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2024-12-02

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共12篇)

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1

万家小学教学楼卫生管理制度

一、范围划分,责任明确

1、学校清洁工打扫范围:走廊及墙壁,楼梯及扶手。

2、办公室:由办公教师自己打扫。

3、专用室:由上课教师安排学生打扫。

4、教室:由使用班级打扫,包括教室前面的走廊。

5、教学楼四周的保干区:由落实的班级打扫。

二、清扫及时,认真管理 楼内卫生清扫包括以下事项:

1、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桌面和讲台上无杂物,室内无与教学有关的物品。

2、屋顶无灰吊,墙上及墙上的粘贴悬挂物无灰尘,墙上不得乱钉乱挂。

3、门窗及玻璃干净、明亮,室内外地面及墙面无污渍。

4、课后勤擦黑板、勤关电器用品。

5、桌椅、讲台、橱柜等易落灰尘的物品随时擦拭,门拉手、灯开关无污渍。

6、饮水机、电风扇、电视机、投影仪、摇控器、电话机、茶杯等物品和电脑显示屏、主机、键盘上无灰尘污渍。

7、地面卫生应坚持做到每日清扫,勤擦桌椅,勤倒垃圾,无卫生死角,保证室内整洁。

8、对班级保干区要求每日必扫,课间、午间勤巡视清扫,做到查时无纸屑果壳,观之使人赏心悦目。

9、卫生清扫要坚持高标准,以积极的态度认真对待,按照要求和时限完成,并自觉维护和保持日常清洁卫生。

三、我与学校共荣辱,请你自觉维护公共卫生

1、为确保楼内优雅整洁的环境,更加有利于教与学的开展,望全体人员能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保持地面清洁干净,严禁随地吐痰,不得乱扔乱丢纸屑、果壳、废物;严禁在墙上乱涂乱画,并注意脚印手印留墙面。

3、多讲道德文明,不要从窗户向外侧倒水或扔废物。下班、放学前将门窗锁好、关严,防雨、防风、防盗。对清理出的垃圾应及时倒入指定的垃圾箱内,不要随地堆放。

4、讲究卫生自觉从我做起,当你看见脚下有纸屑、果壳时,请你自觉弯下腰把它捡起;当你发现身旁有不讲卫生的现象时,请你及时站出来制止它。日复一日,人人为之,定能将我们的学校营造成卫生文明的家园。

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2

1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电子期刊 (CNKI) 为主要检索工具, 以重庆维普公司创办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库》为辅助检索工具, 检索年限为2000~2011年。采用主题词 (小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自由词 (突发公共事件、突发事件、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小学校突发事件等) 相结合的检索手段, 检索发表在国内期刊上学校突发事件的文献。检索的关键词还有小学校、突发事件/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等。剔除重复研究、设计方法不明确、质量差、可靠性低等无法利用的文献。共检索到2000~2011年国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55篇, 其中流行病学研究19篇, 占34.6.0%;预防控制措施研究14篇, 占25.5%;应急机制研究6篇, 占10.9%;危机管理体系研究5篇, 占9.1%;应对模型研究2篇, 占3.6%;体育教学模式研究3篇, 占5.5%;其他相关研究5篇, 占9.1%。对刊载文献的期刊进行分类统计显示, 中国类杂志刊载32篇, 占58.2%;地方类杂志及学报刊载2 3篇, 占4 1.8%。

1.2 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检索方法, 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 类别包括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预防控制措施研究、应急机制研究研究。通过对检索出的小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措施及应急机制进行分析, 拟合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最佳模式。

2 结果与讨论

2.1 我国小学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通过采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对我国小学校园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汇总分析, 指出全国报告有关小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类。

2.1.1 传染性疾病

由于少年儿童在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态未达到完善状态, 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发病率也高于成年人。尤其在春秋季时, 气温温差较大, 感染呼吸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儿童明显增多, 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和感冒引起的其他疾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也极易流行。2003年2月, 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市发生大面积流行性感冒, 患病学生达1000多名;同年3月, 湖北省来凤县中小学发生大面积流行性感冒, 患病学生有2700余名;2009年大规模爆发的H1N1的发病主体人群也为少年儿童, 故传染性疾病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1.2 食物中毒

由于食物的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中的污染以及小学学生对卫生知识的缺乏, 故在小学校园中容易出现食物中毒事件。2003年3月, 广东省南雄市因学校生活用水水井污染, 116名学生出现伤寒症状;2004年接到重大食物中报告学校食物中毒事件108起, 中毒人数为4921人, 死亡6人。学校是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场所, 学校是中毒人数最多的场所。食物中毒严重影响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2.1.3 社会伤害

近年来, 校园公共卫生事件、踩踏等突发安全事件比较突出。个别社会人员由于诸多原因将伤害对象锁定了较为脆弱的小学生群体。比如发生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的凶杀案、广东湛江雷州校园砍人事件等多起特大杀人命案, 让全社会震惊, 国人哀痛。

2.1.4 自然灾害

小学是少年儿童集中的地方, 在灾害与事故面前及其被动, 存在一定的脆弱性。究其原因, 学校的场所固定不可选择, 一旦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发生巨变, 其受到的伤害是不可避免的。如:2006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沙兰中心小学352名学生和31名教师全部被困水中, 由于洪水太猛太大, 一、二年级年龄较小的学生被淹、被冲死亡, 还有的学生失踪。2008年发生在汶川的特大地震中, 小学学生也是受到伤害的主要群体之一, 据统计此次地震中仅绵竹市富新镇第二小学因教学楼倒塌致使127名学生死亡。故在各类突发事件面前少年儿童是最脆弱的群体。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分析

2.2.1 启用心理疏导性体育教学, 安抚小学生恐慌情绪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学校氛围内, 学生最大的心理依赖——父母不在身边, 使学生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故绝大多数的小学生会在公共事件发生后, 感觉害怕, 也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小学生心理的打击是很大的, 甚至是终生性的[2]。在应急状态下, 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要有新举措, 小学学校的体育课程编排和实施应以学生心理的恢复首当其冲, 这也是小学生希望通过体育锻炼以克服恐惧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体质的原因之一。因此, 建议应急状态下体育课教学应采取宽松的指导形式进行, 多采用体育游戏等吸引学生注意且有一定运动强度的运动方式, 不过分强调动作准确性、优美性, 只要学生积极开心的参加体育活动, 体质得到增强, 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表扬, 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 提高学生的防病抗病能力。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降低了家庭和国家的负担, 也将会产生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2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 提升小学生机能状态

在突发事件应急状况下, 学生对体育课运动项目的喜爱发生了改变, 即由从兴趣、娱乐角度, 转为从效果、健身角度出发, 地点也应从室内活动转为空气流通室外活动。参加广播体操、篮球、田径这些项目锻炼, 运动量较大, 更容易满足学生强身健体的需求。因此建议在应急状态下应选择此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 除体育课内容的新颖性或授课方式的多样性之外, 体育课选择的项目和内容对锻炼身体的有效性, 应在特殊状态下受到关注并加以实施。由此, 推测采用教师指导与学生自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 更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加强身体锻炼。

2.2.3 重视预防突发事件健康知识宣传, 提高小学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目前,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干预收到良好的成效, 小学健康教育早已被认定是促进青少年形成健康观念和增进健康, 进而促进全社会健康的一项有效公共卫生策略[3]。故此时对学生普及开展有关突发公共卫生健康知识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建议小学应在开设了传统体育课的基础上, 有规律、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知识, 应做到有教案及课时安排。同时, 应加强以技能为基础的预防突发事件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内容有所侧重, 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控制措施[4]。在学校管理层面上, 建议把小学体育教学纳入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之中, 由专人负责管理, 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状态下,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身体及心理健康的有效实施[5], 同时, 学校应按季节突出重点宣传疾病预防知识, 开展学生心理咨询, 纠正学生的不良生活及行为习惯。

3 结语

(1) 我国小学学校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性疾病、食物中毒、社会伤害、自然伤害, 其中以流行性传染病为主。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启用心理疏导性体育教学, 安抚小学生恐慌情绪。同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运动项目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本质上改善小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能力。

(3) 在小学体育课的内容编排中应重视对预防突发事件健康知识宣传, 使小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并在体育运动中乃至生活中加以预防, 防患于未然。

摘要: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了我国小学学校中经常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进而探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的体育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小学生,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胡俊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J].中国健康教育, 2004, 20 (1) :37-39.

[2]李兰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状态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 1 (13) :158-159.

[3]杨廷忠, 郑建中.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134.

[4]程蔼隽, 蒋东升, 申悦霞, 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及策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 (2) :134-136.

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3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制度、饮食服务岗位职责、食品质量考核标准等制度,完善采购制度、食品检验制度、卫生检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使学校饮食卫生工作迈入制度化的轨道。

2.完善学校食堂监督领导组织。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成立学校食堂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分工,明确任务,认真履行管理职责,签订责任状,使食品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3.严格执行相关卫生制度和条例。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经营,食堂从业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招聘、录用,并且每年必须体检一次,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有传染病者或不符合从业要求的人员,坚决予以辞退。

4.建立食品安全突发应急预案。总务处为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直接由校长领导,如发现食物中毒事故,及时如实上报,在第一时间对中毒人进行救治。并保护食品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调查和处理。

5.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奖励机制。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签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责任书。校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后勤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食堂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加强监管,对出现管理漏洞、失职行为或违规操作等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强化培训,规范行为

加强学校食堂负责人及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学校领导和食堂负责人按上级要求学习食品安全操作、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等知识;卫生部门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各个学校每月定时召开教职工、后勤人员会议,深入学习《食品安全法》,经常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法治纪律教育,尽可能提高从业人员的饮食营养搭配水平,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制意识,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师生的精神,做到人尽其责,安全警钟长鸣。

三、严格把关,规范程序

1.采购。食品采购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对向学校食堂提供食品原辅材料的经营户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健全进货登记、查验、索证管理台账。不买腐烂变质变味原料,如大米、面粉、食盐、食用油、调味等的采购要严格把关,认真查看产品质量、产品等级、检验单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坚持产品采购索证制度。

2.储存。(1)保管员不收腐烂变质原料。(2)食品储藏严格按照分类、隔墙、离地的原则,防止交叉污染,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隔离存放做到:主食与副食隔离、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品隔离、食品与老鼠药、苍蝇药、蟑螂药隔离,不得混放。(3)原料、成品、刀、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或容器必须写上标志,并做到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干净,定位存放。

3.消毒。食堂用具实行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即食堂的所有餐具要餐餐消毒,并放置于干净的专用器具中存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的餐具可以由正规合格的餐具消毒中心配送。生、熟食刀案及冷荤配餐用具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签记号,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存放于固定的位置。

4.清洗。认真冲洗操作间灶具和地面,擦拭餐厅地面和桌椅,每星期集中大扫除一次,重点清洁操作间墙壁、天花板、灶台、案板、饭台、橱柜、餐具、容器,学生用餐间地面、桌面等,用具摆放有序,防尘、防蝇、防鼠设施要齐全,保证食堂内无鼠、无蝇、无污染、无杂物。餐厅地面、门窗、玻璃以及周边环境保持洁净卫生。向学生供应开水时,装开水的器具要上锁,且天天进行内外清洗,防止污垢存积。

5.加工。食堂饭菜一定要煮熟煮透,凉拌菜要洁净卫生。加工人员不加工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原料,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不使用有异味或污染不洁的米、面、油、馅等原料,加工程序要合理,生熟、荤素要分开。加工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加工前必须将手洗净,加工食品时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佩戴服务牌。加工人员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修剪指甲,勤洗发、勤理剪发;勤洗衣服和勤换工作服。不得在工作期间抽烟,不正对食品咳嗽、打喷嚏,不随处吐痰。

6.销售。学校食堂销售安全卫生的食品,不卖腐烂变质食品。特别是配送的早餐,米粉、面包、馒头、豆浆一定是当天现做,烤包、饼干、牛奶等要新鲜,不能超过保质期。待销售的食品要存放于干净的器具中,用专用盖子盖好,做好食品保温以及防虫防蝇工作。销售食品前销售人员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佩戴干净的帽子和口罩,销售食品时,必须使用干净的售货工具,防止食品不受污染,确保食品干净卫生。

7.留样。坚持食品留样管理制度,做到专人、专具登记管理,留样食品独立装袋,贴上标签,注明食品名称和加工时间后存放于专用的冰箱内,放置48小时。

四、合理布局,完善设施

为了给广大师生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学校应对食堂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选址合理,远离污染源,食堂周围一百米范围内没有猪圈、厕所、垃圾池,没有卫生死角,食堂周围的水沟、地面常清扫消毒,保证食堂周边环境卫生、水沟保持畅通清洁,食堂墙面、天花板洁净卫生,地面铺设耐磨、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

五、加强监督,注重防范

1.自觉接受上级领导、社会各界以及学生的监督。从业人员每年都要自觉参加体检和卫生培训,平时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每月或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食堂卫生安全问卷调查,让学生不记名如实填写,对食堂就餐作出总体评价(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听取学生意见,做到有反馈、有措施、有改进。

2.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制度落实,保证学生就餐安全,防止病从口入。每天都要对食堂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查找不足,反馈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3.严禁闲杂人、生人进入食堂。应当把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场所列为重点保护的场所,对需要进出的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和控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进入者,值班人员要严格进行登记、并指定有关人员陪同监控,防止投毒等人为事故的发生。

由此可见,要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加强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认真履行管理职责;食品采购严格审查把关,保证所有采购的原料新鲜、合格,达到卫生安全标准;规范食品加工流程、完善食堂配套设施、加强食堂监管力度,特别是食品要煮熟,并做好清洗、消毒、保温、保洁等工作,加强管理,层层把关,重视防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确保师生的就餐安全。

小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4

2、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书写要清楚,端正。课堂作业在课内完成。做到下课不拖堂,保证学生课间休息。

3、午饭时一律不得留学生谈话,或做作业。晚学后留个别同学补课,不得超过半小时(补课必须经得负责教师同意,并做好学生回家路上的安全工作)。

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节假日一律不得补课,一年级不留回家书面作业,二三年级不超过三十分钟,四年级不超过四十五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5、教师应耐心地引导学生改正错误,克服缺点,不得罚抄、罚站、罚坐等变相体罚。

小学饮食卫生管理制度 篇5

1.进货渠道关

由后勤负责人把关。有正当渠道、索证(送货人的健康证、送货证)。

2.操作关

进货后由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验收。食品切后妥善保存,做到防蝇防尘。

二、操作中的要求

1.生熟分开:严格按食品卫生常规要求进行操作,锅、盆、水池、刀、案板等专用,用后按不同的要求进行消毒。

2.冰箱内保持清洁。要求:无迹、无污垢、无异味,每天用0.3洗消净消毒擦拭,并做到成品、半成品、生食分类分开存放。

3.严格按不同食品的操作时间进行操作,食品出锅后做好保洁工作。每天按要求留好食品小样及记录好食品出锅时间以备检查。

4.鸡蛋用前在专用池内用流水冲洗干净。蔬菜择干净后在洗菜池内浸泡半小时后再操作。

5.库房保持干净整洁,定型包装食品随时检查食品保质期。库房无过期食品,鸡蛋到货后及时倒箱,粮食、水果隔墙离地存放。

6.每天要进新鲜蔬菜水果、肉类及海产品。

三、食堂人员要求

1.食堂工作人员上岗前穿戴好工作服、口罩、洗净手。有与食品相关的疾病人员不能上岗,并搞好个人卫生。

小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篇6

为切实搞好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从源头防治食物中毒,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则

1、学校食品卫生管理机构

组长:王树东

副组长:王树东 张传平杨振军 杨复承

组员:杨本福 张克娥郭传孝 杨红波 张晓峰 年级组长

及各班主任

2、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对卫生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3、实行事故责任追查,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教师、学生未受教育不放过。

4、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制度,督促食堂,小卖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二、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管理要求

1、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及穿戴工作衣帽,仪表整洁上岗工作。

2、操作间:设施布局合理,生熟分开,标志明显,餐具存放整齐,密闭保存。

3、采购食品符合卫生标准,有检验证明,有冷藏,冷冻设施库存。

4、整洁通风,防鼠设施齐全,原料摆放整齐,物品分类,分架存放。

5、餐具消毒,消毒设施必须监测合格,符合要求,能正常运转,有专人负责餐具消毒,并及时登记。

6、环境卫生:环境整洁卫生,加强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7、餐厅卫生:餐厅店堂整洁卫生,摆放餐具符合卫生要求,销售真接入口食品有专用工具。

8、卫生管理制度:有卫生许可证并进行年审,有专人分管食品卫生工作,并经常检查记录对从业人员的定期培训。

三、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

1、严格杜绝用腐败变质及其它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和其它原料加工食品的行为。

2、粗加工过程中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必须分开存放。

3、加工后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存放符合卫生要求,防止交叉污染。

4、食物没有烧煮透不能食用,隔餐的热制食品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加热不彻底的严禁食用。

强化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篇7

1 当前卫生信息管理教育的困惑

1.1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涉及多个跨学科的专业,包括医学、管理学、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因此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就业需求为导向,建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基础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训课的课时数分配比例中存在缺陷,理论课时数远远超过实训课时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安排。虽然在教学进度表中安排实验课,但大多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属强化理论知识性的实验课,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往往很难考核学生实践能力。

1.2 缺乏专业及相关配套教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在国内较其他专业起步晚,相关配套教材、参考书籍、工具书等更少。医学类教材、管理学类教材、信息学类教材和计算机技术类教材从内容上相对独立,缺少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很多在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很困惑,不清楚专业的优势,在信息学和计算机技术类知识方面比不上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管理知识和比不上卫生管理专业。培养实用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必须在原有规划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相关配套教材,在教材编委阵容中增加社会用人单位资深专家和基层工作人员比例,使教材具有知识面的整体性和强化实践应用性。

1.3 实践教学体系薄弱实践教学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等,分为校内职业技能实践培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实践培训两种。基础医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医学信息实验室、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档案管理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室建设不够齐全、设备不够先进,甚至没有引进医院信息系统。很多学生毕业前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医疗机构必备的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病案管理系统、护理管理系统、收费结算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药剂管理系统、配药管理系统、临床质控系统、感染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检验系统等。校外专业实习主要安排在医疗机构和医疗信息相关的软件公司,因学校考虑到学生安全,实习基地主要是以医院为主。因实习时间短,实习科室多,如医学工程部、信息统计科、计算机网络维护科、病案管理科、后勤管理科、医务部等,很难做到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工作。

2 培养应用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

2.1 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专业,师资队伍相对缺少、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青年教师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甚至有些实习带教教师未接受过正规理论培训。当师资力量跟不上专业发展时,反过来会影响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3]。培养应用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关键是教师的质量,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4]。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不断更新技术,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探索专业教育的丰富内涵。与实习基地广泛合作、协作行业专家、培养专兼职结合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带教教师的师资资格提出较明确的要求,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规范的医院信息系统操作技能,最好具有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或中级及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疾病编码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疾病与手术操作分类经验并具备编码资格证及至少取得主管技师资质等;信息统计培训的带教老师应具备统计师及以上职称具有信息统计经验的老师。

2.2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用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施完善的实习基地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学校可以利用学生毕业实习和寒暑假开展具有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践活动。深入学生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操作考核,并视情况在不同课程上推行不同的实践考核标准,增加实践技能考核的比例[5]。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实习大纲,严格考核实习,包括卫生信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各类信息系统实际操作和技能考核、每位学生撰写出科总结,掌握各种信息平台数据采集与审核、信息挖掘与利用,还要了解医院评审、重点专科申报等所需的数据指标,培养学生责任心、沟通能力、自学能力等。

2.3 突出医疗卫生信息岗位技能目前学生学习兴趣缺乏,主要是因为对专业认识不足、授课方式枯燥呆板、实践教学课时太少等有关。根据医院岗位需求,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管理等医学信息技能的教学,全方位应用信息化教学媒体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3]。通过实训基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强化医疗卫生信息理论及实践的教学,推动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知识与医学信息理论知识在应用层面相互渗透和融合,强化现代医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保证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总而言之,从欧美发达国家对医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我国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应该是卫生信息化系统研发人才、运维和安全保障人才、运用操作人才,广泛参与临床数据库的数据收集、提供医院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管理数据等。

摘要:当前卫生信息管理教育的困惑主要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课时数远远超过实训课时数;缺乏专业及相关配套教材,医学类教材、管理学类教材、信息学类教材和计算机技术类教材从内容上相对独立,缺少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薄弱,基础医学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医学信息实验室、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档案管理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室建设不够齐全、设备不够先进。培养应用型卫生信息管理人才要加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突出医疗卫生信息岗位技能。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兆臣,郑鹏.医学院校医药卫生信息化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10-13.

[2]黄成,方园,罗丽娟.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卫生信息化应用型人才能力素质模型〔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1):1-6.

[3]沈小平,叶萌,王娟.高职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35(4):86-88.

[4]崔金梅.从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管理看中国病案教育〔J〕.中国病案,2009,10(1):46-47.

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儿童食品;存在问题;对策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今后的发展、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家庭的和谐。儿童时期,生长非常迅速,新陈代谢也相对旺盛,要能健康成长,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营养素的摄入量要讲究合理性和均衡性,才能让他们的遗传因素的可能性得到现实性的发挥[2]。而儿童就读学校周围500米的食品提供情况,也就是儿童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上学时,很多家长工作忙而选择随便选一样食品作为孩子早餐,如是放学,这时正好是胃排空左右时间[1],有点饥饿,他们看到的食品往往将成为首选零食或主食,那这类食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就非常值得成人(老师和家人)的关注,成人的行为和意识会让儿童逐渐形成一个习惯,让儿童认识到一些问题,少吃无营养价值的食物或对肠胃有刺激性的食物,造成对主食的厌食,营养素的摄入量达不到儿童需要量,让儿童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从而引发他的营养性疾病。

1、学校周围食品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

1.1食品添加剂加工的食品太多

在学校的门口,几乎每一家卖儿童用品的店铺,都有一案板各种各样的零食,如和种麻辣类食品、薯类食品,糖类食品,小面包类食品等,价格都不贵,低的5角钱一样,高的最多不过四元钱一样。这类食品有一些同的特点是:含的香精、糖精、味精、色素、防腐剂和各种食品添加剂等比较多。生产加工点比较落后,食品添加剂量控制不好,包装无安全保障机制,很容易造成微生物的污染。这些食品添加剂对成人的身体健康来说,危害性可能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但对于身体正在逐渐发育完善的儿童来说,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肝、肾、肠功能的损害等问题。

1.2学校门口流动摊点太多

每到上学或放学的时间,校门口沿途的路上,都流动设有各种卖食品听小摊小贩。经常出售的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火腿肠或其他油炸类食品,锅内的油使用频率都非常高,一看就是多次使用的油混合在一起,黑黑的,看不出油的色泽,这样加工出来的食品当然让人吃着很不放心。并且在路边经营,很多灰尘会吸进油里或沾在食品上。造成微生物或尘埃污染,人吃了可能会造成病菌的浸入,造成肠胃病的现象。

1.3加工食品的人员健康状况不明

我们知道,从事食品加工的人員,必需持有卫生证才能上岗工作,并且要进行定期检查,一年体检1次或2次。同时接受卫生知识的培训,卫生部门才能颁发给卫生合格证。并且凡患肠道传染病、皮肤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病者应立即离开岗位,痊愈后经体检合格才能恢复工作。但我问他们,均无证加工经营,这种情况让人食之不安。

2、卫生问题原因分析

2.1儿童是特殊群体

儿童阶段,认知能力都很差,辨识能力就更差了。他们对食品的选择,往往挑选的是颜色鲜艳、味道刺激性强的食物来吃。而这类食物很多是不健康的劣质食品,商家为了让食品延长货架期,往往会超量添加防腐剂或食品添加剂,吃了这类含化学物品多的食品,对儿童身体会产生潜在性的危害。学校周边500米的小食品商店或流动食品摊点,是家长和学校都监管不到,儿童最易独自选择食品的主要场所。流动摊点很多都存在无营业执照、无健康证卫生,无卫生保证等三无问题。儿童吃了这些不能保证健康的食品,对身体会构成很大的不安全因素。

2.2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利益链

一些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为了利益追求。不顾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需求,不顾食品的安全风险性,制假售假,为儿童食品的消费市场埋下严重隐患。一些小型食品加工厂,在食品市场上无竞争能力,瞄准儿童食品市场特殊性,大量生产低价低质的儿童食品。而一些批发商、零售商在进货时又往往只注意价格的高低,不注意产品质量。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利益关系,让儿童逐步陷入被害的群体。

2.3监管力度不强

儿童食品市场面较大,县城及以下的城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受到一些局限,如人力不够,交通不便、经费欠缺或其他因素,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增大,或无人监管的空白地带。还有是监管长期的工作惯例,让他们历来重视大型食品加工厂监督管理,如肉类食品、饮料食品、酒类食品、一些大型农作物深加工类食品等等。对学校周围的小卖店、流动摊或农村市场的小食品、遗漏管理整治,让不法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有机可乘。

3、思考建议

儿童食品的监管工作是长期性任务,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生长发育不受到不利影响,建立健全儿童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3.1建立并完善儿童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制定儿童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大立法机制,建立儿童食品安全性风险评估,设立儿童食品监督检查机构,多方面保障儿童食品安全,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3.2加强各部门间的联合监管

“部门联手,统分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形成声势、务求实效。”政府应加大监管执法工作经费的投入,保证设施的条件充分;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工商、卫生、监督等各部门积极合作,联合监管,严把儿童食品的安全性。

3.3食品监督部门加大执法力度

第一要严把食品安全许可关。确认每个食品单位设立的合法性,坚决一录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单位,不遵照执行的进行惩罚制度。第二是重点监督检查学校周围的小食品零售店、流动摊,要求流动摊点随身携带各种证件,随时接受监督检查,否则以没收或惩罚机制来约束他们。第三是不定期对学校周围的儿童食品进行采样检测。第四,加强培训教育,对合格人员发证书,持证上岗。第五,在学校周围设专门公告栏,随时公告让孩子、家长、老师从公告栏了解各种信息,让舆论的力量监督,从而来规范经营行为。

3.4增强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儿童食品的安全宣传工作,让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结合,对从事经营者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对儿童进行正确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理念培养,逐步完善认知力,培养科学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80-130。

[2]于守洋等.哈尔滨儿童食品的营养学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7.5:55-57

作者简介

小学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篇9

②室内、外卫生每天清扫两次,必须在早会(早操)前和下午上课前打扫干净。每周全校大扫除一次。班主任要做好具体分工,按照一人一岗职责要求具体指导打扫卫生工作,带有危险性的工作尽量不让学生做或有安全的保护措施(如橱窗、风扇、高处卫生等)。打扫卫生期间,学生要爱护劳动工具、注意节水、注意保持已经打扫完的区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乱倒水、不乱丢垃圾、倒垃圾时不将垃圾掉在途中、要将垃圾倒在垃圾池内。

③室内卫生要求做到六面光,桌椅、工具、讲台排列整齐,门窗干净。卫生区要求无纸屑、杂物。

④公共卫生责任区实行“课间卫生督察”制度。课间时间各班均须派卫生督察员到本班卫生责任区进行督察,劝导制止破坏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

⑤全体师生要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果皮、杂物,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涂、乱刻、乱画,要将自己的垃圾装进自带的垃圾袋,养成“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的良好习惯。

小学卫生管理方案 篇10

一、坚持原则

实行区域责任到人到班,领导分片包干,建立长效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具体分工

(一)督查组:

1、校长(祝巍巍)、党委书记(李建玲)负责总体布局和督查指导;

2、分管副校长(马世和)负责卫生间督查;

3、副校长(朱才水)负责集体办公室督查;

4、副校长(尹全娇)负责部室督查;

5、副书记(马玉峰)、杨龙负责餐饮部及其周边环境督查;

6、杜婷负责润泽楼督查;

7、孙婷负责润德楼督查;

8、王小芳负责润智楼督查;

9、张建国负责润慧楼督查;

10、刘顺勇负责大门及其周边督查;

11、孙长扣负责操场及其周边督查;

12、齐星负责花园、花坛及其场地督查;

(二)卫生区域划分:

1、三(1)班:润德楼三楼办公室门前及其西侧通道;大操场南面。

2、三(2)班:润德楼二楼办公室门前及其西侧通道;大操场北面。

3、三(3)班:润德楼一楼办公室门前及其西侧通道;知行楼前场地。

4、三(4)班:润德楼东侧1-4楼楼梯;大门里主通道东侧台阶。

5、四(1)班:润泽楼一楼通道及其西侧通道;润智楼—润慧楼之间场地及润慧楼东侧。

6、四(2)班:润泽楼二楼通道及其西侧楼梯;润慧楼和餐厅中间场地(含通道);

7、四(3)班:润泽楼三楼通道及东侧楼梯;餐厅东西北场地。

8、五(1)班:润德楼—润智楼之间1-4楼楼梯;润泽楼—润德楼中间场地及润德楼东侧;

9、五(2)班:润智楼东侧1-4楼楼梯;润德楼—润智楼中间场地及润智楼东侧;

10.五(3)班:润德楼四楼办公室门前及西侧通道;润泽楼南场地及东侧;

11、六(1)班:润智楼—润慧楼之间3-4楼通道;大门外通校路;

12、六(2)班;润智楼—润慧楼之间1-2楼通道;大门外两侧台阶及车位;

13、六(3)班:润德楼四楼通道;大门里主通道;

14、各部室卫生情况,具体由部室负责人协调安排。

(三)卫生片区巡查人员:

1、本班级教室内外:班主任

2、各部室内外:部室管理员:、

3、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相关负责人

4、教导处办公室:一楼、二楼、三楼、四楼由负责人安排组员打扫;

5、大操场:刘媞媞

6、主通道(包含西侧花坛):曹晨、刘炜

7、润泽楼---润德楼之间空地:孟苗

8、润德楼---润智楼之间空地:饶励

9、润智楼---润慧楼之间空地:张礼俊

10、灶房南边及周边空地:杨龙

11、润德---智楼西:

一楼通道:杨盛兰刘钰二楼通道:孙刚田

三楼通道:李亚茹四楼通道:张奇

楼梯:朱才宝陈军

12、润德楼东楼梯:王仁娥润智楼东楼梯:王贵青

13、润智楼-润慧楼---灶房通道:一楼:刘奎二楼:徐亚楠

三楼:何元新四楼:毛小娟

14、润慧楼教室门前东西通道:一楼:吴英二楼:吴玥

三楼:张菊艳四楼:赵亚婷

15、润慧楼东楼梯:党媛陈小衡

16、大门:仁怀宝

17、卫生间:保洁

18、未尽区域:安保人员。

19、身兼数职的领导和同志请做好协调。

三、卫生标准:

参照《山阳县城区第四小学卫生管理办法》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位,激发开展整治活动的积极性,认真组织、科学安排、综合协调、合理部署,将整治活动列入工作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二)按照方案,落实责任。各项任务的责任人,明确具体工作任务、方法措施、时间标准。要领导带头,亲临一线,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整治活动。各牵头部门负责做好工作协调,各配合部门按职责分工各尽其职,合力推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认真督查,强化考核。开展经常性的督查工作,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推诿扯皮,未完成工作任务的,要通报批评。

卫生管理三字诀 篇11

地上,纸片太夸张,虽时刻提醒,奈何太多张,师生对眼无数,躬身打扫示范,督促全班再扫,最后,还是老样。

班主任对这样的事情很头疼,学校对这样的事情难容忍。学校每周都会评选“文明班级”,其中卫生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很多时候,单纯依靠班主任的督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很多的技法。

“疏”字诀。现在的学生卫生情况可是千差万别,有的整洁,有的邋遢,有的对于自己坐在“垃圾堆”里毫不在意,甚至经常埋头在“书山”中。老师走进教室,想在讲桌上找一个干净的地方放书都成为一种奢望。所以,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疏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这样的疏不是道理的阐述,学生需要的是从内心里认识到卫生的严肃性和迫切性。

通过班级会议,班上确定了“一心走路”班的“素质”常规,明确了班级学生素质的各种表现。在参加一次镇上组织的文娱活动结束后,我们班所在的区域干净整洁,得到了主办方的交口称赞。以此为契机,班上同学关注卫生的大环境在进一步深化。

在网络上,许多老师都会晒自己班级的卫生成果。我的一个群友就在自己的微博晒了自己班上孩子们打扫教室的成果,地面的干净程度简直超乎了我的想象。于是,我把文章转载到我的QQ空间,在班上推荐学生看并和他们交流心得体会。孩子们终于明白,原来教室还可以这样干净,还可以这样惹人爱!

后来,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这样写下自己的要求: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课桌或者自己的学习环境。写着写着,学生的手都会伸向周边,拾起一个纸团,一个瓜子壳,我在一旁偷偷地笑。

“导”字诀。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要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就需要细化标准。在经过广泛论证和讨论的基础上,我们班的卫生标准出台了。

讲桌实行值班制,值日生给讲桌上花盆里的植物松土,洗净灰尘,让一抹清新永远留存在讲桌上。给老师一个整洁的讲台,就是给老师一个好的心情,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课桌上的书不得超过十厘米且必须整齐摆放,目的是找书方便,也使得我们的面容能随时被老师看见。每个同学的课桌外都有一个挂钩,挂着自己的垃圾袋,随手将不用的东西丢入垃圾袋中。连教室后面的矿泉水瓶子都被同学承包了,最近,学生还将瓶子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摆成了“心”字型,看着就养眼。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和休息,师生的身心都得到舒展。

“督”字诀。好的班级单纯依靠个别同学忙碌是不够的,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理解和实践才是好的。于是,在我们班,卫生委员是第一责任人,在他的领导下,班级成立了“卫生督导委员会”,每周一,定时对班上的卫生情况做督导。对每个同学的情况进行量化评分,每周一公布。班主任也及时地发现和指导,同学们对于自己周边的情况也能及时观看和改进。在督导中,几个“委员会”的委员们做好示范,再对别人进行督导,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督导之外,开展微班会,让大家畅谈打扫卫生的感受,分享在打扫卫生时的想法和做法,在沟通的过程中,班级卫生的共识就形成了。

教室的卫生看着是个小事,但只要我们处理好每一件类似的小事,班级大事也就好了。做一个能开心面对整洁教室的班主任,善莫大焉!

小学教学卫生管理制度 篇12

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至今没有统一的、标准的培养模式。我国卫生管理体制的改革,既为卫生事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开展卫生事业管理学位教育,对于培养新型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了“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从学位教育的角度来满足建设职业化卫生管理队伍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并体现21 世纪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卫生的发展与卫生事业管理改革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卫生事业管理学位教育的新课题[2]。

1 卫生事业管理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脱节

卫生事业管理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且各个学校办学主体不一样,有的是公共卫生学院主办、有的是管理学院主办,还有的是公共管理学院主办,其专业定位上缺乏共识,有的偏重医学,有的偏重管理学;有的强调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有的注重实际操作技能。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只是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而开设。随着大批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开设,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就愈加突出。一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基础理论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与能力不高,社会适应性差;另一方面如何把握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管理知识、技能乃至相关学科的交互结合关系,形成专业教育特色,已成为本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3]。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

目前,许多院校从学校甚至教学系部的办学条件出发设置专业课程,没有进行科学的论证与规范化设计,造成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和散乱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在基础理论课与实际操作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公共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不合理。部分课程的内容陈旧、知识老化,而且相互交叉重复。课程体系缺乏层次性,水平和层次不分明。

现在我国各高校卫生事业管理培养方案基本采用“医学+管理学”的培养思路。各校普遍开设的2门医学课程即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大多数院校的医学课程比重都在45%以上,医学课程整体套用临床专业,教学上大多还是采取与临床专业统一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试以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并且所学课程中包括眼科、耳鼻喉科等分支较细的医学科目,理论课时太多,缺乏临床实践,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疲于应付书面知识的学习和考试,学习缺乏主动性,自学自研的能力得不到锻炼,这很难培养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专业卫生管理人才。

各校的管理学课程则五花八门。管理学基础、管理学思想史、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重复设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比重过低,一些专业课程只开设应用性的课程,不开设相关基础学科,不成体系。如法学课程,大多院校只开设卫生法学,而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等很少开设。这样,卫生法学就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不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卫生法学的条款,更不利于其培养法律意识。

1.3 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在我国还属于新兴学科,这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准备严重不足,更不用说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很多高校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或者以新近毕业的师资居多,普遍存在对卫生事业管理缺乏整体的认识,更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实务经验,而且职称学历结构普遍偏低。

我国高等教学活动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过分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这种错误的理论定位严重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很少有卫生管理的实践机会,学校教学大多采取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单向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使得许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实现与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实践的接轨,必然产生“教育不足”与人才供求错位现象。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有着与临床医学专业完全不同的机制和过程,因此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习质量跟踪也不能完全套用临床医学的标准。现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实习大多在医院行政职能科室或卫生行政部门,在实习过程中与实习结束后缺乏质量跟踪体系。由于缺乏标准或缺乏评价程序,实习生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也难以培养高质量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2 加强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对策

2.1 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现实相结合

卫生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边缘学科,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是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具有的基本素质, 也是卫生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是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卫生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性很强的专业门类。本专业应定位于主要培养在政府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保机构、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从事实际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卫生学为学科基础,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专业门类,因此,各院校应根据社会专业需求,在制定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时,要大力提倡知识“宽口径、厚基础”,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不仅要求毕业生的医学知识较丰富, 而且能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适应办公自动化, 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具有进行质量管理, 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熟悉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具有较强社会调查与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2.2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建立新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揭示学科内容体系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培养卫生事业合格的管理人才,必须强调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应当贯彻“以学科基础指导课程设置”的原则,专业课程必须突出卫生事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必须是以卫生事业管理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与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有机配置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途径,应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为出发点。课程设置要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及观念的转变,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主线形成新的课程群,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上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同时,学科课程应该有较强的开放性、灵活性、适应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发展新的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时了解专业前沿和热点问题,加强学生适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大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比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并开拓实践课程,加快相关实验室(如电子实训室) 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本科学分制方案的意见,调整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采取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分离,建立独立的适合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减少医学课程授课时数;系统地学习预防医学相关课程,在原有的课程规模下,对预防医学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调整;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的要求,广泛开设公共政策类选修课。

2.3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当遵循“用课程规范引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子。目前,不宜片面强调建立一支庞大的专职师资队伍,关键要在教师职称学历特别是更新和优化知识结构上下功夫,要从狠抓科研和加强师资培养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要通过“人才引进”、在职学位教育、各种专业培训班、学术研讨会以及国内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达到提高本校师资水平的目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必须具备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很多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缺乏,在传授知识时只能从理论到理论,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邀请兄弟院校的相关教授、卫生行政官员、医院院长、医保公司与药企高管等专家开展讲座、培训、案例分析,既加深学生的感性知识,又弥补年青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管理上,要积极开展听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派遣年轻教师到卫生行政与事业单位相关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改革教学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教学内容枯燥无味,考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学完后仅了解一般理论,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与学严重脱节。在教学改革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融会贯通,贯彻参与式教学理念,努力改变“填鸭式”为“启发式”,变“一言谈”为“多言谈”,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够顺应人才培养要求, 转变教学思想与方法, 用“真心”和“创新”打破界限, 消除学生碍于面子的顾忌, 通过互动式教学,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与教师通力协作, 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个学生运用WORD、PPT、板书、视频短片等各种教学方法自主完成一次“备课”与“讲授”, 教师仅仅作为听者给出意见和建议, 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换位思考与共同进步。实践证明这种大胆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开辟学习和实习基地,加强和卫生行政、事业单位的联系,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加强见习、实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出发,制定实习评价的量化标准,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制定标准:①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②人际沟通;③管理信息技术与现代办公技巧;④公文写作;⑤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⑥毕业选题和论文撰写(结合实习)。由实习单位和学校组织考评,互相协调,促进高素质的人才成长。

摘要:目前,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明确、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作者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明确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相结合,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建立新型教学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改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张旭,陈立明.高等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6,35(6):564-565.

[2]杨敬宇,吴冰.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2):418.

上一篇:面试自我介绍应如实相告下一篇:病案室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