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精选10篇)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1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装点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本册前两课内容的综合运用。
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装饰图案,是学习图案设计的重要环节。生活中到处都存在装饰图案,在我们使用的物品上,居住的环境中处处可见,它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装点生活”引导我们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本课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带领我们发现装饰图案在生活器物上与外观装饰上,建筑上与环境美化中的巧妙运用。这些发现能够提高我们关注生活的兴趣,丰富我们设计应用的知识,增强我们美化生活的能力。
一、教学路径
1.欣赏——赏析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设计应用;感受装饰图案在丰富和美化人们的生活,增添生活情趣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人类如何通过装饰艺术表达审美意象和文化精神。
2.学习——了解装饰艺术如何富有创意地美化身边的物品;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器形设计和外观美化;如何运用装饰图案进行建筑外部或内部的装饰等;学习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认识“实用与美观结合”的思想。
3.创意——进行“头脑风暴”,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创意点,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美化创意。
4.设计——运用前面所学习的装饰图案的知识、技巧,有创意地设计制作或装饰美化一件生活用品。
二、课时建议
本课课时建议为一课时。
赏析在产品、建筑、环境中的装饰图案,学习装饰美化的作用、意义与方法、路径;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实践装饰设计的创意方法和制作技巧,体验、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包装,建筑、环境艺术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了解不同的装饰风格及其艺术特色。
技能目标:借助常用物品的外形,富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应用其中,形成具有一定风格与主题的装饰作品。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与意义,实践如何借助装饰艺术去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对中外不同的装饰具风格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收集生活中各种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案例、图片,图案绘制的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装饰与装饰图案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活动之一,是一种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形式;装饰中的图案艺术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装饰目的而进行的艺术设计,它包含了纹样、图形、色彩、空间、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状态。
装饰图案的设计:包括器物的器型设计,器物外观上的纹样设计、色彩设计等等。
装饰风格: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装饰图案具有很强的风格特色。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的装饰图案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样式。
装饰图案的应用:装饰图案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工业产品、包装装潢、建筑、城乡环境、现代信息传媒等领域中,它丰富和装扮了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情趣,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向。
教学过程与方法
本课是《花的变化》和《图案之美》教学内容的深化,是装饰图案的综合运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用。本课的落脚点在于如何运用装饰图案美化我们的生活,课程借助对经典案例的赏析,激发学生的创意热情,点燃学生的创意火花。同时,本课也强调了实践的意义,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意实践和设计实践。
一、欣赏与发现
欣赏中外各类器具用品的设计、优美环境中的装饰艺术;发现装饰图案在不同领域中的设计应用;了解古今中外不同的装饰风格,理解装饰图案是如何美化着我们的生活,表达生活的情趣和意义的。
二、分析与探讨
1.案例分析:图案纹样与生活物品的外形是怎样巧妙结合的?其创意特色是什么?
2.头脑风暴:运用前面所积累的知识、技巧,创意美化身边的物品。3.深化创意:形成主题与风格。
三、实践与创作
选择某一生活用品,运用所学进行图案的装饰设计。
四、展示与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的展示、分析和评价。
五、课后拓展
关注生活中广泛存在的装饰艺术,提高美化生活的意识和鉴赏、批评的能力。
教学评价建议
1.本课关注装饰图案的设计应用,和其不同的装饰风格。同时,通过作品的赏析,深层次地理解装饰图案的文化意义及美化生活的价值。评价的要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图案纹样与器物、环境的关系。
2.作业设计需要从熟悉的生活内容中寻找创意点,积极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案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学习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装点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生活,实践自己的设计创意。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丰富和美化生活。
作用与意义:增添生活的情趣,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产品、建筑、环境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发现它不仅是一种平面的表现形式,也有立体或综合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案设计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形成装饰图案的创意特色,表达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在自然事物或情境中寻找到一个创意点,激发联想,产生创意。
三、寻找与发现
1.课前布置大家回去寻找生活中有装饰图案的物品。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各自的物品,寻找各自物体上的装饰图案。3.师生一起观察物品上的装饰图案,说说它们的类型,装饰的手法,纹样的特点、风格等。
4.发现装饰图案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四、尝试与交流
1.运用所学的图案知识,从易得的材料中进行设计实践。如纸杯、纸盘、废旧包装等,尝试在上面进行装饰设计。
2.交流各自的收获与问题。3.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分析与探索
1.借助大师的作品,追索创意的源头,通过欣赏设计师的作品,探索器形与装饰图案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外不同的装饰设计风格。
2.探索设计师的创意来源,如:大自然中的形式、色彩、肌理、构成等等。设问:是什么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
思考: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激发了设计师的灵感;一件件物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位,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六、创意与实践
1.全班分组讨论,各自创意。
(1)选择什么样的日常用具进行美化;(2)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题材进行装饰;(3)纹样与装饰物品如何有机结合。2.根据各自的创意进行设计、制作实践。
七、展示与评析
举行作品发布会,欣赏全班同学创作的设计作品,阐述各自的创意思路,师生评析、总结。
参考案例2
一、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器形与图案的创意组合,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认知目标:学习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了解运用图案装点生活的方法与路径。
技能目标:选择生活中易得的物品,综合运用图案知识进行装饰美化。创造目标: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作用,借助装饰图案,增添我们的生活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人类的审美意象。
二、教学重点
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有效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
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纸质杯盘、造型工具材料。(学生)纸质杯盘、剪切工具、印刻工具等。
五、教学流程
(一)趣味导入 对比:
一组有趣的杯盘设计,你比较喜欢哪个?为什么?观察图案纹样与器具形态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的关系。
归纳:
杯盘设计,包括器型设计和装饰纹样设计。
(二)器型——纹样连连看
课件中分别给出杯、盘、碗、碟的器形和几组图案,请学生尝试把图案提取出来,用于自己选择的器形设计。
教师示范器形的设计制作。(示范时请学生关注教师的造型方法)老师对器形是怎么设计的?
鱼的图案给了老师灵感,将一个椭圆的盘子设计成鱼形的盘子。老师在造型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 归纳:
对纸材进行立体造型时常用的方法有剪、刻、切、卷、粘等,概括起来就是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第一次作业:
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对纸杯进行简单的器形设计。
(三)感受装饰之美
图案常常带给生活用品的器形设计以灵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运用实例,感受装饰之美。
(四)纹饰的设计与创意
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纹饰之美)。归纳:
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等。图案纹样丰富多彩,如:抽象图案与具象图案;植物花草图案与动物图案,传统图案与现代图案,等等。
欣赏与点评:
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生活的器具和生活的环境,这些日常的用品和环境是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它们不仅具有物质的功能,也具有精神上的功能。装饰图案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审美满足,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案纹样,传递和表达不同的审美追求,增添生活的情趣,创造生活的丰富性。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创意与设计的实践:
尝试从图案提取纹饰,并用画、剪、贴、刻、印等方法纹饰设计一件器物。
(五)合作设计
在第一次作业,即器形设计的基础上,学生分组尝试杯盘的图案装饰设计。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展示、点评作业。
(六)总结
艺术源于生活又装点着生活,装饰图案具体而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需要传承千百年来的图案设计文化,在生活多发现美,创造美,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相关链接
1.《装饰与文化》选自《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02期,作者:刘文健)
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概念,它包括人类活动和产品的全部丰富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文化的整体中,艺术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质,它与文化并非完全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同形关系。艺术总是借助自己的特殊形式昭示文化的魂灵——文化心理,充当文化复合结构的意识。不管艺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或者多么不同的风貌出现,其表现文化意识的职能是一致的。所以特定的艺术总是特定的文化意识构建起来的文化心理结构自觉不自觉的外化。装饰艺术以自己完整的物化形态和社会功能立足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文化的“符号”。在人类历史中,不同风格的装饰艺术必然昭示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及宗教等多重因素。
2.《民间图案艺术运用》选自《图形创意设计》(广西美术出版社,作者:林燕宁)
在世界的艺术长廊中,人们往往专注于其博大宏伟的传统艺术,而对于更广泛的民间、民俗艺术,关注的程度却略显不足。当然这可能是出于对主流艺术的崇尚和追求,而从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地区或民族的传统艺术,都会与其民间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国家的传统艺术形成的因素大都与民间艺术
(苏少版)凤凰中学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第8课
有关,并且有的传统艺术是与民间艺术融合发展而来的,如中国陶瓷品种中的青花纹样,日本浮世绘中的人物造型,西亚的伊斯兰艺术,非洲的木雕艺术等。都包含了浓烈的民间、民俗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民俗艺术与传统艺术两者之间的个性与共性。
民间、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设计领域里,设计师们更是钟情于这一设计风格的运用与创意,因为设计师们从民间艺术作品中可以感悟出朴素、纯真的设计格调,这是其他设计形式所不能达到的。国外民间、民俗作品在现代设计作品中的重新运用与定位,不但能丰富我们的设计理念与内容,更可贵的是它能使设计师们在其中更多、更好地借鉴世界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绝伦之笔。
民间图形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因而民间图形在广告中的运用较普遍,其艺术效果也是人们所公认的,因为民间图案不只是形式多样,色彩绚丽,它还包含有精神上的因素。
五下美术第8课课件 篇2
教学背景:画脸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是许多原始部落的重要习俗。画脸还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京剧、川剧的脸谱都精彩迭出。画脸还是新奇诱人的节日娱乐,各种自由的涂抹,趣味十足。
教学课题:《画脸》(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画脸》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八课的内容。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与画脸相关的传统京剧、川剧等艺术形式已逐步远离儿童的生活。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初步理解中国戏剧脸谱,通过形式式样的画脸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尝试在各种物品上绘制脸谱,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图案现象。它通过对脸部器官的形象欣赏,感受脸部形象的特点,设计出自己心中的脸的形象。此外,除了引导学生在画脸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外,还近一步与生活紧密联系,感受脸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和美感,领悟脸谱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的画脸艺术,感受其外的图案美和内在的思想性,了解美术与戏剧、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社会的联系。
2、操作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法画脸,了解基本的画脸常识。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讨论、绘制、表演的活动中体验画脸的乐趣,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画脸形式上有所创新。
教学难点:图形和图案要有一定的美感。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多种绘制材料、纸张等,
学具:自己喜欢的绘制材料,如:彩色线、纸、白色或黑色棉布等。学生搜集到的有关脸京剧脸谱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好,脸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身体部位,你的喜怒哀乐全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吗?在远古时代,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就用祭祀的方法祈祷神灵能够保佑他们,希望达到愿望中的美好生活,当时的人们,有的在脸上带上面具,有的在脸上画上奇怪的图象或者图案,他们跳着舞蹈,驱除邪恶,画脸就这样产生,并逐渐延续了下来。
二、赏析戏剧脸谱的艺术(课件展示:戏剧脸谱)
1、你知道吗?画脸还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你们喜欢看《三国演义》吗?瞧:
2、学生观看短片。(课件展示:《三国演义》)
欣赏戏剧脸谱的色彩特点,了解戏剧脸谱的造型特点。
3、猜一猜:中国戏剧中脸谱色彩图案与角色的性格、品质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发言。(课件展示)
师:红、黑、白三张脸谱的颜色分别代表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请举例说明。
生:红脸表示忠勇耿直,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
黑脸表示正直铁面无私,或粗率莽撞的人,如包拯,张飞等。
白脸表示阴险狡诈,善用心计的人物,如曹操。
(师)补充小结:早期,中国戏剧画脸只用红、黑、白三种色,后来创造出了比较复杂的脸谱色彩和图文。不同色彩的图文能显示剧中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品质。如:红色表示忠诚;白色表示阴险;黑色表示憨直;另外,黄色表示干练;绿脸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蓝脸表示刚毅冷酷;粉红色的脸是忠心耿耿的老将代表;紫脸表示刚毅威武、稳重沉着的人物;金银色则表示神仙、罗汉、魔鬼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突出显示课内知识要点,并进行拓展延伸]
还有一种丑角的脸谱,经常在眼睛、鼻子上涂一块白色,你看——(课件展示)
观察比较:出示关羽和孙悟空的两张脸谱图,请学生观察这两张脸谱,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师提示:中国传统的戏剧脸谱,一般左右对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设计意图:在艺术欣赏的氛围中,感受我国戏剧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巩固知识点,激发兴趣和创作灵感]
三、探讨脸谱的表现方法。
出示教师制作的乒乓球做成的脸谱,请同学们欣赏并说说:老师将脸谱画在什么上面的?我们还可以在哪些物品上绘制脸谱?
这些作品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你能想出更加新颖的图形吗?
学生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各种不同的脸谱)
四、同龄人作品赏析,激发创作的兴趣。(课件展示:同龄人作品)
1、这是小朋友用水粉色和油画棒画得脸谱,主要用点、线、面来描绘,色彩主要运用红、黄、蓝、黑、绿,画得大胆而轻松。
2、这是用废旧报纸张贴出的脸谱,左右对称,色彩明快。
铅笔细致描绘了黑白脸谱,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五、绘制脸谱
1、根据课前准备,自由选择材料。如:色纸、废旧物品、葫芦、石头、蛋壳等。
2、构思设计:先想好要画什么,然后画出人物的五官,再围绕五官进行装饰。
3、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必要时可以相互合作完成,同时教师相机指导。(课件展示:学习建议)
六、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互评,评出最佳创意的作品、制作精细的作品,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的报廊里。
七年级美术装点生活教案 篇3
一、授课年级:七年级
二、课题:装点生活2012年版苏少教材的第8课
三、课型:设计应用课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和巩固装饰图案的知识,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图案对一次性餐盘进行装饰美化,使其更丰富更具有审美趣味。
2、体验创作乐趣,感受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我们生活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关注生活,热爱生活。
五、教学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用品设计中的装饰方法,并尝试自主设计。
六、教学难点:有创意的把装饰图案运用于自己设计中,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
七、教学方法:讲述法、示图法、ppt课件等。
八、工具准备:纸、一次性纸盘、勾线笔、颜料、毛笔工具等。
九、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课:
自然界花卉千变万化,充满生机。在我们的身边装饰设计一样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同样的多姿多彩。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与发现: 欣赏——我们的物品,居住的环境处处都能够看到装饰或装饰图案,各种器具用品的设计、优美环境中的装饰艺术丰富和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发现——装饰图案在不同领域中的设计应用;
了解——古今中外不同装饰风格,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常见中的装饰图案,理解装饰图案是如何美化我们生活的。通过欣赏,学生能够体会装饰图案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美。
2、分析探讨
通过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案运用的实例,感受图案对于于我们的生活之意义,同时了解图案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纸盘设计作铺垫。说说它们的装饰类型、装饰手法,纹样特点、风格等。
3、表现手法: 夸张的造型与色彩 对比鲜明的构成 重复表现节奏美 抽象美的展现 对称展示统一美
4、讨论
图案纹样与生活物品是如何巧妙结合的。创意特色是什么? 是什么激发了设计师的设计灵感?
是设计师对生活的观察,对自然界中的形式、色彩、肌理、构成个人体会,创意无处不在,让我们追随教师的脚步,做自己的设计。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最常见的环保袋、纸盘手绘设计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纸盘设计的不同去感受。看图案等艺术造型是如何施展的她的魅力的。从而设计更丰富的作品。
4、让美随身行
生活中有许多的日常用品,比如一次性餐盘就是其中的一种,运用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对它进行装饰美化。低碳、环保、富有乐趣的再次利用,对于保护环境让我们作出了一份小小的贡献
十、作业
开启你的想象力,运用你所学的装饰知识、技巧、创意美化纸盘。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
1、在纸上画草图
2、在纸盘上构图
3、涂色完成
十一、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展出优秀作品。
十二、总结: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工具,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方面。通过对宋代社会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古代诗词等资料中捕捉信息,形成历史表象的能力。2.方法与能力
运用图片、影像资料、宋代诗词等,创设宋代市井生活的场景,并通过“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理解经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在感受宋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走进宋代的社会生活,克服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本课由几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组成,没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宋代的社会生活》
四、教学过程
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城市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同时,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是宋代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标志着市民阶层的独立性的形成,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宋代人口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单独列为坊郭户,城乡人口的划分肇始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户籍制度发展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事件,这表明城市带宋代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唐代以来即称城市居民为坊郭户。宋代坊郭户包括居住在州﹑府﹑县城和镇市的人户﹐以及部分居住在州﹑县近郊新的居民区──草市的人户。)
与唐代相比,宋代对城市规模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附郭草市(附郭,我国行政区划用语,指县政府治所与州、府、省等上级政府机构治所 设置于同一城池内的状态)的发展及其地位的变化。附郭草市最早产生于南朝的建康,起目的是为了容纳南渡的大量人口。到了宋代,附郭草市的发展更为普遍,而宋朝廷也把附郭草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这样,宋代城市人口就能突破城墙范围的局限,吸纳人口的弹性更大,城市也更具有开放性。无疑“扩大了城市的功能和规模,是城市向近域推进的表现。” 在宋代,大中城市周围附郭草市比比皆是,人口也很多,宋孝宗时鄂州一次大火中,南草市烧毁的人家竟然有万户!可见草市的规模之大。
宋代人口规模有数万户乃至10万户的陪都、大商业都会就超过了10个。其中开封的总人口,在高峰时期,已经超过了100万,而南宋时期的临安也与开封不相上下。这样的人口规模,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记录,在世界的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两宋的几百年中,就出现了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这足以说明了宋代城市经济的发展成就之大、程度之高。
在古代,城市产生主要是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因而,其只能也是政治军事职能比较强。但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的地位大大加强,而且,手工业特色城市(如景德镇)、对外贸易特色城市(如泉州)的大量涌现,更使得城市在地区间商品流通中的枢纽作用更加突出,经济职能开始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1085年开封的商税为55万缗(缗,读mín,绳子的一种,用于将物品串联起来。本义为: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或者钓鱼绳。),而南宋中期,临安一年的商税更高达120万缗之多。
(一)导入
多媒体展现《清明上河图》,播放中国古典音乐,创设情境。
(二)教与学
教师: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描述图中的风光和景象。
提问:从汴河码头的繁忙景象中,从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只上体会到了什么?(宋代商业的繁荣)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商业的繁荣来源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社会生产的进步必然促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新的变化。
学生:分组浏览《清明上河图》,观察人们的衣食住行。衣
教师提问:
(1)在画面上共发现了哪几类人?(商贾、官吏、士绅、轿夫、挑夫„„)
(2)怎么判断画面人物的身份和职业?(衣着服饰、神态、使用的交通工具等)
探究
1、宋代的服装 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通过问题引出宋代服饰的特点:
A、宋代的服装体现了等级性和不同的行业特点。这是宋代服饰的一大特点。
北宋初年,曾对各级官员的服色做出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两色。教材上的这一袭官服应该是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员的服装。
但在非正规场合,宋代市民的服饰则呈现舒适化、非等级化的趋向。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duō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B、引导学生回忆“唐代妇女服饰”,与宋代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宋代的服饰受到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宋代女装:高领/长袖/瘦长
唐代女装:低领/短袖/宽大
宋:质朴保守,贴体称身
唐:大胆、宽大、艳丽
师:和唐代的女装比起来,宋代的女装有3个显著的特点:高领、长袖、瘦长。从这一组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总体上说,宋代的女装由唐代的开放走向了封闭。(唐代崇尚以胖为美,衣服宽大些;宋代更讲究的是女性身材的一种曲线美,衣服比较贴体称身。)不过,同当代女装一样,在两宋时期,服装样式变化最多的也是妇女服装。当时就流行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了漂亮的花边。
C、衣料以丝麻为主,丝绸主要供富贵人家享有,南宋时棉布也开始流行。元朝时,棉布才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
D、女子缠足的陋习在宋代开始盛行。补充:
宋代妇女流行缠足,缠足是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的脚。当时的人们普遍将小脚当成是美的标准。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叫铁莲,四寸的就叫银莲,三寸的就是金莲。所以古代就有“三寸金莲”之说。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这也可称之为中国诗词史上专咏缠足的第一首词。应该看到,缠足诗的写作是以缠足习俗的出现为依存条件的,这说明宋代确已出现缠足习俗。到南宋时,妇女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通称。但在南宋时代,妇女缠足还并不普及,缠足者主要限于上层社会,在社会观念上缠足尚未达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时,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
宋代的缠足与清朝的三寸金莲不同。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青楼文化是宋代特殊的一面。青楼女子虽然命苦,却不乏才貌双绝者。人称“秦淮一片明月”,以文采称著的这类女子多居住于长江沿岸,衣着扮相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探究2 宋代的饮食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有人甚至认为宋代经济已超过了明清。经济的发展,使宋代食品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宋代饮食颇具特色,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艺术成分更加明显,式样也更多。在宋代的大中城市,食品行业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市民食谱日益多样化。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尝品尝宋代人们的美味佳肴吧。
汉人作为农业民族,五谷一直在饮食中占有主要地位。宋代尚无玉米、白薯之类作物,因地制宜,北方人的粮食以粟麦为主,南方人的粮食以稻米为主。
在宋代,饼作为一种主食,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宋代的饼并不像现在仅指经过烧烤加工而成的一种圆形食品。凡是用面粉做成的食品,都可叫饼。烤制而成的叫烧饼,与我们今天的无二。水煮而成的称为汤饼,在笼中蒸成的馒头叫蒸饼。《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在街头叫卖时所喊的“炊饼”,指的就是馒头。
宋仁宗名赵祯,为了避皇帝名讳,人们又将蒸饼读成炊饼,亦名笼饼,类似於今天的馒头。汤饼就是面片汤,并处在向索面,即面条的演变过程中,又名。
宋代饼业兴盛,竞争自然也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卖饼者想出了各种方法。东京的卖饼者,就在街头使用五花八门的叫卖声,以招徕顾客。一位卖环饼的小贩,为别出心裁,在街头兜售时竟喊出“吃亏的便是我呀”。后来这位小贩在皇后居住的瑶华宫前这样叫卖,引起开封府衙役的怀疑,将其抓捕审讯。审后才得知他只是为了推销自己的环饼,便将他打了100棍放了出来。此后,这位小贩便改口喊“待我放下歇一歇吧”。他的故事成为当时东京的一桩笑料,但生意反而较以前好了。
开封食店出售的软羊面、桐皮面、插肉面、桐皮熟脍面等,临安面食店出售的猪羊庵生面、丝鸡面、三鲜面、笋泼肉面等,都属汤饼。南宋晚期,出现了“药棋面”的挂面,“细仅一分,其薄如纸”。
[教师引导]有道理。那我们来总结一下。
主食 肉食
食用油
燃料
北方:面食 羊肉
宋代开始普遍 城乡居民:柴草为主 南方:米饭,面食比重增加 猪肉、鱼肉
食用植物油 北宋东京:普遍烧煤 备注:
1)南方以米饭为主,面食比重为什么增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什么南迁?)因为北方多 战乱,南方相对来说要安定一些。(查查资料)~~~~所以说,南北饮食差异实际是由南北自然气候条件以及作物差异造成的。
2)讲到食用油时,指出:宋代以前多是动物油,宋代开始,普遍食用植物油,北方已会用麻油煎食物。我国最早用于亨调的植物油就是麻油。植物油的营养价值相对来说比动物油要高,且动物油不易让人发胖,所以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懂得健康饮食。
3)讲到燃料时,指出:当时城乡居民仍以柴草为主要燃料,但东京等地
烧煤已很普遍。以煤做燃料,有什么好处?你想一想,烧柴草得砍伐大量的树木,所以说烧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除此之外,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徒吃素也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可以看出,文化也影响着人们的饮食。ppt这就是用素料来仿制的鸡鸭鱼肉,既美观又有利于长寿。
5)饮酒之风盛行。(ppt展示图片:《水浒传》中几位梁山好汉豪饮的场景)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些都是什么镜头?说明了什么?这些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豪饮的场景,说明在宋代,饮酒之风十分盛行,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探究3 宋代的住房 补充:宋代之前,城乡居民基本都住茅屋。所以,城市平民的瓦房取代草房是社会的一大进步。这一时期的建筑一改唐代雄浑的特点,变得纤巧秀丽、注重装饰。
宋代的城市形成了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城市消防、交通运输、商店、桥梁等建筑都有了新发展。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完全呈现出一座商业城市的面貌。这一时期,中国各地也已不再兴建规模巨大的建筑了,只在建筑组合方面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衬托主体建筑,并大力发展建筑装修与色彩。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正殿及鱼沼飞梁即是典型的宋代建筑。
宋代砖石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这时的砖石建筑主要是佛塔和桥梁。浙江杭州灵隐寺塔、河南开封繁塔及河北赵县的永通桥等均是宋代砖石建筑的典范。
宋代,中国经济社会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注重意境的园林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中国古典园林重在写意,融自然美与人工美于一体,以建筑和人工建造的家用山水、岩壑、花木等一同表现某种艺术境界。较有代表性的宋代园林包括苏舜钦的沧浪亭和司马光的独乐园。
宋代人的家具都有哪些特点呢?
生:种类繁多(如床、桌、椅、凳、柜子、衣架、镜子等等),高脚家具流行(改变了以前席地而坐的习惯)。这位同学归纳的很全面。Ppt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卧薪尝胆的越国人,他是——?(越王勾贱)。大家还回忆的起他卧薪尝胆的图片吗?越王勾践是怎么坐的?(席地而坐)ppt卧薪尝胆图片。
秦汉时期,人们主要是席地而坐的,盛行矮型家具。比如,坐具是席子和矮榻,而床则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主体家具,不但睡眠,就是写字、餐饮,都是在床上进行。唐朝时,桌子和椅子广泛运用,席地而坐的习惯由此改变。到宋代,高脚家具得到了普及,广泛流行起来,彻底改变了内地人席地而坐的习惯。
探究4 宋代的交通工具 师:(过渡)当然,宋代人不可能天天待在家里,为了生活,他们还得出去干活,出去经商,出去办事,那么,如果他们外出会用到哪些交通工具呢?
陆路 富人:轿子、马车
水路 内河:轻便的小舟
百姓:牛车、驴车
海上:庞大的海船(指南针)
补充:
宋代为什么缺马?一是宋朝的地理位置所致。中国古代的马主要生长在比较寒冷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宋朝的版图主要在中国的南方,气候温暖潮湿,不适合马的生长。二是宋朝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摩擦不断,通过边境贸易换来的马又大都奔赴战场,甚至“牺牲”于战场。所以,宋代 社会人们多用牛车和驴车,市井之间鲜见马和马车。
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人位于士农工商的底层,受到人们的歧视,汉代就有不准商人“衣丝乘马”的规定,唐朝也不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但在宋代,商人不仅可以乘车还可以坐轿,并能够参加科举考试,这些变化反映出宋代社会生活的哪些信息?(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宋代需要商人互通有无。)
探究5:宋代的城市生活 师:(过渡)与前代相比,宋代除了衣食住行有明显的变化外,其实当时的城市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商业和娱乐活动快速地发展起来。
北宋都城东京。东京位于汴河之上,所以又称汴京。人们称它为开封。由于我们这个时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所以,京城异常繁华,人们生活丰富多彩。放眼看去,东京城无与伦比,不仅街道宽阔,而且人口多达百万以上。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人来车往,热闹非凡;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许多商店接近24小时营业,基本是夜市接晓市,晓市接昼市,昼市接夜市,生意兴隆。此外,我们东京人的娱乐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城内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里面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勾栏”。你可以去勾栏观看木偶戏表演,这可是我们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哟!走在大街上,你还可以看到很多耍杂技、踢球和表演武术的江湖卖艺人呢!
都城中的广大平民也纷纷“弃本逐末”。元丰年间,东京开封的工商业者大约有一万五千多家,约站总户数的十分之一。南宋临安中则流行一句俗语:“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补充:
夜市就是晚上开张的市场,晓市就是早上开张的市场,昼市就是白天开张的市场。
如果说,附郭草市的大量兴起使宋代城市对外由封闭转向开放的话,那么,坊市制度的崩溃,则是宋代城市内部由封闭转向开放的标志。
在宋代之前,周世宗由于开封仓储不足,而下诏允许在汴河上设立邸店;宋太祖即位后,在965年下令允许开夜市。这两道命令,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在传统的坊市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虽然宋代开始时仍然实行坊市制度,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终于走向崩溃。景佑年间,宋朝廷正式下令允许商人只要缴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店铺。
坊市制度由于无法容纳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市民文化的角度来看,坊市制度的崩溃,使城市的商业布局更有灵活性,能根据市民的需要调整空间和时间的分布。
从空间上来看,宋代商业街成批涌现,如在开封忭河两岸,皇城东华门外,一度从宣德门向南到朱雀门的御街两旁都准许行人进行买卖;南宋的临安,有3个商业区位于御街上。不仅临安城内如此,就是城外郊区也极其繁华,出现了15个商业繁荣、居民集中的镇市。另外,出现了周期性的市场,有庙会集市和专项商品交易会,也都是宋代商业发展的新特点。从时间上来看,宋代大都市的夜市能够持续到四更,距离早市开市仅仅一个时辰,还不受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寒冬大雨雪中,也有夜市盘卖。
临安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摊点按类归行,形成专门性市内商贸小区。北方所说的店铺,我们叫某某行,或某某团。比如,卖酒处叫酒行,餐馆叫食饭行;销售花木的地方叫花团,卖水果的地方叫青果团。此外,饮茶之风在临安已是蔚然成风,就连商人们谈生意都是去茶馆,一边品茶一边谈买卖,不容易伤和气。以茶会友,多有雅兴!一路走来,你是否感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太恰如其分了!
比一比。
1.北宋的都城是 东京,人口超过 100万 人。
2.东京城内有热闹的 夜 市和 晓 市;还有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 瓦子,里面专供舞台演出的地方叫 勾栏。
临安城:川流不息的临安城拥有100万人口,城中有专门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瓦舍”;卖酒的地方不叫XX酒楼,而叫酒行,餐馆不叫XX餐馆,而是叫饭行,专门售花的地方成为花团,卖水果的地方成为青果团。遍布大街小巷的是茶馆,在那里,我们还能喝到上等的好茶。
关于斗茶图
来的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的《斗茶图》 斗茶,又叫“斗茗”、“茗战”,它是古时有钱有闲文化的一种“雅玩”。何谓斗茶?斗茶,即比赛茶的好坏之意,是惠州传统民间风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据考创造于出产贡茶闻名于世的福建建州茶乡。每年春季(多选在清明节期间,因此时新茶初出,最适合参斗)是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新茶优良次劣排名顺序的一种比赛活动。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唐叫“茗战”,宋称“斗茶”,具有很强的胜负的色彩,其实是一种茶叶的评比形式和社会化活动。
决定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一般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
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决定汤花的优劣要看两条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因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的标准是一样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汤花泛起,不能咬盏,会很快散开。汤花一散,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茶色水线)。因此,水痕出现的早晚,就成为决定汤花优劣的依据。
所谓“咬盏”不是仅指汤花紧咬盏沿,只要盏内漂有汤花,不管在何位置,透过汤花看相应部位盏底兔毫纹(油滴纹)都有被咬住的样子,如果汤花在盏内飘动,盏底兔毫纹(油滴纹)则有被拉动的现象,非常生动有趣,这也是人们为何喜爱兔毫(油滴)盏的原因。
现代惠州民间斗茶,有根据现代的评茶标准去斗茶,评选依据:干茶(形状、色泽)、汤色、口感、叶底、作综合评分。
补充:
宋代的商业行业明显增多,由唐代的170行增加到南宋的400多行。新增加的行当,可以说是反映了市民的需求的产物。南宋临安城里从熟食小点到穿着衣服或家内杂务用具,都有专门制作的私营手工业作坊。仅仅《梦粱录》卷13《团行》条所记载的就有22种。这就可以说明宋代的城市经济中作为商品的成分越来越增加,而上古的以满足生产者自身和贵族阶级为目的的城市手工业趋 于瓦解,生产的对象,成为了这个城市中广大的市民,这无疑是一大转变。饮食业的发展,则更加可以可以看见一种新的城市生活习惯的产生。据《梦粱录》卷13、16的记载,临安单是供应的熟食品就不下一二百种。当时临安著名的饮食店就有上百家。市民们越来越喜欢到遍布街头巷尾的饮食店去购买笔者认为,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体系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地愿意在整个城市体系中处于一种比较单一的环节——也就是分工越来越细密,一个人,在城市中,很难通过以自我为对象的生产来达到满足自身的目的,着就要求各种服务和生产行业从原本的个体生活过程中脱离出来,成为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门新兴的行业,成为城市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环节。这种体系化的程度越高,市民对这种城市体系的适应和以来程度越高,城市发展的水平也就越高。
在各种新兴的行业中,浴室行业则十分引人注目,各地城市普遍开设公共浴室。南宋时经营浴室的商人们组成“香水行”,宋末元初的一浴室可以供100人同时沐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浴室规模很大,“日浴千人”。
不仅如此,宋代城市中普遍建筑有公共厕所,官府重视城市垃圾和粪便的妥善处理。临安府每年新春,由官府差人挨家挨户疏通沟渠,有差船将道路上的淤泥运到乡下。每天有人打扫大街上的垃圾,居民则给一定的报酬。
大量以市民为服务对象的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的出现以及许多传统的行业逐渐因以市民为服务对象而出现新的发展,都充分说明了宋代城市中市民物质文化的发达。
其中,酒肆和茶坊的发展,可以说是宋代市民物质文化发展的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方面。
饮酒和饮茶的风气虽然并非是开始与宋代,但是到了宋代,酒和茶的销售规模飞速扩大:根据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神宗宁熙十年(1077年)以前,宋政府在全国260个城市辖区中,设有榷酒务(官办的造酒作坊)1800多个。宋代的财政开支大约五分之一靠酒税支持。
同时,由于城市中多层封闭的坊市制度的破坏,商业市场迅速蔓延,酒肆茶坊就蓬勃地兴盛起来了。由于市场商品交换非常发达,为了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酒肆已经是“十室之邑必有”, 在城市里,即使是里弄坊巷,也往往设有设有许多酒肆和茶坊。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东京拥有大酒肆72个,其余中小酒肆“不能遍数”。而《宋会要辑稿》中仁宗五年有“在京脚店酒户内拨定三千户”的记载,说明当时东京的中小酒肆不会少于三千。南宋版图小于北宋,但酒税却几乎与北宋相当,甚至超过北宋。可见南宋酒肆比北宋多得多。
茶坊、酒肆不仅是士大夫聚朋交友的地方,同时往往还有说书、评话、讲史、小唱„„所以茶坊酒肆也是市民娱乐、休憩和消遣的场所。酒肆茶坊里聚集了市民阶层中三教九流的人物,各种市民关心的话题消息在其中流传,这里成为观察市民的各个层次的万花筒,反映着市民的众生相。酒肆茶坊的兴起,本身就可以说明市民的消闲意识和文化趋同的意识的出现,他们迫切地或是自然地需要有一个场所或者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来容纳他们得情趣、视角,因而在市民物质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点,在以下的市民动态文化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市民世俗享乐为中心的动态文化
物质文化的发达,与动态文化的兴盛是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的。所谓动态文化,指的是一文化内人们的外在行为状况,着往往是一个文化的主导特色,因而在文化的三个层面中最具有代表性。
市民动态文化,其精神风貌、文化结构和各种表现形态无不围绕着市民这一消费主体,其中又以满足市民享乐为目的的市民文艺最具有代表意义。而宋代的市民文艺,是以宋代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为基础的,正如有学者说的:“宋代城市,整个就是一个大市场,在其产生商品与利润的同时,还产生了市民文艺。” 市民文艺的发展,也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直接的吸取关系,如宋代的吟叫艺术,就是来源于市场中商贩的叫卖声。
市民文艺有说话讲史类、杂技、杂剧、影戏与傀儡戏、音乐舞蹈„„
民间的百戏、曲艺等文娱活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规模、内容、形式、场地以及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作为城市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话本和戏曲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流传下来的话本推动了明清白话小说的发展高潮。说话,北宋已见端倪,当时主要在街坊上行走说唱,有的在宫廷中演出。但南宋除此之外,主要在瓦子演出,已经有固定场所。话本、唱 本的发展。《醉翁谈录》中记载的南宋话本、传奇小说,有107种之多。《武林旧事》卷10中也列了宋代官方杂剧话本280多种。百戏,是多种伎艺的总称,内容广泛。宋代百戏主要有杂技、相扑、魔术、踢钟、吃针、烧火、踢瓶等等。其中的杂技,在宋代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艺术。民间的舞蹈组织“社火”相当兴盛,规模大、专业性强,一些专业演员技艺高超,反映了民间文化的发展。角,即相扑、争交,也是宋代的流行活动,不仅有男子相扑,女子相扑也十分流行。嚣三娘、黑四姐等都是著名的女子相扑选手。
曲艺也在宋代形成了北方的杂剧与南方的南戏这中国两大吸取流派的基础。傀儡戏也是十分受欢迎的表演,在南宋的临安,元宵之夜,官巷口、苏家巷就有24家演出。
这些艺术形式多是民间艺人对传说故事的再创造,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许多作品的主人公就是平民百姓,即使不是反映市民的真实生活,也反映了市民的理想、情趣,远不同于服务于宫廷庙堂的传统形式,适应了多阶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启了“俗”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在市民文艺发展中,另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便是瓦子的兴起。瓦子,又叫“瓦肆”、“瓦舍”,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没有定论。十分明确的是,宋代的瓦子的发展,已经非常兴旺。根据《东京梦华录》提到的瓦子有9个。而据《梦粱录》、《武林旧事》和《西湖老人繁盛录》等记载,可以知道杭州有瓦子17处,后来增加到23处。
瓦子的特点是:
1、拥有相对固定的演员队伍;
2、不受时间、气候限制;
3、有灯光、气温调节、扩音等设施。因此,可以看出是一种比较发达的场所固定的民间大型演艺场所的大量涌现,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的社会条件。
1:城市格局开放,没有坊市制度的约束,居住区、商业区和娱乐区相结合; 2:居民的生产活动不受季节的限制,3:人口密集,并且有众多闲散人员,以保证观众经常满员。
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瓦子的兴盛,与坊市制度的崩溃、附郭草市、城市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特征,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它也是宋代城市发展的结果的集中体现。
与演出场所的固定化相伴随的是职业队伍的固定与扩大,这促进了文化素质与技艺的日益提高。据《武林旧事》卷6《诸色伎艺人》记载,当时杭州已经有各种文化表演行当55项,市民艺人五百二十余人之多。„„从事各种文化行业的同业组织也纷纷建立。
如绯绿社(杂剧)、齐云社(蹴鞠)、同文社(耍词)清音社(清乐)、绘革社(影戏)、绿华社(吟叫)等等,都是当时的著名娱乐组织。
演出场所和专业艺人的固定化,反映了市民文艺为代表(或主体)市民动态文化的繁荣。
节日中,官府和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 “总的倾向是减少了迷信、禁忌、禳除的神秘气氛增加了娱乐的、体育活动的色彩。” 节日中,城镇商铺陈列上平销售,百姓观赏歌舞、百戏、杂技,制造节日食品,穿上新衣,等等。北宋,上元前后各有一日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其夕,开旧城达旦,纵市民观。太平兴国五年,太宗“燃灯五夜著为令”,三天不禁夜,观游之盛,过于前代。节日的庆祝有原来的对上苍的敬畏的企求,逐步变成人自我的欢娱,是不是可以看到一种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对“天”的倚靠,逐渐转向对人性的重视,带有了一些人本精神苏醒的色彩呢?
顺口溜,回味宋代的社会生活。
衣服款式行业异,麻衣为主棉布起。南方米饭多鱼肉,北方面食多羊肉。住房差异在贫富,高脚家具成定局。
轿子车马陆地行,南方水路用船舶。城市人多商业旺,宋代社会很繁荣。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5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开家庭集会,跟子侄辈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随风舞动的样子。”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6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不同角度细心观察后进行写生,使学生能够线条画出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具有基本的透视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接触“整体—局部”的绘画原则,并养成细致观察和认真表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文具的形状比例。
2、不同角度物体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不同角度物体的大体形状和特征。作业要求:
选一个你喜欢的文具,从不同角度画出它的形象。
教学用具:
写生用的小文具、范画、文具样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从不同角度画物体》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8-9页上图的文具,用几何图形分析它们的结构、外形特征、色彩和装饰纹样,对比写生作品,分析写生的技巧: 抓住对象外形特征,大胆地用线条描画,用色要鲜明,表现出立体感。
2、教师取出一两件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的文具,让学生认真仔细地按照“整体—局部”的原则进行观察,提问关于写生对象的基本形组合结构等问题。
3、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用线条先画出外形——刻画细部。
4、讲述细致观察与表现某些具有重要的特征的部位。
三、布置作业:
各人自选一两件比较美观的文具,布置在自己的桌上,并根据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后进行写生。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随时提示:仔细观察,认真表现,指出画法上的不妥之处。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教案 篇7
一、温故知新
1.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时间结束的?结束标志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的历史转折。
2.知道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三、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学习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课
导入:用歌曲《走进新时代》导入。1.十一届三中全会:
(1)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学生独学完成)①背景:A、粉粹“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____________的错误。
B、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坚持“左”的思想,提出______的方针。②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看真理问题讨论的图片和视频。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学生对学完成)①时间:_____ ②地点:______ ③内容:
A、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意义:
A、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
B、完成了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的伟大开端。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2.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加强:(1)平反冤假错案:
①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得到平反。(2)完善法律制度: ①成就:
A、1982年颁布第四部《____________》。B、1986年,颁布《___________》。
C、全国人大又通过了《____________》、《劳动社会保障法》、《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法律。②意义:
A、基本上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__________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C、我国逐渐向__________的道路迈进。
拓展延伸:看ppt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五、板书设计: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平反冤假错案 完善法律制度
六、当堂检测:(见ppt)
七、作业设计:
(2009陕西中考)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这一转折有什么意义?
八、巧记历史:
• 一九七八看北京,真理讨论奠基础。
• 解放思想为指导,经济建设是中心。
• 改革开放好开端,核心领导邓小平。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8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马克笔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教学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彩笔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准备:
(学生)马克笔工具。
(教师)教学课件,课件可以包括一些优秀的中华扇子、人们日常使用的扇子、扇面画等图片,教学用的工具与材料,学生作业用,好看的几把扇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活动:请学生猜谜语:
“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
谜底:扇子。
2.教师活动:出示课题《扇画》。
我国扇文化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制扇王国”的称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扇。
(二)观察感悟
1.教师活动:扇子的历史。
(1)
起初,扇子是一种礼仪工具,如帝王的仪仗扇。
欣赏图片:《步辇图》阎立本(唐)。
(2)
后来,扇子发挥驱暑纳凉的作用。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3)
扇子逐渐从日用品演变成艺术品(中国扇子介绍)
欣赏视频:《中国扇子》。
2.教师活动:扇子的种类。
(1)
从古至今,扇子的种类非常多,你知道哪几种形式?
从形状分:团扇、折扇。
从材质分:檀香扇、羽毛扇、纸扇等。
(三)探索新知
1.教师活动:折扇
(1)今天我们要在折扇上作画,在作画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折扇的结构,折扇有那几部分组成?(扇面、扇骨边、扇骨)。
(2)欣赏折扇作品,引出画家在折扇上画的内容(花鸟,蔬果,风景等)。
(3)欣赏秋天的景色,说一说秋天有哪些景物,可以在扇面上画哪些跟秋天有关的景色。
(4)欣赏学生作品。
教师小结:以扇面来构图的时候要做到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并在表现时对物象做适当的取舍。
(四)实践探索
1.教师活动: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夏天那么火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在扇面上一起来描绘秋天的美景。
2.教师讲解与示范
3.学生活动:作业
(五)作业展示
师生活动:自评、互评、师评
(六)课外拓展
1.书法装饰画面
2.用扇子美化环境
结束语:古时候,文人墨客在扇子上用笔墨寄情于怀,今天我们用扇子来美化环境,装点生活。
再次修改(手写)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9
游戏、广播操
第 8 课时 学习阶段:水平一
学习目标:在游戏、比赛中学习广播操第七节,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名称。学习内容:游戏、广播操 学习步骤:
一、自主游戏、充分体验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
2、提出游戏要求,参与学生游戏。
3、教学生小火车爬楼梯儿歌,提示动作要求:小火车,爬楼梯,抬起腿,摆起臂,挺起胸,向前看,一是左,二是右,一步一步好神气。
学生活动:
1、看老师手势,听老师口令快速集队,并从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在模仿活动中进行游戏快找伙伴
3、在儿歌的提示下,正确做出动作。组 织:五路纵队、自由分散在规定的场地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比比学学,掌握基本体操
重 点:整节操的完整动作 难 点:节奏的调整
教师活动:
1、讲解示范整理运动完整与分解动作,及时提示各个环节的要点。
2、根据本节操的特点分成三段进行教学
3、鼓励学生学习、表演、点评。
4、组织学生柔韧放松。
学生活动:
1、认真观看教师示范,了解完整动作。
2、听口令随示范模仿分解动作,着重体验下肢的脚步变化。
2017.3.1 最新版
3、复习游戏:小兔采蘑菇
4、随老师口令体验完整动作,并从口令节奏的变化中熟练动作。
5、大胆表演,大胆点评,用举手的方式表示你觉得做得最好的同学。
6、按老师要求听音乐柔韧放松。
7、大胆地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这一节课的心情怎么样,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老师。
组 织: 五路纵队、分五小组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场地器材:操场、录音机
课后小结: 配上儿歌的踏步学生动作有了明显的改观,很多学生在说到抬起腿时就自觉地抬起了腿,在说到摆起臂时也不由自主地加大了摆臂,因为儿歌都是三个字的,类似于一二一口令,学生控制节奏也不错,不过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还是要多鼓动,有了儿歌还要加上鼓动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他们的兴趣才真叫好。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 篇10
1. 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在写“父亲”的过程中增添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感怀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点:
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诱思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刘和刚的歌曲《父亲》导入。
导语: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不仅有许多的歌曲赞美他们,还
有许多的文学作品也赞美他们。当代小说家李森祥在一篇获奖小说《 台阶》中塑造了一位父亲的形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李森祥老师的小说《台阶》,一起感受一位农家父亲的内心世界。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屏幕投影):
⑴.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⑵.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⑶.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2.引导回答上列问题(屏幕投影):
⑴.明确:在家乡,“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我”家的台阶只有三级,容易进水,也表明在家乡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父亲”渴望自己的家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性格:要强(有志气,有理想,有追求)。
⑵.明确:捡砖、拾瓦、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
性格:勤劳(吃苦耐劳)
⑶.明确:他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性格:谦卑
3.小结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位很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
四、拓展延伸,实践演练。
过渡语:文中“父亲”是一位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他和我们许许多多的父亲一样,向着美好的生活不断的追求着,他坚韧顽强的品质怎能不让我们感动?他怎能不使我们想起家里的父亲?现在就让我们提起笔来,也来写写我们自己的父亲吧!
1.提示(屏幕投影):最难忘的是父亲
的时候,他。面对父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
2.组织全班交流。
五、小结:
【美术教案 第8课 装点生活】推荐阅读:
美术五年级第8课教案08-28
第8课美术教案2课时10-05
装点生活优秀教案06-19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人生寓言》教案12-10
美术一年级第18课教案09-14
第六册语文教案第8课 路旁的橡树05-25
五上美术第七课教案07-31
级美术第一学期第3至5课教案05-21
苏少版五下美术第14课《桥》教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