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教学实录

2024-07-01

孙双金教学实录(精选4篇)

孙双金教学实录 篇1

孙双金教学实录——《三顾茅庐》

课前谈话:

由姓孙——孙悟空(本领)——四大名著

T:你喜欢《三国演义》里什么人物?

S:我喜欢刘备,他待人谦虚

T:我喜欢诸葛亮,他神机妙算

S:我喜欢刘备,他胸怀大志„„

T:诸葛亮、关羽、张飞、赵子龙这些名将都是谁的手下呢?

看来刘备这个人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刘备的历史故事。(板书:三顾茅庐)

T:谁来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

S:(开始沉默还不够有勇气)

T:说对的要表扬,说错的也要表扬,表扬他的勇气„„

S:我的理解是三次去拜访。

T:噢,三、就是三次,顾,就是拜访。茅庐,茅草房。谁能说得更完整呢?

S:刘备三次去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T:(激励)这次说得很准确,看来没有你小小的错误哪来他大大的正确呢?

板书:诸葛亮(引导生看字形)

(认识诸葛亮)孔明——卧龙

T:“诸葛”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

S:上官

S:夏侯、司马、玄武„„

T:同学们真不简单,知道这么多,单凭这一点,你做我的老师了,有些姓我还没听过,回去我杳杳字典。

T:由这个题目你还想问自己或我什么问题呢?

S:刘备为什么要三次拜访诸葛亮呢?„„„„

T:下面我们就带着你们三个人的问题去读课文

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

S:(读书)

T:如果生字你读一遍读不准可读二、三遍。

T:(检查课文朗读,及时正音)请同学读第一节

愿意读的请举起你们的手,举手的都是勇敢的、自信的,将来你们也一定是成功的,孙老师就喜欢举手的同学。

S:(读第一节)

T:这段讲了刘备前两次去拜访诸葛亮,第一次,他听说诸葛亮是个了不起的大才,于是在一个秋天,他和他的两个兄弟去拜访诸葛亮,但是没有见到,便给童子留个口信:“刘备来拜访过诸葛亮。”第二次到了隆冬腊月,刘备又决定去拜访诸葛亮,他俩兄弟不愿意:“这个诸葛亮有什么了不起的,充其量一介村夫,还劳大哥亲自去吗?”刘备仍然亲自前前去,但仍没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课文中就写他第三次拜访的经过。这次他拜访到了没有?谁来读第二节。

S:读第二节

T:(板书:结拜)这一节中有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他还有个故事呢?叫什么?

S:桃园三结义

刘备、张飞、关羽在桃园结拜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所以称为“结拜兄弟”,明白吗?

第3段比较长,请同学们限度前半部分,描写“卧龙岗景色的”(这一次举手的要喊,不举手的也要喊。)照顾整体。

S:个别读。

T:隆中怎样景色呢?作者写了山冈、溪流和竹林,哎,写“山冈”用了什么词?] S:蜿蜒

T:“蜿蜒”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

S:就是弯的意思

S: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

T:中国汉字的偏旁帮助我们理解。弯曲高低在人们眼中就像一条„„

S: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T:像谁?

S:诸葛亮

T等待谁让他腾飞?

T这里描写竹林还有一个词“青翠欲滴”是什么意思?

T竹子绿得要滴下来了

T景色“秀丽宜人”“秀丽”?“宜人”

S美丽迷人

T噢,真是一块宝地啊,不愧称之为卧龙。大家再一齐读读

S读

T接下来刘备是怎样拜访的呢?往下读

S“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多路„„”

T这节我们将在下一节重点讨论,请大家齐读第四节

S“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

T这里有两个词(板书: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雄,是乱世英雄,两汉末年,你还知道有哪些乱世英雄?

S孙权、曹操、吕布、董卓„„ T纷,纷乱,争斗,当时战火边缘,民不聊生啊„„ 茅塞顿开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S像瓶盖一样一下被打开了,人的思想解放了

T你比喻得很形象,就像我手里的瓶盖一样是“砰”的一声打开了,下子打开的,叫“顿开”茅塞呢?堵在人们心里的堵塞人们思想的茅草一下子打开了,心里豁然开朗。谁茅塞顿开(刘备)读一读词语

T最后一段请女同学读(生读)抓住“如鱼得水”

T请同学们放下课本,我就纳闷:像诸葛亮这样的人肯定有许多人去请他,曹操有没有找过,孙权,天下的群雄有没有请过,为什么他在刘备请他时出山呢?刘备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呢?

S四个字“诚心诚意”

T哎,了不得哎,孙老师为了奖励你用笔写出这四个字,还有别的吗?

S别人都是派手下去的,而刘备是亲自去的?

S刘备是恭恭敬敬的,别人手下也不礼貌

S天很冷,刘备还去了三次

S刘备很尊重诸葛亮

S刘备待人诚恳

S刘备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了„„

T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到课文中找找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关键词或句子,引导同桌交流看找到几处

第二课时: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S:“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你再帮张飞“嚷一下”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

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

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

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S:“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侍侯。”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T: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看这个恭字,(指导识写出恭)

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

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T:噢,更恭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

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齐读这部分。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S:“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图示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

S:“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却没听他兄弟的话,说明诸葛亮比张飞更重要。

T:都突出了诸葛亮更重要。还有一些地方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他看见你,你看见他了吗?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下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T:刘备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马,说明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

齐读

转折

T: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T: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 了吗?

S: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T:板书(如鱼得水)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

得到诸葛亮就像什么?(板书:拔云见日)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

S:“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T:(延伸)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

S:待人诚恳,谦虚

S:不要摆架子

S:对人要尊重„„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

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二、请看练习4

用“来到„„只见„„”说几句话。(仿书上写)

1、提示:写你去过的地方,三分钟写三句话。

2、生写

3、师检查择优赏读:

我来到玉龙河,这里山绵延不断犹如一条盘旋的龙,这里树郁郁葱葱,河面清澈见底,像一面明亮的镜子。

4、调查及作业(把手放好坐正!)

班里有多少人看过或听过《三国演义》故事?(一半)

建议你为买来或借来少儿版本乃至连环画,一个月后,请你们的班主任搞一个“三国故事”演讲比赛。看谁的故事最能打动人的心。

孙双金老师的教学三味 篇2

朱家珑先生曾这样赞誉他:“孙双金老师在讲台前,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和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的确,——你听,在他的语文课上,孩子们书声琅琅不绝于耳,真的是“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你看,在他的语文课上,孩子们品味语言不断咀嚼,时而静思默想,时而奋笔疾书;你瞧,在他的语文课上,孩子们思维碰撞语出惊人,俨然变成了一个个思想者、小诗人。

20多年来,我已记不清学习了孙老师多少节语文课,在他的课堂上,可以分明感受到其间弥漫开来的三重教学味道,吸引着我,熏陶着我,指引着我。

一、文本解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的味道

孙老师语文课堂的精彩,首先是源于他独特的文本解读,他总能在寻常文字之中看到“波澜起伏”,一般教师看到的是一个个线性排列的文字,而他看到的则是文字背后诠释的内涵,层次清晰,聚合有序。这种力透纸背的文本解读能力,自然使他的语文课“出乎预料之外,却在文本之中”。因而,听孙老师的语文课,从头至尾,你都能感受到一种智慧的味道。这种教学智慧不是教师一味地在“炫技”,而是以教师的智慧解读,引领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读到他们从未留意到的那一部分,最终把阅读智慧传递给孩子们。这样充满智慧味道的语文课,没有陈词滥调,也不循规蹈矩,每一课都是全新的,展开的是一次新鲜的文字之旅,孩子们乐此不疲。

请看孙老师《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段设计:

出示“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

1.“我的心绷得紧紧的”写出我的什么心情?(紧张)我为什么如此“紧张”呢?

2.“这”指什么?我们来看看这是怎样的火,联系上文,找出写火的句子。

3.平时手指头被火烫了一下,你会怎样?而此时,邱少云被烈火包住了,该是多么痛苦啊?

4.想到这些,我此时的心不但紧张而且……(担心)为什么担心呢?(年轻的战士)为什么年轻的战士我会担心呢?除此之外,还担心什么呢?

5.我不敢看,又忍不住不看,这又是怎样的心情?(矛盾)“眼巴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敢看啊?哪又为什么忍不住不看呢?

6.朗读“我的心像刀绞一样……”

这时我的心情怎样?(痛苦)把文中“刀绞一样”改成“针扎一样”,好不好?

7.小结:这一段作者细腻地写出了我“紧张——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出邱少云的处境怎样?(越来越危险)

一段文字之中,或隐或显地潜藏着“紧张”“担心”“矛盾”“痛苦”四种复杂的心情,文字是一条线,心情是四颗珠。孙老师引导着学生循着这条文字之线,慢慢地采撷到这四颗心情之珠。我们叹服于孙老师文本解读的火眼金睛与独具匠心,这段文字之中隐秘着的情感密码,就这样被深入浅出地解读出来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文本越读越饱满,学生越读越智慧。

二、巧妙组合,让语文课堂潜藏发现的味道

孙老师语文课堂的精彩,还源于他对文本独特解读后的巧妙组合,他总能巧妙地把一篇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全部激活,给它们设置最佳解读空间,让它们释放最大语言魅力。因而,他的语文课堂充满极大的变数,熟悉的文本,熟悉的语言,不同的排列组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就自然潜藏着独特的味道。学生们走进他的课堂,就是和孙老师一同经历一次文字发现之旅,魅力无限,引人入胜。

请看孙老师《二泉映月》教学片断实录: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心去朗读了课文,读得非常好。这篇课文有许多生字词。(出示词语灯片,每行三个词,共五行)认识吗,谁来读读?

生:月光如银 双目失明 委婉连绵

月光似水 卖艺度日 升腾跌宕

静影沉璧 经历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 热爱音乐 舒缓起伏

水波映月 向往光明 恬静激荡

师:读得很好,很认真。他是横着读的,你还可以怎么读,有什么发现?

生:我准备竖着读。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列都是讲月亮的。

师:月亮、月光的。

生:第二列是讲阿炳的感情的。

师:是讲阿炳的身世的。

生:第三列是讲《二泉映月》的美的。

师:是啊,讲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

第一列,那么美的月光,你怎么读呢?

生:(柔和地,深情地)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师:第二列是讲阿炳的身世的,怎么读呢?

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鼓掌)

师:他读出了自己的感情。谁来读第三列乐曲旋律?

(生充满感情地读,掌声再次响起)

……endprint

孙老师的这个词语教学片断,可谓匠心独运,充满内蕴。在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朗读词语时,孙老师突破了传统朗读的樊篱,他在形式上巧作设计:横着读,字正腔圆,读准每个字音;竖着读,发现体悟,读出三组词语的内蕴,月亮月光——阿炳身世——乐曲旋律;感情读,渗透语感,读出三组词语中的感情色彩。此外,孙老师的词语教学暗合重点,课上出示的三组词语,是孙老师从文本中精心选择的,它们串联起文本解读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词语,不机械,不枯燥,每一遍的朗读有每一遍的新发现、新体会,其中潜藏的味道慢慢透析出来。这样充满发现味道的语文课谁会不喜欢呢?

三、品味语言,让语文课堂弥漫诗性的味道

孙老师语文课堂的精彩,更源于他善于引导学生聚焦语言、品味语言,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甚至是一个标点,在他的课堂上,常常会被“擦拭”得熠熠生辉。他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总是弥漫着浓浓的诗性味道。这种诗性不是刻意为之,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这种诗性也不是教师的口吐莲花,而是学生们语言、思想、情感的自然升华。在孙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越来越多看到的是他正在悄悄地隐藏自己,让自己尽可能地“矮化”下去,但恰是这样的语文课上,我们越来越多看到的是学生们灵动起来了,情趣盎然,智慧盎然,诗意盎然。

请看孙老师《儿童诗》教学片断实录:

出示《阳光》: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

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指名读,集体读。

师:你喜欢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阳光在妈妈的眼里亮着”,它让我感到了妈妈的温暖。

生:我喜欢“阳光在花上笑着”,把花儿当作人来写。

……

师:“阳光在窗上爬着,阳光在花上笑着”,这两句里的“爬”和“笑”可以交换位置吗?

生:不可以。盛开的鲜花像娃娃的笑脸,所以说“阳光在花上笑着”。

生:我也认为不可以。阳光在窗上慢慢地移动,只能说“阳光在窗上爬着”。

师:阳光他有脚啊,会在窗上爬着;阳光他有脸啊,会在花上笑着,写得多生动啊!它们都是拟人句,可这里第三句“阳光在溪上流着”不是。我对第三句不满意,溪水本来就是流着的,这句话可以改一个字——流,改得比诗人还要好。谁来做个小诗人?

生:我觉得应该改成“阳光在溪上跳着”,因为小溪上有波纹,在太阳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像太阳在跳动一样。

(鼓掌)

师:跟我们的小诗人握个手,“阳光在溪上跳着”,太棒了!

生:我觉得可以改成“阳光在溪上跑着”,因为小溪在流动,阳光和它一起流动,就像在奔跑一样。

……(学生先后说了“游”“走”“飞”“飘”“滚”“睡”“跃”“玩”“摇”“唱”)

师:你们一个个真是了不起的小诗人!什么是诗呢?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把没有生命的东西写得充满生命活力,写得和小朋友一样活泼可爱。你们能不能给这首小诗再加上一句,阳光在什么地方怎么样?同桌讨论。

生:阳光在树上睡着。

师:一个“睡”字,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阳光那张恬静的脸,写得多好呀,有诗意!

生:阳光在我们的脸上笑着。

生:阳光在草地上打着滚儿。

…………

孙老师的这个《儿童诗》教学片断,从诗歌赏析,到诗歌改写,再到诗歌创作,引导着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味过程中,慢慢走近儿童诗,并沐浴在儿童诗的氛围中。诗中一个“流”字,在孙老师的点拨下,于学生的心中激起了千重浪——“跳”“跑”“游”“走”“飞”“飘”“滚”“睡”“跃”“玩”“摇”“唱”……千万别小看了这一串动词,它们一旦融入诗句中,就变得灵动起来,诗句活了,学生也活了。此时,语言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而学生们一个个在悄然中成了小诗人,他们思维活跃着,心灵开放着,语言丰富着,智慧喷发着。是呀,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孙老师的语文课就是顺应着儿童的天性,因而总是弥漫着浓郁的诗性味道。

孙双金老师教学风格 篇3

喜欢孙双金老师的原因:

我喜欢孙双金老师的主要原因是他喜欢在教学中制造疑问,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孙双金老师常引用古训鼓励同学:“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他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天游峰的景色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天游峰的好山好水,而写不起眼的扫路人呢?为什么一杯茶就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呢?游人爬天游峰感到十分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却说不累呢?作者为什么要写一对宿鸟呢?作者为什么不写3年之后去看老人,而说30年后再去看望老人?老人能活 100岁吗?„„这时的孙老师面对这么多问题,启发学生,用什么办法学习效果最好呢?师生围绕问题,再次和文本对话,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这不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么?

孙双金教学实录 篇4

英国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提出“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著名口号,曾极大地鼓舞过教师,使他们能重新信心百倍地审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职业生活。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研究者”?如同成功没有固定的“轨迹”一样,研究也没有单一的“路径”。然而不容质疑的一点是,研究型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勤于总结、敏于反思、善于自我“解剖”的人。

那么,怎样总结、反思和“解剖”?“教育叙事”就是相当有效的一种。所谓“教育叙事”,《韦伯第三国际辞典》解释为“教师记录,描述教育生活中的系列性事件。”它一般是指教师以纪实的笔触、反思的笔调和简约的笔法而随时记录下的关于自身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故事及由此而来的诸种感悟,实质上是教师针对自身的一种“即时写真”和“成长记录”。

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就是这样一位“有故事”且勤于记写“故事”的人。他在题为《让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的教育叙事中是这样“追忆似水流年”的――

1981年暑假,18岁的我怀着怀着对未来无限的憧憬走上了小学教师工作岗位。那时正是教育战线的一个春天,教学改革的浪潮一浪高一浪,公开教学活动此起彼伏。我是正规师范毕业生,不容分说,学校公开课的担子落在了我的身上。

星期三下午,全校教师济济一堂坐满了三(1)班教室,初出茅庐的我站在讲台上面对50多位教师进行“空试教”。这是怎样的“空试教”呀!没有学生,我必须把教学环节的每一句话像面对学生那样讲出来。这真是为难我了。有时刚讲几句,老校长就打断说:“停下来!这里不应该那样提问,应该这样问……”

啊,漫长的40分钟终于结束了,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评价是:教学语言平淡,没有起伏和高潮……课终人散,只有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我脑子里一片空白,脊梁上凉飕飕的,似有无数的小虫在蠕动,伸手一摸,内衣居然已经湿了。

想不到现如今名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孙老师初登讲台时的“处子演出”竟也如此尴尬!由此看来,咱们大多数教师当年初为人师时所经历的“成长的烦恼”对名师大家而言也同样不陌生。那么,孙老师在“开局”不无艰难的情况下究竟又是如何渐入佳境的呢?他写道――

这堂“空试教”对我的刺激太大了。我是作为优秀的师范生留在附小的,我曾作为300名师范生的代表在师范学校内上过公开课,可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堂课却逼着我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优秀教师的语言应该充满魅力,我行吗?优秀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的底蕴深厚吗?优秀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有吗?我离优秀教师的标准还相关十万八千里呢。

从此,寂静校园内出现了一位晨读者,那就是我。我吟诵着唐诗宋词等美文佳篇。我字正腔圆地读,我激情澎湃地诵,我入情入境地吟。渐渐地,我的.朗读有感染力了,我的演讲有号召力了。

从此,我办公室黑板上多出了一块练字栏,我临柳体金戈铁骨,我仿欧体圆润端庄。办公室的老师都成了我的书法老师,从间架结构到字体神韵一一指点。渐渐地我感到自己的字写得像样了,有精神了。

……

的确,失败其实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乃是由此而一蹶不振。孙老师显然是一位强者,他不仅敢于面对失败,更是善于应对失败。我从另外途径知道,为了积淀教学素养,孙老师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不断扩大读书量。他合理利用“三闲”:教学之余跑阅览室,晚上之闲闭门读书,节假日之闲,以校为家,还是读书。读书拓宽了他的视野,读书启迪了他的心智,读书净化了他的灵魂,读书让他一步步走向成熟。正是由于以广博的文化积淀作基础,才使他在教学艺术的探索中长驱直入、游刃有余。他这样说――

我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特征: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我研究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我探索如何朗读后留空白、设问后留空白、板书中留空白、作业中留空

[1] [2]

★ 金智科技实习报告

★ 袓孙情四年级作文

★ 孙道绚《滴滴金梅》阅读参考答案与赏析

★ 玫瑰与教育读书笔记《玫瑰与教育》读后感

★ 鲁宾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 鲁兵孙漂流记读书笔记

★ 教育读书笔记

★ 教育是什么读书笔记

★ 我与情-作文

上一篇:陕教版八年级思品上册下一篇:汝南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