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管理条例

2024-05-31

医院科室管理条例(共8篇)

医院科室管理条例 篇1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2017)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每月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严格执行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工作流程,促进科室发展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3% ? 2.平均住院日≤12天 ? 3.病人满意度≥90% ? 4.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3.住院患者抗菌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素,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50%?,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素,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80%?。14.科室收入药占比≤?。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医师查房,危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做好病程记录。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72小时内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四、认真做好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 1.强化病历书写自我检查、科室病历质量小组(相关质控人员)监控。

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培养每个质控员的病历质量意识,加深检查者的感性认知,将检查结果及时传达到自己科内,避免同样错误发生,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实时改正,起到良性循环作用。2.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惩结合制度。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乙级、丙级病历上报质控办。相关科室的质控人员需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如连续不上报的则扣科室当月一定的考核总分,与科室绩效工资挂钩,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和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3.落实病历检查制度,突出重点。每月检查重点安排如下: 1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准备切开皮肤前的核查,规范书写手术安全核查书。2月:“危急值”报告登记,护理人员及时报告医师,医师及时处理并记录。3月:将住院≥30天的患者作为大查房重点,核查有无评价记录。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进行逐一核查,落实各项措施。4月:输血管理制度,包括输血前申请、备血情况、化验项目、申请单书写全面;输血前签署患方输血同意书;合理用血,输血前后的病程分析记录。检查第一季度的各种讨论病历(疑难、死亡、术前、出院病例讨论记录)。5月:抽查危重病人的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值班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书、抢救记录等。6月:落实术前病情评估制度与术前讨论制度 ①在术前完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的评估。②患者术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 ③手术风险评估 ④术前准备 ⑤临床诊断、实施手术方式 ⑥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⑦检查病历记录情况 ⑧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记录 7月:(1)谈话制度方面。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谈话制度,植入病例的谈话,非手术病人72小时谈话,患方签字的及时性,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的谈话;病情危重告知;被授权与病案签名的一致。(2)第二季度讨论病例(疑难、死亡、术前、出院病例讨论记录)。8月: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专项治理和用药情况分析及病情处臵等。9月:病程记录方面。包括三级查房制度、病情记录记载要求对检查、化验的分析并合理用药、处臵等。加强首次病程记录的内涵,重点检查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内容,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书写的

检查,会诊及转诊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10月:(1)归档病历的评分。(2)讨论病历的书写。11月:手术分级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等。12月:一年来医疗质量与管理总结,巩固成绩、改正缺点,持续改进。

五、定期召开质控小组会议,及时反馈、总结。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存在的问题记录在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性改进记录本》,并在每月召开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会议上反馈,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续改进。

六、加强“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训练,重点是“三基三严”训练,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技术质量。每月质控重点 1月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病房安全制度的落实,药品不良反应检测盒报告制度的落实 2月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消防安全检查及演练 3月

院内感染管理 4月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分析,病历质量综合检查

5月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病历质量综合检查 6月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半年手术质量评价(术后并发症专题分析)7月

院内感染管理专题活动 8月

临床路径管理,危重患者的管理,三级查房制度落实 9月

“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管理,深化业务培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10月

依法执业情况,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预防 11月

核心制度执行情况,合理用药管理 12月

年终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工作计划 备注: 1.每月必须开展的内容:运行病历质量检查。对运行病历的质量应有总结性评价或点评。2.重点开展的内容: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分析、危急重症患者的管理、围手术期的管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大额医疗费用患者的管理和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管理等。3.定期开展的内容:各类统计指标的分析,如住院重点疾病的总例数、死亡例数、两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等;各类技术准入、人员资质准入等重点环节,参照相关准入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分析。活动的内容和频次参照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第四章相关要求进行。

01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时间:2014-01-14 星期二 8:00-8:30 地点:神经外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者: 参加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 1.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择期手术下达手术医嘱前,手术知情同意书的履行情况。2.病房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3.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的落实。发现的问题:

一、1 检查病房内现运行手术病历,发现一例全麻手术中《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医师未及时签名,《手术风险评估表》中填写有漏项。2 手术记录手术者签字不及时。

二、病房安全 1 病人及陪人的安全意识不强。2 热水袋的使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3 有个别陪人在病区内吸烟。

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科室相关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敏感性不高。3 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不熟悉。改进目标和措施: 1.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择期手术术前72小时内完成术前病例讨论,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2.加强病房安全教育,完善各种安全标识和提示牌,严格执行热水袋使用规范,病区内严禁吸烟。3.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相关组织,指定监测人员,明确责任,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督导。效果评价(主要针对上月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2013年12月主要对我科去年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及总结,查找了不足。通过整改,目前日常工作中能较好的落实核心制度,对运行病历的书写能较好的完成。病人日常诊疗工作任务完成良好。参加人员签名处:

02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时间:2014-02-19 星期三 16:30-17:30 地点:神经外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者:

参加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 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2.消防安全检查及演练。发现的问题: 1.有时病人不配合带腕带,自行摘除未及时发现、补充。2.危急值记录本漏缺影像科危急值报告记录。3.主动报告医疗不良事件积极性不高。4.部分医师对灾害防范意识不强,对消防安全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5.发现部分患者家属于病区内吸烟。6.消防演练中个别患者、家属与负责转移的护理人员配合欠到位。7.细节处未做好,个别人出现转移时间过长现象。改进目标和措施: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2.与影像科沟通,按危急值管理制度要求,报告记录CT及磁共振检查中的危急值,完善危急值记录。3.鼓励主动报告医疗(不良)安全事件。4.加强医师对应急灾害的防范意识。5.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建立无烟病房。6.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讲明消防演练的目的,了解演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消除抵触情绪,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效果评价(主要对上月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通过1月份的专题活动,围手术期相关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病房安全制度的检查落实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的落实活动,病房安全隐患较前减少,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敏感性提高,熟悉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参加人员签名处:

03月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专题活动记录 时间:2014-03-25 星期二 8:00-8:30 地点:神经外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者: 参加人员: 记录者: 本次活动内容: 1.检查医护人员六步洗手法,并检查本科室院感管理情况。2.无菌操作。3.学习院内感染相关制度。4.职业暴露。发现的问题: 1.有个别员工对院内感染工作不重视,院感学习记录不全。2.手卫生不到位,执行无菌操作不力。3.自身防护不认真。4.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未按照标准严格分装。改进目标和措施: 1.通过现场演示再次认真学习六步洗手法,人人过关。在检查每个病人前严格手消毒。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进一步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及无菌物

品的使用。3.和病人接触时防止被其各种体液污染和锐器伤,一旦发生及时上报处理。4.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治疗室内医疗垃圾及生活垃圾严格分类。5.医院感染发生后及时上报院感办。效果评价(主要对上月活动改进措施的落实和成效评价、反馈): 通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落实,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科内工作人员掌握消防知识,能做到警钟长鸣,体现出持续改进。参加人员签名处:

2014年第一季度神经外科 质量与安全工作总结与持续改进 时间:2014-03-28

星期五 8:00-8:50 地点:神经外科医师办公室 主持者: 参加人员: 记录者: 总结1-3月份工作完成情况,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较。

一、工作量(1)床位周转率对比(见图1-1)床位周转率对比21.81.81.61.51.51.41.32013年12014年0.501月2月3月 图 1-1(2)床位使用率对比(见图

1、图2-2)

床位使用率对比130122.2120120.6117.22013年106.610

411

11102014年100901月2月3月117.2111120.62013年104122.2106.62014年 图2-1

第一季度118116第一季度1141121102013年2014年

图2-2(3)出院人数对比(见图3-

1、3-2)

******01月2月3月56695420***4

图3-1 同期出院人数对比 第一季度181180.5180第一季度179.5179178.520132014 图3-2(4)平均住院日对比(见图4-

1、图4-2)

平均住院日对比252420.2202019.81817.81510501月2月3月20.22419.82013年201817.82014年 222120 图4-1 同期平均住院日对比

比 第一季度19***4 图4-2(5)同期平均住院费用***.0324191.2620358.292000018907.2617967.2616810.62***0000124774.0324191.2617967.26201

3月

2月

3月年18907.2620358.2916810.622014年 图5-1 同期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第一季度***20000第一季度19000***600020132014

图5-2(6)药占比(%)对比(见图6-

1、6-2)

7062.556057.7356.7655.2654.475048.944030201001月2月3月62.5556.7657.732013年54.4755.2648.942014年 图6-1 同期药占比对比 第一季度605856第一季度54525020132014 图6-2(7)抗生素使用率(%)对比(见图7-

1、7-2)

9086.9685.718075.937062.7561.76605048.39403020100

1月2月3月85.7186.9675.932013年61.7662.7548.392014年

同期抗生素使用率对比

第一季度8060第一季度4020020132014(8)抗生素使用强度对比(见图8-

1、8-2)

140124.8812010091.2388.2806040.3740.89402019.4101月2月3月91.23124.8888.22013年40.3740.8919.412014年

图8-1 同期抗生素使用强度对比 第一季度150100第一季度5002013201

4图8-2

二、主任及其他医疗质控小组成员分析:

1、床位使用率方面,14年第一季度的床位使用率较去年同期有下降,床位周转率较去年有所升高。

2、平均住院日方面,14年第一季度平均住院日1-3月份分别为18、17.8天,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较去年同期下降1-2天,能体现出持续改进。

3、平均住院费用,14年第一季度的三个月平均住院费用去年同期明显下降,符合我院下发的14年工作计划,控制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4、药品方面,药占比方面,降低药品比例,14年第一季度的三个月药占比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抗生素使用率及抗生素使用强度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达到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相关要求。

5、医务科对我科病历质量进行检查,主要存在病例病程打印不及时及知情同意书和相关表格签字不及时,病历指控未发现乙级比例,达到我科制度的目标。

6、医院安全方面,本季度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2例。

三、本季度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

1、存在问题:(1)平均住院日仍较高,我科制定的目标平均住院日≤12天(2)病床使用率较高,高于我科指定的目标≤93%,平均住院费用较高。(3)单病种临床路径开展例数过少。

2、分析原因:(1)住院患者多为车祸伤,患者创伤较重,可能多次进行手术,住院时间长,费用高;(2)脑血管病患者,术后需长期恢复患者,选择住院;(3)第三方付费,患者拒绝出院;(4)脑血管疾病导致神经功能严重障碍,患者及家属要求继续治疗和康复治疗。(5)符合临床路径的手术患者本来就少,费用总额与我院目前的实际费用差距较大,同时对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持续改进措施:(1)优先处臵急危重症患者,及时收治,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针对病

症的治疗,以尽快控制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2)优化诊疗流程、缩短住院时间。(3)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水平,做好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手卫生、控制院内感染、减少并发症。(4)严格执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必要时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最佳诊疗计划。(5)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对病情稳定,但需长期康复的患者,说服其就诊上级医院,做好转送工作,确保患者安全。(6)加强医患沟通、知情同意、医疗事故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提升医疗告知水平,争取患者的理解,减少隔阂,预防医疗纠纷。(7)针对浪费医疗资源的患者,药建立有效沟通,积极主动的说服其出院,通过宣传教育来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认识。(8)规范诊疗常规,完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缩短平均住院日,学习掌握临床路径管理相关知识,对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确保进入临床路径。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改进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制定我科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执行专科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

(二)坚持三级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三)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四)加强危重病任何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五)使用适宜技术,合理检查,提高诊疗水平;

(六)控制无效住院日。

四、第一季度抗生素应用方面工作总结分析 我科第一季度抗生素应用总体应用率呈下降趋势,且应用率都在目标范围之内,抗生素应用强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在目标范围之内,但是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未达到指标。导致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及我科临床应用抗生素的主要方面有: 1.颅脑手术为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问题,危及生命,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及脑瘤病人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昏迷病人也较常见,病人抵抗能力低,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颅脑开放性损伤病人大部分为清洁污染伤口,也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综上所述,我科大部分Ⅰ类切口病人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所以我科Ⅰ类切口病人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率较整体外科目标要高。2.我科积极响应抗生素应用整改活动,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间,逐步提高应用抗生素病人的微生物检验率。我科第一季度住院病人抗生素应用率和使用强度呈逐步下降趋势,已达到外科指标。

3.术后病人昏迷留臵导尿,长时间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性尿路感染近期有上升趋势。我科近期的微生物送检率较前明显提高,导尿及其尿管护理需进一步规范。4.脑出血昏迷病人多、抵抗力低,长期卧床,肺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发生肺内感染。5.开放性外伤病人属于清洁污染伤口,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反之,极易造成感染,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及预后。整改措施 1.加强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控制在小于62.3%,目前已达标,需进一步降低。2.Ⅰ类切口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下,此条在我科实行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一步规范。预防性应用尽量不要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科延长至48小时。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必须依据病原学及药敏实验检查结果。4.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培训和学习,规范抗生素的应用。5.加强监管,追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责任人的责任。

五、护士长分析护理工作方面本季度检查存在的问题:

(一)消毒隔离:病房开窗通风不及时;锐器盒太满,处理不及时;血压计袖带清洁不及时。

(二)数学质量:护士培训手册填写不及时;护士对培训内容掌握欠全面2人次。

(三)病房管理:高危药品未及时上锁;病房、休息室有卫生死角。

(四)压疮护理质量:护理措施不到位(床单位不平整、护士对压疮预防的相关知识宣教不到位);护士对压疮护理诊疗规范只是掌握不全面。

(五)急救药械:口咽通气道过期;监护仪无性能好标识、线路凌乱;急救药品的药理知识掌握欠缺;口咽通气道操作不熟练。

(六)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患者的床单位不舒适、不清洁;外周静脉臵管固定不合要求;护理记录单漏记、涂改。

(七)责任制整体护理:床单位不清洁;患者“六洁四无”不达标;责任护士掌握病情不全面;护理级别调整不及时。

(八)健康教育:入院健康教育内容介绍不详细;住院健康教育内容不合格。

(九)护理文书:体温单绘制及书写不合格为主要问题。

(十)制度职责:护士对所学制度职责内容掌握不全面;药物查对部分环节不合格。

(十一)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容掌握不全;部分护士服务规范执行不到位。

六、原因分析:

七、整改措施:

1、召开科室质控反馈会,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反馈到每位护士,并强调下一步督查的重点问题,对屡犯者加大处罚力度,以引起重视,促进整改,做到持续性改进。

2、加强对全科护士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其尽量改正工作中的陋习,做好本职工作。

3、护士长及质控成员加强监管,要求科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工作流程及核心制度,并在工作中落实到位。

4、加大对新入护士、低年资护士的培训、考核,使其尽快成长为合格的专科护士。

5、培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能力,鼓励护士多深入病房,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6、在本月护理质量检查中,急救药械管理未达到质控目标,消毒隔离、教学质量及病房管理为本月护理质量检查中得分最低的项目,所以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加大这几方面工作的督查,以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医院科室管理条例 篇2

1 信息管理中心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做好本科室人员的技能培训

人才队伍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医院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技术性强、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以, 必须拥有一支高效的信息专业技术队伍。信息技术人员是系统的维护者和管理者, 要全面负责系统规划、系统配置的起草, 负责系统调试、系统维护、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技术管理。目前, 医院内部所使用的软件大多采用外购的方式, 如何鉴别和判断出合理而科学的软件更改需求, 就完全依赖于信息中心员工的管理水平与责任心, 而这些软件的选用也势必影响整个医院的运行情况。

医院作为一种公立机构, 其人员流动比较缓慢, 要提高信息管理中心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其人员素质, 就需要依靠本科室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以适应计算机行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医院的现实需求。就目前来说, 还没有提出对医院信息系统培训的规范标准, 所以现阶段的培训都是一种应急性的培训, 一旦发现知识不够用了, 或者碰到难题了, 才着手进行培训, 而这样往往会使工作处于被动。

医院信息技术水平实际上是信息中心员工的技术水平的化身, 员工技术水平低下必然带来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低下及大量的无用或高投入低效益的投资, 进而带来各科室间及科室内部人事的互相不满及人事上的互耗, 形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潜在地严重阻碍着医院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员的技能水平,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科内员工轮流进行讲座。讲座的题材以计算机发展的新技术、新方向或医院信息管理为主, 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提升其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2) 送部分员工到信息化水平高的医院或著名软件公司, 重点实验室交流学习2~3个月甚至半年。 (3) 尽可能安排员工参加各种免费的培训。通过这种免费培训虽然提升技能的水平有限, 但也不失为一种途径, 可以多派员工参加。 (4)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由于我院是某高校的附属医院, 所以可以通过与高校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目前许多医学高校都设有医院信息管理专业, 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到教学工作中, 通过教学任务的压力来不断的强迫自己更新知识, 能更好得进行自学。 (5) 积极鼓励员工考研、考博, 不断地充实自己。而且这样的员工一旦毕业回来后, 还可以通过申请项目等方式带动周围一批人共同进步。

1.2 加强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面对医院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 良好的制度是高效管理的基础, 医院信息科必须加强自身制度建设。

1.2.1 定期培训、集体学习的制度

以制度的方式保证人人必须学习, 人人都有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机会。

1.2.2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人都一定的懒惰心理, 需要外界施加一定压力。通过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一方面使得员工不得不进行学习, 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如鼓励员工在相关核心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培养员工的创新技能, 使得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出不同的创新观点, 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1.2.3 科学有效的人员流转制度及人才引进制度

医院信息管理中心可以说是一个桥梁科室, 它联系着医院各个科室, 需要每个科室的协调合作才能更好的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所以需要建立一定的人员流转制度, 使信息中心的人员熟悉各使用科室的具体情况, 也为以后的协调工作打下基础。同时, IT行业不是一个可以干一辈子的行业, 从业人员需要不断的学习以更新其知识结构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 而医院本身对其人员技术发展的动力不足, 与外界同行相比待遇也不足, 培训机会也不足, 因而有些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对于这些员工, 通过流转方式可以极大限度发挥她们的作用, 让他们成为信息管理中心与相关科室的纽带。另一方面, 为了壮大科室的技术力量, 输入一些新鲜血液也是必须的。力求能够引进高素质的人才。1.3成为紧密结合临床应用的科研机构目前, 很多医疗机构纷纷与科研院所合作, 开辟医院与理工科院校结合新模式, 共建理工医创新基地。该基地将利用大学科研优势, 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和需求, 促进高校医疗器械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 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理工医结合是医学发展、基础学科发展、IT技术及其它相关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信息管理中心置身医院, 最接近临床一线应用, 最易了解临床需求, 理应发展成医院“理工医”结合的重要阵地, 应为临床及科研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新思路、新解决办法, 提升医院的科研实力。

1.4 做好协调沟通能力

正确处理好信息管理中心与多方的关系, 如软件公司、使用科室、院方管理机构等。在网络使用维护的时候,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方面的纠纷, 而信息管理中心作为纽带科室, 必须要起到协调沟通的作用。首先让使用科室用户先提出要求, 并由信息科室把这些要求归类, 哪些是可以达到的, 哪些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办到, 或者能办到, 但需要极大的代价, 然后把这些信息汇总, 交由软件公司, 由软件公司提出解决方案, 再反馈给使用科室, 使两者之间达到统一。在院方管理机构与软件公司之间也要达成统一, 使得软件公司所提方案与服务能够满足院方需求。

2 结束语

通过在信息管理中心这个科室数十年的工作, 提出了几点在科室发展方向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注意以及相关改善措施, 能最大限度发挥科室作用, 让医院真正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机构, 给医院带来发展, 给病人带来方便。不过由于水平有限, 肯定还有一些问题, 也希望能够在以后的时间内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的同时能够自我完善, 促进科室建设。

摘要:在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 信息管理中心的责任与作用越来越大, 本文从如何进行科室建设的角度, 提出了科室发展中所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 能够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管理中心,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辉, 彭慧, 兰平.医院信息科建设的方向与目标[J].医学信息, 2009, (8) .

[2]王文辉, 彭慧, 兰平.医院信息科的定位与组织架构[J].现代医院, 2009, (5) .

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篇3

关键字:医院;科室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主要是将医院的一些具有价值的研究、文字、图像、音像进行记录和保存,方便医院未来的研究和调查。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对于医院更好的研究和调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好处

(一)提高医院管理者决策力。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制度创新及完善,能够有效的完善医院科室信息、保障医院科室信息的正确和真实,提升档案归档速度以及档案质量,医院信息的完善,能够让管理者在进行医院科室的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也保证了医院的可持续性、健康的发展。

(二)整合共享医院科室信息。进行医院科室信息的整理,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变得更加有重要。传统的管理档案的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对医院科室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医院科室的档案管理中让档案的收集、整理、使用过程成为一个自动化体系,实现信息资源通过高度整合共享,为医院进行医疗和科研提供信息服务。

(三)促进医院的节能增效。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中的广发应用,医院信息体系、办公自动化、影像归档、通信系统、电子病历等方面已逐渐迈向电子管理,这种无纸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医院科室档案的管理的便利、快速,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医院的人力和物力。

(四)加快了医院文化建设。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中记录的都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为医院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医院科室档案管理中断融汇各种资源,在医院档案中能够提炼出医院独有的文化内涵,对医院的文化建设更加有利。

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档案管理的发展规律要求医院科室档案管理进行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发展规律,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变得势在必行。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 标准化的方向發展,进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能够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提升,同时能够更好的为医院的决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医院只有顺应档案管理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医院科室档案管理采取创新举措,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管理顺应时代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科学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更是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科学技术融入到医院科室的档案管理中去,这样能够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满足医院的多样化需求。 改变医院档案管理如若止步不前的现状,促进医院发展。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加快了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随着我国人均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医院科室的档案管理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变得更加重要,甚至影响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成效。

想要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需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有效性。使得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更加专业化,也激发档案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方法。医院科室管理的基础就是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的管理,传统的医院科室管理主要是负责科室活动决策和规划,而每一个科研成果来讲,也都是通过科室档案表现出来的。为了保障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有效,对于档案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做好科研文件的积累、整理以及归档的工作,对医院科室档案管理能够进行及时的创新。将科研档案管理归入到科室管理制度当中,保障科研工作、归档工作能够共同进行。

(二)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的体制创新。体制是管理的灵魂所在,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需以档案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基础开展。保障医院科室档案工作更加具有活力,并且能够不断完善和丰富科室档案的信息资源,就需要加强医院科室档案的体制创新。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的体制,提升医院科室档案工作的持续创新能力。首先医院要能够重视档案管理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结合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构建档案管理体制,将管理职责明确到个人。其次就是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保证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就是要建立员工考核和培训的机制,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医院科室档案管理的建设,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势在必行,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医院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医院档案的录入、更新和维护,实现医院科室档案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操作,并且能够有效建立档案数据库,提高档案的查阅的效率。这样一来,医院能够将档案中的数据都录入医院管理系统中,这样便完全实现了医院内部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想要进行有效的创新,这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创新医院科室档案的管理,就需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医院科室要定期开展岗位技术的培训,拓展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能够让员工更好的了解医院科室档案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培养员工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医院档案管理能够严谨工作和热爱岗位。

在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上,要培养档案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熟练程度,这样才能保障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的准确性。另外,为了保证员工能够尽快独立完成工作内容,进入工作状态,因为 文秘专业的人员对档案管理的内容、流程最为了解,在进行人员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文秘专业的人员。

参考文献:

[1]李晶茹.浅谈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创新[J]. 管理观察,2013,31:166-167

[2]练丽珠.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创新探讨[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158

医院感染管理卷宗目录(科室) 篇4

1、临床感染管理小组名单、花名册(姓名、年龄、职称、职务)。

2、卫生部颁标准、行业规范(见OA系统)、人员职责、院内预案、院内规章制度。

3、本科室根据行规及院内规章制度再细化符合本科室的工作制度及流程(消毒制度、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特殊工作流程、感控措施)。

4、科室工作计划:其中应有院感工作计划、目标监测计划。

5、科室院感执行及检查记录:消毒隔离执行情况记录本;消毒剂浓度监测记录;特殊感染(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措施记录本;院感制度执行本(执行人、检查人)。用后器械、内镜清洗消毒记录本(手术室、口腔科、纤支镜室、内镜室、五官科鼻窥镜室)。

6、监测记录:如每月的空气、物表、手表监测报告,不合格整改后的监测报告 等。

7、按PDCA流程科室监管记录: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重点在流 程上)、对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追踪。

开展目标监测计划科室应有分析、改进措施、效果追踪。

8、医院下发的相关简报(院感科月考核简报、耐药菌监测简报、现患率调查及分析报告、目标监测分析反馈等)。

9、开展或参加院感知识、传染病疫情管理知识培训的记录(时间、主讲人、课 题、讲稿、参加人签名、考试卷、考试成绩);参加省市院感培训学分证书;

10、重要的消毒灭菌设备使用说明书。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聚集、爆发流行的监测制度、控制措施;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预案、报告程序;特殊感染(耐药菌感染)消毒隔离措施记录本;院感病例报告登记本;“三管”监测登记表;每月数据汇总表;数据分析;改进措施及效果评价记录;省市院感培训学分证书;

手术室: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控制措施,包括备皮、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手术过程中的保温等;上述措施执行情况;腔镜清洗、消毒、洗涤质量检查记录本(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等环节操作流程符合要求、有记录);灭菌器监测(汇日、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记录;手术间消毒登记本;戊二醛浓度监测登记本;酶剂消耗清单;参加省市院感培训学分证书;

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执行情况;保护性隔离、特殊感染(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记录本;院感制度执行本;

供应室:按《成都市医疗卫生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细则》之规定准备。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安全操作规程;病原微生物的标本采集、运输、储存、使用、销毁规程及处理流程; 菌、毒株、培养物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预防及应急预见案。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微生物室

废弃培养皿处置、接记录;职业暴露、生物危险物泄露漏记录;

血库:消毒隔离制度;感控措施及执行情况;储血冰箱内壁监测报告;空气消毒后监测报告;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职责 篇5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是医院感染管理机构的基层组织,其工作直接影响病人、陪住者、探视者和医务人员。该小组应由各临床医技科室的主任、医师、护士长、护士组成,负责本病房、本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按照“某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标准”要求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制定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感控流程、应急预案,并监督落实。

2、针对科室特点和重点环节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3、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手卫生、职业防护等医院感染制度。

4、制定本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制度,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减少抗菌药物毒副作用和经济上不必要的浪费。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无菌物品管理,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使用。

6、有针对性开展目标监测,定期评价干预效果,调整完善干预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

7、对医院感染可疑或确诊病例,按要求采集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及时查找感染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8、对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按要求登记报告。出现聚集性发病或暴发流行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隔离治疗病人,保护现场,做好消毒工作,保存可疑污染来源物品和病人临床标本,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对法定传染病要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报告。

9、结合本科临床实际,开展医院感染科研工作。

科主任职责

1、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医院感染管理,配合院感管理部门的工作。

2、科主任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组长,是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并带头落实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

3、执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

4、结合本科室特点,制定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监控指标、工作计划等,并监督落实。

5、定期带领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开展科室自查,发现问题及时追踪,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价。

6、定期召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会议,讨论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及存在问题。

7、严抓本科室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及时评价措施的有效性。

8、掌握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目标监测疾病感染率、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病原学送检率、常见感染菌及耐药趋势等。

护士长职责

1、配合科主任做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监控小组职责。

2、管理和督促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落实,督促完成《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手册》内容。

3、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的最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组织科室人员(包括保洁员)进行消毒隔离、职业安全及环境卫生等知识的培训及工作指导。

4、负责科室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及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各种登记完整,资料至少保存3年。

5、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宣传,监督、检查手卫生落实情况,并定期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6、科室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保持防控设施的完好,落实职业防护制度。

7、负责本科室消毒器械和消毒药械的使用,维护以及各种消毒登记等管理工作。

8、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当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病、暴发或流行时,积极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本科室控制措施制定和落实。

9、督促并支持医院感染监控护士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10、有关医院感染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反映并提出建议。

11、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法律法规要求,管理科室医疗废物。负责指导科室保洁员做好各项工作。

监控医生职责

1、在科主任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监控计划的实施。

2、监督和检查本病房医师无菌操作技术的执行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3、严格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疑似和确诊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判断可疑传播途径,采取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续发和蔓延。当发生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病、暴发和流行时,应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医院感染那管理科,积极配合专职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落实控制措施。

4、组织本科室疑难感染病例及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讨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及泛耐药菌的监测及其感染的预防控制。

5、监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手术部位感染(SSI)等目标监测的开展与实施,定期对监测资料汇总上报。

6、监督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落实用药前病原学检查,使用特殊管理抗菌药物送检率应达到80%,限制管理抗菌药物送检率应达到50%,定期汇总数据,并在科室通报点评,配合主任制定持续改进措施,上报院感科。

7、定期对各项措施持续改进效果进行评价,并在圆杆监控小组会议上通报。

监控护士职责

1、在科护士长和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指导下,监督本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及职业防护等的落实情况。

2、配合兼职医生共同干预,做好本科室目标监测、多重耐药菌防控、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疑难感染病例及特殊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讨论等各项工作。

3、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督促住院医师及时填表上报,并正确留取标本送细菌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4、监督检查病房日常消毒、终末消毒、传染与感染病人、特殊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病人的隔离消毒管理情况。

5、做好高危易感染人群的保护性隔离。

6、监督检查病房配置和使用消毒药械情况,即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和处理情况。

7、监督检查保洁员、配膳员清洁消毒与配膳卫生情况,并负责对保洁员、配膳员、探视人员的卫生宣教。

8、负责对本科病人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并组织科内人员参加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医院临床科室6S管理心得体会 篇6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逐步演变成以品质为核心的竞争,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为要素的6S管理堪称为品质活动中最基础的管理项目。6S管理模式是经实践证明为一种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方面。主要作用是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整齐,员工形成良好习惯,进而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切实保障安全。

XX骨科医院关节科自2021年X月起,在整个科室范围内推行6S管理。规范工作现场,培养员工良好习惯,不断提高素养,保证工作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把6S管理的理念落到实处。XX科在进行6S管理后,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工作场所更加井然有序,全体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效率也有所提高。以下是我科在进行6S管理的心得体会。

从X月开始,是XX科6S管理的试运行阶段。在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XX科利用每周五的科室培训机会,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并掌握6S管理相关知识,以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掌握了解6S管理中的各项要求。科室从基础抓起,先后制定了从办公室、配药室到值班室等办公区域的相关规章制度,以及管理的惩罚制度,要求每一位员工照章行事,建立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

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阶段结束后,XX科6S管理进入考核阶段。为更好地推行6S管理工作,科室进行分组,按管理标准对各项工作开展检查。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监督员并不是科主任或护士长,往往是由平时表现欠佳的医生和护士组成,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能指出别人的不足,也能认识到自身的欠缺,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监督员们在全科室范围内不定时地进行巡查,并拍照记录,每周将表现出色和欠佳的方面进行汇总,于每周五科室培训时对全体医护人员汇报总结。对表现出色的员工提出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员工提出改善建议,使他们了解6S管理的基本含义和目的,在推行工作中达成共识。考核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员工,而是让他们在实行的过程中意识到,6S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源自于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并非“纸上谈兵”。

如今,每天早晨早交班之前,每一位医生和护士都能做到下意识地将桌面整理干净,椅子推入桌子空档处。不仅如此,先前办公室里摆放杂乱的地方,也变得整齐干净。这表示考核期已经度过,XX科6S管理初见成效,巩固与保持必不可少。

6S管理重在细节,也难在细节。在科室推行之初,有人将6S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简单地认为是“大扫除”。觉得天天检查办公区域是小题大做。其实不然,看似细小的地方往往潜藏着很多隐患,6S管理就是从工作环境和习惯意识上防微杜渐,消除隐患。事实证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不是单纯的大扫除,是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还有人认为6S管理主要运用于企业生产作业现场,在医学领域并无多大作用。其实,6S管理给医院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提高科室的声誉和竞争力,关键是让医护人员认识到设备及仪器正确使用和保养的重要性,减少故障和差错,确保医疗质量。同时,做到及时清点库存,避免药品及医疗用品的缺失、过期,保证正常使用。

例如实行管理之前,办公区域内各种用品的摆放没有条理性,有些办公用品与私人用品摆在一起,没有进行归类划分,这样一来,会产生误拿错用,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降低工作效率。实行管理之后,对各种物品进行归类划分,根据标签进行摆放,使用完毕后及时归位。以上情况得到根本性改变,现在取用方便,安全保障。这看似简单,却需要把很多细节的事情做到位,并且保持整齐规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XX科以“细节决定成败”为科室座右铭,将6S管理中的各项要求落实到细节,在实行期间,每位员工都已体会到了6S管理不同凡响的意义。

通过6S管理,XX科的医护人员逐渐认识到,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会影响工作情绪,滋生安全隐患,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只有创建明亮、舒畅的工作环境,才能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率的工作。经过管理改善,医护人员们真正体会到6S管理是一个彻底改善工作环境、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和工作习惯的活动。同时,XX科也收获了6S管理带来的好处:办公室整洁干净,办公用品定置摆放、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配药室换药室干净、整洁,杜绝安全隐患,让患者放心安心,提升了XX科的品质意识。

XX科推行6S管理以来,办公区域从零乱无序到井然有序,但这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一段时间的纠正也并不代表优秀的素养已经定型。随着6S管理逐步深入,“素养”的实施成为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素养是指员工养成良好习惯,依规定行事,培养出积极主动的精神,也是6S管理实行中的习惯性。XX科的医护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生长环境培育出不同的性格和观念。要把他们参差不齐的素养打造成6S要求,确实是最难的一步。比如,地上有一张废纸,来来往往很多人,但几乎无人愿意弯腰将纸拾起扔进垃圾桶。又如,在面对问题时不是迎刃而解,而是将问题当皮球一样踢给他人。

如果没有训练有素的员工,6S管理哪来的品质保障?不能只依靠口头的说明和规章制度来提升素养,将6S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态度与行为,实实在在地提升人的素养。为了培养出XX科的良好素养,科主任和护士长以身作则,如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或是随手关紧水龙头等,用自己的行动语言对其他年轻员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将6S管理变成人人参与的过程,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增强XX科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6S管理工作一旦开始,就没有结束的时候。尽管

6S管理是极其艰巨的工作,但我们坚信,只要XX科共同努力,全力以赴,不论是在工作区域管理上,还是在员工素养上都将会有极大的提高,6S管理的推行将激励、引导XX科成为管理先进、品质一流的团队。

XX医院XX科室

2021年XX月XX日

END

医院科室管理条例 篇7

1 创新党建工作理念, 使党建工作服务于科室改革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 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新形势下, 要创新理念, 将党的建设融入科室的发展大计, 用党的先进思想、先进理论、先进作风指导科室改革。努力使党建工作服务于科室改革的不断深化, 同时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监督保证、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确保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使党建工作真正发挥其主导作用。

科学谋划党建工作, 服务科室中心任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自觉运用科学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科学谋划科室党建工作, 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理清科室发展思路, 自觉把党建工作融入科室中心工作, 使党建工作与科室其他工作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做到中心工作强调什么, 党建工作突出什么;中心工作需要什么, 党建工作就保障什么;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 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坚持以人为本, 凝心聚力确保科室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建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病人为本和以职工为本, 加强人文关怀, 体现到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基层党支部和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启用人才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室改革和发展的工作中去。

以和谐为前提, 促进科室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要建立一个和谐发展的稳定环境, 必须妥善处理好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做到围绕中心点防止自转, 明确立足点防止乱转, 找准结合点防止空转, 认清共同点防止独转;妥善处理好同级党组织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做到上下左右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妥善处理好基层党建工作各个环节的关系, 使每个环节互为补充, 相互促进, 协调运转。对于基础性的工作, 坚持常抓不懈, 扎实推进, 在发展中求突破;对于客观存在的工作难点、薄弱环节, 坚持有效应对, 开拓创新, 以实践创新推动工作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 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时俱进, 充满生机, 蓬勃发展。

2 创新党建工作策略, 促进党建与科室工作的融合

构建与医院发展模式相协调的科室党建工作格局, 不能把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简单定位在抓一般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而要用新的思维, 明确科室党建工作的基本属性就是服务。认清卫生改革形势, 服务于科室中心工作, 增强党员和党组织参与服务的自觉性。

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 推进科室目标的实现。从科室管理实践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才能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质量为核心, 才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这是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科室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服务于科室的中心任务, 把握正确的行动方向, 为推进科室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突出党建的引领作用, 推进科室目标的实现。正确理解党建工作与科室工作的辨证关系, 多方探索党建工作与科室工作全方位的紧密结合,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不断创新党建模式。以科室工作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 将科室工作的目标、措施纳入基层党支部计划, 通过“一课三会”共同研究、剖析, 共商破解对策, 确保党务工作与科室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

突出党建服务作用, 推进科室工作发展。党组织要抓住业务技术、服务质量、队伍建设中的难点、薄弱点以及患者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作为党支部工作的突破点。从政治思想教育入手, 统一认识。倡导爱岗敬业, 加强责任意识, 树立集体荣辱观, 奠定推进工作发展思想基础。以建章立制为抓手, 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机制建设, 以干部管理为重点, 服务于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调研机制, 通过调研出思路, 通过分析出对策, 通过改进出成果, 使得基层党建工作变被动、抽象、无为的服务为主动、具体、有为的服务。

坚定科学发展方向, 突出党建保障作用。基层党支部在科室工作决策中, 发挥参与作用, 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发挥监督作用, 在维护医院权益方面发挥协调作用, 在处理好各部门及职工关系方面发挥领导和凝聚作用。基层党支部要加强对班子成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成效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建立“教育、制度、管理、查究”并举的长效机制, 实行基层组织的自查、互查,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推动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创新活动载体, 提升党建工作的动力

载体的创新是新时期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实现党建工作目标, 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的有效手段。创新党建载体, 丰富党建活动, 不仅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目标和要求鲜明地反映出来, 而且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智慧和力量有效地凝聚起来, 实行正确的导向, 形成浓烈的氛围, 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创新文化建设载体, 引领核心价值观。党建本身离不开文化, 先进文化是党建的灵魂。医院文化是医院立院理念、办院体制、兴院软实力的综合体现, 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在创新文化建设载体中, 树立“文化凝聚力量, 文化提升形象, 文化推进党建”理念, 科室党支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大力弘扬“对工作极端负责, 对人民极端热忱, 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 着力开展制度文化建设, 使良好的理念拥有一个规范的操作平台。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 积极营造健康的科室文化氛围。

创新党员活动载体, 保持党员先进性。围绕保持党员先进性,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目标, 加强活动载体建设。推进“强基工程”,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科室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诚信服务、优质服务、品牌服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科技创新等为主题的活动, 努力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引导党员把先行性体现在比学习、比服务、比创新、比贡献中, 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建立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长效激励机制, 激发党员干部奋勇争先的积极性,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创新学习型组织载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强化思想建设作为科室党建的根本。开展党建理论的学习研讨, 理论联系实践, 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开展调研, 将调研收集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难点、热点问题, 带到理论学习中加以研究、探讨, 统一思想认识, 为科室的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学业务、学技术、学管理, 真正做到专有所长、业有所精, 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学习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 把组织学习与科室的改革发展、治理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 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和驾驭科室发展的能力。

浅议医院科室奖金核算 篇8

摘要:大多数医院实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奖金分配。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遵循“成本核算,结余分配”的奖金核算原则,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关键词:医院科室 奖金 核算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实行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奖金分配。虽然各有特点,但基本上遵循“成本核算,结余分配”的奖金核算原则,即科室奖金=(科室收入-科室成本)*分配比例*考评分。采用此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室收入数据真实。

科室收入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和其它相关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一般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直接收入容易归集,非常直观,如床位费、诊查费、治疗费、护理费、氧气费、麻醉费等。间接收入指涉及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的共同收入,如检查费、化验费、放射费、手术费、血费等。间接收入如果重复计算,会导致核算收入与会计报表不符,虚增收入,因此间接收入大多按一定比例在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之间进行分摊归集,这样既考虑了相关科室的材料消耗和提供相关服务具有的价值,又体现了技术、风险、责任和利益的对等。现在大多医院广泛使用微机,因此能相对容易地采集汇总科室的各项收入,做到不重不漏,但应特别注意,对科室自身原因造成的患者欠费,应从其相关收入中扣减,以保证科室收入真实地体现科室人员的劳动价值。

2 科室成本项目要全面。

医院在汇总成本项目方面因核算方法的不同,差异很大,有有限成本核算,有全成本核算。科室成本一般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汇总。直接成本主要指科室人员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维修费、水电费、房屋使用费、消毒服务、洗涤费用、卫生材料费等,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间接成本指应由科室承担,不直接计入科室的费用成本,如医院管理费和公共支出等,一般按上年或近几年实际发生的费用经增减确定总额,按月按人头分摊给各科室。归集科室成本项目较多,但应尽可能做到全面化、标准化,如实反映科室的劳动消耗及材料消耗。

3 分配比例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科室的结余要按一定比例在院科两级分配。提取比例必须建立在保证医院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体现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科室和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科室间要优先突出效率,收入高,成本低,结余多,奖金高,但同时要兼顾公平。对重要岗位、特殊科室、高科技、高贡献学科带头人实行倾斜性薪酬政策或个性化的奖金核算方案,防止出现像中医科教授的奖金不及胸外科护士奖金十之二三的脑体倒挂现象。医院应充分考虑各科室人员、技术投入、劳动强度、责任大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比例,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总结调整,既促进医院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保证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4 绩效考核要综合考虑。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不单以经济效益为主,更要力求通过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在分配上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人、财、物的作用,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益,降低病人费用,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奖金分配要与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相结合,突出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可控、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上一篇:邮政储蓄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师姐毕业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