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电设计

2024-07-20

重点实验室电设计(精选10篇)

重点实验室电设计 篇1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工程学院)

2018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旨在吸引和资助国内优秀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本领域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术和科研水平,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根据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条例和规定,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将资助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显著、具有产业化前景、属于学科发展前沿或优先发展领域、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资助对象

资助对象为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校外科技工作者,其中在读博士生需其博士生导师同意并推荐,没有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科技工作者需要两位同领域正高职称专家推荐。

为促进交流合作,优化项目管理,项目组成员需至少包含一名福建工程学院的本重点实验室老师。

申报者需由所在单位推荐方可提出申请。

二、优先资助领域

1.建筑结构抗震、抗冲击、抗火性能研究 2.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运用 3.复杂结构施工过程中力学性能研究 4.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及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5.钢管新型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6.环保型建筑材料力学性能、高温性能、耐久性能研究 7.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研究

8.基于纳米材料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9.装配式套筒密实度检测方法研究

三、资助额度和预期成果

资助额度为5万,研究时限不超过2年。预期成果至少包含1篇SCI期刊论文或两篇EI期刊论文,并以“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福建工程学院)”,英文名“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z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为第一单位。

四、申报截止时间及评审方法

1.项目申请人须填报《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2018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见附件),纸质材料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寄送至本实验室,同时将电子版文件(包括:签字、盖章页扫描件)发送本实验室。申报截止日期:2018年9月15日,逾期不予受理。

2.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实验室将按照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论证,择优予以立项资助。

五、有关说明

1.获准资助的课题应按实验室规定,每隔半年向实验室通报课题进展情况。本实验室根据进展情况有权终止资助研究课题。课题结束后,申请者须在3个月内向重点实验室提出验收申请,提交结题报告书和工作总结、学术论文等相关资料。对于在本资助课题研究中获得较突出成果的申请人,本实验室将在下一继续予以资助。

2.课题如无法按期完成或要求变更计划,须提前一个月向重点实验室提出书面报告。

3.开放课题执行起始时间为2018年11月1日起。

联系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府南路33号 联系人:麻胜兰 邮政编码:350118 电话:*** 传真:(0591)22863256 Email: 275074428@qq.com

附件: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2018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2018年8月15日

重点实验室电设计 篇2

2011年1月14日,以中国电科院为依托单位建设的“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国家科技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有关领导出席验收会,对实验室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发挥的作用给与了高度评价,并对实验室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了殷切希望。中国电科院院长郭剑波,总工程师汤涌及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参加验收会。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时杰担任组长,七名电力行业知名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做的建设验收汇报,审查了有关资料,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状况,专家组一致认为:实验室根据国家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需要,以促进电网高效规划、保障电网安全运行、降低电网损耗和提高电能使用效率为目标,根据立项要求,高水平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全面实现了建设目标,具备了国际领先水平的试验研究能力,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在电力系统仿真分析与规划技术、大电网安全运行及控制技术、电网安全运行及其自动化技术和电力电子及输配电节能技术4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应用基础、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引领了我国电网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进步。并希望实验室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及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实验室在行业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信息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

重点实验室电设计 篇3

为深刻吸取我段“8.9”人身伤亡事故教训,针对变电设备检修作业防感应电问题,特制定变电专业防感应电重点作业项目及安全卡控措施,各供电、检修车间在进行以下牵引变电设备检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安全措施执行。具体要求如下:

一、变电专业重点防感应电作业项目:

1、牵引变电所进线设备(隔离开关)的检修作业

2、牵引变电所馈出线设备(避雷器、隔离开关)的检修作业

3、牵引主变压器的检修作业

4、自耦变压器的检修作业

5、自用变压器的检修作业

6、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的检修作业

7、电容器、电抗器的检修作业

8、电力电缆的检修作业

9、吸上线、回流线上的检修作业

10、高压设备试验

二、防感应电卡控措施:

1、牵引变电所进线设备(隔离开关)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牵引变电所110KV(220KV)进线隔离开关上的作业,必须在进线停电且隔离开关两断口间分别装设接地线后,方可进行检修作业。接地线装设方式见图一。

2)在牵引变电所进线电动隔离开关和进线压互(抽压装置)手动隔离开关上同时进行检修作业时,必须分别单独在隔离开关靠进线侧装设接地线。

3)在进行隔离开关靠进线侧引下线拆卸作业前,必须在引下线T型线夹靠进线铁塔侧母线前端装设接地线。接地线装设方式见图二。

4)在拆卸隔离开关靠进线侧设备线夹时,必须保证进线侧装设的接地线连接可靠,接地牢固,防止接地线挂钩脱落。必要时,在进线侧母线上加挂接地线。

2、牵引变电所馈出线设备(避雷器、隔离开关)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在牵引变电所馈出设备上作业前,必须在作业区域内所有来电方向处装设接地线,并将靠馈出侧的接地线装设于所有被检修设备前端,将被检修设备全部纳入接地线保护范围内。接地线装设方式见图一。

2)在进行馈线避雷器、隔离开关靠馈出侧引上线拆卸作业时,必须在引下线T型线夹靠馈线侧前端母线上装设接地线。接地线装设方式见图二。

3)在拆卸馈线避雷器、隔离开关靠馈出侧设备线夹时,必须保证馈线侧装设的接地线连接可靠,接地牢固,防止接地线挂钩脱落。必要时,在馈出侧母线上加挂接地线。

4)在停电检修直供方式的馈线设备附近有平行带电的馈出线路时,为防止感应电,必须在馈出侧增设接地线。

5)对于同杆架设不同馈线的变电所馈出设备检修,要利用大停电单元(同杆的所有供电线)停电后方可进行作业。严禁在同杆架设的供电线未停电彻底的情况下开展馈出设备检修作业。

3、牵引主变压器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进行牵引主变压器的检修作业前,必须断开变压器原、副边两侧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真空断路器须将小车拉至试验位),在变压器原、副边侧均装设接地线,对地充分放电后,方可开始作业。放电时,接地线装设方式见图一。

2)如主变原边侧母线高度过高,接地线装设与断路器前端时,采取图二的接地线装设方式,并手动将断路器合闸,对地充分放电后,方可开始作业。

4、自耦变压器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严禁在馈线未停电的情况下,带负荷操作自耦变压器的手动隔离开关。

2)在进行自耦变压器检修作业前,必须将自耦变压器T、F、N相分别充分对地放电并可靠接地后,方可开始作业。

5、自用变压器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在进行自用变的检修作业前,应将该自用变所带负荷切换至二路交流电源,并断开交流盘对应的空气开关,再拉开自用变高压侧的隔离开关,防止交流盘二路电源向高压侧反送电。

2)作业前,必须对自用变高低压侧均充分对地放电,并将高压侧可靠接地后,方可开始作业。

6、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对互感器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对互感器原边充分对地放电并接地。电压互感器还必须断开其二次侧空气开关,防止低压侧共用压互向高压侧反送电。

2)对互感器二次回路进行检修作业时,严禁将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端子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端子短路。

7、电容器、电抗器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对电容器、电抗器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对电容器、电抗器进行充分放电后,方可开始检修。

2)电容器放电方法:使用两根接地线,同时分别接触单个电容器两极,保持3-5秒时间。对电容器组必须对单个电容器逐一放电,并在电容器组两极连接首末段分别装设接地线后,方可开始作业。如下图:

3)电抗器放电方法:使用两根接地线,同时分别接触电抗器线圈首末段抽头,保持3-5秒时间。如下图:

8、电力电缆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对电力电缆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电缆主导电体及屏蔽层充分对地放电,并在作业电缆两端均装设接地线后,方可开始作业。

2)检修完成后,必须保证电力电缆屏蔽层接地良好。严禁在电缆未停电的情况下拆除电缆屏蔽层接地连接。

9、吸上线、回流线上的检修作业

安全卡控措施:

(1)AT供电方式下吸上线上的作业

1)在AT供电方式的牵引变电所亭的吸上线(N线)上作业前,必须在N线上装设接地线,对N线电压钳制。接地线应满足导线截面满足要求且接地牢固。必要时增设接地线。接地线装设方式见图一。

2)在对N线连接线夹及引线进行拆卸作业前,必须在断口两端采取旁路措施,旁路方法为:使用线径不小于N线的绝缘电缆,使用并勾线夹将旁路电缆与N线开断部位两端母线牢固连接。旁路连接方式见图二。

3)在拆卸N线上的放电器连接引线作业前,必须将N线及拆卸的引线上均装设接地线及等电位钩,方可进行作业。

4)在对AT供电方式的牵引变电所亭的吸上线(N线)进行更换作业时,必须将与N线连接的所有馈出单元停电后,并在N线与接触网吸上线的所有连接线夹靠接触网供电线侧装设接地线,并采取旁路措施后,方可进行拆除作业。旁路连接方法见图三。

(2)直供方式下回流线上的作业

1)对阻抗匹配平衡和VV0(VV6)接线方式的牵引变压器进行检修前,必须在变压器回流线上装设接地线,并在保证其接地良好的前提下拆除回流线,方准开始作业。拆卸回流线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2)在直供方式集中接地箱和主变回流端子箱内作业时,必须将箱内回流母排及电缆接地,在拆卸母排及电缆连接前,必须采取可靠的旁路措施。

10、高压设备试验

安全卡控措施:

在对牵引变电所亭高压设备进行电气试验时,应停止一切与被试设备高低压侧有电气连接的设备检修作业,并将人员和机具撤至安全地带,方可开始试验。试验结束后,试验人员必须对被试高压设备充分对地放电,并恢复常设的接地线,方可接触被试高压设备。

数电实验报告 篇4

作者: 日期: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实验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3 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 片 74LS54 四组输入与或非门 1 片

[、预习要求 1.预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预习用与非门和异或门构成的半加器、全加器的工作原理。

3.预习二进制数的运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组合逻辑电路功能测试 2.用异或门(74LS86)和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电路 根据半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半加器 Y 是 A、B 的异或,而进位 Z 是 A、B 相与,即半加器可用一个 异或门和二个与非门组成一个电路。如图 2.2

姓名

学号

实验组

实验时间 2015 年 4 月 22 日 实验项目名称 组合逻辑电路 1(半加器、全加器)

学院: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

2.验证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3.学会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律。

3

vcc IA 匚 1 14 口 VCC IB 匚 2 13

1BC 2 13 □ 4R t¥ 匚 3 g 12 J 4A 1YO 3

» 12 □ 4A 2A 匚 4^11 J4Y “匚 4 ?J4Y 2B 匚 5 10 J 3R 组匚 5 10 L)2Y 匚 6 9 J3A 2Y ti 6 9 □ 3A <>ND 匚7 8 3 3Y GND 匚 7 8 □ 3Y

B

O

图(1)

在数字电路实验箱上插入异或门和与非门芯片。输入端 A、B 接逻辑开关 k , Y, Z 接发光管电平显示。

(2)

按表 2.2 要求改变 A、B 状态,填表并写出 y、z 逻辑表达式。

输入端 A 0 1 0 1 B 0 0 1 1 输出端 Y 0 1 1 0 Z 0 0 0 1 Y=A B Z=A*B

3.全加器组合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 4.用异或门、与或非门、与非门组成的全加器电路的逻辑功能测试 全加器电路可以用两个半加器和两个与门一个或门组成。在实验中,常用一片双异或门、一片与或非 门和一片与非门来实现。

(1)画出用异或门、与或非门和非门实现全加器的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表达式。

(2)找出异或门、与或非门和与非门器件按自己设计画出的电路图接线,注意:接线时与或非门中不 用的与门输入端应该接地。

(3)当输入端 A1 B1 C1-1 为下列情况时,测量 S1 和 C1 的逻辑状态并填入表 2.5。

A i B C 1-1 C 1 Si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表 2.5

输入端 A 0 0 0 0 1 1 1 1 B 0 0 1 1 0 0 1 1 C-1 0 1 0 1 0 1 0 1 输出端 S 0 0 1 1 1 1 0 0 C 0 0 0 1 0 1 1 1

实验总结(回答实 验最后的 问题)

1.总结全加器卡诺图的分析方法 ; 根据全加器的真值表画出全加器卡诺图,根据卡诺图化简逻辑表达式。

2•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试验中缺少与门,和其他同学讨论才明白,74LS54 的内部结构里有与门。

指导教师

意见

签名:

重点实验室 篇5

坚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原则,逐步把实验室建成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分子光化学和超分子光化学、有机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研究中心,培养高层次优秀青年人才的摇篮、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及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基地。

光电功能材料

重点实验室电设计 篇6

一、高考考试大纲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的要求

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是学生能根据实验要求做到:1设计、评价或改进 实验方案;2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实验条件;3描述实验现象和收集有关数据;4分析现象和处理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5识别或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6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二、高考命题方式及规律分析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问题是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考查。高考对比类问题常见的考查方 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主要涉及化学实验装置图的判断、化学试剂选择的判断、物质分离与提纯方法的判断等,题目的素材大多来源于中学化学教材实验,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二是出现在第Ⅱ卷化学实验综合试题中,要求学生指出题目所给实验方案的优点或缺点,或结合物质的性质选择提供的化学试剂、化学用品,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写出预期的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

预测2015年高考对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的考查仍会保持原有的命题方式和风格,可能在化学实验命题素材的选取、考点的组合、设问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实验试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化学实验都“植根于”教材演示实验和探究 实验。因此,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内容的复习时,要真正“吃透”教材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核心梳理】

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基本思路

2.基本步骤

(1)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化学实验原理。

(2)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其能否腐蚀仪器和其他物品,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等选择合理的实验装置及所需试剂。

(3)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装置及所需试剂,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4)记录现象、数据:根据观察,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 算、图表、推理等 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注意事项

(1)药品和仪器是否剩余:若药品和仪器只给出一部分,则应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剩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题目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实验装置和所需试剂、确定操作步骤等都作了限制,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4)药品的描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学生最难答准确,如有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也应注意某些仪器(如量筒、容量瓶等)的规格。

(5)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考纲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可用“示意装置图”表示。

(6)其他问题:如冷凝回流、冷却、防倒吸等问题;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如为防止分液漏斗中的液体不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接成连通装置等。

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对化学实验方案的正确与错误、严密与不严密、准确与不准确作出判断,要考虑其是否完全合理、有无干扰现象、经济上是否合算和对环境有无污染等。

1.从可行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评价化学实验方案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可行;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 是否简单、方 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准确。

2.从“绿色化学”角度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实验方案,降低化学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2化学反应速率是否较快;3原料利用率以及制取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4制取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作出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 验纯等);3防氧化 (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4防吸水(如实验室取用或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时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竖装的干燥管及直形冷凝管等);6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可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

【高考热点突破】

热点一:化学实验装置图的评价

命题特点:近几年,高考试题将化学实验原理以化学实验装置图的形式呈现,涉及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及提纯、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的验证、实验操作方法等内容。大多实验装置或操作来源于教材实验,侧重考查学生对教材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原理的应用能力。

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不溶物

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除去CO气体中的CO2气体

D.乙酸乙酯的制备演示实验

解析:A项,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采用过滤的方法,操作中要求“一贴、二低、三靠”,该实验装置中,玻璃棒悬在漏斗上方,下端没有靠在三层滤纸处,且漏斗下端未将长管口紧贴烧杯内壁;B项,碳酸氢钠受热发生的分解反应为,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否则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会使试管炸裂;C项,该装置为 洗气装置,由于长导 管插入NaOH溶液中,CO和CO2混合气体从短导管通入后,气体压强增大会使NaOH溶液从长导管流出,无法获得较纯净的CO气体,应将混合气体从长导管通入,CO气体从短导管排出;D项,该实验装置直接取材于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所用药品等都符合实验要求。

答案:D

归纳拓展:右图所示装置可“一器多用”,用于气体的收集、净化和量气等。

(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于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从a管通入气体,从b管排出空气,如O2、CO2、H2S等气体。

(2)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适用于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从b管通入气体,从a管排出空气,如H2、NH3等气体。

(3)排水法收集气体:适用于难溶于水的气体,瓶中盛满水,从b管进气,a管出水,如O2、H2、NO等气体。

(4)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杂质:瓶中盛有试剂,从a管通入气体,从b管排出气体,杂质气体与瓶中试剂发生反应。例如,瓶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5)排液法测生成气体的体积:瓶中装满液体,a管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从b管通入气体,量筒中液面与瓶中液面相平(保证容器的内外压强相等),排出液体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例2.(2014·山东卷)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夹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备收集干燥的氨气

解析:A项,配制溶液定容时,不能直接用烧杯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应用烧杯加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B项,锥形瓶中盛有NaOH待测液,显然滴定管 中盛有标 准酸液,应选用带活塞的酸式滴定管,不能选用碱式滴定管;C项,实验装置同例1中的D选项,实验装置、所用药品等都符合实验要求;D项,该装置中收集NH3时,导管伸入试管较短,由于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 时,导气管应伸入试管底部,否则很难收集到NH3。

答案:C

方法技巧:评价实验装置图正误的方法:

(1)从原理上分析装置的正误,如制取气体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是否合理,选用的除杂试剂是否合理等。

(2)从操作上分析方案的正误,如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位置、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洗气装置中进出气体的方向是否合理等。

热点二:化学实验操作及现象的评价

命题特点:高考试题将化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以文字叙述或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化学实验知识对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作出合理评价,常涉及物质的制备、离子的检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基本技能。

例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A项,乙烯分子中含有C=C键,将乙烯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证明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了加成反应;B项,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用激光笔照射时,产生光亮的通路,而FeCl3溶液则不能;C项, 无水硫酸 铜遇水生 成CuSO4·5H2O,若酒精中有水,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无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D项,苯和环己烷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只有环己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答案:D

方法技巧:评价化学实验方案和结论正误的方法:

(1)分析实验目的,分清实验要求是制备物质、检验物质还是除去杂质等,并联想所掌握化学实验知识,采用“头脑实验法”在大脑中想象、设计出合理实验方案。

(2)分析相关实验操作,与“头脑实验法”设计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对照,确定题给实验操作方法中是否存在不合理性。

(3)分析实验结论,判断所给出的实验方案及结论是否存在片面性,特别注意干扰现象。

例4.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排水法收集NO

B.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

C.除去氯气中的HCl

D.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解析:A项,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且NO难溶于水,故采用排水法收集NO,NO从短导管中通入,将水从长导管中排出;B项,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要将试管口朝上放置,O2 通过导管通入试管底部,将试管内空气向上排出;C项,除杂试剂选择错误,Cl2、HCl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洗气;D项,分离方法选择错误,碘溶于酒精形成碘酒溶液,不出现分 层现象,应采用蒸馏的方法予以分离。

答案:A

方法技巧:解答物质的分离及提纯问题时,要立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分离、提纯原则,按照先物 理方法(过滤、蒸馏、萃取、重结晶、渗析等)后化学方法(加酸或碱、沉淀剂等)的选择顺序,选取合适的分离、提纯的方法,并根据所选方法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

热点三:物质性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

命题特点: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综合试题中经常出现有关物质性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学生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实验方案来检验某种物质,一般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技能及文字表达能力。

例5.碘是人体 必需的微 量元素之 一,有“智力元素”之称。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碘缺乏病。查阅资料 知:1在酸性条 件下,I-能被NO3-离子氧化成IO3-离子,被H2O2 或O2等氧化成I2;2IO3-离子能被HSO3-离子还原成I2。

请你利用实验室常 用仪器和 下列限选 试剂,依次研究某食盐样品中所加碘的存在形式是I2、I-、IO3-中的哪一种。

限选试剂如下:1.0 mol·L-1HNO3 溶液、1.0mol·L-1H2SO4 溶液、1.0mol·L-1NaHSO3 溶液、3% H2O2 溶液、1% 淀粉溶液、蒸馏水。

(1)提出假设:

假设1:该食盐样品中含I2;

假设2:该食盐样品中含I-;

假设3:_________ 。

(2)设计方案与实验探究:

将适量食盐样品溶于蒸馏水制成溶液,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解析:(1)题目要求“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和限选试剂,依次研究某食盐样品中所加碘的存在形式 是I2、I-、IO3-中的哪一 种”,而假设1、假设2分别提出该食盐样品中含I2、I-的假设,显然假设3应为该食盐样品中含IO3-。

(2)步骤1中淀粉溶液遇单质I2显蓝色,可据此确定食盐样品中是否含有I2。步骤2应加入氧化剂将I-氧化成I2,再利用淀粉溶液进行检验,这里可选用3% H2O2 溶液氧化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步骤3利用IO3-的氧化性进行检验,可选用具有还原性的NaHSO3溶液和淀粉溶液进行检验。

答案:(1)该食盐样品中含IO3-

(2)

方法技巧:(1)物质性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和程序如下:

(2)科学性和可行性是设计实验方案的两条重要原则。设计物质性质检验的实 验方案时,要注意实验方案必须遵循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在实际操作时要做到可控、易行。

例6.(2014·浙江卷)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一定条件 下,气体甲与 固体1(FeO、CaO)中的某种成分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写出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该反应的产物:________。

解析:(1)白色沉淀2在空气中变成红褐色沉淀,则沉淀2为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Fe (OH )3,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为4Fe(OH)2+O2+2H2O=4Fe(OH)3。

(2)由框图可知,气体甲为CO2,CO2中碳元素显+4价,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固体1中参与反应的物质应为具有还原性的FeO,Fe元素由+2价升高为+3价,C元素则由+4价降低为+2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和元素守恒可得化学反应方 程式:可将反应所得固体溶于稀盐酸中,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 颜色变化,检验产物Fe2O3;将反应所得气体通过灼热的CuO,观察固体颜色变化,检验产物CO。

(2)检验Fe2O3:将固体用 稀盐酸溶 解,加入KSCN溶液,若显红色,表明产物中有Fe(Ⅲ);检验CO:将气体通过灼热CuO,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方法技巧:(1)物质性质检验的实验方案设计,一般步骤是: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任何具有明显实验现象差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可用于物质的检验。在物质检验过程中,常常根据物质颜色的变化、是否有气体产生、能否溶解、有无沉淀生成、有无吸热或放热等现象来判断。

热点四:定量实验方案的设计

命题特点:近几年,高考化学实验综合试题中有时出现有关定量实验方案设计的问题。相对于定性实验方案设计来说,这类问题对学生的化学实验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不但要求学生能从定性实验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化学实验原理,从定量实验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过程,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7.(2012·全国大纲卷)现拟用下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部分略)来制取一氧化碳,并用以测定某铜粉样品(混有CuO粉末)中金属铜的含量。

(1)若实验中称取铜粉样品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8g,则原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

1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解析:(1)该实验中利用甲酸与浓H2SO4反应制取CO气体,再用CO还原铜粉 中的CuO。实验中铜粉样品为5.0g,充分反应后,反应管中剩 余固体的 质量为4.8 g,则有,从而可知,铜粉样品中Cu的质量为m(Cu)=5.0g-1.0g=4.0g,原样品中单质Cu的质量分数为4.0g/5.0g×100%=80%。

(2)分析题目所给试剂,一定条件下,Cu、CuO都能与浓H2SO4、浓HNO3、稀HNO3反应,而CuO可与稀H2SO4 反应,Cu与稀H2SO4 不反应,可将铜粉 样品溶于 足量稀H2SO4 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最后剩余Cu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1)80%

(2)1将浓硫酸稀释;取一定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2

方法技巧:定量实验方案设计中常考虑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重量分析法:采用适当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以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从试样中与其他组分分离。重量分析包括分离和称量两个过程。重量分析法不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实验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反应是否完全发生,以及反应前后固体(或液体)质量的变化。

(2)滴定分析法:滴定分析法的实验基础是高中化学 (选修4)教材中的 酸碱中和 滴定实验,实验的关键是准确量取待测溶液,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3)气体体积法:通过测量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进行定量分析,实验的关键是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高考热点演练】

1.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A.制备Fe(OH)2沉淀

B.验证Na2O2 与水反应的热效应

C.制取并收集NO2气体

D.证明Na与水反应的热效应

2.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3.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浓硫酸与铁反应生成SO2

B.比较C、Si、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灼烧海带

D.制备Fe(OH)2沉淀

4.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B.某溶液中滴 加足量氨 水,产生白色 沉淀,则该溶液不含Al3+

C.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D.用新制氢 氧化铜悬 浊液鉴别 乙醇和乙酸

5.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吸收氨气制氨水

B.抽取少量蒸馏水

C.转移溶液

D.除去杂质气体CO2

6.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已知质量为mg的铝镁合金,通过下面实验设计可以 测定镁的 质量分数:

B.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先称量固体物质或量取溶液,再溶解或稀释,并立刻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继续往容量瓶中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C.用裂化汽油萃取溴水中 的溴之后进行分液时,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D.欲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混有CO2

7.某小组设计如下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 反应得到固体物质的成分。

(1)写出试剂X的化学式:_______。A中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试剂Y的名称为______。

(3)通入一定 量潮湿的Cl2反应后,经检测,D中只有Cl2O一种气体,C中只含一种氯盐外,同时含有NaHCO3等,某同学对C中所得固体残渣的成分进行探究。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存在两种 成分:NaHCO3和______;

假设2: 存在三种 成分:NaHCO3和______。

2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HNO3、BaCl2 溶液、澄清石 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

(4)已知Cl2O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则D中Cl2O进入E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

1.C2.C3.B4.D5.B6.A

(2)饱和食盐水(饱和氯化钠溶液)

(3)1NaClNaCl、Na2CO3

2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篇7

3、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

4、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86-10-62041394朱江

5、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 任: 王斌副主任:穆穆、李建平、周天军、(行政副主任吴津生电话: 82995299)

6、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主任:何国威 联系电话: 86-10-625618347、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8、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化学分室联系人: 巩玉华女士

地址: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Tel:10-62923541 Fax:10-6292354310、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1、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86-010-6266161612、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袁亚湘电 话:010-62545820地 址:北京中关村

南四街甲1号

13、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14、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霖院士(010)64888778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15、声场与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16、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7、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 主任 徐涛电话:010-6488848618、动物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赵勇 研究员 010-64807302

副主任:谭铮 研究员 010-64807260 主任助理:杨铁 010-64807319秘书:任爱英 010-6480731319、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东秀珠 实验室主任电话/传真:010-64807429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20、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 实验室技术主管冯旻 联系电话:010-6283 6086地址: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21、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登国010-62661716feng@is.iscas.ac.cn22、岩石圈演化重点实验室电话:86-10-8299824实验室主任:朱日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23、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话:010-64848730陈晓波 技术

24、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高焕 主任电话: 010-64889315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大屯路甲11号

孙九林地球系统科学信息共享中心主任

庄大方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主任

王劲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英杰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图学研究室主任

25、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方荣祥 院士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副 主 任: 左建儒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曹晓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朱玉贤 教授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联系电话:6487342826、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系:王道文李振声64854467 64889380

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篇8

重点实验室是研究所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摇篮,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为规范和加强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管理,确保实验室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实验室服从农科院的统一管理。

第二条 实验室由研究所成立管理委员会。其具体职能是:贯彻落实 上级部门有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章;编制和组织实施实验室的规划和发展计划;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组织科研项目申请和管理。

第三条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主管所长兼任,三 个研究室分别为重点实验室的实际载体。

第四条 实验室设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 导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和工作计划等,学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第五条 实验室实行对外开放,具体办法参照农科院实验室管理办法 执行。

第六条 实验室具体管理措施参照国家实验室管理规定制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安全管理制度

1.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2.加强四防(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

3.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必须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训与考核。

4.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实验要有安全措施。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5.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6.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应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7.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8.实验工作人员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

9.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应戴好防护手套、防护镜。

10.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11.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12.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和吃食物。

13.高压气体钢瓶的存放应满足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

14.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15.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的方式及措施,以确保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益以及实验室的正常运转。

2.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实验室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3.在发生本制度没有明确,而涉及仪器、设备的所有行为时,解释、执行权在实验室。

4.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实行集中使用、统一管理。

5.实验室仪器、设备可开放使用,但必须在实验室人员指导下进行。

6.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的有关规定,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定。

7.各种仪器设备建立专人负责制,实行档案管理制度,建档建卡,做到技术档案资料齐全、完整。

8.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方能上机操作,使用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9.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并写出事故报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对外开放管理办法

重点实验室由市财政支持建设,隶属于农科院管理,根据院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对全院科研人员开放,现将具体管理办法公布如下:

1.有需要的科研人员使用前需根据开放仪器内容向本实验室项目管理部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使用。

2.本实验室将向使用者提供仪器的使用条件,由需要者在各自实验室内进行前处理。

3.本实验室原则上只接受上机服务,并由本实验室人员负责操作。

4.速测仪类仪器原则上不单独外借仪器,有需要者提前与本实验室预约,由本实验室具体负责人员前往服务。

5.使用人员进入本实验室后,一切服从本实验室的管理。

6.不得将与实验无关人员带入实验室。

7.由于责任事故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重点实验室建设条件和流程 篇9

一、申请新建重点实验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和办公场所,实验室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有先进、完备的科研条件和设施,仪器设备原值在1000万元以上。

(二)从事本领域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方向凝练, 特色优势明显,符合国家及我省发展战略和方向,研究实力和水平在本领域或本行业处于国内前列。

(三)围绕研究方向有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相应的研究团队,固定科研人员不少于25人,具备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依托单位为高等院校的,原则上在所属学科领域应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依托单位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原则上应具有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和基础。

(四)从事所在方向研究3年以上,承担过国家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拥有相应发明专利或自主创新成果,发表过高水平科技论文,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施效果突出。

(五)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合理,能够对外开放并发挥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六)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能保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费和运行经费,并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提供必要的支持。依托单位为企业的,最近3年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

(七)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限为1年,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应当在建设期内提供计划任务书承诺的保障。因特殊原因在一年内没有完成建设期任务的,经科技厅批准后最多可延长1年,延期后仍未能通过验收的将予以撤销。

二、申报材料

1、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

2、附件材料:

(1)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名单;

(2)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人员名单;

(3)实验室流动人员名单;

(4)实验室主要科研仪器设备清单;(5)实验室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

(6)实验室获奖成果清单;

(7)实验室重要学术专著、论文、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

(8)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3、主管部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申报汇总表》。

三、办理程序

下达通知——受理——形式审查——评审——公示——合法性——审查——审批——办结——考核——评估——资料归档

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本站推荐) 篇10

等5~8人次左右。2)科研项目:力争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3项,争取年到合同经费900万元以上、实到经费超700万元。3)科技成果:争取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项。5)建成2个校外产学研基地。篇二: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任务书

附件1: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计划任务书

(格 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八年制

内容提纲

一、重点实验室情况简介

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队伍结构和人才情况,现有科研条件(仪器设备、科研用房、配套设施)情况等。

二、五年工作规划

1.战略目标,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

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尤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凝炼重点实验室中长期战略目标,明确重点任务和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近期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研究目标。2.自主研究课题

自主研究课题部署的五年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3.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的发展计划(包括对于实验室结构调整和相关资源整合的考虑),研究单元(团队)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的计划及相关措施等。4.实验平台建设

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建设的五年规划,并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分解计划;大型仪器设备同时应提出共享使用机制。5.日常运行与对外开放

访问学者制度的建立与开放课题的设置。

内部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人员聘任、流动、考评和激励制度;科研设备管理与使用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和共享制度等。加强与国内其它优势研究单位、重点实验室的交流合作,及与产业界合作的措施。

三、2008年工作计划 1.自主研究课题的部署。包括项目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2.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验室结构调整、相关资源整合计划,研究单元(团队)的设置、稳定和吸引优秀中青年人才计划。3.开放课题的设置。包括课题名称、负责人和研究队伍、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案,经费预算等。4.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水电气燃料、房租、学术委员会议、公共仪器设备维护、公共试剂和耗材、无工资性收入的临时人员聘用、组织学术交流合作、研究设施对外共享等开支的预算。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计划。

四、依托单位意见

五、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六、专家论证意见(空)

七、科技部意见(空)

附件: 1.仪器设备购置和研制明细表(按重要性排序)2.仪器设备升级和改造明细表(按重要性排序)3.基建和配套设施修缮明细表(按重要性排序)4.实验室固定人员名单

实验室职务: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5.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组成

6.实验室主要仪器设备(30万元以上设备)7.实验室在研的重要科研项目

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编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如973填报二级子课题名称,一级与二级课题不得重复填报。篇三:2013年太原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计划项目指南 2013年太原市高技术服务业计划项目指南(高技术服务业内容)

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

作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实验室是区域内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研人才、满足区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产业重大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方面成果突出,并积累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提供资源共享服务(x)

一、指导思想(x)

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将围绕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公关能力提升、服务带动行业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建设目的,重点支持企业新建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对现有服务创新的实施完善,进而推进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

二、支持重点

(1)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

围绕我市主要新兴产业领域,重点支持新建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性资源开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对外服务、带动行业企业创新能力较好的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手段、能力建设;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在行业关键技术有较大突破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支持开展行业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及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2)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开展行业创新和技术集成应用,企业依托技术中心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及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

(3)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重点支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发展重点方向和解决共性工程技术的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支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整合建设行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共性工程技术研究,提高行业应用基础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支持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需求,加强现有工程技术中心科研条件、人才服务行业企业能力提升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利用科研条件资源,建设面向服务行

业技术创新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高技术服务工程技术中心。

(4)中试基地建设

围绕新兴产业创新,重点支持以科研院所为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本具备较完善的中试条件和研究开发优势;支持能够积极开展行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企业中试基地建设;能够独立承担科研成果的中间试验和系统化、配套化、工程化研究开发工作,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工艺和技术,并不断地推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成为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的技术依托;支持面向社开放的行业公用新强的中试实验基地建设。

(5)重点实验室建设

支持在能源、电子信息、资源环境、农业、人口健康、先进制造、公共安全等战略需求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省部和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对现有重点实验室研究实验基地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建设;区域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和分析测试中心建设和运行服务,提高科学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推广和应用;支持开放的知识组织体系共享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知识化服务建设,科技文献信息领域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科技信息技术与服务创新能力。

(6)科研条件开放共享

支持科技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研究,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平台开放运行和为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科研条件向行业企业的开放共享。

三、申报条件和材料要求

1、凡符合上述建设范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拥有科技资源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现有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等单位均可以单独或联合申报。

2、申报的项目应具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目标明确,方案科学、合理、可行。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高级职称及以上)、组织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该专题不支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

3、申报项目采取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申报结合的方式。纸质材料(a4纸、一式八份),经县区科技部门同意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一并上报。纸质材料要求: 1)、太原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申报书。2)、太原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按提纲要求编写)。3)、相关附件

(1)、申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2011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

(2)、服务行业企业案例证明,申报科研条件开放项目,服务同行业案例证明不少于25项;

(3)、特殊行业须提供符合该行业管理规定的相关证明材料(资质证书、产品认证、市场准入证明、安全检测报告等);

(4)、申报中试基地建设项目,提供已取得必须的建设资质。

四、申报方式和要求 2013年太原市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题项目申报采取网络申报与纸质材料申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申报实行网络发布指南,网络申报和文字材料集中受理的申报管理办法,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公开化。

网络申报时间:

2012年 月 日至 月 日。

纸质材料报送截止时间: 2012年 月 日。

材料报送地点: 项目申报纸件材料用a4纸打印,一式八份,按顺序装订成册,加盖公章,报送项目组织单位,由项目组织单位审核盖章并汇总后统一报送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址:太原市金刚里西巷11号赛德大厦805室。

联系人:

太原市科技局条财处:

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杨敏 宁 恺 0351-3336篇四:2013年研究所工作要点 2013年研究所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创新2020”深入实施的关键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科学院“创新2020”跨越发展体系总体部署,以提高科技产出质量和贡献为中心,深入实施“一三五’’规划,持续加强战略研究,贯彻人才强所战略,组织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着力抓好重大成果产出,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促进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全面完成2013工作任务,开创生态所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提升我所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研究所战略研究,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

持续加强研究所战略研究,通过对我所“一三五”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开展自我总结和评估,重点围绕 “一个定位”的整体学科布局、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三个突破”的进展情况,质量和影响,“五个培育方向”的发展态势、国内外同领域的地位、水平和影响进行自我诊断,进一步把握研究方向和发展状态,优化调整学科布局,提升研究所创新能力。贯彻落实科学院《关于改革科技评价、建立重大产出导向研究所评价体系的决定》,迎接“一三五”诊断评估专家组对我所的检查和评估。

二、贯彻人才强所战略,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继续贯彻人才强所战略,以创新团队组建、高层人才引进、青年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

1、高层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利用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引进途径,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推荐国家“千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人才2-3人;继续发挥“百人计划”作为我所主干人才引进计划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宣传、拓展渠道,力争引进“百人计划”2人;利用国家“万人计划”渠道,积极推荐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

2、推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以“百人计划”、“国家杰青”人才为核心成员,推进跨学科青年科学家群体的组建工作。积极组织申报中科院交叉合作团队项目。

3、加强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

采取素质培训、目标培育、专项投入、优化空间等措施,加大对35岁以下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孕育国家优秀青年和青年973等拔尖青年人才。

4、重视支撑、管理队伍建设

重视从事野外观测、测试分析、出版编辑、情报信息、知识传播、成果转化、行政管理等优秀骨干人才的培养。针对支撑、管理和成果转化人才的不同需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素质、激发活力。

5、强化海外智力引进

充分利用科学院“海外智力引进与人才国际交流培养计划”,继续加大引进外国专家和外籍访问学者的工作力度,聘请活跃在国际前沿的海外优秀学者和外国科学家来我所进行短期访问、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

6、加强研究生培养

贯彻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教融合、创新实践、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把研究生教育培养与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重大生态学科学问题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质量。继续做好985、2 1 1工程等重点院校招生宣传,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新设学科和导师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与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实质性合作,通过联合招生的途径扩大生源。

三、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重大项目的争取和实施 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国家科技专项、国家主体计划、基金、重大平台建设等为重点对象,强调“顶层设计、自由争取”相结合的方式,全所上下协调一致地全力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1、国家973项目

重点推进国家973项目“北方草地生产力提升与资源均衡利用机理’’的争取工作,积极组织推进青年973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活性氮循环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争职。

继续加强“土壤固碳”、“人工林”等国家9 7 3项目和课题的过程管理,尤其是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保证经费使用合理、合法。

2、国家科技支撑及其他

组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建议与立项,力争更多的课题进入国家项目库;推动“城郊农业”等科技支撑课题争取与启动工作;完成“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物化与生物修复技术”的863课题启动。

积极组织参与环保部土壤污染治理国家重大专项的规划与设计,争取主持课题级项目。

3、国家基金

加强沟通与协调,重点推进国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优青、杰青、重点项目等的申请工作,力争实现国家基金的再次突破。今年,总共申报基金项目1 1 9项,其中面上5 2项、青年44项、重点8项、优青6项、杰青5项、联合基金2项、重大国际合作2项。

4、中科院项目

积极推进“土壤生物专项”的项目立项和争取;参与“分子育种”a类先导专项项目;与院农业办公室协调,争取“草地养分调控技术示范项目”的立项工作;与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等沟通协调,推进“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东北亚植物园建设项目”的申报。

5、横向和省市项目 加强与地方科技厅、科技局、发改委、环保局、农委、大学及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项目的联舍、合作。推进科技部“稳定性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组织推动中科院“稳定性肥料全国科学院联盟分会建设”、争取“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推动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及山东、云南、湖北等省院合作专项申报工作。组织推动辽宁省、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立项工作。

四、推进平台建设,实施平台支撑战略

1、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中报与建设推进 “肥料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地区土壤与生物战略资源储备库’’、“石油废弃物与污染场地处理”等科研平台建设;协调资源,做好前期准备,继续推进土壤养分管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

2、做好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 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继续落实各项工作,继续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完成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完成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与开放课题等项目布置,做好国家实验室经费使用管理,做好国家实验室长期监测平台的建设。

3、野外台站建设

积极推进长白山站专家工作楼和额尔古纳站实验楼建设、做好长白山站和乌兰傲都站财政部修购专项的实施;完成清原站的二期建设验收。组织召开研究所野外台站工作会议。

4、院实验室管理

加强“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院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各开2013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做好准备迎接2014实验室评估。积极多方沟通,推进院景观生态与区域规划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申请工作。

五、开放兴所,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实施开放兴所、协同创新、互利共赢战略,拓宽合作渠道,加强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完善合作共建机制,拓展合作新模式,推动一批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提升我所国内外影响力。

1、建立合作中心、实验室

酝酿国家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中德联合实验室项目申请;推动与美国普渡大学、日本国立环境所、瑞士联邦森林、雪和景观研究所等国际知名院校的实质性合作,通过定期互访、共同项目申请等方式,加强合作。

2、举办大型国际会议

组织召开2013年森林土壤学大会、国际种子生态学大会等大型国际会议,扩大研究所国际影响力。

3、加强人才互访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定期选送我所中青年科学家到美国、日本、瑞士等知名院校深造;通过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等方式,引进国外副教授以上科学家到所工作。

4、政策建议和咨询

积极参加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咨询、调研,大力支持科研人员向国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报告。

5、强强联合,开展协同创新

继续加强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机构、企业等单位科技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成果转移转化:深化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合作,推动“稳定性肥料在全国重点区域的应用”;继续加强与山东金牌、沈阳协和、沈阳辉山乳业、东药集团、胜利油田、辽宁省排放权交易所、广州浩蓝环保等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

六、改革科技评价,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深入实施研究所“一三五’’规划目标,改革科技评价、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模式。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基本建设、重点野外台站基础设施等重要科研平台、千人计划、优秀百人、杰青、优青等关键人才、国家重要奖项、高水平科技论文等重大成果产出优先给予资源保障。

今年,要实施资源优先配置战略,继续鼓励“science”、“nature”、“ecology letters”等高水平论文的发表、重要原创性专利申请和软件登记、重点推进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凝练和总结,努力争取“防护林”等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森林界面”等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的申报与争取。

七、促进均衡发展,建立和谐高效的保障体系

实施均衡发展,促进砑究所各项事业共同发展。

1、全年财政实现收入2.0亿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财务制度,保障资金安全,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做好研究所各项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做好园区房屋、基础设施维修;加强车辆管理与安全运行;加强物业管理,改进园区环境,完善优化“一所两址”运行模式;改进物防技防,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完善制度,加强实验室管理,做好危险化学品购买、储存及固液废品的处理工作。

3、积极推进廉洁从业风险防控工作,进一步抓好科研经费管理、基本建设项目、仪器设备采购、科研道德建设等重点领域检查监督,健全内控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努力营造和谐融洽、风清气正的科研创新氛围。

4、加强政务信息宣传。充分报道研究所创新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亮点,努力营造促进研究所又好又快发展的舆论环境。

5、坚持高质量、高效率的办刊理念,努力办好英文期刊ecological processes的出版发行工作,争取2年内成为sci源刊;稳步发展《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

6、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文化服务与传播,继续做好所志编纂和二期档案进馆工作,大力弘扬老一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精神,营造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研究所和谐文他建设。

7、认真履行工会、职代会职责,落实职工切身利益,关心老同志生活,构建我所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开展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全民健身运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8、充分利用科学院的相关政策,实施园区规划,继续推进人才“3h”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配合推进东区动迁改造工作。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及研究所“一三五”目标的关键之年,值此早春季节,共同谋划布置研究所工作,让我们团结起来,围绕我所创新发展目标,凝聚共识,攻坚克难,为建成国际上生态学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所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29日篇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德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

实验室名称:

学科领域:

实验室主任: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通讯地址: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德州市科学技术局

二〇一一年制

填 表 说 明

一、重点实验室名称应规范为“德州市+学科(领域)名称+重点实验室”。

二、“依托单位”指实验室所在一级法人单位。

三、“主管部门”指依托单位的行政(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

上一篇:一村一品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九年级上学期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