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

2024-07-03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共10篇)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 篇1

学习了近代史的体会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现代的很大部分中国人逐渐在冷漠历史,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想想几千年的文明史蕴藏了多少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的东西?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了解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难发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历史、文化抱以了极大的兴趣,如中华民族服饰、戏曲…这应该是中国人的骄傲。而如果某天,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还不及外国人,那这个悲哀就大了!

认真学习历史,才能正确探究社会发展规律,了解人类历史进程,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屹立于世界!虽然高中初中都学了近代史,但是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悟,理解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更加深入。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历史,是让人心痛的历史。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这过程中多少人为了民族的独立而斗争,又有多少人为了民族的复兴而牺牲。

当我们与英国在1840年开始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就此诞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我们不忍回眸,但是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仿佛看到林则徐虎门上豪迈的英姿,又看到清政府软弱的俯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通过学习了近代史,收获了很多!

一,我们要铭记历史。懂得独立和幸福的来之不易。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吸取经验教训;懂得共产党取代国民党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为共产主义奋斗。

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

四,结合历史,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看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让自己的价值观与世界同步并且正确。

通过学习了近代史,我对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艰辛有了愈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从耻辱和艰辛中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感到自豪。我们要把这段历史铭记于心作为动力,为国家的富强努力奋斗。学习了近代史,让我有了更加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我们作为一份子要把祖国的复兴作为使命,中国未来不会称霸,但有朝一日一定会成为世界发展的引擎!

10计本

(一)王彬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篇2

我于大二初秋之际选修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十分感激老师备课的用心,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让同学对中国近代史有个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老师很是用心的找来许多短片让学生观看,几乎是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纪录片观看。比如“复兴之路”等。在我选此课程的时候,我知道中国共产党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但为什么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一节课老师说的一句话我很认同。有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历史上的“大跃进”事件,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事件,中国便不会落后于其他国家至少30年,但这种说法在我看来是绝对的。因为他排除了这些事件是历史走势的必然性,它没有“早知道”“如果没有··”这些假设性的话来庇佑。是福是祸不是单单从结果而概括出来的。他应该从选择的这条道路后的一系列“多米诺”效应推断出的。如果真要说如果,如果没有“大跃进”事件。中国百姓还沉浸在假象的欢乐之中,中国百姓仍被一种急躁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侵蚀着,在那一次时间后,表面上一切归于平淡,但如果深思其中的利弊,也不见得全是坏处。被暂时击败的中国人民陷入沉思,归于理性。他们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之路,开始思考完完全全的工业大国是否适合于我们,开始思考“十五年赶超英国“的”壮志豪言“是否过于浮夸?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能靠记忆拼凑起来,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与其说与赶超思想有关,还不如说与反“反冒进”思想有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不解。1957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叶飞的工作汇报时说反冒进的人强调稳妥。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老是稳慢就会出大祸。对反冒进的人,办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提出新的口号,使他们无法稳。“冒进”是他们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这就很可以说明,大跃进名词的由来也直接与反“反冒进”有关。

其实,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就有了大跃进思想的萌芽。在这一年7月和10月举行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和中共七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对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厉批判,人为地掀起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情况下,毛泽东又进一步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应当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在有关八大的准备工作中,毛泽东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农业和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迅速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倾保守”,“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口号激励下,国务院各部纷纷修改长期计划指标,把15年远景设想和《农业四十条》中规定12年或8年的任务,提前在5年甚至3年内完成。基本建设项目也随之纷纷上马,“各方面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出现了急躁冒进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冒进是“大跃进”运动的前奏。

这样急躁的心态不就是需要时间降降温?需要时间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

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共产党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因辛亥革命失败而迷茫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为他们的斗争开拓了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从此,领导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

选择共产党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观点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为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指出了一条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破天荒地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是为他们的解放事业服务的,它就敢于相信、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共产党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也不可能采取的。这个情况表明,它能够胜利地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毛泽东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道路是中国的必然出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

此外,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如今拥有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的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把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问题上来。

总的来说,党的性质、宗旨,坚定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党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长期执政是所有政党追求的目标,共产党也不例外.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适应执政环境,加强执政能力方面,做出了相当的努力,而且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和战略高度,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鲜明地提出来,自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的政党。

中国近代史 心得 篇3

课外自主学习汇报及经验交流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公共课,与中学时代不同的是,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关注1840年以来中国发生过什么事件,有过什么变化,而是一段知国耻国难的历史,更多的关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和变化,以及它们背后的经验及教训,从而在思想境界上有所提升和思维方式上有所改进。“知古鉴今“、”以史为镜”,从这段贯穿着屈辱和艰难成长的历史中,我们有了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深邃的目光。

近代史就是一场中国的抗战史,从清末到建国之间,怎么说呢?也许是是段血泪史啊,也是革命史。我想我会对我们的国家又爱又恨,爱他们的顽强,爱他们的团结,也恨他们的迂腐,很他们的分裂,恨他们的落后,国家就这样的可悲,真可是可悲,作为一个大学生,一定要知耻而后勇就对了。

中国的近代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夜的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是一段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第二个阶段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的翻天覆地的三十年,这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入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我愈加明确了学习它的目的和我们需要做到的一些要求。

我们要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颠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入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入一步争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要了解近代以来中国地先入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地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么样选择了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指导的自觉性。

我们要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入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我们要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看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 篇4

为期八周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已将结束,而在这期间,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我又一次深刻感受到如今的和平时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也更让我对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历史感到悲愤!

“落后就要挨打。”在我看来,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历史。回顾过去,无论是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因为懦弱而受尽欺凌。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强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却不能轻易忘记这些灾难深重的屈辱史,在这段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1840这四个数字永远的被载入了中国史册。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是以号称当时的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在1840年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也就是在1840的这一年,曾一度雄踞世界东方的文明古国却被外侵以船坚利炮这一无礼方式打开了其大门。从而开始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近代屈辱历史!

在大清帝国的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基本确立了其资本主义制度并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中国还正处于其“天朝大国”的美梦中,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使其国力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和扩张,相对落后的中国难免不成为列强的目标,1840就是个证明。而由于鸦片战争的战败并随着一系列不平等的辱国条约的签订,迫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1840之后,中国又陆续签订了由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天津条约》,1860年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1894年甲午战败后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辛丑条约》等等。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是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危机。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人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建国以后的发展十分迅速,我们几十年里就完成了别的国家要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就像我们从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只用了七年的时间,但美国却要花去200年。虽然我们现在和美国、英国等国还有一些差距,但要考虑到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

其实,中国的历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像林则徐、关天培、左宝贵、丁汝昌等批爱国将领的涌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造成沉重的打击,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而直到1919年因我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而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时期,接着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让中国看到胜利希望……

在对以上的学习过程中,使我又一次明白一个国家若没有其强大的国力是不可能立足于世界的,更不会有外交的存在我国的巴黎和会就是个典型!然而,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期国力那就得与世界进行交流,取他国所长。另一方面,从整个近代史看并事实证明只有革新旧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发展。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 篇5

(中国近代史专题课用)

一、史学理论与方法:

严耕望:治史三书辽宁教育出版社 伊格尔斯著何兆武译: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辽宁教育出版社

陈新:西方历史叙述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 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中华书局

邓正来: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

中央编译出版社

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范式问题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天津人民出版社

鸿爪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杨念群等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耕华:历史哲学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曾业英主编: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上海书店

汪荣祖:史学九章三联书店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三联书店黄进兴:后现代代主义与史学研究三联书店

二、专题研究: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

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社会

中华书局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江苏人民出版社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怀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

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费约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

三联书店

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

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主体的透视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彭南生:中间经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近代手工业(1840——1936)高等教育出版社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

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上海书店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

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

上海书店出版社

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政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许纪霖、罗岗等:启蒙的自我瓦解: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重大论争研究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 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

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冯尔康:中国社会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 篇6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也是中国人民为捍卫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它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鸦片战争的确是中国人一个惨痛的经历,中国人民遭受了屈辱,还被迫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但是,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在此之前,中国人是封建的、保守的、落后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有很多先进的中国觉醒了,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他们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在鸦片战争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爱国情节以及中国人民纯洁的道德心和反侵略的坚决性。六三虎门销烟的壮丽画面雕刻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它作为近代爱国史诗的第一章永远铭刻在炎黄子孙的心中。其实,提到鸦片战争,更多的人记得的是林则徐这个民族英雄。他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至今仍旧被广大学生牢记。他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开始有了较为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于是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出现了一大批以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仁人志士。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

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这接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遭受了各个国家的侵略,被迫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例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天津条约》、英法俄的《北京条约》、1894年中日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的《辛丑条约》等等。在这些条约中,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但是,在这近8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并不是一味地挨打的,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虽然这些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不能否定其带来的对于群众和国家的积极影响。例如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失败了,但是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力量成长壮大的基础上,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思想基础之上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次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它标志着工人阶级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即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劳动运动的真正开始是在1921年,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即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过去面貌之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都是十分明显的。

其实除了这些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那种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永雄气概,那种互帮互助、亲密团结的合作精神,那种严守纪律、全心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都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前进。

总的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学习心得 篇7

本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在得知要上这门课之前我还是非常期待的,因为对于历史事件我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了解历史剖析历史才可能做好现在展望未来。作为一个南京人,提到中国近代史发生的大事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著名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百度给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描述仅仅用了百来字但对于其本身对中国人民的心中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沈老师上课时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即日军侵华事件,可是并没有深入讲解,不过老师让我们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让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本书中选一个章节进行小组探讨继而做成PPT在课上演讲弥补了这一遗憾。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清朝统治下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本书分为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翻天覆地的三十年;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为新中国而奋斗这七个章节,我们小组经过初步讨论和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对第二章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进行细致的研究讨论。

首先是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陆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其次是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对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我觉得正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当时中国才因此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政府才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与此同时还翻译了一批近代自然科学书记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有三点,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为这三个原因,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我们在中学就学过唐太宗的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认为我们学习习近平现代史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从前人的经历中汲取经验并不断完善自己。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 篇8

吟着“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让我们一起抒发心中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吧。掐手算来,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开端的近代史,历经109个春夏秋冬,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又途经62年的光华岁月走到今天,近代史似乎离我们远去,但是翻开书籍记载,这段尘封已久而又无比沉重的历史,仍然会深深地撼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灵。

拿破仑曾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到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苦难使中国人民逐渐觉醒,特别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抗日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世纪新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终于醒来!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得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昌盛,进行过长期的英勇顽强的斗争。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中国人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多次奋斗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才走上了科学社会主义指引的胜利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80多年的时间里,它仅仅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以上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 篇9

希腊的传统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一样,与以观察、实验、推理为基础的近代科学不属同一范畴,不可能直接产生近代科学。

有人认为,希腊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是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著作,牛顿深受其推理方法的影响。事实上,牛顿、莱布尼茨和他们的先辈为适应当时运动学、弹道学、光学和天文学的需要,大胆冲破欧几里得关于严密性的要求,发明了微积分。在微积分建立以后,反对者正是那些受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束缚的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虽然是按《几何原本》的模式写的,但那只是形式。牛顿自己曾经说过,读了《几何原本》对他没有多大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里逻辑学的确不发达,但逻辑和语法一样,是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正如许多人没有学过语法也会说话一样,中国古代逻辑学不发达,不等于中国人不会逻辑思维。再者,逻辑的严密性并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性。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对上帝的存在做出了五大证明。难道上帝真的存在吗?

与此相反,作为近代科学开始的一系列新发现,却不是用逻辑推演出来的。如果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还用了传统的逻辑论证,维萨留斯则完全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哈维对血液循环的发现,伽利略对木星卫星的发现,都与三段论法毫无关系。伽利略认为,在物理学中,基本原理必须来自观察和实验,逻辑和数学只是实验数据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对实验目标的追求。这正是近代科学方法的精髓。

再看看希腊人是怎么说的。柏拉图认为:“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不必去思考昼夜长短、日月运动以及其他天体的任何事物。在建立真理时,考虑这样多的事业是愚蠢的。天文学和几何学一样,如果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方法研究问题,那就要把星空抛在一边。”

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主要是社会原因。按照明末发展的趋势,中国传统科学已经复苏,并有可能转变为近代科学。这一时期的科学相当注重数学化或定量化的描述,而这些又是近代实验科学萌芽的标志。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朱载堉《律学新说》,潘季驯《河防一览》,程大位《算法统宗》,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吴有性《瘟疫论》等等都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著作。在短短六十多年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优秀科学专著,其频率之高和学科范围之广,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然而遗憾的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和英国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l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geming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由于清军入关,残酷的战争中断了科学发展的进程。到了康熙时期,全国已基本上统一,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国内、国外的环境都不错,这时是一个机遇。但由于康熙一系列错误的科学政策,把我们本可以与欧洲“同步起跑”的.机会失去了。

1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牛顿的数学理论,突破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束缚,没受到其推理方法的影响。

B.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但结论却是错误的。

C.近代科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而不是数学和逻辑。

D.明末是我国历史上科学研究的辉煌时期,很多研究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希腊传统科学和中国古代科学为例,是用来说明古代科学和近代科学不属同一范畴。

B.哥白尼和伽利略都是欧洲近代科学的代表人物,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是根本不同的。

C.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等人重视数学化和定量化的描述,其研究接近近代实验科学。

D.希腊和中国的古代科学因不重视观察和实验,对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并没积极作用。

15、请结合文本概述“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3、A (原文:“深受其推理方法的影响”,强调是没有深受,突破束缚本身就说明两者之间有影响。)

14、B (对原文“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还用了传统的逻辑论证”的误解,意为哥白尼的研究方法虽然也运用了传统的逻辑论证法,但更多的是观察、实验、推理等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近代史阅读感悟与心得 篇10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一方面,我对中国近现代的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 1840 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 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 1949 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认为读历史,了解历史,可以使我们更有自豪感和羞恶感,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人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知道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

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会形成了新的思想。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纵观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是: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以后,深入群众,投身实践,与工农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所承担的工作中和岗位上刻苦锤炼、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富裕,进行过长期的英勇奋斗。正是这些斗争,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而言,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也形成了新的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虽然当时也是疆域辽阔,人才济济,但清政府的统治模式已被历史的车轮所赶超,思想守旧的清政府统治阶级还以“量中华之物力”而沾沾自喜,“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终于“起视四境,而‘豺狼’又至矣”。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正如诗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

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诚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可以说没有中华民族广泛的统一战线,没有人民的力量,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人民并依靠人民的力量战胜了依靠美国、军队却抛弃人民的国民党,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因为人民群众是时间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读史,学史,明史,用史”的原则。毛主席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仅要认真学习历史,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

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今后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上一篇:塘田市镇中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