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抗震纪念馆观后感

2024-10-06

唐山抗震纪念馆观后感(共10篇)

唐山抗震纪念馆观后感 篇1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是在地震10周年建成的。它不仅是唐山的标志性建筑,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将人们对多年前抗震的纪念和新唐山的震中重生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今年是唐山抗震30周年,8月8日,团区委组织团区委委员及部分团干部参观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大家全体肃立——向地震罹难的同

胞和抗震救灾中捐躯的烈士们表示悼念,向崛起的唐山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团区委书记同志的带领下,大家来到抗震纪念碑前,默默地诵读着碑文: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十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死忘生,排险救人,清虚建房,功高盖世。五万名(来源:好范文 http:///)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赠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断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清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即展开,步步奏捷。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间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经七年奋战,市区建成一千二百万平方米居民住宅,六百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抚今追昔,攸忽十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

参加纪念活动的同志默默地绕着纪念碑走了一周,认真地端详纪念碑上的抗震浮雕。参观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时刻以抗震英雄为楷模,号召全体团干部深入学习唐山抗震精神,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无私忘我的精神,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雷锋纪念馆观后感 篇2

雷锋,一个曾被无数有志青年崇仰尊敬的人,一个曾被青年学子视为奋斗偶像的人,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为什么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事迹历久不衰呢?因为他的精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特殊品格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种精神已成为亿万人的自觉实践。

虽然时代已发生很大变化,但雷锋始终活在人民的心里,雷锋精神始终绽放着夺目的光芒。雷锋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实质。这种伟大精神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教育和激励人们前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人说,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今天,以助人为乐为价值取向的雷锋精神过时了,现在社会更重视的是价值实现,成功与否。然而,许许多多鲜活的人和事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是人类文明的财富,否则,就不能解释他的行为为什么能够得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人们的认同。新的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不再是单纯的做好人好事,它还包括了努力工作、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诚信经营等许多良好的社会道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好人好事不再只是流于表面化的扫马路擦玻璃了,帮助他人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内容也越来越为广泛

雷锋的一生是平凡的,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实践远大的理想;雷锋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用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做好平凡的工作。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短暂的生命历程却放射出灿烂的光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这个发展的时代离不开雷锋和“雷锋精神”。变革的社会也不会因为速度的前行而离开雷锋,在伟大的时代,雷锋精神依旧闪闪发光,我们不仅仅要学习雷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将其融入生活,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我们需要雷锋精神

“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的更美好。”“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时刻萦绕在我的耳畔。我终于明白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意义。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雷锋精神应该是一个永远不可泯灭的历史丰碑,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并发扬。

此次参观纪念馆,通过纪念馆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和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这是一个多么光彩的灵魂,这是一个多么无私的生命。结合当前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信党的领导,坚持

走社会主义道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

要象雷锋那样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政治立场,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就要志存高远,胸怀宽广,牢固树立远大理想。

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像雷锋那样,紧跟时代步伐,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发奋学习。

三、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甘当“傻子”,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先导,做“软环境”建设的排头兵。象雷锋那样把自己生命的每一分热、每一分光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以对人民的真诚与火热的赤子之心真正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们为人民服务,决不要靠一时的热血和激动,而是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四、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要象雷锋一样,踏踏实实、尽职尽责地工作,像螺丝钉那样,钉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对所从事的每项工作要精益求精,并在实践中刻苦钻研业务,努力争取最好的成绩。

五、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知难而上。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铜;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目前我们的国家还不很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想经济的腾飞还要经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辛苦努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3

姓名:孙路明

专业:冶金技术

班级:09冶金三班

学号:301109010

31《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4

《唐山大地震》开篇就以一段惨烈的灾难场面直接把我从现实生活引进电影里。特别那地震前夕成群急速飞行的蜻蜓,确实十分震撼。对于从未经历过地震的我来说,这持续十分钟的天崩地裂,把我的感情积聚到一个高度,让我真真切切的领会到那地震给人们带来的悲痛。而我的情感就在随后的2个小时里慢慢释放。

我印象最深刻的泪点之一就是女儿方登和儿子方达被压在同一块楼板下,救援人员用撬杠撬楼板,但只能保一个活命,母亲在泪水中选择了救儿子。女儿听到后,紧闭泪眼在无奈中等待死亡。我明白母亲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抉择的,可是最终“救弟弟”三个字却让我深深体会到旧社会重男轻女的风气。不过母亲在后来的32年,一直都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充满对女儿王登的愧疚,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淡化了我对母亲的不满。

影片里另一位重要人物我认为是王登养父,他对于养女王登的关心和爱以及理解包容是影响王登最终对母亲态度的重要因素。作为一个军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就是家庭和儿女,其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就是离家的王登带着自己的女儿回到家,王登的养父大声宣泄几年来对女儿日夜的担心和思念,最终看到熟睡的外孙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用精湛的演技让影片一直紧扣着爱的主题,使亲情的伟大展现在观众眼前。

影片对很多细节处理得很好。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情节,地震前母亲让姐弟吃西红柿,发现仅剩下一个时,母亲说:“这个给弟弟吃,妈明天再给你买”。这个明天一等就是32年,方登走进母亲房间时,桌上放了一盆西红柿,方登拿起了一个泪花闪烁,母亲静静地走过来说:“登,妈没有骗你,柿子都洗干净了,你吃吧!登,妈对不起你,妈给你赎罪,妈给你跪下了。。”这是感情戏的戏核,好多人在这一段都哭了。

显然,对于经历过那次地震的人们来说,《唐山大地震》的确是一枚催泪弹,触碰了人们内心埋藏已久的回忆,对地震的恐惧,对失去的亲人的缅怀。而对于没经历那些生死离别的人们来说,爱显然成为了更大的主题。并且,影片后续情节把2008年的汶川地震也拉进来,影片的主题变得分散,而唐山大地震更加让人觉得只是一个背景。

影片美中不足之处还有影片里面的广告气息太浓了。KAPPA,中国人寿,剑南春,宝马,LV等等,我个人觉得,影片怎么说也是存在商业性,里面融入了广告,我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过于明显,则会让人觉得很反感。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好的催泪电影,冯导是最能抓得住观众眼睛和摸得清内心什么地方最脆弱的导演,他的情感表达其实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的那种,他的表达方式有一种“憋”的感觉,这种感觉恰恰让观众进入到电影里的角色。但是如果要称之为一部伟大的片子,就还算不上,至少作为观众的我,很期待的去看这部片子,现在记忆还只是停留在汶川地震上,对唐山大地震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5

我所知道的唐山大地震的一些情况是,地震是在凌晨3点42分发生的,而不是像电影里半夜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中24万死亡人数在当时是“国家机密”,三年后的1979年才因为外部大量谣言而公布出来。

震后国际社会第一时间就要求给中国援助,但中国拒绝了所有的国际援助,丧失了进一步降低死亡人数的机遇。

当时的宣传是,不要国际资本主义的援助,坚强的唐山人民只要毛主席语录,据说念上一遍可充饥,念上二遍可疗伤;据说那时候全国各地衣物、粮食捐不多,倒是捐了很多毛主席语录,在地震后第一时间往灾区空投了大量毛主席语录进行救灾。

一场震级并不算百年强震的地震,伤亡人数却创造了世界震灾史的记录,电影明显回避了大地震“人祸”的因素,当时城镇建筑物质量非常差,大量危房旧房,一震就倒塌,造成了人员伤亡惨重。相比之下房屋建筑良好的日本发生过很多震级远远高于唐山的地震,却人员伤亡很少。

至于后面的剧情就更看不下去了,八六年姐姐上大学,住的宿舍竟然是四人一房,而且那时就能在学校同居,记得八三年刚严打完,我们九十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校园女生宿舍都不能进男生,同居一旦被发现肯定双方一起开除,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八十年代末期装的电话居然是按键式还带液晶显示屏,电话坏了居然换个电池就好。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6

观看了刚刚上映的感动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万分。主人公——那个可怜的有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一张可爱的小嘴的小女孩,在与弟弟同时压在巨大的石板下时,母亲无耐只得含泪忍痛放弃一个,选择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听到了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要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是她感到了绝望。可怜的小女孩王登在坚硬的石板的压迫下,还要承受被亲生母亲抛弃的伤痛,对于不到10岁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千个孩子无家可归的悲惨景象。在可怕的天灾面前,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得不面对生死的抉择,甚至亲人的分别。而这些都远远大于他们在身体上所受的伤痛,但只要坚强,不放弃那仅有的一线希望,团结起来,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之后,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登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活了下来,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领养了,健康地长成了一个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时留下的痛苦的回忆也一直环绕着她。

又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登在经历了无数灾难与离别后,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并得到了幸福,这幸福来之不易,细细品味才明白,这美好结局的建造者,应该是那对普普通通的解放军夫妇——登的养父养母。他们用真爱唤醒了登的希望,对登就像亲生女儿一样,是他们使登在经历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长大后,他们却没能享福,养母因为病痛永远地合上了眼睛,养父年迈退休。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呵护着这个受伤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小心地关心着她,使她走出了心灵的黑暗。虽然他们也知道,孩子终究要回到亲生母亲的怀抱,但他们却依然无怨无悔,甚至还为她存了一笔大数目的钱,让她去寻找亲生母亲,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高尚的情怀呀!

当然,“唐山大地震”带给我的震撼也远不止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脸也没有露的`满身淤泥的解放军叔叔们,也是同样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有的伤了,有的还奉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却没有一个人发出怨声,都是无比坚强的冲上前去,与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难预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7

这部影片,主要通过一个家庭震前震后的变化来带给人们震撼。震前,这个唐山是到处充满祥和与欢乐,可就在那个夜晚,噢,不,再过几个小时,这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让人悲伤的黎明还是到来了,大地开始裂缝,房屋开始剧烈的摇晃,在货车上的一对夫妻觉察到地震后,立刻想到了他们俩的两个孩子还在家里睡觉,急切万分,透过自己家的窗户,看到两个孩子已经被震醒了,姐姐方登害怕地呼喊着:“妈妈,妈妈!”只听她妈妈在一片慌乱中 尖叫道“来——啦—— ”那种撕裂心肺的喊叫,让人震撼,他正迈开冲向房子的第一步,就被丈夫拽了回来,在她的丈夫方大强猛地冲进房子的那一刹那,房子顷刻倒下,只听他妻子仰天大叫:“老天爷,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泪水滚出眼眶,顺着我的脸颊滴下来。

好不容易找到了压在废墟下的两个孩子,可是,废墟把两个孩子压在了一块水泥板下,和她一起救两个孩子的活着的人想尽一切办法,却只有撬开,要孩子的妈妈决定救哪一个(撬这边压那头,撬那边压着头,只能救一个)他们的妈妈含着泪水低低地说着 “两个都得救啊 ”“两个都得救啊”,元妮始终坚持两个都救,就在人们准备过另外一个地方救人时,他们的妈妈一把拉住一个男人的手然后轻轻说 “救弟弟”,接着又轻声重复了一遍“救弟弟”,当时姐姐方登听到妈妈元妮救弟弟三个字,整张布满黑灰的脸从眼睛里流下悲伤的泪,那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心里的痛。当男孩被就出来后,他们的妈妈却却死死地抱住他认为已经死了的姐姐,我的泪,再一次夺眶而出。

就在人们清理已死去的人的尸体时,一场暴雨将方登淋醒了,她偏过头看见躺在身边的已死去的爸爸,脸庞划过一滴滴泪,她缓缓地站起来,被解放军抱着来到了孤儿院,外表乖巧的她被两位好心的解放军收养了。可是,从妈妈说出“救弟弟”那三个字之后她就得了抑郁症不愿说一句话,好不容易,才让她似乎忘掉了过去似的生活。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8

影片非常感人,它讲述了一个四口家庭因为一场地震而四分五裂的故事。在一场地震中,有两个孩子被一块钢板压住了,撬这头,会压死那一个孩子;撬那头,会压死这一个孩子。母亲左右为难,最后她咬咬牙,选择了弟弟 ……

姐姐竟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她恨妈妈,认为她不爱她。汶川地震时,她遇见了弟弟,知道了母亲这几年来的后悔,终于释然了,回家跟母亲相见,结尾,又是我最喜欢的大团圆。

整部影片非常感人,我看的潸然泪下,感触万千。尤其是我看到结局时,我哭的更厉害了,真正的以泪洗面啊。

看的时候,我非常感动。大家都知道,人在不同情绪时,体温也会有所不同,在看的时候,我一直感到很冷;可是,看完了之后,我一点也不觉得冷了,难道这就是影片的威力吗?

整部影片是灾难性的,既感人,又励志,希望大家有功夫去看一下。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9

暑假里的一个晚上,我们一家人吃过晚饭,妈妈带我们去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片子。

我们排队买了票进入了放映厅。

这部片子讲的是1976的唐山,一家四口,父亲方大强,母亲元妮,姐姐方登,弟弟方达。在一场地震中母亲想去救楼上的孩子,父亲把母亲拉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父亲冲向楼上,可是一块石头掉了下来,正好砸到了父亲,不幸的是父亲被大石头砸死了。这场地震后,母亲在石头堆里找到了死去的父亲方大强。同时又一个叔叔,找到了呀在同一块水泥板下的方登和方达。在这姐弟俩中只能就一个的艰难选择,可母亲还是叫到:“两个都要救,两个都要救。”可是只能救一个。最后母亲作出了决定救弟弟。这句话让姐姐听见了如晴天霹雳,姐姐留下了伤心的`眼泪。

幸运的是姐姐也没有死掉,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了。姐姐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2008年汶川地震姐弟俩回想了当年的情景,决定去汶川抗震救灾。在汶川中有一位母亲的女儿右腿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了,母亲还想到许多的人在废墟下喊救命,母亲决定把女儿的右腿割掉。让解放军门去救别的人。在休息中姐弟俩相遇了,母亲元妮知道方登还没有死的消息,感到非常高兴。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0

带着对唐山地震那场浩劫追思的想法,看完这部片子,真是令我感动得无法自已。借用别人点评的一句话“真实情感。一个母亲的本能,两个孩子的眷念,几个家庭的真切。”任何一个有正义感,有善良心地,有血有肉的人,看过都会热泪盈眶,没有原因,只有顺着音乐与情节落泪,这是真情,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它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我们回头再看看那段历史吧:

中国新华通讯社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全世界播发了以下消息: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

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7.5级„„中国在几天后再次公布了经过核定的地震震级:里氏7.8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本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计算下伤亡:951620人。地质灾害,是人类难以抵抗的灾害。尤其是地震,辐射面非常的广泛,地震什么时候来,来的时候有多大,这是根本无法完全预测和抵抗的。地震来临了,人们只有接受和面对灾难,死亡是必然,人间悲剧是必然。真的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日子,健康的生活,做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电影,只是给我们一个回忆的导火索,再高超的技术也无法还原地震时的现实。不过该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情节。

主演徐帆演绎的李元妮,在震后长期自己独立生活,拒绝了再婚,她的一段台词叫我很感动——儿子问“妈你为什么不再找个人?”她回答:“对不起你爸!”儿问:“可是爸已经没了很多年了!”母亲回答:“你知道啥叫没了?没了才知道没了”。母亲说:“你爸是用生命换回了我!不是她推我一把冲进去的人就是我,死的就是我!哪个男人肯用生命救护我呢!”

她的这段话,很感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人,尤其是震后那种重建,一个女人是多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她为了自己的男人选择了

一辈子独守空房!这种选择,让我理解了父辈们的爱情观是那么的质朴但却如此的忠贞!

让我非常感动的还有最后去公墓的时候,当打开女儿那座墓室,里面整齐的码放着一摞课本,小学到高中的,只要弟弟方达有的,母亲心中已经死亡的姐姐“方登” 就一定有,这些书是给地下的方登买的,母亲当时无奈,在只有选择救助一个的时候,最后她的“全部都救”被打垮后她无力的呼出“救弟弟”。

这三个字,母亲愧疚了32年,在这32年里她是最难过的。这三个字,女儿听到了,在她等待死亡的时候绝望过,在她被陈道明主演的王德清领养后也一直记着这个仇恨,她恨母亲这句话,她恨,所以32年她打消了王德清夫妇多次告诉她该回唐山找找亲人的建议。可是,当女儿32年后看到母亲为她所做的这一切之后,她跪下了,她哭了,“对不起”又是三个字她说了不下20回。世界上,没人任何力量可以超过“亲情”这两个字!

上一篇:表示形态的成语下一篇:对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