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桃子教学设计

2024-10-18

分桃子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分桃子教学设计 篇1

《分桃子》教学设计

台安县实验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五册第54—56页。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同学们,你们会分桃子吗?猴妈妈有48个桃子,准备每个篮子放10个,猜一猜,拿4个篮子够吗?

1、指名用竖式板演:6÷3,18÷6,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2、口算:48÷4

480÷4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人看大家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想吃桃子,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碰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个桃子;为了公平,这两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1)、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可能会提出: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师:该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8÷2(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可以摆小棒,可以在练习本上计算,可以……)(3)请学生说过程。

(每只小猴先分到2捆,又分到4根,也就是24根;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列竖式……)(4)分析竖式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列竖式的方法,顺势引导学生说出过程。学生独立尝试中我认为大部分的学生竖式计算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在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过程中,老师应该特别把错例举出,再利用错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这样的修改过程后,最后呈现出正确的算式,我觉得这样更水到渠成,也更能加深学生对除法竖式计算更深刻的理解。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说吗?

(因为40÷2=20,把2写在十位上,8÷2=4,把4写在个位是,2×24=48,所以48÷2=24。)教师板书竖式。

2、情境延伸,自主探索。(1)由情境提出问题。

师:这两只小猴对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非常满意,正要按这个办法来分,这时又跑来一只猴子,(师在情境图是再贴一只猴子)它想干什么呢?引导学生列式。(2)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应该先怎样分,再怎样分?跟军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竖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边分边想,并不时在纸上画一画。)

师:大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根据分的过程,你在怎样列出竖式的,并选出小组发言人,代表你们组发言。学生汇报过程。

这里老师特别要注意学生对十位上的余数,是如何分析的,如果学生没有写下来,或在表述上不明确,老师要注意引导发现。

3、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师:观察黑板上的竖式,都是先从哪一位除起?(十位)

师: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如果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师: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啦 ?谁能说说?

分桃子教学设计 篇2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透彻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教学用具: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有40块糖,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 2、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设计理念:在这里设计两道新课前的热身题,既可以复习“平均分”的概念以及除法的意义,更是为稍后的新课作出了铺垫及增加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

二、探索新知:

1、故事引入:(配情境图)

两只小猴子到山上玩耍,突然间它们发现了一棵桃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桃树、桃子图),于是它们可高兴了,你一个我一个地摘了好多。它们吃得好饱啊!等到天黑了,要回家了,它们才发现面临着一个难题(课件出示4筐桃子及8个桃子):桃子是大家摘的,怎么分才公平呢?

师引导学生说出“平均分”。

2、师:所以现在这两只小猴子面临难题是——“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课件出示例题)

生齐读题目。

3、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除法算式。

设计理念: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对故事都很感兴趣,本环节我把教材主题图创编成小猴分桃子的故事,用小动物作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境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当中。

4、师:桃子太大了,也太多了,我们不方便拿到教室里来分。那怎么办呀?老师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不如我们用48根小棒来代替48个桃子,小棒10根1捆,一捆就相当于1篮桃子,那么4篮桃子我们就用4捆小棒表示,另外8个桃子就用8根小棒表示,你们说可

以吗?

现在你们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假设你们就是这两只猴子,要把这4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怎样分才最快?你们会分吗?分分看!(1)学生独立尝试分。

(2)学生台前展演并说说分法。(师说清楚要求:坐端正,看仔细。)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看清楚他(她)是怎么分了吗?这种分法快吗?

(3)再来看看老师的分法。(课件演示桃子的分法)(4)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把刚才那位同学分法的算理说一说好吗?刚才他是先分什么?(生:4捆)4捆表示多少?(生:40根)平均分成几份?(生:两份)所以应该怎么列式?

边说师配合板演: 40 ÷ 2 = 20,÷ 2 = 4,20 + 4 = 24。

师指明:其实这就是第一单元学习过的除法的分步口算方法。

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充分体现出其主体作用。学生列出算式以后,我并不急于让他们马上计算出结果,而先让他们小组合作摆小棒、台前展演并说分法,学生们既巩固了对平均分的理解,更为稍后的除法竖式计算夯实了基础。如此一来,促使他们手脑结合,层层推进,无形中知识的形成更牢固,算理更明晰。

5、学习除法竖式。

(1)师:今天老师教给你们另外一种方法,你们想学吗?那就是用除法竖式来计算:48÷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2)学生独立尝试,师巡视。(3)指名试说。

(4)师板演说算理(结合填空题)。

师:被除数的4在什么位上?(生:十位)表示什么?(生:4个十)

所以老师是这样算的:先算最高位40÷2,商是几个10?(生:2个十)所以要把2写在什么位上?(生:十位上)…

齐读填空题。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先从十位算起吗?回想一下刚才分小棒,我们先分什么?所以除法的竖式计算跟口算除法的方法一样,也要先从这里的最高位十位算起,然后再算个位。

(5)师:除法的竖式计算也叫笔算除法。你们学会了吗?全班跟着老师尝试齐说算理。

(6)观察、思考并讨论:刚才我们学的是几位数除以几位数?我们在笔算除法时,是先从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的商写在什么位上?

讨论后指名答,评议。

师引导总结: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设计理念:鉴于在二年级曾经学过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所以此环节设计的初衷在于先通过尝试放手让学生用除法竖式去计算48÷2,并让学生试说算理。我个人的理解是,尝试教学法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与信心,也更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相信学生,给足学生信心,他们完成得会更好。紧接着我再结合板书阐明算理,让学生的认知有对比、有提升;最后一起总结出计算方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迁移规律。

6、课堂练习:

(1)84÷2 =?(齐说)

先算(),商是()个10,()写在()位上,再算(),商是()个1,()写在()位上,所以84÷2 最终的结果是()。

(2)你们真的学会了吗?来试试:

÷ 4 69 ÷ 3 86 ÷ 2 99 ÷ 9 分组独立计算(鼓励做得快的可以多做几道),展示学生的做法,重点叫学生说第一道的算理。(算完后及时反馈学情)

师相机小结:观察这几道题,它们都是先算最高位十位,再算个位。

(3)做个小法官:

师:同学们,会做了还不算最厉害,会判断对错才叫厉害,你们可以吗?

教师出示两道做错的除法竖式,题目略。

(4)速算小能手:(师:我们计算的速度还能再快一些吗?算完自己组的还可以算其他组的,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最多!)

÷ 43 77 ÷ 7 64 ÷ 2 88 ÷ 4 算完后及时反馈学情。

(5)谁平均每天吃得多?你会算吗?

青蛙表哥:呱〃〃我3天吃掉69只害虫。(生:69÷3 =23(只))青蛙表弟:呱〃〃我4天吃掉84只害虫。(生:84÷4 =21(只))

师:谁厉害?(生:青蛙表哥!)老师觉得你们才厉害!因为你们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理念:练习的设计层层推进,有梯度,对算得快、算得多、算得对的学生予以表扬,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既使课堂氛围显得活跃,更重要的是引发学生间健康的竞争状态。做完练习后适时反馈学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做出相应调控。

7、知识深化: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可以吗?

486 ÷ 2(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集体评价。

(2)师:恭喜这位同学,他做的跟标准答案真的是一模一样,现在他可以做这节课的小老师啦!你们也是这样做的吗?

8、即时练习:

639÷3= 428÷2=

9、火车3小时行驶了396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设计理念:学生们经过上一个环节的一系列练习,已经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理解得很透彻,此时再抛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们已经感觉不到学习的困难了,可谓是顺水推舟、水到渠成。

三、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困惑吗? 指名说收获或疑问。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可以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数学中、生活中的问题!

三下分桃子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下P2、3.教学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

1、出示情境,引导观察。

(1)师:(出示情境)“两只猴子围着堆在一起的68个桃子,在商量着什么”。

(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师可以问:小猴子们想吃桃子,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个别汇报,了解猴子的数量、桃子的数量,小猴子想吃桃子,为了公平必须平均分等信息。

十河镇中心小学: 王艳

2、提出问题 师:你们能提出问题?(如:6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1只猴子分到几个呢?)

3、探究计算方法

(1)教师建议: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纸上算一算,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学生汇报各种算法。

板书:①60÷2=30 ②268 8÷2=4

30+4=34(3)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并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方法。

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3只猴子分68个桃子”的情境

(2)这群小猴子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吗?

2、探究计算方法

(1)学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如:可以先分整篮的,再将剩的8个再分:也可以先分8个后,再拿出6篮来分,每只猴子先分得2个,剩余2个,然后又分得2篮,所以每只猴子分别是2+20=22(个)。

(3)反馈、质疑。师:你们能将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吗?(教师要注意展示分的方法和算式,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评价、质疑中得出恰当的结论。)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 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三、应用 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了一些问题,55页练一练第1题(小猴回家)学生独立计算,同桌相互检查。练一练(第2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再与同伴交流。

《分桃子》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4 —55 页。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编写的主线:创设情境、引出问题一自主操作、解决问题一观察思考、理解算理-巩固应用。教材创设猴子两次分桃子的教学情境,第一次是2 只猴子分48 个桃子,学生已经会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在这里主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及竖式中每一步运算的意义。第二次是3 只猴子分48 个桃子,十位上的数不能被3 整除,口算就不太容易了,需要列竖式计算。除法竖式的形式和结构与加、减、乘法有很大的差别,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分段计算是教学重点。教材充分利用学生能够平均分实物这个已有经验,把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操作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竖式每步的含义。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并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

1 、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通过摆小棒,讨论等,将具体操作和抽象算式进行联

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理解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 、课前热身,小猴子爬山。(课件出示一些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或者直接使用乘法口诀就可以得到结果的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

60 ÷3 40 ÷2 80 ÷4 90 ÷3 800 ÷2

24 ÷6 42 ÷7 72 ÷8 36 ÷6 48 ÷4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你们知道,小猴子上山干什么吗?今天是丰收的日子,猴子学校的老师带着猴子们来到山上的桃园一起采摘桃子、、、、、、

想一想:这两个猴子围在这堆桃子前,在商量什么呢?(引出桃子数、猴子数、等信息)怎样分才公平呢?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分一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桃子。(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48 ÷ 2 的算法及算理 ”

1 、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 有 48 个桃子,平均分给 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 )

2 、探究方法。

(1 )你们能列出算式吗?

(2 )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解答?请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做 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

(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子,分的一堆一堆的,有的在练习本上计算,有的……)分完后汇报。

师:同学们怎么分的呢?谁来说一说分的过程。

生1 :我用小棒当桃子,10 根小棒一捆,每只猴子分到两捆,又分到4 个,就是24 个。

生2 :我是用口算,先算40 ÷2=20 ,再算8 ÷2=4 ,20+4=24 ,

所以48 ÷2=24 。

生3 :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师:谁还用竖式计算的呢?请这位同学上台板演。

师:(指着同学的算式)你是怎么分的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生3 :因为40 ÷2 =20 ,把2 写在十位上,8 ÷2 =4 ,把4 写在个位上,2 ×24 =48 ,所以48 ÷2 =24

师:肯定这位同学做法是对的,表扬大胆尝试的`做法,为了能清楚地看出分的步骤,这道题的竖式可以这样列:师与生共同完成竖式,师认真讲解竖式列法。

( 二) 情境延伸,自主探究48 ÷ 3 的算法及算理

1 、出示三只小猴子的图片,继续讲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它想干什么?引出3 只猴子分桃子的情境。

板书问题:有48 个桃子,平均分给3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怎样列式呢?

2 、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分,边分边思考,把48 个桃子平均分给3 只小猴子,应该先怎么分,再怎么分,根据分的过程,试着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开始动手分,有的摆小棒,有的列竖式,有的……)

师:分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汇报。

学生汇报:

生1 :我把10 根小棒分成一捆,分了4 捆,还余8 个,3 只小猴子每只1 捆,还剩一捆零8 个,也就是18 个,剩下的18 个,每只小猴再分到6 个,6+10=16 ,所以48 ÷3 等于16 。

出示课件:演示分桃子的过程,与学生的分法对照。

谁来说说怎样列竖式计算呢?一生上台板演并汇报。

其他生评价该学生的表现。

师:现在,老师有疑问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呢?这样吧,再来演示一次分桃子的方法,我们共同结合分法来竖式计算,好吗?

师生共同完成竖式。

(三)、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齐读一遍。

三、情境再现,巩固强化。

(1 )三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出示55 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

先估计,再计算

学生独立做,指名四个同学到黑板上板演,重点指导竖式的写法。

(2 )实际应用,拓展思维

出示:大青蛙说:我4 天大约吃60 只害虫。

小青蛙说:我5 天大约吃70 只害虫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大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

生2 :小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

生3 :哪只青蛙每天吃的害虫多?(课件出示)

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答。

展示反馈,教师小结:同学们不但竖式除法学得不错,并且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同学们,小猴子们这节课收获了果实,你们收获了什么呢?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生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56 页1 ——4 题

北师大二年级分桃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的活动,体会在分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着重理解“平均分”,为学习除法打下基础。

2、注重学生进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经历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教学难点:发现、经历多种分法的操作过程。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8个圆片,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谈话:在森林里住着两只可爱的猴子兄弟,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摘桃子,他们合作摘了8个桃子,回来后就开始分桃子。

2.(出示课件)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问题探究

(一)小猴分桃子

1.(出示课件)同学们帮他们想一想,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吃几个好呢?(猴哥哥吃几个?猴弟弟吃几个?)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合作,用8个圆片代替桃子来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巡查学生分的过程。

3.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分法(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对应课件)4.汇总分法(出示课件)师:同学们的分法都有道理,刚才分的这几种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公平呢?为什么? 板书:一样多

(二)小猫分鱼

1.师: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小猴的邻居小猫。

课件出示“小猫分鱼”,要求分得同样多, 小猫们辛苦地钓了一天鱼,可它们满心欢喜的看这锅里的鱼,却犯愁了,你们想帮助小猫吗?

课件演示完毕后,让学生读题目找信息。

2.师:在题目当中,我们知道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有12条鱼,要分给4只小猫,而且要求每只小猫分的同样多,问每只小猫可以分到几条鱼)

3.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用小棒试着摆一摆、分一分。

(1)学生摆小棒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以及分的方法,出示对应课件 4.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师:每只小猫都分到了3条鱼,他们分到的鱼同样多。在数学世界里,通常把分得一样多的方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课件: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我们刚刚都知道什么是平均分,那现在老师就想考一下同学们!出示课件,师读:下面几种物品的分法,哪一种是平均分,在()里画“√”。

(三)小狗分骨头

师:你们知道吗?在森林里,不但住着小猫,还有小狗呢,小狗最爱吃什么?(骨头)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题。

师引导理解题意后(注意是平均分,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解答课件显示结果。

三、体验感悟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生活来体验平均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3页。1.练一练第1题师引导后生圈一圈完成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上台实物演示 3.问:一个奥运会标志需要几个圆环。生:5个

出示课件,这些圆环可以拼几个五环。同学们独立完成生指名回答,说清:一共有20个圆环,可以拼4个五环。

4.师出示 8本本子奖给近阶段表现好的同学4位,第二次9本本子奖给上课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同学(4名)请全班同学帮老师想想平均每人可以分几本?还剩几本?

针对(2)题,问:剩下的1本还能不能再分? 5.独立完成第4题。

在我们学校运动会的气球队也出现了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问题,想不想去帮帮他们。

6.同学们很有爱心,用自己的聪明帮助了别人。我们再去帮帮小蝴蝶。出示课件

问:一半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几只,这里的一半是几只,还剩的一半是几只?

四、实践应用

.下课后,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事物,和你的家人,朋友说一说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分桃子 一样多、同样多

平均分

教学反思:

分桃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4---55页

教材分析:《分桃子》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在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有“分桃子”的经验。知道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通过第一单元《植树》的学习,多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48÷2的结果,并具有试商的经验。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用图示、摆小棒的方法解决与除法有关的问题。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感。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类比、建立模型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 探索和掌握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1.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法竖式正确、规范的书写。2.除数不能被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整除而出现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回忆起这些题目的做法)60÷3= 40÷2= 8÷2= 18÷3= 54÷6= 72÷8= 4÷3= 16÷3= 学生口答,有答错的集体口答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与这节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本节课做准备)2.师:花果山果园的桃子丰收了,可是两只猴子正在为怎么分桃子而犯愁,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好不好?

3.师: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上出示果园图以及4篮桃子,每篮10个以及8个桃子和2只猴子。)

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探究新知,“48÷2的算法及算理” 1.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 2.师: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8÷2】 3.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用你喜欢的图形代替橘子画一画,也可以直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以下内容为教师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用圆代替桃子画一画,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

方法2: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每捆十根,先分整捆的,每只猴子分到2捆,再分外面的8个,每只猴子又分到4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分到24个。

方法3:用口算的方法,40÷2=20,8÷2=4,20+4=24 方法4:用竖式来算的。(学生可能出现两种竖式书写方法:

师(结合学生回答过程中出现的情况,随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控,无论学生先出现哪种回答情况,教师都要对“理解算理”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尤其要重点处理用竖式计算的情况):同学们,仔细想一想,这两种竖式,哪一种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你能把分桃子的过程和竖式的书写顺序对照起来说一说吗? 【师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出第二种方法更能把分桃子的过程表达清楚,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篮,每篮十个,就在商的十位上写2,第一次分了2×2=4篮桃子,整篮的分完了。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在商的个位上写4,第二次分完了4×2=8个桃子。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就在竖式的最下面写上0。】 5.小结。

师:同学们在帮助小猴子解决分桃子的过程中,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找两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之后,教师小结)

师:对,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去除,所得的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再用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去除,所得的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二)合作交流

【探索除数不能被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整除而出现余数的算法。】 1.师:看,又跑来一只小猴子,它也想一起来分桃子。(在黑板上出示第三只猴子图片。)你能把问题说完整吗?

2.师:你们能列出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3。】 3.师:每只猴子还分2篮,够吗?

4.师:该怎么分,先在小组里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边分边研究怎么用竖式表示出你们分的过程。

【小组合作研究。】 5.汇报交流。【师引导学生边书写竖式边对照分桃子的过程。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一篮(10个),在商的十位上写1,第一次一共分了1×3=3篮,还剩一篮,把剩下的1篮(10个橘子)与外面的8个桃子合起来再接着分,平均每只猴子又分到6个桃子,第二次一共分了6×3=18个桃子,这次分完,没有剩余,就在商的个位上写6,竖式的最下面写0。每只猴子一共分得16个桃子。】

(三)、对比反思,建立模型

1.师:这次分桃子跟上次分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说出整篮的分完没有剩余,第二次整篮的分后有余数。】 2.师:有余数时该怎么办?(找两、三名学生说一说,结合学生说的情况,教师小结):当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有余数时,就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落下来与它合起来,再除。一定要注意: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竖式,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导学生总结,都是从十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三、深化知识,巩固提高 1.先估计,再计算。

【练习纸: 63÷3 84÷6 448÷4 726÷6 】(1)学生齐练,指名板演。(2)学生共同评价板演情况。

(3)谈话:说说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余数。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里,有哪些收获?

分桃子反思 篇7

万安小学

高富莲

通过上《分苹果》这一节公开课,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让我在教学认识以及技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以下是我对分苹果这一节课的一些反思。

一、课堂的调控

在上这节课过程中,共讲了四次。在每次试讲中都有不少关于调控不到位,或者是不得法的问题存在。如:在课堂上,会出现小朋友积极性不高,没有好的激励语言或者是还没有特别在意这个问题,只关注是否在流程上问题;学生提出一个教学以外的问题,就觉得太突然不能很好的处理甚至是不加理睬,直接到下一个环节或者是回答的提出的问题,忽略了其他孩子,变成了两个人得对话,其他学生没有参与进来。其次便是对于很混乱的课堂不能加以调控,导致很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对孩子的回答没有正确的引导,错还是对、好还是坏,评价没有方向,对孩子的表扬鼓励很少。通过这次的上课,有了不少的新认识:

1、在平时多积累鼓励的语言,而且在评价学生是要评价准确,这样不但肯定了孩子的思考,同时也给其他孩子指引了思考的方向。

2、对孩子突然提出设想之外的问题,要分情况来考虑,如果是有价值的要准确引导,没有价值的尽量用少时间来解决。

3、对孩子的回答,不但孩子要认真听,老师也要听,这样才能有效的来控制课堂的发展。

4、对于孩子上课的表现,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用很多方法、时间来养成这样上课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可以上课少上点内容,把习惯养好,采用加分、得奖品等来吸引孩子上课的积极性。还有常用的喊口令,以及个别表扬、间接地提醒或者间接地批评,这样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不至于以后说太多让孩子厌烦、不管用,又有效的控制了课堂。

二、教案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面,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原来的观念中教学设计都是差别不大的,没有正真体会到不同学生学要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的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是那样的不同。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的新的认识:

1、在设计教学设计时,单一的考虑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绝对不能上好一节课,课堂表现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学到知识的程度怎样的?预设好学生可能会有哪样的表现非常重要,并要设想好如何应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

2、教学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同的班级思考方式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在知识的沉淀上也不相同,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修改,选择性的借鉴。

3、在数学教学中特别是针对低段的孩子,尽量讲细致。在处理知识点,多让孩子起来说说,有些时候孩子之间的语言比我们想象当中的要丰富得多,而且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语言理解运用更贴近他们。把课堂放手让孩子做,在教学设计多加入这样的环节。

4、在教学语言上,老师的引导语言,对于孩子在理解思考的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不如:这次在上课过程中,关于桃子的分法:“你的分法是怎样的?”和“你是怎么一下就分出来的?”前面的说法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回答起来就会吃力一些,后面的就要轻松一些。

三、对于上课目标没有达到进行的一些补救

在上课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班级对教学设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就针对二(3)班和二(4)班来具体说说。

1、二(3)班出现的情况及补救方法

在二(3)班完成第一课时,大部分的孩子都还没有进入课堂角色,对本节课“平均分”的意思不清楚,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时间太少了,对平均分方法上没有对其进行有条理的总结,最重要的是班上的纪律成了一个大问题。对以上的问题,第二课时在教学设计上做了这样的弥补。在班上做了一些奖惩制度: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有进步的,上课搞小动作的,走神的,都以加分减分来体现,并且在每个星期都会有总结。在进行今天的新课之前,让孩子静下心来,再上课。这样上课的纪律就好很多了,慢慢培养孩子养成上课认真的好习惯。在教学内容中再一次把平均分提出来,让孩子来多说说意思,并说说方法。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改错的形式让孩子来当小老师,加以纠正。在进行这些活动后,请孩子起来再说说平均分的意义,孩子对平均分的方法进行一些总结,老师黑板上结合图再一次的进行补充总结。在做书上的练习题加以巩固,并多请孩子起来说说他所得结果的理由,把平均分的词语多出现在题目中。在教学中,多进行一些组织教学,孩子进入角色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2、二(4)班出现的情况及补救方法

在二(4)班完成第一课时时,孩子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样对平均分理解还不是很透彻,同时对平均分的方法,如:小棒、画图、圈一圈、连线等方法。在后续的教学中,请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说平均分的意思,又再一次的把“平均分”用在句子里说一说,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以及如何来表达把某数量的物体平均分。在平均分的方法进行弥补时,选择以分桃子来入手,请学生起来回答再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把分发提前,不再是小猫吃鱼来突破,这样一个环节好,后面的就顺利多了。在学生活动中,吸取老师说的方法,这样让大部分的孩子有了思考的空间,不再是几个孩子参与进来。

3、再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又会怎样? 在以前的教学设计中有一个地方最不同,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把猴子分桃子着一个环节,学生用了小棒摆、认识了平均分,并且把平均分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小猫钓鱼和分骨头是对平均分意思的理解,同时对平均分方法的巩固和补充。在第二次的教学设计中则只是出示猴子分桃子,认识平均分,用小棒摆一摆,没有对平均分的方法进行探究。而是把平均分的方法放到小猫分鱼来体现。两堂课达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再上一次教学设计打算这样设计: 1)情景引入

学生分糖果一个孩子分到1个糖果,另一个孩子分到7个糖果;或者一个孩子分到3个糖果,另一个孩子分到5个糖果,这样分好吗?你觉得怎样分更好?让孩子来体会不公平引出平均分,这样孩子参与进来了,兴趣更浓厚。

2)

教学过程

A.再出示主题图猴子分桃子,用小棒分一分,再次体会一样多。提醒孩子收起小棒,引导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分发,让孩子用小棒感知是怎样分出来的。请孩子上来展示分的其中一种分法,再请其他孩子说说不同的方法(一个一个的分、两个两个的分、三个三个的分、四个四个的分)。引导孩子用画图的方法,这样让孩子从实物表象提升到感知。在这部分增加孩子多说一些像这样的句子: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如果在猴子分桃子便能把平均分的方法全面更好,如果没有说的完再在小猫分鱼逐步补充。

B.在小猫分鱼这一题中,着重引导孩子连线、圈一圈的方法。同时把平均分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在前几次课中都有所忽略,导致孩子对到底有多少种方法比较模糊,这样一个简单的梳理孩子思路会清晰不少。在对小猫分鱼的这一题目中,对总数找出完整的数学信息没有单独提出,就导致学习能力不强的孩子,不知道到底应该拿出多少小棒来分,不知道分多少东西,应在这个环节强调找出完整的数学信息。让孩子读题方面还应加强,这样不但可以养成孩子读题的习惯,也是理解题意的一个途径。

C.在小狗分骨头这一环节,增加让孩子估算的环节,估算一下骨头的根数、估算一下每只小狗可能分到几根骨头,让孩子有一定的数感意识。

D.练习题的处理还是准备完成两道题,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在在做一做分铅笔。

以上是对教学设计的一些修改及补充的地方。

通过上这次的公开课,收获很多。无论是对课堂的调控、教学设计以及教学不足之处的弥补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在对课堂的调控里面真的有太多学问、技巧、方法在里面。在面对不同学生,上课遇到的不同问题,可能是一个老师不能完全预设的。那就只有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再运用与我们的课堂。同时也要不断的学习,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要有坚实的基本功,及一定的教学素养;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勤奋、多学、多思坚持不懈,自己有了智慧才能传递智慧给孩子。

罗丽萍:

反思得非常深刻,相信通过本次课例,对怎样上一节好课会有很深的认识。可以再思考两点:第一:二(3)班的第二课时,怎么设计,二(4)班的怎么设计,毕竟这两个班在第一课时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第二:如果还有机会再上第一课时,哪些环节还可以取舍,调整,为什么?

11月25号

前段时间去听了一节罗老师的课,关于对孩子上课加分的操作,在我们班上觉得加分就是很随意的加分,没有定一个很具体的方案下来,导致加分比较混乱。以前都是答对了才加分,而忽略了听得好的孩子,或者是做的很好的孩子,或者有时是虽然说错了但还是很好的孩子,在想法想没有得到肯定,这样孩子就不愿意去想,也不敢去说了。所以加分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分,都肯定孩子的各方面来加分。这样的效果会好些。

12月6号

今天去听了锦江小学和我一样大的老师上课,讲的是关于乘除法的计算,算是一节复习巩固的课。感觉也没有多出彩,不知道是我不太会理解还是确实如此。讲了之后就是让学生说了很多为什么这样写,算式的意思。学生说了一点,她就接到说了,仿佛我也有同样的毛病。不过还是有很多很可取的地方,讲解的很细致。但动作语言不太喜欢。反正自己在这方面要多注意,教态。12月7日

《分桃子》的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分桃子》是第四单元除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为今后继续认识除法做了铺垫。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说设计理念:

1、把握恰当的教学起点。用怎么样的方式和知识点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是在设计时考虑的比较多的一个问题。由于学生对童话故事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到了用故事引入。

2、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注重操作的层次性。整个新授都是在一个故事中进行。三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不露痕迹地串成一个美妙的童话故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中快乐中学习。

在具体展开新课的时候,我先创设了一个分桃子的情境,从而引出平均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一般要达到结果的公平,那么也就需要分得一样多。先出示一个问题,熊大婶该怎么分,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分法,以及平均分的不同的分法,在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记学生体验到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的区别,从而感觉平均分的`特点: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说是平均分。再以熊大婶的分法,让学生感觉平均分中一个一个分的分法,为下面的分一分的操作积累经验。整一个分桃子的过程,都在一个情境里完成,会激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也有突出的指向性。同时,分完后我让同桌的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分法,这一活动,主是要为合作学习作铺堑的同时对学生巧妙地进行团结友爱、讲谦让的思想教育,体现教书育人。第二个活动主要体现合作学习,通过说一说,进一步明天平均分的含义及方法。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完成后通过同桌的相互看一看、说一说来强化本节课的重难点。

3、巩固练习时仍然强调动手实践的必要性。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理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能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先通过实物操作,再经历图画表征,有利于把解决问题从操作水平引向表向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发展。

分桃子教学设计 篇9

【课题】

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分桃子》

【教材分析】

《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创设了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体会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深刻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除法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分东西的经历,这对他们学好《分桃子》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不强求公式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本节课是由学生分物体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体会日常的随意分和技巧上的平均分的区别,以此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的情景,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同桌合作的交流中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拌的合作,再回到个体的学习过程。

2、课堂上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去思索,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算法多样化长期渗透于实践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在设计小猫分鱼的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活动,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3、关注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取代小棒进行分鱼的操作,这是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4、恰当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演示不同的分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5、设置有任务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与交流,成果展示与欣赏。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在有任务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果的意识。

4、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教学重点】

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

【教学方法】

讲解、尝试、讨论

【教学用具】

图片、小圆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有个谜语想请大家猜一猜:胖娃娃,没手脚,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粉红好味道。(生:桃子)那你们知道什么动物最喜欢吃桃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猴子分桃子。板书课题:分桃子。

【设计意图】: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新、好动的思维特点,创设谜语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唤起学习兴趣。

二、新授

(一)分桃子

1、出示猴子分桃子图,请学生从中提取数学信息。

2、讨论分法:指名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演示并板书七种学生在这么多分法中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3、教师由同样多,一样多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有分物体的经验,这里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只猴子分给4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一样多,才能使两只猴子都接受,从而让学生初步体会并感悟平均分的含义是:每份分得一样多。通过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突出了教学重点。当然有一部分学生会受生活经验的影响或因为数目过小,没有随意分,而是直接两份分得一样多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特点。

(二)小猫分鱼

1、出示小猫分鱼图,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猫有几只?鱼有几条?谁能看着图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请学生动手操作,实际分一分。

3、讨论分法:

①一条一条地分,每只每次分1条,3次正好分完。

②每次每只分2条,再每只分一条,分2次直到分完。

③每只小猫分3条,分1次正好分完。

4、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分法很多,但不管怎么分,分到的结果都一样,每只小猫都分到3条,这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是多样化的,结果是统一化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又体现了知识前后的联系性,让学生知道了用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想到运用乘法口诀来分,表明这些学生的抽象思维有超前的发展,乘法口诀能学以致用,要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因为这种分法(实际上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值得其他同学模仿。如果没有学生会想到用乘法口诀来分的,也不必刻意去启发,去教它。

(三)小狗分骨头

1、出示小狗图:请学生找知己条件和问题。

2、请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用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交流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时,可以用摆一摆、算一算、圈一圈的方法,使每份分得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把图中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几根? ①用小棒代替骨头平均分成3堆。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小数目平均分的实际操作。

②尝试怎样利用图形,用画圈或连线的方法,解决问题。

从“借小棒分”到“借图形分”,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发展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的从操作思维向表象思维发展。表象思维是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的必要的阶梯。

三、分花

1、教师拿出九朵花请1名学生平均分给4位同学,初步感受平均分的第二种可能:分不完,有剩余。

2、教师强调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3、请生对比找出本节课平均分的两种可能的不同点。

【设计意图】:这项活动的设计,是想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情况,为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4、小结:今天我们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平均分就是把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还感知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没有分完,有剩余,剩余个数小于份数。

四、巩固练习

数学书33页练一练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作为练习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过程。教学时,我让学生连一连、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形式,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性的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五、全课总结:

1、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

3、在学习过程中,你碰到过困难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不仅是教师对一堂课教学的整理,还应该是对学生

知识的梳理,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明白学到

了什么知识,明确自己表现最出色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在师

生互评、生生互评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

板书设计:分桃子

∧76同样多5}平均分4一样多321

【教学反思】

《分桃子》一课主要是通过“分一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含义。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动手“分一分”的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训练场。整堂课我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整堂课,学生能在“分一分”活动中自主学习,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课堂中,体会平均分的过程,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不够扎实,操作目的性不强,推出“平均分”的概念略早,应在小猴分完桃子后再举一个例子,再出示平均分的概念。

《摘桃子》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设想

知识目标:教材通过摘桃子比图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区别乘法与加法的含义,进一步巩固5的乘口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

2、培养学生小组交流的`良好习惯和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情感目标:借助材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的乘法口决。

活动1:开火车形式,让学生说出5的乘法口决。

二、摘桃比赛。

活动2:出示比赛图,让两位学生扮两只小猴完成5的乘法式题,从下至上,谁就获胜,式题可变换,多让几组学生参马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对照两幅图,找出不同点,然后再列式,即15×3=15人;23+5=8人,让学生说一说第(1)幅图,为什么是5×3,而第2题为什么是3+5,从而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3题:是一道综合的解实际问题的习题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编故事,理解题意,再进行解答,注意“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的列式有两种即5×2+3×1和5×2+3,并告诉学生看情境图,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自己估算,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四、你知道吗?

上一篇:连环画教案下一篇:中学生五四青年节校园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