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2024-09-04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共8篇)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篇1

泰山区:"学、炼、帮、管”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

泰安市泰山区委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效果

泰安市泰山区委组织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坚持边学习、边整改、边建立长效机制,及时把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活动效果。学习提高制度。开办“组工讲坛”,每月一期,各科室轮流主办,主要是学习组工知识,交流工作心得,为组工干部提供展示才干、锻炼提高的舞台。加强党性教育,七一期间,计划组织机关党员到革命胜地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外出考察,计划由各位部长带队,到先进地区学习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找准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举办组工培训,根据组工干部能力素质需求,组织组工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市有关专家教授授课,不断提高

组工干部履行职责的素质能力。

基层锻炼制度。制定出台《关于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跟班锻炼的意见》,分批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明确“四个一”的职责任务(撰写一

篇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刊发一组调研信息、形成一份考核材料)。活动开展以来,参加跟班锻炼的15名机关干部,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9条,刊发组工信息7期。结对帮扶制度。建立干部联系生活困难群众制度,组织全体机关干部与包保联系点黄山中学的20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强化组工干部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今年以来,先后两次到黄山中学或困难学生家里走访慰问,共捐赠自行车、复读机、书包等

生活和学习用品折款4000余元。

内部管理制度。在规范请销假、车辆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组织工作督促调度制度。由各科室上报“创先争优”活动安排表,办公室汇总,形成全年“创先争优”工作形象进度表。根据形象进度,各科室每月上报一次完成情况,没有完成形象进度的,书面说明原因。半年组织一次述职,人人上台汇报,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组工干部进行评议。通过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机关工作高效

运行。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篇2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改革中的障碍

(一)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不清

虽然《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是“经济组织”, 它的职能是“经营”;村委会的职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它的职能是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 办理本村的公益事业, 并为本村村民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从宪法的角度看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能的分隔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实际中, 由于我国现行的农村体制是从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公社体制演变而来, 虽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 但农村经济组织中的结构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变。在农村中, 村内一般只设置村委会, 没有其他的具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虽然在近些年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也出现了一些诸如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股份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但组织的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村委会中的管理人员兼任或者由村支书代理, 那么这样一来, 村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就与村委会在职能上关系不清, 还会出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隶属于村委会的局面[1]。这样, 人民公社时政社合一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变, 村委会既扮演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又代表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既有农村人民的自治职能, 又有集体经济的经营职能。

(二)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人地位无法确定

从我国目前所行的法律框架来看,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行法人治理机构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首先,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被视为《民法通则》中的“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四类法人类型。其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不能登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 因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非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这两者内部中的成员结构以及成员资格也不一样[2]。另外, 虽然部分地区根据发展要求制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证书”制度, 但其缺乏法律依据, 运行起来较为困难, 也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 制度内部缺乏规范的设立程序, 没有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人与村委会或者其他农村社区组织的关系, 缺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利益分配机制, 并且也缺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法人的明确定位。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法人地位无法明确确定。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 明确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权关系

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权关系的不明确, 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集体的发展, 也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因此, 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时, 首先就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中的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权关系。在这个方面, 虽然《宪法》中已经明确了村委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以及各自的职能, 但在实际运行中, 村委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并没有做到政社分离, 此时就应该针对这种现象制定具体的法律制度, 明确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与村委会的职能分离。但在分离两者职能之前, 首先就应该在农村地区建立完善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而不是单纯由村委会代理, 并且在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 组织中的人员也不应该与村委会中的人员有过多地交集, 从而造成两个机构中人员的过分叠加, 导致人员双向职权的出现, 从而影响其职能的正常发挥[3]。另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员资格的审查也应在法律法规或者其他相关制度中进行明确的规定。

(二) 构建新的法人类型

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立为相关的法人地位, 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就目前阶段而言,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并不属于现存《民法通则》中的四类法人类型, 因此, 构建新的法人类型, 应当成为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以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中之重。法人制度是一项民事法律制度, 是由民事法律所进行规定的事项, 因此, 在构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法人地位时, 首先, 可以通过修改《民法通则》中法人分类的局部内容, 增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相关内容, 其次, 可以在《民法典》的修订过程中, 逐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另外, 还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出台相关的立法解释, 确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 此种方法也是目前阶段最具可行性的措施[4]。

(三) 建立具体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和法律

除了应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的职权关系以及增添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之外, 还应该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例如, 可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法律上的明确规定, 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及经营实体的性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职权和职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设立条件及设立程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与其成员间的关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组织机构、集体财产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财务管理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的利益分配等[5]。除此之外,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相关法律中还应该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相关事项, 以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其经济经营职能的正常发挥。

(四) 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在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方面, 还应该完善与其制度运行相关的其他配套制度, 如可以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完善, 对村委会的各项职能在明确规定的基础上, 还应对其进行明确限制, 避免村委会人员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人员的相互交叉和叠加, 使村委会的职能与其“基层自治组织”的性质真正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的“实施办法”, 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此外, 还可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税收优惠以及财政扶持政策进行完善, 各部门应该在各自的职权职责范围内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呈现逐渐弱化和边缘化的趋势, 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 应尽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 推进相关法律制度的立法进程, 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配套制度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传宓.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的完善[J].农业经济, 2012:6-8.

[2]关锐捷, 黎阳, 郑有贵.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践与探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3:28-34+84.

[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课题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研究[J].调研世界, 2015:16-19.

[4]李洪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创新与功能发挥的理论思考[J].农村经营管理, 2014:19-25.

完善四项制度健全运做机制 篇3

适应集团化要求健全和完善

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度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集团公司党委结合公司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完善责任制放到了突出位置。在明确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为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同时,明确要求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为骨干,职工群众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明确党政工团组织和职能部门职责分工,各单位每年均要签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从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到基层党支部,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分析职工思想状况,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各子公司都建立了班组政治宣传员队伍,形成了纵向到底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和信息渠道。同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管部门党委宣传部的职责,重新进行了界定、充实和完善,以确保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重钢集团由26家子公司组成,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子公司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上有很大的自主权。为适应母子公司体制,集团公司改变过去大一统的作法,明确由集团公司确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主要任务,着重抓好总体部署和规划,抓好两级班子建设和宣传干部队伍建设。在按集团党委总体要求下,子公司更多地适应自身实际、尤其是职工的思想实际,突出自己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在近几年的厂情教育中,各子公司除按集团编写的资料给职工讲清集团公司的厂情外,还要编写结合自身实际的宣讲材料,供基层支部宣讲和班组学习,使厂情教育和主题活动的实效大大增强。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专职政工人员在减少,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繁重,更需要党政工团及其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行政系统的职能部门一道,作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形成横向到边的网络体系。公司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在领导生产经营、履行管理职能时要负责职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在人、财、物上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工作。各职能部门按公司党委的要求,认真结合实际,独立或与党群部门一道,作好职能范围内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四五”普法教育中,各职能部门按公司党委的安排,认真负责地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法的学习,得到了主管部门的好评。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门在重大宣传思想工作中,也主动邀请行政职能部门一起参与,收到了很好效果。

适应新形势要求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

要确保企业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作保证。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先后建立了“政治理论教育制度”、“中心组成员理论学习制度”、“职工思想调查分析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励制度”、“文明单位管理办法”等近20个制度,涉及到政治理论学习、生产经营、思想文化、精神文明、道德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等各个方面,使基层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基本上做到了有章可循,也便于上级督促检查和考核。按制度要求,集团公司每年都要召开宣传工作会,总结和布置工作,表彰先进和交流经验,集团公司主要领导都要到会提要求。

要使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如在中心组学习制度中,明确规定公司和厂处干部必须参加大集中学习(集中听专题辅导或报告,由集团公司组织,每年不少于8次),同时必须分别参加本单位的中心组学习,每年不少于12次。每次小集中学习要事先确立专题和中心发言人,以便中心组成员事先自学,在中心发言人之后广泛开展讨论。每次两级中心组学习,都要签到报名,半年公布一次两级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的情况,以加强督促和考核。

制度建设既有相对稳定性,但也要不断改进和调整,使之发挥更好的效果。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上级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已有的制度。如对职工思想状况定期的调查、分析,是公司党委掌握职工思想脉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渠道。近3年来,我们根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常委会提出的新要求,3次对制度进行了修改,现己形成从基层调查了解职工思想,基层党委分析、处理、上报,集团主管部门结合职能部门掌握的情况进行整理汇总,上公司党委常委(扩大)会讨论,常委会讨论意见向下反馈,各职能部门落实常委会意见一整套下情上达、上情下达,常委会决定落实情况监督反馈的体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适应发展变化要求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制度

集团公司党委在全体干部和政工人员中,反复进行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的教育。引导大家要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作法的同时,不断适应新形势,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努力发扬创新精神,大胆探索和创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集团公司党委和宣传部也带头进行探索和创新,为基层和专、兼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起好表率作用。如根据新闻传播媒体已进入职工家庭,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职工都能从电视、报纸和网络上知晓的特点,我们将过去每年初面上开展的形势任务教育,改变为厂情教育,着重讲清职工最关心的企业面临的形势、企业的实际状况、当年企业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对职工的要求等,使职工感到实在、具体、亲切,能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我们还结合企业和职工的实际,每年开展一个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这些作法,贴近企业、贴近职工、贴近现实生活,很受职工欢迎。

为调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积极性,从2001年起,公司专门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发展,且为职工喜闻乐见,取得实际效果的,每年给予表彰奖励。创新奖的设立,调动了广大专、兼职政工人员的积极性,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创新成果。如:利用局域网开展思想工作、开办网上思想工作期刊、自办宣传公民道德卡通画册、开展形象化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工程项目上等,无不具有鲜明个性,效果明显,受到职工喜爱。3年来,集团公司共评选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35件。

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

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指标由“软”变“硬”,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集团公司党委提出各级负责人要按照思想到位、工作到位、形象到位的要求,从工作自觉性明显增强、领导力度明显加大,舆论氛围更加浓郁、单位正气明显上升,职工精神状态好,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和职工凝聚力明显增强,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有明显进展4个方面进行衡量。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要求,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运行。经过3年的努力,重钢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已开始见到明显成效;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明显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集团公司建成重庆市最佳文明单位,连续被评为重庆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重庆市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

集团公司党委每季要召开一次书记汇报会,对各子公司和二级单位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解检查;集团公司党委加强对工作的检查指导,每半年均要由常委带队,全面检查各单位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門经常深入基层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形成不定期通报各单位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半年通报各单位中心组学习情况,每季对新创建各级文明单位工作进度作一次督促指导。在检查指导工作的同时,公司十分注重对有特色、有成效、有创新的作法进行推广,倡导相互间的学习,使好的作法得以交流。

为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顺利运行,公司严格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和评价,明确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对二级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依据。考核通过党内外职工每年的民主评议和测评、平时职工的反映和宣传思想主管部门的考核等方式进行。考核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际效果,既不照顾情绪,也反对一好遮百丑。考核的结果,既纳入各种评比表彰、创建达标的重要依据,也纳入对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篇4

强化主观自觉性

当好选人用人“带头人”

县委书记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处于核心地位,在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中责任重大,必须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强化主观自觉性,争当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和执行模范。

一是要带头加强学习,做到思想上正确认识监督。要把学习四项监督制度作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点,列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学习领会,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把握《责任追究办法》划分的干部选任工作的5类责任主体、39种责任追究情形,时刻自警、自律。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的要求,遵循选人用人的规定与程序,正确行使县委书记选人用人的权力,切实发挥表率作用,为贯彻落实好四项监督制度筑牢思想基础。

二是要带头认真履职,做到行动上自觉接受监督。要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规定,坚决不越四项监督制度的“警戒线”、不触四项监督制度的“高压线”。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要坚持出于公心、掌握标准、严格程序、注意结构,全面履行选人用人的指导、监督、把关责任。既要履行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职责,也要恪守被监督者职责,带动五类责任主体的领导共同把四项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三是带头严格自律,做到感情上真诚欢迎监督。在贯彻执行四项监督制度中,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有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胸怀,善于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从善如流,闻过则喜,知错就改,避免“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权力一把抓”的现象发生。要切实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防止在选人用人上犯错误。

强化实践导向性

树好选人用人“风向标”

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制度的执行力,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让肯干事者有机会,能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位置,不干事者有压力,投机钻营者无市场,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确保“选准”干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中央提出的用人标准。当前正是我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加快西部开发的用人之际,在选干部、配班子时,我们既要了解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又要全面考察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以及谋划推动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善于从实践中敏锐发现、大胆启用一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敢闯敢干、敢于担当、作风务实、业绩突出的干部,努力形成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二是坚持政绩与廉绩并举的考核导向,确保“用活”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坚持政绩与廉绩并举,建立并实施平时考核、考核、届中考核三项考核机制,探索治懒治庸的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在干部使用中“能上不能下”等问题。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把适合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效益,确保用好用活干部,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三是坚持从严治党的管理导向,确保“管好”干部。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加快西部开发的政策效应催化下,各类大项目相继上马,各种专项资金、各类风险诱惑会越来越多,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规定,抓紧健全干部日常管理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要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要在提高约束力上下功夫,特别对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要实施任期经济责任全程审计,进一步约束干部经济行为,确保“管好”干部。

强化运作针对性

解决选人用人“老难题”

全面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必须在准确把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提高制度执行的针对性,有效解决选人用人工作的各种“老难题”。

一是探索实施干部实名制公开推荐提名,解决“拉票说情”问题。推荐提名是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以前采取的不署名推荐干部办法,容易出现拉票、说情打招呼、凭个人好恶随意推荐等现象。针对这一突出 问题,昌江实施了实名公开推荐提名办法,使民主推荐由匿名推荐、随意推荐、无责任推荐变为实名推荐、诚信推荐、负责任推荐,变“内部运作”为“阳光遴选”,使干部推荐提名的过程更公开,责任更明确,结果更公正,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情票”、“关系票”。

二是探索实施干部任前廉政鉴定制度,解决“带病提拔”问题。目前干部考察中普遍存在讲好话多、反映问题少现象,干部存在问题难以被发现,容易产生“带病提拔”。针对这个问题,昌江县近年探索建立了“干部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记载了全县每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的基本情况、信访举报情况、考察考核情况、经济责任审计情况、日常监督管理情况。对拟提拔使用的干部人选,都可以预先从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提交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及公检法等部门核对,有效地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三是探索实施干部任后考察回访鉴评制度,解决“考察失真”问题。为提高干部考察考核评价的准确性,防止考察失真,昌江探索实施了干部任后考察回访鉴评制度。组织部门通过个别访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跟踪考察干部提拔任职后的现实表现,重新审视干部任职前的考察评价;县委委员以书面函询的方式,了解干部任职后的表现,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由组织部门对新任干部任职后整体情况做出评价,对干部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要求。同时,对干部选任工作进行“回头看”,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强化纪律约束性

完善选人用人“监督链”

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链”,从制度上最大限度地堵住了选人用人各个环节上的“漏洞”,是防止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要坚持以强化纪律约束性为抓手,充分发挥“监督链”的牵动、惩戒和教育三大作用。

一要发挥“监督链”对平时监督的牵动作用。把平时的选人用人工作原始记录作为基础,加强任前监督、群众监督和结果监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提名、考察、酝酿、决定、公示等各个环节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建立和落实责任制,把干部选拔任用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党委(党组)工作实绩的硬指标,始终保持“监督链”运作的正常化,督促主要负责人带头接受监督、带头抓好监督、带头支持监督。

二要发挥“监督链”对违纪违规行为的惩戒作用。要以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为契机,切实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要结合当前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整治拉票贿选等问题。对不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的,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特别对拟提拔使用的,先取消其提拔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要加大举报问题查处力度,切实做到查处一批,通报一批,惩戒一批,充分发挥四项监督制度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使继任者引以为戒。

三要发挥“监督链”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作用。要把学习宣传四项监督制度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率,真正做到领导者熟悉、执行者精通、监督者了解。要确保四项监督制度充分发挥“警示牌”、“高压线”功能,切实起到制度的教育作用和边际效应。

概括而言,我认为主要是围绕着追究责任中心和重点有五大亮点:一是,第一次明确划分五类追究责任主体: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干部考察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其他有关的领导和人员,这五类责任对象既涵盖了干部选拔人员具有一定职责权限,能够对干部选拔任用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类主体,同时又突出了负有重要责任的党委党组的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的负责同志这样一个重点。二是,第一次针对有每一类追究责任的主体分别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主要的情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了39种之多,非常的精细。三是,第一次明确规定责任追究两个提起主体,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机关。四是,第一次明确规定责任追究提起机制,有两种:第一,是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很清楚的,内容很具体的,就有组织人事部门提起这样的追究机制进行组织处理,也可以会同纪检检察机关进行不同的调查处理。第二,是受理举报,查处案件工作当中主动发现的要呈现哪些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由纪检机关进行提起做调查处理。第三,可以说有点被动,也就是“倒逼”机制,一些领导干部出事了,“倒逼”机制出问题了,就进行调查处理。第五,第一次明确规定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法律处置这三种追究的方式。其中还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影响期”,比如说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能再提拔。引咎辞职和责任辞职处理的,一年内不能任用。降职处理两年内不能提拔。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责任意识,也防止出了问题分不清责任。以上这些亮点是创新丰富的选人用人的责任规定,也可以说开辟了选人用人工作的崭新局面。

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但是,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一些地方跑官要官、卖官买官、拉票贿选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严重损害扰乱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秩序,损害了党的形象。选人用人上存在的许多问题,大都与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缺乏具体的、明细的、操作性强的监督制度有关。中组部颁布实施四项干部监督制度,进一步细化、深化,拓展、延伸《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是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执行是制度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正如李源潮同志所说,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不抓制度执行,制度就没有效果;不抓制度落实,就等于没有制度。中组部制定的“四项监督制度”贵在执行,不严格执行,这些制度只能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留在纸上,成为“一纸空文”。

那么,如何贯彻执行好“四项监督制度”呢?要坚持把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把民意调查的结果,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整治用人不正之风成效的基本依据,作为考核党委和组织部门两个“一把手”政绩的重要指标;要以《干部任用条例》和四 6 项监督制度为重点,综合运用集中检查、重点抽查、专项巡查、制度自查等方式,加强对四项监督制席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用人方面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对发现和反映用人方面的问题,内容比较清楚、线索比较具体的,不论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经调查核实的违规用人问题,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批、教育一片。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篇5

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近年来,****社区党总支从社区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建立和完善六项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运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建立和完善走访联系制度。****社区共有在册党员121名,其中直管党员40名,在职党员19名,离退休党员25名,大学生党员和退伍军人党员3名,流动胆管34名,建立完善社区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的走访联系制度是加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通过走访,社区党总支不仅了解到现有党员的基本情况,便于对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同时也让党员知道组织上的关心,从而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建立党员的分类管理制度。社区党总支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提出的党员“五管机制”,在党总支成员走访的基础上,针对党员的现有状况进行分类管理。一是针对在职党员,开展网络与周日组织生活相结合;二是针对退休且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定期上门过组织生活;三是针对具有特长爱好的,开展特色组织活动;四是针对流动党员,通过商圈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通过分类管理、个性化组织生活,凝聚党员。

三是建立和完善党员承诺及定责上岗制度。针对部分党员的宗旨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挥的情况,党总支建立了党员承诺及无职设岗定责制度,真正做到退休不退党,离岗不退岗,让党员的身份明起来,形象亮起来。

四是建立和完善民主议事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建设,社区党总支成立了民主议事制度,成立了由党总支成员、业主委员会、居民骨干及新市民代表组成的议事委员会,共同商议、解决社区内的大事、难事。

五是建立和完善民情日记制度。社区党总支成立以小区为单位的民情信息小组,各支部书记、委员为小组负责人,党员为成员,负责收集本小区的民情信息。这不仅拉近了党员与居民的距离,为社区党总支掌握民情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起到了党群连心桥的作用。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篇6

为进一步提升组工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仲巴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建一流队伍、上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的总体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制定“四项举措”,着力打造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能挑“大梁”、敢担重任的组工干部队伍。

1、以锤炼党性、增强本领为核心,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我县组织部积极将今年作为 “组工干部能力提升年”,倾力打造“勤政廉洁、公道正派、求实创新、服务群众”组工文化。积极借助建党90周年及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共唱红歌、我为党旗添彩等活动,抓好党的光辉历史和组织工作优良传统教育。继续深化组工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基层、学习基层、服务基层”活动,通过进基层调研、下基层蹲点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组工干部了解基层、服务基层能力。继续开展比学习、比能力、比奉献,争优秀的“三比一争”活动,通过办班培训、外出考察、岗位练兵、挂职交流等方式抓好组工干部的业务学习,进一步激发组工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力。

2、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创新的能动性。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创新工作”这一主题,组织开展 “服务科学发展,提高选人用人制度”、“如何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精神”和“如何加强组织工作” 三个专题的系列

大讨论活动,引导组工干部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感觉良好、安于现状、能力欠缺、动力不足、思路狭窄、意识不强等问题,努力使组织部门成为创新思维活跃、创新动力强劲、创新成果显著的部门。

3、以围绕基层建设年活动,提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今年,我县组织部积极制定以下措施,使组工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大局、服务基层的实践中主动创先争优。一是走出去。发挥组工干部自身优势,要求外出干部积极学习外县市先进工作经验,好的做法,做全县组织工作的带头人;二是请进来。邀请兄弟县、市组工干部分期分批前来我县交流经验,讲解组工业务知识,传授相关方法,丰富我县组工干部的工作经验;三是下基层。充分借助基层建设年及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将组工干部下发到基层一线进行蹲点,实行包村包片,促使他们与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加强了组工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能力。

4、以公道正派、干净干事为要求,提高廉洁办公的长效性。今年,我县组织部积极把换届工作作为对组工干部是否公道正派、是否清正廉洁的一次严峻考验,坚决执行 “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工作纪律规定及组工干部“十严禁”要求,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坚持做到“四个必须”,即必须坚持原则、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必须勇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必须抵住诱惑,保持清正廉洁。一是结合换

组织部完善四项制度 篇7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 建立风险防范责任机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的内控风险防范领导小组, 并按照行长、副行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岗位职责分层次落实了内控责任, 使内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制定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 包括内控的目标、遵循的原则、风险部位、风险点、防控措施、监督检查、责任考核及奖惩等;建立了内控风险防范例会制度, 明确要求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分管领导按季、行长每半年召开内控风险防范例会, 分别对各股室和支行的制度风险、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做出分析和考核。

二是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风险防控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根据职能职责, 按照行长、副行长、股室三个层级, 设置了风险部位和风险点, 目前, 已分析归纳了风险部位35个、风险点185个;按照内部控制活动要求, 把行领导的风险部位科学地划分为决策管理、思想教育、干部管理、班子建设、制度建设、廉政建设和监督检查等内容, 把领导责任与风险防范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各部门的风险部位依据其职责划分, 使内控风险防范覆盖了各层次、各部门、各岗位, 体现了内控应遵循的全面性原则;注重风险部位、风险点与防控措施的有机结合, 制订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点防控表》,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要求, 明确了切实可行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点的措施210条, 使每位职工能全面掌握各自岗位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 以便更好地加以落实。

三是强化同级监督,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班子成员、中层干部的作用, 实行“月查、季查、半年检查及考核”制度, 各股室负责人按月开展自查, 分管副行长每季进行检查, 行长每半年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 支行监察室作为内部控制风险防范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内控风险责任的日常监督;建立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检查登记簿》和《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整改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登记簿》, 使内控管理做到规范化、精细化和经常化。

四是坚持奖惩结合,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设立个人和部门内控风险奖励基金及部门风险防范激励榜。把内控风险责任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履职业绩、干部聘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 为增强职工的内控责任意识, 在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党委的关心帮助下, 编制了县支行35个岗位的风险防范歌谣, 如安全保卫岗位“安全保卫最重要, 值班守卫准时到。监控报警要灵敏, 枪支弹药管理好。月查季查除隐患, 防火防抢加防盗。登记交接要清楚, 可疑情况勤汇报”, 风险防范歌谣按照“七言四句”, 通俗押韵的格式, 通俗易懂, 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 让人耳目一新, 使支行的内控管理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二、落实情况

华坪支行从2010年初以来, 认真落实了《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 做到不走过场, 不流于形式。从3月起, 中国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对华坪支行内控安全大检查的统计情况看, 2010年华坪支行共开展同级监督检查142次, 共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155个, 其中行长和分管副行长查库24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8个;股长查库34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1个;3位行领导开展内控检查12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31个;分管基础业务的副行长按月坐班检查12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18个;监察室开展内控检查13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19个, 执法监察1次, 发现并整改问题5个;其他股室负责人开展自查累计45次、发现并整改问题63个;接受上级行内控审计1次, 发现和纠正存在问题10个。特别是行长、副行长坚持按季开展内控风险防范例行检查, 发现和纠正了许多差错, 消除了管理和业务操作中的风险隐患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规范了业务操作行为, 充分发挥了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纠错、自我完善的作用。

按照《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要求, 华坪支行将风险防范责任分层次实行量化评分并进行严格考核, 其中, 行长对全行各股室累计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5%, 同时, 对分管股室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15%;分管副行长对分管股室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15%。股室负责人对股室内扣分承担所扣分值的15%进行考核。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 与每个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从全年考核情况看, 华坪支行班子成员和职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经济处罚, 在班子成员中行长扣分最多, 被扣罚的绩效工资也最多, 个别职工因出现较为严重的差错一次性被扣罚各种津贴近2000元。通过认真考核, 加大了各层级内控责任追究力度。

三、工作成效

华坪支行从2010年实施内控风险防范责任制以来, 通过同级监督对各风险点拉网式全覆盖的监督检查以及整改落实, 业务操作过程中差错率进一步降低, 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 有效地防范了风险, 在内控管理和完善同级监督机制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 内部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精细化

华坪支行通过建立内控风险防范责任机制、防控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 促使全行干部职工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的转变, 一是内控管理工作更加务实。每位员工、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风险部位和风险点, 每个风险部位和风险点都有对应的防控措施和考核标准, 使风险防范做到了可测、可量和可控。二是内控管理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内控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 也是与时俱进地提高内控管理水平的过程。现在, 大家每开展一项工作、办理一笔业务, 不是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还要充分考虑到是否符合业务操作流程, 是否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 员工自我控制、参与控制以及发现问题、自我纠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 内控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为提高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及时性和长效性, 支行更加注重完善内控制度建设。要求各部门结合内控风险防范考核的要求, 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和案件防范责任制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二是加大了内控制度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在开展“月查、季查和半年检查考核”过程中, 发现各部门不同程度都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通过检查并督促整改落实, 做到了自我监督, 自我纠错、自我完善。三是内控管理工作做到“务实”和“务虚”两者的有机结合。从前华坪支行在内控管理方面更多地依靠上级行的内审检查、执法监察, 通过实施《支行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实施方案》, 经常性地开展不同层级的检查和督促整改落实以及不同层级的风险防范教育, 从而使内控管理工作做到“务实”和“务虚”两者的有机结合, 进一步提高了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 同级监督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华坪支行结合实际, 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监察室的作用, 不断加强同级监督机制建设。一是同级监督工作走向制度化。目前, 已形成了“月度股室负责人自查、季度分管行长检查、半年考核领导小组检查、监察室负责日常监督及再监督”的格局。二是纪检监察工作更加贴近业务。从监督和再监督的重点和内容来看, 纪检监察部门已深入到各业务部门, 贴近业务开展工作, 监察部门的工作职责发生了变化。三是监督力量得到加强。在完善同级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 支行将年纪轻、业务能力强、进取心强的同志调配到监察部门, 充实和整合了监察队伍的力量。通过分层级、分时段的监督检查, 目前, 支行已形成了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的同级监督格局。

(四) 干部职工学习规章制度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四项监督制度 篇8

一、强化思想教育,不断增强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责任意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执行主体的思想认识是决定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要将制度执行作为廉政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核心内容,通过加强相关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教育,使其增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制度文化认同度,产生执行监督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执行意识,提升执行监督制度的自觉性。领导干部在执行监督制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规范执行制度;牢固树立“对干部严要求就是真关心”的观念,要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干部要抛开情面,及时批评,督促纠正。对违犯党纪党规的干部,要严格按规定处理,绝不能顾情爱面,搞下不为例。

二、强化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能力水平。一支具有较高执行能力的干部队伍,是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决定因素。提升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必须使执行者通晓干部工作政策和四项监督制度内容。各级干部要用“挤”的方法,利用闲暇之余,工作间隙,认真学习制度文件,做到心中有数;要用“钻”的方法,求得对文件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够搞“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不能只立足于一知半解,要认真钻研文件精神,吃透政策。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会议、培训等载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及时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纪检、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纪检、组工干部,认真学习包括四项监督制度在内的各项选人用人制度,熟练掌握干部选拔任用原则、程序及各项规定、要求,努力使他们成为干部工作中的“政策通”、“活字典”和“行家里手”,不断提高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引导,不断改善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舆论环境。开、权力透明等多种有效措施让监督者充分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事项和依据,努力在社会上形成“尊重遵守制度光荣、漠视违反制度可耻”的良好风气,让尊崇制度的理念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之中。正确引导干部把忠诚敬畏、坚持原则与胆小怕事、思想死板区分开来,把敢闯敢试、灵活变通与违规违纪、乱开口子区分开来,从而增强干部的制度意识。注重运用制度和机制遏制各式各样的“潜规则”、抵制方方面面的“说情风”、破除形形色色的“关系网”,扫除干扰和影响四项监督制度执行的各种路障,确保四项监督制度的有力实施。注重发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制度的表率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都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养成严格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各级领导干部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和鼓励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执行监督制度。同时,密切关注网上有关舆情,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研判和应对,搞好跟帖评论,正确引导舆论指向,努力为四项监督制度的执行营造良好氛围。

四、强化规范完善,不断改进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方式方法。四项监督制度是管全局、管根本的,有的内容还比较原则、笼统,只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效能。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制度中的原则方针具体化、笼统要求明晰化,从而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相互支撑、配套齐全的制度体系,增强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四项监督制度的精神实质对操作环节进行细化,制定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操作办法。在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追究上,要突出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等工作,认真解决“出了问题责任难界定”的问题。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交流工作经验、自我整改等措施,及时总结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情况,对一些好的做法,建立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对一些需要健全的工作机制,想方设法予以规范完善。

五、强化监督检查,不断增强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外在压力。没有监督,制度就成了不带“电”的高压线,就谈不上执行力。维护制度权威性,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实践证明,强化监督检查是推动制度落实的有力手段,强化监督检查可以减少违反制度行为发生的几率。要畅通监督渠道,纪检、组织部门要切实采取开通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走访征求意见、提供网络监督平台等有力措施,为干部群众反映选人用人问题提供便利。要综合运用集中检查、重点抽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四项监督制度实施情况检查,对执行有力、成效明显者,要给予肯定和激励;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切实纠正。通过一级督一级,一级抓一级,切实增强下级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要加大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直属机关党组(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进行离任检查的力度,对存在问题的,要严格进行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决不迁就姑息,决不下不为例或网开一面。要让干部真正明白,监督制度就是一条“高压线”,谁碰谁倒霉,谁触犯谁就必须付出代价。制度有了真正的震慑力,其执行力便油然而生。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是最易受人们诟病的主题。约束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权力置于阳光下,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诉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以下简称《责任追究办法》)等四项监督制度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把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四项监督制度颁布实施后,本人对照文件逐条研究,正确把握内涵,务求领会精神,并获得以下心得。

一、四项监督制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四项监督制度是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

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历来是社会的焦点,关系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成败。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显示了我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

2、四项监督制度是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制度依据

有权必有责、失责受追究,是权责一致原则的根本要求。选人用人,既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要求必须严格。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关系不明,致使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究到位;还使一些地方和部门该执行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该履行的职责没有认真履行,该查处的问题没有切实查处,损害了干部工作的严肃性。四项监督制度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违规失责者应该受到怎样的查处都有明确规定,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上实施责任追究方面模糊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局面。依据这四个监督制度,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选人用人上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

3、四项监督制度是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组合拳”

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为干部选拔任用形成系统的“防控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

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的原则,列出了五大类责任主体和39种责任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着眼于事前把关和事前预防,规定了五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规定了七种干部选拔情况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强化了“事后”监督,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详细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程序、参加民主评议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检查结果的运用。

二、把握四项监督制度的特点

1、监督体系上

四项监督制度相互衔接配套,初步构成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整个选拔过程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

2、责任主体上

通过细化政策界限、规范操作程序、明确追究措施,初步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干部选拔任用 工作的责任主体界定不清、责任情形划分不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的难题,使责任追究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3、监督重点和关键环节上

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及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监督,突出了监督重点,抓住了关键环节,增强了监督效力。

4、监督效果上

改进了监督视角,完善了监督方法,不仅要看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更要看干部群众对本地区、本单位选人用人满意度高低这个结果,有效地解决选人用人上的问题。

三、学习的关键在贯彻落实

1、要认真学习,拓展广度和深度

积极参与专题辅导讲座、大会交流、典型案例剖析、知识问答测试等方式的学习,使四项监督制度入心入脑,真正的熟知。要将学习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列入日常学习、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全面的分析检查,整改提高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要全面推行,抓住重点

严格执行这四项党内监督制度,必将对本单位及中心系统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认真抓好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关键是抓住重点。推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倒查”机制;推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重点是要加强事前防范和监督指导,前移监督关口;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重点是全面覆盖;推行离任检查制度,要重点是离任必须检查,检查必须动真格不搞例外。

3、要督促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建设的效用,不仅在于制度的制定,更在于制度的执行,而制度的执行力则体现了党的执政能力。所以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严格遵照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回应

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更加严格的制度监督选人用人行为,约束选人用人权力,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互为补充,各有侧重,配套衔接,初步构成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干部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使选人用人的重要方面、关键环节都纳入监督范围,都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性的重大举措。反映了全党同志的愿望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公开、更透明的轨道前进

4月1日,人民日报等中央重要新闻媒体全文刊登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这四项制度配套衔接,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的选拔任用监督体系。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谈几点粗浅认识和体会。

第一,《责任追究办法》着眼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什么样的情形要追究责任、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如何追究责任等,详细地规定了责任追究的原则,责任追究的对象,以及责任追究的情形、方式与追究实施等条文,为全面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提供了实际有效的法规依据,弥补了以往干部选任监督制度设计上系统性方面的缺漏。

第二,《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规定了两类报告事项:一类是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方可进行的5种事项,如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等;另一类是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意见的7种事项,如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被问责领导干部影响期满重新任用等。这个《办法》通过明确报告事项,完善审核程序,进一步将关口前移,把好选人用人关。第三,《“一报告两评议”办法》中实行的“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这个《办法》主要对“一报告两评议”的内容、方式方法、结果运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以期通过规范和全面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强化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第四,《离任检查办法》的基本要求是,对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实行这项制度,看似亡羊补牢,实则防患于未然。这项制度的核心是,把市县党委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与自身的进退流转挂起钩来,以倒逼机制促使他们慎始慎终,正确行使用人权。

总之,这四个试行办法意义重大,一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治官的坚强决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比较容易发生腐败的领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部位,近年来中央抓住这个核心地带,动真格,下猛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二是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人民群众早就希望中央出台行之有效的制度规

上一篇:植树看图写话教学设计下一篇:小学“班级循环日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