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共11篇)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1
常用干燥剂
序号 名称 分子式 吸水能力 干燥速度 酸碱性 再生方式
1 硫酸钙 CaSO4 小 快 中性 在163℃(脱水温度)下脱水再生
2 氧化钡 BaO - 慢 碱性 不能再生
3 五氧化二磷 P2O5 大 快 酸性 不能再生
4 氯化钙(熔融过的) CaCl2 大 快 含碱性杂质 200℃下烘干再生
5 高氯酸镁 Mg(ClO4)2 大 快 中性 烘干再生(251℃分解)
6 三水合高氯酸镁 Mg(ClO4)2·3H2O - 快 中性 烘干再生(251℃分解)
7 氢氧化钾(熔融过的) KOH 大 较快 碱性 不能再生
8 活性氧化铝 Al2O3 大 快 中性 在(110~300)℃下烘干再生
9 浓硫酸 H2SO4 大 快 酸性 蒸发浓缩再生
10 硅胶 SiO2 大 快 酸性 120℃下烘干再生
11 氢氧化钠(熔融过的) NaOH 大 较快 碱性 不能再生
12 氧化钙 CaO - 慢 碱性 不能再生
13 硫酸铜 CuSO4 大 - 微酸性 150℃下烘干再生
14 硫酸镁 MgSO4 大 较快 中性、有的微酸性 200℃下烘干再生
15 硫酸钠 Na2SO4 大 慢 中性 烘干再生
16 碳酸钾 K2CO3 中 较慢 碱性 100℃下烘干再生
17 金属钠 Na - - 不能再生
18 分子筛 结晶的铝硅酸盐 大 较快 酸性 烘干,温度随型号而异
注:使用高氯酸盐时务必小心,碳、硫、磷及一切有机物都不能与之接触,否则会发生猛烈爆炸,造成危险。
干燥适用条件
序号 名称 适用物质 不适用物质 备注
1 碱石灰BaO、CaO 中性和碱性气体,胺类,醇类,醚类 醛类,酮类,酸性物质 特别适用于干燥气体,与水作用生成Ba(OH)2、Ca(OH)2
2 CaSO4 普遍适用 - 常先用Na2SO4作预干燥剂
3 NaOH、KOH 氨,胺类,醚类,烃类(干燥器),肼类,碱类 醛类,酮类,酸性物质 容易潮解,因此一般用于预干燥
4 K2CO3 胺类,醇类,丙酮,一般的生物碱类,酯类,腈类,肼类,卤素衍生物 酸类,酚类及其他酸性物质 容易潮解
5 CaCl2 烷烃类,链烯烃类,醚类,酯类,卤代烃类,腈类,丙酮,醛类,硝基化合物类,中性气体,氯化氢HCl,CO2 醇类,氨NH3,胺类,酸类,酸性物质,某些醛,酮类与酯类 一种价格便宜的干燥剂,可与许多含氮、含氧的化合物生成溶剂化物、络合物或发生反应;一般含有CaO等碱性杂质
6 P2O5 大多数中性和酸性气体,乙炔,二硫化碳,烃类,各种卤代烃,酸溶液,酸与酸酐,腈类 碱性物质,醇类,酮类,醚类,易发生聚合的物质,氯化氢HCl,氟化氢HF,氨气NH3 使用其干燥气体时必须与载体或填料(石棉绒、玻璃棉、浮石等)混合;一般先用其他干燥剂预干燥;本品易潮解,与水作用生成偏磷酸、磷酸等
7 浓H2SO4 大多数中性与酸性气体(干燥器、洗气瓶),各种饱和烃,卤代烃,芳烃,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醇类,酮类,酚类,碱性物质,硫化氢H2S,碘化氢HI,氨气NH3 不适宜升温干燥和真空干燥
8 金属Na 醚类,饱和烃类,叔胺类,芳烃类 氯代烃类(会发生爆炸危险),醇类,伯、仲胺类及其他易和金属钠起作用的物质,一般先用其他干燥剂预干燥;与水作用生成NaOH与H2
9 Mg(ClO4)2 含有氨的气体(干燥器) 易氧化的有机物质 大多用于分析目的,适用于各种分析工作,能溶于多种溶剂中;处理不当会发生爆炸危险
10 Na2SO4、MgSO4 普遍适用,特别适用于酯类、酮类及一些敏感物质溶液 - 一种价格便宜的干燥剂;Na2SO4常作预干燥剂
11 硅胶 置于干燥器中使用 氟化氢 加热干燥后可重复使用
12 分子筛 温度100℃以下的大多数流动气体;有机溶剂(干燥器) 不饱和烃 一般先用其他干燥剂预干燥;特别适用于低分压的干燥
13 CaH2 烃类,醚类,酯类,C4及C4以上的醇类 醛类,含有活泼羰基的化合物 作用比LiAlH4漫,但效率相近,且较安全,是最好的脱水剂之一,与水作用生成Ca(OH)2、H2
14 LiAlH4 烃类,芳基卤化物,醚类 含有酸性H,卤素,羰基及硝基等的化合物 使用时要小心。过剩的可以慢慢加乙酸乙酯将其破坏;与水作用生成LiOH、Al(OH)3与H2
适用于液体的干燥剂
序号 液体名称 适用干燥剂
1 饱和烃类 P2O5,CaCl2,H2SO4(浓),NaOH,KOH,Na,Na2SO4,MgSO4,CaSO4, CaH2,LiAlH4,分子筛
2 不饱和烃类 P2O5,CaCl2,NaOH,KOH,Na2SO4,MgSO4,CaSO4,CaH2,LiAlH4 3 卤代烃类 P2O5,CaCl2,H2SO4(浓),Na2SO4,MgSO4,CaSO4
4 醇 类 BaO,CaO,K2CO3,Na2SO4,MgSO4,CaSO4,硅胶
5 酚 类 Na2SO4,硅胶
6 醛 类 CaCl2,Na2SO4,MgSO4,CaSO4,硅胶
7 酮 类 K2CO3,Na2SO4,MgSO4,CaSO4,硅胶
8 醚 类 BaO,CaO,NaOH,KOH,Na,CaCl2,CaH2,LiAlH4,Na2SO4,MgSO4, CaSO4,硅胶
9 酸 类 P2O5,Na2SO4,MgSO4,CaSO4,硅胶
10 酯 类 K2CO3,CaCl2,Na2SO4,MgSO4,CaSO4,CaH2,硅胶
11 胺 类 BaO,CaO,NaOH,KOH,K2CO3,Na2SO4,MgSO4,CaSO4,硅胶
12 肼 类 NaOH,KOH,Na2SO4,MgSO4,CaSO4,硅胶
13 腈 类 P2O5,K2CO3,CaCl2,Na2SO4,MgSO4,CaSO4,硅胶
14 硝基化合物 CaCl2,Na2SO4,MgSO4,CaSO4,硅胶
15 二硫化碳 P2O5,CaCl2,Na2SO4,MgSO4,CaSO4,硅胶
16 碱 类 NaOH,KOH,BaO,CaO,Na2SO4,MgSO4,CaSO4,硅胶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2
关键词:液态有机物,干燥剂,类别
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进行干燥的问题,干燥的目的是除去附在固体或混杂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少量水分,也包括除去少量溶剂.我们常遇到无机物制备中的干燥问题,对于有机物的干燥不是很熟悉.其实干燥实验是有机合成实验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如在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本文就以下面题目为例摭谈液态有机物常用干燥剂的选择.
例题:(节选)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和无水醋酸钠固体,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 Cl2·6C2H5OH;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请回答:(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乙醇和水;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__,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五氧化二磷(B)碱石灰
(C)无水硫酸钠(D)生石灰
提供的参考答案为(C).但笔者对该答案存有异议.该题待选项都是干燥剂,加入的目的是除去水分也就是干燥的作用,B和D两个选项中的都属于碱性干燥剂,吸水后生成物属于碱,而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水解,所以(B)和(D)选项中的干燥剂都不合适.(D)项无水硫酸钠属于中性干燥剂,对酸性或碱性有机物都可适用,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干燥剂.(A)项虽为酸性干燥剂,但乙酸乙酯在该条件下基本不会水解,所以可用五氧化二磷干燥除水.
那么,在液体有机物干燥中如何来选择干燥剂呢?
一、干燥剂的选择
在实验室中,一般干燥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但常用化学方法,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干燥,通常是将干燥剂加入液态有机化合物中进行干燥.
1. 干燥原理
干燥剂反应原理有两类,第一类干燥剂是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例如,Ca Cl2+6H2O=Ca Cl2·6H2O;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钙、碳酸钾等都属于此类.干燥后的有机物在进行蒸馏等操作之前,必须先将此类干燥剂过滤除去.第二类干燥剂是与水起化学反应,从而除去其中所含的水分.例如,P2O5+3H2O=2H3PO4.金属钠、氧化钙等都属于这类干燥剂,这类干燥剂加入液体后,蒸馏时可不必除去.
2. 干燥剂的选择原则
常用干燥剂的种类很多,选用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干燥剂不能溶解在该液态有机化合物中.
(2)所用的干燥剂不与该有机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催化作用.如无水氯化钙与醇、胺类易形成配合物,因而不能用来干燥这两类化合物,又如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有机化合物.
(3)当选用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的干燥剂时,需考虑干燥剂的吸水容量和干燥效能.吸水容量是指单位重量干燥剂吸水量的多少,干燥效能指达到平衡时液体被干燥的程度.例如,无水硫酸钠可形成Na2SO4·10H2O,即1 g Na2SO4最多能吸1.27 g水,其吸水容量为1.27,但其水合物的水蒸气压也较大(25℃时为255.98 Pa),故干燥效能差.氯化钙能形成Ca Cl2·6H2O,其吸水容量为0.97,此水化物在25℃水蒸气压为39.99 Pa,故无水氯化钙的吸水容量虽然较小,但干燥效能强.所以,干燥操作时应根据除去水分的具体要求而选择合适的干燥剂[1].有时对含水较多的体系,常先用吸水量大的干燥剂干燥,然后再用干燥效能强的干燥剂.通常这类干燥剂形成水化物需要一定的平衡时间,所以,加入干燥剂后必须放置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脱水效果.
二、常用的干燥剂
1. 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
无水硫酸钠、无水硫酸镁的干燥原理是与水结合生成水合物.为中性盐,对酸性或碱性有机物都可适用,因其吸水容量大,价格廉价,因此应用范围较广.但它与水作用较慢,干燥程度不高.一般用于有机物液体的初步干燥,除去大量水分后再用干燥效率高的干燥剂干燥.使用前最好先放在蒸发皿中小心烘炒,除去水分,然后再用.
2. 无水氯化钙
无水氯化钙吸水后形成Ca Cl2·n H2O,干燥效能中等,因为作用时间比较慢,所以,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液体时需放置一段时间,并要间歇振荡.氯化钙适用于烃类、醚类等化合物的干燥;不适用于醇、酚、胺、酰胺、某些醛、酮以及酯有机物的干燥,因为能与它们形成络合物.例如,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 Cl2·6C2H5OH.
3. 五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是所有干燥剂中干燥效力最高的干燥剂.与水的作用过程是:P2O5+3H2O=2H3PO4.P2O5与水作用非常快,但吸水后表面呈糊状,后续操作不便,且价格较贵,所以一般用的比较少[2].常常先用其他干燥剂如无水硫酸镁或无水硫酸钠除去大部分水,残留的微量水分再用P2O5干燥.它可用于干燥烷烃、卤代烃、醚等,但不能用于干燥醇类、酮类、有机酸和有机碱.
4. 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
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是强碱性化合物.只适用于干燥碱性有机物如胺类等.因其碱性强,而且对某些有机物起催化反应,不能用于干燥酸类、酚类、酯、酰胺类以及醛、酮类物质.另外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易潮解,故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5. 氧化钙
氧化钙是碱性干燥剂.与水作用后生成不溶性的Ca(OH)2,对热稳定,故在蒸馏前不必滤除.氧化钙价格便宜,来源方便,实验室常用它来处理95%的乙醇,以制备99%的乙醇.由于氧化钙显碱性,所以不能用于干燥酸性物质或酯类物质.
6. 金属钠
因为钠与水能发生反应,所以一般不宜用作醇、酯、酸、卤代烃、酮、醛及某些胺等能与钠起反应或易被还原的有机物的干燥剂,但若是醇中极少量的水要除去也可用钠.醚、烷烃、芳烃和叔胺类有机物用无水氯化钙或硫酸镁等处理后,若仍含有微量的水分时,可加入金属钠(切成薄片或压成丝)除去.
对于具体的干燥过程来说,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干燥剂的种类、用量、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以及干燥效果的判断等.例如实验室制备无水乙醇时,一般先加固体氢氧化钠再过滤来除去较多的水,然后再加入削薄的钠片除去乙醇中极少的水,从而来制得无水乙醇.总之,这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对于干燥剂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有机化合物的干燥及干燥剂的使用.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学习资料.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3
【关键词】天然气;输气管道;干燥技术
天然气管道内若有水存在,不仅会引起管内壁和附属设备的腐蚀,使所输产品受到污染,而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天然气将与水结合形成水合物。水合物大量形成会造成管道堵塞而引发事故,特别是阀门、仪表管路系统等处更容易因水合物的形成而失灵。避免这些问题的途径是在新管道水压试验后进行干燥,彻底除去管道中的游离水和绝大部分水蒸气,并在投人运行后对所输天然气进行净化,除去其中的水,使其压力露点处于-16~-5℃之间。
1.国内外管道干燥技术发展状况
国外天然气长输管道干燥技术起步很早,发展迅速,干燥方法多样。目前,国外天然气长输管道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干燥剂法、流动气体蒸发法(包括干空气干燥法、氮气干燥法、天然气干燥法)、真空法等。由于以往对天然气长输管道内液态水的水蒸气危害认识不够,2O世纪9O年代以前建成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在投产之前不直接进行干燥。随着长输管道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大口径、高压、大排量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兴建,业界才开始认识到干燥的必要性因此天然气长输管道干燥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
2.天然气长输管道常用干燥方法
2.1干燥剂法
干燥剂干燥法一般采用甲醇、乙二醇或三甘醇作为干燥剂,干燥剂和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所形成的溶液中水的蒸汽压大大降低,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残留在管道中的干燥剂同时又是水合物的抑制剂,能抑制水合物的形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天然气或N2作为推动力,在2个清管器间夹带一定体积的干燥剂,从而达到彻底干燥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国外常用的两球法。在两球法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三球法。与两球法相比,三球法能使残留在管内壁的干燥剂的浓度更高,而且干燥剂损耗量更小。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乙二醇或三甘醇的价格高,所以一般选用甲醇作为干燥剂。但是,甲醇易燃、易爆,而且有劇毒,储存运输要求较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随着工业生产对环境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干燥剂干燥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2流动气体蒸发法
流动气体蒸发法的原理是流动的干燥气体在管道里与残留在管内壁及低洼处的水接触后使水蒸发进而达到干燥的目的。这种气体可以是干燥的空气、N2或天然气,所以流动气体蒸发法又可以分为干空气干燥法氨气干燥法、天然气干燥法。
2.3干空气干燥法
干空气干燥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国外采用,世界各地的各种类型天然气长输管道都有采用该法进行干燥的实例,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利用干空气对管道进行干燥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干燥最普遍的方法,此法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干空气干燥的原理:
干空气干燥法是用干燥空气低压进入管道内进行吹扫,利用低露点空气对水分的吸附能力。达到对管道进行干燥的目的。在理想状态下。管道内的水会被低露点的干燥空气吸附,并被后面的干燥空气吹出管道。当干空气在管道中流动时,低露点的干空气很快会吸湿至饱和,但随着空气在管道中的继续流动,压力逐渐下降,压力下降又会促使空气的吸水饱和浓度增加,于是空气流将继续吸水,直至最终从管道末端排出。但在实际应用中,干空气不可能完全将已吸附水分的湿空气吹出管道。尽管这种干燥方法的干燥效率并不高,但对于变径管道和无法使用清管器的管道,采用干空气进行管道干燥是一种可行的施工方法。
当使用干空气进行干燥时,要使干燥时间最短就要用尽可能干的热气体,在尽可能弱的压力下且气体流量尽可能地大。另外,管道中水的分布状态也会影响干燥效果和时间,因此在管道内间隔一定时间使用泡沫清管器,以便更好地摊开残留在管道内的水。当然干燥时间最短不一定最经济,应综合考虑影响干燥时间的主要因素,控制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才是较佳的选择。
2.4真空干燥法
真空干燥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应用真空泵,通过减小管内压力而除去管内自由水的方法。其原理是创造与管内温度相应的真空压力,以使附着在管内壁上的水分沸腾汽化。
真空干燥法的原理:真空干燥法的原理是利用水的沸点随压力降低而降低的特点,当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在低温下沸腾而蒸发。常用的做法是:用真空泵抽吸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当压力降低到与环境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压时,液态水就会在常温下沸腾蒸发,水蒸气被真空泵抽出,达到干燥的目的。真空干燥法在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应用。该方法适合于海底、江底、河底等区域管道的干燥,特别适合于小口径、短距离、明水少的管道干燥,空气可以任意排放,无毒无味,不燃不爆,无安全隐患;对地层温度较高的管道有特殊的效果;既适用于陆地道,也适用于海底管道;受管径、管道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干燥成本低;易与管道建设和水压试验相衔接。
在真空干燥过程中,选用合适功率的真空泵而保持抽真空的速度不致太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水在蒸发时需从管道内壁吸热,管壁损失的这部分热量将从周围环境中吸热补充。如果抽真空的速度太快,将导致蒸发吸热的速度远大于管道从周围环境中吸热的速度,这时管内温度将下降,严重时将导致管道内壁结冰。但管道所处的地温较高时,这个问题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2.5氮气干燥法
氮气干燥法是利用流动的氮气带走管道内残留水分来达到干燥目的,氮气一般由液氮汽化得到。氮气干燥法的优点是:氮气的含水量很低(标准大气压下露点低于一7O℃),因此比干空气法干燥管道效果更好、速度更快。氮气干燥法的缺点是:氮气耗量较大,购买液氮和将其运往工地的费用很高;氮气排放量太大,存在安全隐患,易造成排放口周围人员窒息死亡事故。另外,将液氮转化为氮气时,还需要液氮汽化装置。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干燥地处工业园区的管道、输送酸性天然气的管道或海上输气主管道的海上平台和陆上工艺支线管道。因为输送酸性天然气管道要求的露点很低(标准大气压下低于一50℃),采用其它干燥方法很难达到要求。
2.6净化天然气干燥法
该法与干空气干燥法类似。不同的是,干燥介质采用的是干燥的天然气,并且不分段,将脱水处理后的低露点天然气输入管道,吸收水分并随天然气一起带出管道。该法虽然进气早,但是干燥期很长,并且生成水合物的可能性相当大,对于海上天然气管道的干燥处理不适用。
3.总结
国外天然气管道干燥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而对于我国来说,这项技术才刚刚起步,面临许多问题。随着天然气管道工业的发展,天然气管道干燥技术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于各种干燥技术的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管道干燥技术必将会走到时代的前面,管道干燥技术将得到更广泛更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常景龙,苏红春,张黎霞等.新建天然气管道的除水与干燥技术.油气储运,2001,20(12):5-14.
[2]袁克峰,崔慧娟,叶树满等.变径清管器在西一联管线上的应用.管道技术与设备,2005,(2):42.
化学实验常用知识点 篇4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2、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3、“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4、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5、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中学化学教学常用刊物 篇5
贵州省雷山县第三中学【557199】潘国荣
1.中学化学教与学(月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化学教与学》编辑部,邮编:100007,电话:010-84041676,刊号ISSN 1009-2935,CN 11-4305/G4,邮发代号:2-617。刊物主旨:该刊内容精选于国内多家优秀报刊,密切关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沿,紧密联系教学实际,体现时效性、实用性、集优性,倡导最新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提供优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让广大中学教师和教研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主要栏目有:(1)专题聚焦、(2)学科视点、(3)教材分析、(4)教学策略、(5)教学设计、(6)实验改进、(7)中高考解析、(8)教师发展、(9)学法指导、(10)化学史话、(11)知识经纬、(12)问题探讨、(13)解题方略、(14)课例评析、(15)教育琐谈、(16)科技博览、(17)备课参考等。
2.化学教育(月刊),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化学会,联系地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楼217室)《化学教育》编辑部,邮编:100875,联系电话:010-58807875,网址:http:///,刊号ISSN1005-6629,CN31-1006/G4,邮发代号:4-324。刊物特点:是我国第一本以中等化学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化学教学专业杂志。主要介绍各地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为探讨中等化学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服务,交流教 1
学心得体会,刊登中学化学教学中各种中学教师感兴趣的化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学教师交流提供平台。主要栏目有:(1)专论:分为“化学篇”和“教学篇”;(2)课改前沿:下设“课程教材”、“探索实践”、“教学随笔”等;(3)聚焦课堂:下设“案例研究”、“精品课例”、“学案设计”等;(4)实验园地:下设“创新”、“探究”等;(5)考试研究:下设“高考”、“中考”、“竞赛”、“妙题精解”等;(6)教学参考:下设“化学史话”、“知识拓展”、“问题讨论”等;(7)视野:下设“海外速递”、“教育资讯”、“科技信息”等。
4.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月刊),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联系地址: 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邮编:710062,电话,029-85234213,网址:http:///,刊号ISSN 1002-2201,CN 61-1034/G4,邮发代号:52-32。办刊宗旨: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为己任,积极传播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为广大读者适应课改、搞好化学教育教学服务,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交流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展示自我提供舞台。主要栏目有:(1)本刊专稿;
(2)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专家笔谈、知识与学习、评价与教学、成长之路;
(3)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教学论坛、课堂在线、课例点评、教学随感、学法指导;(4)课程资源与教材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基础与提高、化学·生活·社会、现代教育技术、化学史与化学教育:(5)实验园地:研究与探索、改进与创新、趣味与新奇;(6)复习应考:高考、中考、会考、奥赛;(7)试题研究:命题新探、试题研究、解法指津、题卷交流;(8)动态资讯:瞭望之窗、化学广角、编读互动等。
5.中学化学(月刊),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联系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化学》编辑部,邮编:150080,电话:0451-86329715,邮箱:ZXHX@hrbnu.edu.cn,刊号ISSN 1000-0283,CN 23-1187/O6,邮发代号:14-102。刊物特点:化学教育教学类专业刊物。以加速普教改革步伐,推动化学教育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化学教育水平,为培养人才、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服务。征稿与读者对象:全国各地中学(包括中专、中师、职中等)教师,中学教研员及所有教育研究科研工作者。主要栏目有:(1)教学研究、(2)教材研究、(3)化学与社会、(4)学习园地、(5)备课札记、(6)实验研究、(7)方法与技巧、(8)试题研究、(9)复习与练习、(10)竞赛园地等。
6.化学教与学(月刊),主管: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师范大学,联系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化学教与学》编辑部,邮编:210097,电话:025-83598050,网址:http:///,刊
号ISSN 10081482/G4,邮发代号:28-407。刊物特点: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办刊宗旨:遵循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帮助中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帮助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探索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读者对象:中学化学教师、化学教学研究人员、师范生、教育类研究生等。主要栏目有:(1)教育理论与教学(课程改革研究、校本课程研究、探究教学研究、绿色化学)、(2)课堂教学与实践(课例评析、学习指导、习题教学研究)、(3)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国内外教学参考)、(4)实验教学研究、评价与考试(高考研究、中考研究)、(5)问题讨论与思考、(6)化学竞赛研究、(7)多媒体与化学教学、(8)化学与社会、(9)化学与生活、(10)科普之窗、(11)知识介绍等。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总结 篇6
理想化物理模型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的,涉及到众多的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对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简化和纯化的作用。但简化后的模型一定要表现出原型所反映出的特点、知识。模型法有较大的灵活性。每种模型有限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的范围。
比如: 磁感线,它是不存在的线,但是我们为了便于研究磁场我们人为的引入了一些曲线,将我们研究的问题简化。液柱,求液体对竖直的容器底的压强的时候,我们就选了一个液柱作为研究的对象简化;光线,光线是一束的,而且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的见的实线来表示就是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生活中很少有一个物体真正的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我们研究问题的时候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个模型)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7
一:氯气
1.实验室方法: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反应条件加热)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净化方法:用饱和的食盐水除去HCl,再用浓H2SO4除去水蒸气。
2.工业制法:原理:电解食盐水
2NaCl+2H2O====2NaOH+Cl2↑+H2↑(反应条件是通电)
二:二氧化碳
1.实验室方法:CaCO3+2HCl=CaCl2+CO2↑+H2O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净化方法:用饱和的NaHCO3除去HCl
2.工业制法:CaCO3=====CaO+CO2↑(条件为高温)
三:氧气
实验室方法:
KMnO4受热分解:2KMnO4=K2MnO4+MnO2+O2↑(条件:加热)
KClO3和MnO2混合共热:KClO3=2KCl+3O2↑(条件:在MnO2下加热)
工业制法:空气液化分离
四:氨气
实验室方法:
Ca(OH)2+2NH4Cl=====2NH3↑+CaCl2+2H2O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且容器口塞一团沾有稀H2SO4的棉花团,以防止所收集的气体与空气对流,也可吸收多余的NH3
净化方法:用碱石灰吸收NH3中混有的水分
工业制法:
N2+3H2=====2NH3(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
且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上面的必需全部把握且对方程式一定要准确地记住,下面的只需知道)
五:氮气
实验室方法:NaNO2+NH4Cl==N2↑+2H2O
+NaCl
工业方法:液态空气分馏法
六:二氧化氮
实验室方法:Cu+4HNO3(浓)====Cu(NO3)2+2H2O↑(条件加热)
工业方法:
4NH3 +
5O2=
4NO
+
6H2O(条件Pt/加热)
2NO
+
O2=
2NO2
七:一氧化碳
实验室方法:HCOOH===H2O+CO↑(条件加热)
工业方法:C
+
H2O(g)
==
CO
+
H2(条件高温)
八:二氧化硫
实验室方法:Na2SO3+H2SO4=Na2SO4+H2O+SO2↑
九:氢气
实验室制法:H2SO4+Zn=====ZnSO4+H2↑
2HCl+Zn=====ZnCl2+H2↑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工业制法:水煤气法
C
+
H2O(g)
==
CO
+
H2(条件高温)
有机中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
一:乙炔
实验室方法:
CaC2+2H2O→Ca(OH)2+CH≡CH↑
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净化方法:因电石(CaC2)中含有CaS,与水反应会生成H2S,可用硫酸铜溶液或NaOH溶液将其除去。
二: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浓硫酸
170℃)
收集方法:排水法
净化方法:因酒精被碳化,碳与浓硫酸反应,乙烯中会混有CO2、SO2等杂质,可用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将其除去。
常用实验室仪器使用方法 篇8
包括加热装置,搅拌器,压缩气体钢瓶,玻璃仪器,玻璃仪器的干燥,旋转蒸发仪,气压计,真空泵等实验室常用器材的介绍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加热
为了加速化学反应,以及将产物蒸馏、分馏等,往往需要加热。但是考虑到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包括有机溶剂都是易燃易爆物,所以在实验室安全规则中就规定禁止用明火直接加热(特殊需要除外)。
为了保证加热均匀,一般使用热浴进行间接加热。作为传热的介质有空气、水、有机液体、熔融的盐和金属等,根据加热温度、升温的速度等需要,常用下列手段:
(1)水浴和蒸汽浴
当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时,最好使用水浴加热较为方便。但是必须指出(强调):当用到金属钾、钠的操作以及无水操作时,决不能在水浴上进行,否则会引起火灾或使实验失败,使用水浴时勿使容器触及水浴器壁及其底部。由于水浴的不断蒸发,适当时要添加热水,使水浴中的水面经常保持稍高于容器内的液面。电热多孔恒温水浴,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2)油浴
当加热温度在100~200℃时,宜使用油浴,优点是使反应物受热均匀,反应物的温度一般低于油浴温度20℃左右。常用的油浴有:
1)甘油 可以加热到140-150℃,温度过高时则会炭化。
2)植物油 如菜油、花生油等,可以加热到220℃,常加入1%的对苯二酚等抗氧化剂,便于久用。若温度过高时分解,达到闪点时可能燃烧起来,所以使用时要小心。
3)石蜡油 可以加热到200℃左右,温度稍高并不分解,但较易燃烧。
4)硅油 硅油在250℃时仍较稳定,透明度好,安全,是目前实验室里较为常用的油浴之 一,但其价格较贵。
使用油浴加热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着火,当油浴受热冒烟时,应立即停止加热,油浴中应挂一温度计,可以观察油浴的温度和有无过热现象,同时便于调节控制温度,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受热后有溢出的危险。使用油浴时要竭力防止产生可能引起油浴燃烧的因素。加热完毕取出反应容器时,仍用铁夹夹住反应器离开油浴液面悬置片刻,待容器壁上附着的油滴完后,再用纸片或干布檫干器壁。
搅拌器
搅拌器也是有机化学实验必不可少的仪器之一,它可使反应混合物混合得更加均匀,反应体系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特别是非均相反应。搅拌的方法有三种:人工搅拌、磁力搅拌、机械搅拌。人工搅拌一般借助于玻棒 就可以进行,磁力搅拌是利用磁力搅拌器,机械搅拌则是利用机械搅拌器。
磁力搅拌器由于磁力搅拌器容易安装,因此,它可以用来进行连续搅拌尤其当反应量比较少或在反应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磁力搅拌器的使用更为方便。但缺点是对于一些粘
稠液或是有大量固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磁力搅拌器无法顺利使用,这时就应选用机械搅拌器作为搅拌动力。磁力搅拌器是利用磁场的转动来带动磁子的转动。磁子是在一小块金属用一层惰性材料(如聚四氟乙烯等)包裹着的,也可以自制:用一截10# 铁铅丝放入细玻管或塑料管中,两端封口。磁子的大小大约有10mm、20mm、30mm长,还有更长的磁子,磁子的形状有圆柱形、椭圆形和圆形等,如图2.5,可以根据实验的规模来选用。
机械搅拌器机械搅拌器主要包括三部分:电动机、搅拌棒和搅拌密封装置。
电动机是动力部分,固定在支架上,由调速器调节其转动快慢。搅拌棒与电动机相连,当接通电源后,电动机就带动搅拌棒转动而进行搅拌,搅拌密封装置是搅拌棒与反应器连接的装置,它可以使反应在密封体系中进行。搅拌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搅拌棒的结构,图2.6介绍的老式搅拌棒是用粗玻璃棒制成的。根据反应器的大小、形状、瓶口的大小及反应条件的要求,选择较为合适的搅拌棒。
气压计
气压计的作用是指示系统内的压力,通常采用水银气压计。在厚玻璃管内盛水银,管背后装有移动标尺,移动标尺将零度调整在接尽活塞一边玻璃管B中的水银平面处,当减压泵工作时,A管汞柱下降,B管汞柱上升,两者之差,表明系统的压力。使用时必须注意勿使水或赃物侵入测压计内,水银柱中也不得有气泡存在,否则将影响测定压力的准确性。封闭式水银测压计的优点是轻巧方便,但如有残留空气或引入了水或杂质时,则准确度受到影响。这种测压计装入水银时要严格控制不让空气进入,方法是先将纯净汞放入小圆底烧瓶,然后与测压计相连的高效油泵抽气至13033Pa(10-1mmHg)以下,并轻拍小烧瓶,使泵内的气泡逸出,用电吹风微热玻璃管使气体抽出,然后把水银注入U形管停止抽气放入大气即成。开口式水银测压计装汞比较方便,比较准确,所用玻璃管的比度要超过760mm。U形管两臂汞柱的高度之差即为公共压力与系统中压力之差。
真空泵
根据使用的范围和抽气效能可将真空泵分为三类:
(1)一般水泵,压强可达到1.333~ 100kPa(10~760mmHg)为“粗”真空。
(2)油泵,压强可达0.133~133.3 Pa(0.001~1mmHg)为“次高”真空。
(3)扩散泵,压强可达0.133 Pa以下,(10-3 mmHg)为“高”真空。
在有机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减压泵有水泵和油泵两种,若不要求很低的压力时,可用水泵,如果水泵的构造好且水压又高,抽空效率可达1067~3333 Pa(8~25mmHg)。水泵所能抽到的最低压力理论上相当于当时水温下的水蒸气压力。例如,水温25℃、20℃、10℃时,水蒸气的压力分别为3192、2394、1197Pa(8-25mmHg)。用水泵抽气时,应在水泵前装上安全瓶,以防水压下降,水流倒吸;停止抽气前,应先放气,然后关水泵。
若要较低的压力,那就要用到油泵了,好的油泵能抽到133.3Pa(1mmHg)以下。油泵的好坏决定于其机械结构和油的质量,使用油泵时必须把它保护好。如果蒸馏挥发性较大的有机溶剂时,有机溶剂会被油吸收结果增加了蒸气压,从而降低了抽空效能,如果是酸性气体,那就会腐蚀油泵,如果是水蒸气就会使油成乳浊液而抽坏真空泵。因此使用油泵时
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在蒸馏系统和油泵之间,必须装有吸收装置。
蒸馏前必须用水泵彻底抽去系统中有机溶剂的蒸气。
如能用水泵抽气的,则尽量用水泵,如蒸馏物质中含有挥发性物质,可先用水泵减压抽降,然后改用油泵。
减压系统必须保持密不漏气,所有的橡皮塞的大小和孔道要合适,橡皮管要用真空用的橡皮管。磨口玻璃涂上真空油脂。
抽真空步骤及注意事项
首先检查真空容器所处状态,处于真空下或者处于大气中。决定了两种启动真空设备的程序:第一种,真空下操作程序。第二种,大气状态下操作程序。注意:第一次启动要先打开ESP—A总控电源,总控电源上面三个灯表示三相电,三灯全亮表示正常。
1、如果容器处于低真空状态下,不能立即打开闸板阀以免引起真空油的回流。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打开水龙头,然后打开机械泵(注:按下机械泵的启动键),同时打开ZDF—IV真空计电源,观察真空计读数到达30Pa左右时,再打开分子泵(注:先按下FDK—600K总电源,然后按下启动键),看到分子泵的工作频率达到50Hz左右时方可打开闸板阀。
2、如果容器处于大气下,首先要做的是检查大漏,即关闭容器大门和放气阀。然后打开水龙头,闸板阀,机械泵,ZDF—IV真空计电源,观察真空计读数到达30Pa左右时,再打开分子泵(注:先按下FDK—600K总电源,然后按下启动键)。
3、等到分子泵正常工作后(工作频率稳定在450Hz),按下真空计中电离计单元的启动键对真空度进行观测。
4、在真空达到Pa时可以打开离子泵,此时先关闭分子泵处的闸板阀,但不要关闭分子泵,等到离子泵的电压达到4000V时(离子泵稳定工作后)再关掉5410~10−−
分子泵,机械泵。
5、如果不需要维持真空时,先关掉真空计电源,后只需要把离子泵的闸板阀关闭即可,不关闭离子泵,而是让离子泵处于工作状态保持其内部环境。(注意:烘烤与离子泵不能同时打开,烘烤的目的是为了让离子泵更好的工作,需要时可先烘烤,关闭烘烤后在打开离子泵开关。一般不需要打开烘烤。)
压缩气体钢瓶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有时会用到气体来作为反应物。如氢气、氧气等,也会用到气体作为保护气,例如氮气、氩气等,有的气体用来作为燃料,例如煤气、液化气等。所有这些气体都需要装在特制的容器中。一般都是用的压缩气体钢瓶。将气体以较高压力贮存在钢瓶中,既便于运输又可以在一般实验室里随时用到非常纯净的气体。由于钢瓶里装的高压的压缩气体,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注意安全,否则将会十分危险。
有机化学实验室里常用的压缩气体压强一般接近200个大气压。整个钢瓶的瓶体是非常坚实的,而最易损坏的,应是安装在钢瓶出气口的排气阀,一旦排气阀被损坏,后果则不堪设想,因此为安全起见,都要在排气阀上装一个罩子。除此之外,这些压缩气体钢瓶应远离火源和有腐蚀性的物质,如酸、碱等。
实验室里用的压缩气体钢瓶,一般高度约160cm,毛重约70到80公斤。对于如此庞大的物体,如果不加以固定,一旦倒下来肯定会砸坏东西或砸伤人,且不说还会有高压气体本身带来的危险。因此,也是从安全考虑,应当将钢瓶固定在某个地方,如固定在桌边
或墙角等。
为了转移方便,一般选用特制的推车。如何正确识别钢瓶所装的气体种类,也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虽然,所有的气体钢瓶外面都会贴有标签来说明瓶内所装气体的种类及纯度,但是这些标签往往会被损坏或腐烂。为保险起见,所有的压缩气体钢瓶都会依据一定的标准根据所装的气体被涂成不同的颜色。氢气瓶为绿色,氧气瓶为天蓝色,氮气瓶为黑色。高压气瓶的漆标志
氧气瓶颜色为淡酞蓝(天蓝),字样“氧”,字颜色为黑色,当压力为20Mpa,为白色环一道,当压力为30Mpa,为白色环二道;
氢气瓶颜色为淡绿色,字样“氢”,字颜色为大红,当压力为20Mpa,为淡黄色环一道,当压力为30Mpa,为淡黄色环二道;
氨气瓶颜色为淡黄,字样“液氨”,字颜色为黑色; 空气瓶颜色为黑色,字样“氧”,字颜色为白色,当压力为20Mpa,为白色环一道,当压力为30Mpa,为白色环二道;
氮气瓶颜色为黑色,字样“氮”,字颜色为淡黄,当压力为20Mpa,为白色环一道,当压力为30Mpa,为白色环二道;
氯气瓶颜色为深绿,字样“液氯”,字颜色为白色;
溶解乙炔气瓶颜色为白色,字样“乙炔不可近火”,字颜色为大红; 二
氧化碳气瓶颜色为铝白,字样“液化二氧化碳”,字颜色为黑色,当压力为20Mpa,为黑色环一道;
液化石油气气瓶颜色为银灰,字样“液化石油气”,字颜色为大红
玻璃仪器
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可分为普通玻璃仪器和磨口玻璃仪器。
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是具有标准化磨口或磨塞的玻璃仪器。由于仪器口塞尺寸的标准化、系统化、磨砂密合,凡属于同类规格的接口,均可任意连接,各部件能组装成各种配套仪器。与不同类型规格的部件无法直接组装时,可使用转换接头连接。使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既可免去配塞子的麻烦手续,又能避免反应物或产物被塞子玷污的危险,口塞磨砂性能良好,使密合性可达较高真空度,对蒸馏尤其减压蒸馏有利,对于毒物或挥发性液体的实验较为安全。
标准接口玻璃仪器,均按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制造,当某个部件损坏时,可以选购。标准接口仪器的每个部件在其口塞的上或下显著部位均具有烤印的白色标志,表明规格。常用的有10,12,14,16,19,24,29,34,40等。
有的标准接口玻璃仪器有两个数字,如10/30,10表示磨口大端的直径为10mm,30表示磨口的高度为30mm。
使用标准接口玻璃仪器应注意以下几点:(1)磨口塞应经常保持清洁,使用前宜用软布揩拭干净,但不能附上棉絮。(2)使用前在磨砂口塞表面涂以少量凡士林或真空油脂,以增强磨砂口的密合性,避免磨面的相互磨损,同时也便于接口的装拆。(3)装配时,把磨口和磨塞轻轻地对旋连接,不宜用力过猛。但不能装得太紧,只要达到润滑密闭要求即可。(4)用后应立即拆卸洗净。否则,对接处常会粘牢,以致拆卸困难。(5)装拆时应注意相对的角度,不能在角度偏差时进行硬性装拆,否则极易造成破损。磨口套管和磨塞应该是由同种玻璃制成的。
玻璃仪器的干燥
有机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使用干燥的玻璃仪器,故要养成在每次实验后马上把玻璃仪器洗净和倒置使之晾干的习惯,以便下次实验时使用。干燥玻璃仪器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1)自然风干是指把已洗净的玻璃仪器在干燥架上自然风干,这是常用而简单的方法。但必须注意,若玻璃仪器洗得不够干净时,水珠不易流下,干燥较为缓慢。
(2)烘干是指把已洗净的玻璃仪器由上层到下层放入烘箱中烘干。放入烘箱中干燥的玻璃仪器,一般要求不带水珠,器皿口侧放。带有磨砂口玻璃塞的仪器,必须取出活塞才能烘干,玻璃仪器上附带的橡胶制品在放入烘箱前也应取下,烘箱内的温度保持105℃左右,约0.5h,待烘箱内的温度降至室温时才能取出。切不可把很热的玻璃仪器取出,以免骤冷使之破裂,当烘箱已工作时,不能往上层放入湿的器皿,以免水滴下落,使热的器皿骤冷使之破裂。
(3)吹干有时仪器洗涤后需要立即使用,可使用吹干,即用气流干燥器或电吹风把仪器吹干。首先将水尽量晾干后,加入少量丙酮或乙醇摇洗并倾出,先通入冷吹风1-2min,待大部分溶剂挥发后,再吹入热风至完全干燥为止,最后吹入冷风使仪器逐渐冷却
旋转蒸发仪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9
常用治疗技术训练—灌药法
灌药法是将药液投到病畜胃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1.胃管投药法
即用胃管经鼻腔或口腔插入食道,将大量的水溶性药液、可溶于水的流质药液或有恶臭的刺激性药物投到病畜胃内的给药方法。可用于各种动物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探查食道的畅通性、排出胃内气体、抽取胃液、排出胃内容物及洗胃;还可用于人工喂饲流食。
妥善保定病畜,畜主站在病畜左侧握住笼头,固定头部。术者站于动物头部稍右前方,用左手无名指伸入左侧上鼻翼的鼻腔,中指、食指伸入鼻腔,与鼻腔外侧的拇指固定内侧的鼻翼。右手持胃管将前段通过左手拇指与食指之间沿鼻中隔徐徐插入胃管,并加以固定,防止病畜骚动时胃管滑出。当胃管抵达咽部后,随病畜吞咽动作将胃管插入食道。判定胃管正确插入食道后,再将胃管前端推送到颈部下1/3处,即可投药。投药结束后,紧贴胃管体外游离端慢慢抽出胃管。用完的胃管放在2%煤酚皂溶液中浸泡消毒、清洗、备用。
胃管投药时的注意事项
①插入或抽动胃管时要小心、缓慢、不宜粗暴。②如果病畜呼吸极度困难时,或有鼻炎、咽炎、喉炎、高温时,应禁用胃管给药。③牛插入胃管后,如有气体排出,应鉴别是来自胃内或是呼吸道内。来自胃内气体有酸臭味,与呼吸动作不一致,为正确判明胃管已插入食道,可在胃管的体外游离端口,猛吹入一口气,同时观察颈部食道径路有明显的一阵臌胀。④牛胃管投药时,当胃管进入咽部或上部食道时,有时会发生呕吐,此时应该放低牛头,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中,如果呕吐物很多,则应抽出胃管,待吐完后再投。⑤经证实胃管插入食道深部后,方可时行投药,如果投药后引起咳嗽、气喘,应立即停止。如果投药过程中因动物骚动,使胃管移动脱出时,也应停止投药,在重新插入判断无误后再继续投药。⑥经鼻插入胃管,常由于操作粗暴或反复投送,刺激咽喉粘膜肿胀发炎,有时会使血管破裂而引起鼻出血,应引起高度重视。少量出血时,可将动物头部适当高抬或吊起,冷敷额鼻部,并不断淋浇冷水;出血过多冷敷无效时,可采用1%鞣酸棉球塞于鼻腔中,或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5毫升,必要时可注射全身止血药。
2.口腔灌药法
经口灌给病畜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主要适用于水剂药物或散剂及研碎的片剂等加适量的水而制成的溶液、混悬液。
牛、羊的灌药法
站立保定,一手握角根,另一手握鼻中隔,或抓紧鼻钳子,使头稍高抬固定。术者站在斜前方,左手食、中指从牛的一侧口角处伸入口腔,并累累压着舌头,右手持盛满药液的灌药瓶(橡胶瓶、长颈玻璃瓶),自另一侧口角伸入舌背部抬高瓶底,并轻轻振抖,如用橡胶瓶时可压挤瓶体,促进药液流出,配合吞咽动作,继续灌服,直至灌完。但不能盲目连续灌服,以免误咽。
3.灌肠法
即向直肠内注入一定量的药液、营养物资或温水,直接作用于直肠粘膜,使药液、营养物资得到吸收,或促进粪便排出以及除去肠内代谢产物与炎性渗出物,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方法是将灌肠液或注入液盛于漏斗(吊桶)内,将漏斗举起或将吊桶挂在保定栏柱上。术者将灌肠器的胶管游离一端,缓缓插入肛门至直肠深部,溶液即可徐徐注入直肠内,边流边向漏斗(或吊桶)内倾注溶液,直至灌完。并随时用手指刺激肛门周围,使肛门紧缩,防止注入的溶液流出。灌完后拉出胶管,放下尾巴。
中小动物灌肠
采用小动物灌肠器,一端插入直肠,另一端连接漏斗,将溶液倒入漏斗内,即可流入直肠内。或采用100毫升注射器(不连接针头)连接胶管注入溶液。
灌肠操作时注意事项
①直肠内存有宿粪时,按直肠检查要领取出宿粪,再进行灌肠。②避免粗暴操作,以免损伤肠粘膜或造成肠穿孔。③溶液注入后由于排泄反射,溶液易被排出。为了防止排出,可用手压迫尾根,或在注入溶液的同时以手指刺激肛门周围,或按摩腹部。最有效办法是用塞肠器固定肛门。
4.阴道与子宫冲洗法 是指用于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治疗的一种方法,主要为了排出阴道或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促进粘膜修复,恢复生殖机能。
操作方法:充分洗净外阴部,术者手及臂常规消毒。术者手握输液瓶或漏斗所连接的长胶管,徐徐插入子宫颈口,再缓慢导入子宫内。待输液瓶或漏斗中冲洗液快流完时,迅速把输液瓶或漏斗放低,借虹吸作用使子宫内液体自行排出。如此反复冲洗2~3次,直至流出的液体与注入的液体颜色基本一致时为止。阴道冲洗时,可将导管的一端插入阴道内,提高漏斗,冲洗液即可流入。借病畜努责可自行排出冲洗液。如此反复至冲洗液透明为止。阴道或子宫冲洗后,可放入抗生素或其他抗菌消炎药物。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10
在化学实验中,对于气体的化学实验,特别是有毒、有污染的气体的化学实验,它们的实验装置在发生反应之前必须要经过气密性检验这一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是气体的实验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操作环节,它有时候往往影响着整个实验的成与败。在很多的实验题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单独对有关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的考查,其实,在实验题中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是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考查形式。所以说,对于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我们应当引以足够的重视。同时,我们还应当重点掌握常见的几种重要的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以及这些检验方法的操作原理。
现将中学化学常见的几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归纳如下。
1、微热法
这是中学化学检验装置气密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这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受热膨胀之后从装置中逸出来,看到气泡冒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将导气管b的末端插入水槽中,用手握住试管a或用酒精灯对其进行微热,这样试管a中的气体受热膨胀,在导气管末端会有气泡产生。在松开手或撤离酒精灯以后,导气管末端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
2、液差法
液差法是利用装置内外的压强差产生的“托力”将一段水柱托起,不再下降。对于不同的实验装置,利用液差法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时候,所采取的实验操作方法是有所不同的。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液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1)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验:关闭导气管活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使得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容器的液面,静置片刻后液面不再改变的时候即可证明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良好。
(2)另一种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具体操作是这样的:连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的水,使得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静置片刻后,若液面保持不变则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液封法
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这样的:关闭活塞K,向其中加入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若漏斗颈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若要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为了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而产生明显的现象,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装置中的某个可以加热的容器进行微热,再观察插入液体的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从而判断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 篇11
教学目的:学习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掌握复杂体系的分离与分析;分离法的选择、无机和有机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教学难点: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有关计算。
8.1 概述
干扰组分指样品中原有杂质(溶解)或加入试剂引入的杂质,当杂质量少时可加掩蔽剂消除干扰,量大或无合适掩蔽剂时可采用分离的方法。分离完全的含义:(1)干扰组分少到不干扰;(2)被测组分损失可忽略不计。完全与否用回收率表示
回收率=分离后测得的量100%
原始含量对回收率的要求随组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
含量(质量分数)
回收率
1%以上
>99.9%
0.01-1%
>99%
0.01%以下
90-95%
常用的分离方法:沉淀、挥发和蒸馏、液-液萃取、离子交换、色谱等。8.1.1沉淀分离法
1.常量组分的分离(自己看书:5分钟)(1)利用生成氢氧化物
a.NaOH法
+b.NH3法(NH4存在)
c.有机碱法
六次(亚)甲基四胺
pH=5-6 d.ZnO悬浮液法
pH=6(2)硫化物沉淀(3)有机沉淀剂
2.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和富集(1)无机共沉淀分离和富集
+a.利用表面吸附进行共沉淀
CuS可将0.02ug的Hg2从1L溶液中沉淀出 b.利用生成混晶
(2)有机共沉淀剂 灼烧时共沉淀剂易除去,吸附作用小,选择性高,相对分子质量大,体积也大,分离效果好。a.利用胶体的凝聚作用进行共沉淀:辛可宁,丹宁,动物胶b.利用形成离子缔合物进行共沉淀:甲基紫,孔雀绿,品红,亚甲基蓝c.利用“固体萃取剂”进行共沉淀。8.1.2挥发和蒸馏分离法
挥发法:选择性高
As的氢化物,Si的氟化物,As、Sb、Sn、Ge的氯化物
+蒸馏法:N-NH4-NH3(酸吸收)
利用沸点不同,进行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8.2 液-液萃取分离法
8.2.1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萃取:把某组分从一个液相(水相)转移到互不相溶的另一个液相(有机相)的过程。反萃取:有机相水相 •优点:1.萃取分离法设备简单;2.操作快速;3.分离效果好;
•缺点:1.费时,工作量较大;2.萃取溶剂常是易挥发、易燃和有毒的物质。1.萃取过程的本质
亲水性: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金属离子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具有亲水性,常见亲水基团有:-OH,-SO3H,-NH2,NH。疏水性: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常见疏水基团有:烷基,卤代烷基,芳香基萃取过程的本质就是将物质由亲水性转化为疏水性的过程。2.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一定温度下,溶质A在水相和有机相达平衡,A(水)A(有机)
KDA有A水――分配定律
KD-分配系数,只与温度有关。
分配定律适用条件:(1).稀溶液,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2).溶质在两相中均以单一的相同形式存在,没有其他副反应。
c有c水=D
D-分配比。
(1)当D>1时,说明溶质进入有机相的量比留在水中的量多。在两相中以单一形式存在,溶液较稀时,KD=D。
(2)配比并不是常数,与溶液的酸度、溶质的浓度等因素有关。3.萃取百分率:表示萃取的完全程度
EE和D的关系 被萃取物质在有机相中的总量100%
被萃取物质的总量coVoDD100%等体积萃取,E100%(1)当coVocwVwDVw/VoD1 E分配比不高时,可采用多次连续萃取的方法来提高萃取率。2.当D=1时,萃取一次的萃取百分率为50%;若要求萃取率大于90%,则D必须大于9;
•设Vw(ml)溶液内含有被萃取物m0(g),用Vo(ml)溶剂萃取一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m1(g),则进入有机相的质量是(m0-m1)(g),此时分配比为D故:m1m0Vw
DVoVwncom0m1/Vo cwm1/VwVw•若用Vo(ml)溶剂萃取n次,水相中剩余被萃取物为mn(g):mnm0
DVVow8.2.2重要的萃取体系
1.螯合物萃取体系 2.离子缔合物萃取体系 3.溶剂化合物萃取体系 4.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8.2.3萃取条件的选择(I)萃取平衡
• 金属离子Mn+与螯合剂HR作用生成螯合物MRn被有机溶剂所萃取,设HR易溶于有机相而难溶于水相,则萃取平衡表示: n++(M)W + n(HR)O=====(MRn)O + n(H)W
平衡常数称为萃取平衡常数Kex:
+n [MRn] O [H] W Kex = —————————(8-8)
n+n [M]W [HR] O
n [MRn] O Kex[HR] O
D = ———— = —————(8-9)
n++n [M]W [H] W
由式(8—9)可见,金属离子的分配比决定于Kex,螯合剂浓度及溶液的酸度。(II)萃取条件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a.螯合剂的选择 b.溶液的酸度 c.萃取溶剂的选择 d.干扰离子的消除 a.螯合剂的选择
• • • 螯合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螯合物越稳定,即Kex越大,萃取效率就越高; 螯合剂含疏水基团越多,亲水基团越少,[HR] O越大,萃取效率就越高。螯合剂浓度
nb.溶液的酸度
• 溶液的酸度越低,则D值越大,就越有利于萃取。
• 当溶液的酸度太低时,金属离子可能发生水解,或引起其他干扰反应,对萃取反而不利。• 结论:必须正确控制萃取时溶液的酸度。
• 示例:用二苯基卡巴硫腙—CCl4萃取金属离子,都要求在一定酸度条件下才能萃取完全。
2+2-萃取Zn时,适宜pH为6.5一l0,溶液的pH太低:难于生成螯合物 pH太高:形成Zn02。
c.萃取溶剂的选择 • 原则:
(1)金属螯合物在溶剂中应有较大的溶解度。通常根据螯合物的结构,选择结构相似的溶剂。
(2)萃取溶剂的密度与水溶液的密度差别要大,粘度要小(3)萃取溶剂最好无毒、无特殊气味、挥发性小。• 例如:
含烷基的螯合物用卤代烷烃(如CCl4,CHCl3)作萃取溶剂 含芳香基的螯合物用芳香烃(如苯、甲苯等)作萃取溶剂 d.干扰离子的消除
(a)控制酸度: 控制适当的酸度,有时可选择性地萃取一种离子,或连续萃取几种离子
2+3+2+2+ 示例:在含Hg,Bi,Pb,Cd溶液中,控制酸度用二苯硫腙—CCl4萃取不同金属离子。
3(b)使用掩蔽剂: 当控制酸度不能消除干扰时,可采用掩蔽方法。
+2+ 示例:用二苯硫腙—CCl4萃取Ag时,若控制pH为2,并加入EDTA,则除了Hg,Au(III)外,许多金属离子都不被萃取。
8.2.4萃取分离技术 1.萃取方式
在实验室中进行萃取分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a.单级萃取 又称间歇萃取法:通常用60一125mL的梨形分液漏斗进行萃取,萃取一般在几分种内可达到平衡,分析多采用这种方式。
b.多级萃取 又称错流萃取:将水相固定,多次用新鲜的有机相进行萃取,提高分离效果。c.连续萃取: 使溶剂得到循环使用,用于待分离组分的分配比不高的情况。这种萃取方式常用于植物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药成分的提取研究。
• 萃取时间,一般从30s到数分钟不等。
2.分层
• 萃取后应让溶液静置数分钟,待其分层,然后将两相分开。• 注意:在两相的交界处,有时会出现一层乳浊液
产生原因:因振荡过于激烈或反应中形成某种微溶化合物
消除方法:增大萃取剂用量、加入电解质、改变溶液酸度、振荡不过于激烈 3.洗涤
• 所谓洗涤:就是将分配比较小的其它干扰组分从有机相中除去。
• 洗涤方法:洗涤液的基本组成与试液相同,但不含试样。将分出的有机相与洗涤液一起振荡。
• 注意:此法使待测组分有一些损失,故适用于待测组分的分配比较大的条件下,且一般洗涤1—2次。4.反萃取
• 反萃取:破坏被萃物的疏水性后,将被萃物从有机相再转入水相,然后再进行测定。• 反萃取液:酸度一定(与原试液不同),或加入一些其它试剂的水溶液。
• 选择性反萃取:采用不同的反萃液,可以分别反萃有机相中不同待测组分.提高了萃取分离的选择性。
8.3 离子交换分离法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而进行分离的方法。此法可用于:(1)分离(2)富集微量物质(3)除去杂质,高纯物质的制备(去离子水)8.3.1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性质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1.种类:
阳离子交换树脂:a.强酸型:活性基团-SO3H,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能使用。国产#732树脂。
b。弱酸型:活性基团-COOH,-OH,在中性、碱性中使用。国产#724 阴离子交换树脂:a.强碱型:活性基团为季胺基[-N(CH3)3Cl],在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能使用。国产#717
b.弱碱型:活性基团为伯、仲、叔胺基,在中性和酸性中使用。国产#707螯合树脂:含有特殊的活性基团,可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N(CH2COOH)2,国产#401 大孔树脂:氧化还原树脂:萃淋树脂:纤维交换剂:
2.结构:离子交换树脂为具有网状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常用的聚苯乙烯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就是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后经磺化制得的聚合物。
3.交联度:指树脂中含交联剂(二乙烯苯)的质量分数。是树脂的重要性质之一。
交联度小:网眼大,对水膨胀性好,交换速度快,选择性差,机械性能差。
交联度大:网眼小,对水膨胀性差,交换速度慢,选择性好,机械性能高。树脂的交联度一般以4-14%为宜。4.交换容量:指每克干树脂所能交换的一价离子的物质的量(mmol)。是树脂性质的另一指标。
它决定于树脂网状结构内所含活性基团的数目。一般树脂的交换容量为3-6mmol/g。8.3.3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1.树脂的处理和装柱
先浸泡在水中-溶胀后-盐酸浸泡-洗至中性
2.交换:以一定速度由上向下经柱交换,“交界层”下移,几种离子中亲和力大的在上层,每种离子集中在柱的某以区域。
3.洗脱:洗脱(淋洗)就是将交换到树脂上的离子,用洗脱剂(或淋洗剂)置换下来的过程,是交换过程的逆过程。
4.树脂再生:
8.3.4离子交换分离法的应用 1.水的净化
2.微量组分的富集 3.阴阳离子的分离 4.相同电荷离子的分离
8.4 液相色谱分离法
何为色谱法?
其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由物理化学性质:溶解度、蒸汽压、吸附能力、离子交换能力、亲和能力及分子大小等决定)的微小差异进行分离。当互不相溶的两相做相对运动时,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连续多次分配,这样原来微小的分配差异被不断放大,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8.4.1 纸上色谱分离法 1.方法原理
• • • • • 原理:纸上色谱分离法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比不同而进行分离的。固定相:滤纸——利用纸上吸着的水分(一般的纸吸着约等于自身质量20%的水分)流动相:有机溶剂 简单装置如图8—5所示
操作:点样、展开、干燥、显色得到如图8 — 6所示的色谱图、测定(定性和定量)
展开方式
• 上行法:展开速度慢、容易达到平衡,分离效果好 • 下行法:展开速度快、适用于易分离的组分分离
• 双向法:使用两种展开剂、90度展开、适用于难分离的混合物的分离 2.比移值
• 比移值〔R):R=a/b ff a为斑点中心到原点的距离cm b为溶剂前沿到原点的距离cm(1)Rf值最大等于1,最小等于零。(2)Rf值是衡量各组分的分离情况的数值(3)Rf值相差越大,分离效果越好(4)使用Rf值定性 3.应用
(1)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2 显色:三茚酮
(3)萄糖、麦芽糖和木糖混合糖类的分离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4:1:5 显色:用硝酸银氨溶液喷洒,即出现Ag的褐色斑点。
定性:由Rf值可判断是哪种糖;葡萄糖的Rf为0.16,麦芽糖的Rf为0.11.木糖的Rf是0.28。
8.4.2薄层色谱分离法 1.方法原理
原理: 薄层色谱分离法是将固定相吸附剂均匀地涂在玻璃上制成薄层板,试样中的各组分在固定相和作为展开剂的流动相之间不断地发生溶解、吸附、再溶解、再吸附的分配过程。不同物质上升的距离不一样而形成相互分开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操作方法:同纸上色谱法 展开方法: 1.固定相:
(1)硅胶:微酸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酸性、中性物质分离(可以制备成酸度不同或碱性硅胶扩大使用范围)
(2)氧化铝:碱性极性固定相,适用于碱性、中性物质分离(可以制备成中性或酸性氧化铝扩大使用范围)
(3)聚酰胺:含有酰胺基极性固定相,适用于酚类、醇类化合物的分离(4)纤维素:含有羟基的极性固定相,适用于分离亲水性物质
• 根据制备方法不同,吸附剂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活性,如:硅胶和氧化铝可以分为五级 2.展开剂:
(4)展开剂对被分离物质有一定的解吸能力和溶解度。(5)极性比被分离物质略小。吸附剂和展开剂的一般选择原则是:
• 非极性组分的分离选用活性强的吸附剂,用非极性展开剂;极性组分的分离,选用活性弱的吸附剂,用极性展开剂。实际工作中要经过多次实验来确定。
8.5 气浮分离法
8.5.1方法原理 何谓气浮分离法:
• 采用某种方式,向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在一定条件下使呈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物质吸附或粘附于上升的气泡表面而浮升到液面,从而使某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称气浮分离 6 法或气泡吸附分离法。(浮选分离或泡沫浮选)。
• 分离和富集痕量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方法原理
• 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易被吸附到气泡的气—液界面上。表面活性剂极性的—端向着水相,非极性的一端向着气相(如图8—9),含有待分离的离子、分子的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与水相中的离子或其极性分子通过物理(如静电引力)或化学(如配位反应)作用连接在一起。当通入气泡时,表面活性剂就将这些物质连在一起定向排列在气—液界面,被气泡带到液面,形成泡沫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二.分离的类型 1.离子气浮分离法
• 在含有待分离离子(或配离子)的溶液中.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某种表面活性剂,使之形成疏水性物质。通入气泡流,表面活性剂就在气—液界面上定向排列。同时表面活性剂极性的一端与待分离的离子连结在一起而被气泡带至液面。2.沉淀气浮分离法
• 在含有待分离离子的溶液中,加入一种沉淀剂(无机或有机沉淀剂)使之生成沉淀,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并通入氮气或空气,使表面活性剂与沉淀一起被气泡带至液面。3.溶剂气浮分离法
在水溶液上覆盖一层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当采取某种方式使水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后,已显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组分就会被吸附和粘附在这些正在上升的气泡表面。溶入有机相或悬浮于两相界面形成第三相.从而达到分离溶液中某种组分的目的。三.影响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a.溶液的酸度 b.表面活性剂浓度 c.离子强度
d.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的性质 e.其他因素 一般要求气泡直径在0.1一0.5mm之间,气泡流速为l一2mL/cmmm为宜。气体通常用氮气或空气 四.应用
• 特点:
气浮分离法富集速度快,比沉淀或共沉淀分离快得多,富集倍数大,操作简便。
• 应用:环境治理、痕量组分的富集等。沉淀气俘分离法已成功地用于给水净化和工业规模的废水处理等。离子气浮分离法和溶剂气浮分离法目前在分析化学上应用较多。如用于环境监测中富集。
8.6 其它分离富集方法
8.6.1 固相微萃取分离法
固相微萃取分离法属于非溶剂型萃取法。其中直接固相微萃取分离法是将涂有高分子固相液膜的石英纤维直接插入试祥溶液或气样中,对待分离物质进行萃取,经过一定时间在固相涂层和水溶液两相中达到分配平衡.即可取出进行色谱分析。
1.压杆 2.筒体 3.压杆卡持螺钉 4.Z形槽 5.简体视窗 6.调节针头长度的定位器 7.拉伸弹簧 8.密封隔膜 9.注射针管 10.纤维联结管 11.熔融石英纤维
8.6.2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
1.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液之间的一种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物态.它只能在物质的温度和压力超过临界点时才能存在。
2.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仿.所以它与溶质分子的作用力很强,像大多数液体一样,很容易溶解其他物质。另一方面,它的粘度较小,接近于气体,所以传质速率很高;加上表面张力小,容易渗透固体颗粒,并保持较大的流速,可使萃取过程在高效、快速又经济的条件下完成。3.二氧化碳与氨
8.6.3 液膜萃取分离法
由浸透了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薄膜把水溶液分隔成两相—萃取相与被萃取相;其中与流动的试样水溶液系统相连的相为被萃取相,静止不动的相为萃取相。试样水溶液的离子流入被萃取相与其中加入的某些试剂形成中性分子(处于活化态)。这种中性分子通过扩散溶人吸附在多孔聚四氟乙烯上的有机液膜中,再进一步扩散进入萃取相,一旦进入萃取相,中性分子受萃取相中化学条件的影响又分解为离子(处于非活化态)而无法再返回液膜中去。其结果使被萃取相中的物质——离子通过液膜进入萃取相中。8.6.4 毛细管电泳分离法
电泳分离是依据在电场中溶质不同的迁移速率。毛细管电泳分离法是在充有合流动电解质的毛细管两端施加高电压,利用电位梯度及离子淌度的差别,实现流体中组分的电泳分离。对于给定的离子和介质,淌度是该离子的特征常数,是由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与其通过介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平衡所决定的 8.6.5 微波萃取分离法
微波萃取分离法是利用微波能强化溶剂萃取的效率,使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中的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地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状态。微波萃取分离法包括试样粉碎、与溶剂混合、微波辐射、分离萃取等步骤,萃取过程一般在特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微波萃取分离法具有快速、节能、节省溶剂、污染小、仪器设备简单廉价,并可同时处理多份试样等优点,所以应用很广。
本章作业
【化学实验常用干燥剂】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常见干燥剂06-18
化学常用符号07-28
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09-30
化学教学化学实验论文09-06
化学实验室实验守则07-02
实验数据处理常用软件10-07
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09-27
化学教学实验10-16
模拟实验化学06-09
“实验化学”模块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