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2024-10-25

会计从业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精选4篇)

会计从业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篇1

求职与考研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考研依然火爆,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高达151.2万。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两所院校就有近4万人报名。大四寒假,是考研一族最忙碌的一个冬季,春节刚过高校自习教室里就迎来了许多苦读者,有准备20研究生考试复试的,更有着手准备研究生考试的。

与考研一族同样忙碌的还有求职一族。年2月是招聘会扎堆儿的月份,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入招聘会,开始了他们的求职之旅。一张张简历,一次次面试,伴随着他们走过寒冬。

2011正确选择 放飞梦想

走在大学的路上,广播里还在唱着:“我们的理想在哪里?我们的爱情在哪里?”对于即将成为大四的学生来讲,或者考研,或者求职,新一年的他们又将踏上新征程。为了20的将来,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计划最为关键。

先考研还是先就业,见仁见智。不过,无论是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首先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理性地选择,不要盲目地跟风。考研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考研?是找不到工作而考研,还是想深入研究专业而考研,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就是不现实的。一旦决定考研,首先要对考研的各个流程熟练掌握。不过,考研还是就业也要根据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对就业有利,不如先就业。

人生时时刻刻都在选择。人生的每个选择并非一定都是正确答案,这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不同的人做出相同的选择,付出不同努力会有不同结果。真正的问题不在你做了哪种选择,而是你做了选择后如何去做。如果没有行动,那么一切思考都是空想。无论是哪条路,只要肯付出,都走得通。无论哪条路,不肯付出努力,都走不通。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严寒过后是春天,何不轻松地踏上征程,去实现自己的选择。

寒假,是大四生最忙的日子。考研的复习冲刺,披星戴月奋战在自习室里。求职的四处奔走,拿着简历到招聘会、企业中推销自己。考研、求职是选择也是生活,也许心酸,也许喜悦,无论怎样这段日子,每个学生都会给自己留下一段冬天的故事,写进自己的回忆。

考研派: 坚定派 纠结派

考研大军中有两个阵营,坚定派和纠结派,坚定的志在必得,纠结的两手准备。

南开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朱茜茜是坚定的考研派,她告诉记者:“考研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升华,通过考研就可以走向学术之路,这正是我所追求的。选择我所追求的,追求我所选择的,无怨无悔。刚开始我受到别人的影响参加招聘会,但是我发现这样会使我彷徨犹豫。后来我一心一意考研,凡是与考研无关的一律放弃。每天三点一线,图书馆――餐厅――宿舍。我周边的同学也在相互鼓励,付出总会有收获的。”

“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做好打算了,人家都说‘笨鸟先飞’嘛。上一级的就业很一般,考研人数增多,这个考研的氛围激励着我去努力。在最关键的时刻,爸妈也坚定地支持我,他们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暑假开始,我便天天在图书馆学习。坚持就能胜利!”面对今年的考研,朱茜茜充满信心。

相比朱茜茜的坚定,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张安平很纠结。“现在考研竞争非常激烈,我们专业考研形势并不乐观。但是自己还是很向往研究生的生活,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招聘会之后,我才决定考研。不知道时间还来不来得及,反正我在努力复习。这段时间把精力放在考研上,先试试要是考不上再找工作。我还想说的是,纠结的心情很难受,你必须在适当的`时刻做出适当的选择,否则,你的战略就会失误,将直接影响到你的学习和就业。”

求职族: 乐观族 忧郁族

在求职大军中也分成两个阵营,乐观的对前途充满信心,忧郁的面对职场无所适从。

天津大学软件学院的杨春白周围考研的人并不多。今年毕业的小杨去年参加了大企业的实习,表现优异。“我们专业就业还是不错的,IBM、天地伟业、浪潮集团都来我们这里招聘,机会难得,我想直接就业。没太想过考研,周围也没有人考。学校对我们的就业给予了大量指导,我们很幸运能实现就业,而且年薪待遇都非常可观。”小杨告诉记者说,“我们学院就业氛围好,大家都在讨论如何实习,如何就业,我潜意识中也是在做就业的准备。我询问哪些企业待遇好,做什么更有竞争力。而我想的也都实现了。”

与小杨相比,南开大学外语学院的邵颖颖没有这样幸运。“尽管我非常想就业,但是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我们专业不好找工作,做翻译很累,不想干,去参加学校教师的招聘,女生也没什么优势,往往都是男生被录取。于是我就报了许多考试,有考公务员的,有考文员的,都试试吧,心里很纠结。”

◇中国大学网: 考研时向右走或是向左走 考研报考指南

经常发朋友圈究竟是好还是坏? 篇2

有人说:“经常发朋友圈的人大都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反而那些很少发朋友圈的人内向孤僻,自以为超凡脱俗。”

也有人说:“那些爱发朋友圈的人是因为寂寞,身边没有人可以说话,只能说到朋友圈去,而不爱发朋友圈的,正好是因为他们想说话的人就在身边。”

还有人说:“爱发朋友圈的人只是爱炫耀和做作,而不爱发朋友圈的人为人低调深沉。”

爱发朋友圈的人,一天会刷好几条朋友圈,内容如下:

这种刷屏式还毫无意义的朋友圈,其实说实话,真的会让人有点小烦呢。

但是喜欢发朋友圈的人都这样说:

“我发状态传照片,不是为了告诉谁,我吃什么了,做什么了,和谁在一起,更不是要得瑟给谁看。而是有一天自己真的老了,搬着凳子无事可做晒太阳的时候,能拿出自己的流水式日记看一看,回忆一下那年那月,和好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看看自己年轻时的容颜……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而且活的真实精彩。”

其实喜欢发朋友圈不是坏事,但是如果发的是有意义的朋友圈,别人也会忍不住给你点赞,而那么毫无意义的小事,就没必要往朋友圈发了。

而爱发朋友圈的人,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朋友圈里有一个他们喜欢的人,他们发的朋友圈,其实只是为了让那个人看到而已。

有喜欢的人,但是却不敢开口,为了引起那个人的注意,所以总是爱在朋友圈找存在感,希望对方能够发现自己,这样的人也是十分痴情呢。

毕老师认为,无论是为了记录生活还是其他原因经常发朋友圈,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不能去评论别人发朋友圈究竟是好是坏,有时候,我们一个随意的评价,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你朋友圈里是否有一种人,本来很喜欢发朋友圈的,但是突然就不发了。

经常发朋友圈的人,会突然不发了是因为他们承受着舆论的压力,发一条朋友圈总有人在下面指指点点,久了就丧失了发朋友圈的心情。

经常发朋友圈的人,会突然不发了是因为无人理解他们的朋友圈,你发一条朋友圈,没有人和你有一样的想法,总是没有人评论和点赞,久而久之就不发了。

朋友圈是一个小小的交际圈,能加到对方的微信,基本上都是认识的,待人应该善良,不该让恶意的抨击在朋友圈里散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选择发不发朋友圈,我们都该尊重,也不是用恶意的语言中伤他们。

所以不要因为别人总是发朋友圈而觉得烦,你要想想,如果你朋友圈的人都不发朋友圈了,那么你岂不是连茶余饭后的这点小习惯都没了。

会计从业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篇3

首先明确对象:是砌筑砂浆还是抹灰砂浆?

对于砌筑砂浆(一般分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等),一般用强度等级表示,普通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代号以M表示,砌筑混凝土砌块的专用砂浆用Mb表示,其强度是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如水泥的种类和标号、砂的颗粒级配等)由实验室给出设计配比单,此配比一般是根据《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并结合施工水平通过试配和试验确定的具有85%保证率的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单位MPa)。其配比是按每立米体积的砂浆中各组分的质量(Kg)比表示的,其中砂是按含水率小于0.5%的干砂计算的。砂浆的体积是按砂浆拌和物的密度(水泥砂浆1900kg/m^3,混合砂浆1800kg/m^3)换算的。

实际施工配比还应根据砂的实际含水率进行质量换算。

施工中一般均直接采用质量比表示,目的是便于计量和控制质量!当然也可以全部换算成体积比,但所用的密度(为堆积密度)必须是现场实测值,以确保其正确性。

这一点和混凝土配比相似,所不同的是对砌筑砂浆对水的用量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施工要求的稠度和和易性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一般在270~330Kg/m^3左右,当然没有绝对限制),而混凝土则必须严格控制水的用量(由水灰比控制)。

再说一下抹灰砂浆,抹灰砂浆一般分为普通抹灰砂浆(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等)、特种抹灰砂浆(防水砂浆、装饰砂浆,聚合物砂浆等)等。抹灰砂浆一般不直接要求强度等级,设计文件中一般多采用“1:m”或“1:n:m”的表示方法,采用的是份数比,即体积比,当然1一般是指水泥或其他胶结料用量,m是砂用量,即一般用“水泥:其他胶结料或添加料:砂”的形式表示,

其配比形式还可以采用x:y:z的形式,均为份数比,即体积比。

当然抹灰砂浆实际上也是有强度值的,如抗压强度、黏结强度等,只不过一般很少采用。

应该注意到,其实用体积比是过去的习惯用法,其前提条件采用什么种类的胶结料(或水泥)没有说清楚,也没给出水泥的强度等级要求,所以不够科学、规范。我国现行规范也采用此提法,但对于有抗压要求的更倾向于采用强度等级表示。

网友提到的《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5.3.2条,就同时采用了两种提法“水泥砂浆面层的体积比(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体积比应为1:2,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5。”从中可以看到两者有时是可以表示同一种砂浆的。

(但注意1:2的水泥砂浆并一定等于M15的强度等级,因为前者没有指明水泥的强度标号)

从严格意义上说,体积比并不科学,也不便于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以后应逐步过渡采用容易量化和管理的质量比,同时考虑所用材料的强度指标和特性等方面。

如《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50108-中对于普通防水砂浆的配合比就采用了质量比,(前提是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级)详见规范第4.2.7条和4.2.12条

会计从业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篇4

作者:夏雪

中国机电工业 08期

23岁的美国小伙乔・吉比亚(Joe Gebbia)交了第一个女朋友。这天女友过生日,他打算给她一个惊喜,可惜囊中羞涩,不得已决定找朋友借点钱。他借故到朋友家聊天,可5个小时过去了都没好意思开口,朋友看很晚了就请他留宿,他突然想到: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让他住上一晚,那有生之年就不需要再租房啦!于是他跟这位留宿他的朋友一起创办了Airbnb(空中食宿)网站――猜猜看,这个成立于、用以连接旅行者和家有空房出租者的服务型网站,如今估值几何?

200亿美元!

也许,对此你已经不感到惊讶了。因为今天,类似的“新财富神话”可谓层出不穷:一款连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服务的软件Uber,估值400亿美元;一款让用户以“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分享照片的APP Instagram,估值350亿美元;而另一款让用户收到文件打开10秒后便自动删除的APP“阅后即焚”,估值200亿美元……这些公司创办的时间都不长,大部分不超过5年――即便你已经见怪不怪了,面对这样的“成长”速度,是不是仍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妨来做个比较,再猜猜看,美国的那些“百年老店”们如今市值几何?卡特彼勒,510亿美元;约翰迪尔,300亿美元;伊顿,320亿美元;康明斯,250亿美元……)

目光转回国内。这两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兴起,大洋彼岸的亢奋同样席卷了神州大地:且不说微信、淘宝这样的超级平台;Uber的“中国版”、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后的估值,据称已达近90亿美元;专门提供名牌特卖的电商“唯品会”,成立三年即赴美上市,如今市值160亿美元;成立的美团,成立的陌陌,成立的万达电商……都是市值几十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此外,还有各种“现象级”的APP,动辄使以几个人的小团队,撬动几千万上亿的用户量。而一个接一个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拿到的一轮又一轮的巨额投资,更是时时撞击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时间,“人人触网,个个创业”的大好形势如火如荼,“互联网思维”成为放之商海而皆准的“真理”:有用它来卖酒卖菜卖煎饼的,有用它来洗衣服洗车找工作的,有用它来旅游看病当媒婆的,还有用它来兜售情趣用品,关爱女性“大姨妈”的……总之,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将被互联网接管;每个传统市场的“痛点”都有N多人在挖空心思地琢磨;一切传统领域都正在或将要被互联网“进攻”;各种英文字母组成的新概念满天飞,不会喷几个都显得自己落伍;不懂互联网不创业,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有为青年……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传统企业被搞得灰头土脸,面如土色,惶惶然不知何所往,只好对着满仓库卖不出去的存货抱怨一声:“都是让互联网给闹的!”

这大概就是时下人人都在谈论的“台风口”了吧!

要说这在不在“台风口”上,还真是不一样。你看,传统行业比如制造业,好不容易出现个新机会,大家一拥而上投项目抢市场,这叫“扩张心切”“大搞重复建设”“造成恶性竞争”“导致产能过剩”“浪费社会资源”;可站在“台风口”上的互联网,“待遇”就不一样了,且不说那些一再上演的撕逼大战罢,就看最近火热起来的房产中介O2O,什么房多多、房天下、房探007、我房网、Q房网、淘房网、自如网、爱屋吉屋、丁丁租房等等,难道这就不是重复建设、不是恶性竞争、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又比如被全宇宙普遍看好的互联网金融,,全国P2P网贷平台只有60家,而截至20底已超过2000家,几乎平均每天就有3个平台上线――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网站吗?可现在,谁会去讨论互联网“过剩”的问题呢?

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是反对互联网,更不是反对创业。而且我也相信互联网是趋势是未来,是改变世界的力量。让我看不懂摸不透甚至有些担忧和害怕的是,这种人人寻找“台风口”,个个争先当“飞猪”的局面,究竟是繁荣还是疯狂?各种新概念新理论新模式,真的能引领我们快速致富,过几年就到纽约去当“BABA”?互联网真的是魔法棒,点一下石头就成金,四两拨千斤,一“网”就灵?而在这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环境中,我们会不会迷失了事物的本质,以至被引向歧途?

比如褚橙。

过去我们以为褚橙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是一只有故事的橙子,一只讲情怀的橙子(重点是故事和情怀,而不是橙子),其背后的推手正是互联网。而在黄铁鹰老师“学不会”系列的第二季――《褚橙你也学不会》一书中,却向我们揭示了褚橙成功的奥秘,主要并不在此。事实上,在本来生活网卖出1500吨褚橙的,褚橙在传统水果销售渠道卖掉了8500吨。而当你了解了褚时健是如何埋头研究柑橘种植的知识,是如何从气候、水土、肥料、农艺到病虫害防治都精益求精,是如何管理果农,管理团队,又是如何布局营销,就像他指出的:不论用什么方式卖,必须要让卖你东西的人赚钱,你的东西才能好卖――你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褚橙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褚老爷子对企业经营本质的把握。它跟互联网确实有关系,但跟所谓的“互联网思维”,真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于是乎,对另一家“互联网思维”宗师级的公司、如今红得发紫的小米――其创始人雷军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曾抛出一句名言:“站在台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已被众多创业者尤其是年轻创业者们奉为圭臬,也是今天甚嚣尘上的“风口论”、“猪论”的源头――我也颇有了几分怀疑。让我们先简单梳理一下这句话出炉的“背景”:

雷布斯少年天才,大学还没毕业就开始创业,在他40多岁创办小米之前,曾有一段让他后来引以为憾、不断反思的创业经历,那就是领导彼时中华民族软件的旗帜性企业金山,孤注一掷搞WPS,以一企之力正面对抗超级强敌微软。然而,正当金山在苦苦支撑的时候,互联网大潮兴起了,那些入行较晚、排名靠后的小兄弟,什么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嗖嗖嗖都跑到金山前面去了。而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金山,境况却越来越差,以致让雷布斯仰天发问:“政府和民众都希望我们把WPS做好,可是谁给我们钱呢?”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心灰意冷的雷布斯于宣布从金山退休,蛰伏数年后,于20重出江湖创办小米,这一回,踩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浪尖上的他,终于一炮而红,小米成了如今最炙手可热的科技公司之一。因此也难怪雷布斯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真是)站在台风口上,(连)猪都能飞起来(啊)!”

你看,这其实只是一个40多岁的成熟男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无常之后,发自肺腑的一句感叹,这其中甚至还带有一丝自嘲的宿命的意味――当然,这都是我个人的理解;而事实上,人家雷军可是正儿八经地在总结一种“方法论”,众多追随者们也是在正儿八经地学习之、实践之。问题是,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真的在于找到了“台风口”吗?来看看雷军总结的另一则互联网“七字真经”:“专注、极致、口碑、快”。且容我弱弱地问一声:这难道真是什么独特的“互联网思维”?怎么我觉得都是些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商道了呢?不过跟“风口论”比起来,窃以为,这倒似乎更接近小米成功的真正原因――雷军是不是因其个人经历,过分放大了机会和运气的作用,却相对贬抑了努力与奋斗的价值?而他和董明珠之所以这么不对付,除了那个被挑唆的`谁要灭了谁的赌约,会不会也跟这个动荡年代里,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有关:当“大彻大悟”开始推崇顺势而为的雷大叔,碰上了一路血战而来逆风飙扬的董阿姨,火药桶自然一点就着?

一两家企业,确实有可能因为站在台风口上而一飞冲天;可一个产业,一个国家呢?且不说台风口有没有那么多,台风不知何时起何时停,单是想象一下“漫天飞猪”的情景,那画面就美得让人无法直视了!

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技术,互联网已经、正在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也正因为此,在时下之中国,它却有被过分鼓吹,过分追捧,甚至被神话之嫌,似乎站在互联网的“高点”往下看,所有的传统行业都是“痛点”满身,每个痛点背后都对应着一个台风口,只要一个想法闪烁,就能创造商业奇迹成就财富人生。再加之舆论的煽风点火,资本的推波助澜,人才的趋之若鹜……我们终于患上了一种姑且称作“互联网浮躁”的“病症”,这种“病症”的一个显著表征,就是即使在互联网这个本应最具创新精神的领域里,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也是各种“轻创新”甚至“伪创新”大行其道,而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给人们带来福祉的创新并没有多少。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种“病症”,我们姑且称作“金融浮躁”症。还记得前几年那个苦逼的温州企业主吗?他向媒体抱怨说,自己的工厂有1000多名员工,可一年辛苦下来利润不足百万,而老婆在上海投资了10套房产,8年间获利就超过3000万。算起来自己一个千人大厂的利润,还不及老婆一人炒房赚的三分之一。这些天股市大牛,一个朋友在微信里说:“一天挣了5万多,没心思上班了!”是啊,如果炒房炒股“钱生钱”来得那么容易那么快,谁还愿意苦哈哈地去开工厂上班呢?同理,如果一个“互联网思维式”的创业项目,搞几年上市就价值几十上百亿美元;而那种真正“干货式”的技术创新,需要十年二十年潜心投入才能有小成,且回报还不那么高,谁还会选择后者呢?

所以,前两年美国搞“再工业化”,搞“制造业回流”,我就觉得很难搞成。这不仅是因为它制造业的基础、链条、生态早已被转移出去了,要想在短时间内重建并不容易;更在于它制造业的“精神基础”已然被严重摧毁:试问,现如今美国的“高地”都在哪呢?在华尔街!在硅谷!在好莱坞!而代表美国工业精神的底特律,则已沦落到破产的境地――这个要重建起来可就更难了!

当然,作为这个星球上最奇葩的国家,人家美国主打的本就是虚拟经济:出口的是美元、规则、霸权、智力、思想、文化……拉回的则是一批又一批实实在在的东西――这跟我们中国不一样,中国是以实物经济为主的典型的生产型国家,而且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看,制造业仍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当前实体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且大部分传统行业都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力挺制造业,而不能让它被轻视,受挤压,甚至沦为“二等公民”。要让实业家的声音成为中国经济舆论的主流,要让他们成为我们时代的英雄,要让制造业重新成为“高地”,让资金和人才奔涌而来,尤其是,要让资金的投入有高回报,让人才的坚守有大收获……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站稳脚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描写成长中的快乐九年级作文下一篇:气管切开及气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