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2024-08-27

信用与征信的区别?(精选6篇)

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篇1

一、个人信用信息与征信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信用”是指“能够履行跟人约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1]。个人信用即是“基于人之财产上之社会评价,所生经济上之信赖”[2]。与个人信用有关的各种资料、数据、档案等能反映信用主体支付能力、偿付能力及履约能力等方面经济能力的信息,即是个人信用信息。通常认为,个人信用信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资料,主要是指个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工作单位、工资状况、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等信息;二是个人商业信用状况,包括个人收入状况、个人资产状况、银行贷款及还款状况、破产记录等商业信用记录;三是个人社会公共记录,包括个人纳税记录、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等;四是个人守法状况,主要是指个人有无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及刑事犯罪记录等信息[3]。可见,个人信用信息都是与个人身份、能力直接相关的信息,与个人的隐私直接相关,具有私密性的特征。

所谓“征信”,可溯源至春秋时期《左传》中的记载“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就其现代含义是指,征求他人或者自身信用或验证信用,使授信方能够比较充分地了解信用申请方履约的能力,以降低风险[4]。中国人民银行草拟的《征信管理条例》所称征信,是指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使用等商业性活动。《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中更是明确规定,所谓个人信用征信,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管理,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可见,征信制度的确立要求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分享,其本质在于信用信息的开放。

二、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与保护的冲突

(一)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与保护的冲突是由其特征决定的

一般而言,个人信息的保密性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前提。个人的身份信息、财产状况等并不涉及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因此,对个人权利的尊重当然包括对个人信息应当享有保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交易空间不断拓展,市场交易手段不断更新,与之伴随的是市场交易风险的增大。个人的财产状况、收入及负债情况等信用记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私事,而是体现了个人的履约能力并直接关系到他人预期利益的实现。因此,交易相对人有权了解其相应的信用状况,以保障交易的安全。个人征信行业和制度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市场交易安全的保障,其本质要求个人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共享。因此,一方面,在社会的运行中,隐私权作为个人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人信用征信机制的建立迫在眉睫,而个人信用信息的私密性的特征和征信机制要求信用信息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个人信用征信机制的构建与个人隐私权保护的冲突不可避免。

(二)个人信用征信与保护的冲突的本质

个人征信体制的建立是市场经济逐渐繁荣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需要,是保护公共利益安全实现的需要。其中,哪些信息内容应当公开,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形式公开,以及在什么范围、对哪些对象公开都涉及到了公私权利的界定、保护和实现。因此,个人信用征信的实质在于个人信息隐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反映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衡量与取舍。个人信用信息由封闭、私密走向适度公开、共享的过程,实际上是私法主体的个人利益适当让步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正如著名法学家庞德所指出的,法律保障各种形式的利益,“但是其中每一种形式都会同其他被承认的利益发生竞争,因而就需要限制”,“必须将这一范畴中的每个项目和许多别的项目摆在一起来加以估量,而不能容许其中任何一个项目达到最充分的程度,不然就会损及整个范畴”[5]。可以说,个人信用隐私权的适度限制与个人征信信息的适当公开,二者的平衡与协调是个人征信体系建立成败的关键问题,也是个人信用立法的中心问题。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英国的《个人数据保护法》,欧盟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联合国经合与发展组织的《隐私保护与个人数据资料跨境流动指导原则》、《全球网络隐私保护宣言》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的《个人资料条例》,我国台湾地区的《电脑处理个人资料保护法》等均在规范征信的同时对个人信息特别是隐私权的保护作出了规定,以实现二者的平衡与协调。

三、个人信用信息征信与保护的平衡

从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的整个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信息的征集、管理及使用三个阶段,因此,对个人信用信息的保护应贯穿于征信的整个过程。具体而言:

(一)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与保护的平衡

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是将分散在社会各方面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和加工的过程,是个人信用信息征信的第一阶段。在征集个人信用信息的过程中,个人信用信息公开征集的范围、通过何种手段获得个人信用信息等,都是在信用征集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关键问题。

1. 信息征集的内容

征信的目的在于使信息使用者对个人信用有一定客观的评价,因此,从征集范围上来看,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内容应严格限制在与个人信用相关的范围内,不允许征集调查与个人信用无关的个人隐私等信息。如欧盟通过的《个人数据保护指令》中即明确规定,禁止对有关种族、血统、出生、政治观点、宗教或哲学信仰,加入行业协会成员情况以及健康或者性生活等敏感个人数据进行处理。除非数据主体明确同意以及法定的例外情况。

从个人信用信息性质上来看,其包含了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世界各国针对可征集的信息性质有不同的法律规定。有的国家和地区规定只提供负面信息,如澳大利亚、韩国、我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地要求个人征信局只允许收集有关消费者信用的负面信息。而在美国,征信机构则可以全面收集信息主体的正面和负面信息。相比之下,全面收集模式不仅能使交易主体及时了解信息主体的负面记录,避免潜在交易奉献,更能使交易主体全面衡量信息主体的守信与失信情况,并对其信用状况作出公平衡量,值得借鉴。

2. 信息征集的方式

信息征集的方式直接关系到信息主体的个人信用信息的控制权,对二者的平衡主要体现在是否需要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对此,有同意模式和通知模式之分。前者如欧洲国家规定,采集个人信息前,一般须征得其同意;后者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在合理的动机和目的下,征信机构收集和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均不需经过信息主体授权。但信用报告机构负有对消费者信息开示的义务。本文认为,同意模式尊重了信息主体的隐私权,但是征集信息都要求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在我国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现实条件下,同意模式缺乏操作性。相比而言,通知模式虽然在征集信息时不需征得信息主体的同意对其隐私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是通过设定征信机构的通知和开示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征信机构对信息主体权利的限制,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与保护的平衡

个人信用信息的管理主要是指征信机构对采集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加工、归类、整理及审查的过程。征信机构加工、储存的个人信用信息,是对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全面反映,应当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否则会误导信息使用者,对个人信用状况作出不公正的评价,影响信息主体的信用交易,更侵害了信息主体的隐私权。

1.信息的准确性

征信机构在征集个人信用信息时不需要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因此,为了确保征集信息的正确、有效,必须保证信息主体能够及时知悉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内容,并赋予信息主体对个人信用信息准确与否提出质疑并予以更正的权利,即保证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及更正权,才能确保征信机构管理的个人信用信息的准确性。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第609条至611条即规定征信机构必须给予信息主体对其本人信用档案的知情权;消费者对自己的信用档案有提出异议的权利,征信机构负有重新调查的义务,对确认为错误的信息必须从消费者的信用档案中删除。

信息主体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知情权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信息征集过程中赋予征信机构的通知义务,二是信息管理过程中赋予信息主体查询知悉权。前者要求征信机构主动予以告知个人信息被征集的内容及其来源;后者则是明确信息主体有权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征信机构必须向其公开涉及其个人信用的全部信息内容。我国《征信管理条例》亦肯定了信息主体的知情权,第39条规定,“被征信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机构有权向征信机构查询本人或本机构的信用信息记录及其来源”。本文认为,对于信息主体的申请程序及征信机构的答复义务还需要进一步作详细规定,以防止征信机构消极怠慢,保障信息主体充分的知情权。对于通知或查询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信息主体认为不正确的,有权提出质疑并要求予以更正。征信机构应及时组织调查,对于确属失实的信息内容,应根据信息主体提供的相关材料,及时对其信用信息予以更正。

2.信用信息的时效性

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即要求征信机构应及时更新信用数据库,以保证信息主体信用信息的新鲜、及时,对于经过较长的时期而趋于陈旧的信息,应当予以删除,特别是对于超过一定年限的负面信息,应当予以删除,而不能再提供给信息需求者,以保障信息主体免遭不必要的风险,维护信息主体的隐私权。各国法律制度也相应规定了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如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破产记录保存10年;民诉或判决记录保存7年或保存到作为判决依据的法律失效;逮捕起诉、有罪确认的记录,从释放、假释之日起保存7年。在英国,个人违约或债务未被清偿的记录保存6年,个人破产记录要保存15年。我国《征信管理条例》也规定了不良信用记录的保存时限,即自不良信用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5年。相比之下,《征信管理条例》规定的保存期限较短,有利于及时删除对信息主体影响不良的信息,但其未具体区分不良信用事项而统一规定为5年的保存期限则缺乏灵活性。因此,本文认为,对于我国征信立法规定保存期限应针对具体的不良事项作出区别规定,对于失信较轻的行为规定较短的保存期限,而对于失信较严重的行为相应规定较长的保存期限以敦促信息主体守信从事。同时,在全面收集的模式下,对于收集的正面信息如果长期保存一方面作为信用参考的系数逐渐降低,另一方面难免增大征信机构的信息管理压力,因此,对于正面信息的保存也应相应规定合理的保存期限,如7年作为参考保存期限。

3. 信息的安全性

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是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并实现个人信息最大价值的关键所在。征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足够的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库中个人信用信息,使其免受无根据的更改、丢失、窃取或破坏。如果基于征信机构的管理不善或故意泄露,造成信息主体的信用信息受损及其他利益损失的,征信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或后果严重的,应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七》专门规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为确保信息主体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刑事保障。

(三)个人信用信息使用与保护的平衡

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是以信息的授权使用为目的的,而其使用是以为市场主体了解交易对方客观情况以保障交易安全为宗旨。因此,个人信用信息的传播和使用应当有严格的范围和目的限制,以保障个人信用信息免遭不正当的使用和侵犯。如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规定,信用报告只能提供给以下对象:奉法院的命令或联邦大陪审团的传票;根据有关消费者的数目指示;与消费者进行信用交易;用于就业;签订保险;对消费者有合法的商业需要等。除此之外,未经当事人同意而取得信用报告的,属于违法行为。本文认为,在征信机构征集信息时采取通知模式而非同意模式的前提下,要保证个人信息使用过程中的隐私权保护,必须对可以查询、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主体及使用的目的作出严格的限定。因此,,在明确规定有权获取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的主体的基础上,对信用信息的授权使用,除特殊主体如商业银行、司法机关外,应以取得信息主体的同意为原则。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273.

[2]龙显铭.私法上人格权之保护[M].北京:中华书局,1948:71.

[3]雷继平.个人征信系统与个人信用信息保护[J].法律适用,2006,(1):76.

[4]陈潜,康浩民.信用——法律制度及运行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9.

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篇2

摘 要: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表现为更为微型的客户对象导致的信用风险,一方面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导致的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中的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包括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手段以及缺乏明确的法规监管。传统中央银行为主导的线下征信体系覆盖率低、成本高并且相对封闭,大数据征信依托多样化、高频率和高体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搜集和处理能够反映主题行为习惯的全方位、多维度信息,构建反映其性格特征、身份特质、履约能力等多维度的定量模型,利用各种算法推断其信用特征,并获得量化信用评估结果。大数据征信体系发展需要鼓励建立行业协会、规范产品标准和重视数据隐私保护。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征信体系

1 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的表现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资源,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采用新金融模式运作的一种新兴行业。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14年11月24日发布的《2014年测量信息社会报告》,2014年全球网民共30亿,占居民总数的40.4%。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1/5的网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有6.49 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中有5.57 亿手机网民。3.04亿用户使用网上支付,网民中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为46.9%;手机支付用户规模为2.17亿,网民中手机支付的使用比例为39.0%。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7849万,在网民中使用率为12.1%。

谢平和邹传伟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与金融相结合的,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2014年谢平、邹传伟和刘海二撰写的《互联网金融手册》中,互联网金融被定义为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李耀东和李钧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简单是具有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应该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即服务长尾市场、普惠和去中心化的金融。主要特点为服务于长尾市场;具有海量用户;关注个性化需求;重视创新;正视风险;重视用户体验;重视开放性;重视社会化营销。

所谓信用风险即客户未能按期还本付息,或者说债务违约导致的风险。互联网金融中,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互联网金融中客户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

1.1 互联网金融的用户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客户对象往往是传统银行信用体系未能覆盖的群体,对这些群体的信用风险的度量往往需要更为专业的手段。以P2P网贷平台的鼻祖,成立于2005年3月英国的Zopa(Zone of Possible Agreement)为例,他们发现存在着“自由组织者”的群体,即自雇、从事项目的或者自由职业的非“全职”就业者,如顾问和企业主等,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方式很不规律,尽管具有信用能力,却由于不符合传统金融信用要求中稳定收入证明等要求,无法得到传统金融机构充足的信贷服务。Zopa的团队估计在英国约6000万总人口中有600万的“自由组织者”,并且预测在未来的10到15年,选择这种生活方式的人会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只重视客户生活和收入的稳定性而忽视了这一趋势。针对这一目标群体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Zopa发展迅速,从诞生时只有300个用户,几个月内用户量就超过了25000人,2012年注册用户超过90万,2014年末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亿英镑(约10.55亿美元),一举成为英国最大的P2P网贷平台之一。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借贷主体是资金规模小、很难在统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以及工薪阶层甚至学生群体等。从银行服务的企业客户来看,银行对公司贷款中80%左右的贷款投放给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型企业,贷款额度一般在500 万以上,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经营贷款仅占20%左右,额度一般也在50 万以上,平均200-300万左右。而互联网金融主要服务小微企业,贷款金额远远不能达到银行的贷款金额标准。以阿里小微信贷为例,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微信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户均贷款仅仅4万元。阿里小贷最大的特点是“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订单贷款作为淘宝、天猫卖家使用最频繁的信贷产品,要求支付万分之五的日利率。2012年,所有客户年均使用30次订单贷款,平均每笔贷款周期为4天,全年实际融资成本为6%。阿里小贷单笔贷款的操作成本极低,仅为2.3元,与银行2000元左右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形成巨大对比。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个人客户也同样具有资金规模较小的特征。以蚂蚁金服的个人客户为例,由于蚂蚁金服的大部分个人客户都开设余额宝账户,所以旗下各种产品的用户基本都是余额宝的一个子集。根据天弘基金的年报数据,截至2014年底余额宝开户数1.84亿户,户均账户余额3,133.47元。而截止2014年12月,工商银行开户数4.65亿,招商银行开户数5600万,北京银行开户数1137万;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北京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分别为71,886.07亿元、10,930.27亿元和1,851.29亿元,可以算得户均存款余额分别为15,459.37元、19,518.34元和16,282.23元,银行体系内客户平均存款余额为余额宝客户平均余额的5倍。这一方面反映了传统银行业依然是个人存款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客户群体总体来说金额较低,风险更大。

1.2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特征导致的信用风险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止2015年5月底,正常运营的P2P平台有1946家,累计问题平台数量661家,占全部平台总数的四分之一。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达1932.14亿元,历史累计成交量已突破6000亿元。(表1)

从网贷平台的市场份额来看,各网贷平台竞争激烈,彼此差异不大,排名前十的网贷平台贷款余额合计仅占市场总份额的1/3左右,这与国外成熟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以英国P2P平台为例,排名居前的ZOPA、RateSetter、Funding Circle、MarketInvoice这四家P2P平台的市场份额就占行业份额的70%左右。美国P2P行业基本为Lending Club和Prosper两家平台所垄断,合计占有96%的市场份额。

不仅网贷平台尚处于群雄争霸,一片混战之中。网贷平台良莠不齐,问题平台频频出现。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止2015年6月,已经320家网贷平台跑路,336家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73家网贷平台停业,另外7家网贷平台由刑侦介入。

除了网贷平台自身恶意欺诈投资者出现信用风险之外,网站自身由于技术问题也会发生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计算机、互联网、各类移动终端、数据库以及各类软件系统而运行,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高度暴露在系统性故障以及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的攻击之下。利用系统漏洞和平台设计缺陷,黑客可以通过侵入核心信息系统来获取客户信息乃至盗用客户资金;而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的扩散,也可能引发系统性崩溃。传统金融中只会导致局部损失的技术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中会威力倍增,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容易引发声誉风险和挤兑等连锁反应,甚至可能由于信任危机和流动性风险,导致风险从互联网金融向传统金融扩散。由于中国互联网金融普遍未能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制造和操作系统开发技术,因此对于引进的国外技术是否存在后门、漏洞等情况并不了解,只有通过增强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自主研发设计以及制造水平,才有可能解除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通过建立行业内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制定具有国际领先性的行业技术标准,有助于预防选择性技术风险的一再重演;从长远来看,还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新型金融技术标准,因为只有拥有制定标准的发言权,才能在未来国际金融业务中掌握主动权。

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

2.1 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

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的强势控制,2004年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建设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模式,经过10年时间实现了8亿人口的覆盖,但是截止到2013年底,央行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仅为3.2亿,占13.5亿人口中的23.7%。央行征信数据搜集的信息维度比较少,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份证号),以及所持有的信用卡、银行卡消费、取现、转账等记录等。仅仅依靠这些信息无法全面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状况,远远未能满足借贷市场的需求,很多没有信用卡或从未跟银行发生借贷关系的人群很难获得信贷服务。而在美国,征信体系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5%。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数据不充分、信息不真实挑战,使得人力采集数据仍然是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大多数P2P公司都主要是线下模式,千人员工以上的P2P平台不在少数,有些知名平台员工总数甚至超过了万人。对于用户信用审核的风控偏重于银行卡交易等流水的审核,国内整个P2P行业中信审人员所占比重非常大,使得国内P2P平台的成本控制很困难,线下销售和进行尽职调查的成本(包括对应的人员工资)要占到整体成本一半以上。预先批准、自动决策、风险定价等定量技术在中国尚属稀缺,由此导致的客户获取成本居高不下。美国信贷业的获客成本约为200-300美元(购买一条征信数据、加一个信封邮票、加人工处理费大约每个邀请函成本1-2美元,除以低于1%的响应率),而中国信贷业面临的线下获客成本高达上千美元,这是导致借款人融资成本高、风险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P2P借贷高度依赖线下团队进行征信,这一现状存在严重的弊端。

第一,线下征信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对人力、物力投入需求极高,提高了整体信贷成本,造成不经济性。对于额度较小的信用借款来说,其高昂的征信和审贷成本给借贷双方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借贷平台更倾向单笔金额高的借款,长此以往,P2P借贷的普惠价值和补充作用将被逐渐损蚀。

第二,线下征信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利于形成标准化的征信技术。不同平台的征信流程、资料搜集重点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平台,采用了标准化的线上评估方式,不同信贷员、审贷员的风格、特点也导致信贷报告千差万别。这种差异导致征信标准的割裂,不利于信用资源的互通互享。

第三,线下征信的高成本阻碍了征信数据的共享。由于各个平台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线下征信,这些征信数据被视为核心资源乃至核心竞争力,与其他平台、征信组织的共享意愿大大减弱,导致重复征信和征信资源的浪费。

第四,线下征信的高昂边际成本还妨碍了行业的高质量扩张。尽管近几年的国内P2P借贷行业发展迅猛,但主要依靠人力、资金等非技术要素的投入增加来支撑,这使得P2P借贷日益成为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体现的是粗放式增长,未能发挥其技术创新优势,常常招致批评。

缺乏社会化征信体系,还导致另一弊端。国内大多数P2P平台申请借款人的数据由用户自行提交,在真实度上会大打折扣,存在很大的漏洞和风险;而国外的做法则多是通过大数据的采集和购买第三方数据等方式获取,能够保证信用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效率。

2.2 缺乏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

目前普遍的情况是:P2P网贷平台、专业放贷人账户、信用评估机构、投资者(理财)服务机构、借款人服务机构都属于同一控制人,具有极高关联性。债权的评级方和出售方具有极高关联性,投资人服务机构和借款人服务机构具有极高关联性,负责为资金交易和信息交易提供服务的机构也具有极高关联性。这些具有极高关联性的企业缺乏相互之间信息披露的监督动力,很难保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客户筛选、信用评估、贷款发放、资金结算、债权转让、逾期贷款追讨等关键环节的操作都依托关联性极强的机构完成;即使在真实债权信息的前提下,缺乏第三方监督和严格的信息披露,由高关联性引发的种种道德风险,如虚假增信等的可能性普遍存在。

而且,国内P2P平台的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间信息是不完全透明的。虽然国内众多P2P平台都在强调信息透明、充分披露,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平台出于不同的目的,针对每笔交易的信息披露都十分有限,有些甚至连借款人的基本信息都写得十分模糊。但是国外P2P平台会让所有的借款客户知晓出借人是谁,其经营理念是,平台需要让出借人充分知道借款人情况,信息越清晰、越透明,违约率越低。目前国内P2P行业从来未曾公开过任何形式的资产质量报告,即使有坏账率也都是自己报的,缺乏公信力。在贷后催收部分,国外更多采取外包催收,运用多种信息科技手段,黑名单共享;而国内主要做法还是雇佣大量催收人员,黑名单也完全不共享。

2.3 缺乏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

目前,国内P2P平台普遍采用资金托管和第三方担保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措施。所谓资金托管,就是资金流运行在第三方托管公司,不通过P2P平台的银行账户。在实际操作中,贷款人和借款人分别通过第三方支付开通自己的账户,贷款人可以实时了解信贷资金的准确去向;平台也在第三方支付开通商户账号,但仅限于进行资金解冻和退款这两种操作,没有转账与提现操作的权限。如果贷款招标顺利完成,资金会从贷款人账户进入借款人账户;如果贷款招标失败,资金会被退回贷款人账户。理论上来说,开通了第三方资金托管的平台无法直接接触投资人的资金,可以避免平台因为经营不善挪用交易资金而给交易双方带来风险。正因如此,目前许多P2P网贷平台将第三方资金托管作为标配,将其奉若提升信誉的“法宝”,投资者对此也颇为认可。据网贷平台账户最大的资金托管机构汇付天下发布的《汇付天下P2P行业发展报告》,近八成投资人重视平台是否有第三方托管。

除了第三方托管之外,第三方担保也是P2P平台采取的主要风控措施。在《融资性担保公司暂行管理办法》中规定,担保公司的杠杆不得超过10倍。但P2P平台的担保公司净资产一般只有百万甚至数十万,而平台上却可能有上千万的贷款余额,这就大大超过10倍杠杆的要求。其后果是一旦P2P借贷平台出现10%的坏账风险,在10倍杠杆下就超过了担保公司的支付能力,P2P平台就只能破产了。

2.4 缺乏明确的金融监管机制

我国整体法制建设处于逐步完善和健全的过程中,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寥寥无几。除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一些管理规定与操作指引外,《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中仅仅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了少量规定。2014年8月上海公布了《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政府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意见。

目前中国的金融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模式,但在实践中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持有多种金融业务的牌照进行混业经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于分业监管还是混业监管提出新的挑战。从经营模式来看,网络金融超市属于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金融机构不仅在网站上推出投资储蓄、贷款、证券、保险、基金、外汇、结算、托管、理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设立网上商城为广大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和金融支持服务,并且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合作,远远超越了在传统金融运行模式下所能经营的业务品种和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既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平台发起人还往往缺乏金融背景和经验,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对监管法规、监管能力等方面提出全新的挑战。

P2P网络借贷在国外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监管法规体系也比较完善。美国将P2P网络借贷纳入民间借贷的范畴,在《消费者信用保护法》和《诚实信贷法》等有关法律的监管下运行。而我国的P2P网络借贷由于还没有规定明确的监管部门,P2P网络借贷大多由缺乏金融监管经验的工商部门负责监管,极大增加了平台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因而需要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清监管职责,加强督管力度,以防止平台信用风险的发生。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的构建

大数据的介入,正改变着征信行业。大数据征信依托多样化、高频率和高体量的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搜集和处理能够反映主题行为习惯的全方位、多维度信息,构建反映其性格特征、身份特质、履约能力等多维度的定量模型,利用各种算法推断其信用特征,并获得量化信用评估结果。大数据征信使用的数据包括传统的银行业信贷记录、消费记录、身份数据、社交数据、经营数据,以及日常活动和偏好数据、特定场景下的行为特征数据等。大数据不仅为征信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数据信息来源,同时也改变了征信产品的生产流程,成为了我国征信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目前,可以用来支持互联网征信模型的大数据具有六大来源。

第一是电商大数据,比如阿里巴巴提供的芝麻信用分。阿里旗下的支付宝实名用户超过了3亿,日数据处理量在30PB以上,相当于5000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涵盖支付、投资、消费、社交、公益、交通等多种消费场景,芝麻信用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信用评分方法,最低350分最高950分,这与美国FICO分(300至850)相似,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违约可能性越低。芝麻信用的评分模型主要包括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行为,通过长期积累,这些行为轨迹和细节,可以全面判断其信用状况。

第二是信用卡类大数据,根据信用卡申请年份、授信额度、消费金额、消费次数、消费种类、消费场所、卡片等级、还款记录等作为信用评级的参考数据。代表性企业是成立于2005年的“我爱卡”,依据自身积累的数据利用FICO信用评分模型来发放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

第三是社交网站大数据,代表性企业为腾讯公司,腾讯拥有最多的社交用户,包涵最复杂的人际社交关系,旗下QQ的月活跃用户8亿多,微信用户接近5亿。腾讯征信的评分模型主要包括四大因子:安全指数(是否实名认证、是否开通数字证书、过去一段时间更换手机号码的次数等);消费指数(过去一段时间内腾讯业务、游戏、生活服务类消费次数等);财富指数(财付通账户余额、理财通财富、QQ号价值等);社交指数(QQ登陆场所、微信有红包及资金往来的好友占比)。腾讯征信采用七级信用评级法,分别用不同的星级代表信用等级。五星代表较高的信用评级,六至七星代表特高信用评级。

第四是小额贷款类大数据,包括信贷额度、违约记录等。由于单一企业信贷数据的量级较低、地域性较强,业内共享数据的模式正被逐步认可。

第五是第三方支付大数据,根据用户消费数据进行信用分析,支付方向、月支付额度、消费品牌都可以作为信用评级数据。比如考拉信用评分主要依托拉卡拉的支付数据,利用FICO评分法、回归、分类、Web挖掘和神经网络技术,主要按照五个维度:履约能力、身份属性、信用记录、社交关系和交易行为进行信用评估。

第六是生活服务类网站大数据,包括水、电、煤气、物业费交纳等,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基本生活信息。比如持有华道征信15%股份的新奥资本,是新奥集团旗下从事股权投资和投资管理的平台公司,旗下新奥能源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分销商之一,掌握大量居民燃气数据。华道征信的数据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信贷数据、公安司法数据、运营商数据、公共事业数据、网络痕迹数据。

2015年1月5日,央行颁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表2)

根据即将获得征信牌照的八家征信机构的产品特点可以看出,目前各征信机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评分模型、评分标准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建立征信行业协会,加强数据共享,重视数据隐私,建立征信产品规范,统一行业标准,将是中国互联网金融中大数据背景下征信体系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国际电信联盟.Measur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Report 2014[R].ITU,http://www.itu.int/en/ITU-D/Statistics/Documents/publications/mis2014/MIS2014_without_Annex_4.pdf,2014-11-24.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CNNIC,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201502/P020150203551802054676.pdf,2015-02-03.

[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4]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李耀东,李钧.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6]芮晓武,刘烈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7]刘琪.第三方资金托管成P2P标配真假托管难辨[N].证券日报, 2015(06)13.

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篇3

一、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概述

(一)银行保函。银行保函(Banker’s Letter of Guarantee)又称银行保证书,是指银行(保证人)应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人(受益人)开立的一种书面担保凭证,保证在申请人在未能按双方协议履行其责任或义务时,由银行代其履行一定金额、一定期限范围内的某种支付责任或经济赔偿责任。担保人由于委托人未尽其义务或违约、过失承担的付款(或赔款)责任,有时是第一性偿付责任,有时是第二性偿付责任。第一性偿付责任(Primary Obligation),又称独立的付款承诺(Independent Undertaking of Payment),即担保人的偿付责任独立于委托人在交易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只要担保文件规定的偿付条件已经具备,担保人便应偿付受益人的索偿。对委托人是否履行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是否合法解除该项责任义务的确认,银行不负任何责任。第二性偿付责任(Secondary Obligation),又称从属的偿付责任(Accessary Obligation)即担保人的偿付责任从属于,或依附于委托人在交易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如果委托人业已履行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或委托人根据交易合同条款,经权力机构裁决,业已被解除了交易合同项下的责任义务,担保人也随之免除了对受益人的偿付责任。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担保人负第一性偿付责任的银行保函,对于后者很少使用。

(二)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Standby Letter of Credit)作为信用证的一个分支,又称担保信用证,它是信用证的一种特殊形式,简单的说,备用信

用证是指不以清偿商品交易的价款为目的,而以贷款融资,或担保债务偿还为目的所开出的信用证。就法律意义而言,备用信用证不过是见索即付保函的另一称谓,根据美国银行监管法,美国的银行不能开立保函,为避免使用“保函”字样,就使用了“备用信用证”这一称谓,由于同样的原因,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将备用信用信用证包含在其适用范围内。这样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同时又避免了与法律发生冲突,备用信用证应运而生。备用信用证是银行与受益人之间的一份独立合同。在操作上,备用信用证不与基础合同的履行发生直接的法律关系。即使受益人与备用信用证申请人之间的基础合同无效,只要受益人满足了信用证约定的条件,开证行的付款义务就不能免除。

二、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共性分析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都是银行因申请人的违约向受益人承担赔付的责任,都是一种银行信用,都充当着一种担保功能,而且作为付款唯一依据的单据,都是受益人出具的违约声明或有关证明文件,银行在处理备用信用证和银行保函业务交易时都是一种单据交易,都只审查单据表面是否相符,而不对单据的真伪以及受益人与申请人之间的基础交易是否合法有效进行审查。所以从法律观点看,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相同之处具体如下:

(一)定义和法律当事人基本相同。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虽然在定义的具体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它们都是由银行应某项交易合同项下的当事人(申请人)的请求或指示,向交易的另一方(受益人)出立的书面文件,承诺对提交的在表面上符合其条款规定的书面索赔声明或其它单据予以付款。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法律当事人基本相同,一般包括申请人、担保人或开证行(二者处于相同地位)、受益人。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申请人与担保人或开证行之间是契约关系,二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以开立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申请书和银行接受申请而形成;担保人或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也是契约关系,银行开出保函或备用信用证,受益人接受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条款即形成契约关系。

(二)使用目的相同。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都是国际担保的重要形式,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可发挥相同的作用,达到相同的目的。在国际经贸交往中,交易当事人往往要求提供各种担保,以确保债务的履行,如招标交易中的投标

担保,履约担保,设备贸易的预付款还款担保,质量或维修担保,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付款担保等,这些担保都可通过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的形式实现。从备用信用证的产生看,它正是作为银行保函的替代方式而产生的,因此,它所达到的目的自然与银行保函有一致之处。实践的发展也正是如此。

(三)性质相同。国际经贸实践中的银行保函大多是见索即付保函,它吸收了信用证的特点,越来越向信用证靠近,使见索即付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在性质上日趋相同。表现在:第一,担保银行和开证行的担保或付款责任都是第一性的,当申请人不履行债务时,受益人可以不找债务人承担责任,而凭保函或备用信用证直接从银行取得补偿;第二,它们虽然是依据申请人与受益人订立的基础合同开立的,但一旦开立,则独立于基础合同;第三,它们是纯粹的单据交易,担保人或开证行对受益人的索赔要求是基于保函和备用信用证条款规定的单据,即凭单付款。因此,有人将保函称为“担保信用证”。

三、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异同之处

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都是一种银行信用,虽然从法律观点看,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在实务上,正如国际商务会所指出的那样,由于备用信用证已经发展到适用于各种用途的融资工具,包含了比银行保函更广的使用范围,而且备用信用证在运作程序方面比银行保函更像商业信用证,有许多备用信用证中的程序在银行保函中是不具备的,两者的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保函有从属性保函和独立性保函之分,备用信用证无此区分。银行保函作为金融机构担保的一种,它与所凭以开立的基础合同之间的关系既可是从属性的,也可是独立的,是否独立完全由保函本身的内容确定。备用信用证作为信用证的一种形式,并无从属性与独立性之分,它具有信用证的“独立性、自足性、纯粹单据交易”的特点,受益人索赔时以该信用证约定的条件为准,开证行只根据信用证条款与条件来决定是否支付,而不考虑基础合同订立和履行的各种情况。

(二)适用的法律规范和国际惯例不同。保函的做法和格式多样复杂,国际商会首先对于使用较多的合约保函(包括投标,履约,还款保函在内)做了规定,1978年制定公布了《合约保函统一规则》,(国际商会出版物第325号)。并出于统一保函格式的目的,再制定和公布了《合约保函示范格式》(国际商会出版物第406号)。银行独立保函可适用的国际规则主要有: 国际商会制订的《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订的《联

合国独立保证和备用信用证公约》。但前者尚未被世界各国广泛承认和采纳,而后者也只能对参加公约的国家生效。备用信用证目前可适用于的国际规则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国际备用信用证惯例》(ISP98);其二是《跟单商业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UCP600); 其三是《联合国独立保证和备用信用证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Independent Guarantees and Standby Letter of Credit)。如果备用信用证中指明同时适用ISP98 和UCP500、600,根据ISP98 第1120 条(b)项:“在备用信用证也受其他行为规则制约而其规定与本规则相冲突时,以本规则为准”的规定,ISP98 的条款应优先适用。就ISP98 与上述《联合国独立保证和备用信用证公约》的关系而言,由于ISP98 在制订时已经充分注意到与《公约》的兼容,而且《公约》的适用不是强制性的,因而二者一般不会有冲突。当然,如果备用信用证中规定同时适用《公约》和ISP98,那么,ISP98 并不能优先适用,因为对于缔约国的当事人而言,《公约》相当于法律,根据ISP98 第1102(a)项“本规则对适用的法律进行补充,只要不被该法律禁止”的规定,《公约》应该优先适用。

(三)开立方式不同。备用信用证的开立,开证行通过受益人当地的代理行(即通知行)转告受益人,通知行需审核信用证表面真实性,如不能确定其真实性,是有责任不延误地告之开证行或受益人。银行独立保函的开立可以采取直接保证和间接保证两种方式。如果采取直接保证方式,担保行和受益人之间的关系与备用信用证开证行和受益人的关系相同,但《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对通知行没有作出规定,因此银行独立保函可由担保银行或委托人直接递交给受益人;如果担保行通过一家代理行转递,则按常规这家转递行就负责审核保函签字或密押的真实性。如果采取间接保证的方式开立银行独立保函,委托人(即申请人)所委托的担保行作为指示方开出的是反担保函,而作为反担保函受益人的银行(受益人的当地银行)再向受益人开出保函并向其承担义务,开立反担保函的指示方并不直接对受益人承担义务。

(四)生效条件不同。按照英美法的传统理论,银行提供独立保函必须要有对价才能生效,但开立备用信用证则不需要有对价即可生效。根据英国和美国的法律规定,合同要有对价的支持才能有效成立,但是银行开出备用信用证不需要对价。《美国统一商法典》第5-105条规定:“开立信用证,或增加或

修改其条款,可以没有对价”。(Consideration is not required to issue,amend,transfer,or cancel a letter of credit,advice,or confirmation.)。在英国,法律要求担保合同中要有对价条款,否则就不能生效。

(五)兑付方式和单据要求不同。备用信用证可以在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兑、议付等四种方式中规定一种作为兑付方式,而银行独立保函的兑付方式只能是付款。相应地,备用信用证可指定议付行、付款行等,受益人可在当地交单议付或取得付款;银行独立保函中则只有担保行,受益人必须向担保行交单。另外,备用信用证一般要求受益人在索赔时提交即期汇票和证明申请人违约的书面声明文件。银行保函不要求受益人提交汇票,但要求提交索赔书及违约声明,否则,担保行有权拒付。

四、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在实践中的运用

综合而言,从法律的观点来看,备用信用证等于银行保函,换言之,备用信用证就是银行保函的另一种称谓,只是因为出于规避美国相关部门监管的目的,导致备用信用证的产生,银行保函与备用信用证的区别不在法律上,而在习惯做法和商业术语上。目前备用信用证已经发展成为比一般保函用途更为广泛的多种目的的金融支持文件,可用于支持委托人的金融与非金融的责任,并且提供第一性金融承诺以增强其信用。在习惯做法上,由于备用信用证受到

UCP500、600的管辖,使得跟单信用证上的许多做法,也都用在备用信用证上,包括由另一家银行保兑备用信用证,开证行以外的其他银行付款,以及为开证行自身开证等。

银行保函按应用范围划分,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运用:(1)出口类保函,指银行鹰出口方申请,向进口方开出的保函,是为满足出口贸易和出口劳务需要而开立的保函。一般分为承包保函、保留金保函或留置金保函、质量保函、维修保函。(2)进口类保函,是银行应进口方的申请,向出口方开出的保函,是为满足进口货物和进口技术需要而开立的保函。进口类保函又包括付款保函、延期付款保函、租赁保函。(3)对销贸易类保函,是满足把出口与进口连在一起做成交易的对销贸易,即对等贸易需要开出的保函,国内常见的对销贸易类保函有补偿贸易保函、来料加工保函及来件装配保函。(4)其他类保函。在一切非贸易性质的国际经济交往中,银行代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各种保函,比较常见的有借款保函、关税保付保函、帐户透支保函、保释金保函。

在备用信用证下,只要受益人向指定银行提交备用信用证规定的汇票及开证申请人未履约的声明或证明文件,即可取得开证人的偿付。根据国际商会出版物第515号文件中对备用信用证的定义,备用信用证主要可分成以下几种:

(1)履约担保备用信用证(Performance Standby L/C),用于担保履行责任而非担保付款,包括对申请人在基础交易中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的保证。在履约备用信用证有效期内如发生申请人违反合同的情况,开证人将根据受益人提交的符合备用信用证的单据(如索款要求书、违约声明等)代申请人赔偿保函规定的金额。(2)借款担保备用信用证(Tender Bond Standby

个人信用征信查询授权书 篇4

平安银行漳州分行:

因(借款主体)向贵行申请(具 体业务),作为该业务的借款人或担保人,本人现同意并授权平安银行漳州分行有权依照《征信业管理条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本人个人信用信息和因信贷关系而产生的不良信贷信息报送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征信机构,并同意上述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使用人可依据规定的范围,查询、使用本人包括社保信息在内的信用报告。

特此授权。

身份证号码:

手机号码:

授权人:

年月日

本人隶属于团队,确认授权书为授权人亲笔签名。客户经理:

年月日

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篇5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个人征信。各行各业也纷纷加入了个人征信领域的争夺。你是不是经常担心自己的信用卡会逾期了,是不是也在为你的信用评分担忧了。快来看看如何提高银行个人信用评分。

1、坚持每月全额还款。银行个人信用评分很大程度基于持卡人的循环债务情况。通常情况下,循环债务越小,银行个人信用评分越高。也就是说,每月坚持信用卡全额还款的小伙伴,信用评分肯定会比每月只还最低还款或是未足额还款的小伙伴要高。

2、逾期别怕,电话沟通。如果不慎错过了最迟还款日或是未还清欠款零头,一定要及时与发卡行客服沟通,申请“容时容差”服务。目前大部分银行信用卡在最迟还款日后3天之内还款可算按时还款,欠款10元以内可算足额还款,但一定要及时与客服沟通申请,才可生效。

3、及时还款。很多小伙伴在还清了信用卡欠款后,就像扔烫手山芋一般急着注销。其实这样对于提高银行个人信用评分是没有帮助的。因为信用评分中历史信用记录也是一个影响因素,所以保有已付清全款的旧账户,可以展示出持卡人稳定良好的信用记录。

4、巧用分期,养好征信。在需要的情况下,办理信用卡现金分期或账单分期,给银行一笔“手续费”,可以让银行对你的“印象分”显著提高。这样之后想要再办卡或者提额都会比较简单。而且分期还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资金压力,降低逾期风险,自然也会避免你的信用被扣分。

5、多查记录,及时处理。很多时候,征信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错过了解决时间。比如说之前提到的逾期问题,如果在还款日后马上给银行客服联系申请“容时”服务,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逾期。

信用与征信的区别? 篇6

一、福费廷和信用保险业务介绍

1. 福费廷业务介绍。

福费廷 (FORFAITING) , 又称包买票据业务或买断业务。即包买商 (FORFAITER/FORFAITIST, 一般通常是指商业银行) 无追索权地购买已经开证行或其指定银行承兑/承诺付款的信用证项下汇票/债权, 或由包买商可接受的、愿为进口商担保债务的银行担保付款或保付的远期汇票或本票。比较活跃的福费廷商 (包买商) 也有直接买入高品质大客户付款或承兑票据的行为。

2. 出口信用保险介绍。

出口信用保险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 是一国政府为提高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推动本国的出口贸易, 保障出口商的收汇安全和银行的信贷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以国家财政为后盾, 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政策性支持措施, 属于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 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间接调控手段和补充。属于世界贸易组织 (WTO) 补贴和反补贴协议原则上允许的支持出口的政策手段。通过国家设立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ECA, 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 承保企业的收汇风险、补偿企业的收汇损失, 可以保障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使企业可以运用更加灵活的贸易手段参与国际竞争, 不断开拓新客户、占领新市场。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我国唯一承办政策性信用保险业务的金融机构, 2001年成立, 资本来源为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基金, 由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目的是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外贸、产业、财政和金融等政策, 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 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 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 并在出口融资、信息咨询和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

二、福费廷与出口信用保险的比较

1. 与信用保险相比, 福费廷具备以下优势:

(1) 福费廷把信贷资金交易转变为现金交易, 能够使出口企业立即获得现金, 改善资金流动状况。 (2) 无追索权的融资使得出口商的资产负债表不会受应收账款、银行借贷或有负债的影响而出现负债, 从而不会影响其在银行的其他信贷额度。 (3) 就融资功能而言, 福费廷不仅可以在签署出口合同时使用, 也可用于过去的出口交易产生的应收账款。

2. 与信用保险相比, 福费廷具有以下劣势:

(1) 福费庭是对单笔远期信用证进行的买断服务, 能否做成不确定, 费用水平不确定, 一旦无法做成, 出口方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规避。而信用保险是对出口商适保的出口业务提供的一揽子出口风险解决方案, 包括贸易推动、便利融资、收汇保障等一系列专业服务。 (2) 除非包买商同意, 否则债权凭证必须由包买商接受的银行或其它机构提供无条件、不可撤销的保付或独立担保。 (3) 传统意义下的福费廷业务中, 因某种特殊情况, 出口商不能正常交货并出售作为债权凭证的有关票据, 那么包买商为提供融资而发生的筹资费用以及为消除业务风险而在金融市场上采取防范措施发生的业务费用将全部由出口商承担。综上, 对出口商而言, 福费廷具有资金回笼快的优势, 但同时又具有叙做与否和费用水平等不确定性高的劣势, 无法保障企业平稳经营。相比于福费廷, 信用保险具有全方面覆盖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优势, 同时费用固定, 方便业务人员操作核算;从风险防控方式看, 信用保险包括事前评估, 事中监控, 和事后赔付追偿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 可以帮助出口商提高其本身的风险控制水平和内部管理水平。从具体风险看, 有些风险福费廷无法覆盖, 而信用保险可以覆盖:福费廷业务可以贴现的远期票据都必须经过买方银行承兑, 而在买方银行承兑前, 出口商面临着银行破产、限制汇兑、信用证不符点不能承兑等风险, 信用保险可以涵盖;同时, 对太钢承诺扩展承保不符点造成的运费损失 (不超过发票金额10%) 。另外, 信用保险还有很强的业务拓展支持功能, 可以帮助出口企业以更灵活的贸易方式去开拓市场。

3. 福费廷与出口信用保险的不同点。

投保信用保险后, 叙作福费廷业务, 存在降低融资成本, 增加福费廷业务量的可能。

三、福费廷和信用保险的业务案例

某国有大型汽车企业 (F公司) 2003年起在中国信保投保, 但其对越南出口的远期信用证业务一直未纳入投保, 原因是该业务一直在德意志银行作福费廷。保户选择福费廷的理由是, 尽管福费廷费用远高于信用保险费率, 但福费廷提供的是无追索权的买断, 且是100%保障, 而信用保险赔付比例是90%。

2008年初, 当金融危机苗头显现时, 越南经济出现风险信号, 欧美大银行自身经营也受到重大影响。可能是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F企业收到德意志银行的通知, 称其不再继续接受越南银行开出的信用证的福费廷业务。

F企业非常紧张, 于是想到与其合作越来越深入的中国信保。中国信保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后, 立即与企业一起分析越南国家风险、汽车行业风险, 并针对业务特点设计出针对性的承保方案, 在当时越南风险情况尚不明朗时, 大胆承保。中国信保在危机关头伸出援手, 保证了企业在越南市场正常的业务开展。

上一篇:四好农村路会议通知下一篇:换届仪式老干部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