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2024-06-06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1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八组拓展阅读课

异域风情

学习内容:

丛书文章:《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抠门”的日本人》、《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和《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

学习目标:

1、学习“列小标题”的表达方法。

2、继续训练学生的浏览能力。

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

上午,三位老师分别带领我们领略了德国、威尼斯、泰国、非洲等地的民族风情。世界上有22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地方的个性都是鲜明的。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去发现、去体验。

二、游戏热身,知内容

1、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热热身,来一场读书比赛。你们敢迎接挑战吗? 请听游戏规则:老师提问,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抢答,答对1题,将为小组赢得1分。积分最多的小组获胜。准备好了吗?

2、读丛书159页:《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讲述的“国家及特点”是什么?(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文中作者从几方面叙述这个特点的?

(回答的真迅速!这篇文章较短,只有4页,来一篇较长的。)

3、读丛书152页:《“抠门”的日本人》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讲述的“国家及特点”是什么?(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作者用几个事例来突出这个特点的?分别是什么?

(6页长的文章也没难倒大家,来个更长的?10页的吧)

4、读丛书186页:《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回答:

问题一: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哪发现的)

问题二:他有什么特点?

师评比出优胜小组。(特权:可以指派一个人或一组给我们唱一首歌。)

有个成语叫一目十行,我看你们是一目十章呀!你们的回答为什么这么迅速?请告诉老师诀窍。

三、对比阅读,学表达

1、这3篇文章的共同点?(板书:列小标题)

2、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小标题的作用)

(1.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2.能吸引读者;

3.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4.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

5.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3、怎样列小标题?从文中去发现

合作学习:

1、分3大组,每一大组读一篇。组内思考、讨论、总结:

关于列小标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小标题是对下文的概括总结;围绕主标题命题;用短语……

(一)列小标题的方法:

第一,选择各段文章的中心词、句作小标题。

第二,根据各段的主要内容加小标题。(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

第三,根据各段的中心思想加小标题。

第四,抓住每部分中一个抢眼的镜头拟小标题。?

第五,抓住每部分中最重要的一个情节拟小标题

(二)加小标题应注意:

第一:列小标题,首先要求简洁确切、新鲜活泼。

第二:列小标题的时候,应该注意尽可能保持形式上的一致。避免这一段的小标题是词语,另一段的小标题是短句;这一段用课文中的词语,另一段又换成自己的话

第三:凡是给文章加小标题,一般放在文章各段的前面,目的在于标明各段的重点,区别各段之间的内容,使文章清晰,段落明显,帮助更好地把握文)

(三)引导发现:

《“抠门”的日本人》中的小标题顺序能换吗?(能。并列)

《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不能。递进、层层深入)、《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不能。时间顺序)呢 ?

四、巩固表达,再发现

1、对列小标题,我们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再从一篇文章中去感受它的巧妙。

2、快速浏览丛书166页《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文章,比较与前3篇文章的异同

3、交流:

同:表达上都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内容上讲的都是异国风情……

异:本课小标题于段同行;本课写了好几个国家……

五、学以致用,真语文

1、列小标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格式也多样,作用之大。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阅读?可以根据小标题去选择所需内容、了解提炼材料。同时,在写作中也要学会用列小标题的方法。

2、口语交际: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描写你熟悉一个的人。

先说特点;再叙述事例(先命标题,再详细叙述)

展示;说明:平时作文时,2-4个小标题即可。

六、总结深化

本节课,我们共读了4篇文章,又一次领略了异域风情,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作者列小标题的表达方法。当然了,我们的读是粗枝大叶的,如果你对哪篇文章感兴趣,课下可以深入文章内容,去细细品味。

《异域风情》拓展阅读课学习单

丛书文章



所写国家



特点、风情



表达方法



我的发现



《在俄罗斯,进屋必须脱外套》







《“抠门”的日本人》







《住在我家的美国少年》







《国外的交通处罚手段》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漾水河,民俗文化,景观,表达,规划

1 引言

民俗风情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民众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共享和传承下来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现象, 依托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与情感信仰而产生, 包含了饮食、民居、服饰、节庆、游艺和宗教六方面, 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广泛的传播性和多样的功能性, 并留有时代的印记。在文化旅游热潮背景下, 已成为一种新型经济载体, 被政府或开发商转化为旅游资本[1]。为了更好地把握民俗风情文化产品的开发, 文化景观所展现的审美趣味与价值内涵必须充分表达“真、善、美”的总体价值取向[2]。民俗风情文化的开发与保护有利于展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和特色, 而旅游业又是使城市的民俗文化得以展示的窗口。随着民俗风情文化旅游日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探讨在景观设计中如何表达民俗风情文化, 已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西和县漾水河民俗文化风情线规划为例, 就民俗风情文化开发保护和景观设计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旨在为此类项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经验[3]。

2 民俗风情文化与景观设计表达

2.1 西河乞巧文化

位于西和境内的漾水河是西汉水的源头, 其流域境内的乞巧文化, 是全国范围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型民俗文艺活动之一。每到农历六月三十至七月初七的这七天八夜里进行包括六大环节活动, 每个环节都围绕一定的仪式来展现。初七是整个乞巧节最为热闹的一天, 举行迎水、吃巧饭、照花瓣卜巧和送巧仪式[4]。乞巧源于汉文化中的织女、牵牛、河汉三种天象, 乞指乞讨, 巧则是心灵手巧或有奇思妙想的意思, “乞巧”就是向神灵讨要智慧[5]。乞巧文化给予的自由神圣的爱情观、勤奋朴实的劳动观、积极进取的精神、纯正规范的道德观以及诠释的爱情永恒的主题及其现实的意义, 都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自觉不自觉地反复出现, 展示其永恒的文化魅力[6]。

2.2 民俗风情开发

民俗风情开发必须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 合理利用, 加强管理”的方针, 对西河古宅民居进行重点保护, 对乞巧民歌进行收集整理, 对乞巧习俗进行挖掘充实, 使“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文化式样重新焕发光彩。精心打造乞巧资源品牌和民俗文化品牌, 是西河人民发展地方经济、

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7]。西和乞巧民俗的开发要高起点、高质量进行, 坚决杜绝旅游产品内容的庸俗化, 防止过度的商业化炒作[8]。从类型上包括参观观赏、了解领略和参与体验3种类型, 不但要观赏、了解和领略, 而且要亲自加入到目标人群的生活之中, 真实地感受”另外一种生活方式”, 以充分获得新、奇、乐的体验[9]。

2.3 景观设计难题

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存在物与充满活力的人类生活空间。景观设计是将人的本质力量和现实需要通过景观的有效规划与建设而得以实现。从人的需要出发, 景观设计就是实现人的诗意化生存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离开了人以及人的需求, 景观设计必然走向舍本求末、重物轻人的误区。设计时一般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理念的确立与风格的选择。风格就是独特的个性, 既要围绕地方文化做足文章, 又要突破地方文化的限制, 要有所突破和创新。这就要对民俗风情进行充分利用与发掘, 让民间的习俗、生产、制度、信仰、文学、音乐、舞蹈、医药、科技等文化要素在景观设计中大放异彩, 也是民俗风情以一种活态化的存在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体现[10]。

2.4 景观表达手法

城市景观是民俗文化内涵的重要表达形式。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城市形象与个性, 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城市景观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来, 同时反过来也能促进城市经济、文化的建设, 而其表达手法是设计者应该深思的。可以利用模拟物品造型的手法, 经过艺术加工, 把一些文化元素提炼并结合起来的图案造型, 通过各种景观主题雕塑、地面铺装、路灯造型及景观小品等细节加以体现, 来烘托城市景观的民俗文化内涵。色彩是符号文化的表现载体, 以黑、白、金、银、铜、铁等色, 应用在建筑环境、景观小品、雕塑、护栏等景观要素中, 与所处的周围环境的色彩与质感, 既要协调又要有一定的对比关系。纹饰是在器物上装饰花纹的总称, 再现纹饰是民俗文化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最佳的表现要素。借用文字符号对民俗文化背后的历史典故加以诠释, 也是很好的直接表现方法[11]。

3 设计理念与风格确定

3.1 掌握西河概况

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跨暖温带边缘和中温带两个气候带, 属大陆性气候、平均海拔1692m、年平均降雨量555.7mm, 平均气温8.4℃, 全年无霜期185d。漾水河发源于河口乡铁古坪, 属西汉水一级河流, 流域面积636.27km2, 干流长度49.4km, 年径流量6461.33万m3, 主汛期为每年春夏季。项目地位于县城内漾水河西岸, 沿途主要经过区域为学校和居住区等人口密集区, 目前场地内植物主要为刺槐, 以及零星分布的核桃、柳树、侧柏等, 场地道路系统基本形成。全县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乞巧文化发祥处, 文化底蕴深厚, 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12]。

3.2 明确规划要求

根据西和县滨河路民俗风情线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结合西和县实际情况, 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与县城总体规划合理衔接, 体现集人文、休闲、商业、绿化为一体的滨河路风情景观。尽量合理利用现状固有的景观生态及文化元素, 与漾水河生态治理工程紧密衔接, 分组团体现西和人文历史文化元素, 充分体现城市建筑的文化风情魅力。合理组织交通出入口, 与老城区形成紧密衔接, 注重布局与周围居民区的关系, 方便群众出行, 自然达成和谐统一。功能定位:娱乐休闲、生态购物、灾时避难、文化展示。风格确定:自然、和谐, 古典、清新, 神秘、浪漫。

3.3 遵循设计原则

人为本, 最大程度满足人的亲水性, 共享流水乐趣和魅力, 做好临水建筑与水面关系处理。生态优先, 完善植物景观生态系统, 考虑灾时避难的需要;规则式与自然式交叉配置, 以自然式配置来烘托规则式的大气。自然和谐共生, 形成方便、舒适、合理、亲切的步行系统, 满足生态购物的需求。点、线、面相结合, 充分体现场地的公益性、功能多样性。尽可能节约投资, 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尊重西和的地域性特点, 注重历史和人文景观的挖掘和展示 (伏羲文化和乞巧文化) 。

3.4 确定构思理念

紧紧围绕西和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活动, 大作“景观文化”文章, 以生态景观为主线, 采用“优化、美化与条理化”的办法, 使其功能能得到高效地发挥[13]。整体以草坪、地被与景观花卉为基调, 以车行道和微地形处理为骨架, 以自然流畅、色彩亮丽的园路为纽带, 以云彩式护栏为景观轴线, 以彩虹广场及其彩虹桥为景观构图活动中心, 以乞巧活动主题雕塑为主景, 以七组乔木树阵为陪衬, 形成自然和谐、古色古香、清雅秀气、神秘浪漫的乞巧民俗文化风情线。

4 景观表达方案

项目地北起滨河西路麻池桥、南至县一中与仇池南路连接, 东临漾水河、西临老城区, 全长3.5km。地块与老城区解放街、鼓楼街、文昌街、仇池南路连接, 呈带状沿漾水河非规则型布置。以三大主题广场为构图中心, 以河堤围栏和绿带为纽带, 将七大景观节点串联, 形成七夕文化风情景观 (图1) 。

4.1 男儿之阵 (阳刚之美) ·十字景墙幽会

位于北商场, 以多色彩、多形状的铺装为基调, 以“十字型”的白色景墙为构图中心, 以棕色木构景窗、坐凳和树池为陪衬, 以四季挺拔树木为主景, 以置石为点缀, 形成富有阳刚之气、神秘浪漫的男儿四季树阵 (图2) 。

4.2 彩虹广场 (刚柔并济) ·七彩鹊桥巧会

以横亘在漾水河 (乞巧河) 上的木构廊架为背景, 以流线型枯山水式铺装为基调, 以孤植大树为构图中心, 以七组棕色木构小拱桥为主景, 以绿红双色树阵为陪景, 形成富有浪漫情调、寓意深刻的彩虹桥广场 (图3) 。

4.3 女儿之苑 (阴柔之美) ·门式景窗花会

以灰色园路、白色道牙为基调, 以鞋样图案为框架, 以“门形”景窗为构图中心, 以白色景墙为陪衬, 以丰富多彩的自然花木为主景, 以置石为点缀, 形成富有阴柔之风、神秘浪漫的女儿花苑 (图4) 。

4.4 七夕风情景观

(1) 扇形入口位于吊桥处, 以树丛为背景, 以白色景墙为导入主景, 以孤植大树为对比, 以灌木为陪衬, 形成简捷明亮、浪漫迷人的风情入口, 构筑天地日月主题意境 (图5) 。 (2) 河堤围栏采用三组合式:仿木栏杆+树池坐凳+景墙 (图6) 。 (3) 主题雕塑七组七夕演绎主题雕塑。 (4) 乔木树阵七组乔木群落。 (5) 麻池入口广场既是收尾, 也是开头。

4.5 景观归纳

景观归纳为“七点、二线、三面”: (1) 七点:七大景观节点如珍珠镶嵌, 构成节奏明快的景观亮点;七组七夕演绎主题雕塑构筑乞巧文化内涵。 (2) 二线:一条长硬质景观线, 即三组合式河堤围栏 (仿木栏杆、树池坐凳、白色景墙) ;七条短软质景观线, 即七组乔木群落 (景观林带) 为灾时提供避难场所。 (3) 三面 (三大景观特色) (三会广场) :彩虹广场, 七彩鹊桥“巧”会;男儿阵, 十字景墙“幽”会, 展现阳刚之美;女儿苑, 门式景窗“花”会, 体现阴柔之美。

4.6 景观建议

将15~40m宽窄不等的文化风情线作为一级景区, 周围山水作为资借环境: (1) 河床中的绿岛列为二级景区, 特别是乔木群落难得的景观资源, 一定要保护并加以利用。 (2) 河对岸的荒山列为三级景区, 尽可能绿化, 形成青水绕绿山的优美城区生态景观环境。 (3) 项目建设与漾水河治理、伏羲大道绿化通盘考虑。漾水河上的原有桥梁注意亮化工程, 新建的两座桥梁注重乞巧文化渗透其中。 (4) 漾水河也可考虑更名为“七夕河”或“乞巧河”, 以充分展示乞巧文化的历史渊源。 (5) 当地民间特色产品的纹饰, 在白色景墙上充分展示。

5 结语

追寻语文教学生活的别样风情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诗意;创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37-2

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教学生活不仅是课堂上的讲课,它可以延伸至整个生活本身。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当一个人从事语文教学时,也便注定了他的教学从此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教学生活变得更丰富、充实、有价值,改变固有的教学生活方式,追寻语文教学生活的别样风情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这里,我想结合自身的体会从四个方面来谈谈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来追寻教学生活的别样风情。

一、纯粹的心灵

语文教师如何拥有纯粹的心灵?首先,你要具备单纯的品质。每个人都有原始的单纯,然而这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超越的单纯,能从复杂的社会关系、频繁的人际交往,浮嚣的尘世中抽身出来。记得在某篇文章中读到过“单纯的心灵可以锻造美丽厚重的人生”,要想在语文教学这片生活的沃土上耕耘出美丽厚重的人生,必须拥有单纯的品质。许多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如于漪、李吉林、李镇西等,无一不具有这样的品质。单纯使人高尚、正直、诚实、善良,而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地会延伸进语文教学生活中。这样,你不会在功利的现实中迷失,会淡然面对一切,昂首走在素质教育的征程上。人只有单纯,才不会丧失良知。其次,你必须是个朴实的人。朴实的人,往往是自然、诚实的人。一个自然状态的人,一个诚实的人,必然知道什么才是真语文,什么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生活,怎么去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对一个中学语文教师而言,面对如此丰富多姿的文学世界,你无法带给学生精神的享受、学习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幸福,显然是失败的。为此,语文教学生活一定要回归本源,以一种自然、诚实地态度让它回复到真实的状态,让孩子们在语文教学生活中如清澈小溪中畅游的鱼儿,享受自由、快乐与幸福。最后,你需要有坚持与专一的精神。人只有专心一意并长久坚持,才能在所认定的路上走得久远。从司马迁忍辱负重撰写《史记》到弗洛伊德倾尽心血写出探索心灵奥秘的巨著到梵高饱蘸笔墨画出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无一不是由于身上的坚持与专一才照亮了人生。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想在教学生活中做到与众不同,做到幸福与快乐,绝不能少了这种精神。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会有许多羁绊、阻碍、反对甚至责备与批评,还有金钱、名利的诱惑。对于这些,如果无法坚持,更做不到专一,那你的教学生活必然与大多数语文教师无异。

二、诗意的课堂

如何才能创设诗意的课堂?首先你要成为一个诗意的人。一个诗意的人必然拥有丰厚的人生积淀、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直觉。一个有着丰厚人生积淀、广博知识和敏锐直觉的教师,他的身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诗性,他可以用个人魅力所营造的诗意去打动学生,去生成一种饱含诗意的课堂情境。当然,这种个人魅力并非每个语文教师所具有,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去学习去培养去坚持,通过不断的人生经历、长久的文化熏陶、日常的视野拓展,那么你的素养将会像诗人那样宽广丰厚,你的语言也能似诗人般隽永深刻,你的课堂终将可以诗意盎然。其次你愿意在课堂践行这种诗意,也就是说你有一种主观追求诗意课堂的心态。五岁便可指物作诗的“仲永”都能因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为一个普通人,诗意的人完全也可能会在残酷而功利的现实面前丧失诗意,从而造就一堂堂乏味无趣的课。在连续的考试、集体备课与统一教学进度之下,行政命令、功利吸引、思想工作甚至同事责备会让许多语文教师丧失诗意,再也无法从容不迫地面对教学生活,甚至渐渐融入应试教学的大军之中。为此,当我们具备了创设诗意的能力后,还必须践行这种诗意,并在课堂里激发学生对于诗意的追求,共同来打造诗意的课堂。最后,用不同方法创设不同的诗意课堂。创设诗意课堂的方法很多,教师的个人魅力、优美语言会营造一种诗意氛围;文学作品本身也同样可以创设课堂诗境,如古典诗词雅致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和谐的韵律等;甚至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呈现,师生、生生的思想碰撞,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甚至在教师的人文评价中让课堂充满生机与灵动,让师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一起享受文学艺术带来的精彩与美妙,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三、创造的生活

如何在现有教学秩序下进行创造的生活?第一,让课堂丰富起来。今天的课堂太功利,功利到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学什么。这是不正常的。我们既有初高中教学大纲,又有所谓的中高考考纲。当你去仔细阅读教学大纲时,呈现在面前的是很美很可爱的校园课堂情景,但再翻一下考试大纲,并结合当下教育现状,又感觉我们的想法是很傻很天真。但不管现实如何,在自己耕耘的三分地里,我们应该可以找到与中高考相平衡的方式而让课堂丰富起来。你可以让学生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进行课本剧的排演,可以安排辩论赛,甚至可以让学生练练书法、欣赏欣赏影片、开展文学课题的研究性活动等。第二,让生活多样起来。当学生的生活在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时,语文教师的生活如果也只停留在家庭、学校两点一线之中,只停留在命题、做题、讲题上是不行的,这样的生活不仅乏味,更显示不出作为思想引领者的价值所在。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还配得上“教师”这个称呼呢?我们必须走出这种乏味的生活,深入社会,行走各处,丰富自己。当然,我们无法“行万里路”,但可以读“万卷书”。作为语文教师,阅读与写作,永远应该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让生活多样起来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第三,让思想活跃起来。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追寻语文教学生活的别样风情,我们必须改变僵化的思想,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用实际行动打碎条条框框,以便让语文教学生活有质的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学生活进行思考,由思考而产生新认知,并最终产生新思想,正所谓“思者常新”。这些年来,在教学之路上走来,行色匆匆中,我们思考吗?我们对教学生活有过新的认知吗?我们有新的思想吗?创造的生活,需要思考,更需要有新思想的支撑,最重要的是思想往往产生行动。所以,语文教师们必须让自己多思考,并由此激发新思维,让思想活跃起来。

四、丰富的体验

语文教师如何拥有丰富的体验?第一,走出课堂。我们的教学世界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局限在校园这方小天地,我们必须把它无限地延伸,让它走向家庭、社会乃至自然。在走向家庭、社会、自然的同时,我们的体验也便在不断丰富。而这种丰富的体验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生活的别样风情的一种体现,因为它让我们有更多经历、更广见识、更深感受,而这些又会回馈课堂,使之丰富起来、生动起来、深刻起来,让课堂更像课堂,老师更像老师,最终让学生喜欢并热爱语文。第二,走出书本。今天的语文教学生活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当我们开动现代印刷设备不停地把各种知识灌输给学生时,当我们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只字不差地背诵、默写初高中名篇名句时,当我们不是引导学生走进名著而是整理罗列出名著的知识点并要求他们背诵默写时,当师生们习惯于这样的教与学时,我看到的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更谈不上活力,有的只是苍白与面目可憎。所以,语文教师必须让自己与学生走出书本,用更灵动更具生命力的方式来习得知识,成长人生。记得西方某位哲人曾说过,你忘记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而今天这种语文教学生活在十年后、二十年后乃至三十年后,有多少东西能留在学生的生命里?第三,回归自我。当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后,我们依然要回归课堂回归书本,更要回归自我。走出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更像课堂,走出书本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书本,两者不矛盾。但不管如何走出,最终我们必须回归到自我,让生命个体受益,让师生共同成长。这才是走出的最终目的所在。我们必须让走出呈现新的获得,不管见识还是能力都要在实际的行动中才能得到增长或提升。比如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重新解读教材来走出教材,并以文字的形式作新的阐释来成长自我,回馈课堂。在教学生活中,一定要让“我”存在其间,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对于教学存在的价值所在。

《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各民族有着各自的传统节日和习俗,传统的节日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情感,反映了劳动人民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2.知道一些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教学重难点:懂得尊重各民族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民族节日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课件,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2、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的名字及民族的节日。

3、引言: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有趣极了。虽然各个民族的节日习俗不一样,但不一样的节日同样的喜庆,(板书课题)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浓厚的喜庆之情吧!

二、传统节日介绍

(一)藏历新年

1、观看藏族图片。

教师对藏族进行简短的介绍。

2、学生自由阅读第一段。

3、讨论: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藏历新年

藏历初一)

4、教师介绍“叩长头”,观看课件。

(二)那达慕大会

1、欣赏草原风景。教师简单介绍蒙古族。

2、观看课件,讨论:藏族朋友们在干什么?

3、教师介绍那达慕大会举行的时间、活动的内容。(板书:那达慕大会

夏秋季闲时)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三)火把节

1、观看彝族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彝族。

2、学生默读火把节的传说。

3、老师介绍火把节进行的时间和相关内容。(板书: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四)歌婆节

1、观看壮族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壮族。

教师介绍:壮族的歌婆节是纪念“歌仙”刘三姐。

2、欣赏电影《刘三姐》片段。

三、作业活动

1、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完成课本上的表格作业。

2、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业。

四、课后小结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既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各自的风采,我们不仅要尊重少数民族朋友,还要尊重他们的节日习俗。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

藏族

藏历新年

藏历初一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夏秋季闲时

彝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 壮族

歌婆节

第六课《家乡风情》教学设计 篇5

家乡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风情中有关地名、建筑、习俗等方面的一些特点,从家乡文化中汲取营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关注、探究都兰文化,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帮助学生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美丽都兰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教学过程:

一、感知平台

1、现场采访: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暑假都去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回答)

2、观察发现

①出示图片:祖国部分著名风景区图片,学生随图片的依次展示而回答这些都是祖国的哪些地方?

②自然引入本课主题:出示香日德**行辕、贝壳梁、国际猎场、热水古墓等部分图片。

问:知道这是哪里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对!这就是我们家乡都兰,是不是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那我们就走进都兰去看看。(师板书课题:走进我的家乡------都兰风情)

③通过观看图片,你们对都兰的第一印象如何?知道这个地方的由来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生活。由采访到观察,进而引发讨论:知道这个地方的由来吗?认识到都兰与众不同的美。既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获取新的经验。这种“准生活”情境的巧妙引领和创设,重在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的参

与活动。〕

二、认知领域

1、**行辕

①请同学们随着我们的图片仔细观察**行辕的建筑有什么特色?(出示图片:**行辕)

教师小结:**行辕占地50余亩,是组回字形的建筑群。大经堂居其中,分上下两层,嵌有藏式大窗30扇,红褐色的高墙上,饰以深咖啡色的金露梅茎秆,显得深沉庄重,古色古香。经堂门楼是斗拱排

檐的汉式结构,雕栏画栋,精巧玲珑。经堂内面积1300多平方米,可供千人跏趺诵经。堂内有32根云纹托基的朱红巨柱,气势雄宏。上方正中,设有**大师讲经的莲花宝座。两边梯阶形的供台上,供奉着菩萨、度母、护法、金刚诸法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数百卷古版《甘珠尔》、《丹珠尔》等经典及医学书籍,陈列在两壁巨大的书橱中。经堂四周还挂着很多名贵的堆秀、唐卡。经堂左右为屋檐转经长廊,共有252个转经筒,壁画上绘有1108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因佛像手势各异,故称为千佛廊。1999年2月,香日德**行辕被列入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旅游景点。②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行辕呢?(教师小结**行辕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对**行辕建筑的观察,了解佛教建筑的特点,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贝壳梁

出示图片:贝壳梁。

①同学们在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②这个地方在哪里?这些贝壳又是从哪里来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教师小结:关于贝壳梁的形成地质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是海水退却时大海中最后的生物。也有的学者认为,贝壳梁漫山遍野的贝壳并不是海洋化石,而是距今只有数千年的湖泊消失留下的湖底沉积物。有些专家认为柴达木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由海变成了湖,在无数次旱风与干燥的交替演变中,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泱泱大湖渐渐干涸露底,旱风挟着飞沙威胁水族。贝类为求得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北面一带是盆地最低洼处,贝类们熙熙攘攘、拥拥挤 2

挤地涌来,在古河道上越积越多。不知何时,河水改道,旱象加剧,贝壳们全部灭绝,只留下贝壳的堤墙,诉说着远去的历史。

3、国际猎场 ①出示图片

②学生观察图片上有哪些野生动物(学生自由回答)③你们听说过这个地方吗? 教师讲解国际猎场相关知识

过渡:这里的牧民把保护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职责,有的牧民为避免羊群与野生动物争夺草场,甚至放弃了养羊,从而成为护林护猎人员。(让学生说说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4、热水古墓

①同学们知道都兰有这么多古墓存在吗?(学生自由回答)②有教师讲解热水古墓的历史

三、小结

都兰除了以上几个地方外还有科肖图古遗址、香日德烽火台、巴隆塔温他里哈古遗址、诺木洪塔勒他里哈遗址等;自然景观主要有鲁丝沟岩画、曲日岗考肖图千年古柏林、香加考肖图夏日冰瀑、香加巴哈莫力岩画、香日德绿洲农业、巴隆阿拉克湖;人文景观主要有热水龙玛日寺、曲日岗寺、沟里寺、及蒙古族、藏族风情等,久远的历史,深遂的文化不仅极大丰富了都兰县的旅游资源,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快乐实践

1、情景再现

学生将搜集的有关美丽都兰的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进行展示、交流。

2、歌唱家乡

搜集歌唱家乡的歌曲,并以“歌唱家乡”为主题举办一次小型的演唱会。

3、以“我为家乡绘蓝图”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活动。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1、欣赏欧洲民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一)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二)能够感受、体验 《伏尔加船夫曲》、《伦敦德里小调》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小提琴、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有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3、情感目标

(三)能够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感受欧洲的音乐及所表达的情感。

(四)学唱一段《 伏尔加船夫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聆听、歌唱、感受、欣赏、讨论等音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感受浓郁的欧洲音乐作品的美,从而对富有欧洲风格音乐特点的歌曲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2、难点: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在歌唱及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教材分析】

(一)《伏尔加船夫曲》2010年10月18日潘国恒

1、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一条河流。俄罗斯人民称它为“母亲河”。这是因为伏尔加河流域自然风光秀丽,资源丰富,两岸人民勤劳勇敢,并且建立起自己生活的家园,创造了优秀的俄罗斯文化的原故。所以,他们对伏尔加河的感情就像对母亲的感情一样。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因此,他们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

(二)《伦敦德里小调》

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个小城。

《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下两行)。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以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1、中世纪时,由阿拉伯及北非侵入西班牙的摩尔人,在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纳达城建立了格拉纳达王国。摩尔人在格拉纳达山丘上盖起了阿尔罕布拉宫。在这座中世纪的宫殿里,珍藏着闻名于世的壁画——这是古代伊斯兰文化的宝贵遗产。15世纪时,西班牙人开展复国运动,摩尔统治者被赶出了西班牙。但是,格拉纳达王国的遗址及阿尔罕布拉宫中珍藏的壁画却成为后世旅游的胜地和观光的对象。

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塔雷加(1852——1909)曾到阿尔罕布拉宫游览。他对那古老的宫殿建筑和华丽的壁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而在1896年创作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首传世之作。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结构形式是:A+B+尾声(即单二部曲式带尾声)。

2、吉他。中世纪时,摩尔人将一种拨弦乐器传入西班牙。随后,逐步定型为今天的西班牙吉他(简称吉他)。与它同类的乐器还有意大利吉他、班杜里亚琴、西滕琴、班卓琴、夏威夷吉他(横置在膝上演奏的吉他。用金属按弦器代替手指按弦,并在琴弦上滑动奏出旋律)。

【教学方法】

《伏尔加船夫曲》

一、对作品应完整地聆听,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整体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要抓住以下重点:歌曲的主要艺术特点(如:力度层次的演变特点、劳动号子式的固定音型、男低音的音色……),歌曲的主题思想(踏平世上的不平路)。

三、聆听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参照列宾的油画,讨论歌曲的内容。

(2)利用歌曲片段引导学生做即兴表演。

《伦敦德里小调》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一)、对每个作品都应完整地聆听,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整体留有深刻的印象。

(二)、聆听《伦敦德里小调》时,可先唱一唱原曲。在此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其结构形式,高潮在哪里,最富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为聆听完整的乐曲打下基础。

在聆听全曲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原曲重复了几遍;每次出现时音乐的表现方式如何。(是哪个音区?是单旋律还是有和音?是连音奏法还是有断奏?)

四、聆听《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2)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音乐情绪、乐曲结构等。其中,应注意两段旋律呈现的次数,尾声与前两段旋律有什么联系,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轮指奏法、分解和弦伴奏)。

(3)引导学生检索、讨论有关吉他的文化知识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7

1.1 灵感

为了给人们营造一种回归自然, 体验风情的地方, 初步设计了“自然风情”主题餐厅, 让人们放松心情, 营造各地风情的场景, 使人们在喧闹的都市体验不同风格的用餐环境。

1.2 元素

本文自然风情主题餐厅的室内设计, 大多数采用自然元素和各地特色为主题, 更适宜营造自然环境, 让人更好地体验其中。各个就餐区域都有着独自的当地特色为设计元素。

2 表现手段

2.1 手绘

本文餐厅设计是利用马克笔手法表现的, 先用铅笔在A3纸上起草稿, 调整透视关系, 再用水笔勾画成具体的形态, 最后利用马克笔完成上色。

2.2 软件

本文自然风情主题餐厅的设计是用cad, 3Dmax和photo shop来完成的, 首先用cad把平面图布置好, 在平面图中要注意把握好各个功能的分区和物体的尺寸。在导入到3Dmax中进行挤压建模, 贴材质, 导模型和打灯光, 先渲染出测试小图看下整体效果, 然后进行修改, 反复渲染小图达到预想目的即可渲染大图。再用photo shop进行后期处理, 调整对比度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加协调, 最后完成效果图。

3 设计亮点

3.1 平面布局

餐厅位置坐北朝南, 服务台位于餐厅入口处, 方便消费者咨询和订餐, 指引人们等候和就餐, 大厅中央是人造自然景观, 以红绿色为主, 也不会使客人对大厅望眼欲穿。对于各个就餐区域的规划,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灯光效果, 使客人感受也皆尽不同, 可以更好地营造各种符合主题的氛围。

3.2 入口大堂

大堂入口是礼仪、接待、登记、指引和结算地方, 其设计布局要突出特色和营造特殊氛围, 也直接影响着整个餐厅的形象和赢得客人的好感。餐厅坐北朝南的位置, 也易于大堂的采光。本文餐厅大堂没有过多的装饰, 色调统一不会使人感觉过于花哨。

3.3 地中海风情

地中海风格形成于9~11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之前, 地中海风格的家具以极具亲和力的田园风情及柔和的色调搭配的。无论是材料和色彩都与自然达到了某种默契, 其室内的装饰也是基于海边轻松和舒适的体验, 屋内没有浮华、繁琐的装饰, 使人处处感到悠闲自得。

3.4 大漠风情

大漠的辽阔与孤寂和城市的繁华与拥挤形成了鲜明对比, 而相对于都市的人们大多数基本上都是在城市里忙碌, 去过大漠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设计以大漠风情为主题开拓了一就餐区。大漠风情就餐区墙体和地板都是利用喷砂工艺制作模拟大漠景象, 吊灯则选用了红色烛台吊灯, 更加凸显了大漠的异域风情, 绿色的仙人掌加以装饰就餐区域, 使得大漠风情不宜单调。

3.5 极地风情

极地风情就餐区域的四周壁纸以冬季冷杉为主, 搭配以蓝白色桌椅, 和灰色白纹地毯, 使室内区域达到冰天雪地的效果。而天花是以北极特有的北极光演化而成, 顶灯是以满天星的造型。壁纸和室内的色调让人们可以感受到寒风阵阵的萧瑟。

3.6 田园风情

田园风格是采用具有“田园”风格的建材进行装修的一种方式。就是以田地和园圃特有的自然特征为形式手段, 带有一定程度农村生活或乡间艺术特色, 表现出自然闲适的情调。此处的田园并非农村而是一种贴近自然, 向往自然的感觉, 让人感受到朴实、亲切、实在。

3.7 自然风情

自然风情主题餐厅卫生间的地砖防水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卫生间装饰的主要部分, 所以采用300mm×300mm的花纹防滑地砖, 不但有很好的防滑效果并且防水性能很好。而吊顶采用的是铝扣板吊顶, 这种吊顶防潮性好, 施工简单, 容易拆卸。卫生间的墙面也要铺设墙砖, 起到防潮作用, 并有利于清洁。

4 结语

本文自然风情主题餐厅是以让人体验各地风情为主, 营造各式氛围, 使人就餐其中, 享受其中, 此次设计追寻的是使人们感受到“一眼一世界, 一步一风情”的效果。通过本文的设计找到不足之处, 将其改正, 为从业者以后的设计道路汲取经验。

摘要:室内设计是以自然风情为题, 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特色文化。使人们不再拘谨于普通的就餐, 使整个餐厅内部融入到各地的风情文化中去, 使人在餐厅就餐不但能品尝美味佳肴更能让人流连到美妙的环境中去。

关键词:主题餐厅,各地风情,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 宫灵娟.以生态为导向的餐饮空间设计[J].艺术教育, 2015 (1)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8

2008年12月7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称号后,深圳正在吸引着全球的视线。为了更好地为深圳创意产业提供服务,促进深圳创意产业向国际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2008年12月30日,深圳创意文化中心揭牌。此后迅速组织了深圳设计界的多场座谈会,倾听设计师和业界专家的意见,深入了解广大设计师心声。创意文化中心主任王小明表示,如今建设“设计之都”的战略部署已经一步步在制定,接下来将有一系列大动作围绕“设计之都”而展开。

今年2月11日,深圳邀请在国际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全球创意三巨头”之一查尔斯·兰德利,就“创意城市”话题在深圳市图书馆报告厅与深圳市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吸引了大批设计师与市民的参与,现场气氛极为热烈。查尔斯·兰德利在访问深圳期间深入挖掘深圳的文化内涵,提出在为城市创造财富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倡导软、硬实力的并行发展。

据了解,兰德利的来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深圳还将迎来更多国际间的创意交流。深圳市委市政府已启动了“设计之都”品牌运营“1+6”规划,包括《深圳全民创意行动纲领》、高端学者访问计划、创意书籍出版计划、创意人才培训计划、全民创意活动计划、城市品牌推广计划、创意氛围营造计划等。与此同时,设立深圳创意设计日、建设创意设计博物馆等一系列工作也在全面推进中。深圳的创意企业和创意人士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倾听来自世界的声音。通过搭建“设计之都”新平台,深圳将努力在设计产业、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核心产业、创意产业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还将为全民创意创新提供更好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在与国际对接方面,深圳将努力承接2010年的国际创意产业联盟大会,加强与世界创意设计的沟通。让深圳融入世界,也让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深圳文化产业的新魅力。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困扰,但深圳各级机关深入细致的创新服务促进文化企业化“危”为“机”。

从年前开始,深圳市文产办就组织人员深入腾讯、A8音乐集团、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等重点文化企业进行调研。深圳市文产办主任郭永航表示,所谓高端文化产业,就是把握新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所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充分利用深圳已经形成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的优势,重点发展数字内容、动漫、网络游戏及创意设计等现代新兴文化产业。郭永航说,他们还将继续深入基层和重点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政府的诉求,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共同制定企业和行业的2009至2015年发展规划。此外还要创新服务形式,建立重点文化企业、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人才档案,根据不同需求,实施“一企一策、一项一策、一园一策、一人一策”,提供个性化跟踪服务。

郭永航表示,今年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不能再停留在规划这一层面,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突破性发展。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意见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

目前,深圳市文产办已经开始安排2009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支持自主创新和原创推广,助文化企业转“危”为“机”。今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金额为1亿元,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据市文产办拟定的计划,申报审核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在6月将完成80%的资金计划额度。

除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外,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连续四届成功举办也推动了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承担了成为“校验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平台,服务中西部文化发展的平台”的战略任务。从以下历届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文博会对文化产业的积极推动。

首届文博会于2004年11月18日开幕,22日闭幕,历时5天。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47.7万人,累计合同成交额31.36亿元,意向成交额325.5亿元。在合同成交额中,文化产业项目投资15.35亿元,文化产品交易16.01亿元;在意向成交额中,文化产业项目投资达成意向金额300亿元,文化产品交易达成意向金额25.5亿元。

第二届文博会于2006年5月18日开幕,21日闭幕,为期4天。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90.63万人。各省市代表团签约项目203个,签约金额211.4亿元。其中文化产业项目投融资73.55亿元,文化产品交易12.55亿元;在意向金额中,文化产业项目投资达成意向金额77.40亿元,文化产品交易达成意向金额26.01亿元。

第三届文博会于2007年5月17日开幕,20日闭幕,历时四天。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185.08万人次。总成交额499.13亿元,比上届增长81%。总签约项目21186个,其中签约合同项目19656个,合同金额208.34亿元;签约意向协议1530个,意向金额290.79亿元。

第四届文博会于2008年5月16日至19日举行,设置八大展示交易馆,主场馆展览面积105,000平方米行。参加各项活动总人数240.13万人次,总成交额635.66亿元。此届文博会继续强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办展思路,围绕“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核心,进一步深化文博会的特色与定位,致力于打造中国文化产品顶级展会与出口的品牌。

经过连续四届锤炼,文博会已经成为国内文化产业领域最响亮的创意产业品牌之一。接下来,深圳今年还将有更多大动作,为创意企业提供全新动力,把“设计之都”的品牌推向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9

这节课通过欣赏两首作品,体会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中国民歌《黄河船夫曲》、《嘎达梅林》及《大胖呆》《丢丢铜仔》《天黑黑》《杵歌》等民歌素材,寓意深刻,借助民族音乐等符号向人们传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

在欣赏作品之前,我先让学生熟悉作品旋律,再分别听辨乐曲中相对应的主题音调,并启发学生总结各民族音乐的大致特点,拓展学生再民歌领域的视野。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环节: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聆听作品(提出问题,分段赏析,先唱乐谱再分析歌词等方式熟悉作品)—背唱民歌主题—结合课后实践与创造完成作业,通过启发、讨论、总结等方法,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民族异域风情课件 篇10

《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第3个主题活动。这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的内容标准第七条“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而编写。与前面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说自己的民族”及后面的“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体育运动”及“民俗礼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而《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这个活动主题从民族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等方面介绍各民族的特色风情。旨在让学生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并探究服饰、民居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了解不同的民族的生活习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从能力方面看,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喜爱活动、喜欢唱歌、跳舞。因此,在活动中可以放手让学生收集资料,分享信息的乐趣;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深究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民族歌舞的优美。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展示,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感受我国多彩的的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文化。

2.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了解它们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

3.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分类整理、交流展示等活动,学会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初步感知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和民族歌舞的特点,了解服饰、民居、民族歌舞与地域、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民族歌舞,感受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逐步树立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收集有关各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的图片、文字及影音资料。

2、学生准备:搜集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等信息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民族游戏导入(2-3分钟)

师:大家好!我听说同学们课前学习了很多各民族的知识,是不是?那黑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老师给一些有关各民族知识、风俗特点的提示,请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个民族?

(课件呈现一些壮、黎、藏等族,然后再展示身着民族服饰的图片。先展示“苗族”、“鄂伦春族”、“白族”、“藏族”的民族服饰图片,凭借服饰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

师:在刚才的比赛中,我们发现了每个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的特点和风情。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成中华民族五彩斑斓的文化宝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各民族,去感受他们的民族风情。(板:民族风情)

设计意图:教师以竞赛考查的形式,引入活动的话题,复习旧知识,考查学生对先前学过的民族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一环节民族风情的学习埋下伏笔,该活动能迅速的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本次主题活动营造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民族风情,小组内合作交流(5分钟)

过渡:课前,同学们根据自己喜欢的民族,分别从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这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了解了不同的民族风情。下面,我们就以小组的形式(4-6人一小组),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首先,老师要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

(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1)小组活动要求:①小组长负责活动的主持和汇总。

②有序发言,认真倾听。

③交流完后推选1-2人汇报。

(2)汇报活动要求:①汇报内容要紧扣主题。

②用自己的语言将汇报内容表述清楚,言简意赅,时间不超过1分钟。

③汇报形式可生动多样。(如:图片、实物、网上资料、统计数据、音频、视频材料等。)

设计意图:合作交流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收集资料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旨在亲身感受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特色,理解民居与居住环境的关系。同时和同学交流资料,旨在实现信息共享。教师提出的小组合作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以及分析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使小组合作交流有其价值,而不流于形式。

三、探究民族风情,班级汇报交流活动(整体用25分钟左右)

活动一:看服饰,猜民族,欣赏民族服饰美(5-8分钟)

1、各汇报人展示民族服饰图片,先让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然后学生再给以介绍。(板书:服饰 民居 歌舞)

2、预设:教师补充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图片,给学生介绍。如果学生提到的教师也可点击PPT展示。

(该环节是如果学生汇报不全的情况下,教师给以的补充。)

3.谈谈感受:看了这么多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你有什么感受和发现?(引导并板书:各具特色)

4、探究服饰:PPT展示几个民族的服饰,鄂伦春族、傣族、白族、藏族,探究不同民族的服饰为什么会不同呢?(引导生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地域、自然环境信仰的密切关系。)

设计目的: 看一看,感受民族服饰特点;说一说,理解民族服饰的特点与地域、信仰的密切关系;重点介绍与普遍浏览相结合,以求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

活动二:资料汇报,合作交流,分享民居特色美(5-8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少数名族的民居图片、实物模型等,根据建造民居的材料、样子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哪个民族的?教师适当地作点拨与分析。

1、各组汇报展示。(重点汇报:蒙古包、布依族石房、傣家竹楼、白族民居、苗族吊脚楼等)

(蒙古包:可以移动,这就与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有密切关系;布依族石房:是因为取材方便;傣家竹楼:可以避热避湿;白族民居:崇尚白色,以白色为主;苗族吊脚楼:通风,防潮。)

2、教师补充播放一些视频材料

3、教师对学生材料进行提问,探究民居特点以及这些民居与他们居住环境的关系(预设:抓住学生汇报时的几点进行深入提问:例如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傣族的竹楼,傣族竹楼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之中,别有一番东南亚的异域风情,你知道傣族人为什么住竹楼吗?蒙古族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小结并板书:环境、气候、文化、信仰)

4、小结探究:看来,各民族的民居和他们居住的环境、生活、生产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你还能在举例说说吗?

活动三:听听、唱唱、跳跳,感受民族歌舞美(8-10分钟)

过渡:动听的歌曲、优美的舞蹈,是各民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具有民族风情的歌舞艺术。

1、播放《吉祥三宝》,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好听吗?会唱可以跟着演唱。

备注:课前提前调查一下,若该班学生大部分无演唱、跳舞特长就使用第三个环节。

(2、你还知道哪些民族歌舞呢?(预设:提前调查该班是否有会跳民族舞蹈的学生,可以让该生表演)鼓励学生说一说、跳一跳、唱一唱。

民族歌舞大联欢

要求各个小组进行展示:内容可自选:

(1)说一说:知道哪些民族歌舞,并说出它的特点

(2)跳一跳:把最喜欢的民族舞蹈表演出来,如: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如没有展示的可变为欣赏)

(3)唱一唱: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4)奏一奏:鼓励有特长的同学介绍并演奏他们所学的民族乐器。)

3、预设:如经过调查无这些特长的学生,该环节这样处理。

1)学跳藏族“锅庄舞”。视频播放,介绍跳锅庄舞,师生学跳,从锅庄舞的场面中,你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性格怎样?

2)介绍、欣赏其它民族舞蹈。(重点介绍傣族孔雀舞、维吾尔族的舞蹈,边介绍边学着跳跳)

3)提问:少数民族的舞蹈给你带来什么感受?小结:舞蹈 优美 热情 奔放 柔美 各具特色

4)欣赏壮族对歌——师生简单对唱(介绍壮族三月三的歌节)

5)听歌曲,猜民族。(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山路十八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花儿与少年》、《草原赞歌》学生边听边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大家来唱唱民族歌曲(民族歌曲连唱)

6)教师播放乐器表演——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提问这是哪种民族乐器?

7)问生还知道哪些民族乐器?(蒙古族的马头琴;维吾尔族的手鼓;傣族象脚鼓;哈萨克族的冬不拉;侗族的芦笙)

8)探究提问:你们从少数民族的歌、舞、乐器声中感受到了他们民族的什么特点?

师小结:人们喜欢用音乐抒发情怀、寄托憧憬。少数民族歌舞反映了各少数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彰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为人们共享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提供了一个鉴赏、交流、吸纳的平台。

设计意图: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民歌,不是说说就可以理解的,唯有体验才有感受,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是最好的体验方法,而且在唱唱跳跳中能获得最大乐趣。

四、唱歌曲《爱我中华》归纳总结,感悟提升(5分钟)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说一说民族服饰、民居、民族歌舞与哪些因素有关吗?在生活中,当我们面对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时,我们要怎样做呢?

总结: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与当地的环境、气候、文化、信仰等有关。我们了解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就应该保护民居,尊重、理解、欣赏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板书:保护、尊重、理解、欣赏)

课件播放《爱我中华》,师生共唱,随着歌声的结束而结束全课,再一次进行民族团结的情感体验。

五、课后拓展作业

师: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共同维系着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繁荣。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多彩的民族节日,请同学们课下进行调查和预习。

八、【板书设计】

服饰

民族风情 民居 各具特色——环境、气候、文化、信仰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11

1.雁滩黄河风情生态公园B区基本概况

拟打造的雁滩黄河风情生态公园位于兰州市东岗黄河大桥与雁滩南河段西北方向,北临黄河,南至青兰高速公路,东临城市建筑群落。占地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区域目前是一片废旧厂房区,整个区域为不规则四边形,总体地势较平缓。

在整个方案中,区域划分按兰州五个区划分,分别是安宁区,红谷区,西固区,城关区,还有七里河区,本人所负责的是B区——安宁区(见图1)。安宁区的特色是自然环境优美,植物种类丰富,种桃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桃乡之一。植物配置以桃树为主,多处发现有彩陶器和陶窑,故设计中引用彩陶纹样,游客在欣赏景观的同时体验到安宁区的地方特色。

2.设计理念

主题为生态公园,同时又能通过安宁特色文化突出黄河风情,又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的活动区,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主景观——陶纹水景木栈道

(1)整体造型:总体形状呈螺旋形,设计灵感来源于安宁特色陶瓷纹样,并由其艺术加工变形而来,体现黄河风情的主题(见图2)。一水一栈道螺旋型形式,这种邻水布局满足人们亲水性的需求。邻水木栈道给人们提供引导游览的作用,方便人们休闲游览放松心情。

图1 图2

(2)水体:水景中水取自于中心景观的河流,中间虽然隔着一条主道路,但是主道路下边安装有粗的管道,两边水是相通的,是活水流动的水,而非一潭死水,水是时刻更新的,总体水引自于黄河水,这样的设计既不破坏

整体景观又能使水更新流动,富有生命的活力。

(3)木栈道:木栈道采用模板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粗朴的质感,给人们行走时带来舒适的感觉。木栈道采用架空形式,联系各木栈道底部的螺栓支架采用的是不锈钢和镀锌材料,防腐防虫蚀。

(4)小型木架桥:螺旋状木栈道每隔几米设置了一个小型木架桥,游客若想直接到达湖心平台可由此通过。木桥分为两半,一半是方形镂空状。游客行走在上面仿佛湖水就在脚下,但美观的同时包含一定的局限性,故另一半是平坦的桥面,以便于残疾人或者穿高跟鞋的女性通过。在木栈道外围种了柳树,白天的阳光或黄昏的光景交相呼应,形成梦幻灵动的自然景观。

(5)鹅卵石:湖底放满了鹅卵石,鹅卵石铺装整齐,形状大同小异,美观,整洁,给人们带来视觉的美感。湖面清澈,波光粼粼。水池里的鹅卵石简洁美观。水池不深,不存在安全隐患。

(6)湖心平台:设有休息座椅、顶部支撑张拉膜,可供人们休息聊天观景等。

4.次景观——下沉广场

运用垂直高差的手法分隔空间,打破巨空间的空旷感和视觉的单一感。

(1)整体造型:下沉广场总体呈圆形,为避免视觉混乱,整个下沉广场高约0.6米,广场内可形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下沉广场地下设有排水管道,下雨时能及时排水。

(2)特色阶梯:连着下沉广场的三条道路,汇集点在中心广场,每个道路设有阶梯,设计很具有特色。一边是直梯,每阶高度为15cm。另一边是高阶梯,每阶高度为30cm。不是用来行走而是作为座椅使用,游客可在此观看广场里的表演。每级台阶留三分之一的是木铺装其它三分之二为草坪,游客坐在木质台阶上,双脚自然垂下搭在草坪中,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两种台阶旁边设有花池,搭配种植黄杨。

(3)广场铺装:采用透水砖,具有美观性、防滑性、透水性。

(4)中心平台:供游戏表演等用,也可用于跳广场舞,或是小孩溜冰等多功能平台,适合各类人群,上面的图案是桃花图案,安宁区以桃花闻名,体现了安宁特色。中心广场的是两极台阶,铺装采用防滑材料砖。

5.道路系统规划

园路在此次方案中具有重要意义,起到组织交通路线,引导游客游览的作用。园内园路分为三种:

(1)主要园路:宽2m,联系公园B区内主要的三个景点,陶纹水景木栈道、下沉广场与观景亭等,方便游人游览其中,是行人行进的主要路线,必要时可通行少量的管理用车。

(2)次要园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内各个角落,双人行走1.2-1.5m,单人0.6-1m,如山上,水池边,多曲折自由布置。

6.铺装

(1)鹅卵石小路,生态美观休闲,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足底按摩。旁边是青石板的平整铺装,方便那些穿高跟鞋的女士行走。

(2)生态型木铺装:选用防腐木材料,防滑、防腐蚀、防虫咬,具有渗水性。这样的木铺装形式夹扎着大小的圆形绿色草坪,符合生态型公园主题,增添了公园铺装的趣味性。河边的边缘铺装也是生态型铺装,也是采用的大小不一的圆形铺装组成,与里面的铺装手法呼应,但也有所不同,圆形部分不是草池,而是铺装形式,其它部分为绿色草坪,便于人们通行。

(3)装饰草坪:草坪植株低矮,叶片细小美观,叶色翠绿且绿叶期长,选用早熟禾。

结语

在本方案中,B区依据安宁区特色,将设计元素融入到雁滩黄河风情B区设计方案之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当代人们不断追求的主题,本区设计的思路以生态理念贯穿其中,使游人走进自然,体验自然,亲近自然,感受与生态共存的乐趣。本区的设计针对附近小区及周边的各类人群,让人们在闲暇时间能够一起来公园漫步,亲近自然的同时体验黄河风情的地域特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异域风情》的教学设计 篇12

1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本次项目研究的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历史悠久且具有丰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其主要的聚居地之一便是齐齐哈尔的梅里斯区和富裕县。如今,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正在被汉族文化同化中。一些代表其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结构形式、装饰纹样和图腾、村镇构造形式等也开始衰退。一些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也一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消失。本次项目的目的在于如何通过建立并完善达斡尔族的风情旅游园区来进行达斡尔族地区的保护和更新。

2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家认识到了这种少数民族地区及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以国内也越来越注重这种少数民族地区及其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而且目前国内保护较好的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都是采用旅游这种形式进行开发的。如北京的中华民族园就汇集了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民族风情、工艺品制造、特色表演等来进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而我们的项目就是要和现在的这种趋势达成一致。充分利用达斡尔族的这些特色传统民族文化改造出一个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情园区正是我们此次项目的意义所在。

3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存在的问题

3.1达斡尔族民族本身管理体制并不完善。达斡尔族民族本身的管理体制因为没有对应其民族特色的体制体系, 所以并不发达与完善。这导致了一些其民族特有资产及产业的衰退, 致使经济不景气, 造成无法运用有效合理的手段来宣传其民族特色文化。作为少数民族, 在体制上并没有与其民族特色相对应的管理体制, 反而和其他地区在同样的体制下发展。造成了人数不多实力不强的民族去并不能争取到一些国家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没有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所支持的民族地区也不能更好的通过旅游形式宣传其本身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

3.2现有园区的设施条件不够完善。现有的达斡尔族民族风情旅游园区, 本身的设施条件并不完善。例如商业性能的公共建筑过少, 不能满足游客游玩期间对于生活及生理上的基本需求。园区基本设施条件是维持园区运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能用于招揽游客更能为园区的发展的提供经济支持。景区缺少商业及其他公共设施不仅对于景区经济发展不利, 而且缺少经济的支持, 在其方面保护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也是较为困难的。

3.3现有园区内民族气息不够浓郁。现有的达斡尔族民族风情旅游园区内的民族特色并不浓郁, 游客在游玩期间并不能充分感受到达斡尔族特有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息浓郁更能带动游客的游玩情绪, 能让其更想了解民族特殊的文化。而缺少民族气息这种情况对于想通过民族风情旅游产业来保护民族文化发展的达斡尔族来说并不乐观。

3.4达斡尔族特有的体育文化并未在现有园区展示出来。达斡尔族的体育文化也同样有其特色的民族色彩。达斡尔族特有的体育项目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运动对于人们身体、心理、精神等层次都是有积极作用的。然而在现有的达斡尔族民族风情旅游园区, 这种文化并未体现出来。这种情况有碍于人们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全面了解。

4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规划设计研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4.1对于民族自身管理体制完善问题。达斡尔族应该争取进行地方管理, 给民族以自治地区的待遇, 使达斡尔族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民族政策优势, 努力争取到更多的国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加快达斡尔族地区的发展, 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通过风情园区旅游等形式促进达斡尔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4.2对于现有园区设施条件不完善问题。我们应适当的在园区内加强公共建筑的建设。有条件的情况下, 我们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个民族特色产品的展览售卖区。将达斡尔族特有的民族饰品及文化制作成手工艺品。这样游客就可以通过购买手工艺品加强对达斡尔族文化的宣传与发扬。同时也可以园区的经济发展, 带动整个达斡尔族地区的发展。

4.3对于现有园区民族气息不浓郁问题。通过对达斡尔族的深入了解, 我们认为达斡尔族丰富的传统文化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达斡尔族有其特色的传统民居, 然而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被现代民居所取代。这是一种文化的衰落。我们应当结合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重新建设带有达斡尔族特色的民居, 并利用达斡尔族特有的符号、图案、图腾等来装饰园区。使游客在游览的同时, 间接地增加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4.4对于宣传达斡尔族体育文化的问题。通过对达斡尔族体育文化的研究, 我们认为达斡尔族的各种特色体育项目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旅游体验来帮助游客更加了解达斡尔族的文化。达斡尔族的体育文化并非是从物质上让游客体会民族特色文化。而是让游客从身体从精神上感受这种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在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内举办摔跤、赛马、射箭、曲棍球、颈力赛等活动, 不仅可以让游客在体验这种文化的同时强健体魄, 而且能让游客们增长见识。在亲身体验达斡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 加深对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了解。

结束语

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发挥出最原始的民族特色, 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于民族文化和民族特色方面的建设。营造出一个拥有浓郁达斡尔族特色民族气息的风情旅游园区。通过这样的园区来对游客进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的宣传, 使人们更加了解这样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从而达到保护与发扬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使达斡尔族能更长久的发展与传承。

摘要:怎样规划建设并完善达斡尔族风情旅游园区, 才能更好的起到保护与发扬达斡尔族特色传统民族文化, 是本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是通过前期调查研究、设计规划方案、思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达斡尔族,文化,园区,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孙丽坤.旅游与环境前沿论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 (07) .

[2]徐学书.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07) .

[3]于学赋.莫力达瓦达斡尔乡村传统文化现状考察[J].民族文化论坛, 2006 (01) .

上一篇:nike品牌策划下一篇:关于我渴望的初中半命题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