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教育简讯

2024-09-09

传统美德教育简讯(共10篇)

传统美德教育简讯 篇1

简讯 第(2011)5号 阴田中心学校编2011年3月9日

弘扬节日文化 继承传统美德 ——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设计活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根据《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要求,阴田中心学校组织开展传统节日主题班会设计活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阴田中心学校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不断增强传统节日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学生更好更多地了解、认同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学校精心挑选二十九个传统节日,设计节日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形成节典文化。各位班主任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和国庆节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突出教育重点,设计出一个个内涵丰富、形神兼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传统美德教育简讯 篇2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 并为实践证明了的优良道德传统,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内在灵魂, 也是中华民族在其成员身上留下的“胎记”,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未来从事“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神圣职业的准医生而言, 当代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在其总体素质构成中亦占有十分重要的“份额”, 是其成为合格医生的决定性前提。因此, 重视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 既有益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又有助于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中华传统美德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广博精深, 绵延数千年而不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灿如星海, 具有多方面的表现。

作为思想理论或观点学说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中作为思想理论或观点学说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传统美德包括: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胸襟态度;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立身操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社会理想等等。所有这些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历久弥新的美德, 激励着一代代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 内而修养储能、砥砺道德, 外而平治天下、建功立业;同时也内化为坚忍不拔、刻苦耐劳、乐观进取、善良敦厚的民族性格。这些美德在今天理所当然是教育医学生献身医学、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重要精神食粮。

历代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而从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的广大劳动人民则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生产实践中, 广大劳动人民形成了一系列优秀传统道德:仇视并勇于反抗剥削压迫的道德情感和革命精神;反对等级特权、主张“等贵贱, 均贫富”的平等观念;要求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尊严、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传统;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形成的热爱劳动、团结友爱、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憎恶不劳而获和骄奢淫逸的优良品质等。教育医学生继承和发扬历代劳动人民的这些传统美德, 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具有重大意义。

历代思想家提倡的格言警句。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 历代思想家根据自己的生活实践经历所悟出的一系列的格言警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其中蕴涵的合理内核也为医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精神素材。例如, 在待人接物方面, 孔子提倡的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孟子的“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等, 都是人们经常引用的至理名言。在对待事业的态度方面, 孔子说的“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张载追求的“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品格, 顾宪成坚持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 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英雄气概等, 长期被人们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个人修养方面, 孔子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孟子的“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准则, 《礼记》中的“莫见乎隐, 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的修养方法等, 人们常常用这些格言警句来加强自身修养和互相勉励。

以上所举只是中华传统美德构成的极少部分, 但也体现了中华美德的鲜明特点:重视人伦关系和人的价值;重视整体观念和民族大义;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重视人生理想和人格、情操等。千百年来, 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前进发展相得益彰, 至今继续显扬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极具价值的重要精神资源。

3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时代价值

美德出于有知, 败德出于无知, 只有对人类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人们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德性素养。无疑,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3.1 弘扬中华伟大民族精神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 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 加强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弘扬民族精神已为各国重视。日本把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看作是培养“大和精神”的基础。日本教育界认为, “理解日本的文化和传统以及对此持有正确的态度, 作为养成下一代日本人的基础极为重要”, “由于尊重本国的文化传统, 就能产生作为国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就能产生爱国的和为祖国发展献身的自觉性”。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70%以上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后新加坡的经济开始高速腾飞, 但道德状况却迅速下降, 西方的腐朽观念和生活方式搞得世风日下。有鉴于此, 当时的总理李光耀及时提出了一项基本国策:用西方的科技发展经济, 用中国的儒家道德治理国家。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 新加坡十分重视对学生加强继承和发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 特别是儒家的道德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新加坡从上到下非常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国的儒家道德, 所以新加坡在经济上获得“亚洲四小龙”美誉的同时, 新加坡的道德水准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千百年来,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融汇于伟大民族精神之中, 二者形脉相随, 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的深厚凝聚力。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关系到增强民族自信心, 关系到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关系到医学生能否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我国早日以雄伟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2 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 但市场经济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唤醒了人们的平等意识、竞争观念, 促进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 它的负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思想, 对人们也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当前一些“免疫力”低的医务人员出现的是非不分、美丑混淆、荣辱颠倒的“症状”就是具体明证。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是当务之急。义利观就是道德与利益关系的理论, 其实质是如何对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中国古代儒家明辨义利, 核心就是明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对此, 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上”, 因为“见小利, 则大事不成”。但孔子并未完全否定利的价值, 他强调的是“以义制利”、“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以义制利、义然后取, 指用代表社会公利的道德原则对个人私利进行制约, 也就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儒家提倡的这种思想至今不减其积极意义。所以,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进行正确的义利观教育, 是防止他们沦为“金钱拜物教”奴隶的迫切需要, 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3.3 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

“有德无才是庸人, 有才无德是废人”, 医学生在学好医学知识的同时, 必须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举凡皆知,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一方面要通过社会的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又要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在我国古代, 从老子、孔子开始, 就非常重视道德修养, 并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主张。《老子》中说:“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修之于家, 其德乃余;修之于乡, 其德乃长;修之于国, 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孔子则进一步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之说, 孟子也强调“反省内求”以达到“浩然之气”境界的修养理论。被人们称为“孔氏之遗书, 而初学入德之门”的儒家经典《大学》, 更把“诚意”、“正心”、“修身”提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 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宋明理学代表程颐和朱熹又提出“主敬”的修养功夫, 认为“敬则天理常明, 自然人欲惩窒消治”。古代中国不同学派所主张的道德修养方法虽然不尽相同, 但却一致认为, 提高人自身思想觉悟、达臻人格完善, 必须有赖于个体的自觉修养。而修养则是道德主体提高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坚定道德意志、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重要举措, 更是道德主体实现自身价值、保持“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的一种理性自觉。因而, 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医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代思想家关于道德修养的嘉言懿行, 从中汲取营养, 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实现身心、德才的和谐发展。

世界著名学者李政道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依赖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一个忘记祖先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今天, 我们培养的医学生能否在当今愈演愈烈的时代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 取决于他们能否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批判继承、锐意创新的优良品格;面对人们的物质欲望愈益强烈、价值取向愈益多元的当今时代, 弘扬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为鲜明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德更是迫在眉睫。因此, 对医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是一件关乎长远的大事, 应引起各方特别是德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强化礼仪教育 弘扬传统美德 篇3

一、构建礼仪目标,培养文明习惯

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体现。我校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把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积极体验,实践内化。培养良好习惯,一是要求学生说话文明。讲普通话,语言规范,不讲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挖苦讽刺他人,不喝倒彩。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文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乱涂乱画,不损坏公物,不拥挤打闹,不闯红灯。三是要求学生文明做人。热爱祖国,热爱学校,感恩社会,感恩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从开展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入手,培养他们学会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举止,提高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二、丰富教育内容,提供行为导向

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总体安排了三项教育内容,即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含12章100多个条目。并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按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把三项礼仪内容分解量化,明确标准,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校礼仪”,我们共设计了“语言、服饰、交往、升旗”等4章3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要求一、二年级的学生尊师敬长,友爱同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向老师、同学、家长问好;三、四年级的学生知书达礼,能在升旗、领奖等场合熟练运用队礼、注目礼、鞠躬礼和握手礼;五、六年级的学生谦躬懂礼,会礼貌待人,迎来送往。“家庭礼仪”设计了“就餐、会客、电话、邮寄、购物”等5章4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要求一、二年级学生学会自理、自立,如写作业、洗手帕、就餐等一些小事自己做好;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自尊、自律,会在电话和书信交往中使用文明用语,尊重自己和他人;要求五、六年级的学生自强、自爱,会待人接物,关心体贴父母,关爱他人。“社会礼仪”我们同校设计了“乘车、探视、集会、”等3章30多个条目的教育内容。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乘车、探视病人(无保户)、参加生日、婚礼、葬礼、宴会的要求。真正起到了礼仪标准导“我”行的作用,为深化礼仪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学科渗透,注重学用结合

一是突出学科课礼仪教育。学科教学是深入开展礼仪教育的基本环节,我校采取了以思品科为主,其它学科为辅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对学生礼仪观念的渗透作用。在备课时,挖掘教材潜在的教材的教育因素,找准教学内容与礼仪教育的结合点和礼仪训练点,课堂教学中,教师用严格的礼仪要求和本身严谨的礼仪示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全面渗透礼仪知识,从而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

二是加强活动课礼仪教育。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不受时空限制,更易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培孩子们知礼、学礼、用礼兴趣的理想阵地。活动课上的礼仪教育概括起来共有四个字:即“学、训、用、评”。

“学”。我校每年都要订购一些与传美教育、礼仪常识相关的书籍刊物,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图书、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每学期、每周、每天都有一定的学习内容,课间师生一起做自编礼仪操,遇有客人一定要行九十度鞠躬礼。

“训”。在学生掌握一定礼仪知识的基础上,训练规范的礼仪举止。①榜样仿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②随机导向。。③礼仪问答。组织进行试卷检测,礼仪常识有奖征答,礼仪知识竞赛等,④情境激励。身临其境地接受礼仪教育,从中感受讲礼仪的愉悦。

“用”。设立学校“礼仪监督岗”、建立“礼仪宣传小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和工作中,用礼仪规范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检验礼仪规范落实深度、广度和信度。

“评”。加强对礼仪示范生和礼仪示范班的评比。学校要定期评出“礼仪文明班”和文明礼仪标兵,为全校同学树立榜样。在评比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自我建立新的行为标准和礼仪观念,使礼仪教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

四、深化礼仪活动,促进行为养成

一是深入开展雏鹰礼仪争章活动。我们把礼仪教育内容具体化,教育形式生活化,与“新世纪我能行”雏鹰争章活动联系起来,在全校范围内着力开展体礼仪教育。共设立了文明礼貌章、卫生环保章、勤奋学习章、团结友爱章等10余个包含各项情感因素的特色奖章,还制订了详细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自我评价体系和争章评价细则,凡获得3枚奖章者可参加单项优秀的评选,获8枚奖章者可参加“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获10枚奖章者可参加“十佳少年”的评选。在“雏鹰争章”活动中,我们本着“参与就是进步”、“提高就有奖励”的原则,激发队员们争章的积极性,号召人人争章,人人进步,让每个队员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进行选择。

二是结合传统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三月份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四月份结合清明节以“发扬光荣传统,学习先烈精神”为主题,召开了“英雄丰碑树心中”主题大队会,举行了新生入队仪式,还开展了革命故事、演讲比赛和栽树、种花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学英烈、继传统,爱护花草树木,爱学校、爱班级的教育。五月份,结合“五一”劳动节和“五四”青年节,以“动创造一切财富”为主题,开展了“劳动最光荣”主题班队会。六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以“我为队旗添光彩”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举办了“庆六、一才艺展示综合运动会”。七月份结合“七一”建党八十周年纪念日,以“向党的生日献礼”为主题,党支部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召开了“党旗、队旗相辉映,队旗飘飘歌声扬”主题班会。学生们谈打算,表决心,以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上一份厚礼。九月份结合“9.10”教师节和“9. 18”国耻日,开展了“尊师爱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双主题系列教育活动。①组织召开“我爱我师”主题班队会。②组织四至六年级以“红烛的风采”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③大队部主办了一期“红烛颂”板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呕歌了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抒发了队员们对教师无比崇敬的心声。④各班组织召开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队会,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了松原市“百米长卷书画”活动。以书法、绘画的形式,赞颂了祖国五十多年的辉煌业绩,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决心以加倍的努力刻苦学习,长大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十月份,结合“十一”国庆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①国庆节利用板报、手抄报、广播图片展等形式让队员了解祖国五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队员热爱祖国的豪情壮志。②各中队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一”活动。低年级同学每人会讲一个爱国故事;中年级组织学生看一部爱国影片,学唱一首爱国歌曲;高年级同学每人读一本爱国书籍,绘一幅爱国图,抒爱国之情,立报国之志。指导学生自觉养成礼仪意识,强化自身的礼仪行为,使礼仪观念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

五、加强家校联系,监督行动落实

近年来,我校尤其重视家、校、社会联合育人的网络建设,把礼仪教育与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机结合,加强行为养成训练。学校印发《礼仪规范条例》(含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礼仪三字歌》。要求所有学生要遵照去做。学校的所有教师、员工、每位家长、社会公共场所的领导、群众,学校的领导、教师,都是学生行为养成训练的监督、考核员,通过建立联系卡、民意测验、座谈会等各种形式,了解学生行为养成情况,收到明显的效果。家庭在礼仪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的言行时刻都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我们强调创设家庭小氛围,把家庭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为了提高家长的素质,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讲座,向家长们讲述有关礼仪知识,要求家长“教子先正已”,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做表率。同时,我们还建立了《礼仪联系卡》,老师把一个时期礼仪教育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填写在卡片上,让家长协助检查孩子的执行情况。这样使学校和家庭教育要求一致。

六、注重实践体验,增强礼仪观念

除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途径外,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人心的。我们充分利用生活实践这个大课堂,由学校出面,把社会上一些离退休的干部、工人、教师以及一些热心于校外教育的人士组织起来,共同负责学校校外礼仪常规教育工作。由于社会礼仪教育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有教育内容形象具体影响范围大等特点,能将社会有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所以,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实践、自我磨练、自我确立短期目标,自我监测,从小事做起,由易到难,培养自信,不断地把成功作为新的起点,创造性地完成达标争章任务。同时,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锻炼、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和喜悦中,不知不觉的增长了礼仪知识,产生了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心态,充分体现了新世纪少年团队精神和礼仪风范。

七、营造文明气息,积淀做人底蕴

(一)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民族情结

学校创建了民族文化墙,通过会说话的墙,让学生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我国文化资源中相当丰富和宝贵的一笔财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崇尚勤劳、扬善弃恶等文化精神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学校组织开展了民族板报展示评比活动,主要研究回族、汉族、蒙古族、满族、朝鲜族、维吾尔族、汉族、傣族、苗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等。使学生懂得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要紧密团结在一起。

(二)开展经典诵读,弘扬国学文化

国学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作为人类宝贵的知识和精神财富,它们滋润、涵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贤哲精英,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滋养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而有益的丰富人生。诵读经典,不但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其词汇量,还会使其口语能力、写作水平迅速提高。我校开展了“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编写了《弟子规》、《国学入门》两本校本教材,并把《弟子规》内容配以卡通图片悬挂在走廊,形成了亮丽的走廊传统文化。从浅显易懂的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到典雅深奥的经典《论语》、《老子》、《庄子》等,这些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丰富的哲理、凝结了人生的宝贵经验的经典之作,是人世间永远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愈来愈多的少年儿童加人到诵读古典经文的行列,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传统文化也因此日益显现出其魅力和价值。

八、注重育人实效,彰显德育特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多年来,我校通过开展礼仪教育,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

首先,在礼仪教育的推动下,学校师生人人讲文明,个个讲礼貌,全校上下一致形成了“团结文明、勤奋创新”的校风,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种团结、友善、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

第二,德育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礼仪教育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广大教师更加崇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加自觉地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用优美的言行,文明的举止熏陶学生,用大方得体的服饰、现代人的风采感染学生,教书育人,蔚然成风。

第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融思想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礼仪教育,对少年儿童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对学生的信念、意志、情感、行为、知识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形成。学生中粗话、脏话、争吵、打架等不良现象大大减少了,校园里到处洋溢着团结友善、助人为乐的新风。

传统美德教育宣传标语 篇4

1、婆媳母女一样情,换换角色心相映

2、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3、学习《弟子规》,儒风圣韵伴我行

4、铭记弟子良规,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淳厚校(民)风

5、读弟子规,读到一份责任;学弟子规,学到一种美德

6、加强群众教育,共建和谐社会

7、身兼德美,行入孝悌,上善若水,遗善无累

8、中华美德传千年,忠孝礼仪记心中

9、学弟子规,页页是金;用弟子规,件件是真

10、品味弟子规,传承中华德

11、《弟子规》,圣人训,修身行,树风尚

12、妯娌互敬隔阂小,大事小事相处好

13、古有弟子规,规言、规行、规道德;今有少年学,学美、学善、学言行

14、学《弟子规》,传承中华美德;做文明人,践行真心行动

15、弘扬传统美德,创建和美村庄(社区、家庭)

16、读弟子规,善人,善己;行弟子规,为人,为己

17、兄帮弟来弟帮兄,家和才能万事兴

18、与经典同行学圣人训,用生活规范彰显人品

19、秉中华美德,遵圣贤教诲,行弟子之规

20、弟子有规成方圆,弟子无规散如灰

21、弟子规,规弟子;先做人,后成人

22、古人圣训弟子规千古文明永流传

23、明了弟子规,泰然处于世

24、学好《弟子规》,走遍天下理不亏

25、半部《论语》治天下,修身还须《弟子规》

26、学弟子规,知人知事;懂弟子规,明事明理

四年级 传统美德教育总结 篇5

四(3)传统美德 崔立威

悠悠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虽然历经历史长河的冲刷,仍以其深厚的思想底蕴和顽强的生命力,完整地延续了下来,独秀于世界文化之林。儒家经典所承载的传统道德精华,不仅凝聚成民族之魂,更铸造了东方文化特有的神韵,时代传承,蔓延不绝。

在传统美德课中,我们通过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德育课只注重说教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儒家文化中对中华传统美德的阐释,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和经典文化,然后学习和讨论这些优秀品德在我们现实社会的意义,以及应该如何摄取这些思想,如何将它们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意识和参与精神,使中华传统美德能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从日常生活中来陶冶情操、形成自身优秀的道德品质,达到中国儒家所追求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崇高境界。

本学期我校开发了“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旨在梳理“传美”内容,系统进行“传美”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及深远的现实意义。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民族到底有哪些传统美德,该如何去继承这些美德;同时让学生理解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以下几个内容。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瑰宝。

本课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的第一课,我通过调查“假如给你一个自由选择国籍的机会,你将希望成为那国人?”,使学生能正视中学生缺乏爱国情操的现实,同时用社会上道德沦丧、儿童青少年缺乏责任意识等等事例,使学生深切认识:在现实的中国,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使学生理解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责任意识和参与精神,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和谐亲情源于孝

孝敬父母,这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是对子女而言的,慈是对父母而言的。父慈子孝是传统亲子伦理道德的基本规范;孝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现实社会中,孝是稳定社会很重要的手段。本课分为两节课来上。第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我国儒家“孝文化”的基本内容,书中那些是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秀品行,那些是需要摒弃的糟粕;中国孝文化的现实意义。第二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问题“如何看待丁克家庭?”,“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出国?”等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学会应该如何去孝敬父母,如何通过提高自己“孝”的道德品质,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创建和谐亲情、获得人生的成功。

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孝文化的精髓,树立良好的“孝”观念;不断提高“孝”的境界,从思想情感上去热爱、尊敬父母;将“孝”的内涵扩大到社会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深切理解中国孝道在现实中国社会的积极意义。

尊师重道,齐家治国。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其本质是尊重知识、尊重教育、尊重人才。对青少年进行尊师重道教育,这是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古往今来,尊师重道,已成传统,代代相传。通过学习我们将教育青少年学生尊师重傅,懂得“国之将兴,必尊师而重傅”的道理,让学生自觉做到尊重知识、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教导;通过尊师更好的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如何看待信息时代下教师的价值”,使学生理解了教师职业的辛苦和不足以及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教育的人生观;同时提高了自己“尊师重教”的道德品质,树立以良好的学业成绩、成功的人生回报教师的信念。

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总结 篇6

宁县开发区中学

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高度重视,组织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为确保“少年传承中华美德”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的开展,我校由政教处具体负责策划,小学部少先大队组织具体落实,并制定了任务明确、便于操作的活动方案,形成有计划、有安排、有总结的系列教育活动,确保了“少年传承中华美德 “系列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深入宣传,广泛活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学校利用周日例会和周一集会面向广大师生进行了动员讲话,向全体师生宣传开展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深入人心,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意义深远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分为“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英雄在我心中”4个类别。“小小百家讲坛” 通过道德讲堂形式,使学生对“孝”和“诚信”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并立志做一个“有孝心”“讲诚信”的新世纪小主人;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为友,与好字为伴”的思想,每天上午大课间坚持晨诵10分钟,下午坚持午诵10分钟,以写字课为主阵地,激发学生认真书写兴趣,通过晨午诵和写字课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好写字,写好字”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营造浓厚的书香、墨香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墨海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墨香校园。“寻访红色足迹”通过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方式,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英雄在我心中” 通过组织3分钟演讲活动,让学生从自已经的视角解读“英雄”的内涵,抒发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英雄情绪,激发学生立志做各行业的领跑者,做当代的英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爱国主义情怀代代相传。

总之,在我校师生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广大师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将会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后附照片: 小小百家讲坛

午诵

晨诵 墨香书法

寻访红色足迹

传统美德教育简讯 篇7

综上所述, 我在所教班级选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班级教育模式的研究》的实验。这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而选定的实验项目。通过一年的实验, 我总结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要做到“五性”。下面笔者粗略地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

一、教育的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 就是传统教育各方面的总和。小学阶段, 由于孩子对什么都想学, 所以小学老师必须把好这一关, 让学生在自己的白纸上写好传统美德教育这一笔。根据人们接受事物先入为主这一特点, 我认为传统美德教育不应当只停留在某一方面, 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孩子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果一个班级只是在遵守纪律, 或者立志勤学等单方面的进行教育或实验, 那小学生“传美”的基础就显得太单一。当然对学生的“传美”教育是一个系列工程, 小学阶段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是如果我们教育者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劳节俭、爱国爱民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的。例如:用讲故事这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立志勤学的起蒙教育;用开展主题队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见义勇为的教育;用辩论的形式进行谦虚礼貌的教育;用电话教育的形式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用校外活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总之, 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 教育的内容要全面, 教育要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二、教育的灵活性

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 我们必须是有计划而不是盲目地进行。但是一味的循规蹈矩也是行不通的, 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既要有计划不盲目, 又要灵活不死板, 所以教育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按计划十月是学校规定的爱国月, 原计划用学校的电话教育设施开展一系列爱国爱民的教育, 在我和班委们准备的过程中, 发现少数学生有赌博行为, 经研究决定, 周三的班会原定的看《火烧圆明园》的片段改为“童心悄悄话”, 后临时改为“实话实说”主题班会。

活动是由我担任“知心姐姐”这一角色, 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骰子, 写了“打麻将”三个字。当我走上讲台时, 学生叽叽咕咕说了大约一分钟。我说:“同学们, 这节班会课原定的看《火烧圆明园》电影的片段改为‘实话实说’班会, 从今天开始我要担任另外一个角色, 那就是你们的知心姐姐, 既然是你们的姐姐, 那你们对我就应该围绕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讲真话不说假话。”接着我又说:“我想调查一下, 会打麻将的请举手。”最初没有学生举手, 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忘不了我老师的身份, 我笑笑说:“我是你们的知心姐姐。”这下有几个学生举了手, 紧接着70个学生中有56个举手了。我说:“今天的话题就是讨论打麻将, 这项活动好不好, 好在那里?又有那些不好?请你们告诉知心姐姐。”接下来的讨论都围绕着打麻将不好展开了话题, 我说:“既然不好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人会打麻将?没说实话吧?我希望你们实话实说, 统统告诉知心姐姐”。接下来的讨论就真的实话实说了。有的说打麻将好, 它是一种娱乐方式, 它可以开动脑筋, 锻炼身体;有的认为打麻将不好, 坐久了对身体没有好处, 大人们没日没夜地赌, 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钱输掉太可惜;有的说为打麻将有的家庭为此离婚, 孩子很不幸。讨论正激烈, 有个学生哭了起来, 在我的鼓励下, 他说:“自从爸爸妈妈迷上了麻将, 我经常都是吃方便面, 他们不管我的学习, 麻将似乎变成他们的儿子了。”

……

我问:“你们是怎么学会打麻将的?”孩子们看都看会了, 常常是晚上打麻将太闹, 睡不着, 只好跟着大人们熬夜, 有的父母还叫孩子打一圈换换手气。这样的例子, 学生讲了许多。接着我们还讨论了打麻将对学生的影响。我想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 更重要的是学生把赌风带到了教室, 什么做扫除啦、做作业啦, 都要赌一把, 输者代劳。我引导学生认识到赌博的危害, 学生们一致表示远离“赌博”。这以后通过明查暗访, 班里的孩子没有再发生参赌的事。这就是传统教育的灵活性的好处。

三、教育的针对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所以加强针对性教育极其重要。为了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 我采用笔答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摸清了学生的思想状况, 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针对班上的情况, 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请老红军讲红军长征的故事;举办“爱国爱民故事大王赛”;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评选敬老明星等, 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针对学生的思想情况, 有针对地进行“传美”教育, 在“传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教育的趣味性

在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时, 最忌简单的说教。同样是教育, 只要我们方法得当, 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自信的教育, 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三天的课外准备, 开展了“自立、自强、自信”主题队会。队会的内容是用中队活动课开展小队炒菜比赛, 要求是每小队做一个菜, 必须是当场理菜、洗菜、切菜、炒菜, 而且还要给自己的菜取一个得体的名字, 至于炒菜用的所有工具都自己想办法。这次活动, 我中队是对外的, 许多中队的少先队员和辅导员都到场观摩, 活动比我预想的要成功得多, 孩子们无论是从自己的装扮或是炒的菜、取的名字都令人叫绝。活动后通过讨论, 学生收获不小, 明白了必须独立、自强的道理, 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就采取让学生自己说的办法。每周三朝会课规定该课是班上“新闻联播”时间, 要求他们自己收集素材, 谈谈祖国近期的新闻大事, 学生情绪很高, 最喜欢“新闻联播”课了, 于是就有了学生主动看报刊、看电视新闻、听广播, 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短短的十分钟, 学生可以讲出几十条新闻来。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但这种形式学生十分喜爱, 学生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从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所受到的教育就更深刻。

五、教育的连续性

浅谈农村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篇8

[关键词]农村 学生 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学校德育呼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学德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质是相一致的。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如何呢?

一、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现状

从理论上讲,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重点,社会教育是补充。但是,事实并非想象中的这么理想。

1.家庭教育不到位

家庭教育本该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基石,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欠发达,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村里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孩子。而且,为了减少开支,打工者难得回家。学校想开家长会,难度很大,家长不是通过电话向老师打招呼,就是叫孩子的爷爷奶奶来。老人们来,效果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这一辈人基本上都是文盲,他们视孙儿们为宝贝,极其溺爱,就别提什么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不起负面影响就是造化。而难得回家的父母们,在他们与孩子相聚的短暂日子里,因为对孩子抱有歉疚心理,于是很少给孩子提要求,更多的是补偿。因此,就农村的实际情况而言,应有的家庭教育很不到位。

2.社会教育有误区

社会教育确实是传统美德教育的又一好途径。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积极作用,反之则有消极的影响。如果学校精心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无穷魅力。但事实上,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应试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情搞课外活动。所以,社会教育的正面影响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反面作用却又无法回避。学生一旦走出校门,就如同掉进了染缸。社会上那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个别现象,如短斤少两、缺乏诚信,乱丢乱弃、不讲文明,在各方面还不成熟的中学生眼中,被放大成普遍现象,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其影响。

3.学校教育力度小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就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在传统美德教育功能的开发上还存在明显不足:(1)重智育,轻德育。重视知识、技能和能力,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2)传统美德教育的素材有待进一步开发。初中各门学科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但是,农村教师对传统美德教育素材的运用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传统美德教育功能的落实。(3)传统美德教育的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由于农村教师研究气氛不浓,致使传统美德教育的方式单一、刻板,难以入心入脑。

由于多种原因的共同影响,在农村部分学生身上出现传统美德缺失现象。比如,撒谎、说脏活、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成绩报告,怕劳动、冷漠等。

二、农村中学传统美德教育的对策

1.重视学校教育

由于农村中学的特殊性,学校教育成为传统美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如何才能尽量使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功能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挖掘各学科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源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初中思想品德课到处闪烁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教材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做了高度概括。它包含:公正无私、诚实笃信、戒奢节俭、防微杜渐等修身之道;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等。除此以外,还可以结合时事政治,如“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比之下,历史教材中传统美德的故事尤为丰富。体现忠心报国的,如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体现公而忘私的,如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体现艰苦奋斗的,如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此外,初中设置的其它各种课程,对丰富传统美德教育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各学科教师应充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

(2)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优势

①国旗下的讲话要行之有效

学校要规范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化为学生行为规范。国旗下的讲话可分为: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谦虚好学、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篇目。

②主题班会要循序渐进

为了使传统美德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应该按照《中学德育大纲》要求,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在主题教育中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挑战自我,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③实践活动要丰富多彩

实践是美德养成的根本,只有在不断做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修身的目的,这正如西方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通过不断实践正义的行动,我们成为正直的人;通过不断练习自我控制,我们成为有自制力的人;通过不断做出勇敢的行为,我们成为英勇的人。”因此,学校在美德培养上,应当非常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可以把《中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若干要求,分解成若干主题活动,让学生去行动去实践,把知变为情、变为行动。

此外,还可以结合重大节日,利用宣传专栏、黑板报、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2.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要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努力开好家长会,使每个现代家庭都能充分认识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切实重视家庭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要了解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以事明理,循循善诱,引导孩子分清是非,辨别善恶。

3.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的一些传统美德教育场所,了解社会上传统美德教育的情况;可以聘请社区的一些模范人物做报告;可以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做好事;可以组织学生帮助单位或村镇大扫除。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又能提高他们自身的美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探索.2006,(2).

[2]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4).

[3]教育探索.2006,(5).

[4]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5).

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篇9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影响、可以传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培育民族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中华传统美德确立为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我们认为:成才必先成人,现代德育内容可以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继承和发扬。因此,根据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组的研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确立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方式的研究”为我校的研究子课题,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高我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现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理念

探索和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对学生进行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养成适应新时代的公民道德。

二、研究内容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2、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

3、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的实效性方式、途径和方法。

三、研究方式

1、问卷调查

2、访谈法

3、实践研究法

4、个案研究法

5、学科渗透

结合各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素材,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6、提高师德修养

加强教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将传统美德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外显为教师职业道德。

7、以活动为载体

围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这个主题,突出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来熏陶、感染师生,提高实效性。

8、创新活动模式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的整体功能,创造开放互动的教育活动模式,增强教育的社会实效。

9、发挥教育阵地功能

充分利用网站、墙报、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环境育人。

四、研究原则

1、批判继承的原则

中华传统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具有两重性。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在课题研究中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继承原则,吸收精华,剔除糟粕。

2、古为今用的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为今人留下了大量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其中有些东西一旦赋予新意,便可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所以,开展课题研究,必须对传统道德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使之体现时代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整体优化的原则

既要突出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三项教育,搞好相关学科的渗透教育,也要与其它德育内容,如:两史一情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使之融为一体,以提高德育整体水平。

4、针对性原则

针对学生在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自强不息方面的现状与突出问题,采用生动具体的手段与方法“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提高教育实效性。

5、知行统一的原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注意实践性。

五、研究结果

本课题研究有文字形式的科研成果,如结题报告、论文专集等。但更注重无形的教育效果及社会效益。本课题研究关系到学生道德素质的形成,强调的是社会实效、强调的是全体师生传统美德教育总体质量的提高。

六、研究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

长:陈永明

副组长:张长武 桑振军

成员: 全体班主任

2、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主持:张长武

课题组成员:桑振军(课题组织、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

孙桐芹(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

甄广安(课题组织、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李娜(协助课题组织、课题研究工作)隋小丽(课题研究工作)陈晓娣(课题研究工作)谷宝琴(课题研究工作)黄晓辉(课题研究工作)

其他参加研究人员:全体班主任、全体语、政、史科任教师。

七、具体活动安排

1、启动阶段(2007.9):

(1)确定课题组人员,成立课题研究机构,制定课题总体实施方案;

(2)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课题学习资料供参。(3)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2、实施阶段(2007.9---2009.7)(1)深入研究阶段(2007.9----2008.3)①确定具体研究方案;

②开展调查问卷,完成调查报告; ③组织理论研讨会;

④以班级、年级的形式,展开课题研究;

⑤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2)检验实践阶段(2008.3---2009.3)

①进行理论总结分析,找出理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和依据,进一步进行提高和创新;

②形成我校实践特色,形成一套教育实施方案;

③实行规范的管理和实验研究,深化和适时加强实验研究。④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3、结题阶段(2009.3---2009,9)

(1)进行总结、验收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召开课题总结会(4)结集并出征课题成果。

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 篇10

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

依安县实验中学

杨利

2006.6.25

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

依安县实验中学

杨利

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节节升高。抢劫、吸毒、强奸、杀人(甚至杀同窗同学、亲生父母)等骇人听闻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虽然其社会背景、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青少年的文明道德教育却是到了需要特别关注、特别强调、并加以重力整治的时候了!

解放初期我党和政府对青少年提出“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起了很好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六七十岁的同志基本上都是在此“五爱”教育下过来的。以后又陆续提出“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和“学雷锋”等向英雄人物的学习教育以及“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宣传教育也曾起过良好的作用。但此时 “爱劳动”和“爱护公共财物”很少听见了。现在绝大多数青少年对于“三好”、“五讲、四美、三热爱”是不知道的;对“学雷锋”,由于重复组织学习多次,青少年还知道一些。但是已经变样了,有的说雷锋做好事不求报酬,不符合商品经济社会的原则,傻瓜才学!说实在的,以上这些学习教育内容都是不错的,在当时也有其一定成效。但这么多以一时的实际为典范对青少年教育的提法,有点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最后手中只剩最末一个棒子”一样。事实说明,没有一个中心的、根本的、一贯的、很容易记住的、并可以作为“纲”的提法是不行的。使许多青少年不知所措,分不清好坏、分不清正确与错误。这也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文明道德教育是对青少年如何做人的教育;是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大事;是影响他们一辈子甚至下一代的大事;是关系到中华优秀的文明道德的继承的大事。加强对广大青少年的传统美德教育,是摆在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前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封闭不法网站,并限制未成年人进网站,以阻止不健康的内容对他们的影响,有一定的成效。但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效果是很有限的。回想过去社会上曾经大力封杀黄色书刊、黄色光盘等对青少年的影响,效果怎样?当前在青少年中有了所谓“袖珍小书”流传!黄色书刊、光盘也远未杜绝!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恐怕用“堵截”的办法很难阻止不健康东西对青少年的影响。要阻止不健康东西的影响必须标本兼治。治标一定要严,绝对不能姑息迁就,罚款了事;应当制定法律,把“贩黄”看作“贩毒”一样严惩不怠!因为“贩黄”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道德品格影响极坏!它往往就是社会上犯罪行为的源头。治本的例子很多。中国历史上“夏禹治水”的故事,讲夏禹不用“堵截”而用“疏导”的办法最终治水成功!对于传染病的最好的防治,就是打防疫针。中国过去少年读物“三字经”前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中的“习”就是如何做人的学习和接受前人的教育。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个杀人犯,刚出生时呱呱坠地的哭叫声没有大的差别,但后来的教育和学习使他们之间成为天壤之别!一个人在幼儿、少年时代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做人的道德品质教育。现在经常提“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道德品质”更要从娃娃抓起!现实的例子表明,一个道德品质特差但电脑学得极好、编病毒程序能力特高的人对社会不是贡献而是破坏!

现在我国的学校虽然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几乎把“智”看得最高;每年全国中、高考基本上以考“智”育为主,考后总是在各个学校进行升学率的评比。这客观上把“德”、“体”、“美”看成次要的地位。顺便提一下,据报道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戴眼镜的比例是世界最高的;大、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这值得有关领导部门、家长和学生高度重视。

提倡未成年人道德品质教育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是对的。宣传好人好事和学习英雄人物,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必要的,这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作用。但更为重要的是有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的“纲”。这个“纲”应告诉青少年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社会、如何和人们相处;这个“纲”应能影响青少年一辈子的行为使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个“纲”还应容易记住、而不像有的地方和部门多达几十条的文明公约难以普及、难于记住。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灿烂的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凡的贡献。她有系统的、一贯的、甚至于国际上都赞叹的文明道德标准。早在二千多年前成书的《诗经》中,就有“夙夜在公”的道德论述;西汉初年贾谊(前200-前168年)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强调国家、民族利益,强调整体精神;儒家把诚信视为“立人之道”、“立政之本”、“民无信不立”等。其中最能全面完整的代表中华优秀文明道德的就是“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简称“四维八德”。

听父亲说解放前上小学时,每星期一早上,校长率领全体师生在孙中山先生遗像前致敬。孙中山像的上方就写着“礼义廉耻”,左边是“忠孝仁爱”,右边是“信义和平”。当时每学期学校都要根据“四维八德”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评为最差“丁”等的学生,校方要对其进行警告并与其家长进行谈话。如连续两次评为“丁”等的学生学校将开除其学籍!据说海外华侨办的中华学校现在仍是以此“四维八德”作为中华文明传统教育的。

现在中国大陆在对内、对外宣传报道上、外交上、法律上用词的字里行间也是经常提及“四维八德”的。如“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礼仪之邦!”;“我们要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中国驻香港、澳门的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仁义之师!”;“我们的战士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我们的党政干部要廉洁自律!”;“我们要讲诚信,讲廉耻!”等等。前几年一次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题,许多考生在论述中都提到“诚信”是立业之基、是做人之本!“百行孝为先”这是中国的优良精神传统,也是养才选才的标准。据报道说香港公司招聘员工首先要看应聘人是否孝敬父母,因为对父母不好的人,与同事也相处不好。韩国人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从小就培养孝顺父母的高尚品德。据与韩国工程技术人员接触过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说,韩国人的敬业、爱业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回想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后,韩国几乎是一无所有的穷国,而经过不到五十年后的现在,己是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其工农业的先进技术很多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其高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据有关学者研究,这与其全国上下推崇中国的儒家学说有关。有的学者认为是韩国人、新加坡人和海外中国人继承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从上面的分析、推敲、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四维八德”就是中华文明道德之精髓。它概括了人际间相处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只有十二个字,非常好记,又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大度的重提“四维八德”,并作为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纲”加以大力提倡,将对中国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大的意义!也将对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的反腐倡廉有重大的作用!还将为中国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地发展注入和谐、健康、文明的道德氛围!同时我们还能与海外的数千万炎黄子孙、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共同弘扬灿烂的中华文明道德,这将对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当今世界各地恐怖事件累累发生、反恐行动升级和虐俘事件不断出现的时期,宣扬“四维八德”更有现实意义!此外还会对将来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有利!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并形成适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上一篇:2023公司监理工作年度总结下一篇:2015餐饮部月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