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预习

2024-05-18

化学实验预习(共10篇)

化学实验预习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让学生心中有‘引起思维的导火线’的, 是关于所讲的东西学生略有所知。”[1]而预习则能达到这个目的。好的预习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现就预习中经常出现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说明。

一、教师要备好预习目标

1. 预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教师要备好哪些内容可放在预习目标里, 要防止过度地依赖学生, 而过分地弱化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这里的预习目标要比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标准要低。预习目标只要求达到“初步了解水平、基本理解水平。”而教学目标需达到“理解水平、应用水平。”[2]

2. 目标要分解, 学生要分工

为了节省时间和材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目标进行一定的分解。目标当中有班级的共同目标、有小组的共同目标、有个人应达到的目标;现仍以“燃烧与灭火”为例, 班级的共同目标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此环节造成相互之间的差别, 其原则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一个共同的高度。小组目标是让一组同学做往着火的木柴上覆盖沙子;一组同学做往着火的木柴上浇水;一组同学做先让锅里的少量油着火, 然后再立即用锅盖盖上;一组同学用扫帚把火砸灭等。个人应达到的目标为要求每个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了解一般性的概念。

3. 明确组内交流、组间交流的内容

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教师要做到哪部分该小组内交流?哪一部分该组间交流?哪一部分该师生共同交流?如“什么是通常所说的燃烧?燃烧所需的条件, 着火点”可放在组内交流;而“灭火有哪些方法?”则放在组间交流。组内交流的目的是能够面向全体, 可由小组长组织。组间交流主要由教师来担任导演,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 把该组经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呈现给其他组, 达到成果共享, 这里常出现学生们表达的不全面, 教师不要忙于点评, 而要再让该组的其他成员来补充, 这才是一个称职的好导演。

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从表中, 我们可以看出, 平时我们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效率最低的讲授法, 而在预习过程中, 学生为搜集信息会参加实践;分成预习小组, 会出现兵教兵、兵点兵、兵强兵;出现疑问时, 会发生争执和讨论。这些都是表中处于后面的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 所以, 学生预习好, 就一定能减负增效, 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

二、学生预习时间的届定

现在家长比较担心的是, 子女到家后, 除了完成教师规定的作业外, 就是漫无目的了。作为我们教师既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负责, 也要对他们不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好指导工作, 关于预习时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暑假

每年的暑假是七、八两月, 时间较长, 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升入高年级, 对下一阶段的学习只存憧憬, 却无计划。这就需要让学生先借已毕业的学生的化学教本, 帮他们制订预习计划, 最好细致到某周完成哪些预习内容, 安排哪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活动。如:我们选以同住一个居委会的同班学生编为一个预习小组, 并选出预习小组长, 负责召集本组成员统一到某同学家中共同预习, 由小组长每周一次到校, 汇报本组预习情况。

2. 寒假

由于是同一学年度的两学期的中间, 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用不着学生小组长的返校和教师的跟踪检查。同时,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常识, 我布置的作业不是别的, 而是每人阅读一本科普书, 如《课堂上听不到的化学传奇》或杂志《未来科学家》《科学大众》等。

3. 星期天

由于是毕业班, 中途学生在校时安排的内容密度较大, 为给他们一个完整的星期, 以及考虑语、数、外要布置预习的内容, 所以, 化学反而不布置任何预习作业。除非专门安排学生考察社区内的工厂、河流、小区的环境等。

4. 当天

布置第二天的预习内容, 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

5. 当堂课

针对当堂课, 教师只要洞悉到学生没预习好, 就可以随时停下讲授, 让学生去预习, 坚持“不预习, 不上课”这一底线。

因此, 预习时间应该是贯穿始终, 没有什么固定的时间。

三、安排预习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生活、大自然, 无所不包化学原理。预习过程中, 需有大量的信息储备, 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

如学习“生活中的酸和碱”, 我仍把预习目标定在小组, 每个小组长领一袋pH试纸, 他们集中到某一家的厨房间, 测醋、甜油、食盐水、柠檬汁、味精溶液、白糖水、碱水等的pH值;然后到洗漱间, 测量洗衣粉水、肥皂水、洗发精等的pH值, 并有专人记录。与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不空洞,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 这种实验方式, 远比把实验样品和仪器带到教室内要鲜活得多, 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是在死记一些现成的概念中产出的, 而是在自我探索中培养出来的。

学习“化学与环境保护”内容时, 我们组织学生到社区内的一家化工厂参观。了解如何防止“三废”排放到环境中, 怎样做到废物利用。这种实践活动,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既要重视地方经济发展, 也要重视环境的保护,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教育例证。

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课外咨询

预习当中, 关键是查找、搜集一些资料, 如果每个问题都要亲历亲为, 那样不但时间不允许, 有的时候也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教学内容大多还是间接性的知识, 间接性的知识能满足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因此, 还要培养学生学会咨询。

1. 向教师求教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 虽是化学课程, 但有的内容还需问其他学科的教师。如我们在走进大自然中, 发现山中岩层出现不同的颜色, 这就可以咨询相关的地理教师;在撰写相关的科普文时, 要咨询语文教师, 指导书写的格式和应注意的文采;关于气压、密度可以咨询物理教师等。

2. 向书籍资料求教

学校有图书室, 鼓励学生到图书室查阅资料, 当学生渴求得到答案时, 此时的书才是学生饥饿时的面包。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爱书并且爱读。

3. 向网络咨询

这一点由于是最容易操作, 也是最易得到答案的, 为防止学生养成懒惰行为, 所以, 我把它放在最后, 教师要求学生们要慎用。

五、培养学生记录预习笔记的好习惯

在做笔记方面不要教条, 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如化学练习册上的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等, 能写在书本上就直接标识在书本上, 如果再硬性规定把它再重新抄写一遍到预习笔记上, 就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但对于有疑问且是有价值的疑问就必须做记录, 对出现的疑问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识, 教师根据学生笔记当中记录的反馈结果, 就能掌握学生的共性疑问, 才能保证备课能备到实处, 也才能达到“会而不讲”。

做到了以上几点, 可以说是一种成功的预习, 而成功的预习就等于课堂教学成功了一半, 在“减负增效”的课改背景下, 我们更需重视、研究“预习”。

参考文献

[1]蔡汀, 王义高.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第五卷) .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郑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1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5:101-102.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预习课的效率 篇2

关键词:化学预习课;能力;效率

进入初三,学生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化学课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些学生比较畏惧的学科,怎么才能学好化学呢?要想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化学这门学科以外,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学会预习,那么,怎么才能学会预习呢?

首先我们看预习的好处:

一、预习课的好处

1.预习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聽课能力

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时就感到轻松,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2.预习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些学生对课前预习有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反正老师上课时对知识点要讲的,只要自己上课专心听讲就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事实上,由于自己对课本内容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包括黑板上老师的板书,会变得一清二楚,做笔记时就可以只记重点的内容和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还有老师重点要求的内容,这样就做到了有的放矢,便于自己独立思考,也有助于自己课下的学习。

二、预习课的目的

1.通过预习课,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

老师在学生上预习课的时候可以在开始时对课本内容出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引导,对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引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通过预习课,让学生学会预习的具体操作步骤

通过预习课,先教会学生的上预习课的方法,怎么去预习,怎么去找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对待难点问题上应该怎么样去标识,怎么对待有可能上课听不懂的内容。通过预习课,让学生从预习课的程序中理解预习的重要性和预习的步骤、方法和突破口。

3.通过预习课,让学生明白预习课要达到的效果

预习课上老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查阅过的资料和学生不懂的内容都一一标识,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地方,哪些是方法规律,哪些是技巧和解题的步骤;要让学生边看书、边记忆、边标识。再通过预习课,想想哪些内容是自己以前就掌握的,哪些内容是与旧知识有关的,哪些内容是自己忘记的,哪些通过预习可以查阅资料把它弄明白,哪些内容可以通过查阅有关的辅导书去掌握好,还有哪些内容可以通过问老师,问同学就可以理解。预习完课本以后,自己要重新梳理一下本节内容的思路,重新回忆下本课时的知识点,哪些应该怎么去处理,重要的题型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上完预习课,老师要让学生把预习的结果做一个小结,并和其他的学生进行比对,把简单的一些问题当堂去解决。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展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勇于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预习课的课堂效率,还可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对预习效果不明显的学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交流,鼓励他们多多努力,多找方法和技巧,多进行有方法、有思路的课堂预习。

4.通过预习课,教会学生进行选择性预习

不少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没有针对性,也缺少选择性,总是在前一天预习第二天的内容,新课的内容较多时,学生的预习时间就较多,新课的知识点较难时,就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预习,这样做的目的性不一定好,应该对最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要的预习,力争对难点进行有力的突破,以便能够减轻第二天的学习负担,达到好的预习效果。也可以对某一章节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通过查阅资料和教科书,仔细分析、仔细研究,提升自己的预习效率。

5.通过预习课,教会学生要读、想结合

通过预习课,老师要教会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在预习的时候,要用笔画出重要的知识点、重要的字词,在动手的同时要积极动脑,要写在笔记上,写在课本上,重要的是小结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

三、上好化学预习课的要求

要想上好化学预习课,授课老师就是要紧抓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学生层次入手,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教材的知识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要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特别是做好化学实验的相关准备工作,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去发掘课本内容的实验,去研究实验的注意事项,去得到他们自己研究的答案和结论。

四、化学预习课的操作步骤

1.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对新知识进行引导,时间大约为6分钟。

2.明确预习目标

大约用2分钟。明确预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

3.学生自主预习(时间为18分钟)

4.学生小组交流(时间为8分钟)

5.结果反馈,展示点评(时间为5分钟)

6.总结回顾(时间为6分钟)

根据以上的论述,上好预习课是学好化学的关键点之一,这就要求老师和同学紧密配合,充分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浅析应试预习对实验探究的影响 篇3

影响一:兴趣。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规律都充满着好奇, 都喜欢动手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所以实验探究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如果通过预习, 学习知道了教师要讲什么, 怎么做, 得到什么结论, 这样的话学生的兴趣在课上还能保持吗?如在《磁体与磁场》这一节新课上, 老师用魔术进行引入, 将一个磁体藏在桌面下方控制桌面上的铁球来回滚动, 这本是一个很有趣的引入, 但学生却由于已知道了魔术的秘密而对此不敢兴趣。魔术深受大家的喜爱, 同一个魔术人们可以看很多次而兴趣不减, 为什么?因为人们不知道其中的秘密, 希望通过反复观察去解开其中的奥妙。反之, 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这个魔术的秘密, 你还会对这个魔术充满兴趣吗?你还会去反复观看吗?

影响二:猜想。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 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结论, 还会在课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真正的猜想吗?在实验探究课上我们学生往往提出的猜想就等同于结论的重复, 这样的过程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如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 实验结论在课本上很明显存在, 如果学生提前预习了, 课上老师让学生进行猜想时毫无疑问全班统一答案速度和质量, 这样学生本质上肯本就没有猜想。反之, 如果学生没有预习, 老师可以稍作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去大胆猜想, 如我们可以从车祸的严重程度上猜出车的动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这是答案估计就会出现很多了, 如速度, 质量, 车的形状等等。虽然猜想有错误, 但学生是真正去猜了, 他的猜想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影响三:设计实验。物理学习离不开课本, 但课本有时却给学生的思考定了个框架。预习让学生知道了如何做实验, 需要观察什么现象, 能得到什么结论, 使得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按照前人的实验步骤重复验证一遍, 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 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想法, 只是一个非常机械化的流程, 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思考惰性。如在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 我们通过“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看出小车动能的大小”, 由于我准备匆忙, 带个木块太大导致实验现象很不明显, 于是提出了怎样使这个实验现象明显呢?2种答案:“增大木块质量或增大小车速度”。虽然看上去这两种答案都可以使实验现象明显, 但仔细思考才发现, 他们并没有改进实验, 他们只是将利用实验结论在回答问题。这个实验现象的改变其实很简单, 我们只要用讲台上的空粉笔盒, 自己的橡皮代替木块即可。预习使学生对课本的依赖性变得很强, 缺少自主思考, 自主设计的动力, 我们的学生往往知道实验因该怎么做, 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影响四:实验操作。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实验操作上, 只有自己不断的失败, 不断的总结, 这样才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映像。实验课上, 学生机械化的按照课本的实验步骤, 老师讲解的各项注意点一步一步的完成探究过程, 长期以往使学生养成了怕出错, 怕总结, 怕动手去做的坏习惯。我们追求的实验操作应该是学生敢去做, 敢做错, 善总结的教学过程。著名的语文教师靳家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3+2=5的老师是差老师, 教3+2=?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 靳老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 “错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 它将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 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建构和发展。实验操作中很多地方容易出错, 为了让他们对这些错误有深刻记忆, 我们不妨让他们主动出错。如在电学实验中, 连接电路前开关要断开, 虽然教师一再提醒, 但效果往往不佳。我们不如不提醒, 就让学生自己去做, 我想当他们连接电路结束后看到灯泡就自动发光就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从而加深对这一注意点的映像。在如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 铁架台上物品的安装顺序就可以不提, 让学生自己通过不断操作, 不断出错, 不断总结就会明白“由下到上”的安装顺序。不预习, 不提示虽然会导致实验课出错不断, 时间过长, 但学生通过出错、总结, 实验操作能力才会大步提升。

影响五:实验数据的获得与分析。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直接决定了学习能否从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中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现在的物理中考试卷中对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探究实验中要对真实的数据进行真正的分析。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都有这样的经验, 在一些实验课上, 学生获得的实验数据都非常准确, 甚至于有的同学的实验数据都没有误差, 这些都是很不正常的现象。而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预习, 学生已经知道了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结论反过来作用于数据, 修改数据, 甚至于自创数据, 使得实验数据失去了真实性, 对实验数据中误差原因, 错误原因不去分析, 只知修改, 从而丧失了很好的提高自己分析实验数据能力的机会。我曾听过某老师的一节实验公开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上学生实验操作流畅, 实验数据准确, 实验结论正确到位, 但在学生边实验边填写实验报告时, 很多学生竟然早就把实验结论写上去了, 这令我很感慨:这样的课学生真的在探究吗?

掌握预习方法 提高预习效能 篇4

的活动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可以体现为课前预习这一基本环节。

现在,学生在校内学习,都增加了课前预习环节,而且是必须完成的学习环节。因为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再是简单地储存和积累知识准备去应试,而是要不断地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或直接获得能力。而预习,正是学生获得这种能力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预习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一步,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这时,他们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掌握。

一、预习的具体方法

1.阅读法

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的有关内容从

头到尾阅读数遍,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

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设问法

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一题多问的自学能力。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

通过预习,对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但也会留下一些尚未得到答案的疑問,需要等待老师讲解。这就需要做好预习的后期工作,将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总结出来,整理清楚,记录在册,以便老师讲解后,填上正确答案。

二、预习的具体步骤

1.总览单元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标题

分析标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作者,二是文章背景,三是文题与文章的关系,四是文章体裁。

3.分析篇章

这部分预习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文章结构,二是主题思想,三是写作特点。

4.辨别体裁

不同体裁的文章有其不同的特征和基本要素。例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基本写法等。预习时紧紧围绕这些基本特征来思考,就能选准角度。

5.熟悉作者

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6.了解背景

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性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如课文中选入的伟大

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7.分析提示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就是帮助学生预习课文的“钥匙”。学生预习时若带着这些信息去了解课文,分析问题,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8.整体感知,扫除障碍

预习的是新知识、新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总会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词语、句段、概念、例题等等,这些就像障碍一样,影响学生进一步去理解、学习课文,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应边读、边记、边解决。这部分的预习方法,以读和想为主,再配合做一些必要的画、记。

9.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边想边记

这一步是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判断、自主取舍、自主获取知识的实质性过程,所以要认真实践。

(1)边读边想。预习中读课文,一般来讲是一个自觉的活动,没有人约束和管理,所以一定要做到边读边动脑想。这里要提出的是,想的时候不要远离知识环境,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衔接,课文里的前后关系。

(2)边想边记。读了、想了,最后还要记下来。记什么?一记知识点,即老师布置的预习要点;二记问题和疑点,即自己搞不明白的问题;三记自己的心得、体会。

10.思考课后习题

一般认为,课文读了好几遍了,预习就结束了,其实不是这样,要将预习活动延伸到做“课后习题”和听课环节,以检验你的预习效果。当你带着预习的收获和问题听下一节课时,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目的。

11.扩展、联想、想象,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

预习课文,不要只停留在课内,还应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达到巩固、运用和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语文教材大部分是由一篇一篇内容不相关联的文章组成,它的知识的连续性主要表现在字、词、句的含义上。语文课的目的,一是学习祖国的语言,二是训练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从这些特点出发,语文课采用及时预习的方法比较好。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预习方法,并不强求一致,只要能达到预习的目的、提高预习效能就可以。每节课的预习和记预习笔记,都要做到“四抓”,就是一抓知识框架结构,二抓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三抓例题,四抓练习。

以上预习方法,中学生朋友可以试一试,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希望广大中学生朋友在预习时,多思考,多动脑。只要认真扎实,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就一定能够达到预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学)

化学实验预习 篇5

新课程下, 各学校都按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 我们普通高中每周只安排2节化学课, 要按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 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深感内容讲不完、难度上不去、题目无睱处理、质量甚是堪忧。以前的比拼时间和题海战术这种高耗低效行为, 已明显不管用, 时间上也不允许。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实施有效教学?笔者认为, 只有课堂, 也只有比拼课堂。而要真正实施有效高效课堂, 就必须切实抓好游离于教师监控外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有效预习等一系列问题。

一、预习是教学的前置性活动, 是实施有效课堂的前提

大家都知道预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即先学后教, 是教学的前置活动。江苏省的杨思中学、山东省的杜郎口中学先学后教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在新课程背景下只有迅速转变师生教学的模式, 才能尽快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次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 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 (也称现有发展区) , 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 (也称最近发展区) , 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 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 这些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这种学习的前置性, 使得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这一理性的升华。

比如物质的量这一较抽象、又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 往往成为高一新生的难点, 以往要讲5~6课时, 新课程背景下也只允许2~3课时, 此时前置性学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教师根据经验设置几个阶梯性预习问题:

(1) 为什么要建立“摩尔”这个物质的量的单位?怎样建立?

(2) 如何使用“摩尔”这一单位?它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技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大体上知道了物质的量这一抽象概念, 这就解决了现有发展区问题, 同时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学习兴趣, 为老师上课做好听说准备。课堂上老师根据预习情况, 进行点拨式教学。当然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难, 这就迫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也就解决了最近发展区问题。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 足以鼓动学习的兴趣增进学习的效果, 预习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也就可以说, “有效的预习就是有效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预习导学案编制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直以来, 有不少老师十分强调预习, 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他们嘴上喊预习, 而事实上对学生该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如何进行预习的检查反馈, 并没有仔细琢磨, 更没有一定的监督反馈机制。如何落实教学的前置性活动——预习, 显得十分关键。

如何落实有效预习, 如何充分利用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 我校化学备课组实施预习导学案制, 把有效预习落到实处。我们的预习学案充分体现学习的几大性质。

1.预习的计划性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 按课程标准, 根据教学进度, 在前一周合理制订下一周周预习计划、日预习计划。

2.知识的基础性

尽可能多地解决好学生现有发展区问题。要充分发挥预习学案的引领作用。学案的编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务必多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 务必要侧重基础性的内容, 务必要考虑到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预习检测既要典型又要有概括性, 不能过难, 题目不能过多, 一定要让学生做完后有成功感、喜悦感。

3.方法的指导性

最大限度地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预习导学案中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重点思考哪些问题?如何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概括与提炼?如何将自己的困惑及时向教师质疑?在预习导学案上, 留一空栏让学生质疑, 让学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疑惑通过预习导学案传递给老师, 使老师充分了解学情, 为有效课堂做好准备。

4.完成的可行性

各学科不要挤占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 无论是走读还是住宿生, 晚上时间应该全部还给学生,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 如果时间不够, 白天也可以拿出一到两节课给学生, 要考虑到学生完成的可能性。下一周的预习学案一般在周五提前发放下去。

三、预习的准确评价是有效课堂进程的推进剂

这一点, 不能忽视, 尤其是才开始, 一定要认真检查甚至批阅, 同时对同学们出现的共性问题, 要及时反馈。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和批评。对于态度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要循循善诱, 要从道理上进行疏导, 认识前置性学习对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他们尽快地投入到预习学案中来。

当然老师要善用评价策略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自主发展。也可采用师评、组评、自评三种形式交替进行。

化学实验预习 篇6

一、大学物理实验预习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思考

一般实验课都是由实验指导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然后才由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实验, 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绪论课中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实验预习, 完成实验预习报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前就了解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要求, 从而在有限的课堂实验中提高学习效率, 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 由于学生对实验预习的认识程度不足, 就业压力太大。目前一些学生对物理实验预习的认识不够重视, 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 实验预习报告基本上都是草草完成, 总的来说,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 实验原理照抄教科书文字, 关键性公式、图表没有显示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总的原理。它包括知识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三个方面的内容。[2]实验原理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研究中学物理实验这一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环。这是因为, 实验目的确定之后, 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还是确定实验步骤、处理数据处理、选择实验方法的理论依据, 更是联系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现实验操作的纽带。然而, 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对实验原理只是按照课本照搬, 没有能正确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预习报告上大多是按照教科书照搬文字性的东西, 而没有画出或者写出重要的实验原理图以及实验公式。例如, 在《光具组基点的测定》实验中, 最重要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测节器测定光具组的主点及焦距。[3]因此, 有关通过回转轴恰好通过光具组的第二节点N' 以及回转轴未通过光具组的第二节点N' 这两种情况光束的会聚点Q的成像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实验原理的预习中, 有关这两种情况的实验原理图应当显示在学生的预习报告中, 教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时, 这部分也应当成为检查的重点。然而, 我们在目前在这一个实验的实验教学中, 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在关于实验原理的陈述中, 仅仅对光具组的三个基点的实验原理进行陈述, 并画出三个基点的成像光路图, 而并未画出光具组的第二节点N' 以及回转轴未通过光具组的第二节点N' 这两种情况光束的会聚点Q的成像特点的实验原理图。这说明学生在实验预习中的学习还并未到位。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提出, 在大学物理绪论课中, 教师应当强调实验原理中重要公式、原理图在实验预习报告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的认识。要求学生列出或者画出实验原理中重要公式、原理图。教师在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时, 也应当着重检查学生是否列出实验原理中重要公式、原理图。如学生没有列出相应的要求, 教师应指出并引导, 从而引导学生在下一次实验预习报告中对于实验原理预习要求的认识。

(二) 实验目的不明确, 无表格记录设计

实验教学中获得实验数据, 是实验课的必然结果, 也是在实验课中师生都十分重视的重要环节。因此, 在实验预习报告中, 学生能否对实验数据表格进行设计, 是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实验目中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然而,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 学生在实验预习时, 对于实验目的的陈述大多是按照教科书照搬文字性的东西, 而并未列出相应要测量的物理量, 在预习报告中多数学生并无表格记录设计。例如, 在在《光具组基点的测定》的实验中, 实验目的是测量光具组的焦距f以及像方节点到第二透镜的距离l’以及物方节点到第一透镜的距离l, 并将实验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因此, 在学生的预习实验报告中, 应当有有关下像屏位置a、节点架位置b、像屏位置a’、节点架位置b’、透镜L1、L2的焦距f1’、f2’的表格设计。然而, 我们在目前在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中仅仅以“实验目的是测量光具组的焦距f以及像方节点到第二透镜的距离l’以及物方节点到第一透镜的距离l”, 而并未列出实际应当记录的数据, 更无相关的表格设计, 这说明学生在实验预习中的学习还并未到位。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提出, 在大学物理绪论课中, 教师应当强调表格设计的必要性, 让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表格记录”的区别, 以及实验表格记录对于实验预习报告的重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也应当将实验数据表格记录作为实验预习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跟学生强调, 让学生在下一次实验预习中有意识的设计表格, 从而提高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以及效果。

二、结语

实验预习报告对于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以及实验预习报告中的要求和重点, 才能在大学物理实验预习中有目的有效率的的积极地去预习,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学习效率以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露英.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郭艳梅, 王爱生.物理实验原理及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 2012.

化学实验预习 篇7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提纲, 及时检查完成情况

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预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预习过程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对知识已经做了一个独立的思考, 听课时就能进一步加强理解, 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预习时, 可以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具体情况, 确定预习目的, 设计一个难易适度、可操作性强的课前预习提纲, 并对预习提纲做必要的解释, 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使学生预习时有的放矢, 并及时检查完成情况和查缺补漏。如《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我课前已经安排学生预习, 并复习了初中化学化合价、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 所以这节知识网络直播班学生学习的时候能够跟得上成都七中网班直播的节奏, 并能解决许多问题。

二、知己知彼, 带着问题听课

通过预习, 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 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听讲, 提高听课效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还学会了自己怎样主动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解决问题。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有利于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自学能力。

从对知识的认知规律来说, 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学生是否预习或预习的程度如何, 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前预习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 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知识弄懂。例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教学, 由于公事请假没有安排对本节知识进行预习, 导致上课时学生有些吃不消 (当然这也与我校的生源素质有关) , 我不得不在课外辅导时再给他们强化, 如又加强初中化学所介绍燃烧条件的知识等。

三、深化预习效果, 做课后习题

学生一般会认为, 教材读得滚瓜烂熟, 预习就应该结束了, 其实不是这样。预习的效果如何?这就要将预习活动延伸到做“课后习题”和听课环节, 以检验你的预习效果, 并强化和深化你的预习效果。做教材课后习题, 是检验你预习效果的最好办法, 通过做题你可以知道, 哪些知识点你掌握了, 哪些知识点你漏掉了, 哪些知识点你记错了, 应对这些, 你必然要重新翻阅、查找、思考、纠正等, 这样就对你的预习效果进行了第一次的修正和深化, 而当你带着预习的收获和问题听下一节课时, 又通过课内的引导、思考、回答、讨论、讲解等环节的学习, 无疑又会再次修正、深化你的预习效果。最后达到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 完成新课的学习目标, 达到新课学习目的。

预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每节课后练习的大部分, 以此进行自我检查。如预习《物质的量》后, 我要求学生把教材后的习题做成作业,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加深对物质的量概念、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识记和理解。实践证明, 这样做能使学生充分动手动脑, 通过独立思考, 掌握的知识是牢固的, 同时由于不强求一律 (不会做的可不做, 放在课后完成) , 这样, 抄袭作业的现象便明显减少了。

在课前预习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地指导和督促, 注意方法的引导, 久而久之, 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随之得到发展。实践证明, 课前预习是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 发现不懂的问题,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进行学习, 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

摘要:做好课前预习,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初步了解新课内容, 清楚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集中精力对付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难点, 配合老师授课, 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化学实验预习 篇8

自动控制原理是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抽象,数学含量大,计算繁杂,学生不易理解[1]。而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重要环节。因此,搞好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水平,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4]。

然而,在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厌学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学生对实验课抱着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把实验室作为逃避理论课程的休息场所,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认为实验课是理论课的补充和辅助。可有可无,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没有兴趣,不把实验当一回事。因此,在实验前有相当多的学生连实验指导书都没有翻过,上实验课时敷衍了事,只会照着实验指导书生搬硬套、机械地做。在实验中一遇到问题就失去信心,有的停下来不做去玩手机,有的就求助实验指导教师;还有的学生甚至要求指导教师演示一篇才去模仿,很多时候学生难于按要求完成实验,即使能顺利完成实验的,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结果说明什么,甚至连实验结果明显错误也发现不了[2]。

显然,这样的实验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本人认为强化实验预习机制,加大预习在实验中的比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 重建实验预习机制

在过去的实验教学大纲中,有关实验预习的相关规定不多,不同的科目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工科类大致有如下的条文:“对于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对实验原理和内容进行预习;对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则根据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及主要技术参数,学生在实验前进行设计准备,预习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提交预习报告,多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严格。即使写预习报告,也只是抄写实验指导书,完全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预习的作用。

2009年,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立项通过,我们开始研究新的实验预习方案,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及实验要达成的目标,通过两年的探索,我们总结以下方案:

(1)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实验目的。

(2)根据自己对实验指导书的理解,结合课堂上学习过的自动控制理论,分析实验原理。

(3)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熟悉实验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根据实验原理在Multisim环境中画出实验模拟电路,按到实验指导书的内容要求、步骤做仿真实验。

(5)根据仿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实验结论。

新的实验预习方案的核心是Multisim仿真,这是过去实验预习中没有的内容。方案实施后,学生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清晰,通过Multisim仿真验证了课堂所学理论,也提高了硬件实验的效率,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 Multisim在实验预习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的大多数实验都可以在Multisim仿真环境下完成。下面以二阶系统的校正设计实验为例来说明Multisim在实验预习中的应用。

2.1 实验原理

在工程设计中,经常采用二阶典型系统来代替高阶系统(如采用主导极点、偶极子等概念分析问题),同时还经常采用“最优”的综合校正方法。其动态结构图如图一所示:

典型二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二阶系统的最优模型

(1)最优模型的条件

(2)理想最优模型的动态指标

2.2 实验内容及要求

未校正(原)系统的方框图如图二所示:

设计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

(1)超调量σ%≤8%;

(2)调节时间ts≤1秒;

(3)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20/秒。

2.3 未校正系统性能分析

2.3.1 未校正系统理论分析

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原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对照二阶系统标准式

系统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K1=20 1/秒。

所以原系统不满足超调量σ%≤5%,调节时间ts≤1秒的性能指标,需要进行校正。

2.3.2 未校正系统仿真分析

(1)根据未校正系统的方框图,在Multisim中画出未校正系统的的模拟电路图如图三所示(开关J2断开时)。

(2)单击SimulateAnalysesTransient Analysis,系统弹出相应对话框,在Analysis Parameters栏,找到End time项,在空白处填入4。

(3)点击Output栏,选择输出变量。从电路图中可以看出输出变量为I01,所以在Output栏左边选择V(I01),点击中间的的Add,可以看到在右边空白处出现V(I01),其他的项目都保持默认,这时点击最下面的第一个按钮Simulate就可以得出仿真结果,适当调整设置,可以得到图四所示波形。

从仿真波形可以看出,系统超调量大致61%左右,系统的调节时间大致3.05秒,仿真结果说明原系统不满足超调量σ%≤6%,调节时间ts≤1秒的性能指标,需要进行校正。

2.3.3 校正网络的设计

根据自动控制理论,本系统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校正后系统总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首先应该满足K=KV=20,由式(2)得:K=20KC=20,所以KC=1。为了使校正后的系统是最优二阶系统,可以使式(2)的(τs+1)与(0.5s+1)相消(偶极子原理)。所以,τ=0.5秒。根据最优二阶系统,T=1/2K=1/40=0.025秒。因此,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常用超前校正网络的结构如图五所示。

取R1=R2=100KΩ,则:

2.3.4 校正后系统仿真分析

(1)在Multisim环境下调入图五所示电路,按空格键,对应开关J2闭合。此时U2所构成的电路就是上述所设计的校正网络。仿真方法同2.3.2节步骤(2)、(3)相同,只是步骤(2)中将End time项改为1即可。仿真结果如图六所示。

从仿真输出波形可以看出,系统超调量大致为5.3%左右,系统的调节时间大致为0.16秒,仿真结果说明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σ%≤6%,调节时间ts≤1秒,满足设计要求。

3 结束语

实验预习是学生理解实验,完成实验的重要教学环节。将Multisim软件引入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预习,学生实验目的明确,加深了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们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尤其是在较为复杂的设计性实验中,应用Multisim仿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彬.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2]丁萍,熊正烨.浅谈学生实验预习报告的重要性[J].CEPE中国电力教育,2010(,9).

[3]马东梅.Simulink仿真软件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5,28(8):34-35,38.

[4]李兴山.Multisim和MATLAB联合仿真在《自控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5]邓莉.MATLAB在自动控制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1(4).

[6]王艳秋.基于MATLAB教学平台的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8(1).

巧用预习本 提高语文预习有效性 篇9

【关键词】预习本;有效性;语文教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下册“习惯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充分预习,课上才能有效地、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借助预习本,让学生掌握完成预习作业的正确方法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无穷。”学会预习是学会学习的开始。要提高预习能力,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开学初,在教学“习惯篇”时,我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个预习本,并在扉页上贴了一份“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指南”。

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我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

二、检查预习本,让学生养成预习作业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预习作业习惯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于循序渐进。”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气呵成的,是一个根据科学课程阶段性特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

1.要有严格地检查机制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不能把预习工作流于形式。三年级的孩子,要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的要求和步骤进行,发现不当及时纠正。对一些学困生,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手把手地教。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上,通过朗读、提问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让学生明白,你的作业老师看得到,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预习内容要难易适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才能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中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力,那么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此时,预习内容自由选择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一定会促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无论是自主选择预习作业,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预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3.要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在课内做相应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使用预习作业本。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预设一定的时空,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把预习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

三、评价预习本,提高学生预习作业的浓厚兴趣

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作业一定要评价,并且要实行过程性评价。

1.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

教师在课堂上检查预习情况时,要多表扬,少批评。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把它当成是孩子进步的阶梯,及时地肯定、表扬,还可以联合班主任和家长一起表扬,以使其有成就感,能在进步中树立自信,逐步提升学习激情,以带动成绩的提升。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基础不太好,平时老是记不住生字词,由于老师鼓励他在家预习多使用查字典的方法,他根据老师要求,在课前对生字词用字典进行查查、读读、记记,初步记下了生字的音、形、义,在课堂上,他学得轻松了,字也记住了。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并提议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使他发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勉励他继续发扬。这样,他对预习产生了兴趣,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2.褒扬、激励优秀的预习作业

研究发现,情绪、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变量,及时的、中肯的评价,鼓励性的语言能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愉悦。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要》这本著述中,就以全部热情向全社会发出了注重情感教育的呼吁。老师在预习本上批注,进行情感交流,这种无声的交流有时作用远远大于与学生的一次面谈。同时,每次作业的评价,也是对学生作业劳动的一种肯定,学生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科学的意向和内驱力。定期公布学生的预习作业情况,展览优秀的学生预习作业本。

3.课堂上展示预习成果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新的收获,所以,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展示中,不仅学生会倾听,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关注课堂生成,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有效预习作业,强化学习的动机,掌握了自学技能,提高了自学能力。教师通过学生的有效预习作业反馈,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捕捉到课堂教学设计的灵感,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有效,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因此,让学生的预习作业有效,并在学生心头“开花”,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的!

化学实验预习 篇10

《基础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 各高校也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具有浓厚科研兴趣及较强动手能力的的成为了各高校加强教学效果的重要议题。

在传统的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 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在预习时只是阅读了实验教材, 而且大部分学生的预习报告书写基本是复制教材, 对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案的思路及实验步骤等没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认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学生马上进行实际操作, 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1];实验预习部分的枯燥乏味, 导致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操作, 甚至发生危险, 学生也就不会真正体会到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处理部分往往较为复杂[2], 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学运算, 手工运算占用大量的实验时间, 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 甚至导致学生互相抄袭实验结果的现象发生, 而且学生并没有认真体会实验数据处理的重要性, 缺乏正确的数据处理思维。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方面要提倡物理实验的创新性研究[3], 并加强学生培训, 改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另一方面, 要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 如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 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几率, 让学生能节约出更多时间来实践, 思考、理解实验的原理, 提高学生的科研实验能力。

2. 设计思想的提出

目前, 有关《基础物理实验》的书籍、用具已较为完善, 实验项目也在不断增多[4]。然后, 还没有一套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能够将全部实验高效、清晰的组织起来, 同时基于以上提出的基础物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我们提出此设计思想。此思想将所有实验项目按力、热、光、电、综合性实验进行分类, 每个实验均有实验预习及数据处理部分。在实验预习模块中, 学生可以查阅所有预习内容, 并观看flash动画或真人实验演示视频。在数据处理部分, 学生可以讲实验数据输入系统, 了解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让计算机完成计算工作。系统编辑人员可随时增加实验项目, 编辑预习内容和数据处理公式。

3. 系统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目标

(1) 在系统功能设计方面, 本系统将实现以下功能:

◇实验项目的添加、更新、删除功能;

◇实验公式的编辑、添加功能;

◇实验预习内容的查阅功能;

◇实验数据自动处理功能;

◇实验的搜索、筛选功能;

◇管理员权限控制功能。

(2) 在交互设计方面, 本系统将以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为基础, 利用jquery、ajax等页面交互技术, 尽量减少页面刷新次数, 增强用户操作流畅度。

系统首页由系统名称、分类导航、搜索框、热门实验项目、系统版权信息等内容构成, 用户通过点击导航及输入搜索内容, 系统将实时进行筛选、搜索工作, 动态显示符合附件的实验项目, 用户鼠标掠过某一实验, 及显示实验预习及数据处理链接, 单击链接将动态显示某一实验预习内容和数据处理详情, 输入实验数据系统将动态返回计算结果。所有常规操作将在无界面刷新的情况下动态完成, 保证用户使用体验。

管理员登陆后, 将在页面显示添加、删除、编辑实验链接, 所有链接均为橘黄色背景, 公式编辑模块采用可拖拽设计, 有效减少了管理员公式编辑的难度。

3.2 总体设计

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设计模式[5], 无需用户安装特定软件。服务器采用Linux开源操作系统, ApacheWeb服务器软件, 配合Mysql开源数据库, 有效保障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在编程语言方面, 系统将采用php高级语言, 基于php官方支持的zend-framework开发框架进行开发, 保障系统安装、高效性。用户交互方面, 系统采用html5+jquery+ajax技术, 有效保障系统用户体验。

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软件系统的数据存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数据库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网站的运行效率。合理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数据库查询以及存储的效率, 同时也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数据库ER图如下[6,7,8]:

结合系统功能的要求以及功能模块的划分, 数据库中主要的数据表如下:

管理员信息:用户名, 密码 (注:密码采用MD5的方式加密) ;

实验信息表:实验类型, 实验名称,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仪器简介, 实验内容, 数据处理, 注意事项, 思考题, 添加时间, 排序权重, 缩略图地址, 视频演示地址, 浏览量;

数据处理公式表:关联实验, 输入变量名称, 输入变量数量, 输出变量名称, 输出变量数量, 处理公式, 数据组数。

由于各数据表的查询操作要多于存储操作, 所以均采用MyISAM存储引擎, 以提高数据库的运行效率。

4. 重点问题及解决

4.1 数据处理公式模块的设计

由于预习内容添加等功能为数据库系统管理内容的常规功能, 网页形式的实现方案已比较成熟。但网页形式的复杂公式编辑功能却很少有人涉猎, 所以此部分功能的开发较为困难。

为了让管理员方便的进行公式编辑, 系统规定每个实验可添加任意多组的公式, 每组公式可自定义输入变量数量、输入变量名称、输出变量数量、输出变量名称, 管理员可为每个输出变量定义计算法则, 提交成功后系统将把以上内容记录到数据库中。

例如在图2所示的公式添加阶段, 系统管理员需先填写数据组数、每组输入输出数据数量, 名称填写框将根据填写的数量自动生成。锁定组数后可对输入输出变量进行编辑;锁定输入变量后, 输入变量将进入可拖拽状态;锁定输出变量后, 系统将针对每个输出变量自动生成公式编辑区, 管理员可在右侧的可选元素中拖拽相应操作符、变量进行公式编辑;锁定任一组公式, 此公式即进入可拖拽区, 方便其他公式的引用。在对所有输入框都进行锁定后, 即可点击提交按钮提交此组公式。

4.2 用户实验数据的动态计算[9]

数据处理界面将由管理员编辑生成, 编辑过程中可插入公式标记符“*formula*”。

当用户打开数据处理界面时, 系统将根据此实验已编辑公式的权重依次替换公式标记符为用户可进行数据运算的模块。

当用户在各运算模块输入实验数据后, 系统用用户数据将公式变量替换, 调用相应函数计算公式结果, 动态输出到对用模块供用户查对。

4.3 实验分类筛选及搜索的实时动态进行

为了能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实验, 系统将所有实验名称一次性返回用户计算机。用户选择某分类后, jquery脚本将利用动画效果隐藏其他分类的实验。用户输入搜索内容时, jquery脚本将监测按键弹起状态, 每次按键弹起后将组合分类选项进行实验的搜索, 利用动画效果隐藏掉无关信息, 从而实现了实时动态的筛选、搜索效果。

5. 结束语

实验教学在现代教学体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如何有效激发在校学生的科研潜力迫在眉睫。希望此系统的实施能够方便《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的进行, 促使实验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等的更新, 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 能够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让高校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10]。

参考文献

[1]王铁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06) :88-89

[2]宋露露.大学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的教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6:7-38

[3]李松岭, 李明雪.物理创新性实验的六大设计原理[J].物理与工程, 2007, 17 (06) :19-21

[4]肖苏主编.大学物理实验[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4

[5]张俊玲.基于B/S的物理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4-34

[6]杨冬青, 唐世渭.数据库系统概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4--21

[7]王润兰, 白然, 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03) :84-85

[8]李南.MySQL数据库跨越式升级中乱码问题分析及解决[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7 (12) :151-153

[9]王磊.MySQL物理结构的自动优化[D].东南大学硕士论文, 2009:10-31

上一篇:食品科学与工程论文下一篇:医改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