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精选8篇)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篇1
矿井安全评估制度
第一条 为实现矿井由传统的凭经验管理向预先辨识系统危险性管理的转变,发挥安全评估在安全生产中的超前指导作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评估的意义
通过安全评估,促进矿井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安全基础工作的建设;促使各级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提升,自觉规范自身安全管理行为;促进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有序进行,及时消除安全管理的空白点;实施安全生产全方位监察、全过程把关,形成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及时防范。
第三条 安全评估的工作原则
依据政策、制度、规范和标准,按照程序、步骤和办法,实现从定量到定性、从客观到主观、从过程到结果、从表面到本质,全方位地对评估单位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
第四条 安全评估领导机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安全处长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办公室设在安全处,办公室主任安全处长(兼),办公室负责安全评估工作的组织、资料汇总、考核兑现。
安全评估组人员组成:
1、安全、生产、机电、通风、地测、调度专业的科室管理人员、矿井生产系统的副总、矿长助理以及生产系统的分管领导。
2、长期从事煤矿经验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第五条 安全评估参考依据:
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第397号令);
2、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局第8号令);
3、煤矿安全评价标准及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
4、《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及煤矿安全专篇;
5、AAAA的相关规定以及集团公司的评估标准。第六条 安全评估的内容
评估的内容主要是矿井主要生产系统是否合理、能力是否具备,矿井是否依法组织生产,广大干部员工是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的执行情况,矿井是否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等。
第七条 安全自评的时间
矿安全自评每年组织两次,时间在二、四季度的第一个月进行。第八条 安全自评的形式
1、由矿井各生产系统分管领导组织进行系统自评,自评结果汇报矿井评估领导组。
2、评估领导组对各系统的评估结果进行审核把关,对评估结果进行核定,并在评估工作结束后5天内,拿出安全自评报告。
第九条 安全自评工作必须在正常生产过程动态中进行,以确保安全评估的真实性。第十条 所有参加矿井安全自评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下发的评估标准,确保安全自评工作的科学性、真实性,不得玩忽职守,草率处理,不得故意降低评估标准,并对安全评估结果负全责。
第十一条 评估领导组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必须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同时要对责任人做出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考核奖惩
1、矿井被集团公司评为A类、B类,且受奖系统单项得分必须达该项标准分的85%及以上,矿井分别拿出集团公司奖励金额的10%对各系统进行奖励。
2、矿井被集团公司评为C类,对相关系统进行考核处罚,处罚金额为2万元,由单项得分低于该项标准分的85% 的系统共同承担。
3、矿井被评为D类,对各系统共处罚5万元,由单项得分低于该项标准分的75%的系统共同承担。
4、具体奖惩由安全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兑现。第十三条 全矿各系统要高度重视安全评估工作,针对系统实际,采取积极措施,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系统、各项工作符合集团公司相应的规定要求,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管理。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篇2
1 煤矿安全评估
随着煤矿开采量的不断扩大, 一些小煤矿企业也进入到采煤市场, 这些小型煤矿企业由于在资质以及队伍素质等方面都呈现较低水平, 生产时往往不达标, 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给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使得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安全生产现状相当严峻。为了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煤矿安全评估工作应运而生。安全评估工作主要是对煤矿生产进行指导以及检查, 以达到督促企业生产安全、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整改安全隐患, 最终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目的。它的内涵众多, 意义重大, 主要有安全生产保障、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七个专项组成。具体评估时, 则是要以安全评估标准为原则, 使用一定的方法, 对重大隐患进行识别、评估, 对一切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要素进行分析, 最终在多要素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划分出煤矿矿井的安全程度。对于一些评价不合格的矿井则要停产整顿, 直到整改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反之则要依法关闭。总之, 安全评估工作是要在综合矿井各安全要素基础上, 评判出矿井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2 我国煤矿安全评估现状
煤矿安全评估工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必须要予以重视, 并且有序开展。但是综观我国煤矿安全评估工作, 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评估标准不规范
制定评估标准时, 因时间仓促, 制定的标准从内容到形式上自身存在缺陷, 急需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对照《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标准中有的评价项目和内容应该是评估的必备条件, 但标准中却按一般评价项目对待, 有悖于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的原则, 评估依据的标准是各省自定的标准, 评估标准不统一, 造成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差, 结果令人质疑。
2.2 安全评估认识不清
当前国内在国内煤矿安全评估认识上, 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人将安全评估与安全评价混为一谈,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开展时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对于安全评估工作, 它是指由地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组织, 各地可依据实情委托具备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等有关单位具体实施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 安全评估实施主体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安全评价主体则是取得必要资质的有关机构。安全评估属于政府行政行为, 安全评价则属于企业行为。实施安全评价须由煤矿企业申请, 由有资质的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其评价结果有法律效力, 评价机构对其结果负法律责任。然而, 安全评估结果如果由受委托的评估机构承担, 则提交的评估报告和结果须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定后, 方可生效。
2.3 安全评估缺乏动态管理
对于矿井安全评估工作而言, 一项完整的安全评估报告所呈现的往往是在过去某一时期、某一条件下的矿井情况。但是由于矿井生产时, 各种生产条件以及外部因素都在不断变化, 前期的评估报告显然不能代表当前矿井的安全状况。因此, 科学的安全评估应当具有动态性, 不能仅仅依靠某一阶段的安全评估结果就定义整个矿井生产的安全与否。但是目前, 我国的安全评估工作还无法做到动态评估,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具有时间局限性, 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煤矿的安全生产。
3 煤矿安全评估改进措施
鉴于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必须要对有关问题予以改进, 以提高安全评估的水平, 确保安全评估的效果。
3.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
安全评估工作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必须要予以加强。为了有效地推进安全评估工作, 则要将“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贯彻落实到煤矿生产中, 让广大煤矿生产者能够充分协调好生产与安全的关系, 重视安全评估工作。这样才可以为安全评估开辟一条道路, 使其得以在煤矿生产领域中有序展开。
3.2 健全安全评估制度
安全评估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健全。为此, 必须要健全安全评估制度, 通过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规范, 使得安全评估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此外, 还应当落实责任制, 设立有关的单位以及部门主管安全评估工作, 且要明确工作职责,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促进安全评估工作得以有效落实。
3.3 完善监督检查工作
要想提高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 实现有效评估, 不能将评估工作停留在生产前期阶段, 应当还需要对工程生产阶段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例如, 坚持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边缘地点检查以及中夜班检查等多种有效检查的基础上, 不断创新安全检查方式, 实行“闭合”检查制度, 分专业制定量化考核办法, 详细规定考核和检查标准。安全评估工作的检查还要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并且不定期地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 接受社会监督。
3.4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督
重大危险源是引起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原因, 科学的安全评估工作必须将其纳入到日常工作中。要组织有关人员, 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由人员带队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排查、监督, 一旦发现重大安全隐患, 要及时地通知煤矿管理人员, 责令进行整治, 指导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生产。
3.5 安全评估工作与其他工作结合
为了提高安全评估的效果, 还应当注意与其他工作相结合, 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效果, 最终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例如, 将安全评估工作与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 通过安全评估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 而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提高煤矿安全程度, 最终提高煤矿安全评估工作的效果。将安全评估与安全生产许可制相结合。通过安全评估工作, 对矿井安全状况做出分析, 把好煤矿企业的安全准入关, 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颁发效率, 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
结束语
煤矿生产是支撑我国工业产业正常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 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由于煤矿生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管理则成为煤矿生产管理的重点。在煤矿生产中, 引入安全评估机制, 利用高效的安全评估工作, 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则是非常有力的措施。
摘要:目前为止, 我国的能源结构仍旧是以煤炭等非再生资源为主, 其中煤炭资源占据了较大比重, 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维系。本文针对我国煤矿安全评估进行论述, 分析当前我国煤矿安全评估现状, 并且提出一系列的对策, 以求改进安全评估工作, 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煤矿,安全评估,现状,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志刚.矿井安全评估理论和实践探索[J].煤炭企业管理, 2000 (11) .
[2]邸建友.煤矿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效果及改进[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 (S1) .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篇3
非煤矿山具有点多面广,绝大多数属于非公小型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历来是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搞好矿山安全生产,如何对矿山加强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伤亡事故的发生,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个方面:
1、法规建设滞后。我国的《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颁布,同年11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于1992年11月颁布,1993年5月1日实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于1996年颁布、实施。虽然矿山安全立法工作启动较早,已经颁布10多年,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法规体系,缺乏系统性。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矿山安全法》等一些法规、标准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特别是一些矿山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亟需修订和补充。
2、监管体制不健全。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普遍对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实施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力量普遍很强。而我国安全生产监察机构变动频繁,工作连续性差,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监管体制。另一方面,专职从事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人员非常少。一些县级安全监管部门,甚至基本的交通工具都没有,电话费都无法保障,现场检查执法非常困难,监管力量薄弱。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1)绝大多数小矿山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2)设计不正规,采矿工艺落后;(3)装备水平低,采用手工和半手工作业,本质安全化程度低;(4)内部管理工作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5)业主素质普遍较低。小矿主对国家法律、法规、矿山安全生产知识普遍了解不多,自身素质较差,在矿山建设、生产过程中,为追求最高利润,不顾矿工生死,尽可能减少投入,导致矿山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条件。
4、中介机构不成熟。中介机构在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中,充分利用其中立、客观的特点,扮演中间人的角色,负责绝大部分技术性强的认证、评估、检测、鉴定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咨询和培训。在我国,安全中介机构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发育还不成熟,有关法规还不健全,缺乏约束力,中介机构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远未达到要求,短时间内还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实际需要。
5、安全培训亟待加强。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在保护从业人员免遭意外事故和职业病的伤害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矿山从业人员,特别是小矿山的从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为主,他们文化素质明显偏低,安全意识低、安全生产工作技能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就是矿长、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率也较低,先上岗后取证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无论工作机构数量,还是培训质量都很难保障工作需要。
6、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脱节。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工伤风险相对应的费率机制。各地制定的费率档次少而粗,致使低风险的企业缺乏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而高风险的企业并没有因为参加工伤保险而激发事故预防的积极性。
由于非煤矿山存在这些问题,本质安全程度低,多年来伤亡事故一直处于多发状况。据2001~2005年统计分析,全国非煤矿山安全事故在各类事故中位于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煤矿、火灾之后,居第五位,在工矿事故中仅次于煤矿居第二位。
二、通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大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为进一步搞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当前应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为载体,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强化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提高矿山开采技术含量,淘汰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事故隐患严重、没有整改能力、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条件差的小矿山,使矿山企业朝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有序的方向发展。具体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协同监管。把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工作作为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确保矿山平安的主要载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从多方面着力加强对矿山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的领导。一是建立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领导机构。在省、市两级成立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申办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作方案。以省政府的名义下发《全省矿山安全整治工作方案》,同时,积极协同国土资源厅、公安局联合向矿山企业发出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整治的通知。三是召开有关部门矿山安全整治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联席会,分析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有关部门的责任。四是全力以赴。省、市安监局作为矿山生产许可证主管部门,应经常召开矿山申请办证工作分析会,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进办证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宣传,堵疏结合抓发动。一是营造宣传氛围,让业主明白申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召开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开采现场会、矿山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告知会、矿山安全整治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动员会、矿山企业限期整改和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督办会等会议,培育典型,示范带动,逐步调动矿山企业主办证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行为。在省、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安监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对矿山的巡查,开展联合执法,查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防已关闭和无证开采矿山“死灰复燃”,并采取集中联合整治和各有关部门依据自己职责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办法,督促矿山企业全面排查整改事故隐患。三是抓住关键环节,促使矿山企业按要求进行整改。紧紧抓住矿山爆破作业火工材料供给这个“关键”不放,暂停对矿山企业火工材料供应,消除矿山业主侥幸心理和等待观望思想,再根据全省安全生产许可证申办进度,对不积极进行整改、不自觉申办矿山安全许可证的矿山企业停止火工材料供应,限期整改,促使企业加快办证步伐。
3、推广先进技术,联合抓技改。从实现机械化入手,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生产水平,解决矿山企业安全事故多发的安全问题。实行规模化生产,走中深孔爆破、机械化开采的路子。一方面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矿山企业联合改造。另一方面,采取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关闭和淘汰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此外,针对矿山企业自己爆破存在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组建爆破服务公司从事专业爆破作业,建设规范化民爆储存仓库,购置民爆器材安全运输专用车辆,组织专业爆破队伍,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所有矿山企业可不再直接进行爆破作业,统一由爆破公司负责。
4、严把申办关,着力抓好申办工作。根据国家安监局《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的规定,要求申办企业要实现“五个百分百”(即员工保险、安全设计、设备检测、企业法人、矿长、安全管理员持证上岗、安全评价达百分百)。要求各矿山企业除配备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人员外,还必须配备或者聘用专职的矿山工程技术员,对矿山开采作业进行技术指导,从而有效地保障矿山按规范开采。安监局人员经常深入矿山指导企业做好申办的软件和硬件,帮助企业联系中介机构进行安全设计、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对危险性较大的矿用起重、运输、提升、排水等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督促企业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使矿山企业具备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件,保证申办的质量和进度。同时,严格把好资料和现场审核关,逐条对照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按新的管理要求,修订申请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为申办“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创造条件。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实施,对把好高危行业安全条件准入关,预防非煤矿山重大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一颁布就实施,留给矿山企业进行准备的时间有限,加上目前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出台,给发证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矿山安全评价是在特定时间内开展的工作,只能代表评价时矿山的状态,而矿山生产是动态的,每次爆破以后都有可能形成危石和险石,产生新的危险隐患。还有,矿产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对矿山安全许可没有涉及到矿山的规模、布局等要求,如何与矿产资源开发协调,这又是一个问题。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应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进行。应该有鼓励性的政策,使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矿山在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考虑优先得到认可。(2)鼓励推行质量安全标准化,引进企业自身持续改进抓安全的办法,解决矿山动态安全的问题。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重点要强调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自身安全,完善自我约束。(3)严格矿山开办的程序。规定矿山企业在办理相关矿山规划、选址等手续之后,必须委托具备矿山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山开采总体设计,由设计单位出具《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或《矿山资源开采利用方案》,且必须经过安全、矿管、公安、规划部门及若干矿山工程技术专家联合进行评审。安全部门重点对《矿山开采设计方案》中的“安全生产专篇”进行审查批准。凡新办矿山(含采石场)必须进行安全预评价、矿山安全“三同时”工作,进一步提高矿山市场的安全生产准入关,消灭新建矿山出现安全设施不齐全的现象。(4)严格审批条件,切实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认真开展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对不具备颁证条件的坚决不发证,不准生产。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淘汰关闭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企业,鼓励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兼并、联合,走集约化生产道路,进一步提高办矿水平,从源头上遏制非煤矿山伤亡事故多发的状况。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篇4
为提高我矿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我矿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提高机构、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评估矿井应急准备状态、应急能力,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总结和评估演练中的问题和不足,特制定矿井应急救援总结和评估制度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六百七十五条要求:“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演练计划、方案、记录和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规定:“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三十五条规定:“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3、矿井应急预案演练计划由应急救援办公室制定,根据矿安全生产任务要求和安排,选择适合的演习日期,报请矿研究决定。
4、矿井应急预案演练日期确定后,急救援办公室组织由相关科室组织编写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和措施,并将措施和方案传达到各参演 单位。
5、各单位接演习措施和方案后,利用班前会和班后会时间组织职工进行学习贯彻,学习演习所用到的一切应急知识。
6、预案演练前,井上下各现场应做好准备工作,不能因演练而产生恐慌情绪,影响现场安全。
7、预案演练开始后,调度员应在3分种内通知到井下所有人员,说明发生灾害的地点、时间,启动某个预案。
8、各地点接通知后,应按预案要求,进行停电、停水,迅速有序的按既定避灾路线撤离。撤离时可扔掉除毛巾、自救器和矿灯之外的工具包等,减轻负重,加快行进速度。
9、井下工作人员撤离时以迎头、采面为单位,各单位必须由跟班副区长组织、指挥,安监员协助跟班人员指挥撤离。人员到达行人斜井井口时,必须签字备查。
10、各单位人员升井后,在行人斜井井口等候室集合,以区队为单位集合一组,由跟班副区长清点全区升井人数,人员到齐后及时汇报调度室和区队,如果人员不全,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汇报演习指挥部。
11、矿在演习前成立演练指挥部,宣布演练开始与结束,协调与研究演练中出现的问题。
12、各单位升井人员升井后不能解散或离开,直到演练结束或接到演练总指挥部命令。
13、升井人员和应急抢险人员由指挥部安排任务,及时将任务完成过程和结果汇报指挥部。
14、各参与演习单位负责人、应急指挥人员、应急抢险小组组长等在演习结束后,由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总结演习中的经验与教训,2 针对问题制订措施加以改进。
15、预案演练结束后,进行演练评价总结,并编制演练评价报告。应急预案的演练检验下列效果: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应急预案的经济性及有效性。
16、预案演练结束后,演练指挥策划小组应,指定专人负责对演练发现中的不足项和整改项的纠正过程实施追踪,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
17、演练结束后,依据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保持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18、应急救援办公室对演练中出现的问题和矿制订的改进措施进行整理存档,并在之后的工作中监督检查。
19、应急救援办公室组织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对演练进行总结评估,编写演习总结、评估报告,按要求保存备查。
20、演练总结、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报告及救援经过;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情况;预案编制、执行及演练情况; 事故救援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应急管理培训及宣传教育情况;应急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篇5
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安全风险分级告报
一、企业概况
肃南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位于肃南县大河乡境内,属资源整合矿井, 由原肃南县大河煤矿和肃南县西大口罗其生煤矿整合而成。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核准为露天开采,矿区面积1.202平方公里,保有储量138.54万吨。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外,该矿于2014年4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7月底完成建设,2015年8月3日由省安监局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2016年6月通过安全设施核查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2016年9月完成综合竣工验收。现已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和矿长安全资格证等证照,各类证照齐全有效。
煤矿实际投资人廖美助,法定代表人、矿长朱梓銮。采矿许可证证号C***123856,有效期自2015年2月11日至2020年6月11日;营业执照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20000MA71H06J73,有效期自2016年5月5日至2036年5月4日;安全生产许可证号(甘)MK安许证字„2016‟X0291Y,有效期自2016年11月21日至2019年11月20日;主要负责人证号***813,有效期自2016年9月30日至2019年9月30日。
二、背景来源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文件精神,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国务院和省厅文件要求,结合矿井自然安全条件和生产系统现状,全面、系统对公司所属区域矿井重大危险源、隐蔽致灾因素、生产作业中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普查、辨识、评估、分级,建立了安全风险数据库,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 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辨识与分析
根据露天煤矿地质资料、项目实际建设方案、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作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的特点,并结合煤矿露天采矿工程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伤害方式、事故概率统计等相关资料,本次验收评价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原则,采用露天采矿工程常见事故类型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
露天煤矿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露天采场边坡失稳造成的坍塌、滑坡及放炮等十余项之多,由于露天煤矿生产自身的特点,其危险和有害因素具有普遍性,故本次验收评价认为,该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16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现将该露天煤矿在露天采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事故后果分析如下。
2.1.1 滑坡和坍塌 1.滑坡和坍塌的后果
露天边坡失稳会造成边坡滑坡和坍塌,其结果不仅使露天采场工作面的采、挖、装、运设备和人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而且存在使采、挖、装、运设备被掩埋的危险,更严重的是大量坍塌使剥离量骤增,增加采矿成本。因此,边坡滑坡和坍塌是露天采区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必须重点防范。
2.滑坡和坍塌的原因
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可能诱发局部或大面积滑坡。造成滑坡和坍塌的主要原因是:
⑴台阶高度过高,不符合《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⑵台阶坡面角过大,不按设计要求留设坡面角; ⑶不按作业规程操作,违章作业,形成大的伞檐,易发生坍塌事故;
⑷地质条件变化时,台阶坡面角没有及时进行调整; ⑸气候因素:暴风雨、暴风雪使边坡上方的工作帮和非工作帮截水沟渗漏,导致泾流渗入边坡使岩层稳定性减弱,导致边坡失稳;
⑹由于非工作帮风化时间较长,疏于管理,没有经常清理浮石,在加之雨水的冲刷,造成边坡失稳;
⑺边坡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专人负责边帮管理; ⑻采场或排土场出现滑坡、坍塌征兆时,未及时发现或采取措施;
⑼接近边坡开采时,没有按设计要求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台阶高度和边坡角。
3.滑坡、坍塌的危险性分析
从现场和资料查看,该矿煤层顶板为灰白色粗-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底板为深灰色粉砂岩,顶底板岩性软弱,岩石力学性能差,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发育,另外,由于西大口煤矿深部为原井工开采的采空区,又采用中深孔松动爆破,爆破作业和井工开采破坏了部分岩体的稳定性,故在开采过程中,如不按规程、规范要求的台阶高度及坡面开采,则有可能由于边坡失稳而导致滑坡、坍塌的发生,因此滑坡、坍塌是该矿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之一。
2.1.2 爆破伤害
爆破是露天煤矿采剥过程中的主要工序之一,爆破伤害是指由于爆破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露天采场采用中深孔松动爆破法进行采剥作业,在爆破作业过程中,稍有不慎或使用、管理不善,违章操作,就易发生爆破伤害。
1.爆破伤害的后果
爆破飞石毁坏设备,砸伤人员; 2.爆破伤害产生的原因
⑴爆破时未能彻底清理现场,撤出全部人员和设备设施到安全警戒线以外,爆破危险区边界和影响区域未设警戒;
⑵处理残(盲)炮方法不当或未处理; ⑶打残眼或违章操作;
⑷爆破时使用不合格或过期变质失效的雷管、炸药;
⑸爆破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等。3.爆破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松动爆破是该矿山的主要采剥方式,矿山每年要消耗一定量的炸药、雷管,爆破作业过程中的爆破飞石砸伤人员及爆破现场管理不善而引起的爆破伤害。故爆破伤害也是该矿存在的主要危害之一。因此,必须加强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避免违章作业,认真做好爆破警戒工作,是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
2.1.3 火药爆炸
火药爆炸是指火药、雷管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伤害的后果
人员伤亡或设备设施损失。2.产生的原因
⑴爆破器材在运输、贮存和加工过程中受到撞击、挤压或遇到明火发生爆炸;
⑵雷管与炸药混合存放;
⑶库房内使用明火或照明设施引发的明火; ⑷库房没有采取防雷防静电措施;
⑸穿带铁钉的鞋或由化纤衣服等引起的静电火花; ⑹外部大火;
⑺不了解炸药性能,磨擦、折断、揉搓炸药; ⑻未用完的引药(雷管)和炸药未能作分离处理。3.危险性分析
该矿山爆破作业委托给肃南县民爆公司进行爆破,矿区没有设臵爆破器材库,使用的爆破器材由肃南县民爆公司在爆破作业前,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至爆破现场,因此存在爆破材料在运输、使用过程中受外力挤压和冲击的危险因素,遇到明火有发生火药爆炸的可能性。
2.1.4 水灾
西大口煤矿水灾主要来自雨季洪水和采场内渗水。当露天采场排洪设备、设施排洪能力不足,就会发生水灾。
1水灾的后果
⑴破坏采场边坡的稳定性;雨水冲刷和渗漏是边坡滑动的一个主要因素,同时降低了岩体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能,从而削弱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大面积的滑坡可能切断采场内的运输线路并掩埋作业区,使生产中断,造成安全事故;
⑵可能淹没、毁坏办公生活区、采场设施、设备等,也可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⑶发生泥石流。2水灾发生的原因 ⑴场区处在洪水淹没区;
⑵缺少防洪、排涝设备、设施或发生故障; ⑶汛前没有及时清障或做防汛准备; ⑷场区内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 ⑸场区内排水系统出现故障;
⑹管理不善,发现排水不畅未采取防范措施等。
以上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与出现,就有可能造成水灾,导致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⑶水灾的危险性分析
西大口煤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复杂,属干燥草原性气候,采场处于山区前沿地段的山谷地带,突发性暴雨时有发生,如果防排洪设备、设施排洪能力不足,或采场内排水设备设施不完善,都会造成水灾,所以,水灾也是西大口煤矿的危害之一。
2.1.5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也是生产中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主要包括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机械伤害是西大口煤矿生产系统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西大口煤矿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容易发生事故的机械设备包括:运输机械、装载机械、采掘机械和空气压缩机等。
1.机械伤害后果
机械伤害主要表现在操作机器设备、移动设备、机械运输、在机械周围工作时,由于工作场所狭窄、操作不慎和违章违规操作等,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其后果如下:
⑴工人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⑵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而造成人员伤亡;
⑶由于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制动器及控制缺陷等)而发生机械设备失控、部件脱落而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会损坏供电等系统,从而造成
其它事故发生;
⑷采、装、运等机械设备运转部位夹人、擦伤、卷伤等,可造成人员伤亡及损坏设备的损失。
2.机械伤害的产生原因
矿山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
⑴违章操作,没有穿戴或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操作;
⑵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臵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事故发生;
⑶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
⑷在检修和正常停运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
⑸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 ⑹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3.机械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操作机器、移动设备以及在机械周围工作时,发生的事故占伤亡事故的第三位。虽然生产机械设备自身通常不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但对个体会造成伤亡,必须通过合理设计和安装、严格管理等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西大口煤矿机械设备是开采生产的主要承载体,机械对其操作者和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大;现场运转设备防护罩(栏)部分不完善,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与检修及开停
车顺序不合理,缺少操作标志牌,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机械伤害事故,因此对作业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自我防范及防护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任何外漏的转动部件都得到妥善的防护,机械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无缺陷,也是预防该类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2.1.6 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 1.发生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的原因
加油站是露天矿山燃料供应的主要设施,由于柴油、汽油属易燃、易爆品,也是矿山重点危险源,其主要事故因素如下:
⑴加油站所配备的消防器材、设施不符合防火、防爆和阻燃要求;
⑵加油站设备设施漏油,遇到明火引燃油料; ⑶加油时遇到明火;
⑷加油站附近使用乙炔和氧气(电)焊接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⑸加油站及设备设施未安装接地装臵或失效。2.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危险性分析
该矿设臵有加油站,采场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品使用量大,如果加油站接地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遇到火源,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故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也是西大口煤矿的危险、危害因素之一。
2.1.7 压力容器爆炸
矿山企业使用压力容器的场所主要有空气压缩机,如果不能安全使用,往往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1.压力容器爆炸的后果 ⑴造成人员伤亡; ⑵损坏设备及地面建筑; ⑶造成矿山工作面停工停产。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⑴压力容器运行时安全阀的阀杆关死,安全阀排气孔堵塞,释放压力整定不合适,安全阀失效等,造成压力容器在高压下运行,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⑵压力容器受到机械损伤,在高压下发生爆炸事故; ⑶压力容器遇到突然撞击或遇到高温而发生爆炸; ⑷未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起超温、超压;
⑸压力容器未经过压力检测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或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⑹管理不善或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而进行操作。
3.压力容器的危险性分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配备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额定压力为1.2Mpa,具有较大压力,如果管理不善,则可能造成爆炸事
故。所以,压力容器爆炸危险是西大口煤矿另一危险、危害因素。
2.1.8 车辆伤害
西大口煤矿运输道路条件差,工作环境复杂,故极易发生汽车运输事故。
1.车辆伤害的后果
⑴运输车辆损失、人员伤亡;
⑵车辆相互碰撞,影响矿山正常生产。2.车辆伤害的产生原因
车辆伤害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运输车辆自身故障,未及时修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如重载车辆下坡刹车失灵等);
⑵司机违章操作,不遵守交规造成运输事故; ⑶运输道路路况差,道路曲率半径<10倍轴距,盘山道路坡度过大,造成失控事故;
⑷运输车辆超载、超重;
⑸在扬尘、沙尘暴天气未能开启防雾灯,在暴雨、暴风雪天气未在车辆轮胎上装防滑链;
⑹选用无前后双制动的汽车型号,或虽为双制动车辆,但由于车辆陈旧或带病运转,特别是车辆进入采场前未进行严格检查;
⑺无视单、双面装车作业,装矿汽车未按挖掘机司机指令进入作业区,或在装车时,驾驶员擅离驾驶室检查、维修
车辆;
⑻装车时,驾驶员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
⑼在道路急转弯和大下坡处未设臵明显标志;急转弯和下坡路段快速行驶等。
3.车辆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西大口煤矿煤(岩)拉运和材料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矿山运输量大,运输车辆载重量大,部分运输道路路况差,坡度大,露天采场运输道路条件差,故如果运输车辆的保养不及时,在雨雾天行驶,由于视线受阻,会车时极易发生碰撞、翻车等事故,车辆伤害也是该矿主要的危害之一。
2.1.9 火灾
西大口煤矿火灾主要是加油站、堆煤场、排土场、井工采空区及场区其他可燃物、采、装、电气设备等受到外来热源(如照明、明火等)的作用而形成的火灾。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为:加油站、堆煤场、排土场、井工采空区、变压器、配电室及生活办公区等。
1.火灾的后果
⑴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⑵火灾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2.火灾发生的原因
⑴井工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未全部冒落压实或采空区封闭不严,存在漏风,发热着火,引起的火灾;
⑵加油站油料泄漏,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等,遇到明火引起的火灾;
⑶存在明火。冬天工作人员在禁止烟火处使用煤炉、电炉、灯泡取暖等违章作业,或电焊、氧焊使用不当引起火灾;
⑷机械磨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⑸雷电引起的火灾; ⑹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3.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大口煤炭有限责任公司西大口煤矿所采煤层为原地下开采所遗留的煤层露头部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原井工开采采空区残留煤层的揭露,采空区有发火的可能。另外,该矿建有变电所、配有较多的采、装、运设备,变压器、配电室及采、装、运设备、堆煤场、排土场等都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如果变压器、配电室及采、装、运设备等处安全消防设施不到位、管理不尚或处理不当,则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火灾,堆煤场采出的原煤,排土场混入的原煤,如果堆放高度过高,使其温度不能及时散发,降温防火措施不到位,经过一段时间后,都有发生堆煤场及排土场原煤自燃的可能。如果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火常识,部分岗位缺失、安全管理水平低、措施不完善,所以,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如果采空区管理不到位或处理措施不当,则有可能发生煤尘自燃,造成人员烫伤、烧伤和中毒窒息事故。故火灾危害是西大口煤矿又一危险因素。
2.1.10 高处坠落
西大口煤矿人员和采装运设备在台阶边缘行走或作业时,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作业人员在工作面清理浮石,如果
防护设施不全,极易造成高处坠落而引起人员伤残或伤亡事故。
1.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
⑴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帽或二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带;
⑵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
⑶高处作业时使用的安全保护装臵不完善或在缺乏保护装臵情况下违章进行作业;
⑷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⑸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疲劳作业; ⑹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⑺照明不良,工作环境恶劣; ⑻违章操作;
⑼在坠落危险地点没有醒目的警告或喷漆标志等。2.高处坠落的危险性分析
西大口煤矿采场存在落差较大的设备和平台,操作平台及人行道坡度较大;局部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地方没有安装防护栏、没有醒目的安全标志,设备的安全操作、维护和管理措施也不到位,标志不明显。再加之生产场地部分设备距地面较高,在巡视或维修设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滑落。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的伤亡。所以,高处坠落也是西大口煤矿的危险之一。
2.1.11 物体打击
在露天采剥生产过程中,存在砸伤危险性,这些危险主要包括:在采剥面清理浮石过程中浮石、浮渣掉落砸伤人员和设备;铲装过程中大块煤岩滚落或滑落砸伤人员和设备;煤岩、工具、坠落物的砸伤等。
2.1.12 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 1.电伤害 ⑴电伤害的后果:
①人员电弧灼伤、触电死亡;
②电气设备如果长期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火灾事故;
③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臵失效,将会造成火灾;
④雷电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⑵电伤害的产生原因:
电伤害的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环境恶劣的客观原因及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
①使用绝缘不合格的电工工具;
②没有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使线路磨损、压破绝缘层造成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设备缺少漏电和接地保护等防护装臵;
③带电进行检修、维护,绝缘胶鞋破损,操作者身体或工具碰到带电线路上;
④缺少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
在漏洞;
⑤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或非电工进行电器操作; ⑥在特殊工作场所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
⑦电气作业裸露的带电体没有防护,在潮湿地区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
⑧雷电保护设施没有或有缺陷;
⑨没有设臵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⑩没有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和工作票制度。⑶电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矿区用电主要是机修、办公和生活照明等,防生产生活用电造成的人员触电及其它用电事故的危险,将是西大口煤矿的重点。
2.粉尘危害
粉尘危害主要是凿岩、爆破、运输、装卸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操作人员长期吸入含尘空气,就会造成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性中毒或癌症。在高粉尘环境下作业,会造成操作失误,造成其他伤害事故。故粉尘危害是西大口煤矿又一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3.噪声危害
噪声危害主要是露天采区在凿岩、爆破、铲装、运输过程中的噪声,噪声是露天采区开采过程中的一种职业危害。噪音危害的后果是操作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同时
也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故噪音危害是西大口煤矿的另一危险、危害因素。
4.大风危害
该矿区春季多风,对矿山采剥、运输造成一定影响,还可能对矿山生活住房和供电线路及地面其他设施造成破坏,并可能进一步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5.雷电
西大口煤矿属干燥草原性气候,在夏季雷雨季节,矿山的较高建筑物、通讯设施等部位若避雷设施缺乏、失效以及不足等,可能发生雷电伤害事故,损坏矿山建筑,伤害矿山工作人员。
6.冰冻危害
西大口煤矿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天气较为寒冷,露天作业,难以采暖保温,如不采取措施,人员有被冻伤和设备被冻坏的可能,再加之采场内部分边坡的渗水,容易冻结成冰,甚至蔓延至采场道路,形成冰面,给采场运输造成一定的现象。
7.人的行为性危险
据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矿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出于现场管理和职
工违章造成的。
⑴管理者素质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西大口煤矿生产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虽有从事露天矿生产的经验,但仍存在安全生产经验不足,故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露天矿事故的能力较弱。因此,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⑵人的生理原因
主要是指职工的反应速度,手脚灵敏程度以及视力、体力等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中还有因长时间工作过度疲劳或者睡眠不足,身体欠佳等,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⑶人的素质原因
露天采场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缺乏安全意识,再加之工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违章作业,给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
8.安全管理缺陷
如果矿山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不全,人员配备不齐,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建立不全,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经验不足,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露天矿事故的能力不强,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违章指挥,安全防护设施、应急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缺陷等,都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8种危险,危险和有害因素在露天采区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一般不会造成重大事故,但却不能麻痹疏忽,而应防患于未然,积极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2.2 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其中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而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本次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对该项目爆破材料的贮存和柴油进行辨识,结果如下: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的规定,爆破材料库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条件是:工业炸药临界量大于或等于10t。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矿山爆破工作承包给肃南县民爆限公司进行爆破,矿山未设臵爆破器材库,矿山不储存爆破器材,所使用的爆破器材由肃南县民爆限公司在爆破前按照使用量配送,剩余部分回收至民爆公司管理。
该建设项目机动车辆使用的燃油大部分为柴油,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的规定,其柴油不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申报的范围内。
由上可知,肃南县西大口煤矿区域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三、安全风险分级
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 篇6
为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效促进各专业间统计数据衔接,更好地为地方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小组
建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专业为成员的数据质量评估小组。数据质量评估小组负责对本局各专业报表的主要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凡涉及数据质量评估内容的统计报表,必须经评估后才能正式上报。评估工作由综合科牵头,组织召开评估会议。
2、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统计局和上级调查队制订的统计方法制度
各科室、各专业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方法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指标口径、核算原则、计算方法、资料收集渠道等各项要求,开展统计调查工作。对基层提出的统计业务问题,应严格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予以答复。对统计制度和指标解释中不够明确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的问题,应请示上级统计调查部门,不能以任何理由自行其是。
3、建立数据质量责任制
数据质量评估小组组长对所监控的主要统计数据质量负领导责任,副组长负直接责任,各成员和专业人员负具体责任。各专业要认真做好培训、布置、收表、审核、数据处理、评估、上报等各环节工作,增强在各阶段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并采取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主要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
二、评估内容
需要进行评估的数据必须是按科学的调查方法,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环节所形成的各类月度、季度、统计调查数据。
三、评估前准备
1、搜集相关专业的统计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汇总;
2、整理各专业报表上报情况和数据质量情况;
3、数据的来源及数据推算情况;
4、各专业撰写自评分析报告。
四、评估方法
1、数据评估要从客观反映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要求出发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比性和衔接性等数据质量的基本方面进行评估。主要评估专业进度统计数据的衔接情况、相关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生产总值数据与主要专业统计数据之间的相关状况等。
2、各专业对本专业的统计调查数据的合理性及与相关指标匹配性进行自我评估,并将自评分析报评估小组。
3、评估小组从规模总量、增长速度、比例结构、人均水平、历史资料、内在逻辑关系及相关部门资料等方面着手,运用纵向、横向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等方法,定期对各专业主要的统计调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估。
4、评估要从调查组织过程的严谨科学性,源头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代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5、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评估后,要提出具体的评估意见,形成书面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评估的结果,即对数据质量的评价;评估的依据,即对评估经过和评估方法的说明等。
6、在评估中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应重新核实。严禁借评估之名,人为修改统计调查数据或在调查数据上弄虚作假。
完善制度不断提高评估机构质量 篇7
一、强化制度建设
评估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完善评估机构内部治理, 推动评估机构内部制度建设, 是新时期评估机构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健全和完善公司制度, 为此, 要认真把公司章程、财务制度、执业质量控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劳动分配制度及部门职责范围、执业工作底稿制度等制度进行修改补充。保证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照章办事。
以法律法规及准则为依据, 形成以章程、合伙协议为核心的完善的内部决策和管理制度体系, 以及尊重人才制度、执行制度的管理氛围;以增进内部和谐为重点, 合理规范和有效协调机构内部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充分发挥机构各层次治理的职能作用, 保障机构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强化内部制度建设, 公司制定“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手册”, 手册包括承接业务手续;不同评估对象收集资料的内容与方法;现场调查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质量要求和相关手续;评估方法、评估过程与要求;以及现场记录格式、内容、要求等等;每个评估师要经常学习, 并按要求检查执行。在每季度都要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一次总结交流, 达到统一思想, 规范执业。针对评估风险和社会上不正之风, 有针对性的制定一套即科学又适用可降风险的方法与措施。如现场拍照、现场勘查记录、现场会议纪要, 并请委托人或产权持有者在工作记录上签字认可, 较好的规避评估风险。
加强内部治理实现做精做专做强的基石。就是规范科学, 适用, 便于执行;作为中介行业, 其内部治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没有理论指导和范例借鉴。评估机构作为以“人合”为重要特征, 并承担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职责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机构, 与一般公司的治理有明显差异:第一, 评估机构内部治理不仅要维护股东的利益, 更重要的是大家利益, 必须通过提高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 来实现对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第二, 基于“人合”的特征, 不能简单以“资合”的股权作为评估机构权力行使与利益分配的惟一依据。又对公司治理的内涵进行了延伸和发展, 创造性地将评估机构内部治理与内部管理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在规范内部治理结构的基础上, 对评估机构的质量控制、员工发展、机构管理、信息披露等进行了全面规范。同时, 针对行业“人合”特征, 在公司的框架下, 融入了行业“人合”的基本要求。公司明确强调树立“人合”理念, 建设合伙文化, 在决策和管理当中体现“人合”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二、改革内部分配制度
由于机构小, 组建公司时间不很长, 业务范围小, 服务领域窄。只有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 这是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 改革原有大锅饭都一样的模式工资制度。
(1) 分配原则:公司采用“质责结合, 绩效挂沟”分配原则。即执业质量好坏, 有无失误, 有无错漏的低级差错, 工作底稿是否齐全完备, 风险规避结果怎样, 总之, 执业质量与工作责任与项目收益结合在一起。
(2) 工资构成与标准:公司将职工工资分三部分组成, 一是基本工资 (即600元/月) ;二是考勤工资 (即40元、60元、80元和100元) ;三是业务提成 (即按实际收入的15%—20%来计算) , 根据个人承接的业务, 按项目单一资产或几种组合资产或整体资产, 项目的难度大小、市内外距离、成本费用高低来确定提成比例, 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达到“公司发展我发展, 公司壮大我富裕”的合理分配原则。谁的贡献大, 谁的收入就多, 荣耻与共, 共同发展。把评估质量好坏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倡导和谐理念, 体现和谐发展的精神。要求全体职工一切从公司出发, 想公司所想、急公司所急。以“人合”为基础, 尊重注册资产评估师的智力劳动和专业价值, 充分发挥专业和知识在公司内部决策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三、提高整体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市场体系日益健全完善, 为评估行业服务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也对评估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推动评估机构做精做专, 这是实现快速发展之路。通过各种途径, 培养造就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体系。
评估行业是现代服务业一个重要类别, 为其他行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因此,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中, 要求我们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又红又专 (指职业道德、业务素质) , 一个评估机构要有门类齐全的人才, 要有各类专门人才, 还要有几名复合型人才。公司职工除参加每年规定的后续教育;对新进职工进行多媒体教学, 每星期抽半天时间, 讲授专业技术知识 (如评估工作程序、现场调查应注意的问题、规避风险的方法、技巧) ;特别是评估现场调查工作, 对调查的目的、调查程序、调查内容、调查的方法、调查质量要求、调查规避风险的手续等。由于评估行业是一个跨学科 (材料学、化学、生物、地质、机械、土建) 跨行业 (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商业及其他) 跨部门的中介机构, 评估人员必须尽快提高专业水平, 不断更新知识, 使每个职工都逐步变为行家里手。为此, 公司定期集中学习专业知识或讨论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 进行分析研究, 统一思想, 达到共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制定人才培养战略, 从学校直接选取培养后备人才。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 对公司全面规划。对评估机构发展、职业道德、人才培养、专业标准建设、市场环境改善和相关保障措施做出了全面规划, 其中既有原则、有措施, 同时也进一步提出了做精做专做强的具体目标, 发展培育具有一定规模、能够为大中小型企业提供综合服务的评估机构。
二是提高竞争力, 提升生存能力。做精做专做强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需要多方面政策、措施和行动予以支持。为此, 着力围绕竞争力提升, 扩大规模, 加强合作, 整合资源, 以及建立“权责清晰、决策科学、管理严格、和谐发展”的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拓展为服务市场, 向新的行业进军, 为了保持技术上的优势, 引进和探讨评估前沿技术, 坚持重视新行业研究, 重视适用技术研究工作思路。如知识产权评估技术 (专利权评估)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投资项目评估评估技术、特许经营权评估技术 (岸线使用权)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企业绩效评价等技术方法研究。总之, 人才是评估机构发展之本。
一个评估机构要求多类专业人才 (如机电、电力、船舶、建筑、桥梁、环保、化学高分子、森工、材料科学、矿产、财会) 和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估执业质量, 以维护公众利益为宗旨, 建立风险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有效、公开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只要企业有实力才有满意, 有诚信才有口碑, 才有信誉。
四、凸显诚信服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也对资产评估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条件, 公正诚信是资产评估行业的核心价值。评估人员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 客观真实反映评估项目实际, 做到“以真为镜, 以诚为魂”,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求, 资产评估行业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质量, 更好地坚守职业诚信和执业准则, 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切实维护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在诚信服务上, 一贯坚持以事实为基础, 真实客观反映事物的真面貌, 坚持不做虚假报告, 每一个评估项目, 必须到现场调查核实的基本程序, 否则, 不予受理签协议。一旦签 (转49页) (接53页) 了协议, 谈好费用, 即使会亏本, 也要按准则规定的程序进行执业工作。即“承接一项目, 必创一精品”的服务理念。要坚持“树立重质量”的决心和“以真为镜, 以诚为魂, 超值服务”的宗旨赢得客户的信任 (超值服务, 就是超出评估范围的服务, 对企业财务与管理进行诊断,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
五、健全领导班子
一个评估机构要有一个好的团队, 组成人员一定事业性强, 团结协作好团队, 一个尊重人才的团了人;一把手胸怀宽广, 关心职工;能吃苦耐劳, 任劳任愿, 尊重人才;团队集体一定原则性强的带头人;副手各司其责, 认真协作, 齐心协力, 搞好分管工作;是一个团结的、负责的、坚持诚信的、高效率的团队。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 篇8
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法律基础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002年,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建立了“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小组”,开启了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但是当时并没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法律文件,可以说在这方面的法律属于空白区域。直到2006年,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发布实施,明确规定了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并规定风险评估的结果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
随着经济和世界贸易的发展,以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监管也逐渐被重视。为了从制度上更好的解决食品安全监管问题,我国也逐渐采用在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方面通行的做法——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中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基本原则和保障体系做出了明确规定。2015年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进行了更细致的规定和补充。如明确规定和增加了六大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较为具体的规定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主体以及工作的开展,使其更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我国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建设上,成立了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门机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主体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具体工作由下属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及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来实行,承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具体实施,参与制定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监测和评估计划,拟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规则,解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开展风险评估交流,以及承担卫生部委托的其他风险评估相关任务。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构建仍然不够完善,要使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我国发挥长效机制作用,还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美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法律基础
美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采用食品分类“链条式”的监管模式,不同部门负责不同食品种类自上而下垂直监管,相互之间分工明确,避免空白和交叉,形式既独立又合作的“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助”的监管形式。其法律法规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体系有法令、法规等多种立法形式,涵盖了食品、药品、禽类、家畜类、动保保健、消费者安全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实行奠定了法律基础。
目前,美国的食品安全法律包括:《FDA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SMA)、《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又称美国检疫法)、《联邦肉类检验法》、《禽肉制品检验法》、《蛋制品检验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公共健康服务法》等。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方面的法律主要以《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美国食品法典》为法律基础。
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ull Text of the 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 (FSMA))于2011年1月4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后生效,是美国70多年来食品安全法的最全面改革,此法案标志着从关注污染到预防污染的转变,旨在确保美国食品供应安全。其中涉及风险评估的主要有第103节、104节、106节、107节、108节、110节、112节、201节、202节和204节十个章节,详细地规定了危害分析涵盖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要求工厂所有者、经营者以及代理人在进行危害分析的时候,识别和评估与企业相关的已知或者可以合理预见的危害,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和放射性危害;天然毒素、农药、药物残留、腐烂、寄生虫、过敏源,未经批准的食品和色素添加剂;以及可能蓄意引进的危害,如通过恐怖主义活动而引进的危害,并要编写危害书面分析。法案从绩效标准、财政、国力、进出口、实验室和可追溯记录等方面对食品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做出了详细规定。
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规定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来制定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标准,是美国众议院制定、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永久性综合性法典”,第7卷(农业)、第9卷(动物与动物产品)和第21卷(食品与药品)分别规定了与食品相关的内容。其中涉及风险评估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第IV章主要有:错误标识的食品、食物中毒害物容许条例、杀虫剂化学残留物的容许和豁免以及食品添加剂。法规规定添加到任何食品中的任何有毒或有害物质应当被视为是不安全的,除非这种物质是生产必需的或按照良好生产规范仍无法避免的;但即使这种物质是必需的或不可避免的,部长也应当颁布条例限制其用量,任何超过规定限量的用量均应被视为是不安全的。
美国食品法典。《美国食品法典》在注重规范零售领域食品安全同时,将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正确标注食品标签内容有机地结合一起,实现了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目标。其中与食品风险评估相关的内容如:1.食源性疾病评估、风险因素和干预措施;2.PHS模型代码历史、目的和职权;3.食品保护经理认证和手消毒剂;4.关于食品的辐照生肉和肉制品标签指南、添加剂和安全食品、冷热保持时间/温度控制;5.设备、食品接触表面、非食品接触表面和餐具;6.开展基于风险的检验。涵盖内容全面具体,要求严格,比如:其规定须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地监管。过量使用或应用范围未经批准,添加剂会对消费者造成危害。无意的污染物或残留也会进入食品供应链中。此类化学物质所指定的容许限或安全限是根据基于毒性研究和预估食用量的风险评估确定的。
通过中美两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制度的研究,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计估制度的法律法规,但是处于法律层面的《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以及处于行政法规位阶的《食品安全实施条例》仅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制度做了些概括性的规定,对风险评估各阶段的具体规定只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中有说明,缺乏法律效力。同时,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执行程序不完善,比如机构设置缺乏统一性和独立性。本文对美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律基础进行了介绍,从中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宝贵经验和法律体系,对构建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山东检验检疫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SK201632)
(作者单位: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煤矿安全质量评估制度】推荐阅读:
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05-17
煤矿安全责任追究制度05-20
煤矿安全设施竣工制度07-27
煤矿安全生产报告制度07-23
煤矿安全生产检查制度10-23
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11-13
煤矿安全培训考核制度11-19
煤矿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09-11
煤矿安全生产情况汇报制度09-28
煤矿班组安全活动管理制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