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笔记心得

2024-08-02

哈佛笔记心得(共9篇)

哈佛笔记心得 篇1

【哈佛笔记二十八】失败的好处

《财经》特约作者 陈晋 [06-30 17:26] 共有21条点评

哈佛毕业典礼上,J.K.罗琳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失败的好处以及想象力的重要性

【《财经网》专稿/特约作者 陈晋】6月5日是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周的最后一天,正式毕业典礼在Tercentenary Theatre举行。

这一天的主讲人,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J.K.Rowling)。42岁的罗琳身穿白底粉花齐膝连衣裙、乳白色毛衣披肩,与周围身穿黑色博士服或深色西装革履的学者绅士迥然不同。她的神态也有些像小姑娘见大场面似的局促不安,这与旁边的女校长形成鲜明对比。

她幽默的开场白解释了这一切,“接受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讲演的邀请以后,几个星期我都紧张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体重下降了好几磅。我想这对我个人和哈佛大学来说是个双赢的局面。”几千名听众都笑了。

“后来,我想到了21年以前自己的大学毕业典礼。当时,主旨讲演人是英国最著名的哲学家Baroness Mary Warnock,可惜的是她说了什么,我现在一个字也记不起来了。所以我想即使我今天说错了什么,也不会对你们的远大宏图有什么伤害。这样想着,我就轻松了许多。”大家又笑了。“今天当你们走出这场讲演之后,还记得这个(笑话),我的影响就比那个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还大。”大家笑着鼓掌加以鼓励。(压力和逆境下,唯有幽默能化解一切,问题背后的机会,能把紧张化作掌声,实力不凡呀)

罗琳转入正题。“哈佛大学学生可能没有经历过什么失败,以至于在你们眼里的失败就是普通人眼里的成功。但我想告诉你们,失败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她说,她的父母从未上过大学,家境贫困,一心想让她成为一个有专长的劳动者,今后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可以按时偿付房子贷款,老了有固定的退休金,不用被贫困缠绕。但是她上大学时,完全没有学习的动力,惟一的爱好就是一个人趴在咖啡馆的桌子上写故事。她父母认为这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的怪僻,不会给她带来任何稳定的工作。

罗琳说,“当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最害怕的甚至还不是贫穷,而是失败。”但是,大学毕业后第七年,她迎来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短暂的婚姻结束了,她失业了,她成了无家可归的乞丐以外当代英国最穷的人。父母和她本人最担心的一切变成了现实。(问题越大,蕴藏着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只要我们是积极的,整个世界都是正确)

“为什么我还要谈起失败的好处呢?简单的说,是因为失败会为我们揭去表面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我不再装模作样,终于重新做回自己,开始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惟一在意的作品中去。如果我此前在其他的任何什么方面有所成功,我恐怕都会失去在自己真正归属的舞台上获得成功的决心。”(问题背后的机会,问题让人正视思维,危机,危险的地方才会萌生机遇)

罗琳说,在失败中,她反而获得了自由,因为她最担心的事情已经不存在了,“我还活着,而且,我还有一个我喜爱的女儿、一个旧打字机和一个大理想。”她发现,失败赋予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让她明白关于自己的一些东西,意识到自己拥有坚强的意志以及宝贵的友谊。“我历经艰辛才获得的财富,这比我得到的任何资格证书都更有价值。”(人生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在通完这个结果,有的人多姿多彩,有的人了然无味,所以只要我们能从中吸取到哪怕只有一丁点知识就是难能可贵的,想想我们大学四年,对我们最有帮助 的是什么呢?我想不应该是那个文凭,而是陪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

罗琳告诉台下的哈佛学生,“当然你们不会像我一样,失败得那么惨,那么彻底,但你们不可能不在任何事情上没有任何程度的失败。如果你因为生活谨小慎微而没有任何失败,那么这样的生活还不如没有生活过。这样生活的本身就是失败。”(经典,生活要有酸甜苦辣,时光要有春夏秋冬,才有意义!才不枉到世界来走一遭)

“你的生存能力以及你和朋友的友情只有经过挫折的考验,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认识友情的力量。”她说,生活是艰难的,复杂的,任何人也不能完全控制。“谦逊地懂得并接受这一点,会帮助安然你度过生活中的风浪。”

罗琳接着转入第二个话题:想象力的重要。“你也许在想,我说想象力重要,是因为想象力在写小说中的重要性,但我想在更广义的角度说明想象的重要。”

人类可以通过想象,换位思维,理解其他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用这种能力控制别人,增加自己的权力,也可以用这种能力同情那些经历过我们自己没有经历过的苦难的人们。“有些人只愿意生活在他们自己舒适的圈子里,从来不屑于想象如果他们生在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经历,会怎么样?但他们对他人的冷漠只会有一天被更大的恶梦惊醒,因为他们的冷漠就是对邪恶势力的默许。”

她说,她二十几岁时在伦敦的一个国际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总部工作,挣钱糊口。她每天接触的都是其他国家受政治迫害的人们的证词,听他们讲述受迫害时恐怖的经历。她永远也不会忘记,其中一个人在听到他妈妈在他们国家被政府抓住枪决的消息时撕心裂肺的惨叫。

在这个国际组织,她也看到了很多人类好的方面。“我看到了人类为了争夺权力,维持权力的残酷,但我也看到了人类的善良和慈悲。”在这里的工作,成了她一生中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残酷的背后隐含着仁慈,任何事情看你怎么去欣赏)

她总结说,“人类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我们的存在就会影响他人。哈佛的毕业生会如何影响其他人呢?你们受的教育给你们独特的地位和独特的责任。如果你们能够为那些没有权势的人说话,用你们的想象力,想象他们的经历和困苦,那么庆祝你们毕业的不仅仅是在座的骄傲的家长,还有千千万万被你们帮助,被你们影响的人。我们不需要魔法来改变这个世界,我们改变世界的能力在我们的内心:我们有能力憧憬更好的未来。”

最后,罗琳说,在她21岁毕业典礼时,坐在她旁边的同学是她在困难中求助的最好的朋友,他们后来也成为她孩子的教父教母。她希望哈佛毕业生能够拥有和她一样的持久而真正的友谊。

罗琳的讲演只有21分钟,但台下的掌声将近两分钟。有趣的是,当天的小雨在她开始讲演时停了,在结束时又下了起来。第二天的校报报道说,“这是不是罗琳的魔法在奏效?”

《哈佛家训》读书笔记 篇2

1最高明的家训来自最平凡的故事;

2生活的学问大都包含在小事中;

3真实的故事胜过空洞的说教;

4智者在生活中发现学问,庸者接受学问去生活;

5有头脑的人感悟生活,没思想的人打发生活;

6生活是智慧的金矿,有的人挖出矿石成为富翁,有的人脚踩矿石做了叫花子;

7刻意去关注生活的人,头脑和眼光都是敏锐的;

8做人的学问,做事的方略,古今中外几乎是相通的;

9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验来自幼儿园,哈佛家训的精髓来自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

10《哈佛家训》是一本老少咸宜的好书,小故事,大智慧,滴水藏海,耐人寻味;

11高明的点评可以点顽石成金子,化腐朽为神奇;

12要写出高明的点评,一要丰富的语言功底,二要高度的归纳概括能力,三要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四要点出神韵点出个性;

13漂亮的点评是文章的眼睛,是内容的的合金,是思想的韵律。它往往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站在人性的高度反思观照,不管是放射状的迁移延伸,还是环抱状的就事说理,都字字到位,句句传神,有暮鼓晨钟的凝重辽远,堪称醒世名言;

14点评体现了阅读者对该书的认知高度和体会深度,它挖出了精髓,抓住了要害,善于用哲学的意义去阐释。有的还运用修辞,于生动中说理,于生动中传神;

15可以没有哈佛学历,但一定要有哈佛精神。

最近,书会的阅读书目是《哈佛家训》,这是一位哈佛博士送给子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哈》以品性、梦想、真爱、成功、思维、心理、智慧、创意、勇气和觉悟十个章节描述了一百多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而每一个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气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彩的生活意义。

其间有许多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如《被拆掉两次的亭子》让我们对墨西哥总统福克斯父亲的“诚信”肃然起敬;《南瓜与铁的较量》让我们感悟到拼搏的力量;《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让我们感叹邮递员创造的奇迹,等等。但最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终生受用的测试题》,这道题堪为经典,说你开着豪华车路遇三个同时在等公交车的人,一个是生命危在旦夕的老人,一个是你做梦都想报答的医生,另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而车内只能再坐一个人,你该如何取舍?我好奇地猜测其结局,但终究没能将故事圆满,就像故事中的那99%人中一样。这与其说是一道智力题,还不如说是人生题。我们不能预测到最佳答案,是否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放弃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及时地、合理地放弃一些东西,我们是否还有可能会得到更多呢?

《哈佛家训》这是一本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书,它教会我怎样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一颗谦让的心,这点很重要,因为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一条小面包》里的那位小姑娘,从不与别人争抢面包,每次都等别人抢完了才捡起篮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块面包,而且从来不会忘记亲吻面包师的手以示感激。在现在一些人看来,这个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争,岂不是很吃亏!其实,真正吃亏的是那些喜欢争抢的人,他们争得了眼前的小利,却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自己一生的发展大大不利。好争的人,天将与之相争;谦让的人,天将与之相让。谦让的人,上帝会给予幸福。愿永远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其次,诚实守信的品德会使你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两次得亭子》里的父亲,为了履行他对儿子的诺言,把一个亭子拆建了两次,尽管他并不富有。将一个亭子拆建两次,绝不仅仅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愿望,更是为了满足一个人道德要求。如果一个希望得到社会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诚心品德!

哈佛家训读书笔记 篇3

享誉世界,被誉为美国高等学府鼻祖――哈佛大学是全球无数莘莘学子神往的知识殿堂,是世界顶尖人才的成长摇篮,它先后“孕育”了七位美国总统,数百位世界顶尖公司领导人,37位诺贝尔奖得主……它之所以能高距世界名牌大学之颠,正是得益于哈佛独特的人生哲学及高深的素质教育,它的教育理念认为:“人才的教育与成长,不仅仅在于方法,更在于观念,不完全靠勤奋,而更在于思想。”当头脑被一种智慧的思想所主导,思想被一种科学意识所主导,意识被一种理性的观念所左右,人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获得驾驭命运的力量,人生就会从此改变,生命的轨迹朝着成功方向延伸。

书中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和精辟的阐述,独到地分析人生哲学,我就读了一篇《敢于创新的人能够达到人生的目标》它主要讲述了发生在一艘轮船上的事,由于已经航行多天,客人们都感到无聊,于是开始倡议每天每人主持一个新游戏,一天轮到了伯爵,而他一直没想起玩什么游戏,于是来请他的女儿来主持,这次他拿了一个熟鸡蛋,看谁能将鸡蛋立起来,谁便可以和他的女儿跳舞,大家纷纷跃跃欲试,可忙半天都没有结果,这时一位年轻的绅士,从远处过来,“啪”地往桌上一放,鸡蛋居然立住了,于是这位绅士和女儿在舞池中旋转。

《风雨哈佛路》读书笔记 篇4

这是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酗酒,经常争吵,母亲染上了毒瘾,不久死去,父亲被送进收容所,她无家可归。母亲去世的时候,她久久地躺在母亲的棺材上,试图寻找到那遗失的母爱,她能向谁诉说这份撕心裂肺的痛苦呢?儿时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凄凉的家庭,颓废的生活,无法捡拾的亲情,同学的歧视和嘲笑。可是明天依然要继续,路还是要走,而此时,她是一个人,没有任何的依靠,没有丝毫感情寄托的地方,她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前进,默默地接受着一切。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本该拥有的欢乐和幸福却离她那么遥远,命运无情地要让她承受如此的苦难。然而,她没有堕落,相反,她奔跑在大街小巷,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做了太多不可能做到的事。最后,凭借着那份执著和勇气,她站在了哈佛的演讲台上,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书写了美丽的奇迹人生。

是的,没有人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也没有人能支配自己的命运,但你可以改变这一切,逆转自己的人生轨迹。

漫漫的人生路上,你我都是孤独的行者,静静的追求自己梦想中的天地。会迷茫,会感伤,也会恐惧,但这不妨碍我们勇敢地向前进。每次想到丽丝,我都有说不尽的感动与震撼,没有依靠的黑暗生活,不仅没有摧毁她的意志,反而成就了她的辉煌,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其实在很多时候,挫折并不是不幸,而是变得更好的契机。当我们遇到我们所认为,或者别人所认为的不幸时,我们是永远的沉浸于这份不幸,让自己永远的不幸?还是抓住这个不幸,竭尽自己所能来改变它,或者说是改变自己呢?其实,回顾过去,很多时候,我们会更多的感激生活中的挫折,因为正是这些挫折让我们改变、进步、长大、成熟……在苦难面前,不要脆弱地等待安慰,不要以为世界会随你的意志而改变,因为别人的意志比你强大得多。成功永远不会青睐于任何想不劳而获的人,只有不断努力的人才能获得它。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 篇5

本书主要讲述了哈佛大学学生的学习氛围,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能够看到捧书阅读的人,不论是半夜还是凌晨,哈佛校园中灯火通明。图书馆、教师甚至在餐厅中都会有学生在学习。校园中强烈的学习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哈佛学子。他们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会穿着华丽的服装在校园里大放异彩,他们有的只是匆匆的步履,他们在用勤奋书写着人生。哈佛并不是一个神话,它只是众人努力的一个缩影。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感觉到到了时间快要来不及了,那么你其实已经领先别人一步了,如果你想成功,就要从此刻开始。你可以自己想一想,凌晨四点半的你,是不是还在沉睡于梦中,这就是你和哈佛学子的区别。成功与享受就好像鱼和熊掌一样,二者是不能够兼得。

《哈佛经济学笔记》读后感 篇6

《哈佛经济学笔记》,作者陈晋。这本书是别人送的礼物,第一眼看到名字的时候,我想到了国内之前很多的如“哈佛女孩”“牛津男孩”之类的出版物,不禁有些反感。然而,翻开书页,却发现这是一本非常平实,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各种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经济学家的读物。在这本书中,有许多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以浮游个性的普通教师身份出现,如博学谦和的费尔德斯坦和令人尊敬的萨默斯。

《啥佛经济学笔记》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它不像经济学教科书那样严谨,但它却是经济学教科书的一本很好的补充读物。它让我们同作者一起走进哈佛大学的课堂,聆听众多哈佛教授娓娓道来各种经济理论和观点。这本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躲藏在枯燥文献背后的真实故事。它也非常关心现实经济问题,全球金融危机,日本经济“失去的十年”,中美如何合作缓解全球变变暖等等。

这本书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能够从这些知名经济学家的话语中了解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想法和态度。在有关曼昆的部分中提到,曼昆于2004年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时,曾建议小布什提高汽油税,小布什的回答是“这是个古怪的想法”,并在当年总统大选中以此抨击支持提高汽油税的克里,最终赢得大选。可是随后不久,小布什政府却又大幅提高了汽油税,从$0.40到$2.10,理由是提高汽油税可以减少汽油消费,一定程度帮助美国实现能源独立,提高国家安全性。这遭到了经济学家的大量反对,因为能源独立意味着一种经济上的自给自足,这是经济学家一直都反对的。书中还反复提到了重商主义思想在美国政客之中有多么普遍和强烈,并对制定美国经济政策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国会议员普遍认为,出口创造就业,进口就是把美国人的就业机会转让给外国。正是在这种重商主义思想影响下,美国对从中国的进口不断加以限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对华贸易是对美国经济有益的,巨额贸易逆差并不是严重问题,但是却担心这一状况会助长国会中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声音。

哈佛凌晨四点半读书笔记 篇7

凌晨四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边做笔记。在哈佛,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一百个正宗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这种巨大的压力,让学生磨练意志、感悟学习、提升创新能力。

我顿悟: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都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也许你站立的时候,他还在你的.后面向前追赶,但当你再一回望时,已看不到他的身影了,因为,他已经跑到你的前面了,需要你来追赶他了。所以,你不能停步,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

哈佛笔记心得 篇8

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

背景:

“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

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

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

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

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用具体的人代替 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

安静时间的重要性

然后提到“安静时间”,在全部的课程中,都会有安静时间,一两分钟,你可以思考刚刚听过的东西,思考我所提出的问题,或者什么都不想。这是我第一次在课程中加入“安静时间”,因为我最近做了很多研究,关于“安静时间”(importance of quiet times)。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就是我一年花四万美金要学的东西吗?事实上,这可能是你这节课会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提出MIT两个教授大卫·福斯特和马修·威尔森的实验:停下来休息片刻的老鼠钻迷宫比一直忙碌的钻的老鼠表现好。这不仅适用于老鼠,也适用于人。重温(replay)可能形成一种学习机制。当我们回想、重温学过的材料,我们更可能记住我们刚刚经历的学习。Parker Palmer的《The Courage to Teach》如是说:语言并不是教和学的唯一媒介,我们也用安静来教学。而安静正是我们的文化所缺少的东西。(思考:此导师讲课时,常常有长时间的停顿,我感觉会让我稍作休息,对他的下一个阶段开始期待,有时候会用一个短句,两个词来简短重复上一句提到的意思,然后停顿,这或许也是“安静”的效果之一,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Robert M.Pirsig的另一本书《Lila》研究美国原住民,他比较了美国人的欧洲文化传统和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原住民文化崇尚安静。他去探访原住民并和他们一起生活时,他发现他们可以在火边坐几个小时,消磨时光,一句话不说,就坐在那里。而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对于沉默感到非常不舒服,对没有声音的环境感到极不舒服,我们总是要填满每一个空隙。(用关于老鼠和原住民的两个例子,阐发上面提到的第一个主题“安静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的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背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基本上是对现有各个心理流派的反应。其奠基者将其称之:第三势力。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以斯金纳、华生等人为代表。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学,佛洛依德、荣格、阿德勒等人为代表。而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前两者的反思而出现。行为主义将人看出一系列行为的集合,就好像一个被奖励、惩罚、强化等打得四处滚的台球。(比喻,好的演讲会将一个比喻的意象贯穿始终,像一条线一样)而人本主义认为,人远不仅仅是一个台球,我们有意志、有思想、有认知能力。并不仅仅是行为,在理解、改善生活方面有所作用。精神分析学,第二势力,主要通过潜意识来解释人。潜意识是你如何理解世界,是你如何改变生活。有防御机制、神经症等,你越了解这些负面影响,越能够理解和改善生活。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远超过这些,我们需要关注人的本质。但有一个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缺乏严谨的方法论。虽然他引入很多精彩的想法,比如对幸福感的研究,对乐观、善良、美德的研究,但是缺乏严谨的方法论。这几乎就是心理自助潮流的源头。这就是很少有大学开设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的原因。但在很多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说是积极心理学的父亲和母亲。那就让我们来见见祖父母吧(很好的转连,通过father mother的比喻,引入grandparents)。Carl Rogers,AbrahamMaslow他在1954年写的一本书里有一章“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如果Maslow是祖父,那么Karen Horney卡伦·霍妮就是祖母,她早期接受佛洛依德的学说的训练,但认识到太过关注负面影响,她认为我们也应当关注在人体内起作用的东西。我们应该看看优良品质,并且培养这些。因为作为人,这也是一部分。阿隆·安东诺维斯基,第二位祖父级人物,引入关注“健康”的想法,他认为我们不但应该关注身体、心理的健康,也该关注健康的源头。这在19世纪70年代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现在谈谈父辈,Martin Silgman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在1998年左右奠定了这一领域,他也曾是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在他任职期间他又两个目标:第一,将心理学的研究大众化,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架桥。第二,引入积极心理学,研究行之有效的因素,不仅仅是研究抑郁、焦虑、分裂等等。有一系列的专家会关注爱、关系、自尊、动机、恢复能力。这都是1998年发生的,早在1998年之前,我们的Ellen Langer自己在这些领域做了研究,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精髓与严谨的研究相结合。哈佛的另一位学者Philip Stone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位父辈,他们两位都是我的导师,引领我走入这一领域。

这堂课是关于“改变”而非“信息”

所以,这是心理学1504,下面半小时,我会给你介绍下你在课上会接触到什么。首先,这堂课并不是完全关于信息,更是关于改变。如今大部分教育都是传递信息。什么是信息?比方说我们有一个容器,也就是我们的大脑,而信息就是接受数据、知识、科学,将其放入这个容器。当这个容器填满了,我们就“受教育”了。信息数据越多越好?不,这完全不够。因为信息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成功、自尊、动机、恋爱及其质量。“变形”就是改变这个容器的形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通过教授罗伯特·卡根,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参加运动会,目标是进入前三名,结果得了第八名。如果你解读为“太糟了,我失败了”你就会感到无力;然而换一种情况,你参加比赛,得了第八然而你在力争前三,你可以解读为“我从中学到什么?我可以更努力的训练。你变得更有动力,从错误中学习。”这就是同样的信息,不同的解读,一个是灾难,一个是机遇。我在这里读大学时就是这样——看起来我拥有一切,我学业不错,社交不错,体育不错,但是我的自我觉察,我对生活的解读,不那么好,我不开心。(介绍主要内容——除了信息,还有改变,改变看问题的方法)

“快乐更多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我们的地位或者财富。”这就是为何世界上有很多贫穷但快乐的人,也有很多看上去富有拥有一切的人却觉得生活一无是处。

凿去多余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我们的潜力,然后利用。举个例子:米开朗基罗曾被一个记者询问,你是如何创作出大卫这样的杰作的?他回答,很简单,我去了采石场,在一块大理石上我看到了大卫。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多余的石头凿掉。(大卫的例子)我们这节课的精髓就在于“凿去多余的石头”。可能是对失败的恐惧、可能是常常伤害我们的完美主义、可能是我们成功的能力,因为我们害怕成为,我们拥有的东西反而限制我们,让我们无力,也可能是我们亲密关系中的限制,我们无法在其中自如的原因。这就是我们课程的精髓。(引用梭罗)正如梭罗所言:灵魂做减法比做加法更能成长。减法就是减掉那些会阻碍我们发挥自己潜能的东西。我们不管是通过进化、或者通过上帝获得了许多潜能,但常常因为需要成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而被禁锢(我的理解是,社会性的某些要求阻碍了人某些本性的渴望,比如梭罗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隐居于瓦尔登湖。)。

然后:举了一个采访时,对方希望听到“令人惊讶”的信息的故事。然后提出“我在这堂课所讲的大部分东西,都不是新的,都是常识,但正如伏尔泰所说,常识并不常常为人所熟知”。这门课是试图让你发现你心中那个大卫,让你凿掉束缚你的那些限制。

问题比答案重要

他提出:问什么问题,比给出什么答案更重要。孩子们进入学校时都是问号,出去却变成句号。而我希望能够在你们身上激发出更多问号而非句号。为了印证这段话,他放了一段视频,搞笑演员的儿时回忆,其中有一段和这个交相辉映:“我在万圣节要糖的时候,面具的皮筋

断了,我喊着,wait up,我能把这个弄好。小时候一切都是up,你说wait up, get up.Let me stay up。而父母一切都是向下(down),calm down, slow down……”孩子的这种好奇,这种向上看的心态,这种与封闭截然相反的开放心态,是我在这堂课想看到的。

提出一个研究:对哈佛学生MBA学生进行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最成功的那一小批,无论是在财富,还是幸福感,还是影响力。他发现原因不是IQ,不是他们攻读MBA之前的背景,而是两点。第一,特别成功的那批人,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因此不断鞭策自己;第二,他们总是在保持好奇,一直在问问题。

这堂课的目的不是让你快乐(happy),而是让你比之前快乐(happier)(似意指快乐并非一个实在的指标,需要跟之前的基准线进行衡量才能得到,也就是人们不应纠结于我快不快乐,而是我是不是比之前更快乐)

了解自己,可以更了解别人

当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当我们更加认同自己,我们也更容易了解和认同别人,事实上,这就是“移情”(empathy)这种能力的来源。研究发现,更了解自己的人,更容易反省的人,更不容易做出过激的事情,比如种族歧视。这听上去有点反常:你不需要先了解别人然后去理解别人吗?的确,这也需要。但是同时,你需要了解自己。因为我们所观察到的,是人性的一部分。这正是**LM所提出的:关注分歧,但更要关注人类共同的本性。但在学习自我的时候,也是有偏见的,这正是为何仅学习自我不够,我们还要反思、要丰富他,要关注他人。

这堂课的整个课程都互相相关,就像一个螺旋,我们在这一课讲到的东西,在后面的课程会再次提到,所有内容都互相影响并且互相增强。

延伸阅读:

Tal.Ben.Shahar.-.Happier.-2007中文版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

马丁·塞利格曼《塞利格曼的幸福课1-真实的幸福》

A Life Worth Living:Positive pPsychology

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

提到学者:

卡尔·罗杰斯:大学时代,他的兴趣及主修课程从农业转到历史,然后转到宗教,最后转到临床心理学。一九**年,在加州拉吉拉(La Jolla, California)的‘西部行为科学协会’(Western Behavioral Sciences Institute)就职,在那里,他帮助一群想要增进人际关系能力的人,并大力推动一九六0年代的‘会心团体运动’。一九六八年,Rogers在拉吉拉与一些同事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类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ies of the Person)。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马斯洛于1930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次年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1934 年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威斯

康星大学,他选修了美国灵长目动物研究的主导研究者,以研究罗猴和依恋行为知名的 H.哈洛的研究实习课,并成了哈洛的研究助手,后来又成了他的第一个博士生。期间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 M.魏特海默也曾任马斯洛的老师。至此,他渐渐对猿猴产生了兴趣,并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对猿猴的支配权和性行为的研究中,马斯洛闯入了一个几乎完全未知的领域。1932 年 2 月至 1933 年 5 月,马斯洛每天花数小时,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 35 个灵长目动物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的笔记。并完成了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用来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某种意义上,他正在构思一个建立在支配驱力之上的初步理论,用来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E.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1935 年,马斯洛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的助理。由此可见马斯洛虽反对行为主义,但受的却是行为主义教育。直到 1937 年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时,他在思想上才放弃行为主义,改而走向人本主义。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 1942-)美国心理学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奥尔巴尼,在家乡念书时,喜好篮球运动,后因未能入选篮球队而开始钻研究学问。

埃伦•兰格(Ellen J.Langer)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幸福课导师本沙哈尔最推崇的哈佛著名心理学家,第一位获得哈佛终身教职的女性。她的著作还包括广受好评的《学学艺术家的减法创意》、《个人政治学》以及《控制心理学》等。她写作《专念:积极心理学的力量》 “我想我应该没嫉妒过任何人,因为如果某人有某样东西,我也可以拥有。”兰格博士在演讲中这样说道。她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三十多年来对“专念”的研究让她知道,只要去注意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那么原本认为不可能达成的事,最终都可能实现。比如,用一块普通的门板换回1万美元;用短短一个星期,让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变年轻;在夕阳产业中发现商机;让枯燥的常规工作变得有趣,并带来成就感;让你最讨厌的邻居变成益友„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她所创造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基本的焦虑”。她认为人不是受快乐原则统治,而是受安全的需要支配。一个人生来的主要动机是寻求安全,避免威胁和恐惧。这种不安全感又直接导致了焦虑。这样,寻求安全。解除焦虑就成了人主要的无意识冲动,成了人行为的主要内驱力。她强调社会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双亲在对人格形成中的作用。认为人格结构是真我、实我和理想我的组合。

菲利普·斯通(Philip Stone),他是哈佛大学第一个积极心理学教授

要点:

1、安静是我们文化缺失的一种东西,但非常重要,学会安静几分钟。

2、重温(replay)可能形成一种学习机制。当我们回想、重温学过的材料,我们更可能记住我们刚刚经历的学习。

3、“快乐更多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我们的地位或者财富。”这就是为何世界上有很多贫穷但快乐的人,也有很多看上去富有拥有一切的人却觉得生活一无是处。

4、我们拥有的东西反而限制我们,让我们无力,也可能是我们亲密关系中的限制,我们无法在其中自如的原因。所以要凿掉一些东西。

所用例子:

1、钻迷宫的老鼠——忙碌并不一定好,安静的意义。

2、Robert M.Pirsig对美国原住民的研究,他们长时间的安静。

3、参加运动会,第一名和第八名,解读的不同带来的认知不同。

4、米开朗基罗和大卫:凿掉一些东西的重要性。

5、采访者对他的错误期待——人们的误解。

6、哈佛MBA的跟踪调查:真正相信一件事,和问问题的重要性。

7、多少人最近读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说明人们对学术研究知之甚少。

演讲方法:

1、从自己故事切入,从正在做的事情本身切入,比如他讲这门课的开始过程。——听众都

是好奇的,他们想了解有趣的事实。不断地举例子,用故事来解释,用其他人说过的话来佐证。

2、建立良好的逻辑关系,螺旋上升,并且不断用故事来阐明。

3、演讲的过程中,大量的停顿,或者同义复述,在写作中也许是碍眼的,但在口语演讲中,是给观众停顿、思考的机会,可以加深听众对某观点的印象。

4、用joke带出自己想讲的某些点,比如:通过1.7米不够教快乐吗?引出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错误期待和误解。

观《风雨哈佛路》心得 篇9

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轨迹,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富二代,而有的人的一生都是穷困潦倒。在普通人看来,幸运与不幸好像早已命中注定,无论我们怎样挣扎好像都是徒劳的。但是,《风雨哈佛路》中的女主人公利兹却用她对现实的反抗告诉了世人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

现在的许多人都将自己的失败归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出生,为什么自己不是个富二代。其实他们只是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而已。利兹,生活在一个及其复杂的家庭,父母都吸毒,家里一贫如洗,母亲甚至因为毒瘾犯而拼命抢走她们姐妹用来买吃的钱去买毒品,没有人帮她做饭洗衣服,每次去上课都带着味道进入教室,受到同学的排挤。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父母如果让我们遇上,可能我们早已绝望了,甚至会因此走极端的路,还会去爱我们的父母吗?还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吗?而利兹却正是那个深爱真她妈妈的人,无论她妈妈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她仍然幻想着有一天,她妈妈能戒毒,能重组以前那个幸福家庭,但现实却狠狠地打击了她。

她的妈妈因吸毒而得了艾滋病过逝了。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葬她妈妈的那一段。她妈妈的墓地是一块不用钱的地,那里好荒凉,好萧瑟,她母亲的遗体放在一个简陋的木箱里,就在快要翻泥埋葬棺材的那一刻,利兹跳的母亲的棺材上抱着它哭了,那到底是一份怎样的爱呀!她的母亲没有像普通母亲那样帮子女洗衣做饭那样疼爱她,还吸毒喝酒,但是她就是深爱着她,因为她是她的母亲,在利兹眼里,她依然是小时候疼爱她的母亲!在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这段的情感释放,才有了后来利兹考上哈佛的完美结局。她的母亲已经到了一个安宁的地方,再也没有痛苦了,而她如释重负,开始了她后来的新生活。

后来利兹用了两年的时间读完了四年的书,每天奔波于学习与工作之间,因为没钱,而且无家可归,所以她拼命地赚钱,积极地面对生活,因为她始终坚信幸福终有一天会降临到之间的身上。终于,她成功了,她考上了哈佛,获得了奖学金。

上一篇: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下一篇:思修与法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