非重大的案件会在羁押结束后开启快速刑事程序,犯罪行为人被带到检察官处,检察官或者将其直接送到法庭,当日即受审;或者在十日至两个月内将其传唤到法庭,并要求一个法官对其在此期间执行限制权力和自由的举措;或者制作一份司法信息,提交给预审法官,要求进行临时羁押或者司法控制。除了传统的刑事审判庭外,法国还设立了刑事法令简化程序,针对违警罪或案情简单的轻罪,检察官确定一个刑罚建议,并和法官沟通。法官不传唤嫌疑人到庭,确认所建议的刑罚,并通知被告人。被告人可以反对,并出庭参与审判。而检察官对合法立案的轻罪决定不予刑事起诉的,会传唤犯罪行为人,会见检察官的助理员和调解员,实施各种合适的替代性措施,包括提醒法律规定,引导到卫生、社会或职业机构,规范构成犯罪的环境,赔偿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刑事调解等。如果这些措施失败,则会再次对犯罪行为人提起诉讼。

比利时检察官从警方对犯罪事实进行调查时就开始介入了,除了少数警方依规自动侦查的案件外,多数情况下警方都要将最初的笔录直接呈报给国王检察官,由国王检察官决定是否需要展开调查以及如何展开调查。除了刑事职责外,检察官还承担一些民事职责,在诸如涉及国籍、身份、收养、破产、离异配偶儿童监护权等案件中,检察官应向法庭提交详细的司法说明意见和相关当事人的刑事犯罪前科信息,以便法官作出适当裁决。

韩国检察官有权办理所有的刑事案件,包括检察厅直接受理的案件和警察移送的案件。检察官对于所有刑事案件可以向警察进行侦查指挥。检察官的侦查指挥可分为移送前的指挥、移送后的指挥、命令移送的指挥及对于检察官直接受理案件的指挥。警察必须接受检察官发布的指挥,如果某一个警察没有合理的理由而不遵守检察官的指挥或者在履行职务中有不当行为,检察官可提请检察长向该警察的上级撤换其职务。警察机关想逮捕嫌疑人,须先向检察官申请逮捕令状,经检察官审查认为符合逮捕条件的,由该检察官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请求令状。检察官侦查案件的结果包括提起公诉、不起诉和移送案件等。检察院内部实行主管检察官、部长检察官、次长检察官、检察长逐级审批制。

学习两会精神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4

主持人:xx

参与人:2011级18班全体成员,应到13人,实到13人

记录人:xx

时间:2012.03.1

5地点:第一教学楼西区402教室

会议内容:主持人首先介绍了今天学习研讨会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学习两会精神。接着主持人开始对今天学习研讨会的主题进行总体介绍。主持人先介绍了关于今年两会的最新动态,政协代表和人大代表的新提案等。然后主持人提出一个意见,就是大家结合自己专业对政协报告和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由于之前我们班已向大家发放这两份材料,大家也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所以主持人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响应,并积极发言。

以下是大家发言的部分内容:

xx:在两会期间,我始终关注两会的进展情况,认知学习和听取了政府的工作报告,也在网上看到了委员们提出的一些宝贵的建议和想法,这对于我们执政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很好的听取群众的心声,多为群众,特别是9亿多农民办实事,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也就会相应的得到加强。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从而了解国际国内形势,认清大局,明辨是非,站对立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践行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干部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xx: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虽然一些部门和地方在清理歧视性政策方面已有所行动,但从全国范围看,民办学校在招生、学科建设、教师发展等方面未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待遇,甚至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也面临差别性对待。我觉得应该借鉴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台湾民办教育的政府拨款占1/3左右,政府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力度很大,民办教师的待遇仅比公办高校略低,而不是远远低于公办高校,退休后的待遇也与公办高校比较接近。

xx: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民办高校的发展遇到何种困惑?在哪些方面还面临歧视性政策?我觉得政府该从何着手对民办高校加以扶持?等等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我认为高校教育上应当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

xx:我看了两会上徐源远代表提交了《关于合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的建议》,主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给户籍减负,为教育松绑,做纯粹的教育”。我觉得他说得对,高考报名时不应再把户籍作为限制条件,要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的标准认定。

xx: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作政府报告,在2012年主要任务中指出,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综合标帜,是一种“软”实力。我认为这种软的实力却又是最硬的。它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引领和支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要一个民族的文化没有消解,这个民族就不会灭亡,只要一个民族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能够不断传承和创新自己的优秀文化,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用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一切优秀的成果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宝库,这个民族就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xx: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在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xx:教育界等待20年之久的“教育支出占GDp的4%”这一目标终于在今年实现了。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我觉得这个是政府的一大进步,也是教育的一大进步,这让我看到了咱们民族更加强大的希望。

xx:我国两会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仅是一次政治事件,也是政府倾听民众意愿的最有效途径。在一个多星期的两会期间,我始终在密切关注它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教育方面,认真分析各大人大代表的建议。车秀兰代表提出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培养一流技能人才;政协委员孙萍提出文化建设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政协委员法蒂玛提出要关注少数民族双语律师培养;朱清时提出高校制定章程,首先要解决自主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和建议都为我国教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相信我国的教育会越来越好!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5

根据《XXXXX“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台账》,我党支部于2016年X月X日在13楼会议室召开了“讲政治,有信念”专题学习研讨会议,我设计所党支部一共XX名党员,参加会议的为设计所党支部XX名党员: XXXXXXXXXXXX 会上,我党支部书记就此专题活动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我院党员自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要求。把“讲政治、有信念”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要求党员同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理想信念。让讲政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讲有信念落实在履职岗位上,竖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不放松,加强理论学习不懈怠。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

其他各位同志也表达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XXX:树立“四个”意识,把好总开关。做到勤学善思、把握精髓、领会要义、理解实质,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提升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上的“钙”,防止“软骨病”。心中有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XXX: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也就能够讲政治,真正心中有党,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兴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理想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XXX:通过对党章的学习,受益匪浅,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学习,对自己的思想信念很有帮助,从此以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XXX:坚定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坚定自己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坚持中共的领导。增强大局意识。

XXX:“讲政治、有信念”不是一句空的口号,而是要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具体行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躬身践行。

XXX:在组织内部讲政治,自觉加强党性学习,坚定自己的信念,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XXX: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是精神家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是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因素,坚定理想信念,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终身必修之课。

XXX: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性修养,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理论,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勤学善思、把握精髓、领会要义、理解实质,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提升党性修养。

XXX: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面前坚持正确立场。

XXX: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忠诚履职、竭诚奉献,在工作中深入细致、在任务繁重的工作中不辞辛苦,做到忙而不乱、认真负责、不辞劳苦、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

XXX:下级服从上级,就要求坚决执行上级决定,严格遵循组织程

序,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办事。个人服从组织,自觉服从组织决定,认真执行组织决议,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决不违背组织决定。

研讨会会议通知 篇6

为此,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多元文化背景下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课题组、语文周报社(河北xx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拟于暑期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曲阜是孔子故里,是扬名海内外的“东方圣城”,是一座因儒家思想而泽被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会议的首选之城。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7月20日至22日,20日全天报到。

二、会议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三、主办单位: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组、语文周报社

承办单位:曲阜市一中

四、会议主要内容:

1、专家讲座:

(1)中语专委会理事长顾之川;

(2)曲阜师大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单承彬(国学专题)。

2、名师示范课:

(1)高中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张家口一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

(2)初中名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青春语文”倡导者、清华大学附中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

3、全国各地遴选的课题成果观摩课

初高中各三节,既有教材研讨课,又有特色活动课;

4、教师论坛。

邀请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就会议主题发表高论;

5、课题实验校交流及子课题申报。

本次会议将对现有子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中期检查,同时欢迎更多的学校继续申报子课题。

五、收费标准:

会务费、资料费、住宿费、伙食费共计960元(包括三晚住宿、三早餐、五正餐)。

六、报到地点和交通指南:

1、报到地点:曲阜迎宾馆一楼大厅,具体地址:曲阜市春秋路12号(曲阜市政府对面)。前台电话:

2、交通指南:

(1)高铁:曲阜东站乘出租车约30元,或乘公交K01路于“公安局”站下车为最近下车站点,需步行20分钟或再打车;

(2)其他列车:曲阜火车站乘出租车约20元,或乘公交5路于“华联”站下车为最近下车站点,需步行15分钟或再打车。

七、会务组咨询电话:

请关注语文周报社官方微信和网站,了解会议的最新动态。

温馨提示:鉴于我单位提供的发票为机打发票,烦请参会的老师于7月1日前把会务费打到单位账户,在附言或备注处务请注明单位规范名称和参会者姓名,并把汇款单或手机银行转账界面截图发送至xxxxxxxxx@qq.com,以便查对。报到时凭汇款凭证领取发票;报到时缴纳会务费的,会议结束后打印发票寄发。

单位名称:河北xx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账号:

开户行:建行河北师大分理处

与会有惊喜:教师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须三证齐全),可免费入园参观“三孔”!

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组

河北xx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语文周报社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7

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了两岸三地六位知名专家作了六场专题报告。香港教育学院蓝美容教授以“香港如何开展设计活动 (方案教学) 的研究和实践”为题, 通过案例录像等形式, 与大家分享了香港幼稚园开展方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督学成尚荣研究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命题“课程即幼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以“高宽课程模式与‘办好学前教育’”为题,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高宽课程的理念、目标、实施过程及评价方式等, 并通过与我国幼儿园课程一般结构相比较, 突出了高宽课程模式的特色。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作了题为“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报告, 她认为幼儿在活动区的活动是通过游戏进行的自主学习, 并结合案例精准到位地分析了游戏与发展的关系、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效应、材料投放与幼儿行为的关系等问题。台湾政治大学简楚瑛教授对台湾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进行了省思, 她追踪溯源地阐述了校本课程提出的背景和理念, 结合校本课程在美国、澳洲、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 阐述了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遇到的诸多挑战。这启示我们, 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会涉及幼儿园甚至幼儿教育系统的文化特征与权力结构的整体变革。最后,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虞永平教授作了“教育质量, 在过程中……”的报告, 他从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文件出发, 阐述了他对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他认为, 幼儿教育质量在幼儿实际的操作、交往及表达等行为之中, 在不断提升教师的观察能力、谈话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评价能力等专业能力的过程之中。

除了六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外, 本次研讨会还邀请与会专家和代表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研究实践基地之一———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进行了现场观摩和区域活动研讨。太平巷幼儿园汪丽园长以“走进幼儿心灵的田野———田野课程发展”为题, 向大家全面介绍了田野课程的内涵及发展, 并重点介绍了田野课程近年来在区域活动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太平巷幼儿园两位教师邱梅蓉和陆晓民分别就“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和支持”两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她们的研究成果。之后与会专家和代表到太平巷幼儿园各班级观摩了区域活动现场。观摩活动结束后, 与会代表就各自对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困惑, 与专家及太平巷幼儿园的教师们进行了深入研讨。

此外, 在本次研讨会上, 来自全国各地积极参与课程建设的16家园所代表将各自园所进行课程建设的成果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分享。浙江师大王春燕、山东师大丁海东、山东省教研室方明、华东师大钱雨、江苏省教科院张晖及南京师范大学刘晶波、邱学青、张俊、原晋霞等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 他们充分肯定了各园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优秀经验, 帮助各园提升了课程建设的理念, 并精准分析了各园课程建设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各园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制度研讨会会议记录 篇8

一、对欧债危机发展的判断

面对欧债危机,欧盟采取两条战线作战,一方面是短线,安排紧急救助机制,另一方面是长线,建立一系列长远机制,特别是在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方面出台一系列举措。通过危机的解决,欧盟开始着手解决统一货币与统一财政的匹配问题,因此,欧元区并不存在解体的可能,欧洲一体化仍在向深度发展。

当前欧债危机状况还将维持2-3年,原因有以下几点:1.没有达成解决危机的共识,特别是在增长和紧缩两者之间存在分歧,还有发行共同债券等问题。2.欧洲国家在实施紧缩财政方面,特别是削减社会福利方面,仍受到国内限制,态度会出现反复。即使各国都遵守紧缩政策,但政府负债规模占GDP比重减少的情况据乐观估计要到2016年才会出现。3.建立银行联盟在原则上取得共识,但操作上还没有一致意见。4.短期内,投行、对冲基金会继续制造题材,从危机中获利,西班牙等重灾国依然能从市场上获得低成本资金,这种情况不利于危机的最终解决。5.欧元区央行实行的是中性货币政策,而解决危机需要刺激经济,要求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两者匹配方面会存在矛盾。

但是,欧债危机并不会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主要原因是:1.重灾国三分之二的债务是长期债务,欧债危机仅是违约风险,没有真正违约,这与当年南美债务危机不同。2.欧元区国家赤字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6.4%,现在已降到4.1%,还略低于美日水平。3.欧委会从重新启动内部大市场入手,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盟国家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72%,美国是78%,欧盟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4.欧洲最主要经济体德国经济情况良好,加上部分西北欧国家的经济实力,为欧盟经济提供了坚强的后盾。5.欧洲各国政府不愿意看到欧盟垮台,也不愿意看到欧元终结,希腊等重债国希望继续留在欧元区内的意愿仍十分强烈,目前仍然是各种力量和利益集团之间开展博弈,在关键时候,各方还是会作出让步。6.解救措施不断出台,机制建设也在跟进,欧盟正在逐步走出危机。

二、对欧洲经济走势的判断

欧盟多国经济已经陷入二次衰退,经济增长发动机德国经济增速放缓。5年内乐观估计能维持在1%-2%低速增长水平。短期内欧洲在福利制度改革、劳动力成本降低、创新和提高竞争力问题上都无法实现重大突破,社会矛盾加剧,制约着经济结构调整。但是从长期来看,欧洲有机会形成新的突破。首先,欧洲拥有较强的软实力,特别是规制创议能力,包括一系列新思想、新概念、新议题的提出,成为欧洲引领世界的新动力。其次,如果欧盟能在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方面得到巩固,欧洲一体化将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欧元将重新走向坚挺,为欧洲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另外,欧盟在深化统一大市场方面将采取进一步措施,特别是在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技术标准方面,欧盟已经着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统一大市场的发展。欧洲统一大市场对欧洲经济的发展起着独特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判断

欧洲建立统一大市场之后,就产生汇率稳定的内在压力,统一货币应运而生,但是,只有统一货币,没有统一财政,制约着欧元区经济的正常运转。此次欧债危机,使欧盟主要国家充分认识到制度缺陷问题,并认识到统一财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德国也希望借此机会使欧盟的机制建设朝德国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以救助为手段,力促制度建设。因此,欧元区总体上向更加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危机后,一系列关于财政联盟和银行联盟的措施的提出,是危机前所无法想象的。欧洲一体化的基本逻辑就是“自行车”理论,只有不断前行才不致倒下。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欧盟所有成员国,包括英国和希腊都认识到,只有留在欧盟和欧元区之内,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欧洲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靠一体化发展来解决。保持整体性和一体化是欧盟战胜危机的砝码。所有成员国都充分认识到联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们参加联盟的根本意义。此次危机和以前历次危机一样,会形成“倒逼机制”,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新动力。但是,欧元区这一轮的调整和整合,估计需要10年时间。

四、欧洲国家内部关系的发展

欧洲在危机背景下,社会不满、抗议增多,极端、极右势力上升,对政治、社会生态有影响。传统政党力量受限制,执政基础错乱,实用主义主导,政党左中右色彩淡化,网络政治兴起,新型政党涌现。传统政治架构难适应后现代社会,欧洲政治进入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时期。另外,欧洲内部的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随着北部国家创新经济的发展,东部国家的赶超,南部国家在欧盟内的边缘化和失落感将增大。在经济治理方面,特别是财政联盟问题上,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博弈将更趋激烈,财政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仍然面对较大挑战和困难。

此次危机,使德国政治权力得到加强,德国如何将经济实力转为政治实力,德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处理,法德轴心的动向,仍值得密切关注。总体而言,德国对于欧盟领导权仍十分谨慎,法德轴心并不会根本改变,德国不会挤兑法国成为欧盟单一领导者。同时,德国对于付出也将变得更为谨慎,将在经济权益付出和政治权力获取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

五、欧洲对外关系新趋势

欧债危机影响到欧洲国际地位和对外行动能力,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欧洲外向力量回收,关注点和力量主要集中在联盟内部和周边地区。危机使欧洲总体上更为“内向化”和“经济化”,内部事务和经济事务优先考虑。在共同防务方面,欧盟采取了资产汇集的方式,加强防务合作和联合。在周边地区,如利比亚问题,由于涉及欧盟核心利益,欧洲态度总体强硬和积极。在碳税问题等核心经济利益上,欧盟态度也明显强硬,据理力争。总体而言,欧盟在外交和安全方面有收有放,形式更为灵活和多样,通过对重点问题和重点议题的把握,维护欧洲核心利益。

nlc202309032317

关于美欧关系,总体上由于价值观、基本制度和根本利益相同,美欧跨大西洋联盟仍然是维持大西方的重要机制。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国际货币体系、气候变化等方面存在利益差异,美欧在诸多具体问题上还是存在分歧。从巧防御的角度看,美欧仍会加强同盟关系,西亚北非动荡说明欧洲要发挥影响力必须接受美国的幕后领导,同时欧盟也支持导弹防御体系和北约的全球化。

在东亚问题上,欧洲的总体利益是在经济利益,一个稳定、和平、繁荣的东亚符合欧洲的总体利益,因此,维护东亚稳定、保持与东亚的经济关系,是欧盟和欧洲国家的主要政策,同时,欧洲也会在人权、边界问题、海域纠纷等问题上,总体支持美国,附和美国的立场。但是,欧盟及其主要国家没有意愿和能力通过军事手段干预东亚事务,特别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纠纷。欧盟呼应美国的亚洲政策更多的是为维系和巩固跨大西洋框架,而不是直接针对中国。

六、中欧关系新增长点

中国是欧债危机受害者,对欧洲出口衰减,投资在上升,将贸易动力转化为投资动力是当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欧洲国家和政府较为困难,对中国有更大期望,但是欧洲舆论仍对中欧关系十分敏感。中国对欧洲的看法,同时存在高估和低估的问题,一方面认为欧盟是多极化中的一极,这是高估;另一方面唱衰一体化,这是对欧洲一体化能力的低估。

中欧关系要谋长远,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经济上加强与欧洲的联系,政治上谋合作,观念上让其信服。从短期和局部来看,欧洲需要中国,应使欧洲树立渡过危机信心,同时把中国的活力注入欧洲,发挥欧洲巨大市场的功能,在高科技开发如新能源方面为中国提供机遇。同时中欧产业间竞争越来越突出,后危机时代经济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加大,中欧需要扩大共同管理,管控冲突。

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问题上,欧方对中国的最大呼声是开放市场。在这方面中国应有所突破,做好以中国市场换欧洲市场、以中国市场换欧洲技术的工作。同时应加大与欧盟的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和高层次的人文交流,通过发展学历和学位教育,培养“知华派”。

从全球层面看,中欧应寻求新的合作点,包括共同推进中国与欧盟或与其主要成员国在中亚的合作,开展如中俄欧三边对话和北约与上合组织间对话。在全球治理方面,中国在议题设置方面可以与欧洲合作,另外在北极和新能源方面可以考虑与欧洲加强合作,这些也都是欧洲所关心的新领域。同时,应建立和加强中美欧三方之间的对话、互信和合作机制,避免跨大西洋关系过于紧密,从而形成对中国不利的格局。

上一篇:防雷检测自查报告下一篇:7岁儿子生日简单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