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024-07-20

采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共3篇)

采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篇1

采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摘要:农村秸秆和畜禽粪便产生量大,环境污染严重,虽然几年来各级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转化,但单一发展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本文从生物质整体应用角度分析了生态能源模式的优势和运作方法,论述了模式化发展符合生态循环规律且效果显著。

关键词:生物质;利用;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24.003

榆树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584万亩,粮食产量连续10年居全国之首。作为粮食副产品的秸秆也十分丰富,各种秸秆年产生量约420万吨。同时榆树也是养殖大市,年出栏生猪280万头,黄牛、奶牛存栏量65万头,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800万吨。大量的秸秆和畜禽粪便得不到合理转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虽然全市陆续修建近1万口户用沼气和多家秸秆颗粒加工厂,但都遇到了能源单一的发展瓶颈,沼气使用率不高,秸秆颗粒无销路,导致十多家颗粒生产企业因亏损而倒闭。如何打破能源发展的瓶颈,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寻找突破口。经过多年探索,并实地进行实验示范,终于摸索出了适合我市秸秆、粪便转化的一种新模式――“四位一体”生态能源模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榆树市生态能源模式是以利用当地可再生资源为前提,将秸秆颗粒加工、生物质锅炉安装、沼气转化、有机肥生产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多能源的优势互补,达到废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形成冬季用颗粒,夏季使沼气的绿色环保用能结构,生物质能和沼气成为农户用能主体,实现生产清洁化、能源一体化、环境生态化、生活优质化,打造完整的农村清洁生产产业链条。

2012年在恩育乡宝山村建立了第一个生态能源示范村,完成了一处秸秆颗粒厂和一处有机肥厂的建设,集中改造农户锅炉60户,修建户用沼气池60户。经过实际运行,效果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有效解决了富余秸秆田间焚烧的问题,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而且生物质锅炉排放的烟气和产生的灰分非常少,基本可以做到零排放。模式配套措施

1.1统建统管

合作社统一建设项目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运作方式统一管理。统一建设颗粒厂和有机肥厂;统一价格收购和销售秸秆颗粒;统一安装改造农户锅炉;统一修建户用沼气池;统一进行沼气运行、维护和出料。

1.2 以销定产

根据当年改造农用锅炉和大型取暖锅炉实际需要颗粒数量,合作社按需求及生产能力建设相应数量的颗粒厂,生产的颗粒全部用于模式区域内人们的生活用能需求,内部消化,不受市场波动影响,实现稳定生产、稳定销售、稳定收益。

1.3 分散建厂

考虑到秸秆收储运费成本,颗粒厂采取分散建厂的方式,收储半径控制在5公里以内,一个项目村建1~2处颗粒厂,降低生产成本。

1.4 秸秆回收

一是采取交换的方式。1公顷秸秆可以换取2吨颗粒,这种方式农民需要自己把秸秆送到颗粒厂;二是作价。按1公顷秸秆1000元计价,秸秆由颗粒厂在田间打包回收。模式效果分析

以一个生态能源村安装生物质炉400户,配套修建沼气池400户,修建一处年产1000吨颗粒的颗粒厂,年可转化150公顷玉米秸秆,年产有机肥1500吨为例进行分析。

2.1 经济效益

合作社经济效益。颗粒吨生产成本480元,销售价格700元,每吨利润220元,颗粒厂年生产1000吨颗粒收入22万元;年产有机肥1500吨,每吨利润200元,收入30万元;安装生物质炉400台,纯收入12万元。合作社年总收益64万元。

农民增收节支。由于近两年煤炭价格下降幅度大,极大地冲击了颗粒市场。如果使用颗粒和使用煤炭对比,农户不是节支而是比煤炭多付出了,这也是目前秸秆颗粒不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项目区农民节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颗粒的农户玉米芯不再作为取暖的原料,可以出售。按每公顷玉米芯售价800元计算,150公顷玉米芯收入12万元;二是沼气每户年节约燃料费及电费550元,项目区农户年节约资金22万元。

项目区农民年增收节支34万元,平均每户年增收节支1100元。

2.2 环境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示范村年转化玉米秸秆1000吨,年节约燃煤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吨,减少土壤灼烧板结面积150公顷。年转化畜禽粪便4000吨,年产沼气12万立方米,相当于保护400亩天然林。

年产有机肥1500吨,减少化肥投入量50吨,减少农药施用量1吨。

2.3 社会效益分析

示范区年消耗秸秆颗粒1000吨,相当于500吨标准煤,有效缓解了国家石化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项目建成后改变了农村传统用能方式,沼气和生物质燃料成为了农户用能主体,使广大的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减轻了家庭妇女的劳动强度。使村容村貌整洁,农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作者简介:张长生,中专学历,榆树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推广及新技术开发;金晓林,大专学历,榆树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管理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农村能源推广及新技术开发。

采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篇2

1“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态环境的建设越来越迫切, 遂昌县立足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 因势利导, 确立了“经营山水, 统筹城乡, 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为有效加强河道管理, 打造“河畅、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河道, 充分发挥河道防洪、生态、景观功能, 服务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建设, 遂昌探索推行的“县查、乡管、村护”以及融河道保洁、渔业渔政、河道采砂和水域占用管理“四位一体”的河道管理新模式, 通过建章立制、落实经费、考核奖惩和群防群治, 初步建立起了全覆盖、网格化的河道长效管理新机制。

2“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措施

2.1 以建章立制实现河道管理制度化

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道管理组织。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并在县水利局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 全县2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内各沿河沿溪村庄共成立了222个河道管理协会, 同时组建了199支村级河道保洁、巡查、护渔队伍。二是制定出台了《遂昌县河道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遂昌县河道管理考核办法》, 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三是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200万元河道保洁专项资金, 从2010年起每年又安排200万元河道三禁 (禁采、禁占、禁渔) 专项管理资金, 为“四位一体”河道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2.2 以宣传督查实现河道管理常态化

一是加强宣传发动。县水利部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防汛防台日、春季禁渔期间, 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和渠道, 大力宣传水法规和开展“四位一体”河道管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各乡镇积极组织开展“洁净乡村”、“爱我家园”、“保护母亲河”等主题活动, 经常性开展河道保洁和卫生清理工作, 以点带面, 示范引领, 促进各地河道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加强考核督查。成立了5个“洁净乡村”督查小组, 将河道保洁工作作为督查重点, 进行不定期暗访, 按考核细则进行量化打分, 实行月度排名制。同时, 将考核结果与乡镇工作经费安排、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挂钩, 通过表扬先进, 鞭策后进, 有效地促进了乡村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三是加强行业监管。设立河道管理举报有奖电话。采取集中整治和重点查处相结合的方式, 每周开展两次以上的执法巡查, 每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执法检查,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自开展活动以来, 全县上下共投入河道管理经费700多万元, 人力3.8万余人次, 组织开展了各种河道保洁活动20多次, 清理河道垃圾600多吨, 查处各类违规行为40多起。

2.3 以村民自治实现河道管理长效化

一是融入村规民约。把河道管理工作融入《村规民约》中, 由村民代表自行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相关内容, 使其在执行过程中更加具有操作性。村两委依据《村规民约》相关内容, 自行组织日常检查、宣传教育和对违约者的处理, 达到了群约、群防、群治的目的。目前, 全县391个行政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二是实现村民自治。通过群众自我制定村规民约、自我组织日常巡查、自行组织处罚, 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监管、自我预防的作用。各责任村都建立了正常的巡查队伍, 利用当地村民情况了解、检查方便、人头熟悉的特点, 使检查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村委会依据村规民约对相对人进行合情、合理、合规的处理。三是强化源头管理。全面实施了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转运、县集中处理”的办法, 大力实施农村改厕改栏,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 在偏远乡镇建立了垃圾中转站, 每村每户设立了垃圾箱 (筒) , 建立了门前“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整洁有序”的“三包”责任制, 从源头上保证了河道的清洁和水质安全。

3 河道整治的成就

3.1 引排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疏浚淤泥, 拆除坝埂, 沟通水系, 配套桥涵, 有效增强了农村河道的引排蓄能力, 减少了有水灌不上、有涝排不出的问题, 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疏浚河道57km, 护岸67.5km, 清障15.7万立方米, 筑堰120座, 连通水系10.5km, 亲水河埠87座, 绿化河岸84.6km。防洪减灾效益562万元,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0.98万亩, 新增粮食产量可达104万千克, 新增经济作物增产值为188万元。

3.2 河道水质明显改善

通过清出淤泥, 清理垃圾, 清除杂物, 控制污水排放, 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 使得农村河道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农民群众时隔多年后又可以在农村河道中淘米、洗菜、戏水钓鱼, 消失多年的人水和谐的景象又重现水乡, 不少地方农民群众将疏浚整治后的农村河道称为“健康生命河、致富幸福河、干群贴心河、洁美家园河”。

3.3 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农村河道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 积极开展河坡塘埂整治、河岸护砌、植被绿化。绿化了河坡、塘埂, 使得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很多地方河道疏浚整治结合农村景观河道、休闲广场建设、环境卫生的整治, 在村里建起了化粪池、垃圾箱, 同时配备专职环卫队伍,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种种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村容村貌, 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通过农村河道整治, 在溪边增加新的亲水开放空间与休闲场地, 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保护和延续了遂昌县特有的山水风情, 提高了乡村生活品位和质量, 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对实现遂昌县“经营山水、统筹城乡, 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总体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海亮.中国农村的水环境问题[EB/OL].中国农村研究网, 2003, 5, 28.

[2]李贵宝, 王东盛, 谭红武, 等.中国农村水环境恶化成因及其保护治理对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03, 1 (2) :29~3 3.

采用“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篇3

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中共曹市镇委员会

近年来,曹市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抢抓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发展机遇,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项目为支撑、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办法,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实施新农村建设。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曹市镇已初步形成了“道路硬化、河渠靓化、村庄美化、庭院绿化”富有特色的新农村模式,已成为了洪湖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湖北省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先行区。具体作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把区域内的道路、河渠、村庄通过走村串户,调查摸底,反复论证,制定了《曹市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先选定蔬菜、吴口、天井、梅桥、向红五个村作为示范村制定建设的规划。全镇以“锦绣梅园”项目区为重点,以“一横二纵”公路沿线为轴心,以“一建三改”、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为突破口,科学布局,全面实施。一是实施灭螺工程。近三年来,疏挖扩洗公路河、中干渠、北干渠等骨干河渠12条41公里,土方138万方,投入资金600万元。二是大力实施道路建设。兴修通乡公路10.5公里,其中武东公路9公里,曹施公路8.5公里,沔洪公路7.5公里。兴修谢仁、永利等村通村公路38公里;兴修通组连户公路28条46公里;重建了全胜河大桥、曹市二桥,新建了吴口公路桥,曹市三桥,三是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疏挖扩洗中干渠、北干渠、峰府公路河、全胜河等38公里骨干河渠,完成土方146万方。四是整治农村卫生环境,结合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农村卫生环境,防止疾病流行和传播。2008、2009两年先后在公路沿线和“锦绣梅园”共17个村开始实施,补助资金170万元。与此同时,对全镇范围内的村庄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每年对村庄环境工作进行多次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建立了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使整治环境深入人心,成为群众的一种经常的自觉行为。

二是整合项目、连片治理。在“锦绣梅园”的建设中,市镇两级打破传统的单一项目独进格局,创新运作方式,实行多项捆绑,多部门联动,整合各方资源,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项目资金。将所有与血防“整县推进”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项目与资金进行归并,集中整合农业、水利、卫生、林业、畜牧、农机、土地、交通、财政等项目资金。三年来,项目区建设投入资金3742.43万元。其中水利血防:在施港闸下游兴建大沉螺池1座,在吴口闸进水口兴建小沉螺池2座,施港闸沟疏浚土方9.3万立方米,衬砌渠道12.4千米,建设施港闸联村水厂和集镇中心水厂,投入1545.5万元;林业血防:以施戴公路、施港闸沟沿线为绿化示范带、植树4万株,投入60万元;交通血防:升级改造项目区内施戴公路9.22千米,投入540万元;农业血防:示范“一建三改”1540户,示范改厕1470户,投入205.45万元;农机血防:宰杀替换耕牛179头,投入39.38万元;土地血防:在吴口、穴堤、谢仁等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面积1万亩,在项目东北部规划国家投资高产血防土地整理项目,改造面积1.3万亩,投入1352万元;卫生血防:查螺155万平方米,灭螺12.3万平方米,查病3824人,治疗及扩大化疗1433人,救治在册晚血病人10人,投入6.65万元;畜牧血防投入:检查耕牛501头,治疗及扩大化疗耕牛322头,0.1万元。两年多来,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8000万元,实行定向投入,捆绑使用。

实行部门联动。在规定时段内,水利部门负责主渠道疏浚和衬砌护坡,林业部门负责提供绿化苗木,财政部门负责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部门负责高产农田整治项目,农机、畜牧部门负责检查、宰杀和替换耕牛,卫生部门负责查螺灭螺和血吸虫病的治疗,镇机关干部、财政员、村干部对所有河道两边违章建筑一律拆除,垃圾杂物一律清除,树木杂草一律砍除。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疏挖沟渠106条87公里,改造高等级乡村公路19.2公里,衬砌河渠29公里,建垃圾池680个,沼气池2850口,改厕2450户。实践证明:整合项目、连片治理,既避免了项目之间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又凸显了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三是依托项目、纵深推进。去年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锦绣梅园”示范区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围绕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扩展。目前,全镇已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总投入达到7500 万元。其中,投入3500万元,实施国土整治项目2个,覆盖农田面积30000多亩;投入2800万元,实施水利项目3个,包括峰府公路河护坡、重点泵站涵闸整修扩建和23个村安全饮水工程扩面;投入500多万元,完成沔洪公路7.5公里改造;投入300多万元启动11个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吴口村为重点的农村新社区建设等。形成了“一点两线”,即以集镇及周边村的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峰府公路沿线、沔洪公路沿线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热潮。

四是创新机制,节省资金。为了有效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难的问题,曹市镇做了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林水结合”。曹市镇政府与市内一家林业公司签定了十年的承包河道边坡的合同工。示范区内61公里长的河渠由造林公司疏挖扩洗,河道两边的边坡承包给造林公司植树造林,这样互利互惠,镇村两级,农民都不用掏钱;二是资源换资本。通过修路以后,路两边的土地增值了,他们采取公开拍卖、吸收民间资本用于交通建设,同时通过国土项目实施迁村腾地,增加了耕地面积,村集体的机动地又可以进行公开招租,从而增加村集体收入,光这一块的资金,他们在2007年和2008年就筹措资金150万元,新增耕500多亩,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

上一篇:垂柳在风中摇曳改为拟人句下一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08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