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斯基作品欣赏教案

2024-07-02

康定斯基作品欣赏教案(通用12篇)

康定斯基作品欣赏教案 篇1

音乐欣赏 拉德斯基进行曲

湖北省武汉市武钢青青幼儿世界 :武晶晶

一、设计意图:

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这次活动我大胆选取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试图通过多种视听形式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该乐曲ABA三段体结构特点、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愿意愉快的进行自我表达并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体会乐曲的三段体结构。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日常活动中听过其他进行曲风格的音乐,有过观看军队队列表演视频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白纸、笔、图谱。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跟随教师一同用动作表达感受。

2、完整欣赏音乐,交流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提问:欣赏了这段乐曲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到了什么。

3、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名称、作者、创作背景并欣赏故事。

4、通过音画结合,感受乐曲风格,熟悉了解乐曲ABA结构特点。

5、鼓励幼儿用各种自己喜欢的身势动作表现音乐。

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五、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2、鼓励幼儿在了解乐曲的基础上,大胆创编舞蹈——小士兵并尝试分角色表演音乐。

3、尝试根据乐器图谱进行打击乐合作演奏。

附: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大班 愉快的小菜园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及喜欢乐于参与音乐游戏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形象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觉,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小菜园图片、琴

四、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根据我们正在进行的“多彩的秋天”下“秋天的蔬菜”小主题预设的。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秋天的树叶、水果、郊游等环节,幼儿已经对秋天有了许多的经验,本次活动前面我们也学习了两首歌曲,幼儿对音乐元素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旨在从音乐节奏、演唱的声音、表演的动作等方面对幼儿的音乐能力进行提高,并在其中整合语常活动、生活活动及根据本班情况适时的进行规则意识的提高等。希望能在活动中幼儿的反馈能够给大家一定的价值。

五、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节奏训练]——[表达表现]

六、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前两天我们去买菜做了蔬菜汤,蔬菜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歌表演《蔬菜汤》

1)幼儿集体演唱,指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

2)分声部分角色演唱,注意副歌的适时进入,声音的和谐。

(二)、节奏训练:

小白兔要带我们去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

1)脚 脚 脚 脚,手 手 手 手 要求:整齐,动作协调。

2)脚手手手,脚手手手 指导幼儿思考:怎样走不会跌倒?(左右交替换着走)

三、表达表现: 表演唱《小兔的菜园》

1)小白兔带我们来到小菜园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菜地图片铺在地上。幼儿角色扮演小白兔 2)小菜园有什么?我们要做什么动作?

根据歌曲和幼儿共同设计小白兔的动作。第二段引导幼儿将翻土、种植、浇水、除虫的动作表现出来。

3)我们要把菜地怎样设计才不会踩坏蔬菜? 和幼儿共同设计菜地的摆放。

康定斯基作品欣赏教案 篇2

康定斯基绘画风格的演化历程概述

瓦西里·康定斯基于1866年出生在莫斯科。他的一生除了创作730幅水彩画和738幅油画之外, 还留有诸多经典著述, 其中包括《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到面》、《论具体艺术》等等。

总体来说, 以1910年为限, 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早期阶段, 他非常重视画面本身的表现力, 注重通过线条、块面、色彩的组构秩序以及平涂勾线的造型语言来形成简约但却富于装饰性的图像, 因此, 具有明显的野兽派的画风。这一时期, 康定斯基已经有意识地强调音乐性与精神性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1910年之后, 康定斯基开始转向抽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他强调绘画创作应充分表现人内心深处隐藏的东西, 甚至为了突出作品色彩、形式中的音乐性和精神性, 可以抛弃具体的形象。在很多作品中, 康定斯基用薄薄的奶油色打底, 上面绘制了大大小小的色斑以及激荡、扭曲的线条, 从而造就了一种梦幻迷离的视觉效果。

最终, 康定斯基对于色彩与声音律动之间共通性的追求使他走向了抽象主义的绘画道路。在随后的绘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生涯中, 康定斯基都持之以恒地追求和表现这种“声音———图形”式的绘画创作理念。

康定斯基作品中音乐性特征分析

康定斯基是第一个从内在情感关联的角度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现在画布上, 从而奠定了抽象派画风形成的基础。

1. 绘画作品的“色调”犹如“音阶”

康定斯基认为绘画中的“色调”与音乐作品的“音阶”存在极大的相通性, 二者不仅都是传达情感的手段以及营造特定作品的基本元素, 而且二者本身在内在情感联系上就存在一定的“互通”式或者是“对称性”的内在联系。康定斯基曾经在《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这样描述绘画作品中的音乐特性:“蓝色是最典型的天堂色。在音乐表演过程中, 淡蓝色是长笛, 深蓝色是大提琴, 更深的蓝色是雷鸣般的双管巴斯, 最深的蓝色则是管风琴。而纯粹的绿色则是通过小提琴以平静而偏中的调子进行表现的。白色给人带来沉寂般的和谐, 犹如音乐中诸多停顿暂时中止的曲调一样。淡暖红色则是响亮、刺耳而又清脆的喇叭的声音。紫色更像是英国号式木制乐器的调子。”由此看出, 康定斯基绘画作品中的每一种颜色都被赋予了一种音乐的想象, 整个作品犹如一首纷繁复杂的乐曲。在他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中, 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这种创作理念, 比如康定斯基1911年的作品《浪漫的风景》, 里面有骑马奔驰的造型、极具冲击力的斜线以及对比强烈的色斑, 整个作品犹如在演奏一曲奔放而又热烈的交响曲。除此之外, 还有《印象 (音乐会) 》、《夏》、《连锁》等等, 都能给人带来“交响曲”式的音乐体验。

2. 绘画作品的“构成”犹如“音响”

绘画作品的构成就是采用除了色彩之外的点、线、面等诸多元素进行组合与重构的过程, 通过形的方式抒发情感和架构整个作品布局。而这一过程在康定斯基看来也是一个完整的音乐表现的过程。在其经典著作《论艺术的精神》中, 康定斯基提出了具有平面倾向所伴随的音响、带有锐音紧张倾向的音响以及直线音响等等, 并且在绘画作品中采用不同的点、线、面的构成来表现这些音响效果。由此, 康定斯基提出了著名的“音乐性线条”的概念, 也即是说几乎所有的乐器都具有点、线、面的性质, 单簧管、中提琴对应的是略粗或者是稍大的线条和点、面;短笛、长笛、小提琴对应的是极细或者是极小的线条和点、面。因此, 音乐作品可以采用这种转换规律转化成绘画作品, 这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具有强烈的体现。比如其代表性作品《黑方形之中》, 里面采用不同的线条组合成各式各样的形状, 线条与形状之间的交织、穿插与组构, 使人产生一种安宁、和谐的室内交响乐的听觉效果。另外, 还有《即兴30 (大炮) 》、《水彩 (13号) 》等等也都会给欣赏者带来音乐般的享受。

康定斯基作品中音乐性特征的现代启示

康定斯基在绘画与音乐两种传统艺术之间建构起了一条特殊的纽带, 即通过抽象式的艺术创作与思维方式去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 理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性因素。这既是抽象艺术的一种理论基础和创作方式, 同时也为我们理解艺术、创作艺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那就是不同艺术门类虽然在表现方式上不同, 但却具有相通的情感表达规律, 研究、发现并使用这些规律是提升艺术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莉萍.绘画的音乐性及其他——对康定斯基绘画艺术的文本解读[J].艺术百家, 2006 (4) :76-79.[1]王莉萍.绘画的音乐性及其他——对康定斯基绘画艺术的文本解读[J].艺术百家, 2006 (4) :76-79.

[2]张爽婷.用心“聆听”康定斯基——解析康定斯基作品中音乐性表现[J].山东文学, 2008 (10) :65-66.[2]张爽婷.用心“聆听”康定斯基——解析康定斯基作品中音乐性表现[J].山东文学, 2008 (10) :65-66.

[3]郑玲玲.解读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抽象理论[J].电影评介, 2010 (20) :33-35.[3]郑玲玲.解读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抽象理论[J].电影评介, 2010 (20) :33-35.

康定斯基作品欣赏教案 篇3

摘 要:康定斯基早年在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30岁才开始学习绘画艺术,45岁组建“青骑士”,56岁被包豪斯聘为教授,从此开始了其辉煌的艺术教育之路;康定斯基的作品从早期的“抒情抽象”到包豪斯时期的“几何抽象”,此后又大胆尝试用最非物质的音乐去通感色彩和点、线和面,真正体现纯精神的艺术形式,到了晚年康定斯基的作品又回归到意象浪漫的童趣境界中寻找其心灵的艺术;康定斯基坚信只要艺术精神存在,形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关键字:抽象主义;康定斯基;艺术的精神;几何抽象;音乐性;童趣

一、背景

19世纪中期,相继出现了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等现代艺术流派,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萌芽,其中印象主义就是对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做出的回应,它主要是捕捉日常生活的瞬间印象、鲜艳色彩以及强烈的明暗对比关系,印象派俱乐部接受了当时的艺术评论家送给他们的带有轻蔑意味的标签——印象,印象主义因此而得名。而在印象主义之后,以马蒂斯为代表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开创了野兽主义,他们也是热衷于表现鲜艳的色彩,在笔法上突显直率和粗放,客观的对象失去了造型,采用简单的平涂,将色彩和形状这些视觉要素按照相互关系表现在画面上。在印象派大师塞尚的影响下,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以一点透视的表现方法,毕加索主导的立体主义对自然形态重新进行分解,在画面上按照不同的视点同构在一起,对艺术领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表现主义的出现渗透到了艺术的各个领域,它主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现内心的情感,而忽视对物体表象的描摹。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抽象主义艺术的中心主要集中在了三大阵营:俄国构成主义、荷兰风格派和包豪斯。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创立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国家,艺术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开始创造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其中包括马列维奇、塔特林等;在荷兰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风格派同样谱写了抽象主义的理论;而瓦尔特·格罗披乌斯创办的包豪斯,正希望通过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理念来创造新的工业社会。康定斯基的抽象艺术理论就是在这样激烈的艺术思潮环境下产生的,早期受到印象派的色彩和光之间关系的影响,然后吸收野兽派艺术手法变得更加奔放,康定斯基的成熟时期还受到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的影响,使他的抽象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抽象艺术有热抽象和冷抽象之分,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难能可贵的是康定斯基把抽象概念带入了教学中,在抽象艺术教学中是一位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人物。

二、康定斯基简介

瓦西里·康定斯基(图1)是抽象主义艺术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抽象绘画始于1910年,这是根据康定斯基的一幅水彩画《最初的抽象水彩》来划分的。故此,有人认为康定斯基是抽象派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奠基人。)康定斯基1866年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里。他从小就热爱艺术,童年时期在绘画上表现出极度敏感,并且在他的记忆中总是留下孩童时期各种艳丽的颜色,中学时代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是一个业余的大提琴手。康定斯基1886年(20岁)在莫斯科大学就读法律学专业,毕业后在莫斯科大学法律系任教。1889年(23岁)他到俄罗斯北部沃洛格达进行文化人类学的调查研究,在此期间接触了俄罗斯大量的民间绘画和工艺美术。1896年(30岁),为了学习绘画,康定斯基放弃了在大学教授法律的机会,前往德国慕尼黑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1901年(35岁),在他主持下的一个名为“方阵”(Phalanx)的先锋派艺术家俱乐部创办了起来。1909年(43岁),康定斯基和一些激进的艺术家共同加入了“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后来因为艺术见解的不同退出了该协会。1911年(45岁),康定斯基组建了“青骑士”艺术团体、史称“青骑士派”,并和弗朗茨·马尔克共同出版了《青骑士年鉴》,1912年(46岁),他出版了《论艺术的精神》,这本书开始阐述他对抽象艺术的思考。

1914年(48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迫于战争的压力,康定斯基从德国回到了故乡俄国。1920年(54岁),他担任了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在俄国宣传抽象主义等现代艺术的观点,但是由于俄国构成主义“生产艺术者”们的排挤并占据了上风,迫使他又迁居到了德国。

1922年(56岁),康定斯基被任命为魏玛时期包豪斯的教授,这时候的他在形式上从抒情抽象走向了几何抽象,但是在画面上仍然保持着节奏和层次。康定斯基在包豪斯任教期间善于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和形体之间的关系。1926年(60岁),他出版了另一本著名的书籍《点、线到面》,阐述了视觉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1933年(67岁),康定斯基和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关系终止了。同年,他前往法国巴黎定居(直到去世),晚年的康定斯基对于抽象艺术的把握已经显示出了极大的成熟和造诣,产生了许多经典的作品。

三、康定斯基作品解析

莫奈的《干草堆》启发了康定斯基,此后其绘画在表现上将色彩从客观物体中脱离,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并不一定要表现物体的重量、结构和体积,色彩不再依附于形体,能够独立表达艺术精神。虽然康定斯基本人深信科学,但是原子的发现使他认为真实并不一定是来自于看到的现象,从而他开始背弃自然主义、科学主义,转向精神方面的神秘主义,来传达一种不可见的超越实体的艺术精神。

在神秘主义的影响下,康定斯基开始了关于思想——形式的探索,所以他的艺术开始进一步朝着抽象的形式发展,进而他认为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人们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这便是艺术的精神所在。

(一)抒情抽象到几何抽象

从“抒情抽象”到“几何抽象”是对康定斯基抽象主义绘画时期探索轨迹的概括,抒情抽象时期也可以说是抽象表现主义的时期。康定斯基带着梦想和信念从俄国来到德国慕尼黑学习艺术,在早期的绘画中受到同时代的各种艺术的影响,比如野兽派的表现性,运用强烈的色彩和粗矿的线条,这时候还没有完全抛弃具象的形态,具体的轮廓和自然的事物仍然可以辨认,他绘画的主题有时候带有俄罗斯的民间故事和神话,表现浪漫主义和诗意。有一天傍晚康定斯基刚想从画室中回家,当时脑海里充斥着这一天绘画的各种遐想,他突然看到眼前的画布沉浸在一种内在的光辉之中,这幅画除了色彩和形式之外,其他什么也看不见。第二天他将画布靠在和昨天同样位置的墙上,试图在光线下得到同样的效果,可是他只是成功了一半,当时美丽的景色已经荡然无存了,因此康定斯基肯定是物象破坏了画面。他开始摸索了抽象艺术的表现手法,《最初的抽象水彩》(First Abstract Watercolor )(图2)这幅作品标志抽象艺术的产生,画面中已经没有了具体的物象,各种强烈的色彩和线条之间相互贯穿,成为了审美的目的和意义。线条和色彩从自然物象中抽离出来后,创作主体——人就成为了运用和表达其意义的掌控者,并且最终呈现在画面上的是一种纯粹的色彩和线条的和谐之美,而这种美是建立在主体对现实世界看法的基础之上的。

一战后,康定斯基回到俄国,受到了当时俄国构成主义运动的影响,以致后来康定斯基选择到德国包豪斯之后,他的抽象绘画由“抒情抽象”向“几何抽象”发生了转变。康定斯基认为对主观世界的表达不能通过一般的具象形体,而是表现在圆形、三角形、方形等母题中,这些基本形是表达精神世界最简单的符号。《红、黄、蓝》(Red- Yellow-blue)(图3)就是他几何抽象时期的作品,画面中的主打色彩是红色、黄色和蓝色等三原色,现实中的轮廓已经分辨不出了,各种几何形体相互交错、重叠,线条的粗细、方向被精心安排,整个画面丰富的节奏感和层次感表现了出来。这些效果首先来源于艺术家的心灵,由心灵出发,简单的几何形体已经成为了他们表达自己情感的媒介,以形体和色彩的共同运用来体现艺术家的精神。

(二)音乐通感色彩和形状

由于康定斯基自小就热爱音乐,还是一位优秀的大提琴手,所以,他很自然地想到了以音乐通感色彩和形状的表现。温暖的黄色、寒冷的蓝色,人们的知觉包括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色彩在通感的作用下除了本身的视觉因素外便有了暖和冷这样的触觉要素了。通感的核心是心灵,心灵是其中的动力因素,以心灵为媒介,各种感觉相互联系并且互为转换。黄色可以联想到土地,蓝色可以联想到天空,除了知觉的相互转换外,这样通过色彩能联想到自然事物的现象也是通感理论的一部分。

康定斯基在抽象艺术中要表现他艺术精神的主旨,艺术的精神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感,而为了表现情感,他选择了音乐这门最乏物质性的艺术。音乐洗涤心灵,那么绘画如果像音乐一样,就达到了对灵魂的洗礼。正因为通感理论的存在使得声音的听觉因素和画面的视觉因素的相互转换成为了可能,所以在欣赏他的绘画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像是在聆听音乐一样。

在康定斯基看来,蓝色是天空的颜色,代表了宁静,所以他认为淡蓝色是长笛,深蓝色是大提琴,更深的蓝色是巴松管;绿色是自然的颜色,他代表的是小提琴;红色是生命的颜色,应该用高亢的小号来吹奏;紫色是冷色调,在音乐里应该用木管乐器……所以相应的颜色便有了对应的乐器和声音。但是在整个画面的因素中除了颜色还有形状,康定斯基将视觉的基本元素用点、线、面来表示。点是最简单的形式,他在画面中只有张力没有方向,点的声音在于点的数量和位置。相对于点而言,线既是有张力又是有方向的,而在声音的表现方面,线条的粗细可以与乐器的音高相比拟。不同乐器奏出的乐音所形成的音乐织体与画面的线性结构具有同等的意义。康定斯基所认为的面主要是指图形的画框,也就是整块画布本身,由画面中的各要素相对于整个画面的相对位置表现不同的声音。

因此,色彩与点、线、面各有其所指的含义或者是对应的乐器,或者是在方向和张力上表现声音的特性。我们就不难理解和欣赏像《构成8号》(Composition VIII)(图4)这样通过画面表现内在声音的作品。左上角圆形的部分分成红色、黑色和紫色,成为画面的突出部分。红色是高亢的小号,黑色是寂静的休止符,紫色是悲伤的木管乐器,而画面中其余的大部分是由许多线交织在一起,粗细、方向之间发出了相应的声音。色彩与点、线、面本身的声音形成了绝对声音,但是由绝对声音这单个因素在画面中的组合构成的整体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像是在音乐厅中演奏的一场交响曲,激荡着观众的心灵。

(三)天真浪漫的童趣构成

晚年康定斯基来到法国巴黎定居,其作品受到了他艺术生涯中的好友保罗·克利的影响,其绘画风格表现得天真浪漫。在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艺术,像是重温了新古典主义时期和印象派时期的繁荣一样,许多画家都在努力尝试新的绘画媒介,寻找新的艺术方向。其中康定斯基就从超现实主义画家那里借鉴了生物形态的母题,他在包豪斯的时候就喜欢收集植物和昆虫的图片,或者尝试在显微镜下寻找微生物世界。《蓝色天空》(Blue Sky)(图5)是他晚年作品之一,在图底关系中,底的色相是天空蓝,图则由许多微生物构成,仿佛在天空中游荡。微生物成为了组成画面的基本形,康定斯基已经将几何的理性构成、神秘主义各要素进行熟练的处理,点、线、面加上颜色中的色相、纯度、明度关系趋于统一之中。当我们欣赏这幅画的时候感觉整个身体已经开始轻轻地飘起来了,艺术家的童真和快乐也同时由画面中表现出来。

《各式的行动》(Various Action)(图6)也是康定斯基晚年的作品,底色是蓝色,画面的基本形是由许多微生物和胚胎等有机体构成,像是在画面中运动着。不再像青年时候的发声和呐喊,晚年的康定斯基在抽象绘画上已经抛弃了招式,甚至连抽象和具象都不在乎,他的脑海里经常充斥的是各种幻想的事物。从这幅画中各种活泼的生物形态图像可以透露画家乐观的愿望,祈盼一个和平的未来,渴望战后的世界能像这些生物一样繁衍而获得新生。

四、结语

当印象派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进入了现代艺术萌芽的时代,康定斯基在这样的环境中汲取借鉴其他艺术流派的精髓,开创发展自己的抽象艺术并且为此创造了抽象艺术理论。从浪漫主义情怀的“抒情抽象”进一步到纯粹的表现理性精神的“几何抽象”,康定斯基在以更加简洁的形式表现艺术的精神;他以音乐去通感色彩和形状,使得人们在欣赏他绘画作品的时候,画面中仿佛有了声音,由色彩与点、线、面等形状的基本要素发声,这样我们就可以沉浸在声音和画面共存的通感艺术中;最后变得如此清澈,好像我们可以那么简单地看到康定斯基的快乐、活泼或者是忧郁,晚年的童趣绘画像是回到了孩童时候无忧无虑的涂鸦,却是令人感动。

不论是抽象的几何形式还是意象的童趣绘画,都是表现艺术家内心情感也就是艺术精神,康定斯基坚信只要艺术精神存在,形式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甚至可以抛弃客观物象,艺术家在表达内心情感的原则下可以在“伟大的写实”和“伟大的抽象”之间自由地转换,甚至可以走向两个极端。他在那个时代下开拓了抽象艺术的画派类别,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观众在欣赏其抽象艺术的时候,当视觉要素进入内心的层面,使欣赏者的情感和画家的情感达到一致,从而引起共鸣,这就是抽象艺术达到极度美感的时候。

参考文献:

[1]吴卫.色彩构成(图说本)[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7.

[2]王小芹.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基[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12):103.

作者单位:

拉德斯基进行曲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2、以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拉德斯基进行曲》的相关内容。

3、认识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掌握《拉德斯基进行曲》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

1、学生听音乐《欢迎进行曲》进教室。

2、师:全体起立!立正!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同学们好!(生答:老师好!)坐下!

3、师:同学们看过军队的阅兵式吗?老师这就有一段相关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播放阅兵视频短片)

师:看了这段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答:……

二、引导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

(一)导入,介绍作品背景。

师:瞧,他们伴着音乐齐步行进,那场面多雄壮!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具有行进步伐节奏,展现军人风采的乐曲,(出示课题)这首乐曲是由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老约翰

.施特劳斯所创作。(课件出示作者图片)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圆舞曲,被世人称为“圆舞曲”之父,然而在的作品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却是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当初他创作这首乐曲是想送给一位名叫拉德斯基的将军,这位将军为奥地利打了许多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被人们尊为英雄人物。老约翰.施特劳斯先生就用这首乐曲,来展现拉德斯基将军英勇威武的英雄风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初听全曲。

(课件播放音乐)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认为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从速度,节奏以及情绪上分析乐曲)

(师生交流,分析问题)

(三)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师:乐曲通过简短有力的引子进入第一部分,结合步伐行进的速度和雄壮激昂的情绪展现了拉德斯基将军坐在战马上驰骋沙场的威武雄姿。

(课件:播放第一乐段)

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它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生答:……

(板书:雄壮)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这段音乐,领略拉德斯基将军率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英勇形象吧!同时请大家随着音乐一起用“la”轻声哼唱旋律。

(课件播放第一乐段并出示浴血奋战的图片)

2、欣赏第二乐段。

师:接着乐曲的第二部分采用了一种与第一部分在节奏和情绪上不同的音乐,表现了拉德斯基将军坐在战马上检阅部队时,既轻松又严肃的形象。

(课件播放第二乐段)

师:谁能告诉我这部分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

师:对!轻快优美的!

(板书:轻快)

师:让我们伴随这轻快的音乐像将士们一样踏着整齐的步伐齐步行进吧!

(课件播放第二乐段,师生随乐踏步)

3、听赏第三乐段。

师:看,战斗又一次打响了!

(播放:激战的视频)

师:拉德斯基将军率领他的部队再次冲上了战场!

(播放第三乐段)

师:你们听出这段音乐与前面哪段音乐相同?

生:第一乐段。

师:对!与第一乐段相同,它是第一段音乐的重复,它的情绪同样是(生答:雄壮有力的)

(板书:雄壮)

师:它的重复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拉德斯基将军率领将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光辉形象。让我们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用掌声为拉德斯基将军即将取得的胜利而欢呼吧!

(播放第三乐段,师生按音乐的强弱随乐拍手)

(四)小结。

师:乐曲听完了,你们能告诉我这首乐曲总共有几个乐段吗?

生齐答:三个。

师:是的,这首乐曲一共有三个乐段。其中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重复,我们称它为再现乐段。(板书:(再现))这样的乐曲结构我们称它为带再现的三段体,也就是A

B

A的结构。

(板书:A

B

A

(再现))

(五)复听全曲。

师:《拉德斯基进行曲》音乐非常富有节奏感,而它的速度与队列行进的速度相一致,适合集体行进踏步,这就是进行曲的风格特点。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聆听这首乐曲,感受将军和将士们的威武雄姿吧!同时请大家随着音乐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动作参与表现!

(播放全曲,学生随乐表演。)

师:由于《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具有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现在,这首乐曲成为每一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必奏曲目。1987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卡拉扬先生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指挥乐队演奏这首乐曲时,下面的观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竟随着音乐鼓起掌来,没想到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就这样,在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时,观众随着音乐鼓掌的习俗就一直延续了下来。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场别具特色的音乐会,一同去感受台上的指挥、乐队和身边的观众带给我们的热情吧!

(课件播放卡拉扬指挥的视频)

三、拓展表现。

师:今天我们通过听赏《拉德斯基进行曲》了解到进行曲的哪些特点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生:……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和情绪上展开讨论)

师:同学们都答得非常正确。进行曲是一种富有行进步伐节奏的音乐,最初它产生于部队的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的斗争意志,激发战士的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人们的集体力量和共同决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音乐,它想表达是什么呢?

(课件播放音乐,师生讨论,相互交流)

四、组织下课。

师:最后,让我们伴随音乐,像运动员一样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出教室吧!

(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学生走出教室)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历史、种类,感受其艺术特色,认识其文化价值。

2、培养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评述绘画作品,感悟中国绘画民族特色的造型构成美感以及国外有名的画作。学习、了解中外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为创作表现打基础。

3、培养学生探究中外绘画艺术审美特点的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中外绘画作品,感受中外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与外国绘画作品形式与内容、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评述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师:你认识哪些画种?从书中或一些资料中辨认。

二、讲授新知,共同欣赏。

1、教师介绍中外绘画作品种类,引导学生从形式上区分辨别画种类型。提问:我们为什么喜欢优秀的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意义?

2、师生共同欣赏课本范图。

3、教师引导学生以欣赏感受、评论交流为主线,逐步展开欣赏学习活动。

4、鼓励学生运用视觉语言,从画面的主题、表现的事物、画面的构成形式,笔墨颜色设置等多种因素,去欣赏、感受、认识作品。

三、课堂小结。

康定斯基作品欣赏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让学生能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2、能力目标:增长学生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的发展历程及表现现形式。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代表作品。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

二.新知呈现:

1、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

分别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雕塑作品来自哪里,以及它们不同的风格。

中国雕塑艺术,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闪亮明珠。中国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上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宗教雕塑。

除了陵墓雕塑,中国古代还有很多宗教雕塑,最著名的是什么?分析这些雕塑的特点及其年代。

3、民俗雕塑。

民间有很多雕塑,像西汉的彩绘陶乐舞杂技俑,说唱俑等,它们的做工精细,表现方法多样。

4、陵墓雕塑:

1,中国最著名的陵墓是()?

2,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兵马俑的雕塑,请同学们告诉我看到这些雕塑,你的感受是什么?

3,从将军俑和射俑的神情中,你看出了什么?

三、巩固新知。

1、对比三个年代的雕塑特点。

2、了解雕塑使用的材料。雕塑,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鉴赏雕塑作品。(小小鉴定家)

同学们对雕塑有了这么多了解,现在我这有六个雕塑作品,想请同学们帮我做个鉴定,告诉我它们分别是哪个年代的雕塑。小组合作讨论,告诉我你的鉴定结果及分析。

欣赏节日舞教案 篇7

教学目标:感受童年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旋律的不同 教学用具:钢琴、教学光碟、合唱视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强调坐姿和纪律

二、欣赏《节日舞》

1、导入:设问:我们国家有诸多大大小小的节日,你们的节日是什么?(六一儿童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回味这快乐的节日

2、聆听《节日舞》全曲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肢体语言,随音乐表现,体验音乐的舞蹈特点

3、简单的随琴模唱主题旋律

4、再听全曲,要求随乐曲哼唱主题,5、主题在乐曲中多次出现,听到每次出现有不同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出来

三、聆听合唱《山童》

1、导入:山里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在生活上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独特而快乐的童年。

2、初听全曲:

思考:(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2)歌曲的速度(3)歌曲的情绪

3、复听:(分段欣赏)播放第一部分录音 第一部分是齐唱与合唱交替出现的,情绪欢快活泼

4、播放第二部分录音

它是合唱部分,在节奏以及演唱形式上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5、播放第三部分录音让学生说出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它与第几部分相似?为什么?(合唱、它有第一部分的衬词演唱部分)

6、再次聆听全曲,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的情绪

四、小结:

1、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好听的合唱歌曲《山童》,他通过简单的语言叙述了山区儿童那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情景。这首合唱歌曲,也是许许多多的合唱队最爱演唱的一首声乐作品,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由其他童声合唱队演唱的这首《山童》。

2、合唱视频欣赏

幼儿美术欣赏教案 篇8

目的:

1、通过欣赏名画,让幼儿感受美,并能用较丰富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2、让幼儿模仿画面的构图、造型,从而掌握绘画中的一些技巧。准备:名画课件,幼儿绘画工具。活动过程:

1、与幼儿回忆画过的人有哪些样子。

2、演示名画《大碗岛的星期天》,引导幼儿欣赏:(1)你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2)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样的姿态?你能不能表演一下?(3)这是什么季节?你能猜出他们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风光?(4)从画面上你能看出这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

(5)画面上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是朝哪些方向延伸的?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6)画家画这幅画用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在画面上是怎样安排的?(7)画家是怎么安排画面的?(前面画了些什么?后面画了些什么?看上去一样大吗?哪个看上去更清楚些?为什么?)

(8)看完整幅画后,你感觉怎么样?给这幅画起个名字。(9)教师配乐朗诵解说词,让幼儿充分感受这幅画的意境。

3、让幼儿模仿这幅画的构图方式绘画〈〈快乐的秋游〉〉。

附解说词: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大碗岛,这里有绿油油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兰色的、清澈的河水在四周静静流淌着,河面上荡漾着几叶小舟;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男的、女的、老人、小孩,他们有的坐着轻声交谈,有的躺着休息,有的在河边钓鱼,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就象躺在柔软的地毯上,舒服极了;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从树枝上传来小鸟动听的歌声,人们隐隐约约讲话的声音,河面上小船划过水的声音……阳光暖暖地照在我的身上,象妈妈的手轻轻抚摸我的脸,我还闻到了花草淡淡的清香,我全身放松极了,这真是美妙的休息,我想永远逗留在这里。活动观察记录与反思:

欣赏课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听赏音乐,学习分辨乐曲的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听辨和感受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用旋律线、动作、声势、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 :用旋律线、动作、声势、打击乐器等不同手段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

三、教学难点:分辨乐曲的乐段,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四、教学策略: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

五、教学资源:电脑、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流程:

1、表演唱《快乐的音乐会》,导入新课。出示小青蛙,邀请大家去参加青蛙音乐会。

2、欣赏管弦乐曲《青蛙音乐会》

(1)、初听乐曲,想象一下,青蛙们在音乐会上都有那些表演?(2)、聆听第一部分乐曲

A、说节奏,模仿小青蛙的叫声。B、随音乐用响板表现小青蛙的鸣叫。

C、再听一遍第一部分,听听乐曲有什么变化?(调变高了)D、通过人数的变化用响板表现音乐的变化。

(3)、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一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4)、聆听第二部分乐曲

A、感受乐曲的节拍。B、随音乐拍节拍。C、边画旋律线边听乐曲。D、用三步舞步表现音乐。

(5)、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二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6)、聆听第三部分乐曲

A、模仿拉小提琴的动作聆听乐曲。B、听乐曲画旋律线。

C、在小青蛙的位置加响板为乐曲伴奏。

(7)完整的听一遍乐曲,听一听第三部分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8)、表现音乐。(集体或分组,能对不同的音乐做出反应)

小学音乐欣赏课《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从音乐中体会到春天欢快的气息,及春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生机和希望。

2、知识与技能:

通过聆听全曲和分段欣赏的环节让学生感知音乐。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及模仿的环节让学生体验和实践音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欣赏小提琴欢快的演奏中体会乐曲给人带来的轻松愉悦,并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判断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能分辨乐曲的主题,并能知道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并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为其加之打击乐器伴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表演唱《嘀哩,嘀哩》,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春》

1、初听全曲,整体感受音乐。(播放视频)提问(1)、这首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2)、这首乐曲在演奏过程中各种乐器是一直从头演奏到尾的吗?

2、简介乐曲:这首作品选自十八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乐曲是描写春天的,而作曲家通过特定的音响和节奏来表现潺潺的流水呀、快乐的鸟鸣声呀、轰隆隆的雷声、春雨声等等,使我们听到音乐联想起了春天。

3、聆听乐曲主题,利用各种形式熟悉主题音乐。(画旋律线、拍手、跺脚、用打击乐器伴奏)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及主题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4、再次聆听全曲,听一听主题音乐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5、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每一乐段欣赏之后让学生试着分析乐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为乐曲创编简单的动作配乐表演。(学生可根据教师出示的乐曲解析来模仿其所要表现的内容)

6、在明确每一乐段所要表现的主题后,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分组讨论怎样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乐曲。

7、再次播放全曲,师生共同参与表现音乐。(出现主题用打击乐器伴奏,插段部分用肢体动作表现)

三、课堂小结。

4《欣赏曲目》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2、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教学重点:

欣赏《百鸟朝凤》、《天鹅》、《蜜蜂过江》、《蝴蝶》四首曲子。教学难点: 体会器乐的魅力。教学过程:

一、《百鸟朝凤》

1、初次聆听《百鸟朝凤》。

2、乐曲简介。

3、再次聆听《百鸟朝凤》。

出示要求:聆听时注意曲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理解曲子的音乐情绪。

4、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教师简单补充,在补充的同时同步播放音乐片段,也可让学生再次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也可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

二、《天鹅》

1、初次聆听《天鹅》。

2、乐曲简介。

3、再次聆听《天鹅》。

出示要求:聆听时注意曲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理解曲子的音乐情绪。

4、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教师简单补充,在补充的同时同步播放音乐片段,也可让学生再次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也可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

三、《蜜蜂过江》

1/2

1、初次聆听《蜜蜂过江》。

2、乐曲简介。

3、再次聆听《蜜蜂过江》。

出示要求:聆听时注意曲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理解曲子的音乐情绪。

4、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教师简单补充,在补充的同时同步播放音乐片段,也可让学生再次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也可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

四、《蝴蝶》

1、初次聆听《蝴蝶》。

2、乐曲简介。

3、再次聆听《蝴蝶》。

出示要求:聆听时注意曲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理解曲子的音乐情绪。

4、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教师简单补充,在补充的同时同步播放音乐片段,也可让学生再次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也可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五、四首曲子欣赏完之后,比较其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补充。

六、课后小结

欣赏歌唱祖国教案 篇11

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歌唱祖国》,通过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钢琴、教学光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3、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三、歌曲处理:

1、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

2、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2)“前进”的谱上又用重音记号(>),为什么?(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四、分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要求背唱国歌

五、学习音乐知识:“上行”。

1、先简单讲解“上行”:按照音阶的走向,按照一定的规律,音高是走楼梯一样,向上走,越来越高。

2、请学生根据课本的例子,自己做一个上行音阶。

3、请学生为自己创做的音阶填词。

六、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问(1)听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跟唱歌曲,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及编号。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 篇12

1.欣赏卢梭的作品《奇异的景色》,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及对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大胆画出心中的丛林。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前观看视频《美丽的热带丛林》。

2.多媒体课件1个。

3.钢琴曲《迷雾森林》、《森林狂想曲》。

4.水粉颜料、排笔、树枝、纸团、眼药水瓶、小喷壶、白帆布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画面,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课件播出作品,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边看边自由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二、仔细观察画面,欣赏动植物的细腻刻画及丰富色彩的运用。

1.小朋友,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呀?

小结:我们看到了茂密的丛林里有许多奇花异草,树上结满了鲜艳的果实,丛林里还躲着可爱的小动物。

2.你觉得这幅画美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画面中动物的美、植物的美、色彩的美,三者次序可根据幼儿的注意点随意调整。)

(1)关于动物的小结:画上的猴子姿态都不一样,有的坐在树上、有的蹲着,还有的惬意地躺在那儿吃果子。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画中猴子的姿态。

(2)关于植物的小结:丛林非常地茂密,一层层重叠在一起,画面显得很丰满。这些植物的形状各不相同,它们像活的一样充满了生命力。

(3)关于色彩,教师可利用课件提取画中绿色色谱,向幼儿介绍画家用了二十几种绿色来画丛林植物,每一片叶子都仔细地描绘,深浅不同的绿色细腻地刻画出丛林植物的繁茂多样。

三、了解作品名称及画家,欣赏其他丛林组画,进一步感受卢梭的作品风格。

猜一猜画家在画这幅画时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这幅画是法国的—位叫卢梭的画家画的,画的名字叫《奇异的景色》。其实卢梭并没有去过真正的丛林,但是他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很多热带丛林的画,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四、大胆创作心中的丛林,尝试运用深浅不同的绿色表现形态各异的丛林植物。

1.你心中的丛林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把它画下来。

2.介绍作画的工具。

幼儿多人合作在白帆布上画一画心中想象的热带丛林。幼儿创作过程中,尽量不去干预,适时帮助、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完成创作。课件定格在四幅丛林组画,音乐循环播放。

五、分享作品,体验创作的快乐。

上一篇: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准确性计量检测方法的设计及研究下一篇:观看艾莫老师的心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