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25-01-17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共11篇)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1

摘 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的正确定位、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及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高职教育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亟待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目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客观地讲,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和根本任务已基本形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但目前依然存在三种值得关注的倾向:一是在办学理念上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二是过分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把教学要求和考核偏重于少数学生的“专升本”,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要求;三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不安心于扎扎实实办好高职教育,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想方设法提高办学层次,及早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工作上。因此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定位的偏颇迫在眉睫,在对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二、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看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高专不同类型院校都要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共同宗旨和上述特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协作攻关,各创特色。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明确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科学实用的专业学科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师授课及实习指导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打破一切框框,使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一步贴近市场,真正能够培养出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2.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复合型、实用型专业人才。所谓复合型,即英语+专业技能;所谓实用型即所有课程均强调实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

3.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1)政治理论课采用案例教学,增强针对性、系统性,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时事政策、特色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政治理论基础上,切实增强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思辨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按照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压缩文化基础课内容,减少课时比例。(3)适应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对英语能力水平的客观需要,增加英语教学课时并将其设计为通课,强化听力和口语教学训练,切实增强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性。(4)按照专业基础课为主干专业课服务的原则,根据两者之间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删、简专业基础课内容,确保其为专业主干课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5)增加主干专业课和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有条件的专业实施“订单式”教学,根据“订单”企业的需要,开设专业课程,直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能训练。(6)学生作业突出实用性和课题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注重理论应用和分析方法的掌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按市场要求改革考试考核方式,直接引进社会考试,校内考试考核突出应用能力。(8)按照实用性原则,加强教材建设,鼓励教师深入实践一线,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市场实际的实用性讲义,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待成熟后,编印成书。(9)按照培养外向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加大“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10)根据部分同学继续深造(专升本)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班,重点学习专升本课程,争取实现较高的升学率。

4.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第一,基础课。(1)“大学语文”课改为“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课改为“应用数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有关内容。(2)政治理论课实行案例教学,抓住精髓,突出重点,分段授课。作业和考试都不再拘泥单一形式,而以应用为主。(3)将就业创新教育课分为就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两门课,实行案例教学。就业指导课第1~5学期,每学期开设一周课时,第1学期授课3天,实习2天,联系1个单位;第2~5学期联系2个单位,所联系单位不得重复;第6学期授课一周,重点讲解“应聘技巧”、“文明礼仪”、“自荐书的制作”等内容,然后进行一周的实习。创新教育要分段上课,每学期组织实习,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提合理化建议,不拘一格搞创新。第二,英语教学。(1)加大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2)强调实用性,引进合适教材与自主开发校本教材相结合,注意将实用内容编入教材中。(3)组织学生统一参加英语雅思考试,达到雅思4.0的为合格,否则不予毕业。(4)所有英语教师均要达到雅思4.0,学院组织英语教师进行雅思培训。(5)参加出国培训的教师每人选择一门专业课,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五或第六学期选取一门专业课(课时量较少)进行外语教学,考试不及格者不予毕业。第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主干课服务的原则,在各系充分论证基础上,确定各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进行分解,按照与专业主干课的内容具有的映射对应关系,重复的内容进行合并;无关或无关紧要的内容要删除;专业基础课实行分段模块教学,结合专业主干课内容,同步授课。主干专业课是专业实用性最强的中心专业课,至少开设一年。内容要继续充实,强化动手能力,突出实际操作,每章节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要一一列明。每节课授课时间与实际操作辅导训练时间比例为1: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量不低于总课时量的2/5。第四,选修课。选修课集中在下午开设,主要为专接本学生提供教学辅导。不列入正常教学计划,但纳入学院统一管理。第五,考试考核。(1)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凡是可以进行社会化考试的,一律组织学生参加通行、规范的社会化考试,相应的校内考试取消。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2

一、微格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微格教学法是为培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而设计的,是系统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它以3~4名学员为一组, 在导师的指导下共同备课,同组成员就某一教学片断试行5~10分钟的教学,并将教学实况录像。然后导师与学员一起对教学进行总结,反复观看录像,评议教学情况,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微格教学法的创始人爱伦认为“它是一种缩小了的、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以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和教学内容”。微格教学是师范学校学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被国内外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师范训练形式。它的特点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能力分为不同的单项教学技能,并分别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易于掌握。

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分解和简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授课时间短,这样可减轻受训者的压力和负担,也便于指导教师集中精力观察评估教学;

2)训练目标单一,只注意一种技能,使被训练者容易掌握、指导者容易评估;

3)受培训人数少(3-4人),便于指导者控制,减少了受培训者怕失败的心理压力。

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有普通本科院校下设的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成人高校等。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发展迅猛,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力军,而这类学校大多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目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缺乏系统、完备的理论指导,在师资力量的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有:一是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构成高职教师的主体;二是从普通高校调入或中专学校转型而来;三是从社会企事业单位直接引进或聘请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要使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提升和相应的教育教学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高职教学。

对于已经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也应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和进修制度,使他们能有机会与本专业领域的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并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工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将前沿的知识教给学生。

三、高职院校实行微格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微格教学是一个简化的、细分的教学,它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一个个教学片段,它提供的是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分解简化,通过对每个教学片段的强化训练,可以让受训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就有效地缩短他们探索教学规律的时间,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其逐步了解、熟悉和掌握课堂教学技能,把握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缩短新教师的成熟期,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同时,微格教学还是继续提高和逐步完善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

微格教学能使受训教师得到大量的反馈信息。微格教学法的教学小组一般都会有一名或几名资深教师指导。这些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通过微格教学的示范、培训和反馈,让受训教师尽快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从而积极主动地改变教学中的不良行为,不断提高和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资深教师可以通过微格教学将他们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和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缩短青年教师成长的时间。

微格教学区别于以前的听课评课模式,它使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准确、及时地记录下受训教师完整的上课过程,使评价有了可靠的依据,比只听别人评述更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高职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3

【关键词】声乐教学改革 双向选择 师生配置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3-0071-01

一、声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高职声乐课教学一直沿用音乐院校的模式,无论教材使用、授课方式、课时安排还是师生配置方式,均已沿用十几年,并暴露出一些不足。就我系的情况来看,尤其在师生配置方式上,我系的分配方式是新生入学后由音乐教研室统一分至各教师进行小课教学直至毕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发现这种配置方式有以下几种不足:

1.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声乐课不同于理论大课,属于技能小课,授课过程以师生一对一方式为主。教师之间、生生之间,无论在歌唱方法、技能技巧、教学方法手段、先天的生理心理条件以及个性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利用这种差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声乐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环节。

2.不利于形成竞争的、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

声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搭配的相对稳定是很有必要的。但师生搭配过于稳定,无形之中助长了个别教师在专业上不求上进,出现吃老本的现象,也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此以往,教师没有危机意识,不担心无课可上、无学生可教,学生的歌唱水平无显著提高,彼此之间可比性不大。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逐渐涣散缺乏活力,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不利于高职音乐教育的长期发展,不利于提高全民音乐素质的长远利益。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源泉,也是一个单位不断发展的动力。师生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大大阻碍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无法为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从而影响了全民音乐素质的提高。师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制约了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当前,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音乐师资提出了全新的质量标准,高职声乐教学改革更为重要。

二、声乐教学改革的措施

第一步由教研室组织学生观看老师进行展示,学生依照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进行双选,辅导员要认真细致做好学生思想动员工作,提示学生要把握机会,慎重选择,填写双向选择志愿表。志愿表分三个志愿,依次填写自己认可的专业教师的姓名。在双选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私下游说学生或干预学生的选择。

第二步由音乐教研室组织选择学生,根据统计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选择一般以学生填报的第一志愿为依据,若第一志愿教师课时已满可顺延到第二志愿教师,第二志愿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拒收学生,更不能因学生选择其他教师而打击报复。新的师生搭配形成后直至学生毕业,原则上不再改变。

三、声乐教学双选的功效

自实施双选以来,第一届实施双选的2009级学生今年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声乐教学情况看,双选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双选激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开创了良好工作作风新局面。

教师们绞尽脑汁,用丰富多变的授课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改变过去单一的小课方式,辅之以理论课、实践课、观摩课、集体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还积极与学生沟通,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施教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是相互切磋专业的同行。

2.双选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坚定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依靠声情并茂的歌唱来构建艺术形象的听觉艺术。美妙的声音依靠的不仅是高超的歌唱技巧、气息控制能力、歌唱者对音乐的准确把握,对音乐形象的恰当表现及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都对艺术的歌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声乐学生由于入学前声乐学习急于求成易形成一些不良的歌唱习惯,这些习惯需要在课上耐心细致的纠正并重新建立起正确的歌唱习惯。在这里教师的工作态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使学生树立起歌唱的自信身心解放的投入歌唱?双选充分改善了学生的上课环境,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下进行。教师的教学由模式化转为个性化,师生关系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教师的角色由简单的施教者转化为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双重角色。师生之间加强了互动,信息相互交流反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声乐课不再是枯燥的发声练习、作品演唱,而是融情感、技巧、艺术、表演及思想道德意志培养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艺术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为艺术的创造者。歌唱能力、表现能力的逐步提高激励着学生更主动积极的学习。

3.双选增强了技能课教师的危机意识,加快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声乐艺术是不断发展的艺术,无论就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曾被高校拒之门外的通俗唱法,其歌唱方法、艺术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上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层出不穷。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竞争的观念深入到社会各阶层,也对教育领域产生很大的冲击,各高校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化。

参考文献

1 潘乃先.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 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3 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4 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4

论文关键词:赏识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逆反心理;共同教育;赏识过度

论文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简要分析了这一理论,指出了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处在青少年期的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赏识教育”是解决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本文还指出了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及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赏识教育”理念简析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中小学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种理念源于南京周宏老师创造出的教育奇迹:他通过信任、鼓励、理解、表扬等手段肯定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追求成功。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很多正常的孩子都无法做到的。周宏老师从内心的“爱”出发,相信女儿“行”,然后归纳出“赏识”这一方法,最后得出了“赏识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渴望被信任、重视、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尤其希望得到同龄人的羡慕、好感及老师的赞扬。由于中国文化强调谦虚、内敛,主观上很多家长、老师习惯性地认为孩子的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再小也必须说。而“赏识教育”符合学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其核心在于通过肯定和鼓励受教育者的闪光点,爱护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使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生活的目标,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点、现状

“赏识”的教育理念适合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这是由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与高中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它适应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需要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而合适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特点为前提。处在青少年期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是思维活跃的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重视友谊的时期,也是以“逆反心理”为典型心理特点的时期。实践证明,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的。这一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诱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

选择就读于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与通过中考考上高中的学生有很大区别,这些学生通常受到家庭、社会、同伴的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从生源来说,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基础差又缺乏学习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动机不明确。从家庭角度讲,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学生,把学校当作跳板,得以躲过高考拿到大专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或进入家族企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希望早点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从学校和专业角度讲,很多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迫于父母压力来五年制高职学习英语,对学校和专业都不满意。从心态角度讲,进入高职部学习后,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没有激烈的竞争,学习自觉性差,责任感不强。 对待这些学生,如果老师以一种消极、抱怨的态度教学,不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在知识和智力两方面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只是机械地传达、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师何不把教好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看成是一种挑战?尊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加强情感投入,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并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走出误区。

三、赏识教育的实行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既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解决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巨大帮助。因此,这种方法的实行是必要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正确理解、实行“赏识教育”。目前,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只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缺乏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沿用大学课堂教育模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教ji~f]需要解放思想,学习和探索这种理论的实践。

其次,教师应以课堂为主要渠道,在课堂活动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满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所以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激励。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学习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以表扬为主,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应避免唱独角戏,可以多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练习、表现自己的机会。

再次,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抓住学生闪光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老师不应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持有偏见,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行”,并以赞赏换取他们进取的动力。通常活跃、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好比较广泛,喜欢课外活动和游戏,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关键是教师能否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奇妙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主动慢慢改掉坏习惯。

最后,赏识要有“度”,“赏识教育”不等于没有批评。赏识适当会事半功倍,赏识过度会让学生骄傲自满,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无限度地对学生一切方面的赏识,会使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终经不起挫折,不敢面对现实;也会使学生为了得到赞扬和奖励而努力。“赏识教育”需要实事求是,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当然,批评也要讲究艺术,要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学生某一个错误就否定他的一切。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5

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愈显重要.本文从阐述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作 者:严楠  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南通,226007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 8(3) 分类号:G718.5 关键词:职业精神   高职生   高职院校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6

摘要: 高职院校的书法教育教学在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中有别于本科院校的书法专业,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时高职院校管理者及书法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

书法教学

重要性

书法艺术在我国有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即便当今的文化环境面临日新月异的改变,但书法仍旧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人们越来越重视书法在青少年一代的传承和发扬,并且逐步使书法教育走进高等院校课堂。

一、高职院校书法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书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书法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师范类、艺术类专业较集中,但由于高职院校倡导的“职业化”、“技能化”特征,使得书法课程在非师非艺术的学科中变得可有可无。其次,师资力量单薄。师资队伍中专业、专职书法教师短缺,大多是由一些“半路出家”的或在书法专业有特长的老师担任,但这种现状并非任课老师单方面的问题。再次,教学课时相对偏少,就书法本身而然,这门艺术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文化载体,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过多丰厚的教学硕果,需要的是以时间的积累及综合艺术修为为基础,课时偏少会造成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学生课上课下练习时间少,也就无法得到老师多方面的指导。但换个角度思考,高职书法教师如何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形成书写能力及提高审美修养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思考的。

二、书法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相连

中国书法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在继承发扬传统书法艺术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思想与人文精神,抛开各大艺术高校的书法专业不谈,针对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书法教学,我们并非要按照高等书法专业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成为研究型的书法工作者甚至书法家(高等书法教育的本质,也非以培养书法家为目的,个别有特质的人例外),而是在日常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健康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这些未来将从事各类艺术设计工作的学生不仅具有一技之长,而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就业需要,更重要的是在素养、品行、禀赋等方面得到认识和提升,并将书法艺术的审美情操与艺术修养潜移默化到自己的专业中,摒弃人们对职业院校学生只具有专业技能而文化素质偏低的传统认识。所以,在注重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不能忽略书法这一重要的人文精神教育。

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书法教育的定位于课程设置分析

高职书法教育教学应寻求一个契合角度,既不失对书法本身艺术魅力的探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承,又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实用性知识技能为主,在着重书写技能的同时大力挖掘书法教育中的美育、德育、人文素质及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通过书法的学习,感受到中华民族凝练上千年的书法美学观、认知观与艺术规律。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几种方法。

1.“软硬兼施”的课程设置。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标准,可以注重书法的使用功能,除毛笔书法外,还可侧重硬笔书法课。硬笔书法与毛笔书法无高低之分,当今的硬笔书法绝非传统意义的小楷字或描红,它既与传统毛笔书法相关联,又与当下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2.兼顾知识性和德行教育。比如,教授学生如何欣赏颜体楷书,不只是欣赏文字本身的结构和笔画,而应该通过对颜真卿的生平、历史事件等因素使学生了解到蕴含其中书家优秀博大的气质人格,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人文素养。

3.增强专职书法教师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当对书法教育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可以着重培养在职教师中有书法特长的,这些教师在教学上经验丰富,又能在书法方面有所成就,所以能够有效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进行讲授。另一方面可以大胆引进一些专业人才,共同促进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

4.注重书法的社会活动性。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推广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提高非师范非艺术等专业学生对于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技能和书写技法,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及把这种能力、素养多角度的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上,可定期请各界知名的书画家举办艺术讲座,参观各类书画展,组织参加各类型的书画比赛,与各兄弟院校举办书画联展,等等,还可组织帮助在书法方面有较强资质的学生参加各类书法夏令营及专业性国内外书法展赛等,既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使课堂书法教学无限拓展。

四、高职书法教学前景展望

书法艺术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走出的学生往往在社会中有这样的印象,认为只有考不进本科院校或文化课成绩偏差的学生才会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一门技能,这些学生往往学识偏低,素质修养不高,这是一种有失偏颇的看法。素质教育至提出之日起就受到初等教育至高等教育的普遍重视,特别是专业人才培养重要阵地的高等职业院校。而在素质教育中处于先行、优势地位的书法教育对学生的人品素质、心理素质、德行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发展潜力。书法学习讲求“书品即人品”,在继续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书法教育的意义在高等院校中愈发凸显出来,书法教育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着重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吸收及领悟能力,注重人文素质的养成。以书法鉴赏、书法常识与趣闻为切入点,促进各专业学生艺术审美情操的培养,拓宽文化视野,形成意志品格。正如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所说:“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7

一、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湖湘文化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都很丰富, 但是湖湘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如下问题:

(一) 高职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一般重就业轻文化, 湖湘文化被摆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 其宣传和教育力度不足, 这就直接造成了高职教育教学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程度不够, 极大地造成了湖湘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 高职教师缺乏自主开发湖湘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够, 在知识积累和素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将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自主开发互享教学资源并进行教学课堂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动力不足。此外, 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关注不够, 按部就班执行规范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对湖湘教育资源开发的概念、理念、方式了解和学习不够, 在将湖湘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与考核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存在不足。因此, 不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来说, 高职院校教师都缺乏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以及充分利用湖湘文化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 高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内容形式单一化

目前, 高职院校对保持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视程度比传统文化要高得多, 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力度小, 造成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将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学不能仅仅依靠陈旧和古板的教材, 湖湘文化知识陈旧, 教学手段单一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广泛阅读, 并且在课堂中也不能很好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算在教育教学内容中加入了湖湘文化元素, 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度也得不到很快提高, 从而影响了湖湘文化作用的发挥。

二、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现实价值

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

作为一种有特色的地域文化, 湖湘文化不仅包含丰富的精神教育资源, 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教育资源, 它的继承和弘扬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质的塑造。把湖湘文化在高职教育中加以运用, 通过对湖湘文化物质资源的展示或者介绍, 可以给高职学生传递湖湘精神文化。在教学过程中, 高职学生了解更多的湖湘文化基本知识, 有益于高职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本地湖湘文化, 进而树立起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使命感。

(二) 促进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 经过历史的沉淀,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到目前为止, 从古至今, 湖湘文化的延伸轨迹清晰, 其包含的教学资源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心怀天下的高尚品德、不屈不挠的艰苦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湖湘文化融入教学中可以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湖湘本土文化更容易影响学生和被学生接纳, 通过湖湘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式的影响,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将得到慢慢提高。

(三) 培养高职学生探究湖湘文化的能力

湖湘文化博大精深, 拥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他们更偏向于容易接受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将湖湘文化元素融入高职教育教学中, 可以通过湖湘文化实践教学的开展, 培养高职学生探究湖湘文化的能力, 如湖湘文化英语专题课的开设, 通过认识和了解湖湘基本文化, 引导高职学生用英文介绍本土文化, 这将推动高职学生不断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进而推动他们深入探究湖湘文化。

(四) 构建湖湘特色高职教学课堂

湖湘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高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也使高职教学课堂更加具有开放性。湖湘文化教育资源应用于高职教学课堂是针对湖湘学生来说, 更加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课程, 湖湘特色高职课堂教学也就显得独具一格, 并且具有针对性。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是将湖湘传统元素以及生活实际与课堂相结合, 强调教育教学的生活意义。因此, 构建具有特色的湖湘文化特色的高职教学课堂对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摘要:通过分析湖湘文化内涵及湖湘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探讨湖湘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教学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职教育教学,自主开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师范司组织.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龚英甫.湖湘文化的三个特点出处前进论坛[J].前进论坛, 2001 (2) .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8

【关键词】高职 课堂 互动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社会急需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通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是通过教学来体现的。高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理念和新思路,突出了课堂互动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改革目的在于逐步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一、研究高职课堂互动教学的促进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职课堂上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互动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情景式教学等。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课堂教学仍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教师对学生课后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学生的课堂体验等因素重视程度不高。高职院校教师可通过互动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并把这种积极性有效地迁移到他们的专业学习中去,这将直接并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高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师良好人格魅力的形成和教师专业的成长。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主要任務,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由社会来评判,评判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是否符合岗位要求。通过研究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使教师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细心观察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高职课堂互动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仍旧是被动地听课,生硬地接受知识,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机械单一地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实践,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几乎得不到训练。对此,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促进学生动脑又动手,这不仅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更使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其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力争使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来引导、让发展为主线”的师生、生生共同参与的互动过程,由此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高职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研究适应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具有该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在一线岗位上熟练操作,甚至在工作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要与职业岗位、工作情景相联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能将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形象生动的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与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研究高职院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对当今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上看,通过研究和体验课堂教学发现研究有助于增进高职教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现状的认识及存在的问题,意识到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同时,也有助于激发教师将互动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应用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教师自身也会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课堂互动教学的开展与深入创造条件。教师通过互动教学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从多角度来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最终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进而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职业教育目的。

三、结论

高职院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是按照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建构的一种新型的、实用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效果,使他们不仅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参考文献】

[1]程晓樵. 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策略[J]. 教育评论,2001(4).

[2]程玮. 论互动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0).

[3]邓涛. 高效课堂的引导艺术[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4](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9

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近期在京开幕,总书记在会上讲话,他肯定了科技工作者的巨大作用并对以后的科技工作变现了很大的信心,同时也指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确实从这些年来层出不群的科技从业方面的丑闻可以看出现今科技体制的一些弊端。

丑闻中以张曙光贿选为代表性。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为参评院士投入巨额资金打点关系,贿赂评审人员,这其中还有原单位的各种支持。与此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大院长饶毅在落选中国科学院的初步候选名单后发出“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学院院士”的博客文章。以上事件直击我国院士制度的软肋。院士制度的终身制、学术与行政的交织、由单位推荐的院士,当选后对于本单位的巨大利益等让院士制度成了一颗有缝的蛋,引得苍蝇叮咬,而一些有实力者望而却步。以上提到的种种弊端皆是院士制度应改革之处。不然从基础上就很难把科研搞上去。总书记也强调,根据广大院士和各方面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要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改进和完善院士遴选机制、学科布局、年龄结构、兼职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更好维护院士群体的荣誉和尊严,更好激励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1978年至今,30年的科技发展推动着30的经济飞跃,经济的不断改革同样促使着科技体制的进步,在这种相互影响下更应该重视科技体制的改革。更何况现今的中国科技体制还问题重重,从院士制度就可见一斑。当前科技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以提高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同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其次时代的改革也督促着科技体制的不断创新进步,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经济的知识化和全球化,科技成为发展的引擎。需求的创造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新需求对增的贡献周期越来越缩短,新替代产业的发现和产业结构升级,更新成为增长可持续性的决定性因素。二:中国经济巨大而快速的进步。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发展快。这要求科技工作者用科技弥补资源的流失。三:中国科技自身的变化&创新实力快速提升,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研发人员达到 280万,是世界第一位,论文产出是世界第二,专利快速增长,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但是我们的效率仍然有待改进。而且种种的不相适应是我国的科技进步慢跟不上世界潮流,于是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明白了改革的问题与必要性,就要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方向措施。比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点由数量增长转向注重效益,如今科技经费充沛,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而不是被拮取浪费。深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体制改革,重在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科研院所和高校一定要免去浮躁,制定明确目标,稳中推进,提升能力。人事制度改革着眼于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人才制度的建设最为重要,从院士之争可以看出优秀的选人与鼓励制度决定从业人员的品质与创造能力。

论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篇10

要提高改革决策部署的执行力。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既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具有战略意义,又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两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鲜明立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巨大勇气。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计划经济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许多弊端,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第二,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第三,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1992年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时至今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取得了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飞速发展,GDP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文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已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增大、就业难、工资低、生产方式落后、国家主要经济来源集中在第一产业等。

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能满足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摒弃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我国党政机构的公职人员,是公权力的主要行使者,特别是担任各级领导职务的人员,更是其中的核心。如果他们都能够正确地对待权力、金钱、美色,言行具有良好的道德约束,那么,我国政府的清廉就有了基础。离开公职人员的清正,就不可能有政府的清廉。同样,没有公职人员的清正和政府的清廉,政治清明也就只能是空话。当然,政治的清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清明的政治,不仅要有官员的清正、政府的清廉,还要有基本的公平正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众认同的政治制度。

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社会普遍诟病的特权问题,在以往的改革中曾经做出许多努力,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政治局作出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社会反响广泛、热烈。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能够全面清理、果断废除不合理的特权,并且建立起严格的制度监督权力,不仅可以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为规范官员的待遇、约束官员的行为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弘扬民权,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不断拓展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的途径和范围。在这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以及保障公平公正的司法制度等,是很

难想象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总书记强调,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

高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篇11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朗读

1.朗读的概念

朗读是一种高声的阅读,通过语音、语调、节奏等的变化,把文字信息有感情地传达出来,它是把文字信息转化成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朗读,学习者把所读文字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对所朗读材料的整体把握,并增强语感。作为阅读的起点,就语言学习,特别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朗读的作用无可替代。

2.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朗读教学的缺失

2.1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与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大学扩招导致学生各方面素质下滑,英语水平也是。高职院校因为生源的复杂,学生的素质和英语水平更是参差不齐。高职学生往往专业情节比较深厚,更愿意花时间在专业课上,对公共英语学习普遍抱着不得已为之、学好与否无多大关系的态度。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基础差的学生更是畏惧英语学习。相比较之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也不尽如人意。尽管教学新法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总能给教学带来好处。部分教师教学积极性受挫,缺乏教学热情,大大抑制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设置偏向大班化,课时少,往往只有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期,这些都导致教学陷入极大困境。

2.2高职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的缺失

基于教与学现状,破解这一难题亟待解决。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其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但当学生最基本的“读”都未过关?掌握的英语词汇还七零八落?对不同文化的学习还处在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的层次?那该如何?有语言学家指出,母语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但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是从读开始的。事实上,我们传统的语言学习也非常强调读。遗憾的是,朗读似乎已经被推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显得有点不合时宜。高职英语授课中的朗读练习似乎只限于单词、词组及句型上,这些都只是基于考试的考量,无法在实质上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也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朗读材料的选定

朗读是外语学习的基础,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此过程中,“读什么”是关键。教材是其来源之一,一般而言,教材是为拥有相应学力的学生量身打造的,这样朗读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快速吸收和消化。但正因为是量身打造,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比如,文章是经过修改简化的,或者以为专业学习服务为目的,所选文章往往生动性不足,趣味性欠缺,强调实用,学生难以从中体会语言的美,更无从感受文化。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弥补其不足,因此推荐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文学作品尤为重要。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语音词汇及语法上会有长足的进步,而反复朗读也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英美文化。当然,朗读的内容应当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并最大限度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4.朗读在促进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上的重要性

4.1朗读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语音水准

由于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对英语的重视度不够,大部分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显得吃力,自信心不足,常觉得难以开口,这主要在于学生词汇量小,缺乏对词汇、短语及句子的把握。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词汇,并使其领略词汇句法等的实际应用。由此,学生可以克服不敢开口说英语的窘况,提高语音水准,让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4.2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语言学习上,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缺一不可,方法各异。但读,尤其是朗读,对语感的养成有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语言学习最基本,比较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实践方式。由于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往往无从开口或说出的英语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自然地调出记忆中的语言范例,并通过朗读习得的技能按语境重组语言,进而流利地道地表达自己。

4.3朗读帮助学生感受地道的英美文化

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沟通,达到交流无障碍的较高水准。高职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感受主要来自课堂,比较被动。受课时与授课内容的限制,学生感受语言文化魅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语言的习得却得益于语言文化输入的质与量。通过朗读英美文学作品,学生在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接触地道英文表达,感受地道英美文化。

5.结语

朗读是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之一,也是有效且基本的方式,朗读在修正学生语音,提高词汇量,促进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发展上有很大作用,高职英语教学应注重朗读,并利用朗读引导学生英语学习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参考文献:

[1]何家宁.英语背诵的心理过程[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1997(2):25-27.

[2]丁言仁,戚炎.背诵课文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1(5):58-65.

上一篇:做一个“用心”的班主任下一篇:幸福记叙文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