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改善报告

2024-09-26

环境改善报告(精选9篇)

环境改善报告 篇1

生产环境改善报告

尊敬的厂领导:

焊接班组因生产车间内排烟效果不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特别多,夏天天窗可以打开烟尘排放有小部分改观,由其是冬天和阴雨天天窗不能打开烟尘浓度特别高,员工吸入烟尘过多,极易产生职业病(吸肺),对员工身心健康造成及大危害,由于能见度极差,视线极其不好,最差时能见度只有10米,在安全生产和质量保障过程中存在极大的隐患。

综合以上多方原因,还希望厂领导给予妥善解决排烟问题,增加员工保健为昐。

焊接工段

2012-4-26

环境改善报告 篇2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通过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管理,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整体稳定,草原固有的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

农业部畜牧业司草原处处长李维薇表示,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去年达到53.6%,比2010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鲜草产量10.2亿吨 , 比2010年增加了4.7%,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我国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势头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加快好转。

监测数据显示,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从2010年的30%下降到2014年的15.2%,其中268个牧区半牧区旗县牲畜超载率从44%下降到19.4%。在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和草原补奖政策的推动下,牧区各地加快推进草原承包工作。目前,全国累计落实草原承包2.83亿公顷。其中, 承包到户2.23亿公顷,承包到联户0.54亿公顷。牧区各地以实施草原补奖政策为契机,通过加大棚圈和人工饲草地建设力度、改良牲畜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推广舍饲半舍饲圈养等措施,有效减轻了天然草原的放牧压力。(摘自中国草原网)

环境改善报告 篇3

【摘要】随着秋季的来临室内的空气开始变得寒冷,即使随后暖气的开放带来了温度的上升同时也使空气变得干燥,对于如何改善教室环境的问题本文将通过一间约48人的教室进行其中可行的便捷方案之一—摆放绿植前后空气质量与环境的改善分析,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直观直接的表现出绿植的存在与否是否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关键词】绿植改善 室内环境 空气质量

一、引言

随着房屋的不断建设,越来越有必要多进行室内空气检测,以确定室内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有效的治理。但国内空气质量检测服务相关产业还并不成熟甚至空白,仅销售昂贵的仪器,造成绝大多数家庭因无法承担且长久来看意义并不是特别大而只是尽可能的多通风,仅以自己感官上的是否可以入住为主,这样往往并不科学有着巨大的健康隐患。室内的空气质量分析与调查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秋季室内寒冷,冬季空气较为干燥等问题一直对人们造成困扰,而分析后的空气如何有效改善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二、绿植对教室空气质量分析

1.调查问卷分析(共得数据48份)

图一 第一天空气清新度

图二 第二天空气清新度

图一为第一天在教室没有绿植的情况下对约48人在课堂上的調查与分析结果。2人觉得空气质量很清新,1人觉得空气清新,33人感觉空气质量一般,10人觉得空气很闷,2人觉得空气闷。总体上给人空气质量偏差的感觉。当所有的人离开,关闭所有门窗,放20绿萝,等了一天,又对第一次调查后的人数再次进行调查问卷以检测摆放绿植一天后给人的直观感受的差异对比。在同一间教室的约47人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如图二所示。其中16人感觉空气质量清新,29人感觉空气质量一般,2人感觉空气闷。通过比较植物的问卷显示分析后,可以清楚地看到觉得清新的空气的人数上升,觉得空气闷的感觉的数量是0,空气感到闷的人数也减少了很多。

三、改进方向

这些植物都是绿色的,如果可以用各种颜色的植物也可以给心情带来积极的影响。植物有丰富的颜色、叶色、果色和颜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分支,美化和丰富了城市景观。可以不同季节性的植物颜色的外观与季节的显示让人们感受到流动的旋律的色彩,感受生活的节奏,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效应,引起了联想的各种各样。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色彩设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设计内容。早在公元前发现对人类健康的颜色效果,医学的古希腊的父亲,希波克拉提斯曾说:“色彩是人类的身体和心灵之间的桥梁”。在中国医学界早已在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的色彩理论的应用,提出了“色彩疗法”,即通过看颜色病人眼观,产生刺激,促进疾病和心理康复,起到治疗的作用,与五种彩叶植物可以减轻视觉疲劳的人。

四、总结

放一些绿色植物,如吊兰、杜鹃花,在室内(本实验中使用的绿萝)增加甲醛的吸收和增加小植物和其他的大植物,可以增加室内湿度,改善室内环境,因为绿色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除了少数用来维持生命,其余部分将被释放到空气中。因此,买一些绿色植物和花放在冬天的房间,放一些植物在教室,有助于改善空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和改善视觉疲劳,同时改善空气环境,使课堂更加人性化,也能达到增加空气湿度的目的。但要注意的是,房间不应该放太多的绿植,因为绿植会呼吸,会吸入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当天气寒冷时,许多人选择关闭窗户,造成室内空气不流通,花卉放置过多会增加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晓敏.高校教室环境品质实测与评价[D].衡阳:南华大学,2013

[2]吴梅芳.植物对家居环境的影响[课题].上杭二中,2011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调查报告 篇4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为实现“规模推进年”的各项任务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协调组织人大内司委、市经贸委等有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走访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县(市)区,对我市经济建设的政策、法制、服务等环境建设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的现状

年初以来,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经过市、县(区)两级党委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积极推进和整治,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态势。各项优惠政策逐步得到了落实,“三乱”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有力地促进了市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层次高,推进力度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经济南市展环境工作。年初发绥发[2003]3号文件下发了《全市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时间步骤,保证措施和要达到的目标。二月份,市委市政府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市集中整冶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此外市人大、政协召开的“两会”上、市纪委四次全会和市本级规模推进工作会议等大型会议上,市级几大班子都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做出了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办公室。层层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组织体系,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宣传教育工作抓得实,舆论氛围浓。一是全市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开展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全社会参与的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浓厚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提高了领导者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识;三是强化了对公务员、企业厂长(经理)WTO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加强了对青少年法制教育,从基础、源头上预防了犯罪,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3、法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纪检监察机关加大了对影响经济发展的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上半年,全市共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64件,处分89人。法院加大了执法和审判工作力度,对涉及经济犯罪的案件做到了从快从速处理。全市法院系统2002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9,256件,审结28,508件,结案标的额达5.54亿元。两年来全市法院为企业减缓免诉讼费20多万元,减负3亿元。检察院加大了对各类犯罪的查处力度,加强了对经济案件的诉讼监督,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2002年,共办理国有资产流失案件6件,提起抗拆100多件,查办经济犯罪120件,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公安部门加大了“扫黑除恶”和对经济案件的侦破力度,有效地震慑了犯罪,规范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维护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工商、税务、环保、交通、城建等其它行政执法部门也都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了多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受到群众好评。

4、服务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全市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社会服务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双评活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承诺制,着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和行业形象。各地进一步加大了行政审批改革力度,规范了审批行为,减少了审批环节,普遍实行了“一站式”办公。各县(市)区还强化了对服务中心的投资建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庆安县实行了行政机关审批事项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全市在各行业开展了治乱减负工作,对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对域外企业实行零干扰、免打扰。2002年,市本级仅为三精药业、银娃乳业、客运枢纽工程减免基础建设配

套费400万元,减免排污费38万元。各地还深入开展了对行政执法的评议监督工作。庆安县的季度评议,肇东市的全行业评议,都是成功的范例。通过评议,对执法部门形成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促进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5、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对招商引资工作起到了助推作用。全市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和外商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文件148份1340多条;共清理文件3000余份,废止制约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60多份。肇东市制定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六项制度》、《肇东市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庆安县先后出台了《庆安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庆安县鼓励房地产开发优惠政策》等,极大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对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放宽,特别是对进入开发区的企业,在办理手续、土地使用、税费收缴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优惠。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上半年,全市共引进项目226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同比增长7.2%。宽松的投资环境,为实现规模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支持。

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我市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服务意识不强,执法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地方存在说功好、做功差,喊的多、干的少,上热下冷现象。有些行政职能部门轻管理、轻服务,存有较严重的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的现象,错误地认为管理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导致管理职能弱化和执法目的扭曲。有的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文明执法意识不强。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勒拿卡要报等不正之风较为严重,该办的事顶着不办,可办可不办的事拖着不办,可这么办可那么办的事卡着不办。有的部门队伍建设抓得不力,对职工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一些工作人员素质差,不懂政策,不熟业务,甚至违法违纪。

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理顺,给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导致“三乱”加剧,加重了企业负担。如审计部门,由于双重管理体制的束缚,对地方政府和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受到了很大限制,难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还有一些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问题。我们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过高。据调查,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3763人,自收自支的3097人,差额拨款的2730人。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还有的个别单位自行制定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使“三乱”现象久禁不止,企业负担减而不轻。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地方参与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规律。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便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

四是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层级监督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目前,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五是基础设施及公共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硬环境建设滞后。据调查,2002年市本级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3000万元,占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总收入1.9亿元的15。全市人均拥有城市维护建设资金204元,在全省排第8位,处于下游。南方一些发达城市的开发区已经实现了“九通一平”,可我们现在只达到“六通一平”,个别县(市)“三通一平”也没有达到,而

且标准较低。全市现有城市绿地面积仅2432.5公顷,占建成区面积的17.6(国家现定中等城市为35)。学校、医院、公园、商店、宾馆、饭店等公共环境建设与发达城市比,明显落后。公共秩序和公共卫生状况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通过调查分析,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思想观念滞后。由于在一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较严重的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特别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思想上存在误区,没有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和“人人是环境,事事是环境”的观念,不能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抓环境建设,因而导致政府某些部门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职能弱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二是部门利益至上。有些有行政执法执罚权的职能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为了小集团或个人利益,在行政执法中,违规执法、越权执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乱罚,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到位。在一些部门和单位,行政审批事项该下放的没有下放,该精简的没有精简,对保留的审批项目缺乏严格规范,审批环节过多,审批程序过于繁杂。一些过时的政策,没有及时清理、修订,个别地方还存在用已经明令废止的政策文件收费的现象。四是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部门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应立足市情,狠抓当前,着眼长远,摆正局部和整体、管理和服务、监督和扶持的关系,进一步强化环境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重点应抓好以下工作:

1、抓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如何,关键在领导。因此,各级领导要把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精心研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办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特别是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条条部门的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从放宽经济发展环境会影响部门、条条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来,舍小家,顾大家,切实做到放水养鱼,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改善环境是前提、是关键”的思想,按照市委一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市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专题推进组下发的《全市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方案》的要求,锛住总体目标,扭住“八项任务”,紧跟阶段步骤,认真做好整治推进工作。

2、抓改革,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把该减的审批项目减下来,把能减化的审批环节减下来,公开收费罚款标准,规范行政行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对审批、收费、执罚、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和办理,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严格监督、规范公务和管理活动。要继续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实行“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市县两级政府都要建立“政务超市”,推行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和服务承诺制等项制度,将行政审批、收费、政策咨询等事宜都纳入到政务超市中来,以此建立起办事高效、服务周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长效运行机制。在搞好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要积极探索行政制度的改革,理顺开支渠道,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只要存在靠罚没收入解决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经济发展环境就很难宽松。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调研报告 篇5

一、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情况

近年来,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倾注大量工作精力和资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全力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成效明显,“脏乱差”现象有所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加强领导,环境整治全面铺开。一是组班子。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各站所、各村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人员经费,构筑了镇村组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二是定目标。制定了《xxx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xxx镇农村“厕所革命”行动计划》,明确了我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及农村“厕所革命”目标任务,落实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责任。三是造氛围。结合“四创”工作,镇村组分别召开环境整治工作宣传动员会和推进会,印发环境整治工作宣传手册,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广大干群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夯实基础,整治工作初见成效。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以镇政府所在地、xxx以及库区沿岸、主要交通干线、重点示范村等为重点,两年来共启动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0个,实际竣工建设项目9个,落实财政资金300余万元,累计完成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项目涵盖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农村居民院落周边整治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环境整治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有一定的改观。二是抓投入,农村环境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工作,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区拆迁及环境整治资金1000余万元,拆迁水源地红线以内居民47户,新建垃圾中转站4个,添置垃圾车6台,封闭式垃圾箱55个、移动大容量垃圾桶500余个,建垃圾池20余座,推行“扶贫+生态+环保”模式,调整配备40名“御源军”、89名公益岗位,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双赢”目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工作,拆除废旧杂房、旱厕300余栋,新建村级卫生公厕7座,改建户用厕所399户。三是加大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城乡统筹典范。按照“政府引导、村民主体、财政奖补、示范带动”的方式,近年来,共创建市级文明村3个、县级文明村4个,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落实河库保洁责任,保护水源环境安全。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开展巡河专项行动,及时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开展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五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狠抓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科学指导农民用肥,有效减少因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省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农业生态不断发展。

(三)严格考核,整治责任不断增强。制定了xxx镇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镇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综合整治考核办法,采取日常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整治活动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并将各村进展情况及时通报,实行奖罚,有力促进了各项整治任务的落实。

二、溧阳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在溧阳学习的有一站是溧阳市上兴镇牛马塘村。据介绍,位于溧阳市西部的上兴镇牛马塘村,原本是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小村落。该村20xx年被列为江苏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后,紧盯富民强村发展目标,深挖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既保持了“三塘拥田舍,悠然见曹山”的原乡风貌,又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今年该村成为外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村史馆中,了解到牛马塘村在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前,邀请了专家通过前期走访、政府商议、村民讨论、学者评审等程序,立足牛马塘实际,规划时通盘考虑了村里的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细致科学规划,深入分析优劣势,最终确定了“以中华薯文化特色文创农业为基础,以山水田园和乡村生活为载体,以乡村民宿、田园体验、文化驿站和文创活动为纽带,带动村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打造以特色农业、田园生活、民宿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传统意蕴的乡村居所”的发展定位。究其乡村振兴在牛马塘村能成功的本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效开展是分不开的,据介绍,牛马塘村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竹子、古柏、榉树等原有植被都尽可能保留,适当点缀之后变成了老人乘凉、孩童嬉戏之地,不仅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留住了原生态的“村味”和“乡愁”。另一方面则加大对“脏乱差”环境整治,铺设污水管网、修建河堤驳岸、整治黑臭水体、新建垃圾岗亭、推行垃圾分类,在全面改变环境面貌的同时提高了村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以此不断提高绿水青山的“颜值”来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浓底色。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在学习观摩了溧阳先进经验以及对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后,我认为现阶段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一是受不良习惯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随地乱丢垃圾习以为常,建筑垃圾随意遗弃。路边、沟渠、河岸及屋前屋后成了垃圾场,塑料袋、纸屑、果壳等垃圾四处散落,村民盖房产生的废弃材料在房前屋后长期乱堆乱放,形成“垃圾围村”现象。二是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动物粪便和冲洗圈舍的污水随意排入露天沟渠,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的问题仍然相当普遍。

2、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滞后。一是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垃圾箱、垃圾池、垃圾转运车辆少,满足不了现实需求,形成面上垃圾长时间堆放不能及时清运。二是垃圾终端无害化处理难解决。由于垃圾终端处理规划布局滞后,因环境制约我镇无法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面临就地还是外运处理的两难局面。

3、废旧杂房、旱厕拆除难度较大。大量危旧废弃不用的杂房、旱厕、残垣断壁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特别是有的村庄旱厕林立,露天敞开,臭气熏天,加上村民拆旧意识不强,等待观望,拆除难以到位,严重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

4、资金投入保障难以到位。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预算投入与实际所需资金差额较大,导致环卫硬件设施不全,保洁员不敢多聘。目前,涉农资金整合难度较大,多渠道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投入缺口很大。

5、舆论引导和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够深入人心,起不到共鸣作用。二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工作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主体不清、责任不明、问责力度不大。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很少问责干部,导致一些村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效果不佳。

四、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工作定力,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一)规划引领,示范带动。一是科学规划,因村施策。坚持“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的理念,发挥规划的先导性作用和基础性地位,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开展村庄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要在学习先进经验基础上,深入群众,充分吸取环境整治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本地乡村环境整治的工作方案,明确优先建设的重点村和中心村,确定整治重点和时序。要根据各地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各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二是示范带动,精准发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在起步阶段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通过以点带面,先行先试、示范带动,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整体提升。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为重点,实施青山绿水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镇各村开展整治工作。注重乡土味道,保护乡情美景,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政府主导,村民主体。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各村要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安排。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牵头责任站所,统筹安排年度工作任务,为工作持续开展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要加强对各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指导,建立联动机制、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整合资源,共享信息,形成工作合力,职能站所要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各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及时报道工作动态,宣传报道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村民在村庄整治中的主体作用。要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加强村组干部学习培训、组织到外地考察等形式,使农村环境整治政策家喻户晓,让村民亲身感受村庄整治的变化和好处,激发广大村民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如牛马塘村探索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在爱心超市等兑换日用品,将垃圾分类和农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吸引农民积极参与,很有借鉴意义。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减量是首要。传统的“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方式,虽然直接成本最低,但是运输成本、生态成本、用地成本、资源利用成本全部加起来的代价很大。对大部分农村来说,只有从源头减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次到溧阳学习考察,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农村垃圾分类,得立足农村实情,多想接地气的好招。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和垃圾成分不同,比如瓜果皮、剩饭菜等易腐垃圾,城市很头痛,而农村恰恰可沤肥再次还田。有的地方将农村垃圾分为“可腐”和“不可腐”,最大程度方便村民理解,再通过保洁员的二次分类,少部分来自城里的垃圾如塑料、玻璃、金属制品、电池等可运回城里回收处理。这样一方面减少垃圾总量,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降低转运成本。二是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庄要建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居住比较分散的地方,应建设户用污水处理设施。我镇有些地方农村住房分布较散,住户之间距离很远,用集中式污水处理很不经济。建议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的方式,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处理,解决好农村污水转化利用和处理问题。自己的污水处理设施建在自家院子里,村民会更加爱护,维护费也大大降低。三是示范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社会文明进步。要坚持以户改厕为主,建公厕为辅的原则,按照重点区域优先改、整合资源集中改、农村旱厕整村改的要求,尽快明确改厕方式、流程、质量标准等,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推进传统旱厕改造,要完成重点区域农村废弃不用旱厕拆除工作。不断增加有效投入和专项资金补贴,严格考核奖补,提高广大村民改厕积极性,解决村民愿改不急改的问题。因地制宜示范建设无害化公厕,搞好农村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方便群众和过路行人。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在当前经济增长压力加大,财政增加困难的情况下,确保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非常重要。应继续以政府主导、集体补充、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保证整治工作的资金需求。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科学合理运用财政补助资金,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创新补助方式,提高资金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进一步规范用活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筹资筹劳,通过“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措施,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环境改善报告 篇6

根据《“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我局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任务和有关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开展了问题排查活动,现将问题排查清况报告如下:

一、扎实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为认真抓好《XXX“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局党委专题召开党委会,就我局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XXX作风建设年工作方案,明确了作风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措施、步骤安排、组织保障和有关要求。并把强化作风建设的教育纳入到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中。充分利用业内媒体,广泛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动态宣传报道,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职工,深刻认识到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是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体现,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迫切要求,是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现实需要,是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见效的需要。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我局扎实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打牢了思想基础,做实了理论准备。

二、认真抓好理论辅导,明确排查内容要求。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局党委坚持问题导向,本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查改问题,注重在排查整改问题中不断推进单位作风建设更好发展。局党委深刻认识到只有让干部职工熟知“排查哪些方面的问题?怎样排查问题?”,才能更加有利于把问题找全、找细、找准。为解决好如何排查问题这一问题。局党委专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以及新华社文章列举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10种新表现及省政府制定的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十不准”规定。明确各支部要专题召开会议,采取个人自查、群从互查等多种形式深入排查问题,切实把问题找准摸透。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查找自己在学习、工作、思想、生活方面存在的作风问题。通过进行理论辅导,较好的帮助干部职工解决了“排查什么?”、“怎么排查?”的问题,为全面开展排查工作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法。

三、围绕重点工作任务,认真排查问题隐患。通过深入调研、座谈走访、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等形式,我局共排查出六个方面的18个问题。

(一)政治站位不高方面。

1.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还不能完全有效融合。2.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还有差距。3.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在落细落小上还不够深入。

4.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规范。5.在抓党建与抓业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业务轻党建现象。

(二)能力素质不足方面。

6.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与新时代履新使命还有一定的差距。

7.业务工作中还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

8.对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学习应用还不够。9.一些干部职工工作标准低,工作甘于平庸、不追求卓越,缺乏创先争优的精神。

10.工作中还存在不严谨、不细致,不认真的现象。

(三)履职尽责不够方面。

11.主动服务基层的意识还不够牢。

12.一些干部职工,工作中主动担当的意识不强,工作中还存在推、拖、绕的现象。

(四)工作浮于面上方面。

13.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

14.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执行不严肃、不规范,达不到实效。15.工作重形式轻实效、重眼前轻长远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五)工作效能低下方面。

16.个别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工作疲于应付。

17.在一些项目建设上进度还比较缓慢。

(六)贯彻落实不力方面。

18.在反对“四风”问题上抓的还不够细,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管工作相对较多,管生活相对较少。

改善生产环境降低粉尘污染 篇7

一、煤炭企业粉尘危害现状

煤炭企业煤炭开采的主要生产工序为:井巷开拓→钻眼煤炭支护排矸→掘进工作面→打眼放炮→支护出煤→工作面回采→打眼放炮→出煤→原煤运输→工作机巷运输机→主运皮带机→主井箕斗→原煤。

一些煤炭企业属于小型企业, 生产设备较为陈旧, 生产环境狭小, 生产人员众多, 生产现场工序不能做到井然有序。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巨大噪音, 同时造成不良的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 。

煤炭企业属于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企业, 一些煤炭企业因生产工艺和生产环境的局限性, 使职业病危害有加剧的趋势。生产工艺中的打眼、放炮、支护和综机割煤等工序, 可产生高浓度、高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放炮过程中有氮氧化物, 如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高强度的机械振动产生了手传振动危害;皮带、镏子运输、综机割煤过程中有巨大噪音产生;同时高温高湿的生产环境亦可能对生产人员产生不良影响。综合分析该煤炭企业的生产现状, 职业病危害因素囊括了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危害因素的多个方面, 其中尤以粉尘危害为甚。

根据生产现场调查, 回采工作面、全岩炮掘工作面、井下辅助系统的多个工作环节均易产生粉尘危害。

二、煤炭企业粉尘危害分析

(一) 粉尘危害检测识别与分析

根据生产工艺, 确定煤炭企业的粉尘危害主要为煤尘、矽尘和水泥尘三方面。定点检测上述三因素的CTWA值, 进行粉尘危害检测。煤炭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检测点如图1所示。

粉尘采样按照GBZ 159-2004、GBZ/T 192.1-2007执行。使用AKFC-92A矿用粉尘采样器, 以20 L/min流量分时段短时间采集空气样品, 每个点测定2次。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二) 检测评价与分析

我们分别测定了回采工作面、全岩炮掘工作面和井下辅助系统三个检测单元, 其中回采工作面和井下辅助系统的各检测点检测煤尘含量, 全岩炮掘工作面的耙岩机司机处和打眼工处检测矽尘含量, 喷浆处检测水泥尘含量。3个检测单元的11个检测地点的总粉尘CTWA和超限倍数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 判定为粉尘浓度合格。

如表1, 回采工作面各检测点煤尘CTWA范围是2.36 mg/m3~2.96 mg/m3, 其中以采煤机组司机处为最高, 达到2.96 mg/m3, 其次为回风10 m处, CTWA值达到2.95 mg/m3, 液压泵站司机处煤尘CTWA值最低, 为2.36 mg/m3, 井下辅助系统的两个检测点:东大巷三部皮带转载点和西大巷三部皮带转载点的煤尘CTWA值较低, 全岩炮掘工作面的耙岩机司机处和打眼工处的矽尘浓度较低, 而喷浆处水泥尘浓度偏高, 达到2.88 mg/m3。

观察短时间浓度检测结果, 虽超限倍数在许可范围内, 但有四个检测点的检测结果临近上限, 属于高危状态, 回采工作面的回风10 m处和采煤机组司机处、全岩炮掘工作面的打眼工处和喷浆处的超限倍数均在1.90以上, 不排除有部分时段超限2倍以上, 即有超标的可能, 该煤炭企业的职业病防护工作, 尤其是表1中的易超标检测点的粉尘防护工作须加强, 彻底杜绝粉尘危害。

三、煤炭企业粉尘危害防控

《煤炭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2006) 对粉尘防治做出具体的规范性要求。针对粉尘检测结果, 对隐患问题点的实地调查发现, 一些企业尚有部分防治性要求不能到位。要从根本上杜绝粉尘危害, 根据粉尘危害检测结果和现场调查分析, 笔者针对煤炭企业做出以下粉尘危害防控方案。

第一, 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保证防尘效果。井下回采工作面是产尘土源头, 员工进行采煤操作时如果注水不够充分, 就会导致煤尘沉降率不足, 所以员工生产操作一定要到位。煤炭企业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设施技术。目前一些煤炭企业依然采用钻爆法掘进生产, 降低粉尘采取湿式打眼、水泡泥封孔和洒水装岩等措施。国内先进的煤炭企业多增加压力喷雾器, 使幕雾以长柱式封锁住巷道表面, 提高防尘效果。

第二, 严格防控措施的落实, 降低粉尘。有的煤炭企业备用水池容积不足、防尘用水清洁度低、除尘器除尘效果差而不能很好降尘。要减少人员防护与管理缺陷。煤炭开采人员的个体防护口罩为带气阀的化纤滤料自吸式口罩, 虽不违反法规, 但此种口罩的技术缺陷导致其抗呼吸性粉尘效果差。同时, 企业对生产人员粉尘防护培训较少, 导致部分新员工防护意识匮乏。

第三, 完善设施设备, 确保合法合规。针对煤炭开采行业, 国家有一系列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和检测标准。企业须针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从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运输工作面全面入手, 建立起良好的粉尘防护系统。同时委托有资质的煤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

第四, 积极进行技术改进, 不断提高防护质量。一些掘进设备和掘进开采方法虽符合法规, 但由于缺乏技术力量进行技术研发和改进, 导致粉尘危害防护效果不能实现持续改进。企业须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运营机制, 将安全防护放于首位, 组织一支专业的技术队伍, 不只限于对法规的消极应付, 而是积极地发现自身技术不足, 开展广泛研究, 将国内外同行业先进的开采技术和防护设备用于自身改进, 开展广泛论证, 大胆进行安全革新, 于己于民, 利行千秋。

第五, 完善职业病安全防护制度, 加强安全管理。一些煤炭企业在粉尘防治上的纰漏, 不论从设备设施、技术手段抑或员工意识方面, 均是职业病安全防护制度缺陷的折射。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 实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机制, 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粉尘危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 煤炭企业的粉尘危害主要关注点在于回采工作面回风处、采煤机组司机处和全岩炮掘工作面的打眼工处、喷浆处。粉尘危害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中的重要方面, 对其防护不容丝毫懈怠。只有采取积极措施, 从合法性、技术改进和制度方面入手, 严格执行并落实法律、技术和职业病防护规范, 才能改善生产环境, 降低粉尘污染, 为员工提供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1]袁聚祥, 范雪云, 王广增.煤炭职业危害预防与控制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20

[2]徐晓荣, 王凯东.某煤炭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 (4) :271-273

[3]张士怀, 单永乐, 曲玮, 张海东, 张放.某中型煤炭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防控对策[J].职业与健康, 2009 (6) :573-575

[4]GBZ/160.1-GBZ160.81.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

[5]GBZ/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

[6]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7]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Z].2001

[8]GB50215-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S]

[9]AQ1051-2008.煤炭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S]

节能降耗 改善环境 篇8

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完善和发展,北京市供热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初步形成了以集中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及供热方式相结合的新局面。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北京市共有供热面积约7.3亿m2,其中住宅面积约5.3亿m2。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加大投入,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事业,供热局面得到很大改观,但仍面临着人口、资源、城市安全与环境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的多重压力。

北京的供热事业已历经50余年,供热设施已进入事故多发期,供热管网及室内采暖系统超期服役,年久失修,老化腐蚀严重,造成管网保温脱落,跑、冒、滴、漏严重,热输送效率低下,大小事故频发,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严重影响用户的采暖质量。

为提高采暖供热质量,北京市政府对冬季供暖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2005-2006采暖季中明确要求要解决供热的“死角”,对旧有管网设施加大投入,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在市政府2006年第128次市长办公会议上,原则同意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对老旧管网设施进行改造的建议。2008年3月,市政府批准了《北京市老旧供热管网设施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确定在2008-2015年期间对北京市上世纪90年代以前建设的及以后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的急、破、难老旧供热管网系统,按计划、分步骤逐年进行更新改造。为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连续几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改造原则、目标、重点和范围;明确了北京市范围内所有供热设施权属单位及运行管理单位的职责;制定了资金补助比例政策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基本要求等,充分调动了供热单位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来的运作实施,逐渐形成了一套流程清晰、运转流畅、配置科学、实际高效的实践体系,保障了老旧供热管网改造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问题

第一,供热单位产权责任不清。城市供热的发展历经了一个社会单位集资发展建设的过程。二次供热管网以及社会供暖设施大部分是由用热单位集资联建的,并委托某一参建单位负责管理。随着时间流逝,权属单位经过变迁,特别是房屋产权的私有化,部分产权单位、所有权单位和管理单位、运营单位主体混乱,落实改造的思路和想法不尽统一,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形成了供热设施及管网改造情况复杂的局面。

第二,企业改造资金不足。由于供热体制改革滞后,各种原材料涨价因素,特别是各种原因造成的欠费问题,使供热单位入不敷出,部分运行单位只能维系日常供热,无力对管网设施进行资金投入和更新改造,对申报和改造积极性不高,造成政策对于这部分单位的失效。

第三,供热企业长期疏于管理。目前,全市供热的企业化程度低,在现有供热企业中有90%是由单位后勤部门负责供热。这部分供热管理粗放,供热管网设施长期处于无人投入和管理的境况,对于申报主体和流程认识混乱,不了解相关政策,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目前,大部分供热管网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随楼栋修建的,其敷设方式大部分为半通行或不通行地沟,砖混结构,防水性差,沟内积水严重,长年浸泡沟槽内壁和楼底基层,清掏困难,严重影响改造效果;部分小区路由条件太差,管线路由被各种临建、违建和大型植物所覆盖,施工作业面狭窄,大型机械运输、吊装困难,施工速度缓慢,难度较大。

(二)解决办法

第一,针对产权责任不清的情况首先做到明确主体,本着“谁运行,谁负责”、“谁改造,谁受益”的基本原则,在保证资产流向正常的前提下,鼓励代管单位、长期运行单位为主体申报补贴资金,使其有资格和积极性独立或合力进行改造工作。

第二,纳入重点补贴,交叉政策促进改造。确有部分破产企业和困难单位的改造资金压力比较大的情况,在改造过程中,应该尽力将其纳入到重点补贴范围,利用现有的交叉政策多方面合力促成改造工作的完成。例如部分破产企业资产正在逐渐被房地集团等有实力有能力的单位接收,再加上热计量改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相关政策,相信还是可以对整个工作有所推动的。

第三,政策落实加强运行管理。针对部分改造单位疏于管理的情况,首先,要全面加大政策推动的力度,由各区县供暖主管部门将政策落实到各个所辖供暖企业;其次,要严抓改造过程中和改造之后的运行管理工作,使各单位认识到老旧管网改造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只有高标准的施工质量和完善严密的保养维护才能共同构成改造效益的持久、有效发挥,最终取得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第四,联合执法,多方协商。针对部分小区改造条件先天不足的情况,对于部分难以施工的路段和楼底网管,一般先采取街道、居委会及物业几方沟通协商,联合城管执法等部门先行告知、动员和移除,确有不能移除的,变更设计方案,调整更改路由或敷设方式,最大限度地完成改造。

三、老旧管网改造实现的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

2008-2013年期间,北京市共下达4469公里主管线的改造任务。通过实施老旧供热管网改造项目,居民供暖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并减少了供热事故发生,提高了供热管网的运行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热损失,实现了节能降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提高供热质量,提升运行效率

第一,经过改造,解决了原有管网的跑冒滴漏等问题,能源消耗降低,从另一个角度减轻的热源的供热压力,在不增加现有排放的前提下提高了供热能力;

第二,经过改造,从设计开始通盘考虑热用户负荷情况,统一计算热力平衡工况,有利于全面改善水利失衡的状况,优化现有供热环境,提升供热的综合质量;

第三,经过改造,在维修地下管线和管沟同时完成整修路面及绿化,小区环境整饬一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既有二、三步节能等项目相结合,使居民环境得到改善;

第四,经过改造,供热质量得到较大幅度提升,消除了供需矛盾因素,使居民切实受益,提高了采暖收费率。

(二)节能降耗,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第一,改造的热力管线基本为地下敷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后,进行更新,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同时,在实施管网改造过程中,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结合道路及周边交通状况,使项目施工对该地区的社会环境影响为最小;

第二,减少供热系统热损失,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供热管网输送能力,使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5%左右。仅考虑节能一项,改造范围涉及供热面积约1.2亿平方米,完成改造后每年可节约能源约14万吨标准煤,折合天然气约1.2亿立方米,节约天然气燃料费约2.34亿元;

第三,系统失水率从原来的远超20%到现在的不到3%。据统计,二次水系统每万平米日系统补水量为3吨左右,按17%的节约量计算,每万平米年节约水量约为62.73吨,以现有住宅供热面积5.3亿平方米来计,平均每年能节约软化水约332.47万吨,软化水平均成本约为9元/吨,节约资金约为2992.22万元;

第四,实施老旧管网设施改造将带来巨大环保效益,节能是最大的环保,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带来的节能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节约14万吨标准煤为测算依据,按照北京市2007年锅炉排放标准每采暖季测算可减少烟尘22.75吨,二氧化硫45.5吨,氮氧化物341.25吨;

第五,长期的供热隐患排除后,为供热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千万城市热用户不用担心大面积的供热事故和挨冻情况的发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目前,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北京市已编制完成2013-2017年老旧供热管网改造计划,下一步,将对运行15年以上的老旧供热管网有计划地逐年进行更新改造,必将在保障安全稳定供热、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赵静)

环境改善报告 篇9

政务服务中心自2003年7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服务宗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规范行政行为,切实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行政服务,为改善和优化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做了一定的工作。经自查和认真总结,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由于政务中心的特殊性质,从一成立我们就将改进服务水平,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决定》。首先,“中心”领导班子召开了专题性会议,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决定》的意见,并对“中心”的落实工作做了部署。第二,及时召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决定》,并对学习贯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三,围绕“怎样让XX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市正处在打造XXX国际旅游精品,建设文化旅游名城,建设XXX古遗址文化旅游园区的关键之年,发展我市经济,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和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我市最大的行政服务窗口,更应当与市委、市政府在政治、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放在第一位来抓,进一步整合好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牢固树立“人人关系XX形象,事事都是发展环境”的观念,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服务热情、办事快捷的服务环境。

二、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提高办事效率

在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政行为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整合行政审批项目。对现已进入“中心”办理的审批项目进行整合,不断扩大服务项目,进一步合理化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窗口的当场办结率。对应当进入而又未进入“中心”办理的项目,但又与群众、企业的投资者密切相关的,只要符合条件全部纳入“中心”办理。

二、进一步公开行政审批项目和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我们对已进入“中心”的部门而未纳入窗口办理的审批项目,按照“五公开”的原则,由“中心”统一整理后,在“中心”内部网、党政网和电子触摸屏上向全社会公布。为了让广大投资者更方便的查询到XX市投资优惠政策,如市政府《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政策规定》,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尤其是各种优惠政策的收费标准、办理时限都在电子查询系统和项目告单上醒目的告知。

(三)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每天的办件情况进行监控,坚决杜绝超期件现象的发生。凡是由市本级审批的项目,办理时限全部压缩在五天以内。截止今年3月20止,共计接件37286件,其中提前办结37077件,办结率达99.4%,延期办结为96件,仅占0.03%。为满足投资者的需要,我们还实行“特事特办”,XXXXX公司的一位同志因出国,急需办理房屋产权证,我们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完成了最少需要用三天才能办完的各种手续,并直接送到办证的本人手中。

(四)建立联办制度,增加并联审批的合力,加大联办力度。我们对重大的投资项目实行审批代办制。由“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公,并联审批,以最短的时间免费代办市本级的审批手续,实行一次性申报、一次性收费、一次性审批办结。如XX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在办理立项、工商执照、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用地规划等事项,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同步审批,仅4天就办完了所有手续。

(五)努力搞好跟踪服务,建立回访制度。为鼓励投资者的积极性,我们建立了跟踪回访制度。一方面努力为投资者服好务,另一方面我们及时搞好跟踪服务,主动上门征求意见,采取电话回访和深入实际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反馈意见促进我们不断的改进服务态度,改进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提高办事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

(六)加强监督。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十不准”纪律,杜绝各种影响投资发展环境行为的发生。二是配合纪检部门作好行政监察、监督工作;三是建立社会监督机制,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作为“中心”的社会监督员。四是建立(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每月评选优秀窗口。运行至今,没有收到一件因我们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或是服务不好的投诉。

(七)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工作的新路子。第一,我们启用“审批专用章”。要求各窗口部门的日常必须将“审批专用章”放在窗口,专门用于窗口的审批事务,避免了材料在窗口与局本部的多次往返,方便了办事群众。第二,对大的局设立局长办公室。如公安、建设、国土、工商等局均设立了局长办公室。由于他们的业务量大,报审材料往返频繁,主管局长定期到“中心”审批签字,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存在的不足

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以来,优质的服务和快捷的办事效率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认同,新闻媒介也对我们的工作相继进行了报道,共收到锦旗14幅,表扬信件30多人次。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体外循环的现象仍然存在,并且有抬头的趋势;内部工作职能调整不够,由于配合不够,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项目承诺时间偏长,要进一步加大监督的力度,也还存在服务态度、行为不够规范的现象。

四、2004年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关于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决定》对我市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严格执行“十不准”纪律,加强学习,从制度上、源头上加强管理,坚决杜绝阻碍、影响投资发展环境的行为在“中心”发生,对在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事例予以表彰,在“中心”创造“比、学、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配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对已进入“中心”办理和未进入“中心”办理的单位、部门所(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进一步地整合行政审批项目,不断的扩大服务面,如建设局的二次房登记,工商、税务的年检等项目。通过强化窗口审批制,合理压缩办理时限,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三)完善并联审批制度,为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服好务。一是充分发挥并联审批的作用。二是继续搞好跟踪服务,不断促进政务服务向纵深发展,扩大服务面、提高知名度,深入基层,深入乡镇,对残疾、老年等特殊情况送证上门,服务到家;三是加强综合协调,主动与各窗口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工作,完善办事回访制度,上门征求群众和企业的意见,对办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共同商量,及时解决。

上一篇:追究责任制度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