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读《朝花夕拾》有感

2024-10-07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读《朝花夕拾》有感(精选2篇)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1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读《朝花夕拾》有感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代戈,被誉为“民族魂”。《朝花夕拾》则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同样也是他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鲁迅先生对儿时那温馨的回忆和对那丑陋社会现象的理性批判。

《朝花夕拾》讲述了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经历的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其中的藤野先生他显得黑瘦,八字胡挂在嘴上眼镜戴在高高的鼻梁上,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说话虽然缓慢但是很有顿挫。他待人真诚,主动关心鲁迅先生的学习和解剖实习,丝毫没有对民族偏见,没有因为他是来自弱国的人而另眼相看。因为这些让鲁迅先生对这位老师格外的尊敬,那极为朴素的形象也在鲁迅先生的心中却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狗·猫·鼠》中鲁迅先生通过对于猫和鼠的本性和行为,让那些所谓“正人君子”虚伪、丑陋的灵魂暴露在阳光之下。《二十四孝图》中那些“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愚蠢做法不仅没有尽到孝道,还“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琐记》描写了鲁迅先生外出求学的经历中各种学堂的种种弊端,不顾老辈的反对,如饥似渴的阅读,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于冲破束缚,翱翔于知识天空的渴望。《父亲的病》中父亲生了病,身为儿子的他为父亲请医生,可庸医害人,失去了父亲,导致了家境衰败。

鲁迅先生擅于通过对生活中那些细微的描写,以小见大,写出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对于孩子天真,渴望自由天性的抑制。那些没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留学生、那些打着“公理”,“正直”旗号的“君子”,还不如那无常,还有那些技术不精的庸医害人。因为这些他明白了:要想拯救国人,不是拯救他们的肉体,而是拯救他们的精神。所以他弃医从文,奋笔疾书,写出很多著作,成就一代大文豪。一篇篇文章感染着人们,激励着人们,使得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

《朝花夕拾》乃是记录鲁迅先生早年真实生活,朴素又平淡的语言之间透露出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社会的憎恶和理性的批判,对于儿时美好生活的温馨回忆。

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 ——读《朝花夕拾》有感 篇2

作者在书名副标题中即指出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思维模式, 也是整部书要证明的论点, 主要针对的是科技落后。这种观点颠覆了以往从社会制度、政治文化角度分析的社会学观点, 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作者首先对于主流的封建专制、儒家文化、体制制度造成落后的观点都给与了驳斥, 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材料, 然后立论, 将症结锁在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上, 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事实能否佐证主流观点站不住脚, 但不可否认, 完全把责任推向客观因素, 而把主观因素推得干干净净是违背哲学原理的, 本身也是中国人不好的思维习惯。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思维模式虽然是环境和文化造成的, 但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 思维模式就和原来的文化关系不大, 反而是思维模式主导文化的走向。”一语中的主观因素不但不能忽视, 而且是主因。

思维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 对科学的发现, 技术的发明, 以及政治管理, 生产生活都至关重要, 西方自古希腊起一直就在打造思维工具, 将之磨砺得越来越锋利, 乃至形成了逻辑学、科学哲学等专门练就思维方法和科学方法的独立学科, 其在西方哲学科学政治前进的道路上已经并且将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方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还原思维已经深入到社会文化的基层。反观中国, 从来也没有注意到思维领域, 古代甚至没有逻辑这个词, 逻辑是近代音译的, 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的低级阶段, 没有打造过, 至今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甚至还陶醉在老祖宗的光辉中。楚渔先生谈到中国人思维具有模糊性, 不善抽象, 缺乏求证性、精密性, 混乱僵化, 无一不切中要害, 我们应该勇敢面对, 这并不伤民族自尊心, 每个民族每个人思维都有长处和短处, 相反如果我们自欺欺人的回避掩饰自身的缺点, 不敢正视和解决, 则问题还会拖延下去, 还要继续落后下去。

受楚渔先生的启发, 事实上许多客观因素深究下去的确也与思维模式有关!

比如一般在谈到中国科技落后时, 学界必定提到中国古代没有建立科学体系, 连基本的科学概念都没有, 都注意到了中国哲学和科学里面的概念要么没有, 有么就是模糊不清的, 但对此没有进一步探讨, 到底是思维模糊形成不了概念体系, 还是反之缺乏概念造成思维模糊呢?其实是前者, 因为思维模式在原始人类社会即已形成了, 而且有继承性和稳定性。也就是说, 正是由于模糊的思维模式, 没有形成科学概念, 科学体系。

另外有学者抨击以易经为代表的儒家思想阻碍了科学发展, 事实上易经本身就是模糊思维、整体思维、意象思维的产物, 而且易经本来是探索自然的, 后来演变成预测人生的谶纬之学不得不说与中国人的兴趣和思维习惯有着莫大的关联。

还有一个常受攻击的是天人合一思想, 这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思想, 影响极其深远, 许多观点都认为这种思想封死了探索自然的兴趣, 的确中国古人不像古希腊人置身自然之外对自然界进行解剖, 而是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追求与之和谐共处, 获得一种美好的体验。但是这里要指出的, 中国古代广大民众并非是在看了老庄等哲学著作后才产生这种思想的, 而是与生俱来就有这种倾向, 这正是一种思维特征。

中国人的思维缺陷不仅直接导致了科技的落后, 还影响到了其他方面, 比如中国人在讨论问题时候总是转换话题, 问题总是辨论不清, 然后就开始谩骂攻击, 网上秽语铺天盖地……这些都是事实。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 楚渔先生呼吁改造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笔者深以为然。当代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科教大军, 但其成果却不如人意, 特别是原始创新严重不足, 科技能力还不如一些小国, 有的人总是说国家不重视, 投入不够, 这是有失公允的, 我们很多科研单位的硬件条件其实足够, 真正的问题在于创新能力不足, 而创新很大程度要创新思维的支持, 我们的传统思维本来就有很多问题, 加上现在我们的教育不重视思维的培养, 当然难以成就创新型人才。思维的类型有很多种, 多数人都只擅长一部分, 而缺乏的部分是需要启发和历练的, 尤其是高级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可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对于思维只有一个模糊的聪明不聪明的粗浅印象, 压根儿不知道不同思维方式的区别, 并且认为智力完全靠天生, 后天只是学习知识技能, 所以现时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基本都只放在书本知识上, 而且一味灌输的多, 由于思维得不到升级, 无法取得好成绩, 有的成绩虽好, 可是高分低能, 这样的学生后来难以胜任科学研究或技术掌握。新的课程标准虽然对教学和学习提出了新的理念, 按照新理念培养的学生应该好于以往, 但在现实教育中会操作的老师和家长很少, 而且最关键的, 还是没有提及思维的塑造, 从小到老一代一代照例是祖传的思维模式!这样教育环境出来的人有少数能进军到前沿已是难得, 叫他创新创造则属苛求。总之, 培养、改造思维的的确确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上一篇: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教案下一篇:设计部经理求职简历