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

2024-10-03

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精选4篇)

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 篇1

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整理

2004年5月21日,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泾政办„2004‟17号)正式下发,这标明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我县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经过数月的精心组织、筹划,方案中规定的改革任务基本实施完成。2004年9月17日,新组建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并投入正常运作。现将我县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开展调研,制定改革方案

在推进我县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3‟90号)精神,按照县政府“彻底改、改彻底”的要求,对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总体思路及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认真讨论,特别是如何从产权制度改革上,来个大的突破,有个质的变化。经过反复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提出了我县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初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彻底改、改彻底,促进购销企业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推动粮食产业化的发展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我县粮食有序流通,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1、成立泾县丰源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经营公司。撤销现有的九个粮食购销公司(**县省级粮食储备库),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3]90号)精神,组建泾县丰源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经营公司,资产经营公司为国有独资的法人。

泾县丰源粮食企业资产经营公司经县政府授权,县粮食局委托,其主要职责是:(1)对撤销后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部资产进行接管,对其控股、参股的企业经营活动行使出资人职能,对出租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承担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所有的债权债务,确保原企业的债权债务不悬空,并负责处理善后工作。(3)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做好原企业资产、帐目、档案的接受和管理工作。

2、成立国有控股的安徽天丰粮业有限责任公司

将省级粮食储备库与凤村、包合、厚岸、黄村、沙丰、董村、白华、黄田、云岭、昌桥粮库资产打捆,与泾县昌茂粮食加工厂汪小宝共同出资,组建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

3、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我县粮食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结合粮食企业改革经验,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泾县粮食批发中心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批发中心七名人员全部实行事业单位的身份买断,并进行了妥善安置。

二、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

根据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的工作部署,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购销企业的资产、帐务、粮食库存及物品,都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登记,房地产的评估、办证也县房产、土地、中介评估机构等部门的积极支持下,规范操作。为了做好全县的资产处置工作,经局长办公会议、局务会议研究,县局以泾粮办„2004‟24号文发出《关于做好粮食购销企业资产处理工作的通知》,对不同资产及相关帐务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确保改革过程中各种资产的完好,有关帐目的完整。

三、规范处置房地产和银行债务

根据我县第二步改革方案精神,除保留的部分仓库外,其他仓库等房地产都实行合理处置。一是公开拍卖。对需要拍卖的房地产,我们委托宣城佳士得拍卖公司组织公开拍卖,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二是出租。对拍卖中难以成交的仓库采取出租,收取一定的租赁费,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存量资产的价值。三是以管代租。对边远、有效利用率低的仓库,实行以管代租的形式,即租用人负责仓库的保管和安全,不付租金也不收取保管工资。这种形式是以保持仓库现有的基本状况和安全为主。

我县原9个购销企业注销后,这9个公司所有债权债务由新成立的国有独资的泾县丰源粮食企业资产经营公司承担。丰源公司贪污注册后,即与泾县农发办理了债权债务票据变更手续,确保了改革后银行债务不落空。也为盘活资产创造了条件。

四、关于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组建情况

按照我县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方案,组建国有控股的粮食购销企业。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是由国有独资的泾县丰源粮食企业资产经营公司和自然人汪小保共同出资707万元组建的国有控股企业(其中国有股份600万元)。在县政府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出资双方经过积极商讨,本着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精神,制定了公司章程,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公司经营粮食、食用油料及其制成品、农副产品、饲料的收购、加工、销售,同时接受县粮食局委托的政策性粮油经营业务、各级储备粮的收购、储存、轮换、抛售,以及救灾粮、补助粮的发放和供应,为政府化解粮食风险、确保我县粮食安全提供服务。新组建的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有以下几方面特点或优势:

(一)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泾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取得重大成果,标志着粮食系统单一经济形式的结束,是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有益尝试。

(二)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设施、资金方面的优势和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为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成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拥有仓库容量27000多吨(其中城区原省级储备库仓容17000吨),年加工能力25000吨,是我县最大的集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粮食企业。

(四)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具有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负担轻等特点。原粮食企业的各项负债得到有效剥离,新公司真正做到不负债上阵,为企业今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安徽天丰粮业有限公司从组建到运营都是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规范操作,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实行聘用制,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灵活,在经营和管理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自我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泾县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特别是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时,涉及更深层次的矛盾。由于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县政府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使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后,我们一方面要指导新组建的企业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经营体制的优势,通过不断完善企业法人制理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争创企业品牌,必将为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另一方面要在市场监管和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巩固改革成果,维护市场秩序,在保证粮食安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上发挥积极作用。

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 篇2

1 主要成效

(1) “老粮”彻底解决。到2005年底, 全省超储库存粮食除按政策规定保留50亿斤保障粮食流通安全外, 全部销售完毕。经鉴定的55亿斤陈化粮专项用于饲料出口或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销售超储粮和陈化粮的价差亏损挂账和挂账利息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列支, 农发行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停收利息。

(2) “老人”得以妥善分流安置。到2005年底, 全省粮食职工总数由2002年底的234421人降到37370人, 共分流安置富余人员197051人, 占2002年底原有职工总数234421人的84.06%, 占省定2/3分流计划157062人的125.46%。在分流人员中, “四退一保”人员47465人, 占总分流人数的24.09%;解除劳动关系人员149586人, 占总分流人数75.91%。

(3) “老账”基本得到解决。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新发生的财务挂账清理审计任务, 三次审计清理认定财务挂账125.28亿元。其中:政策性挂账82.19亿元, 经营性挂账43.09亿元。完成了2004~2005年粮食财务挂账审计工作。政策性挂账已从企业剥离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正按照政策规定逐步消化。

(4) 改组改制任务基本完成。2635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完成改组改制任务, 超额完成省定改组改制80%的目标。1780家企业退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序列, 企业总数减少到878家, 比改革前企业数2658家减少66.97%, 其中:转民营412家, 撤并1127家, 租赁175家, 承包41家, 破产25家。剩余的87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中经过重组整合后新组建的法人实体855家, 其中:国有独资184家, 国有控股607家, 国有参股64家。

(5)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两个“大锅饭”被打破, 建立了“干部聘用制、员工合同制、绩效挂钩制”为核心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 促进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特别是重新上岗的职工, 身份变了, 思想活了, 压力大了, 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普遍提高, 企业效益明显好转。2008年, 全省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实现盈利1.11亿元, 其中:122个县 (市) 实现了盈利, 盈利面达89.7%。

2 主要做法

(1) 创新改革思路。关于“老粮”问题, 提出“新老划断、锁定库存、核定差价、包干使用、逐步递减”的办法进行处理, 对暂时销不出去的老库存粮食, 采取“粮源对冲、成本搁置、待价而售”的办法, 搞好推陈储新, 防止粮食陈化。关于“老人”的问题, 提出“四退一保”的办法和通过“主辅分离、兴办实体”的途径分流安置。关于“老帐”问题, 提出“划清责任、核实数额、分类处理”的办法, 对财务挂账进行清理、审计、认定、剥离。关于产权制度问题, 提出“管理一块、放开一片、创新机制”的办法, 通过“股份制改造、股权出让、整体出让、分拆出让、破产”等形式, 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2) 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层层召开改革动员会、推广“一个电话、二封信、三本书”, 即公布粮改热线电话, 改革前后向职工各发出一封信, 编写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文件汇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法规选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操作指南的做法, 解疑释惑, 回答了职工普遍存在的“去留如何选择”、“经济补偿如何兑现”等具体问题, 打消思想顾虑, 让职工明策、明心、明理, 积极主动投身改革。

(3) 留走职工选择。一是留岗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即个人提出申请, 参与竞争上岗, 与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 承担企业下达的“粮食订单”和粮食收购任务。二是对年龄偏大、工龄较长的老职工实行“四退一保”。即到退休年龄的办理退休手续、符合条件的内部退养、有病的提前退休、特殊岗位的前退休、“4050”人员协议保留劳动关系, 做到老有所养, 弱有所养。三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即对选择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按政策给予经济补偿的同时, 做好社保关系的接续, 落实好再就业优惠政策,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4) 用足用活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粮食风险基金优先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允许将企业净资产变现收入和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安置和支付改革成本, 特别是各级、各部门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优惠政策适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我们一直强调在职工安置问题上要想方设法放宽政策尺度, 凡是改革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劳动等政策, 能变通就灵活变通;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 就取上限, 就高不就低。只要基本符合退休、病退和特退的条件, 就允许其提前退休。一定要落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政策。

(5) 创办经济实体。对解除劳动合同人员, 不是向社会一推了之, 而是坚持职工分流与安置就业并重,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结合粮食企业和职工特点, 积极组织创办新的经济实体, 大力开展粮油加工、商业、养殖、种植、餐饮等多种经营, 广开新的就业门路, 努力做到分流人员多就业、少失业。据统计, 仅粮食系统就安置分流职工再就业42381人, 占解除劳动关系人数的28.33%。

(6) 推进产权改革。一是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模式。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县级及县以上粮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集中管理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老粮、老人、老账”, 统一经营管理辖内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全部资产。二是股份制改造模式。对部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合理评估后, 国有资本部分或全部退出, 支持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对企业改组和改制,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模式。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重组兼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形成以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 生产、收购、销售、加工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化企业集团。四是产权出让、拍卖模式。对部分国有粮食企业通过产权出让、拍卖等方式转为民营企业。五是租赁、承包经营模式。利用闲置的经营场地、仓储等设施面向社会其它组织、企业和个人进行租赁、承包经营。

3 几点体会

(1) 以人为本是关键。全省23.4万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职工中15.7万人需分流安置, “人往哪里去, 钱从哪里来?”是我们在推进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我省能提前1年9个月完成减员分流2/3的任务, 实现平稳不反弹, 关键是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这部分职工人数多, 想法也不一样, 是分流安置的重点和难点。从“要我走”到“我要走”, 政策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通过竞争上岗保留了必要的业务骨干。实行“四退一保”对年龄偏大、工龄较长的老职工和病残、有毒有害等特殊岗位的职工进行妥善安置, 使他们老有所养, 弱有所养。对竞争落聘、不愿返聘又不符合“四退一保”条件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 在按政策给予经济补偿的同时, 落实好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 并且依照政策保持社保关系的连续性, 让这部分职工走的放心, 离开企业后生活有着落, 而且还可利用经济补偿资金再创业, 增加收入。

(2) 产权改革是核心。“改到难处是减员, 改到深处是产权”。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数为2658家, 平均资产负债率为124%, 资不抵债的企业占90%, 要在两年内全部完成改制难度的确很大。通过这几年的改革, 我们感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加强、竞争力的提高都必须在产权制度改革上做文章,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核心。产权不改革, 人员分流了也不行, 两三年以后人还会回来, 所以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总结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 我们认为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 清产核资审计和资产评估要严格, 制订改制实施方案要规范, 改制方案报批要及时, 改制方案实施要合规合法。我们一直强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一企一策, 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改制的具体形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定, 适宜于哪种形式, 就采取哪种形式, 不搞“一刀切”。

(3) 规范操作是前提。先后4次举办有1500多人参加的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政策法规培训班、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培训班, 并派出工作组到重点市、县进行粮改政策辅导, 规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程序。按照“设定标准、绩效挂钩、全员置换、去留自愿”的原则, 统一政策口径, 统一操作标准, 实施规范操作, 解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问题。针对产权制度改革不同形式分别制订改革程序流程图, 突出抓好职代会审议改革方案, 讨论通过职工安置方案, 粮改领导小组论证审批改制方案, 依法进行产权界定、验资、注册等主要环节的工作, 确保企业改制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在改革进入后期, 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以“五个确保”为主要内容的“回头看”活动, 做到不留尾巴、不留后遗症, 防止出现反复。在改革完成后, 由省辖市政府组织力量对县 (市) 、企业减员分流工作进行初步验收, 在此基础上, 向省政府提出验收申请, 接受由省政府组织的验收。

粮食购销企业第二步改革工作总结 篇3

发展

http://china.toocle.com 2008年11月14日08:24 生意社

生意社11月14日讯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回归自然、追逐绿色成为时尚,消费观念也由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人们的饮食结构日趋丰富和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改革改制后,应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运作模式,转变经营观念,拓宽经营渠道,认真研究市场行情,找准市场定位。提升服务质量,转变传统单一的收购、销售方式,围绕消费需求,逐步与农民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全面开展杂粮收购。利用资源优势,唱响绿色产品、生态产品、有机产品的主旋律,培植粮食经济新的增长点,构建城乡粮食流通体制

新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粮食购销企业实力。

一、变单一粮食购销为多元化经营

粮食经济国际化、市场化、一体化的格局,使市场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卖方市场让位于买方市场的现象更为普遍,这给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身生存、发展的现状,明确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跳出与个体粮贩恶性竞争状况,依靠区位优势、当地资源和企业自身优势,利用市场空隙,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从市场竞争需要出发,转变不适应粮食经济发展形势的增长方式,以大中城市超市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主体,选准适合粮食企业特点的经营模式,克服粮食收购、销售品种单

一、基地单一的现状,树立“小杂粮、大市场”观念,全面开展玉米、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收购与销售,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转变生产观念,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安全闯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绿色生产,按照安全、节约、环保、高效的要求,开发营养健康的农产品。帮助农民克服产销脱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积极构建粮食产购销一体化的新格局,不断拓展产业经营范围,谋求

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二、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1、搞好订单收购。改革后粮食购销企业应充分发挥粮食购销企业纽带作用,积极探索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探索如何与农民、大中城市农贸商场及超市建立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型经济合作关系,使生产、流通、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降低市场风险。以订单农业为切人点,积极开展订单收购,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帮助农民推行效益农业。尝试推广“一次收购、二次返利”的结算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切实把企业的发展与农民增收有机

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工程。

2、完善服务体系。利用粮食购销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尝试代耕、代种、代收等服务,积极引导农民种植谷子、大豆、绿豆、高粱、红小豆等小杂粮。传统种植模式的改变,需要引导,更需要在引导中使农民得到实惠,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搞好宣传发动,提高种植五谷杂粮的认识,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订单收购。邀请农业、种子部门专家,对农民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对农民讲明种植出路和效益,讲明其生长习性;产中:无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提供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产后:发挥储粮人才技术优势,成立储粮技术服务队;向农民宣传储粮知识,提供简便安全的保粮设备,发挥粮食系统储粮技术服务体系功能,指导农民开展科学储粮。

3、构建信息平台。科技和信息被视为现代企业的重要资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整合粮食市场、信息资源,通过现代通讯网络和微机化管理,多方面、全方位收集与企业经营有关信息,搭建信息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已建立起来的粮油期货、国内外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高效合理的运作模式和及时准确的粮食信息,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全面掌握、预测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变化及良种信息,适时调整生产结构,选择优良品种,不断提高粮食品质,打造拳头农产品项目,实现农企双赢的良性循环。

三、结合实际,打造名优特农产品

树立生态发展、绿色发展观念,引导农民建立“小杂粮”生态示范基地,进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试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粮食购销企业应注意突出本地特点,开展绿色生产、有机生产、生态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在粮食储运过程,运

用、推广绿色储运技术,打造名优特农产品品牌。

1、开展绿色生产。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降低药物残留,走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的新路子,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帮助农民加强科技管理,开展种植技术升级,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在施肥过程中,帮助农民检测土地;根据土地养分情况,施用土地配方有机肥,尽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增加生产效益。要严格控制农作物施药量,降低农残,广泛运用套袋技术,有意识地养殖农作物害虫天敌,达

到绿色生产、增产增收的综合效果。

2、进行生态生产。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指导农民施用无毒、无污染的微生物菌肥和微生物制剂肥料,提高作物根系活力,达到改良土壤、抗病壮苗、提高农产品品质的目的。倡导秸杆还田,引导农民施用霉变豆粕、香油渣、菜籽饼、动物粪便及沼气池剩余物等培肥地力,大力发展以生态为纽带的生态农业,逐步形成“秸杆青贮--沼气渣肥还田--无公害农产品”式的循环农业经济链条,保护粮

食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循环型农业。

3、组织标准化生产。采取基地化生产与市场化运作方式,建立“基地+农民+企业+大中城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生产销售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粮食质量检测设备,帮助农民检测微生物和农产品残留,建立健全粮质检测体系,推行先进种植技术,引导农民按标准生产,帮助农民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

品认证,创国家免检产品、绿色产品、放心产品品牌;靠特色产品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4、积极探索和推广绿色储运技术。在收购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在保管、储运中,搞好小包装,实施气调储藏和无药化保粮。充分利用粮食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原粮储运过程中,尽量保持其原有品质、营养价值和口味。积极开展清洁储粮,入库前严格按卫生安全标准进行检测消毒;入库后对粮食进行高温密闭、低温储藏,合理使用通风和谷物冷却机,保持粮食20~C以下的储粮环境。在运输过程中,对小包装五谷杂粮,尽量使用冷藏车辆,且保持车箱温度IO~C左右。运用绿色储运技术,满足人们绿色消费需求,提高粮食附加值,创造最佳

经济效益。

改革后的粮食购销企业应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经营理念,不断拓展经营范围;调动农民绿色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扎实推广的方式,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良种化种植、订单化收购、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推广绿色生产储

粮食购销企业分配调研报告 篇4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从去年开始,国家对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调整是否会导致企业重新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粮食局运用分配杠杆,撬动粮食职工在完成政策性收购任务前提下开展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增强了职工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为我省粮食产区正确处理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经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做法

经过两轮改革,**对全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由县政府授权县粮食局行使出资人职能,县粮食收储总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对购销公司实施法律、法规、政策和国有资产使用安全的监督,采取整体租赁的办法同各购销公司签订国有资产租赁协议,收取国有资产租赁费。购销公司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仓库及设施的正常维护,不得擅自转租或改变仓库及设施的结构,凡以企业名义或用企业国有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借款、出售、转租必须事先报总公司批准。为了防止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短期行为,包盈不包亏,**规定,企业经营者和上岗职工必须缴纳一定的经营风险抵押金,同经营业绩捆绑,企业经营者是一般职工的3倍。薪酬分配采取“以岗定薪、以效计酬、多劳多得、按股分红”的办法,根据贡献大小确定收入高低,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在粮食收购旺季,职工完成公司下达的收购任务,公司负责发放基本工资并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四金。粮食收购淡季,职工重点投入到农村服务部和自主经营上,公司提供资金扶持,放手让职工闯市场,创造的利润全部归职工个人。今年,**根据粮食购销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分配办法,规定政策性收购实现的利润主要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修缮仓库,扩大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工利用空闲时间自主经营创造的利润仍归个人,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参与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

二、效果

分配制度改革是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通过分配这个杠杆,撬动职工参与市场化经营的积极性,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一是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储总公司采取整体租赁办法每年收取国有资产租赁费30多万元,用于修缮仓库,添置设备,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层购销企业为了扩大经营,纷纷筹措资金,修缮仓库,添置设备,仅永兴粮食购销公司20**年以来就投入资金80多万元,添置一批电子磅和输送机,修缮4000吨仓容,在今年的托市粮食收购中发挥了明显作用,保证了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14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今年收购托市小麦21万吨,1-9月实现盈利869万元,居全省前列。蒙城国家储备库今年完成托市小麦收购13860吨,还通过边购边销、外购外销实现利润60多万元。

三是增加了职工收入。**借鉴南陵经验创办60个农村粮油服务社,有合伙店、夫妻店、家庭店等多种形式。职工踊跃参与市场化经营,并从市场化经营中得到了实惠。全县60个粮油服务社110名职工,除公司发给基本工资外,通过市场化经营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市场化经营收入已经超过职工的基本工资。乐土粮食购销公司20**年外购外销实现利润60万元,25名职工人均2万多元。

四是增强了市场意识。永兴粮食购销公司早在20**年就开展订单收购,创造了“六包一挂”的永兴经验。今年蒙城又签订优质小麦订单95万亩。城郊粮食购销公司辛集经理部在保证完成公司正常收购任务后,5名职工自愿组合,开展常年常时收购,价格随行就市,只要能赚钱就收,今年已收购小麦70万公斤,玉米20万公斤,黄豆10万公斤,既实现了创收,又增强了同市场打交道的勇气和本领。

五是方便了农民群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立足行业特点,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点多面广的优势,把着眼点放在农村阵地上,把经营方向定位在面向农村、围绕农业、服务农民,从事农民群众需求量最大的放心米、放心面、放心油和农村所需的百货、日杂、食品等各类商品的经营上,广泛开展代购、代销、代储存、代加工和兑换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网点,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的需求,密切了同农民群众的天然联系。

三、启示

**通过分配杠杆撬动职工积极参与市场化经营的做法,给我们很多启示。

启示一:通过分配杠杆,最低价收购政策和市场化经营得到有效结合。粮食购销市场化以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更多地发挥作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四自”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下采取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一项惠农政策。**一手抓政策性收购,一手抓市场化经营,既保证了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又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树立了粮食企业的新形象。

启示二:通过分配杠杆,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得到合理的配置。县局把国有资产管住管好,托市政策形成的利润主要用于添置设施,维修仓库,扩大经营,弥补亏损,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与此同时,企业和职工利用淡季时间投入到农村服务社和自主经营上,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收入大幅度地增加,人人享受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启示三:通过分配杠杆,培养锻炼了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粮食职工队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从市场化经营中尝到了甜头。在最低收购价政策背景下,企业和职工的市场化经营热情丝毫不减,他们研究市场,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不弃薄利,见好就卖,有利就销,快购快销,边购边销,增强了市场竞争的本领。

启示四:通过分配杠杆,粮食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利用粮食部门的行业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粮油服务社,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充分利用仓储、加工设备和技术优势,发展“四代一换”(代购、代销、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品种兑换),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网点优势,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日常生活用品,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上一篇:技术管理工作内容下一篇:校内社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