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评论员(共8篇)
求是评论员 篇1
即将出版的第八期求是杂志发表本刊评论员文章,题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章指出,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着眼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章指出,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文章指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须勇于和善于回答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必须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方法。
学术评论应当实事求是 篇2
起先,我委托在南京的朋友去南大附近的“先锋书店”看看有没有此书。因为我几次出差途经南京时曾去过几回该书店,知道该书店专门经营学术书籍,且能及时上架新书。但这次颇为失望。不得已,便向北京的朋友求援。感谢北京友人的热情襄助,终于让我如愿以偿,得以一睹此书之庐山真面目。
我之所以急欲读到这本书,除了自己对学术批评比较感兴趣外,首先是想了解一下这个突然“浮出海面”来的“学界王海”究竟何许人也。因为,在我所接触的史学圈子中,从事学术批评事业十数年的杨玉圣先生似乎在学界的口耳相传中是个“学界王海”,至少在中国美国史学界有相当多一部分人是这样认为的。如今中国美国史学界的人大都能比较安分守己,都说是因为与玉圣先生的学术批评努力有关(毋庸否认,在中国美国史学界,也有人对他恨之入骨,提起“杨玉圣”这三个字可能就咬牙切齿)。其次,是想了解一下该书是否如评论者所说那么伟大。可是,待读到此书,结果不仅是令我大失所望,而且让我大为吃惊。
在这里,我主要想结合上面提到的评论《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的两篇书评文章,探讨一下学术书评如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问题。
写书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经过学术界多年的努力,这在当下已成为书评界之共识。然而,说易做难,落实到自己的身上更难。
凡读过《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的人都不难看出,作者杨守建对书评的八股化倾向和做法、对书评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温情主义,是极力痛斥的。但是,不无讽刺意味的是,该书一面大加痛斥,另一方面,该书的责编却明知故犯,自甘沦为被痛斥者流。
我目前还不知道给杨守建先生戴上“学界王海”桂冠的张群先生是何许人士。封《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为“第一”外加三个“最”(在我看来,三个“最”没有一个能够成立的)的张献忠先生,现在知道就是该书的责任编辑。
从我业余做图书责编的经历看,责任编辑对于一部书稿的审读,加上校对(至少是终校一遍),绝不少于读四遍。审读过程中,为了较好地把握书稿,责编还必须阅读一些相关的图书或文章,即对书稿所涉及的问题做点学术了解;若条件许可,还须尽可能地核对书稿所援引的书籍和文章。因为我的编辑经验告诉我,十之八九的作者在书稿或论文稿中所引用的材料,不可能每一条都是他/她亲自查阅的,或多或少总搀杂着一些冒似作者亲自查阅实则转引而来的材料,何况,即便是作者亲自查阅的材料,也有可能出现笔误或电脑输入时摁错键。因此,如果说张群先生对《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一书及相关问题也许了解得不深,那么图书责编张献忠先生是理应深切地了解该书的内容的。
无论张群先生的评论,还是张献忠先生的评论,对《中国学术腐败批评》的捧赞,都几至于上天绝地,甚至肉麻。但在二张的评论中,伍铁平、葛剑雄、曹树基、杨玉圣、徐庆凯、钱乘旦、孙周兴等先生卓有成效的学术打假努力及其贡献,却全都被一笔抹杀了,全都被一股脑儿记到了所谓的“学界王海”杨守建——这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的本科学生身上了。
我们且看二张是如何进行这种乾坤大挪移的。
张群先生的书评称:“学界的‘王海’——杨守建浮出海面了。而这个‘王海’,他的第一声号角就如此犀利和有力,锋芒又是如此锐利。《批判》甫一完稿,就以其大胆而客观的揭露和入木三分的分析、严密无懈的逻辑(体系),让圈内人士‘大惊失色’,拍掌叫好。原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国和、复旦大学年轻的语言学博士申小龙、西南师大历史地理博士陈国生,这些曾几何时被誉为‘杰出的天才’的学界诸公(其中潘国和最富传奇性:十年之间,他从一名中学化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的法学家、法学院院长,其中端倪,自不得而知),将不得不在这里摘下他们虚伪的高贵面具。而所谓填补国内法学研究空白的《南极政治与法律》、国内第一部《世界文明史》及其主编唐河、中国社科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中国历史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第八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专著《文化语言学》(申小龙博士‘著’),也不得不脱下他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中国第一大辞书案、九十年代中国第一书评案、中国语言学界第一诉讼案,还有众所周知的华东理工胡黎明案……虽语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等中国学术重镇,作者亦毫不隐讳,秉笔直书,诸多内幕,俱现纸上,告知读者一个真实、具体、完整的中国学术界。”
张献忠先生也在书评中写道:“在《批判》一书中,作者对……近几年来关于学术腐败的大案、要案一一进行了揭露,无情地剥去了罩在王同亿、申小龙、潘国和、陈国生等这些曾几何时被誉为‘杰出的天才’的文抄公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批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学术丑闻,告诉了读者一个真实的学术界:在神圣的学术界里也有马屁精、骗子、剽客、惯匪和强盗。”“《批判》……作者直斥潘国和、申小龙、陈国生等文抄公为‘文坛窃贼’、‘学苑大盗’,将他们的腐败行径一一展现于世人。作者还将大学教材的互相‘借鉴’谑称之‘学者的乱伦功夫’,将申小龙通过重新组装产生的大量著作(这些著作很多都是抄袭来的内容)戏称为‘学者的积木游戏’”。
通过这番乾坤大挪移,辞书学界徐庆凯先生等对王同亿事件的揭露(见于光远、巢峰等著:《我们丢失了什么——“王同亿现象”评论文集》,商务印书馆版),语言学界伍铁平先生等对徐德江、申小龙的无情揭露(见伍铁平著《语言与文化评论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版),历史学界张伟然、蓝勇先生等对陈国生的揭露(见《学术界》2000年第3期),钱乘旦先生等对高校教材低水平重复的批评(见《中国书评》1995年总第4期),杨玉圣先生对学术腐败现象的抨击及其学术批评(见杨玉圣著《学术批评丛稿》、杨玉圣编《书的学术批评》,均为辽宁大学出版社版),哲学界孙周兴先生对张汝伦抄袭问题的公开批评(见《中华读书报》2000年4月),法学界段晓英先生等对潘国和严重学风问题的批评(见《学术界》2000年第4期),等等,两位书评作者视而不见,通通记在了还在读大学的杨守建的名下。
不知情者,初读这两篇书评,必然会认为是:“杨守建先生挺身而出”,“对学术腐败分子当头棒喝”,才“无情地剥去了罩在王同亿……等……文抄公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最后,读者自然也会得出结论:揭露了这么多学界的大案、要案,摘下了这么多“杰出的天才”的“虚伪的高贵面具”,杨守建怎么不会是“学界王海”、“学术打假英雄”呢?
不仅如此。据该书责编张献忠先生说,《中国学术腐败批判》的作者“言辞犀利、批判性强、风格明快”,“而且语言幽默、笔调辛辣,可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责编献忠先生的笔下,年纪轻轻的杨守建俨然就是一个再世的当代鲁迅!
其实,不客气地说,评论者如此不顾基本客观事实,把一个年轻作者如此捧上了天,大概和作者一样,恐怕只有一个目的,即为作者争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之“老大”的交椅,为《批判》一书争“原创性”。由此看来,如果说责编没有读懂书稿,实在是冤枉了他。事实表明:张先生不仅读懂了书稿,而且可以说达到了与作者心心相印的境界。
实事求是 篇3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发展的,与此相适应,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人类实践的规律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发展、上升和深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就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由于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才使我们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大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也只有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的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理论品质,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和品质,是贯串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永葆指导思想的生机活力、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总有人说,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看不外乎三难。
一难是认识能力不足。不愿或者是没有机会接触实际,从事实践活动,并且好多的人在认识的过程中不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但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事”中找出“是”,找出规律性,并按规律办事,达到成功地改造世界的目的。其基础是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事物具有复杂性,且随着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对其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质不容易看清楚和把握准确。认识能力不足,主要是缺少三种“气”:一是没有“底气”,基础不实。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忽视学习,造成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陈旧单一。二是没有“勇气”,心胸不宽。既不重视自身理论素养的形成,也不愿意汲取间接经验。把胡思乱想当成解放思想,把自以为是当成实事求是,无法敞开
胸怀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三是没有“朝气”,精神不振。本身具备一定的能力,但认不清形势,辨不明方向,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求”的过程中。
二难是自身位置摆不正,没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实事求是对党员干部的要求是普遍性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基本的要求。然而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变革之中,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也在不断的调整之中,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所在,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是党员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过程中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三难是抗干扰能力不足。没有大公无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名族责任心,当具体行政执法行为与某种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会有种种诱惑接踵而至,考验着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现阶段尚不健全的社会民主法制,以及有待完善的民主集中制,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导致“不唯实、只唯上”现象的出现。这些外部干扰因素,如果不加以坚决抵制,将严重影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践行。
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诚实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骗;对自己为善去恶,光明磊落。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个人、单位乃至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社会呼唤诚信,个人、组织、市场乃至国家需要诚信。高等学校教育应特别关注诚信,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社会价值,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养诚实守信的大学人才。既然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那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呢?首先分析一下大学生目前面临诚信危机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责任意识薄弱、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但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文化层次较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思想开放,传统保守的观念较少;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等。但也存在众多缺陷: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不少人心理素质并不成熟,经常表现出以我独尊、心理逆反、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等弊病;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上多种不良现象缺乏清晰认识,容易将一些负面的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他们虽然自我意识较强,但责任意识薄弱,在“义”与“利”面前往往选择后者;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各种文化冲蚀着祖国,由于他们缺乏冷静的思辨分析能力,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自律致使遭遇诚信沦陷。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失衡的现象发生。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纯文化课的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淡化掉。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担。这并不只是需要坚实的知识底蕴,而且需要坚定的意志,创新的能力,诚信的品质等等。而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品质。古人云“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
“育人之本”,这就是最好证明。不仅如此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因此尽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涉世虽浅,眼光虽薄,心灵虽弱,但凭着一份执著,靠着一份不辍,携
着一份坚强,我们追求着一份美好的信仰,寻觅着永恒的美德,追求着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诚信。诚信是大学生的一张身份证,诚信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责任。面对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握诚信着张盖有特殊印迹的身份证 然而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许多人忘记了诚信,丢弃了这个我们千年不变的民族信念。他们信仰“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要做好人。”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迷失在“利”的旋涡里,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微小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丰厚的利益。我们现在虽然处在校园之中,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也无法真正体会到诚信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利益。但这也是微型社会,我们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因此我们也要严守诚信这个规则,把它运用到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
我是一名在大一刚刚转正的一个共产党员,对于实事求是的概念从来也没有探讨或者是研究的很深,然而在《毛概》这门课中我才发现和明白什么叫做深入和多方面的考虑。我觉得要做到实事求是这不是很明确的问题,不同身份的人实事求是对他的要求也不一样。而要克服这“三难”,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应把握住以下两点。
一是突出“实”字说真话。说真话是一种社会责任,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只有求真务实,讲的话才有力量,只有讲真话,才能让人们的认识更接近事物的本质。特别是在各种困难面前,更要提倡讲真话,讲客观公正的话,讲有建设性的话。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和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二是突出“求”字用真功。既要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追求和掌握真理,又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勇敢地去坚持和捍卫真理。既要学习掌握现有各种知识,又要不断超越已知,探索未知。这是我们探求真理应有的态度。
难与易是相对的,关键是认真二字。我们是党员干部,实事求是是党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只要我们认真了,有一颗立党为公的公正之心,有一腔执政为民的赤子之情,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不辞辛劳,不怕麻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实事求是做起来就不难了。
论实事求是 篇4
摘要: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然而,许多大学生依旧荒废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更应在生活和成长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关键词:实事求是,特点问题,大学生成长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发展,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借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不同程度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做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
①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
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实质和核心,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
②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我们在每一个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一定要从当前的、现实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出发。江泽民把这个思想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就要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把现象当做入门的向导,逐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指出: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3)理论联
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又重视理论对实践的基础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群众与尊重实践有内在的统一性,尊重群众必须以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实事求是。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坚持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
⑤真理标准的思想,他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邓小平也明确指
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地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饿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
五、大学生的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从大学生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大学生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出现了不同深度的问题,另外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甚至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
1、诚信度降低。目前的大学校园里,诚信即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可能被遗弃。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无论是国家级的考
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都存在着作弊的现象,因为考试成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眼前的利益,诚信悄悄地被遗弃在角落里;
2、道德目标自我化、取向功利化和行为庸俗化;
3、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慢慢的淡化;
4、在理想与信念方面,对奋斗目标不甚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甚者走向思想空虚、人云亦云、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在生活态度方面,羡慕或者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者崇洋媚外、铺张浪费、情趣低俗、追求享乐。
现代的社会,各种思想相互碰撞,各种道德标准相互交错,再加上各种犯罪活动和腐败现象,社会繁荣的同时社会亦日趋复杂化。而作为新生力量与后备军的大学生们的思想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也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社会的发展。
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大学生的成长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就为大学生改正偏移的观念,为大学生今后的成长指明了道路。而实事求是做人就是我们大学生的根本。
要做到实事求是,就是要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用“事实求是”为标准来约束与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都要清清楚楚。同时,要在明确自身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做好职业规划,并为了这个目标理想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上、生活上、道德上,事事求真;与时俱进,放眼未来,走出属于自己的成才之路!
而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我们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攻专业。针对自己的专业,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自己需要掌握好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分析选择确定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在学校事情的分析处理中怎样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尤其是在当今的热门话题就业问题上,我们大学生尤其应该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得到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关于读书无用论也越来越猖獗。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务远的话,这些问题也不会如此严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原因不是不能就业,而是他们自己不愿就业,一直被当作娇娇子的我们,毕业后难免希望有一番大作为,然而我们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在没有办法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有些大学生相信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都是不注重实际,没有看清现实造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就业上,就要权衡自身实力和社会状况,实事求是,寻找就业出路,觉得有发展前途就不妨去尝试,不要为旧的思路所禁锢,不妨另辟蹊径。我们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拓宽思路,放开视野才能抓住更多成功机会。
结束语:做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深刻认识实事求是的本质。不管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解放思想,适应时代的新变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一份力量。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参考文献:
实事求是资料 篇5
1914年,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作为北洋大学校训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训)赵天麟(1886-1938),字君达,天津人,是中国早期官费赴美的留学生。1906年初,赵天麟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1909年毕业于该校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并由校方赠其金钥匙以作纪念。1914年3月13日,赵天麟因其高尚的人品,突出的教绩,被任命为北洋大学的校长,年仅28岁。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前身),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广纳海内外硕学鸿儒任教,尤以美、日、英、法、德、俄等工业发达国家学者任主课,科技课程大多使用外文原版教材。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北洋大学的教育质量可与美国哈佛、耶鲁等著名大学相媲美,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毕业生可免试进入欧美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曾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史》第一卷写道:“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了北洋大学近20年的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承袭至今。”
赵天麟首倡“实事求是”的校训,早于1919年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民主”的口号。面对近代由西方传入的工业文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中国人需要一种治学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方法。赵天麟在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学府不失时机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校训,用以指导办学,引导学生,应当予以高度肯定。
赵天麟首倡的“实事求是”校训,既科学又精练,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包容性,在大学校训中引领新风、独树一帜,倡导了一种中国本土化的科学精神,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赵天麟以“实事求是”为校训,还反映了他对中国教育传统的重视和继承。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在以“工程师的修养”为题的演讲中强调,北洋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实事求是”是其必备的道德品行。这种对于道德的追求是我国大学校训的一大特色,在西方大学的校训中实为罕见。[2]
编辑本段岳麓书院匾额
1917年,宾步程为岳麓书院手书“实事求是”匾额
坐落在湖南长沙岳麓山坡的岳麓书院,创办于唐末五代,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至今,沧桑千年,弦歌不绝。由于岳麓书院学风严谨,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因此受到了各朝代最高统治者的重视,宋真宗、宋理宗、明世宗、康熙帝、乾隆帝都曾为书院御书匾额。
走近书院讲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檐下的“实事求是”匾。此匾为湖南公立工业学校1917年迁入岳麓书院办学时,由校长宾步程所撰。
没有证据表明宾步程是受到赵天麟的影响,很可能是由于相似的留学经历与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匾
使他们的思想不谋而合。
宾步程(1879-1943)于1903年留学德国,最初学习陆军。但他深知“兵战不如商战”,决心利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科技革命中崛起、工业技术雄踞世界前列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改入柏林帝国工科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他刻苦攻读8年,其间还参加实习和考察,足迹遍及欧洲20余国。1910年学成归国。
1914年,宾步程出任湖南公立工业学校校长,并将学校迁到岳麓书院,后来更发展成为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因此,宾步程也可以算作湖南大学最早的校长之一。
早在幼年学习时期,宾步程就对《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论述烂熟于心;清末的新学思潮对他的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德国这样一个注重工业技术的国家攻读,以及参与同盟会的革命活动,更加深了他对“务得事实,每求是也”的思想的崇信。
当时,中国的教育制度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校之长,宾步程深知“实事求是”这一理念对陶冶铸造学生从客观事实出发、追求真理的做人做事原则的重要作用,因而大加倡导。
人们还会注意到,在讲堂两旁还有宾步程写的楹联:
工善其事必善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这副楹联与“实事求是”的匾额相呼应,告诫工科学生在做人的态度和处事的作风上不能懈怠,必须精益求精,注意方法,解决工具问题。
宾步程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名气并不很大,但他提倡的“实事求是”的校训影响却极为深远。1916年至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经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与同伴们研讨革命真理。很自然,岳麓书院的“实事求是”的校训,也深深刻印在了毛泽东的心灵中。[3] 编辑本段中共中央党校校训
1943年,毛泽东亲书“实事求是”,作为延安中央党校的校训
延安时期,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党的中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1943年,为了给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将要竣工时,人们左看右看,觉得建筑物虽然雄伟、宽敞,可总显得少点什么。于是,有人提议在正面挂个题词什么的。一说题词,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范文澜先生。但范老试着写了几条,都觉得不满意,就提议去找毛泽东。
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立即叫人拿来四张二尺见方的麻纸。他秉笔沉思片刻,即饱蘸浓墨,迅速挥毫,瞬间,“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大家齐声称赞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研究得精深、透彻,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题词拿回来后,便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虽然凿好了,但可惜毛泽东的手迹被搞坏了,未能保留下来。这四块石刻就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实事求是”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使这座建筑物倍生光辉。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乃至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
虽说毛泽东效仿岳麓书院,将“实事求是”作为中央党校的校训,但仍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因为这一校训是针对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脱离实际、崇尚空谈的教条主义,更主要的是毛泽东赋予了“实事求是”全新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4]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亊物,“是”就是客观亊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毛泽东认为,“是”就是事物的规律,“求是”就是认真追求、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工作的向导。毛泽东还解释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这样,经过改造后的“实事求是”已进入哲学最高领域,成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正如后来邓小平所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珍贵的“实事求是”石刻
[3]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展厅中,陈列着四块二尺见方的题字石刻,上书“实事求是”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实事求是”是1943年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的词。中央党校是专门培养党的中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党校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党内主观主义学风的存在,常常受到教条主义的严重干扰。1943年,为了给学员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活跃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央党校修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可容千余人的大礼堂。将要竣工时,人们左看右看,虽然建筑物雄伟、宽敞,可总显得少点什么。有人提议在正面挂个题词什么的。一说题词,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范文澜老先生。但范老试着写了几条,连自己也不满意,于是提议去找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欣然接受了党校同志的请求,立即叫人拿来四张二尺见方的麻纸,秉笔沉思片刻,即饱蘸浓墨,迅速挥毫,瞬间,“实事求是”四个雄健潇洒的大字跃然纸上。大家齐声称赞毛主席对马列主义研究的精深、透彻,一下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
题词拿回来后,便立即找来了能工巧匠,选了四块方方正正的石料,将麻纸铺在方石上,照笔画开凿,字形不差分毫。这字虽然凿好了,只可惜主席的手迹被搞坏了,未能保留下来。这四块石刻就成了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实事求是”的石刻镶嵌入正门后,犹如画龙点睛之笔,使这座建筑倍生光辉。从此,这一题词就成了党校学员直至今天全党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座右铭。
1947年3月,胡宗南反动军队进犯延安时,党校师生为使题字免遭敌人破坏,又将四块石刻从墙壁上取出,埋入地下。果然不出所料,胡军占领延安后,礼堂被全部毁坏。解放后,在小沟坪中央党校旧址办起了延安师范学校。师生在建校劳动中挖出了这四块石刻,并把它们交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保存。
编辑本段中国人民大学校训
“实事求是”并非从学校诞生之日起就明确作为校训,但是从陕北公学到如今的中国人民大学,但“实事求是”的精神始终教育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求是石
毛泽东同志在给陕北公学成立的题词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当时的校长成仿吾也指出:“陕北公学的教学工作有三条原则:一是理论和实际相联系,二是教学内容少而精,三是教与学一致。”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后,也明确地把“注意理论同实际相结合”作为教学方针之一。在北方大学教职学员全体大会上,范文澜校长提出,北方大学的办学宗旨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校风即为“实事求是”。1948年春,中共中央决定将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吴玉章校长提出华北大学的校训为“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吴老将其中的“朴实”解释为“不虚伪、不轻浮、不好高骛远、不粗枝大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和态度”。1950年10月3日,刘少奇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上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要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要辩证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学习、工作。”1992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55周年前夕,经学校党委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实事求是”被正式确定为学校校训,同时,镌刻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汉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学校东门的正中。[5]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
面对刘丽,推选委员孙炜说:“刘丽以自身朴素的生活经验,坚守着善良的底线,展现了当代青年,没有熄灭的爱的光芒。”
推选委员王晓晖说:“她和她代表的80后女孩,是都市森林中的蒲公英,真正中国的希望,将在他们脚下生根。”
现在我来宣布,《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刘丽的颁奖辞:
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
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您正在收看的是蓝色经典·天之蓝杯《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好多年前有一首歌,唱的人很多,名字叫《姐姐》。里面唱到,姐姐 我想要回家,请牵着我的手,我不再害怕。这首歌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歌好听,还在于姐姐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短片:刘丽
30岁的刘丽在厦门的一家足浴城上班,每天蹒跚走过长长的走廊给客人端水洗脚做按摩。这个被人们称作洗脚妹的姑娘,这些年资助了上百个贫困的学生。
刘丽等的这个孩子叫邵春梅,在她8岁时,父母便都因故去世,家中只剩下80多岁的爷爷和一个弟弟,2007年,刘丽通过厦门妇联得知情况后,负担起了邵春梅和弟弟的学费,4年来,刘丽经常会来看姐弟俩。
邵春梅: 她就像我的姐姐,对我很亲切,然后就是好像很久的老朋友一样,然后我也很喜欢跟她一起玩,因为跟她在一起玩的话,我会忘掉一些烦恼。
看着眼前的景象会让人有一种这是一家人的错觉 那么刘丽为什么要帮助原本素不相识的人? 她 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丽出生在安徽颍上县,是家中的长女,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由于贫穷,1994年,只有14岁刚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刘丽便辍学出门打工了。
很多家长都在那边哭,掉眼泪,都舍不得,我就说,我说你们不要哭了,哭什么,我们出去赚钱你们都回去吧,赚了钱可以让我弟弟妹妹都能读书,让这个村庄里面也能出两个大学生。
刘丽辗转去了武汉,北京 江苏,1999年 她来到了厦门。身上的钱很快没有了,刘丽甚至卖掉了从记事起就没有剪过的头发,用卖头发得到的30块钱维持生计,直到一个老乡介绍她进了一家足浴城。
记得刚开始学的时候很痛苦,都磨水泡破了都会一直流血,流血了再去练练练然后就长茧了,手指头很硬,女孩子的手,你把你手指头伸出来你看看,都没有这么硬梆梆的。
苦和累是难免的,毕竟这份工作能够让她生存下去了,但让刘丽没想到的是:她寄回家的钱让老家人对他的工作浮想联翩,流言蜚语让父母对刘丽也产生了误解,那一年底,回家过年的刘丽,被父母骂出了家门。
在外面怎么样受苦受累,受人家的气,我都觉得忍一忍就过了,因为我还有一个家,因为家里需要我。可是听到我爸妈这些话的时候,我真的我连死的念头都有了,我曾经也想过去死了算了。拿个刀,可是狠不下心砍下去,就觉得我还不能死,因为我弟弟妹妹还要读书,我要让这个村子里面,出两个大学生。
当初离家时自己的豪言壮语刘丽一直没有忘,他开始拼命赚钱,到了2002年,家里的生活状况好了一些,可是弟弟妹妹却没有按照她的期待上大学。此时,刘丽开始了自己新的计划,她先联系了老家的20多名贫困学生,每学期她把给人洗脚赚来的钱寄到县里,几年后,刘丽又将目光转向了身边.2006年刘丽找到了厦门市妇联,加入了厦门春蕾救助计划,成为这个计划开展10年来,唯一的一个外地捐助者,所以妇联是刘丽经常要来的,楼上楼下的人他都认识。
到今天,刘丽固定资助的人数已达到52人,而如果算上一次性资助的,那就有上百人了。
也算是一个寄托的心理吧,就是说希望,我自己没有读书,通过我能够帮助几个人能有书读。
刘丽是这样安排她的时间的:每天中午12点上班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后下班,然后睡觉起床准备去上班。去看孩子以及为他们的事奔忙则只能利用休息时间了,如果有特殊情况就请假去处理,哪怕要被扣钱。
刘丽是这样安排他的钱的:她现在每个月大概能赚3000多元,用于自己在厦门租房及生活的费用每个月绝不超过500,其他全部存起来,家里人有用就寄些给家里,那些认识或者陌生的贫困孩子们有需要时 就送给他们。
也有人这么说过我,他说你对自己好一点,连件衣服都舍不得买,你去帮助那些小孩子有什么用,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有时候想一想,就算是买几件好看的衣服,买一些化妆品,最多让自己看起来时髦一点。可是如果,花在这些小孩子的身上的话,也许就造就了他一生,所以可能在这方面来得更有价值。我一定要看着,真真正正因为我,有一个大学生,能从学校里面毕业出来,我告诉过我自己,我也时常提醒我自己,我一定要这么做,我一定要看到,为了完成我这个梦想,所以一直坚持一直坚持再坚持。
主持人:刘丽,我知道今天在现场的观众中,我知道有你的同行,她们知道今天,《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中有刘丽,她们就特别想跟你交流,说一说你干这行的酸甜苦辣。
刘丽:其实在十年前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像寻开心的那种,才会来的。自己觉得心里挺受打击的,不过有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跟我讲过一句话,当你找到你要什么的时候,也许比做什么更重要。让我领悟了很多,那现在来洗脚的人,是因为真正不舒服,他要找一个人,来让他自己肩膀舒服一点,睡眠能好一点,那十年后的今天,我就感觉到,我们除了没有挂中医证,没有去穿白大褂、戴白帽子,我们跟中医理疗师做的是一样的工作。
主持人:为什么一定要在你的帮助下,看到这个大学生,走进校门走出校门,完成自己的心愿吧?
刘丽:因为我小时候,我家兄弟姐妹五个,我是最大的。那个时候要么回家去带我弟弟,要么就去田里面干活,那我就在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我一定要当个医生,或者当个老师。我出来打工以后,我就有 两个心愿,一就是我一定要让我弟弟妹妹都有书读,第二个就是我自己最想学的 就是管理,把店里面的生意弄好了以后,在我自己出生的地方建个学校,在厦门给自己买套房子。我也跟朋友聊过,我说 开足浴店,是我必须要做的,因为我需要帮助这些小孩子,是我的事业是我一生追求的理想。
屠呦呦的“求是”情结 篇6
拉斯克奖很重要吗?用科学家的语言来解读的话——拉斯克奖是生物医学界世界级最高大奖,是个分量极高的奖项,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
正当人们纷纷祝贺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时,在获奖感言中屠呦呦平静地说道:“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
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这其中蕴含着屠老的“求是”情结。
屠呦呦生活上是个粗线条,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扑在工作上。原本60岁就到了退休年龄,但她81岁了还坚持工作,至今仍承担着很多课题,带研究生。在她的老同学、老朋友的印象中,“她是个典型的科学家、学者,平时并不善于交际,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她具有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美德,那就是有什么想法敢于直言。”“她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留须拍马,比如在会议上或个别谈话也好,她同意的意见,马上肯定;不同的话,就直言相见,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为了研究青蒿素,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用了40年的时间,期间还历经了“文革”岁月。默默攻关几十载,一朝获奖,名利面前,便生嫌隙,各种各样的议论一下子都冒了出来:诸如,“将功劳全归给她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是重视个体,还是重视团队宁”……
面对疑问,直言不讳的屠呦呦曾对媒体表示:青蒿素的事乱了,大家都要说是自己弄的,实际上这可能吗?科学就应该讲究实事求是,所以呢,我就不想再谈这些问题了,你要是信任的话,就相信我的那本书(编者注:《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那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这本书实事求是,是根据事实写的。
实事求是——这真的很重要。我想屠呦呦的解释和她的获奖感言也都基于此。
最难能可贵的是,针对目前一些对青蒿素产生了抗药性的疟原虫已经出现的情况,屠呦呦说:“像这一领域内的其他研究人员一样,对最近一些报告中提及的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疟原虫的出现,我深感忧虑。世卫组织为此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建议为避免出现这种抗性,须停止单一使用青蒿素的治疗方法。一些地区大规模使用青蒿素作为预防疟疾的做法确实让我感到忧虑,这是产生药物抗药性的一种潜在因素,我希望国际社会采取一些负责任的措施,规范疟疾治疗方法,停止对青蒿素的药物滥用。”
这就是屠呦呦的“求是”情结——相对于社会上的质疑或纷争,她更关心的是青蒿素如何科学使用的问题。
毋庸讳言,1967年中国启动研发抗疟新药的大项目“523项目”,全国各地不同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组成了研发大军。正如国内医学界人士指出的:当年的青蒿素项目,的确是几百位科学家集体参与的结果,而屠呦呦的发现起了关键作用,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过去国家情况特殊,不太肯定个人的贡献,所以其成果将近40年在国内没有被得到公认。
那么,如今面对屠呦呦获奖,我们是不是也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呢——即“不要简单地英雄崇拜,更不应否认其他人的工作,因为在这背后,还有一群‘无名英雄’。”
追求是什么作文 篇7
生活,似乎有的人永远是向往山珍海味,丝绸锻锦的生活,又有人宁愿放弃外人看来舒适安逸的条件而选择过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不是人家傻,每个人想要的`生活不一样,每个人所追求的不一样,我似乎跟别人不一样,没有什么追求,没想过生活一定要是怎样怎样的。我甚至从小到大没有过任何抱负,没有过追求的事物,没想过任何理想,梦想,遥不可及的东西,也不会去想以后会多么多么地成功,多么多么有钱,顺其自然。
万事开头难,太多人明白这个道理,大多人也遇上了这个困难,多少人就死在这里,少数人能继续前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你不进则退,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只有人会给你指一条退路,大多你走上退路只能退回起点了,并难再起步,人生中走好这第一步也是多么重要多么艰辛,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的一生有太多要选择,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陷阱,有的人就直接受诱惑贪图眼前利益而步入别人的陷阱一步一步,越陷越深…最后将自己埋在陷阱里。很多人会成功,但是成功需要付出太多代价,需要太多骨骸太多尸体堆积起来,最后自己也出现在死人堆里,每个人都会追求想要的东西事物,有些人难免会不择手段去争,去抢,去偷,更多人会尽努力去争取,哪怕用尽一生时光等待,也不会后悔,你不会明白他用一生争取来的东西有什么意义,但是至少证明他成功了,或他很努力了,他没有忘记他所想要的,他一直追求的,当他得到后的喜悦开心,谁会懂。
★ 追求作文
★ 作文 追求
★ 因为追求所以幸福作文
★ 追求600字作文
★ 追求400字作文
★ 追求初一作文
★ 初中作文追求
★ 追求真我作文
★ 追求400字作文
实事求是终极论文 篇8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更是当代大学生解决问题、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把握一切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排除我们的主观随意性,从而正确解决问题,消除疑惑。
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我们正站在校园与社会的边缘,我们肩负着重任,因为我们将是先进知识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很早就有提出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当今社会我们大学生庞大的数量和未来的重要作用上来看,在我们这个群体的身上,将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时代和社会是不断的发展着的,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我们应该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少一些妄想,多一些理性,我们更应该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我们践行实事求是原则的过程中,违背实事求是的事例却常常在社会生活中发生。我们不禁会想到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三鹿劣质奶粉”案件,虽然此案已经渐渐平息,但我们挥之不去的,是多少在此案中失去鲜活生命的婴儿,他们还来不及体会生命赋予的美好,就急匆匆地谢幕。我们扼腕叹息,转而更加理智的思考:正是那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隐瞒了真相,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田文华也曾经作为道德的传教士宣扬她的致富路,实事求是对她来讲,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却为何背离的如此可怕?再说陈水扁洗钱案,以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等,无一不是为了一己利益而明知故犯。
同样,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也有很多鲜明的例子都能表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还记得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踌躇满志,都希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都希望能过着潇洒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如愿以偿;更确切地说,只有少数同学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显然,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做到了实事求是;未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却背离了实事求是。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追求学习效率,必须大量投入学习时间,必须按时完成各项作业,这便是客观事实。然而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大学世界里,各式各样的诱惑都试图吸引着我们,一旦我们被吸引,必将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学习任务,“抛弃时间的人必将被时间所抛弃”; 不实事求是,学习将毫无保证,优异将无从谈起。
大学中的人际关系也与实事求是密切相关。人际关系好的人必然能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对他人友好,乐于帮助他人,不过于自私。不管你是谁,在人际交流中,你都必须实事求是,必须遵守这样的客观事实,这样才有希望搞好人际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始终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其实他们也不希望这样,他们也试图改善人际关系;但是,不管你是多么地诚恳,多么地迫切想改善关系,如果你使用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没有遵守交友的客观事实,你的一切努力必将徒劳;当然,你也没有必要郁郁寡欢,心情低落,因为客观事实并不会因此而同情你。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成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周围的环境纷杂浮躁又充满诱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抱有踏实的做事态度,学习实事求是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合实际,从实践中寻求真理和经验。意识到责任感和荣辱感的重大,肩负起祖国未来发展的责任。那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实事求是的原则呢?根据自身的理解,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第一,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自己的追求方向,有自己的计划。将来我们要面对的是社会,要去找一个工作,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所以职业生涯规划要从现在做起。第二,要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里努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多加实践,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做一个优秀的大学生。
第三,在大学的这段时间里,尽努力完成好所选择的每一件事情,也能与同学一起经历虽然艰苦但却难忘的事情。其实,我们所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放眼世界,思想开阔,与时局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做好每件小事,才是我们的做人根本。第四,青年大学生要学好重要思想概论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五,21世纪的大学生最难的就是就业问题,找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呢,主要是因为大学连年扩招,导致人才的富余,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国情。我们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难并不是因为没有工作岗位,很多是因为看不上目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要么是专业不对口,要么就是工资待遇不理想等等理由。我们要想在这样一个社会上立足就必须适应它的变化,所以要求要实事求是。这就要让我们放弃原有的“理想念头”——专业对口、高薪等,脚踏实地,找一个有前景的行业,从基层做起,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受过高等教育,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也能体现我们的价值。关键就是别把自己看得太“高”了。刚出校门我们其实什么技能都不会,或者说技能有限,有的只是理论知识和学习的能力,我们更应该在工作岗位中努力地去磨练自己,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实事求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要求是: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生存技能)、戒骄戒躁、杜绝眼高手低,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平凡而有信心的人。
【求是评论员】推荐阅读:
“求是”精神09-28
实事求是09-09
《求是》道德文章05-16
求是实验小学07-13
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07-01
实事求是思想汇报10-13
毛概实事求是论文11-03
实事求是心得体会11-06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05-19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