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注射泵

2024-10-16

微量注射泵(精选8篇)

微量注射泵 篇1

微量泵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微泵操作并发症有:微量泵报警、血液回流、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等

一、微量泵报警

1、原因

(1)机器运转报警,如阻塞、残液报警等。(2)电源报警,如电力不足、使用电池等。(3)机器故障。

2、临床表现

微量泵出现报警音,显示报警项目

3、预防

(1)熟悉微量泵的性能及操作程序,掌握不同用药剂量计速度换算。

(2)规范操作程序,连续微量泵前常规推注少量生理盐水,保证管路通畅。

(3)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床边交接班。

(4)确保电源连接紧密,注射器正确卡入微量泵卡槽内,查看延长管有无打折、脱落。(5)保证机器正常运转。(6)保证电源没有故障。

(7)保证管路通畅,延长管无打折、脱落、无气泡。(8)确保穿刺针处无回血凝固。

4、处理流程

出现微量泵报警→查看报警原因(低电压、阻塞、残量报警等)→根据原因处理报警→按开始键运行→再次确认泵管输注通畅→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二、血液回流

1、原因

(1)更换液体后未冲管或封管不当。(2)患者穿刺处活动过多,肢体用力。(3)输注流量过慢。

2、临床表现

输液管内有回血,微量泵报警管道堵塞。

3、预防

(1)加强巡视,发现回血及时处理。

(2)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微量泵使用完毕后,正压封管。(3)将微量泵置于高于静脉穿刺肢体10~20cm左右,防止血液回流。

(4)出现血液回流,可用生理盐水将回血回输。如回血已发生堵塞,切勿用力推注,以免血栓进入静脉,可去掉肝素帽,消毒后接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吸出血栓,如无效,则拔管重新穿刺。

4、处理流程

(1)出现血液回流→用于生理盐水将回血回输→确认静脉置管通畅后将延长管接上→将微量泵置于高于静脉穿刺肢体10~20cm左右位置→按开始键运行→再次确认泵注通畅、无血液回流现象→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2)出现血液回流发生堵塞→切勿用力推注→去掉肝素帽,消毒后接注射器乳头直接抽吸出血栓→如无效,则拔管重新穿刺→静脉管道穿刺成功后,确认静脉置管通畅后将延长管接上→将微量泵置于高于静脉穿刺肢体10~20cm左右位置→按开始键运行→再次确认泵通畅、无血液回流现象→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

三、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

1、发生原因

(1)输注高渗或刺激性药物。(2)输注时间过长。(3)不同药物同管输注。

(4)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临床表现

(1)沿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事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堵塞。

3、预防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的发生。

(2)正确选择静脉,不宜与其他输液药物共用一条静脉,以免受输液速度,压力等影响微量泵的持续泵入速度和量,降低因药物效果或输入过快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有条件者选用浅静脉留置针,确保药物泵入。

(3)危重症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防止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注射部位疼痛或静脉炎。(4)合理使用静脉,及时更换静脉。

(5)确保无外渗的情况下,可在穿刺部位上方5~8cm处局部热敷以缓解疼痛。处理流程

出现静脉炎症状→立即停止患处注射、输液→更换注射、输液部位(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建议医生行中心静脉置管)→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如全身感染症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等)→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安抚患者和家属→做好床旁交接班。

微量注射泵 篇2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就是使在用的医疗设备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处于安全、准确和有效的状态,满足临床应用中对患者诊断治疗的需要。目前,临床的诊疗过程对设备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医疗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疾病诊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生产厂商的关注[1,2]。

输液泵和注射泵是一种能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泵入人体的医疗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和手术室等临床各科室的输液治疗[3,4]。微量注射泵能够精确控制注射药液的流速和流量,主要用于低流速下进行输液,一般可使用范围是0.1~99 ml/h,临床常用范围是1~5 ml/h。需注意的是,注射泵的流速误差一旦超过一定范围,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药物注射过量,严重时致其死亡。目前,有研究对于输液泵流速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较好结果[5],但输液泵一般应用于中、高流速下的输液,常用于5 ml/h以上,目前针对微量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

在临床应用中,微量注射泵需要和注射器以及注射管路(以下称泵管)配合使用。除注射泵自身因素外,注射器和泵管的质量成为影响微量注射泵流速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微量注射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分析影响注射泵流速误差的因素,并尝试采取措施来减小这些因素的影响。

2 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2.1 检测仪器和材料

(1)测试仪器采用美国FLUKE公司的输液设备分析仪,型号为IDA-4 Plus。该仪器提供多个独立的测量转换器通道,可同时进行多通道检测,评测液流的剂量和流速等。剂量和流速测量是通过每一测量转换器内的一个滴管和光传感器来监测滴管内凸液面的剂量和时间来完成的。该仪器流速测量量程为0.5~1 000 ml/h。

(2)检测对象为本医院使用较多的某品牌(记为W品牌)微量注射泵,各台被检仪器型号一致,使用时间均不超过2年。

(3)注射器分别采用W品牌专用注射器和随机抽取的国产注射器,规格为50 ml。

(4)泵管采用W品牌专用泵管和随机抽取的国产泵管。

(5)注射液体统一采用蒸馏水。

2.2 检测规程

首先,取一崭新注射器,吸入蒸馏水,然后通过泵管将注射器和检测仪连接起来,并将注射器固定在注射泵上,连接如图1所示。启动检测仪和注射泵,强行快速推动注射器,排尽注射器和泵管内的气体,使注射管路充满液体。设置注射泵注射速率为待测量值,并调整检测仪至待检状态。随后,让注射泵开始工作,检测仪自动检测到注射器已经推注并提出是否开始计时,确认后,检测仪进入检测状态。

由于检测仪检测出的流速是通过检测流量和流过时间计算出来的,考虑到检测仪自身的检测误差,检测时间应不少于2 h,总剂量应不小于2 ml。另外,检测时注意将检测仪和注射泵摆放水平,并保证注射管路不能残留有气泡。而且要求检测连续进行,减小因人为操作引入的误差。

2.3 检测方案

(1)使用专用管路的检测。采用W品牌专用注射器和泵管,利用FLUKE IDA-4 Plus对随机抽取的12台W品牌微量注射泵进行检测,流速分别设置为1 ml/h和5 ml/h,测量时间均为2 h,记录检测仪最终检测到的平均流速。

该数据可用于评估注射泵是否合格,并可作为其他测试的对照数据。

(2)使用随机管路的检测。由于专用注射器和泵管比较昂贵,临床应用中注射管路常采用国产产品。在本组测试中,注射器和泵管采用从本医院耗材库随机抽取的国产产品,这些产品在医院临床应用中具有代表性。其余检测过程与使用专用泵管相同。

该数据可用于评测随机管路对注射泵流速的影响。

(3)调整注射泵微调参数后的检测。微量注射泵一般可设置注射器代码参数以适应不同类型规格的注射器。对于W品牌微量注射泵和50 ml注射器,本组测试将参数由默认的50调整为52后再进行检测。其余检测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

该数据作为调校后注射泵流速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3 结果

表1和表2是按2.3中方案(1)检测得到的实际流速及其相对误差,其中B1~B12代表12台随机抽取的微量注射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各注射泵和专用注射器及泵管配套使用时,其实际流速的相对误差均在±8%误差限内[5],而且5 ml/h流速的相对误差均在±2%以内,达到W品牌注射泵流速精度±2.5%的要求。12台注射泵1 ml/h和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分别为0.97 ml/h和4.95 ml/h,平均相对误差(指绝对值)分别为2.92%和0.98%。该组结果表明所检测注射泵本身是合格的,高流速的相对误差较小。

表3和表4是按2.3中方案(2)检测得到的实际流速及其相对误差,其中B1~B12代表12台微量注射泵。根据表中数据,可见注射器和泵管随机抽取后,注射泵B1和B2在流速为1 ml/h时的相对误差分别达到17%和10%,超过误差限±8%。而且,相对于方案(1)中1 ml/h的检测结果,本次对应的检测误差均有明显增加。对于5 ml/h流速,除泵B4及B11外,其余泵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3%,接近专用管路组的相对误差值。经计算可知,12台注射泵1 ml/h和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分别为0.94 ml/h和4.89 ml/h,平均相对误差(指绝对值)分别为6.17%和2.28%。这些结果表明,相对于专用注射器和泵管,随机抽取的非专用管路将影响注射泵的实际流速,使得流速的相对误差都有一定程度增加,特别是对低流速影响较大。

表5和表6是按2.3中方案(3)检测得到的实际流速及其相对误差,其中B1~B12代表12台微量注射泵。从表中数据可见,将注射器代码设置为52后,即使注射器和泵管采用随机抽取,各注射泵实际流速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2%,都达到W品牌注射泵流速精度±2.5%的要求。12台注射泵1 ml/h和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分别为0.99 ml/h和4.99 ml/h,平均相对误差(指绝对值)分别为1.50%和0.40%。对比2.3中方案(2)、(3)的数据,表明注射泵的注射器代码与实际流速密切相关,适当调整注射器代码将能大大减小流速的相对误差,改善注射泵管路不配套引发的不利影响。

4 讨论

目前,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已受到临床使用者的关注[6]。一般各品牌注射泵均配有该品牌专用的注射器和泵管,但因其价格是国内普通非专用注射器和泵管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难以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因而大多数医院都采用非专用的注射器和泵管代替。然而,采用非专用的注射器和泵管,微量注射泵的流速准确度难以保证,使患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对临床实际使用过程的注射泵流速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是必要的。

本研究实验结果证实:与专用管路相比,非专用管路使得注射泵的实际流速误差增加。从方案(1)和(2)的检测结果可见,对于12台注射泵,采用非专用管路后,注射泵1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由0.97 ml/h下降为0.94 ml/h,其平均相对误差由2.92%增加至6.17%;注射泵5 ml/h的平均检测流速由4.95 ml/h下降为4.89 ml/h,其平均相对误差由0.98%增加至2.28%。虽然这些误差均未超过规定的流速误差限8%,但流速的相对误差增加约1倍,影响显著。而且,对于个别本身流速误差相对较大的注射泵,采用非专用管路易使其流速超限,如B1和B2。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应该限制使用非专用的注射管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为减小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应用中需要采用非专用的注射管路;而从安全考虑,临床上最好采用专用注射管路。显然,这在实际应用中就存在着矛盾,如何解决呢?本文通过调整注射泵的注射器代码参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默认条件下,注射器代码是与所使用的注射器规格相匹配的,而对于不同类型(仅限于几个大的国际品牌)的注射器,注射泵一般都设有不同代码与其匹配。对于W品牌的专用50 ml注射器,注射器默认匹配代码为50。实验中,对于非专用的50 ml国产注射器,其代码被改为52后再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注射泵的流速误差明显减小。12台注射泵的1 ml/h平均检测误差由6.17%下降至1.50%,5 ml/h平均检测误差由2.28%下降至0.40%,甚至低于专用管路(注射器代码为50)的平均检测误差2.92%和0.98%。因此,适当调整注射器代码能够改善采用非专用管路带来的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器代码52仅是本研究对W品牌注射泵进行的实验性调整,不可普遍应用于临床。因为,对于不同品牌注射泵和不同规格的注射器,其匹配代码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厂家提供的方法进行具体处理。另外,据文献报道,注射泵的注射液体也是影响注射流速的因素之一[5],本研究检测液体统一采用蒸馏水,与临床科室实际注射液体存在差别。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临床科室常规注射液、日常使用的注射器和泵管以及具体注射泵,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检测,并对参数调校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具体科室应该使用的注射泵实际调校参数。因此,有必要将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检测纳入临床科室的日常工作中。

微量注射泵能够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轻医护工作强度。但同时应该看到,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质量控制检测对微量注射泵的流速安全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进一步的工作应该针对临床科室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日常质量控制检测,以确保微量注射泵流速的准确性,使微量注射泵更有效、更安全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31-33.

[2]朱弋,阮兴云,张良才,等.大型X线机重要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2):99-101.

[3]罗侨端,何萍.微量注射泵的临床应用及安全因素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4):1301-1303.

[4]ScheinerG,SobelRJ,SmithDE,etal.Insulinpumptherapy:guidelines forsuccessfuloutcomes[J].DiabetesEduc,2009,35(Suppl2):29S-41S.

[5]陈燕暘,肖笑.微量输液泵流速质控中探索的相关问题[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10):57-62.

微量注射泵 篇3

【关键词】奥曲肽;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81-0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尽早清除疼痛、水肿等症状是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身体素质差,甚至不能劳动,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生活质量日趋下降[1]。及时有效救治能够康复,否则后果严重甚至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奥曲肽微泵注射和常规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相关生理病理检查确诊。按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奥曲肽微泵组和常规组,各10例。微泵组中男5例,女5例,年龄42-74岁,平均(62.5±6.4)岁;常规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43-75岁,平均(63.4±7.6)岁。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常规组:予以奥曲肽0.6m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一般治疗如禁饮禁食、镇痛、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用血管活性物质等;如果病情仍然得不到控制,则采取手术方案治疗。微泵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4小时静脉泵入0.6mg奥曲肽,持续治疗6天。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症状、体征表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

1.3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疼痛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疗效判断标准包括[2]:①显效: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在3天内回归正常值,疼痛、水肿缓解;②有效: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在4-7天内回归正常值,疼痛、水肿基本缓解;③无效: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在7天内仍然未回归正常值,疼痛、水肿不缓解甚至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每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的比较微泵组显效4(40%)、有效6(60%)、总有效率10(100%)均显著高于常規组3(30%)、4(30%)、7(7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泵组无效0(0%)显著低于常规组3(3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泵组显著优于常规组。

2.2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微泵组疼痛缓解时间(2.8±0.5)d、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2.9±1.7)d、(4.5±1.3)d、住院时间(10.9±4.9)d均显著低于常规组(4.6±0.6)d、(5.6±1.6)d、(7.0±1.3)d、(15.3±4.7)d,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泵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3讨论

急性胰腺炎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生活、经济等有不同程度的危害[3]。急性胰腺炎如没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或者治疗不当有导致死亡的可能。该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暴饮暴食、各种胆道疾病以及高血脂等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仍然有10%的死亡率,重症坏死性胰腺炎达到50%甚至更高[4]。该病好发于所有年龄段的人,尤其以中年人最多,30-40岁是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胰腺炎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特殊情况下应用手术治疗,一旦确诊难以控制的感染应及时手术,手术治疗可有效将死亡率降低至20%以下。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天然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药理作用与生长抑素相似,但作用持续更长,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优先药物。奥曲肽可显著降低姨酶的活性,减少胰液对组织的消化作用,同时具有保护胰脏,缓解水肿等。患者需要严格禁食,减少胰液的分泌,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需要及时纠正。本研究分别采用奥曲肽微量注射泵注射和常规注射治疗两组方式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疼痛恢复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泵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可能与微泵注射能使奥曲肽在血液中维持较高血药浓度有关,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奥曲肽微量注射泵注射较常规注射疗效能更有效、更快速的控制病情发展,已成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只要是条件符合的病例,应早期或超早期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许守平,孙备,姜洪池,等.急性胰腺炎若干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07(1):604-606.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03(01):62-64.

[3]林旭红,李永渝,等.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05(02):1029-1032+1040.

微量注射泵 篇4

大鼠下丘脑微量注射TRH对心功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对心功能活动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SD大鼠下丘脑促垂体区埋管,微量注射TRH或预先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及M型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阿托品,记录给药前后左心室内压峰值(LVSP)、心率(HR)、室内压瞬时上升速率峰值(dp/dtmax)和瞬时下降速率峰值(-dp/dtmax).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下丘脑促垂体区注射TRH可引起LVSP、HR、dp/dtax及-dp/dtmax显著升高(P<0.05或P<0.01).②单独注射L-NAME后只引起LVSP显著升高(P<0.05或P<0.01),L-NAME预处理可抑制TRH引起的`正向调节效应.③单独注射阿托品引起LVSP及dp/dtmax的显著升高(P<0.05),HR显著下降(P<0.05),阿托品预处理减弱了TRH加快心率和提高-dp/dtmax的效应.结论:①下丘脑TRH对心脏有正性变时、变力作用.②下丘脑内源性NO能降低LVSP,但对HR、dp/dtmax及-dp/dtmax无明显影响,TRH的作用是经NO依赖通路的.③下丘脑内源性胆碱能递质对心脏有正性变时但负性变力的作用,下丘脑TRH调节心功能可能部分通过胆碱能M受体通路.

作 者:徐畅 安书成 慈蕾 XU Chang AN Shu-cheng CI Lei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刊 名: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年,卷(期):2006 22(3) 分类号:Q46 关键词:下丘脑   心功能   TRH   NO   阿托品  

微量注射泵 篇5

1 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发生失控的经过及原因

1.1 发生输液失控的经过

病人的第1组液体输完, 常规排好空气后接第2组液体, 调整输液速度后启动。在常规输液巡视过程中突然发现病人输液中的注射器和延长管有较多空气, 延长管下端已仅剩余不到10 cm的液体, 注射器内只有低于乳嘴平面的部分有液体, 乳嘴平面以上注射器内全为空气。立即关闭输液通道, 更换输液器具抽取液体连接延长管后重新开放输液通道。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病人监护, 病人心率152/min, 呼吸52/min, 血糖5.6 mmol/L,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2 查找发生输液失控的真正原因

将发生输液失控换下的输液器具进行研究和分析:延长管在前一组液体输入时已经使用过, 延长管外无渗液, 排除了延长管的问题, 考虑是注射器或者微量泵的问题。用发生输液失控的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液体后连接延长管, 排好空气, 更换一台正常工作的微量注射泵进行快速模拟输液实验。按常规排气后将注射器嵌入微量泵注射器轨道, 调速后启动, 随之见注射器内在不断地冒气泡, 液体快速沿着延长管输入, 注射器内液平面很快下降, 直到液平面低于注射器乳嘴, 液平面以上全是空气, 随之, 空气进入延长管, 空气将延长管内液体快速压入延长管前端, 之后是空气输入, 微量注射泵继续工作, 低于注射器乳嘴平面的液体逐渐回升, 待高于注射器乳嘴平面时, 注射器内剩余的液体继续输入, 并与空气交叉输入。模拟输液结果确定了发生输液失控的真正原因是注射器漏气。经过仔细检查, 发现注射器有一细小裂缝, 形成了类似于开放式的输液, 延长管内及注射器乳嘴平面以上的液体主要受压力差的影响, 短时间快速输入, 待注射器液平面低于注射器乳嘴时, 注射器内是空气输入, 若不及时发现, 不久将是空气输入而发生空气栓塞而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

2 安全警示及护理对策

2.1 必须保证输液器具的完好状态和输液通道的密闭性

如果延长管或各连接处有渗漏, 往往导致药液外渗, 造成药液浪费, 使病人得不到相应的治疗, 影响病人康复。如果注射器有裂缝将会导致输液失控, 液体将快速输入, 输液速度过快将影响病人的血药浓度、血糖浓度和发生肺水肿等危险, 之后空气的输入将造成空气栓塞而发生威胁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使用微量泵控制输液时, 输液器具完好的检查很重要, 在抽吸药物时, 发现抽吸药物出现异常, 如抽吸较多的气泡等现象, 应警惕注射器有漏气可能, 连接延长管排气后应该仔细检查延长管和连接处是否有渗液现象。

2.2 输液过程多观察, 多巡视

除了执行常规微量注射泵输液要求外, 要求在输液早期或重新更换液体后应该多观察几分钟, 待整个输液系统正常工作后方能离开, 防止发生输液失控。整个输液过程加强巡视, 避免过度依赖报警系统, 防止输液意外的发生。

3 小结

本次报道的9次输液失控案例, 若发现不及时, 将会是空气输入发生空气栓塞而危及病人生命的严重后果。因此在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的时候, 不仅要健全微量注射泵管理制度、做好护士相关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强微量注射泵的保养, 做好微量注射泵的安全管理[2]。同时要做好输液器具的完好性能检查, 防止发生液体渗漏或发生空气栓塞而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在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 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查明原因, 以取得相应的护理对策, 从而使微量注射泵更加安全的为病人服务。

摘要:分析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发生输液失控的原因, 提出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的安全警示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输液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李晓红.临床使用微量注射泵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1, 9 (2B) :409-410.

微量注射泵 篇6

【关键词】微量泵;恒速注射;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icro-pump injection constant speed with hand-pushing injection in hysterosalpingography.Methods: 200 women who had been infertile for more than 1 year and were scheduled to undergo HSG, from our hospital, were assigned to one of two groups: those receiving micro-pump injection constant speed (n=100), those receiving hand-pushing(n=100) from June 2012 to March 2014. 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no patients fail to intubation, n=100,200 fallopian tubes. In the control group, n=100,200 tube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ubal patency, respectively 80.5% 76.0%(P>0.05); contrast material reflux were 2.0%(2/100)、7%(7/100),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Remote blocking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87.5%、28.57%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HSG applying constant pressure injection, the injection can maintain constant contrast agent, to quantify the uterine tubal perfusion pressure and he1p standardize operations, can improve the tubal patency rate, lower rate of distal tubal occlusion,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in patients and doctors exposure time. This method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hand injection metho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ignificance, suitable for general promotion of clinical.

Key words:Micro pump; Constant infusion injection; Contrast agent; HSG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03-03

近年来,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输卵管因素占20%-32.8%[1],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作为一种筛查性检查手段,是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检查方法[2]。以往HSG通常采用手工推注法,医患双方均暴露于射线下进行,操作时间长,且手工推注速度和压力以受检者能耐受为原则,易受临床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影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手工推注法的缺点和不足,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以下簡称“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3月采用微量泵恒速推注法行HSG,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就诊要求行HSG的不孕症患者200例,原发不孕65例,占32.50%,继发不孕 135例,占67.50 %。对照组年龄20-42y,平均年龄(28.26±5.48)y;不孕时间1-8 年,平均(4.12±2.22)年。观察组年龄20-41y,平均年龄(27.02±4.43)y;不孕时间1-8 年,平均(3.70±2.13)年。入选标准:①年龄20-45y;②结婚同居1 y以上;③无排卵及性激素异常;④无HSG造影禁忌症。排除标准:①年龄<20 y,>45 y者;②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③无排卵或性激素水平异常者;④爱滋病及其他性病患者;⑤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手术可能影响实验观察者;⑥阴道炎,急性或亚急性子宫、输卵管炎者;⑦男方不育。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病史等方面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设备和材料: WZ-50C6微量泵(浙江·史密斯);BSX-150B-30多功能数字X线胃肠机(日本·岛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北京·北陆,20ml:碘含量6g);一次性子宫输卵管专用造影导管(江苏·扬州,12F)。

1.3病例分组及检查方法:

1.3.1对合格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对照组(手工推注法)、实验组(微量泵恒速推注法)各100例,共200例。HSG于受检者月经干净后禁性生活3-7d内进行,术后禁性生活2w,常规口服抗生素3d预防感染。两组病例均由同一妇科副主任医师实施临床操作,以保证手法与操作技术的一致性。造影结束后留院观察1-2h,并记录受检者反应。

1.3.2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推注法行HSG。术前20min肌注阿托品0.5mg,受检者平卧于检查床,取膀胱截石位,常规铺巾消毒,将一次性使用子宫输卵管造影专用导管插入子宫颈内口0.5-1.0cm,并经侧孔向球囊内注入1.0-2.5ml生理盐水(或空气)充盈球囊,使之固定,经造影导管手工注入碘海醇造影剂,造影剂总量≤10ml。造影在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实时动态观察并适时摄取数字图像,20-30min后摄盆腔弥散图像。

1.3.3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恒速注射法行HSG。临床准备、插管操作、造影过程观察与图像摄取同对照组。造影导管连接微量注射泵,注射速率0.08ml/s(288ml/h,27.58kpa),造影剂总量≤8 ml。

1.4病例对照观察及统计方法:

1.4.1观察方法:造影设备由一名影像科主治医师操作,一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和一名妇科副主任医师同时共同观察动态造影过程;所摄取图像首先由影像科造影操作主治医师阅读并写出报告,再由影像科二位副主任医师分别审查复读和对造影质量进行评定,并记录。

1.4.2观察指标:通过检查,记录造影时长、医技操作人员X线接触、造影质量、受检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少量阴道流血等)、造影剂逆流、人流综合征、输卵管阻塞率等情况。如有输卵管阻塞则行输卵管选择性造影证实阻塞的真实性并记录。

1.4.3造影质量及输卵管通畅度的评定标准:根据以下标准评定造影质量:1)、优,在监视屏下清晰地观察到造影剂在子宫充盈及输卵管的流动,输卵管显示清晰,对比良好,细微结构显示清晰,图像摄取时机准确;2)、良,在监视屏下清晰地观察到造影剂在子宫充盈及输卵管的流动,输卵管显示清晰,对比良好,细微结构显示欠清晰/或双侧输卵管非同时显示,/或图像摄取时机欠准确;3)、合格,在监视屏下清晰地观察到造影剂在子宫充盈及输卵管的流动,宫腔或输卵管显示一般,细微结构观察不理想但不影响诊断;4)、不合格,宫腔输卵管显示不满意,不能观察细微结构,影响诊断,需重复造影。通过对造影图像中输卵管形态及造影剂在盆腔内涂抹情况对输卵管通畅度进行评价:输卵管全程显示,形态正常,盆腔内造影剂呈云雾状均匀涂抹者评定为输卵管通畅;输卵管全程显示呈迂曲弯绕或狭窄,盆腔内少量造影剂涂抹评定为输卵管通而不畅;输卵管不显示或部分显示,盆腔内无对比涂抹者评定为输卵管阻塞。

1.4.3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造影动态观察射线情况及图像质量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方法造影均能满意动态观察到造影剂在子宫充盈与输卵管的流动情况,对输卵管通畅情况能作出即时判断,动态观察能取得满意造影诊断效果,两种方法实时摄影均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X2=3.1915,P>0.05,见表1)。在置管后造影剂注射开始造影动态观察造影总时长实验组35.80±6.10s,对照组122.37±22.55s,实验组造影时长明显较对照组短,有效缩短造影时间,明显减少受检者受X线的辐射时间,经t检验t=37.065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操作医师在开启微量泵工作后即进入控制室,无须在床旁注射造影剂,几乎不接触X射线,而对照组临床操作医师全程与受检者接触同样量的X线照射。

表1两组医患人员X线辐射、图像质量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置管后造影总时间 操作者接受X线量图像

质量

(S)优良及格不及格

实验组100122.37±22.550722530

对照组10035.80±6.10100702190

2.2 不良反應及并发症

实验组造影过程中及造影后无不适症状者53例(53%),对照组42例(42%)。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实验组47(47%)例,对照组56例(56%),卧床休息后均能缓解。不良反应主要以腹痛为主,实验组腹痛程度较对照组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人流综合征实验组0例(0%),对照组2例(2%)。逆流实验组2例(2%),1例间质逆流,1例静脉逆流;对照组7例(7%),3例间质逆流,4例静脉逆流,且其中1例并发淋巴逆流。无输卵管破裂。两种造影方法造影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X2=2.4261,P>0.05,见表2)。逆流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15,P>0.05,见表2)。

表2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 无不适 不良反应人流综合征逆流

实验组10053 4702

对照组10042 5627

2.3 输卵管通畅情况

实验组通畅161条(80.5%,图1),通而不畅31条(15.5%,图2),阻塞8条(4%,图3、图4、图5),经选择性造影证实8条阻塞输卵管中7条(87.5%)为阳性阻塞,1条(12.5%)为假阳性。对照组通畅152条(76%),通而不畅34条(17%),阻塞14条(7%),经选择性造影证实14条阻塞输卵管中阳性阻塞4条(28.57%),假阳性阻塞10条(71.43%)。两者输卵管阻塞阳性率比较X2=4.9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显示输卵管通畅率情况比较

组别输卵管数(条) 通畅 通而不畅阻塞 阳性阻塞

实验组200161(80.5%) 31(15.5%)8(4%) 7(87.50%)

对照组200152(76.0%) 34(17.0%) 14(7%)4(28.57%)

3.讨论

随着不孕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和生殖医学技术的发展,由于HSG操作简便、安全、费用低廉、并发症少,且具有可迅速准确判断子宫、输卵管、盆腔的形态和输卵管通畅情况,在评估输卵管通畅性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对单纯输卵管阻塞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等特点而深受医患双方的欢迎,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子宫输卵管首选检查方法。在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传统手工注射法HSG,造影剂推注速度和压力以受检者能耐受为原则,易受临床操作医师技术水平等人为因素影响,对输卵管的诊断评价不能获得客观和准确结果[4]。而且医患双方均暴露于射线下,操作医师必须穿着沉重的铅衣在机房推注造影剂,造影时间长,操作医师及受检者均受到X线辐射。

微量泵是一种半自动推注设备,可预设推注参数,精确控制推注速度、压力和使用造影剂总量。本组研究全部病例检查时采用相同参数,保证了所有受检者造影过程操作的规范化和造影剂量的合理使用。能满意观察到造影剂在子宫充盈与输卵管的流动,输卵管细微结构显示清晰,对比良好,对输卵管通畅度能作出准确判断,实时摄影图像质量良好,取得HSG满意诊断和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图像质量无显著性差异(X2=3.1915,P>0.05)。

正常情况下,子宫因宫颈、阴道而和外界相通,借助输卵管与腹腔相通,一般宫腔没有压力,Siegler等研究一项治疗指南表明常规宫腔镜液体膨宫压力约10.56-21.33kPa[5], 费卫平等认为HSG高压注射压力≤26.7 kPa不会导致封闭的输卵管爆裂[6],造影剂注射压力的控制是使用水溶性造影剂行HSG的重要环节[7]。本组我们设定注射速率0.08ml/s(288ml/h,27.58kpa),造影剂总量≤8 ml,未发生输卵管破裂。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47%低于对照组的56%,不良反应主要以腹痛为主,腹痛程度较对照组低,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逆流实验组2例(2%),1例间质逆流,1例静脉逆流;对照组7例(7%),3例间质逆流,4例静脉逆流,且其中1例并发淋巴逆流。人流综合征实验组0%,对照组2例2%。两种方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通畅率实验组通畅80.5%,通而不畅15.5%,阻塞4%。对照组通畅76%,通而不畅17%,阻塞7%。输卵管通畅情况判断两者经X2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898,P>0.05)。经选择性造影证实实验组阻塞输卵管阳性率为87.5%,对照组为28.5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9107,P<0.05)。微量泵恒速注射法选择合适的注射压力和恒定的速度,控制和减少造影剂使用量,降低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和并发症,操作更规范化、人性化,使受检者能轻松地接受检查,提高检查成功率,颇受医患双方认可。

微量泵恒速注射法HSG平均造影时长(35.80±6.10s)明显短于传统手工推注法的(122.37±22.55s),减少了受检者接受X线的电离辐射时间,降低了受检者的射线接触剂量,临床操作医师在开启微量泵工作后即进入控制室,无须在床旁注射造影剂,几乎不接触X射线,能对医患双方电离辐射有效防护。而且微量泵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可获得良好造影效果,具有良好的性价比,特别适宜中小医院使用,具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2].Shah.SM,Towobola O A,Masihleho M.Diagnosis of fallopian tube patency[J].East Afr Med J, 2005,82(g):457

[3].刘日华,柯勇,曹慧芳,等.TCI-Ⅱ型注射泵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价值[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2(2):1810

[4].王丽,周伟生,鲁琳,等.高压注射法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10):1394

[5].Siegler AM,Valle RF,Linden ann HJ et al Therapeutic Hysteroscopy lndcations and Tedhnjques Loulis M is-souri M osby,1990,34:5

[6]. 费卫平,汤本才,王蓉,高压注射器在DSA下的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J].2003,20:110

[7].胡建瑜,何良斌,彭元星. 医学临床研究[J].水溶性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应用经验体会.2007,27(6):1126.

附:

图片:

图1 图2

图3图4

图片说明:

图1:双侧输卵管显示通畅,细微结构清晰。

图2: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

图3:左侧通畅,右侧峡部中段阻塞。

图4: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

基金项目:湘潭市科技局立项(SF20131004)

微量泵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护理 篇7

【摘要】目的:探讨微量泵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方法:分析80例患者使用微量泵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治疗效果均满意,无护理并发症。结论:微量泵性能可靠、精确度高、流速均匀,是神经外科必备的治疗用具之一。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中休克患者10例,高血压、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脑出血16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4例,颅脑手术后高血糖状态7例,气管切开术后28例。

1.2 护理方法:根据医嘱配置好药物,调查泵入速度,接通静脉通路。静脉通路常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或深静脉置管。

2.结果

本组中3例在输入尼莫地平药液时,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面色潮红、心慌,暂停药物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2例发生静脉炎,局部用50%的硫酸镁湿敷,3d后好转。6例患者出现静脉回血,经处理后效果好。4例尿崩症患者,4~10h内尿量可控制在50~200ml/h之间。2~4d尿量恢复正常。

3.护理体会

3.1 确保用药剂量准确:神经外科的患者病情复雜,常常要用2~3种药物同时应用控制病情,使用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意配伍禁忌。建立输液卡,加强巡视并将药名、剂量、使用开始时间注明在微量泵注射器上,注意观察药液有无外渗,管道有无脱落,并观察微量泵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每日更换延长管及静脉头皮管,防止感染,根据病情调节药量及速度,更换药物及改变速度应及时记录并做好交班,确保药物的治疗安全有效。

3.2 掌握药物的性质及给药方法:①硝普纳遇光易分解,宜现用现配并避光,使用6~8h应更换1次,以保证药物效果。硝普纳、硝酸甘油降压作用迅速,常用于其它降压药无效的高血压患者,泵入过程中,严密监测血压、脉搏,病情好转后要减量,但不可骤然停药,以免血压波动较大,下降过快,加重病情。②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泵入前应纠正低血容量,注意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的监测,病情好转可减量,不可骤停,以免心率、血压波动太大而引起心率失常。③尿崩症患者泵入垂体后叶素治疗时,要根据每小时记录的尿量而随时准确调整泵入剂量,将尿量控制在理想的范围,防止失水性高热和低钠或高钠血症等,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以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颅脑外伤后,往往由于应急而致血糖增高,高血糖会加重脑的损伤并影响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微量泵静脉泵入普通胰岛素控制危重患者持续高血糖状态时,患者的血糖下降不易过快,每小时应监测血糖,以免出现脑水肿。使用微量泵时较佳的血糖下降速度是每小时6mmol/L[1]。⑤尼莫地平易被聚乙烯吸收需避光,该药可引起头痛、头晕、面色潮红、心率减慢或心率过速,血压明显下降症状,因此必须监测血压,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⑥气管切开术后,采用微量泵持续湿化气道,能达到恒速,微量,可根据患者痰液粘稠度调节注入速度,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痰液稀薄,减少痰痂形成,患者易于自行咳出,减少吸痰次数,患者舒适度增加,保证了气道的通畅。

3.3 应用微量泵的常见问题及护理

3.3.1 静脉炎:药液外渗以及微量泵给药时间过长,药物浓度过高,对血管内膜产生物理和化学刺激是导致静脉炎的诱因,以外周静脉多见,发生静脉炎时应局部停止泵入,重新穿刺,局部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封闭或用50%的硫酸镁湿敷[2]

3.3.2 静脉回血,针头堵塞:微量泵注射速度慢,延长管过长易受压,扭曲折叠,患者体位的变化都会出现静脉回血,甚至造成血液凝固,针头堵塞。正确处理静脉回流的方法是:将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接在针头上,将回血推入体内若血量过大,已进入延长管,除按上述处理外,还必须更换延长管。杜丽华[3]认为微量泵单独泵入药物,速率一般低于10ml/h,容易出现静脉回血,进而增加针头堵塞的概率,利用微量泵同时接入常规液体,可显著降低静脉回血的发生率。

3.3.3 微量泵的保养: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微量泵的清洁,否则高粘度的药液附在推进器或导轨摩擦处而影响微量泵速度的正确性,影响治疗效果,微量泵应用完后要用75%乙醇擦拭干净,保持其完整性,置于干燥通风处备用。

参考文献

[1] 郝丽莉,温玉洁,胡欣.微量泵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持续高血糖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7,29(8):1191.

[2] 马淑卿.ICU危重患者使用微量泵持续给药的护理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0):1224.

微量注射泵 篇8

微量注射泵是一种能将药物精确、均匀、持续泵入人体的医疗仪器, 已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和手术室等临床科室的输液治疗, 可减轻医护人员及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压力[1,2]。注射泵的流速误差一旦超过一定范围, 可能导致患者药物注射过量, 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因此加强对注射泵的质量监控和全程动态监管, 保证注射泵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预防性维护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 适用于各种设备管理环境,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3]。预防性维护的意义体现在有利于消除故障隐患, 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使工程人员有更多时间用于开发新技术、研究新问题。基于风险评估, 我院对微量注射泵的预防性维护频率为每年一次[4,5,6]。

1 方法

1.1 PM实施对象

PM实施对象为本医院在用量较大的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公司WZ-50C/WZ-50C2/WZ-50C6/WZS-50F6微量注射泵。2013年1~7月, 对我院12个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学工程部下属备机中心的微量注射泵进行PM和质量检测。

1.2 PM实施项目

实施项目包括外观及附件检查, 性能检测和保养调校[7]。外观检查包括:检查按键有无破损;检查电源插头及电源线有无破损;检查其他附件有无短缺。性能检测包括:电源线脱落报警功能;电池充放电;针筒选择功能;残留报警功能;注射完毕报警功能;管路阻塞报警功能;流速测试和阻塞压力报警测试结果有无明显异常。保养调校包括:机内灰尘清除、内部管道清洁和润滑加油。

1.3 检测仪器和检测软件

检测仪器为Fluke IDA4 PLUS输液设备分析仪, 检测软件为Hydrograph。用数据线连接输液设备分析仪和电脑, 利用Hydrograph记录微量注射泵的平均流速、累积流量和阻塞压力报警数据。

1.4 检测流程

参考注射泵的检测标准和出厂标准, 确定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检测流程[8,9]。在Hydrograph软件中登记微量注射泵的设备编号和所属科室信息, 将流速和测试时间分别设为10m L/h和30min, 同时设置微量注射泵的流速为10m L/h, 记录流速为10m L/h的平均流速和累积流量。测试完成后分别设置Hydrograph软件和微量注射泵的流速为60m L/h, 测试10min, 记录流速为60m L/h的平均流速和累积流量。图1所示为Hydrograph软件记录的60m L/h流量检测曲线示意图, 图中双纵坐标分别为实时流速和累积流量, 横坐标为测试时间, 可读得平均流速和总的累积流量分别为60.31m L/h和9.82m L, 测试时间共9min 46s。流速相对设定值误差在±5%内合格。流速测试完成后, 分别设置Hydrograph软件和微量注射泵的流速为99.9m L/h进行阻塞压力报警测试, 记录报警时间、报警压力和停止压力。阻塞压力分为高低两档, 高档阻塞压力设定值为800mm Hg, 偏差值在±200mm Hg内合格;低档阻塞压力设定值为300mm Hg, 偏差值在±100mm Hg内合格。图2所示为Hydrograph软件记录的阻塞压力报警曲线示意图, 可见报警压力为294mm Hg, 报警时间为37s, 停止压力约为120mm Hg。

2 结果

剔除由于数据缺失影响统计分析的检测个案后, 有效检测个案共251例 (通道) 。10m L/h和60m L/h的流速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可见流速为10m L/h的合格率为64.9%, 60m L/h的合格率为93.2%。表3所示为平均流速接近或大于流速设定值两倍的流速测试原始记录。

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低阻塞压力和高阻塞压力报警统计分布图, 结果表明低阻塞压力分布的合格率为38.4%, 低于和高于合格范围的占比分别为50%和11.6%。高阻塞压力分布的合格率为13.4%, 低于和高于合格范围的占比分别为84.3%和2.3%。高低阻塞压力均合格的仪器仅有29台。

3 讨论

由表1可见10m L/h流速相对误差小于-5%的微量注射泵占30.3%, 由表2可见60m L/h流速相对误差小于-5%的微量注射泵占4.8%。由于10m L/h和60m L/h流速测试的累积流量分别为5m L和10m L, 可见增加测试的累积流量可以显著改善流速测试结果。推头和滑杆中存在粘稠液体或金属滑杆生锈, 或者推头松动造成推头和滑道之间摩擦力增大, 均会导致测量流速偏低。喷除锈清洁剂清洗后微量注射泵流速精度合格。

表3中序号1和2的60m L/h流速误差在±5%内, 而10m L/h流速明显大于流速设定值的两倍, 且10m L/h流速测试的累积流量大于设定值5m L的两倍, 这里的测试误差主要是由10m L/h测试中测试人员人为推动推头造成的, 重新测试发现流速测试合格。序号3-6流速均接近设定值的两倍, 且有部分数据缺失 (表3中用“0”表示) , 这里的数据缺失是由于完成一项流速测试发现流速误差过大因而未对另一项流速进行测试, 属于测试人员的主观行为。虽然10m L/h和60m L/h测试结果中各有一组数据缺失, 不会影响10m L/h和60m L/h的流速测试结果中相对误差的一致性, 但会影响两组流速的合格率。考虑这两组缺失数据的影响, 流速为10m L/h和60m L/h的合格率分别应该修正为64.5%和92.8%。如表3序号3-6所示, 共有四台 (占比1.59%) 微量注射泵流速接近设定值的两倍, 检查发现内部芯片引脚短路, 更换芯片后微量注射泵工作正常。

由图3和图4可见, 注射泵的阻塞压力合格率较低, 且低于合格范围的占比远大于高于合格范围的占比。注射泵集中检测时反复使用, 造成注射器活塞与管壁摩擦力变大, 导致在较低的管路阻塞压力下产生压力报警, 这一报警压力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注射泵正常工作时的报警功能。建议使用与注射泵匹配的全新注射器进行注射泵的质量检测, 并及时进行注射泵质量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 在压力报警明显偏低时考虑更换注射器。微量注射泵的质量受到动力泵性能、检测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输液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液管路的精度, 使用非注射泵专用注射器和泵管会使得流速相对误差显著增加[10]。微量注射泵的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中任意一项不符合要求即为不合格, 本次统计结果显示注射泵的总体合格率为13.4%。不合格因素主要是性能测试不达标, 主要来源是阻塞压力偏低, 且高阻塞压力相对低阻塞压力合格率更低。

从Hydrograph软件中集中提取数据发现存在部分检测个案的数据缺失, 如设备编号, 60m L/h平均流速及累积流量, 10m L/h平均流速及累积流量, 阻塞报警时间、报警压力和停止压力等。为便于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 建议在进行质量检测的同时将检测结果及时用纸质报表或电子表单记录, 避免漏掉PM项目或检测数据缺失的情况。为了确保注射泵安全、准确、有效, 并随时可以投入使用;降低注射泵故障率, 提高注射泵的使用率, 应该根据微泵的使用年限, 制定不同的质控周期, 进一步完善PM计划从而加强微量注射泵的科学化管理。

摘要:预防性维护是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和全程动态监管的有效手段, 本文介绍了我院微量注射泵的预防性维护实施方法和质量检测流程, 针对我院2013年17月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检测的总体合格率为13.4%, 主要影响因素是阻塞压力偏低, 10m L/h和60m L/h流速测试的合格率分别为64.5%和92.8%。指出需要科学地完善预防性维护计划, 以加强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预防性维护,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佾正.微量注射泵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11.

[2]赵庆阳.医用输液泵电控系统的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 2002.

[3]喻洪流, 鲁虹.医院设备管理与维修[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4]李雪源, 杨春光, 武振虎.微量注射泵质控检测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3, 34 (4) :109-111.

[5]张飚瑞.开放耗材输液泵的流速测试和讨论[J].中国医疗设备, 2013, 28 (5) :49-50.

[6]林金南, 金伟, 杨俊.在用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检测结果分析及讨论[J].医疗卫生装备, 2011, 32 (2) :114-115.

[7]美国福禄克公司.临床工程指引:医疗仪器设备临床应用分析评估[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9.

[8]IEC60601-2-24:1998 G B.医用电气设备第2-24部分:输液泵和输液控制器安全专用要求[S].2005.

[9]JJF1259.医用注射泵和输液泵校准规范[D].2010.

上一篇:高考成语专项复习下一篇:健康成长话题演讲稿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