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实验教案

2024-09-30

压强实验教案(精选12篇)

压强实验教案 篇1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引入课题 3′ 5′

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

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ρ=Sh S=m/ρh

=1125g/(0.9g/cm3×5cm)=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液体压强 15′ 2′

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05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压强实验教案 篇2

物理实验在引入新课创设情境、探索物理现象和发现物理规律等教学环节的功能得到教师们的重视, 往往将实验与新授课联系在一起。而对于复习课, 由于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 物理实验就被有意无意地忽视和遗忘了。笔者认为, 既然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浓厚的兴趣, 上新课时, 一张小纸条、一个小笔帽、一根头发丝他们都能玩得津津有味, 乐此不疲, 何不设法将实验“引入”复习课, 让孩子们也感受复习课的快乐?笔者尝试在《压强》这一章的复习时用实验引入话题, 然后进行知识的串联,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并精心准备了这样三个导入实验和一个结课实验, 运用到教学中, 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压强概念复习的引入实验——顽强的气球

请学生将三个双层 (两个套在一起) 大号玩具气球吹成半鼓, 用细线扎住口, 放在地板上, 教师在气球上面再压上一块厚木板 (如图1所示) , 请一位学生站到木板上 (找两位学生在两旁保护) , 可是没人敢试。然后, 经过笔者的引导和鼓励, 一位学生小心翼翼地站了上去, 结果气球无恙, 全班同学一片哗然。这位站在气球上的学生大胆起来, 开始试着在木板上蹦起来, 两位保护的学生也非要试一试!试过之后笔者问:“请同学们按分定的小组讨论气球不破的原因是什么, 并把相关的知识串联起来, 然后汇报, 若能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满意, 奖三只气球。”立刻, 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这样, 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 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了压力、压强这部分内容的复习。

二、液体压强的引入实验——真空包装法

复习完压强概念之后, 笔者拿出了一个装有一块面包的食品袋说:“老师想把这个食品袋里的空气弄出来, 实现真空包装, 以延长这块面包的保质期。怎样才能把袋里空气弄出来呢?请同学们给我出个主意。”用嘴吸, 用抽气机抽, 用手拍, 放在锅里蒸……学生七嘴八舌地出了不少主意。这时, 笔者拿出水槽, 倒入大半槽水, 一手拿袋口一手拿袋底, 将食品袋浸入水中 (袋口露在水外) (如图2所示) , 空气被排出后, 捏紧袋口将食品袋拿出来。学生瞪大了眼睛, 非常惊讶。这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展开了话题:“是这槽水为我实现了真空包装, 这说明液体内部具有压强, 请同学们讨论总结液体压强的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汇报, 这块面包就是表现最好的小组的奖品。”通过这个简易有趣的小实验, 既在生活中为学生提供了简易真空包装的方法, 又引出了复习液体压强的话题。效果真的很不错。

三、大气压强引入实验——开口气球

事先用缝衣针在一个质地稍硬的饮料瓶壁上扎一个孔, 将气球开口处套在瓶口上, 并把气球下半部塞入瓶内 (如图3所示) , 对着瓶口把气球吹鼓, 用手捂住瓶壁上的小孔, 学生就看到了在瓶内有一个鼓鼓的开口气球。学生为这个神奇的气球瞪大了眼睛。放开捂住小孔的手指, 气球变瘪了, 再从小孔处向外吸气, 气球开着口又鼓起来了!孩子们明白了这就是大气压强的神奇作用!聪明的孩子们知道要串联大气压强的知识了。

四、结课实验——倒不出的果汁

“这一节课同学们表现太好了, 老师要再奖励给同学们一杯果汁。”笔者拧开果汁瓶的盖子, 捏一下瓶子排出一部分空气, 同时悄悄将一个事先剪好的与瓶口等大的透明塑料片盖在瓶口上, 装模作样地拿出杯子, 向杯内倒饮料, 可是怎么都倒不出来 (如图4所示) 。于是调侃地说了一句:“这杯饮料告诉我说:‘等你们探究出饮料倒不出的奥秘时, 它就能倒出来了!’” (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使液体不能流出。相当于课本中的“覆杯实验”) 课堂教学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还谈“液体对容器压强”的实验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02-01

液体对容器的压强实验,在旧版课文里是用“凸出的橡皮膜”,直接说明“液体对容器能够产生压强”。我们认为:根据“力是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凸出的橡皮膜,首先是表明液体对容器能够产生压力!故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分析后再指出:橡皮膜的凸出程度,也可以间接地表征容器所受压强的大小(以下仍按传统的习惯说法进行阐述)。

因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能够产生压强。学生自然就会想到:容器里装的液体越多、越重,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就会越大。故知我们设计的实验方案,不仅要显示出液体对容器底能够产生压强,而且更要能够证明: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大小,是由哪些物理量决定的、又跟哪些因素无关。如图1所示:把装药品用的C塑料瓶底,用打孔器打约8mm孔,用橡皮圈给C瓶底扎牢一块薄胶膜。把C瓶里装满水,塞紧插有约8mm粗的短玻璃管的D胶塞,共制作26套(下同)供师生实验使用。把2.5L大饮料瓶A,跟26个500ml小饮料瓶B,均截割成约12cm高的水杯,将所有杯底均钻8mm孔,加胶垫防漏、都要紧固发动师生收集的废气门嘴子。

教师先演示:用短乳胶管连通胶塞D的短玻璃管和A杯底的气门嘴子,向A水杯里加满水,让学生观察到:C瓶底的胶膜略有凸出。经过分析后表明:水对容器底能够产生压强,但一大杯水对瓶底产生的压强并不明显。

撤掉A杯师生共同做实验:把长约50cm的乳胶管,接在B杯底的气门嘴子上,向B杯里加满水,当胶管口有水流出时,将胶管口接到C瓶胶塞D的短玻璃管上,再往B杯里加满水后慢慢举高它,结果:C瓶底的胶膜凸出的程度随之增大,当B杯举到最高处时,B杯里的水几乎全都流进C瓶底的胶膜泡里,此时学生大为惊奇!这就生动地表明了:同种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却跟液重、体积和容器大小或形状等均无关!这个实验能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地改变C瓶底胶膜的方向、结果能够显示出液体对盛装它的容器侧壁和顶壁均能产生压強,进而突破了“液体对容器压强”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效果颇佳!

⑵探究“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实验

在旧版.课文里,编写图2上图所示的装置:该实验原理涉及到流速、压强、射程、下落高度和时间5个物理量!既超出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又不属于流体静力学范畴。把上图稍加处理,就露出下图的真面目:下数第2个孔的射程最远!现用课本p33.亦采用这种装置,我们认为是不能选用的!

我们的做法如图3所示:用柱状的洗洁精瓶改制成26 个长塑料筒:发动师生收集到的直径约 3cm废金属盒、规则的金属瓶盖等,用手电钻钻2个直径约4mm孔,再用铝空心铆钉跟长筒铆牢(盒与筒壁之间要加胶垫防漏);在香脂盒侧边,焊牢一根能够指示橡皮膜凸出程度、细铜导线当作指针,然后给金属盒蒙上松紧适度的薄胶膜,供师生实验使用。

亦可按图4所示教师做演示:取长约40cm1寸塑料管均分3等份,每等份用手电钻钻透6mm孔;下端塞紧胶塞;把男用避孕套前端剪掉分剪成3段,分别套在3排孔上,再用窄透明胶带沿管壁黑线圈外侧将胶膜扎牢不漏水;在胶塞上插牢一段能指示最低胶膜凸出程度的细导线,演示程序参看下述(当管内装满水时,通过观察三圈胶膜凸出程度,再让学生回答:“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教学效果甚佳)。

师生探究过程如下:

①把图3的长筒直立在桌面上的空水槽里先装半筒水,通过观察胶膜形状的变化和分析能够说明:水对长筒的下半部分的侧壁产生了压强,调节指针尖刚好触到橡皮膜。

②当长筒逐渐倾斜、筒里的水并没有外溢时:

结果:指针尖跟胶膜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胶膜的凸出程度越来越小。

说明:水对容器壁的压强,是随水的深度而减小;压强大小跟水深有关,而跟筒里的水重和水的体积无关;

③向直立的长筒里逐渐加满水时:

结果:胶膜的凸出程度逐渐增大,指针尖给胶膜压出一个凹窝。

说明:水对容器壁的压强,随水深增加而增大,压强大小跟水深有关;

④问:此时假设长筒的直径能够变粗或变细、但长筒里水的深度保持不变时(向长筒里缓慢地插进露露饮料盒,相当于筒径变细);

结果:指针尖仍然刚好触到胶膜,胶膜的凸出程度不变。

说明:当水深一定时,水对容器壁产生压强大小不变;

⑤把长筒里的水倒出甩净,向直立的长筒里加满浓盐水时:

结果:指针尖给胶膜压出一个小凹窝,胶膜的凸出程度有所变大;

说明:液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当液体深度一定时,密度大的液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大;

⑥教师演示:把长筒里的浓盐水倒出甩净,向直立的长筒里加满普通工业酒精时:

结果:指针尖跟胶膜之间,出现了2mm以上的空隙,胶膜的凸出程度明显变小。

说明:当液体深度一定时,密度小的液体对容器壁产生的压强小。

通过上述实验观察和分析概括,学生自然就会总结出本节课下列科学探究结论:

A、液体对容器能产生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深度一定时,密度大(小)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 篇4

1.覆杯实验

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2.瓶吸鸡蛋

如图2所示,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3.小试管爬升实验

如图3所示,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4.用注射器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4所示,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5.用挂衣钩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5所示,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6.用橡皮吸盘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6所示,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用气球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7所示,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8.用钢笔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将钢笔插入墨水中,按下胶管外的弹簧片,将胶管中的空气排出一部分,松开弹簧片后墨水就被“吸”进了胶管中。分析可知,管内气体被排出部分后,管内气体压强小于管外大气压强,在墨水液面大气压强作用下,将墨水压进了胶管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流体与压强教案 篇5

李智鹏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②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③了解几个探究实验的原理。

●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认识气体的压强与流速有关的现象。

②体验由气体的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初步领略气气压强差异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②使学生具有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运用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节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饮料瓶、剪刀、乒乓球、白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3分钟)

从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讲解流体概念。

提出问题:流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

二、猜想、确立研究课题(5分钟)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猜想2: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猜想3:液体和气体流动越快,它的压强不变。

三、学生实验、探究、归纳 1.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实验,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要大家准备好的东西:乒乓球、漏斗、纸、杯子、矿泉瓶等等,按事先分好的组进行实验。

实验一: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果上述猜想正确的话,我们应该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二: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如果上述猜想正确的话,这两张纸应怎样运动?做一做,检验你的猜想。

实验三:将一张纸折成∩形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2.现象汇总

请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说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①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②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③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压强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理解压力的概念,明白压力的作用效果眼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明白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医强的单位及其好处,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此刻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状况,然后讲评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l)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破码和放上两个破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讲述压强的概念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人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

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必须义)。

(4)压强的计算

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教师板书:压强=)

告诉学生,物理上用户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

P=

(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子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

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

5.例题:

〔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

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进行解答。

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务必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三、归纳本课的资料和课堂巩固练习

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识叙述一遍。

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四、布置作业

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

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

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

第2课时

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

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状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必须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

(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务必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一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减小压强。”

3.实验:

(1)学生随堂实验:

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

(2)教师演示实验:

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

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

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

由以上学年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

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透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关嘴变钩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6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四、归纳本课资料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教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

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资料: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

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能够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状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l~2个例子。

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

压强原理在有关气体实验中的应用 篇7

压强是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正压力。其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K为可以滑动的活塞。

1.如果P1=P2, 则活塞K不移动。

2.如果P1>P2, 则活塞K向右移动。

3.如果P1

一、压强原理用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实验前的首要环节, 检查气密性时, 必须使装置密封。其次, 通过增大或减小装置内气体的体积, 引起压强的改变, 通过观察气液交界处的变化, 作出气密性是否良好的判断。

如图所示, 用双手捂住圆底烧瓶, 当温度升高时, 烧瓶内气体的体积膨胀, 圆底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 大于大气和烧杯内导气管入水段水柱产生的压强的和, 即P (烧瓶) >P (大气) +P (水柱) 。若装置不漏气, 则能观察到烧杯里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利用压强的原理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可以归纳为:

形成密闭体系→改变压强→变压后的现象→得出结论

如果要增大气体的压强, 就要使密闭体系气体的温度升高或者体积减小或物质的量增多;如果要减小气体的压强, 就要使密闭体系气体的温度降低或者体积增大或物质的量减少。在检验不同装置气密性的时候, 应采取方便有效的方法, 以达到实验目的。

例如:可以用酒精灯给图2的圆底烧瓶加热, 烧瓶内气体膨胀, 压强增大;图2也可以用分液漏斗给圆底烧瓶滴水, 让烧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 压强增大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又如图3可以采用液差法, 将导气管上的活塞关闭, 球形漏斗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使水面达到球形漏斗的球体部位。停止加水后, 水面能停留在某一位置不再下降, 此时球形漏斗中的水面高度与容器下部半球体内的水面高度保持比较大的液面差, 通过产生压强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对于类似于大试管的体积比较小、器壁比较薄的仪器 (如圆底烧瓶、锥形瓶等) , 都可采用手捂或酒精灯微热的方法。对于体积比较大, 器壁比较厚的仪器, 通过手捂升温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微乎其微, 而该装置又是不能被加热的, 通常采用液差法。

二、压强原理用于防倒吸

防倒吸是气体制备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制气、收集、尾气吸收的过程中, 当体系的压强小于环境的压强时, 就会发生倒吸现象。

1. 在加热制取气体且用排水法收集的装置中, 若收集完毕后先停止加热, 则P (体系内)

2. 尾气的吸收。一般尾气吸收可采用如图4装置,

但如果被吸收的气体是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如NH3、HCl) , 用该装置时, 由于气体迅速溶解, 体系压强减小, 溶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沿导管上升而发生倒吸现象。为避免倒吸发生, 可采用如图5、图6的装置来吸收。在图5装置中, 当气体溶于水, 体系压强减小时, 溶液进入倒置的漏斗, 由于漏斗容积较大, 此时烧杯液面下降, 漏斗中的液体受重力作用回流到烧杯中而避免倒吸。在图6装置中, 采用“隔离层”的方法, 下层为四氯化碳, 上层为水, 凡是极易溶于水但不溶于四氯化碳的气体, 都可以用此装置来吸收 (如HCl、HBr、NH3) 等。

三、压强原理用于喷泉实验

化学实验中的喷泉实验正是利用了压强差的原理来实现的。如图7, 烧瓶内收满氨气, 胶头滴管装有少量水, 烧杯中为滴有酚酞的水。操作时, 首先挤压胶头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 使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此时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大气压与玻璃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差, 即:

此时松开止水夹, 即可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用此装置完成喷泉实验的条件是:只要烧瓶内的气体能大量溶于烧杯中的溶液即可, 如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溶液也可形成喷泉。该装置中如果没有胶头滴管, 如何实现喷泉实验呢?没有胶头滴管就不会自动形成喷泉, 其原因是烧瓶内的氨气与烧杯中的水被竖直导管中的空气隔开, 只要能排除导管中的空气, 使氨气与水接触即可形成喷泉。如可用热毛巾捂住烧瓶, 使烧瓶内气体体积膨胀, 排除导管内的空气, 再去掉毛巾即可形成喷泉。

四、压强原理用于量取气体的体积

在需要量取气体的体积时, 可以采取如图8所示的装置 (气体不溶于液体) 。首先从b管口加入水 (或其他液体) 并使a、b管液面高度相同, 此时P (气体) =P (大气) , 记录a管液面刻度V1, 通入气体后, a管液面下降, b管液面上升, 停止通气后, 上下移动b管, 再使a、b管液面高度相同, 记录a管液面刻度V2, 则V2-V1, 即为在环境压强下所量取气体的体积。

压强原理在有关气体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 气体总是向压强小的方向流动, 只要紧紧抓住实验中影响气体压强的主要因素 (如容器容积、气体物质的量、温度的改变对压强的影响) , 就可以准确判断气体的流向, 采取相应的措施, 达到实验目的。

压强实验教案 篇8

当向玻璃管吹入气流时,细管内的气流速度明显较快,同时可观察到与细管连通的U形管一侧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流速较快的气体对下方液面的压强较小;与粗管连通的U形管另一侧内的液面下降,说明流速较慢的气体对下方液面的压强较大,从而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对于流动的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但该实验的缺点是:玻璃管各处的粗细大小固定不变,当吹入一定流速的气体时,粗管与细管内的流速之比不能改变。即使多次实验,每次得到的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基本相同,导致实验缺乏说服力。所以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研究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装置。

該实验装置包括平放的透明管、两端连接在透明管同侧的U形管以及支架。

与U形管相连的其中一处透明管侧壁上开有侧开口,侧开口的内径大于手指外径。在侧开口上覆盖一层橡皮膜或增加一个可放置在橡皮膜上的按压条,按压条的外径小于侧开口的内径,以便将橡皮膜压向透明管内,调节透明管内的通道在该处的宽窄程度。支架由底座和竖立的面板构成,透明管、U形管均固定在面板上,面板上标记有用以指示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的水平线以及数值。

用手指按按压条或用其他物体挤压橡皮膜,可调节透明管内的通道在该处的宽窄程度,改变该处气体流速与其他位置处气体流速的比值。在面板上水平线的指示作用下,能直接读出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

液体压强的计算教案设计 篇9

找三、四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余学生在本子上算。

3.讨论怎样计算水面下20厘米深处的压强。因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行了。

可以设想在20厘米深处有个正方形水平面,边长是1厘米,这个面上方的水柱压着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压强就等于上方液柱对它的压强。(边讲边画出课本图10-14甲)

怎样计算这个水柱对这个面的压强呢?应该先求什么……

让学生讨论计算步骤,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1)求水柱体积V=Sh,

(2)求水柱质量=V=Sh,

(3)求水柱对底面的压力F=G=g=gSh,

液体压强的公式p=gh

4.引导学生讨论公式的物理含义:

(1)对同种液体,p与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对不同液体,深度一定时,p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积S,所以压强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讨论课本中本节后面的练习题2。巩固对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5.做模拟帕斯卡桶实验,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长的乳胶管代替长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竖划几条缝,把乳胶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胶管,把胶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缝即被水压开,水沿缝流出。)

6.让学生做课本上本节的例题。

(1)做题前提醒学生注意统一单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强调p与S无关,而压力与S有关系。

7.讨论节后的“想想议议”。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后面的练习题1,3,4。

(2)提倡课下阅读章后的阅读材料:“开发海洋”。

八年级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 篇10

第八章 压强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

部不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一、课前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课件1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1、我们可以猜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1)实验探究: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表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利用课件进行总结: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4知识拓展

利用压强公式P=F/S 推到液体压强公式 见课件

三、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四、、课堂练习:

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大气压强 篇11

1、固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压力可以用 来测量,面积可以用 来测量。

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计算公式是 。

3、什么是力的平衡?平衡状态有哪些?

4、茶壶盖上为什么有个小孔?

(二)置疑体验,引入课题。

师:夏天,同学们经常用吸管喝饮料,请问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

生:是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特殊的饮料(出示自制牛奶:将玻璃瓶中装满牛奶,用带吸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并用蜡将瓶口及吸管与橡皮塞接触处密封,确保气密性良好),看你们能否将牛奶吸上来?

生:(使劲吸牛奶)不能

师:怎样才能将牛奶用吸管吸上来?

生:(思考并讨论)让瓶中进入空气。

师:再思考:饮料是用力吸上来的吗?是什么使饮料吸入口中?

生:不是,可能是大气压强。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大气压强。板书课题

(三)模拟实验,存在证明

1、教师出示两个橡胶皮碗,排出碗内的空气,让学生推举两个力气最大的男生进行拔河比赛,并指明这个实验早在17世纪就做过了,

2、通过课件展示马德半球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讨论思考现象的成因。板书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3、教师演示“覆杯”实验、“喷泉”实验,通过课件展示“铁桶变瘪”实验、“瓶吞蛋”实验、“水中取钱而不湿手”实验,师生一起分析原因。

4、学生讨论列举大气压强在生活中应用实例。如钢笔吸墨水、塑料挂钩衣物、吸管吸饮料、拔火罐等

(四)大气压强的测量

大气压强存在,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进行了研究,并算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1、让学生观看托里拆利实验录相,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银柱?

(2)玻璃管变粗、变细、倾斜、向下压、向上提只要不让管口脱离水银面,大气压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差会改变吗?

(3)大气压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感知,而通过它能支持一段水银柱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这是什么物理方法?

(4)大气压有多大,我们并不清楚,可以通过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来间接大气压,这又用到了什么物理方法?

2、学生计算760m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后交流并指出大气压强P0=1.013×105Pa。(也可对水银柱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大气压对水银柱的支持力,即P0S=G也可推导出大气压强的值)

3、大气压强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学生计算,教师检查并给予指导,后交流约为10米。

4、学生完成教材P88“想想议议”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感悟大气压强产生的压力的大小。

5、探究粗略测大气压强的方案。用课件出示器材塑料挂钩吸盘、弹簧测力计、直尺、注射器、橡胶帽、钩码、线等,学生分组讨论出两种方案。要求写明器材、原理、步骤、表达式以及注意事项。先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后通过投影仪全班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方案改进。

(五)大气压强的应用

1、大气压强应用视频资源,如吸盘搬运玻璃、抽水机工作原理等。

2、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应用:气压计。

自制气压计从一楼到三楼,管中水柱是上升还是下降?先引导学生对水柱进行受力分析,气压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瓶内气压对水柱向上的支持力,大气压对水柱向下的压力,水柱受向下的重力而平衡,即P内S==P0S﹢G而瓶内气压对水柱向上的支持力不变,当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大气压对水柱向下的压力减小,水柱的重力增加,表现为水柱升高。

3、介绍森林中鸟的自动给水器、家庭中电热水器等都用到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五)小结巩固(在评价中介绍)

(六)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P90第3题、第5题

(七)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存在证明——马德堡半球实验

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且具流动性

气压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P0=1.013×105Pa

初中八年级物理液体压强的教案 篇12

《液体的压强》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科书第十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对容器底部、壁部以及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压强存在的原因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学生都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在设计时着重于对学生的启发,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本节课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会印象深刻。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一个小实验留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课题。通过两个小的物理情境和一段视频,让学生亲身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来探讨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学生的实验结论加之教师的引导共同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到此时,学生就对液体压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回到课前遗留问题,学生思考塑料片在什么情况下会下落?什么情况下不会下落?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其对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理解。最后在通过帕斯卡实验以及潜水问题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升华,完成本节课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2)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教学资源】

1.教师:

(1)演示实验器材:饮料瓶、塑料片、水槽、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水、盐水、大量筒;

(2)其他资料:《海神号》视频、课件以及多媒体设备。

2.学生:U形管压强计、水、大量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可乐瓶”实验

【师引】一个底端开口的饮料瓶,用一个没有孔的塑料片托住底部一起放装有水的容器中,当我松开手之后,塑料片会下落吗?塑料片不会下落,如果给这个饮料瓶里面注入水,大家猜一猜塑料片会下落吗?(边演示实验边引导)

【学生】不会

【师】好,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给饮料瓶里面注水)边加边问:“塑料片会下落吗?”

【学生】“不会”

上一篇: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可行性分析---以杭州市为例下一篇:勤奋学习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