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

2024-06-13

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精选7篇)

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 篇1

〤〤市消火栓建设、维保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消火栓的管理,充分发挥消火栓在灭火、抢险救灾中的作用,保障公民人身、公共财产和公民财产的安全,根据《申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甘肃省消火栓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凡本市公共消火栓的设置、使用、维护和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

本办法所称的消火栓,是指与供水管网连接,由阀门、出水口和壳体等组成的专门用于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的消防供水装置及其附属设备。具体包括:

(一)市政道路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市政消火栓);

(二)单位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单位消火栓);

(三)居民住宅区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居民住宅区消火栓)。

第三条(责任划分)

市、县(市)公安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消火栓的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市、县(市)公安消防机构具体负责消火栓的监督管理。

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市政消火栓的新建、迁建、补建、拆除等建设工作。水务管理部门负责督促供水企业按照专业系统规划和技术标准,落实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及其给水管线的铺设等工作。

单位消火栓、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由建设单位负责按照相关标准建设。

第四条(权力与义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消火栓的义务,有制止和举报违反本办法行为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市政消火栓的规划)

城市道路和供水专业系统规划应当包括市政消火栓设置的内容,并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标准。

建设、水务、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在编制城市道路和供水专业系统规划时,应当对涉及市政消火栓设置的部分征询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第六条(设计标准)

消火栓及其给水管线的建设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第七条(建设标准)

消火栓的选用必须是国家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产品。设置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一)城市道路每隔120米设置1只消火栓,十字路口应设有消火栓,宽度超过60米的道路两侧应同时设置;

(二)消火栓距车行道不超过2米,距房屋外墙一般不小于5米,消火栓100毫米出水口应正对马路;

(三)住宅小区、单位消火栓的设置数量及位置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执行。

第八条(备案与审核)

市政消火栓应当与市政道路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竣工后,须经公安消防机构验收,合格后移交公安消防机构管理和使用。市政消火栓的施工图纸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中配建的消火栓,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其他建设工程中配建的消火栓,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第三章 使用管理

第九条(使用规定)

消火栓是消防专用设备,专供灭火救援和日常消防训练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第十条(临时使用手续)

因绿化、市容环卫、建筑施工等原因确需临时使用市政消火栓或者居民住宅区室外消火栓的,使用单位应当向供水企业办理自来水使用手续,取得消火栓临时使用证明后,方可使用,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使用单位应承担维修费用,造成漏水的还应承担漏水损失费用。

第十一条(临时使用要求)

临时使用市政消火栓或者居民住宅区室外消火栓的,应当按照消火栓临时使用证明规定的时间、地点使用,并指定专人操作,不得损坏、改变消火栓原状;使用过程中,附近发生火灾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恢复原状。

第十二条 当用水单位取水时附近发生火灾,应立即停止取水,关闭消火栓,以保证火场供水的需要

第十三条(禁止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消火栓的义务,发现损坏消火栓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通知供水企业。

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开启消火栓;

(二)圈占、埋压、损坏消火栓;

(三)擅自利用消火栓作其它用途;

(四)在消火栓10米范围内堆物、搭建、设摊,妨碍消火栓正常使用;

(五)在消火栓周围15米范围内停泊车辆,妨碍消火栓正常使用。

第四章 维护保养

第十四条(维护单位)

水务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公共消火栓的管理和保养维修; 单位负责本单位消火栓的保养维修;

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或其他管理单位负责本区域消火栓的保养维修;

其他场所的管理单位负责所在场所消火栓的保养维修。

第十五条(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加强对消火栓的监督管理,对违法使用消火栓的行为进行查处,并负责对市政消火栓进行日常检查,做好市政消火栓的编号、建档等工作。

市政消火栓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承担城市网格化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市政消火栓损坏的,应当及时报告,并通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维护要求)

维护单位应当加强对消火栓的维护和保养,发现消火栓损坏或者接到消火栓损坏报告的,应在24小时之内组织力量进行修复,确保消火栓的完好和有效使用。

对于不宜继续使用的消火栓,由公安消防机构和城市公用事业部门共同制订计划,由供水部门逐步更换。更换率每年不低于5%.第十七条(维护标准)

保养维修消火栓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体完好,部件无缺损;

(二)无油漆剥落和生锈现象;

(三)开关、闷盖开启灵活,无锈死、漏水现象;

(四)每年两次定期试水,保证出水正常。第十八条(维护工作)

消火栓保养维修单位应当对消火栓检查、损坏、修复、保养等情况如实记载,并报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拆迁规定)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或者迁建市政消火栓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第五章

经费保障

第二十条(经费保障)

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经费纳入市政道路总投资,维护保养经费按照规定纳入市和区(县)两级城市维护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专款专用。

单位消火栓的建设经费和维护保养经费由单位承担。

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的建设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维护保养经费纳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违反审核、备案规定的处罚)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或者未经消防验收的;未按照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竣工后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违反临时使用规定的处理)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未办理临时使用手续擅自使用消火栓的,或者违反临时使用消火栓要求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予以警告,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未办理临时使用手续擅自使用消火栓取水的,应当向供水企业补缴5倍以上10倍以下的供水水费。

第二十三条(不履行维护保养责任的处罚)

维护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不按照规定履行消火栓维护保养责任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罚或者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违反禁止规定的处罚)

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的,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损坏消火栓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个人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7年×月××日起施行。2015年5月1日〤〤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发布的《〤〤市消火栓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 篇2

市政消火栓是城乡消防供水的主要保障措施,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供水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组织实施,对数量不足或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应当增建、改建。截至2015年底,全国应建市政消火栓157万个,实有132万个,其中完整好用125万个,“欠账率”16%,“完好率”95%。

当前,我国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尚存在立法空白点;相关部门和供水企业的责任边界划分不清,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理;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运营过程中,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市政消防供水的公益属性。

2 国际做法的主要特点

2.1 全面纳入水务和消防领域的立法范畴

英、美、日等国均建立了完善的城乡供水和灭火救援法规制度,并将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纳入其中。英国国会1852年通过《都市水法》,现行的《1991年水务法》整合了供水、污水处理的法律,其中专门就消防供水的职责做出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和地方市镇政府享有立法权,波士顿作为马萨诸塞州首府,1977年成立的波士顿水务局属于政府公立机构,《波士顿用水条例》明确规定了市政消防供水的主体责任,并就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维护、管理提出要求。日本《水道法》第24条第1款规定“供水企业必须设置消火栓”。我国台湾地区规定“自来水企业应配合公共消防设置救火栓。”

英国《2004年消防救援法》第5章“消防供水”规定了供水企业和其他机构保障消防供水的职责、消防部门的权力和消火栓的设置。《波士顿消防法》区分不同场所,分别对市政消火栓的设置提出要求。

2.2 供水企业承担保障市政消防供水的主体责任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供水企业(不论国有还是私营)作为垄断企业,在占据社会资源、享受政府赋予的特许经营权利的同时,都相应承担了保障市政消防供水的社会责任。英国《1991年水务法》第57条规定,供水企业必须按照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在供水管网安装消火栓,维护并及时更换损坏的消火栓,以保障消防供水。《波士顿用水条例》规定,水务局应当根据便于灭火救援和日常维护的原则,在市政供水管网安装市政消火栓。我国台湾地区的《救火栓设置标准》规定,凡是供水管道达到消防供水要求的,供水企业均应在管网上设置消火栓。

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时有权使用市政、天然等各类水源,并应与供水企业建立协作和信息沟通机制。英国《2004年消防救援法》第38、39条规定,消防部门必须采取所有合理措施,以保障获得充足的消防用水,并应与供水企业签订消防供水协议;第43条规定,供水企业如计划新建供水管道,应当至少在施工前6周书面告知当地消防部门,以便后者根据灭火救援需求提出设置消火栓的要求。我国台湾地区的《救火栓设置标准》规定,供水企业规划安装消火栓时,应当提前征询消防部门意见,安装后应当建立档案并通知消防部门。

2.3 合理确定市政消火栓安装、使用支出的分担方式

为保障供水企业的合法利益,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规定地方政府应当承担安装、维护市政消火栓的相关费用。英国《1991年水务法》第57条第5款规定,消防部门应承担供水企业安装、维护、更换市政消火栓及指示标志的相关费用,并在供水企业签订的消防供水协议中包括付费方式等内容。日本《水道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安装和维护管理市政消火栓的相关费用,由地方政府与供水企业协商后进行补偿。我国台湾地区规定,地方政府应当补助供水企业安装市政消火栓的经费。《波士顿水务局组织法》第7条第4款规定,作为公立机构的水务局不得就安装市政消火栓向市政府收费(但如果水务局认为新增消火栓主要是保障特定建筑的消防安全,可以要求相关业主承担费用),并明确规定所有市政消火栓归波士顿水务局所有。

市政消火栓不计量、不收水费是普遍做法。英国《1991年水务法》第147条规定,供水企业对消防部门灭火救援、训练演习以及其他紧急用水不得收费,英国的市政消火栓均不安装计量水表,但消防部门如果在灭火救援时使用了其他水源,则必须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支付合理的补偿。《波士顿水务局组织法》第7条第4款规定,水务局不得对通过市政消火栓及其他取水设施的灭火救援用水进行计量和收费。日本《水道法》24条第3款规定,供水企业不能对公共消防用水收费,消火栓不安装水表。我国台湾地区规定,供水企业对消防用水不得收取水费,市政消火栓不设计量装置。

英国、美国都有允许非消防用途临时有偿使用消火栓取水的机制。伦敦的泰晤士水务公司(英国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用户覆盖27%英国人口)规定,经该公司批准后,单位和个人均可使用市政消火栓取水,但必须安装临时水表计量缴费。根据2015年4月1日后的收费标准,如按日使用(日最高用水20m3),首日收费113.44英镑,其后每日收费38.13英镑。《波士顿用水条例》规定,临时使用消火栓取水必须取得许可并缴纳押金、水费,根据波士顿水务局2014年财务年报,当年临时使用消火栓取水的收费为433万美元。

2.4 细化建设布局和维护管理标准

日本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的使用性质(商业、工业等)和年均风速(4 m/s),灵活确定市政消火栓的间距(80、100、120m)。我国台湾地区的《救火栓设置标准》第5条规定,应当根据区域性质、消防装备、人口密度、建筑物、气象条件及其他因素,综合确定市政消火栓的数量和间距,保证相邻消火栓有效覆盖范围衔接,在市中心应控制在60~120m;同时,市政消火栓的位置应便于灭火救援使用(如在交叉路口、路边),并尽量避免妨碍交通。

日本的市政消火栓普遍设有俗称“575型标志板”的标志牌,即在消火栓5m以内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直径575mm的圆形标牌,可以是支柱式,也可借用电线杆等其他设施(但要标明消火栓位置)。标牌设置由地方消防局招标,委托给专业公司制作,标牌下可设广告牌,由做广告的企业出资维护保养标牌。我国台湾地区的《消防栓规格》要求所有市政消火栓均安装明显的提示标志,支柱及标牌采用镀锌管或不锈钢管(板),标牌两面画红色消火栓图案,“消火栓”文字及圈内为白色,外缘水蓝色,所用涂料须具有反光性,支柱高出地面2.5m,如图1所示。

2.5 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英国《1991年水务法》第57条规定,供水企业不履行保障消防供水和安装维护消火栓、向消防部门提供消火栓钥匙等义务的,视情节轻重按“公诉罪”或“简易罪”处以罚款;英国《2004年消防救援法》第40、43条规定,供水企业如未履行在火灾时加压、加大流量供水的义务,或者在供水管道施工前未按规定时限书面告知当地消防部门,将被处以最高5 000英镑的罚款。

英国《2004年消防救援法》第42条规定,单位或个人如未经同意擅自通过消火栓取水用于其他目的,或者损坏、遮挡消火栓,将被处于不超过2级的罚款。《波士顿交通规则和条例》规定,任何人不得在消火栓3m范围内停放车辆,违反者罚款100美元(普通违法停车罚款55美元)。日本《道路交通法》规定,消火栓等消防取水设施5m内禁止“驻车”(车内无人或超过5min),如果火灾时故意妨碍或拒不执行消防队移走车辆的命令,将被处以罚款100万日元以下罚款或2年以下徒刑。

3 对我国加强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的启示

市政消防供水是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城乡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突出的公益属性和基本公共服务特征。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为全面加强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提供了重大机遇。

3.1 完善细化法律法规,明确各主体的责任边界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依法推进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尚无城乡供水方面的单行法律,《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1994年10月1日起施行)和《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6号,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均未就供水企业保障消防等应急用水作出专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也只对包括消防供水在内的公共消防设施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原则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的细化规定。

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未来制定城乡供水单行法律时,应借鉴上述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厘清相关主体的责任边界,明确地方政府组织规划、建设、水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保障消防供水的主体责任,明确供水企业具体负责建设、管理、维护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的法律责任和相应的资金保障渠道,明确在老城区补建、增建市政消火栓的责任主体,明确细化消防部门使用和监督市政消防供水设施建设的责任,明确水务部门、供水企业与消防部门的协作和信息沟通机制。同时,要强化对供水企业不依法履行消防供水义务和损坏、遮挡消火栓等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3.2 突出社会公益性质,合理设定经费承担机制

目前,国家正在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城乡供水企业呈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为防止市场化运作影响市政消火栓等公共消防供水设施的建设管理,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组织者和主要提供者,应当承担主体责任,落实监管措施,在与供水企业订立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协议时,必须明确其保障市政消防供水、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同时,为保障供水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安装、维护、更换市政消火栓及相关供水管道施工的投入,应由地方政府或者当地城建、消防部门承担;对于消防部门灭火救援以及训练、演练、测试的消防用水,则应参照国际通行作法,不计量、不收费。

3.3 细化相关技术规定,科学确定建设管理标准

我国市政消火栓规划设置的依据,是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第7.2.5条“市政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 m,并不应大于120m”,源于20世纪80年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产消防车供水能力(双干线最大供水距离)为180 m”的陈旧数据,而目前主战消防车的供水距离已在1 000m左右,且供水距离只是确定市政消火栓布置间距的诸多因素之一。建议修订《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经验,综合考虑城乡不同地域的使用性质、人口密度、建筑类型以及水文、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提出确定市政消火栓间距和位置的指导性意见,并将规划布点的职责明确落实到规划、水务和消防部门。公安部正在组织编制国家标准《公共消防给水设施维护管理》,应当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就市政消火栓的标志提出明确要求,以便于日常维护和消防部门在灭火救援时准确快速定位。

制定相关标准时,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日本针对国土狭窄、用地紧张的特点,自1969年开始逐步推行地下式消火栓,只在北海道等北方地区为防止冬季积雪掩盖,仍然使用地上式消火栓。而我国在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地下式消火栓以防冻,南方温带地区则使用地上式消火栓。

3.4 发挥多元主体优势,鼓励志愿参与管理维护

在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私合作模式(PPP)、建立市政公用事业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的过程中,要鼓励引导供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建设、维护、管理市政消火栓的主体责任。同时,要积极引入市场主体、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市政消火栓的维护管理。可以借鉴日本做法,招标委托广告公司制作安装市政消火栓标志牌,在标志牌下设广告牌,通过“以牌养牌”方式,发挥市场主体参与市政消火栓管理的积极性,并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赢”。可以借鉴波士顿“认领消火栓”志愿活动,鼓励社会公众、工商企业认领保养维护住宅、单位周边的市政消火栓,及时清理周边积雪杂物,举报违法停车等遮挡消火栓和擅自打开消火栓窃水等行为,发挥政府、市场、公民共同参与市政消火栓建设维护管理的社会共治优势。

摘要: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的立法与实践的做法,分析了主要特点。提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中,要突出市政消防供水的公益属性和基本公共服务特征,明确地方政府、供水企业、消防部门、用水单位、社会公众的法律责任,建立市政消火栓建设管理的经费保障、长效运行、信息沟通、公众参与等机制。

关键词:消火栓,供水企业,消防设施,灭火救援

参考文献

[1]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2]GB 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S].

[3]杜兰萍,沈友弟,厉剑,等.我国消防安全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21(5):3-13.

[4]杜兰萍.筑牢三道防线有效防控火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6):387-389.

[5]CJJ 92-2002,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S].

[6]CJ/T 316-2009,城镇供水服务[S].

[7]CJJ207-2013,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S].

[8]马玉河.中日消防管理比较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NFPA 291-2016,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fire flow testing and markig of hydrants[S].

[10]NFPA 1143-2012,Standard on water supplies for suburban and rural fire fighting[S].

浅谈市政消火栓管理现状 篇3

摘 要:市政消火栓是消防部门在火灾扑救中的主要供水设施,是灭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消火栓的配建、监督、管理、维保却相对滞后。为了保证灭火战斗的顺利进行,及时挽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对消火栓的合理增配、加强监管和有效维保是必不可少。本文针对市政消火栓现状,简要的分析其现状不足的原因和对策。

关键词:消火栓;欠账率;联动机制

1 市政消火栓现状

1.1 市政消火栓配建不足。2011年06月29日,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时介绍,截至2010年底,全国市政消火栓欠账26.5%。农村公共消防设施奇缺,难以适应灭火救援需要。2012年1月6日,位于德州市新湖大道1237号的市电力公司附属楼发生火灾,经查实该市中心城区消火栓欠账率高达73.5%。2012年5月格尔木市公安消防支队对市三个辖区摸底排查,市政消火栓欠账率将近90%。这些欠账率也给我们带来了“反馈”。2011年5月28日,一场大火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夷山余庆桥烧毁。原因其一就是缺配市政消火栓。

1.2 消火栓安装布置不规范。2014年,我国新颁布了《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修订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对于室外消火栓安装布置有了新的规定。部分旧的消火栓设置已不符合新的规范,另外一部分新建的消火栓却没有按照规定施工,有的出水口方向错误,有的安装在绿化带内,有的埋置深度过低、过高,设置距离过远。有的设置保温材料将消火栓全部封闭等,严重影响了市政消火栓的功能发挥和正常使用。

1.3 损毁、盗用、失修等现象常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但现实当中,消火栓损坏、盗用、失修等情况却屡见不鲜。比如车辆撞坏消火栓,水大量外流迟迟无人管;未经许可擅自开启消火栓用水;一些供水单位为了防止盗水、减少维护费用等原因关闭部分市政消火栓的供水阀;施工建设圈占、埋压消火栓;甚至新建的消火栓未充水已被偷盗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道路交通和居民安全。

1.4 市政消火栓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国内尚未制定统一的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以北京、上海两市为例,在北京市关于消火栓建设使用和维修管理的暂行规定中,要求对现有布局不合理或没有消火栓的街道,由消防支队拟定规划,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分期分批增设和维修,管理与养护由公安消防和自来水公司共同负责。而上海市消火栓管理办法中,则要求:上海市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负责消火栓的监督管理。水务管理部门负责督促供水企业落实市政消火栓的建设。有的城市其消火栓管理办法中主体不明确,“相关部门”和“相关规定”字眼较多,责任模糊不清。出了问题搁置或者难以解决。

2 市政消火栓现状堪忧的原因

2.1 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及单位领导对市政消火栓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轻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把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看作非生产性和福利性建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政府有关部门却没有及时统一规划建设市政消火栓,使得市政消火栓“旧账未清,又添旧账”的现象突出,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火灾隐患。

2.2 消火栓布置安装不规范的原因。老旧的消火栓因城镇的改建、扩建已不能满足灭火需求,新配的消火栓未能按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安装,甚至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不合格的产品、减少设置数量、外包无技术保障的私人施工队,致使原有的不能发挥作用,新增的不能达标,成为了摆设。

2.3 宣传重于防灭火,却疏于消防设施的保护。如今的消防宣传均侧重于怎样预防、扑救火灾,怎样使用消防器材、自救逃生,却很少重视对消防设施保护和违法行为处罚的宣传,导致了公民对消防设施的保护意识不强。

2.4 消火栓管理责任主体边界模糊,监管力不从心。市政消火栓配建、维护、保养管理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由于缺少有效的规章制度,造成责任不明、管理脱节,甚至职能相互交叉推诿现象。规范的建、管、用、查的工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另外,公安消防部门的管理责任边界被无限放大。小到捅马蜂窝、取钥匙、疏通下水道,大到处理交通事故、爆炸事故、各种灾难。除了监督检查之外还要进行宣传、审核等工作。以云南省为例,如果严格按照规定,被列为重点单位的数量粗略估计应在10万家以上,而一线消防监督警力仅有450人,显然对消火栓的监管都有心无力。

3 市政消火栓现状不足的对策

3.1 修订完善消火栓管理办法,走法制化道路。由政府牵头,规划、建设、消防等相关部门参与,修订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维保、监督、使用的管理办法。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现场办公等形式,针对存在突出问题,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工作中明确责任主体,实行问责制。

3.2 科学规划,合理配建,加强源头管理。设计部门和建设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配建,保证其质量,杜绝偷工减料、降低技术标准。明确消防部门全程参与监管,确保市政消火栓配建合格。在工程施工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时,做到消火栓配建与工程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从源头上解决消火栓配建与道路建设不同步、不配套的现象。

3.3 设专项建设修缮资金,保障经费渠道。建议由地方政府制定计划,财政拨专款,由固定部门和机构负责建设、修缮,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落实,建立资金的长效管理机制。另外由政府牵头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支援市政消防设施的建设,扩大资金来源。确保市政消火栓建设、维保的经费到位,无后顾之忧。

3.4 加大宣传、监管、处罚力度。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曝光”典型违法案例,增强社会单位和公民爱护消防设施的意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通过网络、手机随手拍等途径举报偷盗、损坏消防设施的行为。投诉监管不作为、维保不尽责的部门。让政府和每一个公民成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公安部门设立专门举报电话,对故意损坏、偷盗等违法行为提供举报线索,查实后,按照法规从严、从重处罚,举报者给予奖励。切实形成政府统一管理,消防部门依法监管,公民积极参与监督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政消火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初探[Z].http://www.lawtime.cn/info/shengchan/xfaqgl/2011121940764.html,2011-12-19.

[2]尹岩,朱良杰.德州年内将还清消火栓历史欠账[Z].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1/26/c_132128980.htm,2013-01-26.

[3]京华时报.2010年底全国市政消火栓欠账26.5%[Z].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6-30/3147218.shtml,2011-06-30.

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 篇4

第22号

《襄阳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16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别必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襄阳市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合理利用户外广告资源,美化城市市容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01号)、《湖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9号)、《湖北省户外广告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18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户外广告,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或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直接或间接地介绍商品或服务的下列广告:

(一)利用公有、自有或他人所有的建(构)筑物、场地、空间等设置的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电子翻板装置、灯箱、实物模型、布幅、招牌以及张贴广告;

(二)利用车、船(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等交通工具设置、绘制、张贴的广告;

(三)以其他形式在户外设置、悬挂、张贴的广告。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指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隆中风景名胜区,下同)户外广告的设置及管理活动。

第四条 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市区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工作,对户外广告的设置地点、外型进行核准,并负责监督管理、综合协调,组织实施本办法;各城区(开发区、风景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大队)负责对辖区内户外广告实施具体执法监管。

市工商、规划、建设、交通、质监、安监、财政、公安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二章 规划编制和设置要求

第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包括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和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由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应对全市户外广告的总量和布局进行控制,确定允许或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路段、区域及规划指引。

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根据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会同市工商局按法定程序组织编制,经市规划局审批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户外广告设置详细规划应明确户外广告的设置地点、位置、形式、规格及色彩等具体要求。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应按原审批程

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条 户外广告设置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安全规范、文明美观的原则,不得影响被依附载体的使用功能,不得影响建筑安全,不得影响消防通道。

第七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符合节能与生态环保要求,提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户外广告设置规范按住建部《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CJJ149-2010)执行。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信号设施、交通指路牌、交通标志牌、交通执勤岗设施、高架轨道隔声窗(隔声墙)、道路及桥梁防撞墙与隔声窗(隔声墙)等设置的;

(二)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三)在国家机关、文化教育场所、文物保护单位、名胜风景点和城市标志性建筑及其建筑控制地带设置的;

(四)利用危房、违章建筑或可能危及建(构)筑物和设施安全设置的;

(五)利用行道树或侵占、损毁绿地设置的;

(六)利用临街建筑物、玻璃幕墙或窗户设置的;

(七)妨碍生产和人民生活,损害市容市貌或建筑物形象的;

(八)妨碍残疾人专用设施使用的;

(九)在内环线以内设置大型高立柱广告和灯杆广告的;

(十)设置过街横幅广告的;

(十一)有悖社会公德和良好风尚或有损城市文明形象的;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禁止设置的其它情形。

上述禁止性规定应在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中予以明确规定。

第九条 利用广场、市政设施等公共资源设置户外广告的,其户外广告设置权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方式取得。招标、拍卖方案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会同财政、建设、国土等相关部门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公共资源户外广告设置权的出让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款专用。

第三章 申请程序

第十一条 设置户外广告应向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申请办理市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证书,未办理市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证书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第十二条 申请设置户外广告,申请人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市区户外广告设置申请表;

(二)户外广告设置人和广告主的营业执照或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经营资格证明文件;

(三)发布户外广告的场地或者设施的使用权证明;

(四)广告真实彩色环境效果图,A4大图2张、5寸小图2张(同一底版);

(五)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其中,在中心城区设置户外广告的,还应提供市规划局根据《市区广告规划导则》出具的选址意见和规划设计条件。

第十三条 申请户外广告设置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人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管理执法局窗口提出设置申请,提交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相关材料;

(二)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管理执法局窗口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要求的,受理申请;不符合要求的,告知申请人进行补正;

(三)受理申请后,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应组织相关人员对申请设置场所进行现场勘察,并于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符合设置要求的,作出许可决定,核发市区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证书;不符合设置要求的,作出不予许可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四)取得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证书之日起,户外广告设置人应当在三个月内完成户外广告的设置,并将验收资料与相关文件合并为户外广告设施工程档案,交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管理执法局窗口备案。

同时,申请人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发布户外广告的其他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国道、省道、县道及交通部门列养的乡道及其两侧建筑控制区内和高速公路及其用地范围内设置户外广告的,设置人应事先经有批准权限的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 进一步规范市区公益宣传广告设置管理,主要公共场所公益宣传广告达到广告总量的20%以上。

广告设置人、经营业主都有支持发布公益广告的义务,发布公益广告需征用广告位时应给予配合。

第十六条 因举办大型文化、旅游、体育等公益活动或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等需设置临时户外广告的,除需提交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一)、(二)、(三)、(五)项材料外,还需提供有关部门批准举办活动或交易会、展销会的文件及临时户外广告设置形式、范围和期限的书面说明。

第十七条 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电子显示屏(牌)一般不超过六年。期满需延长设置时间的,应于期满前三十日内向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办理延期手续。期满后不再设置或申请延期未获批准的,设置人应于期满之日起7日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强制拆除,费用由设置人承担。

举办临时性活动,设置临时性户外广告的,应于活动结束后2日内拆除。

第十八条 户外广告许可设置期未满,因城市建设等原因确需提前拆除的,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应书面通知设置人限期拆除。因拆除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建设单位依法予以补偿。第十九条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变更批准设置事项的,设置人应当到原审批管理部门办理相关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倒卖或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户外广告设置许可证书。

第四章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二十一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由具备相关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结合建筑整体布局、建筑物立面及周边环境要求进行设计。

户外广告设施一般采用钢结构形式,其钢结构的选型、布置和构造应便于制作、安装和维护。

户外广告设施应符合国家建(构)筑物结构荷载、防雷、防风、防火、抗震、电气等安全要求。使用电子显示装置的,应科学控制其亮度、声响等,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灯光、噪声等污染。

第二十二条 户外广告设施应由具备建筑、钢结构工程专业施工资质的企业,按设计图及标准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地点、时间、形式、规格、材质等要求进行,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按照原许可程序办理设置变更手续。

施工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安全和设施牢固。

户外广告右下方醒目位置标明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证书和户外广告登记证书的证号、设置

者、使用期限(霓虹灯广告除外)。

第二十三条 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工程竣工后,应由设置人向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管理执法局窗口申请验收,由市城管局会同工商、规划等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验收应由设置、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参与。在验收时应按《城市户外广告设施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测试数据和验收意见的记录并签字确认。

验收资料及提交的申请资料合并为户外广告设施工程档案(一式两套),由设置人和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分别保存。

中小型户外广告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由各城区(开发区、风景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大队)纳入日常监管范围。

第五章 检测和维护

第二十四条 户外广告设置人是户外广告设施维护、管理的责任人。

设置人在设置期内,应每年进行安全检测,以确保在使用期内的安全。未经检测合格的户外广告设施,不可继续使用。对设置期内的户外广告设施的结构进行变动后,设置人应重新进行安全检测。

设置人应加强户外广告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在可能出现恶劣气象条件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不出安全责任事故。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设置人应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保证户外广告整洁、完好、美观。户外广告出现画面污损、严重褪色、字体残缺等影响市容市貌情形的,应及时维修、更新;配置夜间照明设施的,应保持照明设施功能完好;设置霓虹灯、电子显示装置、灯箱等设施的,应保持画面显示完整;出现断亮、残损的,应及时维护、更换,并在修复前停止使用。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违法设置户外广告,由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由于设置人的过错,导致户外广告倒塌、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设置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侮辱、殴打或阻挠户外广告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户外广告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未作出许可或不予许可决定,或者在户外广告管理工作中存在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解释。门店招牌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由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另行制定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行政管理户外广告△ 办法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

上海市消火栓管理办法 篇5

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 颁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 法律效力:地方政府规章

颁布日期:2009-12-09生效日期:2010-01-15 《上海市消火栓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11月23日市政府第6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5日起施行。

市长韩正

二○○九年十二月九日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消火栓的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上海市消防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

本办法所称的消火栓,是指与供水管网连接,由阀门、出水口和壳体等组成的专门用于火灾预防和灭火救援的消防供水装置及其附属设备。具体包括:

(一)市政道路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市政消火栓);

(二)单位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单位消火栓);

(三)居民住宅区配建的消火栓(以下简称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第三条(监督管理部门)

上海市公安局是本市消火栓监督管理的主管部门,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具体负责消火栓的监督管理。建设交通、水务、规划国土资源、住房保障房屋管理、财政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消火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政消火栓的规划)

城市道路和供水专业系统规划应当包括市政消火栓设置的内容,并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标准。建设交通、水务、规划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在编制城市道路和供水专业系统规划时,应当对涉及市政消火栓设置的部分征询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责任)

建设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市政消火栓的新建、迁建、补建、拆除等建设工作。水务管理部门负责督促供水企业按照专业系统规划和技术标准,落实市政消火栓的建设及其给水管线的铺设等工作。

单位消火栓、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由建设单位负责按照相关标准建设。第六条(建设和质量标准)

消火栓及其给水管线的建设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消火栓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第七条(备案与审核)

市政消火栓应当与市政道路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竣工后,市政消火栓的施工图纸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和特殊建设工程中配建的消火栓,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

其他建设工程中配建的消火栓,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八条(使用规定)

消火栓专供灭火救援和日常消防训练使用,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第九条(临时使用手续)

因绿化、市容环卫、建筑施工等原因确需临时使用市政消火栓或者居民住宅区室外消火栓的,使用单位应当向供水企业办理自来水使用手续,取得消火栓临时使用证明后,方可使用,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条(临时使用要求)

临时使用市政消火栓或者居民住宅区室外消火栓的,应当按照消火栓临时使用证明规定的时间、地点使用,并指定专人操作,不得损坏、改变消火栓原状;使用过程中,附近发生火灾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恢复原状。

第十一条(维护单位)

市政消火栓由水务管理部门组织供水企业落实维护保养职责。

单位消火栓和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由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落实专人进行维护保养。第十二条(监督管理)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加强对消火栓的监督管理,对违法使用消火栓的行为进行查处,并负责对市政消火栓进行日常检查,做好市政消火栓的编号、建档等工作。

市政消火栓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承担城市网格化管理职责的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市政消火栓损坏的,应当及时报告,并通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相关部门。

第十三条(维护要求)

维护单位应当加强对消火栓的维护和保养,发现消火栓损坏或者接到消火栓损坏报告的,应当及时修复,确保消火栓的完好和有效使用。

第十四条(拆迁规定)

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或者迁建市政消火栓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第十五条(经费保障)

市政消火栓的建设经费纳入市政道路总投资,维护保养经费按照规定纳入市和区(县)两级城市维护费。

单位消火栓的建设经费和维护保养经费由单位承担。

居民住宅区消火栓的建设经费由建设单位承担,维护保养经费纳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第十六条(禁止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消火栓的义务,发现损坏消火栓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通知供水企业。

禁止下列行为:

(一)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

(二)擅自拆除、停用、损坏消火栓。损坏消火栓的,应当赔偿损失。第十七条(违反审核、备案规定的处罚)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未按照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或者未经消防验收的;未按照规定将相关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竣工后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八条(违反临时使用规定的处理)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规定,未办理临时使用手续擅自使用消火栓的,或者违反临时使用消火栓要求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予以警告,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未办理临时使用手续擅自使用消火栓取水的,应当向供水企业补缴5倍以上10倍以下的供水水费。第十九条(不履行维护保养责任的处罚)

维护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不按照规定履行消火栓维护保养责任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罚或者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违反禁止规定的处罚)

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的,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损坏消火栓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前款规定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罚款。第二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施行日期)

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 篇6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城管办市建委 关于杭州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

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0〕32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城管办、市建委拟订的《杭州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实施意见(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杭州市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实施意见

(试行)市城管办 市建委(二○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行为,建立健全移交接管机制,确保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顺利衔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市政设施及其附属专业工程建设项目接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杭政办〔2004〕14号)规定,特制定本意见。

一、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各区)范围内,政府出资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移交接管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先验收后移交。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经竣工验收合格,满足安全达标要求、功能齐全的,即可移交接管。

(二)管理提前介入。竣工验收前,接管单位应提前介入市政工程建设,指导建设单位做好移交准备工作。

(三)先接收后整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后,建设单位应按照移交、接管工作的相关要求,限期完成建设遗留问题的整改。

三、移交接管内容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包括市政设施(城市道路,城市桥涵,城市隧道,城市地下管廊,城市雨污水收集、输送和处理系统,城市河道和调配水、排灌泵站等设施,以及上述设施附属排水泵站、管理用房等设施)和市政附属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城市家具、沿街的城市景观照明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等内容。

四、组织机构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城建城管工作的副秘书长任组长,市城管办和市建委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市城管办、市建委、各区政府等部门为成员的市市政设施移交接管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办)。各区要成立相应机构,协调做好由区级(含区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

五、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市本级(含市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

市城管办负责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接管单位做好市本级(含市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接管工作,督促接管单位做好设施养护管理工作。

市建委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建设单位做好市本级(含市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做好建设遗留问题整改等工作。

区政府负责督促区级市政建设、设施管理等部门做好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协调做好区级(含区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

建设单位负责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建设遗留问题整改、项目移交等工作。

接管单位负责参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跟踪检查建设单位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并做好项目接管等工作。

六、接管程序

(一)市本级(含市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程序。

1.竣工验收。建设单位以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及工程变更文件批复为依据,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接管单位应在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配合建设单位检查市政及其附属设施状况,并将竣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书面抄告建设单位。

2.移交申请。市本级(含市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建设单位向市建委提出移交申请;经市建委审核同意后,向市城管办出具移交工作联系单。

3.移交接管。收到移交工作联系单后,对竣工验收合格、满足安全达标要求、功能齐全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由市城管办负责协调接管单位或辖区政府在7个工作日内与建设单位签订移交接管协议,接管相应设施,并出具接管工作联系单反馈给市建委。

4.问题整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后,由市建委督促建设单位按照移交、接管工作联系单的要求,在承诺的时限内做好建设遗留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协调交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协调后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提交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二)区级(含区级投资主体)出资的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由各区按照“建设一条、接管一条、养护经费落实一条”的原则制定具体移交接管细则。

七、保障措施

(一)形成报送、汇总机制。建设、接管单位按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分级管理的原则,每季度应将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移交、交接后的问题整改情况和建设项目质保期内运行情况、质保期满综合评估(后评估)情况分别报相应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同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报领导小组。

(二)建立长效管理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定期召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例会,专题研究移交接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推动和促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有序进行。

(三)落实管理责任。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移交接管工作纳入城市管理考核范围。建设单位违反本意见规定,未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建设遗留问题整改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相应处理,具体处理办法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下发。

接管单位违反本意见规定,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接收工作的,由市政设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自规定期限届满次日起,接管单位即为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养护管理责任主体。

市政在市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篇7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去五年:负重前行,成绩斐然

市五届人民政府任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不断突破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速跃升、城乡建设阔步迈进、人民群众受益受惠较多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开拓创新破解难题、以和谐构建凝聚力量、以务实奋进争先赶超,较好地完成了市届人大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掀起了科学快速发展的新高潮。

(一)致力提速发展、转型升级,经济实力跃上新高。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亿元,增长12.6%,五年年均递增12.5%。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实现了五年翻番,增速比上年提高11.54个百分点,达到25.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3亿元,增长27.9%,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7%,创历年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分别完成86.1亿元、48.2亿元,增长20.3%、40.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1.8亿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653元、9675元,增长12.6%、16.2%,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园区项目提速提质,成效突出。园区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累计投资6亿元,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40.6公里配套管网和15条主干道路、160公里电力线路等40余项重点工程,纺织工业园、(马于)经济开发区列入省级园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挂牌成立,园区建设走在了乃至全省前列。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42项,实际完成投资66亿元,特别是年集中签约了总投资218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25项,同比增加6项,其中6项竣工投产,是大项目竣工最多、招商引资成效最明显的一年。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加速转型。深入实施工业突破战略,业盛源牛仔布、双鸽肉食品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改写了我市特色主导产业无龙头的局面;博伦特药业8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吸引7位国内外博士和知名教授落户,6项高科技项目签约入驻,高新技术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发展省名优产品和著名商标36件,其中沃尔旺等3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名牌战略目标。深入开展对标行动,纺织业高支纱增长83%,建材业新型板材产销量所占比例达到50%,五大产业完成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65.8%,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持续开展环保风暴专项行动,关停企业115家,完成重点节能技改项目16项,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圆满完成“双三十”任务目标。

特色农业稳步发展,优势凸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亩产、总产分别达到493.6公斤、37.52万吨。双鸽肉食品加工基地建成投产,集养殖、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瘦肉型猪产业链基本形成。“鸭梨”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工商总局已初审通过商标注册,果品出口量居全省首位,被命名为出口农产品(鲜梨)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县(市)。无公害蔬菜基地达到8250亩,区泰记2000亩果蔬大棚及物流加工项目签约,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新渠道。长城经贸、双鸽集团跨入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14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商贸服务业繁荣活跃,亮点频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6亿元,是年的2.4倍。卓创果品市场、志诚化工物流等项目顺利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物流中心加快形成;信誉楼、摩尔新街等大型购物中心投入运营,形成了一批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地标性商贸街区;肯德基、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加盟入驻,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大幅提升。成功举办了5届梨花节、3届采摘节,魏征故居景区一期建成对外开放,营里温泉度假区加快推进,特色旅游规模不断壮大。实现出口创汇2.68亿美元,位居全省前列。

(二)突出统筹发展、优化环境,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围绕城镇建设大变样、上水平,谋划实施了总投资232亿元的200余项重点工程,累计拆迁拆违91.5万平方米,新建改造65.3万平方米,绿化136.7万平方米,修建道路259公里,是城建投入最大、项目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特别是年,“三横五纵”城乡主干道同步推进,长期困扰群众出行的光明街北延和13条、16公里农村公路完工,城市公交正式开通,交通体系加速完善;香江·国际城、朝阳南区等高标准住宅小区顺利推进,向阳绿洲等7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城市形象大幅提升;欧景城等9项东部开发工程加紧实施,新区建设初具规模;园林绿化力度空前,新增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城区形成了“四园、一区、一场、十街景”的绿化格局,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5%、11.89平方米,以分区考核第一名的成绩获批“省级园林城市”,并成为市唯一获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的县(市)。镇村建设扎实推进,143栋、62万平方米新民居住宅楼主体竣工,全国小城镇试点申报待批;新打深水井185眼,解决了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年城区新打深水井12眼,全面提升了城区饮水质量;建成8座变电站、455千米高压线路和7600个户用沼气池,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着眼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各项改革纵深推进。种子公司等4家企业改制完成,金华纤维素等2家正加紧进行。深化财政预算和国库管理改革,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税收清理和稽查,被评为省“财政改革与管理综合示范市”。创新政务服务体系,党政公务网上办公系统被评为“全国电子政务效能管理优秀应用案例”,政务服务中心被命名为“省十佳服务窗口”,成为市唯一的国家级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试点县(市)。出台了商品房预售许可、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等10余项制度、规定,规范了房地产市场秩序。要素破解求新求变,发展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公司6家,在省市率先用土地置换、新民居复垦等方式争取占地指标3087亩。义务教育保障、人事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紧扣和谐发展、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投入持续加大,五年累计财政支出27.2亿元,其中年达到8.7亿元,增长31.8%,高于市4.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42.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5.1亿元,分别是年的1.95倍、1.8倍。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完善。工伤、医疗等各类保险人数达到34.4万,新农保参保率、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分别达到93.4%、70%;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医疗报销比例、城镇低保及取暖补贴标准逐年提高;596套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开工建设,超过任务目标137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81件实事有效落实。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累计获得专利授权150项,开发专利产品100 项,跨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行列;教育事业长足进步,朝阳小学等69所中小学新建改建完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文化领域成果丰硕,新增有线电视和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电影《女人》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咱们小城故事多》获广电总局发行许可,营里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周家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完成市医院迁建项目综合楼主体、标准化卫生院和224个村卫生室改扩建,中医院整体迁建加紧实施,农民参合率、城镇居民参保率分别达到96%、100%;残联、计划生育、人民武装工作成绩突出,被命名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全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市”、“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先进武装部”。档案、审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五)围绕服务发展、保障安全,政府建设不断加强。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04件、政协委员提案341件,按时办结率100%。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累计查处行政效能案件230起。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控,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连续被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圆满完成了重大节庆活动安保任务,市群众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经验作法在各县市推广。组织开展了纤维素、食品添加剂等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排查整改各类隐患1400余条;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立完善了消防等应急预案,实现了安全事故起数和经济损失双下降。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扎实工作、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代表和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知,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重大立市项目依然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外贸出口呈下行趋势;节能减排压力持续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土地瓶颈制约趋紧,要素供应矛盾愈加突出;旧城改造步入攻坚阶段,城市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随着民生、园区投入等硬性支出的增加,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一些干部在工作作风、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提出批评和建议。

二、展望未来发展:昂首奋进,跨越赶超

未来五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根据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幸福为目标,围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两大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突破和城镇化战略,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加快打造“平安和谐、诚信开放、生态靓丽、民富市强”的梨乡名城,力争重返省30强行列。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9%,财政收入递增15.3%,固定资产投资递增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递增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递增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递增14.9%。

各位代表,年既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面临诸多有利因素。从宏观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我市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央和省、市提出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内需,强调在财政和信贷政策上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并明确了扶持重点,为我们争资金、上项目提供了机遇和空间;京津冀一体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市大力实施中东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东部工业突破,为我市加速崛起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从自身发展看,近年来,园区、项目、城市建设等取得重大突破,主导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下一步攻坚突破、跨越赶超提供了强大支撑;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在攻坚克难中经受了考验和锤炼,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确定了今年的工作主题和战略部署,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蓝图。只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发展决心、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拼搏奋进,必将开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新局面。

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全部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9.3%、2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15.5%。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平台,集聚项目,增强跨越发展支撑力。继续开展园区建设攻坚年和项目建设提速年活动,增创经济发展动力。

优化园区平台。一是抓设施完善。纺织工业园加快联纺街等8条道路及管网建设,实现北区道路循环、南区道路优化。(马于)经济开发区完成马山线及小西线改建,拉开园区基本框架。循环工业园区实施工业路西延及管网工程,完成1条高标准样板街建设,协调推进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二是抓标杆打造。以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为依托,谋划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力争入驻高科技项目3个以上,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先行区。三是抓宣传推介。积极做好园区升格申报工作,强力开展“两区一园”对外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抓瓶颈破解。全面落实入园企业优惠政策,供电、给水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通过争列省市重点项目、回收闲置土地、挖潜旧有厂房等方式,积极破解用地难题;强化金融服务,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力争引进村镇银行1家,担保公司担保额度达到1.2亿元以上;定期开展银企对接、金融产品推介活动,力争达成贷款意向1亿元以上。

提速项目建设。全年安排重点项目47项,总投资298.9亿元,计划投资47亿元。一是竣工一批财源项目。对合汇化工等19项在建项目,按照抓要素、保公务员之家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的要求,科学调度,全力推进,确保5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对汉荣纺织、东胜生物科技等12个签约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力争3月底前集中开工一批,年内1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提振发展士气。三是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创新招商思路,围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招商,围绕人才、人脉和科技成果招商,围绕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招商,谋划引进2个以上投资超5亿元龙头带动项目,力争列入省、市重点项目6个以上。

强化服务保障。集中开展“提效能、强服务、创一流、促发展”主题教育,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全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环境品牌。一是围绕“国家级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建立市、乡、村三级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平台,按照“优化流程、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全程监控”的要求,实现各类审批和监管事项应进必进、应减必减、充分授权,切实解决政务服务中心“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二是建立重点工作推进保障机制,对每个重点项目、工程组建由市级领导牵头的专门班子,实行专人盯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辟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确保按时序推进、按计划完工。三是强化工作督查和效能监察,定期对职能部门行政绩效进行考核评议,对存在“八不准”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倾力打造“无障碍”服务、“零障碍”推进的发展环境。

(二)调优结构,转变方式,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坚持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工业突破战略。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深化对标与技改升级同抓,努力实现工业发展四大突破。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突破。围绕做大做强精细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博伦特二期、艾森德化工等项目建设,力争2项高科技产品填补世界空白,同时,积极吸引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创业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来创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二是纳税大户突破。对鹰特化工等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力促滹沱河化肥厂搬迁、中海油等停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年税金超千万元企业达到10家。三是品牌培育突破。继续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以上名优产品20件、著名商标5件。四是传统产业对标对接突破。加强纺织、化工、金属丝等行业信息沟通,引导市内企业扩大需求对接,年内力争在纺织、金属丝两个行业企业对接上实现突破。继续深化企业对标行动,积极选树并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重点企业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看齐,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年内力争实现突破。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开展落后产能普查摸底,严格关停淘汰高耗能企业;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生物发电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改工程,实现万元GDp能耗下降3.8%;加大环保治理力度,抓好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严防小漂洗等行业死灰复燃,确保实现节能、减排“双优秀”。

放大农业特色优势。围绕特色、高效、安全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构建“南果、北菜、规模养殖”的生产格局,实现农民多环节增收。一是抓特色农业。围绕加粗、拉长肉、果、菜三大特色产业链,继续扶持壮大长城经贸、双鸽等龙头企业,谋划果品深加工项目,新增梨果提质增效示范基地4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300亩,筹建5个标准化养殖场;加快香港区泰记、佳佳红等农产品物流项目建设,提高特色产业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健全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善农产品标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力争新增5个省级名牌产品。二是抓高效农业。开展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新建提质增效试验田20块;推广新型农机具500台套,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充分挖掘周家庄农业观光园以及全市30万亩果园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推动农超对接,缩短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经营效益。三是抓节水农业。整修机耕路及田间道路6万平方米,铺设防渗管道7万米,建设节水工程5万亩,新增标准粮田1万亩。

拓展商贸服务业规模。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着力打造“两个中心、一个目的地”。一是打造省会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推进志诚化工物流、万豪名家国际建材城等建设,实施上汽集团华北区域周转库、配件配送中心及大众4S店等工程,逐步形成辐射华北、面向全国的专业化物流中心。二是打造省会东部区域性商贸中心。抓好世纪金街、华府商业街和金筑大酒店等高标准商贸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域总部经济区等工程,力争引进大型品牌餐饮和假日经济精品项目3个。认真落实家电下乡等补贴政策,完成5个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3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便民社区服务体系。三是打造省会东部平原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依托魏征文化、周家庄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推进周家庄农业观光园开发和营里温泉度假区、魏征故居景区二期建设,抓好旅游资源规划、整合,加大包装及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旅游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塑造特色旅游城市名片。

(三)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增强城乡发展承载力。以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省人居环境奖为目标,以城乡建设五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打造幸福社区、幸福乡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

实施规划引领工程。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总十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12个村庄建设规划,以及城区给水、电力、通信等专项规划,启动数字规划建设。完成规划展厅设计和布展工作,打造展示形象的第一窗口。加大规划稽查力度,对各类建设活动开展全天候巡查、全过程监察,严厉打击私搭乱建等行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完成中兴路东延、朝阳路东延、东兴街北段硬化及工业路拓宽改造、大赵线续建“两纵三横”城乡主干道建设,完善路网框架。完成和平街、东胜街整修和富强路西段改建,搞好城区主干道路维护,提高市区通行能力。规范城乡客运运营管理,加快新汽车客运站建设,构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实施亮点打造工程。加快香江·国际城、阳光盛景等高标准住宅小区建设,全面推进向阳绿洲、鼓国新城、华府名邸等旧城改造工程,做靓主城区形象。以时代新城、欧景城等为重点,做大东部新区规模。启动绿色建筑小区项目,建成1处标志性区域、1条以上标志性街道,形成彰显城市魅力的亮点街区。完成新世纪广场升级改造及东环路、迎宾路绿化,实施石津渠还清、造景等工程,新增树木、花卉145.5万株,打造生态靓丽的城市景观。

实施管理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城市容貌、市场秩序、公共卫生、交通秩序等综合整治,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争创省级卫生城。加强城区主要路段、重点区域卫生整治,实施夜景景观提升工程,提高净化、亮化水平。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月活动,实现人、车各行其道、安全出行。结合城乡便民市场建设,引导商贩集中经营;针对马路市场、乱停乱放等违规行为,组建由巡警、城管、工商等人员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实行全天候巡查、动态监管。成立城市管理监督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投诉电话,接受并及时处理市民对“脏、乱、差”问题的举报。强化公路养护,建立乡镇、村公路养护站,聘用专门人员进行卫生保洁、养路护路,扭转“重建轻养”的局面。出台物业管理办法,提高住宅小区供暖、供水及公用设施维护等水平,为居民营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实施村镇品位提升工程。实施幸福乡村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抓好全国小城镇试点争列工作,加强乡镇标准示范街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特色城镇。完成39条、65公里连村道路和8条、17公里乡村公路建设,改善通行条件。新增沼气物业网点25个、户用沼气池600个,新建、改造电力线路114.5公里,提高电气化水平。新打深水井34眼,解决6.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周家庄等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建立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行机制,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开拓财源,强化征管,增强财政运行保障力。按照“培育财源、严征细管、合理支出”的原则,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不断提高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充分利用信贷扶持、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巩固传统财源,培植新兴财源,扩大群体财源,建立多极支撑的财源体系。深入开展综合治税、综合治费,统一行业征收标准,加强税源、费源摸底、监控与稽查,确保应收尽收、足额入库。加大对地方税收的考核奖励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瞄准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走向,搞好项目对接包装,全力争取资金支持。

严格支出监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政策性增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硬性支出的基础上,重点向三农、民生倾斜,向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倾斜。强化预算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财政监督和跟踪问效,严格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增强和谐社会凝聚力。把民生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经济发展与群众收入提高、生活改善、社会安全稳定相结合,实现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

深入实施民心工程。一是就业工程。建立健全培训提高、就业帮扶、创业带动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850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1.75万人。二是增收工程。全面落实调资增资政策,进一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低保标准。三是保障工程。养老、工伤等各类保险人数达到36.02万。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30元增加到290元,最高支付额由6万元增加到8万元,另外大病统筹最高支付10万元。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分类救助和特困救助制度,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帮扶和救助体系。四是安居工程。完成保障性住房900套,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五是发展成果惠民工程。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和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幸福八大工程20件利民实事,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教育改善工程,完成和平小学综合楼等3所中小学改扩建。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文体中心主体工程和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继续办好“彩色周末”、“千场电影进农村”等文化活动。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加快市医院及中医院迁建、卫生监督与急救中心合建工程,完成小樵、周家庄、马于3所卫生院改扩建,实行农村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打造“全国阳光计生行动示范单位”。审计、统计、气象、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平安建设,从严从快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多发性、侵财性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开展“信访基础工作提升年”活动,严格执行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信访渠道;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和案件“五包”、“五亲自”、“三位一体”大调解等制度,及时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食品安全提升年”活动,强化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健全各类应急救援预案,严格执行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坚持创新创优,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提高行政效能为关键,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根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引领经济发展、驾驭复杂局面、为民谋求福祉的能力。

(一)与时俱进,创新理政。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加强政府机关人员的创新能力建设,全力打造创新型政府。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谋划制定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新举措。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在化解融资、土地等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努力打开县域发展争先进位、跨越赶超新局面。

(二)狠抓落实,高效施政。健全政府工作运行机制,实行重点工作每周一安排、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认真落实行政服务公开承诺、首办负责、限时办结、考核评议等制度,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完善奖优罚劣机制和绩效考评办法,对每项工作特别是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明确责任主体、目标要求、完成时限,确保任务一项一项抓实,事情一件一件办好。

(三)强化监督,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强化行政问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四)严格自律,为民执政。认真遵守《廉政准则》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努力使政府的发展理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完善市长公开电话、大接访等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

上一篇:鸡飞蛋打的初一生活作文400字下一篇:砂石料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